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资本狂人全文阅读 第19分节

第0177章 去忽悠金大侠的版权

    相比于金牛饮料红红火火的席卷之势,高弦和霍应东在文莱投资石油行业的项目启动,则低调得香江这边,除当事方之外,几乎无人知晓。

    霍应东既全面垫资,又负责项目建设,以及疏通文莱高层关系,可谓出钱出人又出力,全都包了,而高弦只是坐等拿股份。

    看起来,在这个运作当中,霍应东吃大亏了,但实际上,霍应东却甘之如饴。

    一大佐证就是,在中华游乐会的网球场上,霍应东和高弦打网球的时候,毫无芥蒂,言谈甚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只有一个,高弦的忽悠神功,实在太厉害了,已经让霍应东佩服得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

    高弦为霍应东分析石油价格走势,进而涉及到的国际形势,最近就被验证一个,而且还是重量级的一个。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通过和不通过,只是百分之五十对百分之五十的两可之间,未必能显出什么水平,霍应东也不会买账。

    关键之处在于,高弦分析出了:全球最重要的发达国家中,一本和澳大利亚,会忠心地扮演小弟角色,追随米国,投下反对票;而苏联、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则会投出赞成票。

    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全部命中的难度,可以和买彩票媲美,而高弦却偏偏全部预测正确了!

    无论内地还是国际的局势,高弦都能料事如神,霍应东怎能不服!

    要知道,因为各种原因,霍应东说是孤独也不为过,他太需要大势方面的高明分析了。

    当交情当中,有了这种无与伦比的信任后,霍应东哪里还忍得住,不开足马力地大干特干文莱的石油项目?

    只是苦了霍镇廷霍大公子,又要在繁荣程度远远不如香江这个花花世界的文莱,再战三年了。

    事实上,霍应东的心里应该也清楚,自己即使吃亏,最坏结果,也损失不到哪里去。

    毕竟,文莱的投资,不是失败后可能连废纸都看不到的股票期货,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除非发生伊朗一九七九年那样的变天事件,才会血本无归。

    总而言之吧,在文莱的这笔投资中,高弦凭借忽悠神功,让自己真的省了不少事。

    从中华游乐会出来,返回办公室后,梁馨脚跟脚地跑来汇报,“汪老吉第四代王豫康多年前,为了还债,而顶让出去的那几个店铺,已经买了下来;汪老吉在香江和濠江的商标,还在谈,应该很快就能搞定。”

    说到这里,梁馨特别提醒道:“买下那几家店铺,总共花了十六万元,对你而言,可能很便宜,但这些店铺,在离开王氏家族成员的打理后,全都经营不善,巴不得赶紧有人接手。”

    “这就是我让你接触王豫康夫人谢丽琼的一个原因了。”高弦丝毫没有感到意外,“要论对这些老字号的珍视程度,往往还是当初创造它的家族。”

    “对了,谢丽琼好接触么?”

    梁馨点了点头,“这位老太太,对祖业的感情,还是非常深的。听说高先生有意重塑汪老吉在香江和濠江的品牌,并且邀请王氏族人加入,非常高兴和感激。”

    “不过,有件事情很奇怪。谢丽琼给她丈夫王豫康发电报,让他从米国回来,重振香江这边的家业,结果被拒绝了。”

    “也不知道,王豫康是由于在米国那边发展得太好,舍不得离开,还是因为仍然抱憾当年被骗卖掉祖业而无颜回香江。”

    高弦才懒得分析王豫康怎么想的,只是如此一来,汪老吉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品牌,又分散了。

    不过,王豫康在米国那边的产业,最终还是要传给香江这边支脉的后代,所以,高弦只要拉拢住谢丽琼,王氏家族的成员,就还得为他所用。

    高弦转而问道:“珍宝海鲜舫的情况如何?”

    “真没想到,有那么多的人,对珍宝海鲜舫感兴趣。”梁馨耸了耸肩,“遭此火灾后,汪老吉,不对,很快这个品牌就姓高了,就姑且称之为太白海鲜舫东家吧,它确实无力重建珍宝海鲜舫了,甚至连太白海鲜舫都无心继续经营了,现在就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了。”

    高弦听了之后,不由得眉头一皱,“如此一来,这会是一场持续战了。”

    金东通过成立金东超市,进入零售领域;通过发明金牛饮料,进入软饮料市场;通过收购汪老吉这个在世界各地都颇有知名度的中华老字号,增加企业底蕴;如果珍宝海鲜舫被成功拿下,还能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进入餐饮行业。

    见高弦陷入思索,梁馨又补充道:“我听说了几个有意角逐珍宝海鲜舫的竞争者,其中就包括何洪绅、郑玉同。”

    高弦微微颔首,“行,除了谢丽琼那边你留心保持接触之外,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梁馨如释重负,“那我们就算是扯平了。”

    高弦当然不可能真的去计较闭门羹的事情,他回了一句“扯平了”,然后起身道:“走,跟我去拜访一下金庸。谈谈《射雕三部曲》的版权。”

    梁馨兴趣寥寥地摇了摇头,“我去能干什么?”

    “你去当然有作用了。”高弦笑道:“金大侠虽然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但也是一位典型的文人,美女面前,怎么好意思,过多纠缠俗套的利益之争。”

    “不去。”梁馨没好气地拒绝道:“我感觉自己都快成了你使唤来使唤去的工具。”

    “当工具,总比变成怨妇强。”高弦不容置疑地去拽梁馨的胳膊。

    不成想,梁馨挣扎的力气还挺大,一下子就把没有防备的高弦,拖倒在了自己的身上。

    高弦微微一愣后,失笑道:“这下可好,绯闻坐实了。”

    梁馨微微红着脸抱怨道:“压死我了,你还不起来,我跟你去还不行嘛。”

    高弦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我在车上等你。”

    这种若无其事,倒是冲淡了不少刚才的尴尬。

第0178章 拿到手不等于马上拍

    电视剧《霍元甲》反响之好,无须赘述,首播之后,紧跟着就是重播。

    顺理成章地,续集《陈真》也紧锣密鼓地开拍。

    有必要指出一点,在前作《霍元甲》大获成功的基础上,《陈真》已经无需高弦过问,换而言之,没有参考所谓“原著”的必要了,其只需按照惯性往下运行,就错不了。

    高弦真正关注的地方是,尚华文化需要进行一波“镀金”,好为挂牌上市做最后的准备。

    而金大侠的“射雕三部曲”,就是目标之一。

    实际上,高弦除了想收编“射雕三部曲”的电视剧改编权之外,也对金庸本人动上了脑筋。

    这次会面的目的,双方当然早就提前通过气,因此,在寒暄过后,迅速转入正题。

    梁馨首先献上崇拜之情,“查生所著的‘射雕三部曲’,部部精彩绝伦;里面的每个女主角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以至于让我都产生奢望,自己能够在小屏幕上有机会过把戏瘾,多好!”

    “射雕三部曲”所包含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在完稿后,都曾经在一九五零至一九六零年代,被搬上大屏幕。

    其中,《倚天屠龙记》被改编成电影的次数最多,为三次;《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各为一次。

    至于“射雕三部曲”被改编成电视剧,在高弦来找金庸之前,还从来没有过。

    因此,金庸对这次合作很期待,于是在听了梁馨的恭维后,高兴得哈哈大笑,“希望能够尽快在小屏幕上,欣赏到梁小姐的演出。”

    高弦递给金庸一份文件,“查生,这是尚华文化,就《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的电视剧改编权,所拟的初步合同。”

    “你看看还有哪些条件不满意,我这边再做修改。”

    金庸可不仅仅是大侠,他还是一位精明的商人。

    于是,金庸当即熟练地浏览起合同来,结果,没看几眼,他便惊讶地抬起头来,“高先生,你确定,会为改编权,支付一百万元?”

