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全文阅读 第50分节

第四百八十九章 土司

    嘎吱嘎吱的响声响个不停,一辆马车在崎岖的山道上摇摇晃晃,马车内的人都要被晃晕了。在马车周围,有几十个背着火枪的士兵在戒备左右。除了马车里面的人和徒步的士兵以外,还有两个扎着头巾的本地族民为他们带路。

    “让我下来,这样下去要颠簸死我了。”一个二十多岁的文人从马车里钻出来。

    他跳下马车以后,使劲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这才缓过神来。山道周围都是十分原始莽荒的森林,偶尔可以听见林中飞禽走兽之声。

    “宣政使大人,我们还有几十里的路才能到达广南府呢。”一个背着火枪的士兵说道。

    “云南布政司虽然巍峨壮丽,森林葱郁,不过道路却是异常难走。越往南部就越加难行,还不如下马徒步来的轻松。”这个文人说道。

    陈昱,一个本来默默无名的小官员,后来考入科学院,被当成了备用新式官员来培养,曾在任辽东城任职,现在被当成是宣政使之一派遣到云南布政司的广南府指导当地进行改革。不只是广南府一地,各省、各布政司、各府都有宣政使前去指导变革。

    不只是宣政使,在年末的时候,还会有监察使巡抚各地,以确定宣政使是否及时、合理地指导了当地的改革。这会被作为政绩进行考核,所以陈昱一心想要快点到达广南府就任,指导当地的土官推行新的政策。

    “听这里的人说,广南府是侬氏土司的地盘,他们和城州土司岑氏、富州土司沈氏一向不和。在永乐年间,广南侬氏与富州沈氏为了兼并土地发生战争,相互仇杀了十多年,民不聊生,直到云南布政使亲自到广南、富州进行调停,双方才停止战争。现在广南府侬氏又在和城州岑氏为了争夺领地厮杀。不过侬氏下手比较狠,占据了优势。”一个带队的小军官对陈昱说道。

    “这些土司整日里争雄斗狠,都是为了抢夺地盘。我们这次到来广南府,要对他们进行改土归流、收归农田归属公有,设立市坊、学堂,恐怕受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陈昱望向南方古老的森林,有些担心起来。

    “如果不是年初桂林之役,我们九州军和投靠我们的明军集结了八万人攻陷了南明最后的堡垒,将当时支持南明政权的土司们打得落花流水,恐怕以他们在本地的超然地位,还不一定会接纳我们,更别指望变革了。”小军官说道。

    “张富你说的不错,无论何时何地,拳头才是不变的真理。”陈昱作为一个文官,但是他却深深体验到武力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九州军有一支战无不胜的陆军和一支纵横四海的海军,哪会有今天的地盘?而且九州军所到之处,先用炮火跟他们说道理!只要是见识过九州军军力的,在一番毫无意义的抵抗后基本上都选择了屈服。即使是土司也不例外。

    “这次我负责保护大人您的安全,请您放心,我以战士的荣誉担保,哪怕那些个土司想要造反,光是凭借我们这几十号人就能保证大人安全撤退到柳州、桂林。”小军官张富说道。

    “你们第九兵团的前身是第九步兵旅,虽然是成立得比较晚,可却是一路从宣府、太原、关中、成都、云贵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也有几十次。你带的这些老兵也都是入关的时候就在了吧?”陈昱问道。

    “正是。这几十人几乎都是当时第九步兵旅的老兵了,只有十几个新兵。不过我们奉行的是精兵政策,能够进入第九兵团的都是身体素质过硬或者有武功底子的壮汉,还要经历几个月的专业训练。所以他们就算只是用大刀,也能一个打三个。”张富自豪地说道。

    “如果等我们到了广南府,侬氏还要与其他土司斗殴或者不愿意变革的话,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武力。别看几十条火枪,我们只需要击毙带头起事之人,就可以镇住其他人。”陈昱说道。

    “几十个人大闹广南府吗?如果真的是那样,倒是挺刺激的。”张富不由躁动起来。

    如果侬氏土司听到他们的交谈,一定会认为他们疯了。几十个人竟然打着就算用强也要将他们绑上变革的战车,跟着九州军一往无前!要知道这里可是土司的地盘,小土司也有千人,大土司十万!以区区几十人的力量,能够翻起什么风浪?但是偏偏陈昱和张富两人像是在谈论一场冒险而不是飞蛾扑火一样。

    当陈昱和张富两人到达了广南府以后,这里炊烟袅袅,土屋遍地,融合了当地民族和汉人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倒也没有陈昱和张富两人想象中的那么恶劣。明末的时候云南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这里不再是中原人士印象中的穷山恶水,他们开始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何况广南府还是侬氏土司的中心,他们倾尽全力打造的地方至少不会太差。

    “九州军的使节大人是吧?本人乃是本地土司侬绍周,可算是盼你们来了。我们这片地区发生了一件大事,单凭我们的力量无法解决,还需要贵军裁决!”一个穿着珍贵丝绸的人早在通往广南府的路口焦急地等候陈昱他们。

    陈昱打量这个看上去和中原人打扮并没有什么区别的土司,说实话有点儿超乎他的想象之外。而且汉语说的除了有些口音有所不同以外,还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地方。

    “可是你们和城州土司的冲突?那么你应该知道,云南布政司所有的土司都向我们上书投降,接受我们的整改。你们已经没有领土冲突的必要,这些年结下的梁子,应该要告一段落了。”陈昱语重心长地说道。

    “使节大人,我们几家土司之间也早就厌烦永无休止的争斗了,正有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思。不过这件大事却是和土司冲突无关……该怎么说呢……”侬绍周焦急地抓耳猴腮,“你先同我到府内,我向你娓娓道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四百九十章 安南国

    “一百年前,安南国权臣莫登庸自称安兴王,逼迫当时的安南国国王,也就是黎氏王国让位。莫家曾经亲自与大臣到广西布政司的镇南关向朝廷纳降求封,朝廷下诏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后来黎氏王朝旧臣重新拥立黎氏皇室登基,与莫氏王朝南北对峙。这就是安南国南北朝最开始的时候。”

    “黎氏王朝后来被两家重臣给把握政权,一个是阮家,一个是郑家。一直到了现在,安南国有三个主要的势力,一个是最北边的莫家,中间的郑家,南边的阮家。其中郑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最多的人口和资源,一边讨伐最北边的莫家,一边征伐南方的阮家。三方的战争已经打了三十年了。莫家的话势力最弱,可能只有人口十万。”

    广南府土司侬绍周将广南府以南的安南国局势向陈昱娓娓道来。

    陈昱听完后品了一口当地的普茶,微微点头应和:“也就是说有点像是我们的三国时期,郑家最盛,是为曹操。不知道你说的发生的大事与这三家有何关联?”

