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资本狂人全文阅读 第13分节

第0118章 六叔,你不客气,我也不客气

    对于方谊华的问题,邵谊夫回答得非常干脆,“有钱为什么不赚?”

    “那分账比例呢?”方谊华仔细观察着邵谊夫的脸色。

    她已经了解过了,《七十二家房客》在邵氏院线的档期,以及分账比例,都是邵谊夫给别人的人情。

    当初之所以答应得那么慷慨,肯定是因为小看了《七十二家房客》。

    这一次,邵谊夫回答得十分含糊,“你们看着办吧。”

    方谊华当即心领神会,对方的面子不小,邵谊夫既想赚钱,又不想得罪对方,那只能装作不知情,让下面的人背锅了。

    于是,心思灵巧的方谊华,不再多问,站起身来说道:“我这就让人安排。”

    “对了……”邵谊夫又吩咐道:“你再安排一下,我要亲自看一遍这部《七十二家房客》。”

    方谊华对此并不奇怪,邵谊夫虽然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最高统治者,但依然工作勤勉,诸如亲自观影、审阅剧本、监督片场等等,都是家常便饭。

    她点头答应道:“我立刻让人送一份拷贝到放映室。”

    在去放映室的路上,邵谊夫特意叮嘱了方谊华一句,“和高弦交涉的时候,一定要客气。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我还有大用。另外,这里面也有我的同乡好友陈廷华的面子。”

    “我明白了。”方谊华把这个重要情报谨记于心。

    当《七十二家房客》开始放映的时候,邵谊夫仔细地看了片头的演职人员表。

    出品人:高弦。

    演员(按出场顺序):沈典霞……

    编剧:不是女人。

    导演:楚原。

    ……

    邵谊夫诧异地问道:“这个编剧的名字,怎么闻所未闻?”

    被邵谊夫宠信有加的方谊华,当然知道,邵谊夫一向最重视剧本,不但亲自看,还亲自审阅,早在邵氏兄弟和电懋争霸的时候,更是重金求剧本。

    正因为如此,方谊华早就打听过了,但一无所得,她猜测道:“会不会是我们的人,背地里用化名,给高弦写的这个剧本?”

    看着屏幕上沈典霞率先出场,去水龙头旁打水,水流时有时无的搞笑场景,邵谊夫不置可否,似乎整个心神,已经沉浸到了电影世界。

    早在十八岁的时候,邵谊夫便成为了一名摄影师,协助长兄邵仁杰经营天一影片公司。

    毫不夸张地说,邵谊夫大半辈子,都在和电影打交道。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里,邵谊夫周围的同行,无论属于左边路,还是属于右边路,都把电影当成宣传自家观点的舞台。

    电影就是“生活教科书”,电影就是“社会的镜子”,电影就应该具有“以正视听”、“唤醒民众”的积极作用。

    而邵谊夫,则对正治不感兴趣,他只热衷于如何取悦观众,进而取得好票房。

    对于电影的创作,邵谊夫主要像现在观看《七十二家房客》这样,从别人的作品里总结得失,获取灵感。

    最终,邵谊夫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概括成一句话就是——“饮食男女”。

    为了让手下的编导,如法炮制自己发现的灵感,邵谊夫在审阅脚本时,常会批注“此处增加床上戏”、“弄缠绵些”;而在片场监督拍片时,则常会发出指令“衣服再薄一点”、“换一件透明丝衫”。

    此时,邵谊夫就正用自己最擅长的挖掘灵感方式,试图从《七十二家房客》里,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后,邵谊夫无奈地发现,根本学不来。

    《七十二家房客》是一部针砭时弊的喜剧,并正好迎合了时下民众对贪污成风的不满心理,而邵谊夫对正治没兴趣,自然也不具备这方面的视角。

    等电影结束后,邵谊夫开口问道:“《七十二家房客》的编剧神龙见首不见尾,那导演呢?”

    方谊华张口就来地回答道:“楚原本来在国泰机构做导演,但国泰机构这不是结束制片业务了么,所以他就接下了尚华文化的片约。”

    “我估计,高弦会挟《七十二家房客》票房创纪录之威,把楚原正式签到尚华文化旗下。”

    邵谊夫该做明确指示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你去把楚原签下来。”

    “这个……”方谊华面露迟疑之色。

    邵谊夫看了一眼方谊华,“有什么困难么?”

    “没什么困难。”方谊华连忙解释道:“初创的尚华文化,拍摄《七十二家房客》的时候,所需要的全部东西都是租来的,如此寒酸的条件,怎么和我们的邵氏比?”

    “更何况,楚原拖家带口,他的妻子南虹,也是一名演员,尚华能全都安排下来么?可我们邵氏,就是多加一双筷子的事情。”

    “我有信心签下楚原。只不过,这算得上是光明正大地抢人了,高弦那边会不会因此恼羞成怒?”

    “你都说过了,这是光明正大。”邵谊夫微微一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商言商,大家凭自己本事竞争。楚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高弦也只能当成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如果高弦连这点心胸和眼界都没有的话,那我就收回之前重视他的想法。”

    ……

    只用了一个星期,《七十二家房客》的票房,就将近一百五十万,并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的香江票房纪录,估计最终有望达到三百万。

    虽然《七十二家房客》原来的票房纪录有五百多万,但不能装进自己的口袋,也没有意义,所以,高弦挺知足。

    不出方谊华所料,高弦原本就想趁着利好尚华文化的机会,把楚原签下来。

    没想到,在楚原答应给出考虑结果的这一天,人没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其中大意是:楚原万分感谢高弦的提携之恩,让自己有幸成为刷新香江票房记录的导演,但自己拖家带口,为生计考虑,只能辜负高弦的好意,选择和妻子一起去邵氏谋生了。

    不用完整地把信看完,高弦便把里面的弯弯绕绕,猜个七七八八。

    “六叔,既然你不客气,那我也不客气了,”高弦不由得脸上泛起了笑容。

    马永达看完那封信后,不解地问道:“弦哥,你相中的导演,被邵氏肆无忌惮地抢走了,你怎么还有心情笑啊?”

    高弦笑道:“本来,我还因为邵氏院线的档期,感觉和邵谊夫磨不开面子,现在好了,礼尚往来,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联络一个人了。”

第0119章 你们跟风吧我先数数钱

    当初在从米国返回香江的飞机上,高弦见到李晓龙后,自然而然地动起了对方的脑筋。

    不过,除了拉家常之外,高弦没有采取任何利益驱动型的举动。因为他心里明镜一样,头道汤只能由邵氏电影帝国尝。

    原因很简单,心高气傲的李晓龙,自诩混在好莱坞,虽然此时仍没打拼出什么实际的名堂,但毕竟层次不一样,进而来到和米国相比属于乡下的香江后,肯定要求最顶级的合作资源,结果,貌似只有一家独大的邵氏兄弟能给。

    当时下飞机后,高弦所看到的庞大媒体欢迎团,也反映出了李晓龙在香江的人气。

    就这样,在媒体的关注下,通过李晓龙好友小麒麟牵线搭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和李晓龙开谈。

    这个合作,可不取决于媒体在旁边一厢情愿地加油鼓劲,最终要用利益做衡量尺度。

    邵谊夫肯定不像那些被媒体忽悠得满心期待的贩夫走卒,真以为此时的李晓龙是什么国际巨星。

    在邵大亨眼里,小时候在香江做过童星,现在从米国回来的李晓龙,和其他演员没什么不同,自然也不会在谈判条件上,违反自己一向以来的准则。

    对于这一点,高弦能理解邵谊夫的想法。

    当下,李晓龙在好莱坞确实没发展出来什么真正的成绩,只是前几年参演的、在米国收视率并不突出的电视剧《青蜂侠》,被香江这边的电视台外购回来播放,才被没什么见识的香江媒体惊若天人,进而炒作起来。

    这个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属于硬件范畴的经济开始腾飞,香江自然而然地需要在软件上,找到自豪感的寄托,能上天入地的大国光辉指望不上,也就只能相中恰好赶上这个节点。在米国打拼得“颇有建树”的李晓龙了。

    其实,李晓龙今年返回香江探亲,被香江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未尝没有默契配合的成分。

