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唐时月全文阅读 第9分节

第81章 方法

    此时,楚泽彻底否决了岑文本的提议,看着岑文本无话可说的样子,让跟岑文本争了半天,渐渐有些火气的长孙无忌感觉很是痛快。但紧接着李二陛下一句话,又让他心中出现了不好的预感。

    “楚泽!辅机提议通过将渭河水分流成两河,从而使渭河降低水面,使得渭河从此不至于破堤。此法又如何?”李二陛下又问道。

    楚泽想了一下,说道:“此法恐怕也不行,试想渭河分流之后,水面虽然会短时间有降低,但水势也肯定随之变缓。而水势一变缓,泥沙则必定会比以前沉积更多。泥沙沉积越多,那河槽必然增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复累积,到最后恐怕要变成屋上行舟。”

    砸吧了一下嘴唇,楚泽接着说道:”所以,分流之法,或许可解当年水患,但长远来看,此法弊远大于所带来的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渭河破堤比分流之前,还要越来越频繁。”

    长孙无忌一听自己所说之法,比岑文本的挖沙法还要不堪,以他的身份何曾这样被人否定过。不由脸色有些发烧,特别是见岑文本脸上似笑非笑表情,更是不爽,忍不住瞪了一眼楚泽。

    楚泽装作没有看见,心里面则还在盘算着公主的事情,想着待会如何向程大魔王开口,询问一下是哪位公主。

    “那楚泽你有何良策?”李二陛下不想再听众人的争执了,且他感觉楚泽刚才说的有理。所以直接询问。

    有关治理水患的事情,楚泽在后世也听过不少。后世行之有效的方案只要上过初中、高中,学过地理的,都是知道一些的,主要就是两点,一是在河水沿岸种草种树,增加植被,让水土不要再流失进河水之中。第二便是修建大量的水库。

    楚泽略一沉思之后,整理了一下思路,想了一下如何将‘水土流失’、‘过流能力’和‘人造洪峰’这些词用当世的话,给大家说清楚。

    在众人注视之下,没过多久,楚泽说道:“首先我给大家分析一下,造成渭河水患的根本原因,然后再给大家说如何治理渭河水患。”

    不等众人多想,楚泽紧接着又说道:“渭河水中多泥沙,大家可知这沙土是从何而来?”

    众人沉思,岑文本一声冷哼,说道:“自然是渭河上游以及的支流,将所流经的山川之上的沙土冲刷带进渭河主河之中,然后顺流而下堆积到渭河中下游。”

    楚泽点头道:“岑大人所说是对的,但岑大人可知南方雨水十倍于北方,而长江水势更是远超过渭河,为何长江中没有泥沙,更少有决堤?”

    众人目光闪动,若有所思,岑文本一时想不通原因,倒也干脆,只接说道:“此事老夫不知。”

    楚泽眼看众人思维已经完全被他牵引调动,便说道:“这其中原因,却是南方树多、植被茂密,漫山遍野凡是有土壤的地方,必有大量植被。长江流域所过之处,山川之上更是如此,树木植物的根系牢牢将泥土吸附固定,让雨水难以冲刷而走,自然便不会汇集到长江之中。”

    “而黄河上游河西之地多不毛土山,一有雨水,便泥水同下,汇入河中。所以,大家若是细心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凡是山上有草木覆盖,山间流水便会清澈许多。反之则相反。”

    包括李二陛下在内,众人听着已经入神,他们从未听过有人能把渭河水患从根源处如楚泽一般说得如此明白。

    水土流失的道理,在这个时代可是从未有人提出过,楚泽一说,众人再度陷入沉思。不过在场众人都心智不凡,虽然首次听说这个道理,但略一思索便大感有理,都不禁先后点起头来。

    “臣前几日,曾听人说过渭河因河水而泥沙淤积,必须年年清理河道,可即便如此,还是赶不上河床抬高的速度。”楚泽又说道。

    众人闻言点头称是,他们也知道在渭河入黄河的河口附近,堤内的纲船甚至比堤外房顶还高,都是因为泥沙倒灌的缘故,为了疏浚渭河河道,每到冬天就要征调大批劳役。渭河两岸的百姓,为此苦不堪言。而这还是渭河远比黄河窄的缘故,否则若是换做黄河,引起民变都有可能。

    楚泽趁机又说道:“所以,治理渭河水患的治本之法,乃是在渭河上游陇右、河西一带渭河流域黄土高原和不毛土山上栽树、种下植被。”

    这一下,众人眉头皱了起来,楚泽不等众人发难,便主动说道:“想必陛下和诸位大人已经想到,此法固然是治本之法,但关西、陇右、河西三地皆是黄土堆积成山,欲使山上有草木覆盖,恐怕非积百年之功不可为。所以,此法是长治之功,非当务之法。”

    李二陛下眸中有让人心折的莫名光芒闪动,说道:“就算非百年之功不可为,此治本之法也要施行下去,且长时间坚持下去,我大唐一代不行,那便两代,甚至三代,朕不信百年之后,做不到此事。”

    楚泽闻言,不由心中感慨不已,对李二陛下雄才伟略和长远目光由衷感到敬佩,但他还真不看好李二陛下的想法目标。

    以后世人力、机器之力、育苗之力,多少年过去,那关西、河西之地的不毛之山,黄土高原上依然大部分光秃秃的。

    不是政府不够重视,实是其中牵扯到的不稳定因素太多。有人本身的因素,也因西北干燥、少雨的根本缺陷。

    总之,楚泽还真不认为这事是封建社会王朝所能够做到的。但这些话他绝对不会说出来给李二陛下听的。

    没看就这一会,几位重臣先后都说了‘陛下圣明’高瞻远瞩‘圣上所行功在千秋’之类的话。这个时候说出来,摆明是给自己和大家找不开心嘛!

    楚泽犹豫了一下,避过栽树、种下植被之事不说,又道:“臣提议,关西、关中开始至熙河路,渭河两边当禁以伐木,否则若是山中树木采伐一空,不毛之山越来越多,河中泥沙便会不断加倍增多,届时渭河必然更加难治。”

    众人深以为是,李二陛下更是直接对左右负责传旨的太监说道:“将此事记下,回头将其中原因附注说明,再定下相应律法,然后即刻下旨给黄河流域所过之道、州、县。”

    说完之后,李二陛下想了一下,又对楚泽说道:“楚泽!这治本之法已经说过了,可有其它短时间内奏效之法。”

第82章 水库治水患

    楚泽早有准备,当即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渭河中的泥沙皆是从上游而来。在靖山之前,渭河水流湍急,泥沙随水而流,但出了靖山之后,河水顿缓,特别是流到关中平原水流便轻缓起来,水中的沙土自然便沉淀下去了。”

    楚泽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桌上的水实在是想喝,说了这么多话了,口渴的厉害。李二陛下笑盈盈的说道“给楚爱卿看茶。”

    “多谢陛下!”喝了一口水楚泽接着说道“所以,欲治渭河水,先治渭河沙。否则任凭堆高河堤,掘深河床,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手段,渭河经常决堤也是必然之事。”

    “当然,刚说了治本之法需要百年之功,我们在治本之法未完成之前,没有办法阻止这些泥沙在中下游沉积下来。所以便要想办法使得这些泥沙不要在中下游沉积下来,而是被渭河之水冲进大海之中。”

