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全文阅读 第39分节

第379章 有点难

    一个亟待发展而又什么都没有的地区,基本上对什么企业都会是欢迎的。

    造纸厂也好,皮革厂也好,化工厂也好,炼钢厂也好,总之,只要是厂,能在这里落户,那就什么都好,千好万好,所有优惠全堆上,一路绿灯,大开方便之门。

    青山绿水,变成污染和雾霾。

    这是作死么?

    是。

    也不是。

    许多时候,人都要面对选择。

    青山绿水的小茅屋,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你选择哪个?

    有人可能会觉得前者还蛮有诗意,又是青山啊又是绿水啊,可以登山也可以垂钓,就连小茅屋也似乎都天然自带一些诗意的光环,什么种几畦韭养几只鸡,不要太美。

    苏东坡当年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夜泊牛口》中,大概是在一个叫牛口的渡头,他是这么写的: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儿女自咿呀,亦足乐且久。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其欣赏以及认同之意,溢于言表。

    但是他的弟弟苏辙根据同样的场景也写了一首诗,嗯,他们是父子三人同行,苏辙的诗题也叫《夜泊牛口》,和哥哥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老苏的命题作文。

    但是和哥哥不一样,苏辙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野老三四家,寒灯照疏树。

    见我各无言,倚石但箕踞。

    水寒双胫长,坏裤不蔽股。

    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

    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

    晚上,破旧的小草屋里,一盏小油灯昏昏黄黄,映照出一种寒冷寂寞。

    宾主相对,无话可谈,也不知道该谈什么。

    这其中,宾客未必高傲,但主人家破败萧疏,备受生活之苦,那种局促和卑下不用任何描写也能让人想见,至于什么谈诗论文之类的更不用说,主人一家可能都大字不识两个。

    穿的衣服破破烂烂,遍是补丁,或者连补丁都不全。

    靠水吃水,可是近处的很多人捕捞,每天根本没有多少收获,远处吗,小舟又有哪资本远捞?

    饭不满碗,床无厚褥。

    夏受蚊虫侵扰,冬被寒冷侵袭,遇到风霜雨雪之类的,对一家人来说就更是灾难……

    诗意在哪里?

    在另一位不在这里生活的客人的诗文中。

    而对于这里的主人来说,有的只是困苦,只是磨难,只是被生活压弯的脊梁。——没有风雅,没有超脱。

    所以,青山绿水重要,还是生存和发展重要?

    两个都重要,但是看哪个最需要。

    在正常的都市背景中,一瓶水和一块金砖,让你选你会选哪个?只要脑子不抽的人都知道选哪个,而背景置换,换到一个茫茫无边的大沙漠中,甚至你都快要渴死了。

    再让你选这两个,你会选哪个?还是那话,只要脑子不抽的人都知道选哪个。

    选择需要而不选择重要。

    重要是普世评价,或外界的评价,需要,是从你自己出发。

    一个地方要讲发展,这是第一阶段。但是到了第二阶段的时候,就会开始讲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不这么来,它就发展不下去了。

    许广陵此际所面临的情况,大抵与此类似。

    第一阶段,气血充沛。

    这个目标,许广陵已经实现了,完成度堪称100%。

    但是当他利用这充沛的气血想去冲撞开中窍的大门时,却受到了冷待遇。

    这个结果告诉他,老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许广陵其实并不知道前面该怎么走。

    没有秘笈来告诉他。

    《青华宝篆》是很厉害的,很高大上的,但同时也很高冷,从伏羲诀开始,就没有传递给他“多余”的一丝一毫。

    许广陵是依靠自身的体验和体悟,一步一步深入的。

    根本窍法也是这样,梦境只为他呈现了大中小窍的位置及其基本性质,至于怎么打通?抱歉,那是一丁点儿的信息都没有。

    没有老师、前辈、同道提点及互相印证。

    在这条路上,朝前看,朝后看,许广陵都只看到了他自己一个人。

    老师,陈老,这两位老人远在他看不到的身后。

    历史上可能也有一些同道者,或者还不少,但都不确定,比如说老子等。但不管他们是不是同道者,都早已走进了岁月苍茫之中,他们所留下的文字,与其说是著作,不如说是“某某到此一游”的标识。

    嗯,他们是在这个世界一游。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这条道路上,陈老先生作为启蒙者,他告诉许广陵的是,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气血最重要,其它都是虚的。

    而另一位启蒙者,章老先生,则为他好生地普及过,人是怎么一步一步衰老的。

    人之衰的核心,就是气血之衰。

    根据两位老人的教导,根据自身这一步一步的历程,在今天,许广陵也终于可以为这条道路的第一阶段盖棺定论,并由此而揭开第二阶段的篇章。

    他还远不是大宗师。

    但仅就第一阶段而言,却已经是了。

    从起步,到收尾,对这条道路这个阶段上的一切,一览无余,再没有任何迷雾和隐藏,这不是大宗师是什么?

    脑海里,许广陵新建了一个“大宗师攻略”。

    其下的记录是:

    第一关。

    盈。

    然后后面打了个“√”,表示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关。

    清。

    后面是“待验证”。

    当中窍悉数打通的时候,便是这个“待验证”变更为“√”的时候,只不过到时候第三关,等着他的又会是什么呢?

    现在想这个确实还太远,想之无益。

    但目前来说,那真的是连一点答案或者说想象的空间都没有啊,对此,许广陵表示稍微有点发愁。把这整个“大宗师攻略”打上“√”,也不知会是何年何月了。

    “老师,你让我成就大宗师后再去见你,您老人家不知道,这条路,比您认为或想象的,要长啊,长得太多太多太多。”

    “生命一直在进化。”

    “而这条路,是要把整个人类一万年、一百万年、一年亿甚至一百亿年要走的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走完。”

    “大宗师,超越世间一切大宗。”

    “我同意您的话,并已证验之。在今天,我也想说一句话。”

    “大宗师之路,有点难。”

    ==

    感谢“飛羽流觴”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醉去呤月仙”的月票捧场。

第380章 离开研究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默念了一番图书管理员的这首《长征》,许广陵做作地伸了个懒腰,好吧,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是他以前几年在图书馆中看书时养成的。

    放好书,走出馆来。

    这次查找也并不是没有一点收获,许广陵至少知道了一点,那就是以后在这条路上再碰到什么问题,不必再到图书馆中来了。

    因为来了,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报以两声长啸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

    下楼的时候,背景音乐在许广陵的脑海中响起,然后他就摇摇头,莞尔一笑,“大草原,我来了!”

    草原许广陵肯定是要去的,虽然以前有去过。

    那个时候是作为一个游人的身份去,而以后,却是会作为一个药师的身份去,或者,还不止是药师?许广陵可还是要考察九州大地的山脉情况的。

    再以后,九州说不定会扩展到整个地球。

    就看需不需要了。

    许广陵是希望,不需要走到这一步的。那将意味着这条路的难度,会比他想象的更难。

    但当下,他只需要待在长白山就好。

    安静地做一个长白守山人。

    待在长白山,却不需要再待在研究所了。

    老所长夫妇这段时间下来,待他越来越亲厚,俨然是以子侄看待的架式。

    这其中,针灸当然是最大最关键的因素,许广陵的医术成了他最犀利的公关手段,目前来说,可谓是无往而不利。

    尤其是在周老师家,估计许广陵说一声想做女婿,大概还不需要周老师点头,师母就会把她的女儿给卖了。

    另外,老所长对许广陵的欣赏还建立在学术方面。

    他毕竟是一个学者,而许广陵到他这里来落脚的身份便是研究员。

    之前的时候双方无所谓交流,一个站长也没闲到可以随便拉着一个挂靠的研究员搞学术交流的程度,不过后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两人待一起的时间蛮多,免不了就有关于这方面的交流。