    “此事正与莫家和郑家有关。莫家的势力偏安北边,与我们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交界。莫家与郑家每次交战,我们都有流民越过边界进入云南布政司或者广西布政司。我们广南府、富州等地,又在云南布政司最南边,一旦莫氏发生动荡,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广南府和富州。”侬绍周说道。

    “难不成这次莫家又和郑家开战,又有大量的流民涌入我们境内?”张富问道。

    “这位军爷英明神武,猜的不错。郑家最近在一年前重创阮家以后,又频繁出兵攻打莫家,终于在一个月前组织三万大军攻陷高平,将莫家军队主力消灭。莫氏国王莫敬宽和其子莫敬完带着臣民共三千人,从镇安州方向流落到富州,目前已经被富州土司沈氏给收纳。”侬绍周说道,“他们人数较多,光是吃喝就是一个大问题,而且态度不善,与我们当地的百姓发生了不少的冲突,十分棘手。”

    陈昱略有所思,而后说道:“镇安州是广西布政司的地方,怎地会从那里过来?这样下来有些棘手啊,牵扯了三块地方。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安南国高平。”

    “可不是嘛!这件事虽然简单,但是我们这里的人却没有权力进行处理。你说我一个土司,和沈家、岑家等人相互竞争,能够管到一亩三分地就好了。莫家是安南国的势力,以往老祖宗遇到这样的事情,都是上报朝廷。可是大明朝没有了,我们就只能上报给你们了。”侬绍周感慨道。

    “你做的非常好。按照军主的指示,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决定彻底改土归流以后,新朝第一任知府还是由你们现任土司就任,有一定的自主权,作为过渡。以后我们进行人才选拔,也会兼顾你们,所以不用担心我们会因为前朝的事情追究你们的责任。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事情不必太多顾虑,我们会一同解决的。”陈昱安抚道。

    “是,我们这些土司以往夜郎自大,招惹了不少祸端。桂林一战,几乎所有土司倾巢而出,与南明军队合并二十万,还有坚固的城池,没想到被九州军打得落花流水。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晰得记得当时的场景。漫天的火光,地动山摇般的响声,还有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子弹随时会夺走我们族人的性命,简直就是世界末日……如果以后我们的族民也能够有那般力量就好了。”侬绍周回忆起几个月前的桂林之战,还是忍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桂林之战可能是九州军入关以后打过的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比起山海关战役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南明势力、大顺军残部被从四川、南京打来的九州军压缩在桂林一带,他们联合云南布政司的土司、还有一些不服从熊文灿命令的土司共二十多万人的兵力集中在桂林与九州军进行决一死战。结果显而易见,在九州军使用了新式火药——苦味酸进行爆破以后,桂林城陷入一片火海,火炮震天。一番苦战,这些残余势力和当地土司都不得不承认九州军的军力之强,随后陆续向九州军投降。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等地也尽皆平定。

    现在是第九兵团驻守成都,遥遥控制着云贵等地,而第六兵团驻守广州,负责两广、福建等地的安全。驻守昆明的正规军队不过两千人,然而云南布政司的大小土司们却已经不敢轻举妄动了。而这次陈昱前来广南府指导改土归流,也不过是带了几十个人而已。土司们害怕的不是这些人,而是远在成都、广州、襄阳等地的九州军正规兵团。

    “话说回来,安南国这次战乱涉及到了我们云南、广西两地的利益,我们应该将这件事上报至昆明,同时通知广西民政官,让他们加强对镇南关的防卫。现在两广的兵力位于广州府,桂林的兵力不足,若是安南国郑家趁机进犯,恐怕我们对我们不利。”陈昱说道。

    “嗯,不过我不能理解为何贵军在桂林之役后便将集中在桂林之兵力分遣至各地?我们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的九州军加在一起不过五千人吧?其余的都是昔日的明朝军队负责维护治安。”侬绍周问道。

    “我们采取的军事制度与大明朝已经不一样了。明朝是卫所兵,兵力百万,这些士兵没有生产力,到了后面更是失去战斗力、吃空饷。还不如采取常规军加上治安兵的制度。只要保持常规军具有战斗能力,治安兵只需要维护当地的秩序就好了,也不必太多。当要发生大规模战斗的时候,从治安兵里抽调士兵进行临时的训练,就能够上战场。也就是当进行战争的时候,才需要增加军费,平日里的军费水平比较低。”陈昱解释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四百九十一章 流亡的国王

    “不过常规军数量如此之少,也就只有能够以少胜多的强军才能够震慑得了四方。以前的朝廷不是不想这样做,而是有心无力。”侬绍周说道。

    “我看我有必要去富州见一下莫家流亡到这里的三千人。他们人数众多,不知道会弄出风波。而且见过他们以后,才能更好地向上头汇报。”陈昱对流落到富州的莫氏王朝十分感兴趣。

    富州是云南土司沈家的地盘,沈家与侬家的关系因为常年争夺地盘而闹僵,即使同时归附九州军言和以后,仍然看对方不顺眼。

    在侬绍周带着陈昱、张富等九州军派来的人,还有上百个广南府的族民来到富州后,被富州的族民用敌视的眼光打量。

    “我是来见沈明通的,快带我去见他们!”侬绍周也对沈家带有偏见,语气间也一点不客气。

    他们在富州土司士兵的监视下来进入富州,沿途他们可以看到服饰打扮和当地族民不一样的人群,这些人成群结队,席地而坐,操着一口与汉语、壮语完全不一样的话。

    一些异族垂头丧气,颓废地躺在地上,

    “这些就是流亡过来的莫氏王朝的人吧?人还真多。”侬绍周看到富州境内尽是异族面孔,几乎和富州本地的人要一样多了。

    “可不是么!我们富州只有千余户人,一次性要接纳三千流民,很快粮食就会不够了。我们土司正在为此而头疼不已。要是强行驱逐他们的话,恐怕他们会进行暴乱。”富州土司的人不满地埋怨。

    “他们莫氏王朝无力抵抗郑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现在却跑到我们的地盘蹭吃蹭喝,还向我们寻求保护,真当我们是善人了吗?”九州军小军官张富不满地嘟囔。

    在九州军五年的历史上,就没有做过这么慈善的事情!关内关外上亿人口都还没有彻底养活,这几年因为战乱死去的人口有数百万之巨,安南国的人说来就来,还给不给他们面子?

    “这都是历来朝廷的态度,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很难改变了。以前朝廷使用的是制衡的策略,不希望一个统一的安南国出现。如果安南国其中一股势力做大,朝廷就会让我们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的土官支持落败的一方,以制衡强盛的势力。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两百年来都是这样。我们在与安南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他们也日渐了解。”侬绍周无奈地说道。

    “我们华夏强盛的时候倒还能够操纵安南国的势力,使得他们互相制衡。但是一旦我们内部陷入战乱,就会失去对安南国的控制。这样的制衡是无法长久的。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一劳永逸。”陈昱的眼中露出一丝凶狠的精光。

    流亡在富州城内的莫氏王朝的人也注意到了新出现在富州的这一伙人。陈昱、张富和几十个九州军的正规士兵穿着的服饰和当地人格格不入,显眼的他们被围观。

    “这群人从镇安州流亡过来,显然是镇安州的土司不愿意收留他们,沈明通这家伙孱弱,也不知道赶他们走。现在好了,三千张口,我看你们沈家要怎么喂得饱他们。”侬绍周不由有些幸灾乐祸。

