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第48分节

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风云

    顿了顿,陈轸再次开口道:“虽然燕国北部的消息还未传来,臣不能验证此事的真假。但是,从中山国那边传来的消息,中山王似乎有征召军队的迹象。或许赵国也得到了这个消息,赵王担心中山国趁虚而入,这才急着与秦国讲和。”

    熊槐轻“嗯”了一声,对陈轸的话不置可否,心中却在思考这一件事情对楚国的利弊。

    在赵国大胜秦国的情况下,魏国都没有向各国屈服,现在赵国主动向秦国求和,秦赵两国议和之后,那么魏国更加不会屈服了。

    想起中山国异动的事情,熊槐不禁皱了皱眉。

    若是中山国没有动静,赵王能再次派出军队增援卫国,以赵国对卫国的野心,恐怕魏王会主动找楚国求和。

    只是,现在看来,或许赵王从上郡退兵后,会立即将代地的大军调回,而不会增援卫国的赵成。

    想着,熊槐长长一叹。

    另一边,唐昧见楚王陷入沉思,等待了一下,听到楚王的叹气声,这才开口道:“大王,秦赵议和对我们楚国从滕城撤军有利有弊。其中的弊端自然不用多提,肯定会让魏军士气恢复,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一个很大的好处。”

    熊槐精神一振,问道:“司败有何良策。”

    唐昧答道:“大王,我们现在或许可以联合秦国。”

    “秦国?”熊槐一怔。

    唐昧点了点头:“大王,如今秦国与赵国议和之后,已经空闲下来。同时,魏国已经将蒲阳的守军调往鄢陵防备我们楚韩联军,如此,魏国的西部就空虚下来。若是此时大王派出使者去秦国,以商南地为条件,请秦国出兵攻打魏国,那么魏国必然割地求和。”

    “这···”

    听着唐昧的话,熊槐一怔。

    现在的这个情况,若是秦国在这个时候偷袭蒲阳,那么魏国的汾阴蒲阳防线肯定失守。如此,魏王肯定稳不住。

    至于之前连同三晋封锁秦国的计划,自然也会失去作用。

    不过,在楚国准备攻打越国的前提下,其他国家自然越乱越好,最好乱成一团,这才方便楚国出手。

    想着,熊槐立即开口道:“司败所言不错,既如此,那就派人去秦国,商议秦楚结盟的事情。另外,魏国背叛寡楚国,寡人很不满,所以请秦国教训魏国。”

    陈轸闻言出来道:“大王,臣愿往秦国一行,让秦楚两国结盟。”

    “好。”熊槐点了点头:“那就有劳先生了。”

    就在陈轸前去秦国的途中,赵国这边,秦赵两国正式讲和。

    等秦国接受了上郡两县,并且退兵之后,赵王留下乐池带领赵军与联军防备秦国后,也率领代地的赵军回返。

    就在赵王即将抵达邯郸的时候,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差点将大军中的赵王震晕过去。

    “中山王联合回到部落不久的楼烦王与林胡王,趁赵国大军未归,燕国大军北上与东胡人开战之际,出兵攻打代地!

    代相赵固实力不足,又因为太子章还在代王城,只能集中兵力守代王城自保,其他地方,除了少数县城,全部沦陷······”

    得知这个消息,赵王顿时呆若木鸡。

    良久,才回过神来。

    短暂的思考之后,赵王立即召来随军的将军牛翦以及将军带佗,一脸沉重的开口道:“两位将军,代相赵固来报,中山国联合楼烦王以及林胡王攻打代地,代地惨遭蹂躏,一片混乱。”

    “这···”牛翦与带佗闻言全都愣住。

    这消息太突然,以致他们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赵王没有立即理会二人的呆滞,直接下令道:“牛将军,寡人欲拜你为主将,率领十万赵军立即返回代地,不必与敌军决战,以稳住代地牵制他们三方联军为首要之事。”

    一听赵王开口,牛翦立即回过神,大声应道:“臣领命。”

    顿了顿,牛翦又开口道:“大王,如今代地危险,是否让臣先将太子送回邯郸?”

    赵国太子章因为之前变法的事情,被赵王送到代地磨练,一直都在代王城,未被接回邯郸。

    之前赵王从代地调兵,代地主力全被调走,如今的代地,实力太过弱小。

    如今代地遭受战乱,牛翦有些担心太子章的安危。

    战乱之中,太子章安危并非小事,而且也会牵制一部分赵军。

    赵王想了想,皱着眉,面上露出担忧之色,过了一会儿,摇头道:“如今代地正遭到敌人的袭击,太子身为赵国的继承人,岂能临阵脱逃,此事不必再提。”

    牛翦愣了愣,应道:“唯。”

    接着,赵王又对带佗道:“将军,寡人想请将军立即率领骑卒北上,对林胡王以及楼烦王的军队进行牵制,不能让他们肆意劫掠代地。”

    带佗拱手应道:“请大王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

    赵王点了点头:“好,救急如救火,就请两位将军就请立即出发吧。”

    “唯。”

    不久后,浩浩荡荡的赵军便一分为三,带佗带着五千骑卒迅速向北而去,同时,牛将率领的主力紧跟其后。

    另一边,赵王则是带着数百亲卫脱离军队,直奔邯郸而去。

    两个时辰后,赵王带着亲卫快马疾奔数十里,终于赶在日落之前抵达邯郸。

    赵宫中。

    赵王坐在王位上,一脸疲惫再加无尽担忧的看着下方的赵文肥义楼缓三人,稍稍缓了一口气,脸色冰冷的向相国赵文问道:“相国,代地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楼烦王与林胡王为何会突然与中山国一起攻击代地。”

    赵文急忙应道:“大王,自从大王率领代地的军队前去上郡增援后,中山国就出现异动。只是因为燕国的缘故,中山国没有实际行动。后来,燕国北部出事,中山国就蠢蠢欲动。

    而后,楼烦王与林胡王返回,楼烦王因为在上郡损失很大,就对我们赵国心怀不满。一直与楼烦王有关系的中山王得知此事后,立即就去联合楼烦王,双方一拍即合,接着,楼烦王有拉拢了林胡王,三方组成联军,大举进攻代地。”

    “中山王,楼烦王,林胡王。”三个名字从赵王的嘴里迸出来,接着,赵王冷哼两声,充满着恼怒。

第四百七十章 赵王调停

    此时,肥义开口道:“大王,中山国自保有余而进取不足,楼烦王与林胡王不过一伙强盗,这三方很容易就会退去。同时,臣以为此时不能只看表面的这三方势力。燕赵会盟没多久,燕国才把军队调到南部没多久,东胡人就大举袭击了燕国的北部,以致燕国北方的牧场全部沦陷,东胡人来的太快。

    而且,楼烦王回到部落没多久,中山国马上就联系到楼烦王,说服楼烦王进攻代地,这速度太快了。臣担心,中山国自从上次遭到赵燕两国的攻击后,是不是早就与北面的胡人有联系了呢?

    还有,此事是否有其他国家在背后插手。”

    说着,肥义猜测道:“其他国家难说,但是中山国出兵的事情,齐国肯定在背后推波助澜了。”

    赵王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不久前齐国遭到楚国的严重削弱,同时,赵国却大胜秦国,这由不得齐国不紧张。如果说齐国暗中鼓动中山国攻击赵国,趁机削弱赵国,赵王是相信的。

    因为齐国既有这种动机,也有这种实力。

    不仅是齐国,赵王同样也怀疑,魏国是不是也在背后扮演什么肮脏的角色。

    此时,楼缓长拜道:“大王,臣有罪。”

    赵王一怔,急忙问道:“先生这是何意?”

