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第12分节

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

    熊槐摇了摇头,对于昭雎这个答案并不是太认可,昭雎依旧没有说明秦国的意图,没有说到点子上。

    秦国攻打巫郡的可能性并不低,相反,熊槐也认为秦国攻打巫郡的可能性极高。但是,巫郡太过偏远,巴蜀两地对秦国来说,也是新得之地,秦国把主攻方向放在巴蜀的可能性极低。

    就算秦国攻占巫郡,对于这一战战来说,也没有多少作用。

    一时间猜不透秦国的心思,熊槐只能被动防御,不给秦国任何机会。

    熊槐开口吩咐道:“传寡人之命,令巫郡守严加防范秦国从巴国过来的攻击。”

    想不通秦国举动的深意,熊槐暂时把此时按下,向陈轸问道:“贤卿,齐国那边现在如何?还有宋国那边现在如何,如今我们联军已经在进攻齐国,难道宋国铁了心要为齐国陪葬吗?”

    虽然楚王秦王都来到了丹水,秦楚两国也在丹水聚集了几十万大军,但是毫无疑问,现在齐国依然是主战场,齐宋两国对阵四国联军,是关键性一战。

    陈轸答道:“大王,如今柱国所部正在和宋国对持,宋国那边受到到柱国的压力,已经不如先前那么决绝,已经松口了。只是因为齐国在宋国的实力很强,宋王面对国内强大的亲齐派势力,一直摇摆不定,迟迟没有背叛齐国。”

    “不久前,犀首离开魏国,以楚相魏相两国之相的身份前往宋国,打算以楚魏两国之力逼迫宋国背叛齐国,想来宋国离背叛齐国之日不远了。”

    熊槐点了点头,只要宋国背叛齐国,那么齐国所直接面临的军队,将会再次增加四十万,齐国再不败,那就没有天理了。

    “那么其他伐齐战场如何了?”熊槐问道。

    陈轸回答道:“大王,现在赵国还在和齐国在燕国的军队交战,但是短时间内难以分出胜负。”

    “而魏国那边,因为魏国缺少水师,就如同我们现在和秦韩联军一样,隔河相望,没有打起来。”

    “而越国的水师和我们楚国的水师,依旧跟齐国的水师在淮水上交战,齐国水师依靠岸上的齐军相助,依旧牢牢控制淮水北部,所以越国和我们楚国的三十万大军被挡在淮水之南。”

    熊槐叹了口气,心中很不舒服。

    明明有百万大军,结果军队的数量优势却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昔日面对秦国是这样,如今面对齐国依旧是这样,一个使不上劲,一个好像打中一团棉花,力气全都憋在身上,难受!

    熊槐突然想起越国的奇兵,问道:“如今越国的渡海大军应该已经早就到齐国了吧,难道战败了?”

    陈轸摇头道:“大王,越国的水师早就到齐国了,但是被齐国的水师拦住,双方在大海上打了一战,结果两败俱伤,越国水师见无法战胜齐国水师,只好另寻机会。据从齐国传回的消息,越国水师在大海上找了一个岛屿休整,和齐国的水师在大海上对持。”

    “等等。”熊槐打断陈轸:“齐国的水师和越国水师在海上对持,齐国的水师是哪来的?寡人记得齐国的水师,不是集中在濮水和淮水之上吗?”

    熊槐记得很清楚,越国之所以要渡海攻击齐国,就是因为齐国的水师在淮水濮水被牵制,齐国海防空虚,才会效仿吴国渡海的。

    现在的结果是,越国在大海上被齐国水师拦住了,交战后两败俱伤。

    水师的建立首先需要船,而且是战船,其次是需要有水卒,能在大海上交战的,必然是齐国的精锐水师。

    水师不可能一夜之间成型。

    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齐国从其他地方抽调了水师,现在齐国水师依旧和楚越两国水师在淮水上交战,那么被抽调的水师就很可能是濮水上的。

    “难道齐国将濮水的水师调走了?”熊槐问道。

    陈轸点头道:“大王,正是如此。”

    “越国那支强大的渡海水师出发没多久,就被齐国得知。齐国见魏国没有水师,于是就抽调了濮水上的水师主力以及一部分淮水水师,前往拦截越国水师。”

    这个时代的战船虽然能横行江河,但是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只能近海航行。

    熊槐的关注点不是齐越海战,而是另一个地方,那就是濮水的齐国水师主力已经被调离了。

    “既然齐国已经将濮水上的水师大部调离,那么魏国为何还在和齐国隔河对持,而没有趁机渡过濮水,与齐国大战?”熊槐皱起眉头道。

    如今天下各国都已经交战,魏国依旧与齐国相持,这就有些说不过。

    陈轸答道:“大王,齐国水师在濮水之上时,曾利用水师的优势,将濮水上所有的船只全部征收,魏国曾利用新赶制的木筏,试着渡河,但是被齐国半渡而击,损失较大,又退了回去,所以才会一直对持到现在。”

    熊槐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虽然齐国水师撤走,但是没有水师缺乏战船的魏国,依旧无法取得濮水的控制权。只要齐国拒河而守,那么魏国同样不能渡河。

    现在这个时代,渡河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没有船的情况下。

    没有船?

    船!

    熊槐猛然想到,虽然魏国没有船,但是楚国有啊,而且越国也有,船这东西对楚越来说,根本不是事。

    想到这里,熊槐哈哈大笑道:“齐国将濮水的水师调走,这就是一个机会,一个一举打败齐国的机会,看来战争就快要结束了。”

    昭雎和陈轸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问,不知道楚王为何如此说。

    昭雎行了一礼,问道:“大王,不知如何打败齐国。”

    熊槐笑道:“魏国不是没有战船渡河吗?虽然魏国没有水师,但是不但我们楚国有,而且越国同样也有,将战船交给魏国虽然不可能,但是只要我们将一些大型民船改造一番,虽然不能对付水师,但是用来过河却是足够了。”

    “原本齐国水师控制濮水,民船面对水师难堪大用,现在齐国水师离去,那么现在在濮水,谁有船谁就占据上风,谁的船多谁就会控制濮水。”

    “只要魏军渡过濮水,那么就是齐国防线崩溃的开始,如果齐国的淮水再失守,寡人想不出齐国还能依靠什么来抵抗我们联军的百万大军。”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关虎进笼

    昭雎眼睛一亮,笑道:“大王,此事可成,如今齐国将水师调走,那就无法控制濮水,民船用来作战可能有所不足,但用来渡河却是完全可用。”

    “现在齐国之所以能抵抗我们联军,就是因为拒河而守,一旦齐国守不住濮水,那么此战大局已定。”

    熊槐道:“好,传寡人之令,征集江淮之间的民船,另派人联合魏国向越国求援,越国身为盟主,不能只喊一个大而空的口号就完事,这种事情上越国必须出一份力。”

    陈轸应道:“唯。”

    向魏国送船事情安排后,众人顿时轻松起来。

    熊槐用手捏着自己的下巴,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对岸方向的秦军大营,问道:“两位贤卿,如今天下的大势已经明朗,齐国战败后,我们怎么处理秦韩两国。”

    昭雎答道:“大王,齐国战败后,如果韩国已经没有背叛秦国,那么我们联合赵魏两国,西向进攻秦韩。韩国面对三国的逼迫,只有背叛秦国一条路。”

    “但是秦国这边,一旦秦国闭关自守,那么我们很难削弱秦国。”

    陈轸赞同道:“大王,秦国那边因为地势缘故,攻破函谷关和武关可能性很低,如果要削弱秦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义渠,两面夹击秦国。”

    熊槐摇了摇头,对于陈轸和昭雎的回答都不太满意。

    无论是攻打秦国函谷关还是武关,都不是上策,损失太大而且难见功效,就是楚国自己也不愿干这种事,三晋那边应该也差不多,不会全心全意攻打坚固无比的秦关的。

    至于义渠,牵制秦国尚可,用义渠削弱秦国,几乎不可能,公孙衍已经试过了。

    要是义渠被秦国灭掉了,那么对其他国家而言,实在是一件莫大的损失。

    秦国一加一减,凭空多出二十万兵力。

    熊槐想了想问道:“目前削弱秦国较难,那么有没有可能,利用武关函谷关以及河水,将秦国这头猛虎关进笼子里。”