    “治渭河当以顺势而为之。既然渭河之水能将泥沙带来,也能将泥沙带走。”

    “那如何将泥沙带走啊?”岑文本是一个讲理的人,刚才听了楚泽分析渭河水患之后,对楚泽感观大变,这会半请教,半感慨的问道。

    楚泽冲岑文本微微一笑,对李二陛下说道:“自然是想办法增加渭河水的流动速度和冲力。简单的说就是让渭河如在靖山之前那样,使得渭河水流湍急。”

    楚泽道:“当然,想要彻底改变渭河地势那不是凡人所能够做到的。但我们可以短时间内,或者时不时的让渭河水流变得湍急,从而将泥沙冲走。等这些泥沙再沉淀得要快酿成渭河水患时,再将渭河水流变得湍急,冲走泥沙。”

    “阳泉县子!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问题是如何做到如你所说,时不时的或者短时间内让渭河水流变得湍急?”房玄龄开口询问道。

    楚泽微微一笑,将最终的方法说了出来:“修建水库。”

    “修建水库?”众人不明其理,脸上满是疑问。反倒是岑文本身体一震之后,若有所思。

    楚泽微微一笑说道“所谓水库,顾名思义,自然便是将水储存起来,说白了就是人造的湖泊。”

    “我所说的方法就是,将一部分渭河水拦存下来,然后突然将这些水放入渭河之中,必然会使得渭河水流变得湍急,从而将渭河中下游的一部分泥沙冲走,从而使得河槽变深,中下游泥沙淤积状况改善,河道过流能力得到提升,自然就减少了渭河水患问题。”

    楚泽将后世用来治理水患,清理河中淤泥的常用方法说了出来。至于此法效果问题,早已经过后世反复验证和实事证明,他却是丝毫不用担心。他担心的是水库的修建,以这个时代人力绝非数月之功,而是数年之功。当然比起在黄土高原和陇西、关西、河西的不毛之山上栽树、种草那要容易的多得去了。

    楚泽所说水库之法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说穿了比之前解释水土流失,栽树、种草的治本之法还要容易让人理解。甚至众人小时候都玩过将小溪中的水堵起来,然后突然放开,看着水流湍急而过的游戏。

    众人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无不神色大振,岑文本更是哎呀一声,说道:“我真是老糊涂了,这么多年研究治理渭河水患的办法,只想到让人挖沙的的愚蠢办法。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呢?我真是太愚蠢了。”

    长孙无忌则想到的更多,脑海中盘算了一下,对李二陛下说道:“阳泉县子所说水库之法道理简单,应该可行。且臣刚才简单计算了一下,阳泉县子所说方法所用劳役不会太多,我大唐还能承受,不会影响到百姓正常生活。只是此法所耗时间也非一年之功,恐怕也需要三五年吧!”

    李二陛下眉头微微一皱,但紧接着笑了一下,自己太贪心了,三五年时间能够解决这一直以来都解决不了水患问题,已经得天之幸,若是没有楚泽提出这个方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才会想到这个办法。

    唉!说起来也奇怪,世间之事一些方法,想到了,提出来之后,感觉其中道理的确很简单,但就是多少年下来,无人能够想得起来。

    楚泽此时有着和李二陛下同样的感慨,想了一下接着说道:“其实修建水库除了可调整流水速度和冲力,从而冲走淤沙之外,至少还有三个好处。”

    不等众人发问,楚泽紧接着又说道:“上天降雨,雨水时多时少,有洪水泛滥,水淹村镇、良田的时候。也有干旱少雨,百姓田地颗粒无收的时候。而水库修建之后,当雨季雨水过多,洪水泛滥肆虐之时,可将洪水一定程度上泄洪于水库之中,自当能够降低水面,减轻下流水域压力,减弱洪水汛情。而当干旱少雨、缺水的时候,又可将水库中的水拿来饮用,浇灌田地。”

    众人听得喜形于色,单从此时几位重臣神色反应来看,不管本性是否贪婪,是不是贪官、庸官。但都是一心为国,一心想让这个国家变好的。李二陛下就更不用说了,一心想当那千古明君,千古一帝,水库的修建竟然有这般好处,楚泽今日的确是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程大魔王此时心中同样很感慨,“:自己这个便宜侄子,还真给自己长脸,看来写不出奏折也不用怕了,到时候谁敢笑俺老程,俺老程就问他,有没有一个能治理水患的侄子,哈哈,美咧很。”

    李二陛下率先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对楚泽说道:“楚卿!你刚才说这修建水库至少还有三个好处,除刚才所说之外,另外两个好处又是什么?”

    在众人瞩目和猜测之下,楚泽又说道:“回禀陛下!水库的好处除了冲走淤沙、泄洪和防旱灌溉、人畜饮用之外,还有不少。

    比如渭河水质向来很差,但放在水库之中,时间久了,便会逐渐变得清澈,比百姓直接饮用渭河水要更加方便健康。

    还有,遇到急需渭河水道运输粮草、兵力什么的,但赶上旱季,渭河水太浅,大船难以下水时,还可打开水库,解一时之需。嗯………我一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说不定随着水库修建之后,还会有其它的好处。”

第83章 楚泽说地理

    众人此时除了感慨惊叹之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至于李二陛下看着楚泽的神色目光,那更是炽热明亮的吓人。这个时候,若是有人说要把楚泽杀了,保不准李二陛下二话不说,将说这话的人给杀了。

    看着众人还沉侵在修建水库所带来的好处之中,楚泽突然想起后世那些水库、水坝的修建之地。

    心中一动,说道:“陛下!这水库、水坝的修建之地也极为关键,一方面要考虑到水库开闸放水之后,所带来的冲力能够冲走渭河中下游的淤泥。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利用地形节省人力、物力。比如某个地方渭河边刚好有一座不小的山谷,将渭河水引起去,然后只要将谷口封住就是一个水库。也就是说若是将地形能够利用得好了,必将省下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时间。”

    李二陛下眼睛又亮了,甚至忍不住长笑一声,说道:“楚爱卿所言有理。这水库和水坝修建之地的确很关键。这将地形利用得好了,说不定一两年便可建功。”

    楚泽心想以后说不定什么事儿还要求到李二陛下头上,便索性尽力表现一番。

    他想了一下,后世在长安城附近执行任务时,勘探地形是发现的黑水峡、牛谷峡、冀谷、水库的位置。从旁边书案上拿起笔,蘸了墨汁,铺开桌子上一张纸,以自己记忆中渭河的形状,一笔画出了一个尾部上拖,略有些像‘米’字形的河流线条。然后在记忆中那几处水库所在位置处点了几点。

    渭河在字源学意义上,当来自于胃,属于因形得名,胃在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袋子里有“米”(粮食)。金文是会义字,(像“米袋”)(月,即“肉”),强调“米袋”为身体的器官。而渭河之形状,水流进入川道地区之后,因河床平缓变宽,河流分散成若干分支,分支之间河洲密布,形状恰恰似动物器官的胃。

