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全文阅读 第40分节

第三百九十章 漠北草原会议(第三更)

    “我,札萨克图汗素班,愿意率我的族人归附复辽军,接受复辽军的管辖,永世不叛。”素班失落地带领两千骑兵向额磷臣和吴克善投降。

    两千骑兵遭遇两万骑兵的合围,还有复辽军最精锐的执掌四大黑龙旗的科尔沁骑兵旅介入,素班提不起任何顽抗的念头。继续顽抗下去,只是会妄送了自己和两千族人的性命。

    “来人,将他们的兵器收缴,除了扣留将领以外,其余牧民遣散,等待官府派人前来接受整编。”吴克善虽然在众人中资历最小,但是奥巴几乎要退伍,吴克善俨然成为四大黑龙旗执掌者之一,实权比在场的人都要大,所以由他来对札萨克图做出初步的处置。

    “你们不要欺凌我的族人,而我就由你们随意处置吧。”素班说道。

    “我们又不是屠夫,没有理由会亏待你们的族人,你就放心吧。”吴克善说道。

    “吴克善,接下来要怎么处置素班?”额磷臣问道,“要杀了他吗?”

    “杀了他恐怕会导致札萨克图大乱,这不符合我们利益。我将留守两千骑兵镇守札萨克图,然后带着素班前去车臣部落的王帐。我想到时候漠北三大部的可汗会齐聚一堂,我们将召开漠北草原大会,在漠北草原建立新秩序,就像是当日漠南草原大会一样。”吴克善说道。

    “看来以后漠北也是复辽军的势力范围了,这附近大的蒙古部落也就只有漠西蒙古还未有臣服。不过他们远在西域,恐怕复辽军也对他们不感兴趣。”额磷臣说道。

    “一时没兴趣不代表以后没兴趣,说不定以后我们三个大区域的蒙古部落又成为了一家人。”吴克善说道,“额磷臣,有没有兴趣前去车臣部参与漠北草原大会?这次你们鄂尔多斯部落可是平定漠北的大功臣。”

    “哈哈哈,这样的盛事,我一定要去见证一下。我会遣回我们部落的勇士,只带数百骑兵与你们一同东去车臣部落。”额磷臣心情大好。

    漠北蒙古三大部几乎在一夜之间覆灭,漠南蒙古在复辽军的集体调度下,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和长途奔袭的可怕能力,颇有昔日蒙古帝国的影子。与明末零散被后金欺负的蒙古部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位于克鲁伦河上游的车臣王帐,原来是车臣汗硕垒的大本营,后来被叛将阿揦联合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攻陷。现在阿揦自裁以后,王帐又回到了硕垒的名义下,实际上由辽东骑兵旅给控制了。

    第一次的漠北蒙古会议在这里召开。漠北蒙古三大部的可汗全都乖乖地坐在主帐里面。这三个苦逼的可汗两个的身份是俘虏,唯一一个处境较好的车臣汗硕垒还是复辽军放回来的俘虏。只有巴布王子还算是拥有那么一点点实权。

    除了漠北蒙古三大部落以外,其实还有一些弱小的部落在三大部落周边艰难生存。这次绝大多数小部落也派了人过来参与会议。

    坐在漠北三大苦逼可汗对面的是三大骑兵旅的旅长。面瘫旅长、吴克善、联合骑兵旅旅长。

    “咳咳,这次我们要进行民主表决。”面瘫旅长说道,“决策的内容是废除三大部可汗的地位,将漠北诸部划归我们复辽军的管辖范围,分为卫、旗、县三个管理层级,由我们复辽军派遣官吏,以及从各个部落选拔人才,组建官府进行管理。另外,我们将核定各个部落的牧场,减少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使得各个部落的牧民能有个稳定的牧场。”

    “按照我们的设想,漠北可分为三大卫,车臣卫、土谢图卫、札萨克图卫,地位等同于琉球卫。”吴克善补充道,“你们有什么异议吗?”

    “……”衮布和素班两人几乎是默认了复辽军的提议。

    就算是复辽军提出更加过分的提议,他们能怎么办。他们也很绝望啊,自己已经是俘虏了,连小命都掌握在别人手中,还能反对不成?

    他们两人看向硕垒,也许只有硕垒能够说一句话了。

    “复辽军的诸位军爷,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得罪了你们,你们可尽管废黜他们,但是我们车臣汗是请求你们过来帮忙的,又何尝得罪你们,以至于你们想要连我们车臣部落都想要吞并?”硕垒鼓了鼓勇气,说道。

    “我们复辽军一向是讲究民主的,也不是要强占你们车臣部的地方,而是你们自己人的抉择啊。不如就在座的车臣部将领进行民主投票,一人一票,硕垒和巴布你们两人也可以投票,少数服从多数。如果赞同保持车臣部落如同以前一样,不将车臣部落并入我们复辽军的人,请你们举起你们的右手。”吴克善说道。

    硕垒和巴布两人面面相觑,然后扫视周围车臣部落的将领,狠狠瞪了他们一眼。

    “咳咳,两位不得威胁投票人,不然这就不民主了。”吴克善咳嗽了一声,“那么开始表决吧。”

    硕垒和巴布举起了自己的右手……然而,众人一阵沉默……除了他们两个人,竟然没人车臣将领举起他们自己的手。

    “你们!”硕垒和巴布有一种深深的遭到背叛的痛楚,目光如刀地盯住他们。

    这些车臣将领目光闪烁地躲避硕垒和巴布两人的追究,只是仍然没有人愿意举手。

    就连巴布最为倚重的鲁尔克将军都无动于衷,呆呆地盯着桌面发呆。

    “好了,结果已经很明显了,表决通过,我们复辽军将接管漠北草原。从此以后,漠北草原只有漠北三大卫,而没有漠北三大部了。你们谁还有异议?”面瘫旅长横扫众人。

    巴布王子想要站起身来反驳,但是被硕垒给按住了。硕垒已经意识到,就连自己曾经信赖的手下都被复辽军收买了的话,他们的反对也只是跟对牛弹琴一样白费力气!在大草原上,拳头就是一切!

第三百八十九章 黑龙旗

    “驾!”土谢图汗衮布夹紧马腹、高举马鞭,鞭挞自己珍爱的战马。

    这匹价值千金的战马他平日里都不舍的多骑一下,还要有专门的十多个奴仆来伺候这位大爷。

    只是在危难关头,这匹马爷还是被当成了畜生使用,而且衮布恨不得它跑的有多久就多快,以逃离察哈尔骑兵旅和联合骑兵旅的追击。

    “大汗,再往北边就是无尽的荒野了,我们进入荒原的话,很有可能会饿死、冻死的!”跟随衮布的卫兵叫道。

    “你怕个甚么!我宁愿在荒原中度过余生,也不愿意成为复辽军的俘虏!”衮布也叫道。

    “大汗,复辽军的骑兵又追上来了!”

