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帝国当王爷全文阅读 第23分节

第二百二十一章 争锋(三)

    武安县县府衙门外面,聚集了大量百姓,上千名士兵堵住街道两旁,防止更多的百姓聚往县衙。

    隔着老远,李勋都是能够听到很大的喧哗与争吵声。

    “退后,前方衙门办事,闲杂人等不准进入。”

    李勋冲到近前,几名士兵伸枪拦阻,更有一名士兵上前要把李勋从马上拉下来。

    “滚开,我乃武州都督李勋,你们也敢拦我。”

    李勋驻马大叫,表明身份。

    “给我退下。”

    江大熊架马上前,一脚就是把那名冲上来想要拉李勋士兵给踢飞。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抗法,给我拿下。”

    领头的军官并不认识李勋,见他动手,顿时勃然大怒,哪里还管他是武州都督还是天王老子,大吼怒吼,下令抓人。

    “误会,误会啊!他真的是李都督,你们不要乱来。”

    冯基明跟李勋共骑一马,他从马上下来,冲上去,大声劝阻双方不要冲动。

    军官不认识李勋,却认识冯基明,听他这么说,连忙阻止了正准备冲上去的士兵,惊疑的看了看李勋,朝着冯基明问道:“他真的是武州都督李勋?”

    冯基明苦笑道:“我就在县府当职,这种玩笑我敢乱开?快去请你家将军出来,就说李都督来了。”

    “不用请了,我自己去见他。”

    李勋冷哼一声,架马前行,这一次,士兵们不敢阻拦,让开了道路。

    到了县府近前,李勋看了看情况,数百名百姓被大群士兵围在一角,百姓们的情绪有些激动,有些激动的百姓,更是推搡着士兵,但士兵们始终保持克制,只是堵住百姓,并没有动手镇压。

    李勋对着一旁的冯基明说道:“冯县丞,你不是说都快打起来了?这情形看着还不错嘛!”

    冯基明看着那边,打量了一会儿,随即摇头说道:“他们不是王图远的士兵。”

    围住百姓的士兵,确实不是王图远的人,而是尤冲的士兵,他知道这里的情况之后,立即便是领着千余名士兵赶到,而事实上,吴恒给王图远的命令,就是强行驱散百姓,胆敢反抗者,立即武力镇压,是尤冲及时赶到,在他与周青两人的极力劝说下,王图远与吴恒这才勉强同意暂时不动用武力,但也是给了一个期限,一个时辰之内,百姓若不自行离去,便以聚众闹事之罪论处,全部抓捕,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辰,县府的几名官员跟百姓劝说了半天,嘴都说干了,但百姓们的态度很坚决,不见到德拉的妹妹被释放,绝不离开。

    李勋下了马,朝着县衙大门走去,走到门口,尤冲正好从里面出来,两人顿时碰了个面。

    “李都督,你怎么来了。”

    尤冲见到李勋,颇感惊讶的问道。

    李勋轻笑道:“这里闹这么大的动静,我作为武州都督,若是不来,这就是我失职了。”

    尤冲看了李勋一眼,他这是话里有话呀,这里闹这么大的动静,几千人的兵力调动,他这个都督,武州最高军事长官竟是毫不知情,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李都督,我领兵到这里之前,曾派人去都督府通报过,可惜你不在府上。”

    李勋点了点头,他相信尤冲的话,而且也没必要骗自己,这太肤浅,自己回去一问便知。

    “将军,他们不肯离开,情绪也是越来越激动,我们怎么办?”

    尤冲的副将跑了过来,进行禀报。

    尤冲沉声说道:“让兄弟们保持克制,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动手,违令者,斩!”

    “是,将军。”

    副将应了一声,没有立即离去,而是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将军的命令,兄弟们自然是不敢违抗,百姓若是情绪失控,不可阻挡,顶多我们以棍棒对付就是,出不了大事,只是....监军大人只给了一个时辰,这时间马上就是要到了,到时候若是监军下令镇压,我们这边没问题,王图远手下的那群士兵,手段可是狠着呢。”

    说着这番话,副将有意无意的看了看李勋。

    尤冲说道:“这些不用你管,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稳住百姓们的情绪,防止事态扩大,稍后的事情,稍后再说。”

    看了两人一眼,李勋心中暗自冷笑,两人这番话是在说着给自己听呢。

    李勋淡声道:“吴恒那边我会应付,没有我的命令,谁若是胆敢对百姓动用武力,别怪我不讲同僚情面。”

    李勋的话说的很硬气,有些事情可以装糊涂,有些事情则是不能避让,李勋有自己的担当,不想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都督之命,末将绝不敢违抗,末将告退。”

    副将拱手一拜,领命退下。

    “尤将军,你这是准备离开?”

    “我出来看看情况,这里的事情没有解决,我岂能安心离去。”

    李勋点了点头,尤冲若真是这个心思,此人当倒也是有些担当。

    两人进了县府衙门。

    县府大堂,几十名衙役被缴了械,上百名士兵戒严四周,吴恒坐在县令主坐上,阴沉着一张脸,旁边站着一名满身盔甲的大汉,正是王图远,大堂下方,周青正在那里大声急言。

    外面百姓聚集,大量军队到来,周青想要出去解决,但吴恒却是不准他出去,非得把案子做个了断,周青愤怒中,与吴恒起了冲突,数十名县府衙役被王图远给缴了械。

    “我乃武安县县令,是此地主官,对于民事案件,有自主决断之权,你虽未刺史,也无权干涉,若是觉得我判决不公,当可上书朝廷参劾与我,若真是我的过错,我愿意一力承担。”

    周青极为愤怒,他没想到吴恒如此霸道无理,根本就不讲道理,以刺史之职压迫自己不成,竟是行监军之权,调动军队,强行插手地方政务。

    吴恒冷冷一笑:“我是武州刺史,是你的顶头上司,你区区一名小小的县令,也敢违抗我的命令?”

    吴恒也很年轻,不到三十岁,尖脸阴沉。

    李勋在大堂外面站了一会儿,听着两人在那里争吵之语,心中有了一个普,这个吴恒,仗着自己的妹妹是楚王正妃,飞扬跋扈,根本就没有把周青放在眼中,什么规矩都是不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对于这样的人,跟他讲道理,显然是扯淡。

    李勋理了理头绪,然后迈步走进了大堂。

第二百二十二章 争锋(四)

    “你们这里挺热闹的嘛!”

    李勋说着话,走进大堂。

    周青与吴恒两人停止了争吵。

    周青眉头皱起,看向李勋身边的冯基明,不悦道:“谁让你把他喊来的?”

    冯基明知道两人的关系不好,苦笑一声,没有说话。

    李勋淡声道:“我不能来?”

    周青说道:“这里的事情我能处理,你来不来都一样。”

    李勋摇了摇头,不想跟周青争论这些,说道:“事情闹的这么大,没有冯县丞通知,我也会来,这是我的职责,周青,你不要以私论公。”

    周青看了李勋一眼,沉默不语。

    “堂下可是李勋李将军?”

    吴恒这时出声询问道。

    李勋心中冷笑,他这是明知故问,装糊涂啊!

