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玉华全文阅读 第57分节

第561章

    本章为防盗章,内容稍后替换。

    等过了一日,船行到了青州的地界,便在码头停靠了下来。

    几人收拾妥当刚走下船,沈易的声音便从身后传来:“萧兄!”

    听到他呼唤的声音,萧濯和他身边的钟晚颜不由顿住了叫,因为是出行,为了方便,钟晚颜依旧是一身男装打扮,沈易快步赶上来,朝萧濯笑道:“萧兄如此好的兴致,这青州的桂花节我也久仰大名,不如我们同去逛逛如何?”

    昨天在得知钟晚颜想去赏花节后,萧濯便让人去了沈家的船上通知一声,说他们会在青州停留几日,若是沈易着急,可以先行上京。

    原本说的好好的,沈易昨天并没有要同来的意思,萧濯几不可查的挑了下眉,暗自思忖着萧濯改变心思的原因。

    就在这个功夫吗,还没等萧濯说话,沈易便目光一转,看向一旁的钟晚颜说道:“这位便是钟小姐吧,我听我那个蠢弟弟沈二提起你多次,真是久仰大名,果然闻名不如见面。”

    沈易看向钟晚颜的视线清朗,还带有些好奇和微微的兴味,钟晚颜对上沈易的视线,自觉眼前这位眉目俊秀,风度翩翩的沈家大公子已经看透了她跟萧濯的关系。

    要是没有之前萧濯跟她说,沈晴的事情,只怕钟晚颜还想不到这些,但是在知道之后,钟晚颜对此不由得变得敏感了许多。

    不过钟晚颜在沈易的视线中并没有看到什么恶劣的情绪,一时间觉得这位沈公子光风霁月,紧接着就觉得这位沈公子温润如玉的外表下有写深不可测。

    钟晚颜一笑,刚才跟沈易的接触倒是让钟晚颜心里有了一些信心,这个沈易就算对她跟萧濯有什么不好的心思,也应该不会轻举妄动。

    钟晚颜心中一晒:希望她没有看错人。

    “见过沈大公子,我也是常听沈二提起你这位大才子,如今有幸得以一见,只觉得荣幸万分。”钟晚颜笑着客气道。

    这话引得沈易笑了起来,道:“钟姑娘不必安慰我,我身子我那个弟弟的德行,他怎么会闲暇的时候提起我,只怕看到我就想起了书本,恨不得离得远远的呢。”

    沈易这话说得风趣,虽然嘲笑看了一把自己的亲弟弟,倒是基本上,他说的都是事实,就是沈二自己在这,也没有办法辩驳。

    几人笑过之后,萧濯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便道:“既然沈兄有雅兴的话,我们便同行吧,请!”

    萧濯说完话,一手朝前一伸,做出了一个请的动作,沈易也不客气,抬脚便走在了前面。

    这里是在码头,路面不算宽阔,人来人往的十分拥挤,要是他们彼此相让的话,估计他们还得多等一会儿才能离开码头了。

    庆德楼是青州城里最好的酒楼,萧濯在来之前做过功课,进了城以后,便带着众人一路朝庆德楼而去。

    刚才沈易的行为,不只是让钟晚颜看明白了他的意图,比人精还精明的萧濯自然也早就知道了,如此也好,他倒也不用再费心隐瞒了。

    萧濯在去庆德楼的路上就在同钟晚颜介绍这个庆德楼的特色:“听说庆德楼的河鱼做的是一绝,传说他们起家的就是靠宫里出来的一位告老的御厨,蒙先帝圣恩,待他归家后将一身的手艺交给了自己的后人,这位御厨在宫里就吃专门给宫里的主子们做鱼的,这青州水道纵横,漕运发达,自然少不了鲜美的河鱼,又有立身的本事,所以这庆德楼几代传下来,名声越来越盛。”

    萧濯刚说完话,沈易倒是在一旁不客气的接话道:“萧兄果然博闻广记,通晓天下之事,这庆德楼我在凤阳的时候便有耳闻,不知道和泰丰楼比起来,哪家更胜一筹。”沈易摇着扇子,一脸兴味的看这坐落在不远处的庆德楼。

    钟晚颜的视线,也顺着沈易的话望了过去,她倒不是好奇两家酒楼谁更厉害,而是被这青州的建筑风格吸引了,要是用二八年华的少女来形容江南温婉精致的建筑风格的话,那么只怕就得用一个孔武有力的将军来形容青州的建筑了,整体的建筑群要比江南的更加大气内敛,让人一望过去,就会被他的气势所吸引。

    钟晚颜这厢还在品味,萧濯倒是接着沈易的话说了:“泰丰楼是群英荟萃,这庆德楼只怕也是一枝独秀,想来这二者之间的可比性微乎其微,专攻不同,还是不要相提并论的好。”

    听到萧濯的想法跟自己不谋而合,钟晚颜不由抽离了心思,转头朝萧濯看去,唇畔边上不由露出了一个甜蜜的笑容。

    自下船之后,萧濯的视线即使移到了别处,他的注意力也没有从钟晚颜的身上移开,此时见她朝他笑了,忍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

    一双有情人之间的对视,这其中渗透出来的柔情蜜意即使是不同情.爱的人只怕也会察觉到,况且,沈易是早极有婚约在身的人,自然感觉道了钟晚颜和萧濯只见特殊的气氛。

    沈易把眼睛移开,在心里忍不住庆幸,幸亏他那个蠢弟弟对这位钟姑娘并没有那种心思,不然只怕有的他伤心的。

    萧濯跟钟晚颜对视一触既离,因为这两人都记着此时所处的环境,并不是他们能肆意妄为的地方,两人收回了视线,萧濯的脸上没有半点的异常和不对,仿佛方才深情款款的那个人并不是他一样。

    就在几人正准备抬脚朝庆德楼走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从前面传来的一声声惊呼。

    “老夫人,老妇人您怎么了?”

    “老夫人,您醒醒,别吓我们啊!”.,

    “老夫人,老夫人,三德,你快去把马车驾过来,咱们送老夫人回去看大夫!”

    钟晚颜几人听到这边的惊呼,便走了过来,刚走到近处,就看到一个衣饰不俗的女子面上虽有焦急的神色,但是依然沉稳,举止有度,尽力在维持大局的样子,一看就是被大家氏族调.教出来的。

    不过钟晚颜倒是没有主意到这些,她刚走过来,就看到被一群丫鬟围在中心的晕厥过去的老妇人。

第562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容稍后替换。

    萧濯最后还是把沈家曾有意撮合他跟沈晴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钟晚颜,钟晚颜没有想到,这里面还有这样的的事情,一时有些无言,想到她跟沈晴的交情还算不错,特别是沈晴要上京的时候,她还特意赶去漓水河的码头上送她。

    也是这时候,钟晚颜才恍然,当天沈二的样子为什么会有些奇怪,也是难怪了,沈二跟她的接触这么密集,他知道自己跟萧濯的关系很正常,所以在他知道沈晴的心思之后,才会想要隔开她跟沈晴两个人,免得她跟萧濯的时候,最后流传开来之后,会让沈晴看到她也尴尬。

    钟晚颜想通这些事情之后,不由得叹了口气,过了一会儿才对一旁的萧濯说道:“我知道了,那我一会儿就开始研制克制晕船的药丸,等做好了,你给沈公子送去吧。”

    萧濯看脏钟晚颜在知道整件事情之后,并没有在说什么,也是送了一口气,前世不论他是萧濯还是萧无咎,都见过不少女人使小性子,醋海生波,搅得不得安宁的事情,他的小小姑娘就是不一样,不乱吃飞醋,萧濯这般想着,唇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