    衮布匆匆往身后望去,只见到黑龙旗招展,吓得险些滑落下马。

    “该死,这群阴魂不散的家伙要追我们到什么时候!”衮布心里着急。

    负责追击衮布的骑兵部队似乎一个人准备了多匹战马,一匹马累了就换另一匹,双方的距离在逐渐缩小,而衮布则变得越来越绝望。

    呜……衮布骑乘的宝马因为用来就没有遭受过这样的折磨,发出一声悲鸣,前蹄跪倒,将毫无防备的衮布掀翻在地上。

    而宝马自身则倒在地上,口吐白沫。

    “大汗!”追随衮布的亲兵们纷纷叫道。

    他们赶紧回来救援落马的衮布。

    但是仅仅是这么一耽搁的时间,察哈尔骑兵旅和联合骑兵旅组成的追击部队就对他们形成了合围,一层层地将他们笼罩在里面,空洞的火枪对准了他们。在上空俯视,就像是一个黑色的漩涡在围着中间的圆心打转。

    被包围的土谢图余部认命般扔掉身上的兵器,双手抱头。

    土谢图汗衮布从地上爬起来,两只手支撑着摔折的左腿,一瘸一拐地走到黑龙旗前面跪下:“天意难违,我,土谢图汗衮布,愿意率领土谢图全族族民归附复辽军,永生永世绝不背叛!”

    札萨克图汗素班也遭遇着几乎相同的命运。鄂尔多斯骑兵从河套平原附近大举北上,一路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地!缺乏札萨克图汗素班带领的札萨克图部落瞬间土崩瓦解,无力抵抗,等到素班率领骑兵返回了札萨克图,给他的已经是破破烂烂的局面。

    尽管如此,素班还是想要力挽狂澜,重新收复他的地盘。在这一瞬间,素班体会到了巴布所代表的的车臣部遭受到入侵的痛苦感受。

    这次侵入札萨克图的急先锋是以鄂尔多斯骑兵为代表的草原中西部的部落联军,在鄂尔多斯族长的号召下,此次联军多达两万人。无需复辽军提供粮食弹药他们也很愿意抓住这次立功的机会,以及讨伐来自北方的威胁。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也并不是十分和睦。

    素班这次可是见证了漠南蒙古联合起来的可怕力量,他回来以后召集的一万札萨克骑兵被鄂尔多斯等部落的联军分割吞食,恨不得多斩首,以提高自己部落在复辽军中的地位。

    而他自己本人,也被包围在了一块山坡上,身边只有两千多人。

    山坡的周围人头晃动,鄂尔多斯诸部落联军的骑兵占据四方角位,防止处于包围之中的素班逃窜。

    素班站在山坡上眺望如潮水一般的漠南骑兵大军,心里直流血。

    以前漠北部落和漠南部落相处的时候,还经常嘲笑他们被汉化,丧失了草原勇士的锋芒,但是这一次联合起来的漠南部落狠狠地打了他的脸。漠南部落占据了更加肥沃的牧场,拥有更多的人口,一旦联合起来对漠北发动全面战争,漠北部落显得如此无力。

    “黑龙旗,复辽军的黑龙旗出现了!”素班身边的卫兵看到了包围圈的东部地平线上,有一条黑线逐渐变粗,由线为面,滚滚而来。

    在这支骑兵部队的前头,几面张牙舞爪的黑龙旗猎猎作响!

    看到这令人恐惧的黑龙旗,素班觉得自己的双腿在发软。

    鄂尔多斯等草原中西部的部落骑兵还不是复辽军的正规骑兵,顶多算是依附于复辽军,同意接受复辽军设立的归化城官府管辖的部落骑兵。这次北上讨伐漠北部落,这些部落骑兵是为了建立军功,提升自己在复辽军管辖的诸多部落中的地位。

    但是一旦看见代表着复辽军的黑龙旗,说明复辽军的正规骑兵追击过来了!

    复辽军的正规骑兵旅只有四个,辽南骑兵旅、辽东骑兵旅、科尔沁骑兵旅、联合骑兵旅!辽南骑兵旅负责镇守归化城,那么这一支骑兵很有可能就是在车臣部击败了他的三个骑兵旅之中的一个!

    前来扫荡札萨克图的便是更加擅长长途奔袭的科尔沁骑兵旅。

    吴克善身披盔甲,带领五千科尔沁勇士千里迢迢地一路从车臣部落、土谢图一路追过来。

    本来这次按照预定计划,三个骑兵旅一同在车臣部击败漠北联军。然后辽东骑兵旅留守车臣部罗,联合骑兵旅协同察哈尔骑兵消灭土谢图汗,科尔沁骑兵旅协同鄂尔多斯骑兵消灭札萨克图汗。

    只是吴克善自己也想不到,求战心切的鄂尔多斯诸部靠着自己的力量,硬是将札萨克图汗给肛了。还将札萨克图汗包围在这块地方。

    “你们鄂尔多斯部落做的很好啊,都快没有我们科尔沁部落的事情了。”吴克善见到了鄂尔多斯部落的族长额磷臣。

    “嘿,总不能只是让你们科尔沁部落展示手脚吧?怎么现在科尔沁部落由你来掌事了?奥巴老爷子呢?”额磷臣问道。

    “奥巴老爷子毕竟年纪大了,这种千里奔袭的事情身体吃不消,在帮助车臣汗收复失地以后,他的身体有恙,就让我暂代科尔沁骑兵旅旅长一职。”吴克善说道。

    “奥巴老爷子征战四十年,已经很不容易了。真羡慕你们科尔沁部落,你们可是唯一能够以自己部落的名字命名的骑兵旅,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额磷臣羡慕道。

    确实,除了科尔沁骑兵旅,从东部草原挑选出来的勇士组成的骑兵旅都只是叫联合骑兵旅而已。

第三百九十一章 横滨条约

    漠北草原会议以后,车臣汗硕垒和巴布王子的权力被迫解除,而鲁尔克等车臣将军几乎是归顺了复辽军。辽东骑兵旅在漠北局势稳定之前,暂时留守漠北,再加上土谢图、札萨克图各留两千骑兵,驻守漠北的骑兵部队几乎有万人。他们需要等到新秩序在漠北建立以后,各个大族交出权力之前进行震慑,否则大军一旦撤走又会反复。

    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硕垒,好不容易被复辽军从第一号劳改采矿场出来,心里有着那么一点期盼能够恢复大汗的身份,只是才刚收复车臣部落,就成为了亡国之君。

    倒不是一些原本忠于硕垒的将领因为复辽军的金钱攻势败下阵来,只是他们见证了复辽军联合漠南蒙古、海西女真诸部一同讨伐漠北的声势浩大。光是复辽军官方的骑兵就来了一万五千骑,还有部分帮助平定地方叛乱的海西女真、漠南骑兵又有三四万人。顷刻间就这么大规模的战斗,让他们觉得单独反抗没有任何胜算。整个漠北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没有了,剩下车臣汗独自支撑被复辽军四面夹击,几乎没有任何发展的可能。

    “漠北一平,我们几乎没有后顾之忧了,草原东部、中部、北部,除了西部以外已经全部连成了一块地方。就连极北的荒原,那都有西伯利亚拓荒团在辛苦地建立据点。”俘虏了两大可汗,科尔沁骑兵旅和联合骑兵旅的主力从漠北撤退。吴克善在途中心情十分愉悦。

    “接下来就只剩下南方的大明了吧,有我们骑兵帮忙,到时候一旦进入关内,必当势如破竹。”联合骑兵旅的旅长说道,“就是不明白军主完全有入主中原的能力,但就是迟迟不动。不知道会不会是军主还对大明有依恋之心。”

    “上面的人思考的东西不是只有军事胜利这么简单,我们这些利刃是要实现一定的目的才会动用的。我们就尽管带兵作战,思考那些战略层面的东西让人头疼。”吴克善说道。

    两个人骑着蒙古马交谈间,一个骑兵从后面纵马追来:“长官,老族长他……他要不行了。”