    “想来阁下就是武州刺史吴恒吴大人了。”

    李勋脸上脸上带着笑容。

    “在下正是吴恒,李将军就任武州都督也是有些时日了,按说我应该为李都督接风洗尘,可惜最近公务太忙,倒是有些脱不开身,还望李都督见谅。”

    吴恒脸上带着笑容,话是说的漂亮,人却是坐在那里,连身都是没有起来,这就非常无礼了,简直是自大到目中无人,或许在吴恒看来,自己以监军之职,掌握了武州大部分军权,这段时间,虽然没有与李勋见面,但是对李勋的动态却是了如指掌,他知道不管是元和还是尤冲,当初面对自己的拉拢,虽然没有同意,但李勋到来之后,这两人也是没有倒向他,目前依旧还是保持中立,如此一来,李勋虽是武州都督,手中却是没有兵权,孤家寡人一个,他虽然有李贵妃做靠山,但吴恒背后的靠山也是极为强大,有过之而无不及,两相相比,吴恒岂会把李勋放在眼里?

    李勋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下去,这个吴恒确实够狂,尤其是站在他身边的王图远,自己是他的顶头上司,见到自己,不行礼,不说话,看向自己的目光之中,更是透露出一丝掩饰不住的轻蔑与不屑。

    “王图远,你可知罪?”

    李勋看向王图远,淡声说道。

    王图远愣了愣,被李勋这么突然一问,有些不知所以:“李都督,你此言何意?”

    李勋冷声说道:“城内治安城防皆由尤冲负责,你未经都督府同意与我本人兵符授权,你岂敢擅自带兵入城?”

    王图远张了张嘴,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李勋这段时间非常低调,整日待在都督府之中处理一些杂事,对手下的几位将领,没有任何动作,这就让王呈息与王图远等人,慢慢放松了警惕,对于李勋更是生出了不屑之心,却是没有想到,李勋今日会是在这个档口,当着吴恒的面,对自己进行质问。

    “回答我,王图远,你凭什么领兵入城,难道你想造反不成?”

    李勋不给王图远太多的思考时间,厉声喝问。

    王图远脸色微变,正要说话,吴恒却是站了起来,拱手说道:“李都督,是我命令王图远将军领兵入城的,你也看到了,县府之外百姓聚集甚多,颇有冲击县府的态势,王图远领军前来,也是为了保护县府的安全。”

    李勋淡声一笑,反问道:“就算如此,尤冲将军就在城内,其救援速度比之王图远恐怕要快一些,吴大人为何要舍近求远?”

    吴恒眉头皱起,有些不耐的说道:“都是朝廷的军队,谁来都是一样,何分彼此!”

    李勋嘿嘿冷笑一声,质问道:“吴大人,你虽是监军,但只有监察之权,你有什么权利调动军队?”

    吴恒盯着李勋看了一会儿,慢慢坐了下来,淡声说道:“事有从急,这个道理,李都督应该明白才是。”

    “急从何来?就外面那几百手无寸铁的百姓?吴大人,事情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是谁引起的,你自己心里明白,别以为自己是武州刺史,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朝廷是有法度的。”

    李勋这个话说的已经很重了,吴恒不给自己面子,意图架空自己,李勋好言好语,他不领情,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撕破脸皮,争个高低了。

    啪!

    “李勋,别以为有李贵妃做靠山,就能手眼通天,别人怕你,我吴恒就不怕,百姓在外聚众闹事,我身为监军,紧急之时,我有权调动军队,就算告到皇上那里去,你又能奈我何?”

    吴恒重重的一拍桌子,大声喝问道。

    李勋仰头哈哈大笑,吴恒也不算太笨,就是咬住事有从急这一点上,他也说的很对,自己以此事告于朝廷,参吴恒一本,恐怕也是于事无补,毕竟...吴恒的背后可是有着楚王与杨氏一族,这么点扯皮的小事,赵智最后很有可能选择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你们争吵的重点,不过是那个订婚杀人案,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情又闹到这个地步,我看大家都不用争下去了,把此案直接上报朝廷,由朝廷定夺,皇上圣明,自会拿出一个最为公正的判决。”

    李勋说罢,对着周青伸出手:“周县令,把案子的判决文书给我,我马上传报朝廷。”

    周青看也不看李勋,当即命令拿出案卷文书,里面有整个案子的详细经过,不管是前任县令朱林,还是现任县令周青,都是在文书之中写下了自己的判案意见。

第二百二十三章 争锋(五)

    李勋刚走,一名都尉冲进大堂,大声禀报道:“王将军,一个时辰已到,聚集在县府外的百姓,依旧不肯离去,我们该如何行事?”

    王图远偷偷看了吴恒一眼,见他坐在那里,阴沉着一张脸,也不知道听没听见都尉的禀报,想到李勋刚刚的那番态度,王图远顿时觉得有些头疼,今天这一趟,自己看来是不该来的。

    王图远对着都尉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都尉奇怪的看了王图远一眼,刚来的时候,自家将军与吴监军那态度可是极为的坚决,怎么现在都不说话了?不过这名都尉也不是傻子,武州都督李勋刚刚来了,而且此刻大堂之内的气氛颇为诡异沉静,他感受的非常清楚,看来事情有变了,都尉不敢多问,拱了拱手,然后退下。

    吴恒淡声道:“你怕了?”

    王图远干笑两声:“怕他倒还不至于,只是李勋再怎么说也是武州都督,我的直属主官,他明言给我下令,我若是明着违抗,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吴恒看了王图远一眼,没有多说什么,他此刻的心情不是很好,李勋最后的那句话,引起了吴恒的担忧,当今皇上对武将的防范之心极强,而文官则是相对宽松许多,但是同样的,对于文官与武官私下勾结,互为同盟,赵智同样深恶痛绝。

    比如黄詬,他对国家忠不忠心,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黄詬在江南之战与陇右之战当中,可谓是立下赫赫战功,但最后,依旧还是身败名裂,被赵智罢官下狱,虽然涉及到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黄詬是刘桀一手提拔起来的,两个人走的太近了,刘桀为左相之时,需要一些军方的支持,去对抗右相一党,所以团结了一些有兵权的将领在身边,这种局面,得到了赵智的默许,这是为了平衡,但刘桀致仕之后,左相一党彻底瓦解,这种平衡不复存在,加上黄詬与赵智两人的过往原因,以至于被王茂安一句莫须有的诬告,黄詬被立即拿下,深陷大狱。

    究其原因,还是黄詬这个武将,与身为文官的刘桀,两个人的私交有些过近了,这会让赵智产生一种怀疑与猜忌,黄詬从前能够投靠刘桀,如今刘桀倒了,他会不会投靠其他的人?有着这种猜忌存在,赵智又怎会放任黄詬坐镇武州,掌握数万大军?

    以上的这些原因,吴恒明白?当然明白,所以他现在很担心,李勋会不会借着这个机会,传书皇上,把自己拉拢将领,意图架空他的事情一并告诉皇上?

