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黄巾神将全文阅读 第38分节

第375章 三个人全部被俘

    俘虏了沮授后,赵徽典韦赵云,分成三路。

    典韦朝火势最大的粮仓位置冲去,赵云则是收到消息,返回去接应徐晃。

    赵徽带着人,从每一条街道上冲过。

    看到袁军就杀。

    街道上的这些袁军,面对赵徽,面对陌刀铁骑,又没有人组织指挥,只是被屠杀的对象。

    沮授已经被俘虏了,颜良现在被徐晃牵制住,高览还在粮仓那边救火。

    如果沮授还没有被俘虏,沮授可以指挥布置障碍,将各条街道堵住。

    陌刀铁骑的威势,至少要下降五成,甚至直接没了威胁。

    他们的身下的战马,虽然都是顶级的战马,可是和马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身上披了铠甲,还要驮着一个身着重甲的士兵。

    但是现在城内的袁军,已经没有人在指挥了。

    陌刀铁骑在街道上冲杀,袁军不知道如何应对,面对杀不死的陌刀铁骑,他们心中越来越恐慌。

    一些人在陌刀铁骑的冲刺下,侥幸捡回一条命,逃走的他们,遇到其他袁军的时候,直接就喊道:“快跑,他们是杀不死的怪物。”

    原本就惊慌的袁军,越来越恐慌,没有人再去支援城门处的战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跑。

    这些袁军,就像是无头苍蝇,在城内乱转。

    跑着跑着,很多人又撞到赵徽面前。

    赵徽一直带着人马,在各条街道冲杀,只要他们没有出城,就一定会遇到。

    颜良身边的袁军越来越少。

    他也越来越吃力。

    他面对的不仅是徐晃,还有管亥周仓。

    有两人从旁协助,徐晃与颜良的战斗,反而处在上风。

    而就在这时,赵云冲了过来。

    “颜良,还不束手就擒。”

    听到赵云的声音,颜良心中一紧,招式马上了就乱了。

    徐晃抓住机会,一斧头砍中颜良身下的战马。

    战马发出惨叫,庞大的身体轰然倒地,背上颜良及时跳了下去,并没有受伤。

    但是失去战马,颜良马上就陷入重重包围中。

    还没等赵云出手,几十杆长枪已经夹住颜良。让他动弹不得。

    颜良憋红了脸,也没能甩开这些士兵。

    十几杆长枪,齐齐往下一压。

    砰!

    颜良双腿一弯,重重的跪在地上。

    “杀了我啊,杀了我啊。”颜良大声叫喊,他真的不想再被俘虏一次。

    被赵徽连着俘虏两次,他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有种就杀了我。”

    “想死,可没那么容易。”

    徐晃上前,亲自用绳子,将颜良绑了起来。

    粮仓,大火还在燃烧。

    高览带着一批人,虽然不断的洒水,一桶桶的水泼上去,可是火势并没有减小。

    典韦冲了过来。

    那些拿着水桶水盆的袁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杀了。

    “投降者不杀。”典韦的声音很大。

    那些还提着水桶的袁军,一个个马上就将水桶扔掉,举起双手。

    高览见此,也只能无奈丢下兵器。

    他并没有为袁绍誓死效忠的意思。

    无力回天的时候,高览并不想死战。

    粮仓已经被烧毁,城门也失守。

    沮授颜良,都没有消息传来。

    高览只得以最坏的可能来猜测。

    但凡有一点机会,高览也会尝试一下。

    可是现在,典韦杀到面前,高览看不见一点希望。

    颜良都不是典韦的对手,更何况高览了。

    高览在典韦手中,连十个回合都撑不过去。

    随着高览投降,袁绍留在常山的三个高层,全都成为赵徽的俘虏。

    五万大军,有一大半,也都归降赵徽。

    常山易主。

    王恒被放了,王家的利益,赵徽没有动一分一毫。

    沮授颜良高览三人,被分别看押起来。

    赵徽第一个见的是沮授。

    他亲自为沮授解开绳子。

    赵徽很希望沮授感动之下,马上表示愿意归降自己。

    只是这只能是心中想想。

    赵徽就没见过,解个绳子,就感动得纳头就拜的人。

    这是沮授,是连曹操都无法收服的人。

    “要么杀了我,要么放了我。”

    沮授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然后缓缓说道。

    他并不怕死。

    赵徽没想到沮授这么直。

    “我一定会让你心甘情愿的为我做事。”赵徽说道。

    沮授这么直,赵徽也只说了这一句话,然后就转头离开了。

    他不会杀沮授,但是也不会放他离开。

    出去之后,赵徽道:“你们两个看着他,只要他不逃跑就行,不需要限制他的自由。”

    “是!”

    两个亲卫,留在沮授屋门外,身子挺直,更像是沮授的警卫。

    沮授一个人留在屋子里,同样有些茫然,赵徽只说了一句话,让他很是意外。

    不过他既然连死都不怕,在这里沮授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赵徽走了,他就自己待在屋子里,反正每天定时都会有人送来吃的。

    赵徽见过沮授后,就去见高览了。

    高览是自己投降的,不需要赵徽再费心思去说服。

    赵徽来见高览,只是给高览一个定心丸,让他安心跟着自己。

    虽然说高览的实力,远不如赵云典韦,但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将才。

    高览愿意投降,赵徽自然不会将他推出去。

    虽然说忠心可能是一个问题。

    赵徽也不求高览会跟着自己同生共死。

    在绝境的时候,投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赵徽绝对不会因此,而怪罪怨恨别人,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被背叛了。

    自己的下属陷入绝境,本来就是他这个主公没有做好。

    安抚过高览,赵徽最后才去见的颜良。

    赵徽进去的时候,颜良被绑在柱子上,眼睛闭着,也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

    赵徽没有像上次那样,直接解开颜良身上的绳索。

    “颜良,这次你是降还是不降?”赵徽问道。

    颜良听到后,睁开眼睛,道:“你杀了我吧。”

    即使第二次被俘,颜良也还是不愿意投降。

    如果不是被绑着,他宁愿自尽,也不愿意受此羞辱。

    虽然赵徽并没有真的羞辱他。

    可是对于颜良来说,被俘虏两次,真的比被杀了更难受。

    他真的宁愿一死,也不想做赵徽的俘虏。

    (本章完)

第376章 敢不敢来打个赌

    颜良并不想面对赵徽。

    在赵徽面前,他感觉自己像是被扒光了衣服。

    总感觉,在赵徽的内心,在一直嘲笑他。

    不仅是赵徽,赵云典韦徐晃几人的面孔,也是一直出现在颜良脑中,每个人都在指着他,嘲笑他的愚蠢,嘲笑他的无能。

    颜良重新闭上眼睛。

    似乎只有闭上眼睛,他就看不到赵徽的嘲笑。

    赵徽并没有嘲笑颜良,这只是颜良自己心里以为。

    赵徽想的是怎么才能收服颜良。

    只是现在的情况,和赵徽之前预想的有些出入。

    原本赵徽的预想中,是颜良被袁绍怀疑打压。以至于颜良对袁绍心灰意冷。

    可是现在,袁绍虽然怀疑颜良,但是却没有在颜良面前表现出来。

    虽然袁绍在离开的时候,是让沮授全权负责常山的军政。而只是让颜良作为沮授的副手。

    但这在颜良心中,并不是太意外。

    他虽然是袁绍麾下第一战将,可是地位一直以来都是比沮授逢纪等人低。

    袁绍可以直接派颜良镇守常山,也可以让沮授作为第一负责人。

    这并不会让颜良多想。

    颜良现在并没有对袁绍灰心和失望,自然不会投降赵徽。

    赵徽有些犹豫。

    已经放过一次,这一次再放?

    学习一下武侯七擒七纵?

