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全文阅读 第33分节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两年

    崇祯三年春,距离归化城副营官叛逃事件已经有两年了。叛逃的军官仍然未曾被逮捕回来,这件事也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毕竟复辽军除了损失几十个叛变的士兵以外,归化城没有出事,也没有大的损失。久而久之,归化城成为内蒙草原最为繁荣的城池,几十个叛兵无济于事。

    夷洲的笨港,经过两年的发展,逐渐显现出一副繁荣的气派。

    垦荒区是成片成片绿油油的农田,那是刚插下去的小苗,偶尔可见农夫在田间休憩。随着农业局驻夷洲小组杂交出抗倒伏的水稻,饱受台风之苦的夷洲农业开始兴盛起来。除了水稻,甘蔗等经济作物也被复辽军鼓励栽培,笨港附近的农业区成为糖的重要产地,远近闻名。而山区以泰雅人为代表的高山族土著也逐渐开始与平原区有了接触,出售鹿皮等土特产来换取糖、盐、铁器和其他生活用品。

    港口内停泊着十几艘商船,甚至还有东瀛商人和尼德兰商人的商船。

    “是上帝指引我们来到这里与你们公平贸易的,为什么要赶我们走?”一个尼德兰商人在码头叫嚷道。

    他撒泼起来,顿时吸引了一群人前来围观,好奇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们夷洲卫的长官已经下令,让东印度公司在三个月内退出夷洲,交出台湾城和赤坎城,否则就将向东印度公司开战。现在三个月的限期已过,你们尼德兰人未曾交出两座城池,打算做誓死抵抗。因此,我们夷洲卫的长官宣布对东印度公司开战,念你们尼德兰商人无辜的份上,速速离开夷洲海域,否则尽皆击沉!”前来驱逐尼德兰商人的士兵按刀说道。

    “你们这是在赶走你们的财源,我们用源源不断的白银向大明购买茶叶、丝绸和瓷器,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们。如果我们尼德兰放弃了夷洲,要我们这些商人怎么和你们交易?”尼德兰商人不甘心地说道。

    “你们要做生意我们欢迎,等到战争结束以后笨港和厦门湾仍然欢迎你们到来。只是夷洲是我们自古以来的国土,寸土必争,你们在我们的夷洲卫殖民,奴役夷洲卫的原住民和移居夷洲南部的汉民,藐视人权。所以我们复辽军必须要收复夷洲南部。”这个士兵说道。

    人权?尼德兰商人双眼凸出,这个理由还真是讲究,从未听闻啊。

    ”快走快走,晚了一旦我们的长官改变主意,你们就是想走也不行了。“

    一队士兵将尼德兰商人像是赶鸭子一样赶上船,不容他们抵抗。

    “你们这些恶魔、撒旦,上帝会给你们降下天罚,你们以后上不了天堂的!”尼德兰商人临走前,仍然挥舞着拳头激愤陈词。

    “他说的上帝是什么人?”一个码头上的士兵问自己的同伴,“西方的什么神灵吗?”

    “好像西洋人都喜欢把上帝挂在嘴边,就和我们的城隍爷一样,大概是这样吧?听说他们一旦犯了罪,就会向一种叫做牧师的人员祈祷上底原谅他们。”另一个士兵猜道。

    “犯了罪还要求神灵原谅,这不是为难神灵吗?”另一个士兵表示不解。

    如果尼德兰商人知道这些个士兵把上帝当成西方的城隍爷,一定会气歪鼻子的。

    夷洲卫早在三个月前责令东印度公司退出夷洲的时候起,就相当于向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开战。负责指挥这场战事的是驻扎在厦门湾的海军司令纳尔逊,还有驻扎在笨港的海军陆战旅旅长刘汪。经过三个月的准备,基本上所有的军备、部队都调集完毕。

    此时海军陆战旅的刘汪整训部队,准备出征,重要的军官都被他召集在一起。

    “厦门湾的舰队已经出航,会经过澎湖列岛,然后抵达台湾城下。他们从海路进攻。而我们部队是从陆地上进攻,沿着海岸线向南推进,直到攻占赤坎城。这次海陆协同作战开创先河,千万别给我出什么幺蛾子。”刘汪对大小军官说道。

    “长官,他们尼德兰人只有400人守赤坎城,1100人守台湾城,我们这次海军部动用的人员近万,是他们的好几倍,值得大费周章吗?随便派一支部队过去就能消灭他们了。”一个军官说道。

    “有机会以多欺少还不好啊?我这样跟你说吧,实力相近时比的是胜负,当我们这方更强的时候,比的就是伤亡。打赢了不算本事,还要尽可能少死人。我们这些做将领的,要爱惜士卒的生命!”刘汪说道。

    “长官我知道了。”刚才那个军官惭愧地说道。

    简要的训话以后,海军陆战旅五千多人,带着大大小小的马车、牛车、独轮车踏上了南征赤坎城的征途。他们这一路将会沿着夷洲西部的海岸线向南行进,除了攻占目的地赤坎城以后,还肩负着向南部地区的土著宣示一个强大的势力的存在。

    “真羡慕海军部的人,我们陆军部这两年就没有打什么值得炫耀的大仗。看看他们,再看看我们,真是同人不同命。”山地营的程疯子目送海军陆战旅离开,各种羡慕嫉妒恨,“这两年我们山地营做的都是些什么活?帮高山族的几个部落调解矛盾、帮农民驱逐田间的燕雀,还有帮李大婶家找丢失的牛……我们山地营都快成为治安部队了!”

    “军主远在辽南,不会已经忘记了我们吧?”

    “应该不会的,我们这次留守笨港不正是军主吩咐下来的吗?”

    “难不成我们堂堂山地营真的要沦落为治安部队了吗?”

    程疯子听见山地营士兵的议论纷纷,不禁恼怒:“以后训练的时候都给我认真一点。虽然我们山地营这两年没有战斗,但是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才养了几百天,见千日都没到呢!下次军主想起我们的时候,要用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不鸣则已,要一鸣惊人,知道了吗?”

第三百二十章 大明朝议

    “闯贼连克陕西三座城池,已经兵临西安府下。三边总督洪承畴退守潼关,向朝廷请兵五万,以荡平闯贼。”新上任的兵部尚书熊明遇上禀来自陕西的奏折,让文武百官一阵沉默。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群臣。臣子都不敢抬头看他沉如死水的面容。

    “两年了,就是一个褓囊中的婴儿,现在都能牙牙学语了。他洪承畴总督三边战事,要兵给兵,要粮给粮,要钱给钱,两年时间非但没有消灭陕北亡贼,反而让他们做大。如今闯贼军势席卷陕西、山西、河洛三地,与四川的流民相互响应,江山危急,洪承畴真是可恶。”崇祯说道。

    殿中的群臣鸦雀无声。然而他们心里清楚,平定陕地的农民起义军不是洪承畴一个人能做得到的事情,就是换一个人去估计会输的更惨。只是现在似乎需要一个背锅的人。

    “陛下,此事除了洪承畴无能以外,乱民之根源还在于天灾人祸。天灾者,数十年不见之大旱也,人祸,贪官土绅也,朝廷应当以招抚为主,募集银两赈灾,救济百姓。如此一来,方可从根源之上瓦解闯贼高迎祥等人。否则乱贼将如同野草般,春风吹又生。”在百官班列前面,一个中年官员说道。