    很有这个可能。

    吴恒站起身来,准备离开,路过周青的时候,他淡声说道:“周青,别以为有着李勋撑腰,你就能目无上司,你要搞清楚,我才是你的直属主官,你归我管,而不是他李勋。”

    周青正色道:“吴大人,李勋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不需要他给我撑腰,你是我的主官不假,但我上面更有朝廷。”

    吴恒咬了咬牙,重重点了点头,阴着一张脸,迈步离开。

    “周县令,你刚到任,时日尚短,何苦跟吴刺史那么较真?”

    尤冲在一旁轻声说道。

    “我不是在跟吴大人较真,而是在跟事实较真。”

    周青沉声说着,随即拱了拱手:“下官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将军请自便。”

    说完,周青转身出了大堂,外面聚集了那么多百姓,他要出去劝说他们离开。

    看着周青离去的背影,尤冲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与敬佩,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轻声自语道:“像这样仁正刚直的官员,却是不多了。”

    “有什么用?不知变通的人,也会最先被淘汰,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王图远这时走到近前,冷声说道,尤冲那句自语,他是听到了。

    尤冲笑了笑,看了王图远一眼,淡声道:“图远兄,一山不容两虎,吴恒与李勋之间的争斗,显然是无法避免了,两人的身份背景都是不简单,不管谁胜谁败,其结果,最多也就是暂时罢官而已,我们这些小鱼,何必牵扯到其中呢?”

    王图远看了尤冲一眼,心中暗自冷笑,你也算是小鱼?尤冲的身份背景,王图远可是清楚的很,此人在京城可是有着极大的关系后台,不过王图远的这番话,不管是好意还是有其他的什么意图,王图远还是听进去了,他觉得尤冲说的很对,李勋与吴恒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今天的这场争斗,只是一个开始,日后恐怕会有更大更为激烈的交锋,自己参与的太深,一个不好,恐怕下场不会很好,毕竟...黄詬的前车之鉴,可是摆在那里,但现在想要简单的退出来,也是已经不可能了,自己跟吴恒做的那些事情.......吴恒或许不至于太惨,但自己的脑袋,很有可能会搬家。

    “将军,有些百姓情绪激动,冲击队伍,有几个兄弟受伤了,我们动不动手?”

    一名军官走了进来,大声禀报道。

    王图远皱眉沉思,片刻之后,看向尤冲,问道:“尤将军,这里你能应付的了?”

    尤冲笑道:“不过是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罢了,我带了一千士兵过来,足以应对。”

    王图远点了点头,对着军官下令道:“让兄弟们集合,我们撤。”

    说完,王图远对着尤冲拱了拱手,随后大步离开。

    李勋出了县府,并没有离开,话是说到了,但是王图远与吴恒会怎么做,自己可是想不到。

    还好,事情最后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吴恒先行离开,随后王图远也是出了县府,领着士兵撤离现场。

    周青与冯基明等县府主要官员,则是跟百姓们开始了近距离的交谈,并很快释放了德拉的妹妹,并保证另外一件案子,一定会秉公办理,绝不偏袒徇私,有了周青的这番保证,百姓们的情绪,这才开始平静下来。

    也就是这个功夫,单仇领着亲卫士兵赶到现场。

    欧阳离默默来到李勋身后站立,单仇走到近前,低声询问道:“局面好像已经得到了控制。”

    李勋点了点头,淡声道:“该走的人已经走了,事情也就好办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争锋(六)

    局面得到控制,看这个情形,事情很快就能得到解决,这里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李勋与尤冲告辞,后者领着兵马离开,李勋也是正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百姓的队伍之中,突然有人高声呼喊,李勋听不明白大石语言,但是随着这人的呼喊声起,又有几人群起响应,原本情绪已经得到稳定的百姓们,又是开始激愤起来,周青等人更是被推倒在地,场面一时间竟是再度失控。

    “欧阳离!”

    李勋一声大喝,欧阳离立即明白其意,疾步上前,就是冲进了前方百姓的队伍之中,单仇也是很快就反应过来,马上下令道:“赵章,围住百姓,把别有用心的人给我揪出来。”

    赵章三十岁出头,曾经是单仇的亲兵营都尉,身材有些矮小,但全身肌肉,非常强壮,一看就知,此人力气绝不会弱。

    “第六队冲进去抓人,其余的人围住百姓。”

    赵章领着部队立即冲了上去。

    李勋看向单仇,轻笑道:“单大哥,你手下能人不少啊,这个赵章,平日里看着也不是很出众,危及关头倒也指挥得度,不慌不忙。”

    单仇点了点头,说道:“赵章跟随我十多年了,也是颇懂一些兵法之道,只是他性格有些冲动,有我在旁还好,单独领军,还不行。”

    很快,欧阳离拧着两名男子从百姓的队伍之中冲了出来,随后冲进去的一队二十多人的士兵,也是很快从其内抓出来五名男子。

    一名被抓的男子还在那里大喊大叫,煽风点火。

    “闭嘴。”

    欧阳离直接就是一拳,这名男子闷哼一声,脑袋耸拉着低了下去,在没声响。

    李勋走到百姓跟前,看了一眼有些狼狈的周青,然后把目光转向了冯基明,问道:“冯县丞,你会大石国的语言?”

    刚刚周青劝说百姓,李勋看到,就是冯基明在旁翻译。

    冯基明刚刚也是被百姓推倒在地,正在拍打着身上的灰尘,此时见李勋问话,连忙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拱手说道:“都督大人,下官到武安县任职也有几个月了,期间下官找人学习了一些他们的语言,不过只学到了皮毛与一些简单话语,太深奥的话,下官也是说不出来。”

    “够了,我说,你翻译。”

    李勋点了点头,来到百姓队伍跟前,人群见到李勋鹤立鸡群,四周围了许多人,一看就知道这人身份不简单,繁杂的吵闹声倒是一时间平静了下来。

    李勋说道:“你们当中,谁的年纪最长,站出来。”

    冯基明在旁以大石语言翻译出来。

    “将军,有什么话,你跟我说吧。”

    一名须发皆白,年过七十的老人站了出来,开口说的却是汉语。

    李勋看了他两眼,此人的面貌带着一些汉人的痕迹。

    “老先生,你看起来有些像汉人。”

    老人说道:“老朽的母亲是汉人。”

    李勋看了看四周的百姓,这个老人站出来后,所有百姓都是静声不语。

    “你在百姓当中,看来有些威望。”

    老人沉默不语,枫基明在旁小声说道:“都督大人,这个老人叫哈格,曾经是武州总督府的平反院院长,做官几十年,非常正直,在武州这一带,官声名声都是极好,在百姓之中的威望很高。”

    李勋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看向哈格,说道:“哈格,官府已经纠正错案,给了德拉之妹一个公平的判决,你们为何还要在此闹事,聚众不散?”

    哈格说道:“将军,德拉妹妹的事情虽然解决了,莱兑弗的事情却是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他的冤情,众人皆知,你们不能任由凶手逍遥法外。”

    莱兑弗?