    在这之前,李晓龙被江湖中人开枪袭击,身中两弹,所幸那把手枪的口径,限制了子弹的杀伤力,没有伤害到当时穿皮夹克的李晓龙。

    毕竟已经娶妻生子、身负家庭重任了,于是李晓龙事后决定暂时离开米国,到香江避避风头,而和邵氏兄弟洽谈合作事宜,显然比探亲有面子。

    不难想象,心气很高的李晓龙,对邵氏兄弟开出的条件普通不了,其中包括:影片制作成本不能低于六十万港元,自己担任影片的武术指导,并有权修改剧本,以及由他邀请的外国演员要以美金支薪等。

    不说邵氏兄弟这样的大公司有自己的派头,李晓龙开出的这些条件,本身就直接违反了邵谊夫的经营准则。

    所以邵大亨根本没有和李晓龙讨价还价,而是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开列出符合邵氏兄弟风格的条件: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计划在七万美元左右,每部影片的片酬为两千美元,并且最好签订长期合约。

    双方如此不对盘,自然谈不下去了;各自又不愿意在媒体的关注下担当辜负万众期待的责任,于是谈判细节也就没有什么商业秘密可言了。

    现在,李晓龙算是“无主宝物”,能否取得,就凭本事了。

    明白高弦意图的马永达,恍然大悟道:“正在和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打官司的邹闻怀,害怕进一步激怒邵谊夫,而弦哥碍于邵谊夫在院线方面帮忙的情面;现在楚原被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横刀夺爱后,弦哥再去找李晓龙,谁也不能挑理。”

    高弦点头道:“这就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马永达雀跃道:“弦哥,你什么时候去联系李晓龙,我也跟着看看。”

    “在邵大亨面前,李晓龙只是小人物,最后他不得不失望地返回米国。”高弦微微一笑,“我们正好三顾茅庐,给足面子。”

    “我负责打听哪天有合适的航班。”马永达自告奋勇地去拿电话。

    这时候,外面传来隐隐的说话声,似乎有人问,“高先生在么?”

    公司本来就谈不上多大,高弦的目光,透过玻璃,掠过几张办公桌,望向门口,不由得一愣,方谊华怎么也不提前打声招呼,就直接跑过来了?

    深知方谊华在邵氏王国特殊地位的高弦,给了马永达一个眼色,连忙起身,迎了出去,“方小姐,这是哪阵香风,把你吹来了?”

    “这是《七十二家房客》第一个星期的票房分账。”方谊华递过来文件和支票,“邵氏院线那边预测,《七十二家房客》应该可以再上映两个星期,高先生愿意的话,就请过去商谈细节。”

    高弦当即恍然,对方如此殷勤,肯定也想跟着赚一笔,但票房分账比例肯定不能再是自己拿六成、邵氏院线拿四成了。

    高弦对此并不反感,做生意不可能“吃全鱼”,反正已经赚得够多了。

    不过,高弦没有猜对方谊华不请自来的全部目的,只见她一转话题,嫣然问道:“我注意到,《七十二家房客》的编剧叫‘不是女人’,也不知道,哪位才高八斗的才子,取了如此有趣的名字?”

    眉头一挑的高弦,玩味地笑道:“我的这位朋友,喜欢清静,不愿意和生人打交道。实际上,‘不是女人’这个名字,未必贴切。”

    方谊华顿时被高弦的云山雾罩忽悠懵了,喃喃自语道:“不是女人,不是女人?”

    担心方谊华神经错乱,高弦连忙笑眯眯地打断对方思路道:“楚原不是去邵氏兄弟了嘛,他对自己导演的《七十二家房客》,知之甚多,完全可以跟风制作出票房回报不错的类似题材电影。”

    被高弦点破最终目的,方谊华也不感觉难堪,甚至利用职场女性的优势,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道:“我抢先把楚原签下来,高先生不会怨恨我吧?”

    高弦朗声大笑,“人往高处走,如果我连这点人情世故都看不透,还不如趁早关张大吉。”

    “我就知道高先生雅量。”方谊华恭维了一句,“正如高先生所说,《七十二家房客》票房表现如此惊人,确实值得业内深思和借鉴。”

    对于跟风这种事情,高弦早就看开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共享单车不就是一个例子嘛,不怕人多拥挤踩踏而死的话,你们尽管跟风吧,我先数数钱。

    高弦在《七十二家房客》上,前前后后总共投了不到二十万。

    因为这是尚华文化的第一部作品,从零到一的过程,有些开销实在避免不了,稍稍高一些也正常。

    何况,票房早就将近十倍地赚回来了。

    用马永达的话形容就是,“弦哥,原来拍电影比炒股还赚钱!”

第0120章 哥哥也不放过,真不厚道啊

    “拍电影比炒股还赚钱”的形容,未免有些夸张,因为这是专属于高弦的特例。别人很难复制成功。

    而且,要知道,票房几乎是这个时代的电影,唯一的投资回报来源,但制片方不可能独享这块蛋糕,光是不会白忙乎的院线,就会分走相当可观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炒股所得,都是自己的!

    更为重要的是,港府现阶段还没有对这项收入,开征利得税的迹象。

    另一方面,剧院看起来稳赚不赔,但现在还要交娱乐税。

    再过个二十年,香江民众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了,式微的剧院,就不值得港府浪费成本征缴娱乐税了;但现在嘛,剧院要按照票款的百分之十,老老实实地纳税。

    再来说《七十二家房客》,经过四个星期的上映后,最终票房突破了三百五十万港元,比原来的香江票房记录,多得拐了好几个弯,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有人分析说,《七十二家房客》之所以大获成功,主要是因为戳中了香江社会的痛点,正府是时候下定决心,治理随处可见的贪污风气了。

    还别说,港府居然作出了回应,我们没有闲着,立法会正在辩论,反贪污工作,是应该由警务处自己负责执行,还是让独立机构负责执行呢。

    好吧,继续辩论个三年两载。

    还有人分析说,《七十二家房客》的大获成功,标志着香江已经完全从前几年的动荡中恢复过来,进入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期,电影行业应该继续推出诸如此类被民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不用提醒,已经有很多人在琢磨,如何制作针砭时弊的跟风喜剧了。

    高弦不知道的是,跟风者当中,除了所谓找到灵感的邵氏兄弟这样的大公司之外,还有吕齐这个他已经忘记的独立制片人。

    甚至,本身就在《七十二家房客》里客串过的许贯文,也在多次观看这部电影,想要从中得到真正的启发。

    这个年代,还谈不上高科技手段的盗版,像许贯文这个级别的有心者,只能反复多次买票入场研究。

    许贯文也不心疼钱,反正高弦给的车马费和红包,足够这项开销了。

    当不知道第几次走出剧院后,许贯文看到弟弟许贯杰等在外面,朝自己招手。

    许贯文连忙问道:“家里有什么事么?”

    “家里能有什么事。”许贯杰摇了摇头,“高先生找你,都打听到我这里来了,我一猜,你就在这里。”

    许贯文疑惑地继续问道:“高先生找我什么事?”

    “好像找你写电影剧本。”许贯杰叫了一辆出租车,“走,我们一起去见高先生吧。”

    许贯文大学没毕业时,就加入了BTV,在《欢乐今宵》当当主持,写写脚本;大学毕业后,则去了一家广告公司正式上班;但在兴趣驱使下,还是割舍不了BTV这边的工作。

    因此,当听说高弦找自己写电影剧本时,许贯文既觉得情理当中,又感到受宠若惊——这可是电影剧本啊!

