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第13分节

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

    陈轸道:“不久前齐国向赵国求和,赵国同意了齐国的请求。齐国割让十城后,赵国主力从赵燕边境撤回,赵王以乐池为将,护送公子职回燕国。另外,虽然赵国与齐国讲和,但是同时还答应了我们楚国的要求,一同出兵伐秦,赵国的主力已经在向赵国南部靠拢。”

    “而魏宋联军,宋国接受了齐国的贿赂后,已经停止攻打齐国,魏国见赵宋两国和齐国休战,同样停止和齐国交战。”

    熊槐瞳孔一缩,道:“也就是说,现在只有我们楚越两国和齐国交战了?”

    楚越联军正在猛攻齐国的淮北地,已经将大半个淮北地攻下,就差一点就可以全取齐国淮北了。

    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与齐国休战,好像有些瑕疵。

    陈轸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而且燕地的齐军正在火速回师,如果齐军赶到淮北,以我楚越联军实力,虽然还能压制齐国,但是到时战争必然不会像现在这般轻松,而且一旦战争时间延长,可能会横生变故。”

    熊槐摸了摸下巴,道:“而且,我们楚国接下来还要围攻秦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看来也到了我们楚国和齐国休战的时候了。”

    陈轸拱手一礼,道:“大王,恐怕正是如此了。”

    熊槐无奈叹了一口气。

    “大王,齐国使者苏代来访。”

    熊槐一愣,齐国使者来访!

    在大战期间到来,除了用计那就是求和。

    熊槐喜道:“看来齐国比我们楚越两国更加心急。”

    陈轸笑道:“大王,如果齐国的援军再次与我们楚越联军大战,要是我们战败,无非是退还齐国的领土,但若是齐国再次战败,那么三晋和宋国见状,肯定会趁火打劫,到时齐国恐怕就有灭国的危险。”

    熊槐赞同道:“不错,就是如此,齐国赌不起,同样也不敢赌,只能向我们楚越两国求和。”

    陈轸想了想,猜测道:“大王,现在前线的柱国和司败都没有传回齐国求和的消息,连越国的昭滑也没有消息传回,但是齐国的使者却到了我们楚秦两国交战前线,依臣之见,恐怕齐国并没有和越国讲和的打算。”

    熊槐一怔,若有所思道:“贤卿的意思是,这次齐国只是单独与我们楚国讲和,打算离间楚越两国。”

    陈轸点点头:“大王,如今我们和秦国的战事还没有彻底结束,所以我们攻打齐国的决心并不坚定。如果齐国将淮北地让给楚国,请求我们退兵,然后再出兵攻打越国,那么越国在仇恨齐国的同时,肯定还是仇恨我们楚国。”

    “若是齐国在用重礼贿赂越国,让越国在我们和秦国交战的时候,出兵攻击我们楚国后方,恐怕齐国会一举而收回淮北失地。”

    熊槐冷笑道:“还是先见见齐国使者吧,若是齐国真有这种打算,那么我们就成全他,和齐国讲和。而后按照既定策略,将淮北地大部让给越国,趁机激怒越国,让越王恨上齐国。”

    “若是越国与齐国交战胜利,那么就让齐越继续打下去,若是越国不幸战败,那么就出兵救援越国,再次让越国恨上齐国。”

    “总而言之,齐越之战还得继续打下去。”

    陈轸笑道:“大王,我们和齐国讲和后,可以将柱国所部撤回,以示我楚国并无战心。若是越国主动攻打齐国,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若是越王暂时不想攻打齐国,那么我们再将司败的大军也撤回,给齐国一个机会,一个能战胜越国的机会,诱使齐国攻击越国收回失地。”

    至于越国会不会放弃齐国淮北的土地,以越王的贪婪,这个不可能。

    熊槐笑道:“正该如此,传齐国使者来见寡人。”

    ······

    “外臣苏代拜见楚王。”

    “免礼。”熊槐见苏代直起身体,看着他略微熟悉的面容,顿时想起楚国之友苏秦,心中感慨万千。

    昔日苏秦在赵开始进行自己合纵大业,碰上秦国公孙衍攻魏,苏秦心忧秦国攻赵,于是邀请同门张仪入赵共谋大业。

    结果,在苏秦的支持下,张仪成功入秦驱逐了公孙衍。

    令苏秦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稳住了秦国,但齐国反水了。

    不久,齐魏徐州相王合谋攻赵,赵肃侯抵挡不住,于是伤人伤己掘开河水,才令齐魏退兵。

    面对赵肃侯的震怒,苏秦惶恐,向赵肃侯请求入燕起誓报复齐国,苏秦入燕后,再次发生和燕王之母私通且被燕王察觉的事情。

    虽然燕王从此以后对苏秦更加厚重了。

    但是苏秦自己内心惶恐,害怕被燕王诛杀,于是向燕王请求入齐行间,结果齐国刚刚被忽悠与天下合纵攻打秦国,苏秦就死于齐国内争,接着熊槐前任上位成为盟主。

    其后,眼前这个苏代效仿兄长苏秦继续入齐反间,企图削弱齐国。

    结果出人意料,因为他和燕相子之是姻亲,于是在他的大力忽悠下,燕王让国,子之上位,导致齐国一举灭亡了燕国,于是他成了齐王信任的大臣。

    这反间做得,天下也没谁了。

    熊槐摇了摇头,这二十几年的大事,基本上都和这两兄弟有关。

    苏代暂且不提。

    只是可惜了苏秦,要是苏秦不死,无论他在哪个国家,只要奉行合纵之策,那就都对楚国有利。

    熊槐想到这,哈哈笑道:“苏子,为何离开齐国前来楚国?难道齐王打算向寡人求和,要用你的性命来平息燕国以及联军的怒火?”

    现在公子职虽然还没有正式称燕王,但是他对苏代的通缉令已经传遍天下,若是问燕国现在最恨的人是谁,恐怕连苏代自己都会把手指指向自己。

    齐国灭燕那一刻,天下除了大骂燕王哙,还有就是痛恨子之和苏代,太能折腾人了。

    所以这两年苏代一心一意做齐国大臣,根本不敢离开齐国。

    直到这次齐国从燕国退兵,齐国需要一位重臣出使楚国,苏代才离开齐国。

    苏代一听楚王的话,虽然语出惊人,但是毫无杀气,顿时放下心,拜道:“臣惶恐,本该以死谢大王,但是臣一想到如果臣死在楚国,会让天下误以为大王害怕秦国,而通过处死微臣示好燕国求和秦国,这就是莫大的误会,臣诚惶诚恐。”

    “代死不足惜,只担心天下误会大王,污了大王的名声。”

    熊槐一愣,笑道:“好好好,从你身上,寡人看到了令兄的风采。”

    ps:晚些时候还有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围攻秦国

    苏代一愣,脸色黯然,谢道:“臣谢大王缪赞,相比家兄,臣相差很远,不敢比。”

    同样都是游说诸国,兄长苏秦能挂各国相印,而自己除了能在齐国勉强混得下去,在其他国家,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熊槐言归正传道:“不知齐王让你来访,有何贵干?”

    苏代正了正神色,道:“回大王,齐楚本事盟友,齐国不知为何惹怒了大王,齐王惶恐,愿意献出齐国淮北地,为大王寿,请求齐楚讲和,再结邦交。”

    熊槐笑道:“寡人听说齐王残暴,残害燕国百姓,各国向寡人求救,这才令齐楚之间发生误会,如今误会解除,寡人愿意同齐国讲和。”

    苏代一愣,肚子里面的一大堆理由全都没有说出来,楚王就同意了。

    这此任务也太简单了吧。

    苏代离去后,熊槐道:“传令柱国,接收齐国淮北之后,即可退兵回国。传令司败,让其与越国交涉,越国身为盟主,从齐国获得的收获,不可比我们楚国少。一旦齐越交战,若是越国不利,可伺机救越,接下来我们楚国要与越国约为兄弟,结为一体。”

    “唯。”

    “传寡人之命,相约三晋,分兵攻秦。”

    魏国。

    魏襄王向田需问道:“相国,如今楚王相邀,约我们三晋攻打秦国,不知对于这件事,我们如何答复?”

