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全文阅读 第47分节

第四百三十九章.德庆回京(三).

    ……

    ……

    黄有容如今已是别无退路,沈常茂则是已经蓄谋多时,再加上他们两人相互间也算是知根知底、能够猜想到对方的底线,分歧并不大,所以这场交易很轻易就达成了,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但与此同时,在德庆皇帝的銮驾之中,德庆皇帝与太子朱和堉的交流,却显得不大愉快。

    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这场交谈还是十分顺利的。

    ***

    却说,在朝中文武百官面前,德庆皇帝对待太子朱和堉的态度颇是关切,并且表现出了明显的维护之意,仿佛德庆皇帝完全没有因为太子朱和堉私自整顿商税的举动而生气。

    然而,事实则是截然相反。

    对于太子朱和堉私自整顿商税的举动,德庆皇帝可谓是气急败坏、怒不可遏,甚至还因为此事而产生了换储的心思,只不过德庆皇帝并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依然能够看明白形势,很清楚现在并不是更换储君的最佳时机。

    毕竟,太子朱和堉整顿了商税之后,已是触犯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今正是朝中百官群情激奋的时候,若是德庆皇帝选在这个时候更换储君,就仿佛是德庆皇帝惧怕了百官一般,这样有损于德庆皇帝的帝王威严!

    所以,在百官面前,德庆皇帝不仅没有表现出对太子朱和堉的不满,反倒是刻意维护了太子朱和堉,并且将商税整顿的黑锅扣在了黄有容的头上。

    只是,当太子朱和堉进入德庆皇帝的銮驾之后,德庆皇帝却是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瞬间转变了态度,摆着一张黑脸冷冷的注视着太子朱和堉,就打算开口训斥。

    若是往常,见到德庆皇帝的这般模样,朱和堉也许就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与德庆皇帝据理力争。

    然而,因为昨天得到了赵山才的献策,朱和堉却已是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

    太子朱和堉进入銮驾之后,德庆皇帝没有来得及开口训斥。就见朱和堉已是跪在了德庆皇帝面前,垂首说道:“儿臣有罪,又给父皇您添麻烦了!”

    见朱和堉主动认错,德庆皇帝先是一愣,接着又冷哼一声。说道:“原来你也知道你给朕添麻烦了?哼!你的所作所为,又何止是麻烦而已!你可知道,因为你整顿商税的事情,坏了朕多大的事情吗?”

    不过,太子朱和堉的性格一向固执,主动认错的情况可谓是十分少见,所以德庆皇帝虽然是怒声训斥了朱和堉,但面色已是稍稍缓解了些许。

    另一边,太子朱和堉依旧垂首说道:“儿臣原本不知道,但如今已是知道了!父皇您这次南巡的真正原因。乃是为了对付周尚景,但因为儿臣整顿商税的事情,却是打乱了父皇的计划!儿臣原本也不想如此,若是能够提前知晓父皇的心思,儿臣是绝不会选在这个时候整顿商税的。”

    德庆皇帝又是冷哼了一声,反问道:“怎么?你这是怪朕没有提前告诉你朕这次南巡的真实用意?就凭你的城府心机,你又让朕如何敢告诉你这些事情?!还有,商税之事,极为敏感,需要极高的手段与智慧。即使是朕也不敢轻易触碰,又何况是你?难道朕没有对付周尚景的意思,你就可以随意的整顿商税了?这件事情哪里有你想象的那般简单?荒谬!”

    然而,见朱和堉终于是稍稍懂得了变通之道。不再似从前一般刚直,所以德庆皇帝的怒火也再次的稍减了一些。

    太子朱和堉不擅长演戏,所以他回话的时候,依旧是垂着脑袋,隐藏了自己的表情,不让德庆皇帝看到自己的神色变化。并且解释道:“儿臣也知道自己能力尚有不足,只是儿臣这些年来屡屡见到父皇您因为朝廷的钱粮周转而困扰,所以就想要为父皇您排忧解难,以全自己的孝心,却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不仅没有帮到父皇,反倒是给父皇添了麻烦,并且坏了父皇的大事,儿臣实在是有大错!”

    另一边,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讲诉之后,德庆皇帝的面色又是缓和了许多。

    正如赵山才所说的那样,德庆皇帝毕竟是一位父亲,见到儿子的孝心之后,总是会忍不住心软的。

    于是,德庆皇帝也沉默了下来,有些犹豫自己应该如何对待太子朱和堉的孝心。

    毕竟,孝心虽好,但终究不是闯祸的理由!

    就在德庆皇帝沉默的时候,朱和堉又说道:“此外,这次也是儿臣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商税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但儿臣一开始的动作实在是太大了一些,打击的范围也实在是太广了一些,所以自然是遭到了所有官员的反弹与阻碍!若是让儿臣再来一次,那么儿臣将会从细微处入手,抽丝剥茧的化解反对的势力,再逐步的整顿商税的混乱,却绝不会再像这次一般大张声势,也绝不会再期望自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了,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最是需要耐心……只可惜儿臣直到现在才明白了这些道理。”

    听到朱和堉所讲的诸般道理,德庆皇帝不由一愣,突然发现朱和堉竟是在突然间成长了许多。

    若是太子朱和堉当真是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转变了性格、成熟了心智,那么在德庆皇帝看来,即使商税整顿的事情造成了再大的混乱,一切也是值得的!

    于是,德庆皇帝为了确定自己的判断,却是不动声色的继续试探道:“哦?没想到你倒是因为此事成长了许多,不过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了!如今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已是造成了朝野的混乱,当下的首要之务,就是稳定朝野局势,朕却是想知道,你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因为赵山才的提醒,朱和堉早已经做好的功课,回答道:“依儿臣看来,因为整顿商税的事情。朝野的局势固然是混乱了一些,但商税整顿之事却是必须要持续下去,绝不能因为朝野局势的混乱而中止!毕竟,商税的问题如今已是世人皆是。若只是因为局势混乱而中止了,就会让百姓们小觑朝廷、让百官们小觑皇权,依儿臣看来,朝野的混乱局势大都是因为商税整顿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自然是百般阻挠。使得朝廷的政令无法畅通,也让商税整顿的事情迟迟无法收到成效,然后他们又借口商税整顿无法收到成效,明目张胆的违背朝廷政令,却已是陷入死循环之中,但也正因为如此,只要商税整顿收到了集体的成效,那么就可以堵住悠悠之口,也就可以初步稳定朝廷的局势了。”

    然后,朱和堉又详细分析了许多。并且向德庆皇帝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当然这些皆是出自于赵山才的想法,朱和堉也只是照搬罢了。

    不过,即使如此,却也足够德庆皇帝震惊了。

    德庆皇帝完全没有想到,遭遇了商税整顿的挫折之后,赵山才竟然能够成长如此之多,不仅是心智成熟懂得变通了,连眼光见识也进步了许多!

    所以,正如赵山才的构想一般。见到了太子朱和堉的成长之后,德庆皇帝心中的换储想法已是动摇了许多,只觉得太子朱和堉依然是孺子可教的,依照这个趋势成长下去。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继承人。

    于是,听完了朱和堉的分析之后,德庆皇帝暗暗点头,又说道:“商税整顿之事,既然是你促成的,那么朕就依旧交给你来处理。不过,你对于税务理财之道并不熟悉,所以朕打算让赵俊臣辅佐你整顿商税,你可愿意?”

    原本,德庆皇帝是打算将商税整顿的事情全权交由赵俊臣负责、不再让朱和堉插手的。

    这是因为,德庆皇帝对于朱和堉已是完全失去了信心,认为朱和堉只懂得添乱罢了。

    然而,因为赵山才的计策,德庆皇帝对于朱和堉稍稍恢复了些许信心,却是改变了想法,打算让朱和堉继续负责商税整顿的事情,而赵俊臣则变成了辅佐,如此一来,若是商税整顿当真收到了成效,那么功劳自然是太子朱和堉的,若是商税整顿最终失败了,责任自然是赵俊臣的。

    可以说,德庆皇帝为朱和堉的考虑还是很周到的。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一切也皆是按照赵山才的构想进行。

    接下来,只要朱和堉顺水推舟的答应了德庆皇帝的提议,那么朱和堉所面临的境遇自然会大为改善!

    可惜,正如前文所讲的那样,朱和堉听从了赵山才的所有建议,除了与赵俊臣合作整顿商税这一项!

    如今,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朱和堉依然没有改变想法,却是说道:“父皇,儿臣相信自己完全可以独力负责此事,完全不需要赵俊臣的辅佐!”

    听到朱和堉的反驳之后,德庆皇帝下意识的眉头一皱。

    ***

    最终,谁也不知道太子朱和堉究竟与德庆皇帝说了些什么。

    只是,两人间原本已是逐渐融洽的气氛,却是因此而完全消散了。

    事实上,德庆皇帝还未回宫,朱和堉就已是半路离开了銮驾,表情隐隐带着一些激愤。

    很显然,因为赵俊臣的使用问题,德庆皇帝与朱和堉再次闹了矛盾!

    也因为太子朱和堉的固执,赵山才所提出的诸般谋划,虽然前期还算是进展顺利,但最终依然是功败垂成!

    ……

    ps:恩,今天第三更!凌晨前应该还有一更!

    另,这一章的情节,前面已经充分暗示过了,大家都可以猜到后续发展,属于必须要写,但又没什么太大意思的内容,若是再写上四五千字,恐怕就是浪费大家的感情了,所以虫子就简单略过去,还望大家可以理解!

    ……(未完待续。)

抱歉!食言了!

凌晨之前,虫子原本是打算更新第四章的。

    但第四章写到一大半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情节漏洞,这样一来,两千余字全部都要推倒重写!

    所以,抱歉,虫子食言了!今天只有三章!

    鞠躬,再次致歉!(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赵俊臣的犹豫.

