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第9分节

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

    逢侯丑一脸沉重道:“大将军,情况很不好,在秦军没有大型攻城武器的情况下,在秦军源源不断的强攻下,我们今天就付出了三千多伤亡,其中战死近千人,重伤千余人,轻伤不到千人,秦军攻势很猛。”

    屈匄再问道:“那么秦军呢?”

    逢侯丑答道:“粗略估计,恐怕伤亡过万。”

    屈匄点点头,道:“知道了,再派人向大王求援。”

    逢侯丑一怔道:“大将军,今天已经向大王求援三次了。”

    屈匄道:“探子回报,剩下的那十万秦军以及八万韩军今天已经到了。此外,有一只秦军带着大量的战略物资,其中包括不少攻城器械,出现在于中之外,后天就回到达战场。而且,在数十里外打造攻城器械的秦军工匠,已经准备了不少攻城武器了。”

    逢侯丑闻言大吸一口冷气,而后叹气道:“是,末将明白了。”

    一天后,深夜,楚宫。

    李秋在一间房间外喊道:“大王···大王···”

    正在沉睡中的熊槐,被李秋唤醒。

    熊槐睁开睡眼朦胧的双眼,不满的问道:“何事打扰寡人?”

    李秋解释道:“大王,工尹急报,有紧急军情,请大王召见。”

    “紧急军情?”熊槐一听这消息,睡意立即消散,瞬间清醒过来,将自己身上的粉嫩玉臂拿开,穿了一件单衣走出房间,问道:“什么军情?”

    李秋深深的弯下腰,低着头道:“工尹说:大将军遭到秦军偷袭。”

    “什么?”熊槐脸色一变,立即再次确认道:“当真?”

    李秋还没有回答,熊槐已经在自己腰上狠狠的捏了一把。

    “好痛!这不是在做梦。”熊槐脸色再变。

    “大王,工尹就在宫外,等候大王召见。”李秋答道。

    “让工尹立即来见我,另外,传令,让众卿立即前来楚宫议事。”熊槐一边说着,一边向房间走去。

    李秋应道:“唯。”

    回到房间中,秦美人已经醒来,见楚王自己动手拿衣服穿,顾不得羞涩,立即下床要为楚王更衣。

    熊槐见秦美人过来为自己穿衣,一伸手将秦美人推开,怒道:“滚!”

    秦美人猛然被楚王一推,跌倒在地,苍白的脸露出无辜不解之色,看着楚王喃喃问道:“大王?”

    熊槐没有解释,在随后进来的侍女的帮助下,穿上衣服,一言不发离去。

    “大王,不知秦美人···”李秋问道。

    熊槐停顿了一下,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魏美人和齐美人,于是深吸三口气,叹道:“两国相争,女子何辜,错错错错,莫莫莫莫,保留美人之位,待遇依旧,就这样吧。”

    大殿之中。

    昭雎到来时,熊槐已经坐在大殿之上了。

    “拜见大王。”昭雎行礼道。

    熊槐点头道:“不必多礼,大将军他们怎么样了?”

    昭雎急忙道:“大王,据大将军来报,秦军樗里疾所部三十万秦军以及魏章所部十万秦军,已经到了大将军军营三十里外,此时,大战肯定已经爆发了。”

    “大将军所部只有···只有十五万军队,而秦韩联军保守估计,将会在五十万左右,就算有防御设施,恐怕也会凶多吉少。”

    熊槐赞同道:“不错,人数相差悬殊,五十万对十···”

    熊槐微微一愣,眉毛一挑,向昭雎问道:“十五万军队?”

    昭雎赶紧再拜道:“大王,是的,现在大将军手里有十五万军队。”

    熊槐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些多出来的军队,肯定是楚国那些封君的军队,除了他们,熊槐想不出这多出来的军队是哪来的。

    熊槐再次想起大将军府外那热闹的一幕,怒极反笑:“好,好,好一群忠君报国的忠臣,果然是寡人之幸,楚国之幸。”

    昭雎唯恐楚王这时一时冲动,找那些封君算账,进言道:“大王,当务之急是秦国,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谈也不迟。”

    熊槐冷哼一声,点了点头。

    此时,屈原率先走了进来,向楚王行了一礼:“拜见大王。”

    “免礼。”熊槐接着对昭雎道:“贤卿,如何对付秦国一事,等众卿都来了再议。”

    “是,大王。”昭雎应道。

    很快,其他的大臣陆陆续续全都到达大殿。

    见人来齐后,昭雎再次道:“诸位···”

    熊槐在昭雎介绍情况时,面无表情的观察众卿的表情,当昭雎说到屈匄手中有十五万大军时。

    陈轸惨白的脸直接懵了,他是外来者,对楚国的情况有了解,但是了解的还不够深入。

    而屈原震惊的脸色,却微微松懈,似乎松了一口气。

    屈原知道屈匄手中肯定不止十万大军,但是具体有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楚国群臣基本上都不带屈原一起玩,而屈原的触角也一直没有伸到军中,所以只有一个大致印象,而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而其他大臣全都是一幅见怪不怪我很了解的表情,让熊槐有种犹如吃了一只巨大的苍蝇一般,虽然好像好像能饱,但是非同一般的恶心。

    昭雎说完,陈轸立即拜倒:“大王,臣死罪!”

    计划是陈轸和公孙衍提出的,现在秦国偷袭楚国,身为计划的提出者,自然要为楚王承担责任。

    熊槐还没有说话,上官大夫立即道:“大王,客卿陈轸误国殃民,微臣以为他是秦国派来的奸细,理当处死,以儆效尤。”

    上官大夫身为贵族的急先锋,一旦牵扯到大是大非,就会对人不对事。

    最近陈轸越来越受楚王信任看重,已经引起楚国大臣的警惕。

    而且举荐陈轸的前令尹昭阳已经死了。

    数个大臣齐道:“大王,上大夫所言有理···”

    “啪,哗啦。”

    一声大响,熊槐将案上的一卷书简,狠狠的砸在地上,大怒道:“现在我们楚国所面临的是秦国的偷袭,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怎么应对秦国,寡人让你们过来,不是叫你们内讧的。”

    熊槐抽出宝剑,对着桌案砍下一角道:“再有此议者,如同此案,斩!”

    上官大夫等人闻言,立即脸色惨白请罪道:“臣等死罪。”

    见他们长拜不起,熊槐叹气道:“行了,都起来吧。”

第八十二章 秦齐之重

    接着,熊槐转头对陈轸道:“客卿何罪之有,原本客卿和犀首的计划,有预料到过秦军偷袭楚国的可能。不仅是贤卿你们,连寡人也没有想到秦国如此疯狂。”

    “贤卿,你和犀首是计划的提出者,依你之见,我们楚国应该如何应对。”

    陈轸见楚王点名,愣了半响,最后向楚王拜道:“大王,臣不敢说。”

    熊槐见陈轸半响憋出这么一句话,不由一怔,道:“卿经管直说,最后下决定的只是寡人,胜负成败,寡人自会考虑,与贤卿无关。”

    陈轸闻言心中十分感激,却没有起身,依旧一言不发。

    昭雎见此,出言道:“大王,面对秦国的偷袭,我们楚国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目前没有风险,但是却有极大的隐患,另一条却是有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败,那么我们楚国却要被削弱,但如果成功,那么大王和楚国就会立即成就霸业。”

    “客卿的计策,那就是第二条,一旦失败,我们楚国所冒的风险,不是一个臣子能承担。”

    熊槐知道陈轸的顾虑后,开口道:“你们也太小看寡人了,寡人是那种事成则据功己有,事败则推卸责任的人吗。”