    为一个颜良,如此大费苦心,很难说值不值得。

    颜良不是孟获,也不是吕布。

    真的不值得赵徽如此大费苦心。

    颜良要是真的宁死不降,赵徽说不得也只能杀了。不可能一直放过他。

    “袁绍哪里值得你为他誓死效忠?”赵徽道。

    颜良没有回答。

    赵徽继续道:“袁绍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你又何必只认袁绍。”

    “莫不是真的要浪费你这一身本事。”

    只是不管赵徽怎么说,颜良都没有再开口。

    不给赵徽一点回应,真的是一心求死。

    “我不会让你死的这么痛快。”

    见颜良始终不开口,赵徽留下一句话后,就离开了。

    他没有马上杀掉颜良,心中还是报有一点期望,希望郭嘉贾诩等人,能够说服颜良。

    只是郭嘉、贾诩、徐庶,以及郭图,全都去劝说了一遍。

    颜良始终没有开口。

    既然如此,赵徽只能准备杀掉颜良了。

    事不过三,赵徽没想在给颜良第三次机会。

    赵徽实在想不明白,颜良为什么紧紧抓着袁绍不放。

    他已经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了。

    奈何颜良就是不低头。

    对于这种不开口的,赵徽真的没有办法。

    就连最会看穿人心的郭嘉,面对现在的颜良,也分析不出颜良的内心。

    颜良不说话,连眼睛都是闭着,脸上全无表情。

    只是赵徽要杀颜良的时候,贾诩让赵徽在等几天。

    贾诩想要过几天后,在试一试。

    从长安来到幽州,到现在跟着赵徽攻打常山。

    跟着贾诩一起来的徐晃,都已经立下大功,可是贾诩却什么都没有做。

    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贾诩心中,同样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投靠了多个人,本来就是要做一番事业。

    现在的贾诩,并不甘心平凡。

    常山被攻破的消息,已经传回邺城,送到袁绍的手中。

    沮授被俘虏,颜良被俘,高览投降。

    袁绍脸色铁青。

    这个结果,让他不能接受。

    他才离开常山不到一个月,常山就被攻破了。

    在袁绍的计划中,沮授至少要守住半年。

    可是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常山就被攻破了。

    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袁绍当初还不如听从沮授的建议,直接放弃常山,大军全部退到界桥。

    至少还能够保住五万士兵。

    虽然撤退,让出大片的地盘,但是袁绍至少没有败。

    而现在,不仅失去沮授等人,还损失了五万士兵,以及数目庞大的粮草。

    对士气的打击更是巨大。

    在这之前,袁绍面对赵徽,还有四成胜算。

    但是现在,袁绍的胜算最多不过两成。

    “赵徽是怎么攻破常山的?”袁绍问道。

    逢纪道:“是王家的人,他们先是放火烧掉粮仓后又派人打开城门。”

    袁绍怒道:“王家,竟然真的和赵徽暗中勾结,我恨啊。”

    袁绍最近后悔的次数越来越多。

    他后悔当初去常山,后悔派颜良出战,更后悔离开前,没有灭掉王家。更后悔,将沮授颜良高览留在常山。

    只是后悔已经没用了,袁绍现在需要想想,接下来他要怎么面对赵徽的进攻。

    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兵力上,袁绍现在都已经全面弱于赵徽。

    如果不能拿出有效的计划,不能出奇招,袁绍的败亡已经注定。

    不过赵徽并没有着急发起进攻,在打下常山后,赵徽需要稳固,不想留下后患。

    毕竟这里是冀州,是袁绍经营了多年的地盘。

    赵徽若是急于向南推进,很有可能会给袁绍机会。

    “主公,我刚得到消息,常山城破,是颜良故意让王家打开城门的。”几天后,逢纪又向袁绍禀报。

    “可有证据?”

    袁绍虽然怀疑颜良,但是他真的不愿看到。

    逢纪摇头,道:“没有,不过据说常山城破那晚,颜良是被徐晃给拿下,而且赵徽还是没有杀,似乎还要放他归来。”

    袁绍的脸色很难看。

    “这事情,等颜良回来再说。”

    袁绍的语气很平静,可是他心中杀意却在无限的放大。

    常山!

    时隔五天,贾诩再次进入关押颜良的房间。

    颜良还是被绑在柱子上。

    贾诩道:“想清楚了吗?”

    回应贾诩的还是沉默,颜良的眼睛都没有睁开。

    “我想跟你打个赌。”

    贾诩并不在意颜良没有回答自己,而是自顾自的说着。

    “我会让主公再放你回去,但是我打赌,你这次回去之后,袁绍必定会杀你。”

    “不可能。”

    颜良睁开眼睛。

    “你敢跟我赌吗?”

    “怎么赌?”

    贾诩道:“我放你回去,如果袁绍要杀你,你要是被杀了,那就一了百了,但是如果你侥幸没死,你就需要为我主公赵幽州效力。”

    两次被俘,颜良心中已经无颜再回袁绍身边。

    但是他不信袁绍会杀他。

    他不相信!

    (本章完)

第377章 袁本初再出死士

    颜良第二次被放走。

    没有上一次那么多心思。

    这一次,颜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回到邺城,袁绍到底会不会杀他。

    他跟随袁绍多年,一直尽心尽力。

    颜良不信,袁绍会因为他被俘两次,就要杀他。

    他没有颜面再见袁绍,可是他还是想知道答案。

    如果袁绍真的要杀他,他虽然心痛,但是也也不会反手。

    他只是证明一下,自己没有跟错人。

    等会到邺城袁绍不杀他,颜良自己也会自尽。就此了结自己的一生。

    两次被俘,让颜良失去了信心,他已经不在渴望战斗。

    “或许,战场并不适合自己。”

    在这之前,颜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成为别人的俘虏,而且还是连着被抓两次。

    对颜良的打击非常大。

    一次可以说是意外,两次就只能说他的实力不行。

    一想到日后,总会有人在他耳边提到这些,颜良真的宁愿死,也不愿意苟活。

    只是颜良不知道,在前往邺城的路上,赵云一直跟在他的身后。

    贾诩劝说赵徽,再放他回去。

    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不会让颜良被杀。

    在放颜良离开的时候,贾诩早已经让人将消息传到邺城。

    颜良这次是第二次被俘虏,而且和上次不一样的是,这次除了颜良,沮授高览同样被活捉。

    三人中,为什么只有颜良被放走?

    高览投降了可以理解,但是沮授同样宁死不降,赵徽为什么不放沮授?

    袁绍不可能不多想。

    就算只是普通的平民,知道事情后,心中也会生出疑问。

    颜良南下,袁绍的探子早已将消息传到袁绍手中。

    即使心中很不愿意相信。

    可是事情摆在他的面前,袁绍找不到一个理由,让自己再相信颜良。

    “颜良到哪了?”

    “回主公,已经进入魏郡。”

    袁绍沉默许久,而后才道:“不要让他回到邺城。”

    袁绍终究还是做出选择。

    如果颜良回来,袁绍又没有直接的证据。

    没有足够的理由杀颜良。

    等颜良回到邺城,袁绍在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杀掉颜良,袁绍担心会让其他人寒心。

    毕竟没有证据只是因为袁绍自己的怀疑。

    还不如直接在半路上劫杀颜良。

    虽然可惜,但颜良终究只是一个武将。

    在袁绍心中的地位,一直都不如沮授等人。

    死一个颜良,保证后面没有隐患,袁绍认为还是比较值得。

    袁绍已经很少做这种事情了,但是一点都不生疏。

    一共五十个死士。从邺城出发。

    颜良已经进入魏郡,距离邺城现在不过三百多里。

    颜良骑着新战马,在大道上狂奔。

    他没有发现,道路两边已经悄悄埋伏着死士。

    一条埋在土里的绳子,突然被拉起,狂奔的战马被绊倒,向前翻滚了几圈,想要重新站起来。

    但是它的两只前脚已经摔断,住能发出一声声的哀鸣。

    颜良的反应很快,在战马向前摔的时候,就已经腾空而起,然后稳稳的落在地上。

    颜良环顾四周,袁绍派来的五十名死士,已经将他包围。

    “你们是谁?”