    田需不假思索道:“大王,当然是答应楚国。如果楚王是要将各国的兵力汇聚在函谷关,那么臣的意思就是拒绝他,但是现在楚王的意思是要求各国取回各自的失地,那么就算楚国没有邀请魏国,我们也应该出兵。”

    魏襄王迟疑道:“只是寡人有些担心,楚国说要夺回商於之地,但是天下皆知,武关易守难攻,攻破武关的难度还要超过函谷关,要是楚国居心不良,欺骗我们,这可怎么办?”

    田需道:“大王,无忧,秦国之前与楚国的大战,已经让秦楚两败俱伤。现在秦国的主力还在与楚国相持,而我们魏国已经同齐国停战,若是现在将主力调回,趁秦国来不及调兵,防守空虚之际,一举而攻占汾阴,将秦国赶回河西,那么秦国就无法轻易渡河攻打我国。”

    “而齐国方面,我们夺取了齐国七城,宋夺取了五城,赵夺取十城,楚越两国合力攻取齐国淮北,齐国已经被削弱,短时间内不可能出兵攻打我国。”

    “而楚国方面,同时与秦齐大战,损失必然很大。况且我们魏国刚刚与楚国结盟,楚国短时间内也不会来攻打我们魏国。”

    听到这里,魏襄王一愣,喜道:“相国的意思是只要我们将秦国赶到河西,那么接下来我魏国就可以休养生息了?”

    魏国之前打天下打得太狠,国土又处在天下之中,这些年接连处在战争之中,不,是不断处在被削弱中,根本停不下来。

    也不是自己想停战就可以停战的。

    田需点了点头,道:“大王,大战多年,现在我们魏国需要休息了。”

    魏襄王恍然大悟,面露决绝之色,郑重道:“好,依相国之意,将趁秦国主力还未归国,集中我国主力,并且逼迫韩国出兵,全力攻打汾阴,这次要一举将秦国赶回河西。”

    “传令公孙喜,若是在秦国主力未到的情况下,依旧拿不回汾阴,那就让他提头来见寡人。若是拿下汾阴,寡人不吝赏赐,封君只在一念之间。”

    “唯。”

    秦国。

    秦惠文王刚刚到达蓝田,就接到赵魏两国急报。

    “如今赵国正在猛攻离石,魏国已经夺回曲沃,与韩国合兵一处,正在向岸门汾阴地区前进,诸位以为如何是好?”

    众人闻言一惊。

    离石的西边就是蔺地,这是河水中上游的渡口,赵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蔺地。而汾阴是河水中游的渡口,汾阴的对岸就是秦国的夏阳。

    夏阳以前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魏国少梁。

    少梁是魏国进攻秦国的桥头堡。

    魏国夺取河西地,就是从少梁进军的,如果魏国夺回汾阴,这种情况对秦国来说,感觉很不好。

    虽然现在的秦国不惧怕魏国,魏国就算夺取河西的夏阳也没有用,但是如果魏国死死的卡住汾阴,进攻河东的线路就被堵死了。

    从此以后,只要魏国谨守汾阴蒲坂两地,秦国就无法从关中直接出兵魏国。

    蒲坂是魏国控制的河水东侧重要渡口,秦国一直没有打下来,蒲坂对岸就是秦国关中。

    张仪稍加思索道:“大王,蔺地太远,我们现在就算派兵增援,恐怕也来不及了。”

    秦惠文王脸色一僵,道:“相国的意思是舍弃蔺地?”

    张仪点点头,道:“大王,这些年我们攻打三晋楚国,已经引发过一次天下攻秦,这一次三晋和楚国兵分三路,恐怕是想将我们在河东地区的领土全部收回,把我们赶回河西。”

    “三晋来势汹汹,而我秦国主力被楚国拖住,对此就要有所舍弃。”

    “赵国离秦国远,而魏韩就在眼前,蔺地对岸只是我秦国偏远的上郡,汾阴和蒲坂对面,就是我秦国的心腹河西关中,请大王察之。”

    秦惠文王呆滞数个呼吸,而后叹气道:“传令,派人出使赵国,寡人愿意和赵国讲和,将蔺地归还赵国,请赵国退兵。”

    樗里疾此时出言道:“大王,罪臣死罪,请大王给末将一个机会,让末将待罪立功,驰援汾阴。”

    秦惠文王目不转睛的看着樗里疾,良久,点头道:“好,这次一定要保住汾阴。”

    樗里疾单膝拜道:“唯。”

    樗里疾离去调兵后,一个侍从禀报道:“大王,刚刚从于中传来的消息,楚国大军再次兵围于中,正在向武关进发。”

    “什么?”秦惠文王大怒。

    侍从张了张嘴,迟疑片刻,没有说话。

    秦惠文王见状,怒道:“还有什么消息,一并说来。”

    侍从行礼道:“大王,据守卫武关的庶长回报,这次依旧是楚王亲自带兵,楚王见大王不在,传言道:要会猎关中,与大王共谋一醉。”

    秦惠文王大怒道:“岂有此理,楚王欺人太甚。”

    张仪急道:“大王,武关易守难攻,楚国此举是在激怒我们,一旦我们再次和楚国大战,恐怕汾阴夏阳那里会被魏国得手。”

    秦惠文王点了点头,道:“不必理会楚王。”

    停顿了片刻后,秦惠文王依旧余怒未消,道:“几年前楚王纠集三晋燕国围攻我秦国的函谷关,去年趁着秦魏大战,伙同齐国夺取我秦国好不容易才攻下的曲地。现在又再次纠集三晋谋取我秦国的河东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寡人要祭天,诅咒楚王不得好死。”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

    陈轸一脸焦急的从外面走过来,道:“大王,刚刚从秦国传回的消息,秦王回到雍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天活动,且···”

    见陈轸欲言又止,熊槐瞬间想起前任类似的遭遇,不禁莞尔。

    熊槐淡淡的笑道:“而且秦王又诅咒寡人了!”

    为什么要说又?

    这不是第一次了。

    秦王很迷信。

    陈轸点点头。

    熊槐笑道:“是不是还和上次一样,向天祈祷焚书,然后向河中投刻石?”

    陈轸的脑袋再次点了点。

    上次各国围攻函谷关,秦国初期战事不顺退守函谷关后,秦王就这么干过,诅咒前任战争失败。

    熊槐哈哈大笑,问道:“秦王的诅咒会对寡人有效吗?”

    陈轸脑袋迅速摇了摇,急忙行礼道:“大王受命于天,自有上天庇护,秦国残暴,获罪于天,鬼神是不会听信秦王的。”

    “不过,”陈轸弯下身体道:“秦王的诅咒虽然对大王无效,但是对秦国很有用。”

    熊槐明白陈轸的意思,在现在这个全民迷信的时代,祭祀天地祖先鬼神,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在短时间内能有效提升自身军民士气。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败天灾等等,如果国君祭天,那就是国君有所作为,能将军民的恐惧和国人的怨愤短暂转移。

    如果战败继续、天灾依旧,那么大概应该可能是上天抛弃了国君了吧。

    要不然怎么会没有效果呢?

    对于这样的国君···

    陈轸见楚王明白,就不再多说这一件可信可不信的事,接着道:“大王,从赵国那边传来的消息,秦国将离石和蔺地交还给赵国,换取同赵国讲和,赵国那边已经同意了秦国的讲和,和秦国盟誓后,开始退兵了。”

    “赵国!”熊槐微微眯着眼睛,停顿片刻,看着陈轸道:“赵国有问题啊?”

    先前赵国同齐国讲和,熊槐还可以理解,毕竟赵国攻击的是燕国,并不能直接从齐国哪里获得收益,所以齐国割地,赵国就同意了。

    但是现在赵国又同秦国讲和,那么赵王究竟在想什么?

    想到这,熊槐问道:“燕国那边如何了?”

