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全文阅读 第41分节

第九十六章加封太子少保

    一秒记住【800♂小÷说→网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九十六章加封太子少保

    拿下函谷关可不是说说而已,函谷关难就难在他不是一座独立的关城,而是因为长达一百四十里的山谷,到处都是可以伏击的地方,论关城之险,函谷关可一点儿也不比雁门关弱。

    从秦孝公建立函谷关以来,函谷关仅一次被攻破的机会。

    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自三国之后,潼关的建立,函谷关的地位就开始下降了。潼关与函谷关之间,是一条狭小的通道,长一百四十里,蜿蜒山间,深险如函,因此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叫做函谷关,西头,便是潼关。

    对于单纯防御来说,守住潼关或守住函谷关,效果相同,都能切断东面来敌进犯长安之通道。潼关离长安较近,补给方便,容易防守,而防守函谷关,从长安方向的补给需要穿越函谷。所以,东汉以后,潼关取代了函谷关。

    事实上由于唐郑分属两个阵营,唐军攻打洛阳的王世充,函谷关并非唯一的通道,在历史上,秦王李世民率领主力吸引王世充大军的注意,殷州(今修武)总管史万宝率部从宣阳沿洛水由西向东进攻王世充。

    左武侯将军刘德威部从河东,经怀州(今焦作)在黄河之北,由东北向西南进攻洛阳。怀州总管黄君汉从河阳渡河(今孟州),由正北向南正攻洛阳。而右武卫将军王君廊所部攻打洛口。

    事实上这一仗是李世民用八行总管,兵分五路,分别从西北殷州、弘农新安、怀州、河阳、洛口,几乎是三面包抄之势,席卷而下。而函谷关之战,在历史上也没有详细记载,很可能李世民并没有强攻函谷关,而是王世充不战而退。

    现在的历史已经发现了改变,陈应一旦成行军副帅,辅佐李世民进攻洛阳王世充,那么很可能,李世民也会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陈应。

    陈应叹了口气道:“函谷关可不好打啊!”

    像函谷关这样险要的关隘,在接近关门之前都有长达一百四十里的峡谷,两边都是山脉,可以从上面往下面砸石头,在接近关门之前都死了一大半,况且城门固若金汤,要怎么攻破关门?必须去用人命去填。

    哪怕到了后世,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日军侵略军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制定作战方案。日军准备参加战斗的主力为第一军第63师团、附第110师团稻垣大队约3万人。冈村宁次又调遣坦克第三师团和两个战车中队归属第一军指挥,共配备了战车90余辆,装甲车250余辆,各型火炮三百余门,飞机一百六十余架。从六月五日拂晓日军展开进攻,历时七天,函谷关之战,以日军撤退而结束,此役击毙日军万余,战车二十余辆,装甲车八十余辆,日军陆军中将本村千代太也被地雷炸死。

    在当时,日军不仅兵员战斗素质远远高于中国守军,装备更不在一个层次上,特别是守军因没有对付坦克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地雷,只能利用集束手雷弹以血肉之躯向日军发起反击,在火炮、火力和空中打击力量全面劣势的情况下,中国守军能击退日军侵略,充分体现了函谷关的险峻之处。

    让陈应去夺函谷关,除非函谷关郑国守军不战而退,否则这将是一条血肉之路。

    看着陈应良久沉默,李建成也不是不懂军事,他知道自己有点强人所难了。李建成沉默了良久,缓缓叹了口气道:“若不能抢在二郎下手之前,夺下函谷关和弘农郡,恐怕远水解决不了近渴……”

    事实上李建成说得也非常有道理,尽管陈应与李道贞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然而李道宗更是李道贞的亲哥哥,二人关系甚是亲密,李道贞会卖给陈应面子,同样也会卖给李道宗面子,最多是为了做生意,大赚其财。

    李建成对于灵州的财源和物资暂时指望不上,但是他更想获得弘农郡的资源,特别是桃林县境内的金矿。

    在后世灵宝市的金矿产量是年产二十吨(老程没查到唐初的时候桃林黄金产量,取后世的百分之一值,既四百斤)

    李建成知道桃林的金矿年产四百斤。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财富,一旦落入朝廷手中,这无疑可以让朝廷近乎枯竭的财源,得到极大的缓解。但是一旦这个金矿落在李世民手中,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以李世民的为人,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将得到的金子赏赐给麾下将士,从而邀买人心,到时候,朝廷也不可能拉下脸去从苦哈哈的将士们嘴里去扣这些钱。

    王珪不死心的问道:“真的没有一点办法了吗?”

    陈应沉吟道:“办法也不是没有……”

    李建成一听这话,顿时欣喜若狂:“什么办法?”

    魏征也是一脸期待的望着陈应。

    陈应沉吟着,并没有立即回答。

    李建成道:“此间皆为本宫腹心,都是值得托付。”

    陈应一边拿案几上的茶杯,伸出手指沾着水,在案几上划着草图,一边向李建成等人解释:“仅以地形而论,强攻函谷关不是没有可能,却会损失惨重,断不可取,要取函谷关,唯有智取。”

    李建成略作思索,已经明白了陈应的意思,却还是很谦虚地说道:“愿闻其详。”

    陈应胸有成竹的道:“从潼关沿着函谷一路向东进攻函谷关,难就难在两侧峡谷上面的伏兵,若是事先将敌人埋伏在山顶的伏兵清理清理干净,自然可以有惊无险,直逼函谷关城之下。只要顺利穿越长达一百四十里的函谷,函谷关就不足以为虑了!”

    李建成点点头道:“此计甚妙,以陈卿之计,夺取函谷关需要多少兵力?”

    “兵不在多,贵在精!”陈应非常怀念当初他组建的定远军旧部,若是以定远军旧部的六个折冲府,其中左右两翼各一个折冲府负责沿着山脊进攻,两个折冲府押送着补给从谷底推进,应该可以将顺利将兵马运送到函谷关城之下。

    李建成点点头道:“本宫的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共六率二十四折冲府三万人马,你需要什么人马,本宫全部调给你!”

    “除了太子殿下左右司御率留下,左右卫率,左右清道率共十八府,全部调给臣下!”陈应豪气干云道:“若有此十八折冲府人马在手,臣勉强可以一试。”

    李建成几乎想也没想的道:“本宫这就下进宫,向父皇请旨,以陈卿为太子少保挂领四率出征!”

    听到这话,陈应都惊讶莫名。

    到了唐代,三师三少虽然已经成了荣誉性质的官职。陈应的祖父侯莫陈崇最高官职做到了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太子太保。现如今陈应还没有加冠,就荣升了太子太保,这可是几乎到底了人臣的巅峰。

    陈应想了想,最终还是咬牙拒绝道:“太子殿下厚爱,陈应感激不尽,然而,陈应何德何能添居太子少保之职!请太子殿下收回成命,臣可以持节,挂领四率,攻取函谷关!”

    听到这话,魏征明显松了口气。

    他还真怕陈应坦然相受,这个东宫三师三少,虽然位高,然而却真是一个火堆,陈应成为三少之一,恐怕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对于陈应而言,还真不是什么好事。

    反正陈应此时年轻,有的是大把的机会,何必急于一时?

    事实上陈应也是想要这个华而不实的太子少保之职,他更想拥有开府建牙的权力,筹建自己的幕府,这样以来,陈应就可以大开中门,招募幕僚,为他拾遗补缺。

第九十七章风靡天下

    第九十七章风靡天下

    信任是相互的,如果他对陈应有所保留,就不能指望陈应全力辅佐他。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建成也不隐瞒了。李建成迟疑一下,缓缓开口道:“以陈卿的年纪,加封太子少保,确实是弊大于利。”

    何止是利大于弊,若是加封陈应为太子少保,恐怕满朝老臣情何以堪?难道让裴寂、陈叔达、萧时文等老臣,见了陈应乖乖行礼?别说李渊那一关过不去,就算李渊真的同意了陈应也成了满朝文武大臣的公敌。

    陈应看李建成松了口,也松了口气。

    两世为人的陈应,早已过了那个可以依靠封官许愿就慷慨赴死的年纪。出头的橼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身在官场,有的时候不得不暂避锋芒。陈应躬身道:“为人臣者,食君之禄,为君上分忧,责无旁贷,臣定会全力以赴,争取夺下函谷关!”

    “本宫可向父皇请旨,加陈卿为冠军大将军。”李建成沉思片刻,望着陈应问道:“陈卿还有何要求?”

    冠军大将军是唐朝正三品武散官,相当于文官的金紫光禄大夫。在隋朝,为了避免南北朝时期军权旁落,诸侯割据,天下动荡不安,杨坚就将官职进行了拆分。形成了勋官与职官两套体系。唐朝在隋朝勋官的基础,又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分别形成勋官、散官、和职官三种。

    勋官专指功爵,类似于汉朝的制度:“非军功不得封侯”,勋官不能世袭,也只有战功这一条途径可以获得,就像后世的几等功一样。勋官在大唐,其实就是名誉好听一些。

    原本陈应拥有骠骑大将军的勋官,这相当在后世立下二等功,是一个功臣。如果没有取得散官之前,陈应的这个骠骑大将军,连工资都没有。唯一的好处就是其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可以减等唐朝的时期,平民不得重婚,纳妾这根本就不用想的。唐典规定,男子四十年无出,才可以在经过其妻同意的情况下,纳一房妾。

    不过拥有勋官可以名正言顺的纳妾,还有就是免征役,免税。

    散官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官员所领的俸禄和待遇。这是一种名号,并不意味着实际所任的职位。例如骠骑将军、云骑尉……这些都是散官。像太师、天策上将、府尹这样的有确实职权范围的属于职官,是真正做事并且要承担相应责任的职位,也是实际上掌握着权力的职位。

    陈应成为了冠军大将军,这就是正三品武散官,这相当于陈应真正享受正三品官员的俸禄待遇,哪怕他的这个职官东宫宾客将来被剥夺了,陈应依旧享受正三品官员的俸禄和仪仗。

    但是有了这个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陈应每年可以多领到莫约七十贯钱的俸禄,外加三百七十石粮食,还有多发九百亩的职田,朝廷还会补贴陈应车马出行、仪仗等费用一百二十贯。

    如果将唐朝的钱换算成后世的人民币百万以上。

    尽管这些钱对于陈应此时而言,都是小钱,不过陈应却不嫌多。就顺理成章的答应了下来。

    陈应回答道:“臣想听太子殿下答应臣五个条件,臣定能为太子殿下夺下函谷关!”