    高弦微微一笑,“如此文坛盛事和雅事,我还担心一百万元不够分量呢。”

    大为受用的金庸,不再多问,继续观看合同。

    他发现,虽然高弦刚才说,这是一个初步合同,但实际上,它的内容还是非常完善和细致的。

    就拿金庸刚才所惊讶的,价值一百万元的,“射雕三部曲”电视剧改编授权费来讲,合同就详细地说明了支付方面的细节——双方签订合同后,尚华文化会支付相当于签字费的十万元;每部电视剧正式开始拍摄前,尚华文化会分别支付三十万元。

    尚华文化对自己所购买的,“射雕三部曲”电视剧改编权的内容,也是有清晰界定的,其中包括,这个改编权在香江范围内具有排他性,并且时效为十二年。

    见金庸在这些条款上思量良久,高弦便主动解释道:“查生肯定也能想到,‘射雕三部曲’所包含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不管哪一部,都是篇幅宏大,改编成电视剧后,长度必然会达到几十集。”

    “这就是电视剧相对于电影的一个优势所在,充沛的篇幅,足以表达出原著的主题和内容。”

    “可随之产生的问题是,电视剧在制作方面的财政和时间成本,都会进一步提高,回报周期同样会延长。”

    “因此,我认为,十二年的授权时限,不但有必要,而且很适合。”

    “把授权限定在香江范围内,目的也不外乎这样。”

    梁馨嫣然笑道:“我想起来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查生可以把改编权,分别授給香江和宝岛的制作方,让他们比试一下,看谁的电视剧,更合观众的心。”

    被逗得忍俊不止的金庸,继续往下看合同,发现剩下的部分,都是一些舒服得让自己都感觉意外的内容。

    比如:

    电视剧的改编,会征求金庸的意见;

    电视剧男女主角的选择,会征求金庸的意见。

    ……

    看到最后,金庸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直言,“这些条件太周到、太贴心了,有些我自己都没有想到。”

    “查生是文坛泰斗,给予再多的尊重,都是应该的。”高弦送上高帽后,又诚恳地说道:“尚华文化公司计划于明年挂牌上市,因此,想请德高望重的查生,担任董事。”

    香江这种公司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董事,以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做法,实在太司空见惯了。

    所以,金庸听到这个邀请后,并没有意外,只是考虑,自己担任尚华文化公司董事的职务,是否会有什么不妥之处。

    在一旁察言观色的高弦,适时地递过去两份文件——一份是对尚华文化最新情况的介绍,一份是尚华文化的董事聘任书。

    金庸翻了翻,又忍不住惊讶道:“钟景辉要到尚华文化担任总经理了?”

    高弦点了点头,“今年这届BTV艺员培训班毕业了,闲下来的钟景辉,正好到尚华文化担任总经理。”

    金庸点了点头,非常干脆地表态道:“高先生如此礼贤下士,态度之诚恳,让我十分感动,与尚华文化合作,是我的荣幸,乐意之至。”

    ……

    和金庸告辞,上了汽车后,梁馨好奇地问道:“你打算让尚华文化,先拍摄‘射雕三部曲’里的哪一部?”

    高弦玩味地一笑,“版权拿到手,不等于马上拍,先囤个几年再说吧。”

    梁馨疑惑不解地嘀咕了一句,“你这是钱太多,才做如此无聊的事情么?”

    高弦脸上露出朽木不可雕也的鄙视之色,“尚华文化在挂牌上市前,花十万元,请香江文坛泰斗镀金一次,难道不值么?”

    梁馨反问道:“你可是请了金庸担任尚华文化的董事,结果买了人家作品的版权,又捂着不拍,他能高兴么?”

    “我这么做,当然有站得住脚的理由。”高弦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显而易见,‘射雕三部曲’中,不管哪一部的篇幅,改编成电视剧,都会在三十集以上。”

    “以尚华文化当下的制作水平,恐怕无法驾驭这么大规模的作品。”

    “再说了,香江电视观众群体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射雕三部曲’现在就算拍出来,也是一种浪费。”

    “更为重要的是,‘射雕三部曲’本身,仍有不少需要完善作品的地方。”

    “就拿《射雕英雄传》来讲,秦南琴这个人物,虽然是杨过的生母,但就地位而言,却完全可以和穆念慈合二为一,以增强故事的紧凑性。”

    梁馨翻了一个白眼,“那金庸就修订呗。到时候,看你囤积居奇的算盘,还能不能打得响。”

    高弦忍不住笑骂道:“你可真够傻的!金庸目前还在写《鹿鼎记》,以他今日的地位,怎么可能含辛茹苦地‘双开’?”

第0179章 也该水到渠成地上市了

    尚华文化获得“射雕三部曲”电视剧改编权的消息,很快便见诸报端。

    明报一系里专攻娱乐八卦的《明报周刊》,对以自家老板为主角的新闻,倒是没有如何渲染,只是客观地报道,随着尚华文化出巨资,购得金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权,香江电视自制剧集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但明报之外的其他媒体,就不会如此中规中矩了,纷纷在报道过程中,冠以极具夸张的标题。

    比如:

    “百万购射雕”,

    “武林第一金笔无悬念”,

    等等。

    简而言之,吹得没边了。

    不管这些报道如何变着花样地博人眼球,其实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尚华文化真特码有钱!让金庸逮到了名利双收的机会。

    对此,金庸忍不住吐槽:

    草,我只收到十万块!

    还有,什么特码“百万购射雕”,能别漏掉“三部曲”么?

    ……

    于是,金庸特意打电话给高弦,抱怨道:“高先生,尚华文化想要造势,无可厚非,但也不能把我推到前面啊,现在我可是不胜其扰,连《鹿鼎记》都‘断更’了。”

    高弦语气无比诚恳地道了歉,然后解释道:“媒体上的炒作,并非出自尚华文化的本意。”

    “我让人调查了一下,发现是一名临时工,凑巧得知了这一消息,因贪图爆料费,而泄露给了记者。”

    “对于这种不遵守工作纪律的人,尚华文化决不能容忍,我已经让钟景辉把他开了。”

    “临时工?开了?”金庸听了这个解释之后,顿时哑口无言。

    为了安抚金庸,高弦专程再一次拜访对方,带去了《射雕英雄传》的初步拍摄计划,以及提前部分支付《射雕英雄传》电视剧改编授权费的十万元。

    见高弦的态度这么端正,金庸就基本相信了,自己成了尚华文化的广告牌子,只是一种阴差阳错,并非高弦蓄意而为。

    当看到《射雕英雄传》的初步拍摄计划后,金庸吓了一跳,“七十集?每一集含广告时间为五十五分钟!还要到一本北海道拍摄大雪纷飞的外景……”

    高弦摆出雄心勃勃的姿态,“尚华文化拍摄的这部《射雕英雄传》,可是第一套由金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当然要精益求精。”

    金庸听得心花怒放,顿时芥蒂全消,当高弦告辞时,满口答应,会以尚华文化董事的身份,积极参与赏花文化挂牌上市前的公关活动。

    ……

    临到年底,助长尚华文化声势的事情,可不是只有金庸被当成广告牌,比如,还有电影《香江沦陷》的上映。

    《香江沦陷》是由尚华文化牵头,多家机构投资出来的作品,因为档期赶在了一个特殊历史时刻,而格外引人关注。

    三十年前的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军攻占香江,这里的民众开始了三年八个月的黑暗生活,而这正是《香江沦陷》的故事背景。

    放到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香江一九九零年代,《香江沦陷》只是一部二级加一级的娱乐片,但在当下,却能做到相当发人深省。

    当然了,这个版本《香江沦陷》的二级加一级属性,在大导演李汉祥的高明手法下,淡化了许多,包括胡锦在内的,那几个从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借过来的女演员,为艺术献身的强度还不算大。

    《香江沦陷》的故事,围绕着当铺老板开叔一家展开。

    开叔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复杂,颇具香江小市民的代表性。

    一本人没打进香江之前,身为当铺老板的开叔,为人尖酸刻薄,唯利是图;

    一本人打进香江之后,为了生存,开叔学着别人,去当汉奸;

    可汉奸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开叔亲眼看到了女儿和老婆被一本人糟蹋;

    最后,开叔终于爷们了一把,咬牙切齿之下,杀了一本人。

    原来那个版本的《香江沦陷》,罗家英把开叔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但现在,年轻的罗家英还在演粤剧呢,只能找别人替代。

    李汉祥、邹闻怀这些专业电影人,确实有门路,很快就物色到了适合的人选,找了人生阅历可谓丰富的曾楚林,来饰演开叔的角色。

    剩下的故事人物,就相对容易操作了。

    开叔家总共有五口人,大女儿信弟和二女儿望弟是前妻所生,三女儿爱弟是继室所生。

    其中,大姐信弟为人懦弱贤惠,经常被自私刻薄的继母,和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爱弟欺负,而二妹望弟则恰恰相反,曾经赴洋留学的她,思想开明,不畏强权,是个敢说敢为的新女性,经常保护姐姐信弟不受欺负。

