农门辣妻:王爷来种田全文阅读 第75分节

第741章 借人运粮

    十天过后,所有稻田收割完毕,林阮将工钱结算给了那些汉子之后,让落华赶着车,将他们全部送走。

    等这些工人彻底离开山林之后,林阮发动异能,将这些人所经过的路,全部换了个模样,所以痕迹都被抹得一干二净。便是让他们立时调头回来,也绝对无法认得出来。

    随后,林阮又开始了第二轮种植。

    落华则带着牛车队,换了个方向,去了另一个县城招收割稻子的工人。

    如此循环忙碌着,一个月的时间,稻田里的稻子就收了三次。

    每一次,都能打下近万吨粮食。

    等粮食积攒到了快三万吨的时候,林阮便决定赶紧带着粮食赶回淮阳府了。

    现在离她出来,已经快两个月了,只怕淮阳府那边也快坚持不下去了。

    这些粮食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几个干旱省份的燃眉之急,但是总能给百姓们带去一些希望。

    于是林阮让金雕又叫来些同类,让它们也变得跟金雕一样大小,托它们将早就已经归拢好的粮食,运出大山,找地方安置。

    随后,林阮拿着沈郡王临行前给她的信,找到了驻扎在岭南的军队。

    岭南军队的将领,姓武,名岳,是沈郡王以前的得力干将。

    女扮男装的林阮,骑着马到了军营前,拿了锦衣卫的腰牌,跟守门的士兵说了自己要找武岳之后,便站在大门前等着。

    腰牌还是原先萧景宸给她的,虽然锦衣卫现在的指挥使换成了太子的人,但很多东西都是照旧,这腰牌自然也保留着原来的用途。

    武岳听说有锦衣卫的人找他,便立刻带了个亲兵赶到军营门口。

    林阮上前,朝对方拱手施礼:“小女林阮,见过武世伯。”

    武岳驻守岭南多年,对京都里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但林阮这张脸,他却并不陌生,“你母亲可是姓沈?”

    林阮笑着点头:“对,家母沈梦君。”

    武岳一脸感慨:“没想到,你都这么大了。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岭南来了?走,跟世伯先回府。”

    林阮一听他对沈梦君的称呼,忍不住微微一挑眉,这听着有点亲密呀。

    但看武岳的神色很是坦然,一点也没有别扭的样子,林阮有点好奇,这武岳跟原主母亲的关系。

    武岳在岭南这边驻守,妻子虽然没来,但却是纳了两房妾室,都安置在城内。

    林阮跟着武岳到了城内的将军府,一进门,就见两个打扮得十分精致的姨娘娇滴滴地迎了上来。

    “将军,你可回来了,这一到军营里就几天不着家,可真是狠心。”

    林阮听着那一弯三拐的的撒娇声,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她真的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妾室,沈家有家规,男不纳妾,女不作小。所以沈家没有这些热闹。

    顾家那会儿倒是有不少妾室,但是谁也不敢到她眼皮子下晃悠,所以她穿过来这么久,见过的妾室真的不多。见的那些,也都看着比较正常。

    而这两个,感觉就跟楼子里的姐儿一样。说话语调像,打扮也像。

    武岳眼角余光扫到林阮那副想笑又不好意思笑的样子,不由尴尬万分,朝那两个妾室训到,“没见到有客人上门吗?这样拉拉扯扯成什么体统!再这样不规矩,爷就把你们送回楼子里。”

    林阮心里啧了一声,得,还真是楼子里出来的。

    难怪了。

    那两个妾室当然看到林阮了,只不过一心都用在争宠上,所以没空搭理她。

    这会儿武岳说了她们,两人也不敢放肆,上前跟林阮行礼。

    林阮摆摆手:“免礼。”

    两人是从楼子里出来的,那都是人精一样的存在,本来就觉得林阮清秀得有些过分了,这会儿一听她的声音,立刻就断定她是个女儿身。

    顿时,两人看林阮的眼神都不对了。

    林阮无语望天,她这是造了什么孽,竟然被两个楼子里出来的小妾当成了假想敌。

    武岳是个大男人,对这些女人家的道道可没那么明白,挥手让两个小妾下去,带着林阮去了书房。

    林阮将沈郡王的亲笔书信拿出来,递给武岳,然后直言来意:“世伯,侄女此次来岭南,是为了给淮阳府收集粮食。淮阳府和周边的几个省份均遇大旱,眼下存粮差不多快要见底。百姓一旦没有饭吃,就容易生乱。”

    武岳看过书信之后,忍不住眉头一皱,“我也听说了此事,你这趟过来,是想让我帮忙收粮吗?这个没问题,我保证全力帮忙,就是岭南这边地方人稀,加上可耕种的粮田并不多,估计收不到多少粮食,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林阮笑着摇头,“世伯误会了,粮食我已经收集够了,只是岭南距离淮阳府,将近月余的路程,侄女此行只带了两个护卫,想要运送这么大批的粮食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想请世伯帮忙拨给我一批人手,护送粮食回淮阳。”

    武岳立刻点头:“可以,你需要多少人手?”

    林阮估算了一下:“至少两千人,另外,运粮的车船也需要世伯帮忙想办法。”

    “什么?”武岳愣了愣,“两千人?你确定?”

    林阮点头:“确定,一共好几十万石粮食,两千人估计都还有些勉强。粮食太多,走陆路就有些不太方便,所以需要走水路。”

    武岳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可几十万石粮食,还是在岭南这种地方,这就太吓人了。

    “世侄女,你确定是这么多粮食?”

    他以为,林阮能收到上万石粮食都算是幸运了。

    林阮笑着再次点头:“当然确定,世伯,这些都是包括淮阳府在内的几个省份的救命粮食,我希望世伯能尽快把人手调配过来。早一天出发,百姓就能早一天吃上饭。”

    武岳收起惊讶,立刻站起身来:“此事确实不宜拖延,我现在便去安排人手,世侄女先在府中休息,再用些饭菜,等我安排好了人手,就立刻把人送过来。”

    林阮起身朝他施礼,“多谢世伯。”

    武岳摆摆手,“当不得谢,不过是抽调些人手罢了。我先去安排了,你自便。”

    林阮点点头,和武岳一起出了书房,目送他急匆匆地离开。

第742章 生乱

    “胸无二两肉,黄皮寡瘦,又打扮得这么不伦不类,真是丢女人家的脸。”

    “也就这张脸看着还鲜嫩点,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林阮看着武岳的这两个小妾对着自己品头论足、一脸嫌弃的样子,忍不住嘴角直抽。

    她刚才其实应该跟着武岳一起去军营的。

    这是在别人家,而且她又有求于武岳,所以也不好对他的妾室恶脸相向,于是朝两人笑笑:“两位夫人莫要误会,我乃皇上亲封从三品县主,封号福佑,我外祖父是靖武郡王。此次来岭南,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请武世伯帮忙。因为来得匆忙,也不知道两位夫人的存在,所以也没有备见面礼,还请两位夫人莫怪。”

    两人听完她的话之后,变脸那叫一个快。

    “诶呀,原来是将军的侄女呀,果然跟寻常的姑娘家不一样呢,看这一身的气派和富贵劲儿,可真是让人羡慕呢。”

    “就是就是,我们可没少听说县主你的事迹,都对你佩服得不得了呢。你说说,这满大周哪里还能找得出第二个能有县主这般厉害的人物。”

    林阮听着这两人的马屁,嘴角狂抽。

    在武岳的府上住了好几天,武岳才把人手和车船给调度好,而且比林阮要的人数多了一千。

    车子倒是好说,可船难寻,全是武岳从岭南的各大商行里抽调来的,好不容易才凑齐。

    “岭南到淮阳路途遥远,现在好多地方出干旱严重,如果人手少了,怕是护不住这些粮食。原本我是想再多支些人手给你,可你也知道,我们驻军无召不得私自调度。而且也要时刻防着海对面的那些倭人,所以只能抽出这些人手了。”

    林阮朝武岳行礼致谢,“三千人手已经足够,多谢世伯。”

    武岳摆了摆手,“不说那些虚的了,走,去看看你找来的粮食。”

    林阮点头,和武岳一起出门。

    门外,三千士兵,带着装粮食的车马,整装待发,领兵的是武岳最信任的副将,姓赵。

    赵副将上前跟林阮见了礼,然后回去指挥着士兵上了还没有装粮食的空马车,跟在林阮和武岳的马后,朝放粮食的地方赶去。

    粮食被林阮安置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离着码头有些远,这些马车就是用来将粮食从山谷里运到码头上的。

    当士兵们扛着那一袋袋的粮食从山谷里出来,武岳都有些眼热。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然就是粮草。今年这场大旱,他们这些军营多少也会受到影响。

    林阮看出武岳的想法,笑着道:“世伯,待解了这场旱情,侄女送你十万石粮草如何?”