    群臣闻言立即有意无意的看向屈原,这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例子。

    难怪陈轸不敢说,要是他提议结果再次失败,没有屈原屈氏公族的身份,肯定得跪。

    屈原此时神游物外,一幅什么也没有听到的表情,如果可以,屈原此时恨不得立即从楚王面前消失。

    群臣的小动作立即被熊槐察觉。

    卧槽,又要背锅了。

    熊槐一见屈原,哪能不知道群臣在想什么,分明就是不信自己。

    但是当场打脸怎么了,熊槐一点也不尴尬,一幅我是楚王我脸厚的表情道:“群臣但凡有建议,只管提出,寡人与众卿誓,一旦失败,寡人一力承担。”

    陈轸闻言再拜,起身道:“大王,之前我们楚国的计划核心就是逼迫通过与魏国结盟的方式,分裂联盟,逼迫秦国伐齐,然后拉拢齐赵与秦国争霸。”

    “如今因为秦国的偷袭,计划的关键一环已经失败。但是计划的核心却没有失败,反而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如今天下的大势是依然还是攻打齐国,而秦国先是与我们楚国联姻结盟,接着偷袭楚国,如此背信弃义的行为,实在是罕见,必然会让和齐国正在对持的赵魏两国心寒,如此一来我们楚国拉拢赵魏两国就更加容易了。”

    上官大夫闻言冷笑反驳道:“客卿此言大谬,赵魏两个虽然对秦国失望,难道就会投入我们楚国的麾下吗。”

    接着,上官大夫向楚王行礼道:“大王,现在赵魏两国最关心的问题是齐国,只要谁攻打齐国,那么他们两国就会投靠谁。我们楚国要想拉拢赵魏,除非我们攻打齐国。”

    陈轸点头道:“大王,正是如此,只要我们柱国所部立即出兵攻打齐国,就可以拉拢赵魏两国。打败齐国后,收赵魏之兵,举兵西向,秦国不战自败。”

    此言一出,一些没有想明白陈轸计划的人,顿时大吸一口冷气。

    熊槐同样也是如此。

    现在还在商议救援大将军屈匄应对秦国的事,陈轸就建议出兵攻打齐国,同时和秦齐交战。

    这不是陈轸疯了,就是自己要疯了。

    屈原问道:“如果我们楚国攻打齐国,那么大将军怎么办,大将军一旦战败,那么汉中的昭鼠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此一来,损兵失地,楚国必然大为削弱,而且秦国得到汉中,我们楚国面对秦国,将会陷入根据不利的地位。”

    陈轸道:“大将军所部自然也要救,大将军所部有十五万兵力,武器粮草充足,而且有坚固的军营可以依靠,如果死守大营,可以坚持一月以上。”

    “将军昭鼠有十万大军在汉中,若是只要防守汉中,那么只需要三万精兵,就足以防御秦国南郑方向的攻击。”

    “如果我们再从郢都派出援军,加上丹水汉水地区的地方兵,连同大将军的大军,那么就有三十万兵力,进取虽然不足,但是若是进行防守战与秦国相持,却不是不可能。”

    屈原闻言反对道:“大王,这样太过凶险,且不说大将军目前危若累卵,等援军到达之时,必然已经损失惨重。就算大将军兵力无损,三十万兵力对阵秦韩联军五十万,这也是一件凶险的事情。”

    上官大夫咽了咽口水,甩了甩脑袋,难得没有反对屈原,赞同道:“大王,这件事实在太危险了。”

    熊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向陈轸问道:“贤卿,还有其他的策略吗?”

    陈轸道:“大王,我们楚国的第一条路,那就是立即调柱国景翠所部前往救援大将军,我们楚国重新与秦国大战,但是秦韩联军有五十万之众,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分出胜负,必然陷入旷日持久之中。”

    “而失去秦楚两国的军队,仅凭赵魏两国加上越国和楚国在东方的军队,如果齐国进行防守战,恐怕短时内难以战胜齐国。时间一长,各国精疲力尽,那么伐齐一事只能不了了之。”

    “届时齐国彻底吞并燕国,东面是大海,南面与楚国隔淮相持,北面有燕国的长城,从此再无后顾之忧,如此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齐国,就会横压诸国,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长远隐患。”

    熊槐闻言一怔,一个选择是现在冒风险,另一个选择是将来很坑,怎么选都有问题。

    上官大夫满脑不可思议道:“齐国的强大对秦国有什么好处,为何秦国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偷袭楚国。”

    昭雎叹气道:“齐国的强大,对秦国来说,危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露。之前我们楚国与三晋向齐国施压的时候,秦国就在后面看热闹,齐国对秦国来说有些远了。”

    齐国和秦国之间还隔着三晋,除非齐国彻底打下三晋,否则对秦国来说,齐国还是没有威胁的。

    熊槐默然无语,景翠的军队不支援屈匄,那么对于楚国来说,西线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景翠西归,那么齐国就无人压制。

    而和秦国大战,那么对楚国来说,只会损兵折将最后两败俱伤,而没有收益。

第八十三章 亲自救援

    若是两线开战,一旦一个方向战败,那么就会被削弱,但是倘若赢了,那么就是直接称霸天下。

    熊槐沉默许久问道:“如果要打败秦国或者抵挡秦国的进攻,我们楚国需要多少兵力。”

    昭雎答道:“大王,秦国军队乃是虎狼之师,樗里疾亦是当世名将,近五十万秦韩联军,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被打败。”

    “若要打败秦国,就要削弱秦国,削弱秦国目前有三种途径,其一破坏秦韩联盟,其二联络义渠骚扰秦国后方,其三,巴蜀新附,蜀王尚在,可以策反蜀王,联络巴人。”

    “秦韩反目,那么在前线的韩军,即可从敌军变为友军,一加一减,即可平添二十万大军。”

    “义渠国那边,我们楚国不能抱有希望,秦军对义渠防备森严,只能骚扰,不能产生多大的威胁。但是一旦进入相持阶段,那么义渠的骚扰行为,会极大的消耗秦军的粮草,加快秦国的衰败。”

    “如果巴蜀复国,那么秦国对我楚国西线的威胁,将会削弱一大半。而且,蜀国地复国,同时可以威胁秦国南郑。”

    “如果这三条全部做到了,那么秦国将不战自败。如果实现其中除韩国以外的两条,那么我们楚国需要至少四十万兵力,才能拖到秦国力尽退兵。如果韩国背叛秦国,那么需要精兵四十万,就能击退秦国。”

    “如果三条全都没有实现,那么至少需要精兵四十万,才能保住楚国在防守战中不落下风。如果只有三十万兵力,那么只能据险而守,勉力维持不败之局。”

    熊槐道:“这三条措施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此说来,我们和秦国的一战,短时间内根本不可结束。”

    昭雎道:“大王,正是如此。”

    “那么我们现在能调去支援大将军的兵力,还有多少?”熊槐问道。

    昭雎仔细思索了一下道:“大王,汉中昭鼠所部,如果只考虑防守,可以调出七万精兵。郢都目前还有精兵五万,三天之内就能征召数万兵力,鄢地邓地等地,一个月之内,也能征召数万兵力。而汉水江水流域的封君哪里,如今国难当头,应该也可以征召一到两万的军队。”

    昭雎在封君哪里略有迟疑,熊槐能听明白,如果只是普通的征召,封君们能出两万兵力那就到顶了,至于其中的精兵数量,简直难以想象。

    熊槐眯着眼睛道:“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能立即派去支援大将军的,只有十二万精兵。”

    昭雎立即反对道:“大王,郢都乃是国都,必须留有重兵,不可精兵尽出。”

    熊槐微微颔首,在问道:“如果要大败齐国,那么需要多少兵力?”