    “就跟以前苏秦干的一样,不,要比苏秦还要更进一步,不是让秦国不敢挥师东向,而是让秦国根本出不来,只能呆在关中。”

    昭雎想了想道:“大王,此事可以一试,除了将各国兵力汇聚在一起强行进攻函谷关的方法外,还有另一种攻击秦国的办法,那就是我们和三晋分兵,各打各的。”

    “我们楚国兵围于中牵制秦国,然后让三晋进攻秦国的河东地区。”

    “秦国夺回被三晋攻占的河西地,不过才二十几年,攻取三晋的河东部分地区,也只是这十几年的事情,若是三晋齐心攻打河东地,秦国在被我楚国牵制的情况下,必然难以抵抗三晋的围攻。”

    “只要赵国夺回十几年前被秦国攻取的离石和蔺地,魏国夺回汾阴和陕地,那么秦国的势力就会缩回河西。然后赵魏两国拒河而守,顺着河水筑长城,那么秦国将会重新被压制回河西之地,只能龟缩在函谷关之内。”

    “要是我们再怂恿魏国夺回河水西岸的少梁,那么秦国必定会死保少梁,无论谁胜谁负,秦魏两国都将两败俱伤。”

    昭雎看了看楚王,迟疑道:“只是这样一来,就是我们楚国在壮大赵魏两国,魏国本来就是霸主遗业,若是东面从齐国获取土地,西面与秦国拒河而守,南面与我们楚国结盟,一旦给了魏国休养的时间,恐怕魏国的实力将会很快恢复,重新盘踞关东,到时又是一个极其强大的魏国。”

    “而我们楚国届时难以攻克武关,将会一无所获。”

    熊槐沉思,要么大家都没有收获,要么楚国自己没有收获,似乎是一个选择题。

    至于秦国和魏国之间,若是让自己选择一个强大的国家,那么还是魏国吧。

    虽然昔日魏国伙同赵韩虐打天下,但是魏国的缺陷太明显了。

    秦国变法很彻底,是一个强大的国家,魏国的变法也很彻底,同样也不弱。

    只是秦国的变法是逼迫自己的百姓,除了打战种田外百姓毫无出路,秦国的百姓尝到战胜的甜头后,人人都愿意打战,而且打起来很凶残,如狼似虎。

    而魏国更多的是收买自己的百姓,魏武卒横推天下数十年,打完秦国打楚国,打完楚国打齐国,打完齐国打赵韩,直到魏武卒被天下打残,难以为继,魏国才衰弱下去,这一衰弱,魏国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魏国的地理位置,决定魏国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秦国占据地利,条件有利就出兵攻打关东各国,形势不利,就闭关自守休养生息,这就是帝王基业。

    而魏国地处中原,几乎和所有的国家都相连,魏国可以攻击所有的国家,而其他国家也可以攻击魏国,魏国乃是四战之地。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熊槐向昭雎陈轸问道:“强大的魏国,和强大的秦国,那个国家对我们楚国有利?”

    昭雎陈诊异口同声道:“魏国。”

    熊槐点点头,道:“传令,派出使者前往赵魏两国,打败齐国之后,我们就邀请赵魏逼迫韩国,然后联合三晋接着打秦国。届时兵分三路,我们楚国去夺回自己的商於之地,让赵魏两国出兵夺回各自的失地,一定要将秦国逼回河西,封锁在函谷关以内。”

    “寡人打不进去,秦国也休想出来,最好是从此天下就没有秦国这个国家,让秦国和那些蛮夷一起混去吧。”

    当然这只是想当然,万里长城拦不住北面的胡人,仅凭河水外加依然被秦国控制的秦关,要想彻底拦住秦国,这只是痴人说梦。

    熊槐心中猜测,五年或者十年,应该可以吧。

    十年或者五年之后,估计天下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熊槐接着道:“传令上官大夫,若是韩国现在依然不愿意背叛秦国,那就算了,韩国已经无关紧要,寡人决定在齐国战败后,联合赵魏两国逼韩攻秦。”

    “唯。”

    秦楚前线的事情,最先被韩国得知。

    秦王带去增援的军队只有一万的消息传到韩国,顿时引起韩国上下一片哗然。

    一万军队能干什么事,打败楚国根本不可能,韩国被骗了。

    韩国的两位重臣公仲公叔再次发生争吵,结果还没有分出胜负,病床上的韩王,直接昏死过去。

    上官大夫见公叔再次无功而返,韩国依旧没有结论,只好撂下狠话,启程回去向楚王复命。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国叛齐

    淮水越国大营。

    因为魏国请求楚越两国支援的缘故,身为盟主的越王将楚国主将和魏国使者全都请到自己的大帐之中。

    昭滑代表魏国向越国请求道:“大王,魏国不久前欲渡濮水,因为缺少船只的缘故而遭到惨败,魏王特让臣向大王和楚国求援,希望大王能派出一支水师支援我魏国。”

    “如今濮水的齐国水师已经被齐国抽调一空,只要越楚两国的水师一到,魏国就能攻破濮水,齐国的防线一旦出现缺口,那么齐国就离败亡不远了。”

    大臣公师隅反对道:“大王,如今我们越楚两国正在淮水与齐国水师激战,哪里能调走水师,此事不可行。”

    “而且濮水上齐国水师大部分已经被调离,魏国要想渡河,哪里用得着水师战船,就是运输用的民船也足够了。”

    唐昧摸着自己胡须道:“大夫所言不差,现在我楚越两国水师迟迟不能攻破淮水,抽调水师一事实在不妥,若是民船,我楚国到是可以可以支援一二。”

    见唐昧已经代表楚国同意支援魏国民船,越王自付身为盟主不能小气,当即拍板道:“不错,若是民船,寡人也能拿出不少支援魏国。”

    昭滑脸色一变,迟疑一下,勉强道:“如此就多谢大王了。”

    唐昧笑道:“虽然水师战船无法支援魏国,但是我楚国愿意支援魏国大型民船两百,箭矢一百万,以助魏国伐齐。”

    越王闻言道:“我越国可支援魏国大型民船四百,箭矢两百万,以助魏国破齐。”

    昭滑谢道:“多谢大王,多谢将军。”

    当夜,楚军营中,唐昧正站在营中的一座高台上抬头仰望星空。

    不久,昭滑走过来笑道:“司败好雅兴,不知今日可有收获?”

    唐昧收回目光,意味深长道:“有,而且不小,齐国淮北地已入囊中。”

    昭滑一惊,迟疑问道:“今日你在越营中逼越王拿出四百艘大型民船,是为了齐国的淮北地?”

    唐昧点点头:“然也。如今越国五万水师渡海攻齐,且又在淮水之上正与齐国水师激战,越国的船只恐怕快耗尽了吧。”

    “今日越王再次拿出四百大型民船,以我对越国的了解,恐怕越国国内的船只已经抽调一空,越国的补给将会极为勉强,一旦我们楚越两国打败齐国,那么接下来的争夺,就是各凭手段。”

    “而补给困难的越国,根本不是我楚军的对手,到时齐国淮北地,必将大部为我楚国所有。”

    昭滑闻言一愣,在唐昧身前来回踱步,良久,才道:“不知司败以为越王其人如何?”

    唐昧道:“越王贪名好利,见小利而忘大益,此次与我楚国争盟主之名便是如此。丝毫不顾及越国的在中原各国的声名,标新立异欲立吕齐,这就是越王糊涂。”

    “越国国内一片混乱,而越王竟举国伐齐,这就是越王暴虐。”

    “越王不信国中大臣,弃国中贤人不顾,反而相信你这个外国使者,这就是越王识人不明。”

    “越国有这样的越王,所以才与我楚国相争十余年,但是却从来没有占到便宜。”

    昭滑道:“司败所言不差,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请司败与越国共分淮北。”

    唐昧大有深意的看了昭滑一眼,昭滑所图不小,竟然连齐国的淮北都看不上,那么昭滑这是看中了越国么。

    见昭滑脸上含蓄的笑容,唐昧了然,大笑道:“可。”

    三日后,越王唐昧目送六百艘民船离去,船队消失在视野后,唐昧对越王道:“大王,接下来就要我们两国水师封锁淮水,不让齐国水师增援濮水齐军。”

    越王点点头。

    宋国。

    已经下定决心背叛齐国的宋康王,正襟危坐,向出使宋国的公孙衍问道:“犀首远道而来,不知何以教寡人。”

    公孙衍将宋康王上下打量许久,啧啧称奇。

    宋康王将自己上下看了一遍,发现衣着没有问题,好奇问道:“犀首,难道寡人有什么问题吗?”