    武岳两眼一亮:“那我就替驻守在岭南的三万将士,向你道声谢谢了。”

    林阮正色道:“当不得世伯的谢,没有你们将士守着边关,又何来天下太平,侄女也只能尽自己所能,为你们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

    武岳有些感动,“好孩子,不愧是梦君的女儿,不愧是沈家的后代。”

    林阮又听他唤沈梦君的名字,便问道:“世伯和我母亲以前很熟?”

    武岳笑道:“是很熟,我跟她,算是青梅竹马吧,打小就一起在边关长大,关系还算不错。可惜她身子不好,跟我们混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你娘是个很不错的姑娘,要不是生成了女儿身,必然又是一员大将。”

    原来如此。

    所有粮食都从山谷里转移到了停靠在码头的上百艘大船上,所有士兵都上了船。

    林阮也和武岳拜别,带着飞絮和落华登上了为首的那艘大船,朝着淮阳府的方向,逆流而上。

    淮阳府。

    时值八月,但气温居高不下,将近四个月没有下雨,大部分的农田庄稼全部旱死,只剩下那些番薯还保持着生机。

    这些番薯,成了所有人眼里的希望。

    只要种了番薯的村子,几乎全村老小上阵,对自已村里的农田严防死守。

    因为前些日子,有人家的番薯被人偷刨了。

    那可是还没有长成的救命粮食,就这么被人刨了,那家人绝望的想要上吊。所幸被邻居发现及时救了下来。

    其他村子便再也不敢大意,天天派人到番薯地里轮番守着。

    直到现在,他们才真正理解了“番薯浑身都是宝”的含义。

    旱了四个月,这几个月里,他们从牙缝里省下水来浇灌番薯,那点水量放在其他作物上,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但这些番薯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这些日子,大部分人家里的存粮都已经见了底,饿得都只有到处去刨野菜吃。

    可是几个月不下雨,野菜也早都死绝了,他们只能刨些树根草根回去吃。

    而种了番薯的农户,还没有被逼到这个份上。

    因为他们还有番薯叶。

    这些叶子都是可以吃的,每天摘上一些,也是很好的充饥食物。

    这个时候,百姓们真的对林阮无比的感恩,若不是林阮弄出来了这个番薯,只怕他们现在一点活路都没有了。

    只是若是老天爷再不下雨,这番薯也不知道还能再撑多久。

    此时,陈知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旱情已经严重到极点了,百姓们的粮食都已经见底了,再这么下去,肯定要生乱子的。

    首先倒霉的,就是那些种植了番薯的农户。

    正想问问沈郡王要怎么办,可见沈郡王沉着一张脸,他的话又咽了回去。

    福佑县主出发找粮已经过去快三个月了,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儿。

    找不找得到粮食先不说,万一这路上出了什么事情,沈家可怎么接受得了。

    不过他也有点想不通,沈郡王怎么会同意县主只带两个人就出门去找粮食呢?

    沈郡王心里的担心真的无法言表,本以为林阮出去顶多两个月就能回来,可没想到,这眼见就三个月了,还不见她的人影。

    这便也算了,连封信也没捎回来,他真的后悔坏了,早知道就强烈要求跟着她一起去了。

    这几天沈王妃气得门都不许他进了,埋怨他不该同意林阮出门。

    他自己也后悔,可这会儿说什么也没用了,只能告诉自己,阿阮不会有事,她一定会带着粮食平安归来。

    沈郡王在心里烦闷,站起身来,想去外面走走。结果刚到门口时,就听见有人惊慌失措地冲了进来,“不好了,生乱了。”

第743章 浑水摸鱼的人

    “我们要吃东西,我们要喝水,我们要活命!让我们进城,让我们进去!”

    青州城楼下,大批神情激奋的民众聚集在一起,抬着几具尸体,在城楼下哭嚎。

    一些激动的年轻人,正朝城墙上砸着石头泥巴。

    沈郡王和陈知州站在城楼上,看着被城墙阻挡在外面的那些民众,不由愤怒地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突然就乱起来了?”

    一个小吏擦着头上的汗,急忙说道:“回郡王爷,回大人,小的打听过了,说是下面县里有人跑去村子里偷番薯,被人抓住打死了。县里的人饿急了眼,说那些庄户人见死不救,明明有粮食不肯拿出来给大家救命,故意想把他们饿死,所以就纠集一大帮子人,去村里抢番薯。那些番薯都是村民们的命根子,都指着番薯活命,所以两边就打起了,打死了好几个。那些县里的人一看占不到便宜,就抬着尸体往青州城来了。”

    陈知州听完之后,忍不住骂了句脏话,然后转头看向沈郡王:“老爷子,您可有什么办法?”

    沈郡王皱着眉头看着城墙下的人,心里一阵复杂。

    这些人,都是被逼到绝路上的人。

    如果处理不好,绝对要引起连锁反应,到时候可就难弄了。

    “等。”

    陈知州差点听漏了,“啊?老爷子,您是说继续等?”

    等什么?等县主带着粮食回来吗?老天爷,这都多长时间了,县主一点音信都没有,他能等,可城楼下的这些人愿意等吗?

    沈郡王头也不回的道:“除了等,你还有其他的法子吗?开城门,把这些人都放进来?”

    陈知州使劲摇头,开玩笑,这个时候开城门把人放进来,他这没二两内的身子骨估计都能让这些人给撕巴着啃了。

    青州城的百姓多少都是比县里的人有钱一些,所以粮食暂时还有点,还能撑个三五日。

    可是还没等陈知州把事情想完,突然城里也传来一阵杂乱声。

    “大人,郡王,不好了,城里也乱起来了。”

    两人均是一怔,连忙转身去了城墙的另一面,只见城里某个地方浓烟滚滚。

    “大人,好像是衙门失火了。”

    接着就有衙役拼命朝这边跑来,边跑边大声高呼:“大人,不好了,有人去衙门闹事,放火把衙门给烧了。”

    陈知州气得直跳脚,“这些人想造反吗?”

    说着,便一撩官袍要赶去衙门。

    沈郡王伸手将他扯了回来,“这件事情不太对头。城门外百姓闹事,同一时间衙门被烧,这不像是普通的百姓闹事,反倒像是有人蓄意使坏。”

    陈知州神情一凛,“老爷子,您的是意思是,有人趁乱煽动百姓闹事?”