    许广陵是比较谦虚的,老所长也有值得他谦虚的资格,因为许广陵发现在其专业上,这位老者实在是相当的厉害,广博,精深,这两方面全占了。

    但老所长很快也发现,这位年轻人同样也不太简单。

    怎么说呢,双方很快就猩猩相惜吧。

    一个老学术人对一个新学术人的欣赏,以及一个新学术人对一个老学术人的尊重。

    所以,怎么说呢。

    因为针灸他们才靠近,然后因为学术他们才亲近。

    至少对老站长来说是这样。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现在确实很亲近就是了。

    然后当今天,许广陵提出要离开研究所的时候,徐老夫妻两人就都有点失态了。

    “小许,说真的,有点舍不得你啊!”老站长拍着许广陵的肩膀,似感到突然,却又知道既然许广陵提出了离开,肯定也无从挽留。

    老夫人惊愕之后则只说了一句话,“小许,你们先聊着,我去买菜。”

    结果这一天的中午,许广陵吃到的又是一顿非常非常丰盛的大餐,老夫人大抵也同样是施展了浑身解数,把所有她做的拿手和不错的菜,都给弄上了。

    大大小小,或整或零,十四个菜!

    许广陵也没矫情,而是又一次化身饕餮,放量大吃,结果他这一放量,却把老所长夫妇都给吓着了,“小许你少吃点,喜欢吃哪样阿姨以后再给你做。”

    老夫人说道,然后这话一说她也就回过神来,表现得有点伤感,却也没多说什么,还是只有一句话。

    “唉,你看我这人,都老糊涂了。”

    饭后,许广陵最后一次为两位老人针灸。

    很用心。

    虽然以前也从没马虎过,但毕竟气氛不一样。

    说是离开,许广陵还是被留到了晚上,晚上,和来时一样,全所又一次大聚餐,只不过之前是迎新,而现在是送旧。

    许广陵在研究所也不算怎么旧啦,虽然他和其他人的交流并不算多,惟一多点的,也就是过年时留守的那三位而已,不过所有人都还是表现出热情。

    许广陵稍微有点遗憾的是他毕竟不是真的研究员,或者说“纯粹的研究员”,所以和这些认真而又爽直的汉子们终究是无缘融为一体,也并没有时间和他们打成一片。

    席上无酒,许广陵以茶代酒,和每个人都碰了一杯。

    至此,研究所生活,告一段落。

    离开研究所,许广陵哪去?

    有两个选择,一是在附近找个房子,但那就实在多此一举了,所以另外的那个选择就成了实际上的唯一。——森林保护站。

    老谭那儿。

    接到许广陵的电话,老谭简直是惊喜交集,而得知许广陵打算在保护站“挂单”一段时间,就更是惊喜不已了。

    当许广陵到时,老谭在外面远远地相迎。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人,不用介绍许广陵也判断出那位应该是保护站的另一位成员,老林。

    “林大叔,要打扰你们一段时间了。”许广陵道。

    “不打扰的,就是这里有点清苦,怕你们年轻人不习惯。”老林略有点拘谨地笑着说道。

    怎么会不习惯呢,我也是护林员啊。

    许广陵心里说道。

    好吧,这个身份只是在梦中经历过,现实中还没有,而且这次在这里,估计也同样没什么时间和心情来“重温旧梦”,但有那个梦和没有那个梦,终究是两回事。

    森林保护站通常是直属林业局管辖的,但这里的情况又复杂一些。

    首先它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其次从某种意义来说它也是处于边境线上。许广陵问要不要到相关负责单位走一趟,做个说明或办个简单手续之类的,老林说不需要,这个小站,他就是负责人,这里的事,他能做主。

    许广陵以前都没见过老林,所以这肯定是老谭的关系了。

    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这样住了进来。

    保护站是有客房的,都不用打扫,直接搬进去就是,就许广陵之前住过的那间。

    许广陵也没什么行李,所有的东西一个大包解决。

    从研究所,到保护站,换了个地点,对许广陵来说,也意味着一段新的征程,就此展开。

    ==

    感谢“config123”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夜莺血歌”的月票捧场。

第381章 把脉

    护林员是个统称,其底下还有各种具体的分工,比如说值守员、巡山员,还有高塔眺望员等等。

    许广陵此刻寄身的这个小站很简单,一共就两名成员,而他们的分工就是值守和巡山,没有其它的职责,年轻的老谭和年老的老林,两人轮流着值守和巡山。

    大王叫我来巡山,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很轻快,很俏皮。

    但真实的巡山工作,与轻快或俏皮什么的完全无关,而是一累二苦三单调。

    许广陵晚上住进来,第二天一大早,是老谭出去巡山,然后大抵要到晚上才能回来。小站里只剩下许广陵和老林。

    老林在准备早餐,两个人的。

    泡好的干蘑菇在热水里翻滚着,然后配上花荠菜,再洒点味精和盐,哦,还有油,再然后,搭配干硬的面饼子,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早餐。

    “小许,怎么样,能吃得下么?”老林道。

    他一开始是很拘谨地叫着许广陵为许先生的,也不知道是老谭给他说了什么还是其它原因。以后常住一起,许广陵又哪能让他这么叫呢?所以劝了几次后,还是执意地让他叫着小许。

    许广陵不会告诉他自己也干过护林员。

    这话说出来只有鬼才会信,所以他只是笑着道:“老林,你猜我是干什么?”

    对的,许广陵在让老林叫他小许的同时,他也改口称这位林大叔为老林,对这个称呼,至少老林看起来是挺高兴的。

    “小谭说你是医生。”老林道,然后着重地补充,“神医!”

    “对,我是医生,不,走方郎中,需要自己进山挖草药的那种。”许广陵这个介绍也不知道算不算是自黑,“我们挖草药的,有时进山,一待就是好几天,多的时候十天半月也是常事,中间大多也都是吃点自带的干粮,锅盔大饼或者炒面什么的。”

    “所以,经常吃的,还不如咱们现在这一顿呢。”

    许广陵这话倒不是胡扯。

    只不过他是把老师的经历给搬了过来,“我们挖草药的”,以前确实有过这样的经历。

    至于现在是不是这样,就不知道了。

    当然就算有,那也肯定是山区。都市里,或者寻常乡下村镇的医生,就算想体验这种生活,也是没得体验的。

    章老先生给许广陵讲自己的过往经历,讲到这段时是很有缅怀神情的,缅怀的肯定不是锅盔大饼面,而是那段采药识药的日子。

    许广陵听的时候,其实倒也是挺神往的,而这时就顺手将其搬了出来,把它给章冠许戴,套到自己的头上。

    弟子假冒老师的经历,嗯,没毛病。

    然而老林不是很信。

    不是许广陵的话没有说服力,而是他的人没有说服力。具体怎么滴,也不太好说,总之他现在的样子,与他所描述的东西,在老林看来很不一致就是了。

    用某个词来说就是违和,很违和!

    许广陵有天眼神通。

    但神通不启动,他的肉眼现在观察力也绝对是杠杠的,如果去测视力的话估计只有鸟人才能和他相比了,“欲与苍鹰比远眺”。

    现在不远眺,而只是观察近在一张小桌对面的人神情,那当然是不可能错过什么,“老林,你不信?”

    老林也是很有个性的,扯了扯嘴角。

    就差说出个“呵呵”来了。

    不知为什么,明明昨晚才见面,到现在,老林发现和这个有点神秘的年轻人却已经有点很熟的样子,感觉很投缘,很像是“自己人”。

    要不然,以他的性子,这时,哪怕是客套,也肯定会说“哪能呢”什么的。

    而绝对不会现在这样“骄傲地表达出了自己的不信任。”

    “老林,你把手伸出来。”许广陵道。

    “干嘛呢!”老林嚷嚷着,却还是依言把手伸了出来,垂放在两人间的桌面上。

    “我来给你把把脉。”许广陵笑道,“咱们现在怎么说也是住在一个屋檐下,我来看看你身体有没有什么大小毛病之类的,如果有,我免费给你医治,放心,绝对不收你一毛线。”

    老林不领情,“我没病!”