    昭雎停顿了一下,道:“大王,如今赵魏已经在和齐国相持,越国已经整军备战了。一旦越国正式出兵,那么齐国将会再次分兵。”

    “如此一来,在广陵的唐昧所部,就会释放出来,可以分出十万精兵参与围攻齐国。如果加上柱国的二十万精兵,那么打败齐宋联军,已经足够了,但是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成功。”

    上官大夫突然问道:“诸位,要是越国和秦国一样,出兵偷袭楚国,那该如何是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楚国算是怕了。

    陈轸道:“越国倒是不必担心,越国可是烹了齐国使者,已经宣布要重立吕氏后人了,这种行径,已经不比偷袭齐国恶劣了。”

    现在群臣都不知道的是,楚国的昭滑已经混到越王身边,对于越国,熊槐比其他人放心。

    但是也不排除越王疯狂的可能性。

    熊槐阴沉沉道:“要是越国敢偷袭我们楚国,那么寡人就和齐国结盟,和齐国分了越国。齐国强大,秦国都不怕,难道我们楚国就怕吗?”

    群臣闻言愕然。

    熊槐接着脸色一正,下令道:“传寡人之令,立即遣使前往越国,请盟主越国谴责秦国的无耻行径,要求越国出兵齐国。另,令唐昧小心戒备越国,一旦越国出兵攻齐,立即率十万精兵出兵攻齐。如果越国偷袭我们,那么要求司败立即派人和齐国联盟。”

    “传令柱国,做好战争准备,一旦越国攻齐,那么立即出兵攻打齐国。”

    “传令,遣使前往赵魏两国,就说寡人愿意出兵齐国,但是要求赵魏两国和我们楚国正式结盟。”

    “传令邓陈两地郡守,严密警惕韩国阳翟的偷袭。”

    “传令将军昭鼠,只留下三万精兵防守南郑,其余军队前往救援大将军屈匄。”

    “客卿,有你全权负责离间秦韩两国,即便不能拆散两国联盟,也要让两国离心。”

    陈轸答道:“臣,领命。”

    熊槐点了点头,顿了顿,接着道:“传令,三日之内在郢都征召五万军队,传来各地封君即刻派兵前往丹水,就说寡人要亲自率兵和秦国决战,让各地封君做好国战准备。”

    熊槐的声音刚刚落下,群臣就炸开了。

    群臣异口同声道:“大王不可啊。”

    昭雎急忙道:“救援大将军之事,派遣一员大将即可,用不着大王亲往。”

    屈原跟着道:“大王,身为一国之君乃是万金之躯,兵战凶危,岂可轻易涉险。”

    陈轸道:“大王,不如调柱国回师,如此必可万无一失。”

    其他群臣全都劝解楚王,

    熊槐摇头道:“非尔等所能知,寡人自有决断,众卿不必多言。”

    众臣见劝解不动,只能道:“臣愿意随大王和秦军决一死战。”

    熊槐摇头道:“此战只是防守战,我楚国也不是无人可用,更不是我楚国到了要亡国的时候,用不着众卿去和秦国拼命。”

    第二天,郢都开始大规模征召军队,陷入紧张的备战中。

    楚王准备亲自救援大将军屈匄以及要求各地封君出兵备粮的消息,很快就从郢都传到各地。

    鄂君得到命令后,大惊失色,向传令的使者问道:“朝中诸公何在,我楚国良臣名将众多,为何不劝阻大王,楚王亲自出征抵御秦国,这置我楚国群臣于何地!”

    使者答道:“回鄂君,在下只是使者,现在大王之命已经传达,请君早日派遣大军前去与大王回合。”

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

    鄂君闻言叹气道:“既然大王有命,臣必尊从,请使者回去禀报大王,臣启节奉大王诏,必尽起鄂地之兵,携带军粮前往大王帐下听令。”

    使者拱手道:“好,在下必定会向大王禀报鄂君的忠诚。”

    看着出为使者走远,鄂君皱眉长叹。

    鄂君相宋清问道:“君上,可是忧心出征一事?”

    鄂君摇头道:“我在当心大王和楚国,我听说秦韩联军有五十万之众,而我们大王却决定同时和秦齐两大强国开战,现在大王手中的精兵加上大将军十五万一起,都不到三十万,虽然是防守战,但是以秦军的凶悍,这一战恐怕凶多吉少。”

    “大王这次若是一败,连同上次五国攻秦的失败,恐怕其他国家会轻看我们楚国。”

    宋清深以为然,道:“君上所言甚是,一旦楚国被削弱,那么一损皆损,我们也要被严重削弱。”

    鄂君点点头,向司马秦和问道:“司马,如今我们的兵马准备的怎么样了?”

    秦和答道:“君上,消息来的太突然,一天内臣只能聚集还在领地内的一千精兵,至于领地之外的那些精兵,实在太遥远,将消息传到他们那里,近的需要一两天,远的需要一月之久,恐怕来不及了。”

    鄂君长叹一口气,道:“就算太远也要传去消息,在秦韩魏三国以及江水以北的,那就直接赶去丹水跟我们汇合,在齐国越国以及在江水以南的,那就立即赶回领地集合。至于在赵国燕国的那些人,也直接前去丹水吧。”

    宋清迟疑问道:“君上,此战太过凶险,你看是不是···”

    鄂君摇头:“我们终究是楚国人,况且大王都亲自出征了,我身为大王的臣子,怎么可以不向大王尽忠而保存实力呢?”

    接着转头向司败卫连道:“司败。”

    卫连拱手道:“臣在。”

    鄂君吩咐道:“我后天将会和司马带着一千精兵一千民夫,前往丹水向大王报道,你继续在鄂地召集军队,以一个月为期,无论其他地方的兵力有没有回来,你就带着征召的三千民夫和其余军队,以及我们鄂地所有的船只装满粮食,前往丹水向我汇合。”

    卫连道:“遵命。”

    党君:“大王有令,我身为臣子怎么可以不听从大王的调遣,司马,召集军队混入三成民夫,随我去向大王尽忠。”

    喜君:“司马,召集军队,混入一半民夫,去向大王尽忠。”

    栋君:“混一半进去吧。”

    羕陵君:“三成精兵七成民夫。”

    哪陵君:“同时和秦齐开战,大王这是疯了,司马你去召集军队,我们去镇压领地里的叛乱。”

    哪陵君司马:“···”

    秦楚交战的消息传到魏国,魏襄王当场傻眼,急忙召见田需前来议事。

    田需在魏王召见之前,就已经得到秦楚大战的消息,然后他就开始思索这一件对魏国的影响,以及魏国如何应对。

    但是直到他走到魏襄王面前,依然没有想出如何破解眼前的难题。

    “大王。”田需行礼道。

    魏襄王直接走了下来,道:“相国不必多礼,想必相国知道秦楚大战一事了吧,不知我们魏国应该如何应对。”

    田需张了张嘴,半响才道:“大王,还需先等等,且看楚国如何应对,如果楚国的景翠所部回去救援,那么我们魏国和赵国就危险了。”

    魏襄王一愣问:“相国,秦楚大战,和我们魏国有什么关系?”

    田需答道:“大王,秦楚大战和我们魏国没有关系,但是和齐国有关系。”

    “如果景翠的军队离开宋国边界,那么齐国就再也不受秦楚威胁。那么刚问大王,齐国是等齐楚决出胜负后,等待胜利者携大胜之威,纠集各国联合进攻齐国呢,还是会提前出兵解决我们赵魏两国,就跟数年前秦国一样,用武力逼迫我们三晋中的一个国家结盟。”

    魏襄王惊恐道:“肯定会选择提前出兵,逼迫我们赵魏两国的。依相国之见,齐国会攻打赵国还是我们魏国?”

    田需摇摇头道:“大王,老臣也不知道齐王会怎么想,可能都有可能吧!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四件事。其一向前线增兵,防备齐国,其二立即向秦国求援,其三立即将公主嫁给楚太子,其四听说楚国举荐越国做我们的盟主,我们立即派人前往越国,催促盟主越国出兵齐国。”

    魏襄王一怔道:“相国,向秦越两国求援寡人还能理解,但是为何立刻和楚国联姻?”