    楼缓解释道:“大王,上次臣奉命出使楼烦王时,就已经发现楼烦王部落中的一些头人,因为我们赵国招募胡人作战的缘故,导致他们实力大损,而对我们赵国抱有敌意。

    但是,其后臣说服了楼烦王协助我们与与秦国作战,而且楼烦王自己并非对赵国抱有敌意,为了防止赵国与楼烦王的合作出现问题,臣隐瞒了一些头人对赵国不满的事情,打算等事后再提。结果,不想楼烦王因为战损较大,竟然悍然与赵国反目。”

    赵王一僵,而后摇了摇头。

    楼烦王与林胡王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

    胡人的财富,对比牧场与牲畜,人口才是最重用的。赵国招募胡人,这就是直接挖胡人部落的根基,尤其是靠近赵国的这些小部落。

    想着,赵王宽慰道:“此事与先生无关。不仅是楼烦王的事情,对于林胡王,我们赵国同样也有防备,他们本来已经答应出兵上郡相助寡人,而寡人在他们离去后立即就与秦国讲和,不想还是慢了一步。”

    此时,肥义拱手道:“大王,或许我们应该在攻打中山国之前,应该先解决掉楼烦王与林胡王了。我们以财物以及粮食为饵,招募胡人作战,普通的胡人经受不住引诱,纷纷拖家带口倒向我们赵国,这对楼烦王他们来说,就是极大的损失,肯定是对我们不满的。不是现在发作,就会在未来发作。

    所以,为了避免接下赵国对外作战时,楼烦王与林胡王大举进攻代地以对赵国报复,臣请大王先解决代地的后顾之忧。同时,压服楼烦王与林胡王后,也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精锐的骑卒。”

    赵王一听,肥义的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楼烦王与林胡王实力不弱,而且手中的战士全是擅长骑射的骑卒,二者联合,轻易能拿出数万骑卒,这一股势力,赵国肯定无法忽视。

    若是能将他们为赵所用,这对赵国来说,就是极大的臂助。

    想着,赵王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不过攻打楼烦王的事情,此时还不急,寡人现在想知道的事情是,如何将中山国他们赶出去。

    寡人已经命令将军牛翦率军增援代地,但是面对中山国的进攻,恐怕也只能自保而已。”

    赵文闻言应道:“大王,如今能救援军援,只有我们赵国自己在上郡以及卫国的军队。但代地的祸患就在眼前,为了防止秦国撕毁盟约,再度进攻上郡,臣请大王立即下令,命令大将军赵成率军前去代地增援。”

    肥义接着道:“大王,此时调大将军回国正是时候,正是我赵国不失信于楚魏两国。”

    赵王点了点头。

    眼下的局面,继续让赵成呆在卫国已经不合适,是时候退兵了。

    只是,赵王心中还有一些担忧。

    若是赵国自己退兵,楚魏两国会不会心生不快呢。

    想着,赵王问道:“退兵之事势在必行,但是楚魏两国那边如何解释呢?”

    赵文无所谓道:“大王,赵国自顾不暇,此时退兵理所当然,只需派出使者通知楚魏两国一声,就算仁至义尽了。”

    对于赵文的话,赵王没有任何反应。

    之前赵国为了交好楚魏两国,已经付出巨大的代价,现在退兵,楚魏或许会理解,但是,也仅此而已。

    另一边,肥义闻言开口道:“大王,若是我们赵国退兵,那么楚国围攻魏国的事情十有八九就会夭折,如此楚国心中必然会对赵国不满。另外,魏国也会认为赵国只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这才主动退去,而不会对我赵国有太多的感激。

    所以,依臣之见,何不一面下令撤退,一面派出使者前去各国调停。一旦调停成功,那么魏国必然会对感激我们,韩国也会松了一口气,不用担心秦国在从上郡退兵后,会出兵攻打韩国,如此,赵国就能成为三晋之首,魏韩两国就会唯赵国马首是瞻。若是接下来魏国想要出兵攻打赵国,也得仔细思量一二。”

    赵王闻言脸色浮现出一丝笑意。

    楚国虽强,但是也难以威胁赵国,楚国若是心中不快,赵国也无所谓,对于楚国,赵国就是能交好那就尽量交好。

    魏国则不然,若能凭此时确立赵国在三晋中的地位,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想着,赵王笑道:“先生之言甚合寡人之意。”

    ······

    滕城外。

    熊槐将赵国的事情告诉众人,而后神色轻松的开口问道:“诸卿,赵国如今已经退兵,并且派来使者对各国进行调停,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景翠率先开口道:“大王,我们早就应该回去了。”

    唐昧应道:“大王,既然赵王出面调停,那么我们就顺势退兵吧。”

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

    熊槐见大家全都同意,便点了点头。

    虽然以进为退的计划多生波折,但是时至今日,总算将目的达到了。

    各国围攻魏国,赵国先是主动退兵,接着赵王又出面调停,楚国对盟友可谓仁至义尽,现在退兵,那是因为楚国没有做好准备。

    等来年,楚国自此纠集各国伐齐攻魏,各国就算不支持,也不会反对吧。

    想着,熊槐对唐昧道:“司败,有劳卿去请宋王,就说寡人有要事商议。”

    “唯。”

    不多时,宋王便带着宋臣来到帐中。

    待众人做好后,熊槐向宋王问道:“宋王,不知赵国那边的消息,宋国可曾收到。”

    宋王点头应道:“寡人已经收到赵国的消息,赵国因为代地的缘故,已经将卫国的大军撤走,赵国已经派人前来解释。同时,也派人进行劝和。”

    熊槐冷脸道:“宋王,寡人心有不甘呐。不是因为齐国,而是因为魏国。想那魏国,不仅是楚国的盟友,还是寡人的姻亲。昔日楚魏两国结盟,寡人让太子娶魏公主为妻,魏公主一产子,寡人就封魏公主之子为城阳君,寡人对魏国可谓厚矣,不想,魏国竟无故背叛楚国,寡人大恨之。”

    宋王闻言一惊。

    听楚王的语气,貌似楚王不愿意接受赵国的调停啊,打算继续攻打魏国啊。

    这···

    这对宋国来说不利。

    最初,宋王百般向楚国卖好,希望楚国不要撤军,那是因为担心一旦楚国撤走,就会遭到齐魏两国的报复。

    而后各国围攻魏国,宋王一方面希望能以攻代守打击魏国,另一方面也希望还能从魏国占点便宜。

    结果,赵国可谓多事矣。

    先是秦国来袭,接着代地又遭到攻击,最后,赵国的大军对魏国连试探攻击也没有,赵国卫国一个人都没死,赵军就撤兵了。

    楚韩联军倒是有战果,但也只限于前期,自从攻下安陵之后,楚韩联军就再也没有好消息传来。

    宋国也一样,大军刚离开宋国,就遇到成陵君率领的魏军,宋国什么战果都没有,当然,损失也微乎其微。

    各国伐魏近两月,宋王见魏国没有溃败,魏王也死扛着不低头,宋国大战一年,可谓精疲力竭了。

    更何况,到了现在,各国围攻魏国,也将魏王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了,魏国短时间内应该不会贸然挑起事端,宋国的目的也达到了,实在是不想继续打下去。

    更重要的是,现在快六月了,再好一两月,宋国今年的耕种就错过了。

    想着,宋王迟疑道:“楚王的意思是想要继续围攻魏国。”

    熊槐点点头道:“寡人正有此意,不知宋王以为如何?”

    “······”

    宋王看了熊槐一眼,暗道,如果可以,寡人也想退兵休整呐!

    惠盎见宋王没有答复,便从宋王的一侧走出来道:“楚王,魏国之前背叛盟约,攻打我宋国陶邑的事情,敝国直到现在也难以忘却。只是之前我们楚宋两国为了攻打齐军,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现在攻打魏国,却在魏国被阻,迟迟没有进展。

    我们楚宋两国这几年来接连出征,而魏国却是趁机休整数年,如今的魏国兵精粮足,以逸待劳,可谓有备无患。继续跟魏国耗下去,臣担心魏国还能坚持下去,而我们楚宋两国将会陷入困顿中,并且,齐国那边却趁机进行修整。”

    说着,惠盎拱手道:“楚王,臣常闻用兵之道,有拙速,而未睹巧之久也,愿大王察之。”

    “这···”熊槐大惊的看着宋王道:“莫非宋王也是此意?”