    沈郡王冷笑一声,“这种把戏老夫见得多了,想来那背后指使之人早就混进了城内,跟城外的人里应外合,故意挑在这个时候闹起来。就是不知道这闹事的人,目的是什么了,先别急,等等看。”

    陈知州对沈郡王的能力是十分佩服的,于是也先按兵不动,决定先看看这些人到底想做什么。

    大概过了个把时辰,衙门那边的火被扑灭了。

    但城内又有另一处地方起了火。

    这一回,是林阮在青州城的宅子。

    随后,一则谣言在城内开始流传。

    天灾的事情,是因林阮而起。因为她那个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番薯,本身就是不祥之物,所以老天爷要惩罚这些种植了番薯的地方,要用干旱的办法,将番薯彻底毁灭。而这些地方的人,则因种植了番薯,也受了牵连。

    本来,这种谣言一听就是无稽之谈,但巧就巧在,这场干旱的确是在番薯种植的时候开始的。

    绝望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听到一点他们认为有道理的事情,就会深信不疑。

    于是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城里传开。

    一些家中粮食已经耗尽的百姓,开始被人煽动得跑到寻味记和烤鸭坊的门前,把店围得死死的。

    也不知道是谁在人群里说了一句:“林阮赚了那么多黑心钱,以前那些草莓,平安果,卖得那么贵,全是坑的老百姓的银子,这就是个妖女,她从来都没安好心。大家冲进店里,她店里肯定有好多粮食,好多银子,大家冲啊!”

    失去理智的民众顿时群起而上,砸开了寻味记和烤鸭坊的大门,冲进去在里面四处打砸翻找。

    林阮的店里其实早就没有东西了,她出发去弄粮食之前,就让人把两家店的生意给停掉了,并且把最近半年的营业所得拿出来,买了粮食,每天在店门前施粥,救济那些叫花子。

    所以这些人在店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半点值钱的东西。

    煽动的人又道:“看来那妖女早就猜到会有这一出,所以把店里的东西都搬走了。怎么办?咱们没有活路了。”

    又有人道:“那就去找陈知州,那狗官跟那妖女是一伙的,咱们找不到那妖女,就去找那狗官。他肯定知道那妖女把东西藏哪儿了,咱们抓住他,也就有活路了。”

    于是民众们又朝着陈知州的府上去。

    陈知州府里此时也空无一人。

    煽动之人登高大呼:“大家看见了吗?那狗官也跑了,没有人管咱们的死活了。咱们要怎么办?”

    民众们也懵了,是啊,陈知州都跑了,他们要怎么办?

    那人神情激昂地站在高处道:“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大周的朝廷,这就是大周的父母官,出了事情,他们率先逃了,把咱们这些老百姓扔下不管。这是要把咱们往绝路上逼啊!”

    “那狗官肯定是往京都逃了,等他逃回京都,又能过上自在日子,说不定还能官升一级,过得更加风光。而咱们呢,只能被活活饿死。凭什么,咱们也是人,他们凭什么这样对我们!”

    民众们本来早就没了理智,再被这么一洗脑,个个心里对朝廷都充满了怨恨。

    是朝廷支持林阮推广番薯,才引来了这一场灾祸。

    又是朝廷命官丢下他们自己去逃命,不管他们的死活。

    他们这些百姓做错了什么?朝廷不管他们的死活了,他们要怎么办?

第744章 奸细

    那人见火候差不多了,于是振臂一呼:

    “大家不要怕,既然朝廷不管咱们的死活了,咱们就自己救自己。这场灾难本就是因为番薯引起的,那咱们就先将所有的番薯都铲除掉,用番薯充饥。然后,咱们去榆林县的沉乌山,那里有个金矿里面全是金子。只要咱们能将金矿拿下,就能招兵买马,揭竿起义,打进京都去。”

    “既然朝廷不顾百姓死活,那咱们为什么还要听这个朝廷的话!咱们每年交那么多的苛捐杂税,如今干旱了几个月,皇帝竟然连一点粮食都不肯拨给我们。这就是根本没打算让咱们活命啊!各位父亲乡亲,咱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必须团结起来,给自己寻条活路啊!”

    这一套套的话,说得那些错了头的百姓两眼放光。

    金矿,他们也听说过,听说是林阮那妖女找到的。

    那妖女为朝廷贡献了那么多的东西,所以朝廷肯定是向着她的。她把他们害得这么惨,他们绝对不能放过她!

    于是有人大喊一声:“打倒妖女,自寻活路!”

    旁边的人一听,也跟着大喊:“打倒妖女,自寻活路!”

    那人见目的达成,于是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块红头巾绑在脑门上,“若想成大事,必得有个领头人。在下斗胆给各位领个头,大家都跟在我身后,由我替大家开路。如果能成,咱们好处平分。如果不能成,责任我一个人担着。”

    立刻有人大呼:“英雄仗义!”

    于是民众也跟着大呼仗义。

    那人从高处跳下来,大手一挥:“大家跟我来,咱们先出城去抢番薯!”

    “走,抢番薯!”

    一大群人从陈知州的府里涌出来,然后四处去敲城里百姓的门,想把更多的人拉进来。

    一些胆小的人,或者家里还有些余粮的人,把门关得死死的,坚决不露头。

    而一些没有了存粮,想寻条活路的人,或者想趁乱捞些好处的人,立刻加入了这个队伍。

    队伍越来越大,等行到城门口时,青州里几乎过半的百姓,都加入到了这个队伍里来。

    一身便服的陈知州站在城楼附近的楼上,看着那乌泱泱的人群,心里挺不是滋味。

    这就是他们想尽办法护着的百姓。

    真是让他觉得心寒。

    旱情发展到现在,他们一直在拼命想办法缓解灾情,至少到现在为止,整个青州城,还没有出现有人被饿死的情况。

    朝廷几次拨下来的粮食,都免费发放给了民众,要不然,他们怎么可能坚持得到现在。

    结果换来的是什么?

    陈知州实在意难平,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沈郡王哼了一声,“看清楚了是带着闹事的人了吗?一会儿城门一开,就把那几个人先抓起来。”

    陈知州问道:“那其他人呢?”

    沈郡王挑眉:“怎么,你想把人都抓起来?你衙门牢房关得下?”

    说着,沈郡王拍拍他的肩,“年轻人,看淡些。这世上本来就多的是自私的人。这些百姓没有那么多的家国情怀,比起什么国家兴亡来,他们更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陈知州看着那些在砸城门的百姓,忍着怒气问道:

    “老爷子,你难道就不觉得心凉吗?沈家世代为大周守卫边疆,县主为了百姓积极推广番薯,还亲自出去寻粮,到现在都没有音信。结果却被你们拼命护着人如此对待。你们这样做,真的值吗?”

    沈郡王正色道,“我们守护的不止是万千黎民百姓,也有我们自己的家人。何况,这青州城中,也有许多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之人。所以,我们的付出,值得。走吧,先把局面控制住,然后咱们再抽空来探讨这个问题。”

    陈知州应下,和沈郡王一同下楼,抄了小道出了城。

    此刻,城门外也聚集了大量闹事的民众。

    城门被里面夹击,很快就被破开。

    民众如潮水一般涌出城,朝着周边的村子奔去。

    结果还没走多远,就发现前面有声响传来。

    抬头一看,只见一大群将士骑着马举着刀,朝他们冲了过来。

    这些民众都是些普通老百姓,哪里见过这种场面,顿时个个吓得就想逃跑。

    那几个带头闹事的人也发现情况不对,赶紧扯了头上的红布,就想往人群里钻。

    但他们几人早就被沈郡王的私卫给锁定了。

    几道身影如闪电一般,朝那几人扑了过去。

    那几人显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发起反击。

    沈郡王一看那几人的武功招式,眼睛一眯:“我当是何方宵小,原来竟是炎沙国的奸细。看来,炎沙国贼心不死,想趁着这场大旱,搅浑大周的水。可惜,不自量力!”