    钟晚颜转头的时候,正好看到萧濯脸上的这抹笑容,挑了挑眉,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到了下午的时候,钟晚颜吃过午饭就让烛影将她整理出来的小药箱搬过来,然后在船舱的窗户边上摆了一张长案,打开药箱,将里面的东西一一拿出来。

    钟晚颜熟记药理,只见她先铺纸研墨,将想到的能克制晕船的药材都写了上去,让后交给烛影几个,让她们去随行带着的药材中将纸面上有的药材都取一些来。

    钟晚颜虽然有空间在身,里面有的药材比外面的还要多,但是钟晚颜缺不打算在把空间里面的药材往外拿,因为这条船的空间就这么大,他要是冒昧的把药材拿出来,烛影几个丫头都是心细的,到时候看出其中的不妥当来,只怕要横生事端,不是钟晚颜不信任烛影她们,而是空间这件事情必须得小心再小心。

    等烛影把药材取来之后,钟晚颜便让她下去了,她自己留在房间里,研制克制晕船的药丸。

    钟晚颜一连忙了几天,直到三天之后,她才将这味药丸研制出来,钟晚颜忙碌几天,有些不修边幅,换了一身衣裳,梳洗过后,才走出房间,萧濯听到喜讯便过来了,等钟晚颜刚一见到萧濯,便交给他一只矮颈的白胖瓷瓶,并说道:“喏,拿去,这里面一共有一百粒药丸,每次晕船,口中含一粒便可,这些药丸,可以用好些时候了。”

    萧濯将瓷瓶接了过来,并没有接话,而是说道:“那先恭喜颜颜研制出这味药了,如此喜事值得庆贺,不过此时正是在船上,倒是有些不太方便,不如我以这个小玩意略表我的心意如何?”

    萧濯说完话,拿出来一个略扁一些的长条型的雕花木匣来,递到钟晚颜的面前,钟晚颜冷不丁的收到萧濯的送礼倒是有些惊讶,不过惊讶的神色只在她脸上一闪即逝,紧接着如花一般的笑容在她脸上绽放开来。

    钟晚颜笑着接过了匣子,侧着脸,有些好奇的看着萧濯,“可以打开么?”

    萧濯闻言一挑眉,转而笑道:“当然。”

    纤白如玉的手指将匣子缓缓打开,只见里面躺着一支跟钟晚颜的手指差不多白皙剔透的兰花玉簪,整个玉簪纯透无暇,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从一整块玉料上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因为这支玉簪上的兰花都成立体的姿态,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遮半掩,有的完全盛放开来,一支簪子上,足足有五六朵兰花,形态各异,即使是近观也挑不出任何瑕疵来,就算是跟真的兰花放在一起,也足以以假乱真。

    钟晚颜在古代还从来没有见过这般样式的玉簪,在她抬头的时候,对上了萧濯隐含期待的眼神,一瞬间福至心灵,一抹愉悦的笑容出现在了她的唇角,只听她问:“这根簪子你雕了多久?”

    萧濯也笑了,他也没问钟晚颜是怎么知道,这根玉簪是他亲手雕刻出来的,因为他知道,以她的聪慧,足以能看出来,他笑道:“过年前就开始了,第一次雕,手艺不好。”

    钟晚颜刚想说,这样的手艺怎么会不好,只不过等她看到萧濯的眼神,就知道他这句话绝对不是自谦,萧濯就是这样想的,钟晚颜是他前世今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人,他在乎的人,就只能用最好的东西。

    钟晚颜笑了笑,将手里的玉簪递给他,说道:“帮我带上。”

    萧濯接过玉簪,然后看了看钟晚颜今天的发型,让后将玉簪插到了他认为最为合适的位置。

    在萧濯帮她戴玉簪的时候,钟晚颜一直张着眼睛,一眼不眨的看着萧濯,萧濯虽然手上在忙,但是并没有忽略她的视线,等萧濯终于把玉簪戴好之后,他的脸也忍不住懂了,没有办法,任谁被自己的心上人一眼不眨的盯着看,恐怕都得脸红,心跳加速吧。

    钟晚颜好不容易看到萧濯脸红一次,哪能错失机会,只见她恬不知耻的问道:“我美吗?”

    萧濯闻言,身体倏然一紧,他也不是第一次送钟晚颜东西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他白皙的面颊上一片粉红,萧濯不用照镜子,都能感觉到此时他的脸在发烫。

    萧濯低着头,手攥成拳抵在鼻端之下,轻咳了一声,才说道:“好看。”

    他说完这句话,仿佛是害怕钟晚颜再发问似的,又接着说道:“沈兄晕船的状况还有缓解,既然药丸做出来了,我这就去给他送过去,顺便也看看他。”萧濯说完话,不等钟晚颜回复,连忙便走了。

    钟晚颜的萧濯的背影彻底消失后才终于忍不住的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还是第一次见他这般失态,倒是也让她更加全面的认识的萧濯这个人,倒是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当天晚上,沈家的船上,沈易吃过萧濯送过去的晕船药后,又睡了一下午,才明显的缓解过来。

    夜深了,京淮运河两岸上也静悄悄的,只能看到远处朦胧的黑影。

    沈易坐在桌案前,手里把玩着一只矮胖的白瓷瓶,一只手里捏着一枚只有米粒大小的褐色药丸细看,并道:“这就是钟晚颜做出来的晕船药?”

第563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容稍后替换。

    萧濯最后还是把沈家曾有意撮合他跟沈晴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钟晚颜,钟晚颜没有想到,这里面还有这样的的事情,一时有些无言,想到她跟沈晴的交情还算不错,特别是沈晴要上京的时候,她还特意赶去漓水河的码头上送她。

    也是这时候,钟晚颜才恍然,当天沈二的样子为什么会有些奇怪,也是难怪了,沈二跟她的接触这么密集,他知道自己跟萧濯的关系很正常,所以在他知道沈晴的心思之后,才会想要隔开她跟沈晴两个人,免得她跟萧濯的时候,最后流传开来之后,会让沈晴看到她也尴尬。

    钟晚颜想通这些事情之后,不由得叹了口气,过了一会儿才对一旁的萧濯说道:“我知道了,那我一会儿就开始研制克制晕船的药丸,等做好了,你给沈公子送去吧。”

    萧濯看脏钟晚颜在知道整件事情之后,并没有在说什么,也是送了一口气,前世不论他是萧濯还是萧无咎,都见过不少女人使小性子,醋海生波,搅得不得安宁的事情,他的小小姑娘就是不一样,不乱吃飞醋,萧濯这般想着,唇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

    钟晚颜转头的时候,正好看到萧濯脸上的这抹笑容,挑了挑眉,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到了下午的时候,钟晚颜吃过午饭就让烛影将她整理出来的小药箱搬过来,然后在船舱的窗户边上摆了一张长案,打开药箱,将里面的东西一一拿出来。

    钟晚颜熟记药理,只见她先铺纸研墨,将想到的能克制晕船的药材都写了上去,让后交给烛影几个,让她们去随行带着的药材中将纸面上有的药材都取一些来。

    钟晚颜虽然有空间在身,里面有的药材比外面的还要多,但是钟晚颜缺不打算在把空间里面的药材往外拿,因为这条船的空间就这么大,他要是冒昧的把药材拿出来,烛影几个丫头都是心细的,到时候看出其中的不妥当来,只怕要横生事端,不是钟晚颜不信任烛影她们,而是空间这件事情必须得小心再小心。

    等烛影把药材取来之后,钟晚颜便让她下去了,她自己留在房间里,研制克制晕船的药丸。

    钟晚颜一连忙了几天,直到三天之后,她才将这味药丸研制出来,钟晚颜忙碌几天,有些不修边幅,换了一身衣裳,梳洗过后,才走出房间,萧濯听到喜讯便过来了,等钟晚颜刚一见到萧濯,便交给他一只矮颈的白胖瓷瓶,并说道:“喏,拿去,这里面一共有一百粒药丸,每次晕船,口中含一粒便可,这些药丸,可以用好些时候了。”

    萧濯将瓷瓶接了过来,并没有接话,而是说道:“那先恭喜颜颜研制出这味药了,如此喜事值得庆贺,不过此时正是在船上,倒是有些不太方便,不如我以这个小玩意略表我的心意如何?”

