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黄巾神将全文阅读 第39分节

第385章 数科只剩八百人

    “我不会。”

    王强没有解释,他不会就是不会,不需要掩饰。

    林松点了点头,收起他的试卷,然后将他的名字用纸糊住。

    既然不会,王强不想在留在这里浪费时间。

    他想要回去,再多看一点书。

    三天的科举过去,他可能再也无法看到这些书籍了。

    对于自己到底能不能名列前百,王强也没有信心。

    他不知道自己的水平,也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样的水平。

    今天的十张试卷,他最后一张试卷是白卷,什么都没有写。

    其他人是什么情况,王强没有注意。

    他对自己并不满意。

    “看,又有人出来了。”

    “噫,他怎么不是被扔出来的?”

    “这人是谁啊?”

    两个时辰的考试时间,现在不过才刚刚过去一个时辰。

    周边人群的声音,完全没有影响到王强。

    他也没有理会这些人,只是想快点回去看书。

    虽然王强现在有点名气,但是大多都只知道有一个天天抱着书的人,至于王强长什么样子,真没有多少人认识。

    “这怕不是一个傻子吧?”

    王强木讷寡言,外表看起来,确实是有些傻里傻气的。

    两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钟声再次响起。

    “等等,我还差一点,求你了,再给我一点时间。”

    监考者将所有考生的试卷都收了起来。

    只是几乎没有一个人,将所有试卷都填完。

    很多认求着再给他们一点时间。

    特别是那些寒门子弟。

    他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这次的机会。

    但是考试时间只有两个时辰,不管有没有做完,不管是世家还是寒门,都是一样,要么上交试卷,要么取消成绩。

    不管他们怎么哀求,监考者也不会多给他们一秒的时间。

    卷子全部被收走,寒门子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室。

    世家子不知道心里怎么想的,至少在表面上看,大多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就算没考好,他们此刻也要装出一副试卷很简单,他们全都做好了的样子。

    “张公子,考的怎么样?”

    “还好还好,这些题目还难不倒我。”

    “张公子厉害,我就不行了,有几题真的想不出来。”

    “看来张公子这次肯定能进前三。我在这里先提前恭喜你了。”

    “哈哈。”

    只是他自己心里清楚,十张试卷,他能答对一半就已经非常好了。

    差不多有三张试卷的内容,他都没有填写。

    这在一千名考生中,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超过一半的人,至少都有五张试卷是空白的。

    但是身为世家子弟,他们心中都是高傲的,这次和寒门子弟一起考试,他们自然不愿意被寒门子弟压着。

    寒门子弟现在垂头丧气,他们就要趾高气扬。

    也不管他们是真的考的好,还是假的。

    反正他们就要在寒门子弟面前表现一下,让寒门子弟明白,寒门就是寒门,就算是参加科举也没用。

    门口的人渐渐散去。

    有的人继续享乐,有的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准备第二天的数科。

    经过第一天的文科考试,原本信心十足的人,现在都开始忐忑。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考题,他们不知道明天的数科的题目,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心中没底,越是在意的人,这个晚上,都没睡好。

    当然也有不在意的人。

    一千人,就选前一百人,世家子弟中,很多人心里只是抱着过来走个过场的念头。

    就算他们不承认寒门子弟,可是世家子弟也有七百人之多。

    即使前一百全都是世家的人,那也是七选一。

    另外六百人会落选。

    如果第一天,他们还有期望,想要通过作弊提升自己的成绩。

    那么第一天过后,他们也就真的放弃了。

    当然就算心中放弃了,他们表面上可还是要在寒门子弟面前,展现他们的轻松写意。

    第二天到来,所有考生再次进入考室。

    只是昨天抄袭作弊的人,他们的位置空在那里,他们被禁止进入。

    今天的数科还有明天的武科,他们都无法参加。

    连今后十年的科举,他们也都无法参加。

    几个寒门子弟,跪在门口苦苦哀求,他们不在乎其他人的指指点点。

    他们现在只求,能够让他们进去,参加完这一次的科举。

    他们的家人,砸锅卖铁,才筹到他们的路费。

    如果因为抄袭而他失去这次的机会,他们将无颜回去面对自己的家人。

    对于昨天作弊,他们非常后悔。

    他们非常珍惜这次的机会,他们非常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不是什么不会做那些试题,他们只是想能够多考一点分数。

    只是不管他们怎么哀求,大门都没有向他们敞开。

    郑东也在人群中,只是他很低调,没有去门口哀求。

    他看了一会之后,就带着人护卫书童离开。

    而昨天那个贴身丫鬟,此刻已经不知所踪。

    郑东没有带她回去。

    不过只是一个小丫鬟,郑东随意掌控她的命运。

    在蓟城,还没有人敢私自杀人。

    但是对于郑东这些世家子,想要刁难,对付一个丫鬟,真的太容易了。

    就算郑东什么都不做,只是让那个丫鬟离开他,这个丫鬟以后的生活也会很困难。

    郑东离开了,他不可能求人。

    其他和郑东一样作弊的世家子弟,也都离开了。

    他们没有留在蓟城。

    留在这里,也只是成为别人的谈笑资本。

    昨天一千人,除了少掉的那些作弊抄袭的,还有一部分人,体验了昨天的试卷,今天直接就放弃了,没有来参加考试。

    他们以为很有把握的文科,几乎交了五张白卷。

    对于数科,很多人更加没有把握。

    对于算数一道,大多世家子都没有去深入了解。

    文科在他们眼中,都已经很难了。

    对于不擅长的算数,很多人都没有信心。

    第二天,参加科考的人数,直接就减少了两百人。

    这反而让来的人,心中又有了期望。

    人少了,就等于他们的机会变大了。

    数科的试卷比文科少了五张,但是题目却没有少。

    每一题的答案都需要他们用心去算。

    就算是王强,做题的速度也很慢。

    这些人,几乎都没有正规的学过算数。

    (本章完)

第386章 最终选择甄途信

    数科又倒下了一批人。

    昨日王强可以提前交卷。但是今天五张试卷,等到时间结束的时候,他也还有两张试卷没做。

    算数一道上,王强也只是略有接触,只会简单的计算,而且计算的时候很慢。

    赵徽出的题目,很多都已经超出他们所学。

    很多题目,他们都不会做,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明白。

    二元一次方程,三角函数,几何。

    这些知识,在赵徽办的那些学院,都可以学到。

    可是这次来参加科考的人,就没有在赵徽的学院上过。

    毕竟赵徽的学院,主要教授的的还是那些年龄较低的小孩。

    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年龄必须要满十八岁。

    就赵徽出的这份试卷,换成上谷学院和蓟城学院的学生来做,虽然也有难度,但是绝对会比现在这群人要好。

    钟声响起,所有人的试卷都被收了上去,名字都被纸条遮住。

    相比较昨天,今天虽然大家都没有做完试卷,但是在收卷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在哀求了。

    他们心中都清楚,就算他们跪在地上,也不会多给他们一秒的时间。

    寒门子弟再一次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

    世家子弟看到后,再一次趾高气扬的离开。

    不过也要一些世家子弟,皱着眉头,心事重重。

    昨天的文科,他们虽然没有全部解答,但这是时间不足,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有自信可以全部做完。