    沈郡王的私卫个个武艺高强,而且人数众多,炎沙国的那几个奸细没多一会儿,就被收拾得老老实实。

    “把他们手脚打断,关进牢里,等……”

    还没等沈郡王把话说话,那几个奸细突然两眼一翻,嘴角流出一道鲜血,全部毙命。

    陈知州吓了一跳,他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场面,“老爷子,这些奸细死了?”

    沈郡王云淡风轻地道:“死了也好,省得还要浪费粮食去养着他们。行了,把他们的尸首吊在城门上,杀鸡儆猴,让那些不老实的人都看看作乱造反的下场!另外,把那些因为抢番薯被打死的人的尸首也弄来挂上。老夫就不信,看了这些人的下场,还有人敢去打番薯的主意。”

    那可是他家阿阮的心血,任何人想毁了她的心血,他都不会放过!

    陈知州看着沈郡王仿佛在跟他说今天天气不错的淡定样,心跳都乱了几分。

    这些武将,都这么凶悍吗?

    私卫们拖着那几个奸细的尸首,迅速登上城楼,然后拿绳子套上尸首的脖子上,将他们悬在城楼上。

    那几个抢番薯被打死的人,也被官兵们找到尸首,弄到城楼上挂着。

    城楼下张了告示,说明了这些人各自的身份,然后警告城里人,敢诋毁朝廷、趁机作乱的人,下场就跟这些奸细一样。番薯是朝廷花重金培育的新粮食,若有任何人想要去打番薯的主意,下场和这些被打死的人一样。

第745章 她回来了

    沈郡王的雷霆手段,顿时将青州城的人给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都只是普通百姓,那会儿有胆子闹事,也不过是听了人的怂恿。这会儿那些带头的人被查出奸细的身份,死得那么惨,他们胆子都给吓破了。

    差一点,他们也被挂墙上了。

    原本从下面县城里涌到青州城来闹事的那些人,看着城楼上好一排迎面飘荡的人,吓得落荒而逃,生怕被抓起来,一并挂上去。

    乱象只维持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被镇压得一点声响都没有在,而且自己这方除了林阮的房子和店铺以及他的府邸被砸,就再也没有别的损失了。

    而且房子里啥也没有,损失真的不算大。

    陈知州对沈郡王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沈郡王的神色却并不轻松,“这些人还没有真的被逼到绝路上,所以才能这么轻易被镇压了下去。如果再来一次,只怕不开杀戒,是压不住了。老夫一生征战沙场,可从没想过,要把刀尖对准备大周的百姓。”

    说这些话时,沈郡王的神色十分沉重。

    陈知州的喜悦顿时也被冲得一干二净,只剩下浓浓的担忧。

    朝廷已经没有粮食可以往这边送了,而百姓手里的粮食,也撑不了几天了。

    难道一场大乱,真的避免不了吗?

    沈郡王站在城墙上,举目四望,目光在扫过江面时,突然定住了。“陈知州,你来看看发,那江上是不是有船?”

    陈知州赶紧凑过来一看,“嘿,还真是,奇怪了,打从干旱之后,这江上可就走不了大船了,已经好长时间没看见船了。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的船?”

    沈郡王从口袋里掏出望远镜来,对着江面一扫,然后顿时大喜,一脚踏上城墙,然后纵身一跃。

    陈知州吓得魂都快没了:“郡王!”

    只见沈郡王身形矫健地几个纵跃,朝江边飞了过去。

    陈知州捂着差点吓出毛病的心脏,赶紧转身下了城楼。下去的时候,还差点因为腿软滚下去。

    他差点以为沈郡王是扛不住压力,要那啥来着。

    沈郡王哪知道陈知州在想什么,他现在满心满眼都只有江中那打头的第一艘船。

    因为站在船舷上的人,是他日思夜想的外孙女。

    这个丫头,终于回来了。

    林阮也看到了沈郡王,站在船头上朝他拼命挥着手。

    本来按原计划,她应该在十天前就该抵达青州城的。

    但是江水浅了很多,大船走起来很是麻烦。

    所以她只能在沿途经过其他省份时,将给他们准备的粮食交给了当地的官员,然后又让他们调度了一批小船,就这样,才勉强将粮食给运了回来。

    船靠了岸,林阮迫不及待地跳上码头,几步跑到沈郡王跟前,“外祖父,阿阮带着粮食回来了。”

    沈郡王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你个臭丫头,还知道要回来呀!你知不知道你外祖母有多担心你?”

    林阮看着他明明激动得要命,却又非要装严肃生气的模样,有些想笑,却又有点想哭。“那外祖父就不担心我吗?”

    沈郡王一把将她搂进怀里,重重地拍了几巴掌:“你个小丫头,你知不知道我都快担心死了。你怎么一点消息都不往回捎?”

    林阮乖乖任他抱着,把脸搁在他肩头上蹭了蹭:“外祖父,对不起,我只顾着弄粮食了,让你们担心了。我也好想你们啊,你看,我想你们想得都瘦了。”

    沈郡王被她这句话,弄得鼻音都出来了,“你个小丫头,以后再也不许这样了!”

    林阮听话地点头:“好。”

    这时,陈知州气喘吁吁地赶到了码头上,看到林阮的时候,两眼直放光:“县主,你平安回来了?粮食呢?”

    林阮还没说话,沈郡王就狠狠瞪了他一眼,“你眼里就只有粮食?”

    陈知州讪讪一笑,“那个……县主,你这一路上可还顺利?累不累?饿不饿?要不要下官让人给你做点饭菜?”

    林阮笑着道:“多谢陈大人关心,一切顺利。对了,我带了二十万石粮食回来,其中有五万石是给青州百姓的,剩下的粮食,我需要运到淮阳府去。”

    五万石粮食,便是五百万斤,青州的总人口大概有二十万左右。

    这些粮食虽然撑不了多久,但总是一份让百姓活下去的希望。

    陈知州朝着林阮郑重一拜:“下官代替青州城全体百姓,多谢县主救命之恩。”

    林阮摆了摆手,“现在还不是说谢的时候,我还得再跑一趟,争取再多弄些粮食回来。”

    沈郡王很是不乐意:“还要去?”

    林阮点头:“外祖父,其他几个省份的旱情更加严重,而且那些地方还没有番薯。所以我还得再去一趟,甚至两三趟也是有可能的。”

    沈郡王看着林阮黑瘦得厉害的脸蛋,心疼不已,“外祖父陪着你一块儿去。”

    林阮笑笑:“外祖父还是留在淮阳府吧,这里可不能少了您。”

    今天发生在青州城的一切,她早就已经通过鸟儿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看了一眼城墙上迎风飘扬的尸体,林阮淡淡一笑。这些人,死了活该。

    陈知州安排了衙役,让他们沿街敲锣打鼓的宣布林阮带回粮食的消息。当那一袋袋的粮食被人从般上搬着运往衙门时,城里的百姓全都沸腾了。

    林阮站在衙门前的高台上,当着众百姓的面,打开一只袋子,高声道:“各位青州父老乡亲,大家不必为粮食担心。我已经寻到了粮源,再过不久,就会有第二批粮食送回来,虽然不能保证大家能像原来那样敞开了肚皮吃,但是活命却是没有问题的。”

    “粮食得来不易,所以为了保证大家都有粮食吃,这批粮食就交由衙门管理,每天公示用掉多少粮食。每家每户每天领到多少粮食,都需要做详细的登记,确保每一粒粮食,都没有浪费。”

    “粮食暂时是免费提供给大家的,至于朝廷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措施,大家就静等着朝廷的安排。希望大家记住,这些粮食得来不易,请不要浪费。一定要坚持到我把第二批粮食送回来。”

第746章 当英雄太累

    众百姓看着台上黑了瘦了的林阮,不少人忍不住哭了起来,“感谢福佑县主,县主就是活菩萨。”