    公孙衍摇头道:“大王的衣着并没有问题,臣之所以仔细打量大王,是想把大王记住,这恐怕是臣最后一次见到大王。”

    宋康王眼睛一横,冷眼道:“难道犀首有何不适,寡人宫中有巫医,可以为你诊治。”

    “谢大王厚爱,臣并无病患。”公孙衍摇摇头,道:“而是大王大难临头,臣这次离开离开宋国后,恐怕大王有灭国之忧,臣已无再见大王之日。”

    宋康王冷笑道:“犀首何出此言,如今宋国蒸蒸日上,何来灭国之忧?”

    公孙衍问道:“不知大王以为齐宋联军对阵赵魏楚越燕五国联军,孰胜孰败?”

    宋康王理所当然道:“当然是我齐宋联军。”

    如果齐宋必败,公孙衍也不必来游说宋国了,只有宋国有价值,宋国才能在联军哪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公孙衍点点头,一幅深以为然的表情,道:“大王,臣也认为是这样,所以大王的国家必定会被齐国灭亡。”

    “如今齐国吞并了燕国,是天下第一强国,若是打败了五国两军,不知大王以为齐国接下来的目标是赵魏两国,还是宋国。”

    宋康王默然。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赵魏两国每个国家的实力都比宋国强,而且两国是盟友,而宋国弱小且孤立无援。

    公孙衍接着道:“要是宋国不幸战败,不知大王以为五国联军会趁机灭宋,还是趁机灭齐?”

    宋康王依旧沉默。

    公孙衍的身份是楚相和魏相,这句话的意思不言而喻,一旦齐宋战败,楚魏肯定会拿宋国开刀。而且灭亡宋国的难度,和灭亡齐国的难度,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上的。

    公孙衍继续道:“如是继续对持下去,以宋国的国力,在已经和魏国对持一年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宋康王无话可说,宋康王之所以召见公孙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宋国缺粮,继续对持下去,宋国顶不住了。

    良久,宋康王向公孙衍问道:“不知先生何以教寡人。”

    公孙衍直奔主题:“请大王同联军结盟,反击齐国,如此不但能免除灭国之忧,还能瓜分齐国壮大宋国,此一举两得之事,大王何乐而不为?”

    宋康王叹了口气,向公孙衍行礼道:“愿听先生吩咐。”

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

    公孙衍离开宋宫后,宋康王召来惠盎议事。

    “惠卿,刚刚犀首代表楚魏两国向寡人提出要求,要求我宋国同齐国绝交,寡人同意了。齐国吞并燕国后,宋国就在齐国身旁,寡人这些日子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唯恐哪一天齐王命令齐军灭亡宋国。”

    “只是因为宋国被齐国所劫持,一旦背叛齐国,若是齐国来攻,宋国难以抵挡。现在天下围攻齐国,正是我宋国脱离齐国的时候。”

    惠盎赞同道:“大王英明,我们宋国早就该如此了。”

    宋康王道:“寡人之所以思考许久,是因为寡人也想在齐国身上分一杯羹,但是朝中老臣皆不同意寡人出兵攻打齐国,认为宋小齐大,宋国背叛齐国可行,但是攻打齐国就会有大祸临头,且为之奈何。”

    惠盎道:“大王,我们宋国被齐魏楚三国包围,宋国要想强大,就必须要同三国其中的一国交战不可,如今天下攻齐,正是我宋国的机会。至于朝中的老臣,大王大可不必理会,若是大王担心人心不稳,何不向鬼神求助。”

    “求助鬼神!”宋康王点点头。

    第二天,宋国都城有只小鸟在城墙的角落生下只鹑鸟(大鸟),立即引起宋国上下议论纷纷。

    宋国是商朝后裔,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一直在宋国广为流传。

    因此,小鸟生大鸟事情,一下子就成为宋国的舆论中心,并很快惊动宋王。

    而后宋康王就此事向太史询问,宋国太史会意,占卜后,喜道:“大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

    宋康王大喜,立即召集群臣,宣布道:“吉兆,这是天大的吉兆,这是上天预示寡人将要称霸天下。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寡人决定兴兵伐齐。”

    在群臣的懵逼中,宋康王正式宣布同齐国绝交,并要攻打齐国称霸天下。

    接着宋康王赶到大军中,正式誓师伐齐。

    宋国大军离去后,景翠的二十万楚军顿时空了下来。

    景翠见此当即下令,借着宋国伐齐的时机,继续移兵东向,打算抢在齐国反应过来之前,进入齐国淮北地,与淮水之南的楚越联军夹击齐军。

    与此同时,楚越两国的船队在齐国军队的恐慌中,浩浩荡荡的进入濮水。

    一见船队到来,匡章立即下令全军警戒,警惕魏国强行渡过濮水。

    第二天,准备已久的魏军,利用楚越送来的船只,强渡濮水。

    匡章令齐军在濮水岸边布下层层防守。

    齐魏两军与濮水激战,从日出杀至日中,鲜血染红了濮水,依旧胜负难分。

    大战正酣,齐国斥候向匡章急报:“将军,宋国军队出现在我军三十里之后,正向我军杀过来。”

    匡章闻言大惊:“宋国背叛了我们!大势已去,传令撤军。”

    魏国主将公孙喜见状,立即令两万魏武卒渡濮水。

    魏武卒渡河后,立即急攻齐军,连破齐军数阵,后撤的齐军,很快就在魏宋两国前后夹击下演变成溃败,损兵折将,一溃千里。

    齐国临淄。

    齐宣王浑身无力的坐在王位上,双目无神喃喃自语:“败了,我齐国竟然败了。”

    田盼叹气道:“大王,齐军虽败,但是齐国尚在,请大王立即准备善后。”

    齐宣王定了定神,道:“寡人心已乱,请盼子细说。”

    田盼道:“大王,因为宋国的背叛,我们齐军在濮水淮水全面溃败,如今只能承认失败,向各国求和。”

    “第一,立即在燕国确立燕王,用燕国的军队抵抗赵军,将齐军从燕国撤回,用来抵抗其他各国的进攻。”

    “第二,传令齐国的各个城池,立即据城而守,不可出战,出城而战虽胜亦死。”

    “第三,分化各国联军,离间各国关系。诸国之中宋国最弱,而且宋国之前还是我们盟友,宋国朝中依然还有许多亲齐国的大臣,这就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据宋国的内应来报,宋国国内已经面临缺粮,所以请大王派出使者面见宋王,以齐国之粮换取宋国暂停攻齐。”

    “一旦宋国暂停攻齐,那么魏国必然会怀疑宋国的用心,魏国到时必定不敢轻进。”

    “至于楚国,现在还在和秦国在丹水对持,只要我们对楚国割让土地,那么楚国必然会撤军,回师与秦国决战。”

    “楚国一退,越国独力难支,面对我齐国的反攻,只能退走。”

    齐宣王一听田盼的计策,好像齐国的局势还没有太坏,顿时松了口气,缓了缓心神,令自己冷静下来。

    淳于髡见齐王脸上恢复血色,慢吞吞的出言道:“大王,其实我们还可以派出使者前往赵国,以割地给赵国的办法,同赵国一起立燕公子职为燕王。一旦赵国同意,那么魏国必然对赵国生疑,再加上宋国的事情,那么魏国只能退兵。”

    齐宣王迟疑问道:“赵国会同意吗?”

