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春秋全文阅读 第23分节

孔融让梨与当仁不让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其悠久的教育史中,与人为善、克己谦让已经成为一条由来已久的育人总则。几经文人墨客们的渲染,这一理念不但再无人敢提异议,而且还作为遗传因子,在国人的大脑里代代相传,可谓根深蒂固也!

    诚然,友善与谦让本身并非劣行,而是美德;但中国人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否讲得太多了点儿?放眼看世界,时代的列车已在驶向21世纪了。竞争!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意识形态的、物质生活的、科学技术的……可以说,这紧锣密鼓的竞争浪潮已呈势不可挡之势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难道说,我们还可以继续以“让梨”之美德谆谆教导眼下这一代人吗?我们不是早已经认识到80~90年代出生的这些孩子们,将是新中国再度崛起的希望了吗?而回顾苍凉的历史,世界列强的瓜分、中国人民的苦难、屈侮、血、泪……究其根底,中国人是否太善良了?或是太懦弱了?说到这里,话题好像扯远了,也许有人会说:说得什么呀!这是八竿子搭不着的事情。我说:非也!

    试想,一只羊置身于狼群中,与一群羊置身于狼群中又有什么两样呢?!

    羊多,只能将狼群养得更肥而已!

    我们固然承认,一个丝毫不懂友善与谦让的孩子,势必与蛮横不讲理的小霸王无异。这样的孩子虽眼下也许一时得利,但终究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无论作为家长,还是学校,是决不允许教育出这样的孩子的。但回过头来再想想,如果一个孩子胆小懦弱,凡事失却自我,只会无原则地忍让,那结果是不是同样糟糕?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样的孩子同样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无法体现自身价值。因此,我们在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好好讲一讲什么叫做“当仁不让”才好呢!

    当然,教育孩子真正懂得友善与懦弱、谦让与屈从,以及“孔融让梨”和“当仁不让”如此等等的辩证关系决非易事,有时候甚至连我们大人也不是搞得很懂。这就需要从我们这些做家长,做教师的人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地研究这些问题。

    竞争意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非是一种强烈的好胜心而已。认准了的事,为什么不坚持呢?!当然,这里所说的“认准”,也只是限于孩子的理解范围内。但是要知道,一个人性格的培养和塑造,是从幼儿时开始的。一种性格一旦养成了,几乎无法彻底改变。因此,我们决不可以坐失良机,要从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抓起,潜移默化,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以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能力在逆境中奋起,在竞争中夺魁!

    我曾经告诉受了委屈向我述说经过的女儿:“狠狠地教训他一次,让他怕了你,他就再也不敢欺负你了!”

    下一次,那个欺负惯了小朋友的“小混球”又要对女儿无理时,女儿试了,果然非常有效!从此,女儿再没有受过任何人的“欺负”。因为,她学会了保护自己的尊严!

    教育孩子是关系着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大事,是全社会的责任;自然,家庭和和学校更是责无旁贷。让我们勤于观察、学习和研究,重新认识一些事情,树立一些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观念,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在此基础上,一定要给我们的孩子从小灌输以人生之强者必须具备的品德与气魄,让孩子真正懂得“孔融让梨”与“当仁不让”之间的关系,懂得什么叫做竞争!那么,中国就大有希望了。

    以上闲扯数语,本不敢妄称什么“观念”,恳望与老师和家长同仁们共同磋商。

    ★★★★★★★★★★★★★★★★★★★★★★★★★★★

    这篇短文写于上一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考虑投稿本市教育类报刊的,但考虑再三,恐引非议,终究还是没有投出。只是,这个歪理书虫一直认为是有其道理的,但自己又解释不出更多。现在,我辛苦一会儿将其录入电脑发上来吧。给朋友们提起一个讨论的话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预售票处购买火车票随想

对于常常因公出差的人来说,关于购买火车票的事大概深有同感吧。旅店定票倒是省事,但需要出相当数量的定票费,而这笔费用回单位后是不能报销的。因此,有不少人宁愿选择辛苦点儿自己去火车站买票;如果离火车站较远,就去附近的预售票处买。但在预售票处买票又何谈容易啊!笔者近日刚刚出差归来,在预售票处购票的艰辛恐终生难忘了……