    开叔家的隔壁,住着医生沈放,他是一个爱国革命青年,与二妹望弟互萌爱意,大姐信弟也暗恋他。

    故事主要人物就是这些,谈不上复杂,但在一本人占领香江后,却上演了百味人生。

    日军入城仪式上,残杀误入路中的小孩子,宣告了香江民众所要忍受的残暴统治。

    开叔的形象非常讨厌,亲自把自己的大女儿信弟,送给一本军官糟蹋,而逆来顺受的信弟,步履蹒跚地带回来了开叔想要的当汉奸资格,以及在粮食短缺世道下,难得一见的一袋米和一只鸡。

    相比于开叔的市侩,信弟和望弟的姐妹情深,则催人泪下。

    开叔家的一间卧室里,有一个小地窖。信弟和望弟年幼的时候,为了躲避继母虐待,常常一起躲在那里。

    为了躲避日军的追捕,信弟和望弟又逃到了这里。但小小的地窖,现在却只能容下一个人。

    危急之下,信弟说了一句“我们都长大了,这里只能躲一个人”后,便毅然把望弟推进地窖,而自己则跌倒在地板上,被追来的小鬼子糟蹋。

    隔着木板的缝隙,信弟坚定的眼神,和望弟痛惜的眼神,不时地隔空触到一起。

    影片最后,则是望弟做出了牺牲,在日军的追捕中,把信弟先推上了车,自己则落入魔爪,沦为了悲惨的慰安妇。

    《香江沦陷》公映后,无数观众红着眼睛走出影院。

    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会对记者说,看了这部电影后,三十年前暗无天日的一幕幕,都浮现在了眼前。

    相比于一百多万的不错票房,《香江沦陷》所得到的媒体评价,要比票房更多的其它电影,高上很多。

    甚至有评论发出疑问,我们香江人遭受了这么多苦难,那我们到底认同不认同香江人这个身份呢?又有多少人对这块土地怀着生死与共的感情?

    当然了,评论也一致称赞,尚华文化不但能制作票房爆红的娱乐片,还能推出主题思想发人深省的作品,真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既然都被媒体称为一家了不起的公司了,那尚华文化也该水到渠成地挂牌上市了。

    ……

    PS:买射雕改编权这一段,能看出来是花十万打个广告的乐子,你就笑一笑;看不懂,也求你别带什么跪舔的节奏了,真的,求你别带节奏了,我比你更特码恶心,都怀疑人生了!

第0180章 一致行动人协议

    在高弦的一系列运作下,尚华文化的挂牌上市条件,确实已经成熟了。

    为此,在《香江沦陷》上映、广受好评后不久,尚华文化召开了一次投资者会议。

    现在的香江证券行业,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没那么多成熟的办事规则可依循。

    如果非要找规则,那走在前面的成功者,就是规则。

    所以,尚华文化的投资者会议,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展开和进行。

    比如说投资者,除了嘉禾、马永达、易家等等,还有李汉祥、黄展之类准备现在就认购股份的知名文化界人士。

    另外,数家关系良好的媒体,也得以派记者列席。

    尚华文化总经理钟景辉主持会议,并首先宣布,尚华文化将会在下个月,也就是一九七二年一月,以远东交易所做为第一交易所,挂牌上市。

    接下来,钟景辉提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话题,尚华文化目前的估值。

    打开高益提供的分析报告,钟景辉慢条斯理地说道:“根据高益的评估,尚华文化公司的价值为五千万港元。”

    早就知道这个数字的邹闻怀,听到钟景辉说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实在太能吹了,不过又不得不认可!”

    以尚华文化董事身份坐在台上的金庸,同样大为震动,忍不住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尚华文化的历史,勉强算得上三个年头,而这个估值,让我苦心经营多年的明报,情何以堪。”

    事实上,金庸在投身报业之前,还怀着电影梦,在电影行业呆过一段时间,比如编剧和导演了电影《王老虎抢亲》。

    不过,电影这一行,虽然看起来光鲜,但实际上非常难干,感觉自己不适合的金庸,最后还是改行到了报业。

    正是因为这段不成功的经历,金庸心底难免对尚华文化的辉煌,难免有些怀疑,可高益的评估报告,他也看过,有理有据,无话可说。

    相比之下,李汉祥、黄展等等准备认购股份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心思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听到钟景辉说出尚华文化的五千万估值后,纷纷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钟景辉翻了一页高益的估值报告,然后解释道:“尚华文化价值当中的一半左右,来自于尚华文化米国公司百分之三十的权益。”

    说到这里,钟景辉的目光,转向台下李汉祥、黄展等人,“虽然米国距离香江遥远,但在座各位可能听说了,尚华文化米国公司在米国经营得非常出色。”

    “其最新的成果是,李晓龙主演的两部电影——《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已经在米国的院线上映了。”

    “我想特别指出的一点是,这次《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在米国上映的院线,已经超出了米国唐人街的范围。之所以如此,全赖高先生的活动能力够强。”

    “《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在米国上映的票房,也统计了出来,共计一千二百万美元,堪称创造了华语电影的记录。”

    见李汉祥、黄展等人,面带喜色地交头接耳,钟景辉微微一笑,“我再说一句题外话,李晓龙主题的第三部电影——《猛龙过江》,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票房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又翻了一页高益的估值报告,钟景辉继续说道:“尚华文化在香江的经营成果,包括电影、电视剧和音乐,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我就不浪费时间,一一赘述了。”

    “另外,我要补充一点,可能因为电影、电视剧的表现太抢眼,尚华文化有一个经营活动,几乎被人忽视了。”

    “这个低调的经营活动,就是艺术品拍卖。”

    “该部分的估值,大约为五百万港元,如果条件成熟,尚华文化不排除以此为基础,开一个博物馆。”

    ……

    听了钟景辉所做的介绍,李汉祥、黄展等人,越发坚定了认购的决心。

    黄展在签支票的时候,打趣道:“孩子的奶粉钱,就全靠尚华文化了。”

    和黄展十分熟悉的马永达,正好路过时听到,于是开玩笑道:“你儿子都多大了,还要赚奶粉钱,你该不是惦记着再生一个吧?”

    男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气氛十分欢快。

    那边厢,沈典霞低声请教梁馨道:“馨姐,这个一致行动人协议,是做什么用的?必须签么?”

    “这个一致行动人协议的意思,就是签了这份协议的股东,在投票的时候,采取一致行动,投相同的票。”梁馨耐心解释道:“它的作用就是保证大家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做好公司。你相信尚华文化和高先生的话,就签这个一致行动人协议。”

    “我当然相信高先生了。”沈典霞连忙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又忍不住八卦道:“馨姐,你也认购了尚华文化的股票吧?”

    梁馨微微一笑,巧妙地回答道:“我当然也有尚华文化的股票啦。否则的话,我何必在这里尽心尽力地工作呢!”

    有些事情,梁馨不方便对别人透露。

    就拿她在尚华文化的利益来讲,高弦给了梁馨五十万元的尚华文化期权,并提供无息贷款购买这部分期权;而且,明年梁馨可以把这部分股票,按照市价,卖回给尚华文化。

    梁馨还不是很明白这里面为什么要搞如此多的弯弯绕绕,但她知道,高弦非常照顾自己的利益,而一旦消息泄露出去,肯定是各种绯闻满天飞,徒增无限烦恼。

    因此,即使沈典霞的八卦并无恶意,梁馨也要避开正面的回答。

    ……

    看着眼前的认购盛况,钟景辉开心地说道:“有了这些知名人士的加入,尚华文化挂牌上市的宣传工作,都不用怎么费心了。”

    高弦微微颔首,这个目的正是自己要的。明年的事情那么多,他可不想太操心。

    这时候,梁馨走过来,低声说道:“我看了一下,大家对一致行动人协议没什么意见,都签了。”

    高弦微微一笑,“那我就更省心了!”

