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第32分节

第三百零九章 议单骑

    确定了与秦国联姻,交好秦国攻打齐国的策略后,熊槐再度开口道:“那么今天寡人召集众卿前来的第二件事是···”

    说着,熊槐的目光从群臣身上扫了一眼,然后看向公孙衍道:“犀首,寡人有一事相询?”

    公孙衍见状立即拱手道:“请大王吩咐!”

    熊槐沉吟道:“这次各国伐秦一事中,寡人看过战报后,得知义渠攻打秦军之时,曾用大量单骑从侧翼突袭秦军。而后,赵国接应魏国,同样派出了大量的单骑千里突袭秦军后方。而这两次作战,犀首都是军中主帅,不知犀首对大量的单骑同时行动有何看法?对比战车有何优劣?”

    公孙衍闻言一愣,想了想道:“大王,如今各国之中,战车都已经作为辅助用,正面对决还是得以步卒为主。”

    “至于战车与单骑优劣,其实各有优点,论冲锋的攻击力,无疑是战车更强,但是战车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难以掉头,而且即便是极为精锐的战车大军,在战场上也难以偏转。在这一点上,单骑远胜战车。”

    “这次臣带领赵国单骑前去接应魏国,三千单骑突然出现在秦军之后,然后数轮箭矢之后,就杀崩了秦军后军,然后单骑下马厮杀,仅仅一个冲锋,秦军全军就崩了。”

    “但是通过义渠接应赵军的战事,臣发现单骑的缺陷同样也很明显,至少有两个极大的缺陷。其一是如同赵军单骑一般,精通骑射的士卒太少,赵军的三千单骑还是大量招募胡人而成,赵国本土精通骑射的人实在是太少。”

    “另一个,就是单骑难以如同战车一般,可以正面冲击敌军侧翼。上次义渠冲击秦军过后,三千单骑在秦军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依旧死伤超过六成,尤其是战马的损耗,更是惊人,一场恶战下来,臣从义渠国带出来的马几乎消耗殆尽,即便是义渠这样拥有许多马的国家,恐怕也难以支撑如此大的损耗。”

    熊槐听着公孙衍的话,不停地点头。

    以前单骑根本就没有被大量使用过,初次使用,单骑的缺点自然也是有很多的,大多数人都能看的很清楚。

    要说大规模的使用单骑,各国之中赵国首先遇到这个问题,结果吃了一个败战。

    现在,赵国又在各国之中率先使用单骑独自成军的政策,效果很明显。

    上次接应魏军过河,单骑战果显著,但是自身损失很轻,基本上可以说的上是一场完胜。

    凭赵王的眼光,接下来会怎么做,已经很明显了。

    熊槐自然知道,骑兵取代战车,这是历史的趋势。

    话说,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大量出现骑兵的?

    熊槐自己是搞不清楚具体时间,但是,大名鼎鼎的胡服骑射还是知道的,这几乎与商鞅变法一样的出名,虽然效果没有商鞅的好。

    如今赵国已经大量准备骑射了,那么胡服还会远吗?

    要知道后世都说胡服骑射,从来没有听某某某人说骑射胡服的!

    对此,熊槐毫不迟疑。

    一想到那个才过而立之年不久的赵王,熊槐与他打过数次交道,之前就知道这个赵王很不好惹,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他。

    想着,熊槐长叹一口气,现在的齐王、燕王、赵王,额,刚刚那个死去的秦王不算,全都不好惹。

    至于新即位的秦王荡,暂时还没有看出什么明显的优点以及缺点,而韩王魏王,算不得贤君,但在战国这个乱世,中庸之君那就是昏君。

    言归正传,再说骑兵,楚国现在面临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楚国不产马啊!

    以前战车还是各国中间力量的时候,楚国就没有大量装备战车,而是以步卒为主。一是没马,二是楚国的地盘河流山丘众多,战车还没有步卒好使。

    同理,出则行舟的越国也是如此,楚越两国都是步卒为主,水师称雄的国家。

    以前没马的问题还不严重,但是赵国那只擅长骑射的纯骑兵军队出现在战场后,这个问题就立即提上了日程,不得不引起重视。

    战车只能直来直往,对地形要求极高,很容易就能针对。但骑兵远比战车灵活,一旦骑兵被各国大规模装备,那么他的发展速度肯定是极快的。

    更何况,虽然纯骑兵军队是稀罕物,但是单骑这可从来都不是什么稀罕物,驰骋游猎,这是贵族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数百年前就有楚王因为玩的太嗨,结果把自己宝弓遗失了。

    而且齐国还有一支远比技击士精锐的骑兵队伍,只是因为人少,举国都凑不出多少人,只能沦为齐王的礼仪部队罢了。

    上次齐国灭燕时,匡章从齐国带去了六百骑兵,当时这精锐的六百骑,唬得燕国上下一愣一愣的,虽然最后因为人数过少,这虎皮迅速被人揭破了。

    这一系列的情况,全都向熊槐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骑兵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而且在这个战争基本每年都会爆发的年代,骑兵现在的缺陷,肯定也会迅速被弥补起来。

    虽然各国的骑兵才开始出现苗头,但是熊槐却不想在这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决定提前布局骑兵的事宜,准备组建楚国的骑兵。

    一旦楚国真正获得自己的养马场,那么楚国的骑兵就会迅速成熟。

    具体怎么操作,没见过猪跑,难道还没吃过猪肉吗?

    骑兵三件套,根本就没有技术含量,这就跟石磨一样,今天出一个主意,明天就能看到成品,但是消息一泄露,那么后天燕赵秦三国那就全装备上了。

    这种资敌的事情,在楚国没有获得自己马场之前,根本不敢55使用。

    所以,熊槐这次找公孙衍来的议事,不是想从公孙衍这里得到伐秦或者备秦的策略,而是想要将组建骑兵的事情抛给群臣议一议。

    想着,熊槐开口道:“犀首所言极是,诚然单骑还有种种缺陷,但是单骑这远超战车的速度以及灵活性,足以掩盖他的不足。”

    “所以,寡人召集你们来的第二件事,那就是组建楚国的单骑的问题。”

第三百一十章 马政

    “单骑?”

    听到楚王抛出的第二个内容,群臣顿时相互观望,结果,所有的大臣全都露出疑惑之色,连公孙衍也不例外。

    而后,群臣见无人出面接口,大家心中立即有了一丝明悟。

    看来关于单骑的事情,楚王自己也拿不准,所以没有特意找人出言。

    就在众臣的思索间,太府尹斗由率先有了动作。

    只见其面色沉重的走到大殿中间,对着楚王拱手长拜道:“大王,臣以为组建单骑之事不可行。不仅是因为单骑自身有很大的弊端,而且还因为单骑与我楚国不合。”

    “众所周知,我楚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多马的国家,昔日我楚国没有大量修建战车,就是因为无马,现在的单骑,还是面临同样的问题。”

    “至于买马的事情?且不说马匹向来都是北方诸国的特产,就说我太府······”

    说着,斗由叹气道:“大王,现在臣把楚国所有的钱都用来收购各国麦米了,要想买马,太府没钱!”

    熊槐闻言默然无语,对会有大臣出言反对早有预料。

    骑兵现在处在萌芽转态,战术装备也处在探索阶段,优势与缺陷同样明显,有人反对也是正常的。

    昭雎见斗由出言后,发现楚王面无表情,既不反对也不支持,便出言道:“大王,当前我楚国的重心在越国身上,大量组建单骑,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耗费无数钱粮之后,却于伐越无益。”

    “所以,臣以为,组建单骑的问题,可以等伐越结束以后,再做决定。”

    昭雎出言后,群臣纷纷出言,结果意见惊人的一致,全都是劝楚王打消这个念头的。

    熊槐见状沉默许久,才开口道:“众卿所言极是,现在组建单骑的确不合时宜。”

    群臣闻言全都松了一口气。

    停顿了一下,熊槐呵呵一笑,向群臣正色道:“虽然现在组建单骑不合时宜,但是为了将来寡人打算组建单骑时做准备,寡人决定效仿齐国,在楚国境内开展单骑赛马活动。”

    “赛马?”