    田需道:“大王,如果景翠的军队依旧留在宋国边界,那么就表明楚国将要出兵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就是我们的盟友,联姻一事自然理所当然。但如果景翠西撤,那么秦楚之间,老臣也不知道哪国将会胜出,只能同时和两国交好,一旦齐国来攻打我们魏国,那就立即向秦楚两国求援。”

    魏襄王问道:“要是齐国来袭,而秦楚胜负未分,没有一个援兵到来,那该如何?”

    田需道:“那我们魏国就只能和齐国结盟。”

    魏襄王拍板道:“好,就依相国之言。”

    于此同时,赵国同样增兵前线。

    越国,最先接到秦楚交战消息的是昭滑。

    昭滑的越王召见后,走到越王身前后,向越王祝贺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霸业已成。”

    越王不解问道:“先生,寡人使用你的计策,打出复立吕氏的旗号,虽然楚魏两国表示愿意推举寡人为盟主,但是秦赵韩燕依旧没有表态,而且我们还没有打败齐国,如何霸业已成?”

    昭滑道:“大王,刚刚臣从魏国得到消息,不久前秦国偷袭楚国,如今秦楚之间正在发生大战,已经无力顾及齐国了。”

    “什么?”越王闻言大惊,诧异问道:“秦楚不是联姻结盟吗?现在不是诸国合力伐齐吗?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昭滑道:“正是如此,秦国利用各国讨伐齐国的要求,表面出兵伐齐,暗中背叛与天下的盟誓,出兵偷袭楚国。”

    越王震惊许久才喜道:“先生方才向寡人道贺,说霸业已成,难道是劝寡人偷袭楚国!”

第八十五章 会师丹汉

    ps:今天一早起来发现本书被《春秋我为王》、《战国明月》的作者七月推荐,这是一位写春秋战国时代的大神,无论是之前的《春秋我为王》,还是现在的《战国明月》都是难得佳作,得到大神的推荐,激动莫名,感谢中!

    -------

    昭滑摇头道:“大王,虽然楚国困顿,但是楚国在东方的军队依旧没有撤离,唐昧在广陵,景翠在宋,显然楚国因为被秦国偷袭的教训,已经对越国有极深的戒备了。”

    “况且如果大王偷袭楚国,那么已经承认大王盟主地位的楚国,必然会与大王反目,而日夜期盼援军到来的赵魏燕三国,也必然会对大王失望,而同大王绝交。而齐国也会因为大王伐楚,而愈加稳固强大。”

    “要是楚国被逼急了,向秦国割地求和,或者与齐国结盟,那越国该如何是好?”

    “如此一来,不知大王以为能成就霸业吗?”

    如果真如昭滑所说,那么越国就会重新被孤立,如何还能称霸天下!

    越王讪讪道:“依先生之见,我们越国应该如何是好?”

    昭滑道:“大王,我们越国应该立即停止与秦国的结盟行动,派人去声援楚国,然后派人谴责秦国,责备秦国的背信弃义之举。接着立即出兵齐国,联合赵魏攻打齐国。赵魏两国苦等秦楚援军不至,如果越国的援军出现在齐国边界,那么赵魏两国必然心生感激,而以大王为盟主,一旦赵国臣服,那么燕国自然也会臣服,如此大王就是一动而威服赵魏燕楚四国。”

    “如果我们打败齐国,那么齐国必然会被削弱,而向大王称臣求和。而秦楚之战,无论谁胜谁负,都是两败俱伤,到时天下三大强国都被削弱,身为伐齐盟主的越国,既有赵魏燕楚的名望,也有伐齐的实利,难道还不能成就霸业吗?”

    越王听到这里,咽了咽口水,不断的点头。

    齐国。

    得到秦楚交战的消息,齐国上下一片欢庆。

    之前秦楚联姻结盟伐齐一事,令齐国上下紧张万分,齐国已经在考虑重新立下一位亲齐派燕王,然后和燕国结盟撤军的事情了。

    但是现在得知秦楚大战后,齐国立即放弃了重立燕王的打算,将已经在喉咙里卡住的燕国重新咽了下去。

    “众卿,如今秦楚大战,我们齐国应该怎么办?”齐宣王问道。

    田盼感叹道:“大王,秦楚之间矛盾重重,发生大战只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没想到秦国会如此疯狂罢了。”

    淳于髡摸着自己的胡子道:“大王,秦楚大战对我齐国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齐国外部的不利形势。相反,因为越国和我们齐国绝交并于楚国讲和,而且景翠大军东移至宋,现在我们齐国依旧处在外交的不利地位,而且情况更加严重了。”

    齐宣王叹气道:“太傅所言甚是,但是秦楚大战,对齐国来说,却是一件幸事,我们齐国应该如何借用此事呢。”

    淳于髡答道:“大王,如今秦楚分出胜负之前,秦国已经不再对我们齐国造成威胁,而楚国景翠的大军依旧在宋国边界,如今楚国态度依旧不明,所以我们齐国需要派人去楚国,重新要求和楚国结盟。”

    “如果楚国答应了,那么齐国自然就高枕无忧,如果楚国不答应,齐国使者前往楚国的消息,也能让其他国家生疑。”

    齐宣王赞同道:“好,再次派人去和楚国结盟。”

    苏代行礼道:“大王,微臣愿往。”

    齐宣王喜道:“那就有劳卿了。”

    田盼道:“大王,如果楚国不同意我们的结盟,那么我们齐国就需要防备景翠的军队和越国一同攻击我们。”

    “如今景翠的军队在宋国边界,向东可以和越国联合,向北可以和魏国联合,无论景翠去哪,对我们齐国的濮水淮水防线都是极大的威胁,所以请大王增兵前线。”

    齐宣王同意后,问道:“要是景翠的军队回去救援屈匄,我们齐国应该如何行动。”

    淳于髡笑道:“大王,如果景翠的离去,那么就是我们齐国的机会,越国久不与中原来往,可以暂时先不理会。而赵魏两国因为秦楚大战被牵制,已经没有援军了,届时我们齐国出兵赵魏其中一国,逼迫一国与我们结盟,那么天下合纵伐齐的大局就算破了。”

    齐宣王脸上露出笑意,问道:“我们攻击那个国家?”

    田盼淳于髡异口同声道:“魏国。”

    田盼向淳于髡示意,请他先说。

    淳于髡见状微微颔首,向齐宣王道:“大王,如今魏国准备与楚国联姻结盟,而且已经和秦赵韩越结盟。联盟的国家中,赵韩关系亲密,秦韩是盟友,因为燕公子职的关系,秦赵关系和缓结盟。秦赵韩三国可以看成一派。”

    “而越国目前同时与楚魏两国结盟,却没有得到其他几国的认可,所以楚越两国也可以看成一派。”

    “而将这两派连在一起的就是魏国,只要魏国和我们齐国结盟,那么赵国就会被我们包围,彻底陷入孤立之中,到时只需要一个说客,就可以让赵国来朝拜大王。魏国赵国投靠我们齐国,那么哪怕秦楚越联合在一起,用举国之力来攻,我们齐国又有何惧。”

    田盼接着道:“大王,但若是进攻赵国,哪怕赵国投向我们,魏国依然有援军,不会轻易投靠我们。而且其他国家极有可能会因为恐惧而被魏国纠结在一起,一同进攻我们齐国,那么这又是一场恶战,胜负难料。”

    齐宣王呵呵一笑。

    楚国。

    经过三天的征召,郢都迅速召集五万征召兵,而且还在继续征召。

    期间熊槐亲自上门,请前令尹国老昭鱼出山,并同三闾大夫屈原一起辅助太子横坐镇郢都。

    两天后,国中事宜安排妥当后,熊槐亲自挂帅,以昭雎为副,带着陈轸上官大夫等数位重臣,率领三万精兵五万征召兵共八万大军,从郢都出发,前往救援屈匄。

    大军经过鄢城,接收了鄢城的两万地方兵,共十万大军,逆汉水而上。

    秦国偷袭楚国二十二天后,熊槐带着十二万舟车劳顿的大军与昭鼠派出的七万大军,成功在汉水丹水交汇处附近会师。

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

    “臣将军昭鼠裨将襄成君甸拜见大王。”

    “臣鄂君启拜见大王。”

    熊槐吩咐大军扎营后,襄成君和鄂君前来拜见。

    “免礼。”熊槐坐在大营中问道:“襄成君,如今大将军怎么样了?”