    众人不明所以,楚泽吹了吹墨迹,将白纸举起来,示以众人,指着‘米’字形道:“这就是渭河的形状,而这几个墨点之处代表的位置,便是最有利于修建水库的大概位置。”

    穿越千年,存在脑中的知识,在当世真正有用的是什么?地理地图的知识绝对管用。至少用来震慑古人是绝对够用了,没看包括李二陛下在内,所有人一脸惊讶和不可思议。要知道以这个时代,或者说在这之前人们的手段,很难知道渭河整体形状的。

    别看后世满大街地摊上的地图册,一个只值十多块钱的,可那是后世千百万人次的测绘工程和各种先进仪器,包括卫星拍摄,才绘制出来的地图,放到千年之前,根本是古人难以想像的成果。称之为无价之宝都不为过。

    楚泽历史只能算是大差不差,但因为在军校学过地图绘制专业,所以在地图地理方面,楚泽绝对称得上专家,他甚至能够自己不参照任何东西,就能够默画出世界地图各国分布,而国内地图就更不用说了,主要河流山川,后世省份和主要城市他都能够在地图上较为精确的画出。

    而眼前只是画一个渭河,对楚泽来说那真的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要是其他人画一笔‘米’字,说是渭河形状,十有八.九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即使是长孙无忌这样的朝廷众臣也不行。可是楚泽凭借一系列的事迹已经深得众人信任,所以楚泽画出渭河的形状,虽然也不能让人百分之百相信,但却有了很大的可信度。至少现场的李二陛下和几名重臣基本上是信了。

    岑文本看过大量的地学书籍,并仔细推演过江山地理,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渭河走向,特别是关中、长安附近走向颇为熟悉,他此时紧盯着楚泽手上白纸,在脑海中进行对照。

    事实上,当世之中,如长江、黄河、渭河这样大河完整流向根本无人得知,现在所流传的《地理志》、《山海经》、《水经注》这些最全、最权威、最著名的地理书籍中,压根就从没有过天下舆图这一页。

    数千年来,古人最多只能了解到渭河、长江以及其他大河的大致走向,或者一州、一县的具体形状,而且那还只是少部分见识多广之辈。

    “渭河是这个样子?”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魏征、程大魔王也都好奇的走近,看着楚泽手中白纸,他们虽然都看过渭河,也天天喝着渭河支流的水。但即使以他们的身份,让他们将渭河形状说清楚,也是不可能的。

    此时李二陛下在御座上再也坐不住了,也从御座上走了下来,来到楚泽前面,其他几人赶紧让道,让天子站在最前。

    “阳泉县子!你告诉老夫长安城在何处,老夫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辨别出你所画渭河形状是否正确。”岑文本沉声说道。

    楚泽微微一笑,示意两个內侍过来将白纸举着,然后拿着毛笔,在‘米’字的左下方点了一点,说道:“这里就是长安城了。

    “岑爱卿!楚泽所说与你所知是否一样?”李二陛下盯着岑文本神色郑重问道。

    岑文本心中震撼,脸上对楚泽的佩服毫不掩饰,说道:“别的地方,臣不知道,但长安附近这段渭河,楚泽所画与实际完全相符。”

    有了千年之隔,具体的地理名词有许多都生了变化。楚泽在地名上或许可能与后世对不上,但大的区域楚泽凭着记忆,互相印证过后,却已经弄明白了,特别是长安城这个千古名城,地理位置和一直没有变,只是名字稍变了一下,但是基本上没太大问题,楚泽是断不会弄错。

    楚泽看着众人震撼的神色,特别是李二陛下再看向自己仿佛看着美女一样的眼神,心想今日便索性让你们这些土鳖好好见识一下。也让你们知道本人的价值,从而提升自己在大唐君臣,特别是在李二陛下心中的地位。

    这样想着,楚泽指着‘几’字右边一竖的右侧空处,说道:“这里便是梁州。”

    手指再从河东往上推,停在‘米’字头上一点处,说道:“这里便是如今吐谷浑大非川。”

    众人看着楚泽指点江山,个个早已震撼的无以复加。

第84章 李二陛下的野望

    “阳泉县!不知这些你是从何处所知?”长孙无忌惊叹一声,问道。在他看来如此精确,且覆盖范围如此广阔的地理知识,常人是绝对不可能知道的,只是不知楚泽是从何处所知。

    楚泽思索了一下想着该怎么把这件事解释过去,开口说道“这些是小时候在家中一些藏书中看到,一年前在下随军兵击吐谷浑的时候,也曾在沿途验证过,基本上与书中记载所差无几。”

    看着众人饿狼一样的眼神,楚泽知道众人是想要借书看看,不等众人开口,楚泽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不过后来家中遭遇一场大火,家中传下来的书也化为灰烬。”

    听完此话,众人自是不住的叹息。

    李二陛下知道楚泽的一些家世,也没多想,眸中精光闪动,看着楚泽,说道:“楚泽!有关地理地图,你还知道多少?给朕全画出来,若是让朕满意,朕重赏于你。”

    楚泽闻言,心中一喜,盘算着李二陛下会给自己什么赏赐,不就是手绘一张中国地图嘛,还不是手到擒来。

    “陛下!你让人给臣拿来一些纸,越大越好,越结实越好,臣现在便可画出。”楚泽自信的说道。

    李二陛下一声令下,几个內侍同时出动,不多时,十数张长宽足有一丈的各种精纸便摆在了楚泽眼前。

    这些纸都是当世最精贵的纸,是徽州泾县的青檀宣纸,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

    楚泽挑选了几张龟纹的宣纸,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看着好看。

    足足一个多时辰之后,楚泽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心想以毛笔画的就是慢,想当年在后世上军校专业考核时,可是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将中国地图大体手绘出来了。要知道这在他所学的军校专业,那可是毕业考核科目。

    因为纸张够多,楚泽抱着闲着也是闲着的思想,索性拼了几张纸,将整个亚欧大陆都画了出来,只不过除了后世中国地图极为详细之外,其它地域只是画了个大概。当然他可不会在这上面画上后世的国界线。

    这一个多时辰,李二陛下等人目光可是一直在楚泽所画的地图上,期间还会互相讨论印证。但因为他们从未看过如此完整详细的地图,与自己脑海所知参照之后,心中又生出许多疑惑。

    “这么大,不会是整个世界地图吧?”长孙无忌有些不敢肯定的问道。

    楚泽愣了一下,点头称是。

    “好!很好!楚泽!嗯………这里,还有这里都画的太简单了,就如长安附近,能不能画的详细一些。”李二陛下看着地图两眼光,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楚泽所画地图的价值。

    要知道,自古以来,行军打仗,因为地形不熟,多少大将为了一些地形愁白了头?