    ……

    《七十二家房客》的大获成功,足以让很多人干一票就知足了,但这只是尚华文化的一个良好开端而已。

    按照高弦的规划,尚华文化在电影方面,初始阶段,就是取一个“省事”和“赚钱”的平衡点,走“轻资产”的路线,反正嘉禾那边正力求做大做全,以提供全套的电影拍摄服务。

    李晓龙的合作,当然要拿下,但这一块能否稳定和持久,犹未可知,尚华文化理应按照适合自己发展的原则,继续投资电影。

    当然了,高弦不可能再像《七十二家房客》那样,投入很大的关注度了。

    比如剧本,高弦便打算自己提供一个框架后,交给别人真正完成,而许贯文就是他瞄准的第一个文化蓝领。

    毫无疑问,在礼贤下士方面,高弦绝对做得面面俱到,把赶过来的许贯文和许贯杰,打动得受宠若惊。

    没办法,虽然高弦和许氏兄弟年纪相仿,但在人人爱财的香江,成功免不了用身家来衡量。

    在这一点上,受过高等教育的许贯文和许贯杰,只能甘拜下风,进而得到礼遇后,受宠若惊。

    寒暄完毕后,高弦直接转入正题,对许贯文说道:“你虽然没有写过电影剧本,但我看过你在BTV,为《欢乐今宵》的小品编写的脚本,觉得你非常符合我的要求,对社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抽象到文艺作品中巧妙讽刺,警醒世人。”

    “多谢高先生的器重。”许贯文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不知道高先生想让我编写什么样的电影剧本?”

    “我这里有个大概的框架。”高弦缓缓说道:“故事的时代背景,就是香江股市日益兴旺的现在;故事的地点,是在一栋唐楼里……”

    “还是唐楼?”大感惊讶的许贯杰,一时间没关住门,让心里的嘀咕声,溜了出来。

    醒悟过来的高弦,自失地一笑,“就是唐楼,谁让我也住在唐楼,以至于习惯了这种设定呢。”

    许贯文瞪了弟弟一眼,然后诚恳地说道:“我认为,正是因为高先生仍然住在唐楼里,才能对普通市民的心理知之甚深,并最终帮助《七十二家房客》取得空前成功。”

    “这部新作,高先生仍然选择唐楼做为地点,肯定有自己的考虑,这叫做……”

    说到这里,许贯文有些卡壳,一时半会没想出恰当的词语。

    高弦微微一笑,接话道:“这叫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全都受过大学教育的许氏兄弟,当即会心地跟着笑起来。

    高弦继续往下介绍道:“在这栋唐楼的租客中,有老师,有司机,有公务员,甚至还有演员,而故事就是股市大牛背景下,众人的喜怒哀乐。”

    “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香江一九七一》;如果运作还算成功的话,明年就推出《香江一九七二》;当然了,《香江一九七三》也让我期待。要是真搞出来一个《香江三部曲》我只会拍手欢迎。”

    听到高弦的《香江三部曲》计划,许贯杰当场就被砸晕了;许贯文强一些,他跃跃欲试地保证道:“我一定努力完成高先生布置下来的任务!”

    “好,那我就期待你的名字,能够出现在电影编剧一栏中。”高弦一边鼓励着许贯文,一边忍不住暗中自我检讨,“弟弟利用完了后,哥哥也不放过,我是不是真不厚道啊?”

第0121章 成立第四家公司

    高弦暂时把尚华文化定位成一个“轻资产”公司,所带来的一个好处便是,短小精悍,行动灵活,随之也相对省心。

    就拿邹闻怀来讲,一边神经绷紧地和邵谊夫打着“独臂刀”IP的官司,一边殚精竭虑地忙于建设片场、发展院线、招揽明星,以及最基本的拍摄影片,

    相比之下,高弦只需要抓住类似《七十二家房客》、李晓龙、许氏兄弟这样的关键机遇和人物,就足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了。

    高弦让许贯文去打造《香江一九七一》的剧本后,算是基本把人“拴”住了,同时也向外界表明,尚华文化并非只做一锤子买卖的皮包公司,而是有着长远经营下去的打算,另外也顺便给高弦创造了去联系李晓龙的有利条件。

    不过,在动身去米国之前,高益公司这边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一下。

    和记一系为了融资而发行的新股中,高益和香基证券联合承销了六百万,整个过程普普通通,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真正引发高弦思考的是,之后,和记控制下的黄埔船坞,收购大型货仓集团“均益有限公司”,从而使得和记一跃成为香江的大地主之一。

    要知道,这个在九龙和港岛拥有大量廉价地皮的均益仓,是一家公众上市公司,而且还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

    结果呢,整个收购过程中,均益仓没有重大事项公告,也没有停牌,其股票照常在香江证券交易所和远东交易所交易,直接换了东家。

    高弦没有因为自己提前预见利好消息、结果大赚一笔而高兴,他只想吐槽,这个阶段的香江股市,制度不完善到了这种地步,到时候,自己收购更有油水的牛奶公司时,岂不是时时刻刻都充满变数!

    与此同时,高弦也意识到,自己应该像和记通过黄埔船坞收购均益仓那样,另外再成立一家公司,对牛奶公司展开收购。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未思胜,先虑败,让这家公司顶在前面,可以保护自己和高益。

    退一万步讲,要是以小博大的收购玩砸了,就让这家公司清盘好了,自己和高益最多损失一些钱,却能换得安全无虞。

    其次,让这家公司聘请高益做为财务顾问,也能保持高益表面上的中立地位,从而有利于在资本市场上的其它活动。

    虽然在香江注册一家公司简单至极,但高弦并没有因此轻视,他还是想要好好经营一番的。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高弦决定,这家新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零售领域,更具体来讲,开一家现代化的连锁超市。

    在这个时代的香江,超市还是一个挺“潮”的零售模式。直到六年前,正式成为牛奶公司附属公司的惠康,才开始从米国引进“自助购物”的超市经营概念,即顾客无须向服务员索取货品,可自行于货架选购货品,也就是多年后内地民众习以为常的那种超市。

    现代化的连锁超市经营,还是有很多门道的。

    比如,高弦就比较看好超市的资金流转。

    超市的钱,可不仅仅来于自己进货售货之间的价差。

    供货商的产品,要进超市,得交上架费;逢年过节,得交促消费;货款结算还会被光明正大地往后退。

    如果再搞个会员卡体系,那就又多了一笔预收款。

    总而言之,貌似不起眼的超市,可以提供相当可观的资金沉淀,很适合现在的高弦。

    打定了这个主意后,高弦便找到便宜姐姐高瑶雪,做港府政策法规方面的咨询。

    高瑶雪有些吃惊地问道:“还开公司,你忙得过来么?”

    高弦反问道:“你觉得,我现在的样子,像是在远东会上班,还在外面经营着三家公司么?”

    高瑶雪给了高弦一个白眼,“和你这么熟了,就算不像,我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高弦耸了耸肩,解释道:“目前我在远东会,就是有实无名的创始人待遇,日常性的工作,自然有下面的职员去干,而我负责那些诸如吸引挂牌上市公司的工作,李先生乐不得有人分忧,所以让我的时间很自由。”

    “高益公司是我的工作重心,但也正因为如此,架构、制度、人员等等,都已经非常完善了,从而让我有考虑战略的闲暇。”

    “环宇电子,只要不出安全事故,我是最放心的。”

    “尚华文化,虽然不是皮包公司,但干的都是一些巧活,累不到人。”

    “现在,你觉得,我再开一家公司,能不能忙得过来?”