    ……

    ……

    却说,赵俊臣随着德庆皇帝走下龙船之后,就表现得十分低调,刻意收敛了锋芒,只是冷眼旁观着局势的变化——不论是德庆皇帝避重就轻的帮着太子朱和堉撇清了责任,还是德庆皇帝态度冷淡的对待阁老黄有容,又或者是首辅沈常茂邀请黄有容同车密谈,赵俊臣皆只是隔岸观火,丝毫没有参与其中的意思。

    毕竟,这些事情早就在赵俊臣的预料之中,所以赵俊臣既不会感到惊奇,也不会感到有趣。

    唯有等到德庆皇帝与太子朱和堉一同进入了銮驾之后,赵俊臣的表情才稍稍凝重了一些,随后也很快就登上了自己的马车,并且让马车紧紧跟在銮驾后面,密切关注着銮驾内的情况变化。

    直到太子朱和堉半路下了銮驾,又看到太子朱和堉的神情隐隐有些激愤之后,赵俊臣的凝重表情终于是放松了许多,随后也就放弃了对銮驾的继续关注。

    事实上,“太子党”向来都是藏不住任何秘密的,更何况“太子党”内部还有一个别有用心的七皇子朱和坚?

    所以,赵山才秘密前往京城向太子朱和堉出谋划策的事情,不过两三个时辰之后,就已是传到了通州,让赵俊臣知晓了详细消息。

    赵俊臣知晓了赵山才的那些建议之后,当场就是大吃一惊!

    赵俊臣发现,自己虽然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赵山才,但终究还是小觑了赵山才的谋略心智。他所提出的各项建议可谓是一针见血、直至本质,不过是短短的三言两语。就化解了自己设给太子朱和堉的死局,并且还顺手阻挠了自己的后续计划!

    不过。幸好太子朱和堉的固执性格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并没有采纳赵山才的全部建议,否则赵俊臣如今就要推翻自己的许多计划、重新开始谋划了。

    所以,看到德庆皇帝与太子朱和堉一同登上了銮驾之后,赵俊臣就紧紧跟在后面,密切关注着銮驾内的情景,生怕太子朱和堉会突然间脑袋开窍、采纳赵山才的所有建议,直到太子朱和堉表情激愤的离开銮驾之后,赵俊臣才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般情况就意味着太子朱和堉终究还是没有采纳赵山才的所有建议,赵山才的诸般良策也没有建立全功,所以自己的各项计划并没有出现阻碍,依然可以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

    如此一来,赵俊臣自然是轻松了许多。

    *****

    心情放松了一些之后,赵俊臣缓缓闭上了眼睛,身体依靠在车厢壁上,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将来对付赵山才的计划——经此一事之后,赵山才已是值得赵俊臣认真对待了!

    不过。在出手对付赵山才之前,赵俊臣还需要先决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究竟要不要出手救下赵山才的性命!

    昨晚,赵俊臣与霍正源、左兰山、陈东祥等人密谈结束之后。眼见天色已晚,就准备休息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泾国公陈佑的女儿陈芷容突然拜访了赵俊臣,并且向赵俊臣透漏了赵山才向太子朱和堉出谋划策的事情。

    这些情报。内容十分详尽,虽然陈芷容当时并没有明说。但赵俊臣也能够猜到,这些消息都是七皇子朱和坚刻意透漏给自己的,这既是为了向自己示好,也是为了借助自己之手继续对付太子朱和堉!

    太子朱和堉身为当朝储君,地位最是尊贵,在朝野之间又颇有贤名,但他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谋略、手段也缺乏灵活;与此相反,赵山才虽然只是初出茅庐、地位不高,但他心智高绝、谋略出众、手段也十分灵活——可以说,太子朱和堉与赵山才这两人可谓是优势互补,他们联手合作之后,威胁性也将会大幅提高。

    如此一来,今后无论是谁再想要算计太子朱和堉,都会变得非常困难了。

    对于这一点,赵俊臣自然是非常清楚,而七皇子朱和坚也同样是心知肚明!

    所以,赵俊臣固然是有些忌惮赵山才,但七皇子朱和坚对于赵山才的忌惮只怕会更加强烈,即使赵俊臣没有行动,七皇子朱和坚也一定会出手对付赵山才的!

    只不过,赵俊臣算计人的时候,手段并不激烈,往往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对方失去了威胁,赵俊臣也就不会再穷追猛打了,但七皇子朱和坚并不是这样,他的手段要阴狠得多,对于那些威胁到他的人,朱和坚往往会用最干脆利落的手段让对方消失在世上。

    比如前任太子太师何明在赴任途中被土匪截杀的事情,赵俊臣几乎可以肯定这件案子的背后主使者一定就是朱和坚;再比如那些向德庆皇帝通报消息的信使们,他们的尸骨至今没有被人找到……

    如今,面对赵山才的威胁,七皇子朱和坚显然不会心慈手软,而赵山才虽然是才智高绝、心性谨慎,但他毕竟是地位低微,身边没有任何的防备力量,恐怕是应付不了朱和坚的激烈手段。

    所以,在出手对付赵山才之前,赵俊臣还需要认真考虑自己要不要出手救下赵山才的性命!

    否则,也无需赵俊臣出手对付赵山才,赵山才就很快要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了!

    对此,赵俊臣颇是有些犹豫。

    一方面,赵山才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若是任由他辅佐太子朱和堉,那么赵俊臣好不容易营造的大好局势或许就会毁于一旦,这样看来,借着七皇子朱和堉之手除掉赵山才,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另一方面,赵俊臣也算是一个惜才之人,对赵山才的印象也一直不错,却有些不忍心看到赵山才这样的智者才子被人残忍杀害……

    心情犹豫之下,赵俊臣暗暗思索了许久。

    然后,赵俊臣轻轻一叹,喃喃自语道:“恐怕,还是要找机会与赵山才见上一面再说了,再试探一下他的心意,若是他依旧是固执的只想要辅佐太子,那么我也只能袖手旁观了。毕竟,赵山才的威胁太大了,若是只依靠谋略手段,我并没有胜过他的信心……说到底,我并非是大公无私的君子,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罢了!”

    ……

    ps:昨天,虫子总共写了一万余字,虽然不算很多,但这本书确实很难写,非常的烧脑子,再加上虫子码字速度也不快,这种成绩已经是虫子的极限了。

    也正因为昨天拼到了极限,虫子如今颇感疲惫,所以今天只有一个小章节。

    但明天会多更新一些。

    以上。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大朝议(一).

    ……

    ……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德庆皇帝的銮驾终于是来到了紫禁城的午门之外。

    在那里,文武百官们皆已是提前赶到、恭候多时了。

    然后,德庆皇帝带领着文武百官前往太庙祭拜了天地诸神与列代先皇,表明自己如今已是平安归来,大明江山在此期间也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祭典结束之后,德庆皇帝前往后宫暂歇,顺便更换衣装,百官们则是来到了皇极殿外,等待着德庆皇帝召开朝会。

    按照规矩,德庆皇帝祭拜了天地与祖先之后,就应该召集百官举行朝会了。

    在明朝,早朝往往是在建极殿内召开,唯有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京城各大衙门的魁首官员才有资格参加,人数并不算多,被人们称作“小朝议”。

    而皇极殿的规模则要比建极殿大了许多,能够容纳更多的官员,在建极殿召开朝会的时候,往往是朝廷五品以上官员、以及京城各大衙门的正副官员都会参加,因为人数巨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大朝议”。

    不过,“大朝议”召开的次数并不多,往往只有重要节日、又或者是商议重要事情的时候才会举行,每年最多也不过三五次罢了。

    因为南巡的关系,德庆皇帝已经有四个多月时间没有召开朝会了,所以这次的朝议自然是难得一见的“大朝议”,需要在皇极殿内召开,京城五品以上官员、各大衙门的正副长官们皆要参加。

    在这次朝会之中,德庆皇帝需要向百官们公布自己南巡期间的收获、检查太子与留守大臣们的政绩、询问这段时间以来各大衙门的近况、并且还要处理朝廷中枢所积存的政务,可谓是任务繁重。

    *****

    却说,在皇极殿外,各方势力汇聚一堂,隐隐分成了几群,既是泾渭分明,也是表现各异。

    现如今。黄有容不仅是垮台在即,而且他自己也认了命,决定不再反抗,并且将自己的人脉、势力、权柄等等尽数转交给了新任首辅沈常茂。只为了换取一个平安养老的结局,这样的选择既可以说是识时务,也可以说是没志气,所以“黄党”众官员此时皆是有些意兴阑珊、灰心丧气,对待黄有容的态度也不似从前那般殷勤了。依然愿意聚在黄有容身周的“黄党”官员,此时也只剩下了寥寥几人,声势大不如前。

    在皇极殿外,此时风头最劲的人物,无疑就是新任内阁首辅沈常茂了,这段时间以来,他不仅是趁着德庆皇帝与周尚景斗法博弈的机会获得了内阁首辅之位,而且还与黄有容达成了交易、即将要收编“黄党”的全部势力,若是一切顺利的话,沈常茂今后的势力即使与周尚景相比也不差太多了。

    所以。此时聚在沈常茂周围的官员最多,其中既有“沈党”的老人、也有即将要投靠沈常茂的原“黄党”官员,还有许多政治投机的墙头草,这些人加在一起竟是有数十之多,声势显得颇是浩大!

    作为对比,周尚景则是一如既往的低调,虽然“周党”成员遍布朝野、人数最多,但依然是只有吏部尚书宋启文、保和殿大学士李和、刑部尚书张伯崇这三位“周党”核心成员陪在周尚景的身旁,并不似沈常茂一般刻意彰显声势。

    此时,周尚景正与三位“周党”核心成员轻声谈论着什么。表情淡然、面容平静,仿佛内阁首辅之位的得失,对他没有任何的影响一般。

    此外,自太子朱和堉以下。所有得“太子党”成员此时亦是齐聚一堂,因为此前太子朱和堉与德庆皇帝的交流不大顺利的缘故,所有人都是面色严肃,聚在一起不断的轻声商议着。

    另一边,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赵党”虽然是屡屡受到阁老黄有容与太子朱和堉的打压。像是詹善常、顾全、刘长安等等“赵党”干将皆是被罢免了官职,但依然有工部尚书左兰山、通政司通政使童桓、刑部侍郎秦怀远等人围绕在赵俊臣的身旁,声势倒也不弱。

    与其他派系一样,眼看大朝议即将要开始了,赵俊臣也同样与自己的党羽们商议着这次大朝议的应对策略。

    只听赵俊臣表情严肃的吩咐道:“时间紧促,朝议即将要开始了,本官刚刚回京,咱们也没有时间详细商议,就长话短说了……这次大朝议,可谓是至关紧要,关系到庙堂今后的格局变化,所以咱们一定要严阵以待、全力相争!”