    李建成微微皱起眉头:“陈卿但说无妨!”

    “其一,臣不打算等秦王殿下待明年开春之后发动攻击,臣打算稍做准备,在除夕之夜发动攻击,争取在半个月内,王世充上元节开衙之前夺下函谷关!”陈应道:“所以,臣想听太子殿下,赐给便宜行事之权!”

    李建成点点头,他知道陈应思维方式极有洒脱,而且他太过强势,不懂团结同僚,按排给陈应的事情,最好让他独力完成,若是让他与其他人配合,非办砸不可。想到这里,李建成点点头道:“准!”

    陈应会心的笑了笑道:“其二,长安城内有太多敌人的探子,难保王世充提前听之臣出兵夺取函谷关的消息,所以臣想请太子殿下,假意对外宣称,臣惹怒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不与臣会面!”

    陈应准备奇袭函谷关,所以必须保证攻击的突然性,只要敌人发现他的战略布局越迟,陈应成功的机率就越大。所以瞒天过海,只是小小的一个手段。

    李建成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点点头道:“兵不厌诈,此举无可厚非。准!”

    陈应很轻松的道:“臣想请太子殿下将长安左近的羽绒,全部收集给微臣,臣打算紧急赶至至少六千或一万套羽绒戎服,以供大军将士命御寒!”

    听到这话,李建成顿时为难起来。

    在没有棉花的时代,羽绒被服,因为其质量轻便,防寒保暖,而且不影响身体运动,很多就风靡长安,然而任何好东西都是供世族门阀与豪强、士子优先享受,所以长安的羽绒服自陈应发明出来之后,除了最初东宫卫率的将士人手一套之外,其他羽绒都分布在各大世族与门阀手中。

    李建成空有太子之尊,也没有办法强行让众世族门阀手中夺取羽绒,现在等于是陈应给他出了一个难题。陈应需要八千到一万套羽绒服,这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为在长安羽绒衣衫,已经炒作到了三百贯一件,八千件羽绒服,就算把国库清空李建成也拿不出来。

    看着太子李建成为难,

    魏征道:“臣家中有太子殿下先前赏赐羽绒被褥和一套羽绒服,臣可以使用皮草将就,臣可以将家中的羽绒贡献出来。”

    一听魏征说出来了这话,王珪在心中叹了口气,他与魏征不一样,魏征家中清贫,除了一个人的俸禄,根本就没有其他财物来源,所以他的羽绒都是李建成以前赏赐的。可王珪家境殷实,妻儿老小谁没有四件羽绒服?至于羽绒被褥,也多达百床之多。

    王珪咬咬牙齿道:“臣愿捐出羽绒二十套!”

    说出这话的时候,王珪心中的都在滴血。二十套羽绒服,就相当于六千贯钱出去了,也就是意味着他十年内白给李建成打工了。

    李建成苦着脸,魏征捐出了三套,王珪捐出二十套,东宫之中还有一些库存,怎么也有二百套左右的羽绒,然而这距离陈应所需要的数量,还差了一大截。

    陈应看着魏征一脸淡然的样子,又盯着王珪如丧考妣的样子,陈应盯着王珪盯着李建成看了半天,忍不住放声大笑。

    李建成心情很糟,疑惑的望着陈应道:“陈卿何故发笑?”

    “太子殿下真准备买下八千至一万套羽绒服?”陈应认真的问道?

    李建成苦着脸道:“本宫岂会与民争利,自然是要买的!”

    陈应道:“其实太子殿下可以不用出一文钱,自然有人将羽绒送至殿下手中。”

    当陈应说出这话的时候,别说李建成,就连魏征也认为陈应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在场的人都是出自世族,他们深知天下世族门阀其实都是一样尿性,他们都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想出他们口袋里掏出一文钱,难度不亚于创作一文钱。

    李建成苦笑不得的道:“真有这样的办法吗?”

    陈应点点头道:“还真有!”

    李建成露出难以置信的样子,沉吟了片刻,李建成哭笑不得的道:“本宫会想办法,尽量满足陈卿的需求……”

    陈应摇摇头道:“臣不是说笑,太子殿下难道忘了臣这次打算进攻桃林?只要殿下放出风去,将来大唐得到桃林,将桃林的金矿分成十份,分别承包出去,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向东中贡献最多的羽绒。”

    李建成恍然大悟。连声道:“此计甚妙,妙不可言。”

    王珪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金光里的意意,没有人不清楚,一旦太原王氏拥兵了桃林城的金矿,对于太原王氏来说,简直就是瞌睡了,有人马上就送了一个枕头。

    魏征目瞪口呆的望着陈应,他很想知道陈应到底是怎么想,这一招恐怕不亚于两桃杀三士。

    陈应道:“太子殿下,你可以试试,只要放出声时,长安城内的羽绒,肯定会十之**跑到东宫。”

    李建成暗暗惊讶,他真不知道陈应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会想出这么一个绝妙的主意,相较而言,羽绒其实并不是什么高难度高技术,羽绒如今的价值,让很多人拿着粮食养殖鸭子,最多三五年,甚至不用三五年,羽绒马上就会风靡长安,风靡天下。

    羽绒的价值最多会在一两年内往下掉,物稀以为贵,到天下到处都是羽绒的时候,这个羽绒就会变成像皮草一样随处可见的东西。

    可是黄金矿却不一样了,这个东西一旦拥有,就是可以传承子孙的基业,无论什么时候,黄金的价值都是不会贬值的。

第九十八章带她看尽人间繁华

    第九十八章带她看尽人间繁华

    到了黄昏时分,天幕阴沉,寒风加杂着雪粒子打在平阳公主府窗棂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突然,李秀宁推开窗户,任由寒风吹拂着她的脸。

    仔细观察,定会发现她的眼睛里布满哀怨的神色,此时李秀宁一袭白色的襦裙,虽然未施粉黛,多了许多女孩子的柔美,少见平时身穿甲衣的英气。

    李秀宁被寒风吹着,脸也被如刀的寒风冻得一片粉红,就像涂抹了厚厚的胭脂。翠儿在一旁边苦苦的劝着:“公主,咱回吧,万一冻着……”

    不等翠儿说完,李秀宁没好气的道:“就是冻死也好,反正又没有人心疼!”

    “哎呦呦,谁惹咱们平阳公主生气了。”就在这时,何月儿就外面而来,她一身黑色的斗篷,仅仅露出眉毛和眼睛,不过此时何月儿的眉毛和眼睫毛都布满白霜。

    李秀宁看着何月儿到来,异常沮丧的道:“她有什么好,我哪点比不上她?他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既然对我有意,为什么要与她……”

    尽管李秀宁没有提名字,可是何月儿也好,翠儿也罢,全都明白李秀宁到底是在说谁。

    说到这里,李秀宁已经说不下去了。非常陈应真找了一个清河崔氏女,或者太原王氏女,哪怕荥阳郑氏女,李秀宁还真不会那么生气。

    因为李秀宁明白,她由于长时间领兵打仗,身上的女人味是少了一些。然而,那也要分跟谁比,如果是跟李道贞那个野丫头相比,李秀宁自认为,她仍然是无可百非的淑女。可是偏偏,陈应居然会喜欢她。

    何月儿将罩在身上的斗篷脱下来,递给翠儿,翠儿赶紧接过,给何月儿去准备姜茶。望着翠儿的背影,何月儿嗤嗤的笑道:“公主殿下是吃味吗?”

    “没有,没有!”李秀宁倔强的道:“就是想不通,他怎么会跟她,实在难以让人理解?难道说……”

    何月儿道:“公主殿下绝对猜不到白城县主怎么样怀上了陈郎君的孩子。”

    李秀宁一想暗暗奇怪,要论姿色,李道贞算不上超一流,只能说是一般朝上。甚至说陈应府上的兰儿都比她娇小可人,要论气质,陈应府上的高文锦可一点儿也不比李道贞差,然而兰儿也好,高文锦也罢,陈应都没有碰过她们。李秀宁疑惑的望着何月儿道:“就连这事你也知道?”

    何月儿点点头道:“白城县主原本对陈郎君感观并不好,得知陛下有意将其许配给陈郎君为妻,她不敢忤逆陛下,抗旨不遵,就拎着一把陌刀杀向陈府……”

    “啊……”李秀宁听到这个消息,明明知道结果,忍不住惊叫出声。武功,恐怕是白城县主唯一可以比她强的地方。李秀宁的功夫,只能算是不错。原本她可没有叱诧疆场的打算,仅仅作为强身健体,所以李秀宁的功夫,仅仅比一般士兵稍强一点,也非常有限。

    如果抛开李秀宁的身份不提,随便三名士兵可以轻易打败她,要活捉她五个士兵就可以办到。可是李道贞却不一样,她不仅天赋极佳,自幼勤学苦练,功夫远比一般将领还要强,就连她的亲生哥哥李道宗,李道宗的身手在李唐皇室子弟里,属于出类拔萃的,仅仅比她四弟李元吉稍弱一点,和李世民不相伯仲,然而李道宗最多可以在李道贞的陌刀之下坚持十余回合。

    何月儿将李道贞与陈应过往中的点点滴滴向李秀宁娓娓道来,当李秀宁听到李道贞因衷情于陈应,而陈应根本就不知道。

    李道贞因单相思之苦,茶饭不思,日渐消瘦,李秀宁甚至还同情了起了李道贞,可是当李秀宁听到李道贞为了生命中不留下遗憾,居然联同其兄长,诓骗陈应,并且给他下春药的时候,李秀宁气得胸口起伏不定:“她……她……她怎的这般无耻?”