    陈轸答道:“目前公子职已经回到燕都,正在收拢燕国的贵族和百姓,确定下月初一,正式即燕王位。”

    “至于燕赵之间,据消息称,公子职即位后,将会割三城与赵,以感谢赵王的复国之恩。”熊槐闻言一皱眉,赵国竟然只向燕国索要了三座城池,而没有对燕国进行削弱。

    那么赵国的目标就不是燕国,既然不是燕国,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胡人和中山。

    陈轸道:“大王,中山国。”

    熊槐点了点头,陈轸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陈轸喜道:“大王,中山虽是小国,但是其国不弱,恐怕赵国短时间内无暇他顾了。”

    熊槐笑道:“无暇他顾好,只要各国有事可做,总比成天瞎想要好。”

    “只是,寡人有些担心,中山国并不小,赵国吞并了中山,必然会强大起来。可惜了,我楚国离中山太远,鞭长莫及啊!”

    陈轸同样一叹。

    中山国被赵燕两国包围,地方五百里,也是一个不小的国家。

    这次齐国灭燕的行动中,中山国趁火打劫,夺取了燕国大量土地,燕国复国后,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而且燕王是赵国所立,若是赵国有所请求,燕王很有可能会配合赵国的行动。

    同时被燕赵进攻,中山国岌岌可危。

    如果没有外力干涉,中山国算是完了。

    熊槐来回走了几圈,道:“赵国的事情,对我们楚国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中山国民风彪悍,乃是鲜虞狄人所立,对中原各国来说,中山国始终是外人,而燕赵对于中山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山抵抗燕赵的入侵,必然会举国而战,短时间内不会有亡国之忧。”

    “如果我们趁着赵国攻打中山,天下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的时候,一举攻取越国,那么三晋中实力仅在魏国之下的赵国就无暇顾及楚国,我们的压力将会大减。”

    “或许中山决战之际,就是我楚国出兵之时。”

    陈轸行礼道:“大王英明!”

    熊槐接着道:“那么现在,既然赵国已经拿下了蔺地,魏国也在猛攻汾阴,我们的目标全都实现,该是楚国退兵修养的时候了。”

    “传令众军,退兵回国。”

    “对外传出消息,就说秦王卑鄙无耻,打不过寡人,竟然向鬼神求助。”

    “待在秦国境内,周身都是秦国的神灵,寡人寝食难安,还是退回楚国,有我楚国的神灵庇护,寡人才能安心。”

    陈轸一愣,迟疑道:“大王,此事传出不仅会助长秦国的嚣张气焰,而且对大王威名有损,请大王三思。”

    熊槐笑道:

    “秦国这两年接连被我楚国打败,哪里还有什么嚣张气焰,当然若是这条消息传到秦国,能让秦人骄傲,也是寡人之福。”

    “至于名气,君子务实不务虚,寡人愿居其实,不用其虚。区区虚名,若是能让各国轻看寡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陈轸看了看楚王,自从昭阳去世后,楚王真的变了一个人。

    当天夜间,楚国军营就传出了要退兵的消息,众多士卒得知消息后,顿时松了一口气。

    虽然正儿八经的和秦国交战只打了两次,但是这两场战争都是恶战,楚军损失很大,士卒心有余悸。

    现在,战争终于结束了。

    第二天,撤军,向楚国而去。

    与此同时,一条关于楚王害怕秦王诅咒的谣言,迅速从秦国的于中地区向各国散播。

    大军行至汉水时,魏国的消息传了过来。

    魏军强攻汾阴,赶在樗里疾援军到达之前,付出极大的代价,攻克汾阴,将秦国赶回河西。

    听到这个消息,熊槐猛然一惊。

    魏国竟然如此给力?

    楚国设计秦魏两国的计策,还没有开始施行,就胎死腹中。

    果然世事难料。

    “众卿以为如何?”熊槐向群臣问道。

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

    陈轸道:“大王,这次魏国强攻汾阴,虽然战胜了秦国,但是魏国仅有的两万魏武卒,伤亡过半,如今连一万都不到,魏国已经无力攻打他国了。”

    “而且,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魏国面对秦国的压力,在无法依靠赵韩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我们楚国,楚魏韩三国已经结为一体。”

    “大王何不与赵魏韩三国会盟,四国同心,一同对抗秦国,将秦国封锁在关中。”

    熊槐叹了口气,在之前的计划无法施行的情况下,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之前的计划,与三晋会盟,全面封锁秦国。

    只是韩国弱小,魏国衰弱,赵国别有用心。

    封锁秦国一事,还得楚国出力。

    一路无话,回到郢都。

    熊槐先吩咐今日不见大臣,接着宣布三日后大朝,而后带着亲卫回到离别近四月的楚宫。

    沐浴更衣后,南后走到熊槐身前,向楚王道喜:“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熊槐好奇的看了看南后,楚国打胜仗也不是一次两次,南后从来没有因为外事而向楚王道喜,怎么这次不一样了?

    “王后也在为寡人战胜秦齐两国而高兴?”熊槐笑道。

    南后见楚王高兴,喜道:“大王战胜敌国,臣妾自然心中欢喜,但是此事自有群臣向大王道贺,臣妾不当如此。”

    熊槐一怔,不是外事,那么自然就是内事。

    内事有什么喜事吗?魏公主虽然已到郢都,但是自己不在,太子也没有和魏公主成婚,哪来的喜事?

    见楚王疑惑,南后道:“大王,秦美人有孕,臣妾故向大王贺。”

    “秦美人有孕!”熊槐震惊,喜出望外。

    “我有后了!”熊槐喃喃自语,狂喜。

    来到这里快半年,前两个月因为被秦齐两国惊住,一直发奋图强,知道秦国服软,才稍稍放松自己。

    而后秦美人入宫,这才稍稍放纵一二。

    见楚王面露狂喜之色,南后疑惑不解。

    楚王的这种表情,上一次出现的时候,还是自己怀上太子的时候。

    其后,楚王有其他子嗣的时候,也未见楚王露出这种表情。

    难道是这场战争的缘故?

    熊槐压制住内心的喜悦,对南后道:“寡人去看看秦美人。”

    说着,楚王带着李秋等人离去。

    望着楚王离去的身影,南后心中闪过淡淡的失落,自己终究是老了,哪怕楚王身边没有郑袖,依旧不愿意在自己身边多呆。

    不过,还好,楚王虽然靠不住,但是自己还有太子,而且楚王归来,太子的婚事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熊槐一路疾走,带着激动的心情,赶到秦美人的宫殿中。

    “拜见大王。”

    熊槐一进屋内,就见秦美人正在行礼。

    “美人有孕在身,不必多礼。”熊槐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到秦美人身边,亲自将秦美人扶起。

    一扶住秦美人的手,熊槐顿时感到秦美人身体一僵,随后才慢慢变软。

    熊槐心中一突。

    “谢大王。”秦美人起身时道。

    这声音有些颤抖,有些激动,还有一些陌生和恐惧。

    熊槐一黯,知道是那一夜的缘故。

    自己知道秦国偷袭楚国时的那一夜,当时对秦美人的冷漠和无情,肯定打破了秦美人所有的幻想和憧憬。

    从新婚燕尔的如胶似漆,驺然过渡到一个无情的陌生人。

    秦美人当时是什么感受?

    熊槐暗自庆幸,当时并没有一怒之下而将所有的怒气全都发泄在秦美人的身上,当时也没有废除秦美人的美人称号,同样也没有降低秦美人的待遇。

    不如今日真的无脸再见秦美人了。

    想到这里,熊槐长叹一口气,一把将秦美人抱入怀中,满怀歉意道:“寡人对不住你,秦楚交战,只是苦了美人你了。若是你心中有怨,只管发泄出来,我不怪你。”

    秦美人闻言,这些日子的幽怨,顿时被牵引而出,直接在楚王的怀中抽泣起来。

    “大王,臣妾心中苦恼,却从来没有怨恨大王。”秦美人哭道。

    心中的怨恨自然有,而且很多,说没有针对楚王,自然也是假话,但是实际上,更多的却是针对远在秦国的父王。

    本来以为自己是来楚国联姻的,对于这,自己心中早有准备。

    在频频征战的现在,各国的公主大多是这种命运,成为联姻的对象。

    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父王竟然如此心狠,自己的命运竟然不幸。

    与楚国的联姻竟然只是一个幌子,秦国的真正目的竟然只是用自己麻痹楚国,从而偷袭楚国。

    得知事情真相后,秦美人觉得自己的天崩了。

    浑浑噩噩两个月,直到得知自己有孕,这才慢慢缓过来。

    熊槐闻言啥也不说,只是微微一叹。

    或许让秦美人发泄一番会更好一些吧!

