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湖做女侠全文阅读 第71分节

第703章 生死符

    “你这妖女!”

    这是崇祯被噩梦惊醒之后,说出的第三句话,只是睡了两三个时辰的时间,竟然就变天了,这是他临睡前绝对没能想到的。

    他做了十七年的皇帝,整个京城不说全部掌握,但是也不会被杀到头上才知道的。

    大明朝的皇帝长寿的并不多,朱由检当皇帝的年份并不算短,十几年的皇帝,这个职业也算是资深经历了,但是今日经历的,却是亘古未有。

    在被噩梦惊醒的时候,崇祯就感觉不对劲了,这是一个资深职业的直觉,也是天色大亮给他的提示,虽然睡得晚,但是以往他可是起得早,贴身服侍的太监不敢不叫醒他的。

    “王承恩呢?”

    “皇爷息怒,王公公马上就到了。”

    看着稍微有些陌生的太监,是的,没有宫女只有太监了,这是因为宫女都被安排着安顿后宫去了,没眼力劲的在这后宫中还有很多,如今需要她们安分一些。

    政变!崇祯很明白如今的处境,看着眼前太监不软不硬的态度,心中已然是怒极,但是扔就被他压了下去,他想不出,如今这政变为何会发生?

    任何事情都是有预兆的,不是孤立的,而政变这种事也是如此;宫中守卫森严,如今也不是刚登基之时,内外交困,太子也没有到培养势力的年纪,按说,不应该会有政变的!

    王承恩连滚带爬到了朱由检跟前,正要分说,此时崇祯就是一脚踹来,王承恩不闪不避,这是一个家奴的基本素养。

    不过崇祯这一脚并没有踢下去,而是僵住了,一股极其轻柔的风吹来,吹着崇祯,直接把他吹坐到在椅子上。

    妖法?

    崇祯还来不及犹疑,这时,一副戎装的杨伊已经走了进来,看到崇祯,拱拱手为礼,然后随意的说道:“父皇,本宫夜梦玄女传道,今特来收拾我大明江山社稷,有所得罪,父皇海涵。”

    朱由检对着这个陌生的女儿喊出了“妖女”二字作为评语,按说圣天子百灵扶助,万法不侵的,如今被杨伊轻易的挥挥手就给制住,这场面很令人震惊。

    “母后,皇兄,还请照看父皇一二……”

    这时,被几名宫女挟持着,周皇后和太子朱慈烺都一同被“捉”来了,杨伊轻轻一挥手,该退下的就都退下了,王承恩奉命去布置朝堂,还没得将那些朝臣一网打尽呢。

    “悔不该早日南迁……”

    杨伊毫不避讳的就在崇祯面前发着号施令,来来往往的,最起码是把皇宫给占住了,崇祯看着杨伊就要去往朝堂,他不知道杨伊用了什么手段,但是此时却是叹息一句。

    这时,杨伊回头冷笑着说道:“来不及了!”

    “什么来不及了?”看着杨伊停下脚步,崇祯微微一怔,他说话的声音极小,就是旁边的太子朱慈烺和周皇后都不见得能听清楚。

    “自然是南迁之事了!”杨伊看着崇祯,心中却也是叹息,让帝王抛弃都城,这是极其难的,史上唯有唐玄宗一帝而已,崇祯却是没这个魄力的。

    “怎会来不及?”朱由检说着话,心下却是一沉。

    “居庸关已失!”

    “怎么可能……”朱由检的声音有些颤抖,“唐通有数千兵马,居庸关上原本还有一些守军;而且居庸险要,只要努力坚守,闯贼根本打不破的。”

    看着崇祯还是有些幻想,杨伊直接就说道:“唐通、杜之秩已经开关降贼!居庸关失守的塘报一会应该就到了,而明天闯逆大军就会兵临京师城外,然后,京师就将陷落!”

    “这,这,这……”朱由检闻言,此时整个人都在发抖,“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不过他心里面却很清楚,杨伊并不是诓骗他的,这绝对是可能的!大同降了,宣府降了,居庸关还有什么降不得的?

    而最可怕的,则是朝廷拿不出足够的银两来募兵和犒赏将士来守京城了;大明朝的军制早就名存实亡了,二百多年下来,卫所兵的土地都不知去了哪儿?军户上层成了地主,下层成了佃户,也都不可能负担兵役了。

    所以在如今,朝廷就得花钱打仗了,没有钱,就没有兵……哪怕北京城内还有许许多多的青壮,但是也不会为朝廷所用!

    杨伊此时毫不客气的继续给朱由检伤口上撒盐,“父皇,居庸关会不会降,一会就会知道了;这居庸关一丢,闯逆就该包围京城了,这京城能不能守,你都做了十几年的皇帝了,肯定比本宫清楚的。”

    “朕还有辽东铁骑!”朱由检也只是被打击了一下,立刻就恢复过来,并且色厉内荏的说道,“只要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到,京师就能安然无恙了,到时候,你这妖……”

    杨伊哼了一声,直接打断了朱由检的话:“父皇还指望着吴三桂呢?本宫可是知道,父皇在前些日召见吴襄时,辽东那边可是怎么说的?需饷百万!父皇要是能拿出一百万,吴三桂的三万大军早就该到了。

    父皇是十日前都已经下旨弃守宁远了吧?这召吴三桂率部入卫的旨意也早就该到了吧!总不能比逆贼的兵还要慢吧?

    父皇既然没有钱,也就别指望辽东那些人会来和闯逆拼命!就算他自己不要钱,他下面的那些家丁也得拿钱!”

    说起来真是有点难以置信,现在大明朝的京城明明危如巢卵,城内却没有像样的守军,外面的援兵一时也是到不了的,而李自成的大军则是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

    在这种时候,谁都知道不好了,崇祯作为皇帝居然还不急?这还不如大怂呢;大怂当年汴京也是抵抗了好久的,虽然最后还是一个靖康耻。

    杨伊冷笑几声之后,出了殿,指派人严加看管,这种时候,崇祯已经没多大用了。

    灭国之战都要临头了,这时候还有什么礼法,还是武力至上,而现在,杨伊已经控制了宫中两千余太监和宫女,另外还有外宫的一千余侍卫和东厂数百番子。

    这点人看似不多,但是也并没有占据杨伊多少的心力,这个数字就是再扩大十倍,对杨伊也称不上什么负担。

    “骆指挥使,皇爷召见。”

    锦衣卫指挥使,这是下一个目标,早朝开始了已经,但是被王承恩拖着,此时一个个朝臣被召见,他们不知道面临的是什么。

    骆养性也不知道,但是凭借职业的嗅觉感觉到了不对劲,不过此时面对着朝堂上王承恩的冷眼,却也硬着头皮被带了进去。

    ……

    被召见,领进了殿,站了好长时间的锦衣卫指挥使此时有些难受。

    皇帝的宝座就放在气派非凡的皇极门门楼内,门楼前后后三重台阶,重重台阶两边均有汉白玉栏杆环绕,望之威严气派。

    皇帝的御座两侧和后方侍立的是司礼监内官,朝臣则在皇帝御座的正前方,靠皇帝最近的则是几位内阁大学士,另外还有一位顶盔贯甲的大汉将军立在皇帝右前方的廊柱下。更远一些,才是文武百官,分列两班,人数非常多。

    由于明朝的开国太祖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又喜欢独揽大权,还怕被臣子蒙蔽,所以就想尽可能的多见一些臣子,多听取一些报告,因而明朝的早朝常朝的规模也是空前的——由于人多,所以大殿中呆不下,才在皇极门御门听政,皇帝和少数重臣可以在门楼下面呆着,也就是说,其余的臣子都得在外面候着,如果遇上一个不爱上早朝的懒皇帝大家都会好过一点,要遇上崇祯这样恨不能一天上两回朝的皇帝,那满朝文武一个个就习惯了!

    早朝的时间很早,卯时一到就得开始,也就是凌晨五点开始,通常会持续到中午才结束!这就是六七个小时了!

    而且上朝的官员也不是住在宫里的,得从北京内城各处赶到皇宫,寅时怎么都该起了……也就是凌晨三点起床,五点上班,还没有双休日。

    每天凌晨三点起,五点上朝,一站一上午,站完还得办公事,而且皇帝还是个喜怒无常的主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给锦衣卫抓去了,整天提心吊胆的……干这样的工作可真不容易!

    而今日,大家则更是惶恐,因为宫门此时紧闭,皇帝正在一个个单独召见,是的一个个来。

    其实,大家都知道大明朝的日子不好过了,但是真的到了什么境地,其实也没人说得清,总都以为还能混一段时间,也就得过且过了。

    也都知道现在的问题是在哪里,其实就是没钱呗!和普通人家都一样,有钱啥都好,没钱啥都不好了;现在大明没钱了,国库空空,内库也同样空空。

    一个月前,吴襄代表辽东向崇祯皇帝开价百万两的时候,崇祯回答他说:“国库止有七万金,搜一切金银什物,补凑二三十万耳。”

    现在又过了一个月,为了布置战守还花费不少,如果不是发动百官和百姓捐纳军饷,大明朝也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话说回来,明朝在京的官员们大多都不富裕;后来李自成进京拷掠,得了几千万两,其中从官员那里刮来的不过是十分之一,也就是几百万。

    虽然这数字看着不少,但是在京官员多少人啊?那么多人才刮出几百万,平均一下又能有多少?

    而且总说的三敬陋规,其实在明朝也没有成为惯例,即便有地方官上贡,也只是给同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京官用钱,不会搞到大家都有的。

    当然了,京城内有钱人还是有的,勋贵和一部分大太监是有钱的!

    勋贵不是一代人显贵,而是世世代代显贵,日积月累攒出家业也正常;另外,勋贵出任的官职通常是武官,可以管都司卫所京营的,早年可以侵吞土地,后期可以克扣军饷吃空额,如果在东南沿海任职还可以做海商,也就容易来钱了。

    而大太监有皇家和藩王可以“吃”,皇庄皇店也都是太监们在管,早年还有矿监和织造局可以捞,现在则有监军的机会从军饷中捞钱,所以大太监们多少都有点身家。

    至于内帑……在万历年间倒是颇为丰盈,但是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就开始不断往外发钱铺贴军费,现在早就空空如也了。

    杨伊接手第一步也是得搞钱,赏罚是得分明的,并不能只罚不赏,赏则需要钱,这钱从何来?

    太监不用说了,谁有钱谁没钱大家都一清二楚的,昨天夜里该揭露的就都揭露完毕了,现在那些东厂番子正在按图索骥呢!

    而朝臣和勋贵,就不能用这么酷烈的手段了,实际上杨伊也没有空一个个去分辨,直接下派任务,从哪里都可以,一人交上五百万两,不然就换人。

    当然后果就是这般后果了,骆养性此时看着堂堂大学士惨嚎的模样,心中是什么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臣遵旨!”

    他尝试了一下,发现自己承受不了,加上有堂堂首辅给他的榜样,自然也就知道该选择什么了。

    当然,首先要做的是把锦衣卫士召进宫来,让杨伊安排妥当之后,再分派出去。

    杨伊并不着急,一直等着一队队锦衣卫去接受了九门防卫之后,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现在也不用太过紧张了,上万人在京城中撒开之后,并不多,但是间接控制了十万人之后,整个京城已经是铁桶一般了。

    粮草、军械充足,内忧一个个在被减除,随处响起的哭嚎声算不上什么事,宵禁,抽丁等手段一个个实行,整个京城只是一天的时间,就转入了封建时代难得一见的全动员状态。

    所有粮店全部被征收,妄图阻挡的,也只是多了几声哭嚎罢了,手段是很酷烈的,随着杨伊的调派,整个京城的状态变换,李自成还不知道自己要面临什么。

    就像是当年也先妄图欺诈夺取大明京都,但是在于谦的率领下,整个京城上下一心,也先也只有退逃之路。

    当时的大明朝,大将尽丧,可是比着今日的状况还要差。

第704章 夺权

    杨伊实际上并不怎么懂得打仗,也不知道该如何布防,在《江湖》中,用的最多的无非就是以多打少,以强欺弱,临之以堂堂正正之阵。

    而优秀的将帅,都懂得,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不过如今,杨伊倒是不用担心战事,因为这是守城战,还不是绝对劣势的那种守城。

    这是一国之都,城中储藏只是官仓就足以供养半年,而杨伊现在不但把守住了官仓,还在不断的收缴私仓库存。

    现在约莫可以估算出来的粮草已经是足够城内吃用一年了,而杨伊有信心守卫京城,并不只是单单粮草充足一个方面。

    自永乐朝迁都之后,京城身为中心的高调地位,相当于是以一国供养一城,强大的城市排水系统就是京城一个低调的亮点,这时候建设的排水沟渠,留到数百年后依然性能依然十分完好,甚至可以完全承担20世纪中叶的城市排水任务,正是这质量靠谱的工程体系,撑起一个繁荣的大都市。

    这些建设城市的工程人员,放在整修城墙上,也绝对算得上是大材小用的,不过,这时候,也考虑不了那么多了,毕竟也不可能开展什么新的工程。

    工程技术人员上没有问题,防御的青壮也不是问题,作为昔日元大都的京城,当初永乐朝时期只有一万四千多户人口,但是发展到一百多年后的弘治年间,京城已经是“生齿日繁,物货盆满”,甚至连传统的城区都已容纳不下人口,只能陆续向外扩充,即所谓的“外城”。

    从此以后,“外城”一直是京城外来商民的聚居区,大量的商业店面也雨后春笋,嘉靖年间调查时,京城的常住人口就已有了百万以上,而到了天启年间更突破至一百二十万。

    而且就这数字,其实也十分“缩水”,因为这只来自京城的常住人口,大学士于慎行曾估算,当时京城“四方之民十得六七”。

    这也就是说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外来人口,《宛署杂记》中曾记录,单是宛平县一家养济院,每年收容鳏寡孤独人口就有上千人;而《顺天府志》更有统计:万历年间的京城人口,每年要消费猪五十万头,羊三十万只,如此规模,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巨型城市无疑的,城中庞大的人口数量,就是青壮的来源,凭着这般规模的人口,只要统治得当,别说是一个月,只要物资不断,在这个时代,是能一直坚守下去的。

    还有给予杨伊信心的一点,就是生产能力了,作为大明朝的中心,自从迁都至京城之后,工业生产上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比如冶炼业,遵化的铁厂堪称这个时代中冶铁的巨无霸,其巨型铁炉一次就可冶炼两千斤。

    而且官营民营冶炼业都红红火火,仅门头沟一地的民间煤窑,万历年间就有一百多处,嘉靖年间实行“以银代逸”后,原先遭到严格监管的工匠们更彻底自由,大批手工业铺面火热涌现,简直到了“百工杂作”的地步。