    襄成君答道:“回大王,现在大将军日夜被秦军围攻,一连血战二十多天,如今情况极为不妙。末将奉将军昭鼠之命前来救援,但是被十五万秦韩联军所阻,不能渡过丹水前去救援大将军。如今末将已经有十天未接到大将军传出的信息了。”

    熊槐沉重的点点头,他也是十天前接到屈匄的最后的信息,声称已经伤亡过半,快坚持不住了。

    襄成君接着道:“大王,末将曾派人前去查看,直到昨天,秦军依旧在猛攻大将军所部,大战极为激烈,大将军应该还能坚持一些时日。但是,自从秦军十天前成功将壕沟挖成,成功把大将军围的水泄不通。如果大将军他们长时间没有和外界互通音序,末将担心大将军他们军心不稳。”

    昭雎点头道:“大王,襄成君所言有理,目前大将军他们苦等援军不到,恐怕军心会出现极大问题,现在对大将军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援军的消息,让他们还能撑下去。”

    上官大夫问道:“襄成君,前方秦韩联军有十五万,我们是否可以从选择一个地方避开秦军主力,前去支援大将军。况且丹水一直使我们楚国的地方,秦国对于丹水的水势未必了解的极为清楚。”

    襄成君点头道:“上大夫所言,目前有两万秦军三万韩军分散开来,把守丹水以及丹水的支流滔水,而秦军主营有五万秦军,韩军主营有五万韩军,分成两个营地,相距十五里,成犄角之势,随时支援各地的秦韩之兵。”

    “秦军并没有水师,而且对丹水流域的水文知之不多,要想防住漫长的丹水,根本不可能。只是我之前兵少,而且手中并无水师,故而一直被秦韩联军所阻,如今大王到来,我们二十万大军,必然可以突破秦军防线。”

    熊槐问道:“襄成君,卿来此多日,可曾找到可以渡河的地方。”

    襄成君答道:“大王,五十里内,臣已经找到三处秦军防守薄弱的地方,只是因为缺少水师,故而一直被耽搁了。”

    昭雎向襄成君问道:“不知是那三处。”

    襄成君回答道:“其中两处在丹水,一处离这里二十里,有五百秦军守卫,那里的水势河道较宽,水流较缓,水位不深,但是离秦军大营较近,一旦不能迅速打开局面,秦军的援军很快就会到达。”

    “另一处是离这里五十里远的地方,离秦军大营三十里,有一千秦军守卫,河道适中水流较缓,但是秦军不知道的是,那边不远处有一个地方,虽然水流较急,但是河水较浅,容易渡河。末将因为人少,而且秦军戒备森严,不敢轻易去尝试。”

    “最后一个地方是丹水的支流滔水,离此处三十里,离韩军大营二十里,有一千韩军守卫,河面较宽,同样河水较浅,极易渡河。”

    昭雎听襄成君说完,向楚王道:“大王,如今大将军被围二十多天,情况刻不容缓,丹水的渡河点一个离秦军主营太近,另一个太远,请从滔水渡河。”

    熊槐点头道:“可,不知谁愿意率军前往滔水渡河。”

    襄成君闻言请命:“大王,既然渡河地点是微臣选择的,而且微臣已经来此数日,休整已毕,对那里韩军了解颇深,臣愿为大王前驱,率先渡河。”

    熊槐问道:“卿需要多少军队,才能为寡人夺取一个渡河的渡口。”

    襄成君答道:“大王,臣只需战船五十艘,精兵五千就可以为大王攻下秦军的营地。若是想要打开缺口,守住渡口,那么需要士卒一万,才能在韩军的围攻下坚守渡口。”

    熊槐想了想道:“寡人从郢都带来的水师一万人,战船三百余,寡人给你精兵两万,水师一千,战船五十,只需要攻下秦军大营坚守半日,寡人就会帅兵来援。”

    襄成君行礼道:“臣谢大王。”

    熊槐接着问道:“我们如何将秦韩大军的主力吸引过来,为接来下偷袭秦军营地提供机会?”

    昭雎道:“大王,请主力佯攻前方秦军营地,派兵偷袭丹水二十里处的秦军大营,将秦军吸引到此处,促使秦军向韩军求援,如此滔水必然空虚,必能一战而成。”

    熊槐点头问道:“诸卿谁愿率军强攻河对面的秦军营地?”

    众人相互看了看,昭雎道:“大王,微臣愿往。”

    “好。”熊槐同意后,接着问道:“谁愿意去偷袭丹水秦营。”

    偷袭丹水的那五百秦军并没有大问题,问题是要将秦军和韩军吸引过去,就需要一场短促的艰苦恶战,死死的守住渡口,才能将韩军也吸引过来。

    鄂君想了想,出来道:“大王,微臣愿往。”

    熊槐看着鄂君出来,顿时点了点头。

    鄂君本人也是久经战阵的大将,他曾经几次随令尹昭阳出征,参加过之前楚国对魏国的大战,并在楚国攻取魏国襄城一战立下功劳,前任对他感观极佳。

    熊槐也对他的感观极好,不是因为他立下的战功,而是鄂君立下功劳后,并没有要求扩大封地,而是向前任请求减税。

    然后前任给了鄂君五块令牌,直接免了鄂君每年五十辆车一百五十艘船的商税。

    鄂君的商队只要经过楚国各地的关口,只要出示令牌,就可以免税,而对于不免税的马牛羊这些大件,各地关口同样不能向鄂君征税,而是由楚国最高财政机构太府(大府)直接进行征税。

    因此,鄂君是楚国极为富裕的封君,是一个官商,一个商通各国的超级大官商。

    熊槐想到笑道:“卿需要多少军队!”

    鄂君开口道:“大王,臣的情况您是知道的,微臣这次将还在领地内的军队全部带来了,但是现在只有精兵一千和民夫一千。若是攻下秦营,微臣自己所带的这些人就够了,要是吸引韩军来援,则需要精兵一万,另外还需要五千兵力架设浮桥,造成我楚军想要在这里渡河的迹象,用以逼迫秦军向韩军求援。”

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

    熊槐同意道:“寡人同样给贤卿五十艘战船,一千水师,并一万精兵,五千兵力架桥,五千兵力负责接应贤卿撤退。”

    鄂君行礼道:“谢大王。”

    熊槐继续道:“军中传讯多有不便,待我楚军主力调动秦韩联军后,寡人会在丹水南岸点燃狼烟示警,一见狼烟,卿可立即佯攻秦军。”

    鄂君点头道:“敬遵大王之命。”

    对襄成君道:“卿见到狼烟后,就知我楚军已经开始从两处佯攻秦军,至于什么时候攻击韩军,卿可自决。”

    襄成君点头道:“唯。”

    熊槐接着看向北方道:“虽然战争不是今天爆发,但是今天也不能让他们闲着。传令各军,移兵北上,和秦军隔河对持。”

    “传寡人之令,令水师派出二百艘战船,其中二十艘战船前往丹水巡视,二十艘战船前往滔水巡视,以丹滔交汇处为起点,巡视百里河道。其余一百六十艘战船,逼近秦军营地,击鼓示威。”

    “得令。”

    很快,楚军的水师就分出两百艘战船驶向丹滔交汇处的秦军营地。

    秦军防河大营。

    “报,将军,楚军已过汉水,正在向我们赶来。”斥候来报。

    公子华问道:“向我们赶来?楚军还要多久才能赶到对岸?”