    众官一看,却是同样新上任不久的首辅大臣周延儒。

    “非也,此乱之根源是高迎祥等人包藏祸心。早在三年前,朝廷就曾屡次三番、三番两次往陕北运送赈灾银。可是三年以来,陕地的乱贼得到赈灾银以后,不但没有安居乐业,但是变本加厉,利用朝廷的赈灾银招兵买马,扩大势力。他们分明就是图谋不轨,意欲颠覆朝廷。”另一个前列的大臣说道。

    众官的小眼神余光又注意到这个发言的官员身上。却是新上任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

    这些官员也很心累。朝廷文武百官隔三差五就会被皇帝换一遍,不仔细查看还真不知道是谁。

    “温爱卿说的是,不知道是否令有对策?”崇祯问道。

    首辅周延儒见皇帝不理会自己,暗自在心里嘀咕。不过他旋即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倒不是崇祯不知道这是天灾人祸导致的,而是朝廷拿不出更多的赈灾银了,就连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军饷都难以接济。此时如果有任何的偏方,皇帝都会剑走偏锋。

    “是。微臣曾走访从陕北战场返回的将士,发现了闯贼制胜的秘密。”温体仁说道。

    “爱卿当真?若空口无凭,那可是欺君之罪。”崇祯说道。

    “乱贼中以闯贼高迎祥势力最盛,人马多达两万。而高迎祥军中有一支军队百战百胜,让洪承畴屡屡受挫。那一支军队便是闯将李自成带领的火枪队。火枪队有步兵三千,人人手持火枪,威力远远大于我们的鸟铳。非但如此,最近几次战斗,他们还启用了铜炮,炮轰我方城池。火炮之下,摧枯拉朽,才导致了陕西三座城池陷落,西安被围困。”温体仁答道。

    “这些泥腿子怎么会有火枪和铜炮?”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据可靠的消息,这些火枪和火炮的制式极其像是来自辽东复辽军的军械局生产出来的。因此微臣斗胆推测,复辽军在背后支持闯贼,让我们关内大乱。”温体仁一语成鉴,如同晴天霹雳,让文武百官背后一凉。

    这样的推测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不是不可能,而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就太可怕了。闯贼在西北,复辽军在东北,若双管齐下,逐鹿中原,则中原危矣。

    “复辽军应该看不起这些乱贼吧,楚云好歹也是我们朝廷任命的辽东总兵,岂会自降身份与乱贼联手?”有官员站出来说道。

    “楚云此人行为一向怪癖,可保不准会如此行事。别忘了两年前复辽军占领了厦门、金门、澎湖等地,至今朝廷都没有收回。谁想得到他们复辽军远在辽东,竟会跑到了东南沿海?”温体仁说道。

    群臣被堵住,确实无法反驳。自从两年前复辽军攻克了厦门湾,还在厦门湾内建立了几个据点以后,朝廷屡次征发福建、两广、江浙地区的卫所兵前去讨伐,结果每次都铩羽而归。随着西北局势的糜烂,朝廷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夺回厦门湾,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复辽军在厦门湾附近活动。只要复辽军没有继续向大陆扩张就好。

    “复辽军不知为何有如此多的火器,若是他们暗中支持闯贼祸乱西北,则我们大明危矣。诸位爱卿可否有良策?”崇祯扫视群臣,却发现绝大部分人都低着头沉默不语。

    “陛下可派遣使节出使辽东,前往窥探复辽军的虚实。一方面查看复辽军这两年发展之近况,二来从楚云那里套话,看是否是复辽军在暗地里支持闯贼。还是因为复辽军自身出了问题,导致火器外流到闯贼手中。此乃投石问路之计。”温体仁说道。

    “嗯,此计倒也稳妥。哪位爱卿愿意出使辽东,投石问路?”崇祯继续环视众臣。

    这回低着头的群臣更多了,就连提出计策的温体仁的眼神都有点飘忽,应该也是不愿意去的。这些年复辽军喜欢扣押、欺负、榨干朝廷使节的流言太多,没有一个从辽东回来的使节不是哭丧着一脸,或者还有干脆回不来、从此音讯全无的使节……

    “有一人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在前朝担任稽勋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此人多谋果断,擅长灵机应变,可担大任。”户部尚书说道。

    “万历四十七年,可是孙传庭,孙伯雅?”崇祯背靠龙椅,陷入思索中。

    “正是。现在孙传庭就在山西代州老家,仍然不忘朝事。如果陛下下旨招他前方,他应该会立即动身。”户部尚书答道。

    “既然如此,便召孙传庭进朝,不日便出使辽东。”崇祯说道。

第三百二十一章 使节孙传庭

    宁远城,督师袁崇焕接见了来自京师的使节。本来在正常的历史轨迹中,袁崇焕应该被崇祯凌迟处死。但是因为来自北方复辽军的威胁,袁崇焕没有出事,仍然担任着防守辽西走廊的重任。

    “小使感激袁督师亲自出郭送别。”一身青衫的孙传庭抱拳向自己的前辈致谢。

    “不必客气。只是伯雅你此次出了山海关、宁远,便是锦州,再出锦州便是辽东。此行变故颇多,还请你要多加小心防备。”袁崇焕说道。

    “虽然在下闲赋在家多年,仍然关系天下,听人说过复辽军的诸多传闻。但是楚云是朝廷敕封的辽东总兵,辽东也是我们礼仪之邦的一部分,应该不会轻易杀害我们吧?”孙传庭奇道。

    “伯雅你有所不知。最近两年复辽军调集了一万多兵马在大辽河流域,其中有蒙古骑兵数千,只需一昼夜的时间就能组织兵力进攻我们关锦宁防线。现在双方摩擦不断,你们要途经大辽河,难免会遇到他们的刁难。”袁崇焕说道。

    “无怪朝廷没法从宁远调遣兵马前往陕西平叛,原来是复辽军拖住了朝廷大军!”孙传庭稍一思索,便恍然大悟。

    “正是如此。不过比起复辽军的火枪火炮,他们的糖衣炮弹更加厉害,最近数月他们派出探子动摇我军军心,光是锦州城就出现了三十七名逃兵。”袁崇焕双手负在身后,眼神闪烁,“真怕哪一天我都抵挡不住诱惑,跑到辽东去。”

    “复辽军的影响力竟然如此之大?这回我可要去见识一番。”孙传庭听袁崇焕这么一说,更加有了兴致。

    离开了宁远城以后,孙传庭一行使节又来到锦州城。锦州守将祖大寿同样接见了一下孙传庭,然后送别他们离开。

    锦州城是大明的最外边的城池之一,以前面对的敌人是后金,后来换成了更加强大的复辽军。

    “为何宁远防线的守军个个畏惧复辽军如虎?复辽军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长着两双眼睛、两条腿,并不比我们厉害到哪里去啊。”孙传庭坐在摇曳的马车里面,喃喃自语。

    “大人长期在山西老家,恐怕很多关于复辽军的传闻没有听说过。传说复辽军的头领楚云吃人不吐骨头,朝廷派往辽东的官员许多人不知所踪,很有可能是被楚云让人给扔到了大海里面喂鱼了。”赶车的车夫听到马车里面孙传庭的自言自语,忍不住插嘴。

    “还有一种传言,那就是楚云将这些官员当成了奴仆,扔到煤山矿山去挖矿。不论你官职大小,都得要挖矿,一旦完成不了,别说是没饭吃,还要挨鞭子。”

    孙传庭越听越糊涂,复辽军真的有这么残暴?