    万历七年时,京城手工业行当已有一百三十二行,是为明代之最,当时正力推改革的张居正大手一挥,把昔日手工业者沉重的“纳银”统统免除,这下更是彻底解绑,后世的很多耳熟能详京城老字号,都是从那时起壮大。

    而这些产业,如今稍微一转换,那么就是守城的后备军械来源了,纸甲、棉甲、铁甲等等防御武器基本上不用愁了;攻击的武器上,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自然也不用愁,此时的京城还不缺水,加上大明朝此时还是巍然而立的,不用多,只要守住三五日的时间,就可以给外界信心了。

    等到半个月之后,那时候该急的就是贼军了;城外此时一队队的军士正在执行着“坚壁清野”的任务,这对远道而来的贼军来说,很可能是一个噩梦。

    所以,杨伊不用懂得太深奥的兵法,紧守城门拖延时间就行了,而具体的守城布署,都被杨伊分别分派了出去,足足被她洗脑了的三十多名军官,内外城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另外,该封堵的也已经开始做了,只剩下几个易守难攻的城门用来打防守反击用的。

    而紫禁城,此时就成为了临时的中军大营所在,该拆的拆,大批被召集的青壮正被训练着。

    紧急状态全动员之后,不分老弱贵贱,都是要用的,特别是青壮,这是城中不稳定的根源,也是守城的必要力量,没有这些青壮,这城就不好守,只靠着那些京营,就算是杨伊来带,了不起也就比崇祯可能会强上一点。

    “诸卿,都坐下说话。”杨伊在王位上坐好,这是崇祯的宝座,但是如今已经被杨伊让工匠修改完毕了,基本就照着头等舱的标准座椅修改的,此时杨伊坐下之后,客气的吩咐此时进来的那些人坐下说话。

    这些人中,不老实的居多,不过无所谓,在目前他们还闹不出什么事的,或许有几位是崇祯的铁杆,不过这个关头,自然也不会捣乱的,等到战事平歇,得等到十几天之后了,那时,杨伊自然会有处置。

    看到众人都依言落了坐,杨伊这才脸色凝重地说:“流贼今日已到昌平,明日京师当有首战,该如何布防,还请诸卿献计献策。”

    “殿下,微臣倒有些战守之法。”说话的是王承恩,他是提督京营,自然参与过一些军务,实际上就是崇祯军事方面最得力的助手。

    因此,杨伊先折服了他,摄魂加上生死符,也算是勉强能用了,不过最少只要杨伊不去杀了崇祯,王承恩还是很好用的奴才。

    “王卿,尽可说来。”

    “启禀殿下,早日前京城人心浮动,且战守布置全无,若贼兵致,恐会生内变,那时恐三日难守;而现在殿下听政,又赏银不断,还命可靠之人封守城门,如此,内变就不容易发生了;而此时,;老奴认为可守十日;殿下又颁布宵禁、动员条例,又在外定下坚壁清野之策,如此老奴认为能守两月,而待天下有变。

    可虑者在于,初战失利之后,逆贼定会命人打造攻城器具,如此就能从几面进行攻打,而官军本人少,不足以布防城池四面,不过殿下如今动员城中青壮,只要稍加训练,军器齐备,假定闯逆需两日打造器械,那时,城池已经固若金汤!

    殿下之策,已然完备,老奴等俯首听命,自然无忧。”

    马屁精!

    这是骆养性等人的念头,这王承恩看着很老实的人,现如今怎么成了这幅模样?

    杨伊此时点了点头,她还不是神仙,也不认为自己是算无遗策的,在《江湖》中,那是上下一心,杜如晦、李靖一文一武,才能历战天下。

    “殿下,臣请战。”骆养性此时站出来行了一礼,道,“殿下,臣以为流贼必从西北而来,多半会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这四门之外列阵设营。

    应早做准备,搜集旗帜、锣鼓、火炮,集中于上述四门,再以壮勇,布置于四门,大张声势,使贼以为京师守军众多,防御严密,如此,流贼便不敢过于分散兵力于京师四周,臣请守此,定不负殿下。”

    骆养性很鸡贼,王承恩的分析他也听了,如今的情势很诡异,他脑子也清楚的很,崇祯现如今被囚禁来了,而杨伊竟然听政,杨伊只是公主之身,不是太子也不是皇后。

    不过,凭借着诡异的手段,已经网罗了万人之众了,在此时,靠着早朝之后,几百颗人头的威力,勋贵、大太监、奸商等等,已经给他们做出榜样了。

    这是不听命的下场,加上杨伊一系列的措施,看着很有效,按着王承恩的分析,这至少是两月的时间,大明天下也还没有亡呢!

    恐怕一月之后,天下勤王之军就要来了,再说,辽东那些军门恐怕也不会一直坐等着的,那么,大明天下看着还是有救的?

    他自然要奉上一把忠心了,这对他来说,是惠而不费的,毕竟他清楚的很,杨伊不可能把四处城门的守御都交给他的,他所求也不多,只要一处就行了,那么就可以谈谈条件了。

    这条件是和谁谈,那就不清楚了,逆贼还是勤王军,他会等上一等的。

    杨伊却是没应允,看了看他,杨伊才问道:“谁是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的守将?”

    这时四个将官应声而起,这都是杨伊新任命的,被杨伊的摄魂术洗脑很成功的,不像是王承恩那样,是崇祯的铁杆,也不像是骆养性那样,为了利益,连命都可以不要的。

    这几人出身都差不多,稍微有点来历,不过,谁祖上又没阔过呢?

    这四人看上去却有点土头土脑的,长得倒也健壮,各种谋略上,实际上都差了一点,不过杨伊也不需要他们有多少谋略,只要安心守好城门就行了。

    “等下各支五千两银子,作为犒赏,明日会分派青壮相助,务必守好,等着云开月明,本宫不吝赏赐。”

    钱是流水般的花出去了,虽然早上抄家有了一大笔的收入,不过,后续那些勋贵家查抄的还没回报回来,毕竟,杨伊的人手也不够了,毕竟上百万人的动员,这不是几个人就能办到的,加上京营以及衙役、差役、锦衣卫士等等,此时分派出来抄家的也不多了。

    这也不用着急,能用的人,到了明天就能腾出来很多了,有些青壮,训练上两三天基本就可以用了,比如维持秩序等等,搬运东西等等。

    主要是皇宫中腾出来了大批的人手,杨伊现如今不需要什么护卫了,基本都洒出去了,等到了明天,基本在外坚壁清野的也都该收缩了。

    现在先拉来人头充数,这些人勇不勇的不好说,反正等到李自成到了的时候,看上去是兵多将广,先唬住再说吧,等着历练一两阵,也就足够用了。

    最开始的时候,李自成肯定是兵械不足的,等到李自成兵械充足之后,青壮也都成了老兵了,那时候,就更不怕了。

    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杨伊现在目标就是动员出京城的每一分力量,务必只凭京城就能守住;守住的目标可不单单是即将到来的逆贼,还有清军,这才是最大的考验。

    现在的布置到底有多少效果,没有面临真正的考验,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紫禁城,乾清宫中。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时正在秘密召见几名勋贵;大明朝中的宦确实是很厉害,但是勋贵却也是大明朝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实际上,勋贵一直都是大明王朝权力游戏中的重要一环,不过由于土木堡之役的消耗,勋贵势力严重衰退后,让文官势力彻底压倒了勋贵代表的军方,不过在大明的南北二京之中,勋贵的力量仍然不容忽视。

    因为两京的京营和锦衣卫,向来都在勋贵们的控制当中!也就是说,皇帝本人一直都在勋贵集团的保护之下!

    皇帝之所以可以轻而易举的搞掉一个个权宦,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权宦们没有执掌真正的权利。

    而杨伊也稍微放纵这些人,此时还腾不出手来,杨伊现在清理的勋贵,不是旧有的那些,而是后党,周皇后的族人,或者说是朱微娖的外公家,所以,哪怕杨伊一点点的夺权京营,杀的文官人头滚滚,但是勋贵们此时却仍旧是在观望。

    或许也是没有反应过来,毕竟这按现代时间来说,还没有24小时呢!

    至于传出的什么玄女传道,平常听听也就罢了,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当真的,英国公被偷偷送来的御召喊进宫的时候,可还是懵懂的,他猜想这是不是朱由检在借着公主的手行事?

    朱微娖他就是没见过,他妻子也见过的,这位公主年轻气弱,不像是大唐时候的那位“太平公主”,应该没有这种气魄?

第705章 定计

    “陛下,据臣所知,殿下背后并没有什么高人在指点,不过现在吴军候那边的好像有些动作……”

    正在向崇祯皇帝打小报告的,就是勋贵中的代表人物,被崇祯留意辅政的成国公,只能说崇祯看人的眼光是真的不行,就比如首辅陈演,已经在早朝的时候被杨伊命人活活杖毙。

    虽然不能以还未发生的事为定罪的依据,但是杨伊此时大权独揽,也不想讲究那么多,正好要杀鸡儆猴,自然先拿趁手的文官开杀了。

    这也直接震慑了勋贵势力,在今日杨伊开始插手京营之后,勋贵势力很默契的放弃了权利的争夺,几乎上是没怎么反抗,就任由杨伊派驻的监军使和军候们接管了京营。

    因为现如今的情况实在离奇,一个本来没多少存在感的公主,此时竟然能出来执掌宫廷,进而执政;这种事古今罕见,勋贵们也没有摸得清底细,现如今是想配合着再说,杨伊收缴京城的粮店等,也几乎没怎么受阻扰。

    看样子,朱由检很可能是已经把京师防务大权都交给了杨伊了,若说朱由检被囚禁,却也没多少人相信。

    大明朝又不是大唐朝,女人应该是做不了皇帝的?

    这一系列的变化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如果不是李自成大兵压境,不少人恐怕都会以为紫禁城里面发生政变了!

    当然了,在大家的常识中,政变是不可能的,因为至少在昨日,朱由检这个皇帝还有足够的权威,哪怕他要罢相,在昨日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应该不至于弄得这么酷烈。

    实际上,崇祯此时就是再掌权,他也没人可用了,王承恩再怎么忠心,但是朱由检也不会再信任他了,而六部文官基本上都是百无一用,更何况现在是面对李自成大兵压境的情况,朱由检心中还是很理智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毕竟身边一堆废物。

    至于此时能来探视他的左柱国、太傅、成国公、总督京营戎政朱纯臣,这位也还是算了吧,这位在崇祯心中可靠是可靠的,但是却也知道朱纯臣根本不会打仗,也不能治军,文韬武略样样稀松。

    不过他身边此时也确实没个可用的人了,以往依靠着手段和权利,想撤谁就能撤了谁,内外宫廷无人不从,但是现在看看,这内外已经算是隔绝了,文臣们此时根本无一用之人,宦官全成了杨伊的,也只有勋贵可以借力一二。

    崇祯实际上还不是非常气馁的,因为这时虽然杨伊跋扈,但是却也给了他一丝安全感,京城好像在杨伊的这般动作下,竟然有守住的希望了。

    别说没钱,就在刚才,杨伊让人传到后宫的帖子里已经说了,她已经收集到了一大笔军费!

    通过询问朱纯臣,崇祯也知道这不是在骗他,而是真的,而且是至少有几十车的银子,正在源源不断的朝着宫中送来,听朱纯臣说,如今杨伊还在京营大把撒钱,据说已经花销了数十万两了!

    崇祯叹了口气,这些银子要是早一点到多好,何至于如今这样,一个月前若是有几百万两银子的军费,那么辽东的大军就可以南下,京城也就万无一失了,又何至于此!

    “朱纯臣,”崇祯皇帝把心思收了回来,对自己最信任的勋贵说,“虽然帝姬如今听政,但你的总督京营戎政也没被撤下,你就去参与军务……替朕看好……可知道吗?”

    崇祯说的很隐晦,虽然过了早朝之后,杨伊把内宫的人调走了很多,看守也不太严密了,不过盯着崇祯的也还是有一队人的,毕竟杨伊也要防备有人在此时对崇祯下手。

    “臣遵旨……”朱纯臣顿了顿,感觉有些为难,这皇家的这种事,能撇的远远的,就得离得远远的,等着他们自己分出了胜负之后,那么再来参与。

    可是,崇祯是不会给他这个战队的机会的,毕竟他是崇祯最信任的人了,至于他值不值得信任,这就要问他自己了。

    虽然他打仗治军都不行,但是在揣摩上意上那可是比谁都厉害,这种人,见势不妙,自然也是溜得最快的。

    就在崇祯皇帝想结束君臣间的对话,然后去和周皇后想想办法,遏制一下杨伊的时候,这时,忽然传来急报:“皇爷,阜成门外火光冲天,贼军来了。”

    皇宫中,崇祯的人也还有一些,不过这些人都很小心,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因此没让杨伊浪费心力,不过此时崇祯能有人用就不错了,想要挑拣,也没什么余地。

    虽然坐困内宫,但是也可以指使着人去查看情况,不能京城要是丢了,他还不知道,总要给他一个天子殉国的机会。

    阜成门是北京内城向西开启的两座城门中的一座,距离皇城的西墙只有三里多地,一旦阜成门失守,崇祯皇帝就知道他该殉国了,因此手里的这点人都关注着那边的情况。

    听到这消息崇祯就是一怔,眼眸中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将目光投向了朱纯臣:“成国公,你马上去协助帝姬布置战守!万万不可让闯逆破门而入京师!”

    事到临头,崇祯发现这还真是令人惶恐,毕竟这和杨伊宫变夺权不一样,在他眼里,杨伊还是朱微娖,是他的女儿,总不会杀了他的,大明朝也不会丢了江山。

    但是闯逆不一样,这是针对江山的争夺战,放上了万里山河作为赌注的一战,这天下未来是姓朱还是姓李的争夺战。

    ……

    杨伊在得知李自成大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阜成门外,并且点燃了城外的农宅,燃起冲天大火的时候,却显得异常镇定。

    烧杀抢掠这是很寻常的事,对于封建武装来说,这是家常便饭,杨伊自然也不以为意;更何况,杨伊也很明白这场大火因何而起,杨伊从早上开始匆忙的坚壁清野,首先针对的就是西面。

    城外该收缴的,京营的那些人不会放过的,闯逆来了,没有抢到东西,面对空空如也的农宅,烧上一堆火也是应当的。

    杨伊吩咐各位将军都去稳定军心,又让刚刚视察完“堵门工程”的王承恩继续值夜,然后就宣布结束军议,王承恩被杨伊直接真气贯通百脉,精神得很,最少三五天内不睡也是没关系的,正是杨伊要大用的人。

    毕竟,这位是真的对大明对崇祯很忠心的人,这种人,至少在面对外敌的时候,还是利益一致的。

    这时,吴襄悄悄的走在了最后,这位是代表着辽东军门利益的,此时自然是想谈一些条件。

    辽东能凭借地势和满清抗衡,这自然也是一方可以站上棋盘的棋手,加上和大明朝合作惯了,自然是想和大明朝继续合作下去的。

    对于辽东军门势力,杨伊也是很清楚的;这是后来大顺、南明等地方武装失败的主要力量,此时满清的战斗力的确很强,但是相对也很虚弱。

    小冰河时期,大明朝受影响,辽东那边更是严重,甚至不用多,大明朝只要再有个三五年,满清内部就要自己崩溃了。

    以战养战说得容易,但是大明朝就那么容易抢吗?那次不损失点人手能抢得到?