    他们来到沈家的府邸。这里的府邸有些像是中原地区的官府,只是占地颇为广阔,更像是这里的土大王,拥有着广泛的权力。

    “侬绍周你这个臭小子,竟然敢公然诽谤老夫。”沈家府邸里有一个同样身穿丝绸,并以此为贵的土司走出来。他的身边还跟着几个安南国面孔的异族。

    “诽谤你又如何?我看你要怎么养活额外的三千人。”侬绍周站在台阶下仰视沈明通他们,却不让半步。

    以广南府侬家的势力,比起富州沈家要大一点,侬绍周还真不一定害怕他。哪怕现在是在沈家的地盘,要是沈家敢动他,那么侬家肯定要又要和沈家对砍个几十年。

    “我们沈家与广东商人互有来往,虽然人口没有你们广南府要多,但是商品流通,却也不贫瘠。”沈明通说道,“更何况莫氏愿意将带来的金银珠宝与我们交换粮食,我们暂时还是能够养得起这三千外乡人的。”

    “这是广南府土司侬绍周,不得不承认他的势力比我大,而且为人凶狠,不好相处。”沈明通为旁边的莫家人介绍侬绍周,同时又为侬绍周介绍莫氏,“而这位是莫朝第九代国王莫敬宽,因为国难而来我们富州避难。”

    “广南府土司么?还请多多指教。”莫敬宽熟练地向侬绍周拱手。

    他们莫氏与大明朝廷打过无数交道,与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也熟悉,当然是要熟悉宗主国的语言和礼仪。按照现在莫朝控制的十万人口,在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只是势力强大的土司而已,比起侬绍周、沈明通的人口要多。但是云南布政司、广西布政司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土司,要是这些土司倾巢而出的话,以桂林之战的规模就能顷刻间覆灭莫朝。所以莫敬宽对于这些土司还是相当尊敬的。

    “请我多多指教没用,我们侬氏才不想卷入你们安南国这趟浑水。这位是九州军派来我们广南府的广南府宣政使,他将会上报给军主,由军主来判决你们的命运。”侬绍周对莫敬宽说道。

    “我乃是广南府宣政使陈昱,你们有什么请求可以向我说明,我会上报到云南布政司,他们再转达给京城。军主将会决定你们的命运。如果军主大人要助你们一臂之力,可能会出兵帮助你们,如果不行,可能你们会被驱逐出境。”陈昱对于流亡到这里的莫氏王朝不怎么感冒。

    莫氏王朝不过是一个十万多人的混合部落而已,对于九州军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至少陈昱是这么想的。

    “我听闻大明朝廷被九州军朝廷取代,但是华夏历来是我们的宗主国,即使是改朝换代,仍应当在属国有难的时候出手相助啊。”莫敬宽焦急道。

第四百九十二章 来自南洋的人

    广州十三行的码头,有一艘木船乘着七八月的海风返回广州府,停泊靠岸。这些广东来往南洋贸易,将广东的丝绸、福建的茶叶等在南洋畅销的商品贩卖到南洋,而后又将南洋地区的珍奇异宝,更多的是白银和黄金,源源不断地运回广东。不过只有每年七八月的时候,当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吹向大陆时,这些前来安南国贸易的商人这才能够返回大陆。

    “终于回到广州府了,还是家乡好啊。”一个商人看到熟悉而稍显陌生的港口,颇为感慨。

    “这里就是广州府?果然是十分富庶,竟然如此金碧辉煌。我以为我们安南国的会安港汇集华夏商人、东瀛商人、佛郎机商人、西班牙商人、雅加达商人,已然是这片海域最为繁荣的港口。但是和广州十三行相比,我们会安港却是小巫见大巫。”一个安南国打扮的年轻人见到开始日益繁荣的广州十三行,不由震惊。

    广州十三行早在大明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就已经被九州军给实际控制了,隐隐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和江南相提并论的重要商业地区。

    “咦,那座建筑是什么?未免也太过高大了吧?”来自安南国的年轻人注意到了岸边的一座石质建筑。

    虽然那座建筑还没有彻底完工,顶端有木棚青纱罩住,防止碎石掉落下来,但是已经隐隐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座高大十多米的庞大建筑!如果只是单纯的高大也就算了,而且这座建筑占地宏大,建筑风格也十分超前,让人一眼就注意到。

    “那是粤海关大楼,去年就在建造了,雇佣了我们本地好几百工人,投资的银两听说不止十万,是以后管理我们广东、琼州所有对外贸易的场所,也会成为广州府的标志性建筑。”返回家乡的广东商人自豪地说道。

    船舶靠岸以后,便有海关小吏走过来。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船只?”海关小吏问道。

    “我们是广州府本地的商人,从安南国的会安港贸易回来。”下船的广东商人说道。

    “请你们派个代表到临时海关处进行报关,如果有从海外买回来的货物,需要征收关税。”海关小吏说道。

    “感谢官爷提醒。”广东商人转头向一个管家一样的人说道,“你前去海关处进行报税,务必要诚实,不可偷税漏税。”

    “是,掌柜的。”管家打扮的人答道。

    “管理井然有序,不愧是天朝上国。”来自安南国的年轻人更加钦佩,原来仅有的一点傲气全都收敛起来。

    “我带你去广州府的府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应当在那里能够见到两广总督熊文灿大人。虽然我在家人的书信里面得知,大明已经被九州给取代了,但是基本上各省各府稳定,尤其是我们广东更是稳定过渡。熊文灿大人出任广东第一任民政官,仍然管理这里的大小事务。”广东商人说道。

    “有劳兄长了。”安南国的年轻人说道,“对了,为何我没有看到传闻中驻扎在广州府码头的南洋舰队?听说南洋舰队拥有大量的战船和火炮,接连打败了纵横四海的郑芝龙,还有尼德兰人,船队一定十分壮观。”

    “可不是吗?如果不是有南洋舰队清剿了这片海域上的所有海贼,我们这些商人出海哪有现在这么安稳?现在能够威胁得到我们船队的也就只有海上的暴风和隐藏在海底的暗礁了。即使要收一定的关税,也比遭遇海贼的代价要低。”广东商人说道,“不过南洋舰队不一定会驻扎在广州府,而是在广州府、厦门、香港半岛、潮汕港口、厦门港口、夷洲、琼州等地出没进行训练和巡查。广州府只是南洋舰队的总部而已。”

    “一支舰队就支撑起了这么大一片海域,真是令人吃惊,可见其厉害。”安南国年轻人说道。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当初十八芝有战船上千,不照样被九州军给吊着打吗?现在郑芝龙还成为了北洋舰队的司令官,尼德兰人被驱逐出夷洲。有这样的舰队支持你们安南国阮家的话,你们一定能够推翻郑家,一统黎氏朝廷,建立起你们阮家的朝代。”广东商人说道。