    “你是超人,想开多少公司都行,反正《七十二家房客》赚了那么多钱,你不折腾就难受。”高瑶雪没好气地说了一句后,又变得跃跃欲试起来,“新公司还没名字吧,你的第三家家公司,我错过了,这次本小姐愿意继续发挥一下文采……”

    “多谢了。”担心被抢戏的高弦,连忙打断高瑶雪的话头,“这家零售公司已经有名字了,就叫做金东。”

    “扫兴。”高瑶雪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然后皱着眉头提醒道:“你想过没有,这个金东,和你之前成立的那三家公司不同,它需要一个位于繁华地段的店面,免不了会和盘根错节、气焰嚣张的帮派势力产生接触。”

    “保护费,我可以像其他人那样,按照规矩交,但也仅此而已了。”高弦微微一笑,“不过,你还真是提醒我了,到开业典礼的时候,剪彩嘉宾要动动脑筋。”

    高瑶雪又想了想,再次提醒道:“你可不要忘了,金东前面,已经有惠康这样的老牌公司了,而香江的繁华地段就那么大,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啊。”

    一听这话,高弦顿时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我还真挺期待,金东和惠康展开竞争时,会是怎样一个情景,最好惠康后面的牛奶公司,也跳出来。”

    “好,既然你的想法已经这么成熟了,那我就不再多嘴多舌了。”高瑶雪点了点头,“我会尽快帮你做一个政策法规方面的书面咨询。”

第0122章 当顺毛驴遇到顺毛捋

    当高弦在高益公司办公室宣布,成立一家名为金东的零售公司后,数周成昌的反应最有趣。

    “太好了,终于可以肥水不流外人田了。每次我开着满载小礼品的车,去各个木屋区,宣传‘利众宝’和‘安富达’的时候,不知道便宜了多少杂货店。”

    高弦被逗得哈哈大笑,“你叔叔要是知道你这样说话,肯定会心寒。”

    周成昌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照我看,我叔叔的那个杂货店,没什么前途,成天就知道吹嘘那张他在香江节上演出的放大照片,还不如干脆关门,来金东干算了。”

    “这个主意不错,你找时间试探一下你叔叔的口风,如果他愿意到金东的话,我给他一个主管干。”高弦点了点头,“还有,金东的售货员,也可以从木屋区挑选一些做人踏实、干活利索的妇女来担任。”

    这就是高弦成立金东的另外一个好处了,可以在环宇电子之后,通过劳动密集型行业,再次“聚人”。

    高益公司副经理叶黎成,对高弦决定成立一家零售公司的决定,没有异议,因为除了折服于自家老板的权威之外,资金流非常健康的高益公司,确实完全具备这个实力。

    炒股者,往往由于被股票挤占了现金流,而难免出现尴尬的局面,比如,遇到亲友前来借钱,只能告诉对方,现在没钱,要等一段时间后卖出股票才行,结果不欢而散,亲情转淡,友情不在。

    对于高益公司而言,今年规模铁定突破三千万港元的“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扮演了持有股票的主力军角色;而高弦一直看重的现金流,则扮演着看准时机、一剑封喉的投机角色,可谓利润惊人,但也因为负责整个高益一系的主要开支,不得不精打细算、小心翼翼。

    但最近《七十二家房客》的票房分账,进一步充实了高益公司的现金流。

    如果把高益公司比喻成一个人的话,要是有亲友来借钱,可以眼也不眨地拍出一百万港元的现金。

    说白了,高益公司是时候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一个新的领域了。

    就这样,高益公司开始贯彻高弦的意志,开始筹建金东。

    开超市的准备工作,还是相当繁琐的,尤其高益还属于新手。

    为此,高弦写了一份商业策划书,让大家按照上面的思路做,进而有了正确的方向;如果遇到商业策划书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也能有个参考标准。

    正式的住处仍然在唐楼的高弦,对香江的市井生活,还是相当熟悉的,所以他的商业策划书绝非纸上谈兵。

    比如,高弦注意到,香江市民的主食——大米,现阶段仍然维持着“散装米”的销售传统,于是他针对这一情况,谋划“袋装米”的销售模式,进而营造“方便卫生”的卖点,来吸引顾客。

    诸如此类,让高益公司的职员们,对标着“机密”字样的商业策划书,佩服得奉若圣典。

    ……

    见自己的计划,得到了忠实的执行,高弦便放心地和远东交易所,以及香江棉纺业同业公会打过招呼,踏上飞往米国公干的航班。

    和高弦同行的人,除了马永达之外,还有周文耀。

    说起来同样有意思,很长一段时间内,周文耀一直在公务员和高益公司职员之间如何选择犹豫不决;等眼瞅着高益公司日益兵强马壮,自己的优势越来越弱后,周文耀一咬牙,一狠心,一跺脚,放弃了公务员,投入了高益公司的怀抱。

    高弦这次带着周文耀一起去米国,是准备让他长期驻扎在那里,充当自己的耳目。

    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小伙子,没成家,没立业,没牵挂,正好适合这样的苦差事。

    在飞机上,高弦遇到了一个还算熟悉的人——导演罗维的老婆刘良华。

    经过交谈得知,刘良华这是去继续游说郑佩佩为嘉禾效力。

    用将来的角度看,郑佩佩属于香江影坛的元老级别武侠女星,目前在宝岛这个大票仓非常红。

    不过,今年郑佩佩急流勇退,离开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和宝岛富商原文通去米国结婚了。

    如果嘉禾能够争取到郑佩佩的加盟,除了不言而喻的好处之外,邵谊夫那边还无话可说。

    自然而然地,刘良华也打听高弦去米国的目的。

    高弦没透漏自己去联系李晓龙的计划,只回答说,自己为香江棉纺业同业公会设在米国那边的办事处,打理一些公务

    虽然自己与邹闻怀有着合作关系,但高弦仍然要说话留三分,因为他知道,刘良华这个女人很不简单。

    别看邹闻怀现在是反邵谊夫斗士的姿态,但他很多方面都在效仿邵大亨。

    邵谊夫有方谊华这位红粉知己助手,同样有相貌、有才能、有野心的刘良华,将来也会必然被邹闻怀变成类似的角色。

    因此,有些细节,还是藏着为好。

    也正因为遇到了刘良华,高弦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去找李晓龙。

    于是,到了洛杉矶后,高弦把周文耀丢到香江棉纺业同业公会办事处,自己则马不停蹄地带着马永达,直接去找李晓龙。

    李晓龙在洛杉矶开的武馆,交那种想拿功夫装点门面的好莱坞明星一些花拳绣腿,按照小时收费,用“小富即安”的标准衡量,一家人的小日子还是相当滋润的,但这肯定不是志向远大的李晓龙想要的。

    高弦首先见到了琳达,对方让自己两个孩子甜甜地感谢了,高弦之前几次托人送来的玩具和礼物,这是高弦先一步打出的感情牌。

    寒暄过后,琳达便领着高弦和马永达到练武场找李晓龙。

    这里还挺热闹,有的学员仅凭个头,就能知道是职业篮球运动员。

    相比于马永达好奇地看得津津有味,高弦则兴趣不大。他心里不停地琢磨着,一会如何交谈,效果才会最好。

    很快,李晓龙的授课暂告一段落,高弦被请回到了客厅,“大卫这次来米国,还是公干吧?”

    高弦开门见山地回答道:“我是专程而来,想和你谈谈拍电影的事情。”

    李晓龙兴致不高地说道:“想必,你已经通过香江报纸沸沸扬扬的报道,知道了我和邵氏兄弟的全部谈判内容。说句实话,我已经对香江的电影界彻底失望了。”

    高弦沉吟道:“布鲁斯,如果你因为这个小小的挫折,而做出放弃的决定,那将是你个人和香江,乃至全世界的巨大损失。”

    “想想看,布鲁斯,你现在处于黄金年纪、巅峰状态,但那么多人却没机会见识你的功夫和哲学,多让人遗憾啊!”

    “我想,你的妻子和孩子,也会对此感到惋惜!”

    当顺毛驴遇到顺毛捋时,再大的脾气,也不会尥蹶子。

    被搔到痒处的李晓龙,脸色缓和下来,微微叹气道:“香江最有实力的电影公司,就是邵氏兄弟了,但我们根本谈不拢,又能怎么办?”

第0123章 在美国开公司

    高弦站起身来。一边踱步,一边思索着说道:“布鲁斯,我们不妨耐心地,从头分析你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随着华纳、派拉蒙、米高梅、联美这些大电影公司,抗不过电影行业的危机,陆续被传统财团收购,好莱坞的话语权,已经掌握在了资本手中。”

    “进一步来讲就是,如果看不到回报,好莱坞肯定不会采取实际行动。”

    “布鲁斯,你的才华,毋庸置疑,可无奈,美国这里除了资本掌权之外,种族歧视也很严重,身为华人的你,由于米国社会偏见,始终得不到应有的信任,更谈不上展示才华的机会了。”

    “确实如此。”李晓龙深有体会地点头道:“之前,我已经多次接触过好莱坞的高管,也被邀请出席了一些高规格的宴会,但这帮家伙就是嘴上说得漂亮,手上不见真章。”

    “所以嘛……”高弦接话道:“这个临门一脚的机会,只能从东方找。毕竟,没人能离开自己民族的平台。”

    说到这里,高弦居高临下地看着李晓龙,加重语气道:“没人能离开自己民族的平台,就算几十年前倭寇入侵华夏大地时,冒出来的那些汉奸也是如此,他们背叛自己民族的投机行为,还不是为了迎合倭寇以华制华的阴谋。”

    对于高弦貌似天马行空地举出来的这个例子,李晓龙没有感到丝毫意外。

    因为,这个时间节点,米国一手制造的DYD问题,正开始浮出水面,由此引发了华人世界的广泛愤慨。

    李小龙回香江发展后,所主演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也正是迎合这个局势发展的高朝。

    事实上,在高弦看来,李小龙的横空崛起,还有着更多时代大势的支撑。

    时间眼瞅着就要进入一九七一年了,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西方世界开始重新定位东方大国的价值。

    相应地,美国这里也会兴起了解中国的热潮,还有什么形式,比李晓龙的功夫,来得更直接、更酷炫呢?