    “吴军候留下。”

    看这样子,杨伊知道吴襄要和自己密谈,于是就摒退左右,等着吴襄看他有什么话要说。

    “殿下,臣请巡幸辽东。”吴襄显得有点紧张,声音压得很低;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干过、曹操也干过;吴襄倒是想的美。

    杨伊微微一笑,这人还看不清楚形势,是不是应该给他一片“生死符”,让他尝尝滋味?

    杨伊暂时还不想动他,毕竟满清那边,吴三桂肯定在谈条件,打得就是左右逢源的好算盘,因此,杨伊也不想动吴襄,等着李自成先崩溃了再说。

    带着数十万裹挟来的贼军,就妄图攻打京城,这事,张角干过,大汉朝也的确给力,也不愧是“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大明朝实力虽然也不容小觑,但是就是发挥不出来。

    杨伊这次,倒是想要试试,虽然她并不用如此麻烦的手段过关,凭借她的武力,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黄台极和李自成,在这个副本中,都不是什么难题。

    命运投注的信仰力太少了,这也给了杨伊一个历练的机会,毕竟亲自掌军夺权,她也很久没有试试了。

    不过,这个吴襄怎么处理,杨伊还有些为难,这时候就撕破脸,不是杨伊的所愿,毕竟京城如今还是外强中干的状态,青壮的训练也得一些时日,李自成打过了,再面对满清,这才是打副本的正确方式,从小BOSS到大BOSS,慢慢来。

    杨伊正想着说辞,这时,殿外守候的太监传来通报:“殿下,成国公到了,说是奉旨来协助殿下布置战守。”

    杨伊一听,顿时喜从心来,成国公朱纯臣啊!勋贵中的首富啊,正要找他呢,居然送上门来了。

    勋贵集团就是杨伊下一步下手的目标,毕竟现在困守京城,杨伊肯定是要解决每一分不安分的力量,而勋贵集团就是重中之重。

    解决了商户之后,拥有大批家丁和青壮的,也就这些于大明朝休戚与共的勋贵了,这些人看似不起眼,平常的时候,也被文官压的稳稳的,但是李自成后来占据京城后,能稳定势力人心,就是靠着从这些大明朝勋贵手中挖来的那些银子,足足数千万两之多。

    当然,李自成也因此付出了代价,拿了这些银子,本来夺取的江山也就没有了,这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杨伊自然是想要银子,也不想付出代价的,这就需要谨慎的来了,这朱纯臣作为现在勋贵的代表人物,收拾了他,那么其他人也就好办了。

    “吴军候请回吧!另外,京城从今日起宵禁,自明日开始,收缴所有军械铁器,吴军候还请做个表率!”

    对于吴襄,不能下手,但是也不用太客气,想得美的人,就得让他尝尝现实的冰冷,另外也是解决一下隐患,辽东的这些军门,在京城的宅子中,可是绝对有着数百号青壮的,这还不是未曾经历战火的,其中肯定有不少战士,也定然会有死士!

    不过,不担心,杨伊只要收缴了武器,等着三五日后,青壮训练有成,拉到城墙上过一遍火,那么城中的所有,就都是杨伊的了。

    到时,自然可以随意处置,明日,李自成了不起也就先遣军到了,这种压力下,收拾城内正好;杨伊已经让大匠在准备磁铁了,不担心他们会私藏军械、铁器。

    城中不管是什么氛围,只要守好一个半月就行了,杨伊的任务也能顺利完成,按照现在的形势预估,李自成很可能是三天之内大军才可能来齐,那么杨伊的坚壁清野任务基本也就完工了,今天突击的都是西面的,从远至今。

    现在的京营,干别的不成,但是做一个坚壁清野的人物还是没问题的,几万大军洒出去,阜成门外今天一天都强拆的差不多了。

    等到三天之后,李自成会饿哭的;带的粮食绝对不会多,能支撑个三五天就不错了,咬咬牙,可能也多上几天,但是京城内吃喝一年都没问题,没了那些对面的队友帮助,李自成这次的任务很艰巨,不过这也省的了杨伊无可奈何下去取他的项上人头了。

    打天下,就好好打,不能捡便宜;这是杨伊准备给李自成上的一课,自古发家之速,几乎上没有几个超过李自成的了,但是丢天下之快,也没有几个超过的。

    “朱卿,听说你家藏银千万?”

    这是朱纯臣进来之后,杨伊的第一句话,只是这一句话,就令朱纯臣冷汗直流,眼前这位主看似柔弱,但是他还不曾忘记早上杖毙那些个文官时候的冷酷。

    还有收缴国舅家产的六亲不认,朱纯臣怎么敢露富?

第706章 战备

    大明朝的有钱人很多,甚至放到此时的世界范围中,欧洲的那些王室富商也可能比不上。

    这些有钱人主要集中在世家,一是勋贵世家,二是文官世家;在崇祯朝以前,几乎每一任首辅都是家财半城的,崇祯朝之后,首辅这个位置没人做得长,因此文官世家倒是均财富了。

    各大商号背后都站着某位阁部大臣,而勋贵势力主要就是吃土地财富了,在这个时代,商业上的财富实际上还是要差于土地财富的。

    成国公这一支,算得上是家门显贵,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不弱于那几个开国世家的;第一代:朱能,建文四年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成国公,禄二千二百石,与世券;永乐四年卒于军,追封东平王,谥武烈。

    第二代:朱勇,永乐六年袭爵;洪、宣年间,屡领行在军府,累进太保,正统十四年从驾至土木,战死于鹞儿岭,天顺初,追封平阴王,谥武愍。

    这前两代立下了足够的根基给予子孙后代,不过百十年的荣华,却也让子孙没有了当初的勇武。

    若是按照历史,那么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写下诏书,命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杨伊,朱纯臣献齐化门(即朝阳门),并与陈演上表李自成劝进,后被李自成处死。

    这位应该是和陈演一起被杨伊命人杖毙的;历朝历代,还未有托孤重臣如此之厚颜无耻!

    朱纯臣从面相上看,到不像是那么无耻,看上去是很威武的一个男人,高大威猛,漆黑的脸膛,好大一把胡子,一直留到胸口这里,身穿大红蟒袍,立在那里就像是一名猛将。

    “臣朱纯臣恭请殿下金安,些许谣言,全是诋毁,请殿下明察。”想了想,朱纯臣还是躬身一礼,中气十足的说着,并不想承认,也不敢承认。

    这个关节,谁敢嚷自己有钱的,就是寻常百姓家,此时都在埋银埋铜了,就更不用说这些勋贵世家了,百十年过去了,总也应该明白怎么持家的。

    大明朝又不是晋朝,不会有人敢于肆无忌惮的露富的。

    杨伊闻言,却也没有深究,还不是时候,于是就冲着朱纯臣点头,“好,成国公得父皇信任,满门忠烈世家,本宫自然也是信得过的,些许市井流言,倒也算不得什么;国公坐,本宫和国公就议一议迎战闯逆的布署。”

    看来这一关是过去了,朱纯臣倒也心大,此时在一把椅子上大模大样的坐下,装模做样的捋着胡须,听着杨伊接下来怎么说。

    杨伊此时说道:“国公是父皇任命的京营总戎,家传武典,又是军中宿将,明日是否要带兵出城,让流贼知道我大明官兵的厉害?”

    带兵出城和流贼打架?朱纯臣闻言就是一惊,捋胡子的手掌就是下意识的一捏,差点把自己的胡子揪下来几根,这不是坑人吗?

    “殿下,这个……这个,这个京营的精兵今日大多都被殿下抽调,又去出城执行殿下安排的任务,也有不少分派到四方驻守,不瞒殿下,这些年来,东虏屡次进犯京师,以往的精锐,在同东虏的交战中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实在是没有出城交战的余力?”

    朱纯臣看着很是雄武,不过这是一个“聪明人”,事到临头,该缩还是要缩的,他并不担心自己的推却,毕竟背后也是有几分力量的,此时是打定主意了,先看看再说。

    “臣以为还是紧守城池为上。”

    “紧守?”杨伊微微笑着,不在意的点了点头,“既然总戎说紧守,那么就从明日开始吧,就随本宫上西直门城楼吧,本宫估计流贼会扑击京师的西北角……到时候本宫就能亲眼见识一下总戎杀贼的英姿了。”

    什么?还要上城楼?还要杀贼……那是被贼杀吧?朱纯臣冷汗都要滴下来了,连忙劝说道:“殿下可是万金之躯,如今身负天下重任,岂能亲临险地?”

    杨伊此时忽然站了起来,轻笑一声,然后问道:“成国公现在说本宫是万金之躯,不能弄险,那么早朝时,王卿提议巡抚中京南京的时候,国公怎么不站出来支持啊?你可没有上奏附议啊?”

    “臣,臣,臣是武官……”

    “尔是勋臣!”杨伊此时不客气的说道,“合围勋贵?当与国同休!如今国难当头,尔当争先赴死,此后便是尔名垂青史的机会,既然国公不愿出城,理由本宫也接受了,那么就在城墙上杀贼吧,我想国公自然还是忠勇的?”

    “臣是总戎,当……”

    “本宫还是一介女流呢?”杨伊此时一甩袖子,直接问道:“本宫自明日起就要上城督战,不但是本宫,就连父皇都要一起去,成国公你呢?”

    这是要押着上前线啊!

    对于杨伊说的话,朱纯臣是相信的,就像是早朝的时候,杨伊突然从幕后走出,然后示意王承恩提议巡幸南京,当时一众文官立刻反对,然后就被杨伊把陈演拉出去直接杖毙,然后发下了“与京城同存亡”的誓言。

    “首辅一心为国,本宫借首辅人头明誓,城破大明则亡,大明则亡,首辅想必九泉之下也能瞑目的。”

    陈演是不是瞑目,朱纯臣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换了自己肯定是不会瞑目的,眼前这女子,说不定真的得了什么玄女传道,这时候,不能力敌!

    朱纯臣此时害怕得连气儿都透不过来了,虽然长得像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夫,可是面对着真的杀人不眨眼的人,他心里立刻就是胆怯三分,谁是真正的狠人,这点上,他很清楚;再说凭借自己的本事,怎么能抗流贼呢?上了城墙,岂不是送死呢?

    但是哪怕想到这是送死,朱纯臣却也是不敢直言抗命,说不定就和陈演的待遇一样了;早朝的时候,陈演带领群臣并不允许巡幸南京,而杨伊就要让他自行募兵出城去御敌,陈演自然不愿意去送死,没想到杨伊却就送他去死了。

    朱纯臣知道,这时但凡敢说出一个“不”字,陈演的待遇就是他的,挺大个男人的朱纯臣此时就伤心了,怎么这么难啊!然后想着想着眼泪就下来了,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上阵时啊!

    看到他这一副熊样,此时王承恩都忍不住了开口讽刺道:“国公爷如此怯懦,怎对得起祖先?”

    朱纯臣的祖先朱能是朱棣麾下排得上号的大将,戎马一生,最后在征安南的时候病死军中,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后两代成国公,皆是战死沙场;要是看到现在子孙熊成这样,他家的祖宗在九泉之下,大概也要诈尸一波了。

    “本宫觉得,国公可能只是一时想不开罢了,不过我想,国公身为忠义世家,想必也是能成忠烈的!”

    什么叫能成忠烈的!成国公听着杨伊的这话,感觉这话里听着怎么那么瘆人呢?

    这时候的朱纯臣已经有一种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感觉了,既然发现到了鬼门关,自然不能再往里走了,于是他马上站起身,冲着杨伊施了一礼:“殿下,臣还负有皇命在身,要去阜成门视察,明日交战之事,待臣从阜成门回来再议吧。”

    说完他拔腿就要跑,成不成总要试一试的,万一跑了,就躲在家里不出来了;当然想得美,杨伊又怎么会让他走?没出血岂能放他走?

    “拦下!”不用杨伊命令,此时王承恩一声令下,守在门外的太监和侍卫就把朱纯臣给挡住了,只是两三个人一抓,就把挺大个的朱纯臣给放倒了。

    能被崇祯信重,虽然没什么谋略,但是一把子力气还是有的,武将勋贵世家,却没有想到,只是两个瘦弱的太监,此时就能让他动弹不得。

    朱纯臣知道不逃了,就肯定要大出血,宫门外也有他的人,跑了一切就好商量,跑不掉说不定命都得搭上,因此发起蛮劲就要挣脱,不过两个瘦弱的太监把他钳拿的紧紧的,他的一把子力气像是一点用也没有。

    这时杨伊却是坐了回去,然后语气冰冷的问道:“王卿,临阵脱逃者何罪?”

    “启禀殿下,临阵逃脱者当斩;老奴认为,成国公一脉以忠烈之名,要不殿下就全了成国公一脉的名声?”

    斩!成全?

    这老阉奴要害我!

    朱纯臣听杨伊和王承恩这么一问一说,立刻骨头都给吓软了,浑身的力气不知去了哪里,手软脚软的就被拖了过来。

    这时,王承恩却也是带着杀气的看着朱纯臣,虽然是忠臣,但是却不代表没有政敌,没有矛盾,和文官方面交好,那么就是和勋贵为敌,两人倒是有不少的龌龊!

    朱纯臣到了这个时候,很识相的服软了,大声道:“殿下,误会了,误会臣了,臣不是临阵脱逃,臣愿去杀敌!”

    不管怎么样,先保住命再说,大不了寻机再逃就是了,这条命总不能现在就搭上。

    “真的吗?”杨伊冷冷的问了一句。

    “真的,真的……”朱纯臣好汉不吃眼前亏,虽然他也吃不准杨伊会不会真的杀了自己祭旗,但是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去试验,陈演作为首辅,还有六部高堂的那些文官,分量也足够比得上自己了。

    “你说要去阜成门视察?”