第0181章 茶杯的价值在于它的空

    眼看着一九七一年就要过去了,高弦得赶在年底去米国一趟,处理一下事务,其中包括梳理资金,以形成外部财政支援。

    这部分资金,高弦并不准备直接转入香江,而是打算通过米国银行在香江的分支机构,比如万国宝通银行,在必要时,以生力军方式调用。

    事实上,目前的国际形势,对国际资本流动并不友好。

    就拿香江所在的英联邦经济区来讲,英镑是中心货币,港元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有着诸多的限制。

    尤其运行了几十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现在已经被废掉了一半,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得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架势,把资金集中到港元这种地位尴尬的货币身上,并非明智之举。

    这一切变故的来源,当然还是好像总能左右世界的米国。

    现阶段,米国经济的整体面很糟糕,拜越战这个无底洞所赐,失业率居高不下,达到了百分之六点一;通货膨胀严重,超过了百分之五点八;同时伴有国际收支赤字、美元危机、黄金外流等等问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今年西德的货币升值压力达到最高点,偏偏德国人骨头特硬,宁可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不让自己的马克升值,结果导致美元兑西德马克的价值,下跌了百分之七点五。

    见情况不妙,欧洲不少国家进一步抛弃美元,拥抱黄金。

    举例来讲,仅仅是今年七月份,瑞士就从米国换走了五千万美元的黄金,甚至也学西德,退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法国更狠,换走了超过一亿九千万美元的黄金。

    为此,米国国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建议米国别再死磕每盎司黄金固定兑换三十五美元了,美元也干脆贬值吧。

    焦头烂额的米国总统尼克松,今年八月中旬召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恩斯,以及他的白宫高级幕僚和内阁高官,到戴维营研究对策。

    尼克松果然不愧是政坛大佬,最后相当有魄力地砍出了三板斧:

    第一,放弃承诺,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第二,发布行政命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第一次对工资和物价实施管制,为期九十天,以阻止进一步通货膨胀;

    第三,开征百分之十的进口附加税。

    这个事件影响巨大,以至于被称为“尼克松冲击”。

    各国货币的汇率,都将不得不面临重大调整,汇率紧盯着英镑的港元,也避免不了。

    国际汇率的走势,之所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主要是因为各国利益诉求不同,进而有的希望美元不要贬值,有的却严守自己货币的价值。

    就拿一本来讲,在“尼克松冲击”出现的八月份,接连买进四十亿美元,以维持原有的三百六十日元兑换一美元的汇率。

    高弦现在的小身板,没必有去纠结诸如美元价值升高或者降低之类的烦恼,美元资产就暂时趴在美元账户上好了,先把牛奶公司吃下才是真的。

    于是,高弦暂时终止了一些带有投机性质的活动,毕竟精力有限,不能时时盯着,自己反而可能被投机了。

    另外,高弦还要和那些在香江有分支机构的米国银行谈,明年如果有需要,能搞到多少贷款。

    这些工作既枯燥乏味,又浪费脑细胞。

    好在,有一个很轻松的活动,能做为调剂。

    ……

    李晓龙的功夫电影《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在米国上映后,虽然不像亚洲那边,成为爆款,但也确实在米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于是,高弦趁热打铁,活动下来一期全国广播公司的脱口秀节目《今夜秀》。

    由于越老越难以琢磨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突发奇想地有意培养高弦成为华人精英汉奸,高弦趁机接触了不少的圈子,进而像搞一期《今夜秀》这样的小事,根本不在话下。

    李晓龙得到消息后,除了再一次佩服高弦外,也非常高兴。

    他当然知道,从一九五四年开始播出的《今夜秀》,在米国的影响力,非常可观;而自己的《猛龙过江》,下一步就要公映了,正好借机宣传一下。

    脱口秀这种类型的节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魅力,因此往往把主持人的名字,冠在脱口秀节目名称前面。

    现阶段,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夜秀》,应该算传到了第三代,主持人是约翰尼·卡森,所以,这个节目的名字,也就成了《约翰尼·卡森今夜秀》。

    虽然约翰尼·卡森惦记着把《今夜秀》的拍摄地点,搬到米国西海岸洛杉矶大区的伯班克,以方便接触更多节目所需的名人,但现在仍没有落实下来,所以,家在洛杉矶的李晓龙,还得车马劳顿地去米国东海岸的纽约。

    此行除了李晓龙的家人之外,还有几名学功夫的得意弟子,以及在《猛龙过江》里扮演终极对手的查克·诺里斯。

    显而易见,这么多人,光是机票的开销就不少,但高弦都慷慨地买单了。

    另外,高弦也在此行当中。

    倒不是高弦想要蹭热度,而是李晓龙需要他镇场面,有些必须装波伊的地方,少不了高人相助。

    不得不说,李晓龙不管在哪里,都心高气傲。他并不甘心于在约翰尼·卡森《今夜秀》上,按照惯例,插科打诨、卖萌耍宝地博观众一笑;也不满足挥舞双节棍,把现场的主场人、乐队等震得目瞪口呆。

    在清谈的环节,李晓龙请高弦和自己一起高谈阔论他的理想。

    而约翰尼·卡森也恰好提供了机会,因为他提了一个问题,“布鲁斯,你的功夫电影,确实让一些影迷十分喜欢,但还有更多的米国人,没看过你的电影。”

    “你觉得,这部分人,会在未来,去看你的功夫电影么?”

    “我觉得,这涉及到了一个东方的禅学问题。”早就熟悉米国幽默那一套的李晓龙,耸了耸肩,目光转向高弦,“我经常和大卫讨论哲学,他一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高弦配合地点了点头,“你是想说,茶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么?”

    约翰尼·卡森连忙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高弦缓缓说道:“有一次,一各学者拜访一位禅师,想请教禅宗的奥秘。”

    “当禅师讲解时,这名学者频频点头,‘对,是这样的,我也知道。’”

    “于是,那位禅师停下讲解,为学者斟茶。”

    “可当杯子满了后,禅师还不停地斟,以至于茶溢了出来。”

    “见此情景,学者叫道,‘不要斟了,茶已经满了。’”

    “禅师则回答说:‘你如果不先把自己的茶杯倒空,又怎能品尝我的茶呢?’”

    “这名学者恍然大悟后,顿时汗颜。”

    李晓龙接过话来,“这位禅师的意思再简单不过,指出那名学者:你不将自己固有的观念去掉,如何接受我的禅呢?”

    “好莱坞是全球水平最高的电影制作基地,随之,米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也非常高,但这不应该成为故步自封、拒绝接受新电影的阻力。”

    高弦打趣道:“这就好像一个人,阅读了几十亿字的后,仰天哀叹,自此天下无书可看,要书荒了,但实际上,他自满了。”

    当高弦和李晓龙联手谈禅论道,进入哲学模式后,约翰尼·卡森明显懵逼得插不上话了。

    见高弦开起了玩笑,约翰尼·卡森暗自松了一口气,连忙接话道:“大卫的比喻夸张了,怎么可能有人阅读几十亿字的,那他还工作不工作、生活不生活了。”

    “再说了,这几十亿字的,对应买书的钱,也不会是一个常人能接受的数目。”

    高弦哈哈大笑,“这个比喻,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它是指代一个群体。”

    唯恐李晓龙和高弦再把现场带入波伊格无限的哲学模式,约翰尼·卡森赶紧见缝插针地总结道:“我想,我明白布鲁斯想表达的意思了。”

    “米国的观众,应该摒除固有的成见,才能更好地欣赏布鲁斯的功夫电影。”

    “其实,何止电影呢,其它领域也是这样的道理。”

    “米国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不就得益于摒弃成见,包容各个种族嘛。”

    得,约翰尼·卡森也顺拐了,不知不觉地谈起了高大上的话题,看得高弦暗自好笑。

    约翰尼·卡森随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哲学太高冷,说多了影响收视率啊,赶紧转移话题。

    ……

    《约翰尼·卡森今夜秀》在全国广播公司的播出时间,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晚上十一点半,李晓龙这一期收视率不错。

    很多观众特意打电话,好奇地询问,现实当中,双节棍真的可以耍得那么酷炫么?

    全国广播公司吓了一跳,连忙发出声明: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真感兴趣的话,就去找布鲁斯拜师吧,或者到唐人街转转。

    也有人发出惊叹,原来,李晓龙不但是一位功夫大师,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哲学家。

    见李晓龙参加的这一期《约翰尼·卡森今夜秀》,效果还行,高弦便给香江那边发了一个电报,提醒BTV,可以引入哦。

    事实上,BTV和全国广播公司的来往并不少,当初BTV创办的时候,全国广播公司也是股东之一,只不过股份不多而已。

    ……

    感觉米国这边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高弦便打算离开了。

    这时候,代理环宇计算器米国市场的睿侠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唐迪,主动找上门来,惊疑不定地问道:“你发现了没有,米国的计算器市场,好像有点不对头啊?”

    高弦不动声色地反问道:“你是指,像惠普这样的大公司,开始进军原本被忽略的,五百美元以下的大众计算器市场么?”

