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老师在此全文阅读 第10分节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八十六章 初战黄巾(12)

    书接上回。

    却是说李知听到波才的问询之后,笑呵呵的回答道:“此乃在下所酿之酒,若是渠帅喜欢,等此事过后,在下送渠帅百坛。”

    “好!”波才闻言大喜:“还是你这小子懂得做人,等老子入城之后不会亏待了你!”

    李知闻言,装作大喜状,拱手谢道:“如此,在下多谢渠帅。”

    “嗯。”波才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又端起一盏酒,慢慢的饮了起来。

    他越喝,越觉得这酒才是男子汉大丈夫该喝的酒,以前的酒那都是泔水,心中对于杀不杀李知,却有些犹豫不定。

    虽然他十分的想把面前这小子一刀两断,但是却又舍不得手中之酒,他心中越想越烦,越烦越喝,渐渐的便有了些醉意。

    李知见他一杯接一杯的不停顿,心中颇为高兴,端起酒盏继续敬道:“以前不知渠帅威名,不自量力据渠帅与城外,却是在下失礼了,还望渠帅恕罪!”

    波才闻言,把心中纷乱的思绪抛于一旁,一把抓起酒坛道:“那是你小子以前不知道老子的厉害,不过老子大人有大量,不与小子一般见识,来,喝!”

    言毕,便抬起酒坛,‘咕嘟嘟’的喝了起来。

    等波才把一坛酒喝光之后,已经醉了,醉眼朦胧的看着李知道:“算你小子识相,如果今天不来投降那老子明日便……嗯?”

    说到这里,他却停住了,目光盯着站在李知身后的徐晃。

    波才揉了揉眼睛,仔细盯着徐晃,对李知问道:“小子,你身后这人怎么看着有些眼熟?!”

    李知闻言有些惊慌,怕波才认出徐晃,不过转眼看波才已经快要醉了,觉得时机已至。

    随后,他对波才恭声道:“我这仆人长得面善,与很多人都有些相似,渠帅想必是认错人了。”

    “是这样吗?”波才有些困惑,随即对徐晃招了招手:“近前来,让老子好好看看你!”

    李知见此,对徐晃使了个眼色,眼中厉光四溢。

    徐晃见李知对他使眼色,明白了李知的意思,微微点了点头,握紧手中大刀,便向波才走去。

    等徐晃来到波才面前,波才瞪着醉眼看着徐晃:“你这小子是眼熟,老子肯定在哪里见过你。”

    徐晃微低着眼帘,沉声道:“怎么?才几日不见,渠帅便忘了在下的那一斧?”

    说完,提起手中大刀,对着还在发愣的波才一刀斩去。

    一道寒光闪过,波才见到刀光立刻便惊醒了过来,手中没有兵刃,只得把手中酒坛举了起来。

    “啊!”只听一声惨叫,一只手臂冲天而起,手中还紧紧的握着成为两截的酒坛。

    却是徐晃不善用大刀,使错了力气,没有一刀把波才斩杀。

    见一刀没有斩杀波才,徐晃也不气馁,收回大刀,双手握住刀柄,刀刃向上,如霹雳般大喊一声:“贼子受死!”

    一道刀光如闪电从下至上斜斩波才腰间。

    而此时,跟随波才来的那两人也反应了过来,纷纷拔出兵刃,向徐晃扑来。

    李知见此,怕他们打扰徐晃,抄起面前几案,卯足了力气,向两人扔去。

    随后他还不放心,又把面前的酒坛一一的举了起来,向两人扔去。

    那两人见此无奈,只得停下身,躲避起飞来之物。

    就在此时,只听“噗呲!”一声,众人放眼望去只见波才,从左腰到右肩之上被大刀斜画了一条血线,却是已被断为两截。

    波才嘴中吐着血沫,瞪着血红的双眼,嘴中想说什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脑袋一歪,便去了阴曹。

    李知眼波才已死,大喜不已,对徐晃喊道:“贤弟,速速解决此二贼!”

    徐晃闻言点了点头,面色冷峻的提着滴血的大刀,向黄巾快步二人冲去。

    那二人见波才两刀便被斩了,又见杀波才这人向他们冲来,早已吓得腿脚发软。

    只听“当啷”一声。

    二人“扑通”跪在地上,大声喊道:“官爷饶命,我等降了!”

    说完,叩首不已,不一会儿脑门上便遍布斑斑血迹。

    徐晃见此,停下身形,用目光询问李知。

    李知沉吟了一下,最后还是心软的点了点头。

    李知看着还在叩首的二人说道:“你二人解下腰带!”

    那二人不敢反驳,便立刻解下了腰带,这时李知看向徐晃:“公明贤弟去把此二人捆绑起来,为兄去点狼烟。”

    说完李知便匆匆的向山坡一旁的小树林走去。

    来到树林之后,李知都像一片生长茂盛的草丛,掀开中的一块遮掩布,却见底下有一堆干柴,上面附着着一些新鲜树枝,拿出火折子点燃,点燃之后滚滚浓烟从柴堆中飘散了出来。

    一个侍卫一直站在城头之上,向李知方向观望,看到浓烟之后,便立刻朝一旁的人大声呼道:“击鼓!开门!出战!”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鼓声传来,却见一个穿着打扮和李知别无二致的人,正在那里奋力的击鼓。

    “杀……!”这时,阳翟城门大开,数万士卒在两百护卫的带领下,朝黄巾大营的方向疯狂冲去。

    在城外埋伏多日的杨英,看到城上像是李知在击鼓,又见城中大军杀了出来,也不再犹豫。

    杨英翻身上马,对身后已经准备好的众骑士大声喝道:“报效主公!就在今日!杀……!”

    李知站在山坡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着黄巾大营,只见此营却如一堆棉花一般,零零散散的分布,而前后各有一支利刃朝他们快速击去。

    黄巾大营门口正在职守之人,看到远处官军杀来,大惊失色,连滚带爬的向营中跑去边跑边喊道:“官军杀来了,官军杀来了……!”

    “咚咚咚……!”黄巾中亦是响起了急促的鼓声,但是因为波才没在营中,众人却是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奔逃。

    此时,有几个满身酒气的黄巾头目从大帐之中窜了出来,见此场景大声喊道:“都不要乱!听我指挥!

    官军已被我等杀的不多了!这是他们的垂死挣扎!都给我拿起兵刃,前去迎敌!杀……!”

    说完,他拔出腰间之刀,一马当先,朝大军杀去。

    “杀……!”本来凌乱的黄巾众人,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纷纷的拔出兵刃,大声嘶吼着,向官军杀去。

    两军刚一相交,站在前排的众人便死伤惨重,一排排的如风吹麦田一般纷纷倒下。

    虽然李知麾下士卒精锐,但黄巾贼人人多势众,所以,两军初一交战,便成胶着之势……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八十七章 初战黄巾(13)

    李知站在山坡之上,双目死死地盯着两军相接之处,拳头紧握,身上衣衫却是因为紧张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他此时的目光又看向黄巾阵营后方,喃喃自语道:“怎么还不来,怎么还不来……?!”

    而此时徐晃已经把那两人捆绑起来,提着大刀来到李知一旁,对他拱手道:“兄长此处诸事以了,某杀贼去也!”

    待见李知点头之后,便用大刀插着波才的上半身,翻身上马,快马向两军交战之地冲去。

    等他来到两军交战之地,高举战刀,大声喊道:“波才已死!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黄巾贼人见徐晃大刀之上插着波才的首级,皆都大惊失色,在他等惊恐不已,无心恋战之时,被李知麾下士卒斩杀无数,却是已经攻破前阵。

    前阵之中,残余之敌,见官军如此厉害,而自家渠帅波才又被对方大将斩杀,便无心恋战,纷纷向后逃去。

    后阵之中,众黄巾头目见前阵已经溃败,怒不可遏,纷纷拔出兵刃,骑上战马,向前冲去,边冲边喊道:“敢退后者,杀无赦!”

    一边往前阵冲,一边用手中兵刃斩杀着退后之人。

    而他们等人如此作为,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黄巾大军渐渐的平复了下来,守住了阵地。

    徐晃见此,手中大刀一挥,便把波才首级向黄巾大军之中甩去,随即快马一鞭,大吼一声“杀”便朝众黄巾头目杀去。

    等徐晃冲杀到几个黄巾头目之前时,默不作声的轮起大刀对其中一人砍去。

    “噗!”那人还没反应,便被徐晃一刀枭首,其余人等见徐晃如此厉害,不敢怠慢,纷纷大吼着冲了上来。

    五六个黄巾头目,打马围着徐晃,只听“叮叮当当”打铁之声传来,却是众黄巾头目把徐晃围在中间围攻起来。

    徐晃被众人围在中间也不惊慌手中大刀挥舞着如同一轮大日一般左劈右砍。

    徐晃密不透风的刀势,让黄巾众人束手无策,渐渐的,有几人因为饮酒过多,有些气力不济。

    徐晃见那几人攻势减弱,双目圆睁,大喝一声“死来!”