    李晓龙确实有才华,但此前还不是一直在好莱坞坐冷板凳?

    如果没有这种时代大势的支撑。他的成就也只能停留在武术家的层面。

    见心高气傲的李晓龙,认同了自己的言辞,高弦继续往下说道:“何况,布鲁斯,你虽然出生于米国旧金山,但却成长于香江,那里才是你真正的家乡,那里的人才会不问缘由、发乎本心地支持你。”

    “你今年回香江,邵氏兄弟的态度和好莱坞是本质相同的,但民众和媒体的热情,却是纯粹的。想必,你能体会出这一点。”

    李晓龙的脸上,明显露出被说服的神色,他迟疑地问道:“大卫是想劝我回香江,降低条件,接受邵氏兄弟的合作方案么?”

    “当然不是!”已经重新坐下,端起茶水润喉的高弦,连忙否认道:“邵氏兄弟想让你签长约,明显是把你当成了电影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螺丝钉,不但没有平等相待,还根本没有意识到你的价值所在,确实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我这次专程来找你,是想让我们双方,再加上一个嘉禾,达成电影方面的互惠互利合作。”

    “大卫,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李晓龙开心地哈哈大笑,“看把你急的,刚才我是逗你呢。”

    高弦假装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然后诚恳地说道:“布鲁斯,好莱坞标准的待遇,香江那边实现起来的确困难,但我愿意出三倍于邵氏兄弟的片酬,也就是六千美元,先签两部电影的合约。”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商量。因为大家是平等的,不会像邵氏兄弟那样,有老板和打工者的上下尊卑之分。”

    “总而言之,在取得成功之前,我们尽量相互理解,卧薪尝胆吧。”

    “好,我接受合作。”李晓龙欣然答应道:“听大卫说过这些话,我顿时有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从香江回来后的郁闷和疑惑,一扫而空。”

    眼见目标达成,高弦喜悦地朗声大笑,“布鲁斯,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几天之后,我们能够一起返回香江。毕竟,时不我待啊!”

    其实,高弦在片酬上,还保留了一个上浮两千美元的空间,没想到,已经被说服的李晓龙,也不讨价还价,二话不说地直接答应了下来。

    “确实,时间不等人啊!”李晓龙感慨地点了点头,“给我三天的时间,把家里和武馆的事情安排一下,然后就去香江,直接开始拍摄电影。”

    “那正好,我也借着这个间隙,处理一下公务。”没有异议的高弦,起身告辞。

    从后面追上来的马永达,低声问道:“弦哥,李晓龙的电影,真能从香江杀回好莱坞么?”

    高弦肯定地点了点头,“李晓龙毕竟已经在米国有一定基础了,如果他还不行的话,那当下时代也就没有别的人选了。”

    ……

    在等待李晓龙的这段时间里,高弦借着香江棉纺业同业公会办事处的便利,在洛杉矶成立了高益美国公司,并让周文耀当负责人。

    除了环宇电子的对美出口计算器业务外,周文耀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帮高弦收集米国这边的消息,并相应地做些“杂事”。

    现阶段最实用的长途通信手段就是电报,高弦首先给高益美国公司配备了一台电传打字机。有了这个东西,周文耀不用懂什么摩斯码,直接打出英文,就能被电信公司传递到太平洋对岸的香江。

    高弦便亲自试了一下,用这台电传打字机,把自己和李晓龙一起返回香江的消息,发给了香江的高益公司。

    当高弦和马永达、李晓龙离开洛杉矶时,依依不舍地送到机场的周文耀,可怜巴巴地说道:“老板,你可千万不要忘了这边的公司啊。”

    高弦失笑地拍了拍周文耀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放心吧,你很快就能发现,高益美国公司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的。”

第0124章 超市还没开张架就打起来了

    世界就是这么巧,从洛杉矶飞往香江的飞机上,高弦又遇到了导演罗维的老婆刘良华。

    其实,所谓的巧,也是必然的。毕竟,这个时代,像往返于洛杉矶和香江之间这样的长途航班,屈指可数。

    高弦不用开口问,光是瞧刘良华垂头丧气的样子,就能猜到,嘉禾这次招揽郑佩佩,又没成功。

    仔细想想,这样的结果也能理解。

    嘉禾相中郑佩佩在大票仓宝岛的号召力,可人家郑佩佩也肯定享受现在的婚后生活,否则的话,也不会正当红之际,从电影圈急流勇退了。

    当看到从机舱另一个方向走过来的李晓龙时,刚刚坐下的刘良华,顿时就两眼发直了。

    高弦神态轻松地解释道:“布鲁斯已经决定,回香江,和我们一起拍电影了。”

    刘良华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和我们?”

    “对。”高弦点了点头,“布鲁斯答应与尚华文化合作,自然也离不开嘉禾。”

    确认了这个消息后,本来铩羽而归的刘良华,顿时精神一振,连连点头附和。

    接下来,能言善道的刘良华,便开始和李晓龙套近乎。

    高弦没去理会,因为他知道,李晓龙只和自己真正欣赏的人亲近,而刘良华还不具备能让李晓龙佩服的本领。

    于是,高弦索性闭起眼睛,思索接下来的计划。

    通过交流,高弦和李晓龙已经达成了共识,电影理所当然地是功夫电影,而内容,还要是华人世界的英雄故事。

    高弦忽然发觉,其实,历史有其必然性,因为它给当事人的选择并不多。

    据高弦所知,邵氏兄弟要拍一部名为《拳击》的电影,班底是大导演张彻,以及他的两位得意弟子——狄龙和姜大卫,题材比较新颖,会涉及到泰国拳术,并因此前往泰国拍摄。

    毫无疑问,张彻、狄龙、姜大卫这样的黄金组合,现阶段就是票房的保证,进而《拳击》这部电影的表现,有极大几率称雄。

    对此,高弦心里不由得琢磨,没别的选择,只有正面迎上,李晓龙回香江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必须是《唐山大兄》了。

    唐山大兄郑潮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因为成功地反抗当地恶霸压迫华侨,旅泰华侨便尊称他为唐山大兄。其中的“唐山”,是华侨对中国的别称。

    另外,泰国首都曼谷的一座花园,还供有郑潮安的铜像,那是旅泰华侨为纪念他,而捐资建造的。

    显而易见,唐山大兄就是华人世界的英雄故事,符合高弦的初衷,也符合他和李晓龙达成的共识,李晓龙应该乐于接受。

    通过《七十二家房客》,高弦已经对香江电影的运作流程,有了亲身的了解,并锻炼得足以识破可能的大部分行业猫腻了。所以,对于李晓龙回香江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他只打算提提点子,不准备深度介入。

    反正,不论是李晓龙,还是邹闻怀,都和自己一样,只想成功,足以保证他投进去的钱,肯定亏不了

    ……

    等飞机在启德机场顺利降落,一行人走出航站楼的时候,就和高弦第一次遇到李晓龙返回香江一样,香江各路媒体的记者,已经在外面恭候多时了。

    稍有不同的是,嘉禾老板邹闻怀也来了,将礼贤下士的戏码演得十足。

    当看到李晓龙后,人群顿时一阵骚动。

    早有准备的高弦和邹闻怀,就在现场,为李晓龙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媒体吹风会,以介绍李晓龙这次返回香江的拍片计划。

    记者们争相提问的热闹场面,就不用过多形容了。

    只是,有人向高弦抛过来一个“不相干”的问题,让高弦有点措手不及,“高先生,昨天下午,你投资的金东,所属的部分员工,和惠康的一些员工,当街老拳相向,最后全部被带进了警局。对此,高先生怎么看?”