    怀揣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孙传庭带着使节队伍进入西宁堡的地界。

    一队设立关卡的复辽军小队拦住了他们。一条条步枪对准大明使节的车队。

    “你们停下,马车里的人出来!你们是什么人?”复辽军小队长看马车上插着大明的旗帜,根本不像是逃难到关外的流民,顿时神情变得严肃。

    “大人,我们遇到复辽军的士兵了……”赶车的车夫紧张地说道。

    “我知道了。”孙传庭掀开车帘,下了马车。

    出现在他面前的复辽军穿着明显和大明军队不一样的军服。大明军队常见盔甲、皮甲等防具,但是复辽军却清一色的棉布衣,看上去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

    但是复辽军手中却拿着仿佛是艺术品般精巧的火枪。这些火枪后面没有导火索,跟鸟铳的差别相差甚大。

    “我乃是大明天子派来的使节,请带我去见辽东总兵。”孙传庭拿出关文。

    一行士兵查阅了关文,但他们又不认得是什么东西,于是通报给镇守西宁堡的第三旅旅长刘兴祚。刘兴祚是知道有这件事情的,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只是吩咐一支小队护送他们到海州城。

    “复辽军知道天使到来,竟然只派十几个士兵来护送我们,是不是不太将朝廷放在眼里了?”虽然孙传庭不是什么好面子的人,但是刘兴祚只派了一个小队的人护送他们,多少有点介怀。

    “朝廷来的大人,我们辽东境内太平,一无山贼,二无流民,百姓安居乐业,别说我们十几个人了,就是没有人护送你们,你们也能安然无恙地到达盖州。”护送孙传庭他们的士兵没好气地说道,“如果不是我们小队倒霉,才不会千里迢迢地护送你们呢。”

    孙传庭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

    果然和这个小兵所说一样,一路平稳,虽然基本没有见到其他的军队维持治安,但是没有乱贼流民,偶尔可见农民在利用大辽河和分支的河水灌溉农田,一副祥和平稳的太平盛世模样。

    “天下诸府旱灾不断,你们辽东没有遭遇大旱吗?”孙传庭看到辽东的稳定,尤不敢相信。

    “我们辽东这些年当然有遭遇天灾。只是这天灾说难应付确实很难,但也不是无法度过的。自从后金消亡,辽东局势稳定,军主派出官员巡查各地,收集水利良田之情况,指导生产,合理分配水源,推广新式作物。所以即使是灾难频发,我们辽东也能自产自足。”这个士兵说道。

    “如此说来,辽东总兵真是一个奇才。如果他能够前往京师,指导天下吏治改革,必然会成为一代明相。”孙传庭赞道。

    “得了吧,要是我们军主到了京师,万一触怒了皇帝老子,指不定明天人头就挂到城头了。军主是属于我们辽东的,就算是朝廷想要召他过去,我们也会誓死将推塔留下。”士兵说道。

    “大胆、你岂敢诽谤圣上?”孙传庭听士兵口无遮拦,怒道。

    “大人,我是平民百姓,只知道我们被皇帝老子管理的时候饱饭都没有吃到一口,每天饥不果腹,说一下又如何了?难不成您还想要杀了我?”

第三百二十二章 满页的仁义道德

    “你这个藐视朝廷的小兵,真是十分大胆,若此地是京师,被官兵听到了,必定要诛夷九族。”孙传庭想要发火,但是无奈这里是复辽军的地方,他就算发火也无济于事。

    “大人,我们这儿是辽东,现在不是动不动就要株连九族的了,一切要交给衙门去评判。而且我们这儿,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说了皇帝老子的坏话而被判刑的。”另一个士兵说道。

    “君为臣纲,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你们藐视君臣之礼,实在太过分了……”孙传庭一肚子无形之火。

    “非也,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然人人可为王侯将相,那么皇帝本来也是普通人而已,和你我相似。为何汉代儒家先贤要声言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无非是为了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而已。如今我们辽东没有王侯,远离朝廷,依旧可以一片祥和,比关内百姓要幸福十倍不止,可见天下大同之盛世曙光。既然如此,为何要守君臣之礼?”负责保护孙传庭的小队长也忍不住在半路和孙传庭拌嘴。

    “住口,无耻小贼!是谁叫你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语的!”孙传庭终于按捺不住脾气。

    虽然他和寻常的腐儒不一样,但是作为万历年间的进士,多少受到了汉代、五代、两宋以来儒学家提倡的忠君思想的洗礼,现在复辽军里面传播的思想却和他接受的那套思想格格不入,让他再好脾气也时受不了的了。

    “这是我去金州城进行低级军官培训的时候,我们军主给我们上的儒家思想讲课。军主说儒家思想自先秦以后,虽有创新,但是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糟粕,经过他仔细的研究,这些书籍上虽然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那次讲课是我唯一一次近距离地见到军主,他的话语令我记忆尤深。事后我更是令人攥写下来,日夜诵读。”小队长说道。

    其余的士兵听到自己的队长有幸去金州城接受培训不说,还能有幸听到军主的讲话,不由纷纷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何为满本的‘吃人?”孙传庭本来意欲发难,但是听到楚云这番怪论,不免好奇。

    “军主声言,儒家思想本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精华,是值得流传千古、陶冶人性的好东西,但是被有心之人肆意篡改,很多东西偏离了原意,刻意束缚人性,迫害了天下人,不是吃人又是什么?以前我还不觉得,但是越听越是那么一回事。我们以前村里的李寡妇因为被强人玷辱,本不是她的意愿,她却要被人指指点点,最后跳井而死。县里还给她立了贞节牌坊,你说荒唐不荒唐?”小队长说道。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孙传庭说道。

    当他的话音刚落,负责保护他们的士兵纷纷用讶异的眼神看向孙传庭,仿佛他在说什么疯言疯语。

    孙传庭心中一惊,感觉自己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不过才几年的光景啊。

    大致明白了这些士兵已经被楚云开始洗脑了,孙传庭知道多说无益,于是返回马车中,闭目养神。同时士兵的话语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自己一个万历年间的进士,竟然被几个士卒辩驳得哑口无言,一生所学竟然还被说成是吃人的东西。这让孙传庭十分受伤,也是第一次对自己所学产生了一点点的动摇。

    就一点点。孙传庭还是无法承认自己接受的一套思想会是吃人的东西。

    马队从西宁堡向东,进入海州的地界。孙传庭也不明白为何复辽军要让他走这一条路线,只是被这一队士兵领着,就只能身不由己地和他们走了。

    随着他们来到海州地界,人烟气逐渐浓厚起来,运气好的话还能在路上碰到其他的马车。

    “大人,我们是到海州了。真是令人怀念,自从后金占领了这里以后,我走车就再也没有来过这里,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回来。“赶车的车夫看到附近的地形地势,仿佛往事历历在目。

    “老人家,听你的口音,原来也是辽东的人?“保护他们的一行士兵问道。

    “实不相瞒,我当年就是这海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后来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关外大乱,我也随着我们大明军队返回关内了,仔细算算,已然有十三年矣。”车夫叹道。

    “原来老人家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在三年前海州便已收复,只是沧海桑田,恐怕老人家你未必认得咯。”士兵笑道。

    “不过十余年,就算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老汉我还是认得的。”车夫不服气地说道。

    不到半日的时间,他们一行人便看到了海州城的城郭。此时的海州城面积扩大,即使在城郭外面都有些许人家,颇为繁华。城门口有马车进出,还有士兵设岗,一切井然有序。

    “这这这……海州城以前不曾有这番繁荣!”赶车的车夫看到进出的人流、马车,已经扩大的城池,恍如隔世,仿佛就像是在关内的一些大城市里一般。

    孙传庭听到老仆人的话语,掀开帘子,发现即使现在已经渐渐日薄西山,海州城城门附近仍然有车马来往,不由心里暗暗吃惊。

    “我们一行人负责护送朝廷派来的使节,来到此地天色已晚,我们将在海州休息一晚。明早再乘坐火车前往金州,面见军主。”护送小队长对城门站岗的士兵交代了一下情况。

    上头已经提前吩咐海州城防军,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被放进城中。

    “他说的是火车?火车是什么东西?“孙传庭在马车里听的真真的,护送小队长说要乘坐火车前往金州。只是这个火车是什么东西,跟马车又有什么关系呢?