    “什么?!”吴克善听说奥巴出事,立刻调转马头向后面奔去。

    横滨村的村子里,幕府派遣了最终与复辽军签订条约的使节团,带团的仍然是德川家的重要家臣酒井忠胜。

    尽管德川幕府再不情愿,在复辽军“不开国就开炮”的威胁下,经过再和复辽军的讨价还价,最终还是决定了与复辽军签订条约。

    “酒井先生,我们又见面了,希望这次你不要再和我们复辽军对那么一点点要求争执不休。”郑芝龙头疼道。

    在这一段时间,幕府为了挽回自己的一点颜面,针对于复辽军租借横滨港进行自由贸易的要求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讨价还价,让强势的郑芝龙烦不胜烦。最终双方就租借横滨港达成了两点新共识,作为复辽军的一点退步。第一点,复辽军租借横滨港三十里地的地方作为自由贸易港,双方商人可在横滨港进行合法的商品贸易,为期九十九年;第二点,复辽军一次性最多不能再横滨港驻扎超过五艘战船,调防期间除外,且不能继续深入江户湾。

    郑芝龙对于这种面子性的要求,也无所谓,暂时先答应着呗。

    “咳……我们可不是要卖土求荣,而是一种商业交换,你们用每年十两白银租赁我们横滨村来进行贸易……”酒井忠胜说的连自己都不相信。

    十两白银换取方圆三十里的土地和部分领海,这低价是有多贱啊。

    “没有问题,我理解你们的难处。”郑芝龙说道。心里却想你开心就好。

    “那我们来签订这《横滨条约》吧。如果可能的话,我还不愿意成为这千古的罪人……”酒井忠胜无奈地说道。

    双方在横滨村正式签订《横滨条约》,复辽军签字代表人是北洋舰队司令郑芝龙,而幕府代表人是幕府家臣酒井忠胜。《横滨条约》一式两份,使用的是清一色的汉字作为契约字体。因为在东瀛国,幕府将军的一些重要命令甚至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以识得汉字为荣。

    郑芝龙签完条约以后十分满意。楚云交给他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以军舰大炮威胁幕府收回驱逐令,同时就在幕府所在的江户城旁边割来一块港口,时刻趴在德川幕府旁边。

    相比之下,酒井忠胜愁眉苦脸,有种丧权辱国的意味。

    “对于长崎港我军的驱逐令是否可以收回了?”郑芝龙小心翼翼地将合约放入牛皮纸的信封里面,然后将牛皮纸信封放入木箱里面。

    这是复辽军对东瀛国要求签订的第一份合约,可是珍贵的资料!

    “我们幕府决议撤回驱逐令了,长崎港仍然交与岛津家族经营,同时允许复辽军在长崎港驻军。”酒井忠胜说道。这次连江户城附近的横滨村都要租给复辽军驻军了,更何况是远在九州岛的长崎港。

    “嗯,那就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如果不是你们突然下达驱逐令,我们还是会乖乖地待在长崎港,哪里有时间千里迢迢地来到江户湾和你们花上那么多时间谈判?你可知道,我们这次动用北洋舰队,一次远航消耗的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郑芝龙说道。

    “如果我真的能够早知如此,我才一点都不想招惹你们。就像是吃不到鱼还惹一身腥。”酒井忠胜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哈哈,以后我们还需要多加合作。这次我带领我们大明的商人到来,就是不让这次航行白跑一趟。他们将会在横滨村大开贸易,欢迎各地的大名前来交易。”郑芝龙签完条约,心情大好。

    “你们的商人带来了什么好东西?”酒井忠胜好奇地问道。

    “一切你能够想象的商品应有尽有,上好的茶叶、瓷器、毛皮。走,我带你去商船上挑选,合适了你就低价拿走。”郑芝龙说道。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为人类的解放(第二更)

    楚云最近遇到了两件好事情和一件坏事情。

    郑芝龙从横滨村派人将《横滨条约》的原文件送了回来。楚云对于《横滨条约》十分满意。这个条约看上去幕府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就算幕府不给复辽军提供横滨村作为驻军港,复辽军的船队仍然可以从长崎港出发,肆无忌惮地闯入江户湾,就像是这次北洋舰队的行动。而缺乏海船、海防的幕府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但是实际上《横滨条约》的签署,让具有历史大局观念的楚云判断德川幕府这回是废了。租借横滨村实际上已经是丧权辱国的行为,德川幕府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德川幕府无法面对民众和其他大名的指责,很快德川家族苦心孤诣的幕府体系就要崩溃了。

    岛国上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

    另一件事情就是漠北草原平定,漠北草原并入了漠南草原,被复辽军以后直接称为大草原,从此不分南北。更远的漠西蒙古到达了西域、青海、等地,复辽军鞭长莫及,暂时没有兴趣。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被吴克善抓回来献给自己。

    不过一件坏事情是科尔沁部落的族长奥巴在征战漠北蒙古的归途中猝然长逝。

    楚云收到奥巴的讣告,有点默然。奥巴算是复辽军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曾经被大玉儿他们胁迫着一同反对后金,后来一直担任第一任科尔沁骑兵旅旅长一职,算是复辽军的老将军。只是毕竟年纪十分大,在经过一场大战后,体力不支,终于……

    “奥巴老将军马革裹尸,没有辱没他的理想,给予厚葬,并为其家人赐予抚恤金,给予其孙子女前去科学院学习的资格。”楚云想了想,说道。

    为科尔沁部落送行的仪式是在科尔沁的草原之上举行的,参与这个送行仪式的有科尔沁部落曾经的贵族、曾经追随过奥巴的亲信,还有来自其他蒙古部落和奥巴有关系的大人物。甚至大明辽东总兵、复辽军军主楚云都亲自到来科尔沁部落,为科尔沁的一族之长送行。

    时间渐近深秋,萧条的秋风席卷整个草原,卷起草原上开始枯黄的牧草碎叶。奥巴的木棺被众人抬到了入葬的墓地钱。上万人站在这片大草原上,一阵默然,为奥巴默哀。

    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早年曾追随奥巴起兵反抗后金的莽古斯。他的年纪和奥巴差不多,为老上司和老战友的逝去而泪眼婆娑,两行浊泪顺着干枯的脸上的褶子流下。

    他的孙女大玉儿和孙子吴克善在他左右搀扶着他,才不至于悲厥过去。

    楚云站在奥巴的棺木前,面对悲伤的众人,心情万分沉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只有真正回到乱世之中,楚云才意识到生存是多么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作为在一线拼杀的将军和士兵!他们是在用尽所有的生命在为他们背后的族人、百姓争夺更好的生存环境!