    宋王沉吟片刻后,应道:“楚王,如今我楚宋两国主力被齐魏联军牵制,而围攻魏国军队不仅没有打开局面,而且被魏军所阻。寡人担心的是,现在赵国已经退兵,若是卫国尽起国中之军,以对魏国进行救援,那么寡人在襄丘的偏师,恐怕抵挡不足,只能退回国内。

    而后,若是成陵君率领魏卫之兵救援鄢陵,寡人担心愧对楚王啊。”

    “这···”熊槐闻言沉默许久,而后似乎情绪低落的长长一叹:“宋王言之有理,这次大战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对付齐国,结果魏国突然横插一手,接着寡人便对魏国开战,结果因为战前准备不足,再加上大军围攻薛城数月,依然疲惫不堪,无力再战,以致伐魏一事迟迟没有战果。

    而且,楚赵两国交好一百多年,如今赵王因为国内的事情,不得已才进行调停劝和,赵王的面子寡人不能不给。所以,寡人打算暂时退兵,休整一段时间之后,再行征伐之事。”

    宋王闻言立即开口表态道:“楚王,若是下次楚国出兵与齐魏两国作战,无论是针对齐国还是针对魏国,寡人必率宋师全力相助。”

    熊槐闻言精神微微一振:“好,那就一言为定。”

    ······

    楚国郢都。

    自从各国接受赵王调停,相约退兵后,熊槐回到郢都已经十天了。

    这十天里,领兵伐魏的昭雎以及出使秦国的陈轸也陆续回到郢都。

    同样也在十天里,熊槐难得的惬意起来,没有战事,也没有接见群臣,尽享天伦。

    回到郢都的第十一天。

    熊槐才将朝中重臣全都召集过来。

    看着济济一堂的群臣,熊槐率先向出使秦国归来的陈轸问道:“陈卿,不久前寡人让卿出使秦国,与秦国结盟相约伐魏一事,秦国如何答复。”

    陈轸摇了摇头:“大王,臣有负大王所托,臣到了秦国不久,秦国君臣还在商议的时候,赵国从魏国撤军的消息传到秦国,而后,秦王便向臣表示,秦楚两国可以结盟,但是伐魏一事,还得再议。”

    熊槐笑道:“也就是说秦国拒绝了寡人。”

    陈轸点头道:“正是如此。”

    熊槐摇了摇头,也不气恼,顿了顿,对景鲤道:“令尹,既然秦国有意与楚国结盟,那么寡人也不能辜负秦国的好意。不久后的八月十五,不就是秦王迎娶齐公主为后的日子吗?”

    说着,熊槐笑道:“那么我们就派人去秦国,争取在秦王大婚的那一段时间,或者秦王婚后不久,向天下各国宣告我们秦楚两国再次结盟的消息。”

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

    景鲤应道:“臣领命,稍后就派人去秦国商议结盟事宜。”

    接着,熊槐向昭雎问道:“司马,不知楚韩两国攻下的安陵,现在如何了?”

    之前各国伐魏,昭雎率领楚韩联军攻打魏国,轻取安陵。

    其后各国在赵国调解下退兵,但是昭雎率军退回的时候,并未将安陵还给魏国,而是留下一部楚韩联军,直接将安陵占有了。

    此刻听懂啊楚王询问,昭雎立即应道:“大王,安陵不小,有五十里地。故而臣退兵之时,从楚韩联军中留下一万大军驻守安陵,并请大王决议。”

    “好,司马此举甚善。”熊槐点头道:“魏国背叛了楚国,而韩国坚定的站在楚国这边,若是背叛而没有损失,守诺而没有利益,那天下各国如何还会信服寡人呢。

    另外,寡人听说,安陵以及鄢陵两地,以前都是韩国的土地,只是后来魏国强大,于是便被魏国夺去了。所以,寡人打算不久后与韩王会盟,将安陵还给韩国,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闻言立即行礼道:“大王仁义。”

    熊槐闻言笑了笑。

    接下来楚国的目标便是越国,根本无暇顾及魏国。

    另外,为了拖延各国攻打楚国的时间,自然是让各国越乱越好。

    而各国之中,三晋的关系最为亲密,若是能离间三晋关系,让三晋反目,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这五十里的安陵,就是楚国给韩国一大块肥肉。

    也不知道韩王是否有意吃下安陵。

    顿了顿,熊槐又对景鲤问道:“令尹,越王可是比寡人早回国数月,不知眼下越国国内如何?”

    听到楚王问及越国,群臣心中全都一片火热,立即全都炽热的看着景鲤。

    自从陈轸跟随楚王出征齐国后,昭滑从越国那边的消息便转交给留守郢都的景鲤。

    听到楚王询问,又见大家全都看了过来,景鲤慢条斯理的清了清喉咙道:“回大王,越王伐齐时带走了公子蹄,以公子玉监国。而后,公子玉在昭滑劝说下,开始用亲信暗中吴城周边地方的军队。准备一旦事有不协,那就与越王或者公子蹄决裂。

    公子蹄这边,因为随越王出征,并且越军大获全胜,夺取了鄣城以及纪鄣城这两个重要据点,获得了许多功劳。

    越王回到吴城后,同时对公子玉以及公子蹄进行封赏。虽然二人的赏赐大致相同,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公子蹄因为此战的缘故,在军中的势力影响力更加大了。”

    说着,景鲤笑了笑,继续道:“大王,听昭滑传来的消息,自从越王与公子蹄回到吴城后,公子玉便开始夜不能寐,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公子蹄效仿越国先君,直接发动兵变夺取王位。”

    昭雎闻言笑道:“大王,如此看来,我们之前让公子蹄随军出征齐国的计划成功了。”

    熊槐点头道:“不错,寡人听说,这狗本来很忠诚,但若急了就会跳墙而走,这兔子本来温顺,但若是被逼到绝处,也会咬人。狗兔尚且如此,更何况越王的长子呢。”

    群臣闻言全都大声高呼:“大王英明。”

    熊槐笑了笑,对景鲤道:“令尹,传令给昭滑,让他继续鼓动公子玉,告诉公子玉,让他别怕,寡人是站在他那一边的。只要他即位为越王,并向寡人称臣,然后割五座城池给楚国。那寡人就坚定不移的支持他做越王。”

    “是,大王。”景鲤应道。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目光转向太府尹斗由身上,问道:“贤卿,又一年过去了,不知太府仓库中的粮食如何了。”

    斗由拱手道:“大王,虽然这次楚国与齐国大战近一年时间,但是,楚国出兵的数量并不多,而且还从薛地以及宋国哪里获取了数十万石粮食,所以,太府的负担并不重。而且太府增加的粮食,只有去年一半左右。”

    熊槐一怔,难以置信道:“贤卿,前年我楚国一直都在种田,没有对外作战,因此去年储存的粮食可谓数年来最多的一年。而过去的这一年,楚国基本都在与齐国作战,就算有宋国送来的粮食,恐怕粮食的消耗也不在少数,为何粮食还能增加如此之多?”