    萧濯说完话,拿出来一个略扁一些的长条型的雕花木匣来,递到钟晚颜的面前,钟晚颜冷不丁的收到萧濯的送礼倒是有些惊讶,不过惊讶的神色只在她脸上一闪即逝,紧接着如花一般的笑容在她脸上绽放开来。

    钟晚颜笑着接过了匣子,侧着脸,有些好奇的看着萧濯,“可以打开么?”

    萧濯闻言一挑眉,转而笑道:“当然。”

    纤白如玉的手指将匣子缓缓打开,只见里面躺着一支跟钟晚颜的手指差不多白皙剔透的兰花玉簪,整个玉簪纯透无暇,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从一整块玉料上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因为这支玉簪上的兰花都成立体的姿态,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遮半掩,有的完全盛放开来,一支簪子上,足足有五六朵兰花,形态各异,即使是近观也挑不出任何瑕疵来,就算是跟真的兰花放在一起,也足以以假乱真。

    钟晚颜在古代还从来没有见过这般样式的玉簪,在她抬头的时候,对上了萧濯隐含期待的眼神,一瞬间福至心灵,一抹愉悦的笑容出现在了她的唇角,只听她问:“这根簪子你雕了多久?”

    萧濯也笑了,他也没问钟晚颜是怎么知道,这根玉簪是他亲手雕刻出来的,因为他知道,以她的聪慧,足以能看出来,他笑道:“过年前就开始了,第一次雕,手艺不好。”

    钟晚颜刚想说,这样的手艺怎么会不好,只不过等她看到萧濯的眼神,就知道他这句话绝对不是自谦,萧濯就是这样想的,钟晚颜是他前世今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人,他在乎的人,就只能用最好的东西。

    钟晚颜笑了笑,将手里的玉簪递给他,说道:“帮我带上。”

    萧濯接过玉簪,然后看了看钟晚颜今天的发型,让后将玉簪插到了他认为最为合适的位置。

    在萧濯帮她戴玉簪的时候,钟晚颜一直张着眼睛,一眼不眨的看着萧濯,萧濯虽然手上在忙,但是并没有忽略她的视线,等萧濯终于把玉簪戴好之后,他的脸也忍不住懂了,没有办法,任谁被自己的心上人一眼不眨的盯着看,恐怕都得脸红,心跳加速吧。

    钟晚颜好不容易看到萧濯脸红一次,哪能错失机会,只见她恬不知耻的问道:“我美吗?”

    萧濯闻言,身体倏然一紧,他也不是第一次送钟晚颜东西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他白皙的面颊上一片粉红,萧濯不用照镜子,都能感觉到此时他的脸在发烫。

    萧濯低着头,手攥成拳抵在鼻端之下,轻咳了一声,才说道:“好看。”

    他说完这句话,仿佛是害怕钟晚颜再发问似的,又接着说道:“沈兄晕船的状况还有缓解,既然药丸做出来了,我这就去给他送过去,顺便也看看他。”萧濯说完话,不等钟晚颜回复,连忙便走了。

    钟晚颜的萧濯的背影彻底消失后才终于忍不住的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还是第一次见他这般失态,倒是也让她更加全面的认识的萧濯这个人,倒是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当天晚上,沈家的船上,沈易吃过萧濯送过去的晕船药后,又睡了一下午,才明显的缓解过来。

    夜深了,京淮运河两岸上也静悄悄的,只能看到远处朦胧的黑影。

    沈易坐在桌案前,手里把玩着一只矮胖的白瓷瓶,一只手里捏着一枚只有米粒大小的褐色药丸细看,并道:“这就是钟晚颜做出来的晕船药?”

第564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动稍后替换。

    红衣少年听到黄老大夫口中提到的京城两个字,不由叹了口气,转头问向一旁的丫头,道:“祖母可还醒着?”

    那丫鬟忙回道:“老夫人刚才吃过药已经睡下了。”

    少年点点头,一撩袍子在一旁坐下了,问道:“今天是怎么回事?祖母怎么会在大街上晕倒了?”

    那丫鬟正是今天遇见钟晚颜的那一个,闻言便道:“回二少爷的话,今日正是桂花节,老夫人在家里待得闷了,便想出去赏赏花,又听说今天庆德楼还有秋鱼宴,老夫人久不来青州,便有些想,且今日天气不错,秋高气爽,奴婢们苦劝无果,只好陪着老夫人一起出去,哪知道,我们从庆德楼出来,便接到从京城里传来的消息,老夫人一时间受不住,便晕了过去。”

    少年肃着一张脸听完丫头的话后又问道:“报信的那个人呢?是这宅子里的,还是从京城带过来的?”

    少年问的显然是给老夫人传递京城消息的这个人,不够细心又太过莽撞了,竟然不管不顾的在大街上就跟老夫人禀报了那个消息,是在没得轻重。

    那丫鬟没有料到少年有此一问,愣了一下才回道:“是青州宅子里的。”

    少年鼻腔里用力的“哼”了一声:“这般没有轻重,将人打发出去吧。”

    那丫鬟心中一紧,赶忙垂头应下,后来不知想到了什么,便将钟晚颜在街上给老夫人诊脉的事情跟少年说了,并从袖袋里取出了那张被她匆忙收起来的药方。

    少年闻言有些惊讶,转而皱眉问道:“可知那人是谁?”

    丫鬟摇了摇头,道:“不知,就是在街上刚遇到的,后来那个姑娘帮老夫人诊过脉后,黄老大夫便赶到了。”

    少年听后想了想,说道:“这一次便罢了,下次切不可如此冒失,要是有人存心算计,凭祖母的身份岂不是让人平白算计了去。”

    丫鬟得了教训,不敢再言语。

    少年又接着说道:“等祖母将养好了,即刻启程回京。”

    丫鬟赶忙应下,倒是一旁的黄大夫跟晕倒了老夫人是旧识,即使这少年教训下人,也没有避嫌,而是将那丫鬟刚才掏出来的药方接了过去,等少年训斥完毕后才说道:“这方子开得且妙,且比老夫开的方子还要精确几分,我看老夫人这算遇到贵人了,二公子不必如此心急,带明日将药方换成这幅便好了。”

    红衣少年深知黄老大夫的医术了得,此时听到他所言,脸上的惊讶神情都收敛不住,这青州城里,竟有人比黄老大夫的医术还要好?

    等送走了黄老大夫以后,红衣少年才将那丫鬟叫了过来,细细问她今天遇到给老夫人诊脉的那个大夫的经过,在听到对方是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女的时候,少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只见他一双形状好看的双眼微瞠,不过片刻,惊讶的神色又被收敛起来。

    过了半晌,才听他说道:“派人去找找那位姑娘,要是找到的话,就将人带过来。”

    屋里有人得了吩咐,应声而去,此时这位红衣少年却不知,他此举注定是徒劳无功,不过在不久之后,他却能遇到那位曾经苦寻无果的姑娘。

    钟家和沈家的船一路向北而行,最后在通州的码头上停下,钟晚颜一行下了船,换成马车,走上官路一路奔着京城的东城门而去。

    等到了城门口处,已是下午时分,日近西移。

    这时候,进城的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出城的,这些人几乎都是住在京城附近村子里的,所以钟晚颜一行几辆马车,进城的过程并没有被延误。

    只不过马车刚进了城,就停下了,只因严宽从早上开始就一直等在距离城门不远处的茶摊上,几乎等了快一天,等他看到驾车的永寿和长禧,赶忙就起身走了过来,这两个小厮一见着严宽脸上的即时露出喜意:“严管家!”