    然后,赵俊臣开始详细解释道:“朝议一旦开始之后,陛下就会询问庙堂中枢的近况,趁着这个机会,咱们要帮着詹善常、顾全、刘长安三位大人洗清罪名、恢复官职,趁机弹劾黄有容打压异己、结党乱政的罪名!反正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黄有容毕竟是要垮台的,倒也不怕多一项罪名。”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众赵党成员皆是点头认同,纷纷答应。

    然后,赵俊臣又说道:“等咱们带头弹劾黄有容之后,那黄有容必然会迎来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不过黄有容毕竟是朝中老臣了、威望尚存,又有沈常茂帮衬着,并不会马上垮台,但咱们也依然要继续的弹劾于他,一定要让他更加狼狈一些!毕竟,在陛下南巡期间,黄有容屡屡刁难咱们,咱们若是不趁着机会报复于他,今后只怕会让别人小觑咱们。”

    随着赵俊臣的吩咐,左兰山马上回答道:“赵大人放心吧,咱们绝不让黄有容好过就是!黄有容这段时间以来对咱们的打压,咱们自然要连本带利的还给他!”

    自从昨日赵俊臣刻意的展现了自己的心机手段之后,左兰山果然是对赵俊臣愈加敬畏了,此时他的一番保证看似郑地有声、坚决狠辣,但实际上只是赵俊臣的应声虫罢了。

    赵俊臣笑着点了点头,以示对左兰山的赞赏之后,继续说道:“随着百官们对黄有容的不断攻讦,商税的事情也就会浮出水面……大家或许也听说了,陛下已是决定由我来接手商税的事情,若是不出意料的话。到时候也会遇到太子一党的反对,大家到时候一定要谨慎发言,切不要让别人抓住破绽,只要随我表态就好。如今的形势之下,太子一党根本不可能阻挡于我……还有,提前告诉大家一声,陛下让我接手商税整顿的同时,也会收回我手中的西厂与内承运库的权柄。大家到时候也无需反对,若是我不交出这两项权柄,恐怕也得不到整顿商税的权利……”

    原本,赵俊臣是打算趁着大朝议开始之前,将所有得情况向“赵党”众人尽数吩咐一遍的。

    然而,赵俊臣的吩咐刚刚说到一半的时候,却突然有人来搅局了。

    *****

    就在赵俊臣说话之际,“赵党”众人原本还在认真倾听,但突然间所有人皆是面色一变,露出了惊疑之色。目光纷纷越过了赵俊臣,向着赵俊臣身后看去。

    显然,赵俊臣的身后,发生了某件令人感到意外的情况。

    见到众人的表情变化,赵俊臣同样是转身观看,却发现太子朱和堉不知什么时候已是离开了“太子党”众人的围绕,表情严肃的直直向着自己的位置走来。

    难不成,在大朝议开始之前,太子朱和堉竟是打算找自己谈几句话?

    一时间,赵俊臣只觉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太子朱和堉向来是对赵俊臣不屑一顾的,除了弹劾赵俊臣的时候,他从来都不会主动与赵俊臣交谈。

    赵俊臣惊疑了片刻之后,也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猜想——太子朱和堉确实是来找自己谈话的。

    无他。太子朱和堉迈步前行之间,眼睛一直盯着赵俊臣。

    见到这般情况,赵俊臣眉头一皱,轻轻叹息了一声,知道自己恐怕是无法向“赵党”众人详细交代所有事情了。

    于是,趁着太子朱和堉走近之前。赵俊臣向赵党众人说道:“看样子,咱们的太子殿下找我有事,那么大家就暂且先散开吧,太子他独身前来,恐怕也不想让其他人听到谈话内容……至于接下来的大朝议,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今已是没时间说清楚了,大家到时候只要随我表态就好。”

    得到赵俊臣的吩咐之后,“赵党”众人纷纷是收敛了脸上的惊疑表情,又答应了赵俊臣的吩咐之后,就皆是散开了。

    接着,片刻时间之后,太子朱和堉已是来到了赵俊臣的身前。

    事实上,太子朱和堉要与赵俊臣谈话的事情,颇是引人注目,一时间皇极殿外竟是安静了许多,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的身上。

    ******

    赵俊臣的身材并不算矮小,但太子朱和堉的身材却要比赵俊臣更加高大一些,他来到赵俊臣身前之后,表情严肃的垂头打量着赵俊臣,颇是有些威压气势。

    不过,太子朱和堉的威压气势并不能影响到赵俊臣的情绪,所以赵俊臣只是表情如常的向太子朱和堉行礼问安道:“下官赵俊臣,见过太子殿下,不知太子殿下找下官可是有事吩咐?”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又见到赵俊臣丝毫没有惧怕自己的意思,太子朱和堉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打量赵俊臣的目光之中也闪过了一丝不加任何掩饰的厌恶,就好像赵俊臣是什么脏东西一般。

    不过,太子朱和堉沉默了片刻之后,终究还是开口说道:“听说,你府上最近来了一位名医,乃是名满天下的杏林魁首,名叫章德承,号称是万家香火生佛,此人医术高超,能治百病,更胜于朝中御医,可有此事?”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询问之后,赵俊臣不由一愣。

    跟随德庆皇帝回到京城之后,赵俊臣几乎没有任何的歇息,马上就来到了紫禁城,等待着大朝议的开始,完全没有回府的时间,所以对于太子朱和堉所说的事情,赵俊臣并不知情。

    虽然,在南巡期间,赵俊臣与京城一直有联系,但相互间只是通报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消息,而名医章德承的事情,显然不属于此列。

    不过,想起柳蕊带着盲女虾儿前往陕西寻找章德承求医的事情,赵俊臣很快就猜到了大概情景,于是答道:“下官回京之后,马上就来到了这里等待朝议的开始,尚没有联系家宅,所以并不知晓章德承的事情,不过太子殿下您一直留在京城,想来您的消息并不会有假。”

    太子朱和堉点了点头,继续冷声说道:“我七弟的身体一直不好,既然这个章德承的医术如此高明,等你回府之后,就让他马上去七弟府上、为七弟诊断身体……这件事很重要,你可不能怠慢了,若是你请来的名医能够医治好七弟的身体,那么我也会为你向父皇表功!”

    说话之间,太子朱和堉的表情冷淡,嫌恶的目光也依旧没有遮掩,好似现在不是他有求于赵俊臣,而是赵俊臣有求于他一般。

    七皇子朱和坚?

    赵俊臣并没有在意太子朱和堉的态度语气,只是很快就想到了事情的关键之处!

    虽然不知道太子朱和堉从何处得知了名医章德承的事情,但很显然的是,太子朱和堉因为整顿商税的事情,如今已是储君之位不稳,不论德庆皇帝还是朝中百官,这个时候都会开始寻觅新储君的人选,而七皇子的身体状况若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好转的话……

    显然,在此风起云涌之际,七皇子朱和坚已是再也坐不住,打算让自己浮出水面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目光微微闪烁着。

    ……

    ps:话说,在一般情况之下,本书每天都是凌晨前更新的,时间还算是稳定,怎么今天的更新时间还没到,就有很多老读者认为今天没有更新了?

    恩,再解释一遍,虫子因为某些家事,每天都是晚上九点以后才有时间码字,等到新章节写完之后,往往就已经是快要到第二天凌晨了。虫子也知道本书的更新时间太晚了,会让大家等待许久,但虫子确实是没办法,受家事所累,每天能够稳定更新,就已是极限了。

    不过,为了大家能够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虫子今后会尽量把时间提前的。

    以上。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朝议(二).

    ……

    ……

    七皇子朱和坚,这个城府极深、心机阴狠、不折手段的野心家,终于要走出幕后、登上舞台了。

    这样一来,除了德庆皇帝、周尚景、以及赵山才之外,又一个值得赵俊臣重视的人物出现了!

    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早就有了预料,但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赵俊臣依然是隐隐感到了一丝压力。

    其实,朱和坚的心智手段恐怕是比不上周尚景的,也没有德庆皇帝的大义名分与政治手腕,更不似太子朱和堉一般贤良名声传天下,但从某方面而言,朱和坚带给赵俊臣的压力却又要比这三人更强一些。

    这是因为,朱和坚的城府极深、手段最狠,行事风格也不似德庆皇帝、周尚景、朱和堉一般有迹可循,他的实力至今依然是深藏不露,对于赵俊臣而言,朱和坚的存在可谓是充满了未知。

    未知,往往就代表着危险!

    唯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但赵俊臣对于朱和坚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罢了,所以赵俊臣自然是没有对付朱和坚的把握。

    虽然,赵俊臣与朱和坚目前存在着合作关系,但朱和坚显然不是一位胸怀博大之人,未必能够容下赵俊臣的存在,两人将来很有可能会反目成仇,所以赵俊臣对于朱和坚一直是心有戒备。

    “这样看来,朱和坚马上就要由暗转明了……不过,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朱和坚从前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藏在暗处,无人能够察觉到他的计划与行动,但他身处明面之后,最大的优势也就失去了,我也正好可以趁机试探一下他的真实本领……储君之位,固然是令人眼红,但这个位置也同样是一个火山口,他即使能够坐上去。也未必就能坐稳……”

    赵俊臣暗暗想道。

    另一边,见赵俊臣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竟然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太子朱和堉眉头愈加皱了起来。质问道:“怎么,难道你不愿意?”