    虽然熊槐心中窃喜,但是如此不正常的行为,还得查明原因。

    国家粮食增收,这是好事,但若抛开天气的缘故,粮食还能大量收,这就是出现有利于农事的新事物了。

    对于国家有利的东西,自然要进行推广,总不能不稳不问,让新出现的东西在民间缓慢传播吧。

    同样,若是出现弊端,如同之前江汉之间种植的麦米产量普遍不及江淮之间的产量,这都是有原因的,一旦查明,那么就可以避免。

    见楚王惊喜而又迟疑的看过来,斗由立即答道:“大王,太府在这一年之所以还能获得大量的粮食,一则是因为本次出征并未波及江汉的百姓,江汉乃是我楚国的核心地区,可谓主要产粮区,且并未受战争的影响。”

    说着,斗由面带喜色道:“还有,大王,前年冬天我们挖掘的那一条水渠,现在已经发挥作用了。受水渠恩惠的数十万亩土地,粮食产量出现增长。其中,麦米的产量已经接近江淮地区麦米产量的九成。同时,粟米产量也开始增加,平均下来,每亩比过去增长了三斗左右。”

    熊槐闻言大喜,这些受水渠灌溉的土地,虽然没有达到江淮寿县那边,每亩产粮普遍超三石那么夸张,但是增加三斗米,那就明显的增长。

    这三斗米,就表明前年的那个冬天,楚国上下没有白忙活。

    想着,熊槐喜笑颜开地问道:“贤卿,此言果真?”

    斗由闻言点头应道:“大王,臣不敢欺骗大王。”

    景鲤开口道:“大王,此事不假,粮食收获只时,臣与司空曾派人特别关注水渠所在的土地,这些地方的粮食的确出现增长。”

    另一边,昭鱼接着道:“大王,的确如此。”

    ps:没想到出现了第一个盟主,惊呆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会盟韩国

    熊槐大喜。

    这仅仅还只是一条水渠,若是再过几年,等楚国空闲下来,在江汉之间的所有地方全都挖通水渠,那是怎样的情景。

    熊槐想着,顿时呵呵一笑。

    群臣见状,立即长拜道:“恭喜大王,天佑楚国。”

    熊槐闻言大笑。

    顿了顿,熊槐摆了摆手,打断了群臣的吹捧,又问道:“太府尹,虽然江汉之间的粮食增产,但是毕竟水渠只有一条,增产的粮食有限,那么剩下的粮食是哪来的?”

    斗由应道:“回大王,是臣买来的。”

    “买来的!”

    熊槐一怔,这个答案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楚国的粮食增长有限,那么多余的粮食肯定就是从其他国家哪里弄来的,楚国想要获得其他国家的粮食,也只有通过买了。

    斗由解释道:“大王,之前我们与齐国抬高粮价的事情,虽然产生了许多问题,但是高涨的粮价,同样也让其他国家的百姓开始增加种植麦米的数量。因为楚宋两国与齐国在泗水开战的缘故,泗水流域的粮食无法运到齐国。故而,韩魏两国南部的麦米,大量流入我们楚国,太府多出来的粮食,大部都是来源于此。”

    说着,斗由又拱手拜道:“大王,为了购买高价麦米,太府仓库的钱财,几乎为之一空。”

    熊槐一滞。

    这一场接近一年的战争,楚国的借口就是齐国粮价太高,接近正常粮价的三倍,让各国不堪重负。

    结果,不想有失也有的吧,韩魏两国虽然前期没有参战,但是去年的冬天也为齐楚两国种了一个冬天的麦米。

    想着,熊槐笑道:“无妨,铜钱黄金这些东西,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只有花出去了才有价值。”

    斗由闻言拜道:“大王英明。”

    将楚国接下来的事情做出安排后,最后,熊槐向景鲤开口道:“令尹,派人联系韩王,就说寡人想与韩王会盟。”

    “唯。”

    十余日后,回到郢都不久的熊槐,不得不再次离开郢都,前往许地与韩王会盟。

    这次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送一份大礼给韩王。

    会盟中。

    熊槐带着陈轸与公孙衍,韩王带着公叔与张翠,二人相对而坐,众臣在一旁陪侍。

    短暂的慰问之后,熊槐就奔入正题。

    “韩王,不久前我们楚宋赵韩联合进攻魏国,结果,赵国出兵不久后,秦国便派出主力攻打赵国上郡,万幸赵王技高一筹,击败了来犯的秦军,保住了上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楚王之言甚是。”韩王心有余悸地点了点头,对熊槐的话十分赞同。

    秦国打败赵国,夺回上郡,对其他来说,或许不会怎样,楚国自己实力足够,不惧秦国的攻击,赵国还可以退守河水东部的蔺地,凭借汹涌的河水拦住秦军。

    唯独韩国极为惊恐,不仅弱小,而且无险可守。

    一旦秦国来袭,韩国只能用重兵守城,然后等待援军。

    所以,当秦国攻打上郡的时候,恐怕除了赵王,剩下的各国之君,也只有韩王最担心了。

    熊槐见韩王赞同,接着道:“秦国乃是虎狼之国,一直都对三晋抱有野心,为此,寡人连同三晋之力,才将秦国赶回关中。不想,魏国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先是暗中与秦国联合,而后更是出卖魏国的兄弟之国赵国,重礼贿赂秦国,请秦国出兵上郡。否则,秦国出兵的时间不会这么巧合。”

    “这···”韩王一脸迟疑的看着熊槐。

    心中却是拿捏不定。

    话说秦国出兵上郡的时候,韩国上下也曾有此疑虑。

    但是很快就排除了。

    当时赵国虽然出兵,但是却并没有真的进攻魏国,魏王此时得罪赵国,只会让赵王恼羞成怒,凭白得罪赵国。

    要知道,当时的三晋可是还有默契的,韩国出兵之前,就派人去魏国示警了。

    而楚韩联军攻下的安陵,也是魏国主动让出的。

    熊槐见韩王没有多大的反应,便接着道:“不仅如此,赵王打败秦国后不久,中山国便联合胡人劫掠赵国代地。胡人且不说他,那中山国乃是齐国的盟友,中山国在赵王大胜秦国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犹豫的出兵代地,肯定是受了齐国的指使,这背后,肯定就是魏王的请求。

    魏王见秦国的行动失败,担心赵国不会退兵,这才向齐国提出要求。”

    韩王微微颔首。

    如果只是秦国的事情,韩国上下还以为只是巧合,那么接着又发生的中山国事情,不得不让韩国怀疑。

    或许,魏国这是信不过赵韩两国,这才在暗中使了手段。

    结果赵国亏大了。

    据韩王得到的消息,这一次,赵国的代地损失极大,被攻破的城池,钱粮全都被洗劫一空,代地的赵国牧场,算是毁于一旦,数年内难以恢复。

    甚至,胡人还劫掠了不少女子北返。

    赵国虽然驱逐了三方联军收复代地,但是代地同样也一片狼藉,元气大伤。

    想着,韩王便问道:“此事的确太过蹊跷,不知楚王有何打算。”

    熊槐沉吟道:“韩王,寡人觉得背叛者无疑比敌人更加可恶,尤其还是来自兄弟的背叛。所以,寡人打算教训魏国,不知韩王以为如何?”

    韩王没有立即应承。

    虽然韩国已经与赵国进行沟通,韩国今后会紧跟赵国的脚步做赵国的小弟,不必再看魏国的脸色行事。

    虽然韩国也对魏国有些担心,担心韩国也会如同魏国卖赵国那样,被魏国给卖给秦国。

    但是架不住韩国弱小啊。

    想着,韩王谨慎的开口道:“楚王,寡人心中也对魏国有所不满,不知楚王打算如何教训魏国。”

    说着,韩王便目不转睛的看向熊槐。

    熊槐听韩王没有直言拒绝,便开口道:“寡人打算联合韩赵宋等国,对魏国进行打击,逼迫魏国将原本属于韩国的安陵以及鄢陵还给韩国。另外,魏国夺取的楚国大梁等地,寡人也不必让魏国归还,只需魏国交出南部与陈地相交的七座城池便可。

    至于赵国与宋国想要什么地方,让他们自己决定。不知韩王以为寡人的策略如何?”