    两人远远的叫完了这惊喜的一声之后,便转身朝身后的车厢禀报道:“小姐,严管家来接管我们了。”

    严宽上次会凤阳只是来去匆匆,并未有长久的停留,所以这会儿见到自家人也是高兴非常,不过他到没有忘记此时此刻身处哪里,见状连忙走上前去,贴着马车的车窗朝钟晚颜说道:“小姐,你们终于到了。”

    钟晚颜见到严宽也是十分高兴,见严宽已经走了过来,她准备下车的动作不由一顿:“严叔,多日不见,近来可好?”说完话,钟晚颜便再次起身,准备下车了。

    严宽及时制止道:“小姐,还是先回家里去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只这最后一句话,钟晚颜就明白了,她坐了回去,吩咐坐在车辕上的永寿道:“去跟萧公子说一下,我们就先回去了,等改日再见。”

    永寿应了一声,然后跳下车,严宽顺势就跳了上去,接过长禧递过来的缰绳,一甩,马车再次启动,踏上主路。

    萧濯坐在后一辆车上,刚在车队停下的时候,他本想过来跟严宽打一声招呼的,接过看到严宽的感应,便停住了,两人只对视了一下,交换了一下眼神,明白彼此的意思后便撤了开。

    即是回到京城,萧濯也不能再与钟晚颜宿在一处,况且,萧家也在京城,若是他这回上京赶考不回到萧家去住,回到京城不赶忙回去拜见其父,若是传了出去,世人便会说萧濯此人轻狂傲慢,目无尊长,有违孝道。

    启元王朝以孝治天下,这般言语评论便是最严重的中伤,即使他才高八斗,日后能提名三甲,也不会得到朝中的重用。

    所以,萧濯下这个限制内,只得跟钟晚颜分路而行。

    短暂的告别后,严宽驾着马车朝他们的落脚处行去,并跟身后马车里的钟晚颜说起一些不是太敏感的事情:“小姐,如今正是春闱在及,从去年秋闱之后,京城里的宅子便供不应求,我寻觅许久,也为找到合适的宅子,看中的那些宅子,东家几乎都不愿意卖,而那些想卖的,有各种问题,不是处在城外,距离城里较远,就是周围邻居不易相处。”

第565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动稍后替换。

    红衣少年听到黄老大夫口中提到的京城两个字,不由叹了口气,转头问向一旁的丫头,道:“祖母可还醒着?”

    那丫鬟忙回道:“老夫人刚才吃过药已经睡下了。”

    少年点点头,一撩袍子在一旁坐下了,问道:“今天是怎么回事?祖母怎么会在大街上晕倒了?”

    那丫鬟正是今天遇见钟晚颜的那一个,闻言便道:“回二少爷的话,今日正是桂花节,老夫人在家里待得闷了,便想出去赏赏花,又听说今天庆德楼还有秋鱼宴,老夫人久不来青州,便有些想,且今日天气不错,秋高气爽,奴婢们苦劝无果,只好陪着老夫人一起出去,哪知道,我们从庆德楼出来,便接到从京城里传来的消息,老夫人一时间受不住,便晕了过去。”

    少年肃着一张脸听完丫头的话后又问道:“报信的那个人呢?是这宅子里的,还是从京城带过来的?”

    少年问的显然是给老夫人传递京城消息的这个人,不够细心又太过莽撞了,竟然不管不顾的在大街上就跟老夫人禀报了那个消息,是在没得轻重。

    那丫鬟没有料到少年有此一问,愣了一下才回道:“是青州宅子里的。”

    少年鼻腔里用力的“哼”了一声:“这般没有轻重,将人打发出去吧。”

    那丫鬟心中一紧,赶忙垂头应下,后来不知想到了什么,便将钟晚颜在街上给老夫人诊脉的事情跟少年说了,并从袖袋里取出了那张被她匆忙收起来的药方。.。

    少年闻言有些惊讶,转而皱眉问道:“可知那人是谁?”

    丫鬟摇了摇头,道:“不知,就是在街上刚遇到的,后来那个姑娘帮老夫人诊过脉后,黄老大夫便赶到了。”

    少年听后想了想,说道:“这一次便罢了,下次切不可如此冒失,要是有人存心算计,凭祖母的身份岂不是让人平白算计了去。”

    丫鬟得了教训,不敢再言语。

    少年又接着说道:“等祖母将养好了,即刻启程回京。”

    丫鬟赶忙应下,倒是一旁的黄大夫跟晕倒了老夫人是旧识,即使这少年教训下人,也没有避嫌,而是将那丫鬟刚才掏出来的药方接了过去,等少年训斥完毕后才说道:“这方子开得且妙,且比老夫开的方子还要精确几分,我看老夫人这算遇到贵人了,二公子不必如此心急,带明日将药方换成这幅便好了。”

    红衣少年深知黄老大夫的医术了得,此时听到他所言,脸上的惊讶神情都收敛不住,这青州城里,竟有人比黄老大夫的医术还要好?

    等送走了黄老大夫以后,红衣少年才将那丫鬟叫了过来,细细问她今天遇到给老夫人诊脉的那个大夫的经过,在听到对方是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女的时候,少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只见他一双形状好看的双眼微瞠,不过片刻,惊讶的神色又被收敛起来。

    过了半晌,才听他说道:“派人去找找那位姑娘,要是找到的话,就将人带过来。”

    屋里有人得了吩咐,应声而去,此时这位红衣少年却不知,他此举注定是徒劳无功,不过在不久之后,他却能遇到那位曾经苦寻无果的姑娘。

    钟家和沈家的船一路向北而行,最后在通州的码头上停下,钟晚颜一行下了船,换成马车,走上官路一路奔着京城的东城门而去。

    等到了城门口处,已是下午时分,日近西移。

    这时候,进城的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出城的,这些人几乎都是住在京城附近村子里的,所以钟晚颜一行几辆马车,进城的过程并没有被延误。

    只不过马车刚进了城,就停下了,只因严宽从早上开始就一直等在距离城门不远处的茶摊上,几乎等了快一天,等他看到驾车的永寿和长禧,赶忙就起身走了过来,这两个小厮一见着严宽脸上的即时露出喜意:“严管家!”