    “不过我听说几年前郑家曾派人到辽南向九州军购买了一批火器,之后的几年内又陆续买了几批火器。九州军的火器精良,在这几年前郑家陆续从九州军得到的火枪有八千支左右,子弹数十万,还有火炮几十门。他们凭借火枪兵和象兵突袭我们修建的长城,在三个月前攻克了我们的第一道长城,我军镇守在第一道长城五千士兵大部分阵亡。如果不是我家主人及时率万余士兵增援第二道长城,用佛郎机炮及时挡住了郑主的攻击。不过虽然避免了灭顶之灾,但是我们的火炮在这次袭击中受损大半,弹药也消耗一空,将士伤亡近半,几乎是处于灭亡的边缘了。”安南国阮家的年轻人无奈地说道。

    “那为何不向雅加达的尼德兰人或者马六甲的佛郎机人购买火炮?以往你们都是从他们那里购买火炮抵御郑家的。”广东商人问道。

    “雅加达、马六甲这些外洋人自己内部也有纷争,经常为了争夺地盘开战,火炮都不足他们自己使用。如果要向他们购买一大批的火炮的话,他们需要从西洋运来。听说西洋也在打仗,我们家主怕火炮运来之日,郑家已经兵临城下了。”阮家的人说道。

    “原来如此。看来郑家这些年在九州军的支援下,已经成为安南国最大的势力了,严重威胁到你们阮家的安全。”广东商人说道。

    “郑家原本就是我们安南国里面最大的势力,拥有上百万人口,我们是依靠佛郎机人的火炮才能与他们抗衡,然后郑主有了九州军不逊色于佛郎机炮的大炮以后,我们就没有了任何的优势……”阮家的人头疼道。

第四百九十三章 属国的请求

    “我们是来拜访广东民政官熊文灿大人的,麻烦禀报一下。”广东商人来到广州府衙。

    现在的广东商人成为了九州王朝诸多势力中比较强势的一个势力,靠贸易和商人发家的九州军打破了以往重农抑商的传统,比起以前盐商出身的张士诚还要重视商业,所以一旦有大商人保证有要事拜访民政官,当地府衙也是不敢轻易怠慢的。

    “熊文灿大人乘坐南洋舰队的船只北上到辽南去参观工厂了,现在由内政大会同时进行重大决策。”广州府的官员说道。

    “这样吗?只是我们这件事情,不方便让太多人知道。广州府内还有什么能够联系到京城,也就是军主的官员吗?”广东商人问道。

    “能够联系上军主的事情?你可要知道,现在军国大事都是由军主决定的,他日理万机,如果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耽搁军主的话,恐怕要追究你们的责任。”广州府的官员提醒道。

    “这点小民是明白的,我们这件事确实是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军主关心之事,我们哪敢要上报给军主?”广东商人说道。

    “这样吧,虽然民政官熊大人不在,司法官、检察官也还没有到位,但是我们广州府确实有人可以直达军部,让军主得知。”广州府的官员提示道,“南洋舰队的司令官邓千龙将军因为身体有恙,这次南洋舰队东巡夷洲,他没能亲自带领舰队前行,正在广州城内休养,相信如果是紧要的事情,他应该能够帮上忙的。”

    “原来南洋舰队司令官大人就在广州城内?真的是这样就太好了!”安南国阮家的人惊喜道。

    “有劳了,我们这就前去拜访邓千龙将军。”广东商人拱手道。

    广州城内的一处宅院,已经被邓千龙给买下了,还雇佣了几个仆人看护庭院。当他听明广东商人和安南国阮家人的来意以后,便立即接见了他们。

    “咳咳,最近身体不适,招呼不周,还请你们见谅。”邓千龙让下人给广东商人和安南国来使上茶。

    “哪里的话,邓将军在身体不适之余还能接见我们,是我们的荣幸。”广东商人连忙说道,“我是本地商人潘虎,而这位是安南国阮家的谋士,效命于阮主的阮有镒。”

    “阮有镒是吗?欢迎来到我们广州府,不止有何贵干?”邓千龙脑袋有些迷糊,不过当与来自安南国的人谈话时,又有些兴奋起来。

    他已经能够嗅到其中的机遇,或者说是战争的气息。

    “在下代表阮主而来,是向贵军请求购买一批火器,以抵御安南国郑主。希望贵军能够看在我们阮主与华夏商人的友谊之份上,卖与我们火器,我们愿意以公平的价格向你们购买。”阮有镒说道。

    购买火器?邓千龙想了想。现在不仅仅是民间的广东商人、江浙商人、闽地商人在和南洋诸国、西洋诸国进行贸易,而且官方也在和这些地方进行贸易,每年光是利润都多达几百万两白银,使得全世界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华夏。而与安南国的贸易,早在楚云还在辽南的时候就开始了。

    有一段时间辽南运至安南国的一批货物还被广东海岛刘香给劫走了,间接导致九州军海军南下向郑芝龙他们讨要说法。

    这样的贸易持续了好几年,特别是最近几年楚云为了筹集入关的军费以及为了将安南国的战争升级,更是将大批大批落后的旧式火枪卖给了安南国郑家。只是对安南国缺乏太深了解的楚云也没有想到,自己出售火炮的行为刚开始还没有什么,但是后来已经逐渐打破了安南国的均衡,使得本来就强大的郑家开始一家独大,差点就突破了阮家最后的防线,而且还北伐消灭了莫家,让莫家逃到了云南。阮家则不得不搭着广东商人的货船来到广州府向九州军求援。

    “我记得我们九州军官方支持的是郑家,特别是火器交易也是和郑家做的,这可是军主的态度啊。”邓千龙为难地说道。

    “请不必这样下断言。郑主势力一家独大,而且他素有野心。在我离开安南国之时,他已率兵三万北伐高平,将莫家主力击溃,莫家国王不知所踪。我们阮氏为了抵御郑主,也在安南国中部长城之处损兵折将。如果最后连我们阮家都失守了的话,安南国会全部落入野心勃勃的郑主手里,恐怕这不会是天朝上国愿意看到的。以郑主的野心,说不定会向北部侵吞天朝的土地。”阮有镒忧心忡忡地说道,似乎他比九州军还要关心云南、广西等地会受到郑主的侵吞。

    “邓将军,我在阮氏控制的会安港进行贸易,对安南国局势有所了解。阮家重视贸易,带领臣民开发荒野,百姓安居乐业。而郑主占据干燥的北部地区,仗着人口众多,穷兵黩武,若是由他们完成安南国一统,恐怕会觊觎我们两广之地。”广东商人潘虎说道。

    “嗯……你们所说有理。不过这件事是安南国内部的纷争,与我们九州军无所相关,我们九州军之所以支持郑家,也只是利益使然。”邓千龙继续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

    “安南国自秦朝以来就是华夏之领土,唐代更是在这里设立安南都护府,明代更是一度成立交趾布政使司,就算华夏不愿意承认安南国,也不会变更华夏是宗主国的事实。藩国有难,宗主国又怎能袖手旁观呢?至于利益的话,我们阮主愿意出比郑主多两成的价钱向贵军购买火器!”阮有镒咬咬牙道,“另外我们阮主愿意向华夏称臣,如果由我们阮家一统安南国,安南国将会成为华夏忠心的属国,永世不会背叛。”