    “奥巴老将军年事已高,但仍然不甘平静,想要在这广袤的草原上驰骋纵横。对于奥巴老将军来说,铁和血、呼啸的风、飞驰的战马、辽阔的草原,才是他真正的归属!我们应该为奥巴将军感到光荣,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情,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当后人为他盖棺定论的时候,会说:'他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楚云语气沉重地说道。

    他没有对着纸干念,而是将这段话烙在心里。

    为奥巴送行的万余人中前方的人听到楚云的话语,身体微微一震,楚云知道自己的话语对他们今后的信仰有了一点影响。哪怕只是一点影响,也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所作所为。

    复辽军在刚开始的时候目标就是为了击败后金,解放辽南、辽东的百姓。后金覆灭以后,复辽军短暂地丧失了目标,走上了不定向的扩张道路,看哪里有机可趁就攻打哪里。但是单纯的扩张,缺乏具体信仰的军队只会形成军国势力。就像是当初的蒙古帝国,纵横三大洲,凭借武力和永无止境的扩张征服各地。

    但是军国势力的缺点是一旦当初那个带领他们征战全世界的领袖逝去,军国就会很快土崩瓦解。蒙古帝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单纯的军国扩张道路是楚云不愿意进行的,他也希望给自己的部下和平民灌输一种新的信仰。

    楚云亲自为奥巴吊唁,而后奥巴的棺木在众人的目送下长埋土里,魂归故土。

    “感谢军主大人为我们族长送行。”奥巴的直系子女等人在追悼会结束以后,纷纷向楚云表达谢意。

    由楚云亲自出席奥巴的追悼会,已经是复辽军势力享受的最高规格的葬礼。而且楚云还为奥巴亲自念悼词,并给予了奥巴的子女很多的优渥待遇。

    “奥巴老将军是科尔沁的英雄,也是我们复辽军的英雄,我作为复辽军的军主为老将军送行,使其魂归故土,是我应当做的事情。”楚云说道。

    “军主,您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一个人确实应该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奋斗,才能不荒废自己的一生。”同样从辽南赶回科尔沁部落参与奥巴葬礼的大玉儿对楚云说道。

    “额,还好吧。”楚云说道,“只是我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不努力做出一番事情,碌碌无为地终此一生,难免会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有所遗憾。我相信奥巴老将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定会是不后悔自己从征漠北这最后的辉煌的。”

    “嗯!我觉得军主说的很对,特别是最后的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军主能解释得更加详细一点吗?”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小迷妹的大玉儿点头道。

    楚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一段话还是自己从《钢铁是怎么练成》之中抄袭过来的呢……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凌河之围

    大凌河在辽西走廊上流淌而过,大明曾经在这里建筑了大凌河堡来拱卫辽西走廊,与锦州城互为犄角。后来在战争中,大凌河堡被摧毁。现在为了抵挡来自复辽军的威胁,袁崇焕等人决议重铸大凌河堡,并且在大凌河堡安置红衣大炮。

    负责监造大凌河堡的是祖大寿父子。不过祖大寿父子很不幸地在大凌河堡被突然出现的复辽军给包围了。

    为了策应李自成发起的进攻京师的行动,楚云派遣了新成立的第七、第八、第九步兵旅以及第二炮兵旅四支部队佯攻辽西走廊至山西大同一线,至少要让大明的边军无暇去镇压李自成。同时这也是练兵的过程,让新的四个旅团成为有实战经验的部队。

    负责袭扰宣大一线的是第九步兵旅和第二炮兵旅一部,而袭扰宁远防线的是第七、第八步兵旅和第二炮兵旅一部合计万余人。

    这支进攻宁远防线的复辽军,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包围处于宁远防线外围的大凌河堡,另外一部分则负责阻击可能前来增援的大明军队。

    城外已经部署好的火炮阵地,二十多门野战炮被拖入阵地,除此之外还有几门大口径的攻城炮被大量的骡马托运过来。

    祖大寿看着城下的火炮,心里直发毛。大凌河堡也不过装备了七门火炮,而堡下的火炮数量是堡垒上方的几倍,让拥有地利的祖大寿却是没有一点抵抗的勇气。

    “复辽军已经包围了我们大凌河堡十多天了,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最可怕的还是除了包围大凌河堡以外,堡垒下方的复辽军没有太大的动静。

    “莫非这是复辽军的围点打援之计?”祖可法说道。

    “不知道锦州城现在如何了,我本来领锦州的防务,只留了副将何可纲守锦州城,自己却因为巡视这里而遭受到围困。”祖大寿说道。

    “以孩儿对何可纲的认识,他是那种宁死不降的忠将,复辽军想要打下锦州城不是那么容易的。”祖可法说道。

    “这点不错,不过我最害怕的不是复辽军想要急速攻城,而是他们将我们包围。我们这次在大凌河堡囤积的粮食本来就不多,估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消耗一空,到时候又是人吃人的惨况……”祖大寿说道。

    祖大寿惆怅如何应对粮食危机的时候,城下复辽军的火炮突然开炮,轰隆的炮弹在大凌河堡的堡头爆炸,让祖大寿他们的心也跟着颤抖!

    轰!大口径的攻城炮发射的炮弹如同摧枯拉朽,流星落地!笨重的炮弹呼啸着砸在城墙上,掀飞一块墙皮!

    “父亲快下城楼,复辽军的炮火凶猛,万一您出事我们就没有主心骨了!”祖可法护着祖大寿向城下撤退。

    大凌河堡里面的士兵、杂役都认为复辽军要对大凌河堡进行其全面进攻了,个个都十分紧张。

    不过出乎祖大寿他们意料之外的是,堡垒下方的复辽军只是对大凌河堡进行了试探性的炮击,下方的步兵就像是演习一般同样试探性地攻城,几乎不想要造成伤亡。

    堡垒内部的大明士兵倒是有不少因为复辽军的火炮而阵亡。

    第七步兵旅的旅长站在堡垒外面的高地上,观察炮击大凌河堡的成果。第七步兵旅成立在复辽军的和平时期,以往都是通过操练和演习来锻炼军队,这次还是第七步兵旅第一次进行攻城作战。大凌河堡就成为了他们的试金石,同时收集一些实战数据。

    “城内大约有七千步兵、七千马兵,还有七千各样的民夫和商贾,抵抗的意志一般。”第七步兵旅的参谋向自己的旅长汇报大凌河堡内的情况。

    “我们五千人竟然包围了两万人的城堡,挺有意思的。”第七步兵旅的旅长嘴角微微上扬。

    “如果不是军主说没有必要在现在增加伤亡,还说现在的大明军就是以后我们的兵源什么的,所以让我们只围不攻。不然的话我们五千人就能攻陷这座两万人的堡垒。”参谋说道。

    “大明的军人和我们没什么不一样,只是归属于的势力不同而已。如果以后我们进军关内,收编他们是迟早的事情。虽然目前大明的军队多为羸弱之士,不过边军最起码还是打过仗的老兵,比起直接征募新兵要好一些。”旅长不在意地说道。

    第七旅在围困大凌河堡,大凌河堡派出士卒越城而出,前往宁远防线请求援军。

    深知被围困痛苦的袁崇焕派遣吴襄带领两万士兵前去增援大凌河堡。不过吴襄的部队才刚到锦州城附近,就被第八步兵旅给拦住了。双方在锦州平原附近对峙,吴襄的两万军队、加上锦州城何可纲的一万明军,合计三万军队,硬是被第八步兵旅的五千人给拖住。

    吴襄看到人数虽然不多的复辽军拖着可以方便移动的野战炮,就头皮发麻,始终提不起进攻的勇气。

    “父亲,继续拖下去的话,恐怕大凌河堡就会失守了。”吴三桂见吴襄迟迟不愿意进军,于是催促道。

    “可是复辽军的火器强大,我们过去只是徒劳送死而已。”吴襄迟疑地说道。

    “我愿意率领五千士兵冲击他们的阵地,如果他们的阵地因此大乱的话,父亲您就率领主力大举进攻。否则我们一直停留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吴三桂提议道。

