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大片时代全文阅读 第4分节

第三十一章 宣传亮点?

    “这部电影的构思,怎么说呢?最早的话,要上溯到95年吧,那年引进了一部关于病毒的美国大片,由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恐怖地带》。我当时非常喜欢,前后进电影院看了三四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然,这只是个开头,要知道《勇敢者的游戏》我前后进电影院看了十次。不过想要拍电影的念头,应该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

    舞台上的李旭正在侃侃而谈。

    “后来考入了北电导演系,就开始琢磨自己的首部作品,一只没有合适的题材,拍了几个短篇都不怎么样,直到03年非典爆发。当时民众的恐慌,以及前仆后继的医务工作者,都给了我很大的震动,然后想起了《恐怖地带》那部电影,所以想要也制作这种类型的。

    毕竟,《勇敢者的游戏》那样的特效,我们现在还做不出来。”

    虽然这句话是用轻松的语气说出来的,也引发了一阵笑容,但于波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要说的话,《英雄》、《十面埋伏》的特效还是不错的,《无极》的故事很烂,但是单说特效也还是拿得出手。

    可要跟好莱坞比起来,还是差得很远。

    “我从03年开始写剧本,一直到04年年底才算完成,期间也到处走访,想要尽可能的让整部电影在科学上面能立得住脚。”李旭这时继续说道。

    然后主持人插话:“刚才姜闻说,你将整部电影的分镜头都画了出来,是这样吗?”

    “对对对,”李旭连连点头,并让人将稿子拿上了舞台,翻开后当众展示起来,“因为是首部电影嘛,一心想要制作得足够完美,所以将分镜头画得非常详细,很多细节都考虑进去了,有些地方基本上是原班不动的搬上大银幕的。”

    “真是不简单啊。”主持人称赞的说到,“那么,你又是怎么请到那么多的老前辈在戏里出境的呢?”

    “这个就多亏了文哥、俐姐,不是他们帮忙说项,电影肯定是另外一幅模样。”李旭当即指向姜闻、巩丽,他们则双双一笑。

    “其实很多老师老前辈,都是零片酬出演,”他又道,“我光顾着考虑拍摄成本,忘了演员这茬,于是后面预算不够,只好求着文哥他们想办法,最后拉了一堆老前辈来给我捧场。所以啊,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有一定的盈利,好歹能给各位老师发个红包。”

    这话一出来,于波顿时在心里将评价提高了两分,不管真不真诚,起码有个态度啊。

    最初主持人介绍李旭是导演时,他其实是很不爽的,这种不爽来自多方面,特么的长这么帅也就算了,居然还这么年轻,怕不是挂名的吧?

    越想越有可能,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凭什么能让那么多腕儿跑来客串?看的时候都注意剧情去了,之后回忆起来才发现,这电影除了几个主要角色外,还有好多熟悉的面孔。

    而且,就连刘天王都来出镜了几分钟,还来首映式上捧场。

    但是看那家伙侃侃而谈的样子,于波又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敏感,更何况还拿出了非常详细的分镜头脚本,还被姜闻证实了的。

    于波虽然是刘天王的粉丝,但对国内的娱乐圈也是有所了解的,姜闻可不是随随便便给人站台撑场子的主。

    “李旭确实很有才华,他拿着分镜头脚本找我的时候,我都看呆了,还有头一次有人将分镜头做得这么详细。”姜闻此刻在舞台上这么说道。

    能让姜闻如此称赞,这家伙真是厉害啊,于波看向李旭的目光也隐隐多了些崇拜,忍不住想要再看一次电影。

    他不知道,关于自己这种情况,在十年后有个专用名词叫做:被圈粉。

    而换成娱记兼自诩影评人的陈岩,却没有被“迷惑”,哪怕他更清楚姜闻是什么人。

    有才华,是自己执导。陈岩在随身带着的本子上写下这样的话,这点可以肯定,毕竟,连陆太郎当初都没有得到姜闻这样的评语。

    更何况,整部电影那么多大腕,就算是来客串,没两把刷子怎么镇得住?

    而且作为娱记而且自诩影评人,他更明白这部电影在节奏、色调以及配乐上面,有多么的出色。

    等等!陈岩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再看看还在舞台上谈笑着的主创人员。如果这个李旭……背景很大呢?

    越想越有可能,之前跟《新X报》的陈严重交谈就发现,他们也是得到了通知的。虽说宣发方面跟媒体进行沟通,提一些要求那是常有的事情,但再加上国内大腕扎堆,还有这样的能在总局那里通过的剧情,其中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当然,陈岩也知道,要是李旭本身没点能力,也没法弄出这样一部电影,至少陈道眀是爱惜羽毛的——他在里面演的是首长唐国镪的助理,总共约莫五六分钟的出境时间。

    不过陈岩还是很兴奋,一个有背景的年轻导演,聚集了一堆大腕,打造了这样一部电影,无论自身在里面出了多少力,都是天然的话题!

    没办法,谁让李旭这么年轻呢,在某些行当中,年轻就是原罪。

    想想那些第六代导演,一个个为了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求爹爹告奶奶,好容易拍完了又被各种禁映,连本都收不回来。

    你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首部作品就能拉到5000万的资金,比冯晓刚都牛了,更不说还有这么多腕儿跑来客串,你让别人怎么想?

    所以陈岩越看上面的李旭越顺眼,他当然不会直接在报道里提出这样的疑问,就让主编给自己打招呼的人或者说剧组,不管是使了钱还是来头大,他端碗吃饭的都不可能乱来不是?

    但是,在报道里面不疼不痒的提上一句,就足够吸引读者的目光了,对方也不可能一手遮天,总有看不顺眼的借题发挥,等发酵之后再跟进报道,岂不美滋滋?

    他越来越得意,也不觉得这样操作有什么问题,千百年来,文人不都是靠这个吃饭么?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李旭对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非常清楚,并且乐意见到。

    “我以前说过啊,电影宣传就亮点,一是让足够多的人知道这部电影,二是让足够多的人好奇这部电影。第一点就不说了,第二点嘛,我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宣传点。”在首映式后的酒会上,李旭跟提醒自己的姜闻如是说道。

第三十二章 成绩还行

    “年轻,甚至可以说乳臭未干,首次执导电影就拉了5000万的投资,还有这么多腕儿给自己捧场,想不吸引注意力都难。”李旭这么说道,“既然如此,我一开始玩神秘,让公众的注意力都放在电影和你们这些主演身上,等他们看过电影了,却发现导演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就会想要再看一遍,而这个行为又会带上亲朋好友,票房就有了。”

    “可以啊,你小子会计算啊。”姜闻调笑道,“这是真不打算以后再做导演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嘛。”李旭毫不在意的摊开手。

    这样的宣传也是有后遗症的,无论是5000万的投资,还是腕儿们扎堆客串,都是能引发公众讨论的话题,再加上作为导演的李旭还如此的年轻,少不得被拿到聚光灯下研究。

    没准一些事情就会被翻出来,成为部分人的攻击借口。

    可惜李旭完全不在意,特么的老子就弄这么一部电影,弄完就滚蛋,还在乎被人挖掘BJ,被人指指点点?票房才是最重要的好不好。

    早就说过,他虽然已经准备回去混吃等死了,但不代表会对这部电影敷衍以对,所以必要的时候将自己摆放到聚光灯下也是有必要的。

    “但你这套得有个前提。”姜闻又开口了。

    “电影足够好是不是?你今天看了完整版的,觉得如何?”李旭哈哈一笑。

    “不够好。”姜闻一本正经的摇头。

    “你夸我句要死啊。”李旭当即不爽了。

    “我已经在夸你了,换了撸串,我早骂死他了。”姜闻白了他一眼。

    “是是是,你在《寻枪》片场把人家都训哭了,谁不知道啊。”李旭呵呵了声,“算了,随便你吧,我闪了啊。”