    因为地形不熟,大军耽误军机,不能快推进,且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侦探,并且还不一定准确完整。比如最近,李二陛下就正准备派出大量密探,侦察地形,以备后期征伐之用。

    可是如今有了这张地图,这些事情就不用去做,大唐不但占了先机,而且还不用担心密探暴露而打草惊蛇。这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楚泽神色古怪,对李二陛下说道:“陛下,臣已经将我大唐、吐蕃、突厥、新罗、高句丽等国,以及党项、西羌、诸部所在之地详细的画出了,不详细的都是更远处,这些地方如今与我大唐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也没必要画的出来的。”

    “什么!楚泽你将我大唐圈出来,将各道各州给朕标出来。”李二陛下诧异说道。

    楚泽心想还多亏之前在军校研究中外战争史的时候详细了解过唐朝的战争史,将一些重要城市的当世后世名称都记住了,否则他现在就算能够画出地图,可是一些道、州、府名称说不出来,那就搞笑了。

    半炷香之后,李二陛下蹲着看了半天,一脸难以置信的指着东方那一小块土地问楚泽:“我大唐就这么大一点?我大唐有十道,近三百个州,横跨万里之遥,居然就这么大一点?”李二陛下看着世界地图,对大唐只占了小小的一块地方非常非常不满。

    “这个大食国倒是听过,原来在这个地方,距离我大唐的确很远,他们真的有那么大?还有这个拜占庭帝国在最西边,也占了好大的地盘。倒是这个基辅罗斯国国土面积虽大,但这一看地图就知道在北面苦寒之地,估计人口也没多少。”李二陛下一脸的凝重和难以置信。

    作为一名一直将大唐认为是世界中心,且自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国的皇帝来说,李二陛下对于世界的划分不满到了极限,一连串的问题从嘴里咆哮而出,每一句都是赤裸裸的妒忌。自从当了皇帝之后,李二陛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如此失态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几人其实也好不到那去,只不过因为李二陛下率先失态,反而将他们吓了一跳,一时间不敢再多说什么,以免刺激到李二陛下。只不过从他们难看的脸色上,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此时的想法和李二陛下是差不多的。

    楚泽心中暗自叹息,他也没想到将亚欧大陆画出来,就给大唐君臣带来如此大的刺激,心想还好没有将七大州,五大洋,整个世界都画出,否则对眼前这些土鳖恐怕刺激更大了。

    “唉!太远的地方就不说了。就拿我大唐周边来说,这西域也就算了,四野广阔早有耳闻。这吐蕃所占的地盘怎么这么大?”李二陛下不愧是千古一帝,很快便恢复平静,将重点放在大唐周边上,指着青藏高原所在,点了几下问道。

    楚泽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这块地看着是大,但大部分海拔高绝,气候寒冷干燥,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常年积雪皑皑。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所以吐蕃人口加起来,也就相当于我大唐一个寻常大州人口。而实际所占之地,更不足地图上十分之一。”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显然吐蕃那边的情况他也是知道一些的,只是没想到青藏高原如此广阔。

    接下来,李二陛下详细的在北方的突厥和党项诸部看了一会,最后将目光定格在高句丽,说道:“这里朕要在有生之难之内将其变成我大唐江山。”

    长孙无忌等人红着眼睛纷纷点头称是。

第85章 未卜先知?

    半响之后,李二陛下看着楚泽,指着欧洲地盘,问道:“这些地方地形都是你从祖上传下来的书中看到的?也不知道你们楚家祖上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我大唐对遥远的西方从来都只有只言片语,而且你说的好像都是真的,至少朕是信了,因为至今为止,你从来都没办过什么不靠谱的事。”

    李二陛下的话说的含蓄,但探究的意思十分明显,楚泽知道这也是历代天子的通病————疑心病。冷静之后,对任何事情都会出自本能的进行怀疑。

    楚泽只好继续撒谎:“据我楚家祖上记载,我们楚家祖上曾有一名智者………据传活了至少一百五十年之久,曾经耗费了整整百年时间周游世界,才逐渐摸清楚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大概模样,嗯!虽然不太精确,但是大致范围不会错。”

    事实上,这幅地图有些地方的地貌还和现在不同,比如渭河的出海口,长江的出海口,青藏高原等,楚泽与看过的当世地图,仔细的进行过对比,再添加上世界的大概形状,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接下来,君臣六人围绕着地图咬牙切齿的纠结讨论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再次回归正题,再次开始讨论商议今年治理渭河之事。

    当然,楚泽之前所说修建水库之法,没有人再会怀疑,且就按照楚泽所标示出来修建水库之处所对应的州县中寻常合适之地。如今讨论的只是进一步细化、分工,比如抽调多少劳役,什么时节适合施工,得耗费多少财力,由谁人具体负责,朝廷的通令怎么下,等等。

    上面这些事情敲定之后,岑文本说道:“水库之法要想建功至少也要明年了,但今年渭河的防范,当务之急恐怕还是要征调劳役,加高如今现有的河堤。”

    “可是如今渭河周边修建河堤取土越加困难,长安城附近已经取土多年,遇到大雨时节,长安附近各县因为地势低,形成很多坑洼之地,不能再从长安下辖县镇过多取土石加高河堤。而再往远处取土、取石,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必然会比去年又有所增加。”

    房玄龄知道眼前加高河堤已成必然,他具体负责此事钱财所用,所以先将困难大体摆出。

    “对啊!楚泽心中暗忖,脑海中不由得有一段后世看过的历史记载,有些模糊的想了起来。

    “我记得历史记载中,在唐朝初期,渭河在渭南、临潼关决堤,且规模强度是数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渭河沿岸地域附近二十多个县受灾,长安城城墙都差点被冲毁,只是这到底是哪一年生的事情呢?”

    楚泽皱眉沉思。李二陛下等人商议如何加高河堤之事,他都没有听见。

    “啊……”楚泽突然想起一段历史记载,贞观十一年(公元636年)三月桃花汛,渭河在长安下辖的渭南县临潼县决口,近百万人受灾,大灾过后饿死百姓无数,且生瘟疫,病死无数。这场洪灾也被认为是数百年以来渭河水灾的最大一次。

    想到这里,楚泽才不由自主的惊叫出声。

    正在商量渭河河堤加高,所出动劳役和钱财之事的李二陛下等人被惊动,向楚泽看来。长孙无忌更是眉头一皱,有些不满的呵斥道:“陛下面前,怎么大呼小叫,这成何体统。”

    包括房玄龄在内,其他三名大臣也是带着责备看着楚泽。反倒是李二陛下本来也准备呵斥,可是紧接着看见楚泽脸上的恐慌之色,心中咯噔一声,突然感到有些不妙。

    “楚泽!你想起了何事?为何如此惊叫失态?”李二陛下沉声问道。

    楚泽现在很纠结,万一历史记载出现错误,一个妖言惑众的帽子就会扣下来。

    若不理睬,这当然是最稳妥的办法,除了楚泽自己没有人会知道,也就不会有麻烦。可是一想到记忆中历史记载的那场洪灾,长安附近二三十个县遭灾,淹死数万人,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其中饿死无数,又爆瘟疫,病死无数,那易子而食之人间悲剧,楚泽一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这彻底是一个死结啊!”楚泽心中纠结无比。

    “陛下!若是我说明年三月份,渭河要在渭南、临潼决堤,要爆发一场数百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您信不信?”楚泽小心的看着李二陛下,弱弱的说道。

    “你说什么?”李二陛下一怔之后,瞳孔一缩,死死的看着楚泽问道。其他人一愣之后,反应过来,无不脸色一变,都死死的看着楚泽。

    被李二陛下和房玄龄等几位大臣以这样的眼光看着,光是气势气场就让楚泽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难起来,心中不由自主的感到有些紧张。

    楚泽长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紧张,说道:“回禀陛下!臣幼年时曾在书中看到记载,楚家祖上有一智者推算出明年三月,渭河在渭南、临潼决堤,近百万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还会引大瘟疫。初看时臣也没在意,只是突然想起距离楚家智者推算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所以才心慌惊呼出声,惊扰了陛下,还望陛下见谅。”

    楚泽一口气说完,自己反而渐渐平静下来,只是大殿中已经寂静一片。所有人都看着楚泽,但却半天没有人说话。

    楚泽所说之事当然太过匪夷所思,什么人能预知后事?