    手中长刀如霹雳一般瞬间斩去,那几人还没缓过来神,便被徐晃一一斩杀!

    剩下三人见徐晃如此勇武,惧怕不已,不敢对抗,打马向后逃去。

    见那三人逃跑,徐晃也不追击,从马上拿出弓箭,左手执弓,右手夹着三支箭矢对准三人,只听…

    “嗖嗖嗖……!”三声破空之音穿来。

    “啊……!噗通……!”那逃跑的三人便被徐晃三箭射杀,噗通一声掉在地上,挣扎了一会儿便再无声息。

    “跑啊……”

    “辛将军死了,逃命啊……”

    黄巾贼人见自家头目已死,瞬间溃败,哭爹喊娘的向后营跑去。

    徐晃趁此大好时机,领着大军黄巾中阵攻去。

    中军之中,本来正在等待波才命令的黄巾力士首领,见大军杀来,也顾不得许多,带领黄巾力士顶了上去。

    在黄巾贼人心中,黄巾力士便是天神下凡,有他们的必然不会失败。

    如今,见黄巾力士顶住了大军的进攻,溃败的黄巾便鼓足勇气回过头,继续和官军胶着厮杀着。

    时间渐渐流逝着,过了一个时辰之后,两军还在焦灼厮杀,两军交战,死伤无数,把山坡之上的李知急得不行。

    就在此时,在黄巾阵营身后远处,一彪人马极速赶来,李知见此大喜过望,不过仔细一看,却又皱起了眉头。

    只见这些人那人只有一千余人,而且人人身上带伤,显然是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厮杀。

    杨英骑着战马提着还在滴血的大刀,面带焦急之色,疯狂的打马向黄巾阵营冲去。

    等他冲到黄巾后营之后,见两军还在地上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随即振奋精神大声喊道:“众兄弟可还有力气?!”

    众骑士齐声回道:“我等愿为主公杀敌!虽万死而不悔!”

    杨英狠狠的点了点头,大声吼道:“众兄弟随我杀!”

    说完,便提起大刀在马屁股上狠狠的戳了一下,战马斯吼一声离弦之箭一般冲向敌营。

    “杀!”众骑士有样学样,纷纷戳打战马,大吼了一声,跟着冲去。

    杨英所带领的骑兵,如一支利刃一般,直插黄巾后营,瞬间黄巾后营便大乱起来,黄巾贼不敢与重骑兵对抗,纷纷四处逃窜。

    此时,黄巾中营之中,正在与大军对抗的黄巾,听到后面哭喊之音,扭头一看,便见杨英带着骑士疯狂冲来。

    瞬间,本就处于弱势的黄巾军,立刻士气全无,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官军来援军了!逃啊……!”

    众黄巾闻言,惧怕不已,纷纷抛下手中的兵刃,嘴中胡乱叫嚷着逃命而去。

    “逃啊……!”

    “妈呀……!”

    “逃…哎呦!谁踩老子!”

    就在黄巾众人各自奔逃,不成阵型的时候,徐晃双目一亮,大声喊道:“黄巾以败!随我追!”

    言毕,他便挥舞着大刀,朝溃败的黄巾追去。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十多万黄巾贼人如惊弓之鸟一般四处逃窜,而其身后,正是徐晃所带领的五万大军紧紧追赶。

    黄巾的人奔跑了约有二十里之后,便纷纷的慢了下来,毕竟他们平日吃不饱穿不暖,今日又厮杀了一个多时辰,已经没有多少体力。

    有一些黄巾,见自己跑不动了,便绝望的躺在路边,一动不动,任由官军杀戮,徐晃见此,皱皱眉头大声道:“跪地者不杀!”

    而跟随徐晃的大军也纷纷大喊:“跪地不杀,跪地不杀……!”

    黄巾的人听说跪地便能免死,便纷纷的在路两旁跪了起来,十数万黄巾贼人,跪在道路两旁,连绵十里有余,煞为壮观。

    而此时,约有八九百黄巾力士站在路中央,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两旁跪地的黄巾。

    等徐晃带军前来,这些黄巾力士便如以卵击石一般,纷纷大吼着向大军中去。

    徐晃见此,叹了一口气,知道他们这是在自己寻死,以全忠义。

    虽然徐晃在心中对他们敬佩不已但是却也没有手软,带领大军打这把就把人团团围住,大喝一声“杀!”

    黄巾力士首领见他们把自己等人围了起来,也不害怕,昂首挺胸的看向徐晃,随即,拔出如锯齿一般的战刀,大喝一声:“尽忠就在此时!众兄弟随我杀!”

    说完,那人便举起战刀向徐晃冲去,黄巾力士虽然个个勇武,但毕竟寡不敌众,不一会儿便消失殆尽。

    等徐晃一刀斩杀最后一人之后,面色复杂的看着倒下的众黄巾力士,随后被叹了一声:“厚葬之!”

    站在山坡上的李知,看到战场如此形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到了地上,却是已经紧张得有些虚脱了。

    他见大势已定,便不再看战场,躺在地上看着天空喃喃自语道:“我来这世界的第一次大战,可算是胜了!”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八十八章 初战黄巾(14)

    傍晚,战场之上。

    时至此时,战场之上胜负已经确定,徐晃带着大军驻扎在原来黄巾等人的大营之中,正看守着近十万黄巾俘虏。

    李知此时骑马过来,见徐晃正在大帐之中统计伤亡人数,于是他关心的问道:“伤亡如何?”

    徐晃听到他问题,有些悲伤的叹了口气:“此次大战,我军虽然大胜,但是…”

    说到这里,他惨然的摇了摇头:“我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出发之时,有六万大军,如今却只剩下四万余人,其他皆都……!”

    徐晃面色悲痛,眼中含着泪水。

    李知听到伤亡了近两万人,呆愣在那里,怔怔不语。

    他没想到伤亡如此惨重,前八日守城之时,死亡人数还不到一万,今日一日便损伤万余人,这如何不让他悲痛欲绝。

    被这个噩耗打击到的李知,愣了半晌之后,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好好收敛弟兄们的遗体,不能少一人!

    为每一位兄弟皆穿上一身崭新军装,不要让他们穿着血衣而去!”

    徐晃面带难色的看着李知说道:“可是……军中没有那么多军装。”

    李知闻言,直愣愣的看着他,仿佛梦游般说道:“有的,肯定有的!若是没有,便把我等身上衣物都脱下来,为众兄弟披上!”

    说到此处李知情绪颇为激动,双眼含泪道:“本候出来之时,对家中众人保证过,要把他们完完整整的带回去,如今你让我如何向死者家属交代?!”

    说道此处,李知面色坚定的说道:“本候既然无法把他们活着带回去,那也要让他们走得体面一些,本候绝不允许有一人穿血衣而去!绝不!!”

    说到最后,他已经是在大声的嘶吼。

    李知此时被伤亡人数打击的有些崩溃了,在后世之时,虽然也听说过冷兵器时代的残酷。

    但是听说归听说,如今亲眼所见,还是接受不了。

    早上,还是一个活生生与他说话的人,到了中午,便已经成为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恶心不已,有些想吐。

    他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如此的讨厌战争,如此的讨厌这个时代,如此的讨厌自己……。

    正在他悲痛欲绝的时候,杨英满身鲜血的掀开帐帘走了进来。

    见李知正在其中便拱手请罪道:“请主公恕罪!

    我等在来时的路上碰到了一伙黄巾,与他等交战了约有一个时辰,才把那些黄巾贼人尽数斩杀,险些误了主公大事,请主公责罚!”

    李知此时还没有从悲痛的情绪中缓过神,听到他的话摇摇头说道:“你等来晚,乃是事出有因,只要胜了便好,无需太过自责。”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忙转身问道:“你所带领骑兵伤亡如何?”

    杨英闻言惭愧道:“我等却是没上过战场,初次对战,有些手忙脚乱,如今却只剩下千余人。”

    “千余……?”李知念叨着这个数字,愣愣的看着他:“也就是说,你等此事伤亡亦是近千人?”

    看见李知表情悲伤,杨英面色惭愧的说道:“却是损伤近千!”

    “噗通”李知受了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却是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主公(兄长)!”徐晃杨英二人见他摔倒,赶忙过来把他扶起。

    “没事,本候没事……。”李知面色苍白的说道:“容本候缓缓,缓缓……。”

    说完,他便艰难的走向主位,瘫坐在那里怔怔不语……

    夜晚,阳翟县衙之内。

    “来!本候敬诸位兄弟一杯,多谢诸位兄弟鼎力相助!”