    虽然是袁绍麾下的第一战将,但是在这之前,颜良并没有和这些死士有过接触。

    这些死士只听命于袁绍,平时也都不见人,没有任务的时候,就一直待在庄园内,绝不外出。

    只有袁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接受命令后才会离开。

    但是就算他们离开庄园,也绝对不和外界的其他人接触。

    他们收到信报,然后再特定的地点埋伏,或者潜入某个府邸刺杀。

    大多时候,他们的任务都会成功,很少会有失手的时候。

    上一次失败的时候,还是出动六十人,伏杀赵徽。

    但是最后六十人全灭。

    这一次,只针对颜良一人,袁绍派出了五十个死士。

    而颜良只是孤身一人。

    失去战马,单凭他一个人,几乎是必死。

    每个死士,虽然实力不如颜良,可是他们联手,就连赵徽都很难应对。

    每个人之间,配合默契,每一次的攻击,至少都是五人齐动。每一次的防守也是多人一起抵挡。

    当初赵徽面对这些死士的时候如果不是影卫暗中用弩箭射杀掉一部分人。

    赵徽当时也要饮恨。

    此刻颜良失去战马,面对五十人,虽然还没有出手,但是颜良已经从这些死士身上感受到压力了。

    这些死士,接受的都是最严酷的训练,他们甚至要徒手和野兽厮杀。

    袁绍为了训练他们,几乎是无所不用。

    训练中死去,几乎是常态。

    他们对于死亡,已经毫无知觉。

    “杀!”

    颜良知道来者不善,也看出来这五十人的不同寻常,爆吼一声,举着长刀,选了一个方向就冲了过去。

    如果只是五十个山贼,颜良无惧。

    如果只是五十个士兵,颜良也能一战。

    但是这五十人,给颜良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颜良也是经历过无数的战斗。

    从五十人所占据的方向,颜良就知道这五十人绝对训练有素。

    五十人,并不是随便分布在颜良周围。

    而是五人一组,分布在八方,在颜良困在中间。

    不管颜良从哪个方向突围,都至少面对十五人的攻击。

    如果只是散兵游勇,就算围住颜良,颜良冲过去的时候,最多不过面对三五个人。

    颜良手中的长刀在身后拖着,即使十几个人围过来,颜良也没有一点畏惧。

    颜良有一种感觉,如果他不能在第一时间,突破这些死士的包围,他就真的没有机会杀出去了。

    颜良的速度很快。

    他的刀更快。

    这一刀,颜良使出全力。刀光覆盖住面前的三个死士。

    在战场上,颜良这一刀,完全可以一瞬间,斩杀三人。

    但是现在,他面对的是袁绍最强的死士。

    颜良这必杀的一刀,不要说三个人,就连一个人都没有杀死。

    同时五把战刀,挡住了颜良这一刀。

    接着又有五把战刀,同时砍向颜良。

    颜良就算是想拼着受伤杀出去都不行。

    就算他受伤了,他也还是闯不出去。

    (本章完)

第378章 再次全灭你输了

    颜良想拼命都不行。

    他的刀总是会被挡住。

    如果他不躲避砍过来的战刀,结果只会是他被乱刀砍死,而面前这些死士毫发无损。

    如果可以拼,就算断掉一只手,颜良也敢拼杀出去。

    但是不行。

    只是被这一栏,另外几十人,也都靠近。

    包围圈变小,颜良更难冲杀出去。

    刚开始,颜良还能拼杀一下,但是后面,颜良只能勉力护住自己。

    这些死士配合紧密,完全不给颜良机会。

    “你们是谁?”

    颜良越打,心中越惊。

    只是这些死士,根本不会回答颜良的问题,他们在这里只有一个目的,杀了颜良,然后回去复命。

    “你们是赵徽的人?”颜良道。

    他还是不愿意相信,这五十个死士是袁绍派来的。

    说话间,颜良的腰部终于还是挨了一刀。

    以他的实力,真的无法应对五十个死士。

    见这些死士都不开口,颜良也不在询问。

    虽然早已心存死志,但是他不想不明不白的死在这里。

    他不信袁绍会杀他。

    他一定要走到袁绍面前,看看袁绍到底会不会杀他。

    噗!

    又是一刀,颜良的后背,被割出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随着身上的伤痕增加,颜良知道,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你们到底是谁?”颜良再次喊道。

    不知道是谁杀的自己,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但就算颜良马上就要败亡,五十个死士,还是没有人回答他的话。

    颜良真的不甘心。

    可是他的体力在不断的下降,身上的伤口在不断的增加。

    颜良已经没有办法了。

    他已经无力反击。

    五十个死士,颜良一个都没有杀死。

    甚至没能伤到他们。

    咻!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一声利箭破空的声音。

    一支箭矢,正中颜良身前一个死士的胸口。

    咻!

    咻!

    ……

    在颜良惊讶中,不断有箭矢从视线外射出,然后射中围攻他的死士。

    转眼间,五十个死士就只剩下四十个。

    死士中分出十个人,朝箭矢飞来的方向冲过去。

    围攻颜良的死士只剩下三十个。

    但是就算这三十个,颜良现在也没有能力应付。

    但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援助,让颜良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即使身上的伤口又增加了两道,但是颜良没有放弃。

    他的坚持是有效的。

    没过多久,箭矢破空的声音再度出现。

    围攻颜良的死士中,又有一个人被射杀。

    咻!

    不断响起破空声,每一箭,必定有一个死士被杀。

    他们之间的配合虽然紧密,可是他们更多的是对付面前的敌人。

    对于视线外射来的箭矢,他们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应对。

    他们的强,在于他们的联手。

    单凭个人的实力,他们是比精锐士兵要强,堪比军中的百人将,甚至做个先锋将都没有问题。

    但是这样的实力,并不能让他们挡住背后射来的箭矢。

    而且还是一个神射手射出来的箭矢。

    这一支支箭矢,让这些死士的联手之力完全失去用处,等于是将他们各个击破。

    但就算已经损伤过半,剩下的死士也没有退缩,反而在攻击颜良的时候,变得更加凶猛狠辣。

    颜良的身上,又添加了几道伤口。

    也是颜良的实力强,总是能在惊险之中,避开要害。

    要是换一个实力弱一点的,现在早就横尸当场了。

    暗中的箭矢,也是越来越急。

    二十个!

    十五个!

    十个!

    五个!

    即使只剩下五个死士,他们还是奋不顾身的朝颜良攻击,已经不去管箭矢是从哪里射来。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杀了颜良。

    至于暗中射箭的人,跟他们没有关系。

    但是之前五十个人,都没能杀掉颜良,现在只剩下五个人,即使他们拼命,也没有办法,已然回天无力。

    这五个人,如果颜良没有受伤,他还是可以对付,但是现在不行。

    不过没有关系,箭矢破空的声音还在。

    接连五支箭矢飞出。

    剩下的五个死士,全都倒下,全部是后心被箭矢射中,一箭毙命。

    颜良喘着粗气,看着最后一支箭矢射出来的方向。

    他的身边,躺着四十具尸体,每一具尸体身上,全都插着一支箭矢。

    颜良想知道,到底是谁在暗中救他。

    他认识中的人,并没有谁有这样的箭术。

    颜良想不到是谁。

    赵云骑着飞电,拿着银枪,出现在颜良视线内。

    飞电身上,挂着长弓和箭囊,只是现在箭囊中的箭矢所剩无几。

    “为什么是你?”