    “你是说明年三月,渭河就会决堤,酿成特大洪灾?”长孙无忌率先反应过来,一脸质疑且有些愤怒的喝道。事实上,其他人同样一脸质疑。

    楚泽既然已经说出,便就要坚持到底。

    “楚家的智者书中记载的很多事都一一应验,不说别的,单说地图几乎武差。既然他记载说说明年三月份有特大洪灾,那很有可能真有特大洪灾。”楚泽尽可能让自己很平静的说道。

    李二陛下此时反而比楚泽想像的要平静得多,只是敛去了笑容,神色阴沉无比。这个时候,他比其他人更信楚泽,在他看来楚泽不会信口开河。因为即使这件事真的生,对楚泽也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会带来灾难,他不信以楚泽智慧,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另外,天下间,不管哪儿了水患旱灾,赤地千里、水泽洋国,都没有都城百姓尽皆饿毙的事儿,若出了那般景象,简直就是亡国之兆了。李二陛下自认为乃是千古一帝,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生。

第86章 互相扯皮

    “玄龄,现在长安城内有多少粮食?”李二陛下深深的看了一眼楚泽,没有再进一步确认什么,而是转头问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房玄龄心中苦笑一声,面上却已经一片肃然凝重,说道:“陛下!本来长安作为我大唐京都,存粮至少应该够三年食用才成。可是,近年来几场大战,为保障战争的胜利,动用了长安城中的存粮,近些日子以来虽然从各地以粮船开始补充,但也只是补充十分之一左右。”

    房玄龄叹了一口气,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就眼下长安城内这些人最多也只能吃一个月而已,平时正常有粮船不断给长安运来粮食,自然无事,可若是真如阳泉县子所说,明年三月渭南临潼渭河决堤,水路和陆路被洪水一时冲毁,粮食难以得到补充。周围十多个县的人口大半拥进长安城内,到时候粮仓中的粮食坚持不到十天,便会被吃完。”

    李二陛下闻言,倒吸一口凉气,若真如楚泽所说,三月渭河大决堤,且又没有楚泽此时的提醒,到时候会是怎么样一种场景,作为一国之君,以李二陛下的稳重和城府,都感觉头皮麻,到时候肯定又会被一些反对者借此大做文章。尽管在心底深处,他还在怀疑楚泽所说的消息。

    但这件事却是典型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那种。不说是楚泽从楚家祖上记载中看到,即使是世俗中某个道观、寺庙中所谓的一些高僧、大师做出这样的预测,李二陛下同样会高度重视。

    可是除了楚泽这样的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异类之外,这样的预测又有谁敢说出来,又有谁有这个能力说出来。

    “来人,传长安府尹进宫议事!朕不相信区区洪灾,能够困我长安城,使我大唐没有应对之策。”李二陛下深吸一口气,说道。

    ………

    ………

    商议最后的结果是,除了李二陛下和几位重臣之外,有关几个月后渭河大决堤的消息坚决不能被公开,朝廷务必要封锁此消息。

    这是统治者贯用的伎俩。楚泽对此也早有预料。

    李二陛下和一众大佬商量的结果,也不出楚泽的预料之外。自然是加高河堤和筹集粮食两手准备。

    一边让于越泽全力征调劳役全力加高黄河河堤,且因为时间紧急,所有十二卫,总共抽出五万军士加入到其中。

    另外,由萧瑀负责,全力从各地快运粮食到长安城内。但具体方案还正在制定之中。

    运粮?岂是说一句就可以办得到的事,要在短短三个月内,筹集运送一百多万人口一个多月的用粮,少数也要六百万石。

    这么多粮食,陆运根本不可能做到此事。长安就在糟运河道要害处,附近县平时都是依赖长安的粮食的,如今长安急需囤积大量粮食。这期间附近的县邑也不能不管,陆路运来的那点粮食,恐怕都不够附近县耗用的。

    水运比陆运自然要快得多,并且大唐第一粮仓江淮两路与长安之间刚好有漕运。可是一时间要筹措如此多粮食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突然抢购……引起地方粮价突然暴涨怎么办?

    就算其他地方州县筹集到了如此多粮食,除去筹集粮食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在剩余的一个多月时间中将六百石的粮食运到长安?

    运输的损耗和船只倾覆的损失这都可以忽略不提,可是各段河道水位高低不同却是难以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直以来,遇到这种问题,都是粮食运过一段河道就要停靠码头,将粮食尽皆搬上岸去,再用马车运至下一河道码头,装船起运,这样不停地搬卸,一个多月之内真的能够将足够的粮食用到长安?

    此事随着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人不断分析推断,都认为难度极大。甚至长孙无忌认为此事困难重重,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太极殿内,岑文本等几名负责加高河堤的大臣已经提前离开,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

    而剩下的大臣无不双眉紧锁,将各种运粮之策的得失、利弊、成效,七嘴八舌的逐一向李二陛下阐明。可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没有把握在两个多月内给长安城内筹集到一百多万人一个月所食用的粮食。

    至于提前将长安附近二三十个县的人口疏散到其它州县,此事除了楚泽心中想了一下之外,其他人压根想都没想。做最坏的打算,做出两手准备这没错,可是要让大唐天子和重臣完全相信楚泽所说预测,彻底的按照这个结果去疏散人员,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而且下面百姓也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就此背井离乡。

    萧瑀心中叹了口气,他也没想到此事难度如此之大,他已经不再想如何完成此事,而是想着如何将这个烫手的芋头推出去,不要最后落到自己手上。

    “陛下!两个多月内要筹集运送如此多的粮食,操纵起来极为繁琐,这需要一个掌控做事能力极强,且在各州县筹集粮食过程中,威望地位足以压制各州县之人,且手底下还需要足够多的能吏去具体操作此事。纵观朝堂,臣以为唯有长孙大人大人拥有这个能力和条件。”萧瑀看了一眼,另一边正脸色变幻不定,不知再想什么事情的长孙无忌,郑重说道。

    长孙无忌闻言,心叫不好,暗骂一声老匹夫,连忙上前一步道:“陛下,尚书省本来便有诸多公务事宜要处理,现在又要配合征调劳役,臣自己脱不开身,手下干吏同样要各司其职。而宰相大人近日在朝中没有什么大事,又是我大唐百官之,手下谋士如云,当此关乎我大唐京师安危之际,应该挺身而出,担此大任。”

    萧瑀马上道:“陛下,臣认为长孙大人所言不妥,越是在这关键时刻,臣越是要坐镇中枢,主控大局。更何况臣身为宰相,那能轻易离开京师重地。臣还是认为长孙大人是完此重任最佳人选。”

    长孙无忌立即反驳道:“陛下!萧相此乃推托之言,先不说中枢有除萧相之外还有房相等,萧相离开两个月完全不影响正常运行,更何况事有大小、轻重之分,此事萧相当仁不让。”

    “长孙大人此言差矣。臣以为……”

第87章 苦差事

    “都给朕住口!”