    两人远远的叫完了这惊喜的一声之后,便转身朝身后的车厢禀报道:“小姐,严管家来接管我们了。”

    严宽上次会凤阳只是来去匆匆,并未有长久的停留,所以这会儿见到自家人也是高兴非常,不过他到没有忘记此时此刻身处哪里,见状连忙走上前去,贴着马车的车窗朝钟晚颜说道:“小姐,你们终于到了。”

    钟晚颜见到严宽也是十分高兴,见严宽已经走了过来,她准备下车的动作不由一顿:“严叔,多日不见,近来可好?”说完话,钟晚颜便再次起身,准备下车了。

    严宽及时制止道:“小姐,还是先回家里去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只这最后一句话,钟晚颜就明白了,她坐了回去,吩咐坐在车辕上的永寿道:“去跟萧公子说一下,我们就先回去了,等改日再见。”

    永寿应了一声,然后跳下车,严宽顺势就跳了上去,接过长禧递过来的缰绳,一甩,马车再次启动,踏上主路。

    萧濯坐在后一辆车上,刚在车队停下的时候,他本想过来跟严宽打一声招呼的,接过看到严宽的感应,便停住了,两人只对视了一下,交换了一下眼神,明白彼此的意思后便撤了开。

    即是回到京城,萧濯也不能再与钟晚颜宿在一处,况且,萧家也在京城,若是他这回上京赶考不回到萧家去住,回到京城不赶忙回去拜见其父,若是传了出去,世人便会说萧濯此人轻狂傲慢,目无尊长,有违孝道。

    启元王朝以孝治天下,这般言语评论便是最严重的中伤,即使他才高八斗,日后能提名三甲,也不会得到朝中的重用。

    所以,萧濯下这个限制内,只得跟钟晚颜分路而行。

    短暂的告别后,严宽驾着马车朝他们的落脚处行去,并跟身后马车里的钟晚颜说起一些不是太敏感的事情:“小姐,如今正是春闱在及,从去年秋闱之后,京城里的宅子便供不应求,我寻觅许久,也为找到合适的宅子,看中的那些宅子,东家几乎都不愿意卖,而那些想卖的,有各种问题,不是处在城外,距离城里较远,就是周围邻居不易相处。”

第566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容稍后替换。

    红衣少年听到黄老大夫口中提到的京城两个字,不由叹了口气,转头问向一旁的丫头,道:“祖母可还醒着?”

    那丫鬟忙回道:“老夫人刚才吃过药已经睡下了。”

    少年点点头,一撩袍子在一旁坐下了,问道:“今天是怎么回事?祖母怎么会在大街上晕倒了?”

    那丫鬟正是今天遇见钟晚颜的那一个,闻言便道:“回二少爷的话,今日正是桂花节,老夫人在家里待得闷了,便想出去赏赏花,又听说今天庆德楼还有秋鱼宴,老夫人久不来青州,便有些想,且今日天气不错,秋高气爽,奴婢们苦劝无果,只好陪着老夫人一起出去,哪知道,我们从庆德楼出来,便接到从京城里传来的消息,老夫人一时间受不住,便晕了过去。”

    少年肃着一张脸听完丫头的话后又问道:“报信的那个人呢?是这宅子里的,还是从京城带过来的?”

    少年问的显然是给老夫人传递京城消息的这个人,不够细心又太过莽撞了,竟然不管不顾的在大街上就跟老夫人禀报了那个消息,是在没得轻重。

    那丫鬟没有料到少年有此一问,愣了一下才回道:“是青州宅子里的。”

    少年鼻腔里用力的“哼”了一声:“这般没有轻重,将人打发出去吧。”

    那丫鬟心中一紧,赶忙垂头应下,后来不知想到了什么,便将钟晚颜在街上给老夫人诊脉的事情跟少年说了,并从袖袋里取出了那张被她匆忙收起来的药方。

    少年闻言有些惊讶,转而皱眉问道:“可知那人是谁?”

    丫鬟摇了摇头,道:“不知,就是在街上刚遇到的,后来那个姑娘帮老夫人诊过脉后,黄老大夫便赶到了。”

    少年听后想了想,说道:“这一次便罢了,下次切不可如此冒失,要是有人存心算计,凭祖母的身份岂不是让人平白算计了去。”

    丫鬟得了教训,不敢再言语。

    少年又接着说道:“等祖母将养好了,即刻启程回京。”

    丫鬟赶忙应下,倒是一旁的黄大夫跟晕倒了老夫人是旧识,即使这少年教训下人,也没有避嫌,而是将那丫鬟刚才掏出来的药方接了过去,等少年训斥完毕后才说道:“这方子开得且妙,且比老夫开的方子还要精确几分,我看老夫人这算遇到贵人了,二公子不必如此心急,带明日将药方换成这幅便好了。”

    红衣少年深知黄老大夫的医术了得,此时听到他所言,脸上的惊讶神情都收敛不住,这青州城里,竟有人比黄老大夫的医术还要好?

    等送走了黄老大夫以后,红衣少年才将那丫鬟叫了过来,细细问她今天遇到给老夫人诊脉的那个大夫的经过,在听到对方是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女的时候,少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只见他一双形状好看的双眼微瞠,不过片刻,惊讶的神色又被收敛起来。

    过了半晌,才听他说道:“派人去找找那位姑娘,要是找到的话,就将人带过来。”

    屋里有人得了吩咐,应声而去,此时这位红衣少年却不知,他此举注定是徒劳无功,不过在不久之后,他却能遇到那位曾经苦寻无果的姑娘。

    钟家和沈家的船一路向北而行,最后在通州的码头上停下,钟晚颜一行下了船,换成马车,走上官路一路奔着京城的东城门而去。

    等到了城门口处,已是下午时分,日近西移。

    这时候,进城的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出城的,这些人几乎都是住在京城附近村子里的,所以钟晚颜一行几辆马车,进城的过程并没有被延误。

    只不过马车刚进了城,就停下了,只因严宽从早上开始就一直等在距离城门不远处的茶摊上,几乎等了快一天,等他看到驾车的永寿和长禧,赶忙就起身走了过来,这两个小厮一见着严宽脸上的即时露出喜意:“严管家!”

    两人远远的叫完了这惊喜的一声之后,便转身朝身后的车厢禀报道:“小姐,严管家来接管我们了。”

    严宽上次会凤阳只是来去匆匆,并未有长久的停留,所以这会儿见到自家人也是高兴非常,不过他到没有忘记此时此刻身处哪里,见状连忙走上前去,贴着马车的车窗朝钟晚颜说道:“小姐,你们终于到了。”

    钟晚颜见到严宽也是十分高兴,见严宽已经走了过来,她准备下车的动作不由一顿:“严叔,多日不见,近来可好?”说完话,钟晚颜便再次起身,准备下车了。

    严宽及时制止道:“小姐,还是先回家里去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只这最后一句话,钟晚颜就明白了,她坐了回去,吩咐坐在车辕上的永寿道:“去跟萧公子说一下,我们就先回去了,等改日再见。”

    永寿应了一声,然后跳下车,严宽顺势就跳了上去,接过长禧递过来的缰绳,一甩,马车再次启动,踏上主路。

    萧濯坐在后一辆车上,刚在车队停下的时候,他本想过来跟严宽打一声招呼的,接过看到严宽的感应,便停住了,两人只对视了一下,交换了一下眼神,明白彼此的意思后便撤了开。

    即是回到京城,萧濯也不能再与钟晚颜宿在一处,况且,萧家也在京城,若是他这回上京赶考不回到萧家去住,回到京城不赶忙回去拜见其父,若是传了出去,世人便会说萧濯此人轻狂傲慢,目无尊长,有违孝道。

    启元王朝以孝治天下,这般言语评论便是最严重的中伤,即使他才高八斗,日后能提名三甲,也不会得到朝中的重用。

    所以,萧濯下这个限制内,只得跟钟晚颜分路而行。。。

    短暂的告别后,严宽驾着马车朝他们的落脚处行去,并跟身后马车里的钟晚颜说起一些不是太敏感的事情:“小姐,如今正是春闱在及,从去年秋闱之后,京城里的宅子便供不应求,我寻觅许久,也为找到合适的宅子,看中的那些宅子,东家几乎都不愿意卖,而那些想卖的,有各种问题,不是处在城外,距离城里较远,就是周围邻居不易相处。”

第567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容稍后替换。

    红衣少年听到黄老大夫口中提到的京城两个字,不由叹了口气,转头问向一旁的丫头,道:“祖母可还醒着?”

    那丫鬟忙回道:“老夫人刚才吃过药已经睡下了。”

    少年点点头,一撩袍子在一旁坐下了,问道:“今天是怎么回事?祖母怎么会在大街上晕倒了?”