    “有病没病不是你说了算,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许广陵呵呵着,然后颇为强硬地稍微拽过老林的手腕,“别说话,平心静气,我要把脉了。”

    老林没有平心静气,他小憋气,然后又大呼吸,以为这样就能让“神医”吃憋。

    把脉,是你想把就能把?

    那得要我老林配合!

    但他这番表演是做给瞎子看了。

    章老先生传授给许广陵好多东西,讲疾病,讲养生,讲针灸,讲药草,但他就是没有讲过把脉。许广陵也不是好奇宝宝,老人不讲的东西,他从来不问。

    老人没交待让他看的医书,他也从来不看。

    在医道的学习上,一律听从老人安排。

    尊其为师,那就信任到底。

    就这么简单。

    这时为什么要做作地把脉呢?那当然是要过过瘾,嗯,就是过过瘾。

    顺便也逗逗老林,许广陵发现这小老头儿还挺有意思,以后相处起来应该会很轻松而且愉快。

    “老林,你有心脏病!”把了足足有一分多钟之后,许广陵这般说道。

    这发言,很像是古代传说中的那种说客,上门劝说,往往第一句直接就是:“君有大祸事矣!”“阁下岂不知已经危在旦夕乎?”

    老林真没有心脏病。

    所以他这时就用一种“你在逗我”的眼神看着许广陵。

    同时,眼神里,毫不掩饰其对于自己人的那种鄙视,唔,很亲近的鄙视,就是能力上我不信任你,但是关系上我们是自己人,我不笑话你。

    “老林,我猜你巡山的时候,有时中午头会有点晕,不是很严重,就是稍微有点晕淘淘的,像喝高了酒一样。”

    “下傍晚的时候,有时腰可能也有点疼,同样不怎么严重,再多走点路就好了。”

    “老林你的腿关节没什么问题,但是手肘却是有关节炎,天气变化的时候会发麻,发痒,有时还会酸疼,很不得劲也很不对劲。”

    ……

    许广陵这一说,就一连说了十好几条,简直说得老林从头到脚都是毛病。

    最后,他的收束语是:

    “老林,怎么样,我说得对不对?”

    老林已经给跪了。

    没法不跪,实在是对面说的一点都不差!而且这也不可能是小谭透露的,因为刚才说的里面大多数小谭都是不知道的。

    这还不算什么。

    真正要命的是,有好几条,是小许说了之后,老林一回想,才发现,“哦,确实有这事!”

    “我还有救吗?”老林苦巴着脸问许广陵。

    本来好好的,被小许现在这么一说,不得了啦,老林感觉自己明天就快要挂了!

    ==

    感谢“超甜的蜜三刀”的推荐票支持。同意你的看法,蜜三刀确实太过甜腻,还有羊角蜜也是。

    感谢“幻梦幽灵”的月票捧场。 2k阅读网

第382章 饮食计划

    我似乎还挺有当说客的潜质呢。

    要是回到古代,弄不好也能去当个张仪苏秦之流,就是不知常在河边走会不会湿鞋,然后被人给乱棍打死了。

    许广陵心里呵呵着,然后对老林道:“不严重,一点都不严重!老林,你忘了坐在你对面的是谁了。”

    “神医!”

    “大大的神医!”

    “咱们先吃饭,等吃过饭我用针灸给你调理一下,针灸过后,包你活蹦乱跳的,像是从五十岁回到五岁一样。”许广陵拍着胸口大包大揽,妥妥的一派江湖郎中架式。

    章老先生如果看到他的弟子现在这么一个模样,不知道会是抚额哀叹,怎么就收了这么一个脱线的弟子,还是会找来根棍子,打得这个弟子满地找牙。

    但是老林信啊。

    刚才他已经被完全地唬住了,现在小许在他心里,神医的地位已然不可动摇。

    神医。

    大大的神医。

    必须的。

    但对于许神医的这个活蹦乱跳从五十岁回到五岁这说法,老林仍然是毫不见外毫不客气地给了一个白眼。

    两人吃得都比较慢。

    干饼子也不宜吃快,虽然有掰在汤里泡。

    饭后,许广陵兑现承诺,给老林针灸,然后同样把老林给针得睡着了。

    人真的很容易睡觉,这是许广陵这段时间以来的针灸经验之一。主要是经过他针灸,被针者身体内气血开始着全面性地流转,冲击脏腑,那种舒适感会让人本能地进入睡眠之中。

    或者是身体认为,这时,睡眠,无任何意识干扰,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就自动地采取了让主人睡去的行为。

    好吧,这么说稍显有点玄了。

    那就简单点,就如人喝了酒,稍微喝多了点,然后就想睡觉一样。

    差不多是雷打不动的两个小时左右,许广陵的针灸所引起的气血流转效果,也只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然后老谭醒来。

    和最近每一个被许广陵针灸过然后醒来的人一样,老谭当时就震惊了。

    他没有活蹦乱跳,像是从五十岁回到五岁,但他却是不停地挥手踢脚,在房子内外走来走去。这时如果有面镜子,他一定会去照。可惜这里似乎没有这玩意儿。

    所以他也只能是走来走去,走去又走来。

    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或者说小小发泄一下那种身体所传达的轻松和轻快。

    “我是神医不?”许广陵道。

    “是!”老林的眼睛、嘴巴,包括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说着大大的服。

    于是等晚上,巡山员老谭回来之后,他发现老林和许先生坐在一起谈得极欢,知道的,知道他们是昨晚才见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爷俩呢。

    而且是感情极好的那种!

    真的,和老林都共事好几年了,老谭从没发现老林有这么健谈过,和他在一起时,都从来没有谈得这么开心过啊。

    虽然他们之间处得相当不错。

    “许先生到底是许先生。”转念间,老谭很快就这般恍悟着。

    其实么。

    第一,许广陵是老谭介绍的人。

    第二,许广陵是神医,而关于这一点,老林已经深刻地体验过了。

    第三,在老林不知道的背后,许广陵某种意义上也有着护林员这个附加身份,所以对老林来说,许广陵绝对是“知己”。

    这三者加起来。

    老林和许广陵相谈极欢,有毛病么?

    没毛病!

    一点毛病都没有!

    也因此,就这样,虽然才住进来一天,但许广陵着实成了小站的成员之一,绝绝对对的自己人了。

    然后他也正式地进入了自己的生活。

    辟谷是初步拟定的总体策略,也可以说是长期计划。

    但许广陵并没打算直接一下子什么都不吃,还是那话,作为“神医”,他和老师两人,甚至也包括一代武学大宗的陈老先生,他们三人全都对辟谷这事,不是那么认可。

    承认其宗旨和原理,但是不认同其手段。

    许广陵的打算是慢慢来,边走边看,“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他是很久很久以前就知道的,所以在很多事上,许广陵的耐心其实一向都很好。