    饶是孙传庭自诩博览群书,也未曾在诸子百家里见识过火车这一个东西啊。

    不过令孙传庭吃惊的还在后头。当他们进入海州城以后,由于偏近黄昏,街道两侧竟然点起了许许多多的灯笼,让街道犹如白昼。

第三百二十三章 这是何物?

    孙传庭瞪大了双眼,还用双手揉了揉眼睛,仿佛不敢置信。

    只见海州城主街道两侧挂着一连串的灯笼,将附近照耀得和白昼一样。来往的行人、马车借助这灯光,畅行无阻。

    “奢侈,穷奢极侈!”孙传庭很恨地说道,“你们怎可点亮如此多的蜡烛,一夜下来消耗如山,真是浪费啊。我们大明还没有足够的钱粮赈灾,你们却……”

    负责保护他们的士兵面面相觑,然后是释然大笑。

    “哈哈,大人,这哪是什么灯笼,这是电灯,也叫做街灯,是最近几个月才安装的,可以有助于照明,不用蜡烛的。”小队长笑道。

    “什么电灯?雷电还可以当灯笼来用?”孙传庭奇道。

    “不信大人过来一看。”

    “我倒要好好见识一番!”孙传庭始终不相信,这照明之物不用用蜡烛的,还能用雷电不成?

    他下了马车,然后小步走向一盏街灯。这盏街灯是挂在一根铁柱上方,耀眼的光芒让直视它的孙传庭眼睛都要花了。

    “啊,本官的眼睛……”孙传庭盯着街灯看了四五秒就受不了强烈的灯光的照射。

    不过仅仅是四五秒,他就看清楚了这街灯里面装的不是蜡烛,区区蜡烛也发不出如此强烈的光芒。

    “大人,此物耀眼如白日,不可直视,否则有伤眼睛。”士兵赶紧劝阻孙传庭。

    孙传庭用手捂住眼睛揉了揉,有泪水溢出,这才好受一点:“本官好一些了。这是何物,为何不用蜡烛,也不见火焰,就能发出如此强烈的光芒?“

    “小人已有话在先,此物乃是电灯,具体小人也不知道是怎么亮的。不过此物白天光亮时不亮,只有到夜晚时夜色昏黑才会绽放光芒,为夜行人指路。“士兵说道。

    “辽东竟然还有如此神奇之事物?我真是好奇,此物不用火,用的是甚么。”孙传庭仍然不甘心地望着一眼电灯,只是又有刺眼的痛苦感袭来。

    “大人请随我们前去客栈吧,如果有兴趣,也许你见到我们军主以后,可以向军主详细询问。”士兵说道。

    “好,领我们去客栈吧。”孙传庭百思不得其解,继续纠结下去只能徒增痛苦,还是到时再让楚云解开自己心中之疑惑吧。

    一行人来到海州城的客栈中。客栈里面还没有用上民用的电灯,里面点着的还是蜡烛。蜡烛独有的昏黄光芒让孙传庭等从关内到来的人送了一口气,从来没有在意过的蜡烛,竟然让他们感到如此亲切。

    “海州城真是十年一大变,不认识了,完全不认识了。”赶车的车夫叫道。

    还没有进入海州城他就发觉海州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城内被路灯这么一照,顿时傻眼,愣愣间分不清南北,更别说这是他离开了十三年的海州城。

    “各位,你们便在这里住下,夜深不要随意出去,否则闯了什么大祸,我们也会受到追究的。”护送小队长送他们进入各自的房铺中。

    “辛苦了。”孙传庭合上房门。

    房屋里一切布置和关内的客栈差不多,让孙传庭更加舒服。总算没有见到什么奇怪的东西了。

    孙传庭摇了摇头,来到书桌边,提起毛笔,将今日所见所闻如实记载下来。

    “……有一物名曰电灯者,尤胜灯笼,街道如白昼也,奇也怪哉……此间人思想极其危险,不似忠君报国,随意曲解儒家思想,实为异端……”

    孙传庭边写便觉得连自己都不相信了,好似在写《山海经》等怪谈一样。

    “不知道回到京师以后,将这样的奏折上奏圣上,圣上会不会觉得我是疯了。”孙传庭合上接好的记录,小心翼翼地藏入衣物中。而后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入睡。

    次日清晨,负责护送他们的小队长一一敲门唤醒他们,先是下到客栈一楼用膳完毕,然后要带领他们前往金州城。

    “几位兵爷,我们不带上马车?“孙传庭间护送他们的士兵带着他们打算步行前往金州城,不由好奇,”此处距离金州城还隔着盖州、复州地界,路途遥远,凭借步行,要何时才能到达?“

    “我们不是要步行到金州。海州火车站就在海州城外,我们步行到火车站,等到辽东城开往金州城的火车途径,我们上车便是,不到半日便可到达金州城。“护送的小队长说道。

    又是火车。孙传庭心里嘀咕,这回他可忍不住了。

    “兵爷,这个火车又是什么?“

    “唉哟,你这个大人的疑问为何如此之多?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你解释啊。”小队长说道,“你只管跟我们来,眼见为实。”

    “好吧……”

    孙传庭等人带着疑惑,一直随他们来到海州城外。海州火车站离海州城不到五里的距离。之所以设置在城外,就是怕惊扰城内的居民。

    海州火车站还只是一个简单的站点,是一个中途站,只有两侧的月台。

    孙传庭等人站在月台之上,同样在清晨来到月台的还有一些大户的百姓或者商人。他们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乘坐火车的最早一批乘客了。

    “此间的铁块又是何物啊?”孙传庭站在月台上,看到月台之间有铁轨横穿,在清晨的薄雾中通向远方,不由疑惑道。

    “这是铁轨,火车便是在这上面行进,相当于马路之于马车。”护送小队长语重心长地答道。

    “噢……”孙传庭似懂非懂。

    其余在等候火车的乘客像是看乡下人一样用余光打量这一行人。火车在辽南、辽东这几个大城市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不一会儿,随着远处的地面开始微微颤抖,在远方的地平面上,先是一串黑烟翻滚,扶摇而上,而后一条黑色的铁龙顺着铁轨风驰电掣而来。

    “巨……巨龙……!“孙传庭的仆人还有身边一群使节看到喷云吐雾而来的黑龙,吓得差点跪在地上。

    就连孙传庭自己的身子都在颤抖,他想要迈开步子逃离这里,却发现使不上一点儿力气。

第三百二十四章 孙传庭坐火车

    呜呜!疾驰的火车拉响鸣笛,发出响亮的声音,提示火车进站。

    孙传庭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一条巨大的黑龙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驶入月台,不敢动弹一分。火车带来的热浪席卷而来,将他的衣襟吹得飞舞。

    嗤——

    当火车停下来时,齿轮转动,蒸汽缭绕,发出刺耳的蒸汽声。

    “我的老天爷,我老汉活了大半辈子,终于见到活的龙了!”孙传庭的仆人跪在月台上,使劲地朝蒸汽机车叩头,“龙爷有怪莫怪,我们冒犯了您。”