    “吾儿你还年轻,不知道复辽军火器的厉害,不要妄自前去送了性命。”吴襄说道。

    “请让我尝试一下吧!”吴三桂坚持道。

    “既然如此……”吴襄十分不情愿,可是也觉得拖延下去不是办法,于是说道,“好吧,如果情况不对劲的话,你要立刻撤退。”

    “好,我一定会为竭尽全力突破复辽军的阵地。”吴三桂说道。

    在吴襄和吴三桂的军令下,五千大明步兵不情不愿地聚集在一起,然后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视死如归地向复辽军第八步兵旅发动了冲击,竟然有那么一点悲壮的意味。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外忧内患

    宁远、宣大两个防线同时遭到了复辽军的攻击,将大明大量的边军给拖延在边线上。与此同时,崇祯和大明的文武百官发现自己竟然面临着无兵可调的尴尬地步。

    朝廷向宁远防线、宣大防线两个防线的督师、总兵要求分派兵马驰援山西,却遇到了两个地方的长官的推辞。而推辞的理由,无不不是因为复辽军大军压境,无力分兵。如若分兵,则必然会为复辽军所趁。

    面对这样的推辞,文武百官还有崇祯皇帝也表示无可奈何。本来复辽军就被大明朝廷评估为最大的威胁,只是双方一直没有发生冲突。就在这么敏感的时候,复辽军突然有大军压境的意思,让崇祯等人感到万分不安。

    “陛下,山西太原遭到闯贼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围困长达一个月,闯贼使用火炮破城。山西总兵因城破被乱贼所杀,现在河洛、太原一带已经只有洪承畴部死守洛阳,使得乱贼无法彻底控制河洛。受到阻碍的贼军则放弃了攻打洛阳,东渡黄河进攻山西。现在贼军正在太原城中肆意烧杀抢掠,为非作歹,民不聊生,白骨累累!”兵部尚书在朝廷之上汇报山西那边的战况。

    文武百官听得太原城的惨况,不由默然。连山西总兵都被乱贼杀死,可见战况有多么惨烈。而这种惨烈的程度,让无数人为之颤抖。

    “三个月前,闯贼李自成才有三千火枪营,为何现在有了二十万之众!”崇祯怒道。

    “李自成在两个月前吞并了张献忠、高迎祥诸部,成为陕北贼军之首,就有人众八万相随。”兵部尚书说道。

    “即便如此,二十万之数去掉八万,还有十二万之数是从何而来的?”崇祯仍然不满地问道。

    “回陛下,闯贼高迎祥很早之前就不知道从哪里学来蛊惑人心之术,令人攥编童谣曰,‘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食不果腹的老百姓听得这些谎言,便以为迎来了包青天,于是闯王每到一地,百姓纷纷携家带口投靠于他。李自成成为新的闯王以后,更是将这蛊惑人心的话语大肆传播,投靠他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流民虽然大多数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无奈人多势众,硬是用人命填平了太原城。”兵部尚书解释其中原因,

    但是知晓了其中的缘由,更是令人绝望。他们的对手是一群吃不饱饭的流亡之徒,民以食为天,饿疯了的人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而且老少妇孺都有,士兵面对的是自己的乡亲父老,心理上就有阴影,一些士兵和军官也干脆哗变,成为了到处抢掠的主力。

    “没想到今日外忧内患,朕的泱泱大明竟然沦落至此,以后叫朕如何去面对诸位先帝!”崇祯颓坐在扎人的龙椅之上,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局势恶化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地步。

    而且他是眼睁睁地看着局势一步步恶化下去!他试过派兵去镇压李自成,结果不但没有成功消灭李自成,还让他做大,有了二十万流民军队。他也试过派官员去接收辽东,结果辽东没有要回来,派去的官员要么被复辽军扣留了,要么带着羞辱回来。

    眼前他真的没有办法,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忠于朱家,但是又结党营私,无法对萎靡的大明王朝力挽狂澜。

    “陛下,为何不广招天下兵马,让天下兵马齐聚山西、宣大一带,共同剿灭闯贼?如右参政兼副使卢象升,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一年,组建了一支由乡勇组成的军队,号称‘天雄军’,据说颇有战斗力。如果天下间的官员都能如此,则我大明就有百万可用之兵。”首辅大臣周延儒说道。

    “这倒不是为一个好办法。”崇祯同意道。只是他心里犯嘀咕,这样做固然可以募集到一批兵马,但是由各地官员训练兵马,很容易就会回到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的时代。

    而且调动这些兵马,还是需要朝廷筹办粮草兵器的。

    总不能指望地方官员还要用地方财政来兼顾民生和训练兵马吧?毕竟很多地方就连当地的百姓都养不活。

    “陛下,微臣有一计,也许可以进一步募集到兵马。”礼部尚书温体仁站出来说道。

    “爱卿尽管说。”崇祯喜道。

    这种大臣陆续出谋划策的场景最近还真少见!不过也可见局势之危急!

    “昔日秦二世时候,关东百姓揭竿而起,造反的人多得无法计算。当时秦将章邯说,‘盗贼已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如今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骊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于是秦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将领,受命率刑徒七十万迎击叛军。章邯不负众望,一胜再胜,如果不是需要西楚霸王横空出世,可能秦朝会中兴也不一定。”温体仁说道。

    在大殿中的都是聪明人,哪里不知道温体仁的计策是什么?

    “温大人,你这是在暗喻陛下是秦二世,其心可诛,何其歹毒!”大殿中有不满温体仁一派的大臣跳出来当众指责温体仁。

    “我只是在说章邯的故事,我们可效仿前人的做法,将牢狱中的囚犯、吃不饱肚子的流民送往前线,让他们用鲜血来换取自由、粮食!闯贼李自成就是驱使一批亡命之徒,才能势如破竹!”温体仁说道,“为何我们不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流民的饥荒问题,还可以重创闯贼。”

    “章邯是秦将,那他李自成岂不是成为了西楚霸王?你这绝对是恶意的讽刺。陛下,请治礼部尚书温体仁大不敬之罪!”攻击温体仁的大臣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微臣之忠心日月可鉴,只是为了我们大明社稷着想,请陛下明鉴!”温体仁跪下说道。

    崇祯头疼地扶额。这些大臣有事没有就喜欢互相攻击,都到这样危急的关头了,还在这里胡闹。

    “够了。”崇祯话语一出,群臣肃然。

    “温爱卿所说也不差,如果能够调动天下间的流民、囚犯,使其与闯贼交战,则可以有效消耗闯贼的嚣张气焰。”崇祯说道,“那么就吩咐天下,令天下各府各县训练乡勇、流民、囚犯,前来勤王。”

第三百九十五章 阎王将军(第三章)

    太原城成为了李自成的新据点,这是李自成打下来的第二座大型城池。即使动用了复辽军暗中支持的火炮,李自成在城内明军的死守下还是付出了两万人阵亡的代价,城外手无寸铁的尸体就散落了一地。

    李自成军中被士兵称为“阎王将军”的部将张元依然冰冷着脸,面无表情地走在战死的尸体堆中。

    “将这些尸体聚集在一起,然后一把火将他们给烧了,我们可没有时间将他们埋葬。”张元冷冷地说道。

    “是……”就连他身边的士兵都感受到了他身上的寒气,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冷颤。

    在张元的授意下,他手下负责清扫战场的士兵拖着一具具战死的尸体堆成了一座座尸山。在乱世之中,人命就是如同草芥般卑贱!