    何月儿道:“公主殿下其实不必伤心,现在应该伤心的是白城县主,她一个人怀着孩子,将来也要看殿下是不是愿意将这个孩子留给她,否则她将一无所有。”

    何月儿说得不错,古代的婚姻法其实是保护正妻绝对权力的,男子纳妾首先必须经过妻妻同意,否则纳不得进门,只算养在外面,当作外房。所生的孩子连庶子的待遇都没有,只能算是私生子。如果正妻愿意,也可以收外房为妾,当然,如果不愿意也可以只要孩子不要大人,李道贞根本就没有拒绝的办法。

    就在这时,翠儿道:“公主殿下,陈大将军府上又送来了食盒,四个菜肴还有两个汤,是不是……”

    自从李秀宁走后,陈应就想着讨好李秀宁,让李秀宁不再生气,可以李秀宁根本就不给他解释的机会,所以陈应只好命厨房,做好精致的菜肴,一日三餐不断向平阳公主府里送。

    李秀宁原本清楚李道贞与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以为陈应是背着她,与李道贞有私情,所以一番苟合之后,珠胎暗结。那个时候,李秀宁根本就不愿意接受陈应的好意,只要是陈应送来的菜肴,李秀宁都让翠儿拿到街道上,给乞丐吃。

    李秀宁明白李道贞是利用陈应的同情心,借着春药借种,这个时候李秀宁就不那么生气了:“端过来吧,本宫也饿了!”

    翠儿闻言大喜。

    陈府的漆盒很大,而且里面用柳絮棉做了一层保暖层,哪怕在寒冬呼啸的季节,这食盒里的菜肴端出来的时候,依旧热气腾腾。

    一盘红烧肉,一盘糖醋排骨,一盘糯米莲藕,一盘精酱肉丝。

    然而下面却有一个一尺见方的檀木盒子。翠儿还以为里面是一个汤盅,然而当翠儿打开的时候,却是一个木头匣子,里面站立着一个小木人儿。这个小人儿莫约一寸两分高,头戴着宫装头饰,穿着小巧而精致的碧绿罗裙,尽管小木人很小,可是鼻子、眼睛和眉毛都栩栩如生。

    李秀宁从来没有看过这种东西,惊讶的问道:“这是什么?”

    何月儿摇摇头:“婢子不知!”

    李秀宁看了看翠儿,叹了口气道:“算了,问你也不知道!”

    翠儿突然惊叫道:“公主这里有一个字条!”

    一张莫约巴掌大的字条出现在李秀宁眼前,李秀宁念道:“顺着箭头方向,旋转四周半!”

    李秀宁拿起木盒,发现木盒的底部有一个一字手柄,周围还画着类似太极图的箭头图案,何月儿道:“让婢子来吧!”

    李秀宁摇摇头,突然用力的拧着那个手柄,按照字条上所写的字,顺着箭头方向旋转了四周半。

    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木盒里原本矗立不动的小木人,居然沿着木盒跳起了胡旋舞,而且木盒里发出叮叮咚咚清脆悦耳的声音,甚是美妙。

    李秀宁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的望着这个木盒:“这是什么机关?”

    其实,这不过是后世最简单的八音盒,古代《三字经》里有这样记载:“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其实八音,其实也就是所有古代乐器的统称,即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类。古乐器中的笙、竽等属匏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木鱼等属木类;磬等属石类;钟、铃等属金类;琴、瑟等属丝类;管、箫、笛等属竹类。不难看出,匏、土、革、木、石、金、丝、竹指的是制作乐器时用的原料。这八种原料可以说能制作所有的乐器。

    当然,陈应让工匠利用弹簧钢制造成发条,制造出了这世界上第一个八音盒,就是为了讨李秀宁欢心。

    陈应虽然不太懂女人,不太懂如何哄女人欢心,然而他却记得后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若她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

    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

    若他情窦初开,你就宽衣解带;

    若他阅人无数,你就灶边炉台。

    陈应知道李秀宁已经看尽了人间繁华,虽然她不是心已沧桑,但是李秀宁别说坐旋转木马,就是真马,也骑过无数。思来想去。陈应决定打造一个八音盒。

    八音盒在后世的时候,陈应曾买过一个,只是送给人家的时候,人家不要,所以气愤之下,陈应将八音盒摔了,摔过之后他就心疼了,好几百大洋呢。为此,陈应就学着自己组装。那样外壳碎裂的八音盒就一直放在陈应的床头。

    现在这个时候,陈应只好按照记忆,组装了一个八音盒。

    很显然,陈应的计策成功了。

    李秀宁和何月儿、翠儿三个人围坐在八音盒前,仔细观察着那个小木人跳胡施舞,侧耳倾听着八音盒子发出的声音。

    李秀宁听着悠扬的音乐,脑袋里不禁浮现往事的回忆。八音简单的音符,仿佛带着无穷的魔力,让李秀宁陷入无限的遐想之中,陷入时光的追忆之中。

    一曲终罢,李秀宁迫不及待地上好发条,让八音盒再次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从此乐而不惫。

第九十九章少年你图样图森破

    第九十九章少年你图样图森破

    事实证明,八音盒的魔力对于女人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李秀宁与何月儿、翠儿三人听了无数遍,甚至连八音盒的小木偶可以转多少圈,每一个音符都可以倒背如流,李秀宁仍旧把玩着这个八音盒。

    直到大半夜,李秀宁实在困得睁不开眼睛,这才迷迷糊糊睡去。

    然而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李秀宁仍在酣睡。可是此时门外却传来震天的叩门声。李秀宁闭着眼睛,皱起眉头不耐烦道:“出了什么事情?”

    “回禀公主殿下,陈大将军求见!”

    李秀宁不是不分好歹的人,当她知道李道贞是利用如此卑鄙的手段,让陈应中招的时候。她已经不生气了,至少很多男人根本做不到陈应这一步。、

    人生不易,且行珍惜。这句话的道理李秀宁还是知道的,她拂了拂蓬乱的头发,推了推身边正在冒着鼻涕泡泡的翠儿,翠儿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公主有什么吩咐?!“

    李秀宁叹了口气道:”为本宫梳妆更衣吧!让陈大将军去前厅稍待,本宫稍后就去。“、

    ”慢!“就在这时,何月儿那双勾人的狐狸眼忽闪忽闪的朝着李秀宁眨着眼。

    李秀宁不解的道:”月儿,你这是……“

    何月儿笑道:”公主殿下,请赎奴婢多嘴,不知陈大将军以前曾否送过公主殿下礼物?“

    ”这……“李秀宁迟疑了起来,陈应送过李秀宁很多东西,比如吃的美味,比如将陈怀仁的医护队送给自己救急,还有神兵利器,削铁如泥的宝刀,可以无视轻弓射击的铠甲。”

    何月儿淡淡的笑道:“没有吧?”

    李秀宁点点头,突然又摇摇头道:“他还送了我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刀,一副刀枪不入的宝甲……“

    ”奴婢的意思是说,类似于八音盒一样的贵重礼物!”

    “那个还真没有!”

    “公主以后如果还想要这样的礼物,那最好还是不见他!”

    李秀宁略作思考,就明白了何月儿的用意。

    李秀宁咳嗽一声道:“你去告诉他,就说本宫说本宫不在府中!”

    陈应与李建成、魏征等就如何攻取函谷关的事情商讨了整整一夜,陈应一夜连眼都没有眨,离开东宫,径直朝着平阳公主府而来,可是当听到平阳公主府的司阍一本正经的道:“公主殿下说她不在府中!”

    陈应何尝不知道这是李秀宁故意不见他?然而这事无论怎么说,终究是他做得不对,毕竟是他搞大了李道贞的肚子,别说李道贞的做法在在大唐说出来没有人信,就算在开放的后世,说出来,恐怕一样没有人会相信陈应,只会相信他劈腿。

    李秀宁故意不理会陈应,陈应心急如焚,为了哄李秀宁开心,他不是剽窃几首煽情的诗词,就是挖空心思为李秀宁做几道佳肴,或是给李秀宁弄些造型别致的首饰,或是制作精良的机关,或是造型别致的首饰。

    事实证明,无论女人的身份有多么尊贵,她们对于宝石或亮晶晶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免疫力。

    可是陈应却不知道李秀宁早就不生她的气了,可是李秀宁为了从陈应那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让她喜出望外的礼物,所以李秀宁一直坚决不见陈应。

    尽管陈应恨不得杀进平阳公主府,当面质问李秀宁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陈应实在是脱不开身。因为此时距离除夕之夜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东宫太子左右卫率、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四率十八个折冲府根本就没有一支军队熟悉山地作战。偏偏这次奇袭函谷关最核心的战争,就是山地作战。

    平原作战或城池攻防作战,与山地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论是补给方式,进攻方式,或者递进、支援方式,唯一可以相同的就是莫过于在战场上挥刀砍人了。不光在这个时候唐军不擅长山地作战,哪怕在中后期的时候,同样不擅长山地作战,后来吐蕃人在侵略大唐的时候,唐军只能被动防守,一旦吐蕃军队退缩到山区,唐军就完全歇菜了。

    可是随着李建成把未来桃林的金矿向山东世族门阀开放,果然得到了大批世族门阀囤积的羽绒,经过七八天的准备,李建成为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四个率十八个折冲府共两万余将士,全部装备了羽绒服。

    随着羽绒服到位,陈应也顾不得儿女情长,只得一心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事实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根本无法将一支完全不熟悉山地作战的军队,训练得精通山地作战。陈应能做到的就是减少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将士的伤亡。

    为此,陈应不得将四率十八折冲府两万余军队带到金粟山也称紫金山,素有“渭北小华山“之称,且融华山天险与翠华山苍碧于一体。山上松柏参天,沟谷纵横,可谓林壑优美。海拔虽然算不上高,但是气势磅礴,威势逼人,属于山地练兵的理想之地。

    冒着暴雪与严寒,众将士来到紫金山上,被凛冽的寒风一吹,还没有开始打仗,已经有不少将士出现四肢无力,头疼脑热等异常。为此众将士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就连尉迟恭也感觉陈应是多此一举。左司御率冯立是东宫李建成的老人,也是东宫八将之一,论资格可比陈应老多了。尉迟恭只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冯立直接不以为然的道:“陈大将军,尽信兵法,不若无兵法。老夫读书不多,但是打仗还拼的还是凶猛,莫以为读几本兵书,就目中无人。“

    陈应对于冯立的冷嘲热讽,表面上不动声色。脸上笑容依旧,可是内心却沾沾自喜道:”这可是你自己伸着脸让我打的,我可就不客气了!”