    淳于髡肯定道:“会的,现在赵国进攻燕国,而燕国之地,比起我齐国来说大有不如。如果赵国不同意我们齐国的求和,那么赵国只能得到燕国的土地,而其他各国却能得到我齐国的富庶之地。”

    “依微臣看,赵国所想,无非是害怕一个强大的齐国,只要齐国从燕国撤军,那么赵国必然不敢太过逼迫齐国的,更何况,只要赵国同意和谈,不仅能收获燕国的土地和好感,还能收获齐国的土地和好感,赵国会同意的。”

    齐宣王心中一发狠,道:“好,那就割十座城池给赵国,只要赵国同意,那么齐赵就不用打了,立公子职为燕王。”

    淳于髡接着道:“大王,对于宋国,我们齐国还可以祸水东引,用滕国代替我们齐国受难。”

    “齐国大国也,宋国背叛齐国,还在攻取我齐国土地,宋国必然心中有所恐惧,若是我们齐国暗中答应宋国攻取滕国,宋国肯定会趁机吞并滕国。滕国国小力弱,但是人丁兴旺极为富庶,宋国眼馋滕国很久了。”

    齐宣王微微一愣,叹道:“寡人对不起孟子。”

    孟子在齐国多年,向齐宣王提出过许多建议,齐宣王认为很有道理,然而并没有采纳。

    现在的滕国国君,数次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用孟子的学说治理国家,滕国大治,国富民强,声名远播,天下皆称其贤,只可惜滕国太小了。

    淳于髡见齐宣王答应,继续道:“大王,如今楚越两国攻破淮水,淮北之地已不可守,老臣请大王舍弃淮北,用淮北之地离间楚越。”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谋中山

    齐宣王胸膛剧烈起伏,淮北地可是一块富庶的地区,齐国和楚国在淮泗地区争夺多年,不就是为了淮北地么,现在,齐国将彻底失去淮北地区了。

    “太傅,如何离间楚越。”

    这话一出口,齐宣王心中在流血。

    淳于髡道:“传令淮北各城城守,我齐国会厚待其家小,面对楚国的进攻,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对楚国形成压力。而对越国只需要抵抗一天即可,虽然不抵抗越国,但越国力小,难以占领太大的地盘。”

    “然后利用楚国西归心切的心情,割淮北地与楚国,必定能让越国对楚国生疑,而后全面反击越国,在楚国退兵后,越国同样也会退兵的。”

    齐宣王咬紧牙根,嘴角里迸出一个字:“好。”

    赵国。

    赵武灵王站在邯郸的城墙上,远远的向北方望去。

    许久,对肥义和公子成道:“魏国和宋国已经攻破了濮水,楚国和越国已经攻破了淮水,现在我们赵国还在燕赵边境和齐国作战。”

    公子成以为赵王心中焦虑,劝道:“大王勿忧,如今齐国西面南面同时失守,齐国坚持不了多长的,不出半月,齐国必定不战自退。”

    赵武灵王摇摇头,道:“寡人不担心无法打败齐国导致不能送公子职回国即位燕王,寡人担心的是齐魏秦楚这四个国家。”

    “齐国的强大,从齐王一战而灭燕就可见一斑,魏国乃是霸主遗业,如今虽然衰弱,但是实力依旧不弱。秦国的强大,天下有目共睹,楚国也是如此,这一次楚国同时与齐秦大战而不败,可见楚国底蕴之深。”

    “不知两位以为,我赵国同这四个国家相比,孰强孰弱?”

    “这···”两人同时愣住。

    赵武灵王接着道:“寡人也同样认为赵国比不上这四个国家,方才齐国派出使者,以齐国十座城池的代价,换取齐赵讲和,赵国立公子职为燕王,齐国承认公子职的燕王之位。”

    “寡人思索良久,最后同意了齐国的讲和请求,决定派将军乐池为主将,送公子职会燕都,将我赵国的主力从前线退回国内。”

    “什么?”肥义和公子成大惊。

    赵国率先退兵,这就是对盟友的背叛。

    赵武灵王道:“魏国东取地于齐,南盟于楚,寡人深为忧虑。楚国大国也,东败齐取淮北,西败秦,寡人亦忧之。”

    “秦国虎狼也,寡人数合三晋之兵,接连惨败于秦,寡人忧之,两位贤卿何以教寡人?”

    两人摇了摇头。

    国家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须循序渐进,容不得半点焦躁和马虎。

    赵武灵王笑道:“与我们赵国相连的秦魏齐三国,都是强大的国家,与这三个国家相争,代价巨大而收获甚微,寡人以为其不可取。”

    秦国在西面,魏国在南面,齐国在东面。

    除了这三个方向,就只剩下北面了。

    北面除了胡人,那就是中山国和燕国。

    若是齐国从燕国退走,赵国倒是可以代替齐国。

    公子成惊讶道:“难道大王准备趁机夺取燕国。”

    赵武灵王摇摇头,道:“齐国之鉴还在,寡人怎会如此不智,寡人的意思是中山。”

    肥义道:“大王,中山国并不弱小,若是攻取中山,必须我赵国全力出手不可。”

    赵武灵王点点头:“所以寡人决定交好燕国,与齐国讲和,同魏国结盟,只是寡人有些担心秦国。自几年前秦国攻占了我赵国河水的渡口蔺地后,就打开了进攻赵国的门户,这对赵国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寡人决定同意楚国的计划,集中赵国主力,夺回离石和蔺地。”

    “只要蔺地回到我赵国手中,那么秦国就无法从西面攻击赵国,这样寡人才可以放心攻打中山。”

    肥义与公子成行礼道:“大王英明。”

    韩国。

    齐国战败以及楚国陈地聚集近二十万大军的消息传到新郑,顿时令大家一片惊慌。

    当天夜里,韩宫传出韩王病故的消息。

    第二天,韩太子仓即位,是为韩襄王。

    即位后,韩襄王第一件事情就是退兵,接着派人前往赵魏,请赵魏说和,韩国愿意同楚国讲和。

    丹水大营。

    陈轸一脸喜色走到楚王身前,双手递上一份战报,贺道:“恭喜大王,齐国已败,柱国和司败已经渡过淮水,率领军队进攻齐国的淮北地了。”

    熊槐一听齐国战败,立即接过战报,看完后浑身舒坦,笑道:“齐国终于败了。”

    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熊槐对营外吩咐道:“让工尹过来见寡人。”

    陈轸接着又递上一个盒子,道:“大王,这是臣收到的密报,请大王一观。”

    熊槐一看这个盒子,就知道是昭滑送过来的,和上次的密报的外盒一样。

    昭滑如今身在越王那边,他递上的密报,肯定和越国有关。

    熊槐点点头,对陈轸示意。

    陈轸打开盒子,避开帛书的内容,检查帛书后,将帛书递给楚王。

    熊槐接过帛书,信中的内容映入眼中。

    除了简要交代战事外,信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越王昏庸,越国内部混乱,请求楚王伐越。

    熊槐用力捏住帛书,不由皱起眉头。

    越国在楚国东方,在这次楚越联盟之前的十几年里,越王接受赵国的贿赂,一直在骚扰楚国后面,楚国不堪其扰。

    现在好不容易与越国讲和,才得以安定下来。

    若是楚国攻击越国,那么就是再次和越国闹翻,楚越之间必起烽烟。

    熊槐来回走动了数圈,内心纠结不已。

    现在虽然和越国结盟,但是越王贪婪,昔日越王可以接受赵国贿赂,未来越国也可能接受齐国或者秦国贿赂,越国始终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走动中,熊槐突然灵光一闪,要是这次趁机灭了越国,那么楚国不就再无后顾之忧了么!