    就算不行,在翻一下书,总是能知道答案。

    可是今天的数科,他们真感觉无从下手。

    这不是时间问题,就算给他们一天的时间,不会做的还是不会做。

    就算让他们把试卷带回去,他们也做不出来。

    虽然这个时代,算数已经有所发展,九章算术也都出现了。

    但是这些知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太难理解。

    普通百姓算数,还是用绳子打结计数。

    赵徽出的试题,整个大汉,肯定是有人会做出来。

    但绝对不是世家的人。

    算数在大汉,不是主流。

    世家子弟中,没有多少愿意去精修算数。

    他们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儒学上。

    这才是他们晋升之道。

    至于算数,他们平时很少用到,就算需要,也会有专门的人为他们服务。

    第三天的武科,人数并没有变少。

    很多人也都想明白,他们自己不会做,但是其他人同样也不会。

    不过就是矮子里挑个高的,到底谁能进入前一百,现在谁都说不准。

    所有人都有希望。

    武科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赵徽挑的一些战例,让他们进行分析。

    这些战例,有的是秦汉春秋时的,也有的是唐宋元明时期的,赵徽也都搬了出来。

    双方兵力对比,地形,等等数据全都给出来,让他们选择一方,用什么方法战胜敌人。

    还有就是军阵演练和平时训练。

    这些属于笔试。

    笔试结束之后,他们还要和军中的精兵进行实战考核。

    自认不行的,也可以直接放弃。

    并不会强制要求他们一定要进行实战。

    赵徽并不是要挑文武全才的人。

    不管是文科还是数科,以及武科,只要有一科表现优异,其他两科就算成绩差了一点也没有关系。

    武科实战,所占的分数并不高。

    每个人擅长的都不一样,只要他所在的岗位,是他擅长的就行。

    全才确实让人喜欢,可就算真的有全才,赵徽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让他做。

    只是用起来更加方便放心一点。

    三天的科举考试结束,世家子弟大多都还留在蓟城。

    但是寒门子弟大多都回去了,留在蓟城,每天都需要一笔钱开销。对于他们来说负担太重。

    而且经过这三天,他们对于自己的成绩,都已经不怎么报希望了。

    寒门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留下,他们认为自己还有希望。

    就算扣除掉两百人,也还有八百人的试卷,而且每一颗的试卷都是好几份。

    想要全部批改完,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些试卷,不是什么人都能批阅的。

    徐庶林松等人加起来,也只有三十多人,要批阅八百考生,几千份试卷。

    批阅之后,还需要再统计分数排名。

    徐庶估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将最终的结果张榜公示。

    冀州,赵徽还在和袁绍在界桥对峙。

    只是夜里,辕门处突然来了一个人。

    被站岗的士兵抓住之后,也不说话,只是递出一张纸张。上面写着要见赵徽。

    赵徽让士兵将人带进来后问道:“你是何人?”

    面前的人很是瘦小黝黑,赵徽从未见过。

    这人并没有回答赵徽,只是从脚底板拿出一封信。

    “你是哑巴?”赵徽取过信。

    面前的人点了点头。还是能听懂赵徽说了什么。

    也不知道这封信在他的鞋子里放了多久,味道很是酸爽。

    不过赵徽还是将信封拆开,里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还是认出来。

    让赵徽意外的是,这封信竟然是甄途写的。

    甄途希望赵徽能去中山一趟。

    他想要让赵徽,将甄宓带走。

    对于袁绍,甄途已经越来越失望了。

    甄途现在只看到袁绍的贪婪,袁绍对他的逼迫。

    在继续下去,不要说让甄家崛起,甄家连现在的地位都保不住了。

    现在只要赵徽退兵,袁绍就一定会要甄宓嫁给袁熙。

    但是甄途不想。

    想比较袁绍的逼迫,赵徽一直以来,都没有逼过甄途。

    当初他主动要求联姻,都被赵徽拒绝了。

    甄宓在幽州的那几个月,赵徽也从未动过其他念头。

    在袁绍和赵徽之间,甄途如今越来越倾向选择赵徽。

    甄逸已经去世了,如今的甄家,是甄途在做主。

    原本的第一选择皇帝刘协,如今甄途也已经不怎么报希望了。

    他也清楚长安那边的消息。

    原本以为除掉董卓,刘协就能脱离傀儡的命运。

    可是甄途却没想到,董卓是死了。

    可是有王允接替,王允死了,又有李傕郭汜。

    如今李傕郭汜内讧,李傕更是直接抢了皇帝。

    甄途已经不报希望了。

    汉家天下,已经是日暮西山,今后将要有新皇崛起。

    (本章完)

第387章 互相消耗征兵难

    信纸的味道很重,令人作呕,不过赵徽还是看完了。

    味道虽然很重,可对赵徽来说不算什么事。

    比这味道更难闻的,赵徽也闻过。

    看过之后,赵徽给甄途写了一封回信。

    哑巴信使接过之后,也是藏到鞋里。

    这段时间,赵徽与袁绍在界桥僵持不下。

    甄途趁着这个机会,已经将甄家的产业,悄悄往幽州转移了。

    只要赵徽撤退的时候,从中山过,带上甄家的人就行。

    在界桥与袁军对峙两个月后,袁绍终于再次发起进攻。

    兖州的问题已经解决。

    袁绍现在只要全力对付赵徽。

    赵徽屯兵在界桥,切断了袁绍和冀州北部的四个郡之间的联系。

    界桥就是冀州的咽喉所在。

    赵徽屯兵在此,袁绍如鲠在喉。

    他必须要将赵徽这跟刺拔掉。

    新兵已经训练一个月了。

    虽然比不上老兵,但是已经可以投入到战斗中。

    袁绍不是很在意这些新兵的伤亡。

    新兵只有从战场上活下来,才会成为老兵。

    没有上过战场,就算训练一年,那也还是新兵。

    上了战场之后,面对真正的血与火,他们还是有新兵的那些毛病。

    袁绍没有再次让武将进行搦战。

    而是直接率领大军,攻打赵徽的军营所在。

    武将的个人实力,既然比不上,那么就不需要进行武将单挑。

    武将单挑,只是想减少一点伤亡,同时如果能杀掉地方几个将领,也能削弱敌人的力量。

    但不是所有战争,都要从武将单挑开始。

    袁绍一共发动了五万大军,其中两万是新兵。

    虽然发动攻击的兵马数量,少于赵徽的十万大军。

    但是一次战斗中,五万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投入到战斗中。

    界桥这里的的地形,也不允许十几万人同时参战。

    袁绍也没想一下子,就攻破赵徽的军营。

    不过是让新兵锻炼一下,同时消耗赵徽的兵力。

    赵徽深入冀州,兵力相对来说很难补充。

    而袁绍随时都可以继续招募新兵。

    今天消灭赵徽几百人,明天消灭几百人,一个月累积下来,也能有上万人的损耗。

    三五个月,赵徽就算还有粮草,也得退兵。

    即使袁绍的伤亡更大,但是袁绍的兵力可以一直补充。然后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一次战斗,两次战斗后,那些新兵就变成了老兵。

    训练得再多,真的还不如上一次真正的战场。

    能从战场上活下来,那些不懂的,基本也都懂了。

    赵徽的营寨非常坚固。

    这两个月,营寨一直都在加固中。

    即使袁绍发起强攻,只是互相消耗兵力,并不能打下赵徽的营寨。

    但是这已经达到袁绍的目的了。

    每天袁绍都会让人来攻击营寨。

    虽然赵徽的伤亡更小,但是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人战损受伤,赵徽也受不了。

    赵徽这边伤亡一百人,袁绍的军队伤亡至少是在两百人。

    可是袁绍可以轻松再招募两百新兵。

    赵徽就不行了。

    他在冀州招兵,那些普通百姓很多人都不敢应征。

    这里是冀州,即使赵徽现在屯兵在界桥。

    可是以后冀州是谁说了算,现在还不能肯定。

    至少目前很多人来看,冀州最终还得归属袁绍。

    赵徽派人去常山中山河间募兵,即使给出非常优厚的条件,也还是没有多少人报名。

    很多人都是有家室的,都担心现在如果成为赵徽的士兵,以后等赵徽失败或者退走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都会受到惩罚。