    “成不成属国这个倒没什么,多两成的价钱嘛,还是可以考虑的。我这就向军主上报,看军主是否同意。”邓千龙表面平静地回答阮有镒,内心却是惊喜。

    大明后期逐渐崩坏的朝贡体系,似乎随着华夏的再次强盛而开始恢复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全国电报网络

    京城的北部大街,这里随着楚云入驻定国公府,九州军大大小小的重要机构也都纷纷落户。一间间新的建筑平地而起,使得京城更加繁忙。而这些入驻的机构形形色色,比起明朝的设置更加科学,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显得如此新颖。

    比如说一块“九州电力局”的木漆招牌临时挂在一座官邸外面。而电力局承包了京城一些房屋安置直流发电机设备,用以供应一栋房子或一条街上的照明用电。

    楚云在边境忙着摩擦的时候,更加关心华夏工业体系的搭建。工业才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九州军最大的资本。没有了强大的工业作为支撑,所有的一切都会容易成为一团泡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破灭。

    现在九州军占领的领地太大了,相当于将原来辽东、辽南的土地膨胀十倍。如此庞大的领地,需要有东西能够将它们连串起来。在秦始皇以来,靠的是官道和驿站。当时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楚云觉得官道和驿站太慢了!

    若是一个地方出事,等到消息传到京城,再由京城传缴地方调集军队,一来一回下来,恐怕一切为时已晚。现在随着科技解锁,楚云手头上有一套建设电报线路的方案和实践,可以比较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辽东和辽南,早就在主要的城池之间建立起了电报线路。辽东城、建州、金州、大连港等地的军令可以在瞬间到达,甚至开始将电报铺到黑龙江去了,就差没去到西伯利亚平原。

    因此楚云来到了电力局来寻找这些官员,想要将电报遍及关内的主要城市,再将关内的电报网和辽东、辽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你们觉得这个建设大型电报网络的方案如何?一旦覆盖各个省府、布政司的电报线路搭建完毕,我们的军令、政令可以瞬间调动万里之外的官员、军队。他们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向我们汇报前线的情形,真正做到咫尺天涯。”楚云指了指桌子上的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京城、辽东城、大同、济南、西安、襄阳、成都、南京、杭州、厦门、广州等大型城市连成了一片,形成一个有形的网络。在场的官员都是改革派的,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没有那么不堪,否则也不会被楚云选为电力局的官员。能够被楚云使用的人,都一定程度经过了科学院的扫盲,加上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至少也能够识文断字,很快就拥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

    他们也意识到了一个完善的电报系统意味着什么。电流的速度可以让整个华夏连成一块,一旦建立起来,恐怕以后就难以分裂。

    “嗯……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建立起来电报网络,实在是我们华夏之幸。而且还可以裁减驿站,减少驿站每年的支出,可节省数十万两的驿站支出。”一个官员说道。

    “节省驿站的支出是直接的效果,间接带来的好处可不止数十万两白银。让政令、军令快速下达地方,提高行政和用兵效率,可间接节省上百万两白银。”另一个电力局的官员说道。

    “咳咳,可是想要铺设电线,还要遍及全国各个省府、布政司,恐怕要动用的人力,投入的资源是一笔天文数字。预计需要百万两白银的投入,而且动用的人力也要十万。尚且以现有发电机的效率,供给如此距离的电力,恐怕发报成本很高。”一些对发电机原理有所理解的电力局官员适时浇冷水。

    “你们也不必将电报线路建设想的十分复杂。我们修建的蒙古草原大铁路难度可是比起电报线路复杂多了。而且我们在辽东、辽南不是已经成功搭建了地方的电报网络了吗?”楚云却不以为然。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以后,次年就建成了全长三千多里的津沪电报线,沿线设立七处电报分局。

    当时外忧内患都尚且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更何况楚云有充分的时间、充分的资源来建立全国性质的电报网。一年不够?那就第一年修到南京去,第二年修到广州,第三年修到云南,怎么也能够建立起全国性质的电报网络吧?到时候再拉地下线缆连到琉球、夷洲、琼州,将所有归属于华夏的土地给整合起来,花个五年时间怎么说都能做得到。

    而且现在周边的形势给了楚云这个机会。除了楚云自己作死以外,抱歉,附近还真没有能够威胁得到九州军地位的势力。

    “劳工的问题不用担心。我们华夏各地还时常有天灾发生,陕北、河洛一带经过天灾人祸,流民百万,我们安置都安置不过来。从中挑选出一批分不到土地的流民作为劳工铺设线路,他们也能够以此为生,混口饭吃,可不比造反强多了?”楚云将劳动力的主意打到了关中等地的流民身上。

    这样的处置有一点像是经济大萧条时候安置失业的工人。作为官方势力,九州军打下了江山就应该担当起照顾华夏百姓的责任,需要让百姓吃饱穿暖。但是如果只是慷慨解囊地救济灾民的话,可能灾民都能将现在还算是富有的九州军给吃破产。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各地流民重新回到土地上,或者从事有生产力产出的工作。

    “这主意甚好,属下听闻纺织总局已经趁着北方流民惊魂未定之际已经低价招揽了一批工人,正在济南、真定等地成立纺织厂。我们电力局也应该效仿这样的做法,一来可以缓解流民无所依的局面,二来又可以不用怎么额外支出薪水就能将电报网络给搭建好,只要给贫苦的百姓一口饭吃就好了。”电力局的官员说道。

    “这件事与修建火力发电站列为同一件重要的事情。”楚云想了想,“电力局负责供电,我会专门从电力局抽调官员成立电报局,专门负责这件事情以及日后电报系统的运作。”

第四百九十五章 说粗口的陈挺

    修建火力发电站也是楚云很想要做的一件事情,最近也在利用工业革命系统以及现有的电力专家在准备火力发电站所需要的技术。随着九州军的势力范围扩大,以及科技技术的提升,楚云深深感受到了现有的工业基础越来越难以满足他的期望。

    现在九州军的发电机只能够维持某一条街道,或者电报线路的电力供给,距离全城通电差远了。而如要增强供电能力,专门供电的发电站是少不了的。

    像是电话等初期和电力有关的技术,不是楚云不够文明点开启,而是被基础设施限制了!没有遍及全国的电线网络、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发电站,电话技术出来以后又能如何?最多只能实现城内重要机构之间的通话,聊胜于无。

    “谨听吩咐。”一干电力局的官员说道。

    他们的话语中带着一些欣喜。电力局要拆分出来电报局,说明这些电力局官员中将有将近一半的人要升迁了!现在各省府的工业基础几乎是零,这一年楚云成立了各种工业机构,专门从事工业建设。无论是电报局、纺织局、电力局都好,他们都将是建设华夏工业体系之初的第一批先驱者!