    “回将军,再过两个时辰就会到达。”

    公子华道:“立即再探楚军的行军路线,一旦楚军扎营立即来报。”

    “诺。”

    斥候离开后,公子华吩咐道:“立即请韩国申将军前来议事。”

    自从五国伐秦战败被俘后,在秦国做客两年多的申差,在秦国和公仲侈的支持下,成为韩军主将。

    申差到了秦军大帐后,向公子华拱手道:“不知公子邀我前来有何事相商?”

    公子华道:“据斥候来报,楚军现在正在向丹水赶来,本将意欲趁楚军立足未稳之际前去偷营,故请将军前来一议。”

    “原来如···”申差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打断。

    “报···”

    一个斥候进来禀报道:“报将军,一只两百艘战船楚军水师出现在丹水下游,以极快的速度向我军靠近。”

    “什么?”公子华与申差同时惊道。

    二人对视一眼,立即起身前往河边。

    二人带着军队来到河边不久,就见一只密密麻麻的船队从丹水下游逆流而上,转眼之间就到了附近,而且速度不减,向岸上秦军方向驶来。

    申差震惊道:“楚军疯了?难道仅凭水师就想来攻打我等!我们去不了河中,难道楚军水师的战船还能上岸不成。”

    公子华先是点点头,接着脸色一变,道:“不好,水师,恐怕···”

    申差闻言脸色变得很难看。

    公子华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同样想到了。

    秦韩联军没有水师,面对楚军的水师,那就是一个绝对劣势,要想防住丹水,难度将会大增。

    “传令,弓箭手准备。”公子华对左右吩咐道。

    一支弓箭部队,很快就在秦军将领的组织下,来到河边,分成三组,准备防备楚军的战船。

    楚国水师的战船来到河中间后,立即响起一阵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的战鼓声。

    听到鼓声后,公子华冷笑一声,道:“我倒要看看楚军水师究竟是如何上岸的。”

    只是鼓声响起后,预料中的冲锋却没有出现,相反,楚国战船开始减速。

    最后两百艘战船,停在秦军弓箭射程之外,继续敲着战鼓。

    申差道:“楚国水师战即不战,退又不退,停在河中擂鼓,这是在挑衅我等。”

    公子华无可奈何道:“可惜我们没有水师,否则···”

    楚国水师的战鼓声响了一炷香后,终于停了下来。

    接着两百艘战船一分为三,左右各分出二十艘战船,一西一北分别向丹水滔水上游而去。

    公子华见状,眉头紧锁,望河兴叹,道:“传令各地军营,小心戒备,一旦楚军来攻,立即点燃狼烟示警。”

    传令兵走后,公子华对申差道:“将军,先前偷营一事就此作罢,请你守滔水,在下守丹水,一旦楚军来攻,立即示警传讯。”

    申差点头道:“请公子放心,在下一定谨守滔水,不会让楚国得逞的。”

    申差正欲离去,秦军斥候又有斥候到来。

    “报将军,楚军已到三十里外,而且楚王的大旗出现在楚军之中。”

    二人听到楚王的大旗出现在楚军大营之中,顿时长吸一口冷气。

    申差震惊道:“先前听说楚王亲自救援屈匄,我还不以为然,没想到楚王真的来了,这···这该如何是好。”

    既然楚王来了,那么楚国各地的地方军,必然云集响应,哪怕其中精兵不多,但是军队的人数必然极多。

    如果野战,秦国自然不惧,但是如果楚国只是防守,那么秦国就算再来二十万精锐,都难以击败楚国。

    公子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默然无语。

    最后传令道:“来人,向将军传讯,就说楚王亲来,有水师相助,可以随意攻击我秦军的防线据点,本将恐怕守久必失,难以抵抗楚王的攻击,请将军早作打算。”

    当天日落时分,熊槐带着楚军赶到丹水南岸,和秦军隔河对持。

    夜幕降临后,丹水下游,一只百艘战船从丹水逆流而上,经过丹水滔水交汇处后,船队一分为二,分别向丹水滔水上游而去。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一早,昭雎开始准备进攻秦军营地。

    此次因为水师的主要战场是丹水,所以来到此处的都是军中数量最多的战船,一种船身瘦长,桨手众多,速度极快,被称为大翼中翼小翼的主力船只,大翼五艘,中翼百艘,其余都是小翼。

    而长江上活动的楼船,以及超大型船只号称艅艎的旗舰,因为吃水的缘故,并没有跟随楚王前来。

    大翼有十丈长,长度超过二十米,宽度超过三米,满载能载九十人,中翼小翼都是同一种船型的缩小版。

    一百多艘战船,停在南岸,船首站着两排拿盾持剑的士卒,其后是数位弓箭手,水师早已准备就绪。

    楚王和楚军主力都在此处,秦军自然会对这里戒备森严,三万秦军同样也已经准备就绪,两千秦军持矛在前,三千秦军持剑在后,其后一万秦军持弓戒备,一万五千秦军在后机动,随时为援。

第八十八章 战船上岸

    看着对岸战船上进入战备状态的战船,秦军副将不解问道:“将军,楚军的战船好像是要作战啊?但是我们秦韩联军在丹水之上并没有水师,楚军这是准备和谁交战?”

    公子华不以为意道:“不必理会,楚国水师虽然厉害,但是楚军的战船还能上岸不成?”

    副将想不通楚军这是要干什么,只能同意道:“将军英明。”

    公子华接着看到楚军准备的木筏,迟疑道:“我有三万大军在此防守,可谓固若金汤,楚王为何如此不智,竟打算在这里渡河,若是本将所料不差,这其中必然有诈。传令其他各部,小心警惕楚军的偷袭,楚军的渡河地点必然在他处。”

    “是将军。”

    南岸楚军。

    “将军,水师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战。”水师统领向昭雎汇报。

    昭雎看着北岸,道:“好,此战若成,水师可为首功。”

    “谢将军。”水师统领拱手一礼后告退。

    不久,昭应过来道:“将军,末将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一战。”

    昭雎点头道:“好,你且回去,大战即将开始。”

    昭应行礼道:“是将军。”

    昭雎接着对左右传令道:“去,速向大王禀报,我已准备妥当,只待大王下令。”

    熊槐接到昭雎传递消息使者的汇报,对使者道:“你回去对工尹说:此战由他全权指挥,寡人不会做任何干涉,请工尹只管放手一战。”

    “唯。”使者行礼后迅速离去。

    不久,南岸传出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声。

    随着战鼓声响起,水师立即行动起来。

    战船在桨手的划动下,如同离弦之箭,迅速向北岸杀去。

    战船出动之后,数万楚军,拿着襄成君这几日准备的木筏,向北岸冲去。

    秦军主将公子华见到水师战船冲过来,脸色为之色变。

    惊道:“不好,难道楚国打算用战船做渡河的工具?”

    接着痛心疾首:“竟然将战船当做一次性木筏使用,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楚军欺人太甚。”

    然后脸色难看的下令道:“传令,立即将剩下的军队全部压上,一定要将楚军封锁在岸下。传令主营,再调一万秦军前来支援,另向韩军求援,请将军申差调两万韩军前来支援。”

    副将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道:“将军,如今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向韩国求援,会不会让韩军轻看我秦国。”

    公子华怒道:“此时此刻哪能顾及颜面,要丢人也是本将无能丢人,与秦国有什么关系,本将都不怕丢人,你害怕什么,还不快去传令?”