    赵徽在四郡设立的征兵处,每天都会有人在议论,在宣传。

    说什么袁绍有令,所有人都不得为赵徽效力。

    如果敢成为赵徽的士兵,那么日后等袁绍重新掌控四郡的时候,这些人都会被发配,都会成为奴隶。

    有这些威胁在,有家室的人,大多都不敢应征入伍。

    就算说想悄悄入伍,周边的邻居也肯定会发现。

    毕竟一天两天没出现正常,可是应征入伍,至少是几个月都不会出现。

    只有那些没有家室的人,才敢应征,成为赵徽的士兵。

    在这乱世中,孤身一人的是很多。

    但是这些人中,一大部分身体素质都不行。

    还有一部分人,一直都只是流民。

    虽然赵徽很需要补充兵力,但是他也不会什么人都招募到军中。

    招募的新兵,身体素质一定要达到标准。

    真正愿意入伍,并且达到赵徽要求的,排除掉那些不合的后,赵徽能招募的人很少很少。

    一个郡,想招募到一千人,都需要很长时间。

    每天多的时候,也不过只有几十人。

    少的时候更是只能招募到几个人。

    征兵困难,但是赵徽没有好的办法解决。

    这不是福利待遇的问题。

    除非赵徽能保证,如果撤退的话,会将他们的家人一起带走。

    不然就算将福利再翻一倍,能招募到的人,也还是非常有限。

    真的将福利翻一倍,赵徽手里现在这些老兵,肯定也会有意见。

    反而得不偿失。

    不过赵徽现在手中的兵力,还算充足,虽然招募不到多少新兵,但还是可以继续和袁绍对峙纠缠。

    “今天让颜良出战。”

    袁绍再次让蒋义渠率领兵马前来攻打营寨。

    赵徽决定让颜良出手。

    “主公,以颜良现在的状态,可能会战死。”赵云道。

    颜良如果不能振作起来,赵徽要他也没有用。

    “让他试一试。”

    赵徽没有改变决定。

    就算战死,这也是颜良自己的选择。

    赵徽帮不了他。

    现在这样的颜良,活着和死了没有区别。

    赵徽现在就给他两个选择。

    要么在战场上振作起来,奋勇杀敌。

    要么就在战场上沉沦,被袁军杀死。

    赵徽不想在看颜良浑噩下去。

    如果早知道会是如此,或许当初第一次活捉颜良的时候,直接杀了他更好。

    赵徽并不愿意折磨一个猛将。

    从赵云带回颜良,已经将近三个月过去了。

    这三个月,颜良不要说上阵杀敌,就连训练都没有,每天不过吃一碗米饭。

    在这样下去,就算日后颜良振作起来,他的身体也废了。

    作为一个武将,猛将,当身体不行的时候,那么也就要离开战场了。

    (本章完)

第388章 战场不是一个人

    收到赵徽的命令,颜良愣住了。

    他不明白,赵徽为什么要他上。

    他现在真的一点都不想战斗了。

    他不想上战场,他什么都不想做。

    但是既然是赵徽的命令,颜良还是拿起自己的斩马刀。

    这是三个月来,颜良第一次拿起自己的兵器。

    入手一沉,颜良竟然觉得有些吃力。

    不过他还是提着长刀来到前线。

    颜良身体的血,并没有因为拿起武器,来到厮杀的战场,就变得沸腾。

    他心中没有一点杀意,他来这里,只是因为赵徽的命令。

    在以前,每一场战斗,颜良身上的血都会沸腾,他总会想着,这场战斗,他要杀多少个敌人。

    总会想着,他要怎样打赢这场战斗。

    可是现在,他只是听从赵徽的命令,走到战场上。

    他没想过要杀多少人。也没想怎么打赢这场战斗。

    如同一个无心工作,只是应付上级命令,每天只是在混日子的人。

    赵徽的目光,一直落在颜良身上。

    只给颜良两条路选择,赵徽心中还是期望,颜良能够振作起来,放下以前的一切。

    提着长刀,颜良守在营寨最前方,和外面的袁军,只有一墙之隔。

    他的身体有些摇晃。

    这三个月,他的身体素质,比之前下降了很多。

    现在及时调养,还能恢复过来。

    但要是在过几个月,身体的亏空,就真的很难恢复了。

    赵徽他们这些武将,身体比普通人要强很多。

    但是出了问题,也比普通人更难调养过来。

    严重的话,一身实力直接下降五六成都有可能。

    他们常年训练,身体很强大,但是暗伤也会比普通人多。

    平时注重一点,这些暗伤暂时不会爆发。

    但是他身体真的出现问题,可不仅仅只是一处地方了,可能脚,手,腰,都会出现问题。

    颜良前段时间,身体就已经多次受伤。

    即使都不是致命的地方,但是对他的身体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他又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真的非常容易出现大问题。

    三个月前,颜良的实力还能胜过文丑。

    但是现在,颜良已经不是徐晃的对手了。

    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他的实力比三个月前,至少下降了四成。

    甚至连高览都不一定能打过。

    在按照这样下去,颜良的实力还会继续下降。

    他们这些武将,靠的还是身体的强大。

    而身体素质,提升起来很慢。

    但是衰退却很快。

    营养跟不上,身体素质会变差。

    一段时间没训练,身体素质马上就会下滑。

    只有不断的训练,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素质一直处在巅峰。

    只有更强的训练,才能让他们的身体素质,有那么一点点的提升。

    典韦徐晃他们的身体,几乎都已经到极限。

    想要突破极限,即使只是一点点,也会非常困难。

    蒋义渠已经发起进攻。

    上万袁军,冲向营寨。

    后方是三排弓箭手。

    箭矢在空中乱飞。

    颜良站在战场中,一动不动。

    袁军老兵,大多都认识颜良,就算不认识,看着颜良的盔甲武器,也知道颜良是个大将,即使颜良不动,这些老兵也不会轻易靠近。

    只是那些新兵,那些第一次上战场的。

    看到颜良不动,都认为是自己的机会。

    杀一个大将,这个功劳足,得到的赏赐,足够他们挥霍一辈子了。

    老兵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就是知道该跟着身边的同伴,知道该往哪里冲。

    即使面前有天大的功劳,他们也不会私自行动。

    想要杀大将,他们会听命自己这边的将领指挥,一群人进行围攻。

    而不是像那些新兵,看到一动不动的颜良,马上就脱离了自己所在的队伍,朝颜良冲了过去。

    只要一矛刺过去,他们就能得到一辈子都用不完的银子。

    战场上,就算赵徽赵云这样的无敌猛将,即使他们一场战斗可以击杀数百人。但是这也需要战友帮助。

    虽然很多时候,看起来那些士兵只是跟在后面,但是如果没有他们,赵徽在大军中,也冲不了多远。

    当前后左右全都是敌人的时候,就算是吕布,也会犹如深陷泥潭。

    因为身后有无数战友,赵徽他们这些猛将,冲锋陷阵的时候,才能无所顾忌。

    他们只需要应对面前的敌人。

    压力会小很多。

    连赵徽他们都需要战友,那些普通士兵,更需要。

    能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从来都不是那些单打独斗的人。

    普通士兵结成一个个军阵连成一体,跟在自家主将身边,活下来的希望才最大。

    那些脱离军阵的士兵,在战场上几乎活不了一刻钟。

    没有人帮他们挡飞来的流失,没有人帮互助身后和左右。

    很多新兵,还没冲到颜良面前,就已经倒下了。

    即使有老兵在吼,让他们不要擅自离开军阵。

    可是战场上,他们的思维是混乱的,他们无法冷静听进别人的话。

    胆子小的,躲在后面不敢上前。

    胆子大的,冲在前面不管不顾。

    十几个新兵冲向颜良,可是最终只有两个人,成功冲到颜良面前。

    但是面对他们的攻击,颜良只是被动的挥出斩马刀,这两个新兵就倒在颜良面前了。

    就算颜良实力下降很多,可也不是几个普通士兵,还是新兵就能对付得了的。

    他没有想杀人,但是这么多年战场厮杀,面对敌人冲到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本能的挥出长刀。