    群臣全都一愣。

    这···

    刚刚楚王说组建单骑的事情,该不会是担心群臣反对楚王开展赛马,而特意找出的一个借口吧!

    难道楚王真正的就是在国中闲得蛋疼,打算从齐国引进赛马这一项风靡齐国上层的娱乐活动?

    赛马活动其实也不仅仅只是赛马,其中还顺带赌博,而且还是会出现豪掷千金的那种赌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田忌赛马,孙膑在齐国扬名的那一次,田忌一口气从齐威王手中赢下千金。

    当然,齐国的经济一向十分发达,顺带的娱乐业也很发达,齐国的娱乐活动绝不仅仅只有赛马一项。从春秋时期管子开始的国营青楼,到现在的全民流行的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业余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声色俱全。

    而另一方面,业余生活如此丰富多彩的齐国百姓,打起战来与秦国那种只能打战种田的百姓一比,那就是两个世界的。

    想着,景鲤欲言又止,想要开口劝阻,却又担心再次拒绝楚王的要求,会引起楚王的不满。于是脑子里立即转起来,想着怎么迂回打消楚王的念头。

    景鲤有顾虑,但是身为两朝元老的昭鱼却没有丝毫顾虑,直言道:“大王,莫非前天大王留宿齐夫人宫中,齐夫人向大王进谗言了。”

    听到楚王提出赛马,昭鱼第一反应就是齐夫人进谗言了。

    熊槐闻言差点被口水噎着。

    寡人这么正儿八经的向你们提出此事,怎么会与齐夫人有关?

    还有,寡人夜宿哪里,你就算知道了也不应该在这种场合提吧!

    熊槐一脸肃然道:“司空,寡人特意召集重卿前来商议国事,怎么会是因为夫人之言呢?”

    昭鱼看着熊槐正色道:“大王,果真不是因为夫人所言?”

    熊槐郑重的点头道:“不是!”

    昭鱼见状这才点了点头,然后再度跪坐了回去。

    经过昭鱼一打岔,陈轸再度沉默了一下,开口道:“大王,臣对赛马一事有所了解。最初,不仅是齐国,而且在其他各国,都很流行赛马。这是为了训练各国御手,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士卒来驾驭战车,或者训练单骑斥候。”

    “虽然齐国的赛马活动已经脱离了其初衷,转变成一个齐国上下都参与的大型赌博活动。但是,齐国训练士卒的目的却也达到了,据臣所知,齐国的骑卒,大多是从这里出来。”

    熊槐闻言微微颔首,陈轸是齐国人,对齐国这一情况很了解。

    “可是···”陈轸继续道:“大王,赛马的目的乃是为了在休战期间训练士卒,可如今的天下,各国全都是常年打战,每年都在训练士卒,赛马一事现在就只剩下齐国风行了。”

    “而齐国的情况,驾驭战车的人,大都是常年在军中训练的老卒,而精锐的单骑,也只有千人左右,并且大都是勋贵子弟,常常用来跟随齐王出访各国或者接待各国使者,人数太少,根本难堪一用。”

    “若是大王效仿齐国,臣担心楚国的民风会想齐国靠拢,百姓平时散漫,一到战时就怯战自保。故,请大王三思。”

    熊槐一脸的僵硬。

    这是曲线迂回的。

    不过陈轸说的也有道理,赛马练兵的确不可行。

    君不见以前各国都要举行田猎,现在各国的田猎获得已经很少举行了。

    全都是因为每年都大战的现在,这已经没有用田猎练兵的必要。

    想着,熊槐点头道:“陈卿所言甚是,用赛马练兵的确不可行。”

    群臣见熊槐松口,纷纷开口赞道:“大王英明!”

    熊槐闻言微微一笑道:“可是,寡人貌似也从来没有说过用赛马来训练单骑吧?”

    “呃!”

    群臣一愣,回想了一下,貌似刚刚楚王的确没有说使用赛马来练兵!

    接着,熊槐解释道:“寡人也知道现在楚国没钱,为了囤积粮食,太府中的钱全都用来收购各国的麦米了。另外寡人已经向国中的贵族封君借过一次钱了,那些钱现在还没有还上,所以寡人不打算借钱。”

    “而组建单骑的前提是先得有马,楚国本身不产马,而且楚国也没有大的马场养马。所以,寡人打算藏马于贵族家中。”

    “为此,寡人打算向各地封君以及公室贵族宣布,将在每年祭祀祖先的时候,为了显示楚国的勇武,特意举行单骑赛马。”

    “每个封君都必须要出十人十马参与比赛,为了鼓励封君踊跃参与,寡人将会选出优胜者甲等一家,乙等两家,丙等三家。”

    “其中甲等免除当年的供奉,乙等减免当年五成,丙等减三成。”

    “若是哪一个封君贵族连十人十马都凑不出来,休怪寡人无情,第一次进行训斥,第二次增加一成供奉,连续三次,那就削爵减地。”

    熊槐一口气说完,看着群臣问道:“卿等以为寡人此策是否可行?”

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议

    说实话,熊槐打算鼓励封君贵族养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若是可以全民养马自然是好,只是这不切实际。

    楚国对普通百姓的盘剥已经很严重了,一般性的家庭,不仅要种田还要负担沉重的徭役,根本养不起马。

    能养的起马的,也就只有楚国的贵族了,尤其是楚国的封君,他们不仅有实力养马,而且还有足够大的地盘和人力养马。

    想着,熊槐看向群臣,这一个政策,还需获得群臣的支持。

    众臣闻言一阵沉默,由于之前全都没有准备,现在只能临时发挥。

    楚国的封君为数不少,减免三家的供奉对楚国的财政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负担。

    但是,这对封君来说,免除一年的供奉,那就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若是连续数年不必上交供奉,那绝对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可以对比楚国的头号富商封君鄂君,为了免除部分商税,不惜用他所有的战功来换。

    若是现在跑马就有可能免除供奉,对封君的吸引力,绝对不会小。

    封君贵族们不反对,而且楚国也没有什么害处,那就可以姑且一试。

    昭雎沉默许久后,开口道:“大王,此策对各地的封君们来说有利无害,所以应该不会遭到他们的反对。但是,既然赛马的目的是为了让封君们养马,那么臣以为赛马的规则还需仔细考量。”

    “否则,若是封君们在夺魁无望的情况下,反复用同样的十匹马参与比赛,那么就不能增加楚国境内的马的数量,赛马的打算就白费了。”

    “正常来说一匹马可以活二十年,而现在楚国那些封君的家中,大都是出则乘车,按照规矩,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大夫三士二。也就说,光是封君的马车可有安置四五匹马,再加上其兄弟子嗣的出行的车辆,每一个封君家中都肯定远超十匹好马。”

    熊槐听到昭雎接口,顿时松了一口气,微微一笑:“那么司马的意思是?”

    昭雎拱手道:“大王,既然赛马既是对封君们的督促,更是对封君们的赏赐,所以,为了让大王的恩泽遍及所有的封君,免得某一个封君恰好有几匹好马,然后总是获得甲等。故,我们应该做出限制,同一匹马,只能参加三次赛马,同一个骑卒,只能参加五次赛马。”

    “这样一来,封君每三年就需要换十匹马,而骑卒每五年一换。如此,行之十余年,则封君家中的马则会翻倍,并且精通骑马的骑卒也会倍增。”

    “而那些封君们不用的马,无论是低价卖出,还是杀马吃肉,那么都是楚国实力的增加。”

    昭雎的话一说完,唐昧立即眼睛一亮。

    封君们只要重新买马,那就是楚国马的数量增加,只要这些马死在楚国,那么马身上的皮、干、筋等军用物资,全都会成为楚国的太府中的藏品,然后作用在楚国的军械上。

    如此一来,即便赛马一事不成,也能有所不少收获。

    想着,唐昧立即进言道:“大王,既如此,我们何不将减免供奉的封君贵族数量进行增加,甲等立三家,乙等立五家,丙等立十家······”

    唐昧的话还没有说完,就遭到斗由的反驳。

    斗由斜眼冷瞪了唐昧一眼,然后拱手道:“大王,司败之言乃是祸乱之言,如今天下纷乱,若是常年减免供奉,臣担心太府入不敷出,请大王详察。”

    唐昧摇头道:“太府此言差矣,在下自然不会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若是楚国增加封君的减免数量,那么数年之后,虽然太府的收入少了,但是太府的支出同样也会节省一大笔钱财,更会增加一笔收入。”

    斗由对唐昧的话丝毫不信,冷冷的向唐昧拱手道:“请恕在下愚钝,不明白司败的意思?”