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

    韩王一呆,愣愣的看着楚王。

    楚国竟然要把安陵以及鄢陵还给韩国,这可是一份重礼。

    韩王咽了咽口水,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这一缕喜色,不仅对面的熊槐看在眼里,韩王身边的人同样也看在眼里。

    眼见韩王就要答应楚王,公叔大急。

    因为公叔一向与楚国交好,而且公叔在韩国之内能压倒公仲侈,还是楚国出力,公叔不过抢在韩王开口之前出言拒绝。

    急切之间,于是,直接一抬腿,就往韩王的腿上踢去。

    韩王话还没有出口,左腿被人狠狠的踢了一脚。

    微微的阵痛感传来,韩王顿时一愣。

    他可是韩王,身后全都韩国的臣子,谁敢替他。

    想着,立即反应过来,这一定是有人让他不要答应。

    就在这一瞬间,韩王猛然咳嗽两声。

    见韩王咳嗽,韩王左侧公叔立即靠近韩王,一脸担忧的问道:“大王,你没事吧。”

    韩王见公叔近前,再次轻咳两声,摇头道:“公叔请放心,寡人无事,只不过是昨夜不小心,有些着凉了而已。”

    听着韩王的话,公叔松了一口气道:“如此,臣就放心。”

    说着,公叔便退回韩王左侧,重新站在韩王身后。

    此时,韩王不好意思的向熊槐赔礼道:“楚王,方才寡人失礼了,失礼了。”

    “无妨。”

    接着,熊槐关切的道:“韩王还得保重身体才是。”

    韩王闻言笑道:“多谢楚王关心,一定,一定。”

    顿了顿,熊槐再度出言询问道:“韩王,不知寡人刚刚的提议如何?”

    “这···”韩王露出迟疑之色。

    刚刚被公叔一打岔,此时韩王也反映过来。

    按照楚国的分法,再算上赵宋两国对魏国的分割,魏国必定遭到严重的削弱。

    虽然韩国会从魏国身上得到一大块土地,但是韩王心中却是十分害怕。

    不是害怕魏国的报复,真到了那时候,魏国自保还来不及,哪里会报复韩国。

    真正令韩王担忧的是,楚国率领各国已经严重削弱齐国,现在又开始削弱魏国。

    那么楚国搞定魏国之后,接下来的目标在哪里。

    韩王一想到被孱弱的韩国以及被韩国包夹的两周,顿时打了一个寒碜。

    想着,韩王面色不自然的道:“楚王,对于魏王的背叛,寡人也很恼怒,能收回安陵鄢陵,同样也是寡人所期待的。但是,赵国的代地遭受重大损失,未必还有余力能对付魏国。而且魏国也是大国,还有齐国这个盟友,齐魏两国联合,实力不容小觑,伐魏一事,寡人以为还得从长计议。”

    听到韩王婉拒,熊槐心中一沉。

    就在刚刚,韩王还被安陵以及鄢陵诱惑,转眼间,韩王就反应过来,看来就在刚刚的那几个呼吸间,韩王就冷静下来了。

    不过···

    熊槐看了看紧张望过来韩王,脸色浮现出一丝笑意。

    心中却是冷笑,敬酒不吃吃罚酒。

    顿了顿,熊槐大有深意的笑道:“韩王是不是在担心秦国,担心韩国遭遇赵国的灾难,被魏国卖给秦国,一旦出兵攻打魏国,会遭到秦国的进攻!”

    韩王一怔,秦国虽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楚国才是关键啊。

    这话韩王不敢说,只得陪笑道:“楚王英明。赵国能打退秦国的攻击,但我韩国弱小,一旦主力进攻魏国,而秦国大军来袭,恐怕韩国抵达不住。”

    熊槐摆了摆手:“秦国的问题,韩王完全不必担心。”

    韩王诧异问道:“楚王,这是为何。”

    熊槐笑道:“因为不久前,秦楚两国之间,不仅已经议定婚约的事情,而且,秦王已经答应在婚礼之后,正式与楚国结盟。”

    韩王闻言顿时大惊失色。

    秦楚两国结盟的消息从楚王的口中说出,那么一定不会有假。

    一想到秦楚两国结盟,而韩国一直都在秦楚两国夹缝中摇摆,韩王心中大急。

    这种情况下,韩国该怎么摆。

    若是拒绝楚国,万一···

    想着,韩王瞥了一眼楚王,见楚王似笑非笑的看过来,顿时大恐。

    接着,韩王脑海中灵光以上,急中生智,直接伸出一只手,将身侧的公叔拉了过来,然后侧过身体,再次剧烈的咳嗽起来。

    公叔也被楚王口中的消息震惊了,但被韩王一拉,立即反应过来,定了定神,伸出一只手扶住韩王的肩膀,问道:“大王,你没事吧。”

    韩王摇了摇头,再度坐好后,以手抚额道:“公叔,寡人无事,昨夜偶感风寒,偶感风寒,如今略有头疼,头疼。”

    公叔点了点头,知道这是韩王让他解围。

    于是,立即向前一步,向熊槐行了一礼,义正言辞道:“楚王,魏国背叛盟友,出卖兄弟,这等无耻行径,臣深以为耻。是可忍孰不可忍,故,臣以为正要给魏王一个教训。”

    熊槐见公叔一副要和魏王拼命的模样,大喜道:“公叔果然深明大义。”

    说着,熊槐有转头看向故作头疼状的韩王,问道:“不知韩王以为如何。”

    听着楚王的第三次询问,公叔不待韩王回答,立即长拜道:“大王,若是这次不教训魏国,那么魏国以后必然更加嚣张,下次出卖的就不是赵国,而是我们韩国了。故,臣向大王请命,下次出征魏国,臣愿率军攻打魏国。”

    “这···”韩王一阵扭捏。

    另一边,张翠见大局已定,跟着开口道:“大王,这不是我们韩国不顾及往日的兄弟之情,实在是魏王多行不义,以致被上天抛弃了。”

    韩王闻言长长一叹:“魏王,寡人兄弟也,如今大举进攻魏国,寡人心中不忍。但是···也罢···”

    说着,韩王遗憾无比的向熊槐道:“楚王,魏王不仁不义,寡人也不能见魏王一错再错。所以,寡人同意楚王的提议,出兵攻打魏国,只要楚王一声令下,寡人绝不推辞。”

    “好。韩王不仅心怀仁慈,而且明断是非,急公好义。”熊槐吹了韩王几句,接着许诺道:“同样也请韩王放心,现在的安陵之地,寡人立即就可以让给韩国,而且,一旦攻下鄢陵,也会交由韩国处置,寡人决不过问。”

    韩王听见熊槐再次许诺,顿时转哀为喜,大赞道:“楚王果真是仁义之君!”

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将近

    半月之后,熊槐再次回到郢都。

    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八月,距离秦王荡迎娶王后的时间越来越近,而秦楚两国的结盟事宜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甘茂率领一支秦国使者团来到郢都。

    楚宫中。

    甘茂向熊槐行礼道:“大王,秦楚两国相约,公子稷迎娶楚公主的日子定在九月初六,寡君的意思,公主乃是大王爱女,非重臣相迎,无以表达秦国的诚意。但八月十五正是我秦国之君迎娶王后的时间,届时,我秦国重臣都需在咸阳向秦王祝贺。若是等寡君大婚之后,再派人前来迎接公主,恐怕时间上来不及。

    故,寡君虽然无意让大王与公主分离,但依然冒昧的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希望能提前迎接公主去秦国,待婚期来临,立即举行婚礼。”

    说完,甘茂便长拜在地。

    熊槐闻言一阵沉默。

    秦楚两国联姻的时间只比秦王娶后晚二十天,这么一点时间,秦国派重臣来迎亲,再返回秦国,一来一回,时间不够。

    算算时间,秦国现在派人前来迎亲,甘茂还得赶回咸阳参加秦王的大婚,近一个月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裕。

    只是,想起这段时间,南后每日都在召见公主,一副且忧且喜难舍难分的样子,熊槐又很为难。

    这可不是后世,嫁出去的女儿,还可以常回家看看。

    现在,女儿一旦出嫁,那就或许真的只有在九泉之下才能再会了。

    沉吟了一下,熊槐轻轻一叹,这才开口道:“使者的来意寡人已经知道了,请使者稍候数日,寡人还需准备一些时间。”

    甘茂再拜道:“谨遵大王吩咐。”

    打发了甘茂,熊槐在殿中又坐了许久,这才起身向南后的宫中走去。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时候,南后与公主应该都在哪里。

    来到南后宫中,熊槐随口向宫中一位行礼的侍女问道:“王后可在殿中。”

    侍女应道:“回大王,王后此刻正带着公子以及公主在殿后赏花。”

    熊槐点了点头:“好,寡人知道了。”

    说着,熊槐便向殿后走去,很快就发现南后与公主萱正在亭中逗着公子彘。

    远远的听见那边传来的欢声笑语,熊槐顿时一滞。

    此情此景,现在上前打搅似乎极为不妥。

    就在熊槐打算晚上再来,转身离去的一瞬间,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

    “母后,父王来了。”

    随着公子彘的声音响起,南后立即就发现了不远处的熊槐,接着,便赶紧领着公主萱以及公子彘走过来。

    “臣妾拜见大王!”