    迅速缓过神来的高弦,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昨天,我还和布鲁斯在飞机上,自然对此毫不知情,请容我了解过实际情况后,再向外界表明态度。”

    这个小插曲暂时掀过,当看到前来迎接的高益公司副经理叶黎成时,高弦才来得及询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正要第一时间,向老板汇报这个意外状况。”叶黎成微微苦笑道:“确实,我们的金东超市还没正式开张呢,和惠康的架,就不期而至地打起来了。”

    原本,还没正式开张的金东,不会这么快地引起行业先行者——惠康的注意,可金东成功挖走惠康一部分管理人员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另外,按照高弦的那份商业策划书,金东在正式开业前的宣传广告、吸引流量工作,搞得堪称十分老辣。

    比如,在前往惠康店面的必经位置,金东会安排一些人员,分发一些带着自家标志的,惠而不费的小东西。

    昨天发生的这场冲突,就是此类的活动引起的。

    见金东的人分发卫生纸,吸引了大量的顾客,惠康的人便按耐不住,潜伏过来搞破坏,最终导致双方挥拳相向,场面鸡飞狗跳,引发无数路人围观。

    对于金东颇具策略性地挖人和富有侵略性的营销,高弦的态度讳莫如深。因为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就是如此,想吃斋念佛的话,还不如当初压根别参与进来。

    高弦关切地问道:“双方有多少人受伤?伤情严重么?”

    叶黎成回答道:“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皮肉伤,金东和惠康也都实在磨不开面子向对方索赔,结局只能不了了之,就是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大地煽风点火。”

    说到这里,叶黎成笑道:“对了,这次事故中,我发现有个姓黄的小伙子,拳脚上真有功夫,保护了不少同事。”

    高弦点了点头,“行,等我把李晓龙送到酒店休息后,再去金东看看。”

    招待李晓龙的工作,自然早就安排妥当了,下榻的酒店选择了位于中环的希尔顿酒店,绝对在规格上,让李晓龙感觉到自己被格外尊重。

第0125章 两个厌战的美国大兵

    金东和友商惠康发生冲突一事,可大可小,就看是否处理及时和妥当了。

    这个时代虽然未必黑公关遍地走,但维护和破坏企业形象的基本套路,都是一样的。

    于是,在希尔顿酒店把李小龙安顿好后,高弦便暂时告辞,“昨天,我公司的雇员,和同行打起来了,我得赶紧过去看看。”

    也听说了这件事的李小龙,理解地点了点头,“大卫,你先去忙吧,我毕竟在香江长大,对这里还是挺熟悉的。”

    高弦离开位于中环的希尔顿酒店,赶往渡轮码头,过海来到九龙的油麻地。金东的第一家超市,就开在这里。

    金东之所以把自己的第一家连锁店,放到油麻地,除了因为相中这里的繁华之外,还有就是距离“新手村”木屋区相对较近。

    说白了,香江的零售业竞争堪称惨烈,进而开超市遇到的情况会比较琐碎,可调动的人手多一些,也好有个照应。

    事实也是如此,金东还没正式开业呢,便和友商惠康干了一架。

    知道大老板要来,金东的经理李若希,早早地等在门口。

    此人原来在惠康当副经理,被挖到金东后,摇身一变,成了经理,算是惠康和金东产生龌龊的一大诱因了。

    金东超市的筹备工作,用开发电子游戏做比喻,已经到了完全呈现给玩家之前的测试阶段。

    高弦在营业区转了一圈后,便来到了后面的办公区,问李若希道:“昨天和惠康那边发生冲突的员工,情况都稳定吧?”

    李若希恭敬地回答道:“老板尽管放心,他们没有大碍,我给他们放了三天假休息,结果还有人坚持来上工。”

    高弦瞧了一眼原本属于惠康的李若希,也不管他的立场,能否专业到“各为其主”的高度,敲打道:“商业竞争无时无处不在,挥拳相向就落入了下乘,让大家以后做事老成持重一些。”

    李若希虚心受教道:“是。”

    理智的冷水泼完后,奖励的甜枣也要适时递出。

    高弦转而说道:“我听说,有一位姓黄的职员,非常勇敢,保护了同事。等他休完假了,我要亲自当面奖励一下。”

    “黄元伸就是坚持来上工的职员之一。”李若希笑道:“小伙子做事非常勤快,听说他家里的条件比较艰苦,下面有五个弟弟妹妹,所以很早就出来分担养家的责任了。”

    一开始,高弦对“黄元伸”这个名字,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同的意义,等一个看起来很乐观的年轻人,站到面前后,他顿时恍然大悟,这不是扮演大侠霍元甲的那个演员嘛,虽然年轻了一点,但名字、眉眼等等关键标志,都能对上号。

    “听说,你身手不错。”高弦饶有兴趣地开口道:“你能让我见识一下么?”

    “黄元伸十二岁的时候,得到高人传授武艺,能跳得像货架那样高。”李若希给有些不好意思的黄元伸使了一个眼色。

    得到鼓励的黄元伸,当即展示了一下身手,好家伙,在仓库里,能轻松跳到堆叠得一人多高的米袋上。

    高弦心里琢磨,“金东还真是‘聚人’啊,香江电视领域还没有本土制作的电视剧,我正打算让尚华文化开这个先河呢,没想到白捡了一个功夫明星的胚子。”

    见大老板面露满意之色,在场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高弦拿出钱包,抽出五张“红衫鱼”,递给了黄元伸,“这是我个人给你勇敢保护同事的奖励。另外,明天你去尚华文化一趟,看看有没有拍电影的资质。”

    见此情景,包括李若希在内的所有金东职员,都不由得目瞪口呆。

    黄元伸这是走了什么运,不但得到了一个大红包,还有机会被捧成明星!

    毫无疑问,现阶段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黄元伸,没有选择的资格,晕乎乎地连声说道:“多谢老板栽培。”

    高弦微微颔首,笑着环顾四周道:“只要像黄元伸那样好好工作,我是绝不会亏待大家的!”

    这话虽然老套,但一如既往地有效果,激励得众人欢呼和鼓掌。

    ……

    显而易见,黄元伸的状态属于“培养待用”,李晓龙的状态属于“正当重用”,高弦的关注点放在哪一头,不言自明。

    关于拍摄什么内容的功夫电影,高弦和李晓龙已经达成共识,就选择唐山大兄郑潮安的传奇故事了,嘉禾那边也没有异议。

    事实上,邹闻怀已经被邵谊夫逼得没有选择的空间。

    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霸主地位,可不是恭维话或者自吹自擂,而是真的杀气腾腾。

    拼同时开工的电影数量,嘉禾肯定没有那么充足的财力;拼单部电影的战斗力,光是张彻、狄龙、姜大卫这个黄金组合打造的新作——《拳击》,就压迫感十足,而王羽的“独臂刀”IP,还因为官司缠身,被“锁定”着。

    因此,邹闻怀十分赞成,就去泰国拍摄《唐山大兄》,和同样在那里拍摄的《拳击》,正面对撼。

    至于电影制作团队的其他成员,导演肯定是邹闻怀特别倚重的罗维了。

    在高弦看来,配套方面,能一步到位,就别做“夹生”了,免得中途横生龌龊,制作团队里上演宫斗戏码。

    拍电影的具体安排,高弦还是相信嘉禾方面的专业能力,所以不打算跟着无谓地操心,他只想提醒李晓龙一个私人问题。

    不用多想也能预料到,早已经在武术界闯出鼎鼎大名的李晓龙,一到泰国,肯定会吸引同行主动跑来切磋。

    高弦不得不叮嘱李晓龙,咱们第一要务是拍电影,你可别不分主次地耽误了档期。

    没想到,高弦为此事来希尔顿酒店找李晓龙的时候,却扑了一个空;经理亲自查了一下留言,发现原来李晓龙去哥哥家了。

    李晓龙兄弟三人,大哥李忠琛属于学霸,在香江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香江天文台工作。

    虽然李忠琛不像弟弟李晓龙那样名气大得家喻户晓,但李忠琛现在的妻子挺有名,是被誉为“香江才女”的林燕妮。

    高弦估计,林燕妮和李忠琛应该正闹离婚呢,在米国就和留学的林燕妮熟识的李晓龙,既然赶上了此类家长理短,便不可能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高弦想了一下后,便到餐厅小坐一会,如果能等到李晓龙回来,更好。

    等坐好后,高弦才发现,距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两个米国大兵。

    在希尔顿酒店遇到洋人十分正常,但遇到米国大兵,还是比较稀罕的。

    高弦好奇地留意了一下,发现这两个米国大兵情绪不高,正喝着闷酒。

    ……

    “杰克,我们服役的舰艇将要退役了,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不知道。或许,退役更好。我每次睡觉,都会做恶梦。艾尼斯,你怎么样?”