    “不,不,臣不去了。”

    “要去的!”杨伊道,“一块儿去吧!去看看闯逆的军容。”

    “殿下,真的要上阜成门?”朱纯臣抖着声问,这只是一个托词,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朱纯臣自认也是君子的,只想在家好好呆着,等着时机成熟,再做出选择。

    “当然要上去了!”杨伊冷冷道,“本宫就和总戎一起视察防务。

    王卿,你派人去成国公府一趟,把成国公的甲胄取来;另外再去把让人把本宫和父皇的甲胄也取了,等会一起都送到西直门的城楼上;王卿,你去准备一下,告诉父皇,今后就拜托他和本宫御驾亲征了。

    国公,你别发抖啊……走,和本宫一起去看看流贼的大军!本宫长那么大,还没见过流贼什么样呢!”

    这流贼有什么好见啊!见完以后就会没命的;朱纯臣真的感觉到大难临头了!真的临头,不是假的临头啊!

    哪怕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他按着自己的设想,基本上是要投降迎新主的,怎么说来,命总能保住的,说不定还能保住世代积累的家产;可是现在被个发了疯的帝姬揪住上前线,那么除了死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可是不跟着去也不行,要不然就是当场就死,这早死总不如晚死!

    王承恩准备去通知崇祯这个噩耗的时候,崇祯皇帝刚到坤宁宫,下了步辇,快步就朝里走去,崇祯皇帝的步伐很快,似乎在争分夺秒,不过眼下的局势,也的确到了需要争分夺秒的时候了。

    天子驾临,中宫当在坤宁宫正门口相迎,不过此时这些繁文缛节也没人顾得上了,再说也没人可用了;后妃都被杨伊命人给集中起来了,暂时也就拨去了一些个宫女看候着。

    崇祯这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际上在这个皇宫都做不了主了,这点上,崇祯也接受了一些事实,再说,他也不是追求享受的帝王,此时反而还感觉清净了些。

    往里面走去,走进坤宁宫的正殿,崇祯皇帝就是一愣,他看见坤宁宫的正殿当中,摆放着许多包裹和箱子,宝座前还放置了一张书案,上面平摊着一本厚厚的册子。

    看着周皇后正在忙碌着,几个后妃都在小心的装着各种东西,朱由检微微一愣,这是在做什么?

    “陛下,长平让人传话来了,说是要整理宫殿,不少地方都要拆除,有些东西需要整理一下,财物也都要拿去用。”

    这!

    崇祯稍微看了一下账册,发现宫中竟然还是很值钱的,特别是某些梁木,都是价值不菲!

第707章 威逼

    大明朝的有钱人很多,甚至放到此时的世界范围中,欧洲的那些王室富商也可能比不上。

    这些有钱人主要集中在世家,一是勋贵世家,二是文官世家;在崇祯朝以前,几乎每一任首辅都是家财半城的,崇祯朝之后,首辅这个位置没人做得长,因此文官世家倒是均财富了。

    各大商号背后都站着某位阁部大臣,而勋贵势力主要就是吃土地财富了,在这个时代,商业上的财富实际上还是要差于土地财富的。

    成国公这一支,算得上是家门显贵,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不弱于那几个开国世家的;第一代:朱能,建文四年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成国公,禄二千二百石,与世券;永乐四年卒于军,追封东平王,谥武烈。

    第二代:朱勇,永乐六年袭爵;洪、宣年间,屡领行在军府,累进太保,正统十四年从驾至土木,战死于鹞儿岭,天顺初,追封平阴王,谥武愍。

    这前两代立下了足够的根基给予子孙后代,不过百十年的荣华,却也让子孙没有了当初的勇武。

    若是按照历史,那么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崇祯写下诏书,命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杨伊,朱纯臣献齐化门(即朝阳门),并与陈演上表李自成劝进,后被李自成处死。

    这位应该是和陈演一起被杨伊命人杖毙的;历朝历代,还未有托孤重臣如此之厚颜无耻!

    朱纯臣从面相上看,到不像是那么无耻,看上去是很威武的一个男人,高大威猛,漆黑的脸膛,好大一把胡子,一直留到胸口这里,身穿大红蟒袍,立在那里就像是一名猛将。

    “臣朱纯臣恭请殿下金安,些许谣言,全是诋毁,请殿下明察。”想了想,朱纯臣还是躬身一礼,中气十足的说着,并不想承认,也不敢承认。

    这个关节,谁敢嚷自己有钱的,就是寻常百姓家,此时都在埋银埋铜了,就更不用说这些勋贵世家了,百十年过去了,总也应该明白怎么持家的。

    大明朝又不是晋朝,不会有人敢于肆无忌惮的露富的。

    杨伊闻言,却也没有深究,还不是时候,于是就冲着朱纯臣点头,“好,成国公得父皇信任,满门忠烈世家,本宫自然也是信得过的,些许市井流言,倒也算不得什么;国公坐,本宫和国公就议一议迎战闯逆的布署。”

    看来这一关是过去了,朱纯臣倒也心大,此时在一把椅子上大模大样的坐下,装模做样的捋着胡须,听着杨伊接下来怎么说。

    杨伊此时说道:“国公是父皇任命的京营总戎,家传武典,又是军中宿将,明日是否要带兵出城,让流贼知道我大明官兵的厉害?”

    带兵出城和流贼打架?朱纯臣闻言就是一惊,捋胡子的手掌就是下意识的一捏,差点把自己的胡子揪下来几根,这不是坑人吗?

    “殿下,这个……这个,这个京营的精兵今日大多都被殿下抽调,又去出城执行殿下安排的任务,也有不少分派到四方驻守,不瞒殿下,这些年来,东虏屡次进犯京师,以往的精锐,在同东虏的交战中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实在是没有出城交战的余力?”

    朱纯臣看着很是雄武,不过这是一个“聪明人”,事到临头,该缩还是要缩的,他并不担心自己的推却,毕竟背后也是有几分力量的,此时是打定主意了,先看看再说。

    “臣以为还是紧守城池为上。”

    “紧守?”杨伊微微笑着,不在意的点了点头,“既然总戎说紧守,那么就从明日开始吧,就随本宫上西直门城楼吧,本宫估计流贼会扑击京师的西北角……到时候本宫就能亲眼见识一下总戎杀贼的英姿了。”

    什么?还要上城楼?还要杀贼……那是被贼杀吧?朱纯臣冷汗都要滴下来了,连忙劝说道:“殿下可是万金之躯,如今身负天下重任,岂能亲临险地?”

    杨伊此时忽然站了起来,轻笑一声,然后问道:“成国公现在说本宫是万金之躯,不能弄险,那么早朝时,王卿提议巡抚中京南京的时候,国公怎么不站出来支持啊?你可没有上奏附议啊?”

    “臣,臣,臣是武官……”

    “尔是勋臣!”杨伊此时不客气的说道,“合围勋贵?当与国同休!如今国难当头,尔当争先赴死,此后便是尔名垂青史的机会,既然国公不愿出城,理由本宫也接受了,那么就在城墙上杀贼吧,我想国公自然还是忠勇的?”

    “臣是总戎,当……”

    “本宫还是一介女流呢?”杨伊此时一甩袖子,直接问道:“本宫自明日起就要上城督战,不但是本宫,就连父皇都要一起去,成国公你呢?”

    这是要押着上前线啊!

    对于杨伊说的话,朱纯臣是相信的,就像是早朝的时候,杨伊突然从幕后走出,然后示意王承恩提议巡幸南京,当时一众文官立刻反对,然后就被杨伊把陈演拉出去直接杖毙,然后发下了“与京城同存亡”的誓言。

    “首辅一心为国,本宫借首辅人头明誓,城破大明则亡,大明则亡,首辅想必九泉之下也能瞑目的。”

    陈演是不是瞑目,朱纯臣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换了自己肯定是不会瞑目的,眼前这女子,说不定真的得了什么玄女传道,这时候,不能力敌!

    朱纯臣此时害怕得连气儿都透不过来了,虽然长得像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夫,可是面对着真的杀人不眨眼的人,他心里立刻就是胆怯三分,谁是真正的狠人,这点上,他很清楚;再说凭借自己的本事,怎么能抗流贼呢?上了城墙,岂不是送死呢?

    但是哪怕想到这是送死,朱纯臣却也是不敢直言抗命,说不定就和陈演的待遇一样了;早朝的时候,陈演带领群臣并不允许巡幸南京,而杨伊就要让他自行募兵出城去御敌,陈演自然不愿意去送死,没想到杨伊却就送他去死了。

    朱纯臣知道,这时但凡敢说出一个“不”字,陈演的待遇就是他的,挺大个男人的朱纯臣此时就伤心了,怎么这么难啊!然后想着想着眼泪就下来了,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上阵时啊!

    看到他这一副熊样,此时王承恩都忍不住了开口讽刺道:“国公爷如此怯懦,怎对得起祖先?”

    朱纯臣的祖先朱能是朱棣麾下排得上号的大将,戎马一生,最后在征安南的时候病死军中,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后两代成国公,皆是战死沙场;要是看到现在子孙熊成这样,他家的祖宗在九泉之下,大概也要诈尸一波了。

    “本宫觉得,国公可能只是一时想不开罢了,不过我想,国公身为忠义世家,想必也是能成忠烈的!”

    什么叫能成忠烈的!成国公听着杨伊的这话,感觉这话里听着怎么那么瘆人呢?

    这时候的朱纯臣已经有一种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感觉了,既然发现到了鬼门关,自然不能再往里走了,于是他马上站起身,冲着杨伊施了一礼:“殿下,臣还负有皇命在身,要去阜成门视察,明日交战之事,待臣从阜成门回来再议吧。”

    说完他拔腿就要跑,成不成总要试一试的,万一跑了,就躲在家里不出来了;当然想得美,杨伊又怎么会让他走?没出血岂能放他走?

    “拦下!”不用杨伊命令,此时王承恩一声令下,守在门外的太监和侍卫就把朱纯臣给挡住了,只是两三个人一抓,就把挺大个的朱纯臣给放倒了。

    能被崇祯信重,虽然没什么谋略,但是一把子力气还是有的,武将勋贵世家,却没有想到,只是两个瘦弱的太监,此时就能让他动弹不得。

    朱纯臣知道不逃了,就肯定要大出血,宫门外也有他的人,跑了一切就好商量,跑不掉说不定命都得搭上,因此发起蛮劲就要挣脱,不过两个瘦弱的太监把他钳拿的紧紧的,他的一把子力气像是一点用也没有。

    这时杨伊却是坐了回去,然后语气冰冷的问道:“王卿,临阵脱逃者何罪?”

    “启禀殿下,临阵逃脱者当斩;老奴认为,成国公一脉以忠烈之名,要不殿下就全了成国公一脉的名声?”

    斩!成全?

    这老阉奴要害我!

    朱纯臣听杨伊和王承恩这么一问一说,立刻骨头都给吓软了,浑身的力气不知去了哪里,手软脚软的就被拖了过来。

    这时,王承恩却也是带着杀气的看着朱纯臣,虽然是忠臣,但是却不代表没有政敌,没有矛盾,和文官方面交好,那么就是和勋贵为敌,两人倒是有不少的龌龊!

    朱纯臣到了这个时候,很识相的服软了,大声道:“殿下,误会了,误会臣了,臣不是临阵脱逃,臣愿去杀敌!”

    不管怎么样,先保住命再说,大不了寻机再逃就是了,这条命总不能现在就搭上。

    “真的吗?”杨伊冷冷的问了一句。

    “真的,真的……”朱纯臣好汉不吃眼前亏,虽然他也吃不准杨伊会不会真的杀了自己祭旗,但是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去试验,陈演作为首辅,还有六部高堂的那些文官,分量也足够比得上自己了。

    “你说要去阜成门视察?”

    “不,不,臣不去了。”

    “要去的!”杨伊道,“一块儿去吧!去看看闯逆的军容。”

    “殿下,真的要上阜成门?”朱纯臣抖着声问,这只是一个托词,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朱纯臣自认也是君子的,只想在家好好呆着,等着时机成熟,再做出选择。

    “当然要上去了!”杨伊冷冷道,“本宫就和总戎一起视察防务。

    王卿,你派人去成国公府一趟,把成国公的甲胄取来;另外再去把让人把本宫和父皇的甲胄也取了,等会一起都送到西直门的城楼上;王卿,你去准备一下,告诉父皇,今后就拜托他和本宫御驾亲征了。

    国公,你别发抖啊……走,和本宫一起去看看流贼的大军!本宫长那么大,还没见过流贼什么样呢!”

    这流贼有什么好见啊!见完以后就会没命的;朱纯臣真的感觉到大难临头了!真的临头,不是假的临头啊!

    哪怕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他按着自己的设想,基本上是要投降迎新主的,怎么说来,命总能保住的,说不定还能保住世代积累的家产;可是现在被个发了疯的帝姬揪住上前线,那么除了死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可是不跟着去也不行,要不然就是当场就死,这早死总不如晚死!

    王承恩准备去通知崇祯这个噩耗的时候,崇祯皇帝刚到坤宁宫,下了步辇,快步就朝里走去,崇祯皇帝的步伐很快,似乎在争分夺秒,不过眼下的局势,也的确到了需要争分夺秒的时候了。

    天子驾临,中宫当在坤宁宫正门口相迎,不过此时这些繁文缛节也没人顾得上了,再说也没人可用了;后妃都被杨伊命人给集中起来了,暂时也就拨去了一些个宫女看候着。

    崇祯这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际上在这个皇宫都做不了主了,这点上,崇祯也接受了一些事实,再说,他也不是追求享受的帝王,此时反而还感觉清净了些。

    往里面走去,走进坤宁宫的正殿,崇祯皇帝就是一愣,他看见坤宁宫的正殿当中,摆放着许多包裹和箱子,宝座前还放置了一张书案,上面平摊着一本厚厚的册子。

    看着周皇后正在忙碌着,几个后妃都在小心的装着各种东西,朱由检微微一愣,这是在做什么?

    “陛下,长平让人传话来了,说是要整理宫殿,不少地方都要拆除,有些东西需要整理一下,财物也都要拿去用。”

    这!

    崇祯稍微看了一下账册,发现宫中竟然还是很值钱的,特别是某些梁木,都是价值不菲!