    李知端着酒盏站了起来,对众人敬酒道。

    还没等别人开口,坐在一旁的郭嘉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阴阳怪气道:“嘉哪敢有劳古乡候敬酒!

    嘉在此次战事之中,却是没起到什么作用,想必便是没有我等,只古乡候一人便能把贼军退却!”

    说完也不端酒盏,从腰间摘下酒葫芦的自顾自的喝了起来。

    众人听到郭嘉此言,面上有些尴尬,正要端起酒盏的手,端也不是,不端也不是,随即,都把目光看向了李知。

    李知见场面尴尬,苦笑着摇了摇头,对郭嘉有些无可奈何,毕竟这事他不是在先,所以也不能去呵斥于他。

    遂温言对郭嘉道:“还请贤弟见谅,此次是为兄的不是,来,薄酒一杯,与贤弟赔罪。”

    说完,便把面前之酒一饮而尽,又对郭嘉亮亮酒盏。

    “哼!”郭嘉冷哼了一声,不依不饶道:“嘉可不敢喝古乡候所敬之酒,万一里面要是下了蒙汗药呢?难道又要让嘉如今日清晨一般,昏睡大半天?”

    李知见郭嘉如此不依不饶,无奈的摇摇头,心中想道:“看来只有使出绝招了。”

    想罢,李知伸出三根手指对着郭嘉说道:“三个月!”

    郭嘉闻言,眼前一亮,但是还是没有理他。

    “唉!”李知叹了一口气后,把右手全部摊开,语气无奈的说道:“五个月!”

    “额……!”郭嘉看起来心动不已,把手伸向面前酒盏,随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却又快速的缩了回来,装模作样的看着四周,不理会李知。

    李知看他还是不端酒盏,有些无可奈何,拍了一下几案之后呵斥道:“六个月!贤弟不要太过分!”

    郭嘉闻言,装作不屑的撇了撇嘴,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了一根手指。

    “……!”李知无语的看着郭嘉:“那贤弟还是去生气吧!为兄不管了!”

    说完,便又端起酒盏与众人共饮。

    “哎~~?!别啊!”郭嘉见他当真不理自己,赶忙一把抓住了李知的衣袖。

    只见他满脸讨好之意的看着李知说道:“六个月就六个月,就这么定了!”

    李知苦恼的扶着额头无奈的说道:“贤弟也即将为人父,为何还如小孩子一般如此胡闹?

    行!为兄答应了!这六个月你就算醉死,为兄也懒得管你,尽管喝去吧!”

    “嘿嘿……。”对于李知的指责,郭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嘿嘿笑道:“如此,嘉便多谢兄长了!”

    众人被他们兄弟二人的哑谜弄得一头雾水,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他们二人。

    郭嘉被众人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便端起酒盏对众人敬道:“刚才是嘉过于胡闹了,嘉敬众位兄长一杯,以为赔罪。”

    说完,他便猴急的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李知见他如此模样,摇了摇头,端起酒盏对众人敬道:“此次与黄巾交战,却是有劳诸位,本候多谢诸位相助之恩,请诸君满饮此杯,饮胜!”

    “饮胜!”其中众人皆端起酒杯回敬道。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八十九章 初战黄巾(终)

    翌日。

    李知揉着额头向县衙中走去,却是昨日太过高兴,饮酒过多醉死过去。

    来到县衙之后,看县衙之中空无一人,苦笑一声心想:“昨日确实喝的有些多了,想必现在都在呼呼大睡吧?

    幸亏现在不是战时,要不然以我等如此作为,想必在睡梦之中,便会让敌人摘去头颅。”

    他走到主位之上坐了下来,右手托着腮,左手敲着几案,在那里陷入了沉思。

    “此次出战,虽然损失颇多,人员伤亡更是超过两万,但是收获也不小,光这些黄巾贼人便有十万之众。

    而且其中九成以上皆是青壮之人,只要稍微调教一下便是一股不错的战力,就算是为自己做工,那也是一股庞大的人口红利。

    还有收获了马匹近三千,粮草无数,足够庄中众人一年之用,我却是得好好想想怎么处置这十万黄巾……。”

    就在李知沉浸在自己内心的世界的时候,郭嘉歪七扭八的走了进来,边走边揉着脑袋。

    进来之后,见李知正在那里沉思,没有注意到他,坏笑了一下,放慢的脚步悄悄的靠近李知。

    “兄长……!!!”

    “碰!”

    “哎呦……!”

    此时,只见郭嘉捂着鼻子在原地跳脚。

    却原来是,郭嘉在沉思的李知面前大吼了一声,把李知吓了一跳,身体本能的出拳,正中郭嘉的鼻梁。

    “贤弟没事吧?”这时李知也回过神来无奈的看着郭嘉:“贤弟也不小了,怎么还如此幼稚?!看…吃亏了吧?!”

    “……”郭嘉此时却是疼得说不出话,只是摇摇头,随后,便捂着鼻子蹲在了地上。

    李知见他如此痛苦眼中都有泪水流下便关心的问道:“贤弟当真无事?怎的还哭了?来…让为兄看看。”

    说完李知便靠近郭嘉,拿开他的手,向他的鼻子看去。

    “噗呲!哈哈哈……!”这一看李知却被郭嘉的鼻子逗笑了。

    只见郭嘉的鼻子红彤彤的,像被热水烫了一般。

    可能是因为疼痛的原因,两行泪水从郭嘉的眼角流下,正好搭在鼻子上,而鼻孔之中有两行淡淡的血迹流出,再加上郭嘉都快皱成包子的脸,看起来十分的滑稽可笑。

    “兄长……?!”郭嘉见李知嘲笑自己,站在原地用死鱼般的目光看着李知。

    “……”李知此时却是笑得出不了声,只是扬起右手摆了摆。

    “兄长……!”郭嘉又喊了一声,脸上亦是带着怒色:“嘉变成如此,还不是兄长之过,兄长居然还有心情笑?!”

    “咳!”李知总算勉强停住了笑意,干咳了一声,面带尴尬的说道:“此事如何能怪为兄?还不是贤弟太过调皮,自作自受?!”

    “哼!”郭嘉冷哼了一声:“反正此事全怪兄长,兄长打算如何弥补?”

    “弥补?”李知闻言一愣,随即便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问道:“贤弟想要什么弥补?”

    郭嘉见他当真同意,眼前一亮大声说道:“嘉今日却是受了大苦头,莫不如……。”

    “且住!”郭嘉还没有说完,便被李知扬手打断:“昨日为兄已经答应过贤弟,六个月之内不禁饮酒,但是,也只能在六个月之内,多一天都不行!”

    “切!”郭嘉无趣的切了一声:“那兄长还说什么弥补?!”

    “嘿!”李知却是被郭嘉气笑了:“难道贤弟心中只有酒?没有别的什么?比如弟妹腹中之子?”

    “额……?”郭嘉闻言,疑惑不解的问道:“我那孩儿还没出世,兄长怎么拿我那孩儿弥补于嘉?”

    “呵呵……,”李知轻笑了一声,随后说道:“为兄想收其为徒,贤弟觉得如何?”

    “嗯?”郭嘉闻言眼前一亮,把头点的如啄木鸟一般:“大善!日后便有劳兄长了!兄长可不能藏私,须得把兄长胸中的计谋一一教于我那孩儿。”

    正当李知想开口回应的时候,徐晃匆匆的走了进来。

    李知见他如此匆忙,便问道:“公明贤弟可是有何急事?”

    徐晃面带愧色抱拳说道:“某却是有负兄长所托,黄巾贼人贼心不改,今日却是有人反了!”

    李知闻言,猛然起身,急步向前一把抓住徐晃问道:“有多少人?我军可有伤亡?”

    徐晃摇摇头:“人数倒是不多,只有一千余人,他们手中没有兵刃,那些人刚想反抗,便被众将士诛杀,我军无一人伤亡。”

    “呼……”李知听到没人伤亡,松了一口气,随即紧皱着眉头,思索着如何安置这些黄巾俘虏。

    另外两人见他正在思考大事,不敢打扰,皆一旁静静的等候着。

    良久之后李知像是想到了什么主意,双手一拍,精神振奋的说道:“有了!”

    “哦?”见李知想出了主意,徐晃赶紧问道:“不知兄长有何妙计安抚这些黄巾?”

    李知却不忙回答,从身后腰间摘下折扇,打开折扇,扇了两下之后说道:“此事却也简单,只要把黄巾众人分为十营,把每营分为百队,把每队分为十组。

    这营、队、组各选一名长官,两名副官,若有人反叛,一人反叛杀一组!一组反叛杀一队!一队反派,杀一营!