    许广陵的饮食,之前说过了,第一阶段胡乱吃,第二阶段神农诀,而现在,这还没开始的第三阶段,许广陵开始尝试从“干净”或者说“活性”的角度,来分析食材。

    活性,是许广陵权且拈出来的名词,和通常所谓的活性不太怎么是一回事。

    大地本身,其实都是坚硬冷硬一体不分的岩石。

    这岩石,裸露在地面上的部分,被日晒,被风吹,被雨淋,被露浸……日久天长,慢慢地,一点点散碎剥落。

    这散碎剥落的部分,相较于原本的岩石,是属于“活性的”。

    然后生命的种子不知从何而来,在这些活性的土石间扎根,萌芽生长,它们汲取这些土石中可以被吸收的部分,成长为植物或类植物体。

    相较于土石,这些植物体,又是进一步活性的。

    植物体,或腐败,或落叶腐败,在地面的土石间慢慢形成腐殖质,相比土石,这是更活性的土壤,然后在这种土壤上,也会有更活性的植物或类植物体滋生。

    比如说,菌类。

    所以相比一般植物体,菌类是更活性的物质。

    同时,有的植物体,会开花,会结果。——果子是为了传播生命,其核心,是生命的种子,而其外围,是为这种子生长而作的营养储备。

    是全部都能被种子吸收的物质,而且是优良的生命营养物质。

    所以,果子,同样是比植物体更活性的物质。

    人吃石头,吃土,完全不能消化,会完蛋的。

    需要通过植物的转化,把大地中原本有的东西,“活化”。

    而不同的植物其活化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活化程度越高的,人体越容易吸收。也因此,什么是“干净”的食材?一句话,就是那种活性程度最高的。

    依循着这个根本原则,可以一直地往复推演。

    就以黄豆来说,在干净程度上,豆子肯定不如豆芽好,短豆芽也肯定不如长豆苗好。

    大米肯定不如米粉好,米粉也肯定不如米酒好。

    许广陵初步的饮食计划,不是辟谷,什么都不吃,而是只吃那些活性程度高的,然后在这一类中,经过尝试,选定出最优秀最无害最有益于身体的那些。

    ==

    感谢“完蜜的米”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学海无暇”的月票捧场。

第383章 种菜

    天池中。

    许广陵一招一式地打着拳。

    打拳的过程,是对从陈老先生那里学的百多套拳法的解析过程,是对自身武术体系的建立过程,更是对身体气血的感应和探索过程。

    这三者中,最后一个,才是许广陵的真正重心所在。

    打上那么两个小时左右,一般也到了晚上九点时分。

    此际,许广陵便来到天池之底,那个老地方,躺在“床”上开始睡觉。

    许广陵再没有运行根本窍法,不再徒劳地想要打通中窍什么的,他已经完全抛开了这事,而只是似睡非睡,似练非练地,把伏羲诀运转起。

    像一棵树,既清醒着,又休憩着。

    似乎是休养生息,在等待着什么,又好像只是单纯地休息,并没有进一步的目的。

    这是夜里。

    白天,许广陵和老谭老林都不一样地,以自己的路线“巡山”,一一探查着那些他现在早已熟悉的草木。

    草木的生长,比想象中慢,也比想象中快。

    具体说来,就像陶渊明那句话所说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这便是草木的生长状态。

    一日继一日,草木的性状改变很小,但如果是和一周之前的比起来,又让人分外感觉到,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大得足以让许广陵从中感受到岁月的力量。

    这力量贯穿大树,也贯穿小草。

    哪怕是一株巴掌大小草的一枚叶片中,你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天,一天,又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形状在改变,其脉络在改变,其色泽在改变,其药性也在改变……

    许广陵再次拈了一枚蒲公英的叶子含在口中。

    一点点甜、一点点苦、一点点涩,还有许多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味道和感受,在舌头间缓缓释放出来,然后通过神农诀,其药性一点点地呈现在许广陵脑海中。

    这是许广陵第三十七次品尝蒲公英的叶子。

    从刚出土开始,到其一点点长大,到其开花。

    从清晨带着露水,到上午被初阳褪去露水,到中午被微微薰蒸着,到傍晚沐浴在夕阳中,到晚上星月点灯露水渐滋。

    一个药师的草药实践,就这般地缓缓展开。

    蒲公英只是其中一例,或者说,一个剪影和缩影。

    春取叶花夏取茎,待到秋来采果根。许广陵的这一次实践,也是第一次实践,会一直持续到这一年的秋冬时分,直待寒冬来临,万物归藏,步入下一个轮回。

    于一个药师而言,嗯,于一个立志向着巅峰境界进发的药师而言,这只是基本功课,没什么好说。

    超绝的身手。

    天眼。

    神农诀。

    还有通过气血对身体越来越细致入微的感受。

    这些,都是利器。

    一个“准大宗师”向着药学大宗及整个的医道大宗进发的利器。

    身怀这样的利器,应该说,哪怕就是一头猪,只要假以时日,也照样可以顺顺当当地步入大宗。

    在保护站,许广陵开始部分地接过做饭的权利。

    老谭老林做的饭,他一样可以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是别有风味,只不过,吃上那么三五回还可以,一直吃,就没必要了。——老谭做的饭,许广陵评分二十分,老林做的饭,许广陵评分十分。

    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工序,许广陵做来,再怎么做,也至少是七十分起步的。

    当然,条件实在简陋,想达到八十分也难。

    不过,这七十来分相比十分二十分,那就真的只有“天秀”这个词才能形容了。

    无法详尽描述老谭老林两人第一次吃到许广陵所做的饭时的场景,只能说,那不是两个人,而是两头饕餮在进食,真的,一大锅的汤,被两人喝得几乎是滴水不剩,喝得肚子都明显鼓了起来。

    然后许广陵才发现,相比医术,他的厨艺明显更受青睐!

    许广陵只担心一点,等他走了,他们还能吃下自己做的东西吗?

    想必还是可以的,人的适应性终究很强。

    只不过到时,嘿,那么一个“由奢入俭”的过程,可不那么好受。

    保护站外便是山林。

    许广陵让老谭从家里带了一把铁锹过来,在保护站院外的东侧开始垦地,辟一个菜园。

    许广陵没有挖过地,但是老林是好手,其实老谭也不赖,经过他们的演示,许广陵也很快就是一个好手了,而且以他的身手,干起这活来,可比两人要强得太多太多了。

    他们再次地被许广陵秀得眼花。

    许广陵让他们两人分别给带了些种子或秧子回来,共计九种,番茄、萝卜、茄子、空心菜、莴笋、菜花、大白菜、黄瓜、小葱。

    都是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蔬果。

    “小许,好多东西在这里可能种不活的。”老林道。

    如果和中原地区相比,长白山山区的春天,其实真正意义来说,是六七月份才到来,而他们这里虽然说是山脚,但昼夜温差也是很大的。

    老林以前是在别处但也是此地的某个伐木场工作,一干就好多年的那种,当然那是好多年前了。

    他和那些工友们也试图开个园子种点菜的,但好多菜都种不活,种得活的也长不好,长得还将就的,味道也很难吃,根本就不如市场上买的。

    林地就是林地。

    哪怕是被清出来的没有树的林地,也不适合种东西。

    更别说现在这里是山上了。

    “我就是种来玩玩。”许广陵道。

    老谭和老林两人都信了。

    然后……

    “小许,小许!你快过来,这种子怎么就发芽了?”早晨,老谭在站外扯着大嗓门地喊许广陵。

    “怎么,有什么不对么?”许广陵慢条斯理地迈步过去。

    “太不对了!这是萝卜吧?哪有第一天种下去第二天就发芽的?不行,我得去农种店找那个卖种子的算帐,他卖的这个种子有问题,很可能是只长稞不长萝卜的。”老林气愤道。

    “老林,莫急,到晚上再看看。”许广陵道。

    老林几乎是一整天都在这个菜园边晃荡,结果,中午的时候,他发现空心菜也发芽了,傍晚的时候,他发现小葱也发芽了……

    ==

    感谢“我去年买了个超额”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在大学中流浪”的月票捧场。

第384章 大草木园计划

    于是等这一天傍晚,许广陵探察药草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在菜园边失魂落魄的老林。

    许广陵微微一笑。

    当初,在老师那里时,公园中,他带着试探性质地把“雾气”灌注入地上捡起的一小截枯枝中,为的是通过神农诀看看,灌注雾气前后,这截枯枝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结果没有。