    “是将军,末将领命。”

    丹水不比长江,同样也不比汉江,乃是汉水的支流,即使是两河的交汇处,河面宽度也并不离谱。

    水师很快掠过河中,杀向对面。

    楚军水师受到的第一波攻击,就是弓箭。

    箭矢或直接射空,或落在船身,或被盾牌所阻,杀伤力极少。

    遭到秦军弓箭手的攻击后,楚军战船上的弓箭手开始还击,但因为人少的缘故,杀伤力并不明显。

    而在船内划桨的士卒,完全不受弓箭影响,战船始终保持最大速度,从河中杀到北岸,直至搁浅。

    按照秦国与其他国家的攻守经验,抢滩登陆战,一般都是用毫无防护作用木筏或者小船做渡河工具的。

    这种情况下,只需几波箭雨,对方就会死伤惨重,而剩下的人杀到岸上,也会毫无威胁,而被岸上的军队迅速清理掉。

    现在楚军用防御力极强的战船作为登陆工具,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直接渡过了渡河中最危险的阶段。

    战船搁浅后,盾兵立即弃盾,拿着长剑向秦军杀去。其后战船里负责划桨的士卒,拿起武器离开船舱,杀向秦军。

    而战船果如公子华所说,直接被楚军遗弃了。

    五千秦军已经在秦将的指挥下,分成一百多个部分,意图将楚军压制在战船范围之内。

    而楚军大船有近百人,小船也有八十人,一百多艘船加在一起那就是近万人。

    这些军队全部离船后,迅速对秦军取得优势,片刻之后,就有几支船只的军队突破了秦军的封锁,向秦军的弓箭手杀去。

    双方交战不久,秦军的援兵进入战场,重新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迅速稳住阵线,清理了突破的少量楚军,将楚军的攻势压了下去。

    此时,楚军乘坐木筏的军队,领先者已经到了河中间,很快就要进入弓箭手的射程内,支援第一批渡河的楚军。

    公子华冷笑一下,将目光从看着南岸剩下的那些战船道:“传令,弓箭手继续向河中射击,本将倒要看看,楚国究竟有多少战船可以当做木筏使用。”

    木筏的防御力基本为零,面对秦军的射击,只能顶着弓箭向北岸前进。

    好在丹水并不十分宽广,木筏顶过数轮弓箭后,第一波乘木筏的楚军以伤亡过半的代价,成功登上北岸,开始支援岌岌可危的楚军先锋。

    随着楚军援军的不断到来,楚军巩固阵线,双方在丹水北岸再次陷入胶着,并且优势逐渐趋向楚军。

    一炷香后,秦军主营的一万援军到来。

    公子华黑着脸传令道:“令援军即刻投入战场,将楚军赶回河中。”

    昭雎在对岸见秦军援兵到来后,立即被投入战场,大喜道:“大事成矣!如今五万秦军已经有四万被投入战场,秦国势穷矣。传令将军昭应,加紧进攻秦军。”

    “诺。”

    接着对左右道:“准备点燃狼烟,通知鄂君行动。”

    “诺。”

    不久,楚军的营地中,冒出一道浓厚的灰黑色狼烟。

    公子华一见楚军营地冒出狼烟,脸色立即变得苍白,向左右吩咐道:“传令,向韩军求援,请韩军派一万军队前往秦军主营。”

    狼烟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传讯。

    既是传讯,那么楚国果然是打算偷袭其他地方。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公子华看着停在岸边的战船,眼睛中都快冒出火来,只可惜心中的怒火并不能化做烈焰,将那些战船烧的干干净净。

    此时,鄂君站在一艘水师战船的船首,一动不动的望着楚军大营方向。

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

    见到楚军大营上空飘起狼烟后,鄂君下令道:“传令,十艘战船在前开路,其余小船在后跟上,剩下的四十艘战船在后为援军,向秦军大营出发。”

    与秦军主营所在的环境不同,那里可以支持数万人登陆进行大会战,而鄂君进攻的河岸则不行。

    防守的秦军虽然只有五百人,但是地形施展不开,五十艘战船不能全部一拥而上,如果可以,楚军也没有必要佯攻秦军大营,直接三百艘战船杀过来就行了,三百艘战船如果全部装满人,少说也有几万人。

    因此,鄂君观察了那里的地形后,只安排了十艘战船,其余的人所乘坐的,要么是小船,要么是木筏。

    军队出发后,十艘战船在前,后面密密麻麻跟着为数众多的小船,顺流而下,向秦军杀去。

    离秦军营地不到十里时,鄂君看见秦军军营上空,飘起一道狼烟,鄂君笑道:“既然已经被发现了,那就全速前进。传令水师,加快速度,全速杀向秦军。”

    “诺。”

    随着鄂君一声令下,当前的十艘水师,速度立即提高了一大截。

    翼船的速度本来就快,加上顺水而下加速度,十里不到的距离,几乎就是转瞬即至。

    不得不说秦军在对阵水师的经验十分匮乏,对战船的性能估计严重不足,完全没有想到楚军的战船速度会如此之快。

    秦军发现楚军出现在上游后,第一反应是立即组织士卒对楚军半渡而击,结果士卒才刚刚离开大营,楚军的战船已经快杀到面前,秦军只好撤回军营,打算闭营死守。

    鄂君见状喜道:“这样的秦军就想守住丹水,简直是痴人说梦,哪怕我们楚军强攻丹水,恐怕秦军也守不住。”

    鄂君司马秦和应道:“北方习马,南方习船,若是论车骑作战,秦军自然凶悍,但是论水战,还是我们楚越两国为首,哪怕是同样拥有水师的齐国,水战也不是我们两国的对手。”

    鄂君脸上露出赞同之色。

    战船到达河岸,鄂君抽出宝剑,一本正经道:“既然秦军闭营不出,如此好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传来众军,留五百人建筑防御工事,其他人随本将前去向秦军挑战。”

    秦和拱手道:“诺。”

    鄂君带着楚军下了船,派出五百人修建防守设施,自己带着三百人杀到秦军军营外挑战。

    秦军见一位楚将带着三百楚军在营外挑战,有心向杀出去,将他们全歼,但是一想到丹水上数不清的楚军主力,顿时如同霜打的茄子,当起了缩头乌龟。

    鄂君见状,在秦军面前耀武扬威一番后,见楚军主力木筏已经开始靠岸,于是下令道:“传令众军,留三千人修建工事,其他速度前来支援,本将要拔掉这个秦营。”

    此时,楚军的五千征召兵出现在对岸,已经拿着木板准备就绪。

    公子华一见丹水上游出现传讯的狼烟,立即下令秦军主营派人前去支援。

    不久后,有人来报:“报将军,一万楚军已在丹水登陆,其中数千楚军已经攻破守河军营,有数千楚军正在河岸修建防御设置,另有数千楚军在搭建浮桥,已经快建成两座浮桥了。”

    公子华今天增长的知识太多,但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再度大吃一惊。

    示警狼烟才出现多久,楚军就快建成两座浮桥了?

    都说破坏容易建设难,两座浮桥,哪怕是让秦军去毁坏,如此短的时间内,恐怕也不能全部破坏完吧,而楚军竟然快建成了。

    公子华身体微微一晃,自言自语问道:“楚军建桥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公子华的声音虽然很轻,但是斥候还是听清楚了,于是答道:“回将军,楚军二十几艘战船横在河面,然后用一种带钩的武器将相邻的两船相互勾住固定,楚军士卒将提前准备好的木板搭在武器上,用极快的速度就在船上搭起两座浮桥。”

    “钩强!”公子华嘴巴中吐出两个字。

    这种武器公子华曾经听说过,一种很长的木杆,杆头带有锋利的钩子,名字叫钩强,或者叫做钩拒,是水师特有的武器。两船接近时,这武器可以用来攻击,打赢了就可以用钩子钩住敌船,阻止敌方逃跑。

    这是当年楚越交战时楚军的发明,楚军曾用这东西多次大败越军,其后,毫无技术含量的钩强就成了水师的标配。

    “将军,如今楚军已经搭建浮桥,我们怎么办?”副将问道。

    公子华叹气道:“传令,让主营的所有军队,全部前去支援。”