    那天是周三,为着能够买到周五晚上的火车票,我早早就转乘两次公交车去排队了。心想,最多也只是花费半个上午吧!谁知一到地点就傻了眼——7路纵队已经熙熙攘攘从大厅内一直延伸到大门外边了!我看看手表,时间正好6:10。打听好我所购票的窗口后,就用十二分的耐心排在所属队伍的后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在快速地增长着。从我站的位置开始,7路纵队沿着街道北侧的形状弯曲延伸,以不至于把整条街道堵死……

    回头瞧瞧仍在不断加长的队尾,探头望望毫无动静的黑乎乎的大厅,不由地皱着眉头一次又一次地看表。这时,前面的队友回头看见了,就善解人意地告诉我:“8点钟才开始卖票。”

    我想也是,售票员们是不会提前上班的……

    原地不动地站了犹如半个世纪了,看看表,才7:30。想着一大堆未办完的事,心里边的那个焦虑哇……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赶早排队的人们倒还死心塌地心甘情愿的样子,但不愿意打早,看来好像已经照顾过肚子的那些后到者们中的一部分,却开始“行动”了!他们“贼眉鼠眼”地窥探着队伍中偶尔出现的“缝隙”见缝插针!在此情此境,这简直就是对那些饿着肚子诚实排队者们的莫大“伤害”,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不轨”行为!于是,队伍开始“前后大团结”,不管你是何方来客以及年龄性别,统统扶着肩膀挤成一串儿。在抗拒“入侵者”的“团结奋战”中,时不时地会出现前涌后撤的“不稳定”局面;一些人被挤出去了,待到队伍下一次后撤时,好心的队友再将其塞回到自己的队伍里来,真正是一路纵队一条心,场面确实非常感人……

    一个企图“加塞”的中年妇女不听从一位白发老师傅的劝告,且出言不逊,最终被激怒的老人家找来警察将其带走……

    也有少数人“加塞”成功了。这些人往往寻找种种借口相互帮衬,甚至无视值班警察;人们窃窃私语,认为这些人是集伙的票贩子……

    好不容易挨到售票开始了,在7名警察的巡视护卫下,7列纵队缓慢地向前移动着。买到票的人和企图“加塞”的人,一起被护队警察统统“赶出”大门,呵斥声此起彼伏……

    空中还飘了一会儿雨,时间并没有多长,但雨滴很大。我是带了伞的,但无法用……

    距离售票口越来越近了,我赶忙擦擦近视眼镜的镜片,眯起眼睛急着看窗口旁边的剩票通告表,心中一个劲儿默默祈祷:“上帝保佑,我要买的票不要售完……”

    当我终于拿到来之不易的车票时,才突然觉得已经精疲力竭了。摸一摸湿湿的衣服,分不清是挤出来的汗水,还是天公怜悯的泪水……

    大厅外刺眼的阳光告诉我:已经是近12点钟了,原计划上午办的事,无疑彻底泡汤了;而那一份本该属于我的早餐,已不可能找回……

    返回办事处的途中,我暗下决心:今后绝不“重蹈覆辙”,与火车站预售票处,我算是彻底诀别了!

    ★★★★★★★★★★★★★★★★★★

    这篇随笔大概写于上一世纪90年代前后吧,记述的也是书虫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不过,对于现在的年青人来说,这是在听故事!

    我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铁列车的不断增加,长途交通便得越来越便利;加之网络时代的到来,网上购票正日益成为人们最得力的购票手段。书虫当年的经历,注定已经成为越来越遥远的故事了。

墙头叫卖声

时值京城出差。

    对于经常出差的我来说,因为牵挂着年幼的孩子和不善理家的丈夫,所以每每出来,总是紧紧张张办事,急急忙忙回家。而跟下,事情尚未全部办完,却赶上了周日。心想既如此,权且去公园转转吧,这对于身心难得放松的我来说,倒是一种超自然的回归和全方位的休息呢。于是,展开随身带的北京地图,仔细查好乘车路线,下楼去匆匆用餐,然后就直奔新建的“世界公园”去了。

    兴致勃勃赶到后,发现这占地面积不算太大的“世界公园”内,居然汇集了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名胜建筑。这些名胜尽管都是按比例缩小建筑的,但其风格各异,且形态煞是逼真,着实很让人大开眼界。老实讲,这种新颖别致的“世界一日游”确实很值。满怀惬意地随处欣赏转悠一番,又发现园内各种旅游用品,包括胶卷、纪念品、饮料、小吃……应有尽有,游人置身园内消遣,非常方便。不过,这次“世界一日游”让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那些云集于周围墙头上面的众多摊贩,以及他们兜售物品的形式。对此,笔者不便评论什么,只是略抒发些许感怀而已。

