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全文阅读 第118分节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欧阳发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欧阳发
不过李诫同样是恩荫出身,加上家族里边父兄的德行也不怎么样,屡被弹劾,连他也不怎么受待见。
一边扯着这些闲篇,一边就来到了州衙。
没有旗牌仪仗,苏油也就没有摆谱,在州衙前递了一封拜帖,让门子转交给知州。
门子一看吓了一大跳,拜帖上写的是“留守西京御史台,提举资治通鉴局,商周金石文字局司马学士所荐苏伯纯”。
司马光在这里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门人根本就不敢拿出对付一般干谒的读书人的态度,赶紧将门贴送了进去。
不一会,衙内响起了急切的脚步声,一个声音边走边喊:“好你个苏伯纯!这是考我的记性来着?!还拿着司马学士的名头来吓我!”
那人走出衙门,对着苏油施礼:“下官欧阳发,见过明公。”
苏油还了一礼:“野服相见,世兄无需客气。”
欧阳发苦笑着摇头:“岂敢,明公成名太早,世间记得这个表字的人,怕真是不多。”
苏油笑道:“但是世兄研究历朝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我就知道一定难不住你。”
说起来欧阳发年纪比苏油还大了十多岁,不过官职上却是天差地远。
好在他的父亲欧阳修,算是苏家人的伯乐,加上欧阳发也压根没把自己当做什么正经的官员,他主动要求来郑州当官,目的是为了研究这里的殷商遗址和文物,因此在苏油面前说话也比较随意。
反倒是门子彻底糊涂了,看府君的态度,这三十郎当的士子,来头不是一般的大。
好在自己刚才没有摆出对付寒酸士子的嘴脸,要不然现在可就没有下场了。
进入衙内正厅就坐,欧阳发才问道:“接到朝廷公文,说是国公将要巡查西线,却不料是这么个来法。”
“这个下官不得不劝一劝,白龙鱼服,受制钓翁。明润你如今乃是国之重臣,这样行来,过于轻率了,要是被冲突了,国公颜面事小,朝廷颜面何存?”
苏油笑道:“沿途都没有下船,就是和船东聊了一路,暗中考察了沿途的关卡,水闸,税关,卫所,这制度和设施,要是不跟着船东走一遭,就体会不到好歹。”
欧阳发有些赧然:“这些东西我不太懂,要不要我把通判给你唤来?”
苏油说道:“不用,等狄咏旗牌护送到了再说吧,现在我就是一个来看望世兄的小老弟,不是朝廷派下来的官。”
欧阳发喜道:“那可担不起,对了,我少年事师事胡瑗,得胡师古乐钟律之说,对于三分损益之法颇有自得,也知道通过三分损益,五音尚可,然转调是不可能的。”
“十二平均律却又过于深奥,以琴箫试之,的确圆转如意,然终是不明其奥。久想请教,又怕明润国事繁忙,不敢打扰,今天可不就正好?”
苏油笑道:“那个的确有些难,不过我可以通过画图给世兄简单讲讲里边的道理……”
于是两人便开始探讨起音律来,苏油跳过了计算繁复的那一部分,只画了一条曲线和一条斜线,讲解了三分损益法的误差,以及十二平均律巧妙的曲线取值原理,即便是这样,也讲到了过午时分。
欧阳发总算是明白了一个大概,拱手说道:“这乃是发天地幽微,综万籁一理,华夏正音,从此可不借乐器,凭文字而传,万世不易。”
“明润仅此一事,即当名垂青史,实在可喜可贺啊。”
苏油摸着肚子:“什么可喜可贺,讲得口干舌燥,也换不来一杯茶水,说得天花乱坠,肚子还是饿得咕咕直叫。”
“哎哟!”欧阳发这才大感失礼:“我的错我的错!闻道欣喜,不觉忘饥,我这就叫人置办。”
苏油说道:“不用,叫个熟悉当地的老吏过来,官场上的那一套不但不好吃,弄不好还要引来弹劾,算了,给你省下些公使钱。”
欧阳发大感不好意思:“这可如何使得?”
苏油笑道:“你要觉得不好意思,那就一起去,一会儿你会账。”
欧阳发叫来一位老门头:“这位是府中门头管事,在衙门里行走几十年的了,老刘,这是我一位故交,性好美食……”
苏油笑着制止了欧阳发:“接下来的我来说,你搞不清楚里边的路数。”
“老刘啊,郑州城里有些什么老字号,新吃食,市井当中的小门脸,物美价廉客人多的那种?”
刘王一听就明白了:“北门下头的每日等着进城的牛马行人很多,那里开着不少的食肆,每日里生意很火爆的。嗯……如孙家胡辣汤,油馍头,黄家的烩面,都是大受欢迎的吃食。”
“对对对就是那种!”苏油说道:“那就走吧,今天我们就吃那个!”
“这……”欧阳发一脸的纠结,最后还是下定决心:“那就走!等我换一身衣服!”
不一会儿,欧阳发穿着一身绛色绸袍出来,头上还顶着一个乌纱的高高方冠。
“咦?”苏油有些讶异:“这玩意儿都流传到郑州来了?”
这个帽子,名叫“东坡冠”,是大苏在黄州发明的,结果士大夫们纷纷效仿,成为了今年的流行趋势。
大苏现在的带货能力,算是大宋超一流了。
欧阳发有些得意:“我这可是黄山谷给我寄来的,说是和子瞻的一模一样,怎么样?他说的对不对?”
苏油有些不耐烦:“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一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欧阳发有些担心:“明润你这人吧,明明玲珑心窍,优雅非常,却喜欢自降身份,装饰简洁。你不会走安石相公的旧路吧?”
苏油打了一个寒颤:“那不行,我两天不洗澡就不舒服,把衣领穿黑这种事情我可干不出来。”
“哈哈哈……”欧阳发笑道:“这就是明润和安石相公的最大区别,也是我们最欣赏你的地方。持中而有度,这才是士大夫风范。走吧,我倒要看看,你说的郑州美食到底是啥样。”
老刘当向导,带着自家太守和不知道什么身份的年轻人,以及年轻人的两位仆从,一路朝城北走去。
郑州也是历史名城,夏商古都,两周重镇,这里发生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熙宁五年,因为郑州嵩阳书院大量理工人才出现,加上煤铁工业,金属加工业,军工产业的兴盛,皇家各项产业纷纷移驻,加上吸纳了一部分汰裁的厢军,成为产业工人和营造工人,让郑州繁华兴盛了起来。
当时有人建议,大宋守内虚外,郑州产业这么大,宜分管城、新郑入开封府,而以荥阳、荥泽三县为镇,入新管城。
这个建议明显的格局太小,等到苏油的三畿四辅的环首都经济区大规划一出台,立刻引来了朝臣们的喝彩,分裂郑州的建议理所当然的就被抛弃了。
而郑州不但没有被分割,反而因为大规划加强了建设,增长了人口,分配了驻军,成为了拱卫汴京西面的重要大城市。
一路走过来,看着繁华的街面,欧阳发说道:“说起来,我在郑州压根就没做什么,这些景象,都与明润你眼光长远,局面开阔的大计分不开的。明润实在是我大宋百年难得的宰执之才。看这些百姓,他们不会知道,带给他们美好生活的人,现在就行走在他们中间。”
刘门头在前边带路,这时候才吓了一大跳,这年轻人,竟然是涪国公苏探花!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汤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胡辣汤
我的个天神爷呢!这要是让老百姓知道,还不得把城北都给围堵了!