    “真龙,鬼知道我们见到了什么东西!”其余不明就里的使节也纷纷跪倒。

    “这位大爷不要慌张,你仔细看看,这不是巨龙,而是火车,用钢铁铸造而成的火车。”士兵拉起跪拜的一群使节。

    这些使节仍然半信半疑。直到他们被领着小心翼翼地靠近了火车,看到士兵用步枪的枪托在蒸汽机车上敲了几下,机车发出钢铁般的声音后,才有点相信了。

    “这真的不是巨龙?”仍然有使节颤抖地问道。

    “千真万确,比起巨龙,这更像是钢铁铸成的马车。“小队长说道。

    这回他可没有鄙视这些来自关内使节的意思,毕竟火车刚刚出现的时候,这里每一个人都被吓尿过。最多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还是孙大人临危不惧,初次见到火车也丝毫不动摇,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风采!”这队士兵对还站在原地岿然不动的孙传庭感到由衷的钦佩。

    “啊?“孙传庭现在才回过神来,啊了一声。

    他无奈地苦笑,自己这哪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啊,分明就是条件反射般地被吓住了,即使想动也动不得。

    “咳咳,这就是火车?比起马车,此车大小竟然大上百倍。”孙传庭当然不能暴露了自己也是凡人的事实,假装咳嗽一两声,然后转移话题。

    “何止百倍,此车可以运载数百马车的货物,昼夜不停,风驰电掣。”士兵自豪地说道。

    孙传庭听后大惊失色。罢官在家的日子,他未曾懈怠,念着天下战乱不断,研读兵书。现在来到辽东,发现了火车这样事物。如果这些个士兵未曾诓骗于他,那么火车的战略价值极高。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在前线作战的士兵往往需要几个后勤杂役供养,其中粮食周转,需要马车、驴车成百上千,跋涉千里。如此折腾,让能养兵百万的大明朝都难以供给一场十万人的远征。

    而如果复辽军将火车用在运粮上,那复辽军的战争潜力将难以想象,后果不堪设想……

    孙传庭越想越心惊,不知不觉冷汗已经渗透衣襟。

    “几位使节和随从,我们上车吧。”

    这个时候,士兵将一节客厢的铁门推开,催促他们上车。

    “巨龙的肚子打开了,我们这是要进去巨龙的肚子里不成?!”有个迷信的使节叫嚷道。

    “你们看其他百姓都陆续上车了,就你们事多,快上车!”车厢内一个票务员打开车窗,向他们招手。

    “晓得了。”护送孙传庭的士兵向票务员示意,而后催促他们,“看到没,月台上的百姓都上车了,你们有什么好怕的,火车又不会吃了你们。”

    这些个使节看看左右原本在等车的百姓都提着大包小包上去,这时才稍微安心。

    “我们……随他们上车吧。”孙传庭不自信地说道。

    他也几乎是提心吊胆,不安地带着一群使节跟随者这些士兵踏入了车厢内。

    车厢里十分简单,只有座位和铁窗、铁门,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这次火车你们算是公务,白白便宜了火车票,每个人赚了半两银子,还这么费劲,要是火车因此误了点,你们可要负责。”票务员说道。

    “唉,这些个使节从关内来的,哪里见过火车。人第一次都这个样子,你就体谅一下我们吧。”小队长低声说道。

    “也就看在兵爷你的份上而已,等下火车开动,别让他们又求爷爷告奶奶了。”

    票务员离开这节车厢,到其他的客厢去检查火车票。

    “大人,我们从巨龙的肚子里可以看到外面,就跟窗户一样,你看。”使节忐忑不安地坐在座位上,有些好奇的人推开车窗,就能看到他们之前所在的月台。

    “嗯,此间如同置身于马车外,不过如此罢了。”孙传庭故作镇定。

    千万不能慌张,不然坏人就要得逞了。

    呜呜!汽笛声再次响起,吓了他们一跳!

    嗤嗤、哐当。钢铁和蒸汽交汇的声音此起彼伏,蒸汽火车开始缓缓启动,车窗外的景色飞快向后倒退!

    “动了,巨龙动了!”使节所在的车厢里发出一阵阵惊叫和欢呼,让临近车厢的百姓频频翻白眼。

    不过这无法遏制使节们激动、惊讶的心情。

    “此物原来和坐马车、木船一番,只是四平八稳,速度又何其之快,真是前所未闻、前所未闻啊!”随着火车驶出月台,速度逐渐提上来。

    蒸汽机车经过改良,速度又有所提升,让孙传庭他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不由得他不惊叹。

    “只是我看这巨龙口吐黑烟,行进起来声势动天,不会破坏附近的风水龙脉,惊扰鬼神?”有一个使节说道。

    “我说大人,风水龙脉能当饭吃不成?您可知道我们辽东、辽南有多少百姓以这条铁路为生吗?鞍山、铁山的矿,纺织厂的丝绸棉布要用火车运出去,海外、平原地区的粮食要用火车运到缺粮的地方,还有百姓的出行,都离不开火车了。”恰好票务员又回到这节车厢,听到使节的话语,不由说道。

    此间人不仅没有君臣之义,连怪力乱神都不放在眼里了。还有这个火车,乃是复辽军发明的木牛流马,不,是一种比诸葛丞相发明的木牛流马还要神奇的事物,一次可运货百车,日行千里。孙传庭继续在心里的日记本上偷偷记下关于复辽军的小九九。...

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式茅房

    金州城城郊,一列火车喷着黑雾驶入火车站,咣当作响。

    “我们到达金州城了,各位下车吧。”小队长看到窗外的月台上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刻有‘金州’两个字。

    “这就到金州城了?”孙传庭等人犹不敢相信。

    这才花了多少时间?

    “没看到那块木牌吗,这里就是金州城了,快下去吧。”小队长催促。

    火车的铁门被推开,小队长跨一步就到了月台上。孙传庭等人小心翼翼地跟着小队长一同下去。

    金州城的月台比起海州城要更加繁荣,毕竟这里对于复辽军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还十分靠近大连港口,自然人流量要大许多。

    “这里的百姓竟然如此之多,偶尔还可见有妇女。”孙传庭见到月台上有不少等车的人,不由惊叹。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月台的时候,由于人头涌动,一个汉子不小心撞到了孙传庭的肩膀。

    “八嘎!”那个汉子怒道。

    不过当他看清楚孙传庭身边跟着复辽军制服的士兵时,顿时怂了下来:“下次给我小心点!”