    这些“墙头摊贩”以年轻女子和中年男女者居多。他们将物品摆在墙头上,上半个身子探出墙头,扯着嗓子大声叫卖。所卖物品中,最多的是现煮的老玉米(大锅就放在墙头上),其次是饮料(各色瓶瓶罐罐一溜儿摆在墙头上)、凉帽(各式各色的凉帽一摞摞陈列在墙头上)……所有摊贩们叫卖的技巧都很有造诣,且嗓门相当不错,至园中心清晰可闻,此起彼伏,压倒了园中不时专门为游客播放的音乐声和名胜介绍,以及导游大声讲解的声音。该公园内海外游客不少。看来,他们对我国这个创新意识的公园是颇感兴趣的,但不知对这种形式的交易又作何想。至于园内的管理人员,对此并不加任何干涉。

    当我突发奇想将随身带的相机对准其中的一个摊位时,摊位中的两个女人赶忙蹲下身去,而他们中的一个壮年男人则异常愤怒地对我吼道:“不许拍照!”

    看他一副很蛮横的样子,我只好怀着一种莫名的感慨怏怏地放下了手中的相机,心中犹如失去了什么……

    返回来的这些日子里,我不时会回想起偶然游园时巧遇的这一幕,那一瞬间在大脑中画上的问号一直未能抹去。真想不透那些墙头商贩们是为这个国粹花园添了一景呢,还是涂了一笔……

    也许,是我长期安于工作,埋头书本,而今偶见市面,便少见多怪了吧。

    ★★★★★★★★★★★★★★★★★★★★★★★★★★★★★★★★

    这篇随笔写于上一世纪90年代初期,记述的是书虫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京城的“世界公园”,书虫以后再没有去过。那些“墙头摊贩”肯定不应该长期存在的,但到底是什么时候被整顿掉的,书虫不得而知。

我最喜欢的公园——北京紫竹院

    翠竹轻摇掩亭台,荷花出水蜻蜓爱;妙歌一曲随风至,恍若步入苗家寨。

    这是我再度流连于首都紫竹院公园时的真实感受。

    与首都其他公园相比,位于京城西北一隅的紫竹院公园恐怕实在是排不上名次的,但她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四方游客展现出一派异常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入园者流连忘返,倍感亲切。

    时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基本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随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众多旅游景点、休闲场所的开发和建设可谓五花八门争奇斗艳。但对于久居都市的人们来说,偏爱的却是大自然的景物。我想,紫竹院公园所以受到人们普遍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她不施粉黛,少有做作,所体现的完完全全是一种自然朴实的美。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内,关于竹文化的描述,一点儿也不拘泥于古板的老调,而是极其轻松自然地与当代人的心态融于一体,从而产生出了非常和谐的共鸣。此外,简洁的石阶石桥,自然风格的山丘林木,南方特色的竹林、竹亭、竹篱笆,美雨的莲湖,弯弯曲曲的园林幽径和林荫下供游人随时歇脚的整洁干净的长椅,舒适的石桌、石凳,异常光滑且形态万千同样可供游人歇脚的可爱的大小石块……等等一切,所给予人们的,都是一种抛开闹市的忙与累,将身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感觉。

    在这个公园里,既没有喧闹的现代电子游乐场所,也没有仿古的建筑和演唱,更无庸俗的雕塑、佛像、经声和香火,随风飘来的是一曲曲优美的苗家山歌……置身于这祥一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清境中,怎么能不使每一个游园者的心海一如翠竹般幽静、清香和爽快啊!

    看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国籍和不同肤色的游人脸上流露出来的惬意与轻松,我相信,他们此时的心情和我一样美好。

    我爱首都的紫竹院公园。衷心希望这个可爱的小小公园永远保留这一份集清静和幽香于一体的朴朴素素的自然之美丽。

    ★★★★★★★★★★★★★★★★★★★★★★★★★★★

    这篇随笔写于上一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单位的驻京办事处就在紫竹院公园旁边,所以得空就想进去走走,感觉实在喜欢园中的景观和氛围,就写了这些文字记述感受。

    退休前最后一次去京城出差时,我专门又进去转悠过一次。尽管园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已经开了一个儿童游乐场,但好在设在了园子的一角,其喧闹声还不至于太大地影响园内的那份清静。至于以后还会发生哪些变化?那一份集清静和幽香于一体的朴朴素素自然之美还能持续多久?天知道啊!