    看着眼前的太子朱和堉,赵俊臣眼中闪过了一丝怜惜——这个人固然是迂腐固执了一些,但他绝对是一位好兄长,为七皇子朱和坚掏心掏肺、尽心尽力。然而七皇子朱和坚却是一直在利用他的兄弟之情、觊觎他的储君之位,时刻都在暗中算计于他,也不知太子朱和堉什么时候才能察觉到这一点。

    有那么一瞬间,赵俊臣很想要告诉朱和堉真相。

    不过,赵俊臣终究还是忍住了。

    因为,太子朱和堉绝不会相信自己的警告,并且赵俊臣也很讨厌做无用功。

    最终,赵俊臣只是垂头答道:“为皇室尽力,下官当然愿意,还请太子殿下放心。等朝议结束之后,下官回府后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将名医章德承送到七皇子的府上。”

    赵俊臣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亲自”二字。

    因为,赵俊臣突然发现,利用这次为七皇子诊断病情的机会,自己与七皇子朱和坚可以正大光明的进行接触了——若是平时,像是赵俊臣这样的外臣是不能随意接触皇子的,但有了太子朱和堉的要求,这次见面也不会引起太多的怀疑。

    然后,赵俊臣也可以趁机试探一下七皇子朱和坚的虚实。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太子朱和堉并没有察觉赵俊臣的言中深意,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

    至此,太子朱和堉达成了目的。自然不愿意与赵俊臣多聊,就打算转身离开。

    只是,在转身离开之际,太子朱和堉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身体微微一顿,却是再次将目光放在了赵俊臣身上。

    接着。太子朱和堉微微犹豫了一下之后,再次开口道:“近几天以来,屡屡有人向我提到你,说是我朝商税的混乱现状唯有你赵俊臣有能力扭转……趁着这个机会,我想问你一句,你当真有把握可以扭转朝廷的商税现状?”

    赵俊臣同样是稍稍犹豫了一下,最终则是实话实说道:“下官倒是有一些主意,大约有六七成把握。”

    “六七成?”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太子朱和堉微微一愣——他深知商税整顿的困难性,所以六七成的把握绝对不算低了——然后则是摇头道:“若是没有夸张,这已经是极高的把握了,但就算这是真的,我也绝不会允许你来负责此事!哪怕是父皇的态度已定,我也一定会与父皇据理力争!”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言论之后,赵俊臣只是沉默不语,并没有质问原因,也没有进行反驳。

    不过,赵俊臣虽然没有质问与反驳,但太子朱和堉已是进一步说道:“因为,你是一个贪官!若是商税整顿的事情交到你的手上,不知会有多少民脂民膏、朝廷税银要被你贪墨掉,到时候受损的只是朝廷与百姓!获利的只会是你们这些蠹虫!”

    对于太子朱和堉所说的情况,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还真得无法反驳。

    如今,赵俊臣虽然已是很久都没有贪污挪用的举动了,然而赵俊臣的手下却是一批贪得无厌的蠹虫,但赵俊臣又不得不借重他们的力量,所以赵俊臣一旦负责了商税整顿的事情,必然会有一批民脂民膏、朝廷税银要被人私下贪墨掉。

    这般情况,赵俊臣短时间内也完全无法改变,最多也只能稍稍控制罢了。

    当然,赵俊臣虽然不会主动贪污,但赵俊臣手下的官员贪污之后,同样会将很大一部分赃银主动上交给赵俊臣,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却也同样算是贪污了。

    不过,虽然无法反驳太子朱和堉所说的情况,但对于太子朱和堉所表达的观点,赵俊臣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于是,赵俊臣也终于不再沉默,突然开口询问道:“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太子殿下指点。”

    太子朱和堉微微一愣,但还是说道:“说吧。”

    赵俊臣问道:“官员最基本的职责,究竟是做出政绩?还是清廉自守?清官难道就一定是好官?”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太子朱和堉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笨人,很快就猜到了赵俊臣的深意,却是沉默着没有回答。

    然后,赵俊臣又问道:“下官举一个例子,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例子而已……若是下官在不损民利的前提下,每年都可以为朝廷增加国库收入一千万两白银,其中又有三百万两白银被损耗掉了,但朝廷每年依旧可以增加国库收入七百万两白银,那么这件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另一位官员,每年只可以为朝廷增加国库收入三百万两白银,并且还可以如数的缴入国库,没有丝毫的损耗,那么此人与下官相比,又是孰优孰劣?”

    太子朱和堉冷笑一声之后,反问道:“你所谓的‘损耗’,就是贪污了吧?这些年来,你就难道是借着这个理由心安理得的贪污受贿吗?即使你当真可以为国库增加一千万两白银的收入,却也不代表你得到了贪污其中三百万两白银的权力!”

    赵俊臣轻轻一叹,说道:“太子殿下讲得有理,但您的这番话只是避重就轻,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太子朱和堉冷哼一声,说道:“哼!本太子又为何要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本来就有毛病!为何不能有人既可以为朝廷增加国库收入一千万两白银,又可以将这笔银子如数的上缴国库?”

    显然,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朱和堉的固执性格虽然没有改变,但思维逻辑能力倒是增长了许多,并没有掉入赵俊臣的逻辑陷阱之中。

    可惜,赵俊臣的询问,不仅仅只涉及到了逻辑,也涉及到了现实。

    于是,赵俊臣回答道:“太子殿下,很遗憾的是,确实没有人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即使那么人是一位完人,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可以廉洁自守,但他办事的时候,总需要下面官员帮衬着,一旦失去了下面官员的支持,即使这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只会是一事无成!但他手下的人却不可能全都是完人,这世上的完人并没有这么多,也不能用完人的标准要求所有人!

    事实上,不论是谁,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要想办法带动手下人的积极性,让手下人看到尽心办事的好处,对于有些事情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打击了手下的积极性不谈,你的精力也会分散,全都消耗在整顿风纪上面了,这样一来,又如何还能成事?”

    赵俊臣的这一番话,似乎有些道理,可惜这些道理与太子朱和堉的认知完全相反,所以赵俊臣的话声刚落,就遭到了太子朱和堉下意识的斥责:“歪理邪说!”

    然而,斥责之后,太子朱和堉一时间也找不到具体的论点论据来反驳赵俊臣的观点。

    于是,太子朱和堉只能用嫌恶的目光盯着赵俊臣,气氛一时间竟是僵持了下来。

    幸好,就在这个时候,皇极殿的大门缓缓打开了。

    这意味着,大朝议终于要开始了。

    于是,太子朱和堉狠狠瞪了赵俊臣一眼之后,就转身离开了。

    看着太子朱和堉离去时的背影,赵俊臣轻轻叹息一声。

    太子朱和堉是理想主义者,仿佛白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但赵俊臣则是一位满身泥垢的现实主义者,相互之间果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分歧极大、最难统一。

    不过,赵俊臣只是稍稍感慨了一下,他的心神很快就集中到了接下来的大朝议之上。

    ……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大朝议(三).

    ……

    ……

    随着皇极殿的大门缓缓打开,众官员皆是精神一振。

    眼看着“大朝议”即将要开始了,百官们不敢怠慢,皆是按照各自的官阶职位排好了队列,并且在太子朱和堉与几位阁老的带领下,鱼贯进入了皇极殿内。

    大约等待了一炷香的时间,百官们就听到大太监张德扬声唱诺道:“陛下驾到~百官迎驾!!”

    随着张德的唱诺,德庆皇帝缓步来到了皇极殿内,百官们则是行礼跪拜、口呼万岁。

    却说,德庆皇帝坐上龙椅之后,先是让百官们平身,然后又主动开口、缓缓说道:“朕这次南下巡游,乃是为了视察江南粮赋重镇的情况、传播皇帝威仪、强调朝廷存在,加强地方对中枢的敬畏之心……”

    为自己这次南巡寻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后,德庆皇帝话锋一转,又说道:“然而,在这次南巡期间,朕虽然是收获颇丰,但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那就是,地方衙门对朝廷中枢的政令阴奉阳违、缺乏敬畏、朝廷中枢对地方衙门监察不足、交流不畅,因此而衍生的种种状况,竟是屡屡可见!”

    理所当然的,德庆皇帝开始借题发挥、趁机立威了。

    说话间,德庆皇帝突然将目光转向了周尚景,缓缓说道:“周尚景,趁着今天的机会,你亲自将苏州衙门隐瞒倭寇作乱的事情向百官们详细解释一遍,也让百官们看看,朕的大明江山如今已是乱成了什么样子!”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周尚景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扬,知道德庆皇帝这是要借着自己被贬职的事情向百官们敲山震虎、杀猴儆鸡了。

    不过,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早在苏州的时候就已是达成了秘密协议——德庆皇帝将不再继续追究周尚景的庇护之罪,但作为交换,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周尚景也必须要全力配合德庆皇帝稳定朝野局势的行动。

    所以,德庆皇帝如今虽然是摆明了要踩着周尚景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但德庆皇帝的威望提升同样是稳定朝野局势的必要条件之一,周尚景出于大局考虑,却也只能强自忍耐、默默配合。

    从这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也算是小小的算计了周尚景一次。

    于是。周尚景缓步出列,道:“老臣遵旨。”

    然后,当着文武百官面前,周尚景将苏州倭寇之乱的事情避重就轻的讲诉了一遍,但其中并没有提及自己暗中包庇孙儿周素海的事情。

    等周尚景讲诉完毕之后。德庆皇帝面色严肃的缓缓点头,又向周尚景问道:“苏州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你身为当朝首辅,竟是毫不知情,这是何等的失职!?所以,朕必须要治你的失察之罪,罢免了你内阁首辅之位,并且罚俸三年……朕的这般处置,你可服气?”

    周尚景微微垂头,也表现出了一副敬畏的模样。缓缓说道:“老臣确实失察了,理应受罚,不敢不服!”