    许广陵当时是稍微失望地把那截枯枝又随手扔回地上了。

    然后,夜里到上午,下了一场雨。

    结果中午时分,雨停之后,来到公园里的一些老客,被突兀出现的一棵小树苗给惊奇了,很是一番小小地议论着。

    不过那次事情的性质很小,主要是那场雨来得太及时,及时到人们很容易把那小树苗归因于雨的作用,虽然“稍微有点奇怪了些”,但也并没有奇怪到能上地方晚报的程度。

    应该说,小小的风波,散逸于无形。

    但那件事,对于许广陵这个当事人来说,却足以让他明白,雾气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不过那个时候,除了这一个发现,他仍然不知道雾气到底有哪些作用。

    时过境迁,好几个月的时间过来,许广陵早已今非昔比,当时的雾气,已经被他命名为“草木之气”,而在此之外,他还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大地山川之气”。

    并且,对二气的性质作用,许广陵已经是摸索得,相当深入了。

    不能说挖掘殆尽,但是基本范围,绝对是掌握了。

    现在用来种菜,也只是小试牛刀而已,一方面稍微改善一下饮食,另一方面则是从细节角度,来探索一下两种雾气对草木的作用。

    如果某些猜想被确证的话,以后,他当会开辟一个大菜园的。

    或者说,草木园。

    有菜,有果,有粮,有药。

    而所有产出,用以为两位老人全面地调养身体。

    他们毕竟是年纪大了,身体的改善相当之不容易,至少起步阶段很不容易。

    许广陵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走过“五色花开”的阶段。他自己,是通过伏羲诀走过的,但这玩意儿想发挥作用,第一步要求,便是进入“梦境”……

    好在许广陵对身心进益的第一阶段,已是了如指掌。

    此路不通,自有别路。

    什么是“大宗师”?

    大宗师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已经知道了目标和终点所在,行路的手段,随意拈来,也有那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条。

    草木园,便是许广陵为两位老人设想的手段之一。

    现下,也算是小规模的初步实验阶段。

    “老林,怎么啦,魂被女鬼给勾去了?”许广陵背着一个采药的小竹筐慢慢走近,筐里装的是药也是菜,今晚吃的。

    “呸呸呸,女鬼要勾也是勾你。”老林头也不回地说道,直到许广陵走近,他才微微转了转头,却是手指着菜园对许广陵道:“小许,这咋回事呢?怎么一天就长开了呢?没这个理啊!”

    有这个理的。

    种子在地下,一般要好几天才能发芽,三五七天不等,甚至十几天的,需要更长时间的也不是没有。

    温度,湿度,养分,还有空气阳光什么的,简单来说,种子发芽,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

    如果环境不适合,它可能永远都不会发芽。

    如果环境契合度只有10%,它可能就冒了个小芽,然后就停止生长了,由一枚蕴藏生机的种子,变成发了芽然后却失去了生机的坏种芽。

    如果环境契合度达到30%,那大抵就是寻常的种植。

    如果环境契合度达到100%……

    说实话,许广陵也不知道契合度达到百分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实验室的环境契合度可以是很高的,但也绝对达不到100%,而他现在的这手段,同样达不到。

    但他能做到一点,不,两点。

    他能让种子以至小苗的生长活性,始终保持在极旺盛的状态。

    与此同时,他又能给种子和小苗,提供最原始也最本源的补给,让它们可以在极其旺盛的生长活性状态下,毫无顾忌地,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生长。

    1+1。

    所达到的,便是远大于2的效果。

    草木之气,大地山川之气,两种效果,相辅相成。

    真的是相辅相成,单独一种效果,可能开始惊艳,但很快其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不论哪种雾气都差不多。然而两种配合起来,相互都成了对方最大的臂助,其生长,却可以一直保持在最高速状态。

    这也是老林现在惊呆住的原因。

    “老林,这园里的种子发芽这么快是有原因的。”许广陵微微笑着说道,“谭哥知道,等他晚上回来让他告诉你。”

    许广陵把锅甩给了老谭。

    至于老谭自己面对菜园的这情况会不会目瞪口呆,ho care?

    晚饭,哪怕许广陵做的饭菜对老林来说堪称是绝世美食,他也仍然吃得有点心不在焉,当然,这绝对不影响其饭量。

    许广陵做饭,老林洗刷锅碗,而饭后,许广陵便和老林说了声,然后向山上而去了。

    这已经是搬到这边来住的一周之后了。

    当初第一次晚上离开,许广陵的解释是,他去泡温泉,两人也没仔细问,而现在每天晚上离开已成了常例,两人就更不会多问什么。

    老谭回来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

    老林一句话都没说,直接就拿着手电筒,把老谭拉到了菜园边,“小谭,你看!”

    三十多岁的老谭在五十多岁的老林面前当然是小谭。

    于是老谭兼小谭就看了。

    然后下一刻他也唬了一大跳,是真的咋乎了一下,“哎呀我的妈呀,这咋回事呢?”

    老林狐疑地看着他,也狐疑地想着此刻不在现场的许广陵,“小许说你知道这是咋回事。”

    许先生说我知道?

    被出其不意地扣了这么一口大锅,老谭显然有点晕,他也不是什么脑子转得特别快的人,晕乎乎地呆愣在那儿好大一会儿,才如同梦中初醒一般地拍着后脑勺,“我明白了!”

    老林没说话,只是用眼光催促着他。

    “许先生,许先生……许先生他是异能者……”

    “啥,你说啥?”

    ==

    感谢“箫剑狂名”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一兼二顾”的月票捧场。

第385章 仙

    第二天上午,许广陵从山上下来的时候,面对的是留守的老谭。

    “许兄弟,你真的是异能者?”老谭的恭敬是一直就有的,而现在则多了一些莫名的兴奋。

    话说你兴奋个什么劲,又不是你有异能!

    感受到他的一点心理活动,许广陵这般吐槽着,然后笑道:“长白山是仙山,你听说过没有?”

    和阅读佛教典藏一样,许广陵以前也是读过道藏的,虽然读得一知半解,而且还是浮光掠影式的,很多内容都被他给自动省略地滑了过去。

    但还是接触了一些东西。

    比如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仙人”的说法。

    仙,从造字上来看,是一个人,和一个山,所以通常的解释,是避世离俗,在山中清修之人。

    有一副对联是这么说的,“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嗯,这应该是佛道之间的“切磋”,但其中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佛道之人,很喜欢住在山中。

    有人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嘛,山中清净嘛,风景还很好,还有,空气还很清新。

    其实这几个理由都不是很充分。

    从最后面的说起,空气很清新。

    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一方面很敏感,因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雾霾的,就算那些不怎么有雾霾的城市,空气质量也谈不上什么好,更谈不上清新。

    所以说起“空气清新”,普遍都会很向往。

    就算是农村,远离都市的地方,也未必就能避开雾霾,空气反正是被捎带着污染那么或多或少。

    但是古代呢?

    工业化还没有开启。

    任何地方,只要随便有点树,空气都会相当的干净、清新。

    所以,山中空气很清新,这个优势可有可无,被极大地削低了,其影响力真不是那么大。

    至于风景很好?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远处的才是风景。

    风景再好的地方,常住的话,也就那么回事了。

    还有清净,就更站不住脚了。

    陶渊明不是有一句话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远地自偏!

    总之,你想热闹,那就搬到闹市中去,而且还必须是正对着街道的,不然,哪怕就是在街道后面,区区一个庭院,也能轻易把重重喧嚣隔于其外。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那个环境下,住进山中,实在没有那么大的优势。

    相反,生活上的不便却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空气会比较冷,春夏秋的早晚,都会冷得人骨头僵硬,而到冬天,一场大雪下来,直接就封门了,不止封门,还封山的,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个把两三个月,都让你无法下山。

    其次,山中水源不是那么方便。

    自来水肯定是没有的,就算山上有清泉,也不可能所有的入住者都能靠泉而居,因此,挑水这项工程,是免不了的。

    而且是天天挑。

    你当挑水很轻松,还能健身的?