    颜良最不想见到的人,赵徽是第一,赵云就是第二。

    颜良真的没有想到,救他的人,会是赵云。

    看到赵云,一切已经很明显了。

    之前颜良心中还在高速自己,这些死士是赵徽派来的。

    可是现在这些死士,全部死在赵云手中。

    如果这五十人,只是实力一般的普通士兵,颜良还会再找个借口,想着是不是赵徽故意如此,就为了能够收服他。

    但是这五十个人,不是普通士兵。

    就算颜良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身份,心中也非常清楚,想要训练出这五十人,绝非易事。

    为了他这个连着被俘虏两次的败将,值得付出这五十人的生命?

    颜良很希望说是。

    但是他清楚,他的价值绝对没有这么大。

    赵徽不可能为了他,而付出这五十个死士。

    不是赵徽,那么结果就只有另外一个了。

    这五十人是袁绍派来的。

    颜良很不愿意相信。

    可是事实就摆在眼前。

    他多么希望,出现的人不是赵云,而是他的好兄弟文丑。

    “你输了。”

    赵云来到颜良身前。

    “我输了。”

    颜良低声道,身上的数十处伤口,还在留着血,但是颜良毫无知觉。

    “跟我走吧。”

    赵云看着颜良。

    他这次跟着颜良出来,就是在颜良遇到危险的时候,出手救下颜良。

    不过除了这个任务外,他还有另外一个任务。

    第一个是贾诩交给他的,第二个是赵徽交给他的。

    如果颜良还是不愿意归降,那么赵云就会直接杀了颜良。

    赵徽不想在颜良身上,继续浪费更多的时间。

    颜良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但是赵徽并非没有他就不行了。

    没有颜良,赵徽照样可以继续向南推进,最终占据整个冀州。

    (本章完)

第379章 兖州战形势逆转

    赵云的盯着颜良,手中的银枪枪尖轻轻落在地上。

    只要颜良摇头,银枪马上就回刺进颜良的身体。

    他是想为赵徽多网罗一点人才。

    但是赵徽已经交代过的事情,赵云就会一丝不苟的完成。

    赵云很庆幸,当初愿意跟随赵徽。

    他不明白,颜良为什么就一直对袁绍死心塌地。

    在赵云眼中,袁绍根本无法和赵徽相比。

    “我输了,我跟你走。”

    心中的信仰崩塌了。

    颜良现在内心非常混乱。

    看起来犹如一具行尸走肉。

    赵云也看出来颜良的状态很不好。

    如果颜良一直都是这样,那赵云带回去的也只是一个废人。

    赵云骑在飞电上,颜良跟在身边。他身上的伤口只是简单的处理一下。

    颜良现在的问题,赵云解决不了,只能带他回去,让郭嘉贾诩说说看。

    邺城!

    袁绍认为这次绝不会失手。

    可是最终等来的消息,是五十个死士全灭。

    而颜良又逃走了。

    他又失败了。

    五十个死士,一个不剩,让袁绍很是心痛。

    这些死士培养不易。都是袁绍花了十多年时间,才培养出来的。

    死一个就少一个。

    当初被赵徽杀了六十个,现在再度损失五十个,袁绍这数十年培养出来的死士,也所剩无几了。

    五十个死士全灭,袁绍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反而更加坚定,颜良早已经投靠了赵徽。

    没有在派人去追杀颜良,他手中的死士,也只有二十几个人了。

    损失五万大军,袁绍开始大量招募新兵。

    同时派荀谌去甄家索要钱粮。

    原本按照袁绍的计划,这个时候,甄宓应该已经与袁熙成婚。

    但是现在面对赵徽的攻击,袁绍只能将联姻的事情,暂时放到一边。

    但是该向甄家要钱要粮的时候,袁绍也不会有半分犹豫。

    不仅只是甄家,田丰审配的家族,也是冀州豪强,袁绍同样会向他们伸手。

    只是相对来说,财力最强的甄家,肯定是要出大头。

    袁绍的手,不仅只是伸向这些世家豪强。

    对于冀州的普通百姓,他们的赋税也更重了。

    袁绍帐下的很多人,并不知道颜良被劫杀,他们只知道,颜良没有返回邺城。

    颜良身份,已经被袁绍定为叛徒。

    赵徽给袁绍的压力越来越大。

    他越来越想获得曹操的帮助。

    但是曹操现在并不能腾出手。

    袁绍已经送去大量的粮草,支援曹操。

    曹操用这些粮草,现在已经夺回半个兖州。

    但是想要灭掉吕布,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袁绍不知道赵徽什么时候会继续南下。

    他必须要在赵徽南下前,先帮助曹操解决掉吕布,然后再联合曹操,一起对付赵徽。

    袁绍之前对曹操的援助,只是粮草。

    当时袁绍考虑不要不出兵帮助曹操。

    当时觉得风险很大,袁绍最终没有出兵。

    但是现在,就算风险很大,袁绍也必须要有动作了。

    现在继续等待下去,袁绍也知道,他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小。

    没有杀掉颜良,在招募新兵的时候,袁绍将邺城所有兵力,全部派去兖州。

    有袁绍的全力支持,曹操在兖州的力量,马上就超过了吕布。

    兖州的一个个城池,在不断的回到曹操手中。

    当初那些投靠吕布的世家,一看情况不妙,又都倒向了曹操。

    当初陈宫张邈联络了一批世家的人。

    但是更多的世家,也是觉得有机会,才选择吕布。

    现在曹操又压过了吕布,他们马上又抛弃了吕布。

    对于这些世家来说,不管是效忠吕布,还是效忠曹操,都不是问题,只要能保证自己家族不衰落,能够越来越强大。

    而且吕布才得到兖州,除了陈宫张邈是真心支持他外,吕布对兖州的控制力很弱。

    曹操大军所过之处,很多城池都主动开城投降。

    这些世家的人,只要一张嘴说当初都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投降吕布。

    就算曹操对他们不满,这个时候也只能忍下,不可能处置他们。

    只能假装不在意,挥挥手大度的原谅他们。

    如果曹操现在处置这些世家,就是逼迫这些世家彻底投靠吕布。

    给自己增加收复兖州的难度。

    就算是想要处置这些世家的人,也只能等以后再找机会。

    曹操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要尽快战胜吕布,让整个兖州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中。

    其他事情,曹操都可以放到以后再说。

    曹操绝对不会允许以后再度出现这样的危机。

    吕布现在面对的是曹操袁绍联手。虽然他第一时间,就将分布在各地兵力收缩回来。

    但是他的总兵力还是远小于曹操袁绍。

    而且因为吕布将兵力从其他城池撤走,那些城池的县令太守,面对曹操大军攻击,只能投降。想守都守不住。

    吕布现在拥有五万兵马,全都驻守在濮阳。

    这段时间来,因为粮草不足的原因,吕布无法大规模的招募兵马。

    而曹操和袁绍现在联手,兵力是吕布的两倍。

    吕布向赵徽求援。

    希望赵徽能够快点从常山郡出发,向南进入巨鹿郡。

    逼迫袁绍将兵力撤回冀州。

    之前是曹操只剩下三城,但是现在,如果没有外力帮助,吕布拥有的城池数量,也会不断的下降。

    最终只剩下一个濮阳。

    当初吕布多快的速度得到兖州那些城池,现在他就会以同样的速度,失去那些城池。

    就算吕布是当世第一猛将,可是在面对袁绍曹操的联手,他也只能苦苦支撑。

    吕布在将兵力聚集在濮阳的时候,同时将其他城池的粮草全都搜刮走。

    可就算如此,濮阳城内的粮草,也只够吕布的五万大军支持三个月的时间。

    面临曹操袁绍联手,吕布想要继续占据兖州,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赵徽手中。

    如果赵徽不给袁绍压力。

    曹操袁绍都不需要攻打濮阳,只要围困濮阳三月,吕布粮尽的时候,大军必然崩溃。

    面对吕布的求援,赵徽的确很想帮助吕布。

    但是他的兵马现在都在常山,就算长驱直入,也不一定能及时赶到。

    袁绍只需要在界桥布置少良的兵马,就能挡住赵徽的大军。

    甚至袁绍要是冒险一点,放赵徽过界桥,在派人切断赵徽的后路。

    那个时候,赵徽可能不仅救不了吕布,反而会把自己搭进去。

    他攻打袁绍,本就是坚守一个稳字。

    如果长驱直入冀州腹地,就会和赵徽的最初计划冲突。

    (本章完)