    楚云之后又与官员们详谈了电报建设的大致规划,要落实的话还需要几个月时间人员和物资准备,还需要派出先遣队勘探合适的线路。总之千头万绪,可能有上万劳工和数以百计的官员要投入到这一项大工程之中。

    主持民政的陈挺看到又有一笔白花花的银两流入国库,心里肉疼。这是楚云一统关内以外的好几个大工程了。

    这种基建工程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如果不是为了文明的未来,恐怕连楚云都不想投入。军事行动则不同,好歹还能快速回收成本,像是郑芝龙带领的东瀛远征军,预计带回来的赔款就有一百万两。

    “唉,又是要修建从京城到济南、南京的铁路,又是要将蒙古铁路、两京铁路、辽东铁路三条大铁路连接在一起。现在还要修建全国的电报系统,再多的钱都不够用啊。更别说现在我们京城向各省府、各个布政司派出去了宣政使进行改革,各个地方都是要花钱的。”陈挺老眼盯着总账簿,好像怕里面记载的银两会张开翅膀飞走一样。

    “陈老,我们不是还有进入京城时候吞并了李自成缴获的千万两白银吗?而且还有海上贸易获得的收入源源不断入库,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导致财政崩溃吧?”一个清秀的女子抱着一沓文书进来。

    “大玉儿,你刚进入户部核心,很多压力你还不能体验得到。”陈挺念念不舍地放下总账簿,感慨道,“以前老夫还是一个落魄的小官,幸得军主看重,才有今天的地位,老夫自当勤勤恳恳,死而后已。可是我们军主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足,那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而且军主拥有超乎常人的远见,每一个浩大工程都是造福苍生之事,偏偏我们的财政吃紧。”

    陈挺一直喊缺钱,从辽南喊到辽东、京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为九州军在五六年间的迅速扩张,导致九州军的积蓄很少。为数不多的积蓄还要用于生产火器、训练新式军队、投资工厂,可以说分文无胜。

    其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楚云被迫要生产相对落后的军火出口到海外支持他国的战争。因为军火暴利啊,可以有效缓解九州军财政困难的窘境。

    “可是陈老您想啊,我们建造的这些东西,都是以后能够带来长久利益的,等到若干年后,国泰民安,到时候每年财政收入一亿两白银,国库内的银锭多到陈老您数也数不清,到时候您还不做梦都发笑?”大玉儿放下文书后笑道。

    楚云攻陷了京师以后,暂时还是按照六部的模式过渡,只是这个六部名存实亡。实际上户部是类似财政部兼具民政部的工作,下设财政局、民政局、审计署等机构。吏部、兵部、刑部由楚云亲自统领,礼部主导机构是科学院,工部则是电力局、工程局等工业建设机构主导。因为只是过渡阶段,所以权力有些集中,日后肯定是要拆分的。

    因为明朝旧臣很多在李自成的动乱中丧命,又有一大批官员不满九州军或者说迂腐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在九州军成立的新六部中任职,所以出现了大量的官员缺口,所以楚云启用了一批年轻官员,甚至有些官员身兼多职。像是大玉儿这种出身名门,又是科学院第一批优秀学员,便被安排到了目前最为繁忙的户部。因为很多宣政使都是户部派出去的,户部人员紧缺!

    虽然目前大玉儿只是户部的一名普通文书,可是能够在不满二十的芳龄就在目前除了兵部以外话语权最重的户部就职,而且一些很重要的资料是要经过她的手的。没人会相信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小公主会一直担任一个文书的职位。这个职位明显是上头为了历练年轻官员设立的。

    “得了吧,到时候老夫都告老还乡,去享天伦之乐了。历朝历代以来,能当户部尚书之人能有多少?足够了。老夫还想着这几年能够平平稳稳过渡呢。”陈挺摇了摇头。

    跟着楚云走到现在,本来年纪就大的陈挺都进入花甲之年了。

    “我看你啊,整天都挂着军主在嘴边,也不敢放手去追求。现在军主不是在琢磨应当废除包办婚姻、自由恋爱什么的吗?你这个小妮子倒应该去实践一下。老夫活到一把年纪了,以前背出个四书五经还为此沾沾自喜,也和一干迂腐文人一样作八卦文章,直到跟着军主混到今天才明白一个道理……”陈挺说道。

    “什么道理?”大玉儿问道。

    “去他娘的三纲五常。”陈挺云淡风轻地说粗口,仿佛不当一回事一样地端起桌角的茶杯喝了起来。

第四百九十六章 在火器上做手脚

    “陈老都这岁数了,还这般胡言乱语。”大玉儿小心地轻提紫砂壶,为陈老添了茶水,俏脸微红,多半是陈老的话语击中了少女心事。

    “哪有乱说话,三纲五常能让人人吃得上饱饭吗?要不是军主不破不立、倡导新学的话,哪来的现在的太平盛世。所以很多时候只是世人被无谓的教条束缚罢了。三纲五常什么的,还没这一泡茶水实际点。”陈挺又品了一口香茗。

    “恋爱自由什么的……倒是一件好事,起码人儿有追求所爱的权利,不用嫁给不喜欢的人……不过对方可是……有时候真是难以启齿呀……”大玉儿用手指在木桌上画圈,好一会儿才意识到旁边的陈老还在,随即大玉儿双颊绯红地逃离现场。

    “这小妮子。”看着这大玉儿如此腼腆,陈挺不禁笑了笑。但想起修建全国的电报系统的项目,想起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时,又莫名感到烦躁。

    “银两啊银两,为什么你们就不能自己繁殖后代,钱又生钱呢。这样以后老夫就能不用担心钱的事了,军主爱怎么折腾就怎么这特。”陈挺叹了叹气,轻轻抚摸着这总账本。

    “陈老不好了!”一个户部的官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何事慌张?”正不爽的陈挺没好气地问道。

    “军主又来了一个新指令,让我们户部拨一笔巨款前往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府。”户部官员说道。

    “……”陈挺立刻拉长脸,就像一个大苦瓜,“就照军主所说批准吧。”

    此时楚云召集了一批军事幕僚在定国公府,也是楚云自己临时的府邸。他前脚才忙完电报网络建设的安排,后脚就接收到了来自广州府、广西布政司和云南布政司的来信。三地官员所报事情都一致指向了安南国。

    “安南国阮家的人随我们华夏商人的船到了广州府,想向我们购买一批火器,用来抵御安南国郑主。邓千龙在信中所说,他们愿意出比郑家多两成的价钱。”楚云将邓千龙的书信给众人传览。

    “以往我们官方的军火生意,都是已经和安南国郑主进行的。如果答应阮主的贸易请求,这样对于郑主好像有点不仁不义。”一个参谋说道。

    但凡是九州军的高层,都知道远东贸易公司进行火器贸易的事情,而安南国的金主就是安南国的郑家。

    “正是因为我们出售给安南国郑家的火器过多,所以安南国的均衡被我们打破了。本来按照我的设想,阮主会向佛郎机、西班牙、尼德兰等西洋诸国求助,购入大量的西洋火炮与郑家拼个你死我活。但是西洋诸国忙于西洋那边的争端,无力支持阮主。因此导致了郑家一家独大。你们看罢,这是广西镇南关守将传来的军报,还有这里广南府宣政使上报的文书。”楚云又将来自云南布政司和广西布政司的书信给众人。

    众人神情肃穆地传阅这两封来自更前线的书信。

    “什么?安南国黎氏朝廷被郑家消灭,黎氏流亡到了广南府?而且镇南关外发现了郑家的军队?”一干之前没有重视安南国的参谋们感到惊讶无比,想不到当初答应倒卖给郑家军火之事,让他们做大做强了。