    唐昧笑道:“若是增加减免的名额,那么许多封君贵族就会有机会获得减免名额,如此就可以增加勋贵们的积极性。”

    “只要勋贵大量采购好马,那么我楚国的马价就会大涨,如此一来,各国的好马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入楚国。”

    “马的数量多了,那么马皮、干、筋的物品自然也就会多起来,这些东西一多,价格自然就会下降,那么太府从各地收集这些东西的支出不就少了吗?”

    “更何况,各国的马涌入楚国,那么太府在各地的关卡,不也能收取大量关税吗?”

    “这···”斗由一愣,接着摇了摇头道:“司败,虽然如此,但是如此做,我太府收入减少就在眼前,而未来的事情,请恕在下不敢赌!”

    “更重要的是,若是其他国家严禁马匹进入楚国,那么我太府就亏大了。”

    唐昧:“······”

    面对斗由的推脱之言,唐昧也很无奈,管控马匹,这也是极有可能的,假如单骑在各国流行,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大王。”此时景翠开口道:“臣以为司败所言可以一试。若是不行,大不了再酌情削减免税的名额。若是可行,那么我楚国正可趁各国对楚国卖马管控不严之时,大量引进好马,而且还可以在关税上赚一笔。”

    景翠身为军方第一人,对这种付出较少的代价,就能增强军队实力的事情,当然鼎力支持。

    斗由见景翠出言后,其他人全都不开口说话,只好拱手道:“请大王三思。”

    接着,景翠昭雎唐昧三人亦拱手道:“请大王明断!”

    熊槐闻言张了张口,然后停顿了一下。

    这几年楚国几乎没有那一年不打战的,太府尹的神经的确蹦的很紧。

    但是,唐昧所言也的确有道理,虽然风险存在,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不外乎是否能够承受罢了。

    比如眼下,以楚国的实力,完全可以承受,而且一旦这次操作得当,那么不仅可以缓解太府的压力,而且还可以使楚国马量激增。

    说实话,熊槐心动了,若不是财政不允许,他都有降低各国马贩进入楚国的关税的想法了。

    但是看着斗由已经臭了的脸,想了想,还是算了,降税的事还是等以后太府宽裕了再提吧!

    想着,熊槐正色道:“寡人以为司败之言可行,免税的名额那就暂时定在甲三乙五丙十吧。”

    斗由闻言嘴角抽了抽,然后冷眼看了一眼景翠三人,轻轻的冷哼一声,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打战打战,这三个家伙满脑子都是打战,根本就不知道太府的辛酸!

    将赛马的事情定下后,熊槐对昭雎道:“司马,赛马一事虽然是在祭祀的时候举行,但是实则是为以后楚国组建单骑做准备,所以,此事就交给司马来主持。”

    昭雎行礼道:“唯!”

    顿了顿,熊槐对斗由道:“太府尹,收购各国麦米的事情,还需继续进行,此事有劳贤卿了。”

    斗由拱手道:“唯!”

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很快,楚国有意联姻的消息正式传入秦国。

    秦宫中,得到确切消息后,张仪松了一口气,向秦王荡道:“大王,既然楚国答应结亲,那么臣可以肯定,楚国接下来的目标,十有八九不是我们秦国了。”

    此时樗里疾已经回到咸阳,跟着道:“不错,楚国要想攻打我秦国,只能直面武关函谷关这两道雄关。一旦楚国攻打这两个地方,那么赵魏两国就有可能趁虚而入攻打秦国,这就是楚国出兵而让赵魏两国占便宜。”

    “现在赵魏两国已经与齐国结盟,楚国应该不会如此不智的。”

    其他秦国大臣闻言全都点头称是。

    秦王荡笑道:“如此正好,等我秦国休整一阵,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出兵攻打赵魏两国了。”

    说着,秦王荡向一旁的甘茂问道:“甘卿,这次魏国真的没有在西河之地留下军队吗?”

    甘茂点头应道:“回大王,正是如此。当初魏国让臣推荐少梁守,于是臣试探的推荐了一个秦人,没想到魏国竟然认可了。”

    “现在少梁的守卫全是少梁守重新征召的,魏国只是派出了一个税吏,只负责将西河的钱粮转运到汾阴。”

    秦王荡闻言眼睛一亮:“甘卿,那么我秦国是否可以借运钱粮到少梁的时机,进而偷袭汾阴?”

    甘茂摇了摇头:“大王,依臣看,此事很难,魏国的新任汾阴守倪良,守备森严,根本毫无机会。”

    “不过,现在少梁的这种情况,不仅说明魏国无意重新染指西河之地,而且我们秦国来还可以借攻打少梁的时候,趁机主力北上偷袭上郡。”

    秦王荡闻言狞笑道:“不错,既然魏国如此识相,那么久暂时放魏国一马,赵国从寡人手中夺走的,寡人迟早得全部收回来。”

    张仪叹气道:“大王,如今楚国既然已经答应与秦国联姻,那么我们秦国还需进行前去提亲才好。”

    “一旦秦楚确定婚约,那么我们秦国就可以大肆进行宣传,三晋听闻之后,肯定会对楚国心生迟疑,到时,获取我秦国还可以一举拉拢魏韩两国。”

    秦王荡笑道:“相父所言有理,那么谁可前往楚国,正式向楚王求亲。”

    甘茂闻言拱手道:“大王,臣愿往楚国一行。”

    ······

    齐国。

    齐王对储子苦笑道:“从楚国传来的消息,楚王以秦国先向楚王后提出求亲为由,婉拒了寡人。”

    储子沉吟道:“大王,我齐国太子的地位明显远在秦国公子之上,但楚王却拒绝了我们齐国,那么,臣怀疑楚国心思不纯,恐怕我齐国还有祸患。”

    齐王问道:“相国的意思是?”

    储子答道:“大王,立即取消武力逼迫宋国与我们齐国结盟的计划。若是楚国意图伐齐,那么宋国就是齐楚的必争之地。如今楚宋两国是盟友,而齐宋两国关系疏远,若是逼急了宋国,那么只会导致宋国彻底倒向楚国。”

    齐王不舍道:“也就是说我们明年攻打宋国的计划取消?”

    储子摇头道:“不,不仅不能取消,而且还要加大派兵的规模。”

    “相国何意?”齐王不解的问道。

    储子解释道:“大王,加大派兵的规模,这是为了恐吓宋王。如今赵魏两国已经与我齐国结盟,中山国本就是我齐国的盟友,燕国已经在不久前臣服齐国,那么我齐国剩下的敌国,那就只有楚宋越三国。”

    “楚国最重要的领土,江汉之间的土地,离我们齐国很远,随意等楚国得到消息在传令出兵这就需要一段时间。而越国的实力并不强,能以支援宋国。”

    “所以臣相利用宋国暂时孤立的时间,趁机出兵伐宋,只要能在楚军援兵到来之前下注宋国,那么就对宋国进行恐吓,逼迫宋国与我们联姻。”

    齐王恍然大悟道:“相国的意思是用齐宋联姻来离间楚宋两国。”

    储子应道:“大王,正是如此。”

    齐王摇头道:“寡人担心仅凭联姻恐怕不能离间楚宋。”

    储子笑道:“仅凭联姻自然不可行,但是,若是宋国不仅送出王女,而且还用数城作为陪嫁,结果宋王之女还不是我们齐国太子的正夫人呢?”