    那丫鬟正是今天遇见钟晚颜的那一个,闻言便道:“回二少爷的话,今日正是桂花节,老夫人在家里待得闷了,便想出去赏赏花,又听说今天庆德楼还有秋鱼宴,老夫人久不来青州,便有些想,且今日天气不错,秋高气爽,奴婢们苦劝无果,只好陪着老夫人一起出去,哪知道,我们从庆德楼出来,便接到从京城里传来的消息,老夫人一时间受不住,便晕了过去。”

    少年肃着一张脸听完丫头的话后又问道:“报信的那个人呢?是这宅子里的,还是从京城带过来的?”

    少年问的显然是给老夫人传递京城消息的这个人,不够细心又太过莽撞了,竟然不管不顾的在大街上就跟老夫人禀报了那个消息,是在没得轻重。

    那丫鬟没有料到少年有此一问,愣了一下才回道:“是青州宅子里的。”

    少年鼻腔里用力的“哼”了一声:“这般没有轻重,将人打发出去吧。”

    那丫鬟心中一紧,赶忙垂头应下,后来不知想到了什么,便将钟晚颜在街上给老夫人诊脉的事情跟少年说了,并从袖袋里取出了那张被她匆忙收起来的药方。

    少年闻言有些惊讶,转而皱眉问道:“可知那人是谁?”

    丫鬟摇了摇头,道:“不知,就是在街上刚遇到的,后来那个姑娘帮老夫人诊过脉后,黄老大夫便赶到了。”

    少年听后想了想,说道:“这一次便罢了,下次切不可如此冒失,要是有人存心算计,凭祖母的身份岂不是让人平白算计了去。”

    丫鬟得了教训,不敢再言语。

    少年又接着说道:“等祖母将养好了,即刻启程回京。”

    丫鬟赶忙应下,倒是一旁的黄大夫跟晕倒了老夫人是旧识,即使这少年教训下人,也没有避嫌,而是将那丫鬟刚才掏出来的药方接了过去,等少年训斥完毕后才说道:“这方子开得且妙,且比老夫开的方子还要精确几分,我看老夫人这算遇到贵人了,二公子不必如此心急,带明日将药方换成这幅便好了。”

    红衣少年深知黄老大夫的医术了得,此时听到他所言,脸上的惊讶神情都收敛不住,这青州城里,竟有人比黄老大夫的医术还要好?

    等送走了黄老大夫以后,红衣少年才将那丫鬟叫了过来,细细问她今天遇到给老夫人诊脉的那个大夫的经过,在听到对方是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女的时候,少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只见他一双形状好看的双眼微瞠,不过片刻,惊讶的神色又被收敛起来。

    过了半晌,才听他说道:“派人去找找那位姑娘,要是找到的话,就将人带过来。”

    屋里有人得了吩咐,应声而去,此时这位红衣少年却不知,他此举注定是徒劳无功,不过在不久之后,他却能遇到那位曾经苦寻无果的姑娘。

    钟家和沈家的船一路向北而行,最后在通州的码头上停下,钟晚颜一行下了船,换成马车,走上官路一路奔着京城的东城门而去。

    等到了城门口处,已是下午时分,日近西移。

    这时候,进城的人数不多,大部分都是出城的,这些人几乎都是住在京城附近村子里的,所以钟晚颜一行几辆马车,进城的过程并没有被延误。

    只不过马车刚进了城,就停下了,只因严宽从早上开始就一直等在距离城门不远处的茶摊上,几乎等了快一天,等他看到驾车的永寿和长禧,赶忙就起身走了过来,这两个小厮一见着严宽脸上的即时露出喜意:“严管家!”

    两人远远的叫完了这惊喜的一声之后,便转身朝身后的车厢禀报道:“小姐,严管家来接管我们了。”

    严宽上次会凤阳只是来去匆匆,并未有长久的停留,所以这会儿见到自家人也是高兴非常,不过他到没有忘记此时此刻身处哪里,见状连忙走上前去,贴着马车的车窗朝钟晚颜说道:“小姐,你们终于到了。”

    钟晚颜见到严宽也是十分高兴,见严宽已经走了过来,她准备下车的动作不由一顿:“严叔,多日不见,近来可好?”说完话,钟晚颜便再次起身,准备下车了。

    严宽及时制止道:“小姐,还是先回家里去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只这最后一句话,钟晚颜就明白了,她坐了回去,吩咐坐在车辕上的永寿道:“去跟萧公子说一下,我们就先回去了,等改日再见。”.。

    永寿应了一声,然后跳下车,严宽顺势就跳了上去,接过长禧递过来的缰绳,一甩,马车再次启动,踏上主路。

    萧濯坐在后一辆车上,刚在车队停下的时候,他本想过来跟严宽打一声招呼的,接过看到严宽的感应,便停住了,两人只对视了一下,交换了一下眼神,明白彼此的意思后便撤了开。

    即是回到京城,萧濯也不能再与钟晚颜宿在一处,况且,萧家也在京城,若是他这回上京赶考不回到萧家去住,回到京城不赶忙回去拜见其父,若是传了出去,世人便会说萧濯此人轻狂傲慢,目无尊长,有违孝道。

    启元王朝以孝治天下,这般言语评论便是最严重的中伤,即使他才高八斗,日后能提名三甲,也不会得到朝中的重用。

    所以,萧濯下这个限制内,只得跟钟晚颜分路而行。。。

    短暂的告别后,严宽驾着马车朝他们的落脚处行去,并跟身后马车里的钟晚颜说起一些不是太敏感的事情:“小姐,如今正是春闱在及,从去年秋闱之后,京城里的宅子便供不应求,我寻觅许久,也为找到合适的宅子,看中的那些宅子,东家几乎都不愿意卖,而那些想卖的,有各种问题,不是处在城外,距离城里较远,就是周围邻居不易相处。”

第568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容稍后替换。

    严宽驾着马车,带着钟晚颜一行来到城西的一个胡同里,这个胡同名叫绿水胡同,严宽早前为了迎接钟晚颜一行的到来,在这里租了一个二进的小院子。

    这里距离属于外城的范围,并不靠近内城的核心区域,但好在这是京城,大路小路四通八达,即使是住在外城,无论是去内城还是哪里,都十分方便。

    等钟晚颜一行人终于安顿下来之后,严宽在跟钟晚颜禀报了碧血果的事情。

    这件事,是钟晚颜的孤注一掷,自从当初把碧血果交给严宽,让他带上京城之后,虽然钟晚颜表现出来的都是笃定非常,老神在在的,但是这种要跟天下地位最高的人家打交道,封建皇权之下,即使是她,也难免心有颤颤。

    钟晚颜放在膝上的手不由捏紧了,面色却仍是如常,抿唇笑道:“严叔直接说过便是。”

    严宽坐在钟晚颜对面,他面前隔着一杯正冒着袅袅白气的茶盏,显得严宽的面色有些许朦胧之感,只见他抿了抿唇,似在组织语言,“回小姐的话,我按照你的话,将碧血果通过玻璃的关系,走通了内务司总管的关系,觐见了皇上,将碧血果呈给了皇上不。”

    钟晚颜点点头,追问道:“那后来呢,皇上可有什么表示?”

    严宽听到钟晚颜的话,面色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紧绷,钟晚颜一看他的神色,目光一闪,似想到了什么,便道:“严叔可是在顾忌什么?”