    自然之美是现代都市人的钟爱,但市区内要寻找到这样的地方越来越难了。

那天......

在一辆异常拥挤的电车上,我提着包裹,搀着老父,艰难地挪到一侧。

    环顾四周,已经绝无一丁点儿座位了,只好安抚父亲说:“扶住点儿,一会儿就到了。”

    这时候,一位头发花白的师傅站了起来,热情地对我父亲说“大伯,请坐这儿吧!”

    一瞬间,我的心灵猛然感到一阵强烈的震颤:这本是一位应该由我来给他让座儿的老同志了啊!而眼下,却是他给我的老父亲让了座;而就在他的周围,20岁左右的小伙子就有好几个!

    看着扶着把手站立一旁的这位头发花白的师傅,再挨个儿看过在他的周围依然安然稳坐表情漠然的那几位年青人,我真想轻轻提醒他们一声:“小伙子们,你们丢掉了什么……”

    ★★★★★★★★★★★★★★★★★★★★★

    这寥寥数字写于上一世纪90年代中期,记述的是书虫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那个时候,社会上尊老爱幼的风气远没有眼下这么好,公交车上不给老年人让座的事情屡见不鲜。尽管之前经常听人议论这样的事情,但亲身经历时,尤其是那位老师傅给我父亲让座时,我的心情实在无法平静!当晚,我就写了这些字,并且投稿当地的一分报刊,但最终没有看到刊出。也许,报社编辑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笑话我少见多怪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社会上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已经日益成为年青人的一种自觉习惯了。书虫退休后闲暇时,曾经几次独自一人乘坐公交车去走亲访友,前脚刚登上公交车上正在忙着刷卡,就一准儿会有几个年青人同时起身让座。实际上,书虫只是头发白得早,身体棒得很,比当年给我父亲让座的那位师傅还年轻呢!

    谢谢可爱的年青人们,书虫从你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发展强大的希望!

也谈维护消费者利益

维护消费者利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时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已经懒得谈论这个话题了;因为议来议去,终归还是改变不了现实。什么消费者利益不利益的,广告做得天花乱坠,劣质的冒牌产品照样漫天飞。这样的现象见得多了,人们慢慢地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尽管吃亏上当的事时有发生,但谁又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跟厂家和商家叫那个真儿呢。其结果只能是吃哑巴亏,恨自己没有长一双火眼金睛。想想人活着也真够累的:赚钱不容易,花钱似乎更费心。

    就笔者而言,也许生来眼力太差,着实没有多少审美观念。日常消费讲求实际,只要货真价实,吃得香,穿得舒服,就认为钱花得值。尽管如此,上当的事例仍屡见不鲜。假冒名牌的“纯羊毛衫”、“真丝衬衣”、“纯棉汗衫”、“高级牛皮鞋”、“正宗平遥牛肉”……真是举不胜举。作为消费者,上当后的感觉自不必细说。衣服嘛,能穿则凑乎着穿;实在没法穿的,就交给收破烂的。至于吃的东西,干脆仍进垃圾箱完事。诚如我爱人所言:只当给我交学费了;吃一堑长一智,能学会一些识别真假货物的知识也值。

    然而,一段时期以后我发现,这种“学费”须不断地交下去了。因为事实告诉我,本人辨假能力提高的程度,远远赶不上假货乱真水平提高的速度。每每站在拒台前选好一件商品时,对于是否购买总是左右为难。当然,这种犹豫不决是很不受柜台内售货小姐们的欢迎的。

    天长日久,我终于总结出一条购物之“大纲”来,那就是从两个极端入手:要么花大价钱买那些绝对高档次的。这一类档次的商品一般来讲假货相对少一些;要么就干脆买最便宜的,真货就用,假货就扔,总之不会受太大的损失。然而,对于工薪阶层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又往往只能在中、低档次的商品中间徘徊;因此,上当的概率最太。

    最近从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王海打假纪实”的文章,感触颇深。王海其人确是一个很不多见的年轻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者,他以打假为职业,以索赔为目的。不管有人说他是“刁民”也罢,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也好,他专门购买假货,然后再退货并索赔的做法可谓技高一筹,也很为曾今吃过亏上过当的消费者们出了一口恶气。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王海实在是太少了。在当前假货泛滥的市场上,孤军奋战的王海又何能力挽狂澜呢!