来到城北,沿着城门出去的主干道两侧,果然有不少的食肆,瓦舍,甚至还有勾栏。
苏油笑道:“老刘带的好地方,这里有点儿汴京城的意思了。”
老刘赔笑道:“敢叫明公得知,这十来年里,郑州城可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国朝输天下财用于京师的旧制,经明公一改,带来的,就是三畿四辅的繁华景象。”
苏油摇头:“国朝制度,每一项都有它的时代背景,这项制度立国之初不但没错,反而是必须的,是对稳定国家有好处的。”
“在多年发展之后,制度才渐渐不能适应形势,汴京城上千万人聚集,厢军禁军问题,成了我朝冗兵的巨大毒瘤,侵吞了国家海量的财政收入,弊端远远大过了好处,这才不得不改。”
欧阳发笑道:“都说苏家人陛下也陪得,小孩童也陪得,这还真是见识了,老刘就一老门头,他这么随口一说,你就给他耐心解释国家大政。”
苏油也笑:“越多一个人理解朝廷政策制度,就越多一个支持者嘛,汴京时报上每一期可都是要登载这些的,就是要让百姓知道朝廷的大政方针后边的政策背景,也欢迎大家提出问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刘头知道了这些,说不定回家就给子孙讲解,一传十,十传百,这就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老刘头你说是不是?”
老刘头满脸窘态:“岂敢岂敢,其实太守说得是对的,老汉真就随口一说而已。”
“哈哈哈……”苏油也不计较:“也是,说这么多其实也没用,最要紧先让老百姓吃得饱饭才是正经。就好像你家太守拉着我聊了一天,什么用都没有,关键是这一顿得让我吃饱吃好了我才没怨气。”
“明润你……”欧阳发翻着白眼:“你可不是什么老百姓!”
很快,刘门头便领着几人来到了一家食档,别看老刘头只是一个老门头,在州衙里边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但是明显却是郑州城里的老地头蛇,跟他打招呼的人不少。
食档都没有牌子,就一张帘招,上头写着五个字——“孙家胡乱辣”。
几口大灶几张小方桌而已,客人倒是很多。
掌柜的见刘门头过来,赶紧招呼家小子将自家摆茶的小桌给腾了出来:“刘爷来了,这里这里,可不敢让你老久等。”
刘门头也不客气,招呼苏油几人坐下,问道:“明公,有什么忌口的没有?”
“没有。”苏油说道:“青蒜一会儿多加点,还有,碗筷得烫过才行,算了我自己去吧……”
见苏油在烫碗筷,掌柜的感觉自己受了冒犯:“老客,俺这里的东西都很干净的……”
苏油笑道:“看得出来,不过这是汴京城里边的讲究,但凡好一些的食档,边上都要支一个蜂窝煤灶台,烧一锅水,里边放上干净的碗筷就这么煮着。”
“大相国寺里有显微镜,每年几个大节都要对外开放,这看似干净的水,其实都藏着一些小虫子的,就这样看不到,得通过那个显微镜才看得见。”
“后来大方丈就落下了病根,非得用烧开的水才行,渐渐就成了风俗。”
孙掌柜一边熟练地制作胡辣汤,一边跟苏油聊天:“是吗?要是这样我也可以搞起来,一天俩蜂窝煤球也不当几个钱,客人舒心最重要。”
烫完碗筷,苏油也没有回去,将碗摆好,就在那里看孙掌柜的浑家往油锅里挑面团。
面团是发酵过的稀面糊,用两根筷子搅起来一团,然后相互刮着下到油锅里边,很快就成了一个油炸团子,和油条颇为类似,就是比较短小。
孙掌柜笑道:“官人,不用这么候着,一会儿我给你端上桌就好。”
苏油笑道:“你浑家这手法颇为地道啊,没有十年的功夫练不到这程度。”
孙掌柜笑道:“你眼力毒,她是嫁入我家之后才搭手的,到今天整十年,做这油馍头,也整十年了。”
苏油说道:“十年,那时候胡辣汤和油馍头很贵吧?”
孙掌柜一指“胡乱辣”的帘招:“那时候没有这个辣字,胡椒这么金贵的玩意儿都是敢乱用的?用的荜拨桂皮茱萸之类,油馍头也用的羊油。”
“要是苏探花当面,那小人真要跟他道一声谢,有了他,这胡椒,油料,价格才便宜了下来,才有了小人这份嚼谷。”
“就这样也还舍不得放的,嗯……那得是五年前了,有一次我狠心买了二两胡椒粉,被我我浑家当做荜拨粉给下错了,把我心痛得哟……”
“结果当时大家吃了人人叫好,我想着本钱厚点就厚点吧,薄利多销也是赚嘛!这才有了孙家胡乱辣的名声,生意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苏油乐了:“还有这样的典故,这就是老天送来的财源了,可见孙掌柜你讨得嫂子,却是有福的……不过你那帘招写得,比你家胡辣汤还太胡乱。”
孙掌柜笑着用下巴一指自家小子:“那就是家小子胡乱写的,去学堂学了几个字,就敢在他爹娘前显摆了,官人你说该不该揍?”
话是这样说,语气神情里却是透着得意。
孙掌柜浑家却是个有眼色的,试探着问道:“官人一看就是正经读书人,要不我去城墙根郭打卦那里将笔墨借来,官人给我们另写一个,当给家里小子作帖了可好?”
苏油对这对夫妻很有好感,当下也不推辞:“我有一路书体,大宋还无人用过,不过使用刷浆糊的刷子才写得出来,大娘子你去买一支来,我包你家店面得一个满大宋独一无二的帘招!”
这话就说得大了,不过一个兔毛刷子也花不了几文钱,孙掌柜浑家乐颠颠地去了,不一会儿拿着个刷子回来,还买来了五尺细麻布。
苏油从炸油馍头的锅子里舀出一勺油,又在锅底里刮出了一堆锅烟墨,调成了一碗油墨。
将细麻布铺好,取来两块大木柴当做镇纸,苏油拿起兔毛刷子就在细麻布上刷起字来。
这是后世苏油在村里刷标语的功夫,现在他的字也金贵了,真要是正儿八经的书法作品,估计这两口子也留不住。
刷美术字刚刚好,新颖夺眼球,广告效应妥妥的,却又称不上书法,不会引来旁人觊觎。
这也是功夫,苏油如今对汉字书法的间架、结构、美学,也算是行家之列,虽然是刷字,但是比自己后世刷在村口墙上的那些漂亮多了。
这个写法新颖别致,写出来的字虽然说不上书法,但是还是很好看,连欧阳发都被吸引了过来:“这是什么古怪书法?还有雕版的味道在里边……”
苏油笑道:“这个称不上书法,不过世兄说对了,它就是脱胎于匠人的雕版,辜妄称之,就叫印刷体吧。”
欧阳发啼笑皆非:“你如此聪明,为什么不在书法之道上好好努力,却将心思花在这些小道之上?”
苏油一边熟练地用油墨刷着字迹,一边笑道:“我书法很差吗?我这叫艺多不压身,就问世兄,这帘招满大宋别有一份?”
欧阳发拱手,跟苏油揶揄道:“可是开宗立派了!别的不敢说,今后你这路书法,必将成为大宋最普遍,大家最熟悉的一路书体——印刷体嘛,印书用就最好了,其他地方当不得真!”
不用多久,孙家胡乱辣五个工整端正的漆书大字就算写好了,孙掌柜将帘招换上,方方正正,能看出每一个字都是在同样大小的正方块内,连店内的客人都喝了一声彩。
掌柜娘子不懂什么书法的门道,就觉得这五个字实在是舒服,喜滋滋地将胡辣汤和油馍头端上来:“可辛苦大官人了,这么端正的大字,别处不知晓,这郑州城里就没见过!今天的吃食不敢收钱,只当做润笔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文物
见苏油还美滋滋地客气道谢,一边的欧阳发不由得掩口失笑。
苏明润的大字书法,除了听说赵顼那里收着一幅,方知味迎门那里有一首少年时候写的诗歌,嵩阳书院门口几个字校训,陕西路转运司门口有半幅警语以外,就再没有听说过了。
物以稀为贵,一个字换孙掌柜这一个摊子,孙掌柜都还得往外找补!