    “哎,那个……”姜闻还要说什么。

    “是是是,知道了,你不参加就不参加呗,但是记得在别人面前给我说好话。”李旭头也不回的走人。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是很希望拉着姜闻一起路演的,就算这家伙现在的名头还没有《让子弹飞》时那么高,但在国内还是有着不少拥趸的。

    可惜姜大爷从来都自行其是,能出席下首映式,还给他背锅,被说成是帮忙游说其他腕儿加入的存在已经很给面子了。

    所以……

    “我就靠你了,飞姐,你可以一定要帮我。”在寒暄了一圈之后,李旭来到俞菲鸿身边,低笑赔笑道。

    “我说了会参加完那个什么路演,那就肯定会坐到。”俞菲鸿老神在在的回答。

    “知道知道,我就是想要确认一下。”李旭继续赔笑。

    “现在确认了?”俞菲鸿看向他。

    “确认了确认了,”李旭连忙拍胸脯,“我就知道,飞姐肯定支持我。”

    “那好,你记得,我今儿个可是翻了你的牌子……”俞菲鸿先是哼了一声,结果话还没说完,自己先噗嗤笑了出来,拿腔拿调的真不适合她。

    “你女朋友呢?”俞菲鸿又问,眸子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我说了多少次了,那不是我女朋友,只不过带着一起参加了《无极》的首映式,总不能见她被人调戏不帮忙吧?”李旭摊开手摆出一副无辜模样。

    开玩笑,这边剧组有两个女人跟自己有关系,他怎么可能带张梓霖过来。所以在装模作样给了电话并被拒绝后,他就没有打第二个电话了。

    俞菲鸿再次哼了声,又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的咕哝道:“我到底中了什么邪……”

    李旭正要再调戏两句,巩丽又过来了:“飞鸿,小旭。”

    “俐姐。”李旭当即深吸了口气。

    “再谈什么呢?”巩丽笑吟吟的问。

    “就是接下来的路演,或者说宣传。”李旭赶紧道,“红姐要跟陈导宣传《无极》,全靠你们两位女主角了。而且俐姐你只去魔都和羊城,所以我要跟飞姐好好沟通。”

    巩丽露出个了然的神色,然后跟俞菲鸿很正常的聊了几句关于路演的事情,临走了才瞟着李旭,意有所指的说了一句:“其实吧,有必要的话,我也可以参加山城的路演,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抽时间。”

    “我知道了,我会跟华艺那边沟通的。”李旭一副认真模样,好想什么都没听出来。

    即使如此,俞菲鸿依然用怀疑的目光,在他跟巩丽之间扫了好几次。

    好吧,为了让巩丽全心全意参与路演,他可是“出卖”了自己三个晚上呢。要不是自己体力足够好,还应付不了这如狼似虎的的年纪。

    当然了,对方也很体贴,没光顾着自己爽,该去的地方去过了,不该去的地方也去过了。

    可惜,如果巩丽答应全程跟随,李旭到不介意再来几次,只是山城的话,还是算了吧,红烧肉好吃,但一次吃太多也会腻的。

    05年的路演流程,跟几年后还不能相比,甚至路演这个叫法都还没有同意。毕竟到08年左右,全国影院也才4000多家,连十年后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北上广还是要去的,毕竟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三个城市,而且两年前的非典,也是这三个城市闹得最凶。

    之后就是潭州,芒果台大本营,这年头混娱乐圈的,多多少少要给他们一个面子。再是山城、蓉城,西南最大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市,最后是西京,李旭今生的故乡。

    巩丽好歹也是超一线的地位,参加下北上广的宣传已经很给面子了,剩下的只能靠冯远政、俞菲鸿、陈昆撑场子。

    李旭很想将梅葶、周逊也拉上,前者跟冯远政是CP,后者跟陈昆是CP,正好,问题是她们的戏份都只不过十分钟啊。

    玛丽昂或许可以弥补,但是人家之所以那么便宜,一来只给了一周的档期,二来说好了不用配合宣传,真是让人郁闷。

    他有些遗憾当时没有把周逊睡了,虽说近看颜值只能算一般,但胜在身材娇小,少女感强烈,压在下面的话……

    可惜那时李旭忙着上手拍摄,实在没那个精力去撩,以至于现在出现了这种情况。

    当然,他还是先把飞姐睡服了再说,都被翻牌子了不是。

    不提这个,或许是托因为圣诞节的福,在《无极》上映后第二周周末也上映的《传染病》,周末拿下了5800万票房,不像《无极》那么夸张,但不妨碍发行方的华艺吹成6200万,追平了《功夫》的记录。

第三十三章 逆跌

    “《传染病》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以一场虚构的传染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社会因此而发生的变化。数条线索齐头并进,最终又归于一条,并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们。

    有唯恐天下不乱,在网络中发布谣言,并妄图发国难财的;有沉默坚定,到牺牲之前都在坚守本职的;也有失去妻子儿子,将剩下的坚强交给仅存女儿的。

    但他们同样也是复杂的,发国难财的最初只是想要寻找真相;坚守本职的也会私下给妻子电话,让她在封城前离开;保护女儿的,对妻子的出轨毫不知情。

    电影情节本身并不复杂,但导演用多线叙事的手法,将一切打乱又重组,线索彼此平行却互相影响,最终给观众呈现出一个比非典还要惨烈,却又带着希望的故事。

    不过也正是因为多线叙事,演员们并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无论姜闻还是冯远政,都只能算完成了导演给予的任务。

    但巩丽和俞菲鸿还是献上了整部电影中最出色的表演,前者的角色冷静又坚定,躺在裹尸袋中的一幕分外震撼。后者在为了争取时间而亲身尝试刚制作出来的疫苗,并与因为战斗在第一线,不幸染病在床等死的父亲交流的一幕,是整部电影最为催泪的地方。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肃杀的,用冷静甚至冷漠的目光,以旁观的心态展现发生烈性传染病时的动荡社会的电影,会出自一个22岁青年之手。

    导演李旭毕业于北电,据他自己说,从小喜欢看电影,同样讲述传染病肆虐的美国电影《恐怖地带》,在电影院里前后看过三四次,并成为他执导《传染病》的动力之一。不仅三易其稿,还制作了详尽了分镜头脚步,并以此说动了姜闻等人参与演出。

    在这之前从未有过作品的李旭,却将整部电影的节奏掌控得极好,冰冷的色调以及肃杀的画面也用得心应手,完全不像初出茅庐的新手。

    当然,电影也并非没有缺点,香港那条线虽然跟其他的线索互有联系,但还是不够紧密。除此之外,姜闻饰演的方建君那条线,也多多少少跟主线有些游离,实在很遗憾。

    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能最大程度唤起人们对非典记忆的电影,并告诉大家一场烈性传染病有多么的可怕,以及要战胜这场传染病应该怎么做。”

    这篇刊登于《环球银幕》的影评出炉时,李旭已经在潭州了,带着剧组仅存的两男两女上《快乐大本营》呢。

    除了冯远政、俞菲鸿、陈昆这三个主角外,还加入了刘天仙这个小配角,好歹演的是姜闻的女儿,出境时间也不少,加上国民度在那儿,正好合适。

    小姑娘也参加了首映式以及之后的酒会,当然,她妈妈一直跟着,所以李旭想到这点并试着提议后,她妈妈第一时间就答应了。

    “你应该有上过《快乐大本营》吧?干嘛还这么紧张?”跑到芒果台后台逛了一圈的李旭,来到休息室内跟其他人交流了一番后拉住刘雨霏如此问道。

    她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妈妈也不在身边,身体明显绷紧,目光四处游移,一副充满不安全感的模样,很想让人呵护。

    “不是啦,我只是……”刘雨霏扁了下嘴巴,“作为电影演员还是首次来。”

    “这有什么可紧张的。”李旭莫名其妙。

    下一秒钟他就明白了,刚才不知道去哪里的刘小莉又冒了出来:“哎呀,谢谢你啊,小旭,帮我照看茜茜。”

    泥煤啊,就这么迫不及待?你问她那个……教父了嘛?李旭颇为蛋疼,又不好多说什么,飞姐刚刚离开,而且连续压榨了他几天后正处在佛系状态,压根儿就不理会这些。

    总算刘小莉还有些分寸,没有死皮赖脸的凑上来,就是偶尔有些尴尬,以至于刘雨霏也忍不住扭过去捂额。

    其实这都无所谓,关键在于刘雨霏的态度,看她那模样对自己似乎挺有好感的,所以……她是个颜控了?