    陈应也深知他虽然战功赫赫,可是在某些人眼中,陈应不过是因为运气好而已,仅此而已。陈应在冠军大将军挂领东宫四率总管元帅,肯定是有人不服气他。陈应笑咪咪的望着冯立道:“冯司御率,敢不敢跟本帅打个堵?”

    冯立不以为然的道:“陈大将军想做什么?”

    “不做什么!”陈应站在一块巨石上道:“看到月华山对面的那座玉镜山了吗?”

    冯立点点头。

    玉镜山其实并不是一面玉镜,而是因为古人在山顶开凿了一座巨大的平台,切下来的山壁陡峭如同玉镜,故名玉镜山。从军事的角度而言,玉镜山并不算是一座极佳的屏障,因为对面的月华山可以居高临下,对于进行无差别覆盖式打击,而玉镜山在正南向阳的地方,山势平缓,奔马可上。

    陈应笑道:“本将军可率领东宫右卫率防守玉镜山,任由冯司御率率领太子左卫率、左右司御率进攻,若十日之内,冯将军可以攻下玉镜山,本将军任由冯将军处置。”

    毕竟军中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要想让众将领对陈应心服口服,那么必须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击败他们。

    冯立闻言,与众将领对视一眼,脸上浮现自信的笑容。此时天气寒冷,呵气成冰,几乎不用打,光山上的寒风就足够陈应喝一壶的,何况此时,天寒地冻,陈应在玉镜山上根本就没有办法建立工事。更何况此时陈应以五个折冲府六千余人,对阵左右司御率加上左卫率三个率十三个折冲府一万六千余人,将近三倍的兵力优势,冯立没有理由会怕陈应。

    当然,要说怕,冯立还真害怕陈应反悔。冯立正色道:“陈大将军,您是当真?“

    陈应道:“本大将军从来不开玩笑。”

    ”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陈应与冯立击掌而誓。

    东宫太子右卫率魏文忠是陈应在担任东宫太子右卫率时的副率,如今升为正四品忠武将军,东宫右卫率。作为陈应的老部下,在陈应与冯立打赌的时候,他一脸忧心忡忡的道:“大将军,您太莽撞了,万万不该与冯将军打这个赌!“

    陈应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魏将军,你认为我们一定会输吗?”

    魏文忠讪讪的笑着,没有回答陈应的话。

    陈应成竹在胸的道:“当初突厥的始毕可汗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现如今始毕可汗在哪儿?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佛设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他现在还敢与本将军对战吗?冯立虽然也久经战阵,可是他比得上处罗可汗吗?“

    魏文忠哑然失笑,暗笑自己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在军事战争方面,全世界的军事理念都差不多,就是依靠人多欺负人少。哪怕号称影响世界的《孙子兵法》也是利用计策,将敌人的优势兵力分散,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绝对优势,积小胜为大胜。当然,其中还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

    陈应难道真不知道冯立的自信来源吗?

    答案是肯定的,陈应知道。真以为天气寒冷,陈应就没有办法在玉镜山布置工事防线了吗?

    若是冯立固执的这样认为,陈应只好向他抱歉的说声:”少年你图样图森破“

第一百章首战告捷

    第一百章首战告捷

    其实中国历史上也不缺乏擅长山地作战的名将,更不缺乏山地作战部队。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拜屠睢为国尉,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分为五军,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境)、九嶷(今湖南宁远南)、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余干(今江西余干境),起初屠睢所向披靡,进展顺利,然而西瓯部族联盟军事首领桀骏伏击屠睢,大败秦军。

    其后,秦始皇改以秦国铁鹰锐士出身的赵佗为帅。

    秦朝的铁鹰锐士,可以说是现在特种兵的鼻祖。秦国大将司马错借鉴了吴起训练魏武卒的方法,从秦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兵,司马错在训练铁鹰锐士的时候,一个士兵要全副甲胄,拿着一根长矛,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背上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一面牛皮盾牌,携带三天的军粮,带着这么东西还要连续行军一百里路。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有八十斤左右,这么高的训练强度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难怪二十新兵中,只能选出一千多人了。按照这标准真的比现在的一些国家选择特种兵还要严格,不得不佩服当时的秦军。

    赵佗改任征南兵团统帅后,总结屠睢的失败教训,结合部分铁鹰锐士的训练,秦朝征南大军,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山地战部队。

    当然,专于秦朝征南兵部的记载非常少,所以大家都对秦朝征南大军非常陌生。然而中国古代另外一支山地战就非常有名了,那就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创建的无当飞军。无当飞军组建之后,随诸葛亮一出祁山,因马谡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飞军,一面死战,一面击鼓迷惑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无当飞军由于山地作战的特点,常被用于讨伐叛乱少数民族。

    当然,陈应也知道如果征召山地少数民族青壮训练成军,这样会事半功倍,只是非常可惜,陈应现在也没有那个条件。

    陈应事实上并不熟悉山地作战,但是在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陈应非常清楚军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简单来说,只是火力至上。其中玩得最狠的当属前苏联,集中兵力攻其一点,打开缺口,就整个营,整个团甚至整个军的突入进去,直到将敌人的防线辗压粉碎,当然遇到了德军,苏联人的伤亡非常惨重。当然,火力至上玩得最顺溜的当属美军,先是立体式进攻,铺天盖地的轰炸机轰炸,然后是没日没夜的大炮猛轰,最后才是密密麻麻的坦克蜂拥而上,当然遇到抵抗之后,他们绝对不会突击,而是马上撤退,继续火力覆盖。

    陈应召集了东子右卫率所有校尉以上将领开会,向他们讲述山地战特点要注意事项:“山地战有着山地非常特殊的特点,狭窄的空间,无法同时展开部队,以及多兵种配合。像现在咱们以团为单位的整编就不能适合山地作战了!”

    唐朝的作战战术单位是团,按照功能和配备还可分中垒、屯骑、射生、越骑、步伍、长水、长兵等。

    所谓的越骑军,《新唐书·兵志》:“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用简单的话来解释,这就是轻装骑兵。屯骑,则是重装骑兵。步伍是轻装步兵,中垒则是重装步兵,在唐玄宗时代,唐朝开始成建制的出现陌刀军,而折冲府中的中垒团则全面换为陌刀团。射生,顾名思义,就是弓弩手。长水并不是水军的意思,而是指宣曲河的名字,原来的汉武帝时期,掌屯于长水与宣曲的乌桓人、胡人骑兵。在唐朝可以理解归附军。长兵就是专门操作长兵器的军种,如戈矛、长枪等。

    不过东宫六率之中,并长水团建制。

    魏文忠问道:“大将军要想怎么改?”

    陈应道:“全部打乱,以伙为单位,每伙依旧下辖十人,中垒、步伍卒各三,射声、长兵各二。每队依旧下辖五伙不变,五个伙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命名!”

    记室参军杜善果疑惑的道:“我们右卫率下辖五个折冲府,共二十五个团,其中射声、越骑长各五团,千人。中垒、步伍各个团,长兵仅五个团。”

    陈应点点头道:“射声不足的部分,暂时让越骑团下马为射声,至于长兵不足的部分,那就削木为矛,本将军会向太子殿下请求调拨装备,争取半个月内完成换装工作!”

    然后陈应又将后世四野的六条战术原则讲给众将领听,这可是陈应第一次掏出干货,六条战术原则,是林帅(避免和谐)、罗帅、刘大将总结出来的战术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猛。

    好在东宫右卫率与其他各卫率将领不同,这些将领都是跟着陈应打过突厥的,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经过将近两个时辰的准备,各部有序的完成的整编,换装以及布防情况。

    冯立也紧张的准备着,以三个卫率共十三个折冲府将近三倍的优势兵力,如果还打不过陈应,那么他也没有脸在东宫待了。当然,冯立还知道,这是演习,不是真打,陈应也不可能将对付突厥人一样,无所不用其极,至少在他攻山的过程中,陈应不敢让士兵将山上的石头直接砸下来。

    要知道以下往上仰攻,最困难的就是面对山上的滚木擂石,往往攻山作战中,伤亡过半都在滚木或擂石的打击下产生的。可是当进攻开始之后,冯立马上就笑不出来了。

    玉镜山虽然不大,但是主要进攻方面只有正南方面的缓坡,或东北、正东方面稍陡一点的陡坡,至于正西方向,根本不用考虑,由于古人在开凿玉镜山的时候,将山体挖成了近乎垂直的峭壁,除非他们可以长上翅膀,否则根本就没有办法攻上去。

    哪怕搭云梯也不成,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超过十丈高的云梯。

    尉迟恭作为第一波次的进攻梯队,可是当一次进攻尉迟恭就要骂娘了。因为短短两个时辰,正南一面的缓坡上,被陈应浇了一层冷水,这么冷的天气,马上就冻成了冰面,光滑如镜面,尽管坡度比较缓,可是滑不溜丢的,尉迟恭部的一个团徒步攀爬。

    可是,陈应所部还没有放箭,这一个团就自己摔得鼻青脸肿,还有数十名士兵摔断的腿脚胳膊。

    冯立大怒,下令继续进攻。

    这一次冯立命令尉迟恭部携带早已准备好的柴草,一边前进一边铺路,这样以来倒是不会出现那么多摔伤了。

    然而在这个时候,山顶的守军把烧得开了的雪水一股脑的往下倒,尉迟恭部三千余人被浇成落汤鸡。

    如此寒冷的天气,被冷水一浇,马上就被成冰花。

    尉迟恭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这些士兵撤退,赶紧更换衣服,否则还真容易出现问题。

    可是不曾想,这些士兵还没有撤退下来,火顶上又滚下来无数个大火球。

    与此同时,尉迟恭也接到了陈应发布的命令:“其所部三千余人已经阵亡!”