    “不……我还没有死……”一个身体破碎但还在奄奄一息的流民同样被当成了尸体填入尸山中,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试图从尸山中爬出来。

    然而周围的士兵、流民都冷漠无情地看着他,没有人愿意上前去将他扯出来。在这个年代,这种重伤的情况,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而且以农民军现在拼命抢掠的习性,是不能忍受有这样的重患拖后腿的。人性的丑恶面在这一瞬间暴露无遗,只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残忍。

    “放火。”张元冷漠地下达命令,对于尸山中的重伤员熟视无睹。

    豆油、木柴、枯枝落叶等易燃的物品被扔到尸山上,然后一把把火把将这里变成尸山火海,黑烟滚起,散发着油腻的恶臭……

    尸山中的重伤员没有发出惨叫,他们之中要么没有了惨叫的力气,要么在火焰焚烧前已经被浓烟给熏晕。

    冷酷的张元从怀中取出一块丝绸,捂住自己的口喉,不想要闻到这一股恶臭。即使是冰冷如他,都难以忍受这样残忍的场面。

    张元身边的亲兵、流民更是被这么惨烈的画面刺激到,肠胃翻江倒海搬作呕,一个个脸色惨白……

    张元看到熊熊燃烧的尸山,确认所有的尸体都被处理了以后,才背对着尸山离开,走向同样陷入火海的太原城。

    太原城里边不比外面要安全,那是另一种景象的人间地狱。

    张元带着亲兵进入太原城,就看到到处都有流民在抢掳妇女、抢劫钱粮。张元微微皱眉,面沉如水,却不多说什么。

    “小娘们别走啊,跟好哥哥一起走,吃香的喝辣的!”一个流民在抓赶一个女子的时候,一个没注意撞到了张元。

    “你大爷的,快给我滚开,没看到小娘皮都要逃走了吗?!”这个流民见张元打扮普通,还以为只是一个小头目,不由大怒。

    张元没有多说一句的废话,他腰间的佩刀出鞘,直接将那个流民当场斩杀!

    那个流民可能至死都不会知道他撞到的人可是背叛过复辽军,将数万人的命不当一回事的阎王将军。

    “啊!”被追赶的女子见到这血腥的一幕,吓得尖叫起来。

    她的秀发、衣裳都因为乱军的追赶而显得凌乱。

    “你没事吧?”张元难得过来询问。

    有张元在,周围的乱兵根本就不敢靠近过来。

    张元身边的亲兵第一次见张元露出稍微缓和的神情,不由惊讶自己冰冷的上司还有这一面。

    “你们这群禽兽、恶魔!”女子显然是被吓到,悲愤相交,竟然扇了张元一巴掌。

    这一巴掌落在张元的脸上,十分响亮,让张元周围的亲兵吓了一大跳,仿佛这一巴掌是扇在自己的脸上!他们忐忑万分地偷偷打量张元的表情,害怕张元会在一怒之下将这座城池的百姓全部屠戮都说不定。

    不过张元没有愤怒,仿佛这一巴掌打的不是他自己。

    “你们几个照顾好她,若她少了一根毫毛,就拿你们是问。”张元转头对几个亲兵说道。

    “是!”这几个亲兵却是松了一口气,只要自己的老大不生气,什么啥事情都好说。

    张元带着亲兵还有临时救了的女子径直去找李自成的所在。

    沿途还有许多杀戮、抢掠,鲜血、火焰、惨叫覆盖了这座沦陷的城池。张元对于这些现象,却没有再动恻隐之心,只是让亲兵为他开路。

    终于,张元在太原府里面找到了李自成。

    “哈哈哈,张元,你来的正好,你看看这账簿,谷仓里可是有不少的粮食,还有这些库房里的白银,都是要今年上贡给朝廷的财政,我们又能喘息一段时间了。”李自成见到大功臣张元到来,心情大好,“要是我以前能够早点听取你的建议,说不定我早就坐拥这太原城了。”

    “闯王,恕我直言,现在我军初胜,正应该乘着士气正盛,进攻代州、大同、宣府,然后直取京师!实在不应该沉溺于眼前的胜利,作茧自缚!”张元径直说道。

    “我说张元兄弟,我们死了两万弟兄才打下太原城,新得这么多粮草和银两,何不庆祝一番?”李自成打开库房里一箱箱铮亮的白银,兴奋地说道,“现在我们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和朝廷进行谈判,让我成为一国之主,管辖陕西、陕北、河洛、陕西一带,与崇祯皇帝平起平坐。到时候张元兄弟你就是开国的功臣了!”

    张元听到李自成的话,脸色一点点变黑变沉,最后面如死水。

    他将腰间的佩刀放到了太原府府内的案台上、李自成的面前,冰冷地说道:“以前我愿意辅助闯王您,是因为我觉得您有鸿鹄之志,没想到却是燕雀!实在是令人失望透顶!明明再往前一步就是帝皇大业,闯王您可以坐拥万里江山,天下臣服,何以要停歇不前,拥挤在这弹丸之地?罢了罢了,从今以后我们便分道扬镳,我将隐居山林,不再辅佐任何人。”

    张元放下佩刀,转身就离开。

    “张元兄弟你一点情面都不讲吗?”李自成这回有点着急了。

    他的势力发展太快,除了张元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堪重用的人才,就连历史上他的谋臣将领都还没来得及投靠他。要是张元一走,估计他一个人是无法指挥二十万大军的!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路取京师

    “张元兄弟别说,我听你的就是。”李自成挽留张元,堵在门口不让他离开。

    “那我们是否可以继续我们的计划,向北部的代州进攻了?”张元沉闷着脸问道。

    “可以,可以,我就是豁出这条命,也一定打下京师,改朝换代。”李自成说道。

    “既然如此,请闯王下达一份军令,令各部兵马整顿,准备大举进攻。若要攻克京师,从太原出发有两条合适的路线。一条是走代州、大同、宣府一线,这一条路线我们要面对大明最强大的边军之一——宣大边军,另一条路是走真定、保定一路,面对的是河北、京畿一代的地方军和京畿附近的卫所兵。”

    “我们现在的兵力众多,完全可以同时兵分两路大举进攻,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朝廷可能也很难估计到我们会如此行动。”张元说出接下来的计划。

    “宣大两个边镇有朝廷的百战边军,我们还是不应该与他们发生冲突,还是尽量躲开他们,将主力放在真定、保定一路。”李自成说道。

    “错,大错特错!正因为北路是大明边军,所以我们才需要集中兵力率先消灭他们。一旦我们击溃、收编这支部队,就能消灭朝廷抵抗的意志,反而更加容易攻取京城。”张元却直截了当地反对李自成的提议。

    “可是我们不一定能够打败宣大的边军,万一损失惨重,我们难以承受。”李自成说道。

    “闯王实在是长了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可曾想到过,这些边军总兵他们就一定会忠于朝廷吗?就一定会拼死和我们抗衡吗?如果他们知道抵抗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的话,那么他们回怎么选择呢?”张元说道。

    李自成眼珠子转了转,然后拍手:“你说的不错,边关守将不一定是会誓死抵抗的,他们对朝廷也不一定会忠心耿耿!实在是太原总兵的抵抗让我对宣府、大同两镇产生了误估。”

    “正是如此。对于胆敢反抗我们的人、宁死不降的人,一律杀无赦!对于归顺我们的人,我们许诺他们高官厚禄,用利益来圈住他们。虽然现在我们打得很艰难,但是长期以往,不用几个月的时间,后面的总兵将军们就会用箪食壶浆来迎接闯王。”张元继续说道。

    李自成眼神越来越清亮:“你真是刘伯温再世,我这便下达军令,重整全军,准备兵分两路,我与你一同率领主力攻打宣大两镇,务必要消灭明军主力,让京师震动,不战而降!”