    还好,芒果台的工作人员很快过来敲门,节目要准备开始录制了,李旭终于脱身回自己的休息室准备。

    《快乐大本营》的录制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不是05年的时候,芒果台的综艺一家独大,李旭又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的话,他才没兴趣来这里。

    这节目不外乎就是讲讲过时段子,做做弱智游戏,偏偏还有很多人看,所以有文青患者说,大众喜欢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也不能算错。

    好吧,这么说稍微刻薄了点,毕竟国内娱乐产业起步晚,比电影电视都要晚,上面的掣肘也不少,能有这样的节目已经不错了。

    当然了,既然有聊天环节,那么李旭的身份少不得要被人拿出来说道说道。

    “所以,你真的看过十次《勇敢者的游戏》了?”

    “对啊,到现在我都还能记得每个细节呢。”

    “哇,我也想看十遍呢。”

    “你是怎么说动那么多明星参与这部电影呢?”

    “大概是被我的诚意打动了吧,我真的很有用心的去画这套分镜头脚本。”

    “要是能顺便把他们带到这里来,我们就太开心了。”

    尬聊,十足的尬聊,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做游戏啊,让冯远政做游戏也就算了,让俞菲鸿做游戏……好吧,飞姐还算配合,就是有些心不在焉。

    然后陈昆、刘雨霏上过这节目,他们以前又还合作过《金粉世家》,离了电影也有话题性,再加上何老师也很会圆场,磕磕碰碰的录制好了。

    不过代价也是惨重的,当晚李旭就老老实实的去了飞姐的房间——别误会,她只是要他过去聊剧本。

    真的聊剧本啦,是《爱有来生》的剧本,而且还是分镜头脚本。

    之前李旭不是说了嘛,1200万的缺口自己给她补齐,而飞姐在看了他给《传染病》弄的分镜头脚本后自己也想弄一个,他又是一时手贱,帮忙补充了下——前世他是看过那部电影的成品了的。

    所以飞姐干脆让他做参谋,不一定要照搬,但是可以激发想象,李旭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老老实实的听命呗,一切都为了电影宣传。

    这都是值得的,第二周周过去之后《传染病》非常亮眼的刷新了周末票房记录——没错,在《无极》以7452万RMB打破了《功夫》的6200万RMB记录后,仅仅过了一周时间,在跨入06年之后,《传染病》就将这个记录推至了7505万,还特么是逆跌。

    MMP!这是李旭得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

第三十四章 因为面子

    薄薄的一张纸被拿在手上,翻过来覆过去的看,看了上面看下面,看了前面看后面,看得人愁肠百结。

    “老板啊,你就是看再久,也看不出一朵花来啊。”贴身秘书助理张雨琦在旁边忍不住这么说道。

    “我知道,我只是……有些没法相信。”李旭叹着气的说道。

    “不就是7500万周末票房嘛,这有什么没法相信的。”张雨琦不解,毕竟进入这个圈子才半年,还太连清。

    妈蛋,第二周逆跌接近2000万也就算了,居然还破了凯子哥的记录,这特么是05年好不好,不是2017年啊!

    仔细想了想,李旭忽然把笔记本打开,并连上了酒店的网线,翻阅起了自己在天涯和豆瓣上发过推广帖。

    “傻叉楼主,压根儿就不是那么回事,这电影绝对好看。”

    “就是就是,楼主你跪外国跪习惯了吧,《传染病》的多线叙事绝对没问题。”

    “巩丽那条线超震撼,两年前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小汤山那么多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眼瞎了是吧。”

    “俞菲鸿那条线也是,人家都以身试药了,楼主居然还叽叽歪歪,纯傻逼!”

    看着这些充满攻击性的留言,李旭心中只有一句话:MMP!

    作为一个找不到想要的专业水军的苦逼,电影上映后只能自己进行推广,否则注册了那么多的账号不久白费了吗?

    然后,想要引导话题,那么最开始的几次发帖,必须要摆出相对比较客观和公众的态度,毕竟论坛上争取的是各种路人,而不是要跟你对喷的人。

    所以各种观后感都从正反两面进行了评论,比如称赞下多线叙事的想法,又批评下彼此链接不够紧密——就像前面提过的影评——顺便用《两杆大烟枪》又或者《低俗小说》之类举例以增强说服力。

    同时很有技巧的点几个问题,比如国家想要将巩丽弄回来有很多办法啦,又或者俞菲鸿自己试验有些不符合程序啦等等。

    这种问题原版都有,但是作为电影,这些是可以戏剧化的,在这上面挑刺完全属于没事找事,不过可以利用一下。

    李旭自我感觉,这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很不错的,完全符合……嗯……那个的水准。

    谁特么知道网友居然不买账!

    “我告诉你们,这片子比张怡谋比陈恺歌强多了,一开始就停不下来,让人想要就这么看下去。什么《英雄》三段叙事,什么《无极》放人体风筝的,都是垃圾!节奏、画面、叙事,每一项都完爆这些大师!更不说那帮傻X六代导演!

    不管是巩丽死的那一幕,还是俞菲鸿为了抢时间在自己身上试验疫苗,都让人想哭!我告诉你们,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两遍,我还要再去,而且还要发动家里人去,不为别的,就为中国人能拍出这样的作品!”

    这是在豆瓣上比较热门的帖子,怎么说呢,满篇都洋溢着一种……不看不是中国人的气息。偏偏这还不是独立个案,除了豆瓣,天涯、贴吧以及部分影视论坛,都有着类似的帖子,号召大家去电影院。

    如果有人质疑,语气好的话还好,语气不好的直接被喷成狗。

    “雨琦啊,我们没请水军吧?”李旭一脸蛋疼的问道。

    “嗯……”张雨琦当即将PDA拿出来翻了下,“华艺请了一些水军,不过都是做推广,你要说这种的,应该没有。”

    “你确定?”李旭抽着嘴角。

    “我看过部分样式,可以确定。”张雨琦点了点头。

    其实他也知道,应该没有类似的,毕竟现在是05年,就算请水军,手段也是很粗糙的。他也没打算亲自指导华艺怎么弄水军,还打算以后混吃等死后弄个水军团队专门来黑人玩,虽然华艺可能只要稍微总结下就能想到。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特么什么操作啊?!李旭有些肝疼的再次翻阅了一遍,尤其是看到自己发帖下面那些,“楼主是水军吧”、“楼主假装公正,其实是来黑人的吧”等等跟帖,整个人都不好了……哎,等等,好像也没错啊,他的确是水军,也小黑了一把来着……

    “那个……老板,该下去吃早餐了吧?”张雨琦看着脸色一阵白一阵黑的李旭小声说道,“我之前上来的时候,好多人都在问你情况。”

    “问我情况干什么?”李旭有些奇怪,但是马上反应了过来,眉头当即皱起。

    跟着门铃响了起来,张雨琦率先过去透过猫眼看了看,跟着转过头来做了个口型,李旭的眉头顿时更深了,但还是做了个让他进来的手势。

    进来的是个中年人,叫钱定一,华艺那边的宣发负责人,他此刻一脸的难色,先是赔笑了两句:“李先生,还没下楼去啊?”