    李勋拉过一旁的周青,低声询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周青默默的把事情的经过给讲了一遍。

    莱兑弗是大石人,他的邻居曹涛则是汉人,两人毗邻而居,都是火爆性子,平日里多有纠纷,一个多月前,莱兑弗与曹涛两人结伴前往神池县办事,事情办完之后,回来的路上,莱兑弗却是惨遭杀害,身中五刀,而同行的曹涛则是不知所踪,莱兑弗的家人告到神池县府,认定曹涛是杀人凶手,当时的神池县县令空缺,是刺史吴恒审理的此案,他最终的判决,竟是判定莱兑弗属于自杀而亡,与曹涛没有任何关系。

    判决下达之后,因为莱兑弗与曹涛的户籍是在武安县,吴恒便把判决文书下发到了武安县县府,这其实就是一个程序问题,刺史府已经有了决定的事情,武安县县府照办就是,当时的县令还是朱林,他不敢得罪吴恒,却也觉得这个案子判的太过离谱,而且新的县令马上就要到任,朱林便是刷了一个小聪明,把当事人曹涛给放了,但没有在判决文书上签字盖印。

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么证据嘛

    李勋回到都督府,范中允已经回来了。

    见到李勋神清气爽,心情显然是非常不错,范中允笑着说道:“看样子,吴恒今天在你这里并没有讨到什么好果子吃。”

    李勋做到范中允旁边,嘿嘿得意笑道:“我忍他很久了,今天有了这个机会,我不翻翻他的脸面,他还真以为我李勋怕了他。”

    随后,李勋把事情的经过,给范中允说了说。

    范中允点了点头,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李勋,你把这两个案子上报朝廷,恐怕意义不大,伤害不了吴恒什么。”

    李勋不解道:“皇帝姑父向来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更是痛恨,这两个案子,吴恒在其中的痕迹非常明显,皇帝姑父若是知道了,定会治其重罪。”

    “皇上对贪官污吏确实很痛恨,但也要看是谁。”

    范中允笑了笑,淡声说道:“吴恒的妹妹是楚王正妃,他算得上是杨氏一党的核心人物,陇右西部七州刚刚被收复,有大量的异族百姓,他们对大晋没有任何归属感,大晋对他们也是如此,冤死几个异族人,皇上绝不会为此大动干戈。”

    李勋摇了摇头:“不管是汉人还是大石人也或是西域诸国的百姓,既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大晋的疆域之内,那么他们便是大晋的百姓,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整个陇右西部七州之地,近百万异族百姓,与其奴役他们,何不如海纳百川,让他们安居乐业,种其地,纳其税,这样对他们对我们岂不是都有好处?”

    范中允非常赞赏李勋的这种思想,但还是摇头说道:“李勋,你的思想很开明,但这种思想只能代表你个人,整个朝廷,乃至包括皇上,恐怕都不会这么想?”

    “他们怎么想?”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勋仰着头发了一会儿呆,然后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话题太复杂,说也说不清楚,但如今实际情况就是,陇右西部七州之地,近百万异族百姓,该如何处理。”

    范中允说道:“吴恒曾经上书朝廷,准备在武州全面恢复汉制,强制百姓学汉语,摧毁所有除佛庙以外的寺庙,不准百姓信奉天兰教,对于他的提议,朝中大臣颇为赞许。”

    李勋摸了摸下巴,那段时间,朝廷是非多,自己倒是很少外出,对于朝中的事情,也是甚少打听,倒是没有想到,吴恒竟是就武州的民事,上书过朝廷,并且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

    “吴恒这个人,我在丰京倒是很少听到他的事迹。”

    “吴恒这个人很有才华,也很聪明,只是无德,杨道嗣用他,但不重用,这些年一直在外地为官,始终不让他回京任职。”

    李勋点了点头:“杨道嗣倒是很有识人之明。”

    “陇右西部七州之地的百姓,不管是大石人还是汉人,信教日久,天兰教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恐怕不必生命轻多少,简单粗暴的切断他们的信念,只会酿成大祸。”

    话题又转回来,李勋摇头叹道:“消灭一个人的肉体容易,但想消灭他的信念,却是极难。”

    范中允点头赞赏道:“你说的很精辟,非常在理。”

    李勋心情有些沉闷,站了起来,双手负于身后,来回走动了一会儿,最后看向范中允,皱眉说道:“我想在武州有一番作为,这也是你跟着来到这里的目地,可惜,有个吴恒横在中间,让我空有一番力气,却是使不出力气来。”

    “经过今天的争锋,可以看的出来,你与吴恒之间的,没有任何化解的可能。”

    李勋说道:“武州,我与吴恒,只能有一人存在,他走,或是我走,吴恒在这里,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范中允点头笑道:“看来你心中早就有数了。”

    李勋皱眉说道:“可是他有监军之职在身,对我进行掣肘,我虽为武州都督,却也指挥不动王图远他们。”

    范中允淡声道:“李勋,你别忘了,你除了武州都督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职位。”

    李勋愣了愣,这才想起来,自己确实还有另外一个官职在身。

    “陇右西道监察使?”

    范中允说道:“监察使的职责范围很广,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审核刑名,纠察典礼等等,朝廷对外族百姓不慎重视,所以说,你手中的这两份案卷文书,用处不是很大,但你可以从别的方面去下手嘛!”

    李勋点了点头,这么说来,今天去县府跟吴恒争论,其实就没有这个必要,自己以监察使的身份,便是可以直接对武州任何刑事案件的判罚进行驳斥与退回重审。

    李勋叹气一声,苦笑道:“最近忙糊涂了,连这一茬都给忘记了,早知道这样,我直接以监察使的身份,驳回刺史府的判决,让其重审,何苦浪费那么多口舌。”

    “不能这么说,你今天与吴恒的这场争锋,其实很有必要。”

    李勋看向范中允,不解道:“怎么说?”

    范中允说道:“让我们看清楚了,吴恒对王图远等人的影响有多大。”

    李勋沉思片刻,说道:“王图远仅凭吴恒的一句话,便是毫无顾及的领兵进城,而王呈息对我则是一直不冷不热,我几次让其把兵马调回武安城,他却以神池县治安不稳,暴民残余还未完全剿灭为由,一直按兵不动,这两个人应该是完全倒向了吴恒,对其俯首听命,而元和与尤冲两人,应该属于中立,在不得罪吴恒的情况下,有选择的听从我的命令。”

    “既然你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武州目前的局面还算稳定,军队这方面,可以缓一缓,不用着急。”

    范中允说道:“吴恒调任武州刺史,兼任监军使,应该是皇上为了能够让你顺利任职武州都督,与杨氏一党所做的妥协,所以说,吴恒现在的这个位子与权利,并不是皇上想要给他的,如今,不管吴恒动不动,我们必须要动,皇上现在或许就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拿掉吴恒的借口。”

    李勋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范中允说道:“吴恒不仅贪财,而且好色,据说他新纳的一位妾,一直不被吴恒的母亲所喜,吴恒最近请了许多名医到府上,应该是为其母治病,吴恒的母亲为什么会生病?或许就跟这位妾有关。”

    李勋脸上有了喜色,大晋向来以孝礼至上,以至于在这个世界,文人士大夫拜天拜地,跪父跪母,其余皆不跪,一个七品小官,见了皇上,都无需行跪拜之礼。

    “把证据给我,我立即上书皇帝姑父,让吴恒马上滚蛋。”

    不孝可是大罪,真要坐实了,吴恒不死也得脱层皮。

    面对李勋的激动,范中允却是有些吞吐:“这..这个,有些事情,要不要证据,都是无所谓的嘛!”