    “陛下!”一见李二陛下震怒,唇枪舌剑的二位和几个看热闹的大臣齐刷刷地弯下腰去。

    “你们……”

    李二陛下怒不可遏地指着众臣怒斥道:“都是我大唐朝廷重臣,竟然想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出来。遇到大事,也只会互相推诿扯皮吗?”

    “陛下息怒,臣等知罪!”

    “筹集粮食一事,乃是六部所负责之事,当由六部负责!”

    李二陛下此言一出,长孙无忌和萧瑀立即松了口气,李二陛下又道:“事关长安百万民众,京兆府亦当鼎力支持。”

    长孙无忌张口欲言,但不等他说什么,李二陛下继续说道:“玄龄萧瑀是朕的宰相,百官之首,此等大事也要全力配合。所有衙门都要通力合作,务必要度过难关”

    众人心中感叹,这一下一个都跑不了了。

    李二陛下训斥完,神色渐渐恢复平静,一声冷哼,喝道:“还有楚泽,你们各拿出一个解决此事的方案出来,现在先退下!明日一早再议此事!你们记着,此事干系重大,万万不得泄露出去。”

    “臣!遵旨!”众人躬身应答,然后向殿外退去。

    楚泽一听自己也要拿出个方案,一边跟着众人往外走去,一边不由心中叫苦。

    和程大魔王一起走到太极殿门口,楚泽深深的看了一眼程大魔王,闲着没事儿进宫干嘛啊这是。

    “唉!前面卖力的提出修建水库之法和画出地图讨好李二陛下,到头来还讨个苦差事。”楚泽心中喃喃。

    “楚小子,三个月后渭河真的要决堤?”回去的路上,在太极殿一直没说话的程大魔王淡淡的问道。

    楚泽道:“差不多吧。”停了一下楚泽又小声的说道“程伯伯,不知今日在宫中见到的那一位女子,是哪一位公主?”

    “喔?怎么,你小子怎么想起来打听公主了?”程大魔王扭过身看着楚泽说道。

    “没什么,随口一问,嘿嘿。”

    “随口一问?我看时你小子有想法吧?在宫里时老夫看你,眼睛一直偷瞄公主。”

    楚泽小声的说道:“没…没有。”

    程大魔王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道:“那位是长乐公主,唉..算了不说了。老夫劝你还是不要多想了。”

    原来她就是长乐公主李丽质,志文中记载:“公主资淑灵于宸极,禀明训于轩曜。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的李丽质,楚泽心里感叹道。

    ………

    ………

    楚泽出了宫,刚回到程府,李二陛下便派人送了一份厚厚的资料过来。

    这份资料极为详尽,包含有关漕运的所有详尽资料,河道、河工情况;平日间每日可以起运的粮食数量;长安每日耗费的米粮;江淮地区一年粮食的产量;以及刚才朝中大臣讨论时想出的种种方法汇总。

    显然李二陛下将这些资料送来,是想帮楚泽用来筹谋运粮方案的。

    楚泽之前在皇宫之中就筹集运送粮食一事没有表任何意见,是因为他对有关此事的信息资料知道的极少,无从说起。此时仔细看过李二陛下送来的资料之后,结合他所掌握的后世知识,心中便有了一些想法。

    楚泽让小厮找来几张大纸,然后开始画图。

    半炷香之后,一张包含京西北路、京西南路、荆湖北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与长安城的水陆交通图,被他画了出来。

    不管是为了楚泽能够在李二陛下面前留个好印象,还是为了不要让长安城三个月后的惨剧生,楚泽都要全力帮助大唐解决此事。并且他也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解决李二陛下、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牛人,都解决不了的事情。

    他已经看过了朝中大臣所能想得出的一切解决办法,虽说自己心中也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只不过还需要他进一步推理和完善。

    要知道,千里迢迢从江淮之地购粮、运粮,绝不是灵机一动,纸上谈兵就能解决的,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比如对大唐朝廷的办事效率,牵扯到的衙门机构运作能力,地方州县官员筹措能力,漕运的运输能力,等等各个方面。

    楚泽看着资料,对着地图,开始就自己心中的想法进行推理论证。可是半个时辰之后,楚泽便一脸颓然的停了下来。

    李二陛下送来的资料虽然详细,但依然远远不够。楚泽对于地方官制运行、粮商地主,船运河工等涉及到的事情没有丝毫切身实践经验,他现在推理拿出的办法只能是纸上谈兵。

    楚泽皱眉沉思半响之后,想起后世军队中的参谋制度和凡是遇有大事,众人集中在一起开会推演的推理预案的做事方法。不由心中感慨,现在最需要,也是当务之急的是,找到一些在完成此事上面可能会涉及到的各方面行家能手,集中到一起开会商议,集思广益,共同推演论证。这样才能够拿出可行的方案办法出来。

    正当楚泽想着是不是该找房玄龄一行人一起商量此事,共同拿出一个方案时,传来了程处亮的说话声。

    程处亮看着楚云泽面前已经书写了很多的宣纸,不解的问道“楚泽,这是做什么呢?”

    楚泽将给长安筹集六七百万石的粮食一事,告诉了程处亮,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没必要瞒程处亮,另外,他也需要有个人能商量一下,虽然这个人是程处亮,但也能凑合用用。

    程处亮追问了几句,楚泽犹豫了一下之后,便将有关楚家智者推算出明年三月份渭河决堤决堤,水淹长安附近二十多个州县的谎话又说了一遍。

    此事落在程处亮耳中,自然又是一阵胡思乱想,心中震撼的同时,却对楚泽的本事更加信任了。

    当下程处亮将心中的一些想法说出来,楚泽记录,程处亮常在长安城耍,说起漕运方面个中内幕头头是道,所说之法、之策,很多都是言之有理,行之有效。

    吃过晚饭后,程大魔王也来到楚泽房间和楚泽程处亮两人一起,陆陆续续又想出许多办法,程大魔王甚至将自己私下里知道的一些走私偷税的一些运输法儿都说出来。

    到了深夜,几个人的脑汁都快耗光了,实在是再想不出多余的东西了,程大魔王和程处亮才去休息。楚泽又用了两个时辰,把这些资料好好梳理总结了一番,以方案报告的行式写了出来。

    看着眼前的一摞宣纸,楚泽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臂,叹道“总算是弄完了。”这才脱衣睡去,梦中楚泽好像看到了一个女子,只是无论他怎么睁大眼睛,也看不清女子的容貌。

第88章 上架感言

    第二天一大早,楚泽就起来了,想起昨晚的梦,楚泽叹了一口气,随即在演武场耍了一套拳,练了一遍枪,待身子出汗后才收拾了一下朝皇宫走去。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心中牵挂着筹集粮食的事,再加上昨天被李二陛下一通乱骂,一大早就在太极殿外候着了。

    楚泽到的时候,几位大臣正在一旁小声的商议着,李二陛下还没有到,楚泽朝众位大臣一一的行了礼,礼多人不怪嘛。不管什么时候,谦虚多礼,与人为善,平时表现得尊敬别人一点,或许大多时候是没有什么好处,便绝对不会有坏处的。

    可是当楚泽给一个没有见过的老者行礼时,后者一声冷哼,脸上仿佛是看到令其憎恶的事一般,瞪着楚泽张嘴就想要说些什么。

    楚泽心道“这特么谁啊,我招你惹你了,还是偷你家媳妇儿了,这么瞪着我?”