    尉迟恭莫名奇妙的道:“这怎么可能就阵亡了?”

    陈应根本就没有理会尉迟恭,冯立拿到这个命令顿时就沉默了。陈应说得不错,如果上面浇的不是水,而是猛火油,那么现在这些士兵已经葬身火海了。

    冯立也没有气馁,损失三千余人虽然说已经伤筋动骨,可是不代表他没有机会。

    冯立下令左右司御率加上左卫率,余部一万三千余人兵分三路,继续进攻。

    PS:非常抱歉,今天小区电路整改,需要十点才会来电,无奈之下去网吧码字,不过老程在网吧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三个小时才写一章,后续要稍晚一些。

第一百零一章山地梅花阵

    第一百零一章山地梅花阵

    这一场演习,其实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任由冯立使出浑身解数,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东宫太子左卫率十三个折冲府共一万六千余人马,其实超过一半阵亡,近三分之一被陈应俘虏。

    在演习结束的时候,冯立以下东宫众将领都像霜打的茄子。这些情况早已在陈应的预料之中,所以他非常淡定的朝着众将领道:“在平原,在野外两军对阵,你们的办法并没有错。可是在山地,仗就不能这么打了,你们倒好,步伍排成密集的队伍,排队上山进攻,这样倒让守军省事了,弓箭手根本不用瞄准,就连拿把菜刀杀鸡都会害怕的妇孺,也可以举起石头砸倒你们一片。”

    冯立这下完全服气了,陈应在守山的时候,使出的手段让他不寒而栗,现在想想还感觉后怕不已。

    他命右司御率的四个折冲府从东部的山谷发起进攻,然而,队形刚刚展开,结果山上的堆积的积雪居然突然席卷而下,也幸存这只是演戏,右司御率的将士只是被淋了一头雪,弄得狼狈不堪而已。事后,冯立才知道,陈应往积雪上撒盐,原本冰冻得坚硬似铁的积雪,就融化松散,形成了一股非常小的雪崩。

    如果说右司御率的遭遇,只是他们想不到,没有防备完还可以接受,那么左卫率的五个折府可败得没有话说了。他们刚刚爬上半山腰,结果东宫太子右卫率的三个团就如同猛虎下山,仅仅一个急冲锋,就把右卫率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将士被狠狠的揍了一顿,然后拿绳子捆上,在雪地里冻了足足半个时辰。

    东宫左卫率其实与右卫率的装备基本一样,由于山道狭窄,连成队的建制都无法展开,而陈应将右卫率改编成混编的方式,远的用弓弩射(去掉箭头,沾上白灰,出现白点判定伤亡)近的就用步伍突袭,特别是左卫率的射声团,区区三百余人的队伍,拉长到了六七百步,遇到右卫率的十几个伙突袭,基本上没有近战战斗力的射生团,在短短一刻钟就败下阵来,在山地狭窄的空间内,以伙为单位的混编组合,打得左卫率将士没有半点脾气。

    左卫率全军覆没的消息,冯立根本就不知道,结果倒好,右司御率大败,冯立下令撤退休整,结果陈应又让右卫率的士兵冒充左卫率,轻而易举的进入冯立的大营,将冯立以下所有人全部俘虏了。

    军队就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陈应以少胜多,大败左右司御率和左卫率,这下众将领全部都没有脾气了,也对陈应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如果王世充在函谷关的守军也使用这个办法,他们四率十八个折冲府,就算全部拼光,也没有机会拿下函谷关。

    冯立还是要点脸的,他既然输了就输得起。准备接受陈应最严厉的处罚,甚至做好了自动辞职的准备,可是陈应却像没事的人一样,根本不提这一茬。这让冯立忐忑又感动。

    冯立倒也拿得起放得下,陈应已经给他脸了,如果他再不抬举,这么三十多年,他就算是活到狗身上了。

    “不知以陈大将军之见,这仗应该怎么打?”冯立的态度非常好,完全放在了陈应下属的位置上,而不是倚老卖老。

    陈应朗声道:“军队打仗,不是游侠斗殴,讲究的是相互配合,中垒卒在前防守,射生负责压制掩护,长兵上前压迫,步伍近前缠斗。以队为战术单位,五个伙,形成两前两后,一伙居中策应机动,如同一朵梅花,快速展开。伙与伙,队与队,旅与旅、团与团之间要紧密配合,灵活机动,遇到前面抵抗,远射近攻。进攻要果断,要雷厉风行……”

    就在陈应向众东宫将领讲授山地战术原则和配合方式的时候,脸上沾着假胡子,低着头的一名校尉模样的人,悄悄对身边的两名一胖一瘦校尉低声道:“快,快记下来!”

    胖校尉拿出一个小瓷瓶子,拔掉软不塞子,那名瘦校尉则快速的拿着一支细毫笔在纸上快速的记录着。

    陈应如果看清这名大胡子校尉,一定会发现,这个人他还认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

    李世民被李渊任命为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兼陕东道兵马大元帅,以兵部尚书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尚书左仆射,以陕东道兵马左都统副元帅,以东宫宾客、冠军大将军陈应为陕东道行台尚书右仆射,兼任陕东道兵右都统副元帅。

    虽然正式的圣旨并没有明发天下,可是李世民早已得到确切的准信,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突然接到消息,李建成将东宫左右卫率,东宫左右司御率,相当于东宫五分之四的兵力(东宫左右清道率总编制为各有三个折冲府,总兵力在七千二百人之间。不过实际上左右清道率加在一起只有四个折冲府,不足五千人。)交给了陈应,让陈应进行训练。

    三天之前,李世民接到消息,陈应将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的两万余兵马带到了紫金山进行训练,李世民这就带着长孙无忌、杜如晦以及段志玄悄悄出了长安城,抵达紫金山下。

    李世民早已在东宫各军中收买了人手,所以就连陈应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李世民已经混进了东宫军中,并且全程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演习。

    事实上,这场为期不过两天一夜的演习,让李世民大开眼界,当然最多的是震撼。李世民深知,如果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自己的表现不见得会比冯立好多少,很显然,冯立输得非常惨。

    杜如晦在纸上刷刷的记录着陈应所讲的话,李世民听得也津津有味。

    当然,陈应一边介绍,一边命东宫太子右卫率的一个旅,一百余人进行梅花阵的演练。

    毫不夸张的说,右卫率对于山地作战的理解,还是半瓶子。他们的动作配合相当生疏,甚至有些笨拙,正所谓外行热闹,内行看门道,李世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尽管演练起来动作生涩,慢慢的变得更加流畅起来。

    陈应一边指挥演练,一边向众将领介绍:“作战勇猛是对的,但是勇猛不是自杀,将士们的每一次进攻,作为将领必须将最恶劣的情况预料到,想到并且找到合理的办法,在山地环境中作战,遇到最多的就是伏击,而两前两后,中间这种梅花布局,就目前最有效防止中计的办法。你们仔细看,如梅花一般的战术队形,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发起伏击,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有效的防守或反击……”

    PS: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在网吧码字,左右各坐着一群逗比,大呼小叫。等下还有。

第一百零二章组建背嵬军

    第一百零二章组建背嵬军

    陈应其实很想采取后世的三三制。对于解放军的三三制,陈应实在是太熟悉了。这是解放军的看家本领,三个人为一个战术小组,交替掩护,灵活穿插,迅猛突击,印度自卫反击战,朝鲜战争,越南自卫战争,都是这样打的,正是利用三三制这以战术,才让装备粗劣的解放军打出了世界威名。

    把一个伙分成三个战斗小组,这是陈应最初的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当然是非常美好的,现在太操蛋了。冷兵器战争与热兵器战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合适的地形中,一名机枪手或以压制数百敌军无法前进半步。甚至一名士兵可以一天之内收割两千敌人的生命。

    可是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弓弩手在体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发射两壶箭,超过两壶箭,弓弩手就没有体力了。而且区区几名弓箭手,根本就无法形成后世密集的弹幕,压制敌人进攻。

    在这个时候,采取三三制反击就是一个悲剧。古代的军制,自商鞅什伍制以后,历朝历代无论称呼怎么变,基本上采取的都是二五制。汉军以五十人为一队,两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两曲为一部,五部为一营,两营为一军。比如唐朝军队是两队为一旅,五旅为一团,五团为一折冲府。若干折冲府为一军。到宋代,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五营为一军。到了明朝,百户之下有两个总旗,下辖十个小旗,当然十个百户是一千户,不过千户下面还有两名副千户各统五个百户。五个千户就是一个卫所。还是什伍制。

    当然,梅花阵与三三制到底谁优谁劣,在冷兵器时代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某些穿越大军,动不动就在古代搞三三制,效仿后世的军事制度,事实上,这种结果一定会很惨。冷兵器战争与热兵器战争有着巨大的天然鸿沟,难以跨越。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冷兵器战争时代,难道说就没有一个军事天才改掉什伍制?答案是肯定的,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天才,可是因为商鞅创立的什伍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实战检验,事实上,热兵器战争时代发明的三三制,早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战争模式了,世界各国已经采取了更为先进的战术编制。

    长孙无忌听到陈应这话,不以为然地望着李世民低声笑道:“陈大将军也真会故弄玄虚,若是敌人四面八方,同时展开进攻,这个所谓的梅花阵有个屁用!”