    “是啊。”已经恢复成平淡模样的李旭点了点头,“在想着今晚在春熙路那边的太平洋影院,应该说点什么。”

    05年的路演宣传还没几年后那么急迫,可以宽松一点,所以李旭跟华艺沟通的时候,安排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因此到蓉城了才知道破记录的消息。

    “这个……”钱定一搓了搓手,为难的神色更明显了,“我就说实话吧,李先生,你打算怎么公布?”

    “怎么,有人跟你们说了什么?”既然盖子揭开了,李旭也不掩饰,当即冷笑声。

    “这不是跟你商量嘛。”钱定一苦笑,“我也就是个传话的,这事我拿不了主意。”

    “既然多了50万,那么多一分都不行。”李旭很直接的扬了扬双手。

    没错,多一分不行,所以少一分也同样不行。

    于是钱定一只好苦笑着滚蛋。

    张雨琦还有些迷糊:“老板,你都破了票房记录,难道他们还想报更高?”

    “恰恰相反,”李旭再次冷笑,“还记得《无极》的记录是多少吗?”

    “7400万啊。”张雨琦张口就道。

    “我是说,他们往外报的那个记录。”李旭摇头。

    张雨琦这下回答不出来了,翻了下手中PDA后才给出了数字:“是8200万。”

    不过她还是一脸的不解:“所以呢?”

    李旭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她一眼:“所以有人想要我们少报点,好维护那点可怜的自尊心。”

    张雨琦终于明白了过来,顿时睁圆了眼睛:“凭什么啊?他们多报了那么多……我们多报同样的就行了,凭什么我们要少报?!”

    “因为面子。”李旭打了个哈哈,神色分外的不屑。

第三十五章 你要面子,我就不要了?

    名利名利,名在利前,有利的想要有名很简单,但有名的想要有利却更加容易,别的不说,娱乐圈的明星们不就是这样吗?

    所以即使某些人名利皆想要,但必须保留一项的时候,都会选择前者。

    相比较逆跌几乎2000万的《传染病》,凯子哥那部雄心勃勃的大作,第二周票房呈现跳水式的大跌,跌幅超过了一半。

    另一个时空里,这部电影最终拿到了1.8亿票房,还是05年的票房冠军,现在嘛,能有1.5亿就已经很不错了。

    尽管传统媒体上依然一片称赞,就连批评也是:

    “影片情节简单,形式大于内容,全片模仿的痕迹较明显,有一种拼贴各种大片的感觉。陈恺歌个人想像力的东西不多,因此艺术价值并不高,只是一部热闹的娱乐片而已。”

    这种玩意儿。

    可在网络中已经是一边到的嘲讽甚至嘲弄,网友们才不买账,如果说对《英雄》还只是挑刺和批评,对《无极》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嫌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或者说,都是同行衬托出来的,”李旭这会儿在房间里边吃早餐边对张雨琦说道,“如果《传染病》不行,或者说少赚点,都还没什么。可现在不但票房大爆,还直接破了都还没捂热的记录,那边心态失衡也是必然的。”

    “可是……这有什么用呢?”张雨琦依然是一副懵懵懂懂的表情,“这种事情,终究是要留下数据的啊,哪怕现在都是多报,到时候一查,还不是什么都清楚了?”

    “你跟心态已经失衡的人说这个?”李旭不屑的哼了声,“更何况,如果换成是别人,对方压下来的几率可是很高的。”

    凯子哥的地位毕竟放在那里,而且没有哪个地方不排资论辈,冯裤子不是在十年后提案,年轻导演应该请前辈担任监制么。

    所以换成没背景的话,让你少报一点,你就只能少报一点,过上几年以当时统计错误为由再正个名好了,就像发了假货被识破却狡辩发错了货物那样。

    “可惜,破记录的是我。”李旭半是得意半是感慨的说到,然后想到什么的对张雨琦露出布满的神色:“我说,你能不能稍微机灵一点,难道每件事都要我掰开给你说吗?”

    “我才做了多久啊,老板!”张雨琦当即叫起屈来。

    “还多久?再有两三个月就满一年了,你自己说你像秘书吗?”李旭

    “我当然不像了!”张雨琦忽然就变得气呼呼,“我要给你安排行程,我要给你收拾东西、传达消息,我要伺候你吃喝拉撒,我甚至还要负责别墅的清洁卫生!我哪是什么秘书啊,我就一保姆!全天候的那种!”

    她瞪着眼睛,身体前倾,那对伟岸一起一伏,气势汹汹偏偏又显得委屈,真是……不是说票房吗,怎么说到这个上面来了?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两秒钟后,张雨琦气势全消,拿出手机看了下,递到了李旭面前:“你大哥的。”

    “喂,是我,”李旭顺手接了过来,“是吗?那可多谢你了……嗯,我知道,除夕肯定回家,放心。”

    挂了电话不过两秒钟,又收到了一条短信,是韩海阳发来的,基本上不用担心了。这种事情,呵呵,你凯子哥要面子,我李九日就不要了?

    “好了,搞定了。”将手机交还给张雨琦,眼见她还是一副闷闷不乐的表情,李旭干脆起身从后面将她抱住:“别生气了,回去后我就请个保姆,全职的,她以后负责生活。”

    “知道了……”张雨琦应了声,然后自怨自怜的咕哝道:“还真是好收买,一个保姆就搞定了……”

    我去……特么的,我是你老板好不好!李旭很想这么来一句,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还只是个不满20的姑娘。

    之后,钱定一没有再来,而消息也很快传开了,中午的碰头会上,大家看他的目光也变了不少,惊讶之中多多少少带上了点敬畏。

    甚至连厂花都主动跟他攀谈了几次,说了两声恭喜之列的,让李旭颇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这家伙从进组拍摄开始,就一直跟他客客气气的保持着距离,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就没有更多的交流。

    不过可以理解,以前嘛,李旭那做派明显就是身后有人,厂花又不是黄教主,任何一个扩展人脉的机会都不放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厂花也算是准佛系青年,保持距离很正常。

    现在,《传染病》已经破了《无极》在上周刚刚破的记录,还是正面将陈恺歌的作品掀翻在地的,李旭不仅得到了大众认可,更是晋升亿元导演俱乐部,表示两句也很应该。

    所以,当天下午在春熙路的太平洋影院,来的记者人数是以前的两倍。

    ------

    “所以,对于破了周末票房记录这事,你完全没有预料到,对吗?”主持人这么问的时候,是在太平洋影院的舞台上,下面黑压压坐了一片人,除了影迷外还有N多记者。

    “对,我整个人都懵了。”拿着话筒的李旭微笑着回答道,“所以我在思考了几秒钟后作出了一个决定。”

    “什么决定?”主持人很上道的捧哏。

    “拉上被子再睡五分钟,这样梦就会醒了。”李旭一本正经的说道,引得下面哄堂大笑。

    “结果梦不仅没醒,反而成现实了。”主持人打趣。

    “不仅如此,”李旭摊开手摆出一副无奈的模样,“助理还告诉我,单日票房的记录也破了,周六一天拿下了2580万。所以我只好赶紧起来,要是再睡一会儿,再破了世界票房记录那就太可怕了。”

    又是一阵哄笑。

    整体氛围还是不错的,跟前面几座城市没有区别,但如果以为只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等主持人宣布提问时间到后,坐在前面的那帮记者顿时群情涌动,一个接一个的给李旭挖起坑来。

    “李导演,你怎么看《无极》这部电影?”

    “你对自己的作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打破《无极》创下的周末票房记录有什么想法吗?”

    “如果打分的话,你给《无极》打多少分,给自己的呢?”

    “有人说你只是个挂名,《传染病》的导演另有他人,你不打算说点什么?”