    对,这话没错,似乎确实能健身,但真的不轻松。身体比较康健的还好说,锻炼锻炼也就能应付这差事了,身体不那么好的,挑水就始终都是个苦差。

    再次,吃的不方便,山上你能种点菜,但更多的地方连菜也不适合种,至于米面粮油之类,全部都要定期下山采买。

    ……

    再总而言之,生活在山上,不便之处实在是太多了。

    好处不是那么大,坏处却是太多太多,两者相加,就使得“入山而居”,至少,性价比不是那么高,对吧?

    那为什么他们还一窝蜂地往山里跑呢?

    不但如此,他们还整出“洞天福地”的说法,所有的“福地”,都是天下的各种山,而所有的“洞天”,都是开辟在山上的洞府,或者说居处。

    总而言之,洞天也罢,福地也罢,都和山离不了关系。

    以前,许广陵读到这些的时候,就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些山顶洞人们实在是很幽默很有生活的乐观精神,把简陋的山洞称为洞天,把有名没名的大山小山称为福地。

    这么一来,原本很lo的东西瞬间就变得高大上了有木有?

    但是自从发现了“大地山川之气”之后,许广陵再想到“仙”,再想到“洞天福地”,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怎么说呢,有点复杂。

    反正以前的认识,开始产生颠覆。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古代的时候,而且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可以上溯到先秦以前,那时就有人甚至是不少人也能像他这样,看到“大地山川之气”?

    然后,就长久地聚居于山中。

    再然后,就有了“仙”的实际及概念。

    以及,随着时代推移,这种行为被逐渐固化下来,并由此而诞生了洞天福地的传说。

    但时至后来,洞天也罢,福地也罢,似乎又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这种追逐渐渐降温,所以慢慢地,它又成为一种被半废弃的、非主流式的存在。

    这是许广陵今时今日的一种猜测。

    但这种猜测已经无法印证。

    而他以后会做的一件事,是会考察九州地脉。

    并考察道藏记载中所有的洞天福地,这些洞天福地,其中可能有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完全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但许广陵认为,有很大可能,其中的那么一些,是真正意义上的“洞天福地”。

    其次,他会考察九州所有有名无名的“长寿村”的情况。

    长寿村在今日已经不稀奇了,各种新闻报道上经常见到,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远离都市,所以人们也普遍认为他们长寿的理由就是远离都市,远离污染。

    但在没有污染的古代,这些长寿村就不存在么?

    明显不可能。

    九州之大,长寿村的数量又有多少?

    许广陵目前还没有考察,但他已初步断定,这些长寿村,其中绝大多数,都会是位于“大地山川之气”较为浓厚的地方,换言之,它们附近,多半有山脉。

    这个考察,被许广陵列为远景计划之一。

    当然了,目前还没提到日程中。

    这种考察,只是为了开阔见闻,以及印证一些东西而已,有没有,都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关键。许广陵当下的关键,仍然是循着根本窍法而前进,以及,从医道的基础,一点点一步步地向巅峰进发。

    ==

    感谢“zhapi10”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地妖孽”的月票捧场。

第386章 鲜嫩,干净

    长白山并不在那些洞天福地的名录之中。

    惟一的原因,大抵就是它太远了,远离中原。

    在古代,那是一个并不在中原人生活视野中出现的存在。不然的话,许广陵敢肯定,它是必然出现于名录中的,除非那个名录,彻头彻尾,都只是胡编乱造。

    但其实就算胡编乱造,长白山仍然会位列其中。——这是一个出产人参的宝山,人参位于“百草之首”,长白山有什么理由会被忽略呢?

    更别说它的天池了。

    所以说来说去就一句话,酒香也怕巷子深,哪怕这深巷里藏的,是绝世美酒。

    但在本地,长白山确实是圣山。

    之前查找长白山资料的时候,许广陵查到了关于它的很多的各类神话传说。

    老谭是本地人。

    “长白山是仙山,你听说过没有?”许广陵这一句话,立即开启了他的兴奋点,甚至都认为许广陵的这话简直形同侮辱。开玩笑,住在山脚下的人,有几个不是从小就听着圣山的传说长大的?

    老谭终于有了发挥的地方。

    他把小时从父母那里,从爷爷奶奶那里,从村里的老一辈那里听到过的所有现在还能回想起来的关于长白山的故事,侃侃而谈地讲给许广陵听。

    这些故事,许广陵有的之前在资料里看过,有的倒是没有。

    所以他也听得津津有味。

    时至今日,许广陵对这些神话、传说、故事之类的态度也和以前不一样。

    以前一律认为是胡扯,但现在,许广陵认为,这些故事属于大树,大树是虚的,人为描摹以及牵强附会的太多,但在某些大树的底下,有些根或种子,却是实在的。

    那里面,或许就有着一些值得他关注的东西。

    不过当下么,老谭兴致发挥之余,已浑然忘了,他之前是问许广陵“许兄弟,真的是异能者?”

    他已经把这个问题完全地忘了。

    面对这个问题,许广陵提及长白山是仙山,倒不是想模糊这个问题,而是想以此为引子向老谭解释他“异能”的来由之类,但现在,许广陵默默地,且就看着老谭的发挥吧……

    种下的九种蔬果,到第三天的时候,有两三种已经堪可一食了,比如说小葱,又比如说空心菜。

    大白菜现在还是小菜苗的样子,但其实勉强也能吃,挑一些大的出来做汤,想必口感非常不错,但这就比较浪费了。看其长得嫩生生水灵灵的样子,许广陵还真不太忍心摘。

    还是等长大点再说吧。

    被许广陵最早摆上餐桌的,就是空心菜。

    非常嫩非常嫩,当然也很干净,采摘下后,几乎都不用清洗,许广陵就是把它放在开水里焯了一下,然后加入蒜末酱油醋。

    结果就这么一小盘的凉拌,让老谭和老林两人差点咬掉了舌头,而许广陵自己,都为之惊艳了!

    这种凉拌做法,当然是谈不上什么厨艺火候的,硬要说有,最多也就占个十分吧,但是这盘菜,许广陵毫不犹豫地给它打了九十分!

    实在是太鲜嫩了!

    脆生生的,又有一种莫名的凉爽。

    其实不凉,但吃到嘴里后,一种清凉的气息就在口腔中扩散开来,吃下一根后,口腔,咽喉,甚至下延到肺部,都有一种清清凉凉的像是被清水润洗了一下的感觉。

    在这道菜的对比下,不论是饼子,还是许广陵随意搭配的几道山野小菜,全都显得粗糙至极,甚至难以下咽!

    实在是对比太强烈了。

    理所当然地,这盘菜,在三分钟之内被吃得干干净净,然后老林干脆拿着饼子端着碗,来到了院外的菜园边,看着园内俱都已经长出的蔬果,两眼直冒光。

    “小许,这菜怎么就这么好吃?”

    直待许广陵和老谭吃完了出来,老林还仍然端着碗在菜园边徘徊,看到许广陵过来,这么问道。

    怎么这么好吃?

    这就是他吃完后的全部感言。

    前几天,许广陵接过做饭大权,做出的菜,老林第一次吃时,也是说出一样的话。

    大抵除此之外,他再没有什么别的形容了。

    其实许广陵自己也是一样的。

    虽然他读的书比老林老谭他们多,而且多得多,但今天的这一盘空心菜,他也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太好吃了!”