    大批百姓跪倒在地,不停地朝林阮磕着头。

    林阮忙道:“大家快起来,使不得,快起来。”

    沈郡王看着那些跪着磕头的百姓,转头对陈知州道:“你现在明白了吗?这世人不知感恩的人固然不少,但心怀良善的人更多。不能因为那一少部分人,而放弃大部分人。”

    陈知州看着那些百姓,心里豁然开朗,朝着沈郡王深深一鞠躬:“郡王大义,下官受教了。”

    沈郡王笑笑。

    林阮赶了一个多月的路,累得不轻,于是把粮食交接给了陈知州后,便就近找了家客栈住了进去。

    没办法,她的宅子让人给烧了,店铺让人给砸了,暂时还真是没地方去。

    客栈其实也早就不营业了,但是为了林阮,客栈掌柜赶紧亲自带着媳妇把房间收拾出来,又做了饭菜送进来。

    “县主,现在店里真的没别的东西了,这些你将就着吃些。”

    客栈掌柜看着那寒酸得不能再寒酸的饭菜,愧疚得头都不敢抬。

    林阮笑笑,从怀里摸出一个银角子递了过去,“这是饭钱。”

    掌柜拼命摆手:“县主,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你为青州城做了那么多事,小人怎么能收你的银子。何况这饭菜真的不值钱。”

    林阮十分坚持,“你必须收着。这饭菜放在半年前,确实真的不算什么。但是现在,它是能让人活命的东西。我相信,这也是你们自己用来保命的粮食。能拿出来给我吃,我很感动,所以我更不能白占便宜。银子赶紧收下,不然我没办法吃这碗饭。”

    掌柜的无法,只得红着眼眶把银子收下,“那县主你先吃着,小的退下了。有什么需要,你吩咐一声。”

    林阮点点头,认真吃着碗里干巴巴没油水的饭菜。

    沈郡王在一旁坐着,心疼坏了。

    林阮抬头冲他笑笑,“外祖父您别这样,我在外面真没吃苦。就凭我这一身的本事,怎么也不至于让自己饿着。”

    沈郡王当然知道林阮的本事,可是当长辈的,又有几个能真的放心得下在外的孩子。

    林阮吃过饭,也没顾得上休息,跟沈郡王和一直等在外面的陈知州商量了接下来的事情。

    “外祖父,陈大人,我晚上就启程去淮阳府,把粮食给那边送去,然后我就从淮阳府出发赶回岭南。那边适合种水稻,我得再多种一些,不然这次拉回来的粮食,真的坚持不了多久。那些粮食,你们一定要紧着用。”

    她拉回来的粮食全是没有脱壳的稻谷,脱了壳之后,米糠也是可以食用的,虽然不好吃,但是能活命。磨出来的大米,全部用来煮粥。

    所以五万石的粮食看着不多,但是也足够青州百姓撑上一个多月的了。

    何况再过些日子,地里的番薯也能收获了。

    虽然因为干旱的原因产量不会太高,但是绝对也能解了一部分百姓的燃眉之急。

    陈知州郑重点头:“下官一定会将每一粒粮食都用在刀尖上。”

    林阮笑着点头。

    稍事休息了一两个时辰,林阮便带着飞絮和落华准备出发。

    临走前,林阮问沈郡王:“外祖父,萧景宸临走之前都给了你些什么东西?你能一次都给我吗?”

    沈郡王瞪了瞪眼,“他就只给了我那些药丸,怎么,你想全拿走?那不行。”

    有些东西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安心。

    虽然那飞絮和落华看着是好的在,但是人心隔肚皮,为了他的外孙女,他绝对不会容许有半点纰漏。

    林阮要不过来东西,只得气哼哼地走了。

    沈郡王站在码头上,看着船队渐渐远去,长长地叹了一声。

    陈知州感叹道:“县主真是让人敬佩,一个女儿家,胸怀抱负不输男儿。大周百姓真有是福气,能得到这么一位女英雄。有县主在,就有希望在。”

    沈郡王喃喃道:“我倒是希望,她能当个普通的女儿家。当英雄,太累。”

    陈知州深以为然,以林阮这样的身份,其实大可以去京都当她的豪门千金,她便是什么也不做,也能活得万分滋润。可她却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去寻粮食。

    那么多的粮食要寻那么多的粮食,哪里又是件容易的事情。

    陈知州心里感慨万千。

    第二天一早,趁着民众们到衙门外排队领粮的时候,陈知州当着民众的面,提出要为林阮修复宅子和店铺的事情。

    一呼百应,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表示,他们要来帮忙。

    还有一些人当场举报昨天那些去砸林家宅子和店铺的人。

    有那气不过的人,就开始冷嘲热讽,“昨天不是还大喊大叫说县主是妖女吗?今天怎么好意思来领县主千辛万苦带回来的粮食?你们良心都让狗吃了?前两年闹天花的时候,是谁想的办法解救了大家?被湖州难民围困的时候,是谁想的办法让大家没被难民给祸害了?前些日子要不是县主搬了郡王爷出来,咱们能买到得救命的粮食?你们做事之前,能不能摸摸自己的良心?”

    那些被嘲讽的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陈知州有点担心这些人被嘲讽过头了再生出不满来,于是大声道:“大家都少说几句,昨天的事情,县主说了不追究。因为他们也是受了奸人蛊惑。县主大度,但是本官就把丑话撂在这儿了,以后若是再有谁敢说县主半句坏话,可别怪本官治他的罪!”

    大多数的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称。林阮为青州城做了多少事情,他们都记在心上的。

    知州不让说,那他们就不说,但是他们也都决定了,一定要盯着昨天闹事那些人。

    他们做了不什么报答县主的事情,那就替县主防着那些不安好心的人。

    很快,一些领完米粮的百姓,便自发地去了林阮的宅子或者店铺前,开始收拾那一地的狼藉。

    陈知州派了些衙役过去,负责指挥高度。

    各个县里的匠人听说青州城里在帮福佑县主重建宅子和店铺的事,立刻出发去了青洲城,主动承担起重建宅子的事宜。

    有了这些匠人的加入,林阮的宅子和店铺重建之后的规模和精致程度,远不是原来能比的。

第747章 觉悟不错

    林阮押运着剩余的十五万石粮食,一路直抵淮阳府。

    淮阳府这边早就已经收到了消息,所以林阮的运粮船队还没靠岸,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何知府带领着府城的一众官员和百姓,在码头上给林阮跪下磕头,三呼县主大义。

    林阮都被他们搞得有些惶恐了,上前将何知府扶起来,然后又让其他官员和百姓赶紧起来。

    林寒看着被人簇拥在中间的林阮,激动得眼眶都红了。

    他跟着书院的夫子和同窗也来迎接林阮,本来他都已经挤到人前了,可是突然他又有些不好意思上前。

    他的阿姐,如今已经成为了万民景仰的女英雄。

    而他却还什么都不是。

    有和他关系要好的同窗扯着嗓子问道:“子秋,你怎么不上前去?你都已经好久没见着你阿姐了,怎么不趁这个机会去见见她?”

    子秋是林寒的夫子给他起的字,在书院里,同窗都唤他的字。

    林寒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她这会儿那么忙,等等吧,等她忙完正事再说。”

    话意刚落,林寒的头发就被人轻扯了一下。

    他一吃疼,下意识回头一看,就见林阮两眼含笑地看着他。

    “刚才在船上就看见你了,结果等半天也不见你过来找我,怎么,不想见我?”