    妈蛋,之前在别的城市,怎么不见你们这么积极?香港记者跑得快,你们也不差啊!

    尽管如此腹诽,李旭还是要堆起笑容来应付这些家伙。

第三十六章 回应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参加了《无极》首映式,也跟作为前辈的陈老师交流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电影的。也许它不是那么完美,但陈老师倾注在其中的心血,我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得到。”李旭睁着眼睛说瞎话,而且颇为阴险。

    不说电影有多出色,不说电影哪里值得看,只是说倾注的心血看得到。

    是啊,那个导演不是对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心血呢?尤其是那些自恋过头的,但是观众买不买账那就不是你说了算。

    又不是写娱乐小说,再扯淡的电影,作者让观众喊6,观众就喊6。

    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李旭很快又追加了一句:“或许现在有人看不太懂,但我相信过几年后应该就能看得更清楚。”

    凯子哥现在还没说什么,这电影你们要十年后才能看明白这种话,所以预言帝的称号就敬谢不敏了。

    至于某些质疑,李旭根本不屑辩解:“至于我在片场是如何工作的,那么多老师和前辈都看着的呢,而且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眼光,都是可以信赖的。”

    即使如此,这帮记者依然觉得不够,路演结束之后还想办法靠上前来问问题。

    MMP,特么的在前面几个城市的时候,也没见到你们这么激动。

    好吧,可以理解,谁让《无极》的单日票房记录和周末票房记录还没坐稳,就被《传染病》给挤了下去呢?还特么是逆跌,而且第二周的周末票房比第一周高了快2000万,简直闻所未闻。

    “小李啊,你现在已经成了这部电影最被关注的对象,可要小心悠着点。”回酒店的路上,冯远政半开玩笑半告诫的说道。

    “是啊,风头都被你抢光了,我们都成你的陪衬,记者都关注你去了,看都不看我们,要不剩下的行程你一个人搞定吧,反正也不多。”陈昆也开起了玩笑。

    “放心,我没那么膨胀,”李旭摆了摆手,“说实话,没有那么多老前辈给我站台,也不可能吸引到这么多观众啊。”

    说着看向冯远政:“马上就是最后一站,冯老师,还得麻烦你和昆哥帮着我一点,要是说错话了,得想办法兜回来。”

    陈昆只是附和着示好,冯远政是真的话里有话,好歹是人艺的老前辈,即使有些事情李旭没有透露,人家依然看得很清楚。

    本来在路演宣传的时候,李旭的年轻就是一大重点,刚刚二十出头的小子,拉了5000万的投资,还有这么多腕儿给他捧场——他为这部电影也算是豁出去了——很难不让人好奇。

    这家伙什么来头,能不能拍好电影啊?这些念头一起来,总会有人因为好奇进电影院。

    更何况前期宣传重点集中在大投资和明星扎堆上面,哪怕香港那边就一个刘德桦,还特么是客串——这年头从电影圈到观众,对大投资和大明星的迷恋,那可比十年后强多了。

    如此一来,最先冲大制作去看电影的那批人,后知后觉的发现还有看点,在本来就冲这个去电影院的人的影响下,可能再次去看。

    这样口碑就会慢慢流传开来,吸引更多的人进电影院,毕竟,路人观众的多寡,永远是一部电影能不能大爆的基础。

    当然了,这有个前提,电影的质量要足够好,否则的话就变成圈圈圈那种贻笑大方的玩意儿了。

    不过作为上映后宣传的焦点,李旭也会成为被集火的目标,尤其是年龄和首周5800万票房的反差。

    其实这个时候都还好,媒体们在打过招呼后都还算守规矩,现在也没到自媒体大行其道,但是当《传染病》破了《无极》刚刚破的记录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这种天然的,无公害的,能强烈吸引眼球的新闻,媒体怎么可能放过?路演后面那种群情汹涌的提问,仅仅只是个开始。

    总之,娱乐记者会想尽办法给李旭挖坑,挑起他跟凯子哥的冲突,再加上彼此已经有了裂缝,才有了冯远政的提醒。

    “是是是,我知道,谢谢啊,回去我请客,顺便给你们包个红包。”结束了通话,将手机往桌上一丢,李旭靠在酒店二楼咖啡厅的卡座上长出了口气。

    “姜闻的?”面前的俞菲鸿露出饶有兴趣的神色。

    “是啊,”李旭有些无奈,“我以为不出酒店就没事,结果一晚上电话就没断过。”

    作为目前被娱乐媒体最为关注的人物,路演结束回酒店之后就没出去过,尽管很想尝尝蓉城的小吃。没想电话一个接一个,基本都是得到消息后打来祝贺的,锦上添花这种事谁不会干啊,李旭也只能不断应付。

    不过张梓霖也打电话来,倒是让他小小的意外下,这么说她现在也一直关注着《传染病》的上映情况了?意识到这点,李旭颇为愉悦了一番。

    “那我以后再找你吧。”俞菲鸿说着合上了面前的分镜头脚本。

    飞姐那真是见缝插针,见他在咖啡厅里呆着没出去,当即抱着自己的分镜头脚本又来套东西,能套一点是一点。

    “不过,说实话,我真的没想到,你这部电影的票房能过亿呢。”虽然合上了本子,俞菲鸿却没有离开的意思,一双妙目眨也不眨的看着他。

    她是随性的女人,但她也对他一直充满了兴趣——是兴趣不是性趣——每每以为已经很了解他了,他却能又给她惊喜。

    “大概是因为,我有一个不错的,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并出色的处理节奏和细节处理。”李旭当即摆出一看就知道很假的得意,并耸了耸肩。

    然后是长达几分钟的沉默。

    “继续啊。”等了半晌都没等到的俞菲鸿忍不住问道。

    “姐姐,等这几天再说吧,时间还长,不要那么着急,反正资金要全部到位还有一段时间的。”李旭虽然这么说的,却是一副嬉笑的模样。

    俞菲鸿当即白了他一眼:“我就不信,你现在一点时间都没有。”

    “我都是你的的人了,回燕京再说不好吗?”李旭依然笑嘻嘻的,“慢慢来嘛。”

    “我都让你睡了这么久了,说说心得都不可以?”俞菲鸿脱口而出。

    她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脸蛋顿时变得通红,咬着嘴唇有些恼羞和娇媚的瞪着李旭,说不出的明媚动人。

    即使已经将面前的人儿品尝过无数次,李旭此刻还是不由自主的耸动了下喉咙,目光也逐渐变得充满侵犯。

第三十七章 为你好……

    之前说过,俞菲鸿平时端庄大气,在床上却是无比的内媚,冷淡的性子一旦动了情,就会特别热烈。

    所以当她难得的露出这种以前从未见到过的,娇羞、恼火又妩媚的矛盾又统一的表情时,别说李旭,只要是男人都会有感觉。

    如果这不是在酒店的咖啡厅里,李旭只怕要做点什么来熄熄火,哪怕……可能会违背对方的意愿。

    他的目光太过红果果了,以至于觉察到什么的俞菲鸿,下意识的绷紧身体并往后靠了下。

    还好,有人过来解围了:“旭哥哥!”