    李世民摇摇头道:“其实不然,这个梅花阵还是非常有用的。”

    “这……这怎么可能?”长孙无忌膛目结舌的问道。

    事实上,长孙无忌的疑惑也是众将领的疑惑。

    尉迟恭就毫不客气的道:“若是敌人同时进攻……”

    “记住,这是山地!”陈应目光如电的指着对面的山坡道:“尉迟恭将军,你去把伏兵埋伏在四面八方试试?”

    “这……”尉迟恭还真无法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陈应没有理会尉迟恭继续道:“光有梅花阵是远远不够的,在山地战中,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建制,全新的兵种,那就是侦察兵,也可以理解为尖兵。这些将士为全军最优秀的将士,身体素质要好,装备要最好,反应要非常灵活,还要会识字,能画图,本将军准备在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与东宫太子左右卫率四府十八府中挑选一批精锐的士兵,成为侦察兵!”

    在这个时代,其实都有尖兵一说。当然也有侦察前方敌情的部队,当然这个时候与后世的侦察兵不一样,这个时代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死囚,或是犯了过错的将士充任这一职能,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哪怕名师大将,也会被敌人伏击,因为充当侦察的尖兵,不够尽心尽力。

    陈应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身体素质好,反应灵活,综合作战技术高的人,一般都是基层军官,最次也能混上一个队正、副队正。

    唐军对于武职官员的级别是相当高的,相对后世而言。哪怕是副正,也会授陪戎副尉的武散官(从九品),这个官职与大理寺狱丞平级,大理寺牢丞,就是后世最高院的监狱长,还有中下县尉。

    如果没有足够的待遇和利益,军中有才能的将士还真不会参加这个所谓的选拔,陈应想了想道:“本大将军拟建一新折冲府,命名为背嵬折冲府,下辖四团,每团三百人。折冲都尉有本大将军亲自兼任,各团校尉破格擢升为正六品昭武校尉!”

    众将领一听这话,暗暗惊讶。

    正六品昭武校尉,按制中府果毅都尉,哪怕他们这些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校尉皆享受正七品致果校尉,已经算是破格了。一般边军军府之中的别将(副折冲都尉)、长史才享受这个待遇,然而正七到正六品,中间足足隔了四级。(振威副尉从六品下,振威校尉从六品上,昭武副尉正六品下,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众将领窃窃私语,这个昭武校尉,对于在场的什么宁远将军,游击将军、游骑将军、定远将军、宣威将军、忠武将军、壮威将军而言,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对于一般校尉,可有着莫大的吸引。

    陈应接着道:“背嵬军四校尉为昭武校尉,副校尉为昭武副尉,旅帅为振威副尉,副旅帅为致果校尉。队正受致果副尉,副队正授翊麾校尉。伙长享受正八品宣节校尉,副伙长享受从八品宣节副尉。所有将士全部享受正九品上仁勇校尉。

    听到这话,众将领眼睛冒出了绿光。

    军队是一个集体,不是个人。哪怕是任何一个将领,他们都有自己信任的部下,可是因为官职,或其他原因,哪怕是最信任的部下,也没有办法提升。

    在任何时代,公平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字眼,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公平。

    众将领窃窃私语,而陈应却不咸不淡的道:“诸位都散了吧,把这个消息,传达到全军将士每一个人口中,务必让全军将士明白,本将军要选的是兵中之王,个个都是十人敌!”

    众将领闻言大喜,高声欢呼:“恭送大将军!”

    长孙无忌的那张胖脸,因为愤怒气得扭曲变形,他指着陈应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他……他……他这是干什么?官爵乃朝廷名器,岂能私自相授?他居然要建立一支全部有校尉组成的折冲府,这是要做什么?”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他这是在学司马错,准备在东宫之中建立一支铁鹰锐士。”

    司马错在二十万新军之中,挑选出了一千六百余名铁鹰锐士,这些锐士人人享受大夫以上爵位。要知道当时秦国大夫最次一级也是县丞、县尉级别,就像赵佗,因为训练时成绩出色,品上优,受公大夫,这是与秦国上县县令匹配的爵位,也就是说一个小兵直接享受(正团级)待遇。

    就在陈应准备回营休息的时候,无意在望着后面还有三个站着不动,特别是李世民此时穿着一身校尉级别的明光铠甲,却背着手拧着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让陈应想不注意他都难,更何况长孙无忌的那种体型,在东宫六率中也难找出第二个。

    陈应仔细一看,最终还是认出了李世民。

    陈应虽然心中暗暗惊讶李世民为什么会在这里,可是现在这种情况下,陈应也没有办法避开。想了想,陈应还是决定与李世民开诚布公。

    “下官参见秦王殿下!”陈应上前向李世民躬身施礼道:“不知秦王殿下驾到,未能远迎,还请秦王殿下赎罪。”

    “军中没有秦王,只有将军和士兵!”李世民淡淡的笑了笑,突然一本正经的道:“校尉李世民拜见陈大将军!”

    陈应看着李世民一本正经的样子,苦笑不得的道:“不知秦王殿下为何到此?”

    “原本孤王以为函谷关为拦路虎,可是现在看,函谷关已不足为虑!”李世民淡淡的一笑,指着杜如晦刚刚记录的文字道:“不知陈大将军能否为本王解惑,我大唐官爵位早已完备,相应的品阶,拥有相应的官爵,陈大将军筹建背嵬折冲府,却以校尉为兵,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此事三言两语还真说不清楚!”陈应指着不远处的大帐道:“还请秦王殿下进帐详淡!”

    PS:三更八千八百字,求大家支持一下:票票。

第一零三章彻底解决突厥

    第一零三章彻底解决突厥

    “采取诸兵种,以伙为基本单位进行混编,这样更为灵活,方便在山地进行机动和调配,这点本王理解,可是为什么要成建立背嵬折冲府?”李世民惊讶的问道:“难道有亲卫团还不够吗?”

    在唐朝宁远将军以上会设立自己的亲卫营,规模与主将的级别而定,如果是上都督府亲卫,一般而言是一个旅的规模一百人。如果是行军总管级别的将军,他们的亲卫营的规模就是一个团,如果到了十六卫将军级别,他们的亲卫规模将会两个团左右,如果到了十六卫大将军领军出征的时候,亲卫规模将是一个折冲府。

    当然,唐朝对于亲军翊卫校尉的待遇也是提到了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陈应此时已经是东宫太子宾客,论级别在战时成立亲军是可以的,不过却单独再成立一支背嵬军,李世民就有点搞不懂了。

    陈应无声的笑了:“不一样的,亲军翊卫的职责是保护主帅以及指挥机关,若是承担了战场侦察的任务,就无法保护主帅,这样以来,两者不可兼顾,所以臣打算成立一支背嵬折冲府,下辖八百或一千二百人,专门从事战场侦察,堡垒突破、反斥候侦察。”

    李世民点点头,但是他却没有直接发表意见。

    杜如晦却道:“臣认为可以,这样以来可以做到知已知彼。”

    李世民道:“若是如此,那陈大将军暂时先成立背嵬军,专门战场侦察,若是效果显著,那就全军推广。”

    “谢秦王殿下成全!”陈应大喜过望着,立即下达正式书面军令,命令全军四个卫率十八折冲府八十二个团把最优秀的士兵送到中军大营,让陈应亲自挑选。

    李世民望着陈应中军大帐中长达一丈六尺见方的巨大的沙盘,指着那道栩栩如生的函谷关地形图道:“陈大将军准备拿下主攻函谷关的任务?”

    陈应点点头道:“若是郑国全力死守函谷关,函谷关即使最终会被攻下来,损失也会非常惨重,臣只是在试验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方式——山地作战。”

    李世民轻轻的笑道:“战场上变幻莫测,谁也不敢保证每战必胜,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很多,稍不注意就会铸成大错,陈卿倒是对本王信心实足啊!”