一顿饭把苏油吃美了,胡辣汤里的羊肉和萝卜骰子丁味道很不错,尤其是孙掌柜还带卖豆腐脑,苏油将豆腐脑和胡辣汤倒在一处,顿时就唤起了儿时的记忆。
吃过饭,欧阳发又领着苏油去学宫,刘门头留在了后头,对孙掌柜低声说道:“那帘招赶紧请高手匠人复写一个,真货就收起来吧。老孙你狗日当真是福星,娶得个好浑家啊,这是传给儿孙的生计。”
孙掌柜拉着刘门头:“那是欧阳太守家的子侄?”
刘门头笑了:“这几天留意消息,你就知道是什么大人物来郑州了,总之是大好事,能得这位一声夸,你这小破摊子要发达,走了!”
……
在大宋其它地方,文庙是学宫的一部分,郑州却相反,学宫是文庙的一部分。
因为郑州文庙,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二座文庙,建造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包括殿宇廊亭两百多间,占地三十七亩。
郑州现在不差钱,欧阳发不修衙署,但是却拨款将文庙学宫予以修复,造得非常不错。
整个学宫文庙,占据了一条街,东西入口,各竖了一所牌坊,一名“金声”,一名“玉振”。
学宫内不少古树,已经有九百来年的历史,行走在苍松古柏其间,让人不禁大起思古之情。
棂星门后的泮池畔,一株白梅已经开始打蕾,见到这情景,苏油就想起了当年那个曾经耍赖让自己题诗的老人。
那是一个九十多岁还能保持赤子之心的老人,一生著述甚丰,其理论思想却不为故国所容,但是又在大理,西南夷中大行其道,如今还流传到了南海。
一生仕途不畅,却培养出了文彦博,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眉山学子。
他的思想,结合三教,其实是让儒家学说从神坛上走下来,走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去。
他的思想,离开了士大夫的主流,但是却在市民,商贾,夷人,在大宋社会的中下层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他的思想,被苏油继承、改造和发扬,与理工结合,通过另一种方式,成了一门显学。
他的思想,经过苏油的武装之后,成了那些新的阶层的思想武器。
天下兴亡,匹夫皆有其责。
慎独克己,人人尽可成圣!
大宋对龙昌期,实在有失公平,但是苏油相信,就如同第一个喊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亚圣孟子一样,历史终将给这个老人一个正确的评价。
他是第一个重新提出君子内求的人,是与后来程朱学派将儒学推向儒教,进而形成思想桎梏的反动。
他将儒学变得更加温和而合理,让人们更加发自和遵从内心,变得更加贴合市民和百姓的精神需要,更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才是儒学的真正精髓,不是进一步占据朝堂,控制思想,强行推广,最后成为华夏一族的精神枷锁;
而是退一步,退到家庭,市井,还原到个人的内心深处。
其余的宗教,带给人的是精神寄托,而结合了理工之学的儒学,再由龙昌期首倡,苏油加料,张载邵雍解构重建之后,变成了真正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学问。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最滑稽的是,站在自己身边的人,他那同样已经逝去的父亲,就是当年坚决狙击龙昌期的罪魁祸首!
欧阳发见苏油看着白梅发怔,问道:“明润,怎么了?”
苏油摇头:“想到了一些故人故事。”
欧阳发也明白了,苏油的诗歌传世的也就几十首,其中还有好几首是“神童诗”,《奉咏春日老梅赠龙昌期》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冷香吹雪萼。
冰影照疏怀。
也信三春好,
羞争二月开。
那株老梅树,在春花灿烂的日子里,只落得无声无息;只有在万树凋零,天地肃杀的时节里,才能显现出独有的风姿。
欧阳发有些尴尬:“明润……”
苏油自失地一笑:“前辈风骨,令人敬仰,他们一在朝,一在野,站的地方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奉为真理的东西,也就各自不同。”
“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算是各自有各自的坚持吧。”
欧阳发叹气道:“要是父亲能多活几年,见到如今的盛世,想来也会对龙老之说有所思考吧……”
苏油也叹了一口气:“你家爹如何不知晓,但是要是龙老多活几年,见到我如今的样子,必然会气得吹胡子瞪眼,拿着戒尺绕着学宫追打那是肯定的。”
欧阳发不禁噗嗤一笑,两人间的尴尬荡然无存:“那是,龙老的得意弟子终究是文相公,风骨硬胜金石,久而弥坚,老而弥辣。”
苏油也感慨:“那是他运气太好,遇到了赵宋仁宗皇帝。要是换到刘汉李唐,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欧阳修也是经历过****的,欧阳发也感慨:“所以啊,故纸堆中更迷人。走,我带你去看看郑州学宫的最新研究成果。”
苏油坏笑道:“都憋坏了吧?从见面到现在,我就故意不问。”
欧阳发抽了抽嘴角:“呵呵,不问那是你的损失!现在告诉你,我们发现了商汤所建的亳都!”
苏油大惊:“怎么就能如此肯定?”
欧阳发加快了脚步:“跟我到尊经阁就知道了。”
来到尊经阁外,苏油见到一院子的经文石碑就生气了:“好你个欧阳发,写信的时候低声下气,求我给你翻铸一套《十三经》水泥碑文,说是什么文华精粹万世典藏,结果你就这样扔在院子里日晒雨淋?”
欧阳发连连拱手讨饶:“这不是临时的嘛,尊经阁现在用来存放更加重要的东西,暂时的,现在正在加紧修建藏经楼。”
说完将尊经阁的大门推开:“你看,你看是不是比水泥碑文重要?”
迎面就是一个青铜大方鼎,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苏油的眼球“靠!这是什么?!”
欧阳发得意洋洋:“怎么样?光着一个大鼎,就能让石碑腾地方了吧?”
苏油快步上前,仔细端详。
鼎的口部和腹部略呈长方形,口沿外折,在口沿上有两个对称的圆拱型竖耳,鼎腹呈斗形,深近半米,底部由四个上粗下细的柱型足承托器身,鼎身装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
形体硕大,加上鼎足和鼎耳,这东西足有一米高,具备明显的商早期风格。
苏油接过欧阳发递上来的细棉手套戴上,问道:“哪里发现的?”
欧阳发说道:“这是在杜岭发现的,我们将之命名为杜岭方鼎,同时出土的,还有铸铜、制陶、制骨等作坊遗址四处、铜器窖藏两处,中、小型墓葬一百多处。”
“出土的遗物以陶器最多,青铜器、石器、骨器次之,并有蚌器、玉器、印纹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
苏油蹲下来看了半天,有仔细检查了鼎腹:“可惜啊,没有铭文。”
欧阳发摆手:“不可惜,以此为起点,我们发现了城墙遗址,之后按照方城的格局规制,进行了直线考察,最终发现了一个古代的巨大都城!”
“你们确定是哪个都城了吗?”
欧阳发领着苏油:“这边来。”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商都
整个尊经阁里,摆满了坚实的木架,上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文物。
苏油心神激动:“这是了不起的大成就啊!”