    这脆生生的,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声音,在整个路演团队里只有一个人拥有。

    “茜茜啊,有什么事情吗?”李旭瞬间以一副和善的表情转过头去问道,变化之快,仿佛瞬间学会了川剧绝学变脸,看得俞菲鸿一愣一愣的。

    “我之前去敲好几次你房间的门,结果都没反应,最后还是雨琦姐告诉我,你在下面喝咖啡。”刘雨霏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敲门?”李旭愣了下,下意识看向了俞菲鸿,后者果然眯起眼睛,露出审视的目光。

    “帮我签个名吧?”刘雨霏则是什么都没觉察到,笑嘻嘻的,又有些害羞的拿出一个笔记本来,放到了他的面前。

    “签……名?”李旭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

    “是啊,你今晚不是给几个影迷签过名嘛,我也要几个。”刘雨霏这么说道。

    李旭回想了下,对,路演离开前的确给两个小女生签过名,但是……你要签名干嘛?你自己就是明星好吧,而且国民度比我高了不知道多少。

    “还要写上日期,这样以后我就可以炫耀了!”刘雨霏接着道,笑嘻嘻的,小虎牙忽闪忽闪,特别可爱。

    李旭本来很想问一句,是不是你妈妈让你来的,但是看她这宛如发自内心的喜欢模样,又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好吧好吧,那我就随便写点什么了。”他这么说着,接过小本本并拿出笔,按刘雨霏的要求写了起来。

    然后还不断的碎碎念:“我跟你说啊,这没什么用的,我又不是明星,你以后想炫耀也炫耀不出什么……”

    俞菲鸿在对面忍不住噗嗤了声,而刘雨霏也在这个时候才发觉她在这里,赶紧打招呼道:“俞姐姐你好,你也在这里啊?”

    然后,不光看着她的目光有些紧张,整个人都绷紧了,以至于俞菲鸿有些哭笑不得。

    “坐我这边,还是坐李旭那边。”俞菲鸿这么问道。

    刘雨霏看了看俞菲鸿,又看了看李旭,显然很想坐到李旭那边去。但那家伙在卡座靠外的地方,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完全没有听到俞菲鸿说话似的,认认真真的签着名,仿佛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于是小姑娘只好怏怏不乐的坐到了俞菲鸿让出来的位置。

    “你来得正好,”俞菲鸿这时说道,“我在问你旭哥哥,他是怎么掌控这部电影,并取得今天这种成绩的,结果他开了头就什么再也不说了,你也帮忙问问啊。”

    “真的吗?”刘雨霏丝毫不觉得自己被当枪使了,当即期望的看向李旭,“旭哥哥,可以说说吗?”

    合上签好名的笔记本,李旭瞪了一眼俞菲鸿,然后有些无奈的说道:“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你是演员,又不是导演,听这些干什么。作为一个演员,你需要的,是能给你中肯意见,让你更好发挥的导演。”

    “你就是啊,”刘雨霏眨了眨眼睛,“你指点了我之后,我一下就变得会演戏了。”

    你那也叫演戏?有那么几分钟,李旭真的很想这么吐槽。不过看着对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脸蛋,以及毫不掩饰的喜欢和认真的表情,实在有些说不出口。

    “再说了,我以后也要演电影,了解一下没有坏处啊。”刘雨霏继续说道。

    “别演太多电影,电影捧不红你的。”李旭下意识的说道。

    “啊?”刘雨霏不解,俞菲鸿也露出好奇的神色。

    “嗯……”李旭咂了咂嘴,隐隐有些蛋疼,一时嘴快,现在要怎么收场?

    “总之就是,对于女性演员来说,很难通过电影保持人气,成名要靠电视剧,资历才靠电影。”李旭大略的描述了下。

    然而,俞菲鸿不以为然,刘雨霏似懂非懂。

    “反正,茜茜啊,以后就算主攻电影了,也不要忘了电视剧。”李旭只好这么说道。

    就十年后那个格局,85后道95后这批小花的电影资源那是真惨,刘天仙就不说了,《花木兰》之前都接的是什么角色啊,没票房没口碑,也就性转无情勉强给人留有印象。

    要是《花木兰》再仆街,娱乐圈生涯基本可以半告退了。

    她都这样了,其他人那就更糊,某个姓刘的八塑料姐妹花有干货,可一八到电影上面就彻底露怯了。

    从《赏金猎人》到《决战食神》就没有不仆的,跟《绣春刀2》半斤八两,至于努力姐的《女儿国》,啧啧,完全是被吊打的分。

    圆脸确实可爱,适合卖萌,问题是女儿国国王是什么设定啊,更何况,高傲御姐卖萌的反差萌更有吸引力一点?还是本身看起来就很萌的圆脸姑娘更有吸引力一点?

    话题扯远了,总之85后这一批的电影资源惨到家,85年前好歹还有个白百合撑场子,85后就是糊,就是糊啊就是糊。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李旭也不打算多做分析,但是呢,女演员想要靠电影红起来并保持下去,基本上不可能这句话是的的确确的。

    在这上面,女演员先天不足,以好莱坞2000万俱乐部为例,能进去都是从爱情喜剧和动作片里杀出来的,而大陆电影在类型片上面还要走相当长的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吹得再厉害,除了网上部分人念叨外,有多少观众将沈佳宜记住了多久呢?至于小笼包,该演电视剧的还得演电视剧。

    至于青春片开创者的几个女主角,又有哪个是因为那部电影而真正红起来的?

    国民校花?不存在的。

    新千年前后靠电影走红并坚持在电影圈内的,并也就章娘娘一个,不管她人品如何,就冲这手腕和机遇,就必须大写的服字。

    同为谋女郎,倪霓最后还不是去演电视剧了——事实上,18年之后,章娘娘也终于没能守住底线,也去拍电视了。

    甚至,连刘雨霏自己,坚持了十年电影后,也还是回电视圈了。

    总而言之,从为刘雨霏好的角度出发,李旭希望她不要放弃电视剧。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话总有些耳熟,就好像……反正就是感觉怪怪的。

第三十八章 专访

    这个晚上李旭并没有跟刘雨霏、俞菲鸿说太多,泛泛而谈了一堆之后,就找了个借口回楼上去了。

    俞菲鸿本来不想这么快放过他,可惜之前拉刘雨霏当枪使的报应来了,李旭是在让小姑娘跟她请教问题时溜走。正因为刘雨霏的夹缠不清,才让她错失良机,眼睁睁看着他跑掉。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西京的路演也很顺利,尽管和蓉城一样被记者们围攻,不过那时的李旭都没乱阵脚,又何况已经有所准备呢。

    接下来回到燕京,李旭就缩在别墅里哪也不去,部分邀请也都婉言谢绝,颇有种闭门谢客的意思。

    虽说已经跟凯子哥起了冲突,可好歹没撕破脸不是,眼瞅着《无极》的票房一天比一天跌得厉害,而《传染病》上映的第三周里,在周末未到的情况下,单日最少也有800万入账。

    还是不要去撩拨对方的神经比较好。

    至于网络里面,那更是一边倒的称赞,就像《无极》被一边倒的嘲讽那样。

    倒是传统媒体,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各种批评之声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看得出来,导演下了一番功夫,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向观众解释传染病的来龙去脉,并用冰冷的画面展现了传染病肆虐的后果。但是导演也就局限于此,没有进一步的发掘,以及展现更多的人性。”这是装作理客中的。

    “多线叙事是很高超的技巧,李旭作为一个导演还是太年轻,至少有两条线索都游离在主线之外,还是应该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讲故事。”这是从技术上面挑刺的。

    “政府部门的反应不可能那么慢,也不可能容忍陈昆那样的角色在,导演在电影当中如此描绘,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别有用心的。

    总的来说,没什么卵用,现在不是自媒体的时代,但传统媒体那些人的话语权正在慢慢丢失,只要打点好了,就算有另外的人进行挑刺,也没什么大碍。

    当然,李旭不可能真的闭门谢客,也不可能放任这些报道随意流传,所以回燕京后休息了一天,周五的下午,他接受了《人物》的专访。

    地点在外面,自己的别墅虽然不算大,或者说……特别大,但无论装修还是家具和布置,都太上档次了。在这个当口上面,保持一定的神秘,避免激发更多的,由“这家伙有背景”、“这家伙靠背景”生出来的反感还是有必要。