    两颗头颅滚落到脚边,颜良低头看了一眼。心中有些后悔,他不该挥刀的。

    如果刚刚他不出手,现在倒下的就是他了。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从未背叛过袁绍。

    “颜良,你这个不忠之徒,为何还有脸活着。”

    蒋义渠也看到了颜良。

    原本待在大军中的他,马上朝颜良冲了过去。

    虽然每天都率领大军攻打赵徽的营寨。

    但是蒋义渠知道自己不是赵云典韦的对手,所以他自己这几天一直都是待在大军中没有出手,让手下的士兵去冲锋。

    不过现在看到颜良,蒋义渠心里也是马上有自己的想法。

    (本章完)

第389章 蒋义渠机会难得

    蒋义渠盯着颜良。

    以他当初和颜良的熟悉,即使隔着十丈距离,他也能一眼看出颜良现在状态不行。

    虽然颜良一瞬间,就杀了两个新兵。

    可这样的实力,蒋义渠同样可以做到。

    在以前,蒋义渠绝对不敢和颜良争锋。

    可是现在,颜良的盔甲都不怎么合身了。

    蒋义渠的视线,在颜良附近扫视。

    他没有看到典韦赵云赵徽的身影。

    典韦和赵云都在另外一头。

    赵徽没有上场,他只是后方关注颜良。

    颜良战死,赵徽确实会很可惜,但就算如此,他也不会让赵云典韦去帮助颜良。

    颜良背叛袁绍,蒋义渠看到袁绍的愤怒。

    此刻见到颜良,颜良又是这种状态,蒋义渠很想亲手杀掉颜良,带着颜良的头颅回去面见袁绍。

    蒋义渠虽然之前,在袁绍帐下的重要将领中,也能排在前十,甚至说前五,也不是不行。

    毕竟他的实力和韩猛高览等人不会有多少差距。

    在之前,他可没有这样统帅大军作战的机会。而且面对的还是赵徽。

    但是袁绍和赵徽的这场战争,袁绍已然损兵折将。

    淳于琼断了一臂,虽然活着,但已成废人。

    颜良背叛,高览投降,韩猛战死。

    吕旷吕翔之前也是早就死在吕布手里。

    袁绍现在手中的战将,文丑是第一,张郃算第二,第三就是蒋义渠。

    不是袁绍多认可蒋义渠的实力。

    而是现在文丑在魏郡南部,抵挡太史慈的兵马。

    张郃还在青州。

    面对驻扎在界桥的赵徽,袁绍只能派出蒋义渠。

    以前,袁绍一直顺风顺水,几乎没有打过硬仗。

    打董卓的时候,袁绍虽然是盟主,可是他自己的兵马基本都没有动。

    而是孙坚曹操等人出力最多。

    夺冀州的时候,先说服了韩馥,虽然韩馥下面的人反对,预谋要伏击袁绍,可是没有韩馥支持,那些人根本对袁绍造成不了威胁。

    原本袁绍应该会和公孙瓒来一场硬仗。

    但是很可惜,公孙瓒现被赵徽打败,现在归降了袁绍。

    袁绍收留了公孙瓒,但是并没有重用公孙瓒。

    即使公孙瓒已经归降袁绍多年,但是袁绍对他还是很不放心。

    一直都在防备公孙瓒,不敢重用。

    在魄力上,袁绍还是比不上曹操。

    就算是刘备投降曹操,曹操也敢重用刘备。

    曹操也怀疑刘备,但是曹操就是敢用。

    因为曹操已经想到,刘备背叛自己,会有什么后果。

    虽然对曹操的利益,会有很大损失,但是这个损失,在曹操可以承受的范围。

    如果他不用刘备,就不知道刘备到底是不是真心归顺自己。

    只有用过,才知道一个人能不能用。

    袁绍却不敢用公孙瓒。

    没有曹操那种,就算被背叛了,也可以重新将之打败的信心。

    如果一个人,让曹操真的感觉无法控制,曹操会毫不犹豫的将之除掉。

    曹操用人不疑,他敢用人,早就做好了被背叛的准备。

    他心中确信,就算那些人背叛他,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

    蒋义渠很想亲手杀掉颜良,他观察了很久,但他还是没有准备自己出手。

    实力比他的强的战将,都败在赵徽这里。

    蒋义渠非常小心。

    他只是开始指挥士兵,重点攻击颜良所在的位置。

    那些老兵结成的军阵,开始朝颜良的位置发起冲锋。

    颜良身前虽有也有很多士兵,但是颜良没有去指挥他们。

    在战力上,比不上统一指挥的袁军。

    越来越多的袁军,冲到颜良身前。

    每一个袁军,手中的长矛刺向颜良的时候,都先被颜良一刀斩杀。

    每次在杀掉一个袁军的时候,颜良心中总在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丢掉武器,直接让这些袁军,将自己刺死。

    可是现在放手,还能证明他的清白吗?

    恐怕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他实力不济被杀,而不是主动求死。

    他的污名再也不可能洗刷掉。

    这样死去,他还不如直接自杀。

    犹豫中,颜良已经斩杀了数十个袁军。

    但是他已经不是三个月前的他了。

    杀了数十个袁军后,颜良的体力下降的非常厉害,拿在手里的斩马刀,已经有些无力。

    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继续下去,他就算不想死,也会被不断冲过来的袁军所杀。

    这一次的战斗,比前几天持续的时间更长。

    最初,蒋义渠只是派出一万士兵攻击营寨。

    半个时辰活,这一万士兵损失了两千多人,蒋义渠撤下剩下的人,重新派出一万人,继续攻击营寨。

    而颜良所在的位置,一直都是被重点照顾的位置。

    一万袁军,有三千人,都在围攻颜良这个点。

    即使如此,赵徽也有没有让典韦赵云带人过来支援颜良。

    又是小半个时辰过去,蒋义渠又换上一万生力军。

    颜良的胸口像是被火灼烧着。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受了。

    就算三个月前,和徐晃大战的时候,颜良也没有这么累。

    手臂只是在机械的挥动着。

    如果强大的意志在坚持,颜良此刻早已倒下了。

    能成为猛将的人,他们的意志力,绝对都非常强大。

    没有强大意志,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不是什么人都能坚持下来。

    这不像是读书。

    读书只要理解透了,就可以把这本书放下。

    而对于身体的锻炼,真的一天都不能松懈。

    蒋义渠一直都在关注颜良。

    同时也在关注典韦赵云。

    他看到颜良长刀的速度,比之前慢了。

    也看到颜良起伏的胸膛。

    蒋义渠越加确信,颜良的实力大不如前。

    他不知道颜良这几个月,为什么实力会下降这么多。

    但这是他的机会。

    他现在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击杀颜良。

    唯一让他担心的是,边上的典韦和赵云。

    典韦和赵云虽然距离颜良有数十丈之远。

    但是蒋义渠不知道,两人到底会不会过来支援颜良。

    他现在的位置,肯定也是落入赵云典韦眼中。

    只要他一动,赵云典韦可能马上就会朝颜良靠近。

    就算他冲上去杀了颜良,他也要死在典韦或者赵云手中。

    蒋义渠很清楚,在典韦赵云手中,他绝对没有活命的机会。

    不管是典韦还是赵云,都能够轻松取走他的性命。

    即使两人,现在已经厮杀了一个多时辰。

    (本章完)