    另外,若有人举报反叛之人,各按其功劳大小,赏赐官位。

    世人皆都逐利而畏死,若用此法,黄巾贼人必定不敢再反!”

    “好策!”李知话音刚落,郭嘉在一旁大声叫好道:“兄长对人心的把握却是越加的熟练了。”

    徐晃在一旁亦是明白了此策的高明之处,满脸敬佩的对李知说道:“兄长当真乃辅国之才也!某这便去依策而行!”

    说完,他便要去办此事。

    “公明贤弟且慢!”李知见他要走,赶忙拦住。

    徐晃回过身,疑惑的问道:“不知兄长还有何事吩咐?”

    李知略为整理了一下语言后说道“公明贤弟,等把这些黄巾全部安抚下来之后。

    汝从中挑选一万精锐之士,勤加操练,另外,务必保证其忠诚,为兄日后将有大用!”

    “喏!”徐晃虽然不知道他有什么计谋,但也不敢大意,大声应喏。

    等徐晃走后,郭嘉像李知问道:“兄长如今麾下士卒也有四万余人,经过此次大战之后,皆称得上精锐。

    日后又无甚战事,便是有战事,这四万余人已然足够,兄长又让公明兄去挑选这一万黄巾有何用?”

    “无甚战事?”李知苦涩的反问了一句,思绪却是飘向了远方,呢喃道:“这才是一个开始,岂能说是无战事?”

    说到这里他回过神,对郭嘉说道:“为兄让公明挑选这一万黄巾,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云长贤弟……”

    “云长兄长……?”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九十章 回归

    两日后,阳翟城门前。

    “古乡候不能多呆些时日?”此时纪县令正满脸哀求的看着李知。

    闻言,李知摇了摇头:“不行,本候前来就是为了剿灭黄巾,如今黄巾贼人已被本候剿灭,是时候该回去了。”

    “可是……”纪县令面带犹豫的说道:“这只是一大股黄巾,还有些小股黄巾在颍川境内四处抢掠,如若到了阳翟……”

    说到这里,他对李知哀求道:“还请侯爷看看阳翟父老的面上,多留一些时日吧!”

    李知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汝不必如此忧愁,本候不是还为你留下了五千精兵吗?有那些兵马在此,足以保证阳翟的安全。”

    纪县令闻言,更是大急:“可那些人原本就是黄巾,如果黄巾贼人再来,怕是他们里应外合,还没开战,便已打开城门。”

    李知见他不相信自己留下的人马,便安慰道:“须知,黄巾也是人,他的原来也不过是一群流民,和本候麾下的将士一般无二。

    但凡有一点活路,他们便不会反叛,如今他们已经改过自新,并且成为了此处的守兵,也算是有了个身份。

    如若能够堂堂正正的活下去,谁愿意做贼?纪县令不妨宽容一些,留下他等以观后效,如果他们当真反叛,那本候便再发兵剿灭他们!”

    纪县令见李知态度坚决,无可奈何说道:“但愿侯爷说的对,不然这满城的百姓……!”

    他一想到黄巾入城时百姓的惨状,便脸色悲痛的说不下去了。

    李知见此,颇为无语,他没想到这位县令居然是个如此悲观之人。

    他留下的那五千精兵,不仅有黄巾,其中的长官乃是李知麾下的嫡系人马,怎么可能反叛?

    随后,李知便懒得理他骑上马,对大军大声喊道:“出发!”

    时至晌午,二贤庄城门口。

    李知看着面前恢宏的二贤庄颇为感慨,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虽然只是离开不到半月,但是在这半月之中他所经历的种种事情,这让他疲惫不堪,只想回到庄中大睡一觉。

    “可是主公回来了?”

    就在李知发愣的时候,城墙之上有一人探出头来问道。

    李知见是郭三,便点头说道:“正是本候,打开城门吧。”

    “吱呀……!”一声,二贤庄城门被慢慢的打开。

    虽然现在还是叫二贤庄,但其已经被李知经营的不次于洛阳城这样的雄城。

    城中常住人口多达五十余万,若再加上这次俘虏的十万黄巾,那这城,从人数到繁华都不会比洛阳差。

    当李知进入城中,却不想其他,只想回家好好的睡一觉,便把中事务全都交给了郭嘉和徐晃,自己骑着快马向家中赶去。

    等李知来到一座华丽异常的府邸门口,刚要敲门,便见门口打开了一道门缝。

    一个约有三岁的小丫头,小心翼翼跨过门槛,从里面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一群仆人。

    只见这个小女孩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儿,身上一身粉红衣裙,额头之上,有一道细小、状如闪电的紫色胎记,衬着粉嘟嘟小脸,显得非常可爱,。

    那个为他打开大门的仆人,弯着腰,低着头对那个小丫头说道:“哎呦…小姑奶奶,小心一些,一会侯爷就回来了,不用如此着急。”

    那小丫头却没有理仆人,抬头一看,便看到了李知,双目一亮,便快步的小跑过来。

    李知见此,挥手打断了刚要行礼的仆人。

    只见他笑眯眯的蹲下身,等那小女孩跑过来之后,一把便把她抱了起来,只听那小女孩脆生生的喊道:“爹爹,爹爹……”

    李知满脸和蔼的回应着:“唉,我的宝贝闺女,可想死爹爹了,清儿在家可想爹爹?”

    “嗯……”李清想了想后,认真的说道:“有时想,有时不想。”

    “哦?”李知宠溺的捏了捏她的小脸蛋问道:“那什么时候想?什么时候不想?”

    李清歪着脑袋想了起来,小手却不自觉的摸着自己的额头,因为她发现,只要自己一摸额头上的那道闪电痕迹,便能想起任何以往的事情。

    李知看着她的举动,神秘一笑,没有说什么,只是期待的看着她。

    想了好一会儿之后,李清才回答道:“娘亲唬清儿的时候,人家就想爹爹,玩的时候,就不想爹爹。”

    “是吗?”李知哭笑不得的看着她,宠溺的亲了亲她的小脸蛋。

    随后,李知温声细语的说道:“如今爹爹回来了,再不会让你娘亲唬你了,走,我们回家。”

    “爹爹真好!”

    “哈哈哈……清儿真是爹爹的开心果”

    “爹爹,开心果是什么?”

    “额…开心果啊,那是个很长的故事,且听爹爹给你讲来……”

    随着这温馨的话语,李知轻轻的抱着自家女儿慢慢的走到了主厅之中。

    来到主厅之后,荀媛带着春儿秋儿二人,一起向他见礼:“妾身见过夫君,恭祝夫君为国除贼!”

    李知抱着女儿虚扶了一下,和颜悦色的对她们三人问道:“旦儿政儿呢?”

    秋儿赶紧回道:“旦儿正在熟睡政儿却是……”

    说到这里他有些紧张的看李知一眼。

    李知闻言大急:“政儿怎么?可是出了什么事?”

    秋儿为难的摇了摇头后说道:“倒是没出什么事,只是…他在后院的鸭脚树上玩耍。”

    “那就好,等等!鸭脚树…上?!”李知闻言一愣但是立刻反应过来,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秋儿。

    随即,李知大怒道:“混账!是谁把他放上去的?!真当本候不会杀人?!”

    说完也不理厅中众人,把闺女放下之后,匆匆的向后院鸭脚树跑去。

    来到后院之后,正看到仆人围在一棵鸭脚树下,苦苦的哀求树上的那个小人:“小祖宗唉…快下来吧,一会侯爷就要回来了,你要是再不下来,那侯爷还能轻饶了我等?”

    “我就不!我要摘果子给爹爹吃!”那小男孩在树上如一个小猴子一般跳来跳去,却是怎么也掉不下来。

    李知在树下却是看得手脚发软,生怕她一个不小心便掉了下来,也不敢大声呵斥。

    遂温声道:“政儿,爹爹回来了,快下来吧,你不是摘了一些果子吗?快下来拿给爹爹尝尝。”

    小男孩往树下望了一眼,便发现了李知,满脸高兴的在树上蹦蹦跳跳:“爹爹,你终于回来了!”

    见他在树上蹦蹦跳跳,李知却被吓得满脸苍白,在李知看来,这种场景比面对波才之时还要可怕。

    遂,小声道:“回来了,回来了……,政儿,快下来让爹爹好好看看你。”

    “好的,爹爹稍等。”说完那小男孩便把挂在树上的一个布兜摘了下来,随即,一个跟头便从树上翻了下来!

    “小心……!”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九十一章 上苍的恩赐

    书接上回。

    却说李政从树上一个跟头便翻了下来,把李知吓了一跳,大喊一声:“小心!”