    “秦王殿下何必妄自菲薄!”陈应笑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兵更是如此。知彼知已,方能百战不败。知彼,不仅仅是要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有多少粮草,驻扎在什么地方,从哪儿来,要往哪儿去,更要知道将领是谁,有什么用兵习惯。将是一军之主,就像人的脑子一样关系重大。如果他是个愚蠢的人,就算有雄兵百万也不可惧。如果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王世充是什么样的人?殿下想必比臣更清楚。”

    事实上,王世充与李渊都是差不多的一类人,非常不信心非李氏皇室之外的将领,他也害怕军权旁落,最终丢失皇位。然而李渊比王世充更幸运的是,李渊的儿子也好,侄子也吧,哪怕是族子,都是个顶个的人才。

    后来的江夏王李道宗,十七岁时就跟随堂兄李世民四处征战,既英勇善战,又颇有谋略。后来单独领兵作战,在灵州大败梁师都和突厥联军,高祖李渊大为赞赏。贞观时,和李靖、李勣等攻灭东突厥汗国,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除掉了唐朝最大敌患;后又打败了另一游牧民族吐谷浑,立下赫赫战功,以功被封为江夏王。

    除了李道宗之外,还有李虎五子李绘的孙子李道玄,

    性情沉稳笃厚,喜欢练武,他十五岁就跟随堂兄李世民东征西战,十五岁是个追星的年龄,李道玄也是追星一族,他的偶像就是堂兄李世民,李世民在每次战斗中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李道玄深受堂兄的影响,在征伐宋金刚、王世充等的战争中英勇无比,在与窦建德的武牢决战中,李道玄挺身杀入刀林箭雨的敌阵中,贯穿敌阵,再从敌阵背后杀回,反复多次,战马被敌军的箭羽射的如同刺猬,他仍然勇气不减,奋勇杀敌。不过李道玄因为太过勇猛,被刘黑闼伏击杀死,死时年仅十九岁。

    李虎的七子李蔚有四个儿子,有四个儿子李琛、李孝恭、李瑊、李瑰。这兄弟几个大都比较有德行和才干,比如襄郡王李琛在任地方官的时候为政宽简,被辖区的各族人民爱戴;再有汉阳郡王李瑰,出使突厥时不卑不亢,突厥颉利可汗一气之下来硬的把他扣了起来,结果李瑰不吃这一套,颉利没有办法,只要放他回去,后来在出任荆州都督的任上处理政务、安抚少数民族都有很一手,挺有政绩的。最厉害的就算李孝恭了。

    唐高祖刚刚打进首都长安就命李孝恭到招抚巴蜀(巴蜀可是天府之国,很好的后勤保障基地),也就是劝这里的地方官僚赶紧来归顺,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三十多个州都被他搞定,他又挥师一举歼灭了食人恶魔朱粲(把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当军粮吃掉)。在李靖的配合下,灭掉了南梁萧铣,可以说李唐初唐时期三分天下,其中有一分是李孝恭一个人搞定的。而且李孝恭最牛逼之处是他从长安开始,一直打到了南海边。整个人带劝降带打下来的地盘,比窦建德与王世充加起来还要大。

    除了这几位既打打仗,又能抚民的子侄之外,李渊还有李神通,李神符等十八个侄子(有名有姓,没有功绩没有史书记载的不算)反观王世充的子侄,几乎全是坑爹货,除了被影视剧黑得最惨的王仁则还有点本事之外,其他一个比一个坑爹。李渊任用子侄,最多碰到一个李元吉与李孝基一子一侄坑了他一把,然而王世充任用的子侄,除了王仁则之外,全部都是坑货。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陈大将军真乃妙人,真是一语中的。”

    陈应其实也暗暗嫉妒李虎的能生,他生了八个儿子,与李渊同辈份的堂兄就十七人,如果算上李建成兄弟的堂兄弟,足足二十多人,这些人当然也不全然是人才,也有几个坑货,但是大部分李唐宗室都是非常牛逼的人物。

    反观侯莫陈氏,关键整个家族到了陈应这一代,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才。当然他自己如果不是拥有一颗后世的灵魂,估计早就被苏护玩死了。

    李世民看着陈应沉默,好奇的问道:“以陈大将军之见,那么王世充是什么样的人呢?”

    “王世充是个极谨慎的人,”陈应该抬起头,看向远方。“所以,我们的这次征伐王世充,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李世民喃喃的自语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克明,记录下来,一个字都不要漏!”

    看到杜如晦充当李世民的记事文书,陈应突然想起历史上被宋代列入《武经七书》之一的《李卫公问对》,难道这次会面,将来也会记入史书,成为《陈郡公问对》。

    想到这里,陈应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极了。

    不过,陈应倒没有紧张。自己虽然不像李靖那样对《孙子兵法》有着非常高的造诣,然而陈应在军事领域的看法上,却不一定会弱于李靖。

    当天慢慢黑的时候,李世民与陈应从中原大战,讲到了漠北草原,李世民知道陈应曾以弱师大胜突厥,现在他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事实上突厥问题并不是李唐一代的问题,用后世的话说,这叫历史遗留问题。陈应知道游牧民族为祸害北方长达两千余年,匈奴人灭亡之后,鲜卑人在草原上兴起,随后就是柔然人,当柔然人没落之后,紧接着又是契丹人,接着在契丹人没落之后,女真人兴起,女真人像一颗流星一样,崛起得迅速,衰败得同样迅速,如同昙花一现。接着蒙古人兴起。

    提到这个问题,陈应想了想道:“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进行的战争,农耕民族永远都处在不利的地步。游牧民族不管在农耕民族的地盘上抢到了什么都是胜利,而农耕民族能收获的只有游牧民族的生命,基本上谈不到收益。”

    李世民愤愤道:“难道说在陈大将军眼中,没有足够的利益,就任由突厥豺狼肆意屠戮我华夏百姓?要记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陈应道:“臣可没有说不打,而是如何打的问题,突厥人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来去如风,他们执行的战略其实可以分为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以,单纯的从军事方面,根本无法解决突厥问题,必须军事和政治、经济三管齐下,这才可以彻底的解决突厥。”

    李世民听到这话,眼睛不禁陡然一亮,兴奋的问道:“如何三管齐下?”

第一百零四章真是笨得可以

    第一百零四章真是笨得可以

    长孙无忌此时非常失落,他自认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偏偏陈应与李世民的谈话,他根本就插不上嘴。长孙无忌悄悄离开中军大帐,走到帐外,顿时他发现了异常情况,东宫太子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全军将士两万余人,居然全部穿上了羽绒服。

    自从武德元年冬天,陈应发明了用羽绒经过高温蒸煮消毒,然后将羽绒填充到衣物中,代替皮草,这种轻便、灵活、保暖效果好的羽绒服就很快风靡长安,甚至远销到草原上。一件羽绒服的价格在长安可以卖到两三百贯,如果到了草原上突厥贵族手中,价格足足翻了十倍,可以卖到两三百两金子,这相当于三千贯。

    羽绒最好的当然要数鸭子,可是这个时代由于粮食产量低,人工饲养鸭子虽然存在但是数量稀少,一件羽绒服包括一件羽绒上衣一条裤子,至少需要一斤半羽绒,至少需要八十只鸭子羽绒,才免强足够。

    羽绒服的产量受鸭子的数量限制,一直没有提高起来,这个时候并没有激素饲料,全部都是依靠粮食或麦麸子喂养,一只鸭子需要差不多一年才能长成,一只鸭子一年要吃掉将近八九十斤粮食,加上人工成本,一只鸭子需要八十到一百钱左右。可是随着羽绒服有价市场的刺激,现在长安的鸭子每只都会卖到一百五十钱到一百八十钱之间,羽绒的成本就在四五十贯左右。

    陈应哪怕以成本价弄到羽绒服,一件羽绒服也会高达六七十贯,两万余人人手一件,也要一百多万贯。还有羽绒被,恐怕三百万贯都不止。想想长孙无忌就感觉不寒而栗。李渊在起兵之初,得到了太原王氏、太原温氏、清河崔氏以及陇右李氏的支持,四大家族总共向李渊捐献了将近一百七十万贯的财物和物资,这样以来,李渊和李唐王朝根本就不用像其他义军一样,依靠以战养战,到处掠劫百姓或富户的钱粮,从而获得仁义之师之名。

    这个信息非常重要,陈应怎么可能拥有如此大规模的财源?很显然这个财源一定是李建成的,陈应虽然出身侯莫陈氏,然而侯莫陈氏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财力。

    如果李建成真得到这么一大批财力的支持,为了夺取一次主攻机会的胜利,就舍得投入这么大的本钱,那么李世民在这场夺嫡的斗争中,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无论夺嫡也好,夺天下也罢,最关键,最为核心的问题,那都是一个字“钱”。

    正所谓忠诚的代价就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一次战功的抢夺,李建成都舍得投入上百万贯,那么一旦要拉拢或收买李世民的嫡系部曲,恐怕到最后李世民根本就剩不下几个人了。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一点儿也不淡定了。

    长孙无忌返回大帐,却也陈应满面红光,他与李世民、杜如晦,一个端着一个粗瓷大碗,大口吃着一种叫油泼面的食物。面条在这个时候还不叫面条,还叫做汤饼,可是陈应偏偏把汤饼叫做面条。

    李世民也执拗不过陈应,不过面条这个名字,反而更加贴切。油泼面其实很简单,就是将煮好的面条放进碗里,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腊汁肉、西红柿鸡蛋等搭配食用。

    不过,在这个时候陈应还没有辣椒,这让陈应非常遗憾,好在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两年了,陈应也习惯了没有辣椒的日子,端着碗,陈应心中暗暗在想,是不是什么时候,弄一个船队把美洲的辣椒、玉米、大豆等弄回来。

    长孙无忌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世民毫无形象大口胡撸胡撸着汤饼,一面用袖子抹着额头的汗水。

    “无忌,你来得正好!”李世民嘴里的面条还没有嚼碎,嘟囔道:“快趁热,这汤饼……”

    陈应再一次纠正道:“对,油泼面”!

    “对,油泼面!”李世民道:“虽然是军中简陋之食,却胜似山珍海味。”

    说着,李世民冲身边的一名侍卫道:“快再去给本王盛一碗!”

    侍卫也艰难地咽着口水,虽然说辣椒没有,可是姜、葱、蒜,特别是西红柿还是不缺的,唯一比较可惜的就是没有青菜。

    李世民连续干完了足足三大碗面条,看着陈应两手一摊:“殿下,已经没有了!”

    李世民扭头,看着杜如晦。杜如晦急忙两三下将碗里面条扒到嘴里,就连碗里的汤汁也没有剩下半点。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迟疑,悠悠一笑道:“孤王险些忘了,无忌是肉食者,无肉不欢,来人去给无忌弄些肉!”

    长孙无忌在这个时候,哪里还有心情吃饭。

    看着长孙无忌点点头,李世民赶紧抢过这碗专门给长孙无忌留的油泼面,生怕长孙无忌反悔,赶紧往里嘴扒。

    陈应看着杜如晦已经吃完了,问道:“秦王殿下,咱们接着说?”