    至于楚国有没有灭亡越国的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个时代的越国尚处蛮荒之中,土地的开发程度远远比不上楚国,人口的数量,同样也远不如楚国。

    再加上现在的越王好大喜功昏庸无能,楚国灭亡越国的机会也是很高的。

    若是能像齐国灭亡燕国那样,在极短的时间里,一战而灭越。

    那么就不必考虑其他国家的援军问题。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齐国面临的问题,天下云起攻楚存越的事情。

    就在思索间,昭雎走了进来,行礼道:“见过大王。”

    熊槐点头示意,而后再次思索灭越的可行性。

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

    昭雎见楚王陷入深思中,不明所以,不由将目光看向陈轸,向他询问。

    陈轸摇了摇头,将目光看向楚王手中的帛书。

    昭雎一见帛书,立即了然,这不是第一次了。

    如果所料不差,楚王所想的事情应该和越国有关。

    至于越国么···

    昭雎脑子迅速转起来。

    良久,思虑再三,熊槐觉得灭亡越国一事,楚国可以试试。

    随即,熊槐对陈轸道:“贤卿吩咐一下,传寡人之令,令寡人亲卫将营帐围住,后退一百步,百步之内不许任何人靠近,如有擅闯者,以谋反罪论处,格杀勿论。”

    陈轸心中一惊,楚王这是有天大的事情要说,竟然谨慎到这种程度。

    随着亲卫退开,帐中只剩下三个人。

    熊槐将手中的帛书递给昭雎,道:“贤卿,你来看看这个,不知有何想法?”

    在昭雎观看帛书之时,熊槐留意起昭雎的神色。

    果然,昭雎的原本较为平淡的脸,看完帛书内容后,瞬间变得僵硬,而后将帛书递给陈轸。

    昭雎心中生出一股无名火。

    一段时间不见得昭滑,现在有冒出来了。

    昭雎和昭滑,在昭氏一族中,是一种竞争关系,两人因为昭氏一族领袖的地位,而矛盾重重,关系冷淡。

    陈轸看完后,又将帛书交还楚王。

    熊槐那会帛书,笑了笑,用平淡的语气道:“寡人打算在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出兵伐越,效仿齐国,一战而灭越,两位贤卿以为此事是否可行?”

    “嘶。”昭雎陈轸倒吸一口冷气。

    灭亡越国,这比灭亡燕国还要厉害。

    燕国虽大,建国时间虽长,但是在其他大国的眼中,燕国始终是一个较弱小的国家。

    越国则不然,虽然越国的国力和燕国相比,可能不相上下,但是越国毕竟是曾经称霸过的大国,灭亡越国的难度,明显远远超过燕国。

    齐国吞并燕国,就让天下攻齐。

    那么楚国吞并越国,所享受的待遇,肯定超过齐国。

    因为楚国同时与秦齐相连,战线超过千里,中间可能还要面临三晋的攻击。

    楚国不像秦国是四塞之国,地势较齐国还要有所不如,天下攻楚,齐国都扛不住,那么楚国能扛住吗?

    昭雎和陈轸很怀疑。

    熊槐见他们俩一幅受惊的模样,自己拿起水壶,倒了两杯水,笑着递给二人道:“两位贤卿,来,喝杯水,压压惊。”

    两人惊疑不定,也不顾及礼仪,连声谢语都没有,直接从楚王手中接过水杯,然后一饮而尽。

    喝完,陈轸才反应过来,行礼道:“微臣失礼,谢大王赐!”

    昭雎这才反应过来,跟着道:“谢大王赐!”

    熊槐摇了摇头,看着两人道:“寡人方才的想法,两位贤卿以为如何。”

    昭雎行礼道:“大王英明,只要越国灭亡,我楚国再无后顾之忧。”

    顿了顿,楚王的脸色没有丝毫变化,继续道:“只是灭越一事,有两难,其一越国强大,我楚国想要灭亡越国,必定面临越国的倾国而战,届时将会面临三十万乃至四十万越军据城而守,这就是灭亡越国最大的困难。”

    “其次,越王虽然糊涂,但是并没有如同燕王哙一般,将整个越国弄得天怒人怨,我们楚国打败越国容易,但是灭亡越国难,请大王三思。”

    昭雎虽然目的不纯,但是说的也有道理,并没有夸大其词。

    如今越国只是攻打齐国就拿出二十五万兵力,若是防守战,楚军所面临的越军,还真有可能达到三十万乃至四十万。

    若是越王疯狂,要求所有的年满十四岁的男丁全部上阵,那么楚军还有可能面临五十万乃至六十万。

    熊槐点点头,道:“寡人也不是现在就攻打越国,齐国虽然攻打燕国只用了五十天,但是战争的准备却进行了好几年,直到天下各国交战,无暇顾及齐燕,齐国才一战灭燕。”

    “寡人之意,接下来我楚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就是越国,然后交好其他国家,离间诸国征战,让他国无暇顾及我楚国。然后我们做好战争准备,三年五年乃至十年,终有一天我楚国准备就绪,进行灭越战争。”

    “寡人要替楚国拔掉后面的这个不安定的国家,从此楚国再无后顾之忧。”

    陈轸行礼道:“大王,灭亡越国一事虽然困难,若是花费时间,依然可以一试,但是灭亡越国之后,那么我们楚国必将面临天下的围攻。”

    “到时齐宋攻击我楚国的淮北地,三晋攻击楚国的方城宛陈等地,秦国从武关南郑巴国进攻我楚国,我楚国将如何防守,请大王三思。”

    熊槐也考虑过这个问题,道:“对于齐宋两国的军队,寡人打算放弃淮北地区,用淮北地区满足齐宋的贪欲,以水师死守淮水。至于三晋的攻击,寡人决定在方城山一线筑长城,让方城,成为我楚国真正的方城。并且继续强化宛城陈城的防守,在这两地死守,若是事有不协,则陈地退守寿春,宛城退守邓城。”

    “至于秦国的攻击,寡人同样准备两道防线,其一是丹水防线,若是事有不协,寡人准备退守汉水,至于南郑和巴蜀,若是仅仅只需防守,留下一部分精兵把守既可。”

    “并且寡人决定在襄水之北汉水之南,也就是北津戍这里新建一城,汇聚粮草武器,作为支援丹水方城南阳汉中的大本营,若是事有不协,此诚依靠汉水,继续防守其他国家的攻击。”

    “天下攻楚,我楚国要想战而胜之,确实有些难度。但是我们楚国从今日开始,就为将来的那一战准备物资和粮草,于各国打持久战,必定可以坚守住。准备的时间,三年不行那就准备五年,五年不行,那就准备十年。”

    “越国不灭,我楚国无论是争霸中原,还是仅仅只是对其他国家用兵,越国始终是一个问题。所谓的结盟,不过是一根用沙子制作的绳子,然后将两个国家捆绑在一起,难以持久。”

    “我们和齐国结盟,不过才短短两年,然后我们就背叛了齐国。我们和秦国的结盟,两个月不到,秦国就背叛了我们。盟约一事,寡人信不过。而且越王贪利好名,寡人同样信不过越王。”

    “所以对于越国,寡人一定要灭了他,两位贤卿以为如何。”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晋

    昭雎陈轸再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惊之色。

    楚王竟然愿意为了越国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这值得吗?

    如果真的能灭亡越国,一口将整个越国吞下,那么这些代价还是完全可以付出的。

    怕就怕和齐国一眼,心虽大,但是胃口不够,被各国逼着将燕国吐了出来,那就是一场灾难。

    但是现在楚王并不急着实行灭越之战,提前做好准备,积蓄实力,却是可行的事情。

    更何况,现在楚王的意思,灭越一事,楚王志在必得。

    身为臣子,根本无法违背楚王的意志。

    只要楚王不是心血来潮,贸然灭越,精心策划一番,此事绝对可以一试。

    楚国虽然和许多国家接壤,但是越国却被楚齐包围,能救援越国的,只有齐国,但是齐国之鉴不远,一旦楚越交战,那么齐国能想到楚国要灭亡越国吗?

    就算齐国想到了,齐国能攻破淮水吗?

    想到这,昭雎和陈轸行礼道:“愿听大王吩咐。”

    熊槐见两人同意自己的战略目标,点了点,目光炽热道:“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越国大国也,国力虽然不及楚国,但是楚国要想灭亡越国,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寡人打算从现在开始,楚国的战略目标就全面转向越国,对其他各国采取交好策略,避免我楚国的实力遭到损伤,争取一战而灭越。”

    昭雎进言道:“大王,若是我楚国的战略重心从秦国转向越国,那么我们封锁秦国的事情就要另作打算。”

    熊槐一愣,之前封锁秦国的计划,就是为了防止强大的秦国在楚国后方搅风搅雨,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熊槐问道:“为何?”

