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黄巾神将全文阅读 第11分节

第103章 赵中华初到洛阳

    徐庶原名徐福,为友杀人,而后改名徐庶,除了这个名字外,偶尔也会使用单福这个名字。

    大汉的人都很有血性,怒而杀人的事情并不少见。

    而像徐庶典韦关羽这类的,还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他们并不是无故杀人,他们杀人都是因为自己活着朋友受到不公正对待,是替亲人、朋友报仇。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公正可言。

    因为他们出身平民,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杀人都要偿命,只能改头换面离开自己的家乡,甚至因此而抛妻弃子。

    如果杀人的换成袁绍、曹操,亦或是十常侍的家人。

    根本不用因此跑路,他们可以轻松用钱来让自己逃脱罪名。就算钱不管用,他们也可以随便找来一个人顶包。

    不要说杀个把人,就是杀人全家,他们的家族也能帮他们摆平一切。

    不同于典韦关羽,徐庶在杀人之后,就意识到了自己太过冲动,如今只能只身一人跑路,将老母留在家中。

    深感自己修行不足的徐庶,于是弃武从文,不想自己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虽然替朋友出头杀了人,得了一时的爽快畅意,但痛苦的却是一辈子。

    如果当初他没有学武,而是学文,他还会怒而杀人吗?就是他想,他也没有这个能力。

    赵徽既然已经得知徐庶已经在洛阳求学,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让洛阳的猎头帮助自己招募徐庶,还是不太现实,想要获得徐庶的帮助,赵徽还是需要自己亲自出手。

    而如今的洛阳暗流汹涌,赵徽也想来看一看,这后面的事情,到底会不会和他所知道一样。

    蹇硕被杀,但是宫内的矛盾并没有减轻。

    特别是董太皇太后和何太后的之间的矛盾。

    原来刘宏还在,还能压住两个女人的矛盾,现在刘宏死了,何太后根本不把刘宏的母亲放在眼里。

    何太后有大将军何进撑腰,但是董太皇太后也有骠骑将军董重支持。

    董太皇太后在宫中仗着身份比何太后高,同样没有将何太后放在眼里。

    两个女人明争暗斗,谁也不退让。

    蹇硕被杀,十常侍中剩下的几个,都开始有意识的淡化自己的存在,不在管宫中的事情,也没有人去调和宫中内,身份最尊贵的两个女人的矛盾。

    终于董太皇太后忍不住,在宫中扬言,要让骠骑将军董重杀了何进。

    这可能是她的一时气话,但是宫中没有秘密,这句话当天就传到了何进耳中。

    蹇硕想杀何进,最后被何进所杀。

    何进对于想要杀自己的人,从来都不手软。

    不管他以前是什么身份,他兄妹二人能够爬到现在这个位置,总有他们自己的过人之处。

    如果真的都是二傻子,凭什么一个稳坐皇后,一个稳坐大将军之位这么多年。

    袁绍劝何进除掉宦官的时候,何进总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

    但是面对骠骑将军董重,何进似乎马上就明白了先下手为强的道理。

    当天晚上就带人包围了骠骑将军府,将董重一家老幼全都以造反之名诛杀,鸡犬不留。

    董重被杀,皇宫内的太皇太后,也被何太后逼着喝下了毒酒。

    刘辩紧紧拉着刘协的手,躲在屏障后面,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虽然上面的人挣得很厉害,时不时就会有人死去,但是刘辩和刘协的感情却很奇怪,并不像其他皇族那样兄弟不睦,反而两兄弟的感情很是深厚。

    何太后毒辣,但是她的儿子刘辩却一点都不像他,生性胆小。早年更是送到宫外,交由道士抚养。

    刘宏不喜欢刘辩,除了因为何太后的原因外,也是跟刘辩自身的性格有关。

    虽然是长子,但是十二岁的刘辩,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比不上只有八岁的刘协。

    何太后本就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女,虽然因为进入皇宫后,为了自己的权益,而变得毒辣。但是在教育这方面,还是无法和董太皇太后相比。

    董太皇太后已经带过一个皇帝刘宏,虽然刘宏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这第二次带刘协,她就更有经验了。

    至少从刘协到现在八岁为止,这一段启蒙之路,她自己很满意,刘宏在身前也很满意。

    躲在屏障后面的刘辩,紧紧的抓着刘协的手,十二年来,他见到过很多这样的场景,但是每次看到,他还是忍不住颤抖,即使杀人的是他的母亲,他同样害怕。

    反而被他抓着手的刘协,身体一切都很正常,只是眼眶中含着泪水。

    就在这屏障后面,刘协看着照顾他八年,教他读书写字,每次做不好还会被责罚的奶奶,被人灌下那杯毒酒,然后倒在地上,而他却什么也做不了。

    八岁的刘协,直到宫殿内的人都走了之后,才从屏障后面出来,抱住和他朝夕相处八年的奶奶。

    这个世界上,与他最亲近的人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他。

    虽然刘宏是他的父亲,但是刘协却无多少感情,他的亲人只有太皇太后。她早已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被何太后毒杀,他想要报仇,可是他还太年幼了。

    除了只能无声的哭泣,身为皇子的刘协,什么都做不了。

    虽然杀了太皇太后,但是何进兄妹还是安排了她的葬礼,各种礼仪都是按照太皇太后的规格。

    赵徽到达洛阳的时候,正好是出殡的时候。

    四人看着长长的队伍,从皇城延伸到皇陵中。

    进入洛阳,赵徽四人没有住在客栈,而是另外买下了一间民宅。

    徐庶还在洛阳求学,直到董卓乱政后,这才和友人南下到荆州避难,之后先是投靠了刘备,后面又跟随了曹操。

    赵徽并没有马上和徐庶接触,他不知道徐庶现在达到了什么水平,有些担心如果因为自己提早收服了徐庶,改变了徐庶的人生轨迹,那么徐庶还会是日后的那个徐庶吗。

    不像是太史慈,赵徽就算在收服太史慈的时候,知道太史慈还没有达到日后的那种高度,但是赵徽也有信心带着太史慈一起成长。

    可徐庶不同。

    赵徽能教徐庶的不多,他现在还不知道,徐庶是在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学有所成,还是到了荆州,与诸葛亮等人成为朋友之后,才有那样的高度。

    从现在到徐庶投靠刘备,可是还有十多年的时间。

第104章 知识垄断已成往

    徐庶来到洛阳后,就四处拜洛阳的名士,跟随他们学习。

    因为对于母亲的愧疚,自身的执着,徐庶在洛阳的时候,每天都在学习,充实自己。

    但是徐庶学的不仅是那些传统的四书五经,还有兵法谋略。

    而徐庶几乎将所有的钱,都用来购买书籍上。

    也是多亏了出现用纸张印刷的书籍,让徐庶的学习成本下降了很多。

    徐庶并不知道那些纸张钉成的书籍是谁弄出来的。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书籍的话,他现在学习的效率要更慢。

    每一套简牍,价格都非常高昂,不是徐庶能买的起的,他想看那些简牍,只能去借,或者去别人家中看,一天能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

    但是纸张制成的书籍,徐庶虽然不富有,但是勉强还是能够买的起,他可以在家中通宵达旦的学习书中的知识。

    徐庶心中很感谢弄出书籍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书籍和纸张,他不知道要花多少倍的时间,才能将这些书看完,不知道在看这些书的时候,要受多少人的白眼。