    李世民点点头道:“不错,接着说,克明劳烦你记录!”

    杜如晦此时手臂已经酸麻无力,短短一个半时辰,陈应已经说了不下两万字,他记录手腕都在抖,可是秦王有命,他不得不从。

    陈应端着茶杯,小泯一口道:“对于突厥经济上可以绝对的控制,听从大唐,愿意臣服大唐,哪怕只是名义上的臣服,也可以给他们一个互市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喝咱们大唐的茶,穿汉家衣衫,有道是有浅入奢易,由奢入浅难,等他们养成了习惯……哼哼……”

    对于大唐而言,周边诸国都是一个渣渣,哪怕号称东北亚小强的高句丽,其实也是半游牧半农耕国度,他们自给自足,根本无法办到。只要采取经济输出,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全摧毁他们本来就脆弱的经济体系。

    长孙无忌对陈应可依旧是不假颜色,反唇相讥道:“突厥人凶狠成性,他们就算什么都没有,只要手里还有一把刀子,就会南下强抢,如今我们大唐消灭了刘武周,失去了与突厥的缓冲地带,一旦数万十数万突厥骑兵南下,到时候什么都成突厥人的了!”

    “其实我就想不明白,为何我大唐一定要出兵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挺好么?”陈应笑道:“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果中原未定,河北窦建德一旦完成对山东的撑控,他要么调头南下与王世充争夺中原,要么返回对付幽州罗艺,一旦让窦建德完成布局,那才是大唐真正的不幸!”

    李世民苦笑道:“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怎么没有?单说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吧,他就有两个儿子,阿史那奥射设、阿史那郁射设,他还有三个弟弟,阿史那咄苾、阿史那步利设、阿史那欲谷设,这事就能成。”

    长孙无忌道:“处罗可汗的儿子、弟弟关咱大唐什么事?难不成他们会帮大唐把他们父亲杀了?”

    陈应这个人向来都是人敬他一尺,他让人一丈,长孙无忌不知道吃了什么枪药,对他说话一直都是夹枪带棒,陈应自然也不会客气,陈应冲着长孙无忌声音陡然抬高了八度:“你还真是笨得可以啊!”

    “你!”长孙无忌听到这话,气得额头清筋凸起。脸涨得通红,如同一块红布。

    陈应突然害怕起来,他真害怕长孙无忌会气在他在面前。

    要知道长孙无忌的体型,正在横向发展,正如李世民所说,他又是无肉不欢,这么胖的身子,还喜欢吃肉,妥妥的三高人群,这万一要是气得脑淤血发作,陈应又会摊上一条人命官司。

    好在陈应的的担心是多余的,长孙无忌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了一句道:“今天你不给我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我跟你姓陈的就没完!”

第一百零五章问世间情为何物

    第一百零五章问世间情为何物

    “说你笨,你还不承认,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明白,枉你还自称为秦王府第一谋士!”陈应还真不怕得罪长孙无忌,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得罪过他,长孙无忌偏偏咄咄逼人。还真以为陈应怕了他似的。陈应故意装作一脸恨不铁不成钢的样子,叹了口气道:“你……你什么你,你难道没有听过前汉时期的推恩令吗?”

    听到这话,杜如晦眼睛陡然一亮。李世民却恍然大悟。

    皇位只有一个,可是那个位置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无论是俟利弗设的儿子,阿史那奥射设和阿史那郁射设,或者俟利弗设的弟弟阿史那咄苾、阿史那步利设、阿史那欲谷设,按照突厥的传统,都有资格继承汗位。

    因为突厥人的传统与唐朝的不一样,他们在建国之初,由于阿史那土门在建国的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他把汗位传给了长子阿史那科罗,他就是突厥历史第二任可汗,乙息记可汗。乙息记可汗死后,并没有把汗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他的弟弟阿史那俟斤,阿史那俟斤是突厥历史上的第三任可汗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死后,将汗位又传给了他的弟弟,阿史那库头。

    这位就是突厥历史的第四任可汗佗钵可汗。等阿史那库头死后,又传给了他的弟弟,土门可汗的第五个儿子,阿史那庵罗,也就是突厥的第五任可汗步离可汗。

    然而,到了步离可汗之后,突厥就陷入了分裂,同时木杆可汗的儿子自称阿波可汗,乙息可汗的儿子,自称为沙钵略可汗,莫何可汗,都蓝可汗,达头可汗的儿子自称为都六可汗,莫贺拙可汗,一下子出现六个可汗,也是隋朝杨坚可以大胜突厥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时候,不光是李世民懂了陈应的意思,就连长孙无忌也明白了过来,这个计策的发明和执行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

    正是因为如此,长孙无忌这才郁闷的想要吐血。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反驳陈应,因为陈应所说的事情有前例可循,而且还是成功的例子。

    李世民当然知道推恩令,然而毕竟当局者迷,当东征王世充在既的时候,李世民最担心的其实还是突厥犯境的问题,毕竟李世民挂帅出征,抽调八总管十五万大军,这些军队甚至上将河东、灵州、河西、关中的军队调得七七八八了,万一突厥人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轻骑南下,可以说从河西、河套乃至河东,长达两三千里的边境线上,根本就没有一个边镇可以防守住突厥人的兵锋。

    更何况突厥人的骑兵来去如风,他们的打法有点像苏联人的一线平推战略,会几乎同时从两三千里的边境线上发起进攻,只要打开一个口子,其他各方的突厥军队就会从这个口子里一泄到底,简直如同银河泄地。

    李世民君臣第一个念头并不是什么阴谋诡计,而是打或者防,无论怎么布置,大唐此时还没有两线作战的本钱,所以这个时候,他们根本就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推恩令这方面去。

    直到陈应提出了推恩令,李世民这才如同拨开了漫天迷雾一般,整个思路都清晰了。李世民目光有些痴呆的望着陈应,喃喃的道:“阿史那俟利弗设败在你手上,一点儿也不冤枉,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样也会失败!”

    “这是当然!”陈应沾沾自喜道:“秦王殿下其实暂时不用担心突厥人,因为他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闹得不可开交了!”

    “哦!”李世民兴奋的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兄弟阋墙!”陈应神秘兮兮的道:“所以,秦王殿下不必担心来自北方的威胁,等他们兄弟分出胜负,中原早已大局已定!”

    有时候,陈应不得不暗叹,李渊真是上天的宠儿。原本不可一世的突厥,偏偏在李渊初立大唐的时候,大唐弱不经风,而突厥也不好过,始毕可汗死后,处罗可汗继位,可是这货仅仅在汗位上活了不过一年零六个月,就一命呜呼了。

    俟利弗设的弟弟既阿史那咄苾继位,也本无可厚非,按照突厥传统,在儿子年轻尚幼的时候,国需要长君。可是俟利弗设的儿子阿史那奥射设根本就不服,他也一心想当突厥可汗,结果奥射设成功利用父亲的影响力,将他的叔叔拖住了两年有余,等两年之后阿史那咄苾搞定侄子之后,李唐已经打败了王世充,占据了中原,消灭了梁萧,灭掉了窦建德,直接将从幽州、辽东,河西、陇右、巴蜀、江淮之地尽数占据,这个时候,唐朝天下已经占据了三分之二,已经不是阿史那咄苾可以吞并得了的庞然大物。

    运气当然也是实力的一种,李世民有时候也在嫉妒李建成这个哥哥,大义的名份李建成已经占据了,偏偏如陈应之流,能征善战的良将成了李建成的门人。

    事实上,此时李秀宁也在嫉妒李道贞。

    因为李道贞的运气同样实在是太好了。

    她在灵州掌握着陈应的庞大遗产,正在为人力短缺,无法在第一时间恢复陈应的大钢石计划的时候,塞外遭受了数十年罕见的雪灾,大量的牛羊冻死,牛马羊十不存一,即使在拥有火炕和火墙的房间内,也感觉外面的寒冷非常恐怖,更别提居住在一层薄薄的帐篷里的突厥人了。

    原本郁孤尼并没有把矛头对准突厥人,可是在生死存亡面前,突厥人也想活下去。他们得知李道贞想要奴隶,他们就不约而同的驱赶着仅存的牛羊,冒出冰雪,跋山涉水,一路前往灵州,投靠李道贞成为李道贞的奴隶。

    这件事情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谈,然而事实上的情况下恰恰是如此,突厥人采取的还是奴隶制度,除了突厥贵族之外,保护突厥人本身,他们都是各部的奴隶,都是贵族的财产,根本就没有半点自由,反正都是当作奴隶,跟随都是干。

    李道贞抚摸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此时李道贞终于绝望了,她可不是做女红的料,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交给小桃、穆秀玲和宋五嫂去做了。

    李道贞有些感激陈应了,陈应留在灵州的无形影响力实在是太多了,灵武十八镇这五六万人眼里只有陈应,哪怕她明明是假借陈应之名,可是她的命令,甚至比杨则这个灵州刺史还要管用,李道贞一句话,灵武十八镇的镇将和保长们,都冒出冰雪,以最短的时间内赶到薄骨律城,听从李道贞的调遣。

    特别是刚刚,李道贞看到了如同雪人一般的陈劲勇,此时陈劲勇的身子都快要冻疆了,他拉着整整一车三千两黄金,来到了灵州。

    同时,还带来了陈应的一封信。

    准确的说只是有一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女人总是要哄骗的,不管她有多聪明,有多坚强,既然已经得手了,多哄骗一下没坏处,置之不理才是禽兽行径。

    李道贞知道,她有些地方做得并不对,只要陈应心中有她,她就感觉很幸福了。

    然而,她却不知道,陈应在做一场人生的豪赌。

    让她出现在陈应的阳光里,而不再是偷偷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