    众人逐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这样进行下去广西那一带似乎真的陷入危险之中。其实也不能说郑家会给九州军带来很大的威胁,只是这样下去会让事情很棘手。

    “你来向各位官员介绍一下现在安南国的情况。”楚云向邓千龙派来传信的人说道。

    “军主还有各位大人,南安国本来由郑家、阮家、黎家相互制衡,其中黎家最弱,可以忽略不计。但郑主最近几个月先后南征重创阮家主力,几乎让阮家覆灭。后又率兵三万和北伐高平,将莫家地盘吞并。莫家家主不得不逃亡至我们广西布政司的地界暂时避难。现在只有阮家在于郑家斗争,但估计阮家独木难支,恐怕难以持久。”邓千龙派来的亲信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转而扶持阮主,好壮大阮主的势力,让阮家和郑家拼的你死我活。最好双方谁也无法打败谁,这反而符合我们的利益。”一个参谋说道。

    “军主,我们要不要再做绝一点?听说军主因为筹建电报网络,正缺少银两,不如借此机会浑水摸鱼,以资国库。”另一名谋士狡黠的说道。

    “怎么个浑水摸鱼法?”楚云问。

    “第一,我们将卖给郑家的火器以高价卖给阮家,让他阮家和郑家拼命,等他们打的势均力敌之时,我们又暗中倒卖火器给郑家,让郑家继续占上风,这样一来阮家又会缺少火器,继续向我们购进火器。第二,我们故意将火器的使用寿命减短,既可以降低制造火器的成本,又可以让郑家和阮家消耗火器的速度加快。相信日复一日以后,我们能赚得盆满钵满。等到将来安南国这两股势力耗光国库以后,我们可派乘虚而入,让安南国重新回到我们的版图。”

    “你这家伙还真是一肚子坏水,不过我喜欢,就这样办了。”楚云一知道阮家和郑家相争的消息,就大致想到了这个同时扶持双方的方法。

    只是在火器上偷工减料这一点,确实是坏了一点……不过还真的可行!

    楚云眼里,只有银两和科技才是重中之重,自身实力强硬才是王道,落后的王国只能像阮家一样,四处求救,将白花花银两送给强国去换来武器保住自己。但他们别无选择,不被人卖迟早会被郑家所灭,这就是弱国的悲哀,但是不会有强国会去怜悯的,反而还会落井下石,想着如何大发战争财,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

    “除了在火器上做手脚以外,我们也需要做一些其他的准备了。”楚云说道,“我们需要在南洋地区拥有一支强大的而军队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组建独立兵团

    “我们辽南的武库还有不少生产的专门用于出口的淘汰货,这些旧式火枪火炮虽然我们已经不用了,但是用来出口却是能够牟取大量的利润。可令远东贸易公司派出船只将这批火器运往广州府,继而转运到安南国阮家。记住,这件事让邓千龙暂时负责,出售给阮家的火器一分钱也不能少,少一分我们九州军的舰队就打上门去讨要本息。”楚云说了第一件安排,那就是要先稳住安南国现在的局势,千万不能让郑家完成了安南国的统一。

    “其次,从驻守成都、襄阳、广州三地的三个兵团中,各抽调出三千人组成独立兵团共九千人。这九千人只是骨干和核心,另需从广西、云南等地招募当地的青壮两万一千人,合计三万人,由驻守广州府的第六兵团长昌义担任独立兵团兵团长,原第六兵团副兵团长担任第六兵团临时兵团长。”楚云做出了组建独立兵团的想法。

    这一个独立兵团的用意如何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支独立兵团也成了日后征伐安南国、暹罗甚至莫卧儿帝国的急先锋……

    军事参谋部的参谋们急忙在纸上记下楚云的决定。成立三万人的独立兵团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第六兵团长昌义是跟随楚云成长起来的老人,在九州军中素以低调见闻,但是为人稳重。虽然缺乏古代霍去病那样的冒险精神,但是却能够保证不出大的纰漏。对于以后要深入敌境长期作战的独立兵团而言,这样的指挥官可能更加合适。

    “军主,还有暂时流亡在我们疆土内的黎氏官员,我们该如何处置他们?”一个参谋提醒道。

    “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置?”楚云反而问他们。

    “按照前朝之惯例,一般会好生招待,然后下达圣旨责难郑主之所为,要求其归还高平与黎氏。”一个参谋说道。

    “前朝之惯例乃是前朝之惯例,我们现在华夏一统,北方大患已除,国力恢复,没有必要大费周章让一个没落的黎氏去制衡郑家,他们也做不到。”又一个参谋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以属下看来,实在没有必要帮助黎氏恢复高平之地,我们扶持阮家就可以与郑家抗衡了。”

    楚云沉吟:“那就这样吧,让云南布政司派出部队和当地土司解散莫氏之武装,将莫氏族人拆散安置到云南、广西各地。至于莫氏王室和重要官员,令广南府侬家和富州沈家将其软禁在广南府。”

    可能莫敬宽都不曾想到自己的命运竟然就这样被楚云他们草草决定。楚云他们根本就不指望莫敬宽能够帮忙制衡郑家,反而将他看成了搅屎棍,只要不闹事就好了。

    “组建独立兵团不是兵部的事情,还要地方官员配合。”楚云想了想,“南方的一些官员正在辽南考察,让其中两广、福建的官员即刻结束行程,返回南方协助组建独立兵团。”

    辽南金州城科学院,一群原明朝官员正在听史蒂芬孙介绍火车原理。

    “火车的转向架卡在轨道上沿着轨道行驶,转弯时转向架转动,让火车沿着轨道继续行驶。转弯时外轨高于内轨。而火车制动就是人为地制止列车的运动,包括使它减速,不加速或停止运行。”史蒂芬孙用自己绘制的结构图和设计图向他们解释。

    这些官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有些灵光的已经了解大致是怎么一回事了。还没有能了解过来的官员起码对火车没有了畏惧心理。只要知道这不是设么怪力乱神,而是对国计民生有好处的东西,比马车快,能运的货物比马车多!

    “史蒂芬孙教授,我们是军部的人,来找几个官员。”史蒂芬孙正在向众人介绍的时候,几个军部驻扎在金州分部的军官闯了进来。

    众多官员纷纷竖起耳朵,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急事。不然的话不可能惊动军部来找人。

    “熊文灿、沈犹龙、胡永……”军部的人念了几个官员的名字,“你们随我来吧。”

    “怎么都是两广、福建、云南等地的官员,难道是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场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精,一下子就发现了规律。

    “我们还是不要随意猜测的好,既然不关我们的事情,我们就安心继续我们的课程吧。”来自江南等地的官员则说道,“史蒂芬孙教授,我有点疑问……”

    熊文灿、沈犹龙等人突然被军部的人招出,不由有些忐忑。

    “这位弟兄,不知道军部找我们有何贵干?”熊文灿主动问道。

    哪怕他是地方的民政官,对于秉承军主意志的军部也是畏之如虎,被军部找上就是没事也会吓得睡不着觉吧。

    “倒也不算是急事,军主想要从广州府、襄阳府、成都府三地抽调兵力组建独立兵团,驻军桂林。想着你们等官员的属地离桂林最近,应当提供物资和人力上的支持。”军部的人说道。

    “原来只是要组建新的军队。”熊文灿松了一口气。军部这副阵势让熊文灿差点怀疑人生了。

    “本官乃是福建民政官,闽地距离桂林也有好长一段距离吧?为何本官也要急于回去?”沈犹龙不解地问道。

    “噢,我忘记通知了。沈犹龙大人,您已经被军主调任云南民政官,还有熊文灿大人兼任两广民政官,临时管辖广东、广西两地,方便物资和军队的调遣。”军部的人说道。

    “这……”沈犹龙一脸懵逼,从沿海的福建调遣到云南布政司,这落在古代就是贬谪啊。

    “两广民政官?”熊文灿却有些意外,这相当于自己又成为了两广总督之类的官员?