    虽然不知道这些书籍,为什么用编订得让人一行一行的看,而不是竖着读。

    但是最初的不适应过后,徐庶越发的佩服使用制作书籍的人了。

    横向阅读的体验感远远高于竖着读,而且书籍本身还有断句,徐庶可以非常好的理解书上所讲解的内容。

    原来的那些简牍,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要有老师带着,不然根本无法理解,或者理解出来的意思,和简牍原本要表达的是完全两个意思。

    如果有机会,徐庶真的很想见一见这个人。

    放下手中的史记,徐庶吹灭桌上的油灯。

    如果换成以前,史记他是绝对不敢去想的,想看只能去其他人家中,但即使如此,如果他一生都只是现在这样的身份,就是一辈子都无法看全史记。

    五十多万字的史记,刻在简牍上,需要好多辆马车才能装好。一根简牍只能写上二十多个字,一本史记需要二万五千根。

    整个大汉,都没有几个人家中能有一套完整的简牍,很多人世家也只是勉强收录了其中一部分。

    简牍这种记录方式,注定了大多一套书,都只能是孤本,制作费用昂贵,传阅不便。

    很多世家书房内所有的简牍加起来,字数也而不过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字。而且大多都是儒学。像兵法、史记,以及其他流派的学说非常稀少。

    而现在,他一个庶民,只需要花上两百钱,就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史记,更是可以随身携带。

    这是徐庶以前从来不敢去想的。

    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穷文富武的概念,因为想要读书,需要花的钱,会比练武更多。

    知识体系完全掌控在那些世家手中,百分九十以上的简牍,都在这些家族手中,普通人想读书,顶多是报一个私塾,学个字,在从学一遍先生所拥有的简牍。

    而这些先生老师,所拥有的简牍数量少的可怜,大多都是最简单的启蒙读物。

    春秋、左传、这类书都需要学生以后自己去找机会学习,更不要说史记这样的鸿篇巨著了。

    而普通百姓,一套简牍都买不起,运气好的,认识几个世家子弟,或者被他们看中,可以到世家的书房中看上一会。

    运气不好的,这辈子就和这些书都无缘了。认上几个字后,还是要去田地里劳作。

    但是黑风寨出来的书籍,将这个门槛无限的拉低了。

    书籍将不再是世家所垄断的产物,就是像徐庶这样的普通百姓,也能够拥有史记这样的巨著。

    人才将不再是世家的专属,普通百姓中也能出现更多的有学识的人才。

    原来的徐庶之所以,可以弃武从文之后,真的还能学有所成,跟他当初为友人而一怒杀人,有很大的关系。

    为友人怒而杀人,符合大汉百姓中的血性,很多有身份的人,都因此愿意结交徐庶,完全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而将徐庶交给官府。

    就是官府得到消息,前来拿人,他们也会帮助徐庶逃脱。

    但是原来的徐庶,即使是有这些人帮助,也是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学习。

    但是现在徐庶远远缩短了这个时间,他差的只是积累,以及很多事情的经验。

    这一天,徐庶像往常一样,先是和几个友人相互交流,完了之后就准备回家继续学习。

    但是路上却被人拦住了。

    “徐公子,我家先生有请。”

    徐庶:“敢问你家先生是谁?”

    徐庶从脑海中回想了一遍,却没认出来,眼前这个小厮,是哪个先生的人。

    为了求学,为了能够更快的进步,徐庶在洛阳也是遍访名士,虚心请教。

    但是徐庶虽然因为友人,怒而杀人,可身份还是太过低微,只能和那些与他年纪相仿的人结交,至于那些大儒还看不上徐庶。

    虽然徐庶跟谁了很多先生学习,但真正拿得出手的却没有几个。

    “徐公子跟我来就知道了。”廖化说道,并没有透露赵徽的名字。

    徐庶之前也是学武的,看出廖化明显的武人之风,但是徐庶并不害怕,点了点头:“有劳带路了。”

    虽然廖化看起来不凡,但是徐庶并不担心会有危险,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只要不是官府的来拿人,徐庶不知道还有谁会针对他。

    跟在廖化身后,徐庶很快就来到了一所民房前。

    虽然只是一座普通的民房,但是徐庶并没有露出失望的神情。

    能有廖化这样的人做小厮,主人肯定不凡。

    洛阳城内,谁也不知道哪一间屋子里,就隐藏有一个名士。

    “徐公子请!”廖化打开房门。

    徐庶走了进去,里面是一个小庭院,此刻院子中的三人一起看向徐庶。

    两男一女,三人都很不凡,但是三人徐庶都不认识。

    当下作揖道:“不知三位请徐某来有何指教?”

    赵徽道:“我等听闻徐先生大名,故才相邀,还请先生莫要怪罪。”

    “徐某一介庶民,能有何大名,倒是几位看来仪表不凡,不知几位高姓大名?”徐庶问道。

    自己能有多少名气,徐庶自己很清楚,他现在的名气都是因为帮助朋友杀人得来的,而且因为换了一个名字,普通人不可能知道。

    知道自己原名叫徐福的,也仅仅只是几个至交好友。

    赵徽暂时只说了自己的名字,以及自己是幽州人士,至于黑风寨的事情,赵徽不会马上就告诉徐庶。

第105章 赵徽徐庶谈史记

    听完赵徽的自我介绍,但是徐庶却无半点印象。

    徐庶并非一个高傲的人,虽然赵徽几人无名,但是看起来并不普通,所以还是应了赵徽的邀请,五人坐下闲聊。

    赵徽只知道有徐庶这么一个人,但是徐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赵徽并不清楚。

    而徐庶更是从来没有听过赵徽的名字。

    赵徽知道徐庶日后肯定是个牛人,但并不是每一个牛人都适合自己的集团,都适合和自己一起共事。

    可能会因为双方性格不合,理念不同而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吕布,赵徽只是观察了三天,就已经明白,双方短期合作没问题,但是如果长久共事,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冲突,和流血事件,最后必定要有一个人退出舞台。

    谈什么,能让别人认为自己很有才学,很有远见?自然是天下大势,最能唬人。

    对于天下大势,赵徽可以敢肯定的说,没有人会比他更清楚。

    但是赵徽这次来,更想看看徐庶的见解。

    “不知先生近来都在看什么书?”

    赵徽知道,徐庶除了每天必要的饮食,其余的钱都用来买书了,但是并不知道徐庶都在看什么。

    徐庶道:“说来惭愧,年少时,将太多时间在武艺上,这几年才开始学习,如今正在研读史记。”

    前世的赵徽对史记比较陌生,但是今世赵徽可是将史记读了好几遍。

    为了能够将史记印刷出来,赵徽当初可是足足花了五千万钱,到世家中求购史记的简牍。

    简牍分散,为了弄成完整的一套,赵徽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然后还要给全本史记加入分号。

    这个时代,赵徽同样敢决定,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史记了。除非是司马迁复生。

    “我也很喜欢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史记一出,天下史书再难超越。”

    虽然前世对史记所知不多,赵徽也只是在上学的时候,读过几篇摘自史记的课文。但是鲁迅对于史记的评价,却是一直没有忘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徐庶重复了一遍,眼神明亮:“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只有这句话才配得上这本史记。”

    当下赵徽先是和徐庶聊起史记的内容,里面各个列传的人物,以及事件。

    这一说就从白天聊到了晚上。

    赵徽的各种观点让徐庶获益良多,见天色以黑,这才告辞离开。

    “与中华兄一席之谈,胜读十年书也,今日天色以晚,容庶告辞,改日再来拜访。”徐庶道。

    “元直随时都可来,我这段时间都会在洛阳。”赵徽送徐庶到门口,双方告别。

    今天和徐庶交流了一个下午,茶换了三壶,虽然只聊史记,但是通过各种延伸,赵徽也知道了徐庶现在的水平。

    有的人读一年的书,就是可以等于别人读上十年的量和质。

    除了因为他们自身的聪慧外,而他们还比别人更加努力,不愿意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时间。