    严宽叹了口气,半晌后才再次开口:“我把碧血果送给皇上之后没今天,就听说太后不太好了,这个时间赶得也太巧了,碧血果真是能起到大作用,但是也因为这样,我担心引来猜忌,况且,祁神医是小姐您的师傅,跟我们的关系非常亲近,皇家的心思最难猜,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得不偿失。”

    听严宽这么一说,钟晚颜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当初她决定将碧血果送进宫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太后的身子会不好,但是她也没有忘记,当初在马车上,萧濯对她说的话,钟晚颜想了想,还是决定相信萧濯,因为于情于理,萧濯都没有骗她的必要。

    “严叔,放宽心,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还有师傅他老人家帮衬呢,要是真有什么,也躲不过去,天下之滨莫非王土。”钟晚颜叹了口气,缓缓收到。

    严宽一听钟晚颜的话,心里忍不住咯噔了一下,怎么他觉得,这些时候他没在钟晚颜的身边,却觉得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的呢,要不然小姐的语气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沧桑感。

    不过这只是严宽的感觉,他有心问问,最后却没有问出口,便想着等他问过烛影再说。

    等严宽开开之后,烛影几个丫头都在忙着归置东西,现在这个小院子必定不是她们长居之处,因为地方太小了,算上严宽,还有钟晚颜这次带来的下人们,还有祁神医几个,已经能把这个二进的小院子住满了,不过,就算是这个小院子还是严宽废了好大了力气才租到了呢。

    转过了年,就是春闱,现在正是各地学子都陆续到京城的时候,要租房子的供不应求,加上京城的空房子本来就不多,她们一开始能有一个这样像模像样的二进小院钟晚颜已经非常满意了,至于住不开的问题,只能再麻烦严宽再出去找一找了,最好还是在内城里找,因为听说祁神医每天都要进宫,有很多时候甚至还要留在宫里。

    钟晚颜现在还没有见到祁神医,还有跟他一起上京的祁霄和十三燕,所以关于祁神医的状况,钟晚颜几乎都是从严宽那里听来的,因为没有见到他们真人,钟晚颜即使听了严宽说他们都好的话,心里也有些不放心,这是本能,和信不信任严宽没有关系,是出情感上的惦记。

    就像外出求学的游子,无论写了多少封家书回来,信上道一切都好,同行的人归来,也说好,而留在家中的老父母还是不放心一样,这是人之常情,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担心。

    等到了天黑的时候,十三燕和祁霄才回来,十三燕一看到钟晚颜便高兴了,口中直道:“你们可算是来了,路上还好吧?”

    钟晚颜笑道:“路上一切都顺利得很,就是不知道你们在京城如何了,我师父呢?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十三燕听见钟晚颜这么问,也笑了,她朝周围看了一圈,见师兄严宽坐在不远处,几个丫头都在太后,再就是站在她身边的祁霄了,没有外人,有些话是能说的,十三燕一笑,拉着钟晚颜的手在一旁的太师椅上坐下,才说道:“还不是你让师兄送进宫的碧血果,前些日子,太后不知怎么的,忽然病重,宫里便有人急寻了祁神医回来,这些你都知道,可是哪知我们刚到了京城,刚在通州下船,祁神医她老人家就被宫里的人给接走了,幸亏当时师兄也在,不然我跟祁霄还真是不知道去哪里安顿的好。”

    “祁神医这一走,一连六七天都没有出来,我跟祁霄安排好了之后,每日都去皇宫的门口等着,也幸亏皇天不负苦心人,前天的午时,祁神医才终于出来。”十三燕缓缓说道。

    “那后来呢?”钟晚颜赶忙追问。

    十三燕在外面一天,刚回来几句话就说得口干舌燥了,一杯清茶下肚,才接着继续道:“祁神医回来之后,在这休息了半天,主要是怕我们几个担心,才出来跟我们说一声,另外就是你了。”

    钟晚颜眉头一挑,有些惊讶:“我?”

    “是呀,”十三燕笑了一下,“还不是他老人家担心你,初来京城,人生地不熟,而且是跟天家打交道,要格外的小心。”

    十三燕这一句话说的钟晚颜更糊涂了,十三燕看她脸上茫然的表情,觉得有些好笑,这样的钟晚颜,她还没有见过呢。

第569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容稍后替换。

    严宽驾着马车,带着钟晚颜一行来到城西的一个胡同里,这个胡同名叫绿水胡同,严宽早前为了迎接钟晚颜一行的到来,在这里租了一个二进的小院子。

    这里距离属于外城的范围,并不靠近内城的核心区域,但好在这是京城,大路小路四通八达,即使是住在外城,无论是去内城还是哪里,都十分方便。

    等钟晚颜一行人终于安顿下来之后,严宽在跟钟晚颜禀报了碧血果的事情。

    这件事,是钟晚颜的孤注一掷,自从当初把碧血果交给严宽,让他带上京城之后,虽然钟晚颜表现出来的都是笃定非常,老神在在的,但是这种要跟天下地位最高的人家打交道,封建皇权之下,即使是她,也难免心有颤颤。

    钟晚颜放在膝上的手不由捏紧了,面色却仍是如常,抿唇笑道:“严叔直接说过便是。”

    严宽坐在钟晚颜对面,他面前隔着一杯正冒着袅袅白气的茶盏,显得严宽的面色有些许朦胧之感,只见他抿了抿唇,似在组织语言,“回小姐的话,我按照你的话,将碧血果通过玻璃的关系,走通了内务司总管的关系,觐见了皇上,将碧血果呈给了皇上不。”

    钟晚颜点点头,追问道:“那后来呢,皇上可有什么表示?”

    严宽听到钟晚颜的话,面色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紧绷,钟晚颜一看他的神色,目光一闪,似想到了什么,便道:“严叔可是在顾忌什么?”

    严宽叹了口气,半晌后才再次开口:“我把碧血果送给皇上之后没今天,就听说太后不太好了,这个时间赶得也太巧了,碧血果真是能起到大作用,但是也因为这样,我担心引来猜忌,况且,祁神医是小姐您的师傅,跟我们的关系非常亲近,皇家的心思最难猜,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得不偿失。”

    听严宽这么一说,钟晚颜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当初她决定将碧血果送进宫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太后的身子会不好,但是她也没有忘记,当初在马车上,萧濯对她说的话,钟晚颜想了想,还是决定相信萧濯,因为于情于理,萧濯都没有骗她的必要。

    “严叔,放宽心,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还有师傅他老人家帮衬呢,要是真有什么,也躲不过去,天下之滨莫非王土。”钟晚颜叹了口气,缓缓收到。

    严宽一听钟晚颜的话,心里忍不住咯噔了一下,怎么他觉得,这些时候他没在钟晚颜的身边,却觉得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的呢,要不然小姐的语气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沧桑感。

    不过这只是严宽的感觉,他有心问问,最后却没有问出口,便想着等他问过烛影再说。

    等严宽开开之后,烛影几个丫头都在忙着归置东西,现在这个小院子必定不是她们长居之处,因为地方太小了,算上严宽,还有钟晚颜这次带来的下人们,还有祁神医几个,已经能把这个二进的小院子住满了,不过,就算是这个小院子还是严宽废了好大了力气才租到了呢。

    转过了年,就是春闱,现在正是各地学子都陆续到京城的时候,要租房子的供不应求,加上京城的空房子本来就不多,她们一开始能有一个这样像模像样的二进小院钟晚颜已经非常满意了,至于住不开的问题,只能再麻烦严宽再出去找一找了,最好还是在内城里找,因为听说祁神医每天都要进宫,有很多时候甚至还要留在宫里。

    钟晚颜现在还没有见到祁神医,还有跟他一起上京的祁霄和十三燕,所以关于祁神医的状况,钟晚颜几乎都是从严宽那里听来的,因为没有见到他们真人,钟晚颜即使听了严宽说他们都好的话,心里也有些不放心,这是本能,和信不信任严宽没有关系,是出情感上的惦记。

    就像外出求学的游子,无论写了多少封家书回来,信上道一切都好,同行的人归来,也说好,而留在家中的老父母还是不放心一样,这是人之常情,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担心。

    等到了天黑的时候,十三燕和祁霄才回来,十三燕一看到钟晚颜便高兴了,口中直道:“你们可算是来了,路上还好吧?”