第380章 张邈被杀吕布逃

    赵徽虽然想帮助吕布,可是还没为了吕布,让自己身陷险地的地步。

    赵徽可以给吕布一定的支援。

    但是以现在的情况,袁绍已经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绝不是赵徽施加一点压力,就能让他撤兵。

    而赵徽现在就算想给吕布援助一点粮草,也做不到了。

    各条道路,都被袁绍曹操截断,赵徽的粮草根本送不到吕布手里。

    只会被袁绍曹操劫走。

    赵徽现在给不了吕布太大的支援。

    虽然太史慈距离兖州很近,可是他和文丑对峙,手里也只有五万兵马,给不了吕布支援。

    太史慈一动,文丑马上能跟着动。

    他去支援吕布,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反而在大军行动的时候,容易露出破绽。给文丑机会。

    赵徽的大军,只是向前推进了两百多里,在常山郡边上停了下来。

    袁绍非常关注赵徽兵马的动向,但是他已经决定,先帮助曹操打败吕布,夺回兖州。

    袁绍扛着压力,没有让兖州的大军退回。

    双方就是在看,谁更愿意冒险,谁的心里更坚定。

    袁绍要拼,他需要冒险一博。可赵徽如果冒险的话,代价太大。

    赵徽现在只希望,吕布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

    如果吕布真的败亡,对于赵徽来说很是不利。

    到时候赵徽面对袁绍曹操的联手,等于赵徽这段时间取得的优势全没了。

    而且赵徽反而会成为劣势方。

    赵徽这次攻打冀州行动,可能直接就结束了,打下的常山郡也要送回去,还给袁绍。

    这一次的战争,只是浪费了无数的钱粮。

    唯一的收获,就是俘虏了沮授颜良高览三人。

    至于说消灭的兵力,只要给袁绍一点时间,袁绍就能重新招募到足够的兵马。

    面对袁绍曹操的联手,吕布并没能坚持太长的时间。

    在曹操兵临濮阳后,吕布带着大军从濮阳撤到了,山阳郡。

    山阳郡,是李家的地盘。

    也就是曹操手下大将李典所在的家族。

    李家不仅是山阳郡的第一大家族,就算是在整个兖州,也能排在前上。

    单是族人就有上万。

    李家现在的家族是李乾。

    李典投靠了曹操,李家同样一直站在曹操这边。

    之前兖州各个世家倒向吕布,李家虽然没有作为,但是也没有帮助吕布。

    曹操征讨徐州的时候,李乾也作为曹操的部将,跟随曹操出征徐州。

    如今归来之后,作为李家的家主,李乾奉曹操之命,回到山阳郡安抚当地民众,以及说服山阳郡的其他世家。让他们放弃吕布,重新投靠曹操。

    李乾在山阳郡的威望很大。

    他回到山阳郡后,马上就稳定了山阳郡的情况。

    但是现在,吕布突然退到山阳郡,带着五万大军,就算李家实力强,也不可能挡得住吕布。

    吕布派人去劝降李乾。

    之所以退到山阳,吕布就是冲着李家来的。

    没能得到赵徽的支援,吕布现在需要李家的支持。

    如果有李家的支持,吕布至少可以多支撑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李家李乾李典李整李轩等人,全都在曹操帐下效力。

    在兖州跟曹操最亲密的,并不是当初给曹操送钱的卫家。

    而是山阳李家。

    李乾不可能背叛曹操。

    吕布没有时间和李乾纠缠。

    在李乾拒绝投降后,吕布直接下令,将李乾击杀。

    而后搜刮了李家众多的钱粮。

    吕布的选择,彻底激怒了李家的人。

    李典李整李轩三兄弟,带着他们的本部兵马,直接杀到山阳郡,要为李乾报仇。

    加上山阳郡内,有李家人为内应。

    吕布在山阳郡,顿时就待不下去了,只能再次退到巨野城。

    虽然从李家那里盘剥了许多钱粮,但是吕布在兖州,已经失去人心了。

    就算李乾不投降,吕布也不应该直接就将他击杀了。

    李家在兖州是可以排在前三的豪族,李乾在兖州有着巨大的声望。

    吕布杀了李乾,就算那些还在犹豫的世家,也会重新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放弃吕布,再度投靠曹操。

    曹操虽然也在打压世家,但是此刻在这些世家看来,曹操的底线还是要比吕布高。

    吕布退到巨野,曹操也带着大军追到了巨野。

    整个兖州的城池,相继落入曹操手中。

    吕布退无可退,只好咬着牙和曹操打了几场。

    但是全都败了。

    五万兵力,损失了一半。

    常山郡,赵徽已经带着大军,继续往南推进。

    兵马已经进入巨鹿郡,距离界桥仅三百里。

    收到消息的袁绍,也准备从兖州撤兵。

    以吕布现在的情况,就算袁绍撤兵,也不是曹操的对手。

    袁绍撤兵之后,吕布再一次对曹操发起攻击。

    但是却中了曹操的伏兵,两万多兵马,近乎全军覆没。

    吕布只带着一千多人,向东逃入徐州。

    张邈则是向南逃窜,想要向袁术搬救兵。

    但是他没有吕布的勇猛,在半路上被曹操的人给抓住了。

    即使张邈对曹操有提携之恩,即使两人当初是过命的交情。

    但是曹操没有手软,杀了张邈全家。

    这一刻,曹操枭雄的心性完全展露出来。

    就算面对幼时的发小,曹操杀张邈的时候,也没有一点犹豫。

    他心狠,可是他的心更痛。

    只是曹操没有让人看出来。

    他率领大军去攻打徐州的时候,是将自己的妻儿托付给张邈。

    当时的曹操,对张邈非常信任。

    可就是这个曹操最信任的发小,在曹操最关键的时候,从后面捅了曹操一刀。

    不仅让曹操对徐州的战争功亏一篑,还差点让曹操无家可归。

    当初有多信任张邈,曹操现在就有多恨张邈,有多恨张邈,他的心就有多痛。

    其他人背叛,曹操可以不在意,甚至大度的挥一挥手,问问对方后不后悔,愿不愿意重新为自己效力。

    但是曹操没有给张邈这个机会,不仅杀了张邈,就连张邈的家人,也全部被杀,一个不留。

    在张邈的人头,被送到曹操面前的时候,曹操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曹操。

    今后的路,他将不会在相信任何人。

    (本章完)