    免得怨气郁结于心,伤心成疾。

    抱着秦美人,熊槐心中感叹,联姻这种活动,应该这么说好?

    对于女子而言,就是一个坑,眼前的秦美人,还有牵肠挂肚却又素未谋面的魏美人,以及那个从未召见的齐美人,都是联姻的不幸者。

    尤其是两个大国之间的联姻。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朝盟夕叛,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对于联姻的女子来说,无论是父亲还是丈夫,都靠不住,唯一能依靠的,大概就是自己的孩子吧。

    渐渐的,秦美人的抽泣声变小,知道最后微不可闻。

    感觉秦美人许久不见动静,熊槐低头一看,秦美人已经睡着了。

    这或许就是心伤吧!

    又过了一会儿,熊槐将秦美人轻轻抱到床上。

    而后坐在床边,看着秦美人憔悴泛白的脸颊,不由一叹。

    昔日这个青春艳丽的女子,短短半年,就变成一个瘦若西子的病美人,二十不到,换成未来,也就是一个即将成年的少女,就匆匆历经人生的潮起潮落,她这瘦小的肩膀,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在床边陪坐了一段时间,李秋走过来道:“大王,太府尹求见。”

    熊槐一皱眉,道:“寡人不是宣布今日不见大臣,三日后召开朝会吗?怎么太府尹还是要来求见寡人?”

    太府是楚国的最高财政机关,太府尹是太府之首,也就是楚国的财政部长,总管楚国的钱粮。

    自己刚回到楚宫,他就着急前来求见,肯定没好事。

    想想也对,同时和秦齐两国大战这么长时间,楚国的财政肯定不怎么好。

    熊槐嘴角一阵抽搐,无奈道:“让太府尹前来见寡人。”

    来到大殿,太府尹斗由拜道:“臣有罪,请大王赐罪。”

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

    熊槐一惊,斗由请罪,看来事情不小啊!

    十有八九是楚国的财政出了大问题了。

    “贤卿,何出此言?不知寡人有何疏漏,让贤卿以至于此?”

    斗由行礼道:“臣不敢。”

    迟疑许久,斗由才道:“大王,我们楚国很快将会无粮可用。”

    熊槐一听,直接从座位上跳了起来,难以置信道:“贤卿,我楚国一向不缺粮,怎么可能会缺粮。”

    就算这一战消耗巨大,但是以楚国的实力,还没有缺粮一说。

    斗由一脸沉重道:“大王,我楚国现在还没有缺粮,但是很快就会缺粮。”

    熊槐瞳孔一缩,正色道:“请贤卿细说。”

    斗由清了清喉咙,道:“大王,我楚国这十几年来长期和越国相持,为此征调民众扩建广陵城,这消耗了我楚国淮水流域大量钱粮。”

    “其后,秦国攻占巴蜀,威胁我楚国后方,为了应对秦国的威胁,大王令将军昭鼠领十万大军常驻汉中,伺机夺取南郑。”

    “虽然将军昭鼠的大军在汉中也种植粮食,但是汉中耕地较少,依旧需要支援大量粮食。”

    “接着大王令柱国领军三十万与秦国大战经年,而后柱国司败伐齐,大王自领军与秦国大战,东西共动用了超过六十万大军直接参战。”

    “最重要的是,大王在陈地聚兵的命令,导致超过五十五万大军在陈地汇聚···”

    “等等!”熊槐一听超过五十万大军在陈地汇聚,瞬间吓了一跳,不是应该只有二十万至三十万百姓吗,怎么突然增加这么多?

    熊槐惊疑不定,问道:“陈地怎么会聚集这么多百姓?”

    斗由看到楚王满脸难以置信,低下头,解释道:“大王,陈地超过十四岁的国人一共征发十万余,庶人征发十万余,邓叶两地前去陈地的国人接近五万。”

    熊槐诧异道:“这不就是不到三十万大军吗?”

    斗由咽了咽口水,声音有些颤抖道:“大王,这还没有结束,后来不知从哪里传出的谣言,说只要陈地的庶人参战,就可以获得国人的身份,导致陈地庶人汇聚,短短两个月时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近三十万庶人,导致陈地庶人暴增,如果不是一个月前,大王宣布解散陈地的军队,臣恐怕···如果继续在陈地聚兵,那么陈地将会汇聚近更多军队。”

    说完,斗由拜了下去,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水侵湿一大片。

    天哪?

    我楚国陈地有这么多野人吗?这些野人从哪里冒出来的?

    寡人就在刚刚的几个月间动用百万大军!

    我楚国有这么多人么?

    吓死宝宝了。

    熊槐见斗由有些颤抖的身躯,自己大吞一口口水,道:“司宫!”

    “臣在。”李秋应道。

    “赐太府尹水!”

    斗由闻言谢道:“谢大王赐。”

    李秋答道:“唯。”

    李秋着人倒了一杯水,送给斗由,而后自己倒了一杯水,走到楚王身边,奉给楚王。

    熊槐接过水杯,一饮而尽。

    杯水下肚,压了压惊,缓了缓神,顿时感觉好多了。

    斗由接过侍从送来的水杯,一口喝完,长吐一口气。

    停顿了一下,斗由继续道:“大王,如今令尹已经解散了陈地的国人和庶人,送回了邓叶两地前来支援的军队,而在陈地的庶人,令尹已经将陈地闲置的王田全部分完,但是依旧有近十万庶人,暂时难以安顿,依旧需要支援粮草。”

    难以安顿···

    熊槐无语。

    无论是国人还是庶人,耕种的都是楚国的王田,只要不是自发或者破产逃亡的盗贼,都是有田有家的稳定家庭,根本不存在安顿一说。

    需要安顿的,都是新到陈地的野人,这些人到了陈地,肯定都不想再回原来的地方了。

    这将近三十万的野人,肯定是陈地周边地区的野人,得知陈地参战后可以获得国人身份并且将会免税后,就自动跑到陈地去了。

    “现在令尹在何处?”熊槐问道。

    斗由答道:“回大王,之前陈地周边地区的贵族封君以及官员前去陈地缉捕盗贼,被令尹呵退,而后令尹一直呆在陈地未归,现在令尹正在指挥陈地官员带领陈地庶人开垦荒地,安置庶人。”

    熊槐愕然。

    景鲤的行动出乎熊槐预料之外。

    面对楚国的举国而战,景鲤在楚王声名和贵族利益之间,极力维护了楚国的稳定,以及楚王在楚国的威望。

    如果景鲤是一个彻底的守旧派,那么这一次他不会将割地前去陈地缉捕盗贼的人全都挡住。

    毕竟庶人无故离开原地,前往其他地区定居,虽然对楚国而言,这只是人口的迁移,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对楚国而言人口并没有发生增减,依旧是那么多人口。

    但对于迁出地而言,那就是人口的减少,尤其是贵族和封君,野人离去,无疑令自己的治地之民变少,相当于被削弱了。

    可要是让他们将治地之民抓回去。

    那么自己这个楚王的威信必然大跌,楚王与贵族封君的交锋中,无疑落入下风。

    在这一场抉择中,景鲤虽然没有表现出支持变法,但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明确表示站在中央这边。

    想到这,熊槐不得不感慨,人都是复杂的,一棍打死,简单划分守旧党和改革党,实在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