    “那就好。”德庆皇帝的表情十分冷峻,然后又趁机向百官们宣布了沈常茂接替周尚景担任内阁首辅的旨意。

    原本,在苏州衙门隐瞒倭寇作乱的事情之中,周尚景的罪名明明应该是“欺君罔上”,德庆皇帝对周尚景的惩处也是极轻,近乎于无;但如今,在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避重就轻、巧妙掩饰之下,周尚景的罪名却是变成了“失察之罪”。这样一来,德庆皇帝对周尚景的惩处就显得很重了。

    可惜,绝大部分官员并不了解事情真相,当他们看到德庆皇帝竟只是因为周尚景的一时失察就重惩了周尚景、而周尚景这般权臣竟然是没有任何抵抗的接受了德庆皇帝的旨意。不由得纷纷大惊,心中对德庆皇帝也就愈加的敬畏了。

    另一边,看到百官们的神色变化,德庆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满意。

    如今,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百官们的利益受到了触犯。朝野局势固然是有些混乱,但只要德庆皇帝的威信尚在、百官们依然对德庆皇帝心存敬畏,那么德庆皇帝就依然可以掌控大局。

    更何况,趁着这次的秘密协议,德庆皇帝还可以稍稍打压一下周尚景的威望,却也是一石二鸟了。

    与此同时,赵俊臣作为知情者之一,看到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配合做戏,他的眼中不仅没有讥讽,反而闪过了一丝凝重。

    很显然,因为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之间的秘密协议,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周尚景会无条件的全力配合德庆皇帝稳定朝野局势的行动,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场秘密协议结束之前,德庆皇帝不仅失去了周尚景的牵制,还得到了周尚景的支持,所以德庆皇帝对朝野局势的掌控力也将会得到空前的提高。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如今已是暗暗下定决定,在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秘密协议结束之前,他是绝不会做出违背德庆皇帝意志的事情。

    至少,明面上不会。

    否则,任是赵俊臣准备充足、料敌于先,也绝不可能抵抗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联合力量。

    “看来,许多事情,都需要暂且按耐一段时间了。”

    赵俊臣暗暗想道。

    *****

    却说,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德庆皇帝已是开始威胁百官了。

    “……地方官员蔑视中枢权威、对中枢的政令阳奉阴违、甚至还敢欺瞒中枢,这般情况绝不可纵容下去!若是长此以往,就是国不将国的局面!我大明朝的数百年江山,也迟早会毁于一旦!所以,朕已是决定,从即日起,任何官员若是胆敢再违背中枢政令,则罪加三等、绝不轻饶!”

    德庆皇帝的这一番话,说得郑地有声、异常坚决,看似是为了防止苏州衙门私自隐瞒倭寇作乱的事情再次发生,但赵俊臣却知道,德庆皇帝的这道旨意的真实用意,其实是为了稳定朝野局势、给商税整顿的事情做铺垫罢了。

    然后,德庆皇帝又讲了许多,或是勉励、或是警告,但大都是隐含着增强中枢权威的意思,暗示百官们接下来绝不可再抵抗朝廷政令,否则必然会受到严惩。

    与太子朱和堉不同,德庆皇帝绝不是一位好糊弄的君主,所以百官们听到德庆皇帝的暗示之后,皆是下意识的心中一凛,他们绝不敢小觑德庆皇帝的决心,也不敢违背德庆皇帝的意志——尤其是德庆皇帝刚刚重罚了周尚景之后。

    所以,随着德庆皇帝的表态完毕,皇极殿内的气氛显得极为沉重,百官们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是纷纷领旨、表态赞同。

    见到百官们的态度,德庆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德庆皇帝又说道:“南巡之事,暂且就先说到这里!如今,时隔四月之久,朕终于是回到了京城中枢,在这段时间以来,朝廷可有什么事情需要向朕禀报的?”

    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赵俊臣眼中微微一闪,知道弹劾黄有容的机会来了。

    于是,按照事先的安排,赵俊臣向着左兰山、童桓、秦怀远等等“赵党”成员们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出列弹劾黄有容,在报复黄有容之余,也为顾全、詹善常、刘长安三人恢复官职。

    得到赵俊臣的示意之后,众位“赵党”官员亦是精神一振,就打算依计行事、出列发言。

    然而,众位“赵党”官员尚未行动,发言的机会就被人抢先一步、捷足先登了。

    只见一位名叫李俞然的监察御史突然出列,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之言,臣深以为然!我朝官员理应遵守朝廷法纪、坚决执行中枢政令,此乃首要之务,若是官员们藐视朝廷权威、违背中枢政令,那么陛下无法治理百官、百官亦是无法治理万民,就会造成朝野混乱的局面,所以对于违背朝廷法纪与政令的官员,也必要严加惩治、才能以儆效尤……”

    这位名叫李俞然的监察御史乃是朝中少有的中立官员,并没有投靠任何派系,平日里表现得极为低调,但今日不知为何,竟是引经据典、唠唠叨叨的说了一大堆,皆是在赞同德庆皇帝的态度。

    就在百官们因为此人的啰嗦话语渐渐感到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李俞然突然话锋一转,又说道:“臣身为监察御史,平日里负责纠缠、弹劾百官,今日却是听说了一件事情,必须要禀报于陛下知晓——有一位新晋的年轻官员,仗着自身才华出众,却是目无法纪、不遵政令,此人乃是伴驾南下的官员之一理应跟随陛下一同回京,但他昨日却是私自离开了南巡队伍,没有向任何上司通报,就提前回到了京城!这番过错虽然不大,但此人藐视君上、违背政令的态度却是十分明显,臣以为,在陛下三令五申之际,此人明显是顶风作案,理应受到严惩!”

    随着李俞然的话声落下,像是赵俊臣、太子朱和堉、阁老程远道等人,皆是面色微变。

    其中,赵俊臣的眼中,更是露出了深思之色。

    因为,通过李俞然的描述,他们已是猜到李俞然要弹劾的人是谁了!

    另一边,听到李俞然的弹劾之后,德庆皇帝眉头一皱,问道:“哦?昨日竟是有人没有向上峰通报,就私自离开了南巡队伍、提前回到了京城?是谁?”

    李俞然缓声答道:“此人乃是今科榜眼、翰林院编修赵山才!”

    ……

    PS:状态还是很差,勉强写了三千余字,先发上来!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大朝议(四).

    ……

    ……

    其实,赵山才私自脱离南巡队伍、提前回京的事情,原本并不算是非常严重。

    若是寻常时候,这件事情即使被人发现了,最多也不过是被吏部记过一次罢了,影响不大。

    然而,在李俞然当众弹劾之后,这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成为了一件需要严肃处理的政事!

    尤其是,德庆皇帝刚刚才三令五申了朝廷官员们服从朝廷政令的重要性,然后李俞然马上就弹劾了赵山才违背政令、私自行事的罪责——这个时机把握得十分巧妙,让赵山才撞到了枪口上,直接送给了德庆皇帝一个反面典型!

    出于杀鸡儆猴的考虑,在这个时候,德庆皇帝除了严惩赵山才之外已是别无选择,否则百官们好不容易才产生的敬畏之心就要毁于一旦了。

    总而言之,因为李俞然的弹劾,赵山才恐怕要倒霉了,不尽要受到严惩,而且经此一事之后,他的仕途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能够出席大朝议的官员,基本上全都是聪明人,所以他们很快就想到了这些。

    一时间,在皇极殿内,百官们皆是心思各异。

    有的官员不以为然,认为李俞然的弹劾只是大惊小怪、哗众取宠;又有些官员则是认为李俞然的上串下跳乃是为了讨取德庆皇帝的欢心,所以他刻意找了一个反面典型送给德庆皇帝杀鸡儆猴,趁机讨取德庆皇帝的欢心;还有一些官员则是猜测赵山才是不是哪里得罪了李俞然,否则李俞然也不会刻意的针对于他……

    另一边,赵俊臣同样是若有所思——相比较其它官员,他要想得更深一些,甚至还进行了许多推测!

    *****

    李俞然平日里一向是表现低调,从不会刻意的针对其它官员,但他今天竟是一反常态,突然跳了出来弹劾赵山才,显得十分蹊跷。恐怕是受到了有心人的指使。

    毕竟,赵山才提前回京的事情,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李俞然也并非是消息灵通之辈。又是如何知晓此事的?

    此外,赵山才不仅是今科榜眼,还是前任太子太师何明的关门弟子,可谓是前途远大、不可限量,若不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指使。李俞然也不会轻易的得罪赵山才;

    还有,看李俞然弹劾赵山才的事情,似乎是早有准备,时机把握得十分巧妙,甚至还预料到了德庆皇帝的表态,显然背后也有高人指点。

    那么,对赵山才拥有敌意、知晓赵山才提前回京的事情、能够指使朝中御史办事、还可以预料到德庆皇帝的表态……据赵俊臣所知,能满足以上这四个条件的,满朝上下只有两个人而已!

    第一个人是赵俊臣自己,而第二个人……则是即将要走向前台的七皇子朱和坚!

    赵俊臣很清楚。这件事与自己无关,所以赵俊臣很快就将目标锁定到了七皇子朱和坚身上!

    并且,赵俊臣也大约猜到了朱和坚此举的深意!

    赵山才的出现让朱和坚感到了极大的威胁,以朱和坚的性格,一定会使用最激烈、最利落的手段将赵山才彻底消灭!

    不过,赵山才毕竟是今科榜眼、翰林院编修、前任太子太师何明的关门弟子,受到了许多瞩目,在这般情况下,赵山才若是突然间发生了意外——不论是失踪还是横死——都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朝廷也一定会倾尽全力的调查。

    这样一来。七皇子朱和坚即使消灭了赵山才,也会为自己引来了一大堆的麻烦。

    不过,赵山才若是犯了过错、被贬去了官职、成为了一介平民,那么赵山才就不再会受到世人关注。到了那个时候,再让赵山才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自然也就不会引起太多的麻烦……

    “若事情当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七皇子朱和坚虽然是手段狠辣,但办事的时候却也是十分谨慎……果然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

    *****

    而就在赵俊臣暗暗考虑的时候,太子朱和堉与“太子.党”众人却皆是有些急了。

    毕竟。赵山才不仅是前任太子太师何明的关门弟子,与“太子.党“的关系密切,而且他提前回京是为了给太子朱和堉出谋划策的,如此一来,太子朱和堉与“太子.党”众人又如何能够任由赵山才被人弹劾?