第390章 力竭昏迷赵徽动

    蒋义渠向前逼近。

    这是他杀颜良最好的机会。

    他不想错过。

    只要杀了颜良,这个功劳,可以让他坐稳冀州第一战将的位子。

    这个功劳很诱人,但是蒋义渠很小心。

    他先是用了三波的攻击,来消耗颜良的体力。

    现在必经颜良的途中,蒋义渠也一直关注典韦赵云的身影。

    只要两人向颜良靠近,蒋义渠马上就会撤走。

    虽然功劳很诱人,但是蒋义渠更在乎自己的性命。

    他没有和典韦赵云交手过。

    可是他清楚,不管是典韦,还是赵云,杀他真的不需要十个回合。

    甚至只要一个照面,他就会被杀死。

    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

    如果蒋义渠有拼死一战的勇气,还能多坚持几个回合。

    但是蒋义渠显然早就怕了。

    未战先怯,兵家大忌。

    在被袁绍派出来的时候,蒋义渠真的只是想消耗。

    “典韦没有靠近。”

    “赵云没有靠近。”

    蒋义渠加快速度。

    典韦和赵云当然都看到了这边的变化,只是赵徽早就吩咐过了。

    他们没有去帮助颜良。

    这一关,就靠颜良自己。

    典韦赵云出手帮助,并不能改变颜良的想法。

    即使颜良现在看起来,已经精疲力尽了。

    蒋义渠越来越接近颜良,他看到了颜良的手在颤抖。

    颜良连手中的长刀,都要拿不住了。

    最后看了一眼典韦赵云所在的位置。

    蒋义渠完全放开,冲向颜良。

    只要他第一时间将颜良斩杀,然后马上撤回。

    典韦和赵云绝对追不上他。

    他身边是三千袁军,足以抵挡住典韦赵云,让他安全退回去。

    “颜良,你为什么还有脸活着?”

    “颜良,你现在跟我回去,主公说不定还能原谅你。”

    “颜良,跟我回去吧。”

    每说一句,蒋义渠就越靠近颜良。

    第三句落下的时候,蒋义渠已经冲到颜良面前。

    颜良心中越发的犹豫。

    那五十个死士围杀他,是真实的。

    这样回去,袁绍真的能原谅他?

    或许跟着蒋义渠回去,袁绍会听他的解释。

    可是他能向袁绍解释什么?

    现在什么都说不清了。

    除非他能带着赵徽的人头去见袁绍。

    但是这可能吗?

    就算三个月前,身体没有问题的时候,颜良也完全没有信心。

    就在颜良心神恍惚的时候,蒋义渠的长枪,朝颜良刺了过去。

    他怎么可能让颜良回去。

    他并不知道袁绍派死士围杀颜良。

    蒋义渠担心,颜良要是真的回去,那么他的地位肯定又要下降。

    还不如现在杀了颜良,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就颜良现在这样的状态,杀他真的太容易了。

    蒋义渠的突然出手,颜良毫无防备。

    长枪刺进颜良的身体。

    好在颜良的反应还在,身体稍微偏转了一下,长枪没有刺进他的心脏,而是刺进他的肩膀。

    “你,为什么?”

    颜良用手抓住枪杆,没有让蒋义渠将长枪拔出。

    蒋义渠摇着头,很是觉得可惜。

    颜良的身体是不行了,但是当初的反应还在。

    他这必杀的一枪,没想到还是被颜良躲了过去。

    换成反应慢一点的人,现在就已经倒下了。

    “呵呵。”

    蒋义渠冷笑道:“为什么?你这个背主不忠之人,主公如此信任你,你却背叛主公。今日我就要替主公杀了你。”

    “我没有。”颜良大喊。

    蒋义渠道:“现在冀州,谁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背叛,才让主公丢了常山。”

    蒋义渠双手发力,想要将长枪从颜良的身体拔出。

    但是长枪纹丝不动,颜良死死握住枪杆,不让他拔出。

    “颜良,你不要再反抗了。”蒋义渠有些焦急。

    他不能在颜良这里拖延太多时间。

    但颜良虽然看起来精疲力尽,可是此刻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量,抓住枪杆后,让他拔不动。

    “蒋义渠,我当初可有亏待过你?”颜良道。

    颜良为人不算好相处,但是当初他确实是将蒋义渠等人视为兄弟。

    他是袁绍帐下第一战将,蒋义渠等人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

    他平时都很关照蒋义渠韩猛等人。

    只是当初颜良地位高,蒋义渠等人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都是听从颜良,以颜良为首。

    颜良无法接受,昔日的兄弟,今日竟然真的要杀自己,而且毫不手软。

    而且还卑鄙的先用言语麻痹自己。

    “颜良,你就再成全我一次吧。让我带着你的头颅回去。”蒋义渠心中没有愧疚。

    “你看看你现在这样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让我杀了你吧。”

    “哈哈,原来是这样。”颜良惨笑。

    不仅只是袁绍要杀他,冀州其他人,也都想要他杀死,就是昔日兄弟,也想带着他的头颅回去邀功。

    颜良心中的幻想彻底破灭。

    “来吧。”

    颜良握着枪杆的双手,往外一推,插入肩膀的枪头被拔出来。

    但是他并没有松开枪杆。

    而是用力一折,枪杆被颜良折断,然后一瞬间靠近蒋义渠,手中折断下来的枪头,扎进蒋义渠的身体。

    接着枪头在蒋义渠的肚子了狠狠一搅。

    “嗬!”

    蒋义渠手里握着半截枪杆,身体无力的靠在颜良身上。

    颜良那一刻爆发的速度,让他没能反应过来。

    肚子上的窟窿,比拳头还大,被搅断的肠子也流了出来。

    蒋义渠的身体靠着颜良,两人一起倒下。

    这一刻的爆发,将颜良体内的所有力量全部消耗掉,在杀掉蒋义渠后,颜良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了。

    但是在颜良杀掉蒋义渠后,赵徽马上亲自出手,第一时间冲到颜良身边。

    其他士兵,也是围着颜良,没有让袁军伤到倒下的颜良。

    在失去蒋义渠后,这些袁军无人指挥,很快就退了回去。

    颜良已经脱力,处于昏迷状态,赵徽让人将他抬了回去。

    蒋义渠的尸体也被带走。

    赵徽一直都在关注颜良这里,他杀蒋义渠的一举一动,赵徽看的清清楚楚。

    赵徽相信,亲手杀掉蒋义渠的颜良,等他苏醒后,一定会变回原来的他。

    不管赵徽怎么说,颜良都很难听进去。

    只有让颜良亲自面对昔日的同胞,才能让颜良明白,让颜良绝了那不切实际的幻想。

    (本章完)