    “拜见父王!”

    看到近前的南后,以及一双儿女,熊槐笑了笑:“不必多礼!”

    四人来到厅中,南后见熊槐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不由询问道:“大王,不知此时来此,可是有何要事。”

    熊槐面不改色,依旧笑容满面的道:“无事,寡人就是有些想王后,故来此见见王后。”

    南后深深的看了一眼熊槐,接着撇了一眼身侧的女儿,然后脸色微微一僵,最后又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熊槐与公主萱说笑。

    夜间。

    用过晚膳,等公子彘与公主萱全都离去后,南后百味陈杂的道:“大王,妾身得知,秦国的甘茂来了。”

    熊槐闻言刚刚与儿女相嬉的快乐顿时散去,然后悲喜交集的点了点头。

    虽然心中有些舍,但是女儿长大后,终究还是要嫁人的,总不能耽搁了。

    于是,熊槐复杂开口道:“甘茂此次来郢都,不是为了他事,而是专门为迎接芈萱前往秦国。”

    南后闻言什么也没有问,只是泪水直流的笑道:“臣妾知道了,此事大王尽管安排便是,萱儿的嫁妆,臣妾自会处理,不会让楚国失了礼数···”

    次日。

    熊槐召来景鲤道:“令尹,昨日秦国使者甘茂前来迎接公主,不知卿可曾知道。”

    “臣知之。”景鲤点了点头,这么大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说着,景鲤又开口道:“大王,计算从郢都前往咸阳所需要的时间,要想赶在八月十五抵达咸阳,需要尽快启程,最晚,也不能超过五天时间。否则,前去送亲的使者,将会错过秦王的婚礼,这对楚国来说,是极为失礼的事情。不知大王准备何时让公主启程前往秦国?”

    熊槐想了许久,然后开口道:“甘茂来的太过匆忙,为公主准备嫁妆还需一些时间,所以,公主前去秦国的时间,就定在五天后吧。”

    景鲤没有任何反应,应道:“唯。”

    顿了顿,熊槐收拢思绪,对景鲤道:“令尹,此次秦国派出秦王心腹重臣太仆甘茂前来迎亲,虽然时间有些紧,但无疑已经向楚国展示了秦国的诚意。所以,楚国派去秦国送亲的使者,也必须是一位重臣才是。

    送亲也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正式确定与秦国的结盟事宜。”

    景鲤点了点头,楚国的重臣一一在他的脑海里闪过,将年迈的昭鱼以及专心战事的景翠排除后,接着又无视了陈轸与公孙衍,剩下的就有他与昭雎唐昧三人了。

    想着,景鲤迟疑问道:“不知大王属意何人。”

    熊槐笑道:“既要担任送亲的使者,又要承担结盟的重任,所以,寡人打算从公室中挑选一位重臣。如今伐越在即,柱国与司马正在安排战事,司空又太过年迈,不宜远行,故而寡人想请令尹亲自走一趟秦国,不知令尹以为如何”

    景翠闻言一叹,拱手行礼道:“大王,臣愿往秦国一行。”

    “善!”

    五天后。

    这是楚公主启程前往秦国的日子,熊槐在宫门外将公主的队伍交给景鲤后便止步了,接着站在宫门外目视队伍远去,而依依不舍的南后则是将公主送出了郢都的大门···

    八月中旬,秦王大婚前夕,楚国的送亲队伍赶到咸阳,然后被秦国安置在城外的别宫中。

    而秦王荡得知楚国令尹景鲤亲自来秦国,便决定立即召见景鲤。

    次日。

    秦王荡命相国张仪作为使者,亲自在秦宫大门处迎接景鲤,将景鲤迎入宫中。

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鲤使秦

    秦宫中。

    受秦王重礼相待,脸上容光焕发的景鲤向春风得意的秦王道:“大王,臣受寡君所托,除了送公主来秦以外,还有就是商议与秦国的结盟之事。”

    秦王荡笑了笑道:“秦楚两国结盟的事情,早已商议妥当,不想,楚王竟让先生亲自来秦国与寡人会盟,幸甚幸甚。”

    秦王荡没有想到楚国会把令尹景鲤派来秦国商议结盟,这待遇与派出一位重臣要厚重不少,可谓诚意满满。

    景鲤见秦王答应,立即问道:“不知大王以为何时可以正式结盟?”

    秦王荡想了想,秦楚结盟的事,应该尽快进行。但是,此时秦齐两国也在联姻,在迎娶王后的时候宣布与楚国结盟,难免就会得罪齐国,这十分不妥。

    现在眼看东方大战在即,齐楚两国秦国都想交好,以便让他们放心去打。

    想着,便开口道:“先生亲自来秦,这是寡人的荣幸,与楚国结盟,一直都是寡人的心愿,为此,寡人打算斋戒七日,以示诚意。但是,如今寡人婚期将近,却无时间进行长时间的斋戒。故而,寡人打算在婚后的第十日,正式与楚国交换盟约,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景鲤本想在秦王婚后立即与秦国结盟,但是秦王提出的斋戒以示诚意的理由,他完全没有办法反驳。

    总不能大大咧咧的说,随意就好,我楚国不在乎。

    景鲤算了算时间,秦王婚后的第十天,距离公主大婚也是十天,时间不差。

    想着,便拱手道:“愿听大王吩咐。”

    顿了顿,景鲤接着道:“大王,秦楚两国世代联姻,如今从归于好,寡君甚是欣喜,愿意将武关之南的商南等六县交给秦国,以示楚国愿意同秦国交好的诚意。”

    此言一出,殿中立即传来阵阵惊呼之声,楚国的大方出乎秦国群臣意料之外。

    不仅是秦臣,连秦王荡自己也被惊住了。

    武关之南的土地,自从先王驾崩后,就被楚国夺走了。现在楚国交还的商南六县,基本上就是大半个於中地区,土地接近两百里,实在是一件大礼。

    楚国如此大方,秦国不能没有表示。

    但秦王荡想了想后,顿时陷入无奈中,这几年秦国被楚国与三晋打击的厉害,关外的地区基本全都丢了,可没有什么土地交换给楚国的。别说百里,就是五十里地也没有。

    想着,秦王荡不由看向一旁的相国张仪。

    虽然这两年来,张仪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休养,甚少在朝中议事,虽然这段时间秦国内外的事情基本都是秦王与樗里疾做决定的,但是,现在楚国来访,张仪身为相国,就在殿中,这种事情还是应该交给张仪。

    不仅因为张仪本来就擅长与各国打交道,而且也因为张仪这段时间虽然闭门养病,但是对朝中影响力并没有弱多少,即便秦王荡极力抬高樗里疾,樗里疾也不能压倒张仪。

    张仪见秦王投来询问的目光,立即从群臣中走出,向景鲤问道:“楚王如此厚礼,敝国受宠若惊,不知敝国有什么可以为楚王效劳的吗?”