    尤其是太子朱和堉,他虽然没有全盘接受赵山才的建议,但他心中早已经将赵山才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心腹智胆了,更不能眼睁睁看着赵山才受到惩处!

    只见太子朱和堉突然出列,向德庆皇帝禀报道:“父皇,此事其实另有缘故,那赵山才并非是私自离开了南巡队伍,而是儿臣有些事情想要询问他,将他提前召回了京城,所以赵山才也不是有意违背政令,此事乃是儿臣考虑不周,还请父皇不要责罚于他。”

    与此同时,“太.子党”官员们也是陆续出列,纷纷为赵山才求情。

    另一边,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言论之后,赵俊臣从深思之中回过神来,表情却是有些哭笑不得。

    毫无疑问,太子朱和堉是一个好人,所以他在情急之下,却是办了一件好人们经常会办的事情——那就是将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但好人也经常会“好心办坏事”,所以太子朱和堉并不知道,他的决定不仅没有帮到赵山才,反而彻底将赵山才推入了万丈深渊……

    储君之位,最是尴尬,半君半臣、亦君亦臣,在百官面前他是未来的皇帝,在皇帝面前他又只是一位臣子,所以说话办事的时候最是需要谨慎小心,既要利用一切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在百官面前树立威信,也要尽量避免挑战现任皇帝的权威、不能让现任皇帝感到威胁,其中的尺度最是难以把握。

    然而,太子朱和堉现在显然是忽略了这一点。

    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所有的伴驾官员皆是德庆皇帝的直属臣子,除了德庆皇帝之外他们不应该接受任何人的命令!哪怕是太子朱和堉,也不能绕过德庆皇帝指挥伴驾官员,而伴驾官员即使是收到了太子朱和堉的命令,也不能违背德庆皇帝的旨意!

    这般做法,显然是逾越了底线,并且还挑战了德庆皇帝的权威。

    所以,太子朱和堉的这番解释,不仅没有帮到赵山才,反而增加了德庆皇帝严惩赵山才的决心。

    想到这里,赵俊臣暗暗叹息一声,心中有些为赵山才感到难过。

    赵山才一心想要辅佐太子朱和堉,却想到自己反倒被太子朱和堉拖后腿了……

    赵山才如今的官位低了一些,并没有资格出席朝议,否则他看到眼前这一幕,也不知会是怎样的表情!

    *****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赵俊臣的推测。

    德庆皇帝听到李俞然的弹劾之后,就已是打算拿赵山才作为反面典型,杀鸡儆猴、警告百官。

    只不过,赵山才毕竟是一位难得的青年才俊,在南巡期间,德庆皇帝与赵山才接触了几次之后,也十分欣赏赵山才的才华横溢,此时虽然是想要严惩赵山才,但心中还存着几分爱才之心,也不准备将赵山才一棍子打死,打算等风头过了之后,再重新启用。

    然而,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解释之后,德庆皇帝却是眉头一皱——德庆皇帝本来就是敏感多疑的性格,如今自然是认为太子朱和堉逾越了底线、挑战了自己的权威。

    于是,德庆皇帝看向太子朱和堉的眼神,已是隐隐有些不满。

    虽然,出于各种考虑,德庆皇帝如今并不会出手惩治太子朱和堉,反而还会百般维护太子朱和堉的声誉,但惩罚赵山才却不需要太多的顾虑。

    所以,德庆皇帝顿时已是收敛了爱才之心,决定彻底牺牲赵山才,这样不仅可以杀鸡儆猴、警示百官,还可以暗中警告太子朱和堉,也算是一举多得了。

    当然,在表面上,德庆皇帝依然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只见德庆皇帝没有理会太子朱和堉的解释,只是开口问道:“吏部官员何在?”

    户部尚书宋启文上前一步,答道:“臣在!”

    德庆皇帝又问道:“官员不遵旨意、私自行动,按吏部条例应当如何惩处?”

    宋启文答道:“按照吏部条例,官员不尊旨意私自行动,轻者罚俸记过,重者贬斥为民。”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又说道:“赵山才只是提前一日回京,通州距离京城也不算远,更何况他本身也没有担任要职、耽误事情,又是初犯,所以情况倒也不算太严重,依朕看来,就按照轻罚惩处吧……”

    听到德庆皇帝的话语之后,太子朱和堉与“太.子党”官员们皆是心中一喜,以为赵山才逃过了一劫!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德庆皇帝又说道:“不过,朕刚才已是下了旨意,从即日起,所有违背朝廷政令的官员皆是要罪加三等!如今,朕的旨意已然生效,赵山才又是相关头案,为了警示百官,却也需要罪加三等之后再做惩治!”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之后,百官们皆是心中大惊!

    任何罪名,哪怕是再轻微,只要是罪加三等之后,都会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

    赵山才完了……这是百官们的共同想法。

    另一边,宋启文微微一愣之后,则是很快答道:“臣遵旨!按照我朝法规,罚俸记过之上的惩处,分别还有停职、贬职、罢官、发配、抄家、斩首、诛九族等等惩处,而赵山才在罪加三等之后,则是……夺去功名、罢官为民!”

    ……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大朝议(五).

    ……

    ……

    夺去功名、罢官为民……

    这样的惩处,简直就是完全毁掉了赵山才的政治前途!

    太子朱和堉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求情反而让赵山才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了。

    更可怕的是,太子朱和堉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以,太子朱和堉的处境也同样变得更加糟糕了。

    准确的说,看到太子朱和堉茫然无知、却又焦急失措的模样,德庆皇帝对太子朱和堉愈加失望了。

    迟钝的政治嗅觉、浅薄的城府心机、以及冲动盲目的行动,太子朱和堉的种种表现都让德庆皇帝感到失望。

    虽然,太子朱和堉这段时间以来确实是成长了许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相比较德庆皇帝的要求,太子朱和堉的这些成长依然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赵山才的谋划,德庆皇帝更换储君的想法原本已是动摇了许多,但经此一事之后,这般想法又重新坚定了起来——至此,赵山才对太子朱和堉的种种建议,已是全部都成为了无用功,反倒是因此搭进去了自己的仕途前程。

    当然,正如前文所说,在德庆皇帝看来,现在还不是更换储君的最佳时机,一来形势不允许,二来德庆皇帝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者。

    所以,德庆皇帝依然要维护太子朱和堉的声望,他对太子朱和堉的失望情绪也掩饰得很好,并没有表现出来。

    这样一来,太子朱和堉也没有发现德庆皇帝的心思变化,只是带领着一众“太子.党”官员们继续为赵山才求情,希望德庆皇帝可以改变旨意、减轻对赵山才的处罚。

    但是,就凭着“太子.党”的心机能力,又如何可以违背德庆皇帝的意志?

    结果自然是注定的。

    *****

    在皇极殿内,随着宋启文的话声落下,太子朱和堉马上向德庆皇帝求情道:“父皇。赵山才即使有错,但毕竟不严重,又是我朝近年来少见的青年才俊,若是就此断了他的仕途。岂不是太过可惜?还望父皇怜其才华、减轻对他的惩处!”

    与此同时,太子少傅郭汤、都察院左都御史吕纯孝、阁老程远道等等“太子.党”成员,也同样是纷纷出列表示赞同,并且各是寻找了许多理由。

    然而,面对太子朱和堉与“太子.党”众人的求情。德庆皇帝只是一句话就反驳了回去:“太子你的意思是,赵山才的过错不必追究?朕的旨意也不必遵从?然而,若是有错不究、有旨不尊、法外留情,那朕还要如何治理江山、让朝野官民信服?今后若是有其他官员犯了过错,是不是也要依照此例?”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包括太子朱和堉在内,所有的“太子.党”成员皆是语塞,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反驳。

    事实上,在此之前,“太子.党”成员们往往是认为德庆皇帝对于犯事官员的处罚太轻了、经常要求德庆皇帝加重惩罚。像是今天这般请求德庆皇帝从轻发落的表态还是头一遭。

    毕竟,“从严治国”、“整饬吏治”、“实行严苛之政”等等,一向是“太子.党”的主要政治理念之一,赵山才对于“太.子党”虽然是十分重要,但“太子.党”也不会因为赵山才就放弃了他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

    所以,“太子.党”的官员们若是给予了德庆皇帝肯定的答复,那么他们今后也将会彻底失去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但他们若是无法回答德庆皇帝的问题,那么他们也就只能放弃赵山才了!

    很显然,德庆皇帝抓住了“太子.党”的七寸!

    最终,“太子.党”众人犹豫许久之后。终于还是放弃了赵山才,在太子朱和堉的带领下,纷纷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没有再纠缠德庆皇帝。

    与此同时。太子朱和堉自然是心中不甘,并且充满了对赵山才的愧疚,却是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今后一定要好生对待赵山才,绝不能再让赵山才受到委屈,等到自己日后登基为帝。第一件事就是让赵山才重返官场,并且对赵山才委以重任!