    诚然,教育广大消费者学会识假辨假,尽量避免吃亏上当;一旦发现买了假货,要勇于投诉索赔,这些都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有效手段,但这样做毕竟不是杜绝假货的根本办法。当然,如果每一个消费者都变成王海式的“刁民”,假货就不可能在市场上立足了,但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保护消费者利益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假货又怎样根除呢?

    笔者认为,要想根除假货,首先应该从假货的生产领域和流通渠道抓起,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政策抓起;其次还要从市场管理入手,真正实施一些强有力的措施:

    你的企业不是以生产冒牌假货起家的吗?我就是要让你信誉扫地,让你赔偿顾客损失直至彻底破产!

    同样地,你作为堂堂正正的国家商品销售部门,而却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销售假货,你就应该被勒令关门歇业彻底整顿;如果整顿后依然如故,那就只有被注销营业执照这一条道路了!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假货彻底失去生存的土壤。

    社会的文明呼唤市场上杜绝冒牌假货,市场的繁荣不允许商品中参杂假货,这一切不正是老百姓们所热切期盼的吗?!

    ★★★★★★★★★★★★★★★★★★★★★★★★★★★★★

    此文写于上一世纪90年代中后期。饱受假货之苦的我,尽管很认真地写了这篇短文,但却没有勇气投出,只好把稿件收起来,哑巴吃黄连继续默默地花冤枉钱,购买各种吃亏上当的假货。如今,书虫年纪大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再也不用我为她操心衣物了。我们老俩口消费不了多少,日常生活,挑拣顺眼喜欢的购买也就是了。倒是花得少,吃亏上当的几率也就少了很多;因此,也就不会过多地再为假货的骚扰而苦恼了。

听传闻有感

前一段时间去杭州开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会议间隙,来自天南地北的新朋旧友们喜欢聚在一起神聊彼此各地的趣闻轶事。一天正值聊得热火朝天之际,一位朋友忽然将话题转向笔者所在城市。她盯着我很认真地问:“听说你们那里歌舞厅特别多,是不是真的?”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好像是比杭州多一些吧。”

    因为这以前我去过一次市里,真的没有发现几家歌舞厅。万万想不到的是我的话音未落,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马上以始料不及的速度接口说:“我听说你们那里还有一个红灯区呢!现在有了高速公路,交通方便得很,去北京公事儿的人没处去玩儿了,就往你们那里跑!”

    猛然间,我觉察出前一个朋友所言“歌舞厅”的真正含意,登时感到内心一阵强烈的震颤,说不上来是悲愤,还是痛心;是恼怒,还是难堪。作为当时惟一在座的我市人,我无论如何不能容忍有人用这种方式和这等词句描述自己所居住的城市!

    然而,我又能说些什么和怎样来表达这一切呢?!

    在一两秒钟的短暂停顿后,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大脑,故作轻松地微笑着回答:“传言也太过分了吧,事情远非如此。当前社会上的某些不正风气各地都会有一些的,应该说我们那里的人还是比较保守的呢。”

    众人都知趣儿地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了,但我的心里却久久地,反复痛苦地回响着三个字:红灯区,红灯区……

    诚然如我所说,传言是过分了;也正如我所说,我市人们的思想并不算开放。但我们是否应该通过这些传言认真地检查一下自己呢?事实上,在大街上转一圈就可以发现,我市的歌舞厅确实比其他兄弟城市多了一些,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前一段的扫黄运动不也真的扫出来一些社会垃圾吗?

    不错,与别的城市相比,我市人们思想保守是事实,不善于,也一下子学不会开动脑筋干一番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业,但在囊中并不富有的情况下,却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开办卡拉抓厅和扯着嗓子大唱卡拉OK呢?这一现象实属一种极不正常的畸形“发展”。

    众所周知,少量地开办一些管理工作完善,运营秩序正规,高雅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这本来就是现代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休闲调理方式,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偶尔卡拉OK一回放松放松亦无可非议。但问题是,我们不可以将本来并不开放的脑子,用在过多地开办卡拉OK厅和无所事事地大唱卡拉OK上;也不可以把原本就不多的钱,耗费在装潢那些豪华的和不豪华的歌舞厅上;更不可以扯着嗓子,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拱手送给那些不谋大业的歌舞厅老板啊!