    本来李知以为自己的儿子会摔坏,但是,却没想到李政在空中翻了几跟头,轻轻的落在地上,却是一点伤都没有。

    李知见他如此厉害,呆愣了半天。

    随后,便阴沉着脸向李政走去。

    来到李政的身边之后,李知蹲下身,一把抱起李政,放在自己腿上,把他的裤子脱了下来,啪啪的打起了屁股。

    “哎呦!爹爹为何打我?”李政趴在李知腿上使劲挣扎着,满是不服的问道。

    “谁让你爬那么高的?!摔着怎么办?!与其日后出事后让为父回复伤心,还不如为父现在被打死你个小兔崽子!”

    说完,李知还不解气,又往李政的屁股上拍了两巴掌。

    李政可能是被打的疼了,双手按着李知的膝盖,猛然朝李知腿上一蹬,来了个后空翻,便从李知的手中挣脱。

    “……”李知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双手,又看了看站在不远处满脸不服气的李政,有些无语的抬头望向苍天。

    随即,李知便朝李政招招手,让他过来。

    李政见此,皱着这小脸,使劲的摇摇头后,脆生生的说道:“孩儿不过去,爹爹肯定还是要打孩儿。”

    “呼……!”李知深呼吸了一口,平复了一下心情,对李政微笑着说道:“政儿莫要害怕,过来吧,为父不打你了。”

    “真的?”李政用充满怀疑的目光看着李知。

    李知点点头道:“自然是真的,快过来吧,为父什么时候骗过你?”

    “哼!”就不想李政把头一扭,撇着嘴哼了一声:“爹爹当然骗过孩儿,刚才孩儿还是在树上之时,爹爹不就骗孩儿下来吗?

    可下来之后呢?还不是一顿毒打?”

    说着,李政又揉了揉自己的屁股,满脸不忿的看着李知。

    “毒打?!”李知无语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问道:“先不说你到底从哪里听说的这个词,就说毒打这两个字,是用在这里的吗?

    为父不就是打了你两下屁股吗?!”

    说完,李知又朝他招了招手:“快过来,为父找你有重要的事情。”

    “当真不打孩儿?”李政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李知觉得自己的十二指肠快从脑门冒出来了。

    被自家儿子逼得有些无奈的李知,有气无力点点头:“当真,当真……!”

    “哦。”李政应了一声,慢慢的靠近了过来,双眼紧盯着李知的双手。

    等李政近前之后,李知伸出双手,想把李政抱起来,却不想……

    “还说不打孩儿!”李政大喊一声,扭头便匆匆的跑了。

    李知保持着双手前伸的动作,愣愣的看着李政跑去的背影,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又看了看李政,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复杂的内心。

    “政儿,你又在胡闹什么?怎么跑得这么急?”

    李政跑到一半,被走进来的荀媛正好碰到。

    “娘亲!”李政跑到荀媛跟前,一把抱住他的小腿,仰着头看着荀媛告起了状:“娘亲,爹爹打孩儿,你看,都打红了!”

    说着,便转过身,来翘起屁股,给荀媛看。

    荀媛没好气的一巴掌拍在他屁股上:“赶紧起来,像什么样子!”

    说完,便一把把他抱了起来,向李知走来。

    来到李知面前之后,荀媛温声说道:“夫君莫要恼怒,政儿脾气是有些调皮,但是却不会出什么事情,毕竟……。”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下四周的仆人,没有再说下去。

    “额……”李知看着荀媛无语的问道:“听夫人的意思,为夫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政儿经常爬树?”

    说着,又想到自己儿女的异常,对众仆人挥了挥手,让她们退下。

    见众仆人退下之后,荀媛点了点头,面色凝重的说道:“却是如此,在三日之前,政儿左胸前的闪电胎记颜色越来越深,现在已经变成了深紫色。

    而颜色的越深,政儿的力气越大,两日前便能举起一块大石。”

    李知闻言,下意识的摸了摸在脑袋,随后便把荀媛的怀中把李政抱了过来,解开他的衣衫,往他的左胸看去。

    只见一道如清儿一般无二的闪电胎记,深深的印在他的左胸之上,颜色呈深紫色。

    李知脸色复杂的看着这块胎记,突然,他看李政的小屁股上,已然没有了刚才的巴掌印,见此,他像是想到了什么。

    有些若有所思的小声说道:“长在脑门上可以令人回想往事,并且增加记忆力。

    长在左胸之上却是增加体魄,并且恢复力也大大的增长。

    那旦儿长在后脑勺上算怎么回事儿?

    还有,我呢?我这个被劈之人怎么没有好处?”

    想了一会儿后,李知颇为烦恼的摇了摇头,想把脑中的纷乱思绪全部甩出去。

    荀媛见他十分烦躁,遂安慰道:“夫君不必如此烦躁,政儿他们身上的异样皆是好事,最少不用担心他们受伤。”

    “呼……”李知长长出了一口气,抬头望向天空,面色有些复杂。

    他是被一道紫色的闪电劈来这个世界,本来他以为此事就这样了,没想到竟然还有后续。

    想到这里他又摸了摸头顶,他头顶之上亦有一道紫色闪电,刚来之时他并没有在意,只以为这是一道伤疤。

    但是,等他子女一一诞生之后,每人身上都有一道或深或浅的紫色闪电胎记,而且这紫色胎记增强了每个人的天赋。

    虽然李知知道这是好事,但是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毕竟这道闪电来历不明,谁知道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

    别再像兴奋剂一般,让人觉得兴奋不已,但是过后却损伤身体,那就得不偿失了。

    想到这里李知问荀媛道:“夫人,为夫让你请医者为政儿他们检查一下,你请了吗?”

    “嗯,请了。”荀媛点点头轻声回道。

    “医者如何说?”李知焦急的问道。

    荀媛摇了摇头:“医者说政儿他们身体健壮异常,并无他事。”

    “那就好,那就好……!”李知闻言放松下来,虽然现在医学不如后世的发达,但是在诊断身体方面,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

    如今听说自己儿女无事,李知便放心了,而他一放松下来之后,这些日子的疲劳便涌上身来。

    李知面带疲惫的对荀媛说道:“夫人,为夫有些累了,先去休息一下。”

    “嗯”荀媛见他满脸疲惫,心疼的说道:“夫君快去休息吧,家里的事由妾身安排。”

    李知回到自己卧室之后,躺在床上呆呆的看着屋顶。

    他心中乱七八糟,如一团乱麻一般,随即使劲摇了摇头,烦躁的把被子扯了过来蒙在头上。

    不一会儿,李知便沉沉睡去……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九十二章 安置黄巾

    翌日。

    “嗯…”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正在熟睡的李知呻吟了一声便睁开了眼睛。

    李知坐起身来呆呆的看着四周,随后伸了一个懒腰,长舒一口气之后对外呼道:“来人。”

    只听“吱呀”一声房门被打开,秋儿快步的走了进来小声的问道:“夫君起来了,可是要洗漱?”

    李知看到来人是秋儿,眉头一皱不悦的问道:“其有此理!怎么是你亲自前来?府中其他丫鬟呢?忒也没规矩了!”

    秋儿闻言,摇了摇头,温声的对李知说道:“夫君莫要怪罪她等,是妾身自愿伺候夫君,与府中丫鬟无关。”

    “你啊……!”李知无奈的看着秋儿:“你我已成夫妻多年,为何还要如此?这种粗事让丫鬟们去便是,何必有劳夫人?”

    秋儿摇摇头,像是想到了什么,小脸通红的说道:“夫君可记得,当初去洛阳之时妾身便说过,即便是日后成亲,妾身仍然为伺候夫君的。”

    李知闻言一愣,也想到了那时,他确实没想到,秋儿居然还记得那时的话,并且直到现在还在遵守当时的诺言。

    李知心中大为感动,一把抓住秋儿的小手温声说道:“没想到夫人还记得此事,这些年来,为夫却是有些怠慢夫人了。”

    秋儿闻言,满脸幸福,没有说话,只是反手紧紧的握住了李知的手……

    当李知洗漱完毕,出了家门来到,来到二贤庄议事之处。

    此时,就见厅中郭嘉正在低着头,面前摆着一卷书卷,像是在处理公务,他面前的书简堆积如山,刚进来之时,他险些没有看到郭嘉。

    见此,李知心中有些过意不去,赶忙走向前去对说道:“贤弟辛苦了,赶紧……?!”

    李知说到此处却是愣住了,看着书卷之上的口水默然不语。

    心中无语的想到:“这都能睡着?我这贤弟倒也算是个能人。”

    不怪李知如此想,却见此时的郭嘉低着头,面前摆着书卷像是在批阅公务,然而其双目紧闭,嘴角口水滴出,却是已然憨憨入睡。

    李知见此,走上前去轻轻推了他几下,小声的叫道:“贤弟,贤弟醒来,若是困了回房间睡去。”

    “嗯……?”郭嘉被李知推醒,有些睡意朦胧的看着李知呆呆的问道:“兄长怎么在此?来嘉卧室可是有急事?”