第708章 御驾亲征

    “那也用不着这般……”

    崇祯实在眼热,他还不知道嫔妃们竟然这般有钱,以往着实忽略了这点。

    “妾身也要提前做些准备。”周后道,“免得要是走时太匆忙,落下什么贵重的东西。”

    “走?去哪儿?”崇祯此时有些疑问?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可能是真的担负起了这个朱家帝王所要担负的责任。

    因此,他没想要逃,当然也可能是他没料到京城会那么容易就陷落。

    周后此时满脸忧愁的说道,“这天下越来越乱了,妾身听说,玄女传道之时,也是天下大乱之时,如今太平的也就江南了,长平已经说了,等着战事平歇,就让我们去南京……”

    什么玄女传道,崇祯皇帝此时看着周后,气就不大一处来啊!你这个没见识的女人怎那么好骗呢?还回南京,这恐怕是一个陷阱吧!

    当年大唐皇室,武则天有多狠,崇祯可是一清二楚的,帝王学,这是他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学习的,他能彻底把控朝政,这也证明,所学甚多。

    崇祯皇帝语冷冷说,“你就信了?”

    周后点点头:“知子女莫若父母,长平是什么样的脾气秉性,陛下还会不知道?今日却是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说话又头头是道,条理分明,又有了那么厉害的法力,除了神仙,谁还能做到?

    宫中又不是没有奉过佛道,你看看那么些人,又有谁能真的有什么名堂,陛下,如今这时局,你也莫要强求了。”

    这个将会陪同大明一同殉葬的皇后,却是很善良随和的人,被周后这么一说,崇祯哼了一声:“妇人之见!”

    权利争夺,这事关乎的可小?

    “陛下,都到这关节了,如果没有长平在,你我恐怕连性命都逃不得,还提什么中兴大明啊!”

    对于丈夫,周皇后认识的最深,岂能不知道丈夫究竟多少本事,坐在后宫,看的最清楚了,大明每况愈下,岂能不知道?

    而听到皇后说的“中兴大明”,崇祯皇帝顿时就心如刀绞。自己那么英明一皇上,大明在自己的治理下怎么就越来越糟糕了呢?

    就在崇祯皇帝怎么想都不明白的时候,坤宁宫大殿外传来了一个俏生生的声音:“皇后娘娘,奴婢有要事禀报。”

    现在伺候的女官年纪都是不小的了,年纪轻的都被杨伊拿去使用了,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这是现在的状态,至于体力上的差距,杨伊特殊改造过的“生死符”提供的真气循环,足够弥补这种差距。

    周后看了眼崇祯皇帝,见皇帝点点头,就答道:“进来回话。”

    然后就是吱呀一声,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宫女袄裙的小女孩此时快步走了进来,很机灵的向崇祯和皇后行了礼,然后才急忙忙报告道:“娘娘,方才殿下换了甲,奴婢听见了了,说是去西直门,殿下要去西直门迎战……”

    迎战?自然是去战闯逆大兵!还在西直门……这自然是要上前线的!

    崇祯皇帝又一次被这种出格的举动给惊呆了,大明朝啥时候有过临阵对敌的帝姬?整个历史上,恐怕也是少有的,也就大唐朝有过吧?

    周后也是一愣,接着就呜哇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埋怨崇祯:“都怨陛下,明明可以早走,偏偏要要为了什么几百年前的祖训;长平若是有个什么万一,那可如何是好?”周后说到这里,忽然止住了声音,然后抬头望着崇祯,双眸中露出哀求的眼神,“陛下,还是把长平叫回来,我们一起逃命吧!”

    一家人一起逃命,多好的建议啊!这才是贤后忠言啊!

    可惜崇祯皇帝并不善于采纳忠言。他这个时候想到的却是他最信任的勋贵朱纯臣,崇祯猛地站了起来:“朱纯臣怎么搞的?怎么能让长平这么做?”

    “来人!马上派人传朕口谕,不许帝姬临阵。”崇祯说道,他虽然生在帝王家,但是却也是一个慈父,如何不知帝王家的悲哀,面对着权利的争夺,他还能顾忌到亲情。

    可惜崇祯的这道口谕不可能传到杨伊那里的,因为传口谕的太监没有了,崇祯忘记了,现如今这宫中也不是他做主了,甚至一会他也将不由自主的被架到阵前,御驾亲征!

    御驾不可擅动,这在各代朝中都是一样的,不但是大明朝,但凡是御驾亲征,就代表着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崇祯的号令刚刚放出,这时,就见着王承恩此时躬身走了进来,进来之后,就直接跪地说道:“陛下恕罪,殿下有令,命陛下御驾亲临,激励士气,太子殿下已经先去了!”

    周皇后此时直接就晕过去了……

    闯贼来的很快,速度也超过了杨伊的预计,接到讯报,只能命在外执行任务的队伍转向南北方向,毕竟闯贼的先锋大军已到西面。

    既然说是大军,那么自然规模是不小的,不过现在已经天色漆黑,看不大清楚,只知道有不计其数的火把组成了几条长龙,正从西面方向滚动而来。

    与此同时,在距离阜成门约五六里开外的空旷地面上,还点着了一大堆火,火光映天,熊熊燃烧,非常壮观。

    “好大的火,这火是做什么用的?”杨伊此时问着抖得好像筛糠一样的朱纯臣。

    “那……那是流贼的先锋点起来,给他们的后队指明方向的。”旁边朱纯臣虽然害怕,但是还是颤抖着说明了,毕竟是武将勋贵世家,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大晚上的都在行军,看来闯贼的士气很高啊!不过需要点那么大堆火指路?”杨伊追问道,“还怕找不着这么大的北京城?”

    朱纯臣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这个原因他也不太明白。

    “你们有谁知道吗?”

    “启禀殿下,末将猜测,闯贼的老营兵是精锐,那么当然能找着,但是新裹挟的乌合之众就不好说了,殿下,普通人大多夜盲,晚上看不见路,很容易走散,有火指明,他们就能有个方向。”

    “夜盲?”杨伊自然也知道夜盲症,确实有些疏忽,虽然懂得很多,但是有些专业的知识,别人不提醒,杨伊也不会联想过来。

    看着说话的,是一名锦衣校尉,看职位穿着应该是个百户,也就问道:“卿任何职?”

    “锦衣卫世袭昌平卫百户王斗见过殿下。”

    “卿有卓识,本宫问一句,这病如今训练的青壮也有吧?”

    杨伊没问京营,不同于别的地方,京营是勋贵的地盘,虽然吃空饷,但是没被吃掉的那些,是需要经常拿出来检阅的,待遇上都很不错,吃喝也都很足,这夜盲自然也是少有的。

    “启禀殿下,现在训练的卫队并没那么严重,末将所知,夜盲和吃食有关。”王斗说着,“京师乃是天子脚下,百姓们也吃得好些,夜盲的就少一些;而流贼那边穷苦人多,夜盲的人自然就多了,末将估摸着,这大火就这么一堆,后面的闯贼恐怕不会多!要是多了,这火最起码也得点上三五堆!”

    “原来如此……”杨伊点点头,这么说,还有时间,几万人洒出去,京师周边谁不知道流寇的厉害,毕竟这几年来被东奴抢的都知道该逃就逃!

    “那也用不着这般……”

    崇祯实在眼热,他还不知道嫔妃们竟然这般有钱,以往着实忽略了这点。

    “妾身也要提前做些准备。”周后道,“免得要是走时太匆忙,落下什么贵重的东西。”

    “走?去哪儿?”崇祯此时有些疑问?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可能是真的担负起了这个朱家帝王所要担负的责任。

    因此,他没想要逃,当然也可能是他没料到京城会那么容易就陷落。

    周后此时满脸忧愁的说道,“这天下越来越乱了,妾身听说,玄女传道之时,也是天下大乱之时,如今太平的也就江南了,长平已经说了,等着战事平歇,就让我们去南京……”

    什么玄女传道,崇祯皇帝此时看着周后,气就不大一处来啊!你这个没见识的女人怎那么好骗呢?还回南京,这恐怕是一个陷阱吧!

    当年大唐皇室,武则天有多狠,崇祯可是一清二楚的,帝王学,这是他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学习的,他能彻底把控朝政,这也证明,所学甚多。

    崇祯皇帝语冷冷说,“你就信了?”

    周后点点头:“知子女莫若父母,长平是什么样的脾气秉性,陛下还会不知道?今日却是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说话又头头是道,条理分明,又有了那么厉害的法力,除了神仙,谁还能做到?

    宫中又不是没有奉过佛道,你看看那么些人,又有谁能真的有什么名堂,陛下,如今这时局,你也莫要强求了。”

    这个将会陪同大明一同殉葬的皇后,却是很善良随和的人,被周后这么一说,崇祯哼了一声:“妇人之见!”

    权利争夺,这事关乎的可小?

    “陛下,都到这关节了,如果没有长平在,你我恐怕连性命都逃不得,还提什么中兴大明啊!”

    对于丈夫,周皇后认识的最深,岂能不知道丈夫究竟多少本事,坐在后宫,看的最清楚了,大明每况愈下,岂能不知道?

    而听到皇后说的“中兴大明”,崇祯皇帝顿时就心如刀绞。自己那么英明一皇上,大明在自己的治理下怎么就越来越糟糕了呢?

    就在崇祯皇帝怎么想都不明白的时候,坤宁宫大殿外传来了一个俏生生的声音:“皇后娘娘,奴婢有要事禀报。”

    现在伺候的女官年纪都是不小的了,年纪轻的都被杨伊拿去使用了,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这是现在的状态,至于体力上的差距,杨伊特殊改造过的“生死符”提供的真气循环,足够弥补这种差距。

    周后看了眼崇祯皇帝,见皇帝点点头,就答道:“进来回话。”

    然后就是吱呀一声,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宫女袄裙的小女孩此时快步走了进来,很机灵的向崇祯和皇后行了礼,然后才急忙忙报告道:“娘娘,方才殿下换了甲,奴婢听见了了,说是去西直门,殿下要去西直门迎战……”

    迎战?自然是去战闯逆大兵!还在西直门……这自然是要上前线的!

    崇祯皇帝又一次被这种出格的举动给惊呆了,大明朝啥时候有过临阵对敌的帝姬?整个历史上,恐怕也是少有的,也就大唐朝有过吧?

    周后也是一愣,接着就呜哇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埋怨崇祯:“都怨陛下,明明可以早走,偏偏要要为了什么几百年前的祖训;长平若是有个什么万一,那可如何是好?”周后说到这里,忽然止住了声音,然后抬头望着崇祯,双眸中露出哀求的眼神,“陛下,还是把长平叫回来,我们一起逃命吧!”

    一家人一起逃命,多好的建议啊!这才是贤后忠言啊!

    可惜崇祯皇帝并不善于采纳忠言。他这个时候想到的却是他最信任的勋贵朱纯臣,崇祯猛地站了起来:“朱纯臣怎么搞的?怎么能让长平这么做?”

    “来人!马上派人传朕口谕,不许帝姬临阵。”崇祯说道,他虽然生在帝王家,但是却也是一个慈父,如何不知帝王家的悲哀,面对着权利的争夺,他还能顾忌到亲情。

    可惜崇祯的这道口谕不可能传到杨伊那里的,因为传口谕的太监没有了,崇祯忘记了,现如今这宫中也不是他做主了,甚至一会他也将不由自主的被架到阵前,御驾亲征!

    御驾不可擅动,这在各代朝中都是一样的,不但是大明朝,但凡是御驾亲征,就代表着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崇祯的号令刚刚放出,这时,就见着王承恩此时躬身走了进来,进来之后,就直接跪地说道:“陛下恕罪,殿下有令,命陛下御驾亲临,激励士气,太子殿下已经先去了!”

    周皇后此时直接就晕过去了……

第709章 胜负

    山呼万岁之声也传到了前线,这一干被杨伊施展了“生死符”刺激的“勇士”也伴随着这声音,闯入了闯军的前锋大营中。

    王斗此时心中的理智已经完全模糊了,这是造化,也是劫难,对于他个人来说,若是这片虚幻的世界有着历史,那么王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将随着这一战而盛名崛起。

    得到力量,自然是有代价的,此时王斗完全失去了理智,狂暴地吼叫着,手中的大关刀疯狂横扫,遇到的拦截骑兵都被他连人带马同时被砸成死尸。

    不但是他,就连跟随着他的那些人,此时差不多都是一般模样,悍不畏死的冲锋着;因为他们不是杨伊本来所选的人,杨伊也并没有下杀手,这些人最多也就是大病一场!

    当然,这得活着回来再说,毕竟已经和闯军交战上了,敌人岂能让他们撤回?

    当然是不愿意的,不过心里虽然不愿意,但是此时随着王斗和一众“勇士”杀了进来,杀得人仰马翻,恐怖的实力让所有闯军骑兵还活着的,都开始调转马头逃离。

    这太可怕了,对面派来的是一位真正的猛将,闯军的骑兵大多实际上都曾是明军,因为闯军的根基并不深,李自成也疏忽建设,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虽说他们都曾喊着口号要尽忠,但事实上他们都知道,真要遇上强敌的话,还是赶紧跑路,毕竟大家在大明的时候,也都习惯了。

    然后所有的闯军骑兵就趁着夜色一哄而散了,抛弃了就在他们身后的闯军前锋大营,在夜色里,被敌军突入大营,这可不是小事,一不小心,就是一场“营啸”引起的大溃败!

    但也就是在这时候,闯军的步军竟然陆续的整备好了,至少八千的步军此时排列着阵型缓缓而来。

    倒也有一些骑兵停住了,不过大多都还是趁着夜色跑了,打仗这么危险,正好还有跑得机会,毕竟作为骑兵,他们这些时日来,待遇最好,抢的也足够多了。

    这一次进攻至今为止,出战的一千余人竟然还没有任何损失,抡着大关刀的新出炉的无双猛将“王斗”带着一往无前,些许的抵抗,在实力的差距下,很容易就被解决了。

    王斗此时还没有恢复理智,身边的人也都是一样,虽然从目前的战绩来看,已经是一场难得的大胜了,若是回去,所有人都会高升一级的,在这种时候,王斗甚至被赐下爵位也很寻常,但是丧失了理智的王斗,却只有嗜血的不能了,他此时催动着骏马朝前继续冲锋。

    一千人的骑军,冲击准备完好的八千枪兵和刀盾手的组合,这很可能是一次自杀!

    “杀,一个不留!”

    狂奔中的王斗,此时哇呀呀的大叫着,丝毫不顾及兵种的相克,突然间举起已经变成血红色的大关刀,对着前方的闯军,大吼进行冲锋。

    “杀!”

    闯军的大将不知是谁,此时指挥得当,阵中骤然响起一片如海啸般的吼声,紧接着无数长矛在阵型前方支起了。

    “你们在干什么?”