    若是现在直接进行共产主义变革,那么恐怕除了自己,其他人就全都是守旧党。

    若是现在直接废除封君和贵族,那么楚国的贵族和封君肯定全部都是守旧党。

    之前屈原决定贵族的俸禄只发两代贵族,第三代贵族起,楚国将不再发放俸禄,结果只有两三个大臣支持,极少部分大臣或不支持,或不反对,其他的大部分大臣全都反对。

    这就是变法太快,一下子触及大多数人的底线,导致反对者太多,然后变法失败。

    但如果决定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权利,那么朝中的大臣,肯定大部分都是支持。

    想到这,熊槐若有所悟,对于大部分的守旧党而言,反对变法所反对的并不是变法这一件事情本身,而是反对变法的内容危害了自己的利益。

    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只是因为不适应而反对一切变法。

    如同赏赐废肉刑,并没有危及贵族利益,反而对贵族有利,结果大部分贵族都成了变革党。

    感慨一番,再次转到楚国缺粮上,熊槐对斗由道:“贤卿之前说缺粮,但是就算加上陈地的这三十万百姓,我楚国也应该不会有缺粮之虞吧。”

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阳

    斗由闻言苦着脸道:“大王,现在楚国是不缺粮,但是大王免了陈地百姓两年税收,然后又免了邓叶两地一年至两年的税收,这些地方都是我楚国淮水流域的直属的重要产粮地。”

    “因为楚国新占齐国淮北地的缘故,需要支援一大笔粮食,淮水的粮食经过这么多年的消耗,已经有所不足,而且明年陈邓叶三地将会没有税收,必须从江汉调粮支援淮水各地。”

    “接下来楚国将会在汉水之上再建一城,这同样需要调集大量的民力和粮食,筑城以及支援淮北这两大支出,江汉之间的粮食将会极为紧张。”

    “除去淮水和江汉,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楚国只有洞庭有余粮。但洞庭开发的时间并不长,人口不足,单凭长沙的粮食,一旦天下有事,恐怕难以支撑一场大型战争。”

    熊槐知道斗由说的是什么事。

    在现在这个时代,战争不是你不想要,它就不会来,各国随时都做好了战争准备,出现缺粮的事情,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楚国自从失去大梁等地后,势力范围就从河水流域南退,现在的粮仓主要集中在淮水和汉水,而汉水流域的产粮地,主要集中在江汉之间。

    至于洞庭这个产粮区,还是吴起变法时开始开发的,短短数十年,人口依然有所不足,粮食的储备比不上江汉和淮水。

    熊槐问道:“是否可以向其他国家购粮?”

    斗由摇了摇头,解释道:“大王,不久前大王重赏诸军两万金,太府暂时没钱了。”

    熊槐一呆,难道这就传说中的花钱一时爽!

    我大楚国竟然也会出现缺粮,这真是一件稀罕事···

    熊槐有些怀疑自己贸然对产粮区免税是否是正确的事情了。

    看来以后只能减税,不能免税。

    熊槐继续问道:“太府尹是否有办法,能节省出一部分粮食?”

    斗由拜道:“臣无能,臣有罪。”

    熊槐对他的回答很失望,摇了摇头道:“既然洞庭还有余粮,那就先从洞庭调粮,至于这两年时间,我们楚国先休养生息,全面转入防守。”

    斗由离去后,熊槐对李秋道:“传三闾大夫来见寡人。”

    熊槐在大殿中等了片刻,就见神采奕奕的屈原走了进来。

    “拜见大王。”

    “免礼。”

    待屈原直起身体,熊槐问道:“寡人听说,不久前在陈地聚集了五十多万百姓,这件事是真的吗?”

    屈原点点头,脸色肃然,道:“大王,确有此事,令尹传令调粮后,臣曾派人前去查看,令尹所说不假,五十五万百姓,只多不少。”

    熊槐大吸一口冷气,问道:“楚国已经聚集了近百万大军,怎么还有这么多么庶人前去陈地。”

    屈原叹了口道:“大王,多出来的三十万庶人,主要侍从淮水、寿春、宛邓叶等地前去的庶人,还有一部分魏韩两国前来投奔陈地的庶人。”

    熊槐一怔,居然还有其他国家过来的人,这事应该怎么说!

    以前只听说过,秦国变法以后,三晋楚国的百姓前去秦国种田的,没有听说其他国家的百姓前来楚国的。

    这算自己仁义之名传到国外了吗?

    “从魏韩两国前来的百姓有多少?”熊槐有些希翼的问道。

    屈原到:“回大王,两国相加不到一万,其中韩国百姓占大部分,而且都是举家迁移过来。”

    熊槐大失所望,也就说只有极少的魏韩移民,而韩国居多,肯定是被楚国五十万大军吓住了,匆忙改变国籍的。

    屈原迟疑了一下,继续道:“大王,这次征召的虽然是十四岁以上的男丁,但是前去陈地的百姓,却并非都是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庶人听说可以获得国人身份而且在陈地免税两年后,纷纷涌入陈地。”

    “这里面的百姓,除了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外,还有许多跟随族人而来,未满十四岁的男丁,甚至,其中还有少量尚未及笄的女子。”

    “咳咳咳···”熊槐猛然被口水呛了一下。

    女子?

    太惊人了。

    没想到楚国竟然冒出许多目的不明的花木兰。

    这种事如果出现在史书中,那么楚王为了攻打韩国,连女子都征召了的残暴之举,肯定会大书特书,能在后世上演一部又一部传奇。

    当然,自己这个楚王肯定是反派角色。

    熊槐急忙问道:“这些女子有多少人,令尹是怎么处理的。”

    屈原答道:“只有不到百人,令尹知道后,将这些女子全都聚集起来,然后直接与陈地的未婚国人进行婚配了。”

    以前按照周礼的要求,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没有成年,不能婚配。但是,战争频频地现在,这个规定已经没人理会了,普通人的成婚年龄被大大提前。

    迟迟未婚,各国都是直接指婚的。

    “好好好。”

    熊槐一听进行婚配,就放心了,征召女子参军这种黑锅,熊槐坚决不背。

    哪怕以秦始皇的残暴,也没有干出征召女子参军这种事情吧。

    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熊槐眼睛一眯,看向正低着头屈原。

    屈原这是在劝谏啊。

    难道我楚国的庶人,已经危险到这种程度了。

    熊槐慢慢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贤卿啊,这是你在《离骚》中的语句吧。”

    屈原应道:“正是如此。”

    熊槐感叹道:“民生多艰,孔子曾叹:苛政猛于虎也。难道我楚国的庶人,已经到了连战争的死亡威胁都不惧怕的地步了吗?”

    难道下一步就是谋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熊槐打了一个寒碜。

    屈原摇头道:“大王,庶人虽然艰难,但也没有到这种程度,真正生活不下去的庶人,早已逃亡。现在还未逃亡的,大都是生活能过得去的,之所以前去参战,只是为了国人的身份罢了。”

    熊槐松了口气,知道现在还没有到那种程度。

    但是陈地的这一情况,也给熊槐提了一个醒。

    那就是这些野人已经有自己的诉求,不再满足于得过且过,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

    想到这,熊槐对屈原道:“贤卿,寡人决定在北津戍哪里筑城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吧?”

    屈原点点道:“臣已知之,而且微臣已经在准备筑城的物资了。”

    熊槐不置可否,盯着屈原,不容置疑道:“寡人决定将新城命名为襄阳,筑城这个艰巨的任务,寡人希望贤卿你能亲自去主持,替寡人修建襄阳城。”

第一百二十七 试点襄阳

    屈原一怔,脸色惨白,惊恐的看着楚王。

    自己犯了什么错?

    楚王竟然要驱逐我?