    景翠看了一眼张仪,长叹道:“不瞒武信君(张仪伐巴蜀以军功封武信君),之前魏国在齐楚大战期间帮助齐国对抗楚国,寡君十分恼怒。但是,上次围攻魏国的战事,却因为赵国被胡人偷袭的缘故而失败。故,寡君愿以商南六县为代价,请秦国出兵,与楚国一同攻击魏国,给魏王一个教训。”

    “这···”张仪面露难色。

    见此张仪迟疑,并未立即回答,知道基本已经被楚国搬空的於中地区无法满足秦国。

    于是,景鲤再抛出一个诱饵:“大王,武信君,魏国的反叛行为,同样也为各国不齿,如今赵王韩王宋王都已经答应寡君的请求,准备出兵魏国。各国围攻,魏国即便有齐国相助,也难以首尾相顾。到时,秦国出兵攻打魏国,汾阴蒲阳等地,必到手到擒来。”

    秦王荡闻言露出期待的神色。

    商南等地还好说,东面就是楚国,楚国强大,难以取胜。而蒲阳这块地方,一旦被秦国所得,那么秦国就打开了通往东方的缺口,不会被三晋与楚国锁在关中不得东出了。

    想着,秦王荡心中一阵火热,自然即位以来,秦国的军队就没有离开关中,现在,似乎机会来了。

    仅此一项,这次秦楚结盟,实在是太值了。

    秦王荡整了整衣冠,正欲答应之际,张仪的声音传了过来。

    “先生,楚王的好意敝国虽然很想接受,但是敝国不幸,不久前被赵国大败,如今又在忙着大王的婚事,故而,出兵伐魏这种大事,不如等敝国商议一番,等秦楚两国正式结盟之色,再给先生答复,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张仪的回复出乎景鲤意料之外,但是,此时秦楚结盟在即,景鲤也不愿紧逼秦国,于是便应道:“当然可以,如此在下愿静候秦国佳音。”

    景鲤离去后,秦王荡驱散群臣后,留下张仪等重臣,问道:“相父,刚刚楚国愿意用商南等地请我们围攻魏国,为何相父不答应呢?”

    听着秦王的问题,见樗里疾等人也看了过来,张仪解释道:“大王,不久前楚宋两国伐齐,结果宋国独占战果薛地。另外,一个多月前,楚王与韩王会与许,然后楚国将安陵交给韩国。这些种种迹象表明,楚国正在联络各国围攻魏国。”

    听到这里,樗里疾开口道:“相国,正是如此,魏国即将被各国围攻,这是一个难得的良机,我们不就应该答应楚国,一同出兵魏国吗?”

    张仪摇头道:“不,楚国攻打魏国的决心已下,那么我秦国是否参与其中,楚国都会对魏国开战。既如此,我们又何必攻打魏国呢。”

    樗里疾一愣,心中难受道:“相国,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各国围攻魏国。”

    “当然不是。”张仪摇头道:“我们与赵国在上郡大战两年余,夺回数县,再加上不久前赵国归还的两县,义渠国已经与赵国分离。义渠国自从三年前被我秦军击败,已经元气大伤。所以,我的意思是,趁各国伐魏,在义渠元气未复之际,先集中主力,解决掉后顾之忧义渠国,然后再出兵攻打魏国也不迟。”

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

    “可是。”

    樗里疾对张仪的策略并不认同,出言质疑道:“相国,这次楚国联合各国攻打魏国与上次不同,上次楚国主力还在与齐国作战,仓促联合各国围攻魏国,这才被魏国挡住。但这一次,楚国接连联络其他国家,分明是打算主攻魏国。这一次,魏国面对各国的围攻,想要挡住精心准备许久的各国围攻,肯定不会如上一次那样容易,即便有齐国相助,恐怕也艰难异常。

    而魏国本来就是反覆无常的国家,数十年来,每一次被我秦国打败,就会投靠我秦国。所以,在下以为,这一次,魏国同样也会如此。一旦魏国战败,十有八九就会背叛齐国,再次与楚国结盟。那时,若我们攻打义渠的行动还没有结果,而楚国却下令三晋围攻我们,恐怕我们秦国不仅不能打下义渠,而且还会遭到削弱。”

    张仪点了点头,无法否认,樗里疾所说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发生。

    只是,此时的张仪,自从先王驾崩,新王即位后,就突然发现他已经不再年轻。随着身体的越发老迈,尤其是上次先王求快失败后,年轻时的积极进取,让秦国快速称霸各国的心思,也突然淡了许多。

    现在,在进攻魏国,然后跟齐楚争霸这一种路线,与先稳定后方,获取了义渠的人力物力,在积极向关东进取之间,他更加倾向于后者。

    更何况,这几年赵国那边所发生的骑兵问题,令张仪心中有些担心,故而,张仪更加想要义渠国的牧场牧民以及战马。

    只有自己扎实了,走的沉稳,才能走得远。

    想着,张仪开口反驳樗里疾道:“将军,魏国实力并不弱,尤其是休养数年后的魏国,实力已经有所恢复。诚然,面对各国的围攻,魏国难以抵抗,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不能出兵攻打魏国,以便让魏国能调集更多的军队抵抗各国魏国,这样才能让魏国多抗一段时间,为我们秦国攻打义渠留下足够的时间。”

    “不然。”樗里疾对张仪的提议并不认可,说话的声音愈发高亢,驳斥张仪道:“相国,在下以为相国这是主次不分,义渠国仅仅乃是孤立于各国之外的偏远小国,灭亡义渠国乃是为了与各国争雄。现在,机会就在眼前,相国却放弃这个机会,去攻打贫穷的义渠,这就是主次颠倒。

    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东各国,尤其楚魏两国,皆是霸主遗业,一旦分出胜负,就可以轻易团结赵韩两国。那时,我们秦国再想出关,面对的将会又是一个联盟。

    之前楚国联合三晋封锁秦关,我秦国数年不敢出关东进,我深以为耻。如今楚魏两国交战,各国暂时放下对秦国的戒备,争相与秦国交好,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势夺取魏国的蒲阳,打开东进的道路。

    否则,机会一旦失去,那下一次这么好的机会,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张仪闻言立即红着眼睛针锋相对······

    “这···”

    秦王荡听着张仪与樗里疾的争论,顿时难以抉择,两边都是机会,似乎难分利弊。

    顿了顿,秦王荡打断了争红了脖子的张仪与樗里疾两人,向一旁的魏章甘茂问道:“两位贤卿以为如何?寡人应该先伐魏,还是先攻义渠?”

    魏章与甘茂对视一眼,然后魏章率先出言道:“大王,臣以为相国之言甚是,义渠国的实力正在恢复,不能再等了。而东面的各国,已经快分成两派,这次机会没了,很快就会有下次,所以,臣以为应该先攻义渠。”

    樗里疾闻言心中一凉,瞥了一眼魏章,眼中冒出一缕寒意。

    这魏章乃是张仪的死党,他们两一文一武,联合起来,给他的压力太大。

    另一边,甘茂在魏章话音落下后,跟着道:“大王,臣附议。”

    秦王荡点了点头,三票对一票,结果很显然。

    “好,既如此,就依相父之策。”

    张仪四人同时应道:“唯。”