    啊!

    李勋愣在了那里,好一会儿才是反应过来,范中允竟是让自己对吴恒行诬告之事。

    “老范,我怎么都是没有想到,你竟是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

    范中允为人处事很懂得变通,也很开明,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如今说出这样的话来,李勋确实有些小小的反差。

    范中允有些尴尬,干咳两声,呵呵笑道:“我只是提个建议,做不做在你嘛!”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三件事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月。

    随着十五名各级官员的到位,整个都督府已经完整的运转起来。

    李勋身为武州都督,事情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总体上来讲,就两个方面,对内,保民固防,对外,御敌保疆。

    大晋的军权分为两部分,统军与调军。

    拥有统军权却没有调军权,你只能是统领军队,对军队进行训练等日常事务,为用于调军权的长官调用,无自主调用军队的权利。

    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保证了权利的分离,分割了将领的权利,防止了拥兵自重的可能

    一般来说,军队都在各自的驻地训练、驻守,遇有战事,皇帝下旨给兵部让其调兵,然后以正式文书的方式传达给某位将领统兵,同时发给虎符印信。

    战事结束,将领缴印归朝,军队则各回驻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就是统军权和调军权分离的结果。

    这种制度很好,也非常有效,但是随着大晋国势的衰落,以及几场大规模民乱的爆发,为了更好更快的镇压叛乱,朝廷不得不把权利下放,给地方将领足够的自便之权,也正是借着剿灭叛乱这个机会,许多将领,大肆扩充兵备,任人唯亲,更是长年掌军一处,对军队有了绝对的控制权,以至到了最后,形成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与朝廷进行对抗的局面。

    赵智继位之后,对军制有了一定的调整,对地方军事主将的职称与权利进行了一些调整与细分,同样是主管一州军事的主将,防御使的权利就远不如都督,防御使虽有统军权,却没有自便权,只能按照朝廷的指令,固守一方,不能做出任何超越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广元十五年的白巾军叛乱,晋阳城被围,河东道有六个防御使,三万多军队,在旁眼睁睁看着,也不敢出兵救援,因为在没有朝廷的命令下达之前,他们不敢,也不没有权利调遣军队。

    都督与节度使又有不同,两者都是有着自便之权,相比较于后者,都督更加专政与军事,就算兼任地方监察使,一般也是不能随便插手地方政务。

    都督有统军权,也有调军权,但调军权受到一定的限制,那就是在外敌的军队没有集结,或是进攻侵犯的意图非常明显之前,都督是没有权利调遣集结军队,率先进行进攻打击的。

    节度使的权利在所有将领之中,是最自由,也是最大的,他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之权,也就是可以自行制定军事计划,先行实施,然后上报朝廷即可,如果受到朝廷的信任,兼任一州乃至数州的监察使一职,握有监察地方官吏的大权,同时又兼任屯田、水陆转运等有经济权的使职,这样的节度使,就集地方军、政、财权于一身,几乎是有了绝对的权利。

    但赵智当皇帝的这些年,对武将的管制非常严格,除了李忠在安北做节度使的时候,集所有大权于一身之外,就连另外一个很受赵智信任的洪安郡王赵柏安,也只是兼任了江南道的监察使一职,对于地方上的政务,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李勋最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招募了部分大石人充当都督府的翻译与低层小吏,毕竟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会非常麻烦,有时候往往会把好事做成了坏事,增加双方的矛盾与纠纷,对于这一点,周青也是非常赞同,也是有样学样,招收了一些大石人,百姓的上门告状与诉讼,以及县府官员的下乡办事,有他们在一旁,对于减少大石人敌视汉人的情绪,确实是有了一定的作用。

    李勋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立信。

    武州在大石帝国统治时期,并不是什么前方战略重地,所以在战备方面,不是很重视,城墙残破,道路不畅,李勋招募了大量大石人,修补城墙与武州境内的主要官道。

    在这件事情上,最开始却是受到了百姓们的冷遇,几乎没有人主动前来报名,其实也不怪他们,毕竟有前车之鉴,吴恒刚到任的时候,也是起了修补神池县城的想法,那时候的大石人对于陌生的大晋还不是很敌视,所以有许多百姓主动报名,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大晋的官员克扣钱粮,强迫百姓高强度做工,死伤数百人之多,这也是大石人开始敌视汉人的起点。

    不过李勋的做法很温和,并没有强征百姓,而是以高价招工的方式,在城内张贴官文,招募百姓。

    从张贴官文开始,一直到第五天,这才有寥寥七八个人前来应募,李勋统统收下,人少就做人少的事情,让他们把修城所需的物品,一点点的搬运到制定的地点,每天工作三个时辰,三餐管饱,每五天发放一斗米,二百文钱,这点钱粮并不算多,但是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争,普遍困苦的武州百姓来说,足以让他们心动异常。

    五天过后,当这些人从都督府领取到足额的钱粮,消息传开,顿时引起轰动,而官府只招收一千人,名额有限,开始有大量百姓前来应募,不到两天的时间,便是招收到了整整一千强壮青年。

    李勋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整治治安,先从武安县开始。

    大晋的军队恢复武州之后,出于一种优越感,也或是民族之间的轻视,对于武州的大石与西域诸国百姓,手段非常粗暴,军人横行街市,抢夺财物,动手打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周青任职县令不过月余的时间,审理类似这样的案件超过五十起。

    周青是个正直的官员,做事无畏,与军方进行交涉,希望把犯事的士兵送到县府进行治罪,却是遭到王图远等人的断然拒绝,周青随后带领衙役,在城中抓捕了几名闹事的士兵,随即便是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弹,甘图远手下的一名军官,竟是带着数十名士兵,强闯县府,劫走那几名闹事的士兵,周青勃然大怒,到甘图远的大营与其理论,最后....却是被甘图远命人乱棍赶了出去。

    事情发生之后,周青数次到都督府找到李勋,气愤严词,大骂李勋治军不力。

    李勋由此下定决心,立即着手整治武安县的治安。

第二百二十七章 内部分化(一)

    “都督早。”

    “都督早上好。”

    李勋步入都督府,一路上,许多人见到他,都是笑着打声招呼,李勋也是同样笑着点头回礼,按规矩,李勋作为都督府的主官,比他低三级以上的官员,见到他是要作揖行礼的,但李勋性格很随和,并不在意这些虚礼,这些官员来到这里也有大半个月了,跟李勋混熟了之后,在熟悉了自家都督的性格之后,也就放的比较开,非正式场合,大家见了面,也就笑脸点头打个招呼,都很随意。

    随着十五名官员的到来,都督府也是热闹了起来,至少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死气沉沉,李勋想找谁商量着事情都是找不到一个人。

    走入都督府主室,一名年过六十的老者正坐在桌前,静静看着手中的文书,范中允则是在旁,正在给他抓茶倒水。

    “司马别驾,看什么呢,心情看着不是很好呀。”

    李勋找了个椅子坐下,笑着说道。

    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衷,此人在大晋也算是赫赫有名之辈了,广元十五年的白巾军之乱,就是他以弱小之兵,死守河东重镇晋阳城四十余天,成功拦住了白巾军杀向丰京的进路,为朝廷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以至最后彻底扭转了整个战局。