    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和三心二意做一件事,所达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而早年练武,徐庶也练出强壮的体魄,他的精力非常的旺盛。他现在每天有足够的精力扑在浩瀚的知识世界。

    这一个下午,徐庶感觉自己的收获,比来洛阳三个月还要大。

    想要进步,就不能闭门造车,徐庶也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和自己的好友交流畅谈,相互学习。

    徐庶明显感觉到,赵徽不仅学识出众,而且对于各种问题的看法,也和普通人不一样,和赵徽交流,像是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这一晚,徐庶辗转难眠,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的睡着,没睡两个时辰,徐庶的就醒来的,弄来清水一番洗漱后,徐庶忍不住,迫不及待的来到昨天下午,他在不知不觉间就坐了一个下午的小院子。

    他就像是一块海绵,而赵徽现在在他面前,就像是一片湖泊,他想从赵徽这里,让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被填满。

    徐庶来到民宅前,却突然犹豫了,担心自己来的太早了,会影响赵徽的休息。

    虽然昨天后面两人已经兄弟相称,但是毕竟昨日在第一次相见,不像徐庶的那些友人,互相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禁忌。

    就在徐庶在门前犹豫不决的时候,张雪推开了屋门。

    “徐公子,请进。”

    徐庶作揖笑道:“我不会来得太早了吧。”

    张雪道:“当然不会,赵大哥已经在等你了。”

    “打扰了。”徐庶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这点不好意思,在进入院子后,就消失无踪了,徐庶很清楚自己要在这里获得什么,他不会被其他因素所干扰。

    这一天,除了史记之外,赵徽和徐庶还交流了其他东西,论语、孟子,他们的思想,等等其他东西。

    当初印刷这些书的时候,赵徽都是亲自参与,校对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符。对于这些书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不知不觉间,徐庶就在赵徽这里待了一整天,又是等到天黑才离开。

    第三天,第三四天,两人说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上到朝堂,下到乡野。

    而徐庶在洛阳的几个好友,一连好几天不见徐庶,心中都很奇怪。

    有人还特意上门,但是他们来拜访徐庶的时候,徐庶早已去拜会赵徽了。所以他们不管是早上来,还是下午来,总是见屋门紧闭,不见徐庶。

    “你们说元直不会出事了吧?”一大早赶来的石韬,敲响了徐庶的屋门,但还是没有人回应。

    “别乌鸦嘴,这洛阳城难道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要不我们今天就守在这里吧。”崔钧说道。

    石韬是徐庶的老乡,两人一起来的洛阳。

    崔钧是徐庶来到洛阳后结交的,是前太尉崔烈的儿子。

    灵帝卖官鬻爵,他在位之时,当过三公的人就有几十位,有的人做了几年,有的人只在那个位置坐了几个月。

    崔钧的父亲崔烈乃是名士,但也是用了五百万的钱,才从灵帝手中要来司徒的职位,当了两年之后被迁为太尉,当上太尉没几个月后,就因为西边的叛乱,而被免职了。

    换成用了两千万钱才才坐到太尉这把椅子上的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

第106章 崔钧石韬来踢馆

    “你说元直这些天到底都去了哪里?”

    “莫非是拜了名师?”

    两人觉得似乎也只有拜了名师,才能让徐庶如此早出晚归,就连他们两人都不见了。

    在这之前徐庶不是和他们在一起,就是在家中学习。

    两人从早上等到晚上,肚子饿了,就轮流去吃饭。终于在天黑后,看到徐庶归来。

    “元直,可是等到你回来了。”崔钧远远看到徐庶,马上就喊道。

    “州平,广元,你们怎么在这里?”徐庶从思考中醒来问道。

    “我们怎么会在这里,还不是三天都没看到你,你这三天都去哪里了?”石韬问道。

    “说来你们可能不太相信,我遇到了一个高人。”徐庶说道。

    “是谁?”石韬问道。

    他和徐庶一样,很是渴望能够真正拜如名师门下。

    如果他们能够拜在卢植、郑玄这类大儒门下,就算没能学出个什么东西,那也是前途无量。日后怎么能都够混出一个名堂来。

    但是以他们的资历,却是不大可能被如今的卢植郑玄收入门下。

    “此人名叫赵徽,字中华。”徐庶没想过隐瞒。

    “赵中华?州平你在洛阳可曾听过此人名讳?”石韬朝崔钧问道。

    他和徐庶几个月前,才从颍川来的洛阳,虽然因为想要求学,早已将洛阳内的名师都打听了一遍,但是石韬却没听过赵徽这个名号。

    崔钧想了想,摇头道:“我在洛阳十多年,从未听过此人名字。”

    石韬道:“元直,你不会是被人骗了吧?”

    天下名士就那么多,有一些他们这辈子都不大可能见到,但是每个名士的名字,他们至少都是记在心中。

    徐庶道:“你们觉得我可能会被那些江湖把戏骗到吗?这个人是真的很厉害,他很独特,他的想法跟我们都不同,虽然在几天前,我也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他的才华,绝对的无法否认。”

    几天下来,徐庶已经被赵徽所折服。

    两人不管聊什么,赵徽总是能让他把事情看的更清,而且还能从赵徽口中知道一些他从未听说过的知识。

    我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一个不规则的球。

    其实不是太阳在绕着我们转,而是我们脚下的地球在绕着太阳转。

    而月亮又绕着地球转。

    水为什么会结冰,天上的彩虹是怎么回事?

    徐庶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个人,能够懂得这么多。

    但是石韬和崔钧并没有见过赵徽,也没有听过赵徽的名字,两人从来没有见过,徐庶会这样推崇一个人。

    当下两人都认为徐庶是入魔了。

    “我倒要看看,这个赵中华,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让元直你如此崇拜他。”崔钧说道。

    他父亲就是名士,如果不是因为花了五百万钱买了一个司徒,崔烈当是名士中最有风骨的。

    崔钧从小就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徐庶石韬没有机会接触那些大儒,但是崔钧却能经常得到他们的指点。

    石韬也很好奇,跟着说:“那人住在哪里,我明日也是拜访一下。”

    徐庶犹豫了一下,道:“那你们明日早上来找我一同前去,但是他愿不愿意见你们,我可不能保证。”

    虽然几天相处下来,徐庶觉得赵徽没有一点架子,但是突然带人过去,徐庶还是有点担心会让赵徽不高兴。但是两人都是徐庶的好友,徐庶也很想两人能够认识赵徽。

    “那就这么说定了。”崔钧道,他崔钧在洛阳也是小有名气了,难道还见不得一个无名小卒吗。

    石韬和崔钧结伴回去,路上还在讨论赵徽和徐庶,两人还是认为徐庶应该是被赵徽给欺骗了,天下什么人能够让徐庶如此推崇,近于盲目的崇拜,如同之前那些太平道信徒对张角的狂热。

    两人都打定主意,明天见到赵徽的时候,一定要拆穿赵徽的把戏,不能让徐庶被一直骗下去。

    第二天,约定的时间还没到,石韬和崔钧就来到徐庶家中了。

    等徐庶洗漱完毕后,三人一起前往赵徽所在的民宅。

    看着眼前普普通通的民宅,崔钧道:“这就是你说的高人住的地方?”