    撂下狠话以后,他就赶紧上了火车。

    “这是哪里的方言,怎么我没有听过?”孙传庭向士兵问道。

    “整天会叫八嘎脾气又大的,多半是东瀛人了。”士兵见怪不怪,“来我们辽南留学的东瀛人,大多是东瀛的富家子弟,仗着有几个臭钱,脾气大正常。不过他们欺软怕硬,遇到我们这种手里有枪的,他们躲都来不及。”

    “东瀛人,我只听说过东瀛人和郑芝龙有过来往,不想他们也和你们有了关联。”孙传庭说道。

    “不只是东瀛人,还有高丽、蒙古,都有人在这里游学,其中属蒙古与我们的关系最近,人数最多,即使是平民也有来这里学习的机会。至于高丽和东瀛,只有贵族世家子弟才有资格来辽南。”士兵说道。

    万国来朝,从此以往,此地就要朝廷外的朝廷了!孙传庭细思极恐。不过他不敢说出心中所想。

    他们离开了火车站以后,便进入金州城中。此时的金州城俨然成为辽南地区最为繁荣的城池,人口数十万,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光是市坊就有四处,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孙传庭等使节置身于金州城,仿佛在京师之中,并无二样。

    “这里就是被建奴毁坏过的金州城?不过数年光景,怎得如此热闹非凡?”有使节不由发出赞叹。

    “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连电灯和火车这种跨时代的东西孙传庭都见识过,对于恢复昔日繁荣并更加金碧辉煌的金州城,他强大的心脏还是能够承受得了的。

    士兵带着他们进入金州城内,来到官府专门为使节准备的房屋中。

    “你们暂且住下,军主最近政务繁忙,若他空出时间,自然会找你们前去。”士兵说完便离开。

    接待使节、来客的住宅区,有专门的卫兵保护他们的安全,就在外面站岗。

    “这个楚云好大的面子,我们是朝廷派来的使节,竟然还要让我们等他有时间。”有些使节不满意地说道。

    “少说一句吧,这里是复辽军的地盘,小心隔墙有耳。”孙传庭说道。

    随着金州城的经济蓬勃发展,这些宅院得以翻新,而且增添了许多花草,十分适宜居住。这和使节们印象中的关外莽荒之地很不一样。

    突然,孙传庭的脸色一变,对其他使节说道:“各位同僚,我身体有些不适,暂且告辞。“

    “孙大人且去。”其他使节知道孙传庭是要去解手,露出晓得的表情。

    孙传庭来到庭院外面寻找茅房,还好宅院的布置与关内差不多,他很轻易就找到了庭院外的茅房。

    不过当孙传庭推开茅房的木门时候,顿时愣住了。这茅房里多了一个铁桶一样的东西,蹲坑却不见了,还有一个纸篓子……

    “……”面对陌生的茅房,孙传庭一阵沉默。

    咕咕……孙传庭的肚子传来搅动的声音,让他额头上冒出冷汗。

    为何偏偏是这个时候!孙传庭咬咬牙,忍住痛意,小跑着来到宅子外面,对外面的一个站岗的士兵招手:“小兄弟,你过来一下。”

    站岗的士兵不解,但是看在孙传庭的官服挺大的份上,还是过来:“大人有何吩咐?”

    “……那个……呃……那个……”孙传庭实在是难以启齿,要他一个读书人说出低俗之语,让他痛苦无比。

    咕噜……孙传庭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士兵也很尴尬啊,不过憨直的他说道:“大人一定对我们这里还不熟悉,宅院右侧便是茅房。”

    “……这个本官晓得,不过……你们辽南的茅房似乎和以前的有点不一样……”孙传庭拐弯抹角地说道。

    “是啊,我们的一些茅房已经换成了冲水马桶和卫生纸的模式,以前那种简陋的茅房就渐渐消失了。不过建造新茅房需要时间,也就只有官府和大户人家能够用得起。我家也想请人建一个新茅房,可惜太贵了,过两三年再说。”卫兵说道。

    “嗯……那么这个新茅房该怎么……”孙传庭疯狂暗示。

    “新茅房好啊,没有了以前的臭味,还少去运到城外的麻烦,我们金州城因此干净了许多。要是户户都有新茅房,我们金州城可以比大理石还要干净。”卫兵说道。

    “小兄弟,我不是要问……问这个新茅房有何好处,而是……这个新茅房该怎么使用呢……”孙传庭终于按捺不住,厚着脸皮问道。

    “原来大人你是想要问这个,早说呗,为何拐弯抹加。读书人真是墨迹。”卫兵摇了摇头,然后随孙传庭到茅房,为孙传庭介绍如何使用冲水马桶和卫生纸,听的孙传庭一愣一愣的。

    “此物名为冲水马桶?”孙传庭再三问道。

    “确实如此,别看小小一个马桶,却直通地下道,排往城外,工程量巨大,这也是为何价格昂贵的原因。”卫兵说道。

    “嗯……就让本官试试,你且退下。”孙传庭又羞愧又好奇。

第三百二十六章 打死不认

    “孙郎中,此次来我们辽南,可有何感想?”楚云坐在主位上,眼神睥睨一群使节。

    纵横沙场,掌控辽南五年的楚云已经有一股凌厉之气,褪去了年稚,光是坐在那里就足以震慑这些没有游历四方的朝臣。

    崇祯末年的官员,楚云知道的不多,但是孙传庭却绝对算得上一个。孙传庭可是率领“秦兵”吊打过李自成、张献忠等义军,活捉闯王高迎祥的狠人。只可惜后来在兵粮不足的情况下被朝廷催促出战,终于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甚至《明史》上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记载。

    对于这样的人,楚云打心眼里佩服,自然对他言语颇为客气。如果朝廷派来的是什么小虾小蟹,楚云干脆直接送他们到鞍山挖矿了,哪里还会花时间来应付他们。

    “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孙传庭想起被茅房统治的恐惧,不由苦笑。

    “为何这样说?”楚云问道。

    “说来实在惭愧……”孙传庭也是大方之人,既然楚云问了,他干脆将在新茅房所欲所闻与楚云说道。

    他根本不怕丢人,因为其他使节在解手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既然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那就没有什么好惭愧的了!

    楚云听后莞尔:“此物虽新颖,不过好处甚多,对于防治疫病,有不可估量之作用啊。”

    “此次来到辽东,下官见到诸多新鲜事物,皆为关内所不曾见到。见到的新鲜事物愈多,心中的疑惑也就越多,不知大人可否解答心中疑惑。”孙传庭说道。

    “你暂且说,如能解答你心中之疑惑,我也愿意回答。”

    “好。我见街道两侧有灯笼者叫做电灯,可将黑夜照耀似白昼一般,原理却是为何?还有长达数十丈者,风驰电掣,可日行千里者,昼夜不停,又是为何?”孙传庭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真当自己是百科全书啊。楚云间孙传庭像是一个好奇宝宝,只好将自己懂得不多的原理向孙传庭简单解释。

    孙传庭仍然听的有点儿楞。不只是孙传庭,其余使节也一脸懵然,完全难以理解。电灯是生物能转为热能,热能转换为电能。涉及到了能量转换的知识。放在现在也许十多岁的中学生就能理解的内容,对于未曾接触过自然学科的他们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

    他们只能用类比的知识稍作理解。

    “蜡烛可用牛油脂制成,油灯可用豆油点燃,这电灯原来可以用煤炭点亮,真是神奇。天下之大,有居民千千万万,没想到关内竟然没有人能出来黑煤还有如此作用。“孙传庭说道。

    “马车吃草料可拉货物,而火车吃的还是煤炭,奇也怪哉。“其余的使节只当火车能吃煤炭,不知劳累,至于热能、动能转换,就如同天书。

    “大概是这样子。“楚云也无法让他们一下子明白。

    而且很多东西不需要所有人都明白啊,社会是分工的社会,大多数人会用就行了。

    此时孙传庭却在想着关内是否也能制造出这样的东西。如果火车、电灯只是吃煤炭就行,那么应该也不难制造出来吧。

    如果楚云知道孙传庭所思所想,估计会更加莞尔。电灯、火车只是最表面的东西,背后可是有冶金技术、发电技术、机床技术等新技术在支撑着。如果没有系统在背后支持,估计就是一个现代工程师穿越过来也弄不出这些东西。