    “对,对,就是这个问题。”查尔斯·唐迪连连点头,“大卫,既然你也发现了这个情况,怎么还能像没事一样。”

    米国现在的计算器市场格局,有点类似人们更为熟悉的个人电脑市场,一开始,大公司们并没看出个人电脑的市场价值,直到蓝色巨人成功推出IBM-PC,掘金成功,才让所有人恍然大悟。

    环宇计算器所在的五百美元以下大众计算器市场,起初并没有被大公司们看到眼里,这才给了高弦狠捞一把的机会。

    但随着中高端计算器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再加上大众计算器的市场价值,被事实证明,并没有因为低端而不堪,于是以惠普为代表的大公司们,也贪婪地冲了进来。

    比如,惠普就推出了一款型号为HP-35的计算器,售价只有三百九十五美元,而且功能极为强大,在科学计算方面,碾压环宇计算器-8800。

    查尔斯·唐迪又说道:“大卫,其实,我更担心的是德州仪器。它鼓吹很快会推出一款所有零部件都集成进同一块集成电路的计算器,售价甚至低到只要一百一十九美元。”

    “睿侠的总部就在德州,因此,我对德州仪器的行事作风比较了解。”

    “在市场竞争中,德州仪器一向以奉行弱肉强食的战术而闻名,最喜欢周期性地发动价格战,以至于,业内流行起来了一句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德克萨斯大削价。”

    “我估计,等德州仪器正式推出这块高集成度的计算器时,实际售价比一百一十九美元还低。”

    高弦耸了耸肩,“你担心也没用,这些大公司不但有技术,还自己有遍及上下游的制造链条,真要拼起成本来,小公司根本没有活路。”

    查尔斯·唐迪颓然道:“如此说来,你早就做好了退出市场的心理准备。”

    “也不能这么说。”高弦沉吟道:“等大公司们都蜂拥着挤入大众计算器市场后,利润肯定暴跌得没有留恋的必要。”

    “这样,我保证,在一九七三年,推出一款价格也在五百美元以下,适合睿侠营销网络代理的全新大众电子产品。”

    “至于中间这个空档,先暂时忍一忍吧。”

第0182章 一九七二年从疯狂开始

    一九七一年的香江股市,以恒生指数将近三百五十点收官,相比于一九七零年底的恒生指数,大幅度地提高了六成多。

    如果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震荡,引发了世界经济形势的各种不确定,以至于香江股市被拖累得进行了调整,恒生指数肯定会冲得更高。

    高益的年度统计报告,进一步指出,在过去的一九七一年,挂牌上市和发行新股票的公司,将近五十家,大约吸收了八亿五千万港元的资金。

    另外,一九七一年的香江股市成交额,大约有一百五十亿港元,几乎比一九七零年的香江股市成交额,增长了一倍半。

    其中,远东交易所的成交额,毫无疑问地居于首位,比香江证券交易所和金银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总和还多;而金银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又比香江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多。

    简而言之,香江股市这块蛋糕,在成倍地变大,进而吸引得很多人为之疯狂不已。

    就在今年,也就是一九七二年的一月五日,由陈普芬等人创办的九龙证券交易所,成立并正式开业。

    这是继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七日的远东交易所、一九七一年三月十五日的金银证券交易所之后,开业的第三家,由华人主导的证券交易所。

    自此,香江证券行业进入了,由香江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组成的四所并立时代。

    这还不算完,在九龙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半个月后,由新界的领袖人物陈日新创办的亚洲证券交易所,也注册成立了,只不过因为证券交易所的开业,确实有行业门槛,以至于没来得及抢上槽,才宣布明年,也就是一九七三年正式开业。

    香江这样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短短数年间,便涌现出来了这么多的证券交易所,放到全世界的证券发展史上,也称得上闻所闻问、见所未见了。

    在高弦看来,九龙证券交易所还可以充其量地混上一个创业板的角色,而那个亚洲证券交易所就真的很难找到生存的空间了,何况还要等到明年正式开业,就算港府允许,也必然是凉凉的下场。

    进一步来讲,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证券交易所,必然导致恶性竞争,把香江股市往失去理智的方向,狠狠地推了一把。

    事实也是如此,九龙证券交易所为了生存,毫无选择地降低了挂牌上市的标准,连皮包公司都能浑水摸鱼了。

    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毫无业绩可言的香江天线有限公司,就引得众多无知者趋之若鹜。

    香江天线创办人的身份,还是挺正经的,包括香江中文大学电脑系教授乐秀章等人,董事则有名医方心让、会计师兼九龙证券交易所创办人陈普芬等。

    在经营范围方面,香江天线主要是研究和发展电视天线业务,并声称发明了一种可供家庭电视机使用的天线。

    香江天线的招股书内容,写得非常老实:本公司刚成立,尚未开始经营……上市集资作研究和发展用途……对未来派息未能保证云云。

    不老实也不行,时至今日,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诸如鱼骨天线之类的原理,都可以从图书馆查阅到,所谓研发出来的新天线,在明白人眼里,就是一个国际笑话。

    尤其香江这么小,市区居民只需用几根铁丝,便能在楼房里,接收到不错的节目信号。

    可就是这样一家皮包公司,在九龙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第一天,股价便由一港元的招股价,一度升至三点五元,最后收市报价二点五元,升水了一倍半。

    现阶段的香江股市,就是如此不可理喻。从未来的角度审视,种种不合理、不可思议之处,当下都见怪不怪、司空见惯。

    相比之下,高弦一手捧出来的尚华文化,真的是积德行善的时代良心企业,方方面面再正经不过了。

    理所当然地,尚华文化在高弦的大本营——远东交易所挂牌上市。

    因为具备优秀的经营业绩做支撑,加上拥有包括明星在内的大量社会知名人士认购股票,成为小股东,尚华文化的知名度根本不用如何炒作,便尽人皆知。

    在挂牌上市当天,尚华文化的股价,直接从票面的五元,一路飙升至二十四元,最后收市价稳稳地站在十八元上。

    如此一来,尚华文化在股市上,俨然成为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那个级别的企业,也不知道苦心经营多年的邵谊夫,见此情景后,心中作何感想。

    自然而然地,所有之前认购尚华文化股票、并擂鼓助威、摇旗呐喊的明星们,都乐开了花,在庆幸跟对高弦之余,也有些小小的后悔,当初认购股份的数量还不够大胆。

    尚华文化确实是时代良心好企业,即使挂牌上市后,也没有懈怠,仍然不遗余力地奉献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经营业绩。

    最好的例子,当属尚华文化、嘉禾、协和等合作的第三部李晓龙功夫电影——《猛龙过江》,在一片欢呼声中公映了。

    高弦和马永达、邹闻怀等人,给李晓龙凑了将近十五万美元,去意大利拍摄《猛龙过江》这部电影,开了香江电影到欧洲取景的先河。

    之所以意大利成为目的地,除了因为它的深厚人文资源之外,也考虑到其货币意大利里拉的汇率。

    在欧元启用之际,像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这样的欧洲大国货币,都是五、六个左右兑换一欧元,只有意大利里拉是将近两千兑换一欧元,“不值钱”的程度可见一斑。

    现阶段的意大利里拉,虽然还没有贬值到那个程度,但官方汇率也要六百二十五意大利里拉兑换一美元,比日元还“不值钱”。

    因此,李晓龙到意大利拍摄电影的财政环境,还是很充足的,进而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电影院里的观众,很快就发现,原来李晓龙还有喜剧天赋,影片开始部分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猛龙过江》的高朝部分,设计得非常精心巧妙。李晓龙和终极对手在罗马角斗场里一分胜负,而现场观战者只是一只敏捷的猫咪。

    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互联网时代,大家都知道,喵星人是证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功夫大师”。

    让这样一个角色,充当决战的观众,在高弦看来,实在太有趣了。

    这个时代的观众们,虽然没有高弦“见多识广”,但这不影响他们被决战这段戏折服,《猛龙过江》的反响,一如既往地热烈。

    换而言之,《猛龙过江》估计又要刷新香江的电影票房记录了。

    尚华文化的股价,随着迅速做出反应,应声大涨,引无数人尽欢颜,果然不愧时代良心好企业!

    ?