    他父亲崔烈也是名士,是大汉有名的清官,还能拿出五百万钱买个三公,在世家中,已经是非常穷的了。

    现在还有什么的样的高人,会住在这种民房中。

    那些大儒,谁家不是占地数百亩的。

    而眼前这栋民房,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院子,和四间屋子。

    徐庶才来到门口,门就被打开了。

    “张雪姑娘,这两位是我的好友,今日跟我一起来的。如果中华兄不方便见他们的话,我让他们先回去。”徐庶说道。

    张雪道:“没关系,都进来吧,赵大哥在里面等你们。”

    让徐庶三人进来后,张雪就出门去买菜了。

    在洛阳的这几天,她答应了赵徽,负责几人的伙食。

    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下厨了,张雪的厨艺生疏了很多,但每天烧的菜,味道越来越好。

    “你就是赵中华?”看到赵徽,崔钧直接问道,很是不客气。

    他没想到赵徽如此年轻。看起来年纪和他们差不多,可能还比他们小。

    “你是如何蒙骗元直的?”

    看到赵徽的样子,崔钧早已先入为主的认为赵徽就是一个骗子。

    哪有如此年轻的名士大儒。

    肯定是用不知道哪里来的一套东西招摇撞骗。

    “州平,不要无理。”徐庶有些后悔带崔钧和石韬来了,至少现在看起来,这个时候并不适合让赵徽和他们相见。

    赵徽却是没有生气:“你说我骗元直,总得要拿出证据来吧,你们先坐下来,我们好好说,好好聊。”

    “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崔钧和石韬坐下。

    徐庶不断的给两人使眼色,但是崔钧和石韬就当做没有看见。

    赵徽道:“不知两位,认为在下哪里欺骗了元直?”

    “哼。”崔钧哼了一声,接着道:“你这么年轻,能教元直什么本事,还不是靠一张嘴,把元直骗得团团转。”

    “崔钧,崔烈之子是吧?”赵徽道。

    既然准备来收服徐庶,徐庶在洛阳的好友,自然也都被赵徽知道了。

第107章 半篇师说震二人

    回应赵徽的又是一声冷哼。

    赵徽发现向崔钧这样世家的人,虽然他们的学识比很多人都高,但是他们在面对普通人的时候,优越感总是那么高。

    面对比他们尊贵或者是他们认可的长辈很是恭敬,但是面对赵徽这类人的时候,他们似乎总是高高在上,在心底看不起别人。

    徐庶如果不是为朋友而杀人的话,也很难成为崔钧的好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知道两位对于这句话怎么理解?”

    赵徽很想将韩愈的师说甩到两人身上,但是一篇师说好几百字,赵徽只记住了几句。

    “来了。”徐庶暗道,他一点都不担心赵徽会被崔钧难住,他只是担心赵徽会因此而发怒。

    不过现在看着心平气和的赵徽,徐庶这颗心也是放下来了。

    崔钧和石韬没有马上回答,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两人心中都认为赵徽在这里给他们摆下了一个陷阱。

    但是他们不回答,赵徽也不说。对于这两人,赵徽肯定是要杀杀他们的锐气,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想了一会,不知道有什么陷阱的崔钧道:“人知道的东西有先后区别,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也都不同。”

    “没错,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赵徽道:“不过你们觉得这句话和年龄有关系吗?”

    听到赵徽的前半句,崔钧还想就这么简单,怎么可能难倒我,但是赵徽的后半句,马上让他意识到果然真的有陷阱。

    “当然和年龄有关了。”崔钧道:“人是需要时间学习的,学的时间越长,自然越渊博。如我们,所学不过十多年,自然无法与郑公相比,见之需执弟子之礼。”

    赵徽笑道:“年长者比必定优于年幼者吗?”

    “这是自然的。”石韬回答道。

    如果是平时,石韬和崔钧不会这么轻易的下结论,但是现在他们一心要拆穿赵徽,有心要和赵徽对着来,他们基本都是反着赵徽来回答。

    赵徽道:“那我问你们,乡野间的老农,可能成为你们的师父。”

    “你是在羞辱我吗?”崔钧怒道:“乡野间的老农,他们有什么能教我?”

    赵徽道:“因为他们的年龄比你们大。”

    崔钧一脸猪肝色道:“我说的年龄大的人,是那些饱读诗书的,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

    赵徽又道:“那你觉得你父亲教老农的儿子种田厉害,还是老农自己教更好?”

    崔钧哼道:“我们说的是学识,不是怎么种田。”

    “知识不仅仅只是书上的,田野间的老农,山林中的猎人,工坊中的匠人,他们都有属于他们的知识。

    你可以教老农识字,就算年龄比老农小,你也可以成为他的师父。

    你若是跟着老农种田,那么你就是老农的弟子,这跟年龄没有关系。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你们只看我年龄,认为我教不了元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又知道我和元直说了什么?”

    赵徽大段话下来,直接将崔钧和石韬两人给说蒙了。

    没能将完整的师说被下来,但是赵徽直接摘取了文章中几句,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这道理搬出来,直接就将崔钧和石韬给秒杀了。

    两人半天都没能张开嘴巴,思绪还沉浸在赵徽的话中。

    看两人的样子,赵徽也不在说话,给自己和徐庶倒了一杯茶,慢慢喝。

    徐庶心里也很震撼,只是毕竟他和赵徽接触过,所以反应没有崔钧石韬两人那么大。

    一边喝着茶,徐庶心中也在想着,赵徽这人到底是怎么学的,几人年龄相仿,可赵徽的身形就像是高山和大海。而他们只是山中的一棵树,海中的一艘船。

    许久之后,崔钧和石韬才中赵徽的话中惊醒过来,两人当下站起来,然后在赵徽面前跪下。

    “听先生一席话,如今才彻底醒悟,我二人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先生恕罪。”崔钧道。

    他父亲是名士崔烈,他是正经的士族子弟,他虽然还不知道赵徽有什么本事,但是能说出上面这一段话,至少做他的老师没有问题。即使赵徽看起来比他还要年轻。

    赵徽让两人起来,道:“没有关系,我也只是说出我的观点罢了。”

    崔钧和石韬去掉对赵徽的偏见后,四人坐在一起交流。

    不过这个时候,更多的是石韬和崔钧抛出各种问题,向赵徽请教。

    很多问题,都是他们以前相互探讨,以及向其他人求问之后,还不甚明白的。

    大多的赵徽能够用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给出答案。但是也有部分是赵徽无法回答的。

    抛去偏见,坐下来虚心请教的崔钧石韬,两人的感受和前几日的徐庶差不多,一席谈话下来,都是感觉自己获益良多。

    直到张雪喊几人吃饭,几人才意识已经到了中午。当下就要告辞离开。可是回头一看,徐庶已经坐到了饭桌边上。

    只是屋子里的饭桌,却是让两人看的迷惑。

    汉末大多还是跪坐,但是这种习俗赵徽是受不了的。

    而赵徽待过的地方,和赵徽相处过的人,都受到了赵徽的影响,改用椅子和桌子。

    “元直?”崔钧喊了一声。

    “两位无需客气,留在这里一起吃吧。”赵徽邀请两人一起坐下来。

    和徐庶一样,第一天来,就留在主人家吃饭,崔钧和石韬都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两人也都不是忸怩之人,看见徐庶已经落座,当下两人怀着好奇之心,也是坐在了徐庶身边。

    两人还是第一次体验,一大群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但是不得不说,这样吃饭的感觉真的很好,大家可以一边吃一边说。而且这样坐着吃,真的感觉很舒服。

