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换一种办法来解决四川灾区灾难频发的问题?

雨季来了。每每看到各种新闻媒体报道四川灾区灾难频发,给当地人民造成一次又一次巨大的灾难时,心情总是非常沉重。

    几年前,汶川地区的震后重建如此快速和辉煌,曾经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政府决策的得力、人民的友爱互助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但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灾难频发和屡建屡毁,确实不能不让我们重新调整一下思路了:我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应对已经发生,和仍然还会发生的这一切……

    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多姿多态的美丽家园。然而,任何一种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种种原因,地壳的巨大运动总是无法避免,也很难预测;因此,人类不可抗拒的地震就成了改变这种自然生态平衡的巨大杀手。而严酷的事实又告诉我们,比一次又一次地震更为可怕的是,地震后疏松的山体和多雨的气候条件所造成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不可否认,我们的党领导下的政府有能力号召团结全国人民抗震救灾、抗滑坡救灾、抗泥石流救灾,但其代价和效果又如何呢?大批人员还在救灾,大批款项还在投入,而大量灾民仍然还在失去家园乃至生命。

    无底的投入,无尽的灾难……是时候改变一下我们的思维了!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相当年,我们曾经为建设三峡大坝进行过一次空前的大移民。宏伟的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成为造福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奇迹之工程。现在,面临人类无法抗拒的地震,尤其是震后灾害,我们何不再来一次大移民!人类离开那里,让那里的自然生态在大自然的力量之下,自然地重新恢复平衡。相信,几十年之后,那里一定会成为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已经投入的既然已经不复存在(当然,也并不是全部都不复存在),我们就不要再做无谓的投入了,而应该考虑把这些财力和物力投放到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去。在现阶段的救灾重建问题上,我们不妨转变策略,在我国人口稀疏的新疆、内蒙古等地区选择适合的地方。然后,将我们巨大的重建款项投放到那里去,为我们的四川同胞,尤其是震后灾害太多地区的同胞重建一个新的家园。告诉他们,人类的力量抗拒不了疏松山体容易造成的山体滑坡,因此不可以故土难离;还要告诉他们,故土可归,但需要等;几十年之后,你们还可以再回来。或许,到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反认他乡为故土”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故土,实际上就是长期居住的地方而已。

    四川灾区震后的地质结构非常不稳定,而且这个不稳定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无能为力的,只能让大自然自己进行自身修复,逐渐趋于稳定,并最终获得稳定。我们并不赞成神造万物的思潮,也绝不否认抗洪救灾等一系列行动的正确性和伟大功绩;但有的时候,人的力量在自然灾害面前真得是很渺小的,比如,震后四川的山体滑坡。

    回想一下,汶川地震之后的重建规划曾经是多么的宏伟,而如期完成重建的新家园又是多么的美丽!但这个美丽的新家园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一次又一次的滑坡和泥石流呢……我们不能只是选择无奈好 无谓的重建,必须转变思维!

    自然生态的恢复,需要一个异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不可以与大自然做无谓的抗衡。既然这一方的自然生态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平衡过程,那么,原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不妨离开这里去别处生活。我们这样做不也是一种保持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体现吗?

    鉴于以上粗浅的分析,笔者认为,只有让震后灾害频发地区的人民迁出那里,选择别的地方重建家园;让那里的自然生态慢慢恢复平衡,才是彻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

    ★★★★★★★★★★★★★★★★★★★★★★★★★★★★★★★★★★★★★

    几年前,总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四川灾区震后由于地质结构不稳定,在雨季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屡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口伤亡的报道,就有感而发,胡乱写了以上文字。然后,就将其丢在电脑了不管了。书虫自知,这些观点本身不但很肤浅,甚至存在谬误,但还是发上来了。百家百言嘛,朋友们看了,不妨把自己对于此类事件的观点也谈一谈,论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