第391章 袁本初礼贤下士

    袁绍并不是在大后方,蒋义渠被杀的消息,一个时辰不到,就传到他耳中了。

    特别是得知,蒋义渠还是被颜良所杀,袁绍更加愤怒。

    虽然袁绍一直以来,都更加看重谋士。

    但是袁绍自认,从来没有亏待过颜良。

    而颜良却如此待他。

    蒋义渠被杀,袁绍手中,已经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战将了。

    袁绍已经意识到,战将的重要性,不会谋士低。

    如果他帐下有能敌得过典韦赵云的猛将,现在的战斗情况不会是这样。

    袁绍已经派人去网罗猛将了。

    但是无敌猛将,比那些名士更难招揽到。

    名士已经闻名,知道有这么个人,可以直接去招揽。

    但是现在还无主的猛将,真的不好找。

    典韦赵云,都是通过一场场的战斗,才有了现在的名声。

    那些无主的猛将,还没有上过战场,最多就是在村子里打打黄巾军或者山贼。

    他们名气,最多就只在当地有一点流传,很难传到百里外。

    不能在一郡内扬名,就更不可能传到袁绍的耳中。

    袁绍想要网罗猛将,只能派出众多的探子,到各个县城。

    虽然袁绍如今战事失利,但是袁绍在冀州的名望还是非常高。

    派出去的探子,在各郡还真的挖到了很多实力不错的高手。

    但是说能与典韦赵云比肩的,还是一个都没有。

    这两个时间,袁绍网罗一百多人。连颜良文丑水平的,袁绍都没有看到过一个。

    实力最强的,也不过是韩猛蒋义渠这种水平。

    而且只是在个人实力上能与韩猛蒋义渠相比,其他方面更加不如。

    这些人大多都是山中猎户之类的。

    因为需要与猛兽搏斗,练就了一身还算不弱的功夫。

    但是他们毕竟没有接触过战争,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指挥军队作战。

    而且大多都是目不识丁。

    综合实力上,比起战死的韩猛蒋义渠,还是要差很多。

    在以前,袁绍根本不会关心这些人。

    不要说主动是网罗这些人,就算这些人主动来投靠袁绍,袁绍都不会去见他们。

    甚至审配田丰等人都不会出面。

    这些人只会被当做正常招募的新兵,送到军队中。

    最多给一个什长之类的低级军职。

    但是现在,袁绍不仅亲自接见他们,还亲自安排他们的职务。

    袁绍没有直接让他们顶替韩猛蒋义渠。

    这些人还是要在军中,多锻炼一番。

    到底能不能提拔为将军,还要看他们在军中的表现。

    但就算如此,袁绍也是博得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名声。

    而且这些人的起点,比正常应征入伍要高。

    袁绍不拘一节网罗人才的消息,也是越传越广。

    越来越多那些没有名气,没有家族的人,慕名而来。

    有的还是当初被袁绍拒绝了,这次听说之后,又再度过来投奔袁绍。

    袁家的名头,在外面还是非常好用。

    就算只是一个平民,如果不告诉袁绍赵徽的实力,只告诉他们名字,以及家族。

    九成以上的人,第一选择都是袁绍,而不是赵徽。

    平民已经开始选择依靠世家。

    不说实力,只说个人的影响力,袁绍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只要袁绍愿意放下身段,真正的做到的礼贤下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投奔他。

    当初被袁绍拒绝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投奔其他人,而是一直在等待机会。

    他们不会因为袁绍的拒绝,就对袁绍心怀怨恨,而是认为自己还不够优秀。

    现在机会来了,他们不会错过。

    虽然投靠袁绍的人,再次多了起来。

    但是袁绍短时间内,还是没能收到真正有大才的人。

    那些有高智慧的人,经过这么多年的了解,大多都已经不再对袁绍盲目。

    大汉,并不是袁绍说了算。

    有人能与袁绍一争长短。

    袁绍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

    即使袁绍一直以来,很注重自己的名声。

    可是伪装的就是伪装的。

    袁绍内在的性格是什么样,那些有大智慧的人,通过袁绍做出的那些选择和决定,都能分析大概。

    袁绍到底适不适合他们,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投靠袁绍,这是双方的选择。

    蒋义渠被杀,袁绍并没有暂缓攻击。

    他新招募了这么多的战将,正是这些人出出战的时候。

    这一次,袁绍亲自坐镇指挥。

    新招募来的这些武将,虽然说不知道怎么指挥战斗,可是他们带头冲锋绝对没有问题。

    这些人的实力,虽然远不如典韦赵云,也比不上颜良。

    可是比起普通士兵,这些人绝对要强很多。

    袁绍用这些人带头冲锋,确实让赵徽在防守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不过这些人死伤率也非常高。

    他们对赵徽的营寨产生了威胁,也是赵徽赵云典韦等武将重点关注的对象。

    只要被赵徽典韦赵云三人盯上,他们就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袁绍每发动一次战斗,这些新招募来的二三流武将,至少都要被杀四五个。

    就算袁绍招募了上百人,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些新招募来的武将,就会全部战死。

    不过袁绍并不可惜。

    这些人招募来,就是用来对付赵徽的。

    袁绍只需要这些人,最后能够留下一两个就足够了。

    最后活下来的人,综合实力上,一定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最后活下来的人,才会真的得到袁绍的重用,接替韩猛蒋义渠,甚至说接替颜良的位置。

    不管是训练死士,还是训练士兵,袁绍都喜欢选择最残酷的方法,将实力不济的人先淘汰掉。

    用最残酷的方法,得到实力最强的人。

    对于那些战死的武将,袁绍一点都不心疼。

    每天战死四五个武将,战死两三千士兵。

    但是他还是在继续攻击赵徽的营寨。

    赵徽的伤亡远远小于袁绍。

    但还是那个问题,在冀州,赵徽不好补充兵力。

    幽州,徐庶已经统计好本次科举的成绩。

    不过他没有马上张榜公布,而是将统计出来的成绩,以及将前十名的试卷,先送到赵徽手中。

    (本章完)

第392章 芝麻绿豆小官吏

    颜良昏迷了三天才醒来。

    他身上伤口,在他昏迷中的时候,已经被清理好了。

    醒来的颜良,感觉非常饿,他的胃口前所未有的好。

    不过多日没有吃过东西,颜良只喝了三大碗的米粥。

    之前三个月,他每天都没有胃口,每天都只吃一小碗的饭。

    只是保证他不会饿死而已。

    以至于让他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亏空,差点死在蒋义渠的手里。

    这一次昏迷中,颜良醒来时,感觉像是已经重新度过一生。

    对于以前,他已经完全放下。

    醒来的颜良,没有急于去战斗。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要快点将亏空的身体调理好。让他的实力恢复到巅峰。

    颜良苏醒后,又过了几天,赵徽收到了徐庶让人送来的科举榜单,以及排在前十位考生的试卷。

    赵徽先看了榜单上的名字。

    上面有一些名字,赵徽听过,不过都是世家子弟的名字。

    整个榜单,也确实是世家子弟占据了大部分。

    但寒门子弟的名字,也占据了三成了。

    世家子弟各方面,普遍都要比寒门子弟强。

    毕竟他们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

    而且这一批参加科举的世家子弟,并不是世家中最精英的那些。

    在世家子弟中,只是处于中上水平。

    如果世家真的派出最得意的子弟,这次的科举,寒门子弟可能真的连一成都没有。

    文科排在第一的是王强,在他的名字后面,标注了寒门二字,下面还有王强的简介。

    数科第一,也不是世家的人,是一个名叫汪旭的二十岁出头的男子,原本是一个账房掌柜。

    他来自上谷郡,十六岁的时候,进了上谷学院,在那里学了三年。

    对于学院中的其他知识,他不是很敢兴趣,只钟情于数字。

    出了学院后,他成了一家商铺的账房。

    一年多来,他算的账从来没有出过错,而且简明易懂。

    掌柜甚至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汪旭。

    已经定下了婚期。

    是上谷学院,改变了汪旭的人生。

    只是汪旭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账房,也不满足日后接手岳父的生意。

    所以他要来参加科举。

    他的人生命运已经改变了。

    他有信心,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而不是日复一日的待在账房里。

    武科的第一人则是来自世家,而且是来自公孙家的公孙尅。

    在其他世家没有派出他们的精英时,公孙威派出了公孙家的嫡系精英。

    一直以来,公孙威都把公孙尅带在身边,是以公孙家的继承人在培养。

    不出意外,等公孙威走了之后,就是公孙尅成为公孙家的家主。

    公孙威已经决定,彻底投靠赵徽。

    对于科举,其他世家想要糊弄,但公孙家非常认真对待。

    不仅派出了嫡系公孙尅,这次的科举,公孙家一共派出了十个子弟参加。

    加上武科第一的公孙尅,一共有七个人上榜。

    公孙家绝对是这次科举中,最大的赢家。

    赵徽将各科前十的试卷,也都看了一遍,并没有问题。

    王强虽然最后一题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他前面九张试卷的得分,还是超出第二名五十分。