    “你们还没有说此次出使辽南,是为何而来?“楚云问道。

    终于来到正题了。这些个使节见楚云发问,纷纷正襟危坐。

    “既然大人问话了,下官不妨斗胆直言。朝廷在西北疆场与叛贼交战,发现闯贼麾下有一支火枪队,其使用的火枪与你们复辽军的极其相似,因此我们怀疑复辽军在背后暗自支持叛贼,与朝廷作对。”孙传庭说道。

    这家伙还真敢问!楚云暗道。

    “朝廷可有任何证据不成?我为朝廷镇守关外数千里之地,幅员广阔,为何要去支持偏远西北的流寇,此事与我何干?”楚云当然矢口否认。

    “非也非也。如果大人支持闯贼与朝廷作对,朝廷必然要出兵镇压闯贼,到时朝廷将会无力管理辽东事务。或者大人已经在这么做了。”孙传庭说道。

    楚云不由对孙传庭刮目相看。涉及到非新事物的时候,这些古人的脑子却一点儿都不愚笨,反而个个精明看得清楚。像是孙传庭直言不讳,一语道破楚云所做所想。当然他有一点没有想到的就是,楚云除了想要支持李自成与朝廷作对以外,甚至还想要李自成去攻陷京城,帮助自己打破大明数百年积淀下来的弊端。这么大胆的想法孙传庭是不敢想的,他也未尝想过楚云会有如此大胆的想法。

    “可有证据?”虽然孙传庭猜个七八成,但是楚云还是不能承认。

    “这里有一张我们工匠参照从闯贼那里缴获来的火枪,画下的图纸,大人看看是否是你们的火枪?“孙传庭从怀中取出一张图纸,交给楚云。

    楚云接过来看了,果然是复辽军几年前使用的落后的1777式步枪的样式。为了防止李自成做大,楚云还将1777式步枪改造了一番才暗地里卖给李自成。当然,经过改造后,卖给李自成的火枪威力更小了……

    “这虽然是我们用过的步枪。但是这两年已经逐渐淘汰堆积在仓库之中,不再使用,怎么会到了李自成手里呢?“楚云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

    大爷的,你作为军主都不知道自己手下的火枪跑到了哪里?出使辽南的使节不禁斜眼。

    “对了,也许是军需官与闯贼勾结,暗地里将我们淘汰的火枪从仓库里掉包出来,卖给了闯贼。有些人就是喜欢铤而走险,以前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样吧,你们先呆在这里,我下令彻查仓库,如果真的是有军需官勾结闯贼,我一定严惩不贷。”楚云说道。

    “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孙郎中,等到我们的结果彻查出来,你再和使节回去关内吧。”楚云说道。

    孙传庭脸色铁青,早听说复辽军喜欢强留使节,没想到这样的借口也能想得出?

第三百二十七章 兵临台湾城

    “炮击!”

    随着炮长的命令一下,沙洲上部署的火炮发出愤怒的咆哮,不停轰击海对面岛屿上的台湾城!这样的炮击已经持续了三天,即使是坚固的台湾城城墙,也有崩溃的迹象。

    台湾城城周长200多丈,高3丈多,可分为3层,下层深入地下1丈多。台湾城的城垣是用糖水调灰垒砖,比普通的石头还要坚硬。城四隅向外突出,呈棱状,置炮数十尊,封锁各处航道,易守难攻。

    在楚云所知道的原先的历史中,郑成功以两万人攻打只有1000人的台湾城,硬是围困了台湾城8个月的时间,最后尼德兰人投降以后,才算是收复了台湾城。可见尼德兰人苦心经营的台湾城有多么难以攻打。除非有跨时代的火器,否则要打下来需要浪费一番力气。

    “混蛋,这些汉人已经占领了北部的沙洲,他们在那里建造了炮台,昼夜不停轰击我们的城池,我们弹药不多,只有挨炮的份!现在外围的城墙多处被火炮击塌,很快汉人就要攻上我们这座岛屿了!”死守台湾城的尼德兰士兵看到又有一段外围城墙倒塌,忧心忡忡。

    “巴达维亚的援军还没到吗?该死的,他们在巴达维亚欺负土著,好吃好喝的应有尽有,而我们却要面对凶残的复辽军!”有一个手持火绳枪的尼德兰士兵埋怨道。

    “他们的战船还没有出动呢,看到那些火炮没有,要是倾泻到我们的城墙上,我们怎么抵挡?”

    夷洲总督普特曼斯心乱如麻。

    这两年复辽军和他们尼德兰人开放贸易,虽然收了比较重的关税,但是远途跋涉而来的尼德兰商人将大明的货物运回欧洲以后,仍然可以大赚一笔。普特曼斯还因为远东事务处理得比较好,得到了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嘉奖。

    只是两年后,复辽军突然要收回夷洲南部的赤坎城和台湾城,限令尼德兰人在三个月内交出两座城池,令他措手不及。

    随后复辽军舰队出力出动,将尼德兰的十多艘武装商船击沉击毁在附近海域,让夷洲驻军龟缩在台湾城和赤坎城。没有了武装商船,这回他们就算是想要逃离夷洲都不可能了。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别无他路。

    “总督大人,巴达维亚的援军要几时才能到来?”一个尼德兰士兵问道。

    “现在巴达维亚到夷洲航线缺少合适的风向,不利于巴达维亚船队到来夷洲,恐怕最早也要一两个月。”普特曼斯说道。

    “就算是巴达维亚的援军到来,他们真的能击败外面的东亚无敌舰队吗?”尼德兰士兵说道。

    这两年,复辽军舰队先后摧毁了郑芝龙、广东海贼刘香、尼德兰武装商船三支原来东南沿海最强大的船队,所以被尼德兰士兵畏惧地称为“东亚无敌舰队”。

    “先守住台湾城一两个月看看,如果形势不对,我们再投降。”普特曼斯已经打定了主意。

    而海域上漂泊着的复辽军舰队主力在遥遥观望着台湾城遭受炮击,暂时没有动静。

    他们已经派出了炮兵在台湾城对面的沙洲上架设炮台轰击台湾城。

    “陆地上的部队还没有推进到赤坎城下吗?”纳尔逊通过望远镜观察着台湾城与沙洲炮台的对射情况,推断台湾城上火炮的位置。

    “他们在沿着海岸线南下的时候与一个土著部落发生了冲突,不过已经解决了,估计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赤坎城下。”一个负责传讯的水手向纳尔逊汇报。

    “嗯,按照原定的计划,我们水陆并进。路上的部队先行攻克赤坎城,切断赤坎城与台湾城的联系,然后我们合围台湾城,一举攻陷。这次是他们的锅。”纳尔逊放下望远镜说道。

    “给路上部队补给的弹药和粮食已经通过运输船走鹿耳门航道,在禾寮港登陆。只待路上部队到来,便能为他们提供补给。”传讯兵继续说道。

    “既然路上部队还需要几日时间攻打赤坎城,我们这几日也不要闲着。命令大韩号、大齐号两个编队避开台湾城的炮火,就近登陆,而后切断台湾城与周围村落的通道。我们先行对台湾城进行围困。”纳尔逊对战术稍作了调整,打算先发动对台湾城的试探攻击。

    在纳尔逊的指挥下,二十多艘装载有重炮的庞大战船缓缓逼近台湾城,为大韩号、大齐号编队掩护。

    “复辽军不满足于控制北线的沙洲,他们的船队主力要登岛了!”驻守台湾城的士兵看到了风帆重重的战船逼近台湾城,惊叫起来。

    很快惶恐的气氛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全城,台湾城内不到一千的守军陷入惊恐之中。