    屈原心中惊疑不定,种种想法全都冒了出来。

    最后,屈原长拜道:“唯大王之命是从。”

    熊槐点了点头,道:“老子云:治大国者若烹小鲜,无胜有,静胜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楚国,大国也,内忧外患,寡人常患之,故欲行变法之事。然以吴子之能,变法期年,人亡政息,寡人忧之。”

    “变法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天下形势迥异,齐国灭燕一事,在诸国中率先走出一条与霸业截然不同的道路。虽然齐国失败了,但是却并不代表这条道路是错误的。”

    “所以寡人担心,若是我楚国再次发生六十年前吴子一般的惨案,我楚国恐怕将有亡国之忧。”

    “且夫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寡人决定从易事着手,从小事开始。”

    原本有些心凉的屈原,听到这里顿时热血沸腾。

    楚王这话中的意思,是要再次开始变法了。

    而且吸收了上次变法的失误,这一次是要步步为营。

    屈原拜道:“愿为大王驱驰,万死不辞。”

    熊槐微微颔首,道:

    “寡人打算在楚国同时进行两种变革,其一是废除国野之别,但是野人有四种,除了楚国直属的野人以外,其次就数各地封君的野人居多,再次就是贵族收拢的野人,最后是数量不明的逃亡野人。”

    “这次废除国野之别的对象,就是楚国直属野人以及逃亡的野人。”

    说到这,熊槐顿了顿,道:“方才陈地的事情,给了寡人很大启发,这次的变法,并不是直接废除国野之别,而是采用征募制。”

    “征募的对象就是楚国各地郡县的国人和野人,征募的具体事情就是修筑襄阳城。”

    屈原闻言立即知道楚王让自己去修筑襄阳城的目的了。

    楚国的变法,即将在襄阳城开始。

    熊槐继续道:“根据陈地的教训,本次征募,不是让百姓自动汇聚到襄阳,而是直接在各地郡县设置征募官,征募年满二十的成年男子。”

    屈原问道:“大王,征募官是由地方官兼任,亦或者由郢都直接派出。”

    熊槐直接道:“当然是由郢都直接派遣,至于具体的人选,寡人决定从本次大战中立功的将士中挑选。”

    “征募官的主要任务不同以往各地的征召,而是如同魏武卒一般征募,凡是年满十八,只要身体健全,无论国人还是野人,都可以参与征募。”

    “襄阳建成之后,凡是参与此次筑城的人,都可以在襄阳获得百亩土地,并且在襄阳,不再划分国野之别。”

    “而这第二个变革,就是分田,寡人决定在襄阳不再采用以前的集体耕种制,而是广开阡陌。将大块的王田,分成一块块小田,交由百姓耕种,并且全部采取国人的十一税制。”

    “变革内容只有这两项,仅限襄阳一地,具体事由全部交给贤卿负责,寡人只负责提供支援,要人给人,要粮给粮。”

    “襄阳成功之后,贤卿就回来,开始全面主持楚国的改革活动!”

    屈原了然,襄阳城就是变法的一个实验点。

    而且这一次征募的都是楚国直属的百姓,并没有直接针对贵族封君,受到的抵制肯定不会如上次一般。

    屈原俯首道:“微臣领命。”

    熊槐说完襄阳的问题后,再次想到另一个关于人的问题,也就是楚国地多人少的问题,接着对屈原道:“贤卿,先前你曾对寡人说,楚国不缺地,缺的是人,寡人深以为然,夫欲成大事,必以人为本,楚国地多人少,寡人决定增加人口,在楚国鼓励生育,不知贤卿有什么建议。”

    屈原想了想,道:“大王,增加人口,有两种办法,一种方法是从其他国家获取人口,另一种方法就是大王所说的鼓励生育。”

    熊槐问道:“如何从他国获取人口?”

    屈原答道:“回大王,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战争,通过战争掠夺他国人口,其二则是吸引他国百姓来投。”

    熊槐摇了摇头,楚国现在的情况,吸引百姓来投,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做到,至于战争···

    熊槐猛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楚国新占的齐国淮北地,这是未来打算放弃的地盘。

    土地虽然不能打包带走,但是淮北的百姓可以啊!

    想到这,熊槐呵呵一笑。

    或许以后打战,军队还需要附带一个任务,尽量掠夺当地的人口。

    战争的事情暂时放下。

    熊槐接着问道:“那么如何鼓励生育?”

    熊槐所知的后世办法,有直接发钱奖励的,也有直接送房子的,也有政府抚养的,也有减税,还有荣誉奖励的。

    熊槐直接无视前三条。

    现在还是两千多年前,楚国穷得很,百姓能一日三餐就是很大的进步,还不能如此奢侈。

    若是楚国与秦国一般,倒是可以赐爵,可惜楚国不是秦国。

    屈原想了想道:“大王,鼓励生育也有三种途径,其一是奖,其二是罚,其三是鼓励婚配降低成婚年龄。”

    “如何奖?如何罚?如何鼓励婚配?”熊槐问道。

    至于降低成婚年龄的事情,熊槐直接无视。

    为了适应战争的人口需要,在成婚年龄一降再降的现在,平民家中的女子,已经从周礼最晚的二十三周岁降至最晚十五周岁,再降下去,那就是最晚十三周岁。

    最晚十三,那么正常的成婚年龄,已经不人道了。

    屈原思考了一下,道:“大王,奖励最直接的就是越王勾践的方法,对生育的家庭赐予奖励,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人口较少的国家,以楚国之大,这一方法难以施行。”

    “我们楚国若是鼓励生育,则可以进行免除徭役和减税。一对夫妇生育三人,则可以免除全家徭役,生育四人,则可以降低税收。”

    “若是大王担心劳役以及税收减少,可以借鉴秦国的方法,对所有家中超过两位成年男丁的家庭增加一倍税赋,促使百姓进行分家,这些新分出的家庭,依然采用正常税赋,则可避免税赋的流失。”

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

    熊槐暗自感慨,这种法令要是推广开来,那么普通的民众,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恐怕就是生育了吧。

    屈原接着道:“至于惩罚制度,方才的加税就是其中一种,另外可以对所有已经成年的未婚男女进行征税,成年一年未婚者,强制征收未婚税,两年未婚者,加税,三年未婚者,国家帮助指定婚姻。”

    征税以及指定婚姻,这比越王勾践的男女未婚,其父母有罪的法律又要柔和许多,至于国家包办婚姻,已经各国施行很长时间,百姓都已经适应了。

    熊槐愣愣的看着屈原,现在的屈原有向商鞅靠拢的趋势啊。

    或许在未来,楚国将会失去一位忧国忧民的浪漫主义大诗人,而多出一个严酷的法家代表。

    这种情况对熊槐自己而言,肯定是好的,但是屈原而言,或许他甘之如饴吧。

    屈原见楚王走神,急忙问道:“大王,可以微臣所说有误?”

    熊槐闻言,立即摇了摇头,道:“贤卿说的很对,还有惩罚的手段吗?”

    “有。”屈原点点头,继续道:“在各地大力推行仲春之会,女子十三、男子十七凡是无故不到者,罚之。”

    所谓的仲春的之会,也是为了加快男女成婚而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国家举行的大型未婚男女自由相亲会,只要双方对上眼,就可以直接交换信物定下婚约,或者也可以直接抱走,号称奔者不禁。

    以前的郑国就是号称**的国家,不但仲春时节举行大会,连秋后也有举行。

    楚国的云梦,宋国的桑林,都是著名的浪漫之地。

    但是这种大型相亲会,随着国家简单粗暴的指定婚姻的流行,各国已经越来越不重视了。

    而且国家包办婚姻的种种弊端,导致现在越来越流行父母提前包办婚姻,再往后,礼制深入人心,自由恋爱则逐渐成为禁忌。

    对于国家包办婚姻,熊槐是···怎么说···就那样吧。

    熊槐点点头,道:“可。”

    屈原接着道:“至于鼓励婚姻,臣请从大王开始。”

    熊槐一怔,自己的那个便宜太子都快成婚了,还怎么鼓励婚姻?

    难道这是怂恿寡人广纳美人么?

    熊槐嘴角浮出笑意,点了点头。

    屈原果然是忠臣,连这也不忘了寡人。

    屈原见楚王笑着点头,行礼道:“大王宫中美人众多,而大王往往只是宠幸数人,臣请大王将年过二十,尚未被大王宠幸女子,全都放归出宫,令其自由婚嫁。”

    熊槐笑意僵在脸上。

    原来自己想多了,不是广纳美人,而是放归美人啊?

    屈原继续道:“若是大王以身为先,号召贵族封君放归后室,婚配百姓,必然能多出大量人口。”

    熊槐闻言,有些淡淡的不舍,看来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注定要离寡人远去了。

    熊槐收拢心思,道:“可。寡人后宫中,除去宫中女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出宫外,其他年过二十的女子,皆可赐予财物放归民间。”

    “大王英明。”屈原行礼道:“大王,我们接着还可以在民间宣传,人生在世,若是不能传承于后,令祖先的祭祀断绝,这就是莫大的过错。”

    熊槐脱口而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屈原闻言行礼道:“大王英明,言简意赅,正是如此。”

    熊槐微微一愣,这话好像是孟子说的,至于现在有没有说这句话,那就不知道了。不过连博闻强识的屈原都没有听说过,那就算自己名言吧。

    难道孟子还敢过来抢版权不成!