    最近几年,省委和市委的有关领导部门也曾几次花大力气整顿我市几乎泛滥成灾的歌舞娱乐场所,但为何成效不大屡禁不止呢?我想,其中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措施不得力,处罚不严不狠;第二是思想教育工作没有跟上去,没有能够让涉足者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其对于整个社会的危害性。另外,也没有在引导其另谋出路的问题上多下工夫。

    当公元1998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进行到第19个年头了。举国上下,19年来的巨大变化举世瞻目。撇开几个经济特区和一些发展迅速的沿海城市不说,就是与内地的其他兄弟省市相比,我省我市的经济发展并不算快,这与长期以来我们的交通不便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落后闭塞是分布开的。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省人民原有的那种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儿,过安安稳稳穷日子的因循守旧的思想正在逐步瓦解,许多农民开始走出家门到都市闯天下了;而都市里一些发展不景气的企业也正在励新图治,下岗人员亦急于开动脑筋大胆地另谋出路。高速公路的开通则更是为我省的物资外运打开了通道,使我省人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然而,要使我省百分之85以上的地区和人民真正富裕起来,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不能光靠吃老本过日子,还必须立足于更高的出发点,多多地搞一些发明创造和再生产,尽最大努力增加产值,创利增收。同时,我们还必须将教育摆在第一位,包括青少年教育和成年人教育,力争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素质。

    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们,文明和富强是不可能唱出来的!我市绝对不应该以歌舞厅来出名,我们也绝不要再听到“红灯区“三个字!我们一定要,也必须得把劲儿用到正经处,将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我们的事情办得好一些,再好一些。

    ★★★★★★★★★★★★★★★★★★★★★★★★★★★★★★★★★★★

    此文写于上1997年秋末。满腔正义热情的书虫,当时所以提笔,完全是为了呼吁社会引起关注而写的,但一气呵成再略加修改成稿后,却思考再三没有投出。如今早已时过境迁,拿出来发布虽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也绝对不会引起什么非议了。

    想一想,这人生一世,有些事情本该当断即断,不可以等到时过境迁了,再闲言语说废话浪费时间的。当然,对于个人而言,即使事事都时过境迁,地球照转,太阳照升……

    只是发发感慨而已,本不是后悔这篇粗略小文当时没有投稿。事实上,即使当时投稿了,也极有可能只是白白浪费一张8分钱的邮票罢了。

春节探亲偶得

春节前夕,我和爱人带女儿回老家过年。看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家乡结出的丰硕成果,我们心里都非常高兴。

    老家是一个小乡镇,乡亲们大多以农业为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家乡人民的生活一直比较拮据。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家乡的田头院落后,淳朴的乡亲们开始了勤劳致富的日子。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努力后,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排排新房盖起来了,全镇半数以上的人家看上了彩电,还有的买了洗衣机、电风扇等现代家用电器。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条贯穿全镇的柏油马路,宽阔平坦,往常年间下雨后踩着泥泞小路趔趄而行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

    大年初一是农村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他们穿着新衣,吃着糖果,燃放鞭炮,追逐嬉戏,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我们按照老家的习惯,天不亮就吃罢早饭,然后走家串户地给长辈们拜年。当路过一个简陋的院门,看到一个与我们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吃力地提着水桶正往里走时,我们的脚再也迈不开了……

    眼前的一幕与周围的景象是那么不协调:低矮的院门在若多个高大门庭的围拢之中显得

    非常寒酸;身材单薄的女孩子上身罩着一件半旧的浅蓝底色碎花外衣,下身套了一条洗得发

    白了的深蓝色裤子,一双半旧的棉鞋,右手提着一大桶水。水桶对于她来说显然太重了,她左手几乎向外平伸着,晃晃悠悠地迈着碎步怪吃力的样子,荡出来的水溅到了干干净净的裤子上、棉鞋上……

    见此情景,我爱人紧走几步从女孩子手里接过水捅,女孩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提得动,看别把你的衣服弄湿了。”

    我拉起女孩子冻红了的双手,心里一阵颤动。

    进了院门,跟前是一个虽然不大,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院子的正面是三间平房,窗户的上半部分糊着雪白的窗纸,下半部的两块儿玻璃擦得透亮;从上边窗眼里伸出来的一截烟筒里冒出来的一缕青烟正在微风中袅袅上升。女孩子机灵地掀起棉门帘将我们让进屋里,我赶快揭开水缸上盖的高粱杆儿拍拍儿,爱人将水倒进缸里。这个齐腰高的大水缸里,水几乎满到边上了!女孩子接过空水桶,忙不迭地让我们坐在土炕边上。

    屋里的摆设极为简单,但收拾得相当整洁。在土炕的一边,侧卧着一位中年妇女,炕沿边上立着一副双拐。女孩子轻轻地告诉我们:”妈妈从小就双腿落残,近来身体不太好,夜里常常失眠,这会儿睡着了。”

    我们正欲告辞,女孩子的母亲醒来了。

    女孩子扶母亲坐起来,告诉她:“娘,这个叔叔帮我提水了!”