欧阳发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递上来一本地图册:“根据我们的考察,商汤亳都,平面为长方形,城垣周长七千米。北墙、南墙与东墙各长约一千七百米,西墙长约一千九百米。墙基最宽处达三十二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五米左右。城周共有缺口十一个,估计就是城门。”
“城墙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与现在西北的普通城池修造法类似,每段长四米左右,夯层较薄,夯窝密集,说明当时的做工非常扎实,城池也相当坚固。”
“在城墙内侧或内外两侧,有些段落,还发现夯土结构的护城坡。想必也是上下城池的阶梯。”
苏油看着这一屋子的文物,感觉脑袋有些晕:“你们,怎么一下子就能发现一个城?”
一转念也想通了,地表建筑是到了近现代之后才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之前,城市建筑对地表结构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因此遗址的发现也比后世容易得多。
就听欧阳发说道:“有了城址范围,我们很快就探察清楚了城址内的分布,用你的说法,这就叫文化层。”
“商代文化层面积巨大,我们除了发现房基、水井等各种遗迹。在城内东北部,还发现了一处高台,面积近四十万平方米,台上具有大、中型夯土台基遗存。”
“基址均用红土与黄土夯筑而成,大者达两千余平方米。台基平面多呈长方形,表面排列有整齐的柱穴,间距在两米左右,柱穴底部往往有柱础石。”
“最大一处台基表面,还有坚硬的‘白灰面’和黄泥地坪,房基用黄土夯筑,现存厚度为两米。”
“根据房基面上存在的两排长方形柱础槽,大体可以复原出一座九室重檐顶并带有回廊的大型寝殿。”
“那里,应该就是商王的宫殿!”
“而在这附近,我们出土了青铜簪、玉簪和玉片等其他地点少见的遗物。更加佐证了我们的观点。”
苏油心神激荡:“确定了是商代的亳都了吗?”
欧阳发皱了一下眉头,取过一根牛骨:“明润你看。”
牛骨上,用犀利的工具刻着一个卦辞,其中有一个“乇”字。
欧阳发又递上一个陶片,说道:“看,这上面也有个“亳”字,根据我推断,这里就是商汤所建的亳都。”
“不过司马学士认为不一定,因为根据文献记载,这里也可能是仲丁所迁都的隞都。”
是商都就行,是商都这政治影响力就有了。
苏油又看回地图,图上对各处发掘区标注得非常的细致,使用理工制图法制作的。
用手指着宫殿区内的一处壕沟状图样:“这里这些小圈子是什么?”
欧阳发脸色有些发白:“这些,全是人头。”
“这段壕沟内,我们发现了近百个人头骨,而且这些头骨,大多被从眉部与耳部锯开而成瓢形,而且明显经过人为的刻意摆放。”
接着不忍地说道:“这些人头骨出现在宫殿区内,只可能与商朝的宫廷人祭活动有关。”
说完指着宫殿区的东北部:“这里,发现了三排八个狗坑,最多的一坑中埋狗二十三只,最少的六只,总计九十二只。在一个坑的底部,还埋有两具人骨架。另一狗坑中出有夔龙纹的金叶装饰。”
“这些人,应该是奴隶,祭祀人狗坑的同时出现,说明当时奴隶的地位,不过与狗地位相当。”
“夔龙纹的金叶,也说明当时的君王,对祭祀的重视程度。而如此众多的人骨和狗骨,也说明这样的祭祀,在当时是一种常态。”
苏油点头:“世兄不用替古人难受,这就是当时人的制度,从商到周,从周到秦,再到如今,文明总是一点点的在进步。”
欧阳发点了点头:“那倒也是,对了,遗址内还发现有小型的半地穴式居址,说明当时的宫殿内,除了贵族,还有地位低下的仆从也居住。”
接着,欧阳发有在图上给苏油指出城墙、宫殿夯土基址、手工作坊、墓葬区,窖藏、祭祀坑等遗址分布。
苏油问道:“你们收集到了多少种文物?”
欧阳发得意地说道:“仅商代的文物,就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习刻字骨、孔贝,很遗憾,木器没有发现。”
这话信息量太大了,苏油只一眼就扫到了架子上陈列的挂釉尊,伸手一指:“那个也是商代的?等下,刚刚你说仅商代,难道还有其它朝代?”
欧阳发笑道:“那是当然,先看瓷器吧,明润你是制瓷大家,这件器物争议也大,司马学士认为这应该算是釉陶,属于陶与瓷的中间过渡产品,还达不到瓷器的程度。而我觉得,其实挂釉,亮彩,防水的器皿,应该就算是瓷器了吧?”
“这个都要争……”苏油感觉有些好笑:“其实我觉得吧,挂釉应该就算是瓷器的最大特征。比如眉山瓷器,有的要经过一次烧胎,然后施釉二次烧彩。”
“如果没有施釉,虽然烧出来的胎体细白精密,扣之峥然,但是匠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叫它白陶。”
“紫砂器也是如此,窑温温度已经达到一千三四百度,那种窑口烧瓷器也是没问题的,但是因为是陶泥抟制烧造,没有施釉,所以也只能叫陶器。”
“所以窑温和胎体致密程度,不当作为陶瓷器的判定标准。”苏油说着将那件青尊取下来:“这个一看就是石灰釉,就是石灰石加釉果作为釉浆烧制出来的。至今很多乡里还在使用着这个工艺。”
然后翻看底足:“这是红泥胎,是标准的陶胎,烧造温度明显不足。”
接着叩击了两声:“致密度也一般,不过比普通陶器烧造温度要高出些许。”
“但我还是觉得应该算作瓷器,因为它具备了瓷器应有的所有特征。”
“如果仅凭烧造温度就推断其为陶器,有点在书房里自说自话,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味道了。”
“大宋民间所有作坊,就没有什么釉陶的说法,即便是唐代陪葬用的三彩,跟这个的工艺其实差不多,那也叫三彩瓷,没有叫做三彩陶的。”
这下欧阳发高兴了:“我这就给司马学士写信,明润这说法有道理!是真正玩瓷的人才说得出来的话!”
苏油笑道:“重要的不是这个好不好?重要的是这个发现,将华夏一族制瓷工艺,向前大大推进到了商代好不好?还有吗?”
“还有还有!”欧阳发点头:“还有好多呢,从青黑色、黄绿、灰棕色都有,看来当时已经发展出各种釉料了。”
“你这又是外行话。”苏油笑了,看过欧阳发从木盒子里取出来的几件完整瓷器:“这都是一种釉料,不过其中含铁的分量不同,窑内温度和氧环境的不同,会导致烧出来的颜色不同而已。”
说完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手里的的一件牛首青瓷尊:“看,这件是灰白胎,用的是高岭土,他们已经知道用不同的陶土制作胎体了。”
“造型古拙,釉色晶莹光亮,这件器物,绝对算得上是瓷器了。”
说完对欧阳发道:“你们不要光是收集完整器,很多瓷片陶片也可以收集起来,能拼凑出整器,哪怕是缺一些部分也不打紧,至少让我们对古代陶瓷的器型,纹饰,陪葬制度,也有了更多的掌握嘛。”
欧阳发说道:“东西太多了,整整一万多件呢,人手不够啊……”
“多少?”苏油大吃一惊:“怎么有这么多?”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夏
“多吗?这是王都啊!光我们从百姓家收集上来的,就多达三千多件呢!精品除了那个大铜鼎,别的都在楼上。”
来到二楼,果然,这里的东西更多,各种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礼器;尊、卣、簋、壶、豆、罐、鼎、杯、盂等青铜器;觚、梳等制作精致的象牙器;穿孔的贝币;更重要的,还有骨笛、石埙和陶埙几种乐器!