    还没等老者将话说出来,就有內侍喊着说是李二陛下到了,将那位面生的老者所要说的话打断了,老头恨恨的将手放下随着众人给李二陛下见礼。

    众人给李二陛下见过礼,李二陛下说过平身,众人刚直起腰,面生的老者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圣人有言子不语怪力乱神。老臣从未听过有谁能够真正的提前预知未来,况且依阳泉县子所说是其祖上所传的书籍中有记载,这种事闻所未闻,陛下这样荒谬的说法绝对不能相信啊!”

    李二陛下看了下老者一眼,淡淡的说道“高爱卿何处此言?今日召集众臣议事,是为了商议加高渭河水堤,以及筹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李二陛下的话,使高士廉心里噎了一下,“娘的,不是说三个月后渭河决堤吗?怎么这李二陛下不安套路出牌啊!”

    楚泽在心里盘算大唐贞观年间有哪位姓高的臣,盘算来盘算去也只有前几日曾和自己有过一些过节的高履行的父亲许国公高士廉了。

    楚泽对于高士廉的话,楚泽倒没觉得有什么,高士廉的怀疑也可以理解,因为如果换做是他自己遇到这种事,肯定也会对此进行怀疑,毕竟有点太匪夷所思了。

    实际上,在场的众位大臣除高士廉之外,大家都对楚泽所说有所怀疑,可是大家都没有像高士廉这样提出来,毕竟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没看李二陛下听完之后也是忙着安排大家商议如何处理此事,也没说别的嘛,所以昨日众位大臣才没有将内心的怀疑说出来。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在长孙无忌年少之时,高士廉对长孙无忌颇为照顾,长孙无忌对自己的舅舅也很尊敬,平常遇见什么事也都会去找高士廉商议一下,昨晚上离开皇宫长孙无忌就到了高士廉府上,想就这些事听听自己舅父的建议,高士廉听长孙无忌说完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当场便大喊此事荒谬,当下就决定今日要进宫给李二陛下说说这事。

    高士廉低头思考了一会儿,随即眼中精光一闪又开口说道“老臣听闻昨日阳泉县子说,渭河会在明年三月份决堤,这种事老臣从没有听过,阳泉县子这是在妖言惑众啊,陛下不要被这等小人所蒙蔽啊!”

    高士廉说话的时候,眼睛死盯着楚泽。

    “卧槽,你说你特么怀疑就怀疑,说我妖言惑众这是干嘛,我吃你家大米饭了啊?”楚泽心中很不高兴,心头的火气便蹭蹭蹭的往上窜。

    李二陛下皱着眉,看了一眼一旁低着头的长孙无忌,正要说话,楚泽便忍不住说道:“下官有个问题请教一下高大人。”

    高士廉正等着李二陛下说话呢,等李二陛下说完,自己再一通脏水往上泼,相信李二陛下一定会将这毛头小子赶出殿外,正做着美梦的高士廉看楚泽站了出来,不耐烦冷哼一声,说道:“阳泉县子,你有什么想问的,问便是了!”神色中的不屑和厌恶毫不掩饰

    楚泽压着心中的怒火耐着性子说道:“请问高大人,下官所说的渭河决堤之事若是不会发生,那下官会有什么后果?”

    高士廉毫不犹豫的说道:“渭河当然不会决堤,到时候陛下肯定会治你妖言惑众之罪!”

    楚泽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下官为何冒着声被陛下治罪的风险将这个事说出来。这对下官可有半点好处。另外,下官在昨天就已经说过,这是下官祖上的一些推算记载,此事是真是假,下官自己也有些怀疑,而且下官也不愿意见到渭河决堤,但是下官害怕到时候真的决堤了,到那时我大唐没有一点准备,受苦的还是大唐的百姓,所以下官才冒着被陛下治罪的风险将此事说出!”

    说着楚泽冲李二陛下施了一礼说道“所幸陛下圣明,没有当即治下官的罪,而是商议做一些布置,而下官现在做的事就是防患于未然,高大人一再说下官妖言惑众是何用意,难道说高大人认为自己比陛下还要明白事理!”

    对比高士廉说楚泽妖言惑众,楚泽的话可谓是诛心了,在封建社会天大地大皇帝最大,谁敢比李二陛下更明事理?

    听完楚泽的话,高士廉脸色一变,脸色涨红,抬起手怒指着楚泽,转身对着御座上的李二陛下说道:“陛下!这楚泽图谋不轨,不可轻信啊!”

    楚泽脸色一变看着高士廉,不明白高士廉为何如此针对自己,这朝堂之上果然就是这样,有时候得罪一个人,或者与人结仇,真的就是在不知不觉间。

    李二陛下没有理会怒不可遏的高士廉,换了个坐姿后说道:“此事朕心意已决,再说长安如今粮食本来就紧缺,多筹集一些粮食,不是什么坏事。而渭河岸堤的修建本来就是必做之事,只不过今年河堤要修得更高一些而已,辅机、玄龄、萧瑀,还有楚泽,你们分别对自己所定的筹粮方案进行陈述。”

    高士廉脸色顿时变得异常难看,张了张口想要再说些什么,但是看李二陛下的态度分明是不想再争议此事了,只得先放弃,静静的站在一旁,狠狠的瞪着楚泽,只要楚泽今后但凡出现一点差池,相信高士廉一定会率先站出来落井下石。

    长孙无忌率先拿出自己的方案进行阐述,随后是房玄龄、萧瑀。

    长孙无忌几人拿出的方案,相比起昨日互相推诿要好了百倍,,李二陛下听得也是不停点头。对于今天这几位大臣的表现,李二陛下很满意,且不说方案如何,至少现在都没有互相推卸了。人呢,还是得适当的敲打一下,要不然他不走啊!

    楚泽是最后一个进行阐述的,在听了前面几人的方案之后,楚泽对于自己的方案充满了信心了,因为长孙无忌几人的方案,听着辞藻很华丽,也仅仅就是辞藻华丽了,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

    楚泽轻轻的咳嗽了一下,李二陛下和众位大臣的注视下,站出来说了起来。

    眼睛瞪着看着楚泽,高士廉冷哼一声,眼神中轻蔑不加丝毫掩饰,一个毛头小子,鸟毛都还不知道长没长齐,能会有什么办法,难道还能比得上大唐的众位大臣,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人罢了!