    女孩子的母亲非常感激,她笑着摸摸我女儿的头说:“看看这妞儿,长得多水灵!”

    我女儿却望着与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子,不无羡慕地说:“这个姐姐真能干!”

    女孩的母亲无限爱怜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说:“是呀,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呢。要是没有她,我们这个家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原来,女孩子的父亲两年前病故了,比她大六岁的哥哥抽农闲到城里打工去了;因为路途远,连春节也没能回来。平日里母女俩的生活多有困难,但女孩子特别要强,不但学习认真成绩很好,而且把家里的所有事情也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看到窗台上放着一叠作业本和几本课本,拿过来看看,发现这个女孩子和我们的女儿还是同年级呢!但见每本课本都包着干干净净的书皮,上面公公整整地写着名字;作业本上,老师每次的批阅几乎都是“优”!

    我忍不住再一次拉起女孩子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上面那一道道粗糙的龟裂;但此刻听到的却是女孩子充满激情的话:“学校考虑到我家的实际情况,免去了我上学的所有费用。我一定要克服一切因难,好好学习,要对不起学校和老师!”

    我赞赏地点点头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好孩子!”

    她轻轻地笑了笑,满怀自信地说:”从今天开始,我又长大了一岁,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能行!”

    好一个坚强的孩子,你用自己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艰难生活的重担;但坚强不息的意志也从此树起!是的,人,是要有股子内劲儿的;只要内劲儿足,任何外来的压力都不会将人压跨!

    从女孩子家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好一会儿谁也没说一句话。当走过一个宽畅的打麦场时,我和爱人不约而同地扭头看看我们宝贝的独生女儿:这个昔日里不曾受得一丁点儿苦,还常常赖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公主”此时一脸严肃,几分成熟。看我们看她,她迎着我们的目光挺了挺胸脯一字一顿地说:“新的一年开始了!”

    爱人会意地点点头,伸出一只大手在女儿的肩膀上拍了拍;我则用惊喜的目光再次从头到脚仔细打量女儿一番,发现她似乎在一瞬间长大了很多!

    我深信,今天的所见所闻,对于她的健康成长必定受益匪浅……

    ★★★★★★★★★★★★★★★★★★★★★★★★★★★★★★★

    这篇随笔写于上一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记述的是书虫一家人回老家过春节时遇到的一件小事。农村孩子的淳朴和吃苦上进精神,是时下城市孩子应该学习的。书虫当时写这随笔的本意,大概就在于此吧。

送女入托

娇女初离母亲日,

    痛哭半日不停息;

    直到精疲力竭时,

    才见妈妈接她归。

    “妈妈为何不要我?

    我哭为何不理我?”

    道理讲透不接受,

    从此日日洒泪别。

    …………………………………………………………………………………

    好不容易三周过,

    娇女不再哭娘别;

    知道长大得离娘,

    晓得妈妈会来接:

    “幼儿园里阿姨好!

    幼儿园里朋友多!”

    与娘分别摆摆手:

    “妈妈早点儿来接我!”

    ★★★★★★★★★★★★★★★★★★★★★★★★★★★★★★★★★★★★★★★★★★★★★★★★★★★★★★★★★★★

    这首顺口溜写于近30年前,是书虫怀着非常愧疚的心情记下来的。本来不准备录入电脑发布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这首小诗太过浅显,简直就是一首儿歌;其二是我首小诗里边隐含着我太多的内疚和心疼,我躲避着不想回忆。

    女儿是一岁零五个月入托的。入托之前,虽然奶奶带她专门去玩儿过几次,但我却没有这么做过。因为单位的幼儿园与我上班同步,若我带她去,就得请假,而我是个铁杆儿好职工。所以,当奶奶回了老家,我送她去正式入托时,她很不适应。那个日日洒泪的场面,书虫想起来就心疼。