    昭雎答道:“大王,秦国现在可以出兵的方向有四个国家,分别是我楚国和三晋。”

    “秦国若是攻打我楚国,有四条路,分别是巴蜀南郑武关以及越过韩国。前三条路困难重重,我楚国只需留下精兵防守,秦国就难以突破。秦国攻打楚国较为方便的,就是最后一条,如同这次一般,主力越过韩国,攻打我楚国。”

    “所以我们楚国只要拉拢韩国,就可以避免再次和秦国发生大战。”

    熊槐点点了头,经武关的商洛古道,曲折难行,实在不是一条好的进攻路线。

    如果楚国和韩国结盟,那么秦国就不能越过韩国,出兵伐楚,这对楚国积蓄实力是十分有利的。

    见楚王点头,昭雎接着道:

    “秦国攻打韩国,只需要兵出函谷关,就可以直面韩国重镇宜阳,秦强韩弱,所以韩国屡屡率先向秦国投诚。”

    “秦国攻打赵国,目前可行的路线就是渡过河水,经蔺地,攻打赵国西侧。”

    “而秦国攻打魏国,除了出兵函谷关外,还可以渡河水。一旦秦国被彻底赶回河西,那么秦国就只能兵出函谷关。”

    “如此一来,我们楚国要想保住韩国,那就只有一种选择,出兵救援韩国。可是,若是秦国每年都打一次韩国,那么我们楚国就得每年救援一次韩国,这就是白白损耗我楚国的力量。”

    “可是,如果不救韩国,那么韩国就有可能受不了秦国的压迫,而再次投靠秦国。这样一来,秦韩连为一体,一旦出兵我楚国,那么楚国将不得不战。可是即便是打赢秦韩联军,这也是两败俱伤的事情。”

    熊槐眼睛一眯,道:“贤卿的意思,我们这次出兵不出力,让赵魏两国功败垂成。然后给秦国留下其他其他地方的出兵路线,迫使秦国和赵魏两国交战,三国相互消耗。”

    昭雎拱手道:“大王正是如此,只要一个国家成功既可,依臣之见,先成功的会是赵国,待赵国成功后,我们楚国就暂缓攻秦,让魏国拿不下汾阴。”

    “而后,只要秦国出兵韩国,我们就大张旗鼓的出兵救援韩国,逼迫秦国退兵,如是再三,韩国知道我们楚国会出兵救援,秦国对韩国不再是威胁,那么韩国必然彻底倒向我楚国。楚韩结为一体,秦国见韩国暂不可图,目光不是义渠就是魏国。”

    “只要韩国同我们楚国结盟,那么秦国就不能大规模出兵攻打我楚国,而且就算三晋结为一体,魏国的出兵方向也不可能是我们楚国,如此我楚国无忧矣。”

    熊槐心里有些不舒服。

    韩国是一个小国,这次伙同秦国偷袭楚国,造成极大的损失,熊槐本打算要好好的教训韩国的,可按照昭雎的战略规划,那么这次就不能重罚韩国,相反还有交好与韩国。

    看来,心中的这股怒火,只能压下去了。

    “好,那么就如此吧,让秦国在河水东侧留下一个渡口,让秦国和赵魏两国相争。”

    “大王英明。”昭雎行礼。

    陈轸思考许久,进言道:“大王,若是我们楚国的战略转向越国,那么除了拉拢韩国以外,还需要拉拢赵燕两国继续削弱齐国,而且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天下休战后,我们楚国再次结盟越国,怂恿越国继续攻打齐国,只要齐越两败俱伤同时被削弱,那么未来我们攻打越国之时,就会事半功倍。”

    熊槐想起昭滑信中的内容,道:“也就是说,我们这次将齐国的淮北地区大部分让给越国。”

    淮北地区在接下来的规划中,本来就是准备放弃的地方,如果让给越国,让齐越继续交战,自然不无不可。

    陈轸肯定道:“大王,正是如此。越国进攻的方向不是齐国就是我们楚国,如果将齐国淮北大部让给越国,那么越国就有了继续进攻齐国的基地,可以避免越王在北上无路的情况下,再次想起我们楚国。”

    熊槐笑道:“好,那就按这个意思办,将齐国淮北地区大部让给越国。”

    说完,熊槐在案前来回走了几圈。

    有些疑惑。

    不知道现在自己打败齐国和秦国,楚王的权威是否已经足够?

    现在昭滑建议出兵攻打越国的事情,正是一个契机,一个改变楚国的契机。

    而后熊槐迟疑的看着昭雎和陈轸,问道:“两位贤卿,寡人有一个疑问,请两位贤卿为寡人解惑。”

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

    两人闻言立即拜倒,道:“不敢,请大王训示。”

    熊槐挥手示意两人起身,目光深邃道:“寡人有一件事情苦思许久,却没有答案,故想询问两位贤卿。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苦苦争霸天下是为了什么?”

    两人闻言一愣。

    争霸天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号令天下的权势和地位。

    以前能够号令天下的只有周天子,后来平王东迁周天子衰弱,无法号令诸侯。

    其后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将天下许多诸侯团结在自己身边,率领诸侯接连大战,压服楚国之后,才称霸天下,以诸侯之长的身份号令其他诸侯。

    其后楚国称霸,楚庄王问鼎之轻重,结果却碰了一个软钉子,当时王孙满回复:“周德虽衰,其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

    在当时,周天子依然有大义在,天子只有周王,楚国虽然称王,但是被其他国家无视,敌对的时候还是以楚子相称。

    所以既然不能称王,那就称霸。

    而且称霸一事在当时来看,天下诸侯众多,自己身边的小诸侯国还没有灭完,其他地方的诸侯国,当然只需要听令就可以了。

    但是时间推移到现在这个时候,情况就有所不同。

    天下的小国基本已经全灭,周边只剩下大国,要想称霸天下,就必须压服其他几个大国,如同魏国一般,将天下不服的国家全都打一遍,然后自己衰弱了。

    而且现在这情况,天下大国的国君,全都自称王号,和周天子的周王平起平坐,周天子就是特殊的王,连韩国这样的小国都可以欺负周国,更别提其他国家了。

    见两人愣在那里。

    熊槐接着问道:“昔日魏文侯攻打秦国河西地甚急,秦国向我楚齐两国求救,我楚齐两国合力救秦,攻击魏国后方,两位贤卿知道魏文侯是如何应对的吗?”

    这件事情距离现在差不多刚刚一百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昭雎和陈轸自然知道。

    昭雎答道:“回大王,当时魏文侯对我齐楚联军不闻不问,下令魏军全力攻打秦国,让楚齐联军接连得手,攻取了魏国大量土地。直到数年后,吴子彻底打败秦国,全取秦国河西地,才回师与我齐楚交战。”

    后面事情昭雎没说,熊槐也没有继续问,这是楚齐两国被虐打的黑历史。

    熊槐问起另一件事:“寡人在想,若是当年魏武侯即位后,继续攻打秦国,直到将秦国彻底灭国,那么现在是怎样的一幅情形。”

    昭雎陈轸再次一惊。

    如果楚王的设想成为现实,那么对于天下来说,形势似乎已经明朗。

    以当时魏国的实力,如果不和楚齐两国交战,试图称霸天下,而是全力攻打秦国,以当时秦国灭国边缘的情况,灭亡秦国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魏国就占据关中之利,然后灭掉赵韩两国,那么就算齐楚联盟,都要被魏国横推。

    现在回想当时情况,果真就是一念之差,如果不是当时没有灭大国的先例,如果不是当时各国都想着争霸,好像现在都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了。

    昭雎陈轸连忙再拜请罪:“大王,臣等死罪。”

    尤其是陈轸,脸色苍白,冷汗瞬间冒出来,汗水顺着额头直往下掉。

    楚国的争霸战略,就是他和公孙衍两人一首策划的,现在楚王竟然要舍弃争霸的事业,认为争霸不可取,那就是他和公孙衍在误导楚王。

    罪莫大焉。

    熊槐将两人扶起,摇头道:“两位贤卿何罪之有。寡人听说昔日商君向秦孝公献策,第一次大论帝道,结果秦孝公睡着了,事后通过景监训斥商君是一个狂妄之徒。商君第二次向秦孝公说王道,结果秦孝公再次通过景监训斥商君。结果第三次商君说霸道,秦孝公才重用商君,可见当今天下的主题依然还是霸业。”