第89章 楚泽的方案(求订阅,求支持)

    贞观唐时月,开书一个多月了,终于忍不住,明天就要上架了。

    这本书的成绩,说句实话,扑的不能再扑了,这是老凉的第一本书,再扑也得坚持下去啊,不为别的,只为了还有几位大佬一直陪着老凉,陪着贞观唐时月。

    说句心里话,每一天老凉都会无数次的刷新作者后台,看看哪位大佬给老凉投推荐票了,哪位大佬今天还没投,哈哈,对于老凉来说,每一天能看到你们还再给我投推荐票,我就很安心。

    ‘秋色回旋’、‘迷路’、‘留心yi留情’、‘守护土星’、‘星辰穿越’、‘锋’、‘蝎子’、‘彭名’、‘最珍惜的那位’、‘i面对疾风吧’、‘寂寞灰太狼’、‘深海’、‘诺言’、‘无’、‘不念则忘’、‘君上’、‘回忆似梦’、‘奇怪&我不懂爱’、......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表述了,非常感谢你们!

    很多人都说,一个扑的不能再扑的扑街选手,还有什么资格写上架感言,但是老凉就是眼馋啊,看别的大神写上架感言,老凉也眼热啊。人不都说嘛,生活需要仪式感,今天老凉也来一把仪式感,写一个上架感言。嘿嘿~~

    对于上架后的订阅,老凉也不做什么期待了,自己的情况什么样,老凉心里还是有些逼数的。老凉就一句话,明天如果首订能过200,老凉直播剁屌!哈哈~~~

    最后,老凉再说一句,明天上架,大佬们能支持的还是尽量支持一下吧~谢谢各位!!!

第90章 憋屈的高士廉(求订阅,求支持)

    众位大臣反复听到楚泽提到进行调查了解这样的话,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都深感惭愧,他们身居高位多年,习惯于坐在衙门中和一众干吏、幕僚进行商量,早已经没有了自己去调查了解的想法,特别是在如此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实际上几人先前提出的方案,也都是和自己手下的小吏们一起,翻找历年的资料拼凑出来的。

    实际上,这是长时间以来官场的一种通病,自古以来的当官的在位时间长了,都变成老油条了,早已失去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这种病都不犯,所以才有后世伟人说过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借此来警示各级干部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了解后再得出结论。

    楚泽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接着说道“针对这种情况,臣认为,可在粮包上直接注明售粮粮商的居所、姓名,如检查出问题,便可追溯到源头进行问罪,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他们肯定想不出别的办法来掺假。”

    “囤货居奇,是众多牟利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粮商唯高价是求,若外地价高而本地价低,便想法设法卖到外地。若本地粮荒,官府禁止外运,还要防止他们就此封仓不售,一拖再拖、一等再等,直到粮价暴涨,方才开仓牟取暴利。”

    “可朝廷不是土匪,人家自己的粮食,朝廷又不能上门去抢。针对这种情况,臣认为朝廷对筹集大量粮食一事秘而不宣的做法就不妥当了。朝廷不想公开此事,一是怕引起百姓恐慌,民心浮动。二是担心粮商们囤积居奇,提价惜售。所以,这事完全可以公开,当然为什么要筹集粮食,这原因自然不能如实公布,得想个说得通的理由。”

    房玄龄点头称是,插话道:“阳泉县子所言甚是,一旦大肆征粮,纵然朝廷不说,百姓、粮商也会猜到几分,到那时谣言频起,只会越传越严重,与其如此,不如把长安府急需大量粮食一事公开与百姓。当然,就如阳泉县子所说,是什么原因,到底缺多少粮,这其中……还要进一步谋划。”

    一直没说话的魏征郑重的说道“没错!如此一来,朝廷也可以让地方州县官府知道事态严重,在此当口儿他们就算平时再懈怠,也会打起精神,不敢太过放肆地从中取利或拖延不办。另外,朝廷要下相关公文,让地方州县以严律重典明确规定,抑制粮价上涨。

    “而长安则从现在起就开始提价,粮价要一涨再涨,这样就会诱使许多有条件自己运输的粮商富绅千方百计地往长安运粮,有时候民间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甚至比官府的运输的还要快、还要用心。莫要小看了他们的能量,据臣所知,为了逐利,那些大粮商一旦行动起来,其能量之大恐怕连朝廷都会大吃一惊。此次长安运粮之事,恐怕他们运来的份额会占相当大的一部分。”魏征接着郑重说道。

    魏征所说的话,也是楚泽接下来所说的。在场的大臣,无一不是聪明绝顶之辈,经验、经历在许多方面,都远在楚泽之上,楚泽给他们开了一个思路,将此事摊开且将困难一一说了出来。众人完全可以对症下药,提出不少解决的办法。

    萧瑀吃惊地说道:“现在就要提价?这样一来,长安百姓都要怨声载道了。”

    李二陛下突然冷笑说道:“相较于两个多月后可能会活生生地饿死他们,现在让他们多花几文钱,还是划算的。”

    楚泽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这世间之事就没有完美之说。任何一件事,会有人不满意,这很正常。该决断时就得决断。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四方商贾不遗余力地往长安运粮。”

    李二陛下对于楚泽所说的话,深以为然,赞许的点了点头。

    一直没有说话的高士廉突然冷哼一声,说道:“阳泉县子所言简直是荒谬之极,照你所说,长安城无数人家就要为了买粮破家了。他们既知长安缺粮,疯抢之下,粮价还不知会高到何等地步。老夫记得,小时候关中有一次大旱,颗粒无收,有人用了十贯钱才换到两个馒头,甚至以妻女换半升粮食,当时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阳泉县子,难道是想要如此惨剧在长安城出现吗?”

    高士廉的话刚说完,长孙无忌看着高士廉摇了摇头,魏征更是嘴角流露出一丝讥笑,房玄龄神色不变,只是眸中隐有笑意。李二陛下眉头微皱,神色中有些失望。

    楚泽将众人神色看在眼中,本来升起来火气,便烟消云散,没有理会高士廉,自顾自的说道:“朝廷到底缺多少粮,公告上的措辞自然会考虑周全。大家别忘了,粮商们贩运粮食的同时,大唐的朝廷也在运粮。他们的粮食运到的时候,长安的存粮再加上这段时间朝廷自己运来的粮,那时……朝廷就可以把粮食以平价、甚至比平价还低的价格敞开了向百姓供应,粮商想抬价也没那么容易。到那时候,粮商们还能把粮食放在库房中霉变腐烂么?更何况到了最后时刻,他们若还不识时务,陛下自当以雷霆手段,将他们粮食以平价强行征收,然后再卖给百姓。”

    楚泽虽然故意没有理会高士廉的,可这些话却也解释了高士廉责难之语。

    高士廉闻言,顿时脸色涨得通红,他刚才急着对楚泽难,考虑问题不周,所说之话太没水平,对于他司空的身份来说,算是丢人丢大发了。他赶紧低着头,掩饰自己的羞怒,只是心中不由自主的对楚泽生出莫名恨意。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楚泽造成的。

    李二陛下此时却听得两眼发亮,说道:“民以食为天,楚卿所说之法图的是民之大义,国之大利。依朕来看,对那些囤粮居奇、丧尽天良的奸商,这些惩罚还算是轻的。”

    除了高士廉之外在场的众人无不心中惊叹,楚泽才智高低不说,这份高瞻远瞩的思维,便不是寻常人所能够拥有,以后看来要和阳泉县子多走动走动了。

    楚泽身子直直的站着,看着众人的反应,脸上微笑不语,至于心里在想些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老凉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