第0183章 自己人都被吓了一跳

    其实,对于高弦而言,尚华文化的成功上市,以及成为一只被股民认可的明星股票,所带来的成就感,远大于其它。

    尚华文化和环宇电子,都会挂牌上市,这是早就规划好了的。

    但在产业类型上,环宇电子属于“实”,一切都看得清,摸得着,随之相对容易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而尚华文化属于“虚”,没有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那样的影城和院线,全靠高弦“捧”,好与那些皮包公司区分开,直至如今在香江股市上被人追捧,当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尚华文化在香江股市的成功,除了让高弦心中充满成就感之外,也因为亲力亲为地参与了每一个运作环节,进而收获满满、自信倍增。

    其他人多多少少地都感觉到了高弦的些许精神面貌变化,只以为他是因为赚到大钱而高兴,却不明白,其实是由于自信进一步增加,催发心中战意熊熊,

    是的,高弦已经准备发动谋划已久的斗牛、争牛、骑牛之战了。

    当然了,高弦并没有因为自信洞悉了香江的游戏规则,而像外面那些股民,盲目乐观地失去理智。

    现在是一九七零年代,局势不可能像中国明确表示收回香江的一九八零年代那样,华资可以正面挑战英资,并将其掀翻马下。

    说白了,高弦要在可能与英资第一大公司怡和发生正面冲突前,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那么,应该如何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很简单,当怡和已经开始动手收购牛奶公司后,高弦再掺和进去,就明显不合适。

    因为这是明摆着,要与怡和抢食,无异于去摸老虎屁股。

    所以,高弦不能再等香江股市进一步疯狂、进而让他抽取更多的资金,必须赶在怡和动手之前,现在就进入牛奶公司,成为牛奶公司的一员。

    到时候,如果怡和再来收购牛奶公司,那高弦就是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自卫反击了。

    现在,高弦要想进入牛奶公司,简单至极。

    要知道,早从一九七零年开始,高弦便通过“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在香江股市上,低调地建牛奶公司和置地公司的仓了。

    到了现在,牛奶公司和置地公司的股价,都已经迈进了四十港元到五十港元的区间,加上市场里的散股,不容易遇到了,最终导致建仓难度大大提高。

    这个情况,也是高弦打算马上采取行动,先进入牛奶公司的一大原因。

    按照香江公司法的规定,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达到百分之十五后,有义务对外披露,以及决定是否加入该公司董事会。

    所以,高弦为了不打草惊蛇,将手中的牛奶公司股份,分散到数个皮包公司名下。

    现在,高弦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股份合并起来,然后要求进入牛奶公司董事会。

    不过,高弦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也只悄悄地吸收了不到百分之三十的牛奶公司股份。

    这个持股比例,倒是可以让高弦,暂时成为牛奶公司第一大股东,但不等于让他得到牛奶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高弦判断,牛奶公司董事会主席周希年,通过各种渠道持有的牛奶公司股份,绝对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甚至可能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于是,高弦留了一个心眼,先只集中了百分之十八的牛奶公司股份;剩下的部分,留着当扮猪吃老虎的后招。

    到时候,周希年对此的反应,会多多少少地泄露,他的真实持股比例。

    按照这个思路,高弦“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地调整了一下“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所控制的牛奶公司、置地公司的股份,然后临时召集最核心的圈子成员开会。

    易慧强少见地勤快,第一个来到会议室,打招呼道:“今年冬天还行,没像去年冬天那么冻得人难受。”

    高弦伸了一个懒腰,随口接话道:“去年有罕见的寒流长驱南下,当然冷了。”

    易慧强亲热地和高弦勾肩搭背道:“小妹真有主见,借口准备博士毕业论文,今年春节还呆在加拿大,让我爸妈很是挂念。要不,今年春节,你和我们一起过,顺便哄哄我爸妈。”

    高弦迟疑道:“合适么?”

    “怎么不合适?”易慧强嘿嘿一笑,“应该知道的,我爸妈早就知道了,只不过装糊涂罢了。”

    高弦的目光,落到面前的文件上,缓缓说道:“恐怕,今年春节,我未必过得轻松。”

    易慧强愕然道:“什么意思?”

    高弦笑了笑,“一会你就明白了。”

    这时候,公共关系部经理张永抗走了进来,看到易慧强和高弦哥俩好地勾肩搭背,便笑道:“易董事,来的这么早啊。”

    易慧强一边把椅子拖回原来的位置,一边拿自己打趣道:“我再不勤快一点,就要被你们这些出色的家伙,比得没有存在感了。”

    张永抗问高弦道:“高先生,外界都在打听今年的高益投资大会举办情况,以期获得有价值的行业分析。这场大会,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筹备?”

    高弦的手指,在面前的文件上敲了敲,淡淡地回答道:“今年的工作会很繁重,可能忙不过来,高益投资大会暂停吧。”

    张永抗听得一愣,刚要再问,两位董事马新聪和古百习,以及环宇电子总经理戴之亮、金东总经理李若希等人,鱼贯走了进来。

    马新聪兴高采烈地说道:“高先生,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敢相信,原来我们自己也能制造彩色电视机。等环宇电子挂牌上市的时候,股票肯定会被抢疯了。”

    等大家议论纷纷的兴头过去后,高弦轻咳一声,正色道:“时间差不多了,会议就正式开始吧。”

    众人连忙正襟危坐,仔细倾听高弦宣布重大事项。

    其实,他们心里挺好奇的,除了环宇电子即将挂牌上市,还会有什么重大事项?

    高弦言简意赅地沉声说道:“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决定对牛奶公司发起收购,希望各位齐心协力,助我完成大事。”

    话音刚落,正悄悄端起杯子喝水的易慧强,被呛得狼狈地连声咳嗽起来。

    其他人也都吓了一跳,满脸是惊讶错愕的表情,尤其从牛奶公司旗下惠康跳槽过来的李若希,下巴差点脱臼。

    李若希还没怎么反应回来,便见高弦对自己说道:“这次的收购方,就是金东。明天,李经理带着文件,去见牛奶公司董事会主席周希年,表明我们要求加入牛奶公司董事会的立场。”

    一听这话,李若希惊得心中直喊,“老板这是考验我,敢不敢向老东家亮剑么?”

    最先恢复常态的古百习,连忙问道:“高先生,目前我们拥有多少牛奶公司的股份?”

    高弦平静地回答道:“不少于百分之十八。”

    古百习恍然地点了点头,“那确实有资格,也有实力,要求加入牛奶公司董事会。”

第0184章 牛奶公司有何价值被盯上

    高弦收购牛奶公司的决定,之所以把身边的人都吓了一跳,原因在于牛奶公司并非一般的公司,成立时间不过三个年头,严格计算起来,连完整三年时间都没有的高益一系,和牛奶公司一系比起来,有点像孩子和大人。

    牛奶公司的兴旺发达,和两种当前显得稀松平常的东西密切相关,那就是牛奶和冰。

    粗看起来,牛奶和冰这两样东西,彼此之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

    可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乃至本世纪前叶的香江,牛奶和冰不但是紧俏物资,而且两者混在一起后,形成的冰镇牛奶,还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饮料。

    牛奶公司的“本体”,由英国医生温逊于一八八六年创建。

    中国人除了游牧民族之外,通过饮奶来补充营养的习惯并不常见;而像英国佬这样的西洋人,饮食习惯则离不开牛奶。

    因此,不难想象,对于抢了香江,并在这里搞殖民开发的洋人,牛奶供应严重不足,很多人都是带着容器,守在从英国本土海运过来的奶牛旁,做嗷嗷待哺状。

    另外,跑到香江这些热带地区搞殖民开发的洋人,还要面对一个天敌,那就是中文俗称打摆子的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颇高。

    恰好温逊医生就是研究诸如疟疾之类的热带病,其民间声望之高可想而知。

    强劲的市场需求,加上温逊医生的个人声望,使得牛奶公司迅速成长为香江的知名公司,又因为廉价向公立医院的病员供给鲜奶,而获得相当高的社会地位。

    不过,温逊医生本人在学术成就上颇有造诣,提出了蚊子可能是疟原虫宿主的假说,并与当时在印度服役的英国军医官罗纳德·罗斯合作研究,证明蚊子确实是疟原虫的宿主,且疟疾是经由蚊子叮咬而传播,而罗纳德·罗斯更是因为这个成就,获得了一九零二的诺贝尔医学奖。

    因此,温逊医生的心思不全在商业上,钱赚得差不多后,便辞去牛奶公司的大班职位,带着在东方积累下的财富和学术成就,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在英国本土创办了伦敦热带医学校,并在那里终老。

    香江这边的牛奶公司,则继续发展壮大着,比如在一九零四年收购了太古洋行的肉类冷藏库。自此进入制冰业。

    不过,牛奶公司在制冰领域的真正做大,是通过收购怡和洋行旗下的香江制冰公司。

    冰,做为商品,之所以能在早期的香江成为紧俏物资,也和西洋人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差异密切相关。