    州分上中下,刺史的品级不同,都督府同样分上中下,品级也是一样不同。

    上州刺史,正四品,其下佐官有别驾一人,从四品,长史一人,从五品,司马两人,从五品,录事大夫数人,正六品,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主事各一人,皆正七品。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士等。

    中州刺史从四品,下州刺史正五品,其佐官与上州等同,但不全置,中州与下州不设别驾,其余官员编制一样。

    大晋立国四百多年,国势随着国内的政治局势与民事变化,虽然时有起伏,但军事力量一直都很强大,与外国的战争时有发生,朝廷对立有军功的将领赏赐非常丰厚,导致将领的地位始终居高不下,所以地方节度使与都督府,比之主管地方政务的刺史府,其地位与规格要高出许多。

    武宗之前,主管一道的大都府,其主官大都督乃是从二品,比节度使的品级还要高出一个级别,与朝中六部右侍郎的地位品级等同,低一级的上州与战略重地,设立的中都督府,也是从三品的高官,最差一级的下都督府,是正四品,与地方刺史的级别等同。

    武宗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制,其中对军职有了很大的打压,大都督府主官品级不变,依旧是从二品,但从此大都督这个职位,不再常设,临战之时,朝廷委任大都督领兵出征,但没有权利设府,战争结束,回朝之后,其大都督的职位,也会立即被罢免,有的地方虽然设立了大都督府,却不设大都督,比如现在的陇右道,陇右道大都督府的主官大都督是齐王遥领,本人并不能来就任,所以说这个职位反而成了虚职,没有任何实权,反而是低一级的大都督府长吏,成了主管整个大都督府的最高长官。

    中都督府与下都督府的各级官员,其品级,各降一级,官员与兵力配置,也是进行了一些压缩。

    再有就是把将领的监察权给剥离了出去,以前的时候,一州的都督,往往兼任观察使,也或是由都督府长吏兼任观察使,但不管如何,监察权终归还是在都督府之内,武宗改制,把这个权利给剥离的出来,在观察使的基础上又是增设了监军使一职,朝廷直属中央军队外出征战,以监军使制约监察领军主将,地方上,则是由地方刺史兼任观察使,对地方都督府进行制约与监察,两者之间,监军使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担任,虽是临时职务,但代表的是皇帝,也就是朝廷,权利与地位比之观察使要大的多,当然,像武州刺史吴恒,以地方刺史之职兼任监军使,还是非常少见的,但从另外一个方面可以猜想的到,监军使是临时职务,观察使则是长期的,吴恒显然并不是赵智的心腹,赵智却是给了他监军使一职,其中的计较,想想也是知道。

    武州是上州,在大石人统治时期,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地盘比较大的一个州而已,但是在大晋,则是非常重要的前沿战略重地,像李勋的这个都督府,属于中都督府,官职的配置,都督一人,正四品,别驾一人,从四品,长史一人,正五品,司马一人,从五品,录事参军事二人,正六品,录事数人,正七品,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七品,其余参军事、文书等等,七品以下的官员,不称官,是为吏。

第二百二十八章 内部分化(二)

    司马衷皱眉道:“李勋,你要修城修路,这是好事,利国利民,我本不该反对,但你也要分得清轻重缓急,事情做的太急,只会半途而废,吴恒与你关系不佳,没有地方刺史府的支持,单单以都督府自身的这点钱粮,根本就支撑不起武安城全城的城墙改建,我建议你暂停此事,待日后有了充足的钱粮,在做也是不迟。”

    李勋摆了摆手:“老前辈,钱粮的事情,你无需操心,我来想办法,再说了,武安城最近来了许多西域诸国的商人,其中不乏粮商,我跟他们买粮就是。”

    修城的百姓,不给钱光给粮食也是可以,如今都督府里面钱粮都是不多了。

    “府里的那些钱,官员与军队的下个月薪饷都是发不出来,你拿什么去买粮?”

    司马衷脸带不悦之色,对于李勋,他不是很喜欢,觉得这个人,喜欢说大话,性格轻浮,一点都不稳重,如此年轻便是做到了一州都督高官,完全是靠着皇上的宠爱,跟自身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呵呵,没钱可以先欠着嘛!”

    李勋开了一句玩笑,看了司马衷一眼,见他脸色沉了下来,连忙收起笑容,站起身来,正色的说道:“司马别驾,陇右道的各路匪情,我已经探查的差不多了,这两天就会出兵,剿了这群土匪,应该能够得到数量不少的钱粮。”

    司马衷皱眉不语,前两天,王仁锆还给自己传来私信,心中谈及到了肃州境内匪患的严重程度,以及军队将领的无能,信中语气颇为忧虑。

    陇右西道武、沙、夏三州,黄詬在武州任职的时间很多,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也做了几件大事,对外,主动出击,沉重打击了木浪河对岸,以西州为基地的大石帝国反扑势力,使对方彻底打消了反攻陇右的念头,因此,战后不久,大石帝国派遣使者出使大晋,两国言归于好,对内,以重金收买当地民众,以作向导,剿抚并用,仅仅只是用了十余天,便是把整个武州境内大小二十余股土匪与大石帝国残余军队,彻底扫荡干净,如此雷霆果断之势,使得沙、夏两州的土匪对黄詬胆寒异常,不待黄詬领军前来,几股大的土匪势力,便是全部退往其他州县,不敢留在黄詬的军事范围之内,所以说,现在的陇右西道三州,其境内的治安还算不错,匪患甚少,

    李勋这边没什么问题,但其他地方就不是这样了。

    朝廷为了加强河东道的军事力量,在陇右道调走了四万士兵,如今的陇右道十一州,大概有七万军队左右,主要集中在四个地方。

    一个就是李勋所在的武州,兵力最多,有二万三千人。

    然后是肃州,这里也是陇右道大都督府的所在地,有兵一万五千,凉州作为安北的后勤所在地,驻军一万,会州作为进入中原的门户,同样重要,守军二万,兵力仅次于武州,最后就是防御吐蕃的重镇,廊州,兵力一万五千。

    李勋要想在武州有所作为,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把住军权。

    元和没有投靠李勋,但他表示,都督府的命令,他会服从,为此,李勋以加强武安城治安为由,从自己的亲兵之中分出两百人,又从元和的军队中抽调出八百人,总共一千人,由郑春与赵卫两人统领,组成巡察营,接管整个武安城的巡防与治安,李勋的举动,元和非常配合,没有任何不满与反对。

    至于尤冲,对李勋的态度则是从最开始的不温不火,变得越来越亲近,李勋原本只是试探性,半真半假的给尤冲下了一道命令,让他从军中抽调出五百士兵,组成军纪司,由单仇主管,没想到尤冲竟是照做了。

    李勋现在主要的对手与障碍,就是吴恒以及王呈息与甘图远三人,吴恒以神池县境内匪患未平为由,以监军使的身份,让王呈息与其一万士兵驻扎在神池县城,而王呈息也是以剿匪为理由,对于李勋让他领军回返武安城的命令,始终置之不理。