第381章 徐庶归科举在即

    赵徽终究,还是没能在吕布败逃前,杀进魏郡。

    袁绍派去兖州的大军,已经退回冀州。

    同时又新招募了三万大军。

    如果加上曹操手中的兵力,赵徽在兵力上也没有优势。

    虽然如此,但是赵徽并没有马上撤退。

    曹操不一定会马上和袁绍联手。

    相对于袁绍来说,只是没有了后顾之忧。

    曹操肯定会帮助袁绍,但是在袁绍没有生死危机前,对袁绍的帮助是有限的。

    曹操重新夺回兖州,同样需要稳固。将隐患全部清除。

    这个时候,他抽不出太多的力量去帮助袁绍。

    但是袁绍才帮助过他,曹操也不好意思马上就翻脸不认人。

    暂时只派了李典乐进率领三万人,去支援袁绍。

    毕竟袁绍现在面对赵徽,虽然压力大,但是还不至于有覆灭之危。

    等赵徽的大军快打到邺城的时候,曹操才有可能出动更多兵力支援袁绍。

    曹操现在还是要以收拾兖州残局为主。

    赵徽的大军在到达界桥后,终于遇到了袁绍的阻拦。

    赵徽的战略并没有因为打下常山,而有所改变。

    他在常山驻留了一个多月,就是要消除掉各个隐患。

    保证自己的后路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战争失利,赵徽也可以直接退回幽州。

    大军驻扎在界桥,赵徽和袁军继续对峙,除非有非常好的机会,不然的话,赵徽不会主动去攻打袁军营寨。

    最多就是派典韦赵云,到袁军辕门前搦战。

    至于颜良,虽然说愿赌服输,他是归降了赵徽,但是现在的状态很不好,不要说上阵杀敌了,赵徽甚至担心他是不是哪一天就直接挂了。

    现在的颜良,可没有半点猛将的样子,如同一个废人。

    赵徽废了这么大的心力,才让颜良归降自己,他可不想弄来的只是一个没有用的废物。

    但是赵云带颜良回来的时候,郭嘉贾诩等人,全都见过颜良,也开导过他,但是颜良并没有改变。

    很难说服一个已经在钻牛角尖的人。

    按照郭嘉的意思,只能是等颜良自己想明白。

    着个时间,可能是三五天,也可能是一个月。

    也可能颜良这辈子就这样了。

    如行尸走肉一般,过完他后半辈子。

    常山一战,赵徽俘虏的三个袁绍高层马仔,现在只有高览在位赵徽做事。

    沮授还是宁死不降。

    颜良已经半废。

    赵徽让人先将沮授送回幽州。

    希望沮授在看到幽州和冀州的区别后,态度上会有所改变。

    徐庶也跟着一起回去。

    赵徽和袁绍之间的战争,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而幽州的第一次科举的时间已经临近。

    赵徽是回不去了。

    只能让徐庶先回去,全权负责第一届科举的一切事宜。

    科举制,赵徽早就和徐庶郭嘉等人进行多次商量。

    一切规则都已经订好了。就连考试的题目,赵徽他们也都已经出好。

    只是没有公布出去。

    题目只有赵徽贾诩徐庶三人知道。

    第一次的科举,赵徽认为这些题目还是比较简单。

    一共是三个科目。

    文科,主要考的内容是儒学,以及律法文章等。

    数科就是和算数有关的。以实际情况为例,诸如户口统计,田地划分等内容。

    武科考的是兵法战阵,以及个人武力。

    第一次的科举,不管赵徽和徐庶郭嘉准备的多么充分,真的开始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问题。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这第一次,就是要向所有人表明,科举制已经正式推行,谁也无法更改。

    赵徽势在必行,同时也在告诉那些世家和寒门子弟,赵徽是认真的,并不是随便说说。

    很多寒门子弟,都已经赶到蓟城。

    但是当初反对的世家,他们的弟子更多。

    一共有一千多人参与,其中寒门子弟不过三百人,剩下七百多人全是各个世家豪族的小辈。

    他们反对科举制,因为察举制是在他们控制中,他们想让自己的晚辈成为孝廉,不过就算一句话的事情。

    就算这个晚辈是个白痴,什么都不会,他也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官位上。

    所有事情,自然会有其他人帮助他完成。

    他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

    现在换成科举制,世家的人还能不能成为官吏,完全是靠他们自己的知识,他们的家族,给与他们的帮助变得非常有限。

    他们比起寒门子弟的优势,就只在于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会更轻松一点。

    可以拜名士为师,想要什么书籍,都可以直接花钱购买。

    科举制虽然给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道路。

    但是一切还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

    寒门子弟的七点,还是要比那些世家子弟要低得多。

    这一点,赵徽现在还无法改变。

    不过任何时代,富裕的人,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比穷苦的人多得多。

    并州幽州两州之地只有三百寒门子弟来到蓟城,参加这第一届的科举考试。

    凉州之地的寒门子弟,不可能只有这三百人。

    只是更多的人,就算想来,他们的经济却不允许。

    根本拿不出数千钱,用于路上的花销。

    更多的寒门子弟是想来而来不了。

    但是更多的世家子弟,不是不能来,而是不想来。

    这七百人,不过是世家派来试一下水的。

    根据寒门子弟数量,他们派出了两倍的人数。

    就算科举制给寒门子弟开了一条希望之路。

    这些世家的人,也要把这条给堵住。

    就按照赵徽之前说的,只录用前一百名。

    按照平均来算,世家的人占七十,寒门占三十。

    但是世家的人,一个个都非常骄傲,他们根本就看不起寒门子弟。

    不认为前一百名,会是一个均数。

    他们不觉得寒门子弟和他们会是一个水平。

    既然是公平公正的考试,寒门子弟的成绩肯定不如他们。

    就算有几个易数,一百个人中给寒门子弟五个,就已经差不多了。

    这是他们这些世家的底气。

    他们占据了科举人数的七成但是在录用上,他们的人数要占据九成五。

    (本章完)

第382章 寒门子王强之名

    蓟城!

    涌入数千人,那些世家子弟,来参加科举,每个人身边至少带着一个丫鬟和书童,有的还带着护卫。

    七百世家子弟,带来的是五千人口。

    反观那些寒门子弟,都是孤身一人,最多不过和同乡的人结伴而行。

    和世家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这些寒门子弟,徐庶给他们准备好了住宿的地方。

    条件不算好,八个人一间屋子,那些世家的弟子,自然是不屑住在这样的地方。

    这些世家子弟,全都住在一等的客栈。

    自己一人一间屋子,设施齐全。再加上丫鬟书童护卫什么的,至少就要订三间房间。

    整个蓟城的客栈,全部都被这些世家子弟给占满了。

    客栈的掌柜,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蓟城这几年,虽然比当初繁华了很多。

    来蓟城的商旅也越来越多。

    但平时他们的客栈入住率真的不足五成。

    虽然还是能挣到钱,可是哪有这几天来的爽。

    客栈爆满,一天的收入,等于是他们之前三四天的总和。

    虽然入住的全都是世家子弟,个个有钱有势。

    但是客栈的掌柜并不担心他们会惹事。

    这几年下来,他们对蓟城,对赵徽充满信心和信任。

    他们不需要担心,会被人用权势逼迫欺压。

    只要他们正常营业,没有欺诈顾客,他们就会受到律法的保护。

    就算有世家的子弟,没有及时给钱,这些客栈掌柜也一点都不担心。

    不管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身份,只要不给钱,就不可能离开蓟城。

    就算侥幸离开蓟城,也会被缉拿回来。

    这些世家子弟的到来,给蓟城的经济带来了一波发展。

    不仅是客栈的掌柜挣了钱,那些小商贩也是从这些世家子弟手中,挣到不少的钱。

    距离第一届科举还有几天的时间。

    世家子弟每天都很轻松,就在城内游玩,与朋友饮酒作乐。

    很多认为他们不过就是来走一下过场。

    谁排在前头,谁排在后头,都觉得他们能够猜到。

    至于寒门子弟,已经完全被他们排除在外。

    他们的家主,在担心寒门子弟会影响世家的地位。

    可是这些年轻的世家子弟,眼中就没有寒门子弟。

    甚至有一些人相互之间打赌,这次的科举能有几个寒门子弟被录用。

    在过三天,就要参加科举了。

    在世家子弟游玩作乐的时候,寒门子弟都还在苦读,没有一点松懈,恨不得背下书籍上的所有知识。

    这是他们的机遇,能千里迢迢赶来蓟城,三百寒门子弟心中都抱着期望。

    世家子弟可以将这次的科举,当成是一场游乐。

    但是他们不行。

    光是路上的花销,就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这些钱,全都是家人省吃俭用,甚至砸锅卖铁换来的。