    “我也是做恶梦,精神状态很差,战场实在太残酷了。”

    ……

    听了只言片语的高弦,不由得一挑眉头,心说,“原来这两个米国大兵厌战,正借酒消愁呢。”

第0126章 不会白救吧

    在高弦的印象里,米国大兵不是摇头摆尾地得瑟,就是倚红偎绿地放纵。

    从南越那边传过来的新闻报道,无不或隐或现地提到这一点。

    高弦没想到,自己今天会遇到两个多愁善感的稀罕货。

    早就在希尔顿酒店混到贵宾待遇的高弦,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悄悄地向侍者打听,这两玩意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侍者有求必应地低声回答道:“好像有一艘叫什么奇沙治号的米国航空母舰,刚来到港口休整,这两个人应该是那上面的士兵。”

    高弦恍然地点了点头,又端详了一下这两个米国大兵,发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真的很差,绝不是颓废二字所能形容的。

    不过,高弦转念一想,这关我毛事!本来以为可能会隐藏着什么商机,结果却毫无价值,简直是浪费感情。

    于是,高弦便不再理会那两个情绪低落的米国大兵,一边浏览着报纸上的最新消息,一边等着李晓龙。

    还别说,高弦把香江的近期重要新闻了解得差不多后,真等到李晓龙回来了。

    没有打听李晓龙的私事,高弦直接把话题转到去泰国拍电影的事情上。

    已经把“顺毛捋”的招数,使用得炉火纯青的高弦,不着痕迹地说道:“布鲁斯,武术界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你打遍米国没对手,已经在武术界达到了顶峰。”

    “不过,我明白一个几千年没变的道理,那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此,我猜想,你只要一踏上泰国的土地,就会吸引数不清的武术界同行前来,或者挑战,或者切磋,反正就是动手过招。”

    “本来,我是不应该干涉你在武术界的事情。”

    “可是,布鲁斯,我们现在有一个更伟大、更有意义的目标,即通过电影的形式,把你的功夫和哲学,展示给全世界的观众。”

    “所以,布鲁斯,我想提醒你,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尽量不要争一时的长短,免得耽误了电影的档期。”

    李晓龙耐心地听高弦讲完后,笑着回答道:“大卫,你可能不知道,我早就参透胜负了,这也是我的哲学当中的一部分。”

    “不管怎么样,大卫,我都要感谢你的善意提醒。”

    “到了泰国后,我不会搭理任何挑战,如果有些切磋具备武术交流的意义,我也会慎重考虑。”

    “总而言之,正像你所说的,我们当前的首要目标,就是拍出足够精彩的电影。”

    “那我就放心了。”明显松了一口气的高弦,朗声大笑,“布鲁斯,看来,我对你的哲学,还是了解不够啊。”

    李晓龙眉开眼笑道:“那我们有机会,就多做交流嘛。其实,大卫,你说过的话,常常会启发到我。”

    事实上,高弦给李晓龙的感觉很特别。

    别人对李晓龙感兴趣的地方,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武术;高弦虽然也对李晓龙的武术感兴趣,但对李晓龙的哲学却表现得更感兴趣。

    人在不同时期的追求往往不尽相同。

    李晓龙显然早就超脱了好勇斗狠的层次,而高弦和他论禅讲哲学的时候,李晓龙会感觉到自己的层次,一下子升华了。

    有着如此共同的话题,高弦和李小龙的关系,又怎能不融洽?

    两人正言谈甚欢间,客房门被敲响,值班经理亲自推来一辆餐车。

    高弦解释道:“布鲁斯,我听琳达说,由于运动量大,你喜欢饮一种蛋白质饮料。”

    “所以,我向琳达请教了这个配方,让酒店方面尝试着做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在泰国拍电影的时候,也可以帮你配置蛋白质饮料。”

    “当然了,琳达的手艺,我们肯定比不了,但聊胜于无嘛。”

    李晓龙满脸的感动,“大卫,想不到你这么关心我,连这样的细节都记得。”

    不得不说,李晓龙确实被高弦感动坏了,等高弦告辞后,李晓龙就站在客房门口,目送着高弦和值班经理,沿着走廊,往电梯方向走。

    高弦摆手道:“布鲁斯,你回房间休息吧。”

    一旁的值班经理,见此情景后,都被感动了,这两位的交情,简直是好得没法说了!

    高弦一边走着,一边和李晓龙挥手依依惜别,当路过一间客房时,忽然听到里面似乎传出了重物倒地的声音。

    高弦微微一愣,停下脚步,侧头问旁边的值班经理,“刚才你听到什么声音了么?”

    “我没注意。”值班经理摇了摇头。

    这时候,里面又传出了重物倒地的声音,似乎还有杯子摔碎的声音,连值班经理都听到了。

    高弦开口问道:“里面住的什么客人?”

    值班经理思索着回答道:“应该是两名美军士兵,不久前在餐厅喝得醉醺醺后,开的客房。”

    “原来是那两个多愁善感的货啊。”高弦恍然地微微颔首,抬手拍门道:“hello。”

    值班经理迟疑地说道:“高先生,我们还是不要打扰客人休息吧,尤其,那还是两个米国大兵。”

    高弦瞥了一眼值班经理,心里琢磨,莫非你认为里面有不可描述的基情四射场面?

    远处的李晓龙高声问道:“大卫,有什么事么?”

    高弦还了一个“OK”的手势,然后对值班经理说道:“你先让开一下。”

    值班经理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依言退开了几步。

    高弦摆出李晓龙在电影里的招牌架势,发出一声尖啸,抬脚重重地踹向房门,顿时把远处的李晓龙,和近处的值班经理,看得目瞪口呆。

    疼得一咧嘴的高弦,见房门没被踹开,当即明白,李晓龙的姿势,自己可以信手拈来,但“李三脚”的功夫,自己可学不会。

    眼见着闹了这么一通,房间里还没有反应,高弦不再迟疑,纵身而上,撞向房门。

    这次,成功了!

    当看清客房内的情景后,高弦知道,自己猜对了,那两个厌战的米国大兵,躲在房间里玩自杀。

    被高弦的撞门举动,吓得脸色苍白的值班经理,凑过来,看到两个米国大兵,口吐白沫地倒在地上,一动不动,脸色又转为惨白了。

    “Are you OK?”检查过两名米国大兵还有呼吸后,高弦瞥了一眼值班经理,淡淡地问道:“还不喊人么?”