    林寒不知怎么的,突然鼻子一酸,“阿……阿姐。”

    林阮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又长高了不少。跟在我身边,一会儿结束了,咱们一起回去。”

    林寒不住的点头,亦步亦趋地跟着林阮身后。

    今天来迎接林阮的人特别多,所有人都激动又崇拜地看着林阮。

    林寒跟在她身后,看着她游刃有余地跟那些官员们说着那些他听不懂的场面话,突然觉得,他和林阮的距离已经大到他怎么用力地追赶上不了。

    原来他总觉得只要自己努力读书,迟早有一天,林阮可以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安心地躲在他的身后。他也可以像她一样,替她和家人挡去所有的狂风暴雨。

    可现实却是,他真的再也追赶不上她的的脚步。

    他的阿阮,如今已经成为了天上最耀眼的太阳。

    而他,仍旧只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个,只能抬头仰望着她在天空发光发热,却怎么也够不到。

    有了这样的认知,林寒突然觉得好挫败。

    林阮回头就见林寒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关心地问道:“热着了?”

    林寒回过神来,发现他们已经从人群中央出来了,准备去府衙交接粮食。

    摇了摇头,林寒冲她一笑,“我没事,倒是你,黑了好多,也瘦了不少。”

    林阮瞪他一眼,“你知不知道,对一个姑娘家说人家黑,很容易被揍。”

    林寒嘻嘻一笑,“阿阮可不是一般的姑娘家,你是女英雄,女英雄才不会那么爱美。”

    林阮哼了一声,“谁说的,我也是很爱美的。等旱情结束了,我一天要天天做SPA,早日白回来。”

    林寒抿着嘴直笑,“其实白不回来也不要紧,没人敢嫌弃你。”

    林阮神气地点头:“那倒是。”

    姐弟二人坐着马车到了府衙,将运来的粮食全数交接给何知府之后,又在衙门吃了顿饭,这才回了在府城的宅子。

    等到四下无人了,林寒才问道:“阿阮,那些粮食……是你弄出来的吗?”

    全国有一半的地方都大旱,粮食有多紧缺,他是知道的。林阮能弄来这么多的粮食,绝对跟她的能力有关。

    林阮笑了笑,没有否认。

    林寒急了,“你怎么这么大胆?!万一让人发现了,你可想过后果?阿阮,你其实不用管这些多的事情,这些事情本就与你无关。万一有人知道了,他们难保不会害了你。”

    林阮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这么紧张,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我就已经想过了。如果真的有一天我的事情暴露了,而天下人又接受不了我,那我就带着你们远走高飞。嗯……差点忘了问你,你愿意跟着我远走高飞吗?”

    林寒想都没想就点头:“当然,我们是一家人,自然要在一起的。”

    林阮笑着往凉椅上一躺,两手枕在脑后,“这不就结了,我愿意做这些事情,是因为这里有我的家人、朋友,所以我希望大周能安稳度过这次的旱灾。但是如果有一天这里的百姓觉得我是个妖怪,容不下我,那我就带着你们离开。凭我的本事,我们不管到哪儿,都能活得很好。只是要委屈你们,要跟着我背井离乡。”

    林寒摇头:“有什么好委屈的,不管在哪里,只要能跟你和爹、秀秀在一起,哪里就是家。”

    林阮笑着道:“小子,觉悟不错,继续保持。”

    林寒不是很高兴,“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林阮噗嗤一笑,“等你比我大了再来跟我说,你不是小孩子的话吧。”

    林寒气结,这不是欺负人嘛!

    林阮在淮阳府待了一夜加一个白天,还专门去林寒的书院里拜访了一趟夫子。

    华夫子昨日也去参加了欢迎仪式,对林阮万分敬佩,说话时客气又亲和。

    林阮的态度还是和从前一样,就是个标准家长的模样,仔细问了林寒在书院里的情况。

    华夫子对林寒的评价很高,准备让他回青州参加今年的县试。

    林阮有点惊讶:“今年的县试没有取消吗?”

    华夫子笑着道:“县主这些日子一直在外奔波,还不知道朝廷已经把县试的时间定了下来。这也算是为了稳定民心的一个措施。”

    林阮点点头:“原来如此,那就劳烦夫子多在他身上花费些心思了。他年纪尚小,心性还不够稳定,需要您多加指导管教。”

    华夫子点头道:“这是自然,县主尽管放心,子秋虽然年纪不大,但跟同龄人比起来,已经很沉稳了。而且他在读书方面十分有天赋,是块难得的璞玉。我对他的这次县试有十足的把握。”

    林阮听了心里很是高兴。

    从书院里出来,林阮又置办了一些东西,便回了府。

    待到傍晚时,林阮就带着飞絮和落华出了府城,扑向附近的山林里,等天一黑,便招来金雕,朝着岭南出发。

    而那些她从武岳那里借来的兵,则在明天由赵副将领着原路返回。

第748章 天大的误会

    京都。

    皇帝拿着手里的奏折,越看脸上的笑容就越大,“这个福佑啊,可真是朕的福星啊!”

    皇后正好过来送补汤,听到皇上的夸奖,便笑道:“臣妾前些日子就已经听说,福佑县主寻到了粮食,沿途将粮食分给了几个受灾省份,缓解了各省的粮荒之急。”

    皇帝放下奏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好当初没有把她强行接进宫里,否则,现朕肯定还在为粮食的事情发愁。”

    这些日子他最发愁的就是粮食,全国一半的省份都受了旱,粮食减产得厉害,各地的官粮仓里,能的粮食早就已经拨下去了。

    但是大周人口那么多,边关又不太平,他也不敢将所有粮食都拿去赈灾,就怕周边的国家趁虚而入,到时候大军在前线连饭都吃不饱,来什么去抗御外敌。

    林阮寻来的这些粮食,真是大大地缓解了他的压力。

    皇后笑道:“所以说,塞翁失马,蔫知非福。福佑这孩子,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皇帝心情不错,跟皇后讨论起来,“你说,等这场旱灾过后,朕要如何赏赐她才好?那丫头对钱财不怎么感兴趣,而且她为大周做的事情,用钱打发的话,就太没有诚意了。”

    皇后想了想道:“那丫头品性高洁,志向远大,臣妾觉得,倒不如给她一个足够的身份,能让她无拘无束。她想做什么,便让她去做,臣妾有种预感,只要皇上给了她绝对的自由,她肯定能给大周带来更多的益处。”

    皇帝笑着点头,“朕也这么认为,那丫头总是时不时的给朕带来惊喜,而且一次比一次大。如果朕不限制她,让她放手去折腾,她又会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皇后笑着道:“那皇上就和臣妾一起拭目以待。”

    皇帝眼里多了几分期待,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林阮可不知道宫中的两位大佬此时正在谈论她,若是知道了,肯定要怄坏的。她什么时候说过,自己不喜欢钱财了。这是误会,天大的误会!银子这种东西,谁会嫌多,自然是多多益善才好啊!

    不过她现在也没空想别的。

    坐着金雕回到岭南大山之后,林阮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开始忙活起来。

    临行前,她可是特意撒了种子下去的,让稻子自由生长,一个多月的时间,稻子长得都还算不错。那三十多头牛,被她圈养在一个野兽都闯不进去的山谷里,状态都还不错。

    用异能将这里的稻子催熟后,林阮将这里的活计都交给了飞絮和落华,她又另外找了地方,重新开发种植区域。

    如此忙碌了一个月,林阮收获了比上次多出将近两倍的粮食。

    再次找到武岳的时候,武岳之前借给她的那些兵,才刚刚赶回驻地。

    武岳还当林阮是跟碰上这些兵一起回来的,笑着问道:“世侄女,你这趟过来,是打算再收些粮食走吗?我前些日子接到了皇上的口瑜,皇上说了,不管你要多少人手,只要你开口,都要全力配合。这回,你且放开手脚去折腾便是,人手绝对够用。”

    林阮笑着道:“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这次我寻到粮食有些多,所以想问世伯多借些人手。”

    武岳一愣,“你都已经寻到粮食了?”