    对于这些寒门子弟来说,几乎是背水一战。

    如果失败,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回去面对自己的家人。

    第一次的科举,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让这些寒门子弟,直接就千里迢迢的赶来蓟城。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水平。

    对于自己到底能不能通过,他们没有信心。

    但是他们想拼一次。

    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对于那些没有来的寒门子弟,这些已经来到蓟城的三百人,更有魄力。

    他们都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

    寒门子弟王强。

    从小都很家人的话,在外人看来,他木讷寡言。从小到大都是属于被人欺负的份。

    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在得知幽州要实行科举,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后,他向自己的父母,提出了他十多年来的第一个请求。

    他跪在父母身前,被他的父亲打了三鞭。

    所有人都认为他太傻了,就算有科举,他也不可能获得前一百名,不可能被录用,这一生,他都不可能成为官吏。

    做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是他最好的选择。

    但就算挨了三鞭,他也没有起来。

    他的父亲,手中的鞭子终究没有再落下来。

    即使家里非常困难,终究还是给他凑了一千钱。

    用这一千钱,王强走了五百多里路,终于来到蓟城。

    一路上,他很少用身上的钱,要么挖野菜吃,要么就是乞讨。

    不然这一千钱,没到蓟城就都用光了。

    对于赵徽典韦来说,有钱没钱,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就算身无分文,赵徽典韦也能长路跋涉千里。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没钱真的是寸步难行。

    来到蓟城,虽然官府安排了住处,但是王强每天吃的也只是最便宜的糜饼。

    又干又硬,非常难下咽。

    不过王强早已习惯,配着一晚清水,一边看书,一边慢慢的吃着。

    因为没有钱买书,在家中的时候,他看的书很少。

    他自己只买过一本,都不知到被他翻了多少遍。

    其他的书,全是向别人借的。

    但他身边的人,几乎都是穷人,就算借也借不到几本。

    本来以他的条件,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得懂书上的那些字。

    但是他在八岁的时候,村子里来了一个老人。

    在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王强被老人叫住,老人让他帮忙去捡一点柴火。

    王强见老人无依无靠,就点头答应了。

    等王强将柴火送到老人家中的时候,老人教他怎么写自己的名字。

    之后每天王强都会给老人送去柴火。

    而老人每次也都会教王强认几个字。

    王强看起来木讷,可是记忆力非常好,每天都能记住老人教他的字。

    而老人对王强也是越看越喜欢。

    后面不在只是教王强认字,也教王强其他知识。

    两年前,老人去世了,并没有告诉王强他的身份,只是希望王强日后能有所成就。

    这也是王强在得知幽州施行科举后,跪在父母面前,就算挨打,也一定要来。

    对于老人,王强非常敬重。

    来到蓟城之后,王强终于可以看到更多的书籍。

    三百寒门子弟,虽然都没有什么钱,可是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两本书。

    王强用自己的书,和他们换着看。

    这几天,一直是如痴如醉。

    短短几天时间,王强的名字,就在寒门子弟中传开了。

    (本章完)

第383章 第一届科举开始

    三百寒门子弟口中,王强已经被划为书呆子。

    不过王强没有在意,他还是每天看自己认为要看的书。

    完全不在意别人眼中,自己是什么样子。

    寒门子弟都很努力,但是他们和王强一比,没有人敢说自己努力刻苦。

    王强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三个时辰的睡眠时间外,其他时间全都花在学习上。

    吃饭在看书,走路在看书,就连蹲茅坑的时候,也能听到王强的朗读声。

    在其他人眼中,王强已然疯魔。

    其他人就算努力,可是在吃饭的时候,怎么都会放下书。

    在家乡的时候,王强也没有这么入魔。

    可是现在,王强怕自己不看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

    只有在这里,他才能看到这么多的书,回去之后,他就算是想看,也找不到书看。

    他不想浪费一点时间。

    王强的名声不仅在三百寒门子弟中传开。

    就连七百世家子弟,也都听说了王强的名字。

    只是在世家子弟眼中,王强不过就是一个傻子,只是他们口中的一个笑料,没有人在意王强,不认为王强会威胁到他们。

    就连回来的徐庶,都听说了王强的名声。

    徐庶很好奇,不过在科举之前,他并没有去见王强。

    作为这次科举的第一负责人,徐庶回到蓟城后,马上就有很多人前来拜访。

    但是全都被徐庶推迟了,他什么人都没有见。

    徐庶很清楚,那些想要拜访自己的人,都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

    无非就是希望徐庶能够透露一点科举的内容。

    或者让徐庶在评卷的时候,给几个名字加点分。

    避免后面有人说科举不公正,有内幕,徐庶什么人都不见。

    明天就开始考试了,但是王强还是没有休息。

    这些天里,他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他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匮乏,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全部拿来看书学习。

    只是虽然看了很多,但是毕竟没有人教授王强还是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他现在只是仗着自己的记忆力好,强行记住书中的内容知识。

    等以后有机会了,在去询问别人。

    现在这里都是来参加科举的,世家子弟不会和王强有接触。

    寒门子弟间也是相互竞争,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间帮王强解惑。

    世家子弟看不起王强但是这些寒门子弟,虽然嘴里嘲笑王强是个书呆子,可是接触下来,他都感受到了王强对他们的威胁。

    名额有限,谁都想自己压过别人,成为那个幸运儿。

    王强看起来木讷,但是他绝对不傻。

    相反,他比一般人都要聪明。

    村子里那么多小孩,就他跟着老人认字学习,也只有他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儿时的玩伴,现在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试卷已经印刷完毕,全部封起来,就放在徐庶房间的柜子里。

    负责印刷的人,这几天也都被限制出入,避免考题泄露出去。

    第一天考是文科。

    一千人,被分在不同的教室。

    每一间教室都有两名监考者。

    徐庶也是随机在各个教室外面穿过。

    在开始前,监考者重复了一遍考试规则。

    考试时间两个时辰。不得抄袭,抄袭者取消本次科举成绩,并且十年内,都无法参加科举。

    寒门子弟听的时候,都很认真。

    但是那些世家子弟,根本就没有在意。

    甚至在监考者提醒他们规则的时候,他们还在交头接耳。

    钟声一响,监考者将试卷发了下去。

    没有像以前那样,只是出一个题目。

    看着发下来的试卷这些世家子寒门子,都有些愣住。

    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考试形式。都很是不习惯。

    看着试卷,他们一时间竟然不知道从何下手。

    有选择题,有填空题,还有阅读理解,以及一篇作文。

    作文的题目是,分析当今天下大势。

    虽然是第一次,但是所有人还是很快拿起笔,开始答题。

    只有两个时辰,看着十张试卷上,密密麻麻的试题,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完。

    有的人在奋笔疾书,但是也有的人一脸愁容,手中的笔拿起放下,放下拿起。

    试卷上,写的字寥寥无几。

    单是填空题,很多人都没能填上。

    看的句子很熟,但是后面一句,或者前面一句,总是想不起来。

    特别是世家子弟,虽然他们都有看过论语孟子,以及其他诗书。

    可是真的没有几个会去背下来。

    相反,寒门子弟在填空题上,更显得游刃有余一点。

    他们能看的书不多,只有那几本。

    看完一遍,就在看一遍。

    如王强,当初自己只有一本书,翻来翻去看了几十遍。

    填空题,对于王强来说,真的没有一点难度。

    他手中的笔就没有停下来过。一张试卷很快就填写完了。

    王强马上又换上另外一张试卷。

    “这也太难了吧。”

    一个世家子,抓耳挠偲,王强已经填好两张试卷,可是他第一张都没有做完。

    郑东的目光扫向其他人。

    然后就看到了奋笔疾书的王强。

    “他都懂?”