    毕竟,根据不断更新的票房消息,累计票房目前已经1.6亿,周末还有两天,过2亿毫无压力。

    采访记者三十来岁,名叫王和志,普普通通的方脸,眼睛细长,以至于看上去随时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不好意思,久等了。”在化妆师处理好了,又配合摄影师、灯光师拍了两组照片之后,一身休闲装的李旭坐到了王和志面前,并跟他握了握手。

    《人物》好歹在国内也算一档的娱乐圈的杂志,这样的准备也是必然的,读者们在杂志上看到的照片,可不是随随便便拍出来的。

    事实上,稍微有些档次的杂志,在做采访时候都要如此准备,不可能随随便便让你穿个拖鞋往椅子上一坐的随便聊,任何事情都要讲包装的。

    “没关系,应该的。”王和志面带微笑,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恭喜你啊,李先生,现在已经是最年轻的亿元导演俱乐部成员。”

    “运气不错。”李旭微微一笑,“这种情况,无论我还是帮我的前辈们,恐怕都没想到。”

    接下来就是已经在蓉城、西京路演时说过的那些,从小喜欢看电影,长大后进了北电的,因为非典而将计划中的处女作变成了现在的《传染病》云云。

    无非就是现在说得更加详细和得体,让这个,嗯,故事,看起来更加可信,然后嘛……

    “多线叙事这点的确做得有点差,个人很喜欢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和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想要挑战一下,于是导致有两条线显得比较散。”在说到电影的缺点时,李旭这么表示。

    也许对学院派来说——尤其是国内的学院派——《两杆大烟枪》也好,《低俗小说》也好,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后者可能要好点,毕竟昆汀也是戛纳的常客,《低俗小说》也拿了金棕榈,而文艺圈的软骨病一直都很严重。

    不过没关系,反正他现在最大程度上要争取的是网上的民众,托盗版的福,网民们对这两部电影都是看过的。

    从第二周逆袭开始,李旭就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现在这种情况。第二周逆跌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这真不是17年啊!

    大投资加明星扎堆肯定是原因之一,这种对大投资和明星的追捧,直到七八年后都还很盛行。李旭本身肯定也带动了一批路人影迷,年轻帅气,不是张、陈、冯能比拟的,再加上电影本身的细节和节奏都被非常好的复制了过来。

    “我最满意的地方,就是电影的节奏和细节,”李旭这时说道,“在我看来,一部电影能不能被观众所接受,节奏和细节是最重要的。”

    “不是一个好故事,又或者人文关怀吗?”王和志好奇的问道。

    “这么说吧,故事决定了电影的下限,而节奏和细节,决定了电影的上限。至于人文关怀,观众们其实并不那么在意,”李旭侃侃而谈,“王先生应该知道,看书和看电影是不同的,看书的时候,我们觉察到了问题,或者有了什么感悟,都可以放下书本进行思考,直到有所领会再继续。有不是很明白的地方时,可以先翻阅前面的内容,确定之后再阅读。”

    “但是电影不会停下来,给观众思考的机会。”王和志露出恍然的神色。

    “对,导演必须将节奏抓在手中,”李旭点了点头,“要吸引观众不断看下去,不断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必须要给他们一种期待感,哪怕他们看惯了套路,可能已经猜测后面的内容。”

    就像写网文,要么用节奏感让读者抓耳挠腮,断章断得人销魂不已,要么用大量的水灌饱读者,让他们产生满足感,哪怕一泼尿下去就又饿了。

    既抓住不住节奏感,又手残加文青,时不时来个“啊啊,这么不合理,写不下去了”,那就活该仆街了。

第三十九章 细节与节奏

    原版《传染病》并不完美,而缺点也都差不多被李旭继承,嗯,就是被人说得很多次的多线叙事的线索太散,既没有《两杆大烟枪》那种柳暗花明、意料之外,也没有《低俗小说》那种脑洞清奇。

    但是《传染病》有一点做得很出色,那就是节奏与细节,这就决定了全盘复制过来并进行了很好本土化的,大陆版的《传染病》能在这个时间点上受到观众的欢迎。

    无论《两杆大烟枪》还是《低俗小说》,整体很出彩,但开头并不抓人,尤其是后者,如果观众没点耐性,又不是因为在电影院里走不了,很可能直接放弃。

    但《传染病》开头只用了十分钟,就凭交错的剪辑和紧张的配乐,将观众的目光牢牢吸引住。之后更是用各种细节将故事填补得很圆满,让观众们在观看的时候,感觉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电影不是电视剧,电影最长也就三个小时,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完美无缺,一点漏洞都没有的故事。”李旭继续说道,“所以对于电影来说,剧本只要完整并在逻辑上自洽就足够了。当然,能尽可能的缜密更好,我刚才说了,剧本决定了电影的下限。”

    “但是细节也是属于逻辑自洽的一部分吧?”王和志问了个有些门外汉的问题。

    “从电影整体上来说的确如此,”李旭微微一笑,“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细节都是由导演填补进去的。以《传染病》为例,巩丽在病房里询问姜闻的那一幕,剧本上可能只写着谁跟谁对戏,以及台词有哪些。而病房如何摆设,画面如何构成,演员怎么走位和做什么表情,都需要导演跟道具师、摄影师、演员进行沟通。”

    “所以,你认为观众会喜欢,是因为自己在节奏和细节上坐到了最好。”王和志再问。

    “我是这样看的。”李旭点了点头。

    他一直都记得,前世看《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时的情况,本来是闲暇之余想要打发时间,就在某视频网站上点开。一般情况下都是看几分钟,然后去干点的事情,过一会儿再来看上几分钟。

    结果鬼知道怎么回事,转眼90分钟就过去了,等他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唇才反应过来:哎,怎么就一下看完了?

    所以在给自己准备混吃等死前的代表作时候,他挑中了《传染病》这部前世颇具名声,但又不是特别出众的电影。

    一来投资不会特别大,但也不会特别小;二来拍摄相对容易,空无人一的街道和机场,比满是人的街道和机场好拍多了;三来还能弄一堆腕儿给自己站台,再加上节奏明快紧凑,上好的选择。

    前世里《传染病》不怎么样,但不代表被他搬运过来的也不怎样,毕竟非典才过去了两年,而且同样的电影出自好莱坞导演之手,跟出自大陆导演之手,对文艺圈的人是两码事,对普通观众那也是两码事。

    更何况细节都尽可能的做了本土化。比如张国利跟姜闻的情与法,比如冯远政最后对冯晓刚的那个抱拳礼,又或者陈昆那个角色一被逮捕就怂了之类的。

    “换句话,你觉得让观众感到好看,就是一部电影最大的成功?”王和志记了几笔后,有些半下套的问道。

    “普通观众可不会在乎内涵、人文之内的,他们只在意一件事,这部电影能不能在感情上引起自己的共鸣。”李旭那满不在乎的表情很明显,“当然,我并非是说人文和内涵不重要。真正的人文关怀是润物细无声,是观众们满足后从电影院出来,在回忆剧情时有所感悟。而不是生硬的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怎么做,电影的核心是讲故事,不是说教。”

    “讲故事就需要用节奏和细节来吸引观众,是这样吗?”王和志当即再问。

    “没错。”李旭点了点头。

    最明显的例子,二哈与红海,前者张弛有度,有放有收,就是吴景略微有些尬演,整体观影感觉却很舒服。

    后者虽然一上来就高高吊着,全程几乎没有下来过,当时看的很爽,可之后呢?