音乐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不过欧阳发没有见过这个玩意儿,和一个陶制的小圆锤一样的东西,还有一块放大的木屐一样的平整石板,和一根短石杖放到了一处。
见苏油的目光落在那几样东西上,欧阳发拱手道:“这几样器物,不知道是什么。我们猜测是乐器。”
“明润学问丰洽,你了解这几样东西吗?”
苏油哈哈大笑:“你们这些读书人啊……”
将那个小圆锤拿起来:“这个装上一根木棒,就是乡间最常见的纺锤。”
说完又指着那个石板:“那个是手工石碾,用来给谷物脱壳用的原始机械。”
最后取下那个大果子一样的陶器:“这个倒的确是乐器,名字叫埙。”
说完随手递给张琪:“小七哥,敢不敢试试?”
张琪是箫笛大家,接过来翻看了一阵,搞清楚了大致的吹奏原理,放到嘴边,用手指堵住两侧气孔,试了几下之后,果然就吹出了一种古老苍迈的乐声。
紧跟着,如同吹笛那般松放手指,乐音发生了音符上的变化,不过只有两三个。
这个乐音明显不够标准的五音,较为简单,张琪在尝试了一遍之后,略加思索,竟然用这几个简单的音符,即兴创作出了一首曲子。
曲音原始,悠远,沉浑,通过气息的大小,手指的抖动,将曲子加以丰富,赋予了简单的音乐别样的意境。
欧阳发如痴如醉,喃喃地道:“这一定就是《载民》、《玄鸟》之声……”
苏油缓缓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载民》,《玄鸟》,相传为葛天氏所创的上古之乐。
最后,张琪将声音做了一个跳跃,戛然而止,苏油和欧阳发才从思古幽情中醒转过来。
欧阳发对着张琪深施一礼:“郎君妙手,今日得闻上古乐音,纵死亦无憾也!”
张琪将陶埙放下,对着欧阳发微微一笑点头,坦然地受了此礼。
这就是权威的逼格,在吹奏乐器方面,小七哥是大宋绝对的权威。
苏油说道:“今年正旦大朝会,必须将这个加进去,以彰显我大宋文华之鼎盛!你们弄这一楼的东西,了不得,赶紧报知陛下,让他也高兴高兴啊!”
欧阳发摇头道:“司马学士不让,他说要等阳城夏都遗址确认之后,再一并报上去。”
“啥?”苏油这回真的吓着了,一把拉住欧阳发的胳膊:“你刚刚说啥?!”
欧阳发得意地伸出食指朝上面指了一指:“还有一层。”
苏油两腿发软,几乎使用连滚带爬的姿势爬上了尊经阁陡峭的第三层台阶。
第三层上,存放的是很多玉器,石器,骨器,陶器,而大多数的陶器造型精美,还装饰着美丽繁复的花纹和彩绘。
一眼而知,这是一个新石器文化的遗存,苏油觉得自己的喉咙有些发干:“你们……怎么确定这就是夏朝的遗物?”
欧阳发对苏油的反应非常满意,微笑道:“这批文物,不是我们发掘出来的。”
“那怎么来的?”
“从历史书上找寻出来的。”
苏油感觉头部有些缺氧:“谁找出来的?”
欧阳发觉得这个问题太小白:“当然是司马学士。”
“根据史书记载,夏禹受封于阳城,《帝王世纪》有记录:‘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史记注》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居阳翟。’”
“《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县下,班固自注:‘夏禹国。’”
“不过阳翟之名,经司马学士考证,应在周襄王时期才出现,当时北方翟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于此之前,其实应当叫夏邑、历地、栎邑、禹州!”
“《水经注》云:隅水东南流,经陵下,积为坡,坡方十里,曰钧台坡。”
“钧台,亦名夏台,《水经注》说得很详细: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
“启筮,就是启王占卜的意思。水经注说那个地方就在钧台坡。”
“经过司马学士考证,阳,为嵩阳;翟,为野雉,栎地,说明其地多栎树,临近隅水。”
“当年韩景候迁都此地的原因,就是来到这里时见到野雉飞舞,在阳光下灿烂纷煌,情不自禁地赞叹‘阳哉翟也’。”
“那条小河,司马学士考证地图,认为就应当是颖水的支流五渡河。”
“受明润的启发,我们注意考查了那一带的地方名称,发现有一处山岗,名叫王城岗,周围环境,完全符合这些历史记载!”
“当地居民在耕作的时候,经常发现一些形状奇特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斧、陶壶等物,于是就把这些远古的遗物搬回家中,充当捶布石、洗衣板或者是用来垫猪圈、垒院墙……”
“也是受明润的指点,说是夏之始,或许在金属工具出现之前,要留意石,骨,角,陶等制品,当地居民的发现,自然就引来了我们的注意。”
“经过发掘,我们发现了东西并列的两座古城。东城因五渡河西移,只剩下两段城墙,西城的夯土城轮廓基本清楚,四面城墙基础多有保存。”
“西城垣略呈正方形,边长约百米。西城的东墙也就是东城的西墙,南墙长约八十二米,西墙长约九十二米。”
“在城址内还残留着与城墙同期的夯土建筑、奠基坑、窖穴、灰坑。”
“几个奠基坑内,共出土有七具完整的骨架。明显是有意识地为建都奠基而施行的人祭。”
“尊经阁这一层的文物,都是在王城岗发现的文物。”
“根据明润的说法,这里的文物,存在分层堆积现象,这是古人在这里长期生活形成的,据司马学士研究,时间长达千年以上。”
苏油在文物里边发现了一个小巧的青铜勾:“如果这东西,是青铜王朝商代早期或者夏晚期的文物,那么这个遗址,就覆盖了整个夏王朝!甚至还在夏王朝诞生之前,这里就已经有了聚落!”
“正是!”欧阳发说道:“司马学士也是如此认为的。”
这是一个绝对的大发现。
苏油拿起一块陶片:“有文字证据吗?”
欧阳发摇头:“没有,但是我们却还有很多别的证据。”
苏油严肃地说道:“说说看。”
欧阳发说道:“关于甲骨文的研究,商周金石文字局已经探求过一段时间了,却没有发现一个明确的‘夏’字。”
“似乎商人对春,秋,比较明确和重视,冬,则用两个绳结表示,其实是通的‘终’字。”
“夏,这么重要一个概念,一个王朝,如何没有明确地描述呢?”
“而甲骨文上,表示夏的字形,似乎又太多了。”
“于是司马学士干脆将文字向后挪了一挪,从金文中寻找踪迹。”
“从目前发现的秦公鬲,夏官鼎,莒平节等青铜器上,我们都能看到明确的夏字。”
“根据《说文》之意,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臼。”
“按照这个说法,夏字,实际上就是人形: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具有雄武之相。故而在字义上,夏字的本义是‘人’——中国雄武之人。”
“但是这个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司马学士有了一个新的论断。”
“什么?”
欧阳发朝架子上一个巨大陶器一指:“它!才应该是夏字的本意!”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故人
架子上是一个巨大的三尖足彩绘陶鼎,敞口,收颈,坦腹,鼎身装饰横纹,下边有三个尖足。
从形制上看,陶鼎的器型,与“夏”字的结构,几乎一模一样。
欧阳发说道:“相传大禹立国定都之后,以天下九牧之铜,铸为九鼎,《墨子·耕注》记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但是从此地的考查当中,我们已经可以断定,青铜盛极于商,之前的铜器,更多是像明润你手中所持那样。”
“我们高估了夏朝的金属冶炼技术,墨子的记载,应当是指国祚,或者是指鼎的形制,以及其象征意义。”
苏油打开背包,取出纸笔:“金文的夏字,如同‘页’字鼎形周围,加上手足,如果夏字源于鼎字,这不是……画蛇添足了吗?”