    熊槐笑着点点头,道:“不错,我们就应该这样宣传,单独用国家的力量去强制百姓成婚,所造成的种种不幸,必然积怨于国,其错归于寡人。若是发动天下父母之心,号召百姓早早成婚生子,那就好多了。”

    屈原若有所思。

    熊槐想起这句话的后半部分,接着道:“寡人以为,我们还可以用湘水地区流传已久的湘君的故事来劝诫所有的百姓。”

    “湘君?”

    屈原想起舜帝来。

    熊槐编造了一下语言,道:“昔日舜的父亲并没有为舜娶亲,但是上古圣贤舜帝,担心自己没有后代,是对祖先大不孝,于是自己就私自娶妻了,上古圣贤告诉我们,不告而娶,这也是可以的。”

    不告而娶,是违反礼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步骤,是大大的无礼。

    诗经上:非我迁期,子无良媒,说的就是违反媒妁之言,而导致婚期延后。

    熊槐这是在加速婚配的速度,对于这,熊槐毫无心理压力。

    如果不是担心私奔会奔到楚国之外,熊槐连私奔也会宣传一番。

    如今战乱频繁,人多才是硬道理,只要民众愿意成婚,管他是那种方式。

    只要是在楚国成婚,是在楚国生儿育女,在楚国交税,那就足够了。

    屈原闻言一怔,传说···帝舜娶妻不是因为帝尧亲自的赐婚吗?怎么和不告而娶扯上关系了?

    不过上古传说,年代久远,不见于史,全靠口口相传,既然楚王这样说,而且也不违背楚国的国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对自己有利,合乎主流观点,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说的。

    屈原应道:“大王,此事容易,湘君和湘夫人的事情,在楚国流传甚广,只需加以引导,不告而娶的事情,很容易就可以在楚国流传开来。”

    接下来熊槐在此和屈原敲定变法的细节。

    时至太阳偏西,已到晚饭时分,熊槐对屈原道:“贤卿,如今已是晚膳时分,卿与寡人共同用膳吧。”

    楚王赐膳,屈原自然不会推辞,拜谢道:“谢大王赐。”

    熊槐随即让李秋安排晚膳。

    吃饱喝足。

    熊槐随意问道:“贤卿,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仓廪足而知礼仪。如今每日都能吃饱喝足,不知现在我楚国的百姓能吃饱吗?”

    虽然楚王只是随意的一问,但是涉及民生这种重大问题,屈原不敢马虎,立即正色道:“大王仁义,推己及人,臣深感宇内。”

    “我楚国疆域辽阔,淮水江汉云梦洞庭都是土地肥沃的地区,物产丰富,丰年以及平年无战事,我们楚国百姓都不会有缺粮之虞。”

    熊槐听出屈原话中的意思,若是饥年或者爆发一场长时间的战争,那么就会有一些百姓缺粮,导致百姓逃亡。

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

    “百姓一般以何为食?”熊槐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在刚刚的大战中,熊槐发现楚国的军粮大都是粟米,当时熊槐心中就有所怀疑。

    再加上前任的记忆,自己吃的是大米,但是朝中的关注点都是粟米。

    不仅楚国是这样,其他各国也是如此。

    熊槐在军营时,隐隐就有一个计划,现在是时候施行了。

    屈原答道:“其上以米粟为食,其次辅以麦菽。”

    熊槐点点头,身为楚王对这一情况也有所了解。

    在楚国,江汉淮水地区的百姓以种植粟米为主,而楚国在开发洞庭地区时,一反常态,舍弃了粟米,改以种植水稻为主,如今长沙的余粮,全都是大米。

    楚王的口粮,也都是从长沙精挑细选的精良大米。

    所以对楚国来说,主要的粮食就是粟、米。

    小麦和大豆,只是主粮不足后的补充。

    至于为何小麦大豆为什么没有成为人们的主食,那是因为现在的烹饪方式都是蒸煮,小麦和豆子,都很难煮熟,即便捣碎煮熟后,口感同样极差。

    当然,与楚国情况稍有不同的是,大豆在北方的各国,取代了楚国的大米,成为仅次于粟米的存在,如今越来越重要。

    至于小麦···

    若不是出现冬小麦这个古代黑科技,一旦发生饥荒时,可以迅速补种小麦,以避免大规模的饥荒事件的发生,恐怕小麦的地位会更加低。

    也正是因为冬小麦这个黑科技,各国都在号召民众种植冬小麦,只是小麦的那种口感,加上耐旱程度都不如粟米,并且需要精心照顾,导致推广艰难,一直都是主粮以外的备胎。

    至于小麦从备胎上位,还要依靠另一种创新,那就是石磨。

    “贤卿,据寡人所知,现在北方诸国都是以粟菽为食吧。”熊槐眯着眼睛笑道。

    屈原应道:“正是如此,北方诸国中,其上食粟,其下食菽。”

    “麦饭乃是贱物!”熊槐再次确认道。

    屈原不明所以,点头道:“正是如此,若非发生饥荒无粮,各国的百姓一般都不会吃麦饭。”

    熊槐问道:“现在天下有小麦粉末吗?”

    屈原摇了摇头,想了一下,道:“可以用臼将小麦捣碎。”

    “用臼捣碎。”熊槐一愣。

    这的确是一种可行的笨方法。

    这种舂米的方法,肯定费时费力,而且难以见到成效,普通人根本不会去做,而王公贵族,压根就不吃麦饭。

    但是这种方法却打开了熊槐的思路,一个削弱其他国家的思路。

    “贤卿稍后。”熊槐想到这,对屈原说了一句,接着将目光看向还在一旁的太官蔡和,道:“煮一碗麦饭过来,然后着人用舂将麦米捣碎,越碎越好,寡人有大用。”

    “唯。”蔡和应道。

    蔡和离去后,熊槐对李秋道:“传令,让工尹前来见寡人。”

    “唯。”

    接着熊槐想起墨家也是著名的工匠,继续道:“让上大夫已齿也来见寡人。”

    “唯。”李秋再次行礼。

    过了一段时间,蔡和带着两个端着盘子的侍从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盘子上放着一碗煮熟的麦饭,另一人盘子上,有一大一小两个碗,大碗里面是粒状小麦,而小碗里面则是小麦粉。

    蔡和行礼道:“大王,臣已将麦饭与用臼舂好的麦米带来。”

    熊槐点头道:“呈上来。”

    侍从将三个碗摆在楚王身前。

    熊槐先用勺挖出一口麦饭,接着就向嘴里送。

    屈原见状,大惊。

    楚王这是以身为先提倡麦饭吗?

    但是救急用的麦饭,怎能入楚王之口,屈原立即劝住道:“大王,我楚国并无缺粮之忧,无需大王如此。”

    熊槐摇头道:“无妨,寡人只是想尝一尝。”

    说着,便将麦饭送入口中

    入口后有些坚硬粗糙,和松软可口的米饭相比,天上地下,无法相提并论。

    麦粒在嘴里嚼了许久,才被嚼碎。

    咽下去后,熊槐感叹道:“麦饭的确难吃,难怪不被百姓认可。”

    接着,熊槐越过那一小碗粒状小麦,直接将手抓起一把麦粉,用手捏了捏,手感不错,已经是粉状,可以称之为面粉了。

    熊槐将面粉放下,向蔡和问道:“太官,这面粉容易获得吗?”

    “面粉?”蔡和一怔,楚王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将麦粉唤作面粉,这其中有深意吗?