    带队而来的保定总兵李士华抓狂一样高喊着。

    他部下的绿营士兵们,正在纷纷举起手中鸟铳,只是那鸟铳瞄准的并不是那狗皇帝,而是正在斜切向他们左翼,准备着重新整队然后与他们并肩向前的回回骑兵们,与此同时前排长矛和刀牌手也在不断向前,以阻挡那些骑兵的前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后者,则一边叫骂着一边混乱地纷纷躲避。

    “前进,吃闯王,穿闯王,迎闯王,不纳粮……”

    闯军的老营兵,此时亢奋地吼叫着,海啸般的吼声中,所有列阵的步兵向前挤压,一支支长矛纷纷刺向迎来明军骑兵。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这样的声音很让人陶醉,但是崇祯却没有丧失了理智,他很清楚,自己此时恐怕只是表面上的那种,就像是汉献帝之于曹操一般,固然有忠于大明皇室的,忠于他的,但是却没什么用!

    因为身边已经完全被渗透了,就是有忠勇之士,也根本不知道内情,或者也可能会被杨伊拉拢走了。

    崇祯只能哀叹着,任由王承恩安排着;他已经知道了,有一支兵已经杀出去了,只是此时还在黑夜中,看不透外面到底是什么局势。

    杨伊实际上也不大清楚,不过也无所谓,王斗定然是能闹出不小的动静,而杨伊也不是仅仅就这一步棋。

    此时,在深夜中,一队队京营的士兵正分布在闯军大营两侧,本来他们是不可能近前的,不过闯军的巡逻骑兵被一波冲锋击溃之后,这外面也不由他们做主了。

    一个个京营的士兵此时正在纷纷举起手中鸟铳,杨伊安排的任务也不多,无非是有机会就打,没有机会就按着原计划继续去坚壁清野。

    现在,显然是有机会的,与此同时,闯军的长矛和刀牌手却还在在不断向前,以阻挡那些明军骑兵的进攻,前锋军总共才两万多人,而其中,只是骑兵就占据了十分之一,这些骑兵如今已经被击溃,那么他们挡不住之后,这大营就要被明军骑兵给劫了。

    哪怕拼死也得挡住,但是他们不知道,噩梦正在临头,一名京营的鸟铳手此时冷静的填弹,然后随着指挥将军的一声令下,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

    枪声骤然响起。

    而此时,不少明军冲锋的骑兵撞上长矛,不少都在滚落马下,这一支攻击的骑兵只要再有片刻,很可能就要全部报销,哪怕是有一名无双猛将带领着也是如此。

    而此时数千名明军京营的鸟铳手几乎同时扣动扳机,密密麻麻的枪声中,数千颗子弹从火光和硝烟里射出,如狂风暴雨般打在了闯军中,几乎就在同时明军最前面的骑兵也撞上了闯军的步兵。

    一向以战斗力悲催着称的明军,仿佛突然化身精锐,面对着盾牌和长矛寸步不让,不退,直接冲锋而上;这结局很可能就是要接连不断地穿在一根根长矛上,但是此时,随着枪声响起,却不一样了。

    “杀,吾皇万岁!”

    此时有京营的士兵已经从埋伏中一跃而出,亢奋地吼叫着,四周忽然想起的海啸般吼声中,所有列阵的闯军步兵的阵型被挤压着,一支支长矛也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了。

    “大势已去!”

    李过此时颓然地坐在马背上,就像一个庄稼被铲了的老农般无助地说道,他拔出自己的佩刀,放到脖子上比划了一下,却始终没能拉那一下,他转过头看着不远处,在那里自己的副将也正在和他做着同样动作,但也同样没有勇气拉下去,两人相视苦笑了一下,不约而同的放下了刀,说到底还是活着好,自古艰难唯一死!

    而此时王斗也逐渐恢复了理智,他只觉得浑身酸痛,看着此时周围倒下的死尸处处,他也已经没有兴趣继续厮杀了,实际上闯军也不敢近他身了,在王斗战马被刺之后,他转而步战,却更是勇猛,杀得身边血流成河,也是导致闯军崩溃的主要原因,此时包括他身后的锦衣卫也停下,一起看着京营的那些人开始捡便宜了。

    总共八千人的老营兵,只是被王斗一人就杀了几百,如今崩溃之后,还有一战之力的总共也就还剩下三四千的了。

    遭埋伏的明军京营袭击后,只是这么一会的功夫,剩下的还能战斗的也就两千了,在整整十倍的明军京营围殴下,很快就像山洪中的小石头一样消失无踪了。

    而明军京营为何会如此勇猛,这和那些监军太监有着极大的关系,赏罚分明,只是半日的时间,也就让这些人明白了要听话!

    现在看着,这些京营那可真是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让崇祯若是看见了,恐怕不相信这是他的那些老爷兵。

    而此时闯军的反击已经没有了,后营在看到那些骑兵和老营兵全军覆没后,也悄然间跑了,这是很正常的,实际上这些人大多都是被裹挟来的明军或者农夫,李过一开始也没有让他们上阵的打算。

    本来以为只是一支偷袭的小队骑兵,这般英勇的明军虽然不多见,但是也还是有的,也都会被很快的解决,却没想到这次碰上了硬钉子。

    京城之地,果然不同,李过已经拨马跑了,他不怕责罚,谁还没打过败仗?

    李过,号一只虎,为李自成亲侄子,少从李自成起义,曾败孙传庭于潼关,又长驱直入山西,大顺建立,任权制将军,封亳侯,为大顺军主要将领之一。

    某种意义上,他甚至被视为大顺的接班人,李自成无儿继承家业,因此很着重培养这个侄儿,也不会因为一场战败就把他怎么地!

    ……

    “王斗功勋卓着,封冠军侯……”

    经过了一个白天的时间,终于是确认了王斗的功劳,些许文官如今根本不敢多言,生怕被杖毙,虽然大明的廷杖是个荣耀,但是那不是被打死的时候,以往的皇帝,也没有这么凶狠的!

    王斗和他的一干兄弟,都升官了,这一波升官的不少,随着这一次胜仗,杨伊也补齐了某些手续,比如让翰林学士润色了一张圣旨,一张以皇帝名义颁发的让她摄政的圣旨!

    隔了一天的时间,南北方向的坚壁清野任务做的更快了,已经在向东面汇聚了,而此时,闯军的大军也来了!

    “总算到了他*的看见北京城了!”

    说这话的是个陕地的大汉,此时正用着炯炯有神的的眼睛望着依稀可见的京城。

    他戴着一顶西北农民常戴的白色尖顶毡帽,帽尖折了下来,因为现在是农历的三月中旬,已经临近夏季,天气比较暖和,所以他的铁甲外面还披了一件鲜红色的大斗篷,这地位显然不一般。

    他并不是站在地面上凝视北京城的,而是骑在一匹高大骏马背上,这名大汉,就是站在人生巅峰的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出身卑微,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基本上算是有了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职业。

    这实际上是大多人的活法,想要轰轰烈烈的,但是那些人也只存在话本里。

    李自成本来是没有机会成为话本中的那种人物的,也算是适逢其时,朱由检在崇祯元年驿站进行了一些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

    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甘州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

    这么一来,像是又有了出路,反而比以前混的更好了,如果不是崇祯二年东虏入寇京师,李自成没准就在甘肃当一辈子官兵,搞不好还能混个不大不小的武官,变成保卫大明朝的忠良了,可偏偏出了个己巳之变,手忙脚乱的朝廷到处调兵去解救北京,也不知道怎么计划的,反正连远在甘肃的李自成所在的部队也被调往北京。

    这也没什么,真要把李自成调去京师和东虏交战,没准就给打死了变成大明忠烈了,可是大明朝廷没钱啊,没钱发开拔费,也没钱补齐欠饷,结果李自成所在的部队还没开出甘肃就发生哗变,本来可以做大明好官兵的李自成,就在这场兵变中成为了一名反贼,真可谓造化弄人。

    而当不了驿卒,也当不成大明忠烈的李自成,却在造反这项高风险的事业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了那种话本中的人物,这是非常罕见的事例。

    经过了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李自成现在已经开国建制,而且还统率数万大军一路催城拔寨,席卷了大半个中原,杀到了大明京师北京城的城下,准备问鼎天下,造就李家数百年的江山了。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按着现在来说,好像只需要攻破北京城,那么统御天下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多半就会轰然崩溃,一个崭新的大顺王朝则会在李自成的手中诞生。

    虽然前日侄儿遭遇了一场挫折,不过李自成不以为意,大明朝什么样,他这些年早已经明白了,没救了!

第710章

    这一个以无数信仰之力凝聚而成的位面,此时也到了最为浓烈的时刻!

    大宋立国之时,赵匡胤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国策,这其实是真知灼见,虽然未能成功,但是这也是因为赵匡胤创业半道崩阻的原因,却不是政策有错误的原因。

    如今的这天下若是分为十份,京城之地可算得两份,襄樊川陕可算得一份,中原和齐鲁之地可算得一份,山西表里山河只可算得半份,而江南则要有三份半,辽东也就只有一份半,山海关锦州之地,身为辽东咽喉所在,勉强可算得半份。

    李自成如今最多也就只是占据了天下的十分之一,如是能再有三年生聚,夺取中原进而席卷天下,方才是夺天下正途。

    如今,裹挟黎民百万,妄图吞并京城就能号令天下,这也并不是毫无胜机,夺取京城之后,如是能采用守势,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然后挟大胜之威,再图一举北上,倒是也能有几分夺天下之胜算。

    此时,杨伊也忽然明白了,这个位面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一直担忧的满清,而是城外的李自成。

    因为,双方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此时的满清,并没有什么夺天下之野望,后来能胜,也是时运;李自成历练十数年,内政上毫无建树,但是军事上,却也足够称得上良将了。

    而李闯大军如今是连战连胜,士气已经积累到了最顶点,这就是双方如今最重要的差距所在。

    而满清此时还在为生存而奋战,毕竟辽东那片土地太冷了,依照现在满清的农业垦殖水平,那片后世的“黑土地”此时还是蛮荒之地。

    战争最重要的确定敌人,既然确认了敌人,那么杨伊自然也就需要更加的了解李闯军,这个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的李闯军,此时,正是实力最强的时候!

    所以杨伊才会迫切的需要一胜,甚至因此大大得罪了崇祯,当然,已经大大得罪过了,如今得罪的更多,也算不得什么。

    李自成此时也在向北京城进军了,他距离北京城廓不过几十里的路程了,骑马行进了约一个时辰后,已经过了距离北京城廓不到40里的沙河,巨大的北京城廓,依稀可见了。

    这个天下的第一雄城,此时仿佛一颗甜美的果实,正等着他去摘取,至于明军,这些时日来的连战连捷,明军的一触即溃,已经给了他很深的印象,这大明帝都的明军又能如何?

    不过晨曦照耀下的京师城池看上去高大坚固,是李自成先前所见到的任何一座雄城都不能比的。

    虽然李自成这几年打破了许多大城,但是真正强攻得手的可不大多,落入闯王大军手中的城池,要么是没几个守军,要么就是守军主动投降。

    遇上真正顽强抵抗的坚城,譬如开封,李闯大军就一连打了三回,前后持续的时间可真不少,可是吃足了苦头,最后还是扒开黄河大坝水淹开封城才算得手,甚至在第一次攻打开封的时候,李自成的左眼,也在开封城下被明军的箭射瞎,成了个独眼龙,这也是他为何一定要打下开封的主要原因。

    而大明京师的城防显然比开封更加坚固,这是一看就明白的事,远超李自成见过的诸多城池,更是远远的超过了那个仍旧给他噩梦的开封。

    而且此时也没有黄河水可以去淹没北京城,至于守军投降应该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守北京的可是崇祯皇帝和他的京营,他们会投降?这应该不大可能?

    这时候的李自成,还是有着打一下的打算,毕竟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怎么也不至于没有忠勇之士,李自成虽然此时感觉自己很顺,因此准备建立大顺朝;但是还没有真的认为自己就是天子了。

    也就是北京城被他轻易夺下,这才让李自成的信心极度膨胀,最终促使他带大军直接去和满清作战!

    此时的李自成还是有理智的,一想到损失惨重的北京攻防战,闯王李自成就忍不住将目光投向了正从自己身边通过的大队大队士气高昂的老营兵将。

    李自成的老营兵将都是差不多的打扮,头戴白色毡帽,身披蓝色战袍,大半骑马,只有一小部分是步行的。

    所谓老营,是指崇祯十六年春,李自成在襄京建制时,对各部义军进行整理,编组而成的负责攻城野战的五营精锐,分别是权将军刘宗敏统领的中权亲军,制将军刘芳亮统领的左营,制将军统领的袁宗第右营,制将军刘希尧统领的前营,制将军李过统领的后营。

    不过李自成并没有把五营精兵都带在身边,其中袁宗第率领的右营因为左良玉的牵制,被派往了湖广、河南一带,而权将军刘宗敏率领的中权亲军一部和刘芳亮的左营则西出太行,进入豫北、北直隶南部,直扑保定,意图从南面包抄大明京师,阻挡可能的勤王大军。

    所以现在跟随在李自成身边的老营兵本来应该是有前后二营和中权亲军一部,总兵力本来是超过五万的精锐;可是李过作为前锋,也是李自成有意培养他接班的讯号,带领近万精锐和部分新附军作为前锋。

    可是李过在京城之下,竟然被一战打散,据说是京城有一名无双猛将,就如同演义中的那些人物一般,一个人杀得他们前锋大军大败!

    要说损失,实际上也不多,无非就是新附军的那一万多人直接散了,这些本来就是充作炮灰的,真正严重的是那八千老营兵,被王斗直接带人冲阵打死的可能也就千把人,而被埋伏的明军京营打死的却是倍于此数,加上被踩踏、重伤不治的,损失超过了五千,这才是最严重的。

    不过李自成也并没有多么担忧,京城的兵力多少,这些时日投降的明军将领早就说清楚了,也就是几万人了。

    而他除了老营兵近五万,还有唐通、王承允、陈永福等明军降将率领的新附之军就超过五万之数了,外加在李自成进军途中加入大顺军的义军、土寇,总兵力如今已经差不多快十五万人了。

    还有刘宗敏、刘芳亮等人带的几万人,所以此时李自成攻打大明京师的的总兵力已经差不多是二十万出头了。

    当然,这二十万大军看起来很多,但是如果顿于北京坚城之下,久攻不克,而明朝方面的勤王军若是陆续抵达,那么京师之战可就存着很大的变数了。

    毕竟李自成此时的根基还不厚重,虽然已经称王建制,但是大多地盘都是新附的,政令还没贯通,包括税收等一整套体系都还没能建设完成。

    所以,李自成如今是只能胜,不能败,败就是一败涂地,一朝回到从前!