    自己吃,肯定不会是像菜市场上买的那样,长得很大了,长到将老未老。

    所以,嫩,是当然的。

    但这一盘空心菜的嫩,显然超出了正常应有的样子,而且超出极多。

    其次,随着身体的感受越来越明显,也可以说味蕾越来越敏锐吧,许多菜,尤其是菜市场中买的那些,许广陵吃来总是有很多杂味,以及泥土味。

    就像菜中混杂了泥土一样,吃过之后,整个口腔都有一种不太干净的感觉。

    那当然不是菜中真的有泥土。

    而只是,只是,只是……

    嗯,怎么说呢,不好形容。

    而今天的这盘空心菜,除了鲜嫩之外,许广陵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吃过之后,嘴里清清爽爽,几乎一点“杂质”的感觉都没有。

    当初,那截枯枝,灌注雾气前后,许广陵通过神农诀辨析过,结果是没有区别。

    现在想来,他是错了。

    错得很离谱。

    如果隔上一段时间再辨析的话,肯定会有区别的,而且那区别还不会小!变化,应该是在那枯枝内部,慢慢产生的。

    野菜,虽然最近越来越流行,并被誉为是营养丰富等,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野菜,单纯从口感上来说,是比不上蔬菜的。

    为什么?

    除了其和人体的契合度不像蔬菜那么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野菜在郊野山林,自然地生长。

    自然,代表很好?

    不!

    它们对阳光、水分、土壤环境等,全都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而只能被动地承受着一切。

    所以很多野菜,生存环境是比较恶劣的,可能光照太强,又可能太弱,可能水分太多,又可能太少……总之,它们只能适应。

    整个植株的生长,都是一种“勉强型”的。

    而且,生存为上。

    生存为上,就意味着很多的养分被用来加固根茎,这一方面确实使其“营养”增加了,但另一方面,这些营养,却是天然地较为沉淀、较为固化的。

    也就是说,营养固然丰富,但对于人体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吸收。

    同一株小青菜,一株长在野地,自然生长,一株长在园中,精心照料,最终,前者会营养丰富,而后者会口感细嫩,而它们的成分,如分子式等方面,也应该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关于这一点,许广陵目前只是猜想,但他以后,应该会建立一个这方面的实验室。

    不过,这还是以后的事了,而且也并不在重要和关键之列。

    所以这种猜想,暂时也只是作为备案,被许广陵列于脑海中。

    回到当前。

    被他两种雾气加持,园里的这几种蔬果,应该说,都获得了一种相当理想的生长环境。不是最理想,但肯定远远远远地超出了常规的种植。

    于是,它们的成分,更“活化”。

    从另一种意义来说,也就是对于人体更“干净”。

    但这也只是许广陵的初步结论。

    还有待更多的品尝和体验。

    ==

    感谢“阅人心术”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魔神领域”的月票捧场。

第387章 不正常的黄瓜

    两种雾气的作用,对小葱和空心菜只是小试牛刀。

    在番茄、黄瓜等其它蔬果身上,才真正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说老谭和老林两人,就是许广陵,也都有点目瞪口呆地看着他的这个菜园,一天一个大变样。

    没几天,一只蜜蜂不知道怎么地出现在这里,然后,嗡嗡嗡地,一大片的蜜蜂开始出现,接下来,它们甚至直接就在边上的一棵树上,开始架窝。

    那是因为黄瓜开花了。

    一朵朵黄色的小花蕊挂在绿色的藤上,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而一只只蜜蜂穿插其间,盎然的生机就在这里散逸出来。

    通常来说,黄瓜从种下到开花,至少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从花谢到果熟,差不多又需要一个月。也就是说,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从你洒下种子,到吃到第一根黄瓜,差不多需要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但现在……

    许广陵见识到了一种什么叫做肆无忌惮的生长。

    两天,种子破土而出,然后那小苗就蹭蹭蹭地长,仅仅只又长了两天,许广陵就不得不为它们搭上支架,因为长得太快了!

    而搭上架子之后,又两天,整个架子都被纵横交错的绿色藤叶给蔓延笼罩。

    许广陵都愣,老谭老林两人就更是愣得找不到北了。

    但呆愣怔傻之余,老林还是没忘嗫嚅着对许广陵道:“小许,这黄瓜该打头了吧?”

    之所以嗫嚅着说,不是因为许广陵有多王八之气,把他给吓着,而是这个菜园中所有的东西长得都是不讲理的。

    按理来说,黄瓜是要打头的,可是这遇上不讲理的,那还需要打么?

    所谓打头,就是把植物的顶头给截去。

    遏制其向上生长的顶端优势,而促使其向旁侧生长,这在许多果树培育中被广泛应用着。如果不打头,那你就等着果树长得又高又壮,结果最后果子却稀疏得可怜吧。

    说到底,对果树本身而言,长树,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开花结果是第二序列的事。

    而人们种植果树,对果树的要求,显然和它本身的“生涯规划”并不一致。

    “打头?”许广陵沉吟着。

    许广陵好歹也是看过几本植物学相关书籍的。

    经老林提醒他才知道这黄瓜需要打头,但也只是老林一提醒,他就完全地明白过来。

    以前只是没搞过种植,一时没想起这事罢了。

    思虑了一会,许广陵缓缓道:“一半打头,另一半就让它这么长着吧。”

    这一天是老谭去巡山,而老林留守。

    对许广陵的这话,老林当然是完全听命,接下来两人一齐动手,把两行黄瓜中的一行给打头了,而另一行保持原样。

    打下的黄瓜头,晚上许广陵照样是焯水,做了一盘嫩苗凉拌。

    结果,一大盘的凉拌,还未归来的老谭根本没有机会享用半点,许广陵吃了四分之一,而剩下的四分之三全被老林给包办了!

    没办法,太好吃!

    这也不是老林不讲同事情谊,因为换了老谭过来,是一样的结果。——前面都是这样的!

    现在,再吃这园里的菜,老谭老林两人已经不再嚷嚷着“太好吃了!”什么的了,而只是一个劲地闷头猛吃。

    猛吃就对了。

    任何说话都是错。

    说一句话,就意味着要少吃上那么几口。

    所以什么话都不说,只是吃,才是上上之选。

    两行黄瓜,打头和没打头的,在第三天便出现了极明显的区别,打过头的变得郁郁葱葱,极多的旁枝生长出来,而没打头的,根茎处则明显更粗一些,整株也显得有点疏朗。

    当然这疏朗也只是对比下才有的,如果没有边上的对比,这没打头的,一样是郁郁葱葱。

    小黄花才开了两天,黄瓜便已经有拇指长了,然后,几乎是以一天一个指节的速度在生长着,也变粗着,第六天,黄花完全萎谢,第七天,许广陵摘下了第一批次的两根黄瓜。

    还是做了凉拌!

    这是最简单也最吃食材本身的做法。

    黄瓜好好地洗了一下,不是因为上面有泥,讲真,一点泥土都没有,而是它的针子实在是密密麻麻。

    “老林,你买的这是什么黄瓜种,怎么这么多针刺?”许广陵埋怨道。

    当然也只是这么一说而已,并没有真的埋怨之意。其实就算埋怨也埋怨不到老林身上啊,买的种子,老林又怎么可能知道它好还是不好。

    这好歹长出来的还是黄瓜。

    买的黄瓜种,结果长出了西瓜来,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的。

    然而。

    老林不背这个锅。

    “小许,这个黄瓜种不是买的,是我们村里自己留种的。”老林道。

    许广陵哦了一声没再问。

    其实只要他稍微问一下,就肯定会立马听到老林的辩解兼委屈:“我们自己种的黄瓜,没有长这样的!”

    这园里的,和村里的比起来,针子多了十倍也不止好么!

    密密麻麻的,看许广陵在那儿洗,老林都非常担心他的手会被刺破,实在是许广陵的手看起来,比这嫩黄瓜不知道要嫩了多少。

    老林没有多少文化,要不然他肯定会知道这么一个词,吹弹可破!