    “熊兄,真是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你的官职比小弟大了。”沈犹龙对熊文灿恭喜道。

    “以往的事情就既往不咎了,我想军主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联手合作,稳妥地完成新兵团的组建这一件事情吧。”熊文灿皱眉想了想。

    两广、云南三地所共同面临的势力,除了安南国好像也没谁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 军主的密信

    大连港的港口,有十多艘货船已经奉了军部的命令,在港口里等待着返回南方的一行官员。

    熊文灿、沈犹龙等官员在便装的军部士官的带领下,来到了码头。

    码头上的商人或者工人都好奇地打量这一行人。

    “几位大人你们好,接下来将由我们负责护送你们返回南方。”一艘货船的船长来到熊文灿等人面前。

    “你是海军部的人?我们就这么几个人,为何有十多艘大船随行?”熊文灿问道。

    “是的,我是海军部的上尉军官,奉海军部的命令前来护送几位大人。这十多艘大船乃是辽南武库要运往南方的一批物资,恰好与诸位大人一起动身。”船长答道。

    “可是与我们此次南归相关的物资?”沈犹龙在一旁问道。

    “此事机密,恕在下难以奉告。”船长说道。

    带领熊文灿他们到来的军部士官见状似乎想到了什么:“两位大人,我差点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险些误了大事!这里有一封军主亲手写给两位大人的密信,估计两位大人能够从中找到答案。还望读后即焚。”

    “军主亲手写给我们的密信?”熊文灿和沈犹龙面面相觑,眼神变得慎重起来。

    掌握了关内关外最强大武力的实际统治者,竟然会给他们亲手书写密信,可见楚云对他们,或者说对南方发生之事的重视。

    “文灿兄,你先请看。”密信当然只有一封,而且口子被人用蜡密封,印章是“绝密级”。

    “好。”熊文灿有些紧张地接过书信,这还是他第一次收到来自于九州军军主的亲笔信。

    他双手有点颤抖地从信封里取出这份墨宝,只见上面是楚云宝贵的真迹……

    这毛笔字有的歪歪扭扭,有的张牙舞爪,而且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时宽时窄,简直就是书法界的泥石流……熊文灿看着满头大汗,估计上过私塾几年的童子都能写得比楚云好上十倍。

    “好字、好字。”熊文灿先当着众人的面昧着良心称赞了一遍楚云的毛笔字,反正众人又没有机会一睹楚云的真迹。

    熊文灿这么一说,军部的人还有一些随从倒是好奇起来,心里像是猫挠一样。

    楚云书写的密信内容是简单说了一下两广、云南以南的安南国的状况,然后希望熊文灿、沈犹龙两个在南方当过地方官的政务大员能够到当地镇住场面,同时安抚两广、云贵的军民,协助筹备三万人的独立兵团。至于成立三万人的独立兵团的目的,楚云没有在密信上直言,但是熊文灿看后心里猜的八九不离十,尽管有所准备,仍然大为震撼。

    “文灿兄,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沈犹龙在暗中观察熊文灿的神色变化,见熊文灿先是有些释然,然后又有些震惊,不由对密信的内容好奇。

    “贤弟你看了就明白了。”熊文灿将楚云的密信交给沈犹龙。

    沈犹龙打开密信,同样被楚云的字给丑到了,不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字?!”

    不过旋即他就回过神来,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在听着呢!于是沈犹龙赶紧转口说道:“好字,好字啊……”

    连沈犹龙都这么说,在场的其他人被两个地方民政官一惊一乍吓到,都认为楚云还真有一手行云流水般的书法。

    “原来如此……”沈犹龙仔细阅读了楚云密信上的内容,对于楚云将他从福建民政官调往云南布政司担任布政使也释然了。

    本来从福建调往开发比较晚的云南布政司对于官员来说是一种贬谪,但是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明显林云是想要借助两广、云贵等地的地方兵力,插手安南国的事务。那么这样一来,云南布政司在这次行动中的战略地位就比福建要高,这是明贬暗升,如果不看重沈犹龙的话,是不可能将他调往直接与安南国接壤的云南布政司。

    熊文灿和沈犹龙阅读完楚云的密信以后,就在众人面前将楚云的密信当场焚烧。

    “这可是军主的亲手信,要是能够留下来的话以后子孙就发财了!”旁边一些人不由惋惜。

    “两位大人,军主的书法比起宋徽宗如何?”还有一些人好奇地问道。

    宋徽宗的书法可是出了名的,他还是瘦金体的创造者。

    “书法风格变化万千,不可比,不可比……”熊文灿和沈犹龙两个人被问到,只好打太极糊弄过去。别说是书法大家宋徽宗了,就算是给宋徽宗磨墨的小童都能完爆楚云九条街……这怎么比?

    “时辰已到,我们船队准备出海了,请诸位大人移步船上。”

    船长领着熊文灿、沈犹龙等人上船。除了熊文灿和沈犹龙等人以外,这支船队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运送一批重要的军火到广东,然后从广州府运往安南国国内由阮家控制的会安港,用来支援阮家对抗做大的郑家。

    “文灿兄,军主这是要图谋安南国啊。”沈犹龙和熊文灿两个人上船后,在私底下交谈起来。

    他们两个人都有资格看林云的密信,所以交流并不算是泄密。

    “这有什么,两百年前我们大明成祖皇帝不也曾是发兵安南国,还将安南国改名为‘交趾布政司’?只是后来至明宣宗时国力衰退,才不得不弃置交趾。现在我们的国力在改头换面以后,逐渐走向强盛,是时候将安南国给变回交趾布政司了。”熊文灿却不介意地说道。

    在天朝国力衰微的时候,周围的属国可以上跳下窜,但是一旦天朝的国力恢复,以其为核心的朝贡体系也随之恢复,只要敢闹事的,那就是大兵压境!

    “只是希望这次不要再重现昔日弃置交趾的故事,如果真的打下了安南国,我们可要好好经营,将其变为真正的交趾布政司。”沈犹龙说道。

    就在两个人闲聊的时候,大连港内除了他们这一支船队出海以外,还有另外一支装备了大量旧式火器的船队从他们的船队旁边经过。不过这一支船队并不是驶向南方,而是东边的东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