    齐王一愣,笑道:“若是宋王这么做,那么楚国肯定会怀疑宋国与我们齐国有勾结。”

    “只是···”齐王面色迟疑道:“宋国会答应如此苛刻的条件吗?”

    “当然不能?”储子拱手道:“大王,可若是我们向魏王求取魏公主为太子正夫人呢?”

    齐王眼中精光一闪:“齐魏联姻,一同逼迫宋国?”

    储子点了点头。

    ······

    楚国。

    景鲤得知秦国前来迎亲的消息后,立即进攻禀报。

    “大王,从秦国传来消息,秦王听说我国答应与秦国联姻,已经正式派出使者前来提亲。”

    “哦!”熊槐问道:“可知这次是谁来迎亲?”

    景鲤答道:“回大王,是客卿甘茂。”

    “甘茂?”熊槐顿了顿开口道:“此人寡人有所耳闻,寡人记得他原本也是楚人,在数年前离楚去秦,经张仪引荐后,成为秦国的客卿的吧。”

    景鲤应道:“臣听说也是如此。”

    熊槐点头道:“寡人听闻甘茂如今在秦国颇受秦王重用,而甘茂此人也极有才华,令尹以为能否离间甘茂?”

    景鲤想了想,摇头道:“大王,如今秦王荡与甘茂关系亲密,秦王对甘茂的信任只在樗里疾之下,而秦王最信任的樗里疾又与甘茂交好。这种情况下,离间计很难奏效。”

    “而且现在甘茂的家眷已经全都迁到秦国,以示其意,从甘茂这里入手,几乎也不可能。所以,寻常离间计,秦王不会信的。”

    熊槐闻言轻轻一叹,楚国的人才不少,但是人才流失的情况也很严重。

    公室的人才虽然层出不穷,但是优缺点同样明显。

    景鲤见楚王沉默不语,顿时知道楚王对自己的答案不满意。

    想了想,开口道:“大王,虽然不能离间秦国,但是我们现在交好甘茂还是可以的。”

    熊槐看来景鲤一眼,问道:“令尹的意思是交好甘茂,让其偏向楚国。”

    景鲤点点头:“大王,甘茂也是楚人,他的学问同样也是在楚国学成的,让他偏向于楚国并不难。”

    ······

第三百一十三章 笼络

    十几天后,甘茂做为秦使来到郢都。

    次日。

    楚宫中。

    甘茂向熊槐拜道:“大王,秦楚两国两国世代联姻,昔日先王在时,就对此长叹,希望秦楚两国能再借姻亲。只是,很不幸,秦楚两国发生误会,先王担心大王对秦国误会太深,所以不敢向大王开口。”

    “如今,秦楚两国误会解除,寡君念及秦楚两国昔日的友谊,时常感叹不已。不久前,寡君听闻楚国公主贤良淑德,而且已经及笄,但尚未婚配。正好,先王侧室芈氏,向寡君请求,希望能求取一位楚女为公子稷之妇。”

    “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寡君希望大王能够不以敝国偏远,不以王弟位卑,能嫁女为妇,秦楚两国能重结婚姻。”

    秦楚联姻的事情,两国已经沟通完毕,现在只不过是正式走一个过场。

    甘茂一说完,熊槐立即应道:“秦楚两国自我先君昭王以来,就联姻不断,现在秦楚两国摒弃矛盾,重归于好,这也是寡人的心愿。”

    “秦王的请求,寡人答应了。”

    甘茂闻言一喜,拱手道:“臣拜谢大王,如此,臣就可以放心回去,向寡君汇报这好消息了。”

    熊槐听着甘茂将要返回秦国的意思,顿时一愣。

    正要拉拢甘茂呢!结果他就要走了。

    这···

    将甘茂强行留在楚国,这肯定不行!

    可如果放任甘茂离去,那怎么拉拢?

    一般的拉拢手段恐怕来不及了。

    那么现在,非常时候只能使用非常手段!

    想着,熊槐开口问道:“莫非甘卿现在就打算返回秦国吗?”

    甘茂点头道:“大王,之前寡君将秦楚两国联姻的事情,看成是秦国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臣这才一路快马赶到郢都向大王求亲。”

    “如今寡君的心愿达成,臣身为臣子,自然得急寡君之所急,尽快将消息传给寡君,以为寡君解忧!”

    熊槐点点头,然后长叹一声。

    甘茂远远的听到道楚王叹气,以为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为了避免联姻之事横生波折,立即拱手问道:“大王何故长叹,可是臣有何不妥之处?”

    熊槐摇头笑道:“非也,寡人见甘卿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心为秦王解忧,可谓是尽忠尽力忠于国事啊!”

    甘茂松了口气,拱手道:“大王谬赞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臣这只是尽臣子本分罢了!”

    “好好好!好一个尽臣子本分。”熊槐感叹道:“若是寡人的国家,大家都如甘卿一般,臣子们都能尽臣子本分忠于国事,将士们也能尽将士本分虽死无惧,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寡人何愁楚国不治啊。”

    听着楚王的话,甘茂不由得点点头,若是那个国家的群臣百姓全都能够各司其职,那么其国必定大治。

    只是只要是人,谁又没有私心呢,这样的国家永远都只存在与诸子的笔墨之中,现实中,这是不存在的。

    即便是秦国,号称只有打战这一条出路的国度,国中的大臣们也是各有心思,亲楚亲魏亲韩各种派别层出不穷,大体上为本国考虑,大体之下,那就是个人私欲。即便是秦王,难道也只是一心一意为秦国考虑吗?

    甘茂想起伐秦结束后,秦王与张仪关系,心中默默的摇头。

    心中虽然千回百转,但甘茂依旧还是毕恭毕敬的拱手行礼道:“大王说笑了。如今这天下,当属楚国最强,昔日各国会盟,三晋共推大王为联盟盟主,如今秦国已经向大王臣服,而齐国却多次在大王手中受挫。可以说,现在大王就是名分其实的霸主。”

    “这不正是说明大王德披楚国,楚国群臣百姓全都各司其职吗?若非如此,大王何以成为霸主,各国又何必以大王马首是瞻呢!”

    “哈哈哈···”熊槐闻言大笑道:“寡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甘卿莫要宽慰寡人。”

    甘茂赶紧道:“大王,臣此言乃是发自肺腑,绝无半点虚言。”

    熊槐摇头笑了笑,然后问道:“寡人听说甘卿乃是楚国下蔡人?曾就学于史举!”

    甘茂一愣,应道:“回大王,正是如此。”

    熊槐叹道:“若是寡人真如甘卿所说仁德遍及天下,甘卿有何必舍近而求远,不远千里前去秦国做官呢!”

    “所以说,这就是寡人的德行不足,不仅不能召来远方的大贤,而且连本国的贤才也遗漏了啊!”

    “这···”

    这话随时楚王对他的夸赞,但他不敢轻易接。

    总不可能在这里对楚王说自己才能不足,只能远走他乡吧?

    若是这样说,置秦国于何地。

    至于承认楚王德行不足,这更加不可能!

    就在甘茂想着怎么回答楚王时,熊槐微微一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能说明寡人的不足。只是寡人痛失国中大贤,这就是寡人的遗憾。”

    “寡人打算今日弥补遗憾,欲与甘卿欢饮,不知寡人是否由此荣幸?”

    甘茂一怔,国君赐食,这是对臣子的恩赐,无法拒绝,于是感激道:“这是臣的荣幸。”

    酒酣,熊槐看着没有半分醉意的甘茂,笑道:“甘卿,卿乃是楚人,卿之师朋亲友聚在楚国,而卿在秦国只是虚居客卿,寡人欲拜汝为楚国正卿,以国事相托,不知甘卿可有意乎?”