欧阳发笑道:“当时我也提出过这个异议,但是司马学士说,这个字,创成于殷商,因此里边还隐藏着一桩血淋淋的历史事件。”
苏油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商汤诛夏桀!”
欧阳发点头:“对,就是夏桀,桀字加上石旁,明润应当知晓。”
苏油说道:“磔刑!《尔雅》:祭风曰磔!风从鸟,玄鸟生商。商人以磔刑祭祀祖先,不为无因。”
欧阳发点头:“尔雅注云:磔,以牲头、蹄、及皮,破之以祭!”
“割肉离骨,断肢体,其后断头。”
苏油看着金文的夏字:“真惨!搞不好接下来,就该烹了……”
欧阳发摇头:“其实这与如今的祭祀也是一脉相承的,今人祭祀,要向祖宗献上最好的食物,不过那个时候的食材,却是战俘……”
苏油打了个寒噤,甩了甩脑袋:“如果按照司马学士这个说法,那夏这个字,就是商人为了庆祝这次巨大胜利而特制的,是商汤诛夏桀祭祀先祖的场景还原。”
“这个字诞生的那一天,就是夏王朝覆灭的那一天!”
“这个说法,颇有《竹书纪年》的味道啊……”
欧阳发问到:“明润觉得,司马学士此论,有没有道理?”
苏油说道:“也的确有些道理,按照这个思路,那阳城陶鼎,就应该是礼器才对,这个你们有证据吗?”
欧阳发说道:“司马学士如此肯定,还有个原因就是这些陶鼎,它们的确是礼器。”
“证据,就在纹饰之上。”
“阳城陶器的纹饰,有一批非常的特殊,明润你看……”
“这个陶罐之上,装饰有太阳纹,细数下来,正好是十二个,表明当时的人,已经知道了十二个月为一年的天文概念。”
苏油觉得非常的神奇:“那这三个月亮呢?”
欧阳发说道:“三月为一季啊……”
“那这两个彗星呢?”
“额,我觉得,是表示先民们知道,彗星消失之后,还会再回来?”
星座不用说了,苏油点头:“有道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天文符号。”
欧阳发说道:“这些都是商代堆积层下方很久远的堆积层上发现的,以商代堆积层厚度推算,这批文物,在商代之前一千到三千年,这是华夏一族,自三代之世,便对天文知识和历法孜孜以求的铁证!”
苏油举起一个陶盆,陶盆是灰陶的底子,但是上边却覆盖了一层白泥复烧,形成了灰陶之外的白衣:“这个才是陶瓷之间的过渡品,在釉料发现之前,古人已经知道用细泥浆烧制表面涂层了。”
说完一跺脚:“哎哟我说司马君实这史学家太实心眼了吧!你们这是闹出了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动静啊,还能等着过年?”
欧阳发提醒道:“此事乃是司马学士提举。他说,诸多疑点还待确认……”
苏油翻着白眼:“我知道是司马学士提举,等我去西京自会找他说话。你们就不能赶紧将现阶段已经可以确认的成果整理出来,赶在年底之前送报汴京,让陛下知晓?”
“明年是改制元年,明年大朝会将宣布重大变革,政治影响懂不懂?!”
欧阳发也不是傻子,顿时反应了过来:“对对对,我们不是历史上那些献祥瑞的佞臣,我们这是实打实地发现了三代遗存!正好可以呼应改制大事!”
“安石相公当年不是闹着要法三代之制吗?嘿嘿嘿,我们就给他看看真正的三代之治!”
“总算是明白过来了。”苏油眼珠转了几下:“我好像知道往汴京的电报该发什么了……”
放下陶盆笑道:“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你们,什么黄钟正音,日心之论,在你们这份功绩之前,都得让位给这个头彩啊……”
当晚两人兴致勃勃地研赏文物,研究纹饰。
如今苏油肚子里的典籍也不少,虽然比不上欧阳发这种金石世家,但是他比欧阳发多的是方法论。
苏油对上古三代的划分方法,也让欧阳发大受启发,如今有了文物堆积层为佐证,以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的划分法也是有道理的。
从如今往上数,六千年以前,属于旧石器时期,以打制工具为标志,对应到燧人氏伏羲等上古部落首领为代表。
六千年到三千五百年之间,属于新石器时期,以磨制石器为标志,对应到蟜氏部落,至有熊氏结束。
三千五百年到三千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陶器出现,陶石并用为代表,对应到黄帝时期。
三千年时,以金属器开始出现为代表,时代进入夏朝。
两人兴致勃勃地搜罗经典,相互启发,聊得兴致盎然,最后抵足而眠。
次日起来,苏油拉着欧阳发去找老刘头,又去城北吃了一碗烩面。
所谓的烩,是指将原料油炸或煮熟后改刀,放入锅内加辅料、调料、高汤烩制的方法。
郑州连接西京和东京,两方饮食在此汇聚,如今面食大行其道。
烩面的面,用的是精白面粉,兑以适量盐碱,用温水和成比饺子面还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一片码好,用湿布搭着的笸箩覆上备用。
汤用上等嫩羊肉,与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的羊骨一起,炖煮三个时辰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得将骨头油全部熬出来,让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
客人到来,取羊油羊汤羊肉入小锅炒制,加辅料海带丝、豆腐丝、木耳、蘑菇、青菜、鹌鹑蛋等,然后下面片,加盐起锅,上桌时再外带芫蕦、辣米油、糖蒜等小碟上桌。
苏油吃得大呼过瘾,冬天里边早上起来吃一碗这个,大半天都是热乎的。
吃过早饭,苏油开始正式办公,今日陪伴他的,乃是郑州真正的管理者——通判赵蒙。
赵蒙见到苏油都不知道该如何打招呼:“二十年再遇,明润已然是大宋架海金梁,愚兄却蹉跎委顿,实在是有些羞见故人。”
苏油拱手道:“年兄客气了,都是为国尽忠而已。”
赵蒙是史洞修和二十七娘的拐弯抹角的表亲戚,因此也同苏油扯得上些许的关系。
当年大家一起同赴科举,眉山老乡里边,得中举事的,有苏油,史愿,杨彭,赵蒙和任贯五人。
之后礼部试,苏油,赵蒙和任贯得中,算是同年,而史愿、杨彭落榜。
苏油中的是探花,加上当时年纪才十四,可谓是出尽风头。
之后一路连升,三十三岁做到了少傅,国公。
而赵蒙和任贯中的是乙榜,还是乙榜靠后,因此仕途蹉跌。
混了二十年,任贯如今远在广东偏远地方做知州,赵蒙算是运气不错,做了郑州通判。
郑州在列位西辅之前,其实相当苦逼,人口不过四万余,还当不了蜀中一个下州。
有人写诗打趣当时的郑州——“南北更无三座寺,东西只有一条街。四时八节无筵席,半夜三更有界牌。”
要想富,先修路。
水路陆路一起上后,如今的郑州,成了工业重镇,人口在短短十年里边,暴增到了三十多万,赋税更是翻了十倍不止,去年还升了州格。
赵蒙这个通判也跟着抬了半级,加上在洛汴渠工程中组织民夫后勤得力,如今被流内铨挂了号,几年考绩下来不出毛病的话,一个中州知州算是稳当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检查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检查
辛辛苦苦二十年才勉强混得到手一个知州,这就是三甲天子门生和苦等诠注的普通进士的区别。
在二十年没有出一个进士的眉山老乡里边,赵蒙算是足以自傲,但是在当年这位小老弟面前,那是真的连渣都不如。
聊起当年中举之后一起再程舍人书坊刻版油印《梅都官诗集》的情形,两人都是感慨。
赵蒙还跟苏油打听史愿、杨彭二人,得知是在唐淹手底下做助教,学问日渐丰博,但文运还是那么差之后,又是一阵唏嘘。