    两人都在想着,回家之后,是不是也要找木匠,做一套这样的桌椅。

    除了桌椅之外,让两人更感兴趣的是,桌子上的那些食物。

    特别是崔钧,他本就是世家子弟,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但是桌子上的很多食物的做法,他也是第一次吃到,比他家中厨娘做的更好吃。

第108章 袁本初再度出手

    这一天,崔钧和石韬也是在这栋非常不显眼的民房中,度过了这一辈子最难忘的一天。

    多年后,他们会非常庆幸自己,这一天跟着徐庶来到这栋民房中。

    老了之后,他们还会跟自己的孙子说,当初你爷爷一见到他,就看出了他的不凡……

    崔钧和石韬徐庶三人,每天都会一起来到赵徽这栋民房,然后在这里吃上两顿饭,在天黑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中。

    赵徽表面上,每天都在和这三人天南地北的聊,但是每天张望和廖化都会出去一趟,回来的时候将手中写着各种字符的纸张交给赵徽。

    虽然一天到晚都不出门,但是赵徽对洛阳城内的局势了如指掌。

    上军校尉,掌管洛阳禁军的蹇硕已经死了,骠骑将军董重也死了。

    洛阳城内已经是何进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是以袁绍为首的士大夫,还是不愿意放过张让等宦官。

    还在不断的劝说何进,要对宦官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但是就如郭盛张让等人想的,何进在杀掉蹇硕后,并不想对张让等人动手。

    首先是妹妹何太后的原因,何太后想要垂帘听政,她还需要这帮宦官支持。

    如果这些宦官都被杀了,何太后除了一个太后的名义外,手中同样没有了权利。

    而张让等人在刘宏死后,也是迅速倒向何太后身边,他们也需要何太后的庇护。

    何太后与这些宦官是相互依存的,谁也不能失去对方。

    作为外戚的何进,他想融入士大夫中,好让何家也成为世家中的一员。

    何太后与宦官亲近,大将军何进则是与袁绍曹操等人亲近,将袁绍曹操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在朝堂上,何进也很是敬重以太傅袁隗为首的士大夫。

    在面对袁绍为首的人不断劝说诛杀宦官,何进不想因此站到士大夫的对立面,而心中同样不想把剩下的宦官杀掉,只能不断用各种理由推脱。

    今天说找不到杀张让等人的理由,明天说何太后不准他杀张让等人。

    但是何进太高估自己了,他现在的左膀右臂是谁?是袁绍曹操,这两人是士大夫下一辈最优秀的两人。

    何进以为自己将这两人收在身边,就等于是收服了士大夫。他何进完全可以居中调和士大夫和宦官的矛盾,最好最后大家都和和气气,一起过好日子。

    他的想法是美好的。

    可是他的才华,他的能力,又怎么可能压得住袁绍曹操。

    面对袁绍曹操的步步紧逼,何进却无法义正言辞的拒绝,只在士大夫面前,表现出自己犹豫不决的样子,想着能拖过去,就拖过去。

    但是何进又怎知,他在士大夫面前犹豫不决,同样被张让等人看在眼里。

    张让等人虽然说现在是没了牙的老虎,但还不至于连宫外的一点风声都打听不到。

    原本张让等人都对何进抱有希望,认为何进不会真的要杀光宦官。但是现在何进这样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让张让等人非常没有安全感。

    不知道何进什么时候,就顶不住士大夫的压力,带着士兵冲进皇宫,将他们杀光。

    何进越是亲近士大夫,在这件事情上,越是犹豫不决,就越让张让赵忠等人没有安全感,就是他的同乡郭盛,对何进也没有了之前的信心。

    何进犹豫不决,十常侍犹如惊弓之鸟,每日战战兢兢。

    他们可以退让,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何进这条走不通,赵忠张让等人除了依靠何太后外,也开始不断接触何进的母亲舞阳君,以及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

    与何进不同,何苗更愿意和宦官亲近。

    因为他能感受到,他并未得到士大夫的认可。他们本来只是身份卑微的屠户之子,只是因为家中出了一个皇后,而一路平步青云,表面上士大夫对他们客客气气,但是在客气之下,是疏远,是轻视。

    在何苗看来,他们何家更应该和宦官抱成一团,一起抵抗士大夫。

    何进的母亲,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大见识的老妇,不像何进何苗兄弟,已经在官场臣沉浮了十多年。

    在收到宦官的金银财宝后,马上就将何进叫来,大骂了一顿何进忘恩负义,让何进绝了杀宦官的心。

    何进本就没有想杀宦官,只是想在宦官和士大夫中找出一个平衡点,面对母亲舞阳君的时候,自然是满口答应。

    但是何进这边答应了母亲舞阳君,袁绍曹操那边就越发不满了。

    虽然两人现在都是何进的手下,可两人身后的家族势力摆在那里,面对两人的紧逼,何进也不敢直接拒绝。

    而袁绍曹操也都看出来,何进并不是不敢杀宦官,而是不想,在故意推脱。

    以何进之间杀上军校尉蹇硕,杀骠骑将军董重的狠辣果决,他若是真的想杀张让赵忠等人,又怎么可能因为别人的求情而放弃。

    无非是何进认为张让赵忠等人,这些宦官现在对他没有威胁。反而可以用来对付士大夫搞平衡,让士大夫和宦官依附于他。

    他何进好两边获利,不是天子,但却与天子无异,真正的让大汉朝堂,成为他何进的一言堂。

    以袁绍和曹操的智慧,面对何进的推三阻四犹豫不决,自然看出了何进的目的。

    而袁绍不会就此罢休。

    若是真的让何进成功了,他袁绍岂不是日后一直要活在一个杀猪匠的下面。

    这可能吗?他袁绍这十五年求的是什么?

    袁绍对曹操等人说道:“太后、舞阳君担保阉党,大将军碍于情面,不好对阉党下手,我们可让各地太守发表对阉党的声讨,太后见天下激愤,自然不好在保护阉党。”

    袁绍就是要用这些手段,来逼迫何进早做决心。

    袁绍在布置的时候,除了联络那些太守外,还特意嘱咐了各地手握兵权的大佬,让他们一起上书,并且要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如果不除掉十常侍,他们就有率领大军来洛阳,亲自动手除掉十常侍,避免灵帝恒帝之乱再度出现,弄得天下民不聊生。

第109章 洛阳城风雨欲来

    何进是事后才得知的。

    面对袁绍擅自做主,他很是愤怒。

    你不是让他们摇旗呐喊,要清君侧吗?

    但是在几百里,几千里外喊有什么用?