    甘图远的态度要温和一些,但也是明里听从李勋的命令,暗地里却是阳奉阴违,听调不听宣,对于这几个人,李勋已经忍耐很久了,几次与范中允商议对策,最终有了计划。

    计划分两步走。

    第一步,李勋以陇右西道监察使的身份,对吴恒数次质询,吴恒自然是置之不理,但从他近期处理的一些政务与民事案件,还是可以看的出来,吴恒老实了许多,不敢像以前那般,对于各县县令的政务随便插手,自己手中的政务与案子,也是不敢乱来了。

    第二步,经过黄詬那次大的扫荡之后,陇右西道三州境内的土匪胆寒而逃,他们逃去哪里了?逃到肃州去了,以至于肃州境内匪患严重,其中较大的几股土匪势力,人数多达数千人之众,王仁锆到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命令军队出兵剿灭肃州匪患,这都一个多月了,进展不是很大。

    李勋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出兵肃州,协同剿匪,目前还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

    几个人正谈话间,一名年轻军官走了进来。

    “李大哥,我给你带好消息来了。”

    军官走进房内,大声叫道。

    李勋转身看去,待看清来人面相,李勋顿时愣住了,惊讶道:“李骁?你小子怎么会在这里?”

    这名军官不是别人,正是李忠幼子李骁。

    李骁嘿嘿笑道:“我前天刚到陇右,目前在大都督府长吏王仁锆手下当职。”

    李勋点了点头,李骁曾经跟自己说过,他很有可能会被调到陇右任职,现在却是到了王仁锆手下做事。

    李勋见他风尘仆仆,于是让他坐下,给他倒了杯茶水,然后出声问道:“你小子还未进门,便是嚷嚷着什么好消息,到底怎么回事?”

    李骁把茶水一口饮尽,然后伸出两根手指:“两件好事,一件是关于武州的,一件则是我们肃州那边的,你像先听哪一个?”

    “别卖关子,有屁快放。”

    李勋做到李骁身旁,笑声骂道。

    “那就先说武州这边的吧。”

    李骁呵呵笑了笑,然后低下声音,颇为神秘的说道:“我路过神池县的时候,特地派人进城打探了一番,武州刺史吴恒已于昨天,亲自护送其母回返丰京。”

    李勋看了李骁一眼,颇有深意的说道:“看来你对吴恒很是留心嘛!”

    李骁嘿嘿笑道:“那是当然,吴恒这狗日的此次回丰京,我可是出了大力气。”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内部分化(三)

    李勋上书朝廷,弹劾武州刺史吴恒偏爱妾侍,对母不孝,这件事情,李勋也没藏着掖着,所以此事很快便是传到了吴恒的耳中,吴恒大为愤怒,传信李勋,对其质问,李勋也是学着先前吴恒对待自己那般,置之不理。

    吴恒愤怒不已,好,你告,我也告,随后也是上书弹劾李勋,言其偏帮外族异类,似有不臣之心。

    两人的互相弹劾奏折,一前一后,相续传到丰京,矛盾顿时公开化,赵智把此事给压了下来,与政事堂的相国们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两人各打五十大板,罚李勋一年俸禄,撤去吴恒的监军使之职,改为观察使,观察使也是监军的一种,但跟监军使不同的是,观察使只有监察权,而没有调兵权,如此算来,李勋只是不疼不痒的被罚了一年俸禄,而吴恒则是被剥夺了调兵权,谁重谁轻,明白人心里都有数。

    对此,倒是有人出来说了两句,赵智则是冷处理,不予理会,杨氏一党的大臣也就没在多说什么,毕竟地方刺史兼任监军使,不是常例,而监军使本身就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赵智现在把吴恒的监军使之职给免了,也是常规,多争无益。

    李勋与吴恒两人的争端,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只是在政事堂这个小圈子里转了转,知道的人并不多。

    李忠与李骁父子两人,一次吃饭的时候,李忠开玩笑的说了一句,曾经揍过你的那个小子,如今在武州可是活跃的很纳。

    李骁不明所以,一番追问,这才知道了李勋与吴恒两人的事情。

    随着年纪的见长,李骁已经渐渐成熟,曾经的纨绔子弟,此时已经收敛了许多,尤其是父亲调回丰京任左相,大哥李威被封为安北道节度副使、左卫大将军之后,李骁顿时感受到了压力,自己的父亲是何等人物,虎父不能有犬子,大哥不过比自己年长了五岁,如今已是位列大将军,自己呢?还在家中混吃等死,别人的异样目光与闲言闲语,让李骁受不了。

    李勋走后不久,李骁的任命也是下来了,军职校尉,跟着王仁锆去肃州大都督府做事。

    李勋出身很低,短短时间便是做到都督高位,惹得许多流言蜚语,那些出身士族大门的士人与朝臣,对李勋是非常不屑的,也很看不起他。

    李骁最开始对李勋也是如此看法,尤其是那次被李勋痛揍一番,对他更是恨到了极点,但是后面发生的几件事情,却是让李骁对其刮目相看,广华寺事件,葛峰栽了,百花院事件,京城最有名的那几个纨绔,也是栽了。

    李骁觉得李勋这个人太牛了,在丰京时,到处搞事,到处搞人,在外面,则是领着千军万马,征伐沙场,这样的人生实在是精彩,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骁生出了结交李勋的心思。

    李骁被任命为校尉,前往肃州任职,离李勋不算远,以后肯定有很多打交道的地方,刚好此时出了这么个事情,李骁便是动了心思,准备在离开之前,送李勋一份大礼。

    吴恒不满周岁,其母便是因病而亡,刚行冠礼,其父也是亡故,所以说,现在跟吴恒住在一起的,并不是他的生母,而是继母。

    吴恒的继母姓费,一手带大吴恒,视如己出,两人虽无血脉,感情却很深。

    费氏膝下一儿一女,女儿嫁给楚王为正妃,次子吴默,则是不学无术,典型的纨绔子弟,与吴恒这个同父异母的大哥,关系不是很好

    李勋与吴恒两人的事情,倒是没有传到楚王妃与吴默的耳中,他们不知道,有人却想要他们知道,李骁曾经也是混迹京城权贵公子哥这个圈子,与同为纨绔子弟的吴默,自是相识,李骁找到吴默,把李勋告吴恒的事情说了出来,其中自然是加油添醋了一番。

    吴默听后,顿时勃然大怒,找到其姐,大骂吴恒,并告知此事

    楚王妃当即书信一封,加急传至武州神池县,让吴恒把母亲送回丰京养病。

    信中的言辞非常激烈,吴恒大恐,当即收拾行装,亲自护送费氏回返丰京治病。

    “兄弟,你可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李勋听后,抚掌大笑,随后拍了拍李骁的肩膀,大气的说道:“李骁,算我欠你一个人情,日后若有所需,尽管开口。”

    吴恒这一走,在回来,少说也要个把月,他不再,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骁呵呵笑道:“举手之劳,李大哥无需这般客气。”

    范中允这时在一旁轻声问道:“楚王妃写给吴恒的信,里面的内容,你如何知道的这般清楚?”