    “……”李知无语的看着郭嘉,满脸无奈的看着他说道:“贤弟抬起头来,好好看看这是哪里?!”

    “额……!?”郭嘉此时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看到自己在大厅之中睡着了,颇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随即,郭嘉迎着李知无语的目光尴尬的说道:“兄长见谅,嘉昨日批阅了一晚的公务,有些劳累,不知不觉之中便睡了过去。”

    李知闻言愣了一下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说道:“贤弟昨晚一夜没睡?也不曾回家看看?”

    郭嘉叹了一口气,指着面前堆积如山的书简说道:“兄长且看这些,现如今,二贤庄已经成了一座不下于洛阳大城。

    城中人口数十万,大小之事无数,繁琐至极,但是又不能不去处理。

    我等去讨黄巾这半个月所积攒的公务太多,有些紧急之事,已经不得不处理了。”

    李知闻言,满脸的尴尬,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这本来都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却因为他回来之后,便回到家中,而把这些事情全部托付给了郭嘉,已致郭嘉到现在都没有回过家中。

    “唉!”李知叹了一口气,面带愧疚的看着郭嘉说道:“此事却是为兄过于的自私了,贤弟赶快回家去吧,这些繁琐之事便由为兄来处理。”

    李知本以为郭嘉听得此言会欣喜若狂,却没想到,他摇了摇头后说道:“兄长还是去处理其他的事吧。

    这次我等俘虏了近十万黄巾贼人,这些人日后如何还得有劳兄长拿主意,这些烦恼之事就交给嘉吧。”

    闻言,李知心中大为感叹,只觉以前跟在自己身后的调皮小子已经长大了,莫名的,在心中有种自豪之感。

    毕竟,郭嘉与他初次相见之时才十五岁,如今,郭嘉却已快为人父,让他颇有一种自家儿子长大了的感觉。

    想到此处,李知失笑着摇了摇头,心想:“我今年不到二十七岁,怎么心态便已经如此苍老?”

    就在他自我嘲笑的时候,徐晃从外面匆匆走进来,见到李知赶忙拱手一礼道:“兄长我正好有事找你。”

    “哦?”李知看他脸上满是愁色,赶紧问道:“贤弟有何事找为兄?”

    徐晃皱着眉头说道:“兄长,黄巾俘虏该如何处置?现在,他等聚集在兵营之处被看管着,但是如此也不是个办法,请兄长定夺。”

    “此事……”李知无意识的摸着自己的下巴,在堂中缓缓的踱步。

    他对如何处置这些人也十分的为难,这些黄巾原本就是一些普通的流民,走投无路之下才投了黄巾。

    但是如果就此把他们放了,李知却又心中不甘,因为虽然他们原来是流民,但现在他们身上已经血债累累,确实不能轻易放过他们。

    而且,他麾下牺牲的那数万士卒,都在天上看着他呢,所以他更不能轻易放过这些黄巾。

    想到此处之后,李知神情一定对徐晃说道:“公明贤弟,你去把黄巾之中的头目和普通黄巾贼人分开。

    罚黄巾头目为奴十年之后才能恢复平民身份,而那些普通黄巾贼人,便为奴五年以作惩罚。”

    “喏!某家告辞。”徐晃觉得李知所定的主意十分有理,便也不再多言,应了一声,扭头去做了。

    在徐晃走后,郭嘉皱着眉头问道:“兄长如此惩罚是否有些过轻了?

    我等牺牲了数万兄弟才换来此等战绩,而这些黄巾仅仅是为奴十年、五年便可重获自由,如此,岂能对得起战死的兄弟?!”

    说到最后,郭嘉已经是辞色俱厉。

    “唉!”见郭嘉如此激动,李知长叹了一口气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

    随后,对郭嘉正色说道:“贤弟非是为兄不顾兄弟之情,轻饶了黄巾。

    而是这期黄巾和我麾下众士卒并无二致,皆是流民所成,不过是走投无路之下才误投了黄巾。

    这么一群可怜之人,你让为兄如何下得了手?!而且一死了之对他们来说倒是痛快,但是,让他们活着,为战死的兄弟奉养家小不是更好吗?”

    郭嘉闻言一愣,赶忙问道:“为战死的兄弟奉养家小?如何奉养?”

    听到郭嘉的问询,李知打开折扇摇了几下,正色道:“这近十万黄巾俘虏,为兄打算,把他们为奴期间所赚钱财,全部交于战死的兄弟。

    如此,不仅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更加能够补偿一下战死的兄弟!”

    郭嘉闻言,不再反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后,在那里深思着……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九十三章 捷报至洛阳

    洛阳皇宫。

    “哈哈哈…!好!不愧为朕亲自所封的古乡侯,果然没有辜负朕的希望!”

    汉灵帝刘宏坐在大殿之上,看着手中的捷报,喜不自禁的哈哈大笑着。

    而已经成为十常侍之首的张让,则在一旁低着头,面色阴晴不定。

    这时,汉灵帝刘宏满脸喜色的看着张让说道:“张卿,来,你也看看这份捷报,看看朕的古乡侯是如何的勇武!”

    张让闻言,假笑着接过捷报,其实这份捷报来之后,他便第一个看过了,不过他也不敢跟汉灵帝直说,只得装模作样的看了起来。

    等他装模作样的看完之后,皮笑肉不笑的对汉灵帝恭喜道:“恭喜陛下,得此良将!

    如今天下大乱,蛾贼丛生,想来这必是天助陛下,遂出此良将,以助陛下安定天下。”

    汉灵帝闻言,喜形于色,大笑道:“哈哈哈…!张卿所言极是!

    天下能人辈出,却无一人能够为朕传来捷报。

    而这古乡候无拳无勇,却能打败数十万黄巾,可见必是上天助朕,以灭蛾贼!”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思考了一番之后,对张让问道:“张卿觉得,古乡侯立此功劳能得何职?”

    “不可!”张让阻止之语,未加思索便脱口而出。

    “嗯?卿乃何意?”汉灵帝见他如此果断阻止,有些疑惑的皱着眉头问道。

    此时,张让也知道自己有些激动了,在整理了一番心绪之后,便有了主意。

    只见张让整了整衣冠,面带正色的对汉灵帝说道:“陛下,如今天下未定,黄巾未灭,如果陛下现在便赏赐古乡侯,怕其生怠慢之心。

    不如让其带兵围剿天下黄巾,等黄巾灭后,再行赏赐,不是更好?”

    “这样啊……”汉灵帝闻言思考了起来。

    一会之后,汉灵帝回过神来点点头说道:“张卿所言有理,那李知毕竟年轻,如果此时让他得了高官厚爵,怕是他当真会怠慢战事。”

    说到这里,他皱着眉头对张让说道:“不过……,有功不赏,怕是天下人会觉得朕苛待功臣吧?”

    张让闻言,眼珠一转,便有了主意,随即笑眯眯的对刘宏说道:“陛下确实不能不赏。”

    “嗯?!”汉灵帝闻言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呵斥道:“说不赏的是张卿,说赏的也是汝!卿家到底何意?!”

    见汉灵帝生气,张让赶紧温言安抚道:“陛下息怒,且容奴婢解释。”

    说着,张让眯着眼睛,看向颍川的方向继续说道:“陛下此时确实不可赏古乡候。

    不过…奴婢听说古乡侯数年之前已然成亲,其妻乃是荀氏旁支。

    如此身份,却是有些配不上古乡侯的爵位,不若陛下赐其妻为君,如此,岂不是和赏赐古乡侯一般无二?”

    汉灵帝闻言双目一亮,急声说道:“张卿大才!朕怎么没想到此处?!”

    说到这里,他又想了一下后,对张让问道:“既然如此,那这也不能小气,卿可知道李知是否还有其他妻妾?”

    张让闻言,知道汉灵帝这是找到了一种不用耗费钱财的赏赐方法,所以才如此的高兴。

    想到这些之后张让毕恭毕敬的对汉灵帝回禀道:“启禀陛下,据奴婢所知,那故乡候有一妻两妾。”

    若是李知在此,听闻此言必定会大惊失措,没想到他已经回到了颍川,张让对他还是了若指掌,这让他如何不惊?!

    不说李知,且此时汉灵帝。

    汉灵帝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嗯,这李知倒是洁身自好,如此,来人!”