    拿英国佬来讲,随便翻一下地图不难发现,他们所生活的英国本土地区,要比香江所处的热带地区,纬度高了很多。

    说白了,以英国佬为代表的西洋人,属于“耐寒动物”,有吃冰的习惯。

    当这些家伙抢了香江后,很快发现,中国人可以在骄阳似火的大夏天,惬意地喝着热茶,而他们则热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那个“香港脚”名称的起源,便算得上一个佐证。

    正因为如此,殖民地强盗们只要赚够了钱,就不对香江留恋半分,纷纷返回英国伦敦逍遥快活。

    早在英国人抢了香江的一八四零年代,有一个名叫丢杜的米国人,来到了香江,发现了冰块的巨大商机。

    丢杜家族在储冰方面,有着成熟的维持低温土办法,进而,丢杜也就成功地做上了运冰卖冰的生意。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丢杜声称,自己用船运来的冰,是美利坚的天然冰,干净卫生无污染,每磅售价五仙,结果被顾客们一抢而光。

    因为西洋人太喜欢冰块了,所以丢杜的“炎中送冰”,深得港岛西洋人的赞誉。以至于港府也把丢杜的冰块生意,看成了慈善性的事业。进而免费批给丢杜一块建制冰厂的地皮,限期为七十五年,附带条件是廉价供应公立医院用冰。

    丢杜由此在香江垄断这个行业长达二十年,可谓赚得盆满钵溢,从原来的一文不名,到偿还了所有债务,并在半山区盖了一幢古堡式的庄园宅邸。

    如此血赚的买卖,当然引得无数人眼红。

    后来有个叫凯尔的英商人,买了用结晶硝酸铵作冷却剂的人工制冰的专利,把制冰机运到香江,开始和丢杜抢生意,掀起了价格大战,斗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人工冰和天然冰的竞争,但骨子里是丢杜背后,以旗昌洋行为首的美资财团,和凯尔背后,以怡和洋行为首的英资财团,互不相让地狗咬狗斗法。

    可惜的是,当时米国只是资本主义世界里的小弟,还不是米帝,美资财团最后败下阵来,不再为丢杜提供财政支持。

    欠了一屁股债的丢杜,当时就崩溃了,于是便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地去找凯尔,想告诉对方,我走了,你好自为之。

    实际上,凯尔此时的处境也类似.怡和洋行就不耐烦地追问他,什么时候才能盈利,还不起钱,后果自己掂量着。

    丢杜和凯尔的这次会面,没有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而是同病相怜地抱头痛哭。

    两人最后一合计,咱们怎么这么傻啊,既然价格战分不出胜负,那就合伙垄断香江的冰块行业呗。

    于是,丢杜和凯尔收拾残局,舔净伤口,于一八八零年最后一天,正式组建了香江制冰公司,由名下物业最多的凯尔担任董事长,丢杜则出任总经理。

    这个合并而成的香江制冰公司,独霸了香江的冰块市场,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垄断价格——马上提价为每磅冰块五仙。

    当时米国流行一个“托拉斯”的词,香江制冰公司便被称为制冰托拉斯,其风光程度可想而知。

    但有一样,丢杜和凯尔终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两个人和好了没多久,又开始撕。

    随着技术的进步,天然冰肯定比不了人工冰,加上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丢杜最后识趣地出让了股份,回米国安度晚年了。

    这个结局要比之前的破产好了无数倍,丢杜也未必吃亏。

    眼见着香江制冰公司成了自己的家族企业,凯尔心里别提多美了,干劲十足地把公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并踌躇满志地贷了一笔款,从英国引进新式制冰机,不但出冰量大,而且成本低。

    这时候,大债主怡和洋行咳嗽一声,登场了。

    怡和大班把凯尔叫进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诉苦,说本商行在星加坡投资失败,需要注入资金,可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均不佳,本商行己陷入财政危机了。

    凯尔一听就明白了,怡和要摘果子了。

    他不想死得难看,于是识趣地主动提出,愿意把香江制冰公司,拱手让给怡和洋行管理。

    就这样,怡和洋行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香江的制冰托拉斯,并独享这份利益到一九一八年。

    这一年,丢杜的那块免费地皮,快要到期了,于是业主怡和洋行提出继续使用的申请。

    香江制冰公司都是香江的制冰托拉斯了,其盈利程度尽人皆知,港府肯定不能再以慈善公益之名,让香江制冰公司免费使用地皮,于是给九百九十九年的租期,开价一万二千五百港元。

    如此长的租期,实际上就相当于这块地皮归租地者永久所有,对于不差钱的怡和洋行,简直就是白捡便宜。

    可占惯了便宜的怡和洋行,并不知足,借口这块地皮异常潮湿,除了做冰库,不适合他用,还价八千港元,而且还要分五年付款。

    因为其它英资,早就看不惯怡和洋行长期享受特殊待遇、占尽了便宜,所以压力巨大的港府,便没有答应,气得怡和大班放狠话,没这块地皮,就不开冰场了。

    双方僵持不下,只好让港督裁决。

    可港督也不想犯众怒,于是维持了原来的条件。

    这一下,在无数幸灾乐祸的眼光里,骑虎难下的怡和大班,丢尽了颜面。

    牛奶公司大班非常有眼色,马上去给怡和大班送“梯子”,局面一直这么僵持着太难看,不如干脆把香江制冰公司卖给牛奶公司吧。

    要挟港府失败的怡和大班,果然收下了“梯子”,说了一通,西方已经发明了小型电动制冰机,相信普及到香江的西洋人家庭将是早晚的事,而目前仍然鼎盛的制冰业,前景不容乐观云云,然后,把香江制冰公司卖给了牛奶公司。

    自此,原来的牛奶公司,重组为今日的牛奶冰厂有限公司,几乎垄断了香江的牛奶、制冰、冷藏肉类业务。

    至于那块地皮,牛奶公司当然也买下,并成为牛奶冰厂有限公司现在的总部所在地。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技术发展迅猛,家用电冰箱开始进入富裕家庭。

    如此一来,牛奶公司的传统制冰业务,也就随着萎缩了,牛奶和冷藏肉类业务比重增大,同时进军零售、餐饮等行业。

    归根结底,牛奶公司勉强算得上百年企业了,底子不薄,仍然能给股东带来稳定的收益。

    英国佬眼见牛奶公司的吸金能力不复重前,便把牛奶公司推上了股市,最后圈上一笔钱。

    当时事业如日中天、俨然成为香江华人领袖的周希年,借着身为牛奶公司董事的便利,一步步地买入股份,最终风平浪静地得到了控制权,顺理成章地坐上了董事会主席的位置,形成了今日的牛奶公司权力架构。

    在香江局势动荡的时候,像怡和这样的英国佬,当然看不上已经走下坡路的牛奶公司。

    但现在不一样了,米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西方世界和中国的关系随之大为缓和,英国肯定也会和中国恢复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如此一来,香江就有了繁荣稳定的确切外部环境,动荡时期带不走的地皮,一下子就显示出了价值。

    随便想想也能知道,早年间,冰块和牛奶这两门生意,很占地方。

    原来的香江制冰公司,便分别在港岛的雪厂街、春园街、铜锣湾,建设了制冰厂。

    而原来的老牛奶公司,则在港岛的铜锣湾和薄扶林,开辟牛场和农场。

    毫不夸张地讲,牛奶公司不知不觉间,成了香江的“地王”。

    在香江,所谓的“地王”,还是挺多的,但论起含金量来,牛奶公司这个“地王”,绝对名列前茅。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港岛中区的物业建设,已经接近了饱和,而港岛的第二商业区,正向铜锣湾挪动。

    说白了,别的“地王”,在九龙和新界的十块地皮,也未必有牛奶公司在港岛铜锣湾的一块地皮,来得值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形容的就是牛奶公司目前的微妙处境。

    当然了,如此关键的信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只有怡和大班、高弦这样开了挂的人,以及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才能洞悉。

    这就是牛奶公司被高弦盯上的价值所在,高弦都不用问第二遍“值不值得拼一把”,与会众人便认可,动力实在太足了。

    易慧强眯着眼睛,仔细端详居中而坐的高弦,心里不由得琢磨:两年多前,我在木屋区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这小子想当“地王”,要在铜锣湾,和我易家这样的大地主平起平坐的野心呢?