    另一边,看到******们终于放弃了为赵山才求情,德庆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觉得自己达到了目的,既是威慑了百官、也是暗中警告了太子朱和堉。

    至于倒霉的赵山才……并不在德庆皇帝的考虑范围之内。

    *****

    就这样,争执结束了,赵山才的事情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很快的,皇极殿内的百官们已是放弃了对这件事的继续关注,等待着下一件议题的出现。

    毕竟,如今的赵山才终究只是一位小人物,所以他的事情也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在场的百官们都是大人物,并不需要特别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走向,哪怕这个小人物原本拥有着极大的潜力。

    不仅仅是朝中百官,赵俊臣对于这件事情也同样不是很在意,若是抛开七皇子朱和堉的计划不谈,这件事对赵俊臣并没有任何的意义——毕竟,赵山才真正让人感到威胁的地方在于他的才智谋略,而不是他的官位仕途!赵山才究竟是官员还是平民,都不妨碍他继续为太子朱和堉出谋划策,所以赵山才的威胁依然存在着——如果七皇子朱和堉没有进一步的行动的话。

    所以,大朝议很快就转向了下一个议题。

    原本,依照赵俊臣的计划,在大朝议开始之后,“赵党”官员就应该抢先发言、对阁老黄有容进行弹劾,没想到竟是被李俞然抢先了一步。

    这样一来,赵俊臣的计划出现了变动,“赵党”官员们自觉办事不力,生怕会受到赵俊臣的责怪。

    于是,等到赵山才的事情落下帷幕之后,众“赵党”官员的表现皆是非常急切,德庆皇帝刚刚询问了一句“众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上奏”,就看到工部尚书左兰山快速出列,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臣有事情禀报。”

    见到左兰山出列,德庆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了然,大约猜到了左兰山的目的,但还是问道:“哦?左爱卿有事?说吧!”

    只见左兰山表情严肃,缓缓说道:“陛下,臣伴驾回京之后,发现朝中竟是少了许多同僚出现,比如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顾全顾大人、吏部右侍郎刘长安刘大人、户部左侍郎詹善常詹大人等等,皆是不见踪影,臣就向同僚们询问原因,才知道这几位大人在陛下南巡期间皆是被黄有容黄阁老罢免了官职,然后臣又向同僚们询问了这几位大人被罢免官职的原因,却发现了许多蹊跷之处,还望陛下能够详查此事!”

    德庆皇帝问道:“哦?有何蹊跷之处?”

    只见左兰山答道:“其他人不说,就说户部侍郎詹善常大人,他被罢免官职的原因是私自挪用国库公银,曾在去年十一月份私自拖延了工部修缮水工的银子,并将这些银子拿到民间放贷,借机牟利之余,也致使工部修缮水利的事情拖延了数月之久……然而,臣身为工部尚书,对此事却是毫不知情,若詹善常当真是拖延了工部的银子,那么臣应该心中有数才对!所以此事大有蹊跷!”

    然后,左兰山又说道:“还有顾全顾大人,他被罢免官职的罪名,乃是捏造证据、诬陷同僚,利用自己弹劾百官之权,大肆打压异己,然而臣一向是深知顾大人的为人,认为顾大人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此外,又有刘长安刘大人,有人弹劾他受贿卖官、私下窜改吏部对官员的功过记录,然而据臣所知,刘大人进入吏部尚不足一年时间,并没有能力做成此事……如此种种,皆是需要陛下您再次详查,若是这几位大人皆是受了冤枉,还请陛下拨乱反正、恢复这几位大人的清誉与官职,否则不免会让百官寒心!”

    随着左兰山的话声落下,通政司通政使童桓马上是出列禀报道:“陛下,臣要弹劾阁老黄有容的结党营私、打压异己之罪!在陛下您南巡期间,阁老黄有容仗着自己辅政阁老的身份,却是妄自尊大、行事专横,朝中只要是与他政见不同的官员,皆是受到了排斥与打压,许多官员甚至因为莫名的罪名被罢黜了官职,如此倒行逆施、混肴黑白,乃是弄权误国之举,还望陛下严惩黄有容!”

    然后,刑部侍郎秦怀远亦是出列道:“陛下,左大人与童大人所言,皆是属实,黄有容的所作所为,可谓是祸国乱政、败坏朝纲!所以,不严惩不足以治天下、不重罚不足以平民心,还望陛下明鉴!”

    黄有容即将要倒台失势了,这是任谁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再加上黄有容这些年争权夺势之余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官员,所以想要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人自然有不少。

    于是,随着“赵党”官员的带头弹劾,一场声势浩大的声讨黄有容的运动,却是突然间开始了。

    ……

    PS:调整了几日之后,虫子状态大约已是恢复到了七八成左右,至少脑袋不再是一团浆糊的状态了,浑身轻松不少。

    话说,虫子从前遇到状态不佳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断更一段时间,但这一次虫子即使状态再差,也会坚持每天更新一章。

    谢谢大家这段时间对虫子的持续支持,正因为有你们的存在,也正因为你们的宽容与鼓励,虫子才能够坚持下去,感激不尽!——这句话很俗,但确实是虫子的真心话。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朝议 六 .

    readntent_up;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

    ……

    ……

    随着“赵党”官员们带头攻讦黄有容,皇极殿内原本的平静局面顿时就被打破了,就好似一颗巨石砸到了平静的水面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然hòu,不断有官员出列发言,与“赵党”官员们的发言一样,他们大都是攻讦黄有容的。

    “陛下,臣也同样要弹劾黄有容的祸国乱政之罪!在陛下南巡期间,黄有容打压异己、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种种恶行,皆是罪不容诛!还望陛下严惩黄有容,以正朝纲!”

    “陛下,黄有容这段时间以来,或是弄权误国、或是残害忠良、或是施诈营私,所作所为皆是奸臣秉性、暗藏祸心,陛下您绝不能姑息养奸啊!”

    “陛下,臣听闻黄有容的私德不佳,整日以亵玩幼女为乐,这些年来,也不知有多少幼女受到了祸害,如此品行不端,又如何可以进入内阁、成为百官表率?民间百姓们又会如何看待朝廷百官?还请陛下罢免黄有容的官职,以正视听!”

    “陛下,据臣所知,黄有容实乃一个大大的贪官,他这些年来或是贪污挪用、或是收受贿赂,敛财高达千万两白银,情节之恶劣严重,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如此的巨蠹,可谓是千古少有,还望陛下严查!”

    “陛下,黄有容不仅私德糜烂、祸国乱政、贪污受贿,而且还昏聩无能!在陛下南巡期间,他无力掌控政局。所推行的各项策略皆是漏洞百出,并且还一意孤行、刚腹自用。使得朝野局势愈加混乱,无论百官还是百姓皆是怨声载道。还望陛下明察!”

    “陛下,臣也要弹劾黄有容……”

    “陛下……”

    ****

    几位“赵党”官员刚刚说完,就看到百官之中不断有人出列弹劾黄有容,或是批评黄有容的私德、或是攻讦黄有容的政策措施、或是弹劾黄有容的昏聩无能、又或者是往黄有容身上泼脏水……

    弹劾黄有容的官员,出自于朝中各大派系,有“赵党”官员、有“周党”官员、有“太.子党”官员、有“沈党”官员、也有许多中立官员……他们弹劾黄有容的原因各有不同,或是因为相互间的旧怨、或是因为靠山的暗中指使、又或者是因为商税整顿的迁怒心理、再或者只是纯粹想要看到黄有容狼狈不堪的样子……

    甚至于,还有许多原“黄党”官员眼见着黄有容即将要倒台,生怕自己会受到连累。为了撇清自己与黄有容的关xì,竟然也出列发言弹劾黄有容——事实上,在百官之中,竟然还要数这些原“黄党”官员的表现最是激烈狠辣……

    毕竟,黄有容即将要倒台了,日后也不可能报复他们,所以百官们不论出身于哪家派系,皆是放心大胆、争先恐后的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一时间,皇极殿内竟是群情激奋的场面。在百官的口中,黄有容也变成了一个昏聩无能、狼子野心、贪得无厌、心理阴暗、弄权误国的贪官奸臣,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虽然,尚有一些死忠于黄有容的“黄党”官员出声维护黄有容——比如礼部尚书林维、少傅张诚这两位黄有容的铁杆。此外大学士霍正源与工部侍郎陈东祥出于各种目的也同样是出声维护了黄有容——但他们毕竟只是少数,他们的声音很快就淹没在反对黄有容的浪潮之中。

    什么是“墙倒众人推”?显然现在这般情况就是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赵俊臣第一次见到这般情况了。大约在一年之前,前阁老温观良倒台的时候。也同样是遭遇了这般状况——当时,黄有容还是围攻温观良的带头人之一。没想到仅仅只是一年之后,黄有容本人也遭遇了同样的绝境,从某方面而言,却也是因果循环了。

    当然,不论是温观良、又或是黄有容,他们之所以会倒台失势,皆是因为赵俊臣的暗中推动,说赵俊臣是幕后黑手也不为过。

    所以,看着黄有容被百官们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赵俊臣也没有丝毫的怜惜心理,反倒是心中暗暗警惕着。

    因为赵俊臣知道,若是有一天自己即将要倒台失势了,也必然会迎来完全相同的局面。

    毕竟,像是赵俊臣、黄有容这般层次的官员,皆是击败了大量的竞争者、侵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得罪了太多的朝中同僚,再加上某些小人的卑劣心理,他们倒台之后必然会迎来“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即使是赵俊臣也不例外。

    不谈那些平日里视赵俊臣如敌寇的清流与政敌,就说左兰山、詹善常、陈东祥这些“赵党”官员,别看他们平日里对赵俊臣毕恭毕敬、惟命是从,但若是赵俊臣某一天出现了倒台的迹象,那么他们绝对会第一时间抛弃赵俊臣、寻找新的主子,为了撇清自己与赵俊臣的关xì,他们还会用最激烈的手段攻讦赵俊臣,就像是今天的某些原“黄党”官员一般。

    所以,走到了如今这一步,赵俊臣除了继续向前走之外,已是再也没有其它的选zé。

    *****

    不谈百官们的表现、以及赵俊臣的心理活动。

    却说,就在百官们群情激奋的弹劾黄有容的事情,黄有容的临时盟友、内阁首辅沈常茂终于是忍不住出列发言了。

    如今,沈常茂已是成为了新任的内阁首辅,正是风头最盛的时候,再加上沈常茂本身就是睚眦必报的刚烈性格,百官皆不愿yì轻易得罪他,所以见到沈常茂出列的时候,百官们纷纷安静了下来,等待沈常茂发表意见。

    “陛下,臣以为,黄有容是内阁阁老、朝中老臣,一向是深受陛下信任,即使为人为政之际偶有瑕疵,也绝不会像是某些官员所弹劾的那般十恶不赦、一无是处!值此之际,陛下您何不听一听黄阁老本人的说法?或许,百官们的弹劾另有缘故也说不定。”

    沈常茂的这一番话,看似公正,但实际上则是在暗中警告德庆皇帝——黄有容是朝中老臣,也一向受到重用,若是你任由百官们肆意攻讦黄有容,让黄有容成为了一个万恶不赦的大奸臣,那你德庆皇帝岂不是同样有用人不当、识人不明的过错?