    一旁的一个小内侍闻言,便立刻来到近前,恭声道:“请陛下吩咐。”

    汉灵帝思索了一下之后说道:“令文事台拟诏,古乡侯李知立此大功,朕也不能薄待于他,封古乡侯之夫人为阳翟县君,封其二位妾室为古乡君。”

    “喏。”那小内侍听到汉灵帝的吩咐之后,应了一声,便匆匆而去。

    张让见那小内侍走出去之后,眼珠一转,心中起了坏心思,悄悄的看了一眼汉灵帝,见他没有注意自己,便偷偷的溜了出去。

    等来到殿外之后,张让喊住了那个小内侍,伏在他耳边小声说道:“此次你去宣诏之时,找一个丑陋大汉……”

    张让如此这般的对那小内侍交待了一番之后,便阴笑着回到了大殿之中。

    而此时,北方战场。

    “好好好!”卢植的帐内捧着战报,大声叫好。

    而作为副将的关羽,在一旁见自家恩师如此高兴,便好奇的问道:“可是有什么捷报传来?为何恩师如此高兴?”

    卢植哈哈大笑着把战报递给关羽,边笑边说道:“汝且看看,汝那兄长倒是好本事!”

    关羽一听事关李知之事,不敢怠慢,便立刻接过战报看了起来,而一旁的戏志才也好奇的凑到他的跟前,眼睛瞟向战报。

    他们看完战报之后,脸上皆都带着惊喜之色,纷纷大声赞道:“行之兄长好本事!当真是大快人心!”

    卢植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当初在洛阳之时,老夫便看行之贤侄是个人才,想把他留下为官,可惜他志不在此。

    而如今天下大乱,蛾贼四起,行之贤侄却是没有置身于事外,反而召集乡勇,平定黄巾,此乃国之义士也!

    待平定此处黄巾,回洛阳之后老夫必定向陛下推举行之贤侄,让其在京中为官,以为天下谋福。

    如此大才,不为我大汉所用确实可惜了,这次老夫不再由着他的性子,哪怕是绑也要把他绑到洛阳为官!”

    说到这里,卢植有些恨铁不成钢,他觉得李知哪里都好,就是性格懒散,不愿为官这一点,却是令人大为恼怒。

    如果李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之人,那他也懒得理会,不过,如今看来,李知乃是不世出的天才,如此人物岂能让他荒废于乡野之中?

    卢植心中下了决定,这次不管如何,只要李知进京,便把他留在洛阳,若敢反驳便打断他的腿!看他如何回去!

    就在卢植想着如何狠狠整治李知的时候,一旁的关羽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

    “恩师请放心,待黄巾平定之后,兄长必然会入京为官。”

    “哦?”卢植闻言惊讶的看了关羽一眼,随即疑惑的问道:“吾徒何以如此肯定?”

    关羽对卢植行礼赔罪道:“恩师见谅,弟子上次去参加兄长婚礼之时,兄长便对弟子说起此事。

    当时兄长言及:此时不是为官之时,待到他日,为兄必然入京为官,贤弟且稍安勿躁。”

    说到这里,关羽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语言,然后继续说道:“从此言看来,兄长不是不想为官,而是不到时候。

    如今,兄长已然功成名就,又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想必此次入京,会留在京中为官。”

    “嗯,此言有理。”卢植抚须点头面上带着欣慰之色赞道:“行之贤侄允文允武,不为官实在可惜……”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九十四章 曹操到来

    二贤庄中。

    “启禀主公,外面有一队士卒前来,为首之人说是主公好友,前来拜访。”

    李知和郭嘉此时正在处理公务就听外面有人禀报。

    “哦?”李知站起身,满脸惊讶的问道:“来者何人?是否投了拜帖?”

    那仆人回道:“来者三十余岁,乃是一个面色黑瘦,但却极显威仪之人,此人并未言及自己姓名,只说主公见了便知。”

    李知闻言,若有所思的自语道:“面色黑瘦却极显威仪?”

    突然,他目光一亮,急促对一旁的郭嘉说道:“贤弟,快!随为兄去门前迎接,可能是孟德兄来了!”

    “孟德兄?”本来还在低头疾书的郭嘉,听到此话,便立刻来了精神:“如若当真是孟德兄,那确实不能怠慢,我等快去吧!”

    说完,便起身匆匆向门前赶去。

    “唉!贤弟莫急,等等为兄!”

    李知还没反应过来,便不见了郭嘉的踪影,只能无奈的在原地大喊,见郭嘉没有回应,摇了摇头,便也往城门口行去。

    等他们二人来到城门口之后,大开城门,只见曹操正站在门口,正笑眯眯的看着他们。

    李知见此,赶紧上前迎了一步,拱手朗声道:“孟德兄,几年不见可想煞在下了!今日怎的有闲暇来小弟之处?”

    “哈哈哈……”曹操未语先笑,满脸激动的看着李知说道:“确实也有几年不见,不想,行之贤弟却是有些发福了,想必这几年在家中过得甚为舒心吧?”

    “哈,孟德兄莫要调笑在下了”李知见他调笑自己,摆了摆手,苦笑了一声,随即赶忙向城门之内引手道:“此处不是说话之地,孟德兄,请!”

    三人来到大厅之后,待到仆人上茶之后,郭嘉迫不及待的问道:“孟德兄长怎么有时间来此,不是听说孟德兄长去剿灭黄巾了吗?”

    李知听到郭嘉此问,也在一旁点了点头,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曹操。

    “唉!”曹操此时叹了一口气,面色悲伤的对二人说道:“为兄前来却是来求救的!望行之贤弟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救我等一救!”

    “哦?!”李知闻言,却是大感意外。

    仔细打量了曹操一番之后,疑惑不解的问道:“孟德兄长此时不是毫发无伤吗?为何有此言?”

    “嗨!”听到李知的话语,曹操叹了一口气,端起面前的茶盏,“咕咚”一口饮尽。

    随即,他满面悲色的说道:“这次为兄跟随皇甫将军前去剿灭黄巾。

    却不想那黄巾之中亦有能人,在我等还未到达南阳之时,便在路上设伏,我等中了黄巾的伏击,死伤惨重。

    不得已,皇甫将军只得带领我们退到宛城,如今,宛城却是正在被黄巾贼人围困。

    前几日,为兄得到了贤弟的战报,便向皇甫将军毛遂自荐,带领一队人马突围出来,向贤弟求援!”

    说到这里,曹操站起身来向李知行了一个大礼。

    之后,曹操满面哀容,声音恳切的对着李知说道:“望行之贤弟看在我等皆为大汉之臣的份上,救救宛城!”

    李知见他如此,猛然站起身,快步上前把他扶起。

    “孟德兄何必如此,我等皆为大汉之臣,岂能见死不救,孟德兄起先坐下,容我想想……。”

    曹操也没有反驳,顺势便坐了下来,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沉思中李知。

    李知心中想着事情,无意识的回到自己座位之后,用手轻轻的敲打着几案。

    心中想道:“救,肯定是要救,但是如何救法,派多少兵马,却是一个大问题,现在自己麾下的人马,大多都带着伤,此时却是不易出战,这该怎么办?嗯……?!”

    李知像是想到了什么,目光一亮,看向曹操,急切的问道:“孟德兄可知南阳黄巾有多少人马?而城中被困之人又有多少?”

    曹操看李知像是要去救援,心中大喜,不敢怠慢,便立刻回道:“城外黄巾的人员有二十余万,而城中只有四万人马。”

    “二十余万……”李知听到这个庞大的数字,有些沉默,呆在那里默默的思索着对策。

    过了一会儿之后,李知抬起头,向曹操问道:“孟德兄可知这些黄巾是由何人统领?他们到底是一方(黄巾建制称为:方)之人,还是由几个大方小方组成?”

    曹操闻言,思索了一会儿之后,回道:“为首之人乃是张曼城,而其麾下约有八九万人,其余人等,皆是由其他小方附庸而来。”

    “如此便好!”李知闻言,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心中却是拿定了主意。

    “哦?”曹操惊喜的看着李知:“听贤弟此言,可是愿意出兵助宛城?”

    “嗯!”李知点了点头后说道:“不说其他,就说你我两人的关系,既然孟德兄亲自前来,在下岂能推辞?!”

    “好好好!为兄多谢贤弟!”曹操大喜过望,连声叫好,激动的有些不知所以。

    猛然,曹操站起身来,端起茶盏,对李知敬道:“为兄以茶代酒,敬贤弟一杯!多谢贤弟援手之恩!”

    李知见曹操如此激动,便也站起身,端起茶盏,对他说道:“此乃在下分内之事,如何敢言谢字?你我共饮此杯,孟德兄,请!”

    说完,便把盏中之茶一饮而尽。

    曹操见他如此痛快,也不犹豫一口便把茶水喝了。

    之后,他擦了擦嘴角,关心的问道:“不知行之贤弟此次,要动用多少人马?”

    李知闻言,有些悲伤的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后,悲声说道:“此次救援阳翟,在下麾下士卒却是死伤惨重,如今只剩四万余人,而且皆是人人带伤。”

    曹操闻言大急,急声问道:“那此次贤弟如何救援宛城?”