    郑东心中很不愤。

    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试卷,不会做的还是不会做。

    目光再次看向王强。

    “他一定是乱写的。”郑东心想。

    可是目光却很难再移开。

    他很想看看,王强到底写了什么,这试卷题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看着自己空白的试卷,郑东的头在不断的朝王强那边凑近,他的身体开始倾斜。

    “字太小了。”

    他的身子还在倾斜靠近。

    “终于看清了。”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隔在他和王强之间。

    “抄袭,取消本次成绩,十年内禁止参加科举。”

    林松也是监考者之一,刚好负责这一间考室。

    他已经注意郑东很久了。

    只是每一张桌子有较大的距离,正常情况,很难看清隔壁桌的试卷内容。

    在考试开始之前林松早就试过,身体要倾斜多少才能看到隔壁桌的试卷。

    郑东桌上试卷被林松收走。

    “你凭什么收走我试卷。”

    他抓住林松的手问道。

    (本章完)

第384章 作弊抄袭零容忍

    “松手!”

    林松喝道。

    在开考之前,他就已经说过规则。

    刚刚收郑东试卷的时候,他也重新说了一遍。

    他没有必要再给郑东说一遍。

    郑东不是聋子。

    他问的不是林松收试卷的原因。

    而是问林松,为什么敢收他的试卷。

    试卷被收走,这关乎郑东的颜面。

    郑东可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料。

    一千人一起考,就他的试卷被收了,这比落榜更让他接受不了。

    还不如直接乱写一番。

    至少别人不知道他考了多少分。

    可是现在,郑东绝对会一夜成名。

    但是这个名声,他真的不想要。

    世家对于名声看得更重,世家子弟中,只要心中有那么一点抱负的人,就不会让自己的名声受损。

    能被家族派人参加这次科举的,就不可能真的是纨绔。

    就算在家族同辈中不是最优秀的,也至少都是中上水平。

    只是赵徽郭嘉徐庶三人出的试卷,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就算郑东交了一份白卷,他也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不屑做这样的试题。

    但是因为抄袭被没收试卷,这就是他的品行有问题。

    他今后可能再也抬不起头来。

    也会因为给家族蒙羞,在家族中被其他人排挤。

    郑东并没有松手。

    只是一个监考者而已,郑东心中并没有一点畏惧。

    林松松手了,但就在郑东以为自己胜利,嘴角露出笑意的时候,两个士兵冲了进来,一人一边,将郑东架起来,直接拖了出去。

    林松都没询问他的名字。

    在这里,任何身份都没用。

    他们在林松眼里,只是一个考生。

    只要违反了考试的规则,不会有一点情面可讲。

    不要说他们是世家的人,和林松毫无关系,就算这里坐的是他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结果。

    郑东被扔到了外面的街上。

    “看,有人出来了。”

    “这么快就出来了?不是说要两个时辰吗?”

    “他刚刚好像是被人扔出来的?”

    “他是参加科举的人吗?”

    外面的大街上,围着很多人,都在等里面的考生出来。

    听着这些人声音,郑东用衣服遮住面孔,低着头,急匆匆的离开。

    “少爷,你怎么出来了?”

    但还是被守在外面,他的贴身丫鬟认出来了。

    这外面等候的,有一大半都是世家的人,他们都在等自家的少爷出来。

    郑东满脸通红,这辈子都没有遭受过这样的羞辱。

    这个丫鬟郑东以前很喜欢,伺候了他五年,但是这一刻,郑东恨不得马上杀了这个丫鬟。

    他没有回应,只是将自己的脸遮住,冲出人群,头也不回的离开。

    他的丫鬟和护卫,连忙追了上去。

    郑东跑了,但是街道上等候的人,却是炸了锅,都在猜测,郑东为什么会被扔出来。

    不过郑东并不是唯一的一个。

    在郑东之后,又有三十多个人,被兵丁架着,扔到大街上。

    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但是也有几个是寒门子弟。

    全都是在考试中,想要作弊抄袭的。

    面皮厚的,拍拍屁股,对着人群大喊道:“看什么看?”

    脸皮薄的,如郑东,都是掩面离开。

    守在外面的人群,也知道了这些人被扔出来的原因。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笑声也是越来越大。

    徐庶在里面,都听到了外面的笑声。

    派了几个人到外面维持继续,不能让这些人影响到里面的考生。

    抓了几十个作弊的,每个考室都有一两个人被抓。

    剩下的人也都变得安分起来。

    即使不会做,也忍着没有去偷看别人的。

    毕竟被扔出去,实在是太难看了。

    之前还有人抱着侥幸的心态,但是真的亲眼看到之后,他们也就都打消了。

    一个考室就几十个考生,前后两名监考者。

    每个位置的距离还相距很大,想要作弊抄袭不被发现,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的一切动作,都暴露在监考者眼中。

    而这些监考者,都是如林松这样,是徐庶精挑出来的。

    绝对不会有人会放纵这些考生。

    看到一个就抓一个,连提醒都不会有。

    什么人情,什么高抬贵手,什么再给一次机会,在这里通通都不会有。

    对于抄袭作弊,就是零容忍。

    虽然第一届的科举,还是有很多问题。

    但是徐庶必须要将这个基调定下来。

    绝对不能让其他人,抱有侥幸的心思。

    他们只能靠自己的真实实力。

    这是第一次,很多人都没有准备。

    等到下一次,一些人就会有各种准备了。

    现在抄袭还是投靠隔壁桌前后桌的人。

    但是等到下一次,作弊的人可能就会带各种书籍进入,甚至抄在衣服上,出现各种小抄。

    这些都是下一次的时候需要考虑。

    徐庶现在要做好的是,保证这一次的科举,能够顺利结束,不要出现意外。

    十张试卷,两个时辰。

    对于大多的人来说,时间都不够。

    不过王强已经将前面的九张试卷都做好了,只剩下最后一张。

    最后一张试卷,只有一行字,剩下的全是空白。

    “分析天下大势?”

    王强看了一眼后,就放下了手中的笔。

    天下大势?他不懂。

    在来蓟城之前,他不过是一个山村小民。

    顶多就是听到一些他们县的事情,而且还是隔了十天半月才知道的。

    至于县城外的事情,他基本都不知道。

    如果不是那一次去县城卖山货,在城门处看到科举的告示,他连科举都不知道。

    虽然有幽州民报,可是这报纸就算在他的县城,也不过只有十几份。王强哪有机会看到。

    他知道的地位最高的人,就是幽州牧赵徽。

    但是除了这个名字之外,他对于赵徽的一切,都不了解。

    出了幽州,天下有哪些诸侯,他都不清楚。

    这天下大势,对于他来说,就像是盲人摸象。

    连各州现在是谁的地盘,他都不清楚,就算想写,他也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写。

    放下笔,王强喊道:“监考师,我做完了。”

    林松一直都在关注王强。

    走了过去,拿起王强的试卷粗略的看了一遍。

    然后就翻到了最后那张空白的试卷。

    “这个你不会?”林松问道。

    他是报社的负责人,这个命题虽然很广,可是只要看过报纸的人,就算胡乱分析,也能写出一点东西来。

    林松没想到,他一直关注的,这个看起来有些木讷的少年,十张试卷,其中九张都填满了,就剩这最后一张空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