    “胆小鬼们,快到堡垒城墙之上,若他们攻城,则用我们的火绳枪给他们一个教训!”尼德兰军官叫骂道。

    在尼德兰军官的驱使下,这些士兵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手持火枪登墙。

    一个尼德兰士兵来到城墙上,眺望远方的海面,只见比他们的武装商船还要庞大许多的战船出现在海面上,呈扇形包围了台湾城所在的岛屿。只要复辽军的舰队一转舷,就将有数百门大炮对准他们的堡垒。

    “那是战列舰是吧?一定是战列舰,那一艘比我们尼德兰最大的战列舰还要大啊……就算是我们尼德兰海军主力到这里也讨不了好处。”尼德兰士兵亲眼看到如此恐怖的阵势,头皮发麻。

    谁能想到东亚海域还有这么强大的一支海军部队。

    “如果在这场战争中我能活下来,等回到尼德兰以后,我一定和我心爱的姑娘结婚。”一个尼德兰士兵说道。

    “拜托,不要说这么不详的话。”另一个尼德兰士兵说道。

    就在他们话语刚说完的时候,复辽军的舰队主力已经就位,船舷转动,一侧船舱的重炮对准了台湾城。数百门火炮冰冷的炮口对准他们。

    轰轰轰!!!数百发炮弹如同陨石坠落,对台湾城进行火力压制!能用火炮解决的事情,就无须动用人命!

第三百二十八章 挨炮的尼德兰人

    “复辽军攻上来了!”顶着复辽军舰队的强大火炮攻势,死守的尼德兰士兵只能透过棱堡上的细缝观察敌情。

    只见在台湾城所在的礁岛周围,小艇从复辽军的大型战船上放下,载着一队队士兵向岸边驶来。

    “用火炮来压制他们!”普特曼斯看到复辽军迫不及待地展开进攻,赶紧吆喝炮手攻击试图登岸的士兵。

    “总督阁下,我们前方城墙大部分被轰塌,上面的火炮全都损坏了。我们只有内城堡壁上的火炮还有高地上的炮台还能攻击了。”一个尼德兰士兵指着台湾城后方高山上的炮台说道。

    为了加固台湾城这座尼德兰在夷洲殖民的大本营,除了台湾城部署了二十多门火炮,尼德兰人还在台湾城后方的高地上还建造了一座乌特利支圆堡,搭设大炮,应援台湾城。。

    “乔治,你带一队士兵前去击溃准备登岸的复辽军。否则他们一旦上岸,我们就陷入被围困的死局。”普特曼斯对一个金发的年轻人说道。

    “长官,我还不想死,对方火炮如此之多,只要一轮炮击,我们非死即伤。就算我愿意,我们的士兵也不会轻易去送死。”乔治抱怨道。

    “我们退缩到内城,有外城的断壁残垣阻挡,他们的火炮不会轻易轰击到我们内城的城墙的。”普特曼斯见到海域上的战舰在虎视眈眈,两三百门火炮封锁着台湾城的四面八方,出去还真是只有送死的份,只好让士兵逐渐放弃外围的坍塌的城墙。

    仅仅半个时辰,倾斜在台湾城棱堡上的炮弹就有千发,再坚固的城墙都抵挡不了重炮的轰击,好几段城墙因此坍塌,上面的士兵也因此丧命。

    “对方外围城墙已经基本被我方火炮摧毁。令大韩号和大齐号两个编队集中登陆的兵力,兵将部分火炮运输到岸上,准备攻占高地上的堡垒。”纳尔逊看到台湾城外围几乎被清空,只有高地上的炮台上的火炮还在向他们登陆的士兵和船只炮击,于是下达攻击了进攻高地堡垒的命令。

    如果能够攻占台湾城后方高地上的乌特利支圆堡,那么复辽军的火炮就可以居高临下,对台湾城内部进行炮击。除了往地下躲,到时候城内的尼德兰守军将避无可避。

    在胜利号的旗语指挥下,大韩号和大齐号两个编队抢滩登陆的数百人在岸上站稳了脚跟以后,一些火炮也从船上卸下,运输到岸上。

    “可恶,我们就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上岸吗?他们的火炮都要被放到我们的眼皮底下了,我们岂能坐以待毙!”普特曼斯心急如焚地看着复辽军的士兵拖着火炮上岸,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干瞪眼。

    “上帝啊,我一定是在做噩梦,让我从噩梦中解脱出来吧!”

    “上帝保佑我能回到故土,和心爱的姑娘结婚。”

    一个个尼德兰士兵攥紧胸口的木十字架,喃喃自语。他们躲在更加坚固的内城之中,人群中弥漫着一股绝望,只能祈祷上苍。

    进攻台湾城的海军士兵筹集兵力攻取高地上的堡垒之时,陆地上另一支南下的复辽军军队终于出现在赤坎城附近。

    “可算是赶到赤坎城了,这一路上可没有被蚊虫叮咬,真是累死人。还有那些个不长眼的土著,明知我们人数众多还敢来阻拦我们。”海军陆战旅的刘汪带着数千步兵和补给部队到来,查看地形图以后,知道自己大致到了预定的地点。

    “海军舰队已经对台湾城进攻。本来应该是我们这一路先对赤坎城发动攻击的,没想到还是被他们抢了先。”刘汪手下一个军官说道。

    “没办法,陆路实在难走,中间许多沟壑。”刘汪说道。

    “大人,有土著包围了我们的营地!”一个士官火急火燎地走了过来。

    “又有土著?这些不长眼的家伙,我们都到赤坎城了,还追着我们不放,好像我们欠着他们多少钱一样。”刘汪有点恼火,“带我去看看。”

    果不其然,陆地一路部队的营地外面,出现了上千的土著,他们或拿着扁担,或拿着弓箭、石斧,气势汹汹,与站岗的卫兵对峙,剑拔弩张。

    这些站岗的卫兵看到旅长刘汪过来,赶紧让开一条路,还在一旁说起发生的事情:“他们一大早出现,看样子很像是要与我们死斗。”

    “我知道了。”刘汪来到前方,先是朝这些土著拱了拱手,然后朗声说道,“各族的土著们,我们不就是路过了你们的领土,如此而已吗?为何对我们紧追不舍?你们已经扰乱了我们数十里,耽误了我们的行程。现在红毛人就在不远处的赤坎城,我们即将与他们开展,不想有所顾忌,你们若是执意阻拦,休怪我们不客气。”

    刘汪的话语说完后,土著那方一阵土语的嘀咕声,然后一个中年人被推选了出来与刘汪沟通。

    “大人误会了,我们这些人不是大人你说的那群追赶你们的土著。我们乃是赤坎城附近的汉人和当地平原族、高山族的族人。自从红毛人到来以后,对我们进行奴役,我们受尽辛苦。现在复辽军前来攻打他们,我们愿意助你们一臂之力!”中年人说道。

    原来是夷洲南部当地的人,竟然是来迎接自己的。感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刘汪苦尽甘来,竟然还有一点感动。

    “请你们可以话事的人过来洽谈。”刘汪喜道。

    很快这上千的本地百姓推选出了包括中年男子在内的几个领头人,来到刘汪的营地里。

    “大人,这赤坎城无比坚固,高达三丈六尺,坚不可摧,城墙上有四座炮楼。如果强攻,将会损兵折将。不过我们知道城中水源来自于城外,我们愿意帮助大人切断他们的水源,让他们无法支撑几天时间。”住在附近的中年汉人说道。

    “如此甚好。”刘汪搓了搓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果他们能够自愿投降,我们就省下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