    李自成的心思已经被他身边不远的一人给看穿了,只见此人策马向前,到了李自成身旁,低声问:“陛下是担心京师城坚难克吗?”

    李自成笑了笑:“还是丞相知道额的心思,可有甚破城的妙计么?”

    这名问候的人名叫牛金星,字聚明,中原宝丰县人,父名垧,是鲁府纪善,“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故幼有教养,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中举人,为人质朴,性喜读书,通晓天官、风角及孙、吴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设馆授徒,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牛金星精于计谋,在崇祯十年左右,牛金星因与王姓亲戚起衅,被诬以抗欠赋税、强占妇女,而遭“盆冤”,被革去举人,充军。

    崇祯十三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为李自成的政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牛金星被任命为天佑殿大学士,丞相;他是闯军中少有的文人,自然也是李自成的智囊,所以李自成对牛金星非常信任,视之为心腹重臣了。

    “陛下,”牛金星轻笑道,“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陛下东征以来,所破大城,几乎都是攻心而取,唯有宁武一关攻心不成,不得不血战攻城,以致损失惨重。”

    李自成点点头:“额也担心宁武之事在北京重演啊!咱就这点老营精锐,若是在这里折损多了,只怕要前功尽弃了。况且朱家皇帝已经撤了关外的兵,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打过来了。”

    崇祯撤关宁军回援京师的消息是明军降将唐通、杜之祗报告给李自成的,而且李自成也知道关宁军比较厉害,所以才有此担心。

    他可担忧着自己在京城若是撞个头破血流,那边关宁军正好杀到,把他的老营若是收拾个七七八八,这天下可就没他的份了!

    “陛下可议和。”牛金星献计道。

    “议和?”李自成一愣,“都杀到京师了,还议和?以甚条件议和?”

    “条件不重要,”牛金星笑道,“重要的是通过议和让大明京城内的官员和兵将知道陛下仁厚,不愿多开杀戒,而且还愿意招降纳叛。

    如今的大明京城中,恐怕只有朱家皇帝是不能降的,这种时节,恐怕其他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开城门迎新主的心思,所忧虑的不过是投降后能否保全性命和富贵,如果陛下能让他们放心,臣敢断定,这城定可轻取。”

    李自成闻言大笑:“丞相果然是额的诸葛!就依你所言,和朱家皇帝议和,只是该叫谁去呢?”

    牛金星道:“自然该叫被陛下重用的杜勋去,北京城内之人如果看到这等卑鄙龌龊的阉人都能为陛下所用,还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呢?”

    在阜成门外拥有着大量京师显贵的庄园,毕竟京城内寸土寸金,因此在城外大批勋贵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豪宅庄园,所以这里也就被李自成选中,作为李自成指挥北京攻城作战的驻跸行宫。

    李过此时仍旧是先锋官,不过这次他小心了很多,抵达城西后,就先派人占领了这里的庄园,不过这里如今已经被明军的京营给清理过了,并没有让他们有多少收获。

    在占领了这里后,李过又率兵绕过京城北上沙河,去迎接李自成,而沙河这边还有一支明军驻守,不过总共只有几千人,而统兵的是另一名京营总戎,襄城伯李国祯(他是正式的,朱纯臣是代理),襄城伯这一支也是大明勋贵世家,传自永乐船,不过这一代襄城伯和朱纯臣一样,其实都把祖宗的本事丢完了。

    因此这一波人来了个望风而溃,李国祯倒是幸运,因为此时李过吃过亏,还很小心,生怕是陷阱,因此不敢追击,倒是给他跑掉了。

    不过李国祯跑到德胜门外才发现城门被堵了,只好绕城而走,一直在城外徘徊到了清晨,才和南北方向此时撤回的京营搜刮队一起仓惶狼狈的进入了京城。

    进了京城,李国祯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甚至还不如那些从南北方向被一众太监带着的京营,他这一支京营几千人被暂时安顿了下来,不过还被一支几百人的锦衣卫给看着,看着这些锦衣卫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却都是老老实实的,因为这一支锦衣卫很诡异,各个领头的一看就是上过杀阵的,穿着战袄披着铁甲,杀气腾腾的。

    “可是襄城伯?”

    就是李国祯琢磨着找谁合适,毕竟他感觉自己像是临阵脱逃,这也算是可大可小的罪过了,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瞅着相当威猛的武将忽然大步到了他跟前,拱手行礼。

    “啊,本爵就是襄城伯,你是……”李国祯可不记得自己的京营里面有这样好汉。

    虽然李国祯自己不会打仗,但是眼光还是有的,一眼就看出这厮身上的阵阵杀气了。

    “本爵新封,襄城伯没见过也不奇怪,本爵冠军侯王斗,如今为京师国防卫整备防御使,奉执政令旨,要征用襄城伯的下属,请襄城伯留下家丁和下属,再去参见执政吧!”

    “什么?冠军侯?执政?”李国祯听了王斗的话,眼珠子瞪得都和铜铃差不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出城才几天,这京城都发生了什么?

    “这个……本爵的家丁都是跟随多年的……冠军侯要用,只怕也不会顺手吧?”

    京营无所谓,但是家丁李国祯却不想交出去,因此想要说些什么……

    “无妨!”王斗此时摆摆手,“襄城伯且去参见执政殿下吧,您的家丁本爵自会安抚。”

    说着话,他就从身边的随从那里取过一份令旨,展开之后,大声对李国祯身后的随从们呼喊道:“奉执政殿下令旨,凡京师壮勇,皆要报效卫国,编入国防卫之中,赏银五十两,且武艺高超、善于骑射或能熟练操纵火铳者,一律授世袭锦衣卫世职,有官身者立即加官两级……”

第711章 赔了夫人又折钱

    “奉执政殿下令旨,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凡京师壮勇,皆要从军报效,有赏银五十两;且武艺高超、善于骑射或能熟练操纵火铳者,授锦衣卫世职,有官身者立即加官两级……”

    并不只是王斗一人在喊,这处临时被腾出来的军营所在地,不少人此时都在喊着,并且一箱箱的白银也正被推过来;加官进爵赏银,该给的好处一下都给足了,随着白花花的银子一箱箱抬了出来,打开盖子,银光耀眼!

    看见银子,李国祯此时倒是有些傻眼了,哪儿来的银子?一勇就敢给五十两,自己带回来的三千多人,立马就是十五万两给出去了!户部哪儿来的银子?

    都是京师勋贵一系,直接掌军的,几乎都成了世袭之职,大明有没有钱,这点上,他们这些勋贵可是很清楚的,也是不在乎的!

    “襄城伯!”王斗吼了一嗓子,“快给你的人下令吧!你莫不是要违抗殿下令旨?本爵这里可是赐下了尚方宝剑!”

    李国祯倒吸凉气儿,竟然都直接威胁他了,看着这个不知名的“冠军侯”眼中的杀气,李国祯知道他恐怕不是说笑的,却也猜出如今京城可能是出了问题了!

    不由得暗恨朱纯臣等人,怎么一点消息也没给他,要不然凭着这几千人的人马,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步田地!

    可是,在一开始没有做好准备,现在想要反抗,那么就是作乱了,什么后果,他自然也很清楚,因此他也不敢抗旨,连忙把自己的家丁交给王斗,然后就被带着去见那位“殿下”,这大明皇室还有谁呢?

    李国祯想不明白,莫不是太子?

    在路过皇城的时候,李国祯看到了大批排队的京师壮勇,队伍很长,很壮观,不少士兵还在来来回回的维持秩序。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时节居然还有人来当兵!难道是京师百姓忽然想起大明朝二百年来的恩泽了?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李国祯很快赶到了宫门口,不过没有马上见到正主,而是见到了此时顶盔贯甲,却是走路都喘的朱纯臣,朱纯臣现在穿着的事一副铁甲,正在负重前行!几十斤的分量着实不轻,不过还得穿着,因为相比一时的辛苦来说,命才是最宝贵的。

    前天夜里虽然他侥幸没有被派出去偷营,但是也没有被就此放过,此时杨伊让他穿上盔甲,拿上兵器,在一段城墙上往来巡视!

    只有巡视,这是杨伊的令旨,不单单是朱纯臣,另外一些勋贵如今都被安排上阵了,没有其他的权利,只有与城同亡的权利。

    城墙虽然各有分配,按照品级来说,都是远远不如他们这些勋贵的,但是这些人可不会听他们的,因为此时各段城墙都有从御马监拨出的太监监军。

    这些人一边巡视,一边还要大声宣布大明上下,自皇帝太子、勋贵等皆临阵抚军和发放重赏的好消息!

    如果哪个勋贵敢逃跑,就按照临阵脱逃罪名当众处置,勋贵都杀了,更不用说底层的明军了。

    当然,如今青壮很多,现在也没有开始大战,训练的场合都换成在城墙上了,大家都是轮换着来,大明朝的勋贵也很多,特别是北京城中,大家凑班轮换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饶是如此,两个时辰站下来,一个久不训练的人腿肚子都得抽筋了,朱纯臣刚刚晃悠到宫门前,没办法,他倒是想要歇,杨伊根本不给他休息的时间,此时正好看见李国祯来了,朱纯臣都哭了。

    “襄城伯,你来了就好!还穿着盔甲……太好了,替……是来替兄弟的吧。”

    说着话,朱纯臣此时停下来,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实在是累坏了,如今苛刻的是,杨伊已经收缴了城中的牲口,统一使用,青壮皆要从军报效卫国,所以他既没有了马车,也没有了轿夫。

    “这,这,这……这是怎么回事?”李国祯诧异地看着朱纯臣,疑问道:“成国公怎么这打扮?是要上城头杀贼?”

    “杀什么贼啊?”朱纯臣抹着眼泪,“都怪兄弟命苦,被殿下抓差了,兄弟还能怎么办?你可不知道,兄弟我差点就没命了……”

    解释了一通,朱纯臣感觉换了个天似的,前天还在幸灾乐祸那些文官,可是滋味到了他身上,却才知道什么是后悔也晚了,这城中,竟然没有一个为他们说话的人,任由杨伊不断的榨取着这些勋贵的资财!

    这个你的苦处我也不想听,李国祯忙转移话题问着:“我刚才入城的时候瞧见这满大街上都是排队的壮勇,对了,我带回来的京营和家丁也被那个什么“冠军侯”拿着令旨给扣了,这是怎么回事?”

    “唉,还能有什么事儿?”朱纯臣哭丧着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白给五十两银子的赏,还给那些能打的什么世袭职位,另外能打不能打的,从今天起,上阵一天就给一两银子,斩首另算,那么重的赏,就是不用拉,都能招募到不少要钱不要命的,更不用说现在已经是“全动员”了。”

    “给那么多钱?朝廷哪儿来的钱啊?国库和内库不是都空了吗?”

    李国祯又一次把眼珠子瞪得又大又圆,王斗刚才说的,他不太相信,但是朱纯臣也这么说,他也就信了,不过却也想不出这钱从哪里来的。

    朱纯臣看了看一无所知的李国祯,一个诡异的眼神闪过,向里指了指,喘着气儿说:“进去,进去了你就知道了……”

    “现在是哪位爷做主?莫非是太子爷?”李国祯忽然想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年大宋朝的时候,徽钦二帝可是一个明示,宋徽宗赵佶不想承担灭国失地的名,就把帝位传给了儿子,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李国祯以为现在也是这种情况,毕竟朱由检看样子也是一个极其在乎名声的。

    朱纯臣此时却也不明说,“这个嘛,你进去就知道了。”因为旁边虎视眈眈的守门官正看着他们,朱纯臣生怕说出来惹得李国祯说出什么话来,连累了自己就不好了。

    “哦,那好,我得去参见殿下。”李国祯觉得自己察觉了真相,这肯定是前宋时的那一套,想着大宋南渡之后也还有个百多年的江山,李国祯也就松了口气,不过也得让自己家的再走几个,虽然外面和南京都有家业在,不过自己家的几个孩子大多都在京城。

    想到这里,他也没功夫和朱纯臣瞎扯了,扭头就往登城马道走去,才上了一半马道,他就看见穿着各色蟒袍的官员勋贵在排队了,在场还有几个太监在维持秩序,看见李国祯走上来,马上就有个太监上前阻拦了。

    “殿下有令,前来捐输军饷的官员一律依次排队,任何人不得插队!”

    李国祯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往着眼前的太监问道:“你说什么?这里排队的官员都是来……捐钱的?”

    那个太监倨傲的看了他一眼,不耐烦的点了点头。

    这怎么可能!?李国祯正发愣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喊他的名字,抬头就看见武清侯李国瑞正喜气洋洋的从城楼上小跑着下来,身边还跟着一个太监。

    看见李国祯,李国瑞就笑嘻嘻行了一礼,“襄城伯,你怎么才来啊!来晚了……”

    “怎么就来晚了?”李国祯一头雾水。

    “来晚了就没机会捐输军饷,报国效忠了!”李国瑞笑呵呵的拿出一本令旨,“兄弟已经拿到殿下的令旨了,这就可以安排家子去筹集勤王,后会有期了!”

    说着话,就冲李国祯拱拱手,飞也似的向城下跑去。

    这是什么状况啊?李国祯看得都糊涂了,这捐输军饷和勤王有关系吗?

    而且捐输军饷这种事情不是躲都来不及的吗?怎么就要排队了?这才离开北京城几天啊?城内的这些官怎么就不爱银子只爱大明了?

    想不明白其中的关键,李国祯也不想了,就对拦着他的太监说道:“本官是京营总戎,襄城伯李国祯,刚刚从城外回来,有紧急军务要向殿下汇报。”

    说着,也悄悄递上了红包,一听有紧急军务,还有红包的面子,太监此时也不再阻拦李国祯,就想要放他过去,可是一旁排队的官员们都不乐意了。

    “不能让他过去!”

    “拦住他……”

    “不能让他耽误殿下的时间……”

    “是啊,咱们还要捐输报国呢!”

    李国祯只觉得自己的脑筋不够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大家怎么会那么勇跃捐输军饷?难道在这里排队的都是大明的忠臣?不对啊,前一阵子皇上要大家捐款的时候,大家不都没有钱吗?

    想到这里,李国祯就在等着捐款的官员中寻到一个和自己挺熟悉的一个文官,递了个眼色,稍微后退了几步,果然那个文官也就过来了。

    “兄弟,你怎么也在这里?你也是来捐输军饷的吗?”