    但事实上,许广陵的手现在确实可以用嫩来形容,却与娇嫩什么的完全沾不上半点边。他现在一拳击出,可以没有半点感觉地直接捣进山壁里去的。

    是的。

    在天池中,许广陵还是没有忍受住诱惑,有一天,终于把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山壁。

    结果,嗵嗵嗵,最狠的一次,他整个手臂都没进了山壁中。

    那是因为许广陵怀疑山壁长期地被水浸了,所以才变得像豆腐一样地软,被他轻易地就齐肘而入,所以他又加了几分劲。

    当整个手臂都没进山壁中之后,许广陵终于确定了一件事。

    真不是这山壁被水泡软了!

    当天,上岸后,他也是对着自己的手看了好半天的。

    画面转到当下。

    许广陵清洗好了一根黄瓜之后,又接着清洗另一根。

    另一根也清洗好之后,然后,许广陵就发现了一件事。——刚才洗好的那根,整个表面,都被渗出来的胶状水液给包裹了起来,完全地包裹!

    而那水液,至少有一毫米厚!

    ==

    感谢“天神泰一”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あ暗夜あ”的月票捧场。

第388章 美容

    洗好的黄瓜,许广陵并未立即处理,而是并放在一起,摆在盘子中。

    他和老林就坐在小桌边,看着这盘黄瓜。

    没多一会,第二根黄瓜也和之前的第一根一样,两根的表面全都被胶状的水液给密密麻麻地包裹起来。

    “这黄瓜能吃么?”老林嘟哝道。

    当然能吃!

    老林也知道能吃,不但能吃而且肯定很好吃,因为光闻着这黄瓜散发出来的清香味,他的肚子就情不自禁地咕咕响了。

    只是,这样的黄瓜,他真的是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

    不过想起整个菜园都不讲理,老林也就释然了,这时,他的全部心神都只是等着吃。

    “老林,给你做个美容吧。”

    看着水液从黄瓜原本的针刺地方一点点渗出,直到把整个黄瓜布满,许广陵第一时间却是没想着吃,而是这般地对老林说道。

    老林虽然是老辈人,但也是听说过美容的。

    “我一个老头子,做什么美容啊,没得让人笑话。”他是这般说道,也是这般想着的。

    “这里又没外人,谁来笑话你?”许广陵笑着说道。

    然后老林就美容上了。

    两根黄瓜外面的水液,被菜刀一点点地梳理下来。

    偌大的菜刀在许广陵手中,简直像是绕指柔,飞快的转动间,水液被尽数地清下,黄瓜却连一丁点儿的外皮都没带到!

    老林不是个识货人,他也没多少眼力劲儿,但是这时看着这一幕,却仍然是呆住了!

    量正好。

    老林的整张脸都被涂满,却也没剩下的。

    然后,老林瞪着大眼,五十来岁的老头居然有点呆萌样地傻坐在桌边,而许广陵则处理两根黄瓜。

    也就是拍片,然后加蒜末加盐,整个工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蒜是老谭从家里带过来的,许广陵没种。最初的时候许广陵是考虑蒜从蒜瓣植入到地下之后,到它长秧,再到新的蒜头长出,时限太长,所以未作考虑。

    现在想来,还是能种的。

    黄瓜的外面,很沾粘,但是拍开后,里面却是半点那种胶状水液都没有的。

    对此,许广陵恍然。

    摘下后,这黄瓜其实仍然在生长,那胶状水液,就是它的化合物,也就是说,是它刚刚“生长”出来的,而黄瓜内部,则并不存在这种东西。

    就算有,其量也应该是微乎其微。

    “老林,什么感觉?”处理黄瓜的当儿,许广陵顺便问老林。

    “凉凉的。”老林回答。

    又过了两分钟,许广陵没问,他自己又说道:“有点痒。”

    “没事,过会再看。”许广陵道。

    没事是肯定的,黄瓜摘下的第一时间,包括后面的整个过程,他的鼻子都没闲过,神农诀更是没闲过,当然知道,从营养方面来说,这黄瓜是好到不能再好。

    整个凉拌做好花了大概五分钟,其实是三四分钟。

    然后许广陵又烧了道汤,加上饼子,这就是他们两人今天的晚饭。

    大概十分钟左右,许广陵让老林洗脸。

    洗完脸之后,老林两只老手一直不自觉地摸自己的脸,可惜这里没有镜子,不然他是肯定去照的。因为他觉得这脸上实在是怪怪的,摸上去,细细滑滑的,完全不像是他自己的脸。

    “小许,怎么样?”老林问许广陵。

    那种小忐忑,简直有一种“妆罢低头问夫婿”的感觉,许广陵好笑地说道:“没事,看来这黄瓜确实可以用来美容。”

    老林也没多想,接下来两人开始吃饭。

    和前面的空心菜一样,这黄瓜也还是鲜嫩可口的。

    但是!

    它有点苦,还有点涩。

    而且那苦涩并不是可以忽略的程度。

    单纯从品尝上来说,已经是相当地影响口感了,但是老林还是吃得津津有味,直到盘里吃得连一点渣末都不剩,他还是情不自禁地咂吧着嘴,道:“小许,这黄瓜真不错,好吃!”

    许广陵同意他的这评价。

    那苦,益心,那涩,益脾益肾,老林身为老人,又常年在山林中奔波,身体底子不是那么好,所以这黄瓜是非常受到他身体的欢迎的,说是久旱逢甘霖也不为过。

    所以那苦涩的口感,在他口中,会被本能地判定为“有滋味”。

    但如果是小盆友来吃这盘黄瓜,许广陵觉得,他们多半会觉得不太好吃。

    所以,这黄瓜也许不是很适合做凉拌,用来烧汤,应该会更好。许广陵这么想着,然后决定明天做一道黄瓜蛋汤来试试。

    饭后,还是老林收拾饭桌锅碗,而许广陵再次地徐徐漫步着走出小站,向山上而去。

    林木春葳蕤,这个时候,树上的叶子都已经长开,稍走几步,就已经是“只在此山中,林深不知处”了,而且本就是已近黄昏。

    黄昏再过是傍晚。

    傍晚向真正的晚上过渡的时候,老谭巡山归来。

    “老林,今天许先生又做了什么吃的?”啃着干饼子,就着白开水,老谭开启了每次例行的“望梅止渴”,哪怕吃不到,听老林说来过过干瘾也是好的。

    当面的时候,老谭叫许广陵“许兄弟”,老林叫许广陵“小许”,而背地的时候,他们全都叫着“许先生”,而且是满带着尊重敬仰以至敬畏的那种。

    若许广陵知道这事,也不知该是哭是笑,或许是哭笑不得吧。

    其实菜园就在门外。

    老谭哪怕回来晚,去菜园摘点东西回来弄弄也是极方便的,连手电都不用,光摸索着就行了。

    但是许广陵不在的时候,不论老谭还是老林,两人从来都没有踏进那并没有围栏的菜园一步,更别说摘里面的任何东西。

    许广陵也根本没想到这一茬。

    不然,他肯定会叮嘱两人的,摘,尽管摘!

    这是一个疏忽。

    但当下阶段,说实在的,许广陵的大半心神都沉浸在对于“清”的思虑以及根本窍法整体的推演上,根本无心也无暇注意其它太多的边边角角零零碎碎。

    听小谭询问,老林又情不自禁地咂咂嘴,那清香直到现在还残留在嘴巴里,让他的口水瞬间又分泌了好多,“许先生做了拌黄瓜,他还用黄瓜汁给我涂脸了。”

    那根本就不是黄瓜汁!

    但对一个老头来说,也不必要求太高了。

    听他这么说,老谭便看向老林的脸,而这一看就让他唬了一跳,“老林,你的脸怎么白了这么多!”

    ==

    感谢“10911118”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soundangel”的月票捧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