    甘茂一愣。

    楚王这是想拉拢我!

    且不说自己现在在秦国的地位,就是楚国目前的局势,这也不可能啊。

    想着,甘茂拱手行礼道:“承蒙大王厚爱,臣本是不该推辞。但是,大王看重臣的地方,无非是看重臣的忠义,若是现在秦国对称有知遇之恩,臣若是背弃秦国而返回楚国,这不就是失去了忠义了吗?”

    “如此,臣有还有何面目在做大王之臣?所以,臣只能多谢大王的厚爱,不敢丢弃大王最看重微臣的地方!”

    熊槐闻言一叹:“这是寡人福薄。”

    说着,熊槐又对甘茂道:“寡人愿赠甘卿百金,愿与甘卿相交。”

    甘茂一皱眉,这楚王拉拢人的手段也太低级了,难道不是官职就是钱吗?

    想着,继续推辞道:“大王,无功不受禄,臣不敢受赏。”

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

    酒毕。

    熊槐看着甘茂离去的背影,微微一笑,虽然甘茂不想接受自己拉拢,但是拉拢人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还有许多事不能不接受的。

    召来景鲤后,熊槐开口道:“刚刚寡人拉拢甘茂,但是甘茂拒绝了寡人。”

    景鲤问道:“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笑道:“虽然甘茂不受寡人的拉拢,但是寡人还是要拉拢他,让他不得不承寡人的人情。”

    “令尹,等甘茂离开郢都回秦后,你将甘茂不收寡人拉拢的事情传出去,最好将这件事传到秦国!”

    景鲤闻言会意一笑:“大王,臣一定会将这个消息传到秦王耳中,让甘茂欠下大王一个人情,并且让甘茂打上我们楚国的烙印!”

    秦国。

    甘茂将出使楚国的事情汇报完毕后。

    秦王荡看看着甘茂,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道:“甘卿,寡人听说甘卿回到楚国后,受到楚王的厚待?”

    甘茂心中一惊,自己在楚宫中与楚王的事情,秦王为何会这么快就知道了?

    难道楚王在暗中使用离间计!

    难怪楚王拉拢人的手段那么明显,原来其中有诈。

    只是不知道楚王是怎么编排的,一个不好,恐怕就有麻烦了。

    想着,甘茂行了一礼,据实以告:“臣不敢欺瞒大王,臣在郢都拜见楚王······”

    秦王荡听完后感叹道:“这事寡人也听说了,贤卿离开郢都后,楚王曾对楚相景鲤夸赞贤卿的忠义。”

    这···

    甘茂顿时觉得十分惊讶。

    现在楚王对景鲤说他甘茂忠义,而且还被秦王知道了!

    这···

    很简单也是直指人心的计策!

    甘茂立即明悟楚王的真正意图。

    如果秦王听说后冷遇了他,那么他自然就不会继续呆在秦国了。

    若是秦国对他不闻不问。一切照旧,那么在楚国已经许诺高官重禄的情况下,他会不会失落?

    甘茂扪心自问,可能吧!

    这就好比本来一个人的工资只有一千块,一旦另一个公司开价两千拉人,虽然最后忍住拒绝了,但是接下来再看着原来的一千块,总会觉得工资低了。

    虽然待遇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但是心中出现落差,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若是因为这事,自己在原来的公司增加到两千,那么除了感激老板外,还得感激那一个拉人的老总。

    虽然甘茂觉得计策,但是秦王荡却一点也没有觉得惊讶,这一件事情楚国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秦王荡还记得上次楚国邀请秦使到楚国任职的事情,就发生先王在位的时候。

    上次楚国邀请的人就是陈轸。

    于这次一样,同样传到了秦王的耳中,只是上一次,陈轸向先王表忠心后,先王因为张仪的关系,没有任用陈轸,结果,最后陈轸真的跑到楚国去了。

    想着,秦王荡便对甘茂笑道:“甘卿来我秦国也有数年之久,为我秦国立下不少攻劳,但如今甘卿依旧担任客卿,寡人以为不妥。”

    “以卿之才,胜任一个重卿的职位足够了,只是寡人有些迟疑,不知究竟将卿委任何职,所以,寡人决定在太仆与行事之间,卿可任选一个职位。”

    甘茂闻言一喜。

    虽然知道楚王使计,但是却不得不承楚王的人情。

    客卿是虚职,没有任何实权,而太仆与行事,全都是实职卿位。从虚职到实职,这就是他进入秦国一来最艰难的一步,现在,因为楚国的关系,他迈出了这一步。

    而这两个官职,太仆不仅需要管理秦国马政,还要管理秦王的舆马,这即是秦国重臣,也是秦王的近臣。

    至于行事,则是外交官,负责出使各国。

    甘茂想了想,长拜道:“臣愿为仆!”

    ······

    时间缓缓推进到二月初,就在熊槐密切关注楚国麦米成长情况的时候,北方的赵国传来一个轰动天下的消息。

    十几天前,正月十五,赵国大朝会时,赵王正式向群臣宣布进行变法改革,下令赵国百姓改穿胡服,学习骑射。

    听到消息后,熊槐惊呆了,虽然对赵国进行变法的事情早有准备,但是当变法真的来临的时候,熊槐从来都没有想到,它竟然来得如此之快,来的如此突然。

    熊槐拿着手中的情报,顿时默然无语。

    不得不承认,这次赵王变法的时机很好。

    如今齐国被削弱的很严重,秦国刚刚被打击了一次,正在舔伤口,赵国与韩魏燕三国是盟友,外患已经不是问题。

    而在内部来说,赵王刚刚打败了秦国,掌握着赵国的军权,声誉正隆。

    内外条件全都具备。

    而且这次赵国的变法,主要是军事的改革民俗的变革,没有刻意打击贵族的利益。

    在经济上,虽然不涉及但会波及到经济的变法。

    因为赵国(华夏)百姓的着装不利于作战,所以赵王要赵国百姓改穿更加紧身的胡服,因为赵国本是农耕国家,百姓不擅骑射,故而号召百姓学习骑射。

    农耕民族学习骑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你的有马,虽然这次改革是军事性的,但是教导百姓骑射本身,就波及到了赵国的农耕,当然,变法之初,这一点并不明显。

    将手中情报来回看了数次,熊槐默默思索楚国如何从中获益,良久,下令道:

    “传令,召集群臣议事。”

    不久,楚国重臣齐聚一堂。

    熊槐正色道:“想必卿等已经知道赵国所发生的事情来吧!”

    群臣全都点了点头,但是具体的情况,许多大臣都不了解。

    熊槐见群臣都有所耳闻,但或多或少都有疑惑之色,便对陈轸道:“陈卿,你将赵国的具体情况说一说吧!”

    “诺!”陈轸应道:

    “大王,上次各国伐秦一战中,赵国的单骑军队立下大功。于是赵王回国之后,下令全军换装,摒弃之前宽大的衣袍,改穿胡人的胡装,历时一月,全军换装完毕。”

    “不久前,正月十五,赵王在朝会上下诏,号召百姓以及群臣改穿胡服,这次变法得到了以相国肥义为首的部分赵国重臣的支持。”

    原本大家听到赵军换装,本来还觉得没什么,结果,换装的大火烧到赵国所有人身上。至于肥义等人的支持,也没有出人意料之外,毕竟肥义本身就有狄人背景。

    令尹景鲤愣了愣,不由出声道:“赵王疯了,此举乃是变华夏为蛮夷,无异于自绝于国人,赵人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

    楚国虽然早先被称歧为蛮夷,甚至还说出了“我蛮夷也”这样不要脸的话。但是楚国一直以蛮夷为耻,自称颛顼后裔,并不断的向中原文化靠拢。

    早在西周时期,楚国就参考中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打造出一个有别于周室的中原文明变种,春秋中期,楚国彻底完成中原化,并频频与中原国家会盟,不在被各国视为蛮夷。