    有了李自成的话作为背书,张元立刻整顿城内的部队。刚开始这些肆意抢掠的流民还不会乖乖就范。不过张元立即抓捕了上百个闹事的人,带到菜市口斩首。

    血淋淋的人头让太原城内所有的乱军贼寇都安静了下来,没有人再敢闹事。

    张元冷淡地看着这一切,然后从乱军之中挑选出一批刚才没有参与暴乱的流民和太原府的明军俘虏,补充了自己的亲兵。

    李自成对于大功臣张元的做法没有什么异议,而且他自己也补充了一堆的新兵到部下,对于张元比较苛刻的要求他是有点不理解的。对于农民军来说,当然是人数越多越好,通过天文数字堆出一条血路,堆垮大明。而张元的策略显然是从流民中挑选精锐出来,宁缺毋滥,所以至今为止虽然张元可以临时指挥李自成所有的军队,但是张元的亲兵就没有超过一千人。这也是李自成放心交给又能打,又没有做大痕迹的张元来临时指挥大军。

    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在攻陷了太原城以后,又吸纳了太原府大量的流寇和流民进入,人数膨胀到三十万。当然这其中流民携家带口,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是少数。但是这蝗虫一般的数量就足够令人生畏,漫山遍野,所到之处是真正的寸草不生!

    三十万流民每到一处,打开谷仓,抢掠富人、平民,甚至连树皮、草根都不放过,比蝗虫还可怕。

    实际上李自成就算是想要留在太原府一带,与朝廷划地界分立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太原府的粮食根本就不够这群脱产的流民进食!对粮食的渴望会驱使他们向周围鲸吞海咽,一直到所有地方都没有粮食为止。到时候将会饿死一大批人,直到新的秩序建立起来。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李自成、张元两人率领了其中二十万流民从太原府出发,北上进攻代州,打开通向大同、宣府的道路。而李自成的妻弟高一功等人率领十万流民同样从太原府出发,走的却是保定一路。

    被张元救下的女子安排到了张元的旁边。张元的亲兵都以为是张元对这个女子有意思,就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这个女子做些侍女的工作来讨好张元。毕竟他们可没有见过有谁能够让张元缓和下来。自己老大找女人能算是抢吗?

    “你为什么要助纣为虐,你不知道这些恶贼杀死了多少好人吗?!”这个被救下来的女子还是对张元有些偏见。

    张元也有些意外,因为如果她面对的不是他张元,那么以她的性格早就被玷污或者杀死了。能在这个时候让他弃暗投明,还不是一般的勇敢。

    “这些人在没有东西吃之前,也是好人。”张元冷冷地说道,“一个人吃不饱肚子的话,可是连人都会吃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乱世之中人命就是这么卑贱。看你之前的打扮,看上去像是富家女子,哪里会懂得一个穷人、饿人的感受。我只会为他们感到可悲,贫穷和饥饿才是一切的原罪。”

    “那你……你为什么要救我?我这种人应该被你们视为眼中钉。”女子被张元这种违逆伦理道德的话语震惊到。

    “我想救谁就救谁,我想杀谁就杀谁,这就是权力。”张元说道,“义不守财慈不掌兵,在这个乱世,就要冷眼相待,才能保住自己。”

第三百九十七章 血色代州

    �������U�Q$�L���Z�������B�ԉY�m�IU�? Q��x�a���5��!”经过张元调教的炮兵熟练地将炮弹填充入炮膛中,对准了代州城古老的城池。

    二十万农民军包围了代州城,其密集的数量让人头皮发麻,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轰!随着一缕白烟冒出,呼啸的炮弹砸在代州城的城墙木楼上,将屋檐的一角给砸得粉碎!木片落在城墙上,城头的大明士兵连忙躲避。

    二十多门复辽军暗中高价卖给李自成的青铜炮在试探性的炮击以后,纷纷调准角度,开始咆哮!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仗着大炮的威猛,二十万农民军齐齐呐喊起来,声势震天动地!!!

    城郭内的百姓听到城外震天动地的叫喊,哪怕是官府封锁消息,也能想象到城外是有多么恐怖的人群。

    “我的天啊,这就是传闻中的闯贼吗?怎么这么多人……”城头的将领俯视城外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流寇部队,双腿竟然有些发软。

    “将军,我们真的要抵抗吗?要是因为抵抗惹怒了他们,他们进行屠城该怎么办?”一个士兵颤巍巍地说道。

    “愚蠢的家伙,你以为放他们进来,我们的命运就会有所不同吗?”代州守将皱眉喝道。

    虽然他在这么多农民军的包围下有九分怂了,但是还有一分理智告诉他要是投降的话,城内的百姓也未必能逃过这蝗虫一般的军队的清洗。还不如以命换命,拼搏一番,也许能换来一分生机!从太原府逃过来的溃兵更加印证了他的看法,据说被乱军践踏过后,已经十室九空。

    “可是将军……投降虽然会遭到凌辱、洗劫,但是还是比屠城好一点啊……”士兵颤颤巍巍地说道。

    “做人要有点气节!如果没有任何人敢于抵抗这群恶徒的话,只会让他们更加放纵,以后遭到摧毁的将不只是我们代州城里面的百姓和你我,还有天下亿万臣民!我就是死也不会投降这一群恶贼的!”将军咬了咬牙,却异常坚定地说道。

    李自成军队的火炮不停地落在代州城的城头,代州城的各段城墙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毁,不过古老的城池仍然在坚挺着。

    “城内的部队看起来是没有要投降的意思,张元兄弟,你的计策似乎对官兵没有什么作用啊。”李自成站在城外的高地上,纵观全局。

    “之所以我们的计策没有发挥作用,是因为我们才刚刚开始表演。一旦抵抗,则立即屠城,这是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手段,没有人敢冒着城破被屠杀的风险继续守城,我们完全可以效仿他们。如果代州城顽抗到底,我们就将代州城内所有抵抗之人杀光!”张元的脸部有些抽搐,显然这个决定让他自己都有点痛苦。

    屠城,看上去是很简单的两个字,不过却意味着要背负千古骂名,成为人生的污点。

    “真的要非屠城不可吗?”李自成问道。

    “这就要看他们是不是要顽抗到底了!”张元挥手,“第一批死士准备!”

    被分为第一批死士的流寇有四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代州城。古老的代州城就像是大海之中的一叶扁舟,漂浮不定。

    守卫代州城的大明士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们面对的根本就不是正规的对手,而是一群群蝗虫!