    林阮笑着点头:“嗯,比上回多了些,大概一百五十万石的样子吧。”

    武岳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着:“你说多少?一百五十万石?”

    林阮笑着点头,确实是这么多,有了这些粮食,想来百姓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了。

    武岳实在忍不住好奇,问道:“世侄女,我能问问你这些粮食,都是从哪儿弄来的吗?岭南这边粮食产量并不高啊。”

    林阮一脸惊讶:“是吗?我找这批粮食,还是之前卖粮食给我的那个人。他说他手里还有很多粮食的,而且卖得也特别便宜,才一两银子一石。要不是我手里银子不够,肯定还要再买一些。”

    武岳震惊了:“真的有这么便宜的粮食?”

    要知道因为旱情的原因,粮食都已经涨到五十文一斤了。而且还是不怎么样的陈粮。他上次可是看过林阮的那些粮食,可都是上等的好粮啊。

    一两银子一石,这要是拿到市面上卖,只怕会让人打破头的。

    林阮点头:“有啊,他说我买得多,所以就要得便宜。世伯,你打算买粮食吗?要不,我给你牵个线?”

    武岳摇头,“军中的粮食都是朝廷拨下来的,我买它作甚?你先前不还说要送我十万石吗?所以我就不破费了。不过既然粮食这么便宜,那世侄女就尽量多买些,要是银子不够,伯父替你想想办法。”

    林阮笑着道:“那人说还会等着我的,不用着急。咱们现在还是赶紧把这些粮食运回去比较重要。”

    武岳连连点头:“成,这事儿就交给我去办,一定帮你把船找够。”

    因为这回要运的粮食太多,找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林阮需要在武岳府上住上不少日子。

    这回来,她可是早有准备,那天在淮阳府里,她买了不少东西,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给这两个小妾买的。都是淮阳府里时下最时兴的首饰衣裳和妆粉之内的东西。

    那两个小妾收到那些东西,别提有多高兴了,对林阮热情似火,甚至连武岳都被她们给冷落了。

    岭南这边太落后了,离京都太远,离别的国家也远,所以穷乡僻壤的,时尚资讯自然是没有的。

    两个小妾平日里想要买点什么东西,还得拖商行的人从内地里捎带过来,又麻烦又贵,而且东西还不一定好。

    而林阮送的这些,可都是时下最新鲜的东西,那衣服的款式更是她们见都没见过的,简直太让人稀罕了。而且她们也想多了解一些关于京都的事情,所以整天都泡在林阮那儿,想尽办法讨她欢心,搞得林阮浑身不自在。

    她真的不怎么喜欢跟别人太过亲近啊。

    林阮被武岳的两个小妾缠得实在头大,干脆趁着有时间,就四处去搜集一些淮阳府没有的东西。

    比如各种热带果树,一些从别国传来的作物。

    更重要的是,海里的宝贝。

第749章 去海里捞珍珠

    大海里的宝贝可就多了。

    林阮对海鲜这些东西,倒没有太大的执念,在武岳府上这几天,顿顿都是海鲜,吃多也就不稀罕了。

    她稀罕的是,那海底各色的珍珠。

    反正短时间之内,武岳没那么快凑齐船支,所以她可以放心地出海去寻宝。

    林阮给武岳的两个小妾留了话,说自己想四处走走,让她们跟武岳说一声,不用担心她,然后乔装打扮一番,化妆成了一个小青年,骑着马就奔着海边去了。

    海边到处都是小渔村,林阮想找船并不难。

    就是言语有点不通,跟他们沟通起来有点费力。

    好在她的运气不错,遇到一个来海边收海货的小商队,林阮出了一两银子,请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帮忙翻译,用五两银子,租了一艘小渔船。

    那渔船的主人还很热心地说要帮林阮划船,被她拒绝了。

    她是出海去捞珍珠的,带着人还怎么动手?

    结果渔船的主人把银子退给她,说不租船给她了。

    林阮有点懵,问他为什么。

    那老渔民对着她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通,而且神情还有些激动,但林阮一个字都没听懂。

    那个帮忙租船的人翻译道:“他说,你看起年纪又小,又干巴瘦,又看着不像是会划船的样子,这海上的风浪稍微大一些,估计就能把你给拍翻在海里了。他不能把船租给你,不然就等给害了你。”

    旁边的那些渔民也差不多同样的意思。

    林阮对这群纯朴的渔民顿时有了不少好感,于是当着他们的面,给他们表演了一个单手托渔船。

    老渔民们被她的怪力吓得都懵了,有几个甚至还往后面退了好几步,生怕她突然化身成妖怪吃人。

    林阮笑着把那艘小船放下,说道:“大家放心,我看着瘦,但浑身是肌肉,力气大着呢。而且我能把船划得飞起来,你们信不信?”

    负责翻译的那个热心人嘴角直抽。

    好说歹说,林阮又多掏了十五两银子,把那小渔船给买了下来。

    这样一来,船是林阮的了,老渔民也没辙了。

    林阮欢快地跳上小船,拿着船桨划着试了一下手感,十分不错。小渔船也挺结实轻便,林阮很满意。

    那个“被迫”卖船的小渔民见林阮确实会划船,而且划得还不错,于是总算放心了,揣着二十两银子,开开心心地走了。

    毕竟,一艘新船,顶多也才十五两银子,他那小渔船都用了十来年了,五两银子都不值。

    正愁没银子换新船,这天下就掉了个大馅饼,砸得他合不拢嘴。

    林阮却不觉得自己的船买贵了,毕竟这船会带来的价值无法估量。而且除了这老渔民,其他人都不愿意卖船,她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林阮朝那个帮她翻译的小伙子挥了挥手,划着船就朝着大海出发了。

    她力气大,加上今天天气也不错,正好刮的顺风,速度飞快,很快岸上的人就看不见她了。

    等远离人群之后,天空上一只大鸟收起翅膀,稳稳落在了林阮的渔船上。

    这是金雕,一直跟在林阮身边,有人的时候,它就自由活动,没人的时候,就跑来扮萌宠。

    林阮也挺喜欢这个有灵性的家伙,它爱跟就由着她。

    林阮借着风力,把船尽量往海洋深处的地方划,毕竟越远的地方,渔民越不会去,她能捞着的宝贝就越多。

    一边划着船,林阮一边在心里想着,多亏上次送粮食回去在船上待了一个多月,硬生生地把她晕船的毛病给治好了,不然她可真没办法独自出海。

    划了大半天,林阮也有些累了,举止四望,四周除了海水,便啥也看不到了。

    林阮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收起桨,开始把异能往海底投去。

    这一片海域很深,足了一百多米,但对林阮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异能所到之外,海里所有的生物,皆在她的掌握当中。

    不得不说,海底世界真的奇妙又美丽,林阮前世没机会去潜水,对海底世界的认知仅仅来自由书本上或者电视节目上。

    如今“亲眼”见识了一番无污染的海底,真的被下面的美景给震撼到了。

    各种各样可爱的海洋生物在海底悠游,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大龙题,挥着大鳌的大螃蟹,看得林阮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但她还是挺有定力的,没有忘了自己这趟出海的目的。

    将异能四散开去,林阮在海底发现了许多长着珍珠的贝壳。

    用异能将这些颜色各异的贝壳聚集在一起,然后让它们再漂起来,用船上“赠送”的渔网一洒,林阮就将那些贝壳全部给打捞了上来。

    金雕看着船上突然多出来的“食物”兴趣得直拍翅膀,张嘴就要去啄。

    “诶诶,这个可不是吃的,你别添乱。”