    华夷之辨,在这个年代,先礼仪后血统。

    以已经被灭的吴国为例,吴国先祖太伯乃是文王之父的大哥,但是周国将希望寄托在文王身上,但可惜的是文王之父乃是老三季历,根据立嫡立长的原则,文王是无法即位的。

    为了将周室传位于周文王,太伯带着老二仲雍一同逃到南方,建立吴国。

    周室建立后,仲雍的后裔算的上是华夏血脉,但是因为吴国批发纹身,国家没有礼仪,则依然被视为蛮夷。

    其后,吴国改制,建立礼仪制度,则重新被视为华夏一员。

    另一个,以中山国为例,这是狄人建立的国度。

    从建国之初期起,中山国就是仿照中原文化而建立的国度,努力进行中原化。但是,因为是狄人血统的缘故,也可能是中山国战绩不佳,中山国依旧被视为蛮夷国家。

    当然,华夷之辨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每个朝代都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说法,或者说每个人都会选取对自己有利说法,这一点不必深究。

    而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华夏的礼乐制度中,服饰发式,这是一个重要特征。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可见服饰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这个年代,华夏的服装除了保暖这一个基本作用以外,不仅延伸出美观,而且,更要要的是,周朝的礼制规范已经融入到服饰之中。

    看一个人地位的高低,从他身上的服饰就可以看出来。

    若是改穿胡服,这可没有辨识身份地位的功能,至少还没有约定俗成的辨识标志。

    万一,军队中的贫将军遇到一个富校尉,相互不认识,怎么辨认地位高低。或者说宴会时,晏子那样的穷人碰上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或许晏子这样的人不会感到羞愧或者受辱,而会怡然自诺吧!

    但如果是范雎这样牙呲必报的人呢?

    国家不就乱套了吗!

    故而景鲤才觉得赵王他疯了,放着高大上的华夏服装不要,却自甘堕落去穿胡人的服装。

    楚国辛辛苦苦,经过多年征战,这才获得各国认可,成为华夏一员,结果赵国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

    这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熊槐听到景鲤的话,又见景鲤气不打一处来,顿时嘴角抽了抽,连事不关己的景鲤都如此气愤,赵国的群臣,恐怕已经疯了!

    陈轸点点头,对景鲤的话深以为然,景鲤话音刚落,立即应道:“令尹所言不错,当日朝议在赵国引起轩然大波,赵王与赵国的大臣,从早上一直说到黄昏,结果赵王没有说服群臣,群臣也没有劝下赵王,最后赵王与群臣不欢而散。”

    昭鱼问道:“那么赵王是否打消念头,暂停推行变革?”

    陈轸摇了摇头:“回司空,赵王并没有打消换装的想法。”

    “次日,赵王再次召集群臣议事,并亲自穿上胡服,以示并无羞辱之意,结果,依旧没有结果。”

    “第三天,赵王将整个邯郸的文武百官全都召集到赵宫外···”

    说到这,陈轸停顿了下来,偷偷的瞄了一眼上面的楚王。

    群臣听到紧要处,正屏住了呼吸,却见陈轸没有说下去,景鲤立即开口问道:“接下来怎么样了,赵国大臣是否劝住赵王?”

    “这···”陈轸迟疑不语。

    熊槐笑道:“无妨,陈卿继续讲!”

    “诺!”陈轸接着道:“第三日,赵王并没有打算说服赵国群臣。”

    “赵王召集群臣到了赵宫外后,直接拿出一把长弓,然后一箭射穿了宫城木楼上的木枕,扬言:若是谁敢反驳或者非议变法,被射穿的木枕就是他的下场。”

    “嘶”群臣闻言色变,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接着全都偷偷的瞄向楚王。

    还好,楚王没有赵王那么霸道···

    熊槐将群臣的异样全都看着眼里,心中充满了不以为然。

    大殿中压抑了片刻后,唐昧出言道:“敢问刺史令,不知此事的结果如何?不知赵国群臣是如何应对的?”

    陈轸咽了咽口水道:“赵王当时杀气腾腾,宫中侍卫全都背弓带箭,群臣全被赵王震住。结果,赵国反对变法的群臣全都沉默了,然后闭口不言,一直与赵王相持到朝议结束,全都一言不发。”

    熊槐可以想象当时群臣沉默以对的情景,即便郢都与邯郸隔着上千里,熊槐都能感受到当时那股令人窒息的气息。

    闭口不言,这绝对比大声反对还要更加反对。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还在耳中回响,国人暴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在赵王把赵国群臣全都逼的闭口不言,这情况,即使是发生在赵国,熊槐也感同身受全身冰冷。

    这还是在赵国,不像楚国,若是楚国的那些有钱有粮有军队的封君,若是逼到急处,说不定他们就直接反了。

    想到现在赵王面对的情况,熊槐默默的下定一个决心,以后楚国进行变法,自己一定不能像赵王一样冲在前面,还是让大臣去弄吧!

    否则,将来一定会死于非命的!

    楚声王就是前车之鉴···

    陈轸停顿了一下,接着道:“最后,散朝前,恼羞成怒的赵王下诏,既然群臣全都不反对变法,那么明日群臣必需穿胡服才能上朝,否则,不准进宫。”

    “结果···”陈轸顿了顿才道:“结果,次日朝会,除了原本支持变法的赵臣,以及一些低级的赵国大臣上朝,其他的赵国重臣,尤其是赵国宗室勋贵之后,全都告病不出了。”

    陈轸说完,大殿中鸦雀无声。

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

    此时,熊槐所想的却是楚国的将来。

    赵王变法尚且没有剥夺贵族的既得利益,就遭到群臣如此激烈的对抗,若是楚国呢?

    以后,若是楚国进行变法,打算收回封君贵族对治下百姓的治权军权呢?

    楚国的封君们会像赵国的大臣一样,来一场无声的对抗吗?

    熊槐顿时迷茫了。

    这一个结果他不敢去赌。

    即便灭亡越国,然后打退各国的入侵,自己的声望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恐怕那些封君该出手时,还是会出手的。

    所以说,有了赵王的榜样在前,硬来是不行的···

    熊槐面上阴晴不定,见群臣全都没有说话,便开口问道:“陈卿,现在赵国是什么情况?”

    陈轸脸色有些泛白的应道:“回大王,现在赵国内部,赵王正与反对变法的大臣相持不下,邯郸内的大部分重臣全都告病不出,赵王已经无人可用,赵国的政务虽然有肥义等人勉力维持,但是依旧逐渐陷入瘫痪之中。”

    “而赵王见此,担心各国趁机伐赵,已经下令赵国将军乐池屯兵十万于上郡,严防秦国的入侵。另令赵国将军牛翦屯兵十万于武城,防备齐国中山的进攻。并下令骑将带佗带领三千单骑进驻代地,震慑楼烦王与林胡王。”

    “如今赵国的最新情况还没有传出,赵王依旧与群臣相持,双方谁都没有低头的意思。”

    “但是现在赵王要百姓换装的消息已经传到百姓耳中,如今整个邯郸全都流言四起。百姓们全都在说赵王昏聩,意图羞辱赵国的百姓,要将所有的赵国百姓都变成胡人。”

    “若是赵王与群臣继续对持,恐怕赵国大乱就在眼前。”

    陈轸说完后,熊槐轻咳数声,将群臣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

    “众卿,如今的时代,牵一发而动全身,赵国虽远,但是赵国的变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疑都会对楚国有影响。”

    “况且,赵国的变法,不仅仅只是赵国一国之事,若是将周围几国全都牵连进去,无疑会令天下的局势大变,所以,寡人心中有疑虑,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熊槐说完后,令尹景鲤皱着眉,率先开口道:“大王,赵王变华夏为蛮夷的行为,无疑是一件倒行逆施的昏聩之举,所以才遭到赵国群臣的抵制。”

    “臣担心的是,如果赵王迟迟不放弃变法,继续与赵国群臣对持下去,强行推动变法,很有可能就会引发赵国内乱,到时,赵国因此实力大减,恐怕无力应对秦齐两国。”

    “这对我们用赵国牵制秦国的事情,是极为不利的。”

    听到景鲤的话,昭雎点头道:“大王,令尹所言极是,一旦赵国内乱,恐怕秦国会立即出兵夺回上郡。”

    “臣不仅担心赵国无法抵抗秦国,更担心的是赵国会在内忧外困之下会向秦国屈服,到时合纵联盟必然会因此而瓦解。”

    “届时,秦国猛虎出笼,我楚国不仅要与齐国争取三晋,而且还要与秦国争夺三晋,这对我楚国来说,无疑是后患无穷!”