    范中允是个谨慎的人,所以有此一问。

    李骁说道:“信是吴默亲自送到神池县的,吴默出京之前,曾找我喝酒,信里面的内容,是他告诉我的。”

    范中允点了点头,不再多问,若是这样,事情就说的通了。

    范中允看向李勋,说道:“李勋,李校尉此番前来,应该是前来求援的,肃州那边的情况恐怕不妙。”

    李骁惊讶道:“你怎么知道我到武安城,是来请援军的?”

    范中允笑了笑,说道:“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吴恒的事情,恐怕还不至于你大老远赶至武安城亲口告知,而且你方才也是有言在先,有两个好消息,一个是武州的,一个则是肃州的,肃州最近正在大规模的剿匪........”

    “范先生果然细心。”

    李骁敬服,说道:“你们上书朝廷,请令前往肃州协同剿灭的文书,虽然不知道你们为何要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既然这么做,肯定是有你们自己的道理,如今王长吏让我前来请援兵,正如你们所愿,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对你们来说是好消息。”

    李勋问道:“肃州那边到底怎么了?”

    李骁说道:“肃州防御使姜末班,亲领五千士兵进山剿匪,结果中伏惨败,仅姜末班连同百余名残兵讨回高台县城,上万土匪冲出大山,围攻福羊县,王长吏命我前来告知,让你无需等待朝廷回复,立即带兵前往肃州救援。”

第二百三十章 内部分化(四)

    陇右道十一州之地,肃州或许算不上最为重要,但陇右道大都督府的立府之地却是在这里,这就使得肃州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

    离肃州最近的一支军队,并不是武州,而是廊州,但廊州只有一万五千士兵,担负着守备吐蕃的重任,轻易不能调其兵马离开,而凉州与会州有些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王仁锆只能从武州调兵,让李勋带兵前来救援,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王仁锆身为陇右道大都督府长吏,名义上是整个陇右道军事方面的最高文官主事,但他并没有调兵权,他的命令传达到凉州、廊州、会州这三处地方,本地领军的主将,不一定会听从命令领兵前来,而李勋早些时候,主动上书朝廷,请求带兵前往肃州协助剿匪,不管出于什么意图,但其自身的态度是积极的,这也是为什么王仁锆最终找上李勋,让其先行领兵赶赴肃州,无需等待朝廷的回复,毕竟中原离武州太远了,一来一回,时间耽搁的太久,而肃州的局面,已经是十万火急。

    李勋很快定下方案,尤冲及其本部四千兵马,有守城之责,不能动,除此之外,元和的四千士兵全部跟随,然后在从王图远的军中抽调两千人,王呈息出四千人,整整一万兵马,前往肃州救援。

    李勋以都督之命,加上王仁锆陇右道大都督府救援文书,王图远不敢抗命,让其副将领着两千士兵,听从李勋的调度。

    王图远给了兵马,但王呈息却是有些顾虑。

    神池县,城外军中大营。

    王呈息召集诸将商议。

    王呈息今年四十有三,身材中等,脸上看不到什么凶悍气息,反而长得白白嫩嫩,看着并不像是一名领军的将军。

    “诸位,李勋命我出兵四千,协同他前往肃州救援,你们有什么看法?”

    王呈息扫了众人一眼,出言询问。

    帐中坐着十来名军官,听闻王呈息问话,互相看了看,却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吴恒与李勋两人之间的矛盾,众人皆知,李勋身为武州都督,王呈息作为他的下属,自当听从调令,但是王呈息现在召集众人前来议事,显然是不想出兵。

    “将军,肃州官军大败,匪患严重,以至围攻县城,情况可谓紧急,如今王仁锆以大都督府长吏的身份,让李勋领兵前往救援,我们归属武州都督府管辖,李勋以都督的身份调令我们,将军您最好不要硬着来。”

    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壮汉站了出来,抱拳大声说道。

    此人名叫李存孝,是王呈息的副将。

    王呈息看了李存孝一眼,眉头微微皱起,不悦道:“王仁锆虽是大都督府长吏,但他并没有调动地方军队的权利,李勋虽然是武州都督,管着我们,但他也没有权利领兵外出作战,他的管制范围,仅限武州而已,我不出兵,他也奈何不了我什么。”

    李存孝再劝:“将军,您说的都对,但您想过没有,如今匪徒围攻县城,王仁锆向我们求援,我们若是不救,一旦城池被破,无数百姓遭难,日后朝廷追究下来,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王呈息冷笑道:“天塌下来,自然由个大的顶着,我们何顾之有。”

    吴恒送其母回返丰京,王呈息确实是有些不适应,准确的说是有些担心,害怕吴恒不再的这段时间,李勋会对自己有所动作,但是如今肃州局势有变,这又让王呈息看到了机会,也起了歪心思,王仁锆不是让李勋带着人去肃州吗?李勋若是不去,肃州的局面不管坏到什么程度,日后朝廷追究下来,也只会追究李勋这个最高军事主官,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若是领着兵去了肃州,自己不出兵相助,李勋兵力过少,一旦打了败仗,那就更好了。

    吴恒曾经许诺过王呈息,只要斗倒了李勋,他会帮助自己坐上武州都督一职,替代李勋之位,吴恒

    是杨氏一党的核心成员,得到他的帮助,也就是得到杨氏一党的帮助,而杨氏一党如今在朝中可谓是如日中天,有了吴恒的许诺,王呈息觉得此事大有可成,这才完完全全倒向了吴恒。

    李存孝见着王呈息如此说话,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厌恶。

    王呈息只是从四品的亚将,一般来说,他这个级别的将领,按照正常规制,只能统领四千到五千人的军队,之所以现在手中有一万军队,还是因为陇右之战结束后,留在陇右的十几万军队太过杂乱,有的是陇右本地的军队,有的则是从中原调来的,这么多军队,零零散散的驻守各地,比如李存孝,原本是宇文震的属下将领,本人官职中郎将,打下陇右西部七州之地后,宇文震回返丰京,但是他带来的几万部队,却是有许多人留在了当地,稳定局势,李存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统领本部兵马两千余人,驻守沙州冒户县,王呈息则是领着四千余人驻守沙州州治沙山县。

    随后,朝廷把整个陇右十一州,细分为三道,沙州与夏州地处后方,位置不是那么重要,而且战争过后,这两个州百姓逃的逃,死的死,经济状况非常差,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军队,而武州的情况则是要好很多,于是朝廷便把沙州与夏州两州共一万军队,合兵一处,由王呈息统领,全部调往武州。

    所以从真正意义上来讲,李存孝包括其他一些将领,并不是王呈息的直接下属,只是受他节制罢了,王呈息真正掌握的军权,只有他手中原有的那四千余人而已。

    李存孝的祖上也是出身世家豪门,与如今的魏州节度使李从固是同一脉,只是李存孝的这一支先辈最后因为一些原因,从主家分离出来,去了山南生活,到了李存孝的祖父那一代,彻底衰败下来,成了没有任何身份的平民百姓,李存孝今日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拼搏得来的。

    李存孝性格非常刚直,更是武艺非凡,在宇文震军中效力之时,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立功极多,只是因为他的出身,让朝廷颇为猜忌,以至年过三十,还只是一名中郎将,官职升迁极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