    他何进就要让他们率领人马来洛阳,他倒要看看那些人手握军权的大佬来了,到底谁会更慌。

    手握五万禁军的何进,就算外地的那些军方大佬进入洛阳,他何进也有底气面对。何况他还是大将军,掌天下兵马,那些军方大佬来到洛阳,都要听命于他。

    袁绍也没想到,何进会突然如此激进。原本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地方军队,都不能进入洛阳百里内,有擅自带兵进入洛阳百里内的,都会被视为谋反。

    何进这一招,的确打了士大夫们一个措手不及。

    做为京官,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外地军方大佬进入洛阳,这些军方大佬都是大老粗一个,根本不会遵守他们士大夫定下的游戏规则。

    他们现在还可以影响何进,但是当地方的军阀进入洛阳后,那就是看谁的拳头大,听谁的了。

    所以一见何进真的要招董卓丁原等人进入洛阳,太傅袁隗为首的士大夫,马上就站出来阻止何进这种疯狂的行为。

    而袁隗等人站出来阻止自己召董卓丁原进京,正中何进下怀。

    作为大将军,现在洛阳城内的军队,都是何进掌控。

    虽然是何进主动召唤董卓等军阀进入洛阳,但是何进同样不希望真的在洛阳看到董卓丁原。虽然名义上董卓丁原是要听从他这个大将军的命令,但还是会增加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这一步不过是何进借着袁绍的手,以退为进。

    如此一来,何进倒要看看袁绍他们,还要怎么逼迫他去杀宦官。

    “本初啊,不是我不想杀宦官,是我母亲舞阳君,还有太后不同意我杀宦官,而我要召董卓他们进京帮我杀宦官,但是你叔父袁太傅他们又不同意我召董卓他们进京。我现在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在董卓距离洛阳还有三百里的时候,何进马上又下了一道指令,让董卓他们原地待命,没有召命,不得再往前踏一步。

    这场游戏,到目前为止,似乎正在被何进慢慢接管,其他人都只能成为何进的陪玩。

    只是何进忘记了,张让赵忠等中常侍,他们的实力虽然和之前无法相比,但受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经营了几十年的权利核心,他们总是会有所保留,不可能真的将一切都寄托在别人身上,那样的话他们早就都死了。

    本来就因为何进犹豫不决,进而开始怀疑,没有安全感的宦官,在得知何进要召董卓等人进京诛杀自己的时候,就彻底站到了何进的对立面。

    何进自己的目的,不可能和别人讲。他不说张让赵忠等人不知道他的真正目的。

    只以为何进真的是迫于太后、舞阳君的压力,不敢亲自动手杀他们,所以才召唤董卓丁原进京。

    皇宫内,张让赵忠等人每天都聚集在一起密谋。

    “何进已然成为袁隗等人手中的刀,我们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不然我等也会如董重蹇硕一样,死于何进之手。”赵忠压低声音说道。

    在以前,皇宫内就是他们说了算,但是现在就是他们,也不知道皇宫内,有多少人是何进袁绍等人安插进来的。随着时间过去,他们可以相信的人会越来越少。

    “可是蹇硕已死,我们手中已经没了兵权,现在要如何?”段珪说道。

    大汉朝的宦官能力,远远高于后世那些头太监,他们文能参与朝政,武能带兵打战,学识渊博,不输于那些朝廷大臣,不然也不会成为天子内廷的重要参与者。

    张让赵忠在自投黄河之前,更是对刘辩刘协说道,他们今日死后,将天下大乱。

    两人显然已经预见到了日后,皇帝将会成为大臣的傀儡。没有了他们这些宦官的帮助,皇帝将再也无法抗衡那些手握重兵的权臣。

    刘辩被废,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皇帝,最后不得不将皇位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

    如果张让等人一直活着,有他们的帮助,他们可以等到刘辩刘协长大之后,帮助他们夺回权利。

    “何进不足与谋,我等因当拉拢车骑将军。”作为何进的同乡,郭盛也已经不敢对何进抱有希望,但是他还可以将希望放在何苗身上。

    至少从目前看来,何苗是站在他们宦官这边的。

    “杀了何进,我们在推何苗为大将军。”张让说道。

    政治上是没有感情的,是冰冷的。很多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当初他们会帮助何进何太后,也是因为自身的利益。

    如今在他们步步退让,何进还是步步紧逼,他们肯定要反抗。

    只有杀了何进,让何苗当上大将军,他们这些宦官才有可能安稳的度过后面的十年,等待刘辩长大成人。

    张让的话,得到了郭盛赵忠等中常侍的一致同意。

    但是他们现在手中没了兵权,何进手握重兵,不是他们想杀就能杀的。

    “要杀何进,只能在这皇宫内。”赵忠说道。

    虽然何进手握重兵,但是每次进入皇宫的时候,何进最多也就只能带几十个护卫,最多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虽然张让赵忠等人今时不同往日,但是在皇宫内还能是拉出一千多人。

    他们只有在这皇宫内,才能杀掉何进。

    如此大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他们必须要有周祥的计划,保证能够万无一失,如果失手,那么他们所有人都会被杀。

    皇宫内阴云密布,皇宫外潮流汹涌,董卓丁原等军阀,都已经在洛阳三百里外停下。

    董卓虽然被勒令只能携带三千兵马,但是这三千都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骑兵,战力无双。

    三百里对于他们来说,一日即可兵临洛阳城下。

    看似风平浪静的洛阳城,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赵徽和徐庶等人,每日还在民房中高谈阔论。

    “中华你可能看到,这天下未来将会如何?”崔钧问道。

第110章 可能性微乎其微

    “风雨欲来!”

    赵徽不知道何进的目的,也不知道袁绍的目的。

    虽然他们在洛阳有很多的眼线,但是这些眼线,也仅仅只能知道何进袁绍在明面上做了什么事情。

    而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

    但是现在洛阳城发生的一切,都还是赵徽所熟悉的,并没有改变。

    赵徽很清楚,接下来就是宦官和何进袁绍火拼,外戚和宦官同归于尽,让此刻还停留在三百里外的董卓,成为最大的赢家。

    “怎么说?”

    徐庶三人这些天都跟着赵徽,崔钧虽然回到家中,有从他父亲崔烈口中多知道一点,但是三人所知有限。

    而三人也都是站在士大夫这边,认为要除掉宦官。而现如今看来,除掉宦官已成定局,还能有什么变化?

    只要何进除掉宦官,董卓等军阀带着人回到他们的驻地。

    他们不是袁绍曹操,更没有和何进有所接触,自然是不知道何进心中所想。

    赵徽虽然知道后面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就这样说出来,无凭无据,不足以让徐庶他们信服。

    “如今天子年幼,何进虽然为大将军,总览朝政,奈何为屠户之子,难以服众。”

    赵徽无法将后面的结果直接告诉三人。但是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以猜测的方式,告诉三人。

    至于三人会信多少,认不认可赵徽所说的,还是看三人自己的判断。

    “你的意思是,大将军会失败?”崔钧说道。

    以他现在的视觉来看,他看不出谁能搬倒手握大权的何进。

    赵徽点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天下大乱已成定居,何进虽为大将军,却无力挽狂澜之势。”

    崔钧道:“虽然之前有黄巾之乱,以及羌人造反,但是如今都已平定,天下太平,只要除掉那群宦官,天下太平,盛世就要来临,中华何故说天下将要大乱。”

    很多人眼里,之前的天下大乱,都是因为十常侍祸乱朝政,让灵帝刘宏听信谗言。

    现在昏庸的刘宏已经死了,只要再除掉宦官,然后由英明的士大夫帮助小皇帝刘辩治理天下,大汉将会再度迎来一个盛世。

    崔钧是士族弟子,他的立场完全站在士大夫这边。

    但是,之前天下大乱,真的是完全因为十常侍的原因吗?