    蔡和一边思考一边答道:“大王,面粉获取并不容易。方才小臣担心大王急需面粉,故令近三十人同时舂米,而后挑选出一些细小的麦粒,命数人用小臼将其碾成粉状,特献于大王之前。”

    “小臼?”熊槐想起后世家里厨房中备用的药臼。

    这东西用来碾碎成粉,虽然每次的量少,但的确可行。

    熊槐笑道:“好,能急寡人之急,此事算你一功,赐十金。”

    蔡和闻言大喜,拜谢:“小臣谢大王赏赐。”

    见蔡和起身,熊槐继续道:“加派人手,继续赶制面粉,今天太阳落山前,寡人要二十斤面粉。”

    “面粉赶制出来后,分成二十份,每一份都混入不同比例的水,然后进行蒸煮。”

    一听楚王要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制二十斤面粉,蔡和面露难色,道:“大王,面粉制作困难,小臣手中人员不足,恐怕难以在日落前完成大王的命令。”

    熊槐看了蔡和一眼,对李秋道:“司宫,从宫中他处抽调人员,一定要将二十斤面粉赶制出来。”

    “唯。”李秋应道。

    屈原见状,脸色有些迟疑道:“大王,面粉就算远比麦饭容易食用,但是制作困难,恐怕极难推广,只会沦为奢侈之物,以供贵人食用。”

    熊槐点头道:“寡人明白,所以才会传工尹以及上大夫前来。”

    工尹昭雎是掌管工程建设的官员,手中掌握大量的工匠。

    而上大夫已齿是楚墨领袖,墨家同样擅长打造工具。

    屈原会意,楚王想要用从工匠哪里获容易获取面粉的方式。

    不久后,昭雎和已齿赶到。

    礼毕。

    熊槐指着面粉道:“两位贤卿,今日寡人得到一件新东西,就是这种面粉,由麦米磨制而成。”

    昭雎和已齿看着面粉,各有所思,一时不明楚王是什么意思。

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

    熊槐本想介绍一下面粉制成的馒头等食物,可是一时没有实物,只能介绍道:“此物是通过舂米的方式获取,制作极为困难,所以寡人想向两位询问,是否有其他的工具,能将麦米制作成粉状面粉。”

    昭雎和已齿同时摇了摇头,表示还没有这种工具。

    熊槐顿时松了一口气。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类似石磨的这种东西,那实在是太好了。

    熊槐顿时严肃起来,对李秋道:“驱散殿内所有随从,所有人离开此殿五十步,不许任何靠近,擅闯者杀无赦。”

    李秋一惊,立即躬身道:“唯。”

    屈原三人闻言同样大惊,楚王这是要说大事情啊。

    尤其是昭雎,不久前碰到这种事情,还是楚王改变楚国战略的时候,这一次的事情同样不小。

    所欲侍从都离开后,殿中只剩下四人。

    熊槐从自己腰间取下两块美玉,然后一上一下叠在一起,然后用手转动上面的美玉,向昭雎已齿问道:“两位贤卿,若是两块精心打磨的石块,如同这样转动,能否将麦米磨成粉末。”

    石磨的制作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少的只是一个思想的火花。

    楚王一用美玉演示,经常和工匠打交道,并且经常自己动手实践的已齿,瞬间就将石磨的运作原理想明白。

    昭雎还没有回答,已齿点头道:“大王,此事可行,而且制作这样的石块并不复杂,很容易就可以制作出来。”

    昭雎随后赞同道:“大王,上大夫所言甚是,此事容易。”

    见已齿立即想明白,熊槐大喜道:“好,若是寡人将此事交由两位贤卿负责,三天时间能否制成一个能将麦米磨成面粉的石磨。”

    昭雎已齿应道:“臣必定能完成大王所托。”

    “好。”熊槐赞了一声,道:“三位贤卿应该知道,麦米不仅冬季能耕种,而且产量还要在粟米之上。”

    “而麦米之所以被百姓拒绝,是因为难以食用。若是麦米磨成面粉,那么麦米难以使用的弊端,将会彻底避免,如此一来,我楚国也将多出一种主粮。”

    对于小麦或者说面粉的食用效果,熊槐毫不怀疑,毕竟这是千百年间,历史和群众的共同选择。

    见三人会意,已经意识到小麦在粮食中的地位变化,熊槐继续道:“所以寡人打算对石磨一事进行严格保密,在偏僻的山区单独设置一座营寨,令制作石磨的工匠在营寨中制磨,并且将麦米直接送到营寨中磨制面粉。”

    “大王英明。”三人齐声道。

    臣不迷则失其身,君不密则失其国。

    对于保密一事,三人全都同意。

    昭雎眼睛瞥过这碗被舂出来的面粉,突然一惊,迟疑道:“大王,如果面粉可以改变麦米在粮食中的地位,那么这碗面粉有多少人知道?”

    屈原闻言立即道:“大王,请封锁宫门,严禁任何人出宫。”

    熊槐摇头笑道:“此事无妨,寡人不仅不会对面粉保密,以后还会主动将此事宣称出去。”

    粮食不比其他,如果只有一两个人能使用,那就是山珍海味,对于国家而言,根本毫无益处。

    若是普通人也能正常使用,那么根本无法保密。

    所以熊槐根本没有打算保密。

    在三人的疑惑间,熊槐笑道:“当然,泄露出去的消息,不是石磨磨面,而是用石臼舂米。”

    “未来的数年里,面粉将会作为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出现在贵人的餐桌上。”

    昭雎问道:“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道:“舂米一事困难重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只要一个贵人每顿只吃一点面粉,那么就需要一个农夫反复舂米半天乃至一天。”

    “各国无论大小,其中贵人的数量都不在少数,舂米又是一件极为劳累的事情,到时各国所消耗的人力必然不少。”

    对于这,熊槐刚刚已经从蔡和哪里得到验证。

    仅仅只是二十斤面粉,管理楚王膳食的太官,竟然说人手不足。

    若是召开一场大型面食宴会,所需要的面粉,全部采用舂米的方式,究竟需要多少人准备多长时间,熊槐想想就觉得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熊槐自嘲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昔日齐桓公曾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且常使爵腐于酒,肉腐于俎。寡人深以为然,食色性也,弗能禁之。”

    “若是面粉制作出来的食品精美,必然能够进入各国贵人的菜单,到时各国贵族必然纷纷效仿,即便舂米一事困难重重,想必这拦不住各国的贵族。”

    对于各种面食,虽然熊槐自己不会做,但是出出主意还是可以的。

    在烹饪手段极少的战国,用面粉吸引各国贵人的注意力,熊槐还是有自信的。

    屈原道:“大王的意思是,通过面粉消耗各国的实力。”

    熊槐点点头。

    已齿迟疑道:“大王,石磨功效暂时不明,而且制作简单,恐怕瞒不了各国多久。”

    对于已齿的担心,熊槐毫不在意,世间最难捅破的,无疑就是那薄薄的一层纸,世间最难产生的,大概就是创新的火花。

    熊槐不担心其他国家,能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发明出石磨来。

    当然,如果真有这样的天才,对楚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大影响。

    熊槐笑道:“无妨,一旦我楚国决定大规模推广小麦,石磨的事情根本瞒不了其他国家。”

    “但只要在石磨公开之前,派人前往各国通过各种手段收购麦米,提前储备大量的麦米即可。”

    “如今各国对于麦米重视不足,若是我们在楚国上演一场大戏,引发贵族封君都对面粉的追求,然后提高麦米的价格,号召楚国百姓种植冬麦,能够在减低他国警惕的同时,还能从各国收购大量的麦米,那就再好不过了。”

    昭雎问道:“大王意思是?”

    熊槐一笑,转头对屈原道:“贤卿,不知是否愿意为楚国出力,而甘愿暂时背负数年骂名?”

    屈原闻言拜道:“区区数年骂名,何足挂齿,臣愿为大王效死。”

    熊槐赞道:“好,那就委屈贤卿了。”

    当天夜里,一个小道消息迅速在郢都传开。

    据说,三闾大夫今日向楚王献上了一碗面粉,其制作的食物,味道极为精美,楚王顿时大喜,感叹面粉美味为天下第一。为此,楚王当时就下令,让楚宫中所有的侍从乃至宫中侍卫前去舂米。

    据说,这一天晚上,楚王一顿吃下了寻常十个壮丁一天的口粮。

    据说面粉就是用石臼舂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