苏油说道:“对了,两位兄台如今也在汴京城,今年还是过了举试,正在眉山会所苦读,就等着明春的礼部试呢。”
赵蒙摇头笑道:“我眉山十九年未出进士了,几年前苏元贞,唐伯虎等人都中了高位,虽然和明润你渊源极深,但是毕竟不能算是真正的眉山人。”
“都说苏氏一门吸走了眉山二十年的文运,是真是假,明年就当见分晓。”
苏油笑道:“这些野语哪里当得真,要说起来还得怪介甫相公,是他废了科举的诗词歌赋,让我眉山人失了强项先手,当真可恼。”
赵蒙拱手道:“也奈何不得明润异军突起。蜀中理学,如今蔚然大观,我看明春,必是我眉山士子一鸣惊人之时。”
苏油喜道:“承年兄吉言了,明年我几个侄子辈也在其列,希望他们能够拿下吧。”
聊完这些闲话,两人才开始进入正题。
苏油关心的,其实就两个问题,第一是郑州工业基地的产能和潜力产能问题,其二是交通运输能力问题。
第一个问题可以从税收看出来,郑州工业基地,除了保障部分西军和全部汴京禁军的装备后勤外,更大头的,就是面向民间的商贸产品。
而这一部分,在战时完全可以向战争倾斜。
这些东西,郑州官府的账册上记录得非常规矩。
赵蒙是眉山人,手底下也有一帮乡党师爷,郑州的工业和经济,也要求更加高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引入眉山模式,是赵蒙的必然选择。
赵蒙是郑州的实际管理者,欧阳发乐得当甩手大掌柜,天天专注于文化教育和考古研究。
他在郑州政坛的唯一用处,就是震慑宗室。
赵顼也算是知人善任了,郑州工业的话事人,基本上都是宗室外戚勋贵成员。
别人怕这些人,作为谥号文忠的名臣之后,欧阳发最不怕的,却也是这些人。
遇到赵蒙怼不动的大佬,欧阳发出马,骂得他们狗血喷头,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受着。
否则欧阳牌弹章一上,那就要震动朝堂,连带宫中的两位王爷都得心惊肉跳。
检查了账簿,郑州一年的坐税收益,就在五十万贯以上。
三十税一,也就是说,郑州工业的民用产能部分,在一千五百万贯左右。
这还不包含不用纳税直接交付军方的军品,苏油估计,郑州的总体工业产能,在两千万贯之上,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数字让苏油非常满意,大宋东南西北几个工业基地的产能加起来,在一亿多贯的样子。
对应一亿多人口的大宋,仅工业产值就人均一贯多,作为跨越千年来第一次起步,已经相当不错了。
运力上稍微差了些,不过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洛汴渠工程九月之后才完工,算是刚刚投入全段使用,加上陆路,现在已经给郑州的产能打通了动脉,可以滋养东西两京。
轻便高效的车辆成为了刚需,苏油决定,明天就去锻造厂看看,那里是车辆横梁和轴承的加工基地。
一天里苏油就没有出都厅,都在报表数据,这些数据其实在出发前,就通过四通商号忘雨阁和皇宋银行财务报表统计过一次,现在苏油主要是进行核对工作,顺便检查一下郑州公务班子的效率和贪腐情况。
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毕竟郑州离汴京太近,还在朝官御史们的威压范围之内,加上普遍调薪,官员们暂时还算是老实。
说起这个来赵蒙就撞天叫屈:“明润你说他们有没有道理,我兢兢业业操持政务,结果被御史弹劾我欺凌上官,独揽大权。凡事都是我先签署,然后逼迫欧阳太守签押,我有那个胆子吗我?”
苏油笑得不行:“这事情我外放的时候常干啊,怎么没见有人弹劾我的通判呢?总是年兄你哪里露出了马脚。”
“我猜啊……五日京兆做得上瘾,行为举止有些僭越了吧?当年我手下的蔡确,蔡京,人家那都是恭敬得很,上上下下,没一人挑得出毛病来。”
赵蒙表示不服:“我对欧阳太守也恭敬啊!你当太守转运使的时候在什么地方?我在什么地方?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好吧?”
苏油就横着眼睛看他:“看看,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在我面前都这个样子,谈何恭敬?”
赵蒙根本不怕这个好脾气的小老乡:“明润你别闹!一路把我往沟里带,现在查完账了就拿我做样,不地道!”
苏油乐得不行了:“御史弹劾,就别忘心里去。人家欧阳太守后来不是还特意上章给你打圆场了吗?”
“说年兄你忠勤任事,是他的得力臂助,什么欺凌上峰之说,纯属子虚乌有……没事儿,不计入诠注就好了嘛。”
说起弹劾,赵蒙又想到了最近一个政坛笑话。
富弼在西京上书,要赵顼留意身边的小人,赵顼就给宰执们看奏章。
富弼的身份地位,宰执们都不敢说什么,唯唯诺诺地称是。
就章惇暴脾气,要赵顼下诏,让富弼举列事实,说清楚谁是小人,为什么是小人。
赵顼都气笑了,富公什么身份我敢给他下这样的诏书,章惇你怕是疯了吧?
散朝后,章惇就气鼓鼓地出来跟王安礼抱怨。王安礼却老神在在,说人家富公说的没错啊?
章惇就又跳脚了,哪里有小人?谁是小人?
王安礼冷笑:“开口君上圣明英睿,闭口君胜臣才百倍,不闻切谏之言,不见规警之行,非小人而何?”
章惇面惭而退。
苏油劝赵蒙:“这些东西听过就是了,不要传扬,章子厚被贬,正一肚子气呢,他那脾气不是好惹的。”
“落井下石之人传出这老笑话来,那就是有心为之,别被人利用了。”
“再说我觉得现在的朝堂很不错,等到改制之后,会更不错。”
赵蒙却表示不满:“王珪不说了,蔡确是什么东西?当年还是你在渭州提拔的下属!”
“明润你就是不争,不然以你的功绩,还有他什么事儿?”
苏油说道:“蔡持正虽然小计较太多,但是处理政务算是一把好手。”
“国家大事,首先需要的是胜任,蔡持正在这方面,的确算是胜任的。”
“至于什么谄媚君上,君子小人之别,我倒是觉得无需过于计较。”
“老百姓要的是生活,对于施政者来说,人人都能鼓腹而歌,远胜一箪食,一瓢饮,不堪其苦,不改其志。”
“不要指望人人都是颜回,真要那样了,这个国家也差不多该完了。”
“大家都是眉山出来的,活在了活生生的例子里,我们更应当推崇‘仓廪实而知礼节。’年兄你说是吧?”
赵蒙叹了口气:“明润你啊,真是老好人!”
苏油合上账册:“好了,数字我非常满意,年兄辛苦,将郑州管理得不错。明日我便要开始巡查工厂。”
“这保密条例,军工厂执行得还算勉强,其它的,实在是堪忧啊……”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谍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密谍
到得黄昏时分,狄咏的队伍也抵达了郑州,在城外北营驻扎。
次日一早,苏油换上了朝服,打起了仪仗,前往郑州锻造厂。
郑州锻造厂,承担的是钢材锻造工作,拳头产品就是各类轴承,车辆底盘,枪炮锻钢构件。
其次才是工字钢轨,机械构件。
最后才是各类冲压民用产品。
这是一个工人上千的大厂,工人的身份是之前汴京的厢军,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子弟,以及核心骨干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合计有六千多人。
半军事化管理,工人们还是很适应的,甚至觉得管理比以前还宽松了一些,薪水给得足,类似后世六七十年代时期的国营大厂,厂内还设有小型的衙差房,各种店铺,比大宋其它地方一个监只大不小。
管事的是石家的老人了,见到苏油倍感亲切,上前打躬作揖:“小人见过国公爷。”
苏油下得马来:“你是石勇吧?”