    听昭雎一提,景翠瞬间就想清楚了这一件是的后果。

    对于楚国来说,只要合纵联盟的存在,就是对楚国的最大利好,无论是楚国自己做盟主,还是赵国做盟主,只要合纵联盟存在一天,那么秦齐两国总有一国会举步维艰的。

    若是合纵联盟此时瓦解,不仅会对楚国的伐越一事产生即位不利的影响,更重要的,等楚国打下越国,各国重新改变外交策略时,不需要从合纵转为连横,无疑会极大的缩短各国勾连的时间,那么,留给楚国巩固后方的时间,就变得短暂了。

    想着,景翠出言道:“大王,司马所言不错,臣以为我们需要牵制秦齐两国,就算各国伐赵,那也得拖上一段时间,最起码也得等到楚国做好准备。”

    公孙衍见昭雎景翠全都开口了,立即跟着道:“大王,臣以为司马柱国所言有理,为楚国计,我们应该立即联络韩魏两国,再次出兵伐秦,以牵制秦国,震慑齐国。”

    斗由闻言脸色一变。

    楚王不久前才决定休养生息,这才多久,又要出兵伐秦,这···

    心中暗骂了一声,斗由立即拱手道:“大王,请三思!我楚国现在的当务之急乃是修养,为接下来的伐越行动做准备。”

    “若是此时出兵伐秦,这就是损耗自己的实力去帮助千里之外的赵国,不仅会延迟伐越的时间,而且于我楚国何益?”

    熊槐点头道:“太府尹所言甚是。”

    虽然不知道赵王是怎么解决赵国群臣的,但是毫无疑问,最后,赵国的变法成功了。

    既然变法成功,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赵国没有遭到各国干涉。

    或者,现在这个时间点,赵国的变法问题已经解决也说不定。

    想着,熊槐开口道:“赵国里楚国太远,而我楚国现在急需休整,所以,寡人决定不会为赵国牵制其他的国家。”

    顿了顿,熊槐笑着向群臣问道:“只是寡人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众卿为何一致认为赵国的变法行动会举步维艰,导致赵国内乱实力大减,无力与秦齐两国对抗呢?”

    景鲤闻言理所当然道:“大王,赵王弃华夏而近诸夷,如此人神共愤倒行逆施的行为,怎么可能会成功!”

    说着,景鲤迟疑的看了一下楚王。

    难道?

    楚王见赵王变法,然后静极思动,又想在楚国掀起一场变法?

    想着,不由一脸沉重的看向楚王,问道:“不知大王以为赵国的变法能否成功?”

    熊槐听见景鲤询问,没有回答,而是向群臣问道:“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昭鱼闻言立即答道:“大王,臣愚钝,看不出赵国是否能成功,但是臣以为,如今邯郸的局势,若是赵王不妥协,那么赵国必然会内外交困,实力大减。”

    唐昧接着道:“大王,赵王若是仅仅在军中换胡服,这或许可行,但是赵王强制要求群臣穿上胡服,这就强人所难了。”

    唐昧说完,群臣全都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

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

    对于改革传统服装这种事情,各国对此并不排斥。

    因为这在以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最起码齐桓公与管仲就干过。

    当年管子治国有方,齐国的经济膨胀,纺织业出现产能过剩,织布多的都卖不出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仲建议齐桓公改革服饰,将原本就很宽大的衣服进行改良,改的更加宽大。

    当然,管子当年并没有强制推行,而是让齐桓公亲自穿上让人精心设计的服装在群臣面前显摆。

    有了齐桓公的现身说法,上行下效,群臣纷纷跟进,以这种衣服为美。接着,齐国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很快将这种衣服推广到各国,在天下风靡流行起来。

    于是,管仲用这种办法,迅速消耗了齐国织布的产量。

    可见,世人对服装改良并不是一味的排斥,只要看着顺眼,没有颠覆性突破,也就自然而然了。

    但是,现在赵王强制推行胡服,而且还不是对服饰进行改良,而是直接接受胡人的衣服,这就不能忍了。

    赵国的群臣本来就对胡人的衣服有歧视,现在赵王还强制执行,这就是抵触外加逆反,多重心思加在一起,变法的难度凭空高了数个台阶。

    熊槐见此点头道:“众卿所言极是,寡人深以为然。”

    景鲤见楚王也认同赵国的变法也会失败,顿时松了口气。

    熊槐停顿了一下,再次开口道:“寡人在想,若是赵王向群臣妥协,或者说服赵国群臣接受变法,令赵国重新稳定下来,那么会怎么样?”

    景鲤答道:“大王,若是赵国稳定下来,这不就是回到原来的轨道,更有利于我们的伐越计划吗?”

    熊槐摇头道:“若是没有赵王变法这件事,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是出了这一件事,那么寡人自然就不会这么算了。”

    “所以,寡人决定派人送信给赵王,向赵王叙述华夷之别,并请赵王三思。”

    “当然!”熊槐顿了顿,继续道:“仅仅是去信还不够,寡人打算派出使者前往赵魏两国,邀请魏王韩王一同劝说赵王,劝赵王别做傻事。”

    楚魏韩三国劝阻,无疑会让其他国家以为赵王遭到孤立,其他国家不说,与赵国相距甚远的楚国,肯定是对赵国不满的。

    这就是熊槐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楚国对赵国不满这一态度

    按熊槐的意思,赵王的变法肯定会成功,赵军的实力不仅不会因此而削弱,反而会因此而大增。

    所以,楚国正可联合魏韩趁机孤立赵国,让秦国放心大胆的去攻打赵国。当然,以秦楚两国的地形,秦国根本不会把楚国的态度放在心上。

    实力强大的秦国与实力大增的赵国相互征伐,孰胜孰负,熊槐自己心中更偏向于秦国。

    毕竟赵国的变法才刚刚开始。

    但,只要赵国能拖住一段时间,等到赵国的变法出现一定成效,出现大量骑兵的时候,那么秦国要想打赢赵国,那就不是短时间能成功的。

    至于说骑兵训练困难,那要看是什么人,现在赵国的骑兵基本上全是胡人构成,想要骑兵,只需向胡人招募,那就有大把的擅长骑射的骑兵,所以在骑兵上,赵国没有问题。

    只要秦赵两国的战事拖上一年半载,那么楚国伐越的时机差不多。

    熊槐一边想着,一边不断的点头。

    想到妙处,不由笑道:“只要赵王拒绝了寡人与魏王韩王的好意,那么寡人打算联合韩魏两国,孤立赵国。另一边,秦国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一定护出兵伐赵,到时秦赵相争,岂不是一件美事!”

    群臣刚开始听到楚王打算出言劝阻赵国,不由的点点头,接着,听到楚王要孤立赵国的想法后,全都一愣。

    这···

    楚王这是打算要坑赵国啊?

    景鲤迟疑问道:“大王,如此一来肯定会引起赵王大怒的。如今赵国已经出现内乱的苗头,如果我们楚国再这么做,这样岂不是给了秦国机会吗?仅凭赵国之力,肯定不是秦国的对手!”

    “大王,臣以为,若是秦国伐赵,我理应鼓动魏韩两国救赵,让三晋与秦国火拼,这次啊是上策!”