    估计爸爸知道这件事后,肯定会大吃一惊。

    也不清楚,小妹是否早就知道高弦的计划。

    自己现在才知道这个消息,是小妹女生外向、守口如瓶呢?还是高弦城府极深、引而不发呢?

    好在,高弦将会成为易家的女婿,早晚都是一家人,我不用像周希年那样,担惊受怕地费脑筋。

    讨论中,马新聪又说道:“周希年控制下的牛奶公司,资产数亿、员工上千,加上他又请了和记大班祁德尊、会德丰大班马登做董事,我们即使发动突袭,亮出第一大股东的资本,恐怕也要周旋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控制权。”

    高弦目光炯炯地说道:“所以,我把这个阶段,叫做斗牛。”

    听了如此形象的比喻,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免费章,感谢书友支持!

    今天第一更已更新。

    有书友建议,应该继续像新书期那样,对打赏的书友,表达感谢之情。

    我当然明白,应该知恩图报,表达谢意!

    只是,把感谢的话,发在收费章节的正文结尾,就水字数骗订阅了。

    我之所以坚持把感谢的话,发到正文,是因为被D贴的时候,只有正文会被抓过去,其它部分都被忽略了,我对此不服气啊!

    现在我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既可以表达感谢,又尽可能不影响书友的正常阅读体验。

    每个月的月底,或者再加上月中,我发个免费单章,集中表达谢意。

    好了,现在我就作揖,向特别给予支持的书友们,表达谢意了。

    首先,欢迎上本书《重生科技狂人》的老书友——吴公子玉,在《重生资本狂人》书评区冒泡。

    鞠躬感谢吴公子玉的自动订阅支持!!

    因为赠币的存在,现在订阅也有水分了,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所以老书友吴公子玉的自动订阅支持,和打赏一样,是衣食父母一般的关爱,鞠躬感谢啊!!

    按照时间循序,鞠躬感谢以下书友的打赏支持!!

    李嫁陈、吴公子玉、手斧嗷嗷、志乐宝纯、书友160424001124677、

    阿难桥、身高一米8、魔笑天下、阅来阅帅、黄豆圆、

    书友161005015916355、维尔维尔利娅、书友20180714013447747、天生不是情人、你们讲话又好听、

    不填可以么、雾色山峦、我最爱吃布丁、幽佛、千月and、

    书虫廖迎春、东京网友、lksunk、书友20170330101531352、扬州混混、

    懿切随疯、养养。

    鞠躬感谢以上书友的打赏支持!!

    鞠躬感谢书友的订阅支持!!

    同时鞠躬感谢投月票、投推荐票的兄弟们!!

第0185章 和汇丰密议

    公共关系部经理张永抗又问道:“金东收购牛奶公司,必然引起轩然大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外界的疑问?”

    高弦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金东超市和牛奶公司旗下惠康的正面竞争;金东除了金牛饮料、汪老吉凉茶之外,也对鲜奶、罐装奶、奶粉等产品感兴趣;金东正在竞争珍宝海鲜舫的业权,所表现出来的,进军餐饮业的意图,都是收购已经在这些领域颇有建树的牛奶公司的原动力!”

    说到这里,高弦着重强调道:“但是,我们更对牛奶公司所拥有的地皮感兴趣这件事,现阶段不要流露出来。必要的藏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已经搞明白自己会当一次先锋官的金东总经理李若希,小心翼翼地说道:“高益的业务重点,主要放在了股票和黄金上面,对于强行收购公司涉猎不多,做为金东收购牛奶公司的财务顾问,会不会力量单薄了一些?”

    高弦自信满满地一昂头,“我会时时刻刻地关注着这场收购,直至最终成功拿下牛奶公司,怎么可能力量单薄?”

    李若希感觉自己可能说错了话,顿时脸皮发烫,讷讷无言。

    好在,高弦接下来的话,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李经理的担心,也有一定的道理,帮手自然是越专业越好!为此,我马上会去惠丰银行一趟,请它旗下新成立的投资公司——获多利,也来担任金东收购牛奶公司的财务顾问。”

    高弦此言一出,在座众人的神情,都下意识地轻松了几分。

    对此,高弦也不较真。

    人嘛,都习惯于追随强者。

    明明获多利今年才刚刚成立,但背后有惠丰银行做靠山,进而就是容易博得信任。

    ……

    事实上,在金东收购牛奶公司的运作中,寻求惠丰银行的合作,早就在高弦的计划当中。

    会议结束后,高弦便带着一大叠文件,去见惠丰银行的高管们。

    今年年内就退休的汇丰大班桑达士,正在研究和香江密切相关的国际局势。

    说白了,生意做得越大,就越要讲正治。

    不懂时势的老板,吃亏之后,也就只会怨天怨地怨社会黑暗。

    汇丰讲正治的水平如何?

    看看香江回归确定无疑后,汇丰怎么巧妙地一步一步,把自己的总部,从香江转移到伦敦,便能可见一斑了。

    相比于怡和的“硬”脱港,汇丰算是走得“软”脱港道路。随之,两者的结局,自然也天差地别。在中国,前者不受待见,后者照常顾客盈门。

    汇丰大班桑达士现在研究的正治,就是中美关系的突然转暖,对香江的影响。

    高弦到了之后,桑达士还特意征询了他的观点。

    “香江内外的正治环境,肯定会因此大大受益,进而至少稳定个十年八载。”早就了然于胸的高弦,信手拈来地回答,“我觉得,倒是米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次时代后,所引发的国际汇率波动,才更值得警惕。”

    “英镑汇率势必会调整,但如何调整?”

    “目前汇率锚定英镑的港元,又会作何选择?”

    “如果港府和身为准央行的惠丰,不能妥善应对,必然会引起香江金融体系的混乱。”

    “伦敦那边,肯定不会考虑我们的感受。”桑达士耸了耸肩,“英镑汇率可能会做怎样的调整,我们也不得而知。”

    桑达士倒不是妄自菲薄,实际情况还真就差不多这么一回事。

    拿惠丰来讲,别看它贵为香江的准央行,但在英国本土的同行面前,就是一个乡下土财主,没多少地位可言。

    当香江确定回归后,汇丰迁移总部,并非直接搬家,而是通过收购英国本土“四大行”之一的米特兰银行,来达到目的。

    此事多少反映出了,惠丰银行在香江和英国本土的地位落差。

    等汇丰目前的二号人物——沙雅赶来后,桑达士摆手道:“大卫,你要谈的事情,确实非同小可。因此,我们两个一起接待你,还满意么?”

    “不胜荣幸!”高弦微微一笑,“一,我想请获多利担任财务顾问,帮助金东收购恒生指数成分股当中的一家公司;如果汇丰感兴趣的话,我愿意把‘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百分之四十九的权益,以公道的价格出售。”

    “现在,二位想先从哪件事谈起?”

    沙雅饶有兴趣地开口道:“那就先从‘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开始吧。”

    高弦从善如流地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文件。递了过去,“这是‘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的一些信息。”

    沙雅很快便发出啧啧赞叹声,“果不其然,在过去的一年里,‘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的总规模,竟然膨胀到了十倍,迈过了五亿元的门槛。”

    高弦云淡风轻地说道:“五亿元只是规模,其对应投资项目的总价值,明显超过了这个数字。”

    沙雅瞥了一眼高弦的公文包,打趣道:“只有这些资料么?”

    高弦失笑道:“惠丰还没有表态,别说两大基金的客户资料,连资金走向,我也不能泄露啊。”

    沙雅和桑达士交换了一下眼色后,缓缓说道:“惠丰对‘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百分之四十九的权益,确实感兴趣,你有什么条件么?”

    高弦微微颔首,“条件倒是有一个,我需要惠丰保证,兜底‘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挤兑风险。”

    “大卫还真是深谋远虑。”沙雅哈哈一笑,“可惠丰答应与否的决定,还是要先看‘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的资金走向啊。”

    “如二位所愿。”高弦再次递过去早就准备好的文件。

    很快,沙雅又一次啧啧赞叹,“大卫的投资眼光果然独到啊,早在前年,便开始对蓝筹股和黄金采取行动了。”

    因为现阶段香江股市上的全部挂牌上市公司数目,也就是一百多家,所以沙雅能有耐心,观察‘利众宝’基金和‘安富达’基金,具体投了哪些公司。

    不过,沙雅很快便皱起了眉头,“大卫,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与此同时,桑达士也放下了文件,“大卫,我同样有个问题,要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