    传令兵离去后。

    副将道:“将军,楚军有两万,现在恐怕我秦军的守河军营已经被攻破,主营所有的军队全部相加在数量上也只是和楚军相当,末将担心不仅连浮桥都不能摧毁,恐怕连岸上的楚军也难以击败。”

    公子华默然长久,道:“先这样吧。”

    此时公子华已经承认失败,只想将今天守住,然后撤退。

    楚军大营狼烟出现半个时辰后,襄成君正在一艘战船的船舱内来回渡步。

    这一战工尹昭雎帅主力为他吸引秦军注意力,鄂君为他扰乱秦军视线,这两个人给他的压力很大。

    虽然他是封君,但是襄成君不要说和大权在握的公族昭雎相比,就是和鄂君相比,他也远远比不上。

    襄成君的封号已经有两百年历史了,但是悠久的历史并没有给他带来声望和实力。

    襄成君这个封号的封地在襄城,八十多年,三晋横推天下,楚国重镇大梁襄城这一片地区全部被魏国夺取,襄成君一脉从此失去封地,成为浪迹在郢都封君。

    其后数代襄成君梦寐以求的事情,就是再次获得一块封地,成为一个货真价值的封君,只是因为襄成君年代久远的缘故,哪怕为此付出极大的努力,襄成君都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想在摆在襄成君面前就有一个机会。

    “不知襄成君考虑的如何?”苦获跪坐在船舱中,看着不断来回走动的襄成君问道。

    墨家的苦获和已齿听说楚王改肉刑后,曾打算投靠楚王,为此前往郢都,与楚国诸多重臣交流甚欢,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楚王压根就没有听说他们两去过郢都。

    秦国偷袭楚国一事传到邓地以后,已经回到邓地的墨家众人,立即打出非攻的旗号,一面攻击在秦国的墨家巨子堕落,一面召集墨侠准备帮助楚国防守。

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

    襄成君听到苦获开口,停了下来,看着苦获道:“先生之计虽然甚妙,但是大王派我来攻取渡河渡口,我不敢违抗大王的命令,而擅自行动。”

    苦获摇头道:“唉,将军此言差矣,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今秦军露出一个如此大的破绽,要是将军不乘机进兵,一举将秦军击败,难道还要等秦军事后重新聚拢,从新与我们楚国大战吗?”

    “况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将军请三思。仅仅只是夺取一个渡口功劳,难道能获取封地吗?”

    苦获一语双关道。

    襄成君闻言一怔,慢慢的摇摇头,道:“不能。”

    苦获道:“如果将军能用我的计策,那么破秦的首功,那就是将军你的了。到时就算不能恢复将军祖上的封地,但是重新获得一块较小的封地,肯定足够了。”

    襄成君闻言默然,良久不说话。

    很快,一个斥候的声音打破了船舱的平静。

    “报将军,探子回报,韩军主营刚刚又被秦军调走五千韩军,如今只有一万五千韩军在主营中。”

    苦获听到禀报,笑道:“将军,这是天赐良机啊。”

    襄成君惊喜的点点头,道:“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苦获拱手道:“八百墨家子弟,愿听将军调遣。”

    襄成君和墨家达成联盟,和苦获走出船舱,传令道:“三军听令,出发。”

    襄成君选择的进攻方式和鄂君一样,都是顺流而下意图以快打慢。

    但与鄂君不一样的是,襄成君的五十艘战船是一起行动的。

    五十艘战船浩浩荡荡的杀向韩军,根本没有打算掩盖自己踪迹,以最快的速度向韩军冲刺。

    在韩军反应过来之前,襄成君的战船已经到了面前,其中二十五艘战船直接冲向河岸,在岸边搁浅,剩下的战船停在河中,一排排横在河中,摆出架桥的态势。

    韩军被楚军粗暴的渡河方式吓了一跳,等反应过来时,楚军已经有不少楚军跳上河岸,开始在岸上摆阵型。

    韩军守将见到楚军停在河上的的船队,直接打消了出营一战的念头,闭营不出。

    襄成君见先声夺人的攻势已经成功,下令道:“传令,立即汇报大王,就说本将已经夺下渡口,请大王派援军前来。传令众军摆防御阵型,令对岸的楚军到来之后立即过河,这次我军死守河岸,直到援军到来。”

    一声令下,岸上的楚军立即摆出防御阵型。

    不久,剩下的楚军到达对岸,开始用木板铺桥。

    韩军主将申差一见狼烟传讯,就知道楚军到来,当即指挥剩下的一万两千韩军向韩军营地赶去。

    申差率军到达河岸时,楚军已经有一万人严阵以待,而对岸的楚军还在源源不断过河中。

    见此情况申差顿时头大,自己一万多人要想攻破严阵以待的一万楚军,而且还是援军不断的楚军,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来人,向秦军传出消息,我军人少,三万楚军强行渡过滔水,我方已经抵挡不住,请秦军早作打算。”

    “是将军。”

    “向大营传令,收拾东西,我们今夜就撤。”

    “诺。”

    传令兵离开后,申差喃喃自语:“唉,本将终究是韩人,是向韩王效忠,现在做到这一步,算是对秦国仁至义尽了。”

    接着申差道:“传来,摆防守阵型,和楚军相持。”

    楚国这边,见到韩国的援军到来后同样摆出防御阵型,没有攻过来,立即松了一口气。

    襄成君久经战阵,见此立即明白韩国的打算。

    如今秦韩联军已经全被牵制住,韩国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却和楚军相持,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韩国放弃了。

    韩国这是打算溜了。

    襄成君冷笑一声,如果是之前,楚韩之间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现在么···

    还是成全自己吧。

    此时苦获走过来道:“将军,我们墨家弟子已经准备就绪。”

    “好。”襄成君点头传令道:“擂鼓,向韩军阵地发起进攻。传令后面的楚军,过河后,不必支援,分别向左右散去,一百人队为单位,向韩军主营赶去。”

    “诺。”

    “咚咚咚···”一串战鼓声响起,同时惊住了楚韩两边的军队。

    申差先是一阵惊愕,然后立即下令韩军严阵以待。

    鼓声响起,楚军立即向韩军发起冲锋。

    双方激战不久,申差发现一个问题,新过河的楚军没有支援,反而分散两边,饶过战场。

    “这是想攻击我军侧翼,是想要迂回后阵?亦或者····”就在申差迟疑间。

    “咚咚咚”

    韩军后面又传来一阵鼓声。

    申差回头一看,后门并没有楚军攻过来,到是更远处,有大量的烟尘扬起,隐隐约约透着火光,鼓声就是从那里传来的,那个方向是···韩军主营。

    韩军后侧的方阵听到主营方向有战鼓之声,而且鼓声之中似乎隐隐有喊杀声传来。

    顿时迟疑。

    难道主营被楚军偷袭?

    这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

    “将军···”申差身边的韩江紧张的向他询问。

    申差摇了摇头道:“不必担心,这是楚军虚张声势,滔水戒备森严,楚军根本无法大规模渡河,我们主营还有三千韩军守卫,不可能有···”

    申差说到这里猛然停住,暗道:“难道是楚国方城一线的景缺暗中离开防线前来偷袭?”

    接着猛然摇摇头。

    方城一线对楚国何等重要,楚国应该不会如此不智···

    但是楚王亲自来了,冲动之下调景缺前来,这种可能性是极有可能的。

    韩军出现的一个短暂的一滞,立即被襄成君捕捉到。

    “传令两侧的军队,全速赶往韩军主营。”

    “传令众军,全军压上,我们的援军已经攻破韩军大营,韩军大势已去。”

    此时心忧主营的韩军,一见楚军全军压上,顿时士气下跌。

    襄成君见全军压上后,韩军防御有不稳的迹象,立即下令道:“传令三军,破韩军,本将军散尽家财,重赏三军万金。”

    左右听到命令后,立即派出十余人在军中到处高喊:

    “破韩军,赏万金,破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