    总计五百分的文科试卷,王强得到了三百六十分。

    如果最后一道,王强也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四百多分绝对没有问题。

    那就是真正的碾压其他人了。

    赵徽直接任命各科前三名的人。

    王强被任命为县丞。

    汪旭被任命为主簿。

    公孙尅则是县尉。

    当然三个人没有被分配到同一个县城。

    这也只是暂时的,主要是对他们的历练。

    三人今后只要不出问题,他们的仕途,绝对会比其他人升迁得更快。

    很多县丞,一辈子都是县丞。

    而王强,虽然一年三迁没可能,但是一年一升,基本不会有问题。

    其他人的任命,赵徽直接交给徐庶去做。

    上百人的任命,赵徽可没有这么多时间。

    王强等人是官,但是其他人都只是安排为小吏。

    不可能所有人都来当官,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空缺。

    只是赵徽的任命,在世家中,还是成了笑话。

    一场科举,考中第一名的,不过只是得了一个县丞县尉主簿,这样芝麻绿豆的官职。

    有什么用?

    这样官职,真的不会被这些世家放在眼里。

    那些大世家的传人,没有一个是从县丞县尉做起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给你一个县尉当,就是天大的恩赐。

    可是对于这些世家的人来说,这就是侮辱,他们宁愿在家里呆着,也不会去当什么县丞这样的小官。

    要么就是做幕僚,至少是核心成员。

    要么就得是封疆大吏,怎么也得是太守起步。

    就算给一个县令,他们都会显得很不情愿。

    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然后就是洛阳北尉。

    这样的起点,才是世家子弟该有的。

    像公孙瓒公孙度这样的庶子旁系,才是从小吏一步一步做起。

    很多世家的人,本来还以为,科举的第一名,会被封为太守,再不济也会是州牧府的属官。

    却不想,只是一个县城中的小官。

    公孙家顿时成了所有世家的笑话,公孙尅在其他世家子弟中,也成了笑料。

    那些同样是精英嫡系的世家子弟,都在庆幸自己没有去参加科举。

    一个县尉对于小一点的世家来说,可以接受。

    但是对于公孙家这样的幽州顶级世家来说,真的像是在侮辱。

    当然,这是其他世家的人如此认为。

    公孙威已经完全倒向赵徽,不管赵徽给公孙尅什么职位,公孙威都不会不满。

    按照以往,公孙尅如果入仕,怎么也得是太守起步。

    对于公孙家来说,想要让公孙尅成为太守,真的不算难事。

    毕竟公孙家有关系,也有钱。

    在大汉,九成以上的事情,公孙家都可以摆平。

    徐庶很快就收到了赵徽的回复。

    在蓟城张榜公告,同时一百人的名字,也在报纸上刊登宣传。

    幽州每一个县城的城门处,也都贴有告示。

    名字在榜单上寒门子弟,欢欣鼓舞。

    名字没有出现的,难免失落。

    不过世家子弟除外。

第393章 徐晃赴青州战线

    公孙尅不在意其他人的指点,欣然赴任。

    王强所在的村子,挤满了人。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可是对于村子里的百姓,已经是天大的官了。

    王强家外面,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当初说王强傻的,现在都闭上了嘴巴。

    不管他们心里是不是在想王强走了狗屎运。

    现在嘴上全都是夸赞王强的。

    什么从小看着王强长大,就知道王强不是一般人。

    似乎早已忘记,他们当初是怎么嘲笑王强木讷。

    在王强前去蓟城的时候,他们还在认定,王强不会成功,白白浪费数千钱。

    但是现在,告示已经贴出来。县里的官老爷,也来到他们的村子。

    村里的人都知道,王强要飞黄腾达了。

    这个时候一个个赶紧和王强拉好关系。

    就算以后不需要求王强。

    那也保证王强以后不会记恨他们。

    毕竟很多人都嘲笑过王强,担心王强以后会报复他们。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殊不知,王强根本不在意他们那点嘲笑。

    这一次,王强不需要在自己独自一人上路。

    有专门的人陪他去蓟城,领取了官印文书后,在走马上任。

    汪旭也是春风得意,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去了范阳郡的一个小城赴任。

    颜良的食量越来越大,他不在关注外面的战斗,每天就是不断的训练。

    赵徽有空的时候,也会去指导一下颜良。

    赵徽的训练方法,要比颜良自己的更有效果。

    不管是恢复训练,还是突破训练。

    赵徽都能给到颜良很大的帮助。

    在赵徽的指导下,颜良的身体恢复速度很快。

    在袁绍帐下的时候,颜良是第一高手,没有人够指导他,都是他在指导蒋义渠等人。

    颜良的实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步。

    唯一能和颜良对练的只有文丑,但是文丑的实力,也略输颜良一筹,对于颜良的帮助不是很大。

    而现在,不管是赵徽还是典韦赵云,实力都高于颜良。

    有三人帮助,等颜良的身体完全恢复后,他的实力可能还会得到提升。

    赵徽手中猛将的数量,已经不算少了。

    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袁术,都比不上赵徽。

    进行武将单挑模式,赵徽现在不虚任何人。

    只是与袁绍连番作战后,跟着赵徽从幽州出发的十万大军,如今也消耗了两万之众。

    而赵徽在冀州,招募来的新兵,不过三千人。

    不过袁绍现在也不怎么在冀州招募新兵了。

    就算冀州的最为富有,人口最多。

    也不是袁绍想招募多少士兵,就能招募多少士兵。

    很多家庭,已经没有成年男子,全是老弱妇孺在家。

    如果袁绍强制征兵,绝对会引起混乱,容易失去民心。

    不过冀州这里不好征兵,袁绍也还可以可以从青州兖州招募。

    赵徽并不想扩大幽州的募兵。

    幽州现在有两百万人左右,差不多是二十个人中,有一个人参军。

    而冀州现在是将近达到十比一的比例。

    冀州三百万人口,袁绍征召了三十万,不过现在袁绍手里只有二十万,另外十万已经在和赵徽的战斗中损耗了。

    十五万人,和赵徽在界桥这里对峙。

    文丑率领五万人和太史慈纠缠。

    张郃手中的兵马,现在都是从青州招募的。

    赵徽也可以从幽州再招募十万士兵,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如果增加比例,幽州境内大量的土地,会没有人耕种。

    一时的增强实力,但是换来的是明年粮食的减产。

    军队重要,但是粮食更加重要。

    如果不是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赵徽不会继续扩大军队,人口和军队的比例,他会尽量维持在二十比一左右。

    魏郡南边,太史慈和文丑也是试探性的打了几场。

    双方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赵徽开始加大青州战场的投入。

    原本青州战场是张望廖化以及张祭负责。

    赵徽现在让徐晃进入青州。

    张望和廖化,虽然进步很大,可是在面对张郃的时候,还是差了一点。

    两人一直只能缩在东莱郡。并不能对张郃造成威胁。

    张郃在武力上,不是很出众,但是他在用兵指挥上,颜良文丑都不如他。

    毕竟张郃日后归顺曹操,和徐晃一样,也是五子良将之一。

    曹操的五子良将,他们的武力值并不是最强的,在曹营中,有人比他们厉害。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五子良将,是因为他们在用兵上,更胜一筹。