    值班经理醒悟过来后,跌跌撞撞地往电梯方向跑去。

    “这两个人,我不会白救吧?”想到此处的高弦,拿起客房的电话,拨了出去,“福宁安,给你提供个新闻线索,我在希尔顿酒店这里,发现两个自杀的美军士兵。”

    “什么?”电话那头的福宁安,大呼小叫道:“我马上到。”

    放下电话后,高弦“摸”出一台这个时代的相机,开始实锤现场的如山铁证。

第0127章 继续大谈哲学

    事实表明,高弦的“随手拍”,并非多此一举。

    当知道有两个米国大兵在客房昏迷倒地、生死不明后,希尔顿酒店和香江皇家警察,比亲爹出事的反应都快,迅速赶到现场,把人抬走了。

    福宁安的动作不可谓不快,但当他跑过来的时候,只赶上了警察做现场笔录的戏码,于是便马不停蹄地跟去了医院。

    高弦这位最重要的事件见证者,见没自己啥事了,便回自己的办公室了。

    结果,临近饭点的时候,福宁安找上门来,不无懊恼地说道:“美国军方的反应还真快,已经把那两名自杀未遂的士兵,接到舰艇上了。”

    高弦打趣道:“你该不是有从我这里挖掘新闻素材的打算吧。”

    福宁安理所当然地回答道:“那名值班经理虽然也在现场,但破门而入的救人者,可是你啊。”

    “其实,就像我和警察说得那样。”高弦不得不再把事情经过唠叨了一遍。

    当然了,整个叙述极尽朴实无华,不可能有“高三脚”模仿“李三脚”失败的花絮。

    福宁安意犹未尽地扣上钢笔帽,沉吟道:“拥有两百多名军官、两千多名水兵的奇沙治号,这次来西太平洋海域,是最后一次参战,等返回米国加州圣地亚哥的母港后,就会退役了。”

    说到这里,福宁安看着高弦,怂恿道:“大卫,有没有兴趣,到奇沙治号上,见这艘航空母舰的最后一面呢。”

    高弦当即摇头道:“你这个一见新闻就发疯的家伙,别想让我自找麻烦。”

    “这怎么叫作自找麻烦呢。”福宁安继续游说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米国驻香江总领事馆肯定会当面向你道谢,还在港口休整的奇沙治号也差不多会如此做,你只要表示,想去舰艇上探望一下那两名士兵,便可以顺便带着我去挖掘新闻了。”

    做事有自己节奏的高弦,才不会随便被福宁安忽悠,他目前最真实的想法,只是想搭便车,刷刷声望。

    高弦知道福宁安这家伙对新闻的胃口很大,所以在经过一番考虑后,拿出胶卷道:“你的馊主意,还是算了吧。这是我用朋友的相机,在现场拍的照片,包括那两名厌战自杀的米国士兵,口吐白沫、昏倒在地的情景,绝对震撼。”

    一听这话,福宁安顿时两眼冒光,伸手来拿胶卷。

    高弦轻轻地避开,微笑道:“胶卷可以给你,但我有两个条件。”

    “明白。”福宁安抢着说道:“这个胶卷是我拍的;在报道新闻的时候,我会自然而然地为你营造一个光辉的公众形象。”

    高弦会心地一笑,将胶卷放到福宁安手上,“老朋友,合作愉快。”

    “你买单,我先走了。”珍而视之地收好胶卷的福宁安,一仰脖,喝光杯子里的咖啡,然后就火急火燎地闪人了。

    ……

    福宁安的报道,当然还是刊登在《夏华早报》上。

    做为香江本地最主要的英文报纸,《夏华早报》在香江精英阶层的认可程度,不言自明,堪称权威,别的媒体自然而然地也愿意加以引用。

    因此,在希尔顿酒店厌战自杀的米国大兵被高弦救下这件事,就不是街头巷尾、口口相传的零星片段了,而是一个被广为认可的完整场景再现,而且还配有震撼性十足的图片。

    伦敦的媒体,迅速引用;大西洋对岸的米国媒体发现后,继续引用……

    就这样,即使米国官方和军方,想要低调处理这件事,都不行,全球主要媒体都报道了,并加了关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因为,这个事件还是非常严肃的,并不是什么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

    要知道,越战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开始,经历了肯尼迪时代、约翰逊时代,直到现在的尼克松时代,打了十多年,对整个米国的影响非常深远。

    从国运角度来看,米国遭受严重损失,综合国力随之削弱,国际地位也相对下降,冷战的优势逐渐被苏联占据。

    从经济角度来看,深陷战争泥潭的米国,至少消耗了二千五百亿美元,拖累得时不时地闹一下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眼瞅着要玩完了。

    从舆情的角度来看,米国国内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不乏流血冲突,很多米国青年为了躲避被征召入伍的风险,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比如拳王阿里就是一个相当有名的拒服兵役例子。

    在这个大势下,两个米国大兵躲到希尔顿酒店客房自杀一事,难以遮掩后,又怎么会被全球媒体放过呢。

    虽然现在还没有“伊拉克战争综合症”的概念,但看着两名米国大兵口吐白沫倒在地上的实锤照片,不得不让人发出疑问,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年轻的生命厌世?

    毫不夸张地讲,写出新闻报道的福宁安,名声大噪,转眼成了真正的全球名记。

    至于高弦,也就是香江本地的圈子,知道他破门而入,救了两个厌战自杀的米国大兵,米国驻香江总领事馆为此专程道谢,进而营造出了一个人脉资源。

    但香江之外的媒体,则没有提及高弦的名字。

    道理很简单,这些媒体关注的是,两个米国大兵厌战自杀这件事,甚至米国大兵最后到底是否被救活的结果都不重要,更何况高弦这个破门而入救人的“酱油党”了。

    说句实在话,高弦对这样的效果,已经非常满意了。

    经过这个人情往来后,高弦算是和米国驻香江总领事馆,这个全球唯二的,直接对米国国务院负责的,地位特殊机构,有了正式的渊源,想必能对他接下来,在米国做生意赚钱的计划,有所帮助。

    就拿近在眼前的效果来讲,便有不少人因为看到高弦和米国官方机构往来密切,而不明觉厉地肃然起敬。

    虽然高弦知足常乐了,但老天似乎感觉高弦找的礼包还不够大,于是又加了一些料。

    随着香江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很多大人物先后到访。

    比如,上半年,大卫·洛克菲勒来港主持国际投资研讨会。

    现在,时间来到了一九七零年十二月,又一位大人物,在香***了,他就是教宗保罗六世。

    所谓的教宗,是官方的称呼,换成更广为人知的叫法,就是教皇,其在全世界的地位不言而喻。

    简单来讲,从一九六三年当选教宗以来,保罗六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第一位到联合国发表谈话的教宗,属于一位世界性和国际性的人物。

    保罗六世一到香江,并立即前往香江大球场主持弥撒,场面甚是隆重,高弦便知道他认识的几位精英人物,到了现场。

    因为深知自己对于这个时代非常“另类”,所以高弦一向敬而远之和神秘学沾边的事物,进而他肯定不会主动去凑热闹。

    可高弦万万没想到,保罗六世竟然点名见他。

    等大约过了十五分钟,高弦出来后,守在外面的福宁安,满脸羡慕地说道:“你们竟然交谈了差不多十五分钟。”

    高弦解释道:“哲学问题嘛,一旦讨论起来,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很多时间。”

    福宁安当即追问道:“什么哲学问题?”

    “比如战争与和平。”高弦微微一笑,“我觉得,教宗说的那句话,很是引人深思。”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问题的时代,一个问题很大的时代。在科技的神奇影响下,一切都在经历着变革。如果我们愿意在生活中睁大双眼,每天都有问题等着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一脸懵逼的福宁安,下意识地附和道:“是哈。”

    “走。”高弦对福宁安一挥手,“你不是怂恿我,到奇沙治号看看么,我这就去申请。”

    福宁安有些意外地问道:“你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

    高弦微微叹了一口气,“我既然救下了那两名美军士兵,总要看看他们现在的状态,才能心安啊。”

    还别说,米国人答应得出乎意料的痛快,高弦和福宁安不费吹灰之力地登上了即将返回米国母港的奇沙治号。

    航空母舰对于高弦而言,带着百分之百的新鲜感,故而,他在参观的时候,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了,高弦很快见到了之前自己救下的那两名厌战自杀士兵——杰克和艾尼斯。

    见他们神情委顿,高弦便语重心长地猛灌心灵鸡汤,大谈人生哲学,结果把杰克和艾尼斯说得痛哭流涕,保证自己不再做傻事了。

    见此情景,福宁安再次目瞪口呆,不由得暗中琢磨,“原来,这就是哲学啊。”

    最后,高弦又说道:“杰克,艾尼斯,我在米国也有生意,如果你们退役之后,对新工作不满意,可以找我,看有没有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