    “只是霸业之路,到了现在,已经无路可走。如同魏国,打败秦国,我楚齐两国就会冒头,打败楚齐,秦国的实力又恢复了,费时费力,却只得一时之效,寡人以为其不可取。”

    景监是楚国景氏族人,商鞅入秦的事情,楚国知道得很清楚。

    看到两人若有所思,熊槐继续道:“之前寡人虽然疑惑,但是却也不知道除了霸业,我楚国还有什么路可以走。”

    接着,熊槐将目光看着齐国的方向,道:“直到这一次,齐国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举将燕国灭国,才让寡人如梦方醒。”

    前任就算是在做梦吧。

    远交近攻,舍弃霸业,走统一的道路,这是熊槐老早就想提的事情,但是之前初来驾到,而后出现一些失误,才拖延道现在。

    熊槐顿了顿,继续道:“昔日孟子见魏王,当时还是太子的魏王曾向孟子询问:天下恶乎定?两位贤卿可知孟子是如何答的?”

    孟子见魏襄王的事情,孟子一从魏襄王那里离开,就对外面的人说魏太子怎么怎么的,所以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

    陈轸答道:“回大王,昔日孟子曾对:定于一。”

    魏襄王问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天下统一。

    这就是与当前争霸主流截然不同的方案。

    虽然没有被各国高层认可,但是在思想界已经明确提出了。

    熊槐心中推测,或许魏国争霸衰弱后,魏国的思想界已经对争霸事业有过反思。

    其中的证据就是从魏国入秦的商鞅,先提出的就是帝道,然后才是王道,最后才是霸道。

    可惜的是,儒家在现在并不流行,而且儒家那一套听上去很美好,但是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孟子的话大家一笑而过,然后各国接着为称霸而努力。

    昭雎听到楚王和陈轸的一问一答,心中瞬间出现一缕疑惑,难道楚王打算在楚国重用儒学?

    这件事并不是不可能,儒家自孔子周游入楚后,一直都有在楚国流传。

    吴起在楚国虽然以变革和军事为主,但是吴起本人受学于曾子门下(不是曾子),而后担任魏国西河守,更是长期受儒家西河学派的影响,吴起的身上带有很浓的儒家色彩。

    其后,十几年前去世的陈良,也是孟子认可儒学宗师。

    接下就是现在以博闻强识著称的屈原,身上同样带有浓重的儒家气息,当然楚国道家思想依旧是主流,不可避免,屈原同样受到道家的影响,再加上屈原本人积极参与变法。

    屈原之后,未来还有一个到楚国来的荀子。

    昭雎问道:“大王,难道想邀请孟子来楚?”

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

    熊槐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道:“孟子乃是当世宗师,那里是我楚国发出邀请,他就会来楚国的。”

    熊槐没有说出口的是,接下很长一段时间,楚国将会为灭亡越国做准备,而不再与诸侯争霸。

    为了这一目标,同样为了消除其他各国的戒心,熊槐打算在自己积蓄实力的时候,对外打出墨家非攻的幌子,对内打出兼爱的旗子,逐步解决楚国的野人问题。

    孟子提出的爱有差等,虽然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却并不适合即将变革的楚国。

    如果解决了野人问题,接下来那就是对外战争。

    儒家的那一套,相对于目前的形势来说,并不能充分挖掘国家的战争潜力,只能暂时舍弃。

    所以,若是诚心诚意的邀请孟子来楚,而后孟子见被自己狂喷的墨家禽兽都上位了,自己的思想却依旧不受重用,然后呆上个三五个月,就离开楚国,那他楚王可能就和现在的魏王一样名传天下,被孟子喷得一无是处。

    君不见,后世关于魏襄王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孟子所喷:望之不似人君。

    想到这,熊槐打了一个寒碜,摇了摇头,接着道:

    “寡人只是认为孟子说的这一句话说的很对:天下恶呼定,定于一,两位贤卿以为如何。”

    昭雎和陈轸心中了然,这是楚王在吐露自己接下来的战略目标,以及未来楚国的战略走向。

    越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未来,楚国将不会参与霸业,因为楚国已经看不上霸业了。

    昭雎与陈轸又对视一眼,有种心有荣焉之感。

    楚王表露志向,只有两个人听到了,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昭雎陈轸拜道:“大王英明。”

    熊槐见昭雎陈轸俯首下拜,心满意足之余,心中还有一个遗憾。

    那就是在灭越之后,楚国的战略目标转向哪里。

    远交近攻没错,但是除楚国之外的秦齐魏三个大国都在楚国边上,楚国应该攻击哪一个?

    这大概就是选择太多的烦恼吧,似乎选谁都对,又好像选谁都错。

    国家战略目标总不可能抓阄抓一个吧!

    熊槐摇了摇头,想的太远了,现在还是先解决越国。

    “贤卿,解除警戒。”熊槐对陈轸道。

    陈轸应道:“唯。”

    此时,负责监视秦韩联军的偏将昭应已经在外侧等候许久,见楚王亲卫解除警戒,立即快步走向楚王大营。

    “末将孙静拜见大王。”孙静进来后,行礼道。

    “可是秦韩两国有何异常?”熊槐问道。

    孙静道:“大王,斥候回报,不久前有一辆打着韩王使者的车子进入韩军大营,而后韩营出现异动,其后,韩王使者的离开韩营,向我楚营而来。”

    “向楚营而来!”陈轸一惊,随后喜道:“恭喜大王,看来齐国战败的消息传到韩国,韩王终于顶不住,要向我楚国求和,打算退兵了。”

    熊槐道:“如果韩国求和,那么想必秦国离退兵之日也不远了。”

    接着,熊槐对孙静道:“孙将军,密切监视秦军大营。”

    “唯。”孙静行了一礼,而后退了出去。

    就在熊槐等候韩国使者到来的时候,上官大夫快步走进来,急道:“大王,微臣留在韩国的随从刚刚传回急报,韩王不久前病死,韩国太子仓已经即位。”

    “什么?”熊槐眼中露出震惊之色。

    韩国大军在外,韩王去世太子新立,韩国的局势可谓危险万分。

    要不是现在各国全都在交战中,以韩国的这种情况,铁定要吃一个大亏。

    陈轸喜道:“大王,韩王新丧,这对我楚国的计划是一个好消息,韩国已入瓮中。”

    熊槐深以为然,如果刚刚听说韩国使者的消息,还只有七分把握,那么现在,熊槐已经肯定,韩国是来投诚的。

    陈轸建议道:“大王,韩国新君即位,他对我楚国的仇恨,远远不如先韩王,韩国更加容易争取了。”

    “偷袭我楚国一事,不可不严惩,我们可以重罚韩国财物,但是不向韩国割地,使韩国不至于弱小。另通过赵魏逼迫韩国,令韩国出兵伐秦。”

    “天下最令人痛恨的,莫过于来自盟友的背叛。韩国反戈一击,秦国无论是为了再次拉拢韩国,还是为了教训韩国,都会出兵伐韩。到时我楚国出兵救韩,韩国将不得不依靠我楚国。”

    熊槐点点头。

    不久,侍从禀报道:“大王,韩国使者张翠来访。”

    熊槐嘴角一笑,道:“传韩使进来。”

    “唯。”

    张翠进入帐中,气度从容,不急不缓行礼道:“外臣张翠拜见楚王。”

    熊槐眼中冒着寒光,目光紧盯张翠,怒道:“寡人不久前派重臣前往韩国,愿意用五座城池换取韩国退兵,但是却遭到韩王的拒绝,现在韩王派你来,是打算向我楚国宣布国战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请你就免开尊口,寡人在陈地的五十万大军已经准备好了。”

    张翠闻言答道:“回大王话,这件事情并不是这样,我韩国之前不答应贵国用城池换取两国讲和,是因为楚国大而韩国小,天下只听说过小国侍奉大国,却从来没有大国无故向小国送礼的道理,这就是楚国无礼于韩。”

    “楚国送给敝国五座城池,我韩国上下全都惊慌失措,知道肯定是韩国惹怒了大王,我国群臣都在想着如何平息大王的怒火,又怎么敢接受大王的馈赠呢?”