    记得第一次送她进了单位幼儿园的小班时,离上班吹号的时间已经没有几分钟了。女儿的小手紧抓着我的衣服哭着不放开,幼儿园的奶奶只好硬把她的小手扒开,从我怀里把她抱走了。然而可恨的是,我在她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转身离开去上班后,一上午再没有请假出来去幼儿园看看她。直到中午下班去接她时,才知道女儿整整不停息地哭了一个上午。

    女儿很倔强,她拒绝幼儿园奶奶的哄劝和照顾,不要奶奶抱她,也不坐那里的小板凳,一直蹲在小班教室的门口哭泣。她从小不会坐在地上耍赖,即使那么伤心地哭泣,也是蹲着!见奶奶蹲在面前哄她,她就生气地闭上眼睛,一边哭,一边念叨着:“妈妈,爸爸……妈妈,爸爸……”

    我好后悔,怎么就没有在半上午出来去看看孩子?起码应该看着她喝几口水啊!更不应该的是,那天下午,还有以后的几天,我尽管心里惦记,但都还是只管忙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从来没有专门请假出来,在上班的中途去看望过孩子,直到孩子自己艰难地慢慢适应了为止……

    在送女儿入托的问题上,我是一个多么不称职的妈妈啊!

    也怪幼儿园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如果妈妈老去看望孩子,孩子反而会更多地哭闹;干脆送去了再别管,孩子哭闹一番也就自己安静了;刚入托的孩子,哭闹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岂知,孩子那么幼小的心灵,是不应该被这样无情地处置啊!

    直到现在,偶尔遇到当时带过她的那位奶奶时,老人家在夸奖我女儿的同时,还会说起来她刚入托时的情景。我明白,老人家是真心夸奖我那后来很懂事的女儿,她捎带着说起来女儿刚入托时的情景,也完全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喜爱;但她不知道,她的这些话,却一次次勾起我深深的自责和不可原谅……

    唉,过去的事情就是永远地过去了。我即使再自责,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愿,我把这首小诗录入电脑发布后,这一份愧疚和自责,也能够随之烟消云散……最起码,能够少一些了!

    将来,我绝对不会让女儿的孩子经历类似的伤和痛,我保证!

从五个孩子集体出走想到的

五个刚刚步入中学的孩子突然一起离家出走了,这件事不但令家长、老师着急,就连全单位的上下人等都感到非常意外。这五个孩子是公认的好少年,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学习也都不错,以前从未发生过诸如逃学、说谎等一类的劣迹,而且出走前也未发现有什么异常行为,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就出门了。

    在一个不太大的单位里,这可算是个大事件了。上至领导,下至全体职工,无不出谋划策,家长们更是心急如焚。

    于是,出动各类交通工具,迅速组成庞大的寻人队伍,除了赶赴认为孩子们有可能去的地方专车寻找之外,更多的人四面出击,昼夜奔波。终于,在家长们脱了一层皮,众人掉了几斤肉后,将这五个失踪了一周之久的孩子找回来了。所幸未出什么事儿,只是一个个形如脏猴,但精神状态还满好。

    原来,孩子们各带着自己的压岁钱,这些天吃、住、玩儿都没有问题,颠儿得挺美,殊不知让多少人担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可怜的父母们几乎九死一生!

    细分析这件事还是可以找到原因的。我们知道,凡年龄在13~15岁之间的孩子,思想上正处于强烈的自我意识认可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似懂非懂,但却往往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能干一些自己想要干的大事了。他们不再满意父母爱的约束,渴望想像中的自由生活。这其中,有相当多的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种种想法说给父母听,或者有些父母不太在意孩子的意见。他们只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并不关心孩子在想些什么。久而久之,幼稚的少年便可能萌发出冒险的念头,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我愿望。在家教、校教的全部过程中,这恐怕是一个比较大的误区了。

    为此,笔者呼吁家长和教师同志们,在你们辛勤培育教育孩子的同时,首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能够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与你的孩子,你的学生谈心。当孩子对社会、人生等还似懂非懂,但他却认为自己已经很懂事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正确地给以指导。作为家长,不妨多花点儿时间和精力,对孩子提出来的合理要求,比如假日外出旅游、朋友聚会等等,要在时间和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量予以满足。要知道,正当的付出总会得到可喜的收获!另外,成长中的孩子应培养其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良好品德,而不应该让他们掌握什么“小金库”;否则,恐弊大于利。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地成长为适合于21世纪社会竞争场上的合格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