    景鲤说完,剩下的大臣们全都出言劝阻。

    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坑赵国,一旦赵国顶不住而投靠秦国,那最终的结果,同样也会把自己坑了。

    “众卿的意思,寡人自然明白,无非是担心赵国变法到时实力受损,无法抵抗秦国罢了。”熊槐摇头道:“但,如果赵国的变法,不仅没有导致实力下降,相反,反而使赵国的实力大增呢?”

    “这···”景鲤突然脸色一变,问道:“大王以为赵王的变法能成功吗?”

    熊槐闻言摇了摇头,索然寡人肯定赵国会成功,但是这种信口开河的大实话,不可对外人言。

    “赵王的变法能不能成功,寡人不知道。但是赵王如今已经在军中换装,赵国换装后,实力大增却是可以预见的。”

    说着,熊槐笑道:“胡人的服饰寡人也看过,虽然不甚美观,也不附和礼制,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单论方便这一点,的确比现在各国所穿的服饰方便不少。”

    “如今这天下的战事,早已过了以前守礼的时代,兵战凶危,无所不用其极,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所以,寡人以为,赵军换上更加轻便的胡服后,肯定会实力大增。”

    昭雎闻言摇头道:“大王,臣闻孙子云:兵之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法者,主用也。”

    “故与各国争锋,首重道,天地将法其次,如今赵王舍弃的兵家大道,却在军用上改变,结果逆群臣百姓之心,强制推行胡服,以致上下离心,这样一来,又如何驱使群臣百姓去征战呢!”

    “百姓不信,群臣不附,即便胡服真的方便作战,赵国又岂能打战呢?”

    熊槐摇头道:“不然,寡人闻······”

    话刚出口,熊槐瞬间打住,跑题了。

    现在是赵王变法,又不是自己变法,他跟昭雎争论根本毫无异议,就算说服昭雎又有什么用!

    再说,赵王变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才刚刚开始,自己用不着心急。

    拉拢魏韩,孤立赵国,让秦赵相争,完全可以等赵国变法全面展开以后啊!

    想着,不由微微颔首。

第三百一十八章 迟疑

    群臣正听着楚王的话,见楚王突然停住,顿时不明所以,好奇的看向楚王。

    熊槐见群臣全都看了过来,张了张口,然后道:“司马所言极是,寡人深以为然。所以,孤立赵国的事情以后再说,但是赵王倒行逆施的行为,必需劝阻,否则,在我楚国不出兵干涉的情况下,赵国很难顶住秦国的压力。”

    群臣见楚王突然改口,在经历了短暂的适应到,全都开口道:“大王英明。”

    熊槐点了点头,下令道:“传令,派出使者前去韩国魏国,就说,赵魏韩兄弟也,如今赵王一时糊涂,误入歧途,魏韩两国难道不用出言提醒吗?”

    ······

    另一边,赵王变法的事情传到秦国,顿时令秦国上下一片欢喜。

    秦王荡情不自禁笑道:“寡人听说自赵王变法之后,赵国的大臣已经有许多人称病不出了。如今寡人正打算攻打赵国,不想赵国竟发生这等事,这莫非就是天助寡人吗!”

    张仪等人闻言齐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秦王荡笑了笑:“寡人打算趁此良机出兵伐赵,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樗里疾应道:“大王,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眼看赵国大乱在即,臣以为此时正是收回上郡的良机。”

    魏章闻言一喜,现在樗里疾身为王叔,轻易不能离开咸阳,此时他便是朝中的第一将,此时伐赵主将非他莫属。

    想着,立即拱手道:“大王,臣请战,必克赵国而归。”

    张仪看了跃跃欲试的魏章一眼,开口道:“大王,臣以为此时还不是伐赵的良机。”

    秦王荡一怔,开口问道:“相父何出此言,眼看赵国大乱在即,难道还有比趁乱而伐还要好的机会吗?”

    张仪摇头道:“大王,现在赵国只是大乱在即,但是却没有真正的乱起来,臣担心的是,一旦秦国大举伐赵,会令正在对持的赵国两派同仇敌忾,搁置争议,先行对抗我们秦国。”

    樗里疾看了一眼张仪,充满霸气的道:“就算赵国内部暂时联合抵抗,以我秦军的实力,又何惧之有!”

    张仪一滞,向秦王荡拱手道:“大王,诚如庶长疾所言,就算赵国内部和好如初,肯定也不是我秦国的对手。只是这样一来,臣担心我秦国损失太大。”

    “依臣之见,何不顺势而为,进一步离间赵国群臣,诱发赵国内乱,最好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赵国割让上郡,并向秦国称臣。”

    秦王荡精神一振,忙问道:“相父有何高见?”

    张仪应道:“大王,赵王强迫群臣穿胡服的事情,已经遭到赵国公室的抵制,并且与赵国勋贵离心,在这种情况下,臣以为,我们可以煽动赵国内乱,让赵国另立新君。”

    “另立新君!?”

    此言一出,大殿中的人全都一惊。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赵国的情况,宗室的实力一向都很大,现在赵王与宗室闹翻,若是宗室中有人振臂一呼,说不定就会应着无数。

    就算最后失败了,那么赵国也会遭到削弱,到时,秦国收回上郡,自然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想着,秦王荡的眼前一亮,问道:“相父,不知你想怎么做。”

    张仪笑道:“大王,臣听说赵王之叔公子成在赵国极有势力,威望甚高。早先,赵成在赵肃王即位之初,就曾担任过相国,其后虽然不在担任相国,但是一直是赵国重臣,负责处理赵国政务。赵王即位之初,赵成乃是仅次于肥义的辅政大臣,若是赵成反了,那么赵国一定天翻地覆。”

    张仪说完,樗里疾顿时脸都黑了,虽然张仪一直在说赵成,但是怎么听着就跟说他一样。

    秦王荡没有想那么多,但是张仪的建议却是可行。

    只要赵成反了,那就是秦国的胜利,若是赵成不反··

    秦王荡眼睛冒出一缕凶光,那就逼赵成反。

    想着,秦王荡向群臣问道:“不知哪位贤卿愿往赵国一行?”

    甘茂闻言应道:“大王,臣愿往。”

    ·······

    赵国邯郸。

    最近赵王很烦躁,或者说已经不是烦躁,而是相当的暴虐。

    本来信心满满的变法,已经获得许多重臣支持的变法,已经做好遭到有人反对的变法,结果没想到反对的声势惊人如此好大,远远超过了他和肥义的预料,最后,即使赵王强制推行,也还是遭遇重大挫折,进度缓慢。

    在邯郸的百姓中推行胡服的事情,更是遭遇强烈的抵制。

    更令赵王没有想到的是,赵国内部的事情还没有解决,赵国外部的麻烦已经来了。

    除了收到秦国似乎有异动的消息,这两天,赵王还陆续收到各国之君的信函,有声情并茂劝赵王三思,有苦口婆心劝赵王妥协的,当然也有激情洋溢劝赵王再接再厉坚持到底的。

    赵王拿着各国之君的信函,分别递给身侧的肥义和楼缓,这两位重臣乃是赵王变法的坚定支持者。

    “相国,楼卿,各国之君写信给寡人,不知你们怎么看。”

    肥义将手中的帛书放下,叹了口气:“大王,虽然各国之君的意思不尽相同,但是目的却是相同的,全都别有用心,没有一个是为了赵国考虑的。”

    “魏韩两国劝大王妥协,那是因为现在我们赵国强大,魏韩两国希望用赵国牵制秦齐楚三国。”

    “楚燕两国劝大王三思,只是希望赵国保持稳定,一面天下局势大变,会波及到楚燕两国。燕国是担心赵国被削弱,无法用赵国来保护燕国。而楚国的意思,臣猜测这是担心赵国变强,会危及楚国的地位。”

    “至于秦齐两国,这是没安好心,如今我赵国形势愈演愈烈,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若是继续下去,臣担心日久生变。”

    日久生变四个字一出口,顿时令赵王打了一个激灵,发热的脑袋顿时冷静下来。

    赵王迟疑看着肥义问道:“相国是不是知道了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