    就像是古有孟尝君三千门客,现如今的勋贵其实也是交际很广,这位其实就曾在李国祯门下厮混过,因此也欠了不小的人情,颇为无奈的过来,听到李国祯的话,他小心的看了两眼,然后义正言辞的张口就道:“总戎,下官是东林后继,向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如今贼临京师,下官自然要捐输报效了。”

    李国祯茫然道:“可兄弟你不是清官吗?之前圣上让百官勋贵捐输时,你还要把珍藏的古书典卖给我呢?今天怎么有钱了?”

    “是啊?这位大人,你怎么就有钱了?不如请回吧!”边上马上就有注意着他们的人此时不阴不阳的插了句嘴。

    “我怎么就不能有钱?”那人此时一瞪眼,“本官把珍藏的古籍全部发卖了五千两银子,今天全都捐出充饷!”

    “古籍?眼下兵荒马乱的,谁还买古籍?”

    周泽睿道:“本官把古籍卖给龚孝升了。”

    “不会吧?”这时有个排在前方的官员听到这话,忽然阴阳怪气的插话了,“本官方才可是和龚孝升排一块的,他说他也是清官,没有钱捐输,但是为了忠君爱国,不得已把横波夫人转手换钱了。”

    什么?龚鼎孳把顾横波给卖了!?

    李国祯惊讶得嘴巴张的都能把自己拳头放进去了!

    顾横波,秦淮八艳之一,她和江左三才子之一龚鼎孳龚孝升可是一段青楼佳话,这怎么转眼就郎心似铁给卖掉了?而且龚鼎孳为忠君爱国把顾横波卖了换钱,这,这事儿怎么听着都不像真的啊!

    这京师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官员到底怎么了?怎么就那么爱国忠君了?

    几天没见,他们怎么都一不要钱,二不要美女,就一心要当忠臣了?

    龚鼎孳当然不会把顾横波给卖掉,怎么舍得?他和顾横波之间是有真爱的,而且他也没穷到两千两黄金拿不出来的地步,这点钱顾横波自己的私房也能拿出来。

    可他不这么说,又怎么解释自己一位两袖清风,品格高尚的东林君子,居然会那么有钱,一下能拿出两千两黄金捐输孝忠了,所以在马道上排队的时候,龚鼎孳就随口编了个故事,结果还让旁边的太监听见,去向杨伊汇报了。

    而杨伊既然得知此事,立即就让人去把龚鼎孳给请进来了。

    “龚卿真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忠臣啊!”杨伊此时一脸感动地说着,“本宫也听说过你和顾横波的佳话,可不能让这样一名女子再度流落青楼,这样吧,两千两黄金是吧,本宫出了,这就派人去赎回,如今宫中空闲,就暂居宫中吧。

    赔了夫人又折钱,两千两黄金本来就是自己的,这转转手就又回到了自己手中,但是夫人却是没了。

    可是,拒绝却也不敢说了,说了就是欺君大罪,谁让刚才杨伊问他是不是真的,他就说是真的!

    “龚卿如此可好?”

    “臣……臣遵旨!”

    心头滴血,可是却也不得不答应,此时他万分恼恨自己的装模做样和高风亮节,说得多了,也就下不来台了……

    “好,如今就允龚卿一子去江南请勤王大军,解救大明危局!”

第712章 即将到来的最后一战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追求的是生前身后,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就需要靠家庭为单位传承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杨伊允许交钱出城一人的情况下,大家大笔大笔的交钱也就不奇怪了。

    特别是,杨伊如今还在不断的掀起旧账,每一刻都有勋贵或者文官或者太监被抓,然后抄家……

    这种凶残的威胁下,造不得反,也就只能顺着来了,毕竟这钱过不了几天,很可能也不再属于自己了,这个时候拿出来买个名额,也就不奇怪了。

    此时城外的大军还没到齐,围城还没开始,内外还能交通,特别是向东去,还能出海也能顺运河走,过了这个时间,再想走可就难了。

    也就这两三天的时间,把握不住,就只能自己盘算死期了,所以这么慷慨捐献也就不奇怪了!

    听到顾横波的名字,杨伊才忽然想起,这京城可是有着几个名声响亮的青楼女子的,秦淮八艳就有几个,这可不能放过了,当然杨伊不是要把她们收入后宫,而是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这些女子也可出力的,最少也可以慰问演出。

    “怎么才这几个人?人都去哪儿了?我大明的京官都去哪儿了!”

    大明崇祯皇帝终于忍无可忍的怒吼起来了,算是撕破脸了,杨伊前夜趁势逼宫,让崇祯下了执政令之后,最少在勋贵一系和太监一系中,都明白了谁该做主了。

    而文官一系,在这种时候,也没什么用,如今政令不出京城,京城说小不小,但是说大却也不大,杨伊也不需要太多文官,甚至只是司礼监的那些太监都足够用了。

    司礼监的太监也都是文武双全的,甚至在才干上不弱于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文官群体现在也很无奈,想要一死以报国恩,但是这么做的人,随后就被杨伊翻起了旧账,抄家!

    杨伊让他们等死,但是却也给了他们一线生机,而崇祯在勋贵一系也彻底完了之后,却也是恐惧了,迫切的想要拿回一丁点的权利,因此召开了午朝!

    没办法,早朝时间已经被杨伊占去发布兵事了,虽然大部分文官此时都是无所事事,但是仍旧来的很准时,崇祯也就只能开午朝了。

    那么他此时也是有理由发怒的,因为给他面子来上朝的官员人数太少了,还不到五十个人,而这其中,还要算上崇祯拿来充用的几个老太监;而京师之中,只是三品以上的大员,都要超过这个数了,往日一朝,最起码都要有个两三百人,因此此时这点人站在宽阔的乾清宫中,显得稀稀拉拉的,怎么看都是一副大势已去,作鸟兽散的样子。

    以往的时候由于崇祯的早朝上得太勤快,所以大部分的官员都受不了,上朝迟到是见怪不怪了,就是崇祯皇帝也拿官员上朝迟到的事情没辙,不是一两个人迟到,而是常常只有十几人几十人准点,其余的人不是迟到就是请假。

    崇祯皇帝也不能把迟到和请假的官员都开了,那样朝廷可就没官了,而且早朝的确累人,官员们受不了也可以理解,所以崇祯皇帝也不太追究迟到和请假,反正有事上奏的官员都会来就行了。

    可是今天却不行,这是要他们站队的,他这个皇帝还算不算数,还有没有未来,不通过站队也根本看不出来;不过,都等了这么长时间了,才来了这些个文官,这也太少了吧!

    而且今天还是崇祯准备振作的第一天,就面临这个局面,这场无形的战争,几乎上是没开始就要输了!

    “陛下息怒,臣听闻……”如今内阁中仅剩的一名大学士,年纪不过四十许岁,生得温文尔雅的魏藻德连忙出班上奏,“没有来上朝的京官许是去筹款捐输了。”

    “胡说!”崇祯皇帝怒喝一声,“魏藻德,你以为朕是没脑子的昏君吗?会相信这等无耻谎言?朕早就让协办官员、勋贵、内侍捐输军饷,那么多日子才得了二十余万,满朝官员,几乎人人哭穷!今天什么日子,竟然都有钱了?都发财了?你这是欺君!”

    魏藻德被崇祯一训,只是把头低得更低了些,奏道:“回禀陛下,臣并非欺君……臣等上朝前,在午门外就遇上了殿下派来劝输的太监,许多官员就顾不得上朝,都去捐输军饷了。”

    这不可能!

    你这个魏藻德看着相貌堂堂,还是状元出身,原来也是一个欺君的奸臣,还不知悔改!

    “曹化淳何在!”崇祯皇帝吼了一声,这个本来告老还乡的曹公公,之前赖在京城没走,现在也走不了了,因此倒被崇祯给启用了。

    因为曹化淳很识趣的原因,早早的就把家资奉上,他可是见过当年魏忠贤是何等的惨,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大道理,甚至不用杨伊勒索到他的府上,就直接奉上了身家,也因此保住了命。

    当然,也不会去投靠杨伊了,自然也就被无人可用的崇祯再度启用了。

    颤颤巍巍的走出来,然后说道:“老奴在……据老奴所查,魏学士所言句句属实,因为老奴也遇上劝捐了,不过老奴之前已经奉上家财……”

    啊?真有这事儿?

    崇祯一想不对啊,以往可都是一毛不拔的,在之前崇祯急于筹集军饷,命官员捐款“助饷“,魏藻德为保住其家财,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崇祯征饷,征饷之事未见其成果而草草了事,此时这些人怎么?

    崇祯疑惑的问道:“那边劝捐,大家就都肯捐钱了?”

    “是啊,”曹化淳点点头,“耐不住那些人说的有道理,可以触动人心,老奴家财全无,而家有余财的官员们都去捐钱了……”

    有这事儿?崇祯皇帝将信将疑,那些个太监真那么厉害?早知道就该让他们负责劝捐啊,军饷问题早就解决了。

    崇祯皇帝想想还是不对,“魏藻德,曹化淳说他们颇能言语,可触动人心,你捐了多少?”

    魏藻德心里苦啊,他也不想搭上崇祯这艘破船了,按照内阁的规矩,首辅死了次辅上,如今内阁仅有他一人,他也就是名义上大明朝的首辅了,不过这职位他不想要。

    那几个被打死的文官,他看得很清楚,他只想宅在家里,其他人能被翻旧账,是因为不干净,而他还算是相当干净的,因此换个词来说,也就是穷了!

    他真的想捐钱,捐了钱就可以让儿子正大光明的离开北京,而且还可以把一部分的积蓄带走,去江南传宗接代,可问题是他没有钱!

    当然这点他也没办法说清楚,他总不能说,因为没有钱,才想抱着崇祯的大腿,要是这样说,崇祯恐怕会吃了他的!

    这也只能怪时节了,现在京城内就是相当于被割据了,有兵就有权,有兵就是爷!那边现在有钱有兵,自然也就是真的爷了!

    而崇祯却也只是面子上还是帝皇,当然,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这一波李闯若是攻城不克,等着各地勤王军云集之后,这京城就得换回旧主了,到了那时,他这个首辅方才有用武之地。

    所以魏藻德只好哭丧着面孔说:“回禀陛下,臣真是清官,没有什么积蓄啊……”

    你会没有钱?

    崇祯皇帝翻了翻眼皮,对于大明的这些官员,他是完全失望了,后宫的那些嫔妃竟然还能有个几万两的私房钱,而那些勋贵们个个都是家资百万之巨的,特别是国丈周家,据说杨伊不顾亲情,直接派人拷掠,得银数百万之巨,也让杨伊有了第一笔钱用来收买京营和训练青壮!

    要知道之前崇祯悬令助饷,特遣司礼太监徐高加奎嘉定侯,多方动员之后,周国丈才很不情愿地捐出五千两银子,徐高当时就说了:“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

    不过饶是如此,也没让周国丈再掏出一分钱来,却不想被自己的外孙女给拷掠出数百万家资,崇祯倒是有几分幸灾乐祸!

    不过他又扫了眼乾清宫中的官员,六部九卿这些大官多数都不在,不过周国丈、田国丈这两个皇亲中最阔的大富豪都在,此外还有一个前任李国丈也在,这几个人,崇祯不想说什么,这些个都是被杨伊第一批拷掠的勋贵,也是杨伊那些钱银的来处。

    这些人如今都是一点用都没有的,钱都被杨伊给拿走了,家里的仆人什么的也都被杨伊编入青壮了,侍女什么的也都给编入城防后勤里面了,家里可能也就剩下自家的老小,或许还能有一些口粮,此外也就是这一身皮了。

    杨伊还是顾虑了些,毕竟皇亲的钱都拿了,可不能让他们饿死,倒是留了一些粮给他们,让他们不至于饿死,不过也就仅此了。

    扫了一眼之后,看着寥寥无几的文官,崇祯发了一会呆,他由此可以确信了,自己的时代好像真的要过去了!

    看到崇祯皇帝还是一副犹疑的模样,此时魏首辅就说道:“陛下若有疑问,不如遣内官去问殿下。”

    崇祯此时左右看看,想找可靠的宦官,这一找他才发现,宦官们也没几个!王承恩、高宇顺、王之心等等都不在他面前伺候了,他身边的也就是曹化淳领来的几个老太监了!

    想了想,还是看向曹化淳,说道:“曹化淳,你去一趟那边,看看那边捐输的情况。”

    “老奴遵旨!”

    烧冷灶的人也是有的,但是太监们大都不是,曹化淳也不是忠贤之人,他的打算是伺候着崇祯,等着机会。

    领了旨意,慢慢的赶到皇极门的时候,百官排队捐款的大场面已经没有了,因为李自成的闯字大旗,这个时候已经出现在了距离阜成门不足五里地的钓鱼台附近。

    和闯王一起出现的,还雄赳赳,气昂昂的大顺军老营兵马!而且人数足有三五万,还多是骑兵,就在钓鱼台前列成了阵势,虽然不甚整齐,但是却杀气冲天!

    不过这对于已经又募集到了数百万两白银,数十万两黄金的杨伊来说,代表着圈钱已经结束了,这些钱实际上已经足够给募集来的青壮们发饷银了,别说是支持一个月,就是半年,这些钱赏下去,也绝对是没问题的。

    如今的生活物资全被杨伊派人管控,由内官经营,每日限量限人发卖,另外就是有青壮应募之家,由青壮本人三日一领家中口粮,三日休一日,京城中青壮实在太多,如今哪怕是轮换着来,都还嫌多!

    钱够了,那么募款自然也就结束了,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广宁门等城门及附近城墙已经开始戒严备战了。

    ……

    李自成在抵达了京师西郊的钓鱼台之后,按照原本制定的计划,他本该在钓鱼台行宫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再出兵攻城。

    可是此时的李自成正处于极度亢奋之中,防备的袭击也一直没有来,这代表着明军可能是怕了;那么这最后的胜利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了!

    可仔细一琢磨,这最后的胜利果实偏偏又在天下第一坚城的护卫之下。

    于是亢奋而又忐忑的李自成就改变计划,提前对北京城展开“攻心之战”。

    在赶往钓鱼台的途中,他就命前来迎接的李过先去京师城廓的西面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布阵,同时再搭起一座巨大的黄色毡帐。

    李过领命赶回北京城西后,先是一番观察,然后就选中的阜成门外的空地设阵。

    这一日,用完了午膳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就在十数万的大顺兵将的山呼万岁声中,抵达了京城的外围。

    这一刻,这个位面中的决胜时刻也将到来,杨伊三日来的所用准备工作,也将迎来验收,究竟能不能通过验收,这就要看杨伊这个工程师的工作做得究竟有多少成效了。

    杨伊其实也没有底,毕竟时间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