    十常侍虽然说在之前权利很大,但是终究只是听命于灵帝,而且他们始终都在皇宫内,他们在外的家人飞扬跋扈,但是影响也很有限。顶多也就是影响一城的人。

    汉末天下大乱,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

    十常侍和灵帝一起卖官鬻爵,但是其他官吏也在盘剥百姓,而且天灾不断,百姓时常颗粒无收。

    如果何进能够再这段时间里,压住局面,主持大局,施行仁政,或许大汉朝还能度过这十年,继续存活下去。

    如果在其他时代,何进或许真的有这样的机会。

    但是在这个时代,天下英雄太多,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就是董卓,他何进都无力掌控他们。

    如果现在是袁绍坐在大将军职位上,以袁绍现在的威望,他或许能够将其他人压服,但是袁绍的野心却不容小觑,一心要诛杀宦官的袁绍,显然不可能只是为大汉想,更多考虑的是他自己的利益。

    野心家太多,并且每个人都不容小觑。

    赵徽道:“何进如今作为宦官和士大夫的纽带,可是却无法让这双方达成一致。他要杀宦官,却迟迟没有动手。张让赵忠等人不会坐以待毙,何进若是继续犹豫,必将死于张让等人之手。”

    “何进一死,洛阳城外的董卓丁原等将领,将失去控制。单凭士大夫恐怕无法控制住局面。”

    虽然赵徽如此说,但是崔钧还是不认为何进会死。

    赵徽道:“这些都是我的猜测,多说无益,我们且等些时日,那时会看的更清楚一点。”

    赵徽没想着用这些“一己猜测”,就让徐庶崔钧等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

    如果徐庶三人真的因为自己这些话,就完全认为赵徽说的很有理,事情就该会如赵徽所说的发展。

    那么赵徽反而会认为,自己之前太高估三人了。

    只有像现在这样,赵徽说了自己的猜测,但是三人都还保持着自己的想法,这才是赵徽想看到的。

    如果三人会轻易被赵徽的猜测说服,那么日后这三人对赵徽的帮助也就变得有限,无法为赵徽出谋划策。

    让他们成为一郡太守,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赵徽还没有和三人明说,但是这几天的相处下来,赵徽相信,当有一天,他公布自己的身份时候,这三人会愿意追随自己。

    而这三人的才能,目前看来保底都是一郡太守的才能,而且他们今后也还会不断成长进步。

    本来只为徐庶而来,现在还多了两人,让赵徽很是高兴,只是崔钧的身份摆在这里。

    目前看来,赵徽有机会直接将徐庶和石韬带回黑风寨,但是崔钧可能还需要日后再说。

    崔烈绝对不可能同意自己的儿子,追谁一个山贼头子,一个黄巾军的余孽。

    崔钧要是真的在现在追随了赵徽,那么崔家的名声就全都完了,会成为所有世家的笑料,会被所有士族排斥。

    三人从赵徽这里离开,一路上也在一起分析赵徽说的,有没有可能发生。

    最后三人得出的结果是,赵徽说的这一切,确实有可能发生,但是概率太低了,微乎其微。

    手握五万禁军的何进,除非真的是猪脑子,不然又怎么可能失败。

    何进就算每天都待在家中,也都是稳赢张让赵忠。

    可赵徽却说,何进很有可能会死在张让等人手里,张让他们现在都没了兵权,用什么杀何进?

    他们没想明白一层关系。

    现在是张让赵忠等人要杀何进,而何进还没有下定决心,或者说是何进从来就没想过要杀宦官。

    何进现在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做给袁隗袁绍等人看的。

    何进对张让等人没有杀心,死于张让等人之手,也就不足为奇。

第111章 要冒险何进入宫

    崔钧回到家中后,还特意和他的父亲崔烈谈了这个问题。

    但崔烈同样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年都将是何进的时代。

    他们这些世家士族,对于大汉百来的经历,发生了什么事情,都非常清楚。

    汉恒帝的时候,先有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汉灵帝的时候也有大将军窦武,现在又有大将军何进。

    这已经是大汉数百来的轮回。

    权倾朝野的何进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是也需要等到十年以后。

    外戚风光一时,但是却远不如他们这些世家稳定。

    即使恒帝灵帝时,出现过党锢之祸,也只是一部分人被划为党人,不得入朝为官,还有一小部分人死在狱中。但是大汉朝的统治,却还是少不了他们这些士大夫。

    为什么世家高高在上,因为他们有财富,有知识,他们的后代可以出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像普通百姓那样,一代农民,二代三代还是农民。

    而且世家的关系摆在这里,即使大汉朝有三互法的原则,本地的人不能在本地当太守州牧,但是他们却可以相互提拔对方家族的后辈子弟。

    宦官会被灭族,外戚会被灭族,但是世家就算得罪了当权者,更多只是获罪一人,不会被灭族。

    世家才是大汉朝的常青树,只要不要自己作死,就算是改朝换代,他们照样能参与整个天下的治理。

    几天后,宫中的小黄门来到大将军府,传达太后懿旨,邀请何进入宫商谈要事。

    皇宫内十常侍每日密谈,对于已经将眼线布置到皇宫的何进,并不是秘密。

    曹操袁绍也都很清楚,以现在的事件发展之势,宦官不除,何进进宫非常危险。

    何进心里同样清楚,但是内心并不是真的想要诛杀张让等人。现在这一切只不过是做给袁绍曹操看的。

    何进也发现了,张让等人这段时间宫内布局,甚至在暗中联系他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

    这个时候,何进也终于意识到,他之前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张让等人的恐慌,张让他们已经开始不信任他了。

    要如何消除张让等人对自己的戒备,让他们再次相信自己?

    这是何进现在要了考虑的问题了。

    因为张让等人真的将何进视为敌人的话,他们何进只能彻底倒入士大夫一方,真的要挥起屠刀,除掉张让这些宦官。

    但是这样做,何进不会获得利益,反而何进日后面对士大夫集团的时候,会越来越处于弱势一方。

    只要搞好双方的平衡,他何进才能在这两方利益中游刃有余。宦官强了,敲打一下宦官。士大夫弱了,那么就稍微扶持一下士大夫。

    小黄门可能真的是何太后派来的,也可能是张让等人派来的。

    如果是何太后派来的,那么何进进宫应该不会有太大危险。

    但如果是张让赵忠派来的,说明张让赵忠已经准备好了。何进这个时候进宫非常危险。

    他可以不进宫,也就不会有危险,但是和宦官的矛盾将再也无法调和,后面何进就只有一个选择,杀掉张让等人。

    这不是何进想要的结果。

    所以这次,就算是张让赵忠已经设好局,何进还是要进宫,借这个机会,表明自己并没有想过要杀他们。

    而且有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有何进,所以袁绍等人就算想杀宦官,也要何进下令。

    如果何进真的死了,张让赵忠等人,怎么抵挡手握兵权的袁绍?

    何进相信,只要他这次进宫,和张让等人说明白了,他还是可以重新获得张让等人的信任。

    面对袁绍和曹操的劝阻,何进还是一意孤行,要进入皇宫,而且没有带上袁绍曹操袁术,只是带上五十个亲卫。

    但是何进还是很小心,让虎贲中郎将袁术,带上数千兵马,就守候在皇宫外,只要宫内发生惊变,马上带人杀进来救他。

    何进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可以说服张让等人,必要的二手准备也是要有的。同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必要的冒险,也是不能退缩。

    何进带着五十亲卫进入皇宫,被小黄门引到张让等人早已做好埋伏的嘉德殿。

    何进一进到嘉德殿,并未见到他的妹妹何太后,反而是看到了张让等人。

    不过何进没有慌乱。

    “张让,我有要事和你们说,先让他们退下。”何进说道。

    但是他太低估了张让等人的决心。

    这半个月,他们已经谋划好了,杀掉何进后,他们是要面对袁绍等人的反扑,但是他们可以扶持何苗上位,来抵抗袁绍等士大夫。

    而何进又不敢直接在这建章宫内,将自己的计划全都说出来。

    他必须要和张让等人坐下来,慢慢细说。

    但是张让却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何进,非是我等要杀你,而是你逼人太甚,我等只能奋起反抗。”张让喊道:“动手。杀了他。”