    见曹操如此着急,李知对他压了压手,安抚道:“兄长不必如此着急,在下心中已有了办法。

    在下在救援阳翟县之时,俘虏了近十万黄巾,其中大多数都是青壮之人,而且都上过战场,稍加锤炼便是一支精兵!

    此次救援宛城,在下欲从麾下士卒之中挑选一万五千精锐,再从那黄巾俘虏之中挑选三万五千人,合共五万人马,想必便足以解宛城之困。”

    “黄巾贼人?”曹操皱着眉头,惊疑不定的看着李知,面上有些犹豫。

    犹豫了半响之后,曹操才开口说道:“这些黄巾之人可信否?到时,莫要还未救援宛城便已自乱!”

    说到这里,曹操用担心的目光看着李知。

    “哈哈哈…”李知听到他的担心之语,颇为洒脱的打开折扇扇了一下,自信的说道:“孟德兄莫要担心。

    这些黄巾贼人,原来不过是一群可怜之人,被逼无奈才加入黄巾,如今在下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其,岂能不珍惜?怎会去做乱?”

    说着,李知折扇一并,眼神一厉,用合拢的折扇,狠狠的敲了一下自己的左手,杀气腾腾的继续说道:“况且,在下组建的军队,是以黄巾众人为兵,以在下麾下之人为长官。

    如此,便可把黄巾众人层层分割,让他们不能相互通信,再遣人带着几千骑兵带起左右巡视。

    如若那群人,当真死性不改,在毫无联系的情况下,即便是有人做乱,也不成气候。

    到时,光凭在下这几千骑兵,便能把他们剿灭!”

    “好!”曹操闻言大声叫好……

第三卷 征讨黄巾 第九十五章 李知出山

    翌日,李知府邸中。

    “夫君,此行可要多加小心。”

    荀媛此时正站在李知的面前,一边替他整理着身上衣物,一边关怀的说道。

    李知见她满脸担心,安慰道:“夫人无需担心。

    为夫乃是统帅,征战之时,居于中军,又不是冲锋陷阵的将军,安全的很,夫人只要把家中照料好,莫让为夫担心便好。”

    “可是……”荀媛欲言又止的看着李知,贝齿轻咬,有些犹豫的问道:“就不能……就不能只派军队前去吗?夫君此去若是……!”

    说到这里,荀媛便说不下去了,眼中泪珠已经流了下来。

    见她如此,李知双手捧着荀媛的小脸,替她擦去泪痕,满脸认真的看着她说道:“为夫向夫人保证,此次为夫必然会毫发无损归来!而且……”

    说着,李知坏笑了一下后继续说道:“而且,为夫还要再给夫人一个孩儿呢,怎会出事?!”

    “夫君!”荀媛闻言大羞,娇嗔了一声。

    “哈哈哈……”李知见他这番模样哈哈大笑起来,随即便,毫不犹豫的扭身便走。

    其实李知心中也很是不舍,但是却又不能不去,所以便故作潇洒的扭身便走,就是怕被荀媛哭得心软,答应留下。

    等李知驭马来到城门前之后,见众人正在等着他,而在远处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数个庞大的方阵。

    见到这些方阵,李知心中豪性大发,与众人打过招呼之后,便驭马来到前面,右手一挥,大喝一声:“听我将令!出发!”

    “喏!”排山倒海一般的应诺之声传来,随即,军队便缓缓的向前行去。

    李知等人行在路上之时,曹操看着威武的军阵颇为羡慕的对李知说道:“为兄当真羡慕贤弟,能有如此雄军!”

    “呵!”李知失声一笑,对曹操意有所指的说道:“兄长不必羡慕,日后,兄长也会拥有这些军队。”

    曹操却没有听出他的话外之音,只当李知是在安慰他,苦笑道:“贤弟莫要安慰为兄,此次南阳之败,实乃为兄太过急功近利之故。

    只因,为兄不听皇甫将军之劝,执意加速行军,乃有此祸!”

    说到此处,他满脸苦涩的摇了摇头,脸上带着后悔悲伤之色。

    随即,曹操哀声道:“皆是因为为兄太过冲动,所以才令麾下士卒子死伤惨重,如今更是连累皇甫将军被黄巾围困。

    若为兄能够挺过这关,回到洛阳之后,不被陛下处罚,已是大幸,怎敢再求其他。”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一眼面前的大军,眼中羡慕之色一闪而逝。

    李知见他如此悲伤,遂安慰道:“孟德兄何必如此颓废,此次南阳黄巾不过小胜一场,我等前去之后,必然能够扭转趋势反败为胜!”

    在说道战胜黄巾之时,李知表情十分自信,别看南阳黄巾有二十余万,但他凭着手中的五万人马,便敢言胜!

    皆因,上次剿灭黄巾之时他便发现,其实大多数的黄巾只是仗着人多势众,在排兵布阵,庙算谋划之上,毫无建树,只要计策得当,便可一鼓而下。

    想到此处,李知自信的对着曹操安慰道:“剿灭南阳黄巾,便是大功一件,届时,孟德兄犯的那点错,便没人会去在意,说不定,还会因此而加官进爵。”

    被李知安慰了一番之后曹操心中好受了一些,拱手一礼道:“多谢贤弟安慰,为兄无事。”

    说完,曹操见李知对此次剿灭黄巾之事满是自信,好奇的问道:“贤弟心中,是否对此次战事有了计策?”

    李知闻言,神秘的笑了笑,伸出手指对远处的军队一指:“这便是在下的破敌之策!”

    “哦?”曹操看着面前的大军有些不明所以,一番苦苦思索之后,还是没弄明白李知的意思。

    遂,疑声问道:“贤弟的意思是……让大军强攻?”

    “非也!”李知正要回答,却被一旁的郭嘉出言打断。

    “哦?”李知满脸好奇的看着郭嘉,问道:“贤弟可是想到了什么?说出来听听。”

    曹操闻言,亦是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郭嘉。

    见两位兄长看着自己,郭嘉却没有急着回答,解下腰间酒葫芦,美美的灌了一口之后才开口道:“兄长怕是想鱼目混珠吧?!”

    “呵!”李知闻言轻笑了一声,最后对着郭嘉赞道:“贤弟好生聪慧,确实如此。”

    郭嘉听李知夸他,不好意思的笑了一声:“兄长过奖了,相比于嘉,出此计策的兄长才是大才。”

    此时,曹操却满脸黑线的看着他们两兄弟。

    听着他们打哑谜一般的谈话,曹操 黑着脸问道:“两位贤弟莫要再互相恭维,哪位能给为兄解释一下?!”

    “额……”李知听到曹操询问,扭头看了他一眼,见他脸色发黑,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然后对郭嘉一引手,让他为曹操解释。

    见此,郭嘉也不再谦虚,拿出李知送给他的羽毛扇,扇了几下之后说道:“张曼成人多势众,强攻,殊为不智。

    而兄长此次出征,带领的大多数为黄巾军,只要择一良将,扮作黄巾,带着一万军队前去投靠张曼成。

    此时,张曼城已经大胜一场,且围困了宛城,正是其志得意满之时,必然轻而不备。

    到时,择一良机,让混入黄巾之中的大军,突然出击,定能令黄巾军营大乱。

    我等到达之后,便与宛城之中的皇甫将军约定好,待黄巾大乱之后,便让皇甫将军打开城门直击敌营!

    如此,黄巾营中内有伏兵,外有皇甫将军大举进攻,兄长再令人尽起大军,直击张曼成本部……哼哼!”

    说着,郭嘉面色冷峻的冷哼了两声后继续说道:“届时三管齐下,那张曼城岂能不败?!”

    说完,他便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李知,像是在询问李知,自己说的是否正确。

    李知见他颜色,满脸欣慰的微微的点点头,对其夸奖道:“贤弟当真乃是为兄知己也!说的一点都不错,为兄破敌之策便是如此。”

    “呼……!”曹操此时才回过神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之后,心中大喜不已。

    他本来向李知求援,只是希望李知能够为宛城中的大军打开一条口子,好让皇甫将军领军突围。

    却没想到李知居然有把黄巾一举歼灭的计策,这却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如此更好,让他也不用再担心,因为自己等人的败退,而令这些黄巾为祸百姓。

    想到此处,曹操对李知感激的说道:“多谢行之贤弟,若不是贤弟,为兄此次次罪过大矣!”

    李知摆了摆手,制止了他的道谢后说道:“你我兄弟,何必谢来谢去?忒也无趣!”

    郭嘉亦在一旁附和道:“兄长此言甚是,我等皆是友人,如此谢来谢去,确实有些生分了。”

    曹操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两位贤弟所言极是,是为兄太过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