    大炮仍然在轰鸣,无视了可能命中自己人这件事情。张元想要得到的是一座被攻克的城池。至于二十万蝗虫部队中即使是损失那么一点人也没有什么,在张元眼中和一堆数字没有区别。

    四万人的第一批流民扛着最简单的云梯攀爬城墙,没有重点攻击的地方,而是全靠这些流民的喜好,这样也更加防不胜防!守城将领根本无法估计哪段城墙会最先崩溃。

    一个流民举着一面从明兵那里缴获而来的牛皮盾牌,沿着云梯快速攀爬。在他的身后,一个个流民随后跟进,蚁附在城墙之上。再下方的弓箭手则不停地往城墙上射箭,来压制城头的大明守军。

    “一二三!”几个大明士兵合力将守城的礌石推下。

    斗大的礌石顺着云梯滚落,劈头盖脑砸在云梯的流民头上!被砸中的流民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就白的红的连带尸体从云梯上面滚落下来。后面的流民被上面伙伴的尸体和礌石一同撞落,如同蚂蚱一样落下。

    不只是礌石,还有火油、火药、弓箭等各式各样的防守器械如同流水一般落下,尽可能地杀伤攻城的流民!城下变成了火与血的世界,无数的流民倒在血泊之中。

    后面还有不停的流民往前推挤,这些流民没有任何退路,就像是被驱赶的牛羊一样盲目向前。

    “防备物资都给我省着点用,要有效杀伤敌人!”代州守将看到礌石等物资在急速减少,心里着急。眼看下方的流民主力都还没动,若是物资用光的话,那守城的士兵就只能用性命和流民交换。以代州城几千人的守军,以命换命的话根本就撑不了多久。

    “第一批撤退下来,第二批部队接着上!”张元在时刻关注着代州城的攻势,他心里对农民军的承受能力有个大概的预判。

    在第一批的四万流民伤亡超过上千以后,他立刻让第一批流民鸣金收兵,由第二批的另外四万人开始接替第一批攻城部队继续攻打代州城!

    一波波的攻势像是凶猛的潮水一般此起彼伏,二十四个时辰绝不间断!就是二十万流民的统帅李自成对于张元的战术也是毛骨悚然。在张元的眼中,士兵的命根本就不是命,一切只为了达到目的而已!

    “代州城如若无法坚守,很有可能他们会退守宁武关。宁武关比起代州城,要更加易守难攻,如果让他们的兵力抵达宁武关,可能要付出超过攻取代州城几倍的伤亡。还请闯王分一支军队在前去宁武关的路上埋伏,我们再故意放出一个缺口,必能大获成功。”张元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图,冷冷地说道。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东瀛之乱

    大连港的港口,最近多了许多空船只。这些船只很多都是皇家造船厂一厂、二厂、三厂造出来的新船,只是这些新船也不运货,就停泊在大连港的港口,不知道用途。

    “这几十条船只要是用来运输货物就好了,我们的船队正好缺一些货船将货物运到安南国。听过安南国南北两朝又开战了,各种物资紧缺,正是大发战争财的好机会啊!”一个在大连港的商人看到这些挂着远东贸易公司官方旗帜的空船,总觉得每多停泊一天,就会损失几百两银子,怪可惜的。

    “说起大发战争财,山西、陕北、河洛等地不也是在进行战争吗?如果能够将粮食、药草运到那里,可获得十倍、百倍的毛利。”另一个商人说道。

    “晋地、陕地的生意就不要想了,复辽军的军队控制了从北方进入关内的所有关口,暂时不允许任何商人从北方进入关内进行贸易,只能走水路。若从山东、天津卫等地前去山西府,路途遥远,多半会被乱民给抢掠了所有的货物。”

    “不知道复辽军最近有什么行动,总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劲,听说复辽军已经包围了大凌河堡,一副要举兵入关的姿态。”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要变天了啊。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

    一群敏感的商人在私底下讨论。

    不过不管他们是作何感想,这些空船有海军部的士兵看守,寻常人是无法靠近的。最多只有检查船舶情况的工人可以检查这些空船的安全情况。

    大连港除了空船以外,还有一件事情显得十分不正常。胜利号、亚特兰特号编队一直停泊在大连港,声称是为了保护大连港。而且现在在长崎港的北洋舰队司令官郑芝龙收到了楚云的又一封军令——即可率领北洋舰队主力返回大连港。

    “才刚刚逼迫幕府签订《横滨条约》,从江户湾返回长崎港,现在又要返回大连港,我们北洋舰队还真是忙碌个不停。”副司令施大瑄知道了楚云的再一次调度,不由叫苦连天。

    “有事情做说明我们北洋舰队的官兵有机会能够建功立业,这还不好?最近的风头都被南洋舰队给抢走了,好不容易轮到我们新成立的北洋舰队出动。”郑芝龙说道,“传令下去,两日后我们便返回大连港。”

    驻守长崎港的北洋舰队匆匆准备离开的消息很快在九州岛传开,再由九州岛上的幕府探子传到本州岛。。他们不知道华夏大地发生了李自成两路进攻京师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晓得复辽军的大本事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情,不然怎么会要走得如此匆忙。

    北洋舰队只在横滨村、长崎港各留了两艘炮船,合在一起也不过是四艘炮船。这对于辽阔的东瀛国四岛来说,四艘炮船的震慑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

    对于德川幕府来说,北洋舰队这块大石头落地,终于不用担心什么时候江户城会被北洋舰队攻陷。但是,一时间各地大名藩国蠢蠢欲动。显然这个时候是复辽军对东瀛国影响力最小的时候。

    岛津家族的家族岛津忠恒召回了管理长崎港的儿子岛津光久,然后又派武士前去联络九州岛、四国岛上的大名。本州岛上也是风起云涌,大名们开始站队,也有人开始怀疑起幕府的权威,对幕府割地行为的不满尘嚣日上。

    在复辽军撤离了九州岛后的第七天,东瀛国岛原、天草地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人数从数千人迅速扩充到上万人,而且大有星火燎原的趋势!

    第十天,德川幕府大为震惊,派遣家臣酒井忠胜前往九州岛督战,并责令九州岛的萨摩、肥后、日向等地大名派遣家臣武士镇压起义。

    可能就连楚云都难以想象复辽军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已经对整个东瀛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复辽军的舰队在,所有势力都只能乖乖维持现有的状况,一致对外,防止复辽军有借口侵吞更多的土地。但是一旦复辽军离开,那就相当于捆绑在几头猛兽项上的锁链被解开,这些猛兽要开始挑战幕府的地位。

    留守长崎港、横滨村的海军对于大乱的九州岛无动于衷。因为军部对于郑芝龙离开后,其余留守部队的命令是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只要九州岛上的农民起义军不威胁到长崎港的安全,他们也乐得看东瀛国幕府、大名、起义军乱成一团。

    从长崎港返回的郑芝龙无暇顾及九州岛的小打小闹。

    说实话,郑芝龙回到大连港以后,收到九州岛万人的农民起义的消息,只是有点意外,并没有大惊失色。东瀛国更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大明,才万人的农民起义。再看看陕北、河洛、山西等地的大明起义军,动不动就几十万。

    复辽军需要面对的是这群人,而九州岛的农民起义,就交给幕府和当地的大名们头疼去吧。

    郑芝龙回到大连港海军部,见到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怎么出现在外人面前的纳尔逊。他的身边还有来自金州军事参谋总部的参谋。由军事参谋亲自传达命令,而不是通过电报传达,可见这是一件不能说是紧急,但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军主在金州城召集了陆军部各个旅级长官,现在就缺海军部的各位大人了。”来自金州城的军事参谋对纳尔逊和郑芝龙说道,“郑芝龙将军,很同情你才刚回来就又要坐上前去金州城的火车了。”

    “习惯了,火车总比在海上漂浮要稳当。”郑芝龙不介意地说道,而转头向这两年传授了他不少近代海战知识的纳尔逊问道,“老师,南洋舰队的邓千龙那小子怎么没有回来?”

    “南洋舰队有他们的任务,会以另一种形式参与我们的行动。这一次可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行动。”与楚云关系更加亲近的纳尔逊显然知道这次战略行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