    秦宫中的争论,作为楚国使者的景鲤自然不会知道。

    景鲤离开秦宫后,便开始拜访与楚国交好的大臣,请他们出言劝谏秦王。

    一连两日,景鲤都在奔波中渡过,直到秦王大婚的到来。

    这一日,整个咸阳城全都陷入一片喜乐之中,城中的喜庆之色,似乎将秦国这几年来的抑郁之气全都一扫而空,似乎整个咸阳都充满着活力。

    秦王荡的婚姻上,景鲤作为秦国最重要的来宾,自然受到秦国最为热情的欢迎。

    期间敬酒者无数,先是秦王,接着便是秦相张仪,而后便是秦国的大臣,还有各国的使者。

    而景鲤同样也来着不拒。

    今夜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喝酒。

    尤其是秦王离去,张仪又与各国使者喝了一杯,便托病不饮酒后,景鲤这个在场的身份最贵者,一时间成了场中的焦点。

    ······

    次日上午,咸阳外的行宫中,景鲤还在宿醉未醒,迷迷糊糊间,就听到有人在呼唤。

    “君上···君上···醒醒···”

    不多时,景鲤睁开沉重的睡眼,迷迷糊糊间,见是自己的门客丁况正不断摇晃他,一搭手,便在丁况的帮助下从床上爬起,靠着床栏坐好后,头疼欲裂的开口问道:“况,出了什么事,为何此时叫我。”

    丁况自然知道景鲤的现状,听到景鲤的询问,立即激动的答道:“君上,出大事了,天大的事,秦国相国、秦王相父张仪死了。”

    “噗···咳咳咳···”

    景鲤驺然听到这个消息,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噎死。

    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以手抚额,轻抚着隐隐作痛的头颅,没好气的道:“况,难道你将本君叫醒,就是为了跟本君开这个玩笑不成。”

    景鲤对丁况口中的消息,压根就不信。

    几天前景鲤还与张仪在秦宫中说过话,张仪一切都很正常,就在昨日,景鲤还和张仪喝过酒,张仪也并无任何不妥。

    这好端端的,怎么会说死就死了呢。

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

    丁况急忙开口道:“君上,张仪猝死这种事情,臣怎么敢向君上开玩笑,此时千真万确。而且,臣已经前往咸阳臣中打探过了,张仪府中已经挂出白幡,秦王不久前也赶去张仪府中了。”

    景鲤一怔,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丁况道:“当真!”

    丁况郑重的点了点头:“不假!”

    景鲤大吸一口冷气,然后将心腹间的空气全部吐出,一呼一吸见,酒就醒了,醉意全消,头也不痛了,思绪一片清明。

    “太突然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顿了顿,景鲤向丁况问道:“可曾查明张仪因为何故猝死,之前,张仪可没有任何不适的消息传出啊。”

    丁况笑道:“君上,张仪猝死的原因也传出来了。据张仪府中的下人传出的消息,张仪自从一年多前开始,身体就出现不适,这一年多来,张仪一直都在静养。只是因为张仪自两年多前秦国被围攻时期,就一直告病修养,很少出来理事,故而张仪患病的事情,少有人知。

    而后,随着秦王大婚,秦国与齐楚两国联姻,秦国的事情多了起来,张仪这才频频出来理事。不想,昨夜秦王大婚之时,张仪身为秦王相父,多喝了两杯,第二天早上,便被下人发现,张仪猝死在床上。”

    “原来如此。”景鲤喃喃自语,瞬间将张仪身上所发生的事情脑补一番。

    两年前各国离间秦国君臣,张仪因此而受到秦王的猜忌,故而张仪称病闭门不出,很少理事,以免惹得秦王对他更加不快。

    虽然张仪是秦王的相父,但是这年头,臣弑君,子弑父的事情,屡见于史,更何况秦王本来就不喜张仪。

    因此,各国上下,甚至秦国上下,都以为张仪称病静养的策略是自保之策。

    但谁能想到,称病中的张仪,就在装病的时候,就突然真的病了呢!

    景鲤大为感慨。

    接着,景鲤立即从床上下来,一面命人更衣,一面吩咐道:“张仪猝死这么大的事情,本君身为楚国使者,不能不前往慰问。传令,立即备好车马,本君要进城悼念张仪。”

    “诺。”

    不久后,景鲤的马车在张仪的府前停下。

    一下马车,就见张仪之子张信穿着素服,面带哀悼之色,在大门前迎接宾客。

    张信见景鲤到来,立即快步迎过来,而后悲戚的谢道:“令尹前来看望先父,在下不甚感激。”

    “贤侄不必多礼。”

    景鲤见张信行礼,快步走到张信之前,急忙将行礼的张信扶起,面带悲伤的道:

    “昔日汝父游于郢都之时,我就与他相识,一晃二十余年,不仅今日他竟撒手人寰,实在是令人悲伤。如今在下正好来访秦国,身在咸阳,不得不来送武信君最后一程。”

    张信拱手谢道:“多谢先生。”

    说着,张信便亲自引导景鲤向府中走去。

    走了四五步,景鲤突然开口问道:“贤侄,不知秦王可还在府中?”

    张信摇了摇头:“大王不久前已经离去,为先父安排葬礼去了。”

    景鲤闻言点了点头。

    此时,秦宫中,从张仪府中归来的秦王荡,面色带着哀伤之色,脸上一片沉重,而透过他的眼睛,却能发现他眼神中带着一丝窃喜,二分轻松,三种情绪,十分复杂。

    而秦王荡的对面,樗里疾同样神色复杂,与秦王荡喜忧参半不同的是,樗里疾心中的喜意远远超过了难过。

    至于魏章甘茂二人,此刻十分沉重。

    殿中的气氛很凝重,众人全都沉默不语。

    良久,秦王荡打破了沉静,开口问道:“相父突然逝世,寡人心中甚是悲伤,但是,相父乃是寡人的股肱之臣,秦国的群臣之首,对秦国影响极大,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樗里疾闻言立即急不可耐的抢在魏章二人开口之前出言道:“大王,相国去世乃是我秦国的不幸,为了防止他国趁机攻打秦国,臣以为应该立即重新确立相国的人选,以稳定秦国上下,安抚人心。

    另外,秦楚两国联盟的事情,理应召见楚国令尹前来确认,然乎向各国宣布,以震慑三晋。

    最后,不久前我们秦国被赵国打败,而赵国却因为东面的事情而割让两城讲和,为了避免赵国趁机来伐,需要派出一位重臣前去上郡坐镇。”

    另一边,魏章出言道:“大王,相国乃是百官之首,不可或缺,理应立即另立相国,以稳定人心。”

    甘茂最后拱手道:“大王,臣附议。”

    秦王荡闻言点了点头。

    接着,秦王荡的目光从面前的樗里疾三人脸上一一扫过。

    樗里疾见秦王率先看向他,面色不变,但心中胸有成竹,之前张仪称病的这段时间,秦王有事都是找他商议,国中事物也是由他处理,此时相国的位置,他十拿九稳。即便秦王的目光从他身上离去,也并无多少惊慌。

    当秦王荡的目光从樗里疾身上转到魏章身上时,魏章察觉到秦王的目光,顿时气息有些散乱,心中紧张不已。

    论资历,论地位,魏章都有接替张仪相国之位的可能。

    虽然刚刚秦王先看向樗里疾,虽然秦王也更亲近樗里疾,但是魏章觉得樗里疾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么就是他是秦王的叔叔。

    若是樗里疾担任相国之位,恐怕秦国上下无人能抗衡樗里疾了。

    想着,魏章心中渐渐有了一些期待。

    可惜的是,此时秦王的目光又从他身上离去,飘向了一旁的甘茂。

    魏章心中略感失落。

    同样察觉到秦王的目光,但甘茂心中一片平静,没有任何变化。

    秦王将三人看了一个遍,然后收回目光,笑了笑道:“三位贤卿所言甚是,相国之位的确不能空悬,理应立即确定人选才是。”

    说着,秦王荡直接看向樗里疾道:“王叔,自从相父两年前养病时期,你就已经开始暂代相父处理国事,乃是有实无名的相国。现在相父猝然离世,那就请王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相国,继续辅佐寡人吧。”

    樗里疾闻言大喜的长拜道:“臣谢大王厚爱,必不负大王所托,忠心国事以报君恩。”

    秦王荡点了点头:“好,相国请起。”

    “谢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