    “张让,杀了我,你们也活不了。”何进见张让如此果决,根本不和他多说,当下终于有些慌乱。

    “不杀你,我等同样没有活路,杀了你,或许还能闯出一条路来。”张让道。

    “郭盛,不要在犹豫了。”

    准备了这么久,他们不可能错过这次的机会,今天要是让何进走脱,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活路,只有杀掉何进,他们才有机会继续活下去。

    何进只带了五十人,但是这五十人都是高手,将何进围在中间保护起来。

    但是张让赵忠等人,既然密谋了这么久,能够参与这场行动的人,也都不是庸手。

    而且十常侍中,也有武艺高强的,之前的蹇硕,还有现在的段珪,放到战场上,都能成为一员猛将。

    “公路何在,速来救我。”

    何进大声喊道。

    他虽然想到,张让等人会想杀他,但是他真的没有想到,张让等人竟然会这么果决,完全不给和他交流的机会。

    好在他来之前,已经让袁术统帅禁军,守在皇城外面。

    只有能够坚持一刻钟,袁术就可以带人杀进来。

第112章 皇城破血流成河

    何进身边的亲卫一个个倒下。

    张让等人距离何进越来越近。

    但是何进口中的袁术却迟迟没有出现。

    一刻钟后,何进身边的亲卫全都倒下,何进也彻底绝望。

    “公路害我啊!”

    要进入皇宫,何进已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已经提前让袁术带上兵马。

    但是何进却没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叫破了喉咙,也不见袁术出现。

    何进的头颅被张让亲手割下,悬挂于宫门外。

    “何进谋反,已被诛杀。”

    任何时候,杀一个人,都可以给他带上一个谋反罪名。

    何进杀蹇硕,杀董重,都是以谋反的罪名将他们杀掉。

    而他自己在被张让割下头颅后,同样被钉在了谋逆的罪名上。

    当何进的头颅被挂在宫门上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听到的消息是假的。

    拿着一手好牌的大将军何进,怎么可能还会输给张让赵忠等人。

    只有袁绍,在何进进入皇宫的时候,就已经将何进看成了死人,断定何进不可能在从皇宫里走出来。他也不会让何进出来。

    有的时候,各种计划总是赶不上事情的变化。

    每一个计划,从设计出来的,到最后成功完成,中间都会产生很多变化,需要不断的调整的。

    袁绍原本只是要除掉宦官,但是当他看到何进的犹豫,在何进明知道宫内危险,还要冒险进入皇宫,欲要与张让赵忠修复关系,袁绍就决定,他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何进和宦官一起除掉。

    何进留在皇宫外的袁术,在何进进入皇宫后的不久,袁术就被袁术叫走了。

    现在何进已经死了,头颅已经挂在宫门上,借助宦官的手,袁绍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另外一半目的想要完成,终于需要他自己的亲自带头动手了。

    冲击皇宫!

    没有几个人敢想,敢做,除非真的已经决定造反了。

    但是现在,袁绍马上要做的就是这个。

    虽然手握兵权,但是袁绍没有亲自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也没有参与西凉叛乱。

    袁绍这一生,真正的第一场战斗,将是带人血洗皇城,将宫内所有宦官全部屠杀干净。

    袁术被袁绍叫来了,曹操也被叫来了,还有其他一直以来追随在袁绍身边的人。

    张温之前被升任为太尉后,袁绍坐上了司隶校尉,袁术是虎贲中郎将。曹操是典军校尉,还有下军校尉鲍鸿,左军校尉淳于琼……

    洛阳城内的所有武官,几乎都与袁绍关系莫逆,一直以来都以袁绍为首。

    何进一死,洛阳城的所有军事力量,全都落入身为司隶校尉的袁绍手中。当然现在袁绍还没能让所有禁军都听命于他。

    除了车骑将军何苗手中的一支人马外,所有的军队都听从袁绍的命令。

    虽然在大将军之下是骠骑将军,骠骑将军之下是车骑将军,此刻大将军骠骑将军都以被杀,按理说身为车骑将军的何苗,才是应该接手洛阳成军队的第一人选。

    但是何苗之前本就没有被士大夫接受,而且何苗还和张让赵忠走的很近,袁绍又怎么可能会让何苗接管兵权。

    而且在袁绍的计划中,何苗同样在他的死亡名单上。

    何苗不死,那么以他现在车骑将军的地位,又是何太后的哥哥,事后肯定是要升为大将军的。

    走了一个何进,又来一个何苗,他袁绍岂不是又都白费劲了。

    他袁绍可不会给别人做嫁衣。

    看到袁绍带着兵马冲向皇宫,张让等人连忙下令将宫门关上。

    皇宫的各项防御措施都很好。

    袁绍也不可能让所有的禁军都听命于他,跟他一起攻打皇宫。

    跟随他一起攻打皇宫的,只有袁绍的嫡系部队,就算加上曹操袁术等人,总兵力也只有五千多人。

    更多的禁军,在失去何进指挥后,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是要阻止袁绍,还是要和袁绍一起攻打皇城?

    阻止袁绍,可能会被袁绍后面算账。和袁绍一起攻打皇城,同样是在冒着杀头大罪。

    所以大部分禁军,这个时候都选择了作壁上观,等待袁绍和宦官分出个胜负来。

    这样做是最保守的,不管谁输谁赢,他们都不会有事。

    袁绍手中现在真正能够指挥的,只有五千人。

    想凭借五千人打下皇城,还是太困难。

    皇城的防御工事非常完善,不管是每一道宫门,还是城墙,都是最坚固的。

    而且皇宫还有数千大小宦官,在张让赵忠的指挥下开始抵抗。

    宦官的抵抗之力,出乎袁绍的意料。

    袁绍本以为,凭借他手中的五千人,可以轻松攻破皇城,将宫内的所有宦官全部斩杀。

    但是以前袁绍,毕竟没有真刀真枪的来过一场攻城战,这次的计算显然和他的估计中很大的误差。

    不过即使有些误差,也还在袁绍的接受中,只是让他多花费一点时间而已。

    宫门厚重,无法攻破,袁绍直接让人放火烧了。

    皇城内烟火熏天,宫女躲在房间里瑟瑟发抖,大小宦官拿着武器与冲入皇宫的士兵打成一团。

    皇宫内的一部分侍卫,见袁绍兵马已经进入皇城,马上临阵倒戈。

    一些宦官也都穿上了盔甲,整个皇城到处都是战斗,连敌我都难以区分。

    大部分的宦官,都只是普通人,与袁绍手中的士兵短兵相接后,很快就溃败了。

    宦官溃败,袁绍的屠刀开始落下,皇城内,所有没有胡子的人,都被定为宦官,而被一队队士兵所杀。

    这场清洗,持续了整整三天,整个皇城内,血流成河,哭声遍地。

    每个活着的人都兢兢战战。包括何太后,这个时候,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十常侍中,已经有多位被杀。

    但是张让还没有死,在袁绍进入皇城的第一时间,张让就已经找到刘辩刘协,将二人带在身边。

    “何苗还没有动静吗?”

    张让杀何进,就考虑过袁绍之辈的会狗急跳墙。

    他们之所以有底气杀何进,就是因为他们暗中已经和何苗联络好。

    段珪道:“已经将消息送出去了。”

    “皇上,王爷,无需担心,只要等车骑将军到来,袁绍这些反贼都会被剿灭。”张让对着刘协刘辩兄弟二人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