    金雕嘴里叼着个贝壳,歪着脑壳看着林阮,小小的眼睛里满是不解。

    林阮用异能从海里捞了几条大肥鱼上来,甩在金雕脚边,“吃这个。”

    金雕也是现实,立马把贝壳吐出来,站在船舷上,专心吃鱼去了。

    有了鱼,谁还吃那硬梆梆的玩意儿。

    林阮笑着摇头,捡起那些贝壳看了看。这些天然的珍珠蚌,个头有大有小,但整体来说,林阮并不满意。

    于是一通异能催生的操作自己是少不了的。

    等那些贝壳全部长大之后,船都变得更加吃水了。

    为了不伤这些贝壳的性命,林阮用异能让它们自己把珍珠给“吐”了出来。

    一颗颗珍珠落在船上,砸得木质的甲板劈啪作响。

    金雕被这神奇的场面弄得鱼都顾不上吃了,瞪着两只鸟眼好奇地看着。

    等所有的贝壳都吐完了珍珠,林阮又将它们再次放回了大海,只留下一甲板颜色各异的大海珠。

    林阮随手拿起一个,对着阳光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划着船,又去了另一片海域。

    傍晚时分,林阮根据金雕的提示,找到了一座无人小岛。

    将小渔船拖到岸上,谨防夜里被海浪给带走,林阮提着随船“赠送”的小桶和做饭的家伙什上了岸。

    桶里是几只大螃蟹和大龙虾,这是林阮的晚饭。

第750章 岛上的重大发现

    船上有淡水,林阮在小岛上捡了些干树枝和树叶,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找来几块石头一摞,把锅一架,再掏出火折子升了火。

    把水往锅里一倒,虾和蟹往锅里一扔,找块石头洗净了压在锅里,这做饭的程序就算走完了。

    没一会儿,龙虾和螃蟹就开始变红,香味飘出来,让林阮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煮得差多了,林阮捞起锅里的食物摆在旁边的石头上放凉。

    忙活了大半天,林阮也实在有些饿了,等不及让它们慢慢变冷,林阮抓起一只大龙虾就开动起来。

    不得不说,这纯天然无污染,现捕现煮的海鲜,真的好吃啊。一点调味料都不用放,那食物自带的鲜甜口感胜过一切。

    金雕看林阮吃得那么香,拍拍翅膀表示自己也要吃。

    林阮大方地赏给它一只龙虾,金雕拿去啄了半天,然后嫌弃地扔在一边。一点也不鲜美了!

    林阮也不管它,美美地一顿饱餐过后,把虾壳蟹壳扔进火坑里,让它们化成灰烬。

    然后又划着船去了一趟海里,捞了几十只大龙虾大螃蟹,招来一直跟着她出海的金雕,让它把这些东西,给她的家人们捎回去。

    这么好吃的东西,不让家里人也尝尝,那也太可惜了。

    金雕走了之后,林阮就用异能在岛上弄了间用树枝缠绕出来的房子,听着阵阵海浪,她很快就沉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阳光透过用树枝搭成的房间照在林阮的脸上,将她唤醒过来。

    林阮用异能将房子收了起来,欣赏了一会儿海上日出的美景,然后转身去岛上转转。

    这里远离人烟,所以岛上从来没有人踏足过。

    没有人类足迹的地方,便是动物们的天堂。岛上到处都是鸟儿,各种各样的鸟,大多都是林阮叫不出名字的种类。

    鸟多了就难免有个无法避免的事情,鸟屎多。

    只要是有树的地方,树下就绝对铺着一层厚厚的鸟屎。

    林阮看着被树林覆盖了一大半的小岛,决定还是用异能去逛比较好,她实在不想踩得两脚屎。

    用异能在小岛的树林里四处穿梭着,想看看这岛上有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找了一圈,林阮的异能最后停在了一棵高大的树前。

    这棵树,树干笔直,树皮有些花,看起来有点怪。

    但最怪的是,这树干上有些被鸟啄破的地方,有白色的汁液不停的往外渗。

    林阮激动得眼睛都绿了。

    橡胶树!

    这里竟然有橡胶树!

    据她前世那点可怜的历史知道,她隐约有印象,这橡胶树可是直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才传入中国开始种植的。

    没想到,在这个无人小岛上,竟然有橡胶树的存在!

    林阮也顾不得那满地的鸟屎了,用异能把岛上的小鸟暂时驱赶走,省得自己落一头鸟屎,然后快速冲进树林里,直奔那橡胶树而去。

    等到了树下,她再三确定自己没有认错之后,林阮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这一趟出海,真的收获满满啊!

    有了这橡胶树,她就可以制造出轮胎,还有各种橡胶制品了。

    林阮四下看了看,这棵大的橡胶树周边还有不少小橡胶树苗,于是林阮没有去动那棵大树,只在周边挖了几棵小树带走。

    她得先带这些小树回去,看看能不能种活,能不能出胶才行。

    所以这大树和剩下的小树,就留在这岛上,以防种植出差错,她还能再加来取种。

    再次看了看岛上,确定没有其他她不认识的树枝植物过来,林阮赶紧出出树林。

    实在是太臭了,熏得她都快吐了。

    把小树安置好,林阮再次驾着船出海捕捞珍珠。

    忙碌了一天,收藏满满,林阮的小渔船都装不下了,她这才收了手。

    带着珍珠回到岛上又住了一夜,等到金雕平安归来,林阮找了树枝,用异能编了一个超大的筐子,将所有的珍珠都装进去,让金雕带着珍珠先飞去她放粮食的那个山谷里。

    飞絮和落华就在山谷里,他们会知道怎么处理这些珍珠的。

    等到金雕再次返回,林阮就让它变回了本身的大小,带着它划着船离开小岛,朝离开时的码头划去。

    林阮上岸之后,正好遇见前几天卖船给她的老渔夫。

    老渔夫已经买了新船,今天正打算试水。

    见林阮平安回来,老渔夫笑着朝她说了一堆话。

    林阮一个字也没听懂,今天也没有商队,所以她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打着手势,将船还给了老渔夫。

    不等老渔夫问她话,林阮赶紧去取回自己寄养在码头上的马,带着树苗匆忙赶回了武岳所在的城镇。

    武岳也正好刚刚回府,两人在大门口撞了个正着。

    武岳看她那一身打扮,便问道:“世侄女这是又出去了?”

    林阮笑着点头,“嗯,出去转了一圈,挖了几棵以前没见过的树苗,准备带回去种种看。”

    武岳看了一眼那几棵瘦小的树苗,摇了摇头:“这些树离了岭南,估计很难种活。这边天气热,树都不抗冻,就算种活了,也熬不过冬天。”

    林阮不置可否的笑笑:“就是好奇,想试试看,要是种不活也没什么。对了世伯,我还想带几颗这边的果树回去,你能帮我找几棵吗?最好是已经能结果的大树。”

    武岳有些头疼,这丫头怎么跟这些树杠上了?明明看着挺聪明的丫头,怎么就不听劝呢?

    不过想着她到底是年纪小,正是对各种事情好奇的时候,便也没说什么,点头答应下来,“成,我让人给你弄几棵去。不过你可别抱太大的希望,不管是淮阳府还是京都,都太冷了,种不活的。”

    林阮嘻嘻一笑:“嗯,我就试试,不成就算了。”

    武岳一拍脑袋:“哟,瞧我这记性,我回来是告诉你,船找够了。”

    林阮有些吃惊:“找够了?这么快?”

    武岳笑着点头:“也不是我找着的,是其他几个州府送来的,他们知道你还要来岭南收粮食,怕你再为船的事情发愁,所以就组织了船队过来,早上刚刚抵达。”

    林阮大喜,“那可真是太好了。我去码头上看看。”

    武岳又赶紧带着林阮去了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