    张望廖化现在的武力值,不输张郃,但是张郃可不会和他们单挑。

    虽然才加入赵徽的军团不久,就被赵徽委以重任,让他负责青州战线,但徐晃一点都不虚。

    他很感激赵徽对他的信任,他愿意承担这样的重任。

    徐晃有信心,在青州打开局面。

    这在长安,在杨奉帐下的时候,徐晃想都不用想。

    杨奉自己实力不行,更不会让他独领一军。

    徐晃非常庆幸,当初跟着贾诩一起来投奔赵徽。

    他才有现在的机会。

    这只是他的起点,他的终点将会更加辉煌。

    赵徽不仅只是让徐晃进入青州,在青州战场上,赵徽也投入了更多的兵力。

    青州之前只有两千士兵,是从幽州调过去的。

    其他都是张祭之前率领的黄巾军。

    虽然有十万之众,但是能发挥出的实力,还不如张郃的五万兵马。

    即使张望廖化来到青州后,就开始有计划的训练这些黄巾军。

    但是效果非常有限。

    让两人训练几百或者上千士兵,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要他们训练十万黄巾军,两人的能力还是差了一点。

    而且因为青州战场是两人在负责,两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训练上。

    廖化和张望两人,非常崇拜赵徽,两人是赵徽一手带起来的。

    徐晃空降过来,两人没有半分不满。

    徐晃在冀州战场上的事迹,两人也都听过了。

    两人也很好奇,徐晃到底怎么打开青州的局面。

    两人在青州将近两年时间。

    和张郃进行了数十场战斗,胜少败多,一直没能突破张郃的防线,如果不是赵徽后面送来一批粮草,东莱郡早就被破了。

第394章 第一把火抓军纪

    东莱郡!

    码头!

    十艘战船,依次驶入港口。

    徐晃从第一艘战船上走了下来。

    他的脸色有些难看。

    没怎么坐过船的他,第一次在海上漂了大半个月。

    他自己都忘记,已经吐过多少次了。

    浑身骨头像似都要散架了,双脚都是软的,从船上走下来的时候,徐晃整个人感觉像是在飘。

    等到双脚踩在大地上的时候,徐晃才感觉身体有了那么一丝力量。

    这辈子,徐晃都不想再乘船了。

    他宁愿每天都在战场上厮杀,也不想在海上漂着。

    徐晃如此,后面下船的五千士兵,也差不多如此。

    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

    以他们现在的状态,说出去,都没人敢相信他们是精兵。

    一个个东倒西歪的,还没黄巾军站的整齐。

    张望和廖化,就在码头迎接徐晃的到来。

    看到徐晃的样子,张望廖化两人并不意外。

    他们第一次乘船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

    两人并没有因为徐晃状态不好,就嘲笑徐晃。

    “偏将张望、廖化,见过奋威将军。”

    第一次见面,张望和廖化很是正式,来到徐晃面前的时候,两人单膝跪下。

    他们从来不会质疑赵徽的决定。

    徐晃是赵徽派来青州的,两人就会全心全意的辅助徐晃,绝对不会阳奉阴违。

    除非徐晃让两人失望了。

    “两位将军快起。”

    虽然自己脚步虚浮,但徐晃还是上前,亲自将张望廖化两人扶起来。

    被赵徽派来青州,徐晃自然也是非常细致打听过张望廖化。

    知道两人算是赵徽的徒弟。

    当初一直跟在赵徽身边。

    而且青州之前一直都是张望廖化负责。

    徐晃也很清楚,他想在青州打开局面,张望廖化是他最大的助力。

    如果张望廖化不配合他,那么他在青州的许多计划,都无法实行。

    从徐晃了解到信息,他认为张望廖化,是可以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他也不信,赵徽会让两个无能之辈,负责青州战线。

    徐晃唯一担心的,就是张望廖化,可能会仗着和赵徽的关系比较亲近,对他的到来怀有敌意。

    毕竟他空降而来,张望廖化就要交出他们的权利。

    两人从原本的第一负责人,成为徐晃的助手,这个转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徐晃没有对两人端架子。

    他们都是给赵徽效忠。

    他来青州的第一任务,就是打开青州的局面。

    而不是过来争权夺利的。

    张望廖化没有给徐晃下马威。

    徐晃也不会在乎新官上任三把火,来展现他的权利。

    扶起两人之后,张望廖化就在前面引路,同时为徐晃介绍青州的情况。

    徐晃对于青州的了解,只是来自张望廖化之前送回的战报。

    知道的非常有限,不如现在两人直接给他介绍来的清楚。

    徐晃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直接询问两人。

    想要打开青州的局面,徐晃就需要对青州有全面的了解。

    不仅要了解张望廖化所率领的兵马,也要清楚张郃的兵力分布。

    以及双方的粮草,拥有的人口,最大限度能调动的兵马数量。

    进入东莱郡,徐晃住进自己的将军府中。

    虽然身体还很虚,但徐晃第一时间就投入到工作中。

    第一天,徐晃主要了解青州的情况。

    了解校尉级别的军官。

    东莱郡现在的城防布局。

    还有士兵的各项标准,顺道看了一下军队的风貌。

    青州这边,主要以之前的黄巾军为主。

    在军容上,比起赵徽亲率的十万大军,要差很多。

    不过武器装备上,已经给这些黄巾军更换过了。

    这些黄巾军,还是太散漫了。

    没有将纪律刻在骨子里。

    在训练中,还有人会窃窃私语。

    张望廖化,虽然一直强调纪律,军纪也是照搬幽州时赵徽制定的。

    但是他们毕竟不可能一直盯着十万黄巾军。

    抓军纪,还是要靠下面的校尉,以及更多的低层军官。

    他们如果睁只眼闭只眼,张望廖化也没有办法。

    这些低层军官,大多也都是出自黄巾军,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训练。

    他们自己有违纪的情况,更不要说他们手下的那些士兵了。

    第一天的了解,徐晃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法。

    见过幽州军队的军容,徐晃实在不能忍青州黄巾军的样子。

    想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就必须要提升他们的纪律性。

    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才能爆发最强的战力。

    无组织无纪律的军队,就算人数再多,也只是乌合之众。

    徐晃非常喜欢训练军队。

    他非常喜欢看着一支散漫的军队在他手中,变成一支百战精兵。

    现在这十万黄巾军,远没有达到的徐晃的标准。

    来到青州的第二天,徐晃让校尉级以上的将官,全部到将军府集合。

    那些需要值岗布防的将官,可以暂时不用来。

    徐晃将军纪军规的文件,发到每一个人手中。

    “从今天开始,在座的每个人,都必须要牢记军规军纪。”

    徐晃看着这些将官,道:“有没有问题?”

    “没有。”张望廖化喊道。

    两人也知道青州这边的黄巾军,军纪上有一点问题,他们也亲手处理了一批违纪的士兵。

    但是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在他们看不见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违反军纪。

    而且这些人相互隐瞒,并没有上报上来。

    张望和廖化一直想做,但是两人一直没能做成。

    现在看到徐晃刚来,就要抓军纪,两人很是赞同,也想看看徐晃,到底会用什么方法,来提升这十万黄巾军的军纪。

    只是除了张望廖化回答的很大声外,其他将官的声音就很小了,甚至有几个还没有出声。

    “上面的处罚条例,是针对普通士兵,如果是在座的诸位,有触犯军纪,将会加倍处罚。”

    “如果有士兵触犯军规,而他的上级视而不见,没有给予相应处罚,同样要接受惩罚。”

    “可都明白了?”

    “明白!”

    还是张望廖化的声音最大。

    徐晃也没有在意,这些将官中,接下来肯定会有一批人被他处理掉。

    昨天从张望廖化口中,徐晃对这些校尉也是有了一点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