    实际上,这也算是德庆皇帝的固有手段了——当德庆皇帝想要扳倒某一位大臣的时候,往wǎng就会刻意的泄露风声,然hòu自然会有许多官员出于各种目的弹劾这位大臣,而德庆皇帝在百官弹劾期间,却是一言不发,只是任由百官们肆意攻讦这位大臣,以此来营造万夫所指的声势……

    到了最后,这位大臣即使可以澄清自己被弹劾的种种罪名,但经此之事以后,他的威望、声誉、颜面等等皆已是荡然无存,到了那个时候,又如何还可以继续立足于朝堂?却也只剩下了“请辞致仕”这一条道路可选了。

    除了周尚景之外,德庆皇帝的这一招可谓是无往不利。

    当初,德庆皇帝放qì温观良的时候,就使用了这种手段,如今要放qì黄有容的时候,却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段。

    手段虽老,但它确实有效。

    沈常茂也看出了德庆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才会出列发言、暗中警告。

    毕竟,依照沈常茂的计划,现在还不是黄有容倒台的时候——至少在黄有容将他的势力、人脉、权柄全部转交给沈常茂之前,沈常茂都不会允许黄有容倒台,否则黄有容对“黄党”的掌控力将会荡然无存,如此一来沈常茂吞并“黄党”的计划也会遇到很多麻烦。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沈常茂,即使是德庆皇帝也不希望黄有容马上倒台。

    毕竟,因为太子整顿商税的事情,百官们的利益皆是受到了触犯,心中皆是憋着怨气,所以德庆皇帝还需要黄有容站在现在的位置上继续吸引百官的怒火,让黄有容成为百官的发泄桶,直到百官们的怨气发泄了一些之后,才是黄有容彻底倒台的正确时间。

    于是,听到沈常茂的表态之后,德庆皇帝缓缓点头道:“沈爱卿所说有理,即使受到了百官的弹劾,朕也依然要给黄阁老一次辩解的机huì。”

    说完,德庆皇帝将目光转向黄有容,表情平静的说道:“黄阁老,关于百官对你的弹劾,你可有什么要解释澄清的?”

    却说,在百官弹劾黄有容的期间,黄有容的表现竟是十分平静,即使是受到那些原“黄党”官员攻讦的时候,黄有容也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只是神色愈加灰败了一些,身形也微微佝偻了一些。

    毕竟,对于如今的状况,黄有容已是提前预料到了,也提前就放qì了抵抗。

    不过,黄有容也知道,自己虽然是放qì了抵抗,但若是想要平平安安的回老家养老,有许多罪名是绝对不能承认的——他可以承认自己昏聩无能、私德不佳、甚至是贪污受贿,但绝不能承认自己误国乱政、结党营私、又或者是包藏祸心!

    于是,黄有容出列答道:“陛下,对于众位同僚弹劾老臣的诸般罪名,老臣皆不认可!”

    ……

    PS:从今天开始,每天的更新时间提前到晚上八点左右!若是当天还有第二更的话,则是凌晨左右。

    ……(未完待续。)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

第四百四十七章.大朝议 七 .

        ……

    ……

    “陛下,对于众位同僚的弹劾,老臣不敢认同!”黄有容缓缓反驳道:“诸位同僚虽然弹劾了老臣许多罪名,但皆只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完全没有切实证据,全都是诽谤之言,老臣身正不怕影子斜,对陛下一向是忠心耿耿,对朝廷一向是尽心尽力,绝不会做出祸国乱政之事,还望陛下明鉴!“

    和赵俊臣一样,早在回京之前,德庆皇帝就将所有情况都尽数考虑过了。

    所以,黄有容的回答依然在德庆皇帝的意料之中。

    “哦?是这样?”德庆皇帝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似乎有些怀疑,又似乎表示了赞同。

    德庆皇帝的这般态度,显然是暗中鼓励百官们继续弹劾黄有容。

    似乎,在德庆皇帝看来,如今的黄有容依然不够狼狈。

    但就在百官们蠢蠢欲动的时候,沈常茂却是再次出列,抢先发言道:“陛下,老臣与黄阁老同朝为官多年,虽然偶有争执,但也十分钦佩黄阁老的为人,任谁都难免出错,但老臣绝不信黄阁老会做出霍乱朝纲、结党营私的事情,所以老臣相信黄阁老的保证,也愿意为黄阁老担保,还望陛下明鉴。”

    再一次的,沈常茂发表了支持黄有容的言论。

    然后,随着沈常茂的话声落下,一些“沈党”官员终于是反应了过来,发现了沈常茂的真正态度——沈常茂事前并没有通知他们,否则他们刚才也不会随众弹劾黄有容了。

    这样一来,原先还竭尽全力弹劾黄有容的“沈党”官员们,顿时就改变了立场,亦是纷纷出列,发言赞同沈常茂的观点——就好像刚才激烈攻讦黄有容的人不是他们一样。

    再然后,理所当然的,支持黄有容的官员与反对黄有容的官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与争吵,渐渐的又演变成了不同立场官员之间的相互攻讦。一时间皇极殿内的形势显得有些混乱嘈杂。

    但总的看来,黄有容虽然取得了“沈党”官员与部分“黄党”官员的支持,但弹劾他的声音依然占据了上风。

    眼见形势即将要脱离掌控,德庆皇帝终于是再次发言了。只见他表情严肃的高声喝道:“肃静!这里是皇极殿,你们是朝廷大臣,如此吵成一团,成何体统!?”

    随着德庆皇帝的严厉质问,百官们的争吵终于是稍稍一歇。

    然后。德庆皇帝突然将目光转向了赵俊臣。

    说起来,这场关于黄有容的争执,从一开始就是赵俊臣指示“赵党”官员挑起的,然而挑起了争执之后,赵俊臣与“赵党”官员们马上就抽身离开了,再也没有参与其中,尤其是赵俊臣本人,至始至终都是隐藏在幕后冷眼旁观,就好似赵俊臣本身与这件事完全无关一般。

    对于赵俊臣这般搭起台子看戏的作为,德庆皇帝却是有些看不惯。

    于是。德庆皇帝也不打算让赵俊臣继续抽身事外,却是向赵俊臣问道:“赵爱卿,今日乃是大朝议,官员们弹劾黄有容的事情也是至关重要,你身为户部尚书,怎么可以不发一言?关于朝中百官们的争论,你怎么看?”

    见德庆皇帝突然找上了自己,赵俊臣并没有感到意外,也是早有对策,却是出列答道:“陛下。不论黄阁老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也不论百官们对他是支持还是反对,但既然有这么多人弹劾了黄阁老,那么不论他们的弹劾罪名是真是假。陛下都需要派人详查。这样一来,才可以令百官信服,也省得百官们继续争吵。”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说道:“尤其是户部侍郎詹善常、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顾全、吏部侍郎刘长安三位大人被黄阁老免职的事情,更是应该马上详查,毕竟这三位大人皆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若是因为无中生有的罪名被罢免了官职,恐怕会令百官寒心。”

    事实上,在弹劾黄有容的计划之中,赵俊臣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恢复几位“赵党”官员的官职,如今见到主题渐渐走偏了,赵俊臣也趁机将这件事再次强调了一遍。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几位“赵党”官员们自然是纷纷出声表示赞同。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德庆皇帝同样是比较满意——赵俊臣的回答虽然是狡猾了一些,但也正中德庆皇帝的下怀,毕竟德庆皇帝并不希望黄有容马上垮台,还打算让黄有容成为一个靶子,继续代替太子朱和堉吸引百官们的怨气,所以赵俊臣的调查提议,也正好可以拖延几天时间,还不耽误黄有容的最终垮台。

    于是,德庆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又转头向周尚景问道:“周爱卿,你与黄阁老二人也是同朝多年了,对黄阁老也算是比较了解,却不知你的看法又是如何?”

    周尚景出列答道:“陛下,老臣也赞同赵尚书的提议,百官们的弹劾终究还是需要朝廷详细调查之后再做结论,否则不免会冤枉了好人……不论是黄阁老,还是黄阁老罢免了官职的那几位大人,皆是如此。”

    德庆皇帝再次点头,说道:“既然周阁老同样是这般看法,百官们又是争论不休,那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下吧,传朕旨意,命三司衙门调集精干官员详查此事,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

    然后,德庆皇帝又将目光转向黄有容,仿佛宽慰一般,缓缓说道:“黄阁老你也不必在意,朕让人详细调查,也是为了证明你的清白……不过,既然是百官纷纷弹劾于你,为了避嫌,在事情查清楚之前你依然是内阁阁老、可以参知政事,但具体的事务嘛,就不要参与了,若是最后的调查结果证明你是无辜的,朕也会亲自为你澄清。”

    随着德庆皇帝的决定,百官纷纷弹劾黄有容的事情也就暂时落下了帷幕。

    毕竟,这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共同意志,其他的官员即使有不同的想法,也绝无可能改变结果。

    此外,德庆皇帝最后的这一番话,却也等同于架空了黄有容的所有权力——这是黄有容失势的开始。

    对此,黄有容依然是没有任何抵抗,只是平静的答应了。

    *******

    却说,随着百官纷纷弹劾黄有容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之后,这次大朝议的第一次**也渐渐平缓了下来。

    但很快,又一次**来临了。

    那就是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的事情。

    ……

    PS:恩,小章节,但在今天凌晨之后,还会更新一个六千字以上的大章节。

    此外,明天会爆发一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