    钟晚颜笑道:“路上一切都顺利得很,就是不知道你们在京城如何了,我师父呢?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十三燕听见钟晚颜这么问,也笑了,她朝周围看了一圈,见师兄严宽坐在不远处,几个丫头都在太后,再就是站在她身边的祁霄了,没有外人,有些话是能说的,十三燕一笑,拉着钟晚颜的手在一旁的太师椅上坐下,才说道:“还不是你让师兄送进宫的碧血果,前些日子,太后不知怎么的,忽然病重,宫里便有人急寻了祁神医回来,这些你都知道,可是哪知我们刚到了京城,刚在通州下船,祁神医她老人家就被宫里的人给接走了,幸亏当时师兄也在,不然我跟祁霄还真是不知道去哪里安顿的好。”。

    “祁神医这一走,一连六七天都没有出来,我跟祁霄安排好了之后,每日都去皇宫的门口等着,也幸亏皇天不负苦心人,前天的午时,祁神医才终于出来。”十三燕缓缓说道。

    “那后来呢?”钟晚颜赶忙追问。

    十三燕在外面一天,刚回来几句话就说得口干舌燥了,一杯清茶下肚,才接着继续道:“祁神医回来之后,在这休息了半天,主要是怕我们几个担心,才出来跟我们说一声,另外就是你了。”

    钟晚颜眉头一挑,有些惊讶:“我?”

    “是呀,”十三燕笑了一下,“还不是他老人家担心你,初来京城,人生地不熟,而且是跟天家打交道,要格外的小心。”

    十三燕这一句话说的钟晚颜更糊涂了,十三燕看她脸上茫然的表情,觉得有些好笑,这样的钟晚颜,她还没有见过呢。

第570章

    本章为防盗章,章节内容稍后替换。

    严宽驾着马车,带着钟晚颜一行来到城西的一个胡同里,这个胡同名叫绿水胡同,严宽早前为了迎接钟晚颜一行的到来,在这里租了一个二进的小院子。

    这里距离属于外城的范围,并不靠近内城的核心区域,但好在这是京城,大路小路四通八达,即使是住在外城,无论是去内城还是哪里,都十分方便。.。

    等钟晚颜一行人终于安顿下来之后,严宽在跟钟晚颜禀报了碧血果的事情。

    这件事,是钟晚颜的孤注一掷,自从当初把碧血果交给严宽,让他带上京城之后,虽然钟晚颜表现出来的都是笃定非常,老神在在的,但是这种要跟天下地位最高的人家打交道,封建皇权之下,即使是她,也难免心有颤颤。

    钟晚颜放在膝上的手不由捏紧了,面色却仍是如常,抿唇笑道:“严叔直接说过便是。”

    严宽坐在钟晚颜对面,他面前隔着一杯正冒着袅袅白气的茶盏,显得严宽的面色有些许朦胧之感,只见他抿了抿唇,似在组织语言,“回小姐的话,我按照你的话,将碧血果通过玻璃的关系,走通了内务司总管的关系,觐见了皇上,将碧血果呈给了皇上不。”

    钟晚颜点点头,追问道:“那后来呢,皇上可有什么表示?”

    严宽听到钟晚颜的话,面色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紧绷,钟晚颜一看他的神色,目光一闪,似想到了什么,便道:“严叔可是在顾忌什么?”

    严宽叹了口气,半晌后才再次开口:“我把碧血果送给皇上之后没今天,就听说太后不太好了,这个时间赶得也太巧了,碧血果真是能起到大作用,但是也因为这样,我担心引来猜忌,况且,祁神医是小姐您的师傅,跟我们的关系非常亲近,皇家的心思最难猜,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得不偿失。”

    听严宽这么一说,钟晚颜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当初她决定将碧血果送进宫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太后的身子会不好,但是她也没有忘记,当初在马车上,萧濯对她说的话,钟晚颜想了想,还是决定相信萧濯,因为于情于理,萧濯都没有骗她的必要。

    “严叔,放宽心,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还有师傅他老人家帮衬呢,要是真有什么,也躲不过去,天下之滨莫非王土。”钟晚颜叹了口气,缓缓收到。

    严宽一听钟晚颜的话,心里忍不住咯噔了一下,怎么他觉得,这些时候他没在钟晚颜的身边,却觉得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的呢,要不然小姐的语气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沧桑感。

    不过这只是严宽的感觉,他有心问问,最后却没有问出口,便想着等他问过烛影再说。

    等严宽开开之后,烛影几个丫头都在忙着归置东西,现在这个小院子必定不是她们长居之处,因为地方太小了,算上严宽,还有钟晚颜这次带来的下人们,还有祁神医几个,已经能把这个二进的小院子住满了,不过,就算是这个小院子还是严宽废了好大了力气才租到了呢。

    转过了年,就是春闱,现在正是各地学子都陆续到京城的时候,要租房子的供不应求,加上京城的空房子本来就不多,她们一开始能有一个这样像模像样的二进小院钟晚颜已经非常满意了,至于住不开的问题,只能再麻烦严宽再出去找一找了,最好还是在内城里找,因为听说祁神医每天都要进宫,有很多时候甚至还要留在宫里。

    钟晚颜现在还没有见到祁神医,还有跟他一起上京的祁霄和十三燕,所以关于祁神医的状况,钟晚颜几乎都是从严宽那里听来的,因为没有见到他们真人,钟晚颜即使听了严宽说他们都好的话,心里也有些不放心,这是本能,和信不信任严宽没有关系,是出情感上的惦记。

    就像外出求学的游子,无论写了多少封家书回来,信上道一切都好,同行的人归来,也说好,而留在家中的老父母还是不放心一样,这是人之常情,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担心。

    等到了天黑的时候,十三燕和祁霄才回来,十三燕一看到钟晚颜便高兴了,口中直道:“你们可算是来了,路上还好吧?”

    钟晚颜笑道:“路上一切都顺利得很,就是不知道你们在京城如何了,我师父呢?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十三燕听见钟晚颜这么问,也笑了,她朝周围看了一圈,见师兄严宽坐在不远处,几个丫头都在太后,再就是站在她身边的祁霄了,没有外人,有些话是能说的,十三燕一笑,拉着钟晚颜的手在一旁的太师椅上坐下,才说道:“还不是你让师兄送进宫的碧血果,前些日子,太后不知怎么的,忽然病重,宫里便有人急寻了祁神医回来,这些你都知道,可是哪知我们刚到了京城,刚在通州下船,祁神医她老人家就被宫里的人给接走了,幸亏当时师兄也在,不然我跟祁霄还真是不知道去哪里安顿的好。”

    “祁神医这一走,一连六七天都没有出来,我跟祁霄安排好了之后,每日都去皇宫的门口等着,也幸亏皇天不负苦心人,前天的午时,祁神医才终于出来。”十三燕缓缓说道。

    “那后来呢?”钟晚颜赶忙追问。

    十三燕在外面一天,刚回来几句话就说得口干舌燥了,一杯清茶下肚,才接着继续道:“祁神医回来之后,在这休息了半天,主要是怕我们几个担心,才出来跟我们说一声,另外就是你了。”

    钟晚颜眉头一挑,有些惊讶:“我?”

    “是呀,”十三燕笑了一下,“还不是他老人家担心你,初来京城,人生地不熟,而且是跟天家打交道,要格外的小心。”

    十三燕这一句话说的钟晚颜更糊涂了,十三燕看她脸上茫然的表情,觉得有些好笑,这样的钟晚颜,她还没有见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