    二哈能记住二皮脸的谦哥,能记住臭屁的富二代,能记住捡砖块的达康书记,能记住“我@了他们的推特”,能记住最后那面红旗,红海呢?大概就是无尽的血腥了。

    不过红海的细节非常出色,即使依然有着BUG,比如烟雾弹对迫击炮之类的。但各种战术却都很到位,战争电影的残酷性也拍了出来,后面那场坦克战单独拿出来的话,同样非常出色——观众又不是个个都是军迷。

    所以这两部电影都成了逆袭的典范,只是,很遗憾,现象级永远是给二哈这种张弛有度的电影准备的。

    访问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对方其实问得都很克制,一点咄咄逼人的意思都没有,略微敏锐的问题,对圈内老前辈的看法啦,对商业文艺之争啦,都是点到为止。

    所以等他们从约定的访谈地点,某私人会所离开后,李旭拿出电话打了出去。

    “不用这样吧,你这一上来就《人物》专访,未免太高端了,《看电影》就可以了吧。要是觉得那什么,还可以上《环球银幕》嘛。”他用吊儿郎当的语气说道。

    “也是为你考虑,”大哥的声音永远是那么浑厚沉稳,“如果没有意外,你会是目前国内最年轻的2亿票房导演,让《人物》做个专访也是可以的。”

    “有什么用,”李旭嗤之以鼻,“最多两三年,2亿票房就不再是需要仰视的记录,而等十年后,一部电影不拿个10亿都不好意思说大爆。”

    原身应该这么说话吧?

    “那要我帮忙将这篇专访撤回来吗?”李煜在那边问道。

    “嗯……”李旭装出一副被噎住的表情,半晌后才道:“这就不用了吧,我都已经完成专访了。”

    “一切随你,”李煜依然是那么云淡风轻,“有什么事给我电话,另外,下周回来吃饭吧,爸妈都很想你。”

    “知道了。”李旭这么回答道,也不管对方会不会因为自己如此爽快而愕然,直接挂了电话并长出了口气。

    看样子,家里有些忍不住了,否则大哥不会直接越过公司直接联系《人物》给他做专访——虽然他那个皮包影视公司也没几个人。

    “说了回去就肯定回去……”李旭扔着手机说道。

    只是,这心中淡淡的不甘心和跃跃欲试,又是怎么回事呢?

第四十章 连娱乐文都不敢这么写啊!

    “面对这种足够让任何导演为之惊叹的成绩,李旭并没有迷失其中,他更像一个被从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的青年,怀疑、迷茫又有些惊喜。

    但是对于电影的信念,他却没有动摇过,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大气与全局观,也不同于第六代导演的叛逆和反思,他更在意的是观众的感受。

    访谈当中,年轻的李旭不止一次提到电影的节奏和细节很重要,更是表示,一部电影的上限由节奏和细节决定。在他看来,满足观众的情感需要,是在导演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一部电影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就很难称得上是一部好作品。

    对于李旭的观点,笔者在这里不予评判,毕竟他还很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以后是拥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成为新一代导演的领军人,还是伤仲永一样的存在,再也没有好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念到这里,《人物》的这篇文章也就基本差不多了,李旭咂了咂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看看配图,在翻到封面,他很想叹一口气,难怪当时拍了两组,特么的直接上封面啊。

    封面上的他,穿着休闲服露着半身,面带微笑,年轻又帅气,更像是偶像明星,而不是初出茅庐的导演。

    “造孽啊……”他靠在椅背上哀叹了声。

    这篇报道并非不好,而是……怎么说呢,基本上都是在夸他,即便是最后那句“还是伤仲永一样的存在”,也只是遮掩一二,不让话说得太满。

    特么的,前面都要捧成新一代导演的领军人了,再不压压调,牛皮就要吹爆了。

    想到这里,对于便宜大哥插手专访的事情——跳过他那个皮包影视公司,直接跟华艺联系——都有些不爽。

    当然,他也知道,便宜大哥这么做,是在继续堵自己的后路。

    5000万的投资,扎堆的大腕客串,还有如此高的票房,再加上《人物》的专访和封面故事,够风光了,可以回去了。

    同时也算是放出信号,我们看着家里孩子的,这么说来,家里或者便宜大哥对自己的动静可是一清二楚呢。

    想到这里,李旭再次叹了口气,不是他想如此,而是……本来一切都好好的,怎么睡个觉就变了模样?

    最新一期《人物》是昨天刊发的,每个月8号嘛,正好是星期天,销量很不错。也其实都没什么,关键在于一天过后,第三周周末票房出炉了,至于多少……呵呵,7405万……

    这次李旭是真的倒床上拉过被子想让自己赶紧醒醒,这特么真的不是17年啊!这特么连娱乐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

    你一部连多线叙事都不够完美的《传染病》,是怎么在盗版横行的05年06年,在第三周还能拿到几乎跟《无极》首周差不多的票房的啊!

    抓了抓脑袋,李旭起身来到书桌后面,打开电脑登录网站浏览了一番。

    果不其然,天涯也罢,豆瓣也好,以及其他影视论坛,一水的支持《传染病》的言论,包括不限于:

    “《传染病》的节奏太紧张了,细节太多了,我看了四次,每次都有新发现!”

    “什么陈恺歌,什么《无极》,什么狗屁玩意儿,就不能好好讲个现代故事,弄一部《传染病》这样的电影吗?”

    “李旭好帅,他真的只是导演吗?是不是也在电影里出现过?”

    当然,也有很多抨击,包括不限于:

    “你们是不是都忘了,非典是怎么纸包不住火才抖露出来的?这家伙脸皮厚成什么样,才会给政府唱赞歌?”

    “第一次担任导演就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有这么多大腕客串,当我们是白痴吗?”

    “《传染病》就是一场电影而已,《无极》单是命运注定和抗争的这个立意,就比《传染病》高多了好吗?”

    最后这个真不是李旭用马甲反装忠,自从上次在网络里发表了一篇中立的《传染病》影评,结果被喷成黑子的水军后,他就对这事失去了信心。

    太特么扯淡了,这还有天理吗?我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哎!我怎么可能黑自己的电影呢!

    不提这个,总之就是,相比波澜不惊的传统媒体和他们掌控下的民间舆论,网络里面完全是一副翻天的狂欢状态。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传染病》的声势来反权威,要将那些操蛋的五、六代导演打到在地,并踩上一万只脚的永不翻身。

    真是……

    好吧,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出发,李旭总结出《传染病》会像二哈那样,在05年掀起逆袭风暴的原因。

    首先就是,大投资加大腕扎堆,这两点是必然起了作用的。

    投资基本都用在刀刃上,大腕扎堆——哪怕是国内大腕扎堆——让人有了好奇心,尤其是在预告片看起来很有大片味道的情况下。

    其次是宣传得当,发布单人海报,跟土豆网合作之类的就不说了,前期重点在大投资和大腕上,倒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门红。等上映后又将李旭的消息放出来,颇有些偶像导演的味道,也吸引了不少目光和好奇心。

    到这里,一切都还算正常,都还在李旭的预料之中。

    等《无极》的口碑出来之后,所有事情都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往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一路狂奔。

    说人话就是,李大导演运气不错的在05年年底,点亮了“自来水”和“报复性观影”两个成就。

    之前说过多次,《传染病》的节奏和细节都很出色,李旭搬运的时候也很好的进行了本土化,所以对观众来说,这电影很好看。

    大陆电影还没有过这样的作品,多线叙事,场面宏大——观众眼中如此——细节丰富,节奏紧凑。

    以前不是没有多线叙事电影,《英雄》也可以算是多线叙事,但如此多而不乱,彼此交错却又互不影响,让观众毫无难度理解剧情的多线叙事电影,却还是首次。

    那块石头要等到06年6月份去了。

    电影好看,题材也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无论青年还是中年、老年,只要经历过两年前那场灾难的,都免不了有所感慨,而巩丽的牺牲跟俞菲鸿的以身试药两段情节,也很能圈粉。

    于是口碑就这么起来了,那些年轻的,没那么多“艺术”追求的,渴望看到大陆自己制作的大片的观众们,也就自发性的到处宣传,在这个网络尚未发展到顶的年代,掀起了口碑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