    上官大夫冷笑道:“原来如此,只是本次我楚国五十万大军前去韩国送礼,不知贵国愿意接受与否?”

    张翠答道:“鄙王听说贵国送礼,一时忙于准备迎接贵国大军,竟忽略了自身,以至不擦之下,辛劳长辞。敝国百姓听说大王为国而死,心怜寡君,已经自发聚集百万百姓,随时准备迎接贵国大军到来,进行劳军。”

    张翠不卑不亢,言语中柔中带刚。

    熊槐见占不到便宜,故作大惊道:“难道韩王病死了?”

    张翠一脸哀伤道:“回大王,敝国不幸,已立新君。”

    熊槐叹气道:“回想昔日五国伐秦,寡人欲韩王约为兄弟,一同讨伐暴秦,不想今日韩王竟早早辞世,寡人哀之。”

    张翠拜谢道:“臣代表韩国谢大王。”

    熊槐接着道:“常言道:不能因为别国国君新丧,而妄加刀兵,不能因为别国发生饥荒,而车马劳顿,寡人愿听之。”

    一听楚王因为韩王之死,愿意放弃攻打韩国,张翠心中疑惑。

第一百二十章 秦韩退兵

    虽然不加丧,不因凶的说法流传很广,而且被许多人倡导,但是如果真这么做了,那就是不合常情。

    现在的情况是,哪国国君死了,发生权力的交接的时候,都会被他国攻击,这才是常态。

    张翠一拜道:“大王仁义无双,敝国不胜感激,愿以三城为大王寿。”

    熊槐怒道:“使者这是要陷寡人于不仁不义呼,寡人不攻打韩国,是因为寡人的兄弟发生不幸,难道是贪图韩国的土地吗?”

    陈轸出言道:“大王,如今韩国不幸,新君即位,大臣不附,百姓不信,必然会遭到他国的窥探,为了成全大王仁义,请与韩国结盟,不让其他国家攻打韩国。”

    张翠一听,知道这就是楚国的第一个条件,要求韩国背叛秦国,转而投靠楚国。

    虽然心中悲哀,但这就是夹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的不幸。

    如同昔日被韩国灭亡的郑国,夹在楚晋两大国之间,谁打过来就向谁投诚,朝晋暮楚,落得善变骂名。

    现在韩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夹在秦楚之间,有向郑国演变的趋势,这种状态很不好。

    这次韩太子上位,韩国国内的亲秦派,因为失去了韩王的支持,加上偷袭楚国失败事情,遭到其他各派围攻,被打击的很严重,已经无法主导韩国的外交方向。

    这次张翠出使楚国的同时,韩国还有两个使者分别出使赵魏,请赵魏居中说和,韩国要背叛秦国投入楚国的怀抱。

    但令张翠没有想到的是,楚国连韩国的土地都不要了,只要韩国同楚国结盟。

    难道楚王真的仁义?

    张翠直接否定了这个猜测,如果楚王仁义,那么几年前韩国就不会被楚国差点坑死了。

    接下来,楚国肯定还有条件。

    但是,只要楚国不要韩国的土地,那么其他的珍宝财物,全都不值一提。

    张翠再拜道:“大王仁义,敝国对大王废肉刑一事早有耳闻,仰慕大王久矣,愿意听从大王之命,以楚国马首是瞻。”

    熊槐笑道:“如此就是两国之福。”

    昭雎听到这,猛然向楚王拜倒,悲痛道:“大王,重新与韩国结盟,臣没有意见,只是可惜了那二十万因为遭到偷袭而死难的将士。”

    熊槐面露难色。

    张翠见状,明白楚国的第二个条件到了,这才是真正的条件。

    张翠淡定道:“大王,对于此事我韩国愿意补偿。”

    熊槐叹道:“好,那么就这样,韩王之死,寡人心中忧伤,客卿!”

    陈轸答道:“臣在。”

    “此时就交由贤卿负责吧。”

    “唯。”

    陈轸和张翠离去后,熊槐立即对昭雎和上官大夫道:“传寡人之命,派遣使者前往赵魏两国,寡人已经同意和韩国讲和,赵魏两国可以合三晋之力,联合收复属于三晋的河东地。”

    “唯。”

    不久后,红光满面的陈轸走进楚王营帐,喜道:“大王,经过微臣与韩使商议,韩国决定拿出三十万石粮食,补偿我楚国。”

    熊槐一惊,如果这些粮食全部当作军粮,足够二十万大军吃好几个月的,韩国真舍得。

    而后猛然想起之前要和韩国拼消耗的想法,估计要被韩国拖到吐血啊。

    熊槐庆幸道:“没想到韩国竟然还有这么多粮食,如果真的和韩国拼消耗,恐怕我们楚国非得损失一大笔军粮不可。”

    陈轸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道:“大王,韩国此举向我们表明,韩国虽弱,但是依然还有一战之力。而且三十万石粮食的付出,也在向我们楚国表示诚意,这次韩国真心要背叛秦国了。”

    熊槐笑道:“看来韩国吸取了郑国的教训,不会如同郑国一般,那个国家打过来了,就向那个国家投诚。韩国的诚意寡人看到了,寡人一定不会让韩国失望,一旦秦国攻韩,楚国必定会前去救援。”

    陈轸跟着笑道:“大王英明。”

    熊槐吩咐道:“既然韩国已经投降,那么我们聚集在陈地的百姓,可以通知令尹解散了。虽然我们和韩国没有打起来,但是,寡人当日的承诺依然有效,赐陈地百姓免税两年,邓叶两地的百姓,全部免税一年,凡是到达陈地的百姓,免税两年。”

    “唯。”

    此事议定,侍从禀报道:“大王,韩国使者再次求见。”

    熊槐眼睛一眯,道:“快传。”

    张翠来到楚王大营后,道:“大王,臣此来特向大王辞行···”

    ······

    秦营。

    “齐国败了。”秦惠文王得到齐国战败的消息,身上散发出一股寒意,声音有些冰冷。

    “寡人不惜亲临前线,就是为了给齐宋鼓气,结果才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宋国就背叛了齐国,齐国就败了?”

    声音有些凌厉,更有一些难以置信的无奈。

    张仪所说的与楚国对持,消耗楚国国力的办法,刚刚施行就已经失败。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只能说齐宋两国太不给力了。

    同样是面对天下围攻,秦国能战而胜之,而齐国不要说一年半载,结果却是正式开打后,两个月都没有坚持住,就惨败了。

    这还是那个一举吞燕,令天下恐惧的齐国吗?

    前后差距太大。

    秦惠文王一边庆幸齐国不是秦国,一边也在痛恨齐国为什么不是秦国,实在是太不经打了。

    张仪出言道:“大王,如今齐国已败,那么接下来就是楚国率领诸国报复我们秦国的时候,请大王立即退守武关,对各国严防。”

    秦惠文王叹了口道:“唉,现在只能如此了。”

    “报···”一员将领快速走进来道:“大王,韩军大营出现异动,韩王使者从楚营回到韩营后,韩国军队立即撤退了。”

    “寡人知之。”秦惠文王摆了摆手,道:“果如先前所说,韩国背叛了我们。”

    张仪无所谓道:“大王,此事早在预料之中,只要我们闭关自守,将这一次的攻秦大军击退,那么下一次秦国兵出函谷关之时,韩国还会再次投向我们秦国的。”

    秦惠文王点点头,道:“传令,撤军,回秦国。”

    “唯。”

    楚营。

    “大王,秦国也撤军了。”孙静一查探到秦国的动静,立即向楚王汇报。

    熊槐道:“再探,确保秦军的退兵路线。”

    “唯。”

    孙静走后,熊槐感叹一声:“这一战终于结束了。”

    不久,陈轸走过来,道:“大王,赵国和魏国那边有消息传来。”

    熊槐看着陈轸,问道:“是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