石勇眼泪都快要下来了:“国公还记得我?当年姑爷才到汴京,从郑州庄子给公爷送马的就是小人。”
苏油笑了:“对对对,就是你,这都管着这么大个厂子了啊,了不起。”
石勇连连作揖:“不敢当国公赞赏,知道国公要来,厂里工人代表,理工技术人员都翘首以盼,礼堂已经布置出来了,大家都想公爷跟我们讲几句话。”
苏油说道:“先视察吧,我要去厂房看大家干活,之后和大家开会,能见到的。”
石勇说道:“也是,那请国公随我来。”
石勇看来操持工坊出身的,对生产抓得很扎实,这里的钢材来自郑州铁坊,包括了锰钢,灌钢。
灌钢还分了高碳低碳,最尖端的产品,就是车床用轴承。
而轴承的核心,就是冲压滚珠生产。
这是石家的核心技术,冲压滚珠标称精准,打磨方式先进,热处理精到,只有石家掌握了滚珠冲床的全套核心生产科技。
如今大宋的各大工业基地,虽然已经能够生产普通车床,但是车床所用的滚轴,全部来自这里。
技术总监怀着激动和自豪的心情,给苏油讲解滚珠和滚轴,以及车床的最关键部件——主轴箱的生产技术要点。
相比苏油和石富当年在眉山的起步,如今的车床技术经过快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装备上了转塔,齿轮箱和背轮机构,为主轴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迈入了相当先进的水平。
苏油估计,现在的郑州高精度车床,差不多已经可以和真实历史上十八世纪末期的机床相媲美。
机床,被称为所有工业设备的“母机”,如果说三酸两碱,煤铁产能是近代工业体系的基础,那机床,就是近代工业的翅膀。
当然同样重要的,还有蒸汽机。
技术总监站在一台轰隆鸣响的机床前,自豪地介绍道:“这是我厂最先进的蒸汽动力机床。通过蒸汽机提供稳定的功率输出,无论轴行程,转速,给进速度,切削速度,负载容量,输出扭矩,加工精度,都达到了以前的的机床无法达到的程度。”
看着工人在机床上进行切削生产机床主轴,那进刀量和给进速度,已经有点近代机床的意思了,之后苏油的目光就落在那台巨大的蒸汽机上:“凸缘盘带来的好处。”
凸缘盘就是后世所说的法兰盘,技术总监佩服得五体投地:“国公对我们的技术非常了解,正是凸缘盘零件的使用,解决了高压密封问题。”
“不光是蒸汽机,更重要的是运用到液压机上,克服了八百吨级冲压设备的技术难题,现在我们正在试生产千吨级冷轧设备。”
“了不起!”苏油大为赞叹:“不过我怎么听说,你们厂的五百吨级水压长五零零三型,还在使用?”
“呃……”技术总监愣了一下:“的确还在使用,不少的民用订单,是那台机器完成的,前两天还坏了,是皇家理工学院派人来给我们修好的。”
苏油笑了:“你确定是皇家理工学院派人来的?”
技术总监看了石勇一眼,石勇又看了厂办管事一眼,管事都赶紧说道:“那人名叫张贾,字子虚,是思喜的师弟,已经将那台老机器修好了。”
“这几天正在厂里调研技术,收集问题,说是要寻找课题,回学院上报要经费呢……”
苏油问道:“你怎么确定这个人就是理工学院的人?”
管事都傻了:“他那一身服色,谈吐气质,还有对机械的熟悉程度,啊对了,他还有理工学院开来的介绍信……”
苏油继续问道:“那封信,你看过吗?皇家理工学院的印章,检查过吗?”
“呃……”管事的有些腿软了:“我……我交给门卫检查了……”
苏油点头:“门卫给你回复了吗?确认信件真实性了吗?你带他进厂,是在收到确认之前还是之后?”
“这个……”
石勇急了:“老王!这个人现在在哪里?!”
管事吓得噗通一声跪下了:“就在技术大楼!他……他不会是……”
石勇一跺脚,大吼一声:“厂卫队!跟我去抓人!”
苏油抬起手来:“别!管事你去,好生将他会议室,还有,厂子里管事以上的人,除了值班的,其余全部也给我会议室,我在会议室等你们。”
石勇冷汗都下来了:“国公,要不你稍等,我把神机铳从机要室领出来?”
苏油笑道:“这倒是不用了,会议室在哪里?带路吧。”
刚刚在会议室主席台坐下喝了两口茶,厂办管事的就满脸的鼻涕眼泪,低着头进来:“国公,经理,人带来了,叫不叫进来?”
苏油放下茶杯:“叫他进来吧。”
一名贼腻兮兮的少年从门外进来,还是刚来时候的那身打头,不过身上多了一件白大褂,对着苏油拱手:“嘿嘿,国公爷,幸不辱命。”
苏油一点笑容都没有:“不用嘚瑟了,坐到我旁边来吧。对了管事,去将这人的介绍信也取过来,还有厂区保密条例。”
管事战战兢兢地去了。
接着,各部门管事们纷纷进入会议室。
很多人还没有见过苏油,对这个大宋工业的奠基人内心里早就充满了景仰,脸上都是兴奋之色。
等人都到齐了,石勇这才说道:“今天是国公视察我们厂的大日子,我们心里都很高兴,厂子里近年来做出了不少成绩,陛下,朝廷,四通的股东们,都屡次嘉奖。”
“业绩也很好,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厂子里一个技术主管,俸禄比县令还拿得高,郑州锻造厂的工人,都是媒婆眼里的香馍馍!”
底下传来一片笑声。
“但是!”
石勇一声怒喝,下边顿时鸦雀无声。
“但是!好日子过得久了,就松懈了,很多铁打的规矩就忘了!”
大家面面相觑,怎么着,今天不是来表扬咱的?
石勇继续说道:“今天国公来,我是憋足了劲想要让大家挣点面子,跟国公显摆显摆咱们的功劳的,结果却被国公抓住了大篓子!”
“泄露机密,清零考绩!这顺口溜你们有多久没念叨了?!这一年就算有天大的功劳,也白干了!”
石勇扫视了一眼下头,自己也觉得憋气:“下面让国公跟大家说!”
苏油接过了话茬:“我身边这位,大家这几天应该比较熟悉了吧?”
众人都还在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并不是什么皇家理工学院的助教,也根本不懂什么高明的技术,甚至,都不叫张贾。”
“张贾是真有其人,不过现在压根都不在郑州,张贾本人也不字子虚,子虚就是告诉你们,他是来骗你们的!”
“他是一个密谍!”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训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教训
会议室里边顿时哗然一片。
苏油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你们应该感到庆幸,这个密谍不是西夏和辽国派出来的,而是军机处,是我派出来的,否则现在已经有无数人下狱待堪,只等秋后问斩了!”
几天前跟台上这家伙笑嘻嘻称兄道弟的人,现在已经吓得脸色苍白,冷汗直流了。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这位,名叫赵孝奕,长宁军节度使,曹王幼子,新任提举军机处机宜司事。”
下边又是一片哗然。
苏油说道:“陛下的这个任命,我是反对的,毕竟节度过于年轻了些。”
“因此我提出了一道试题,那就是如果节度使能够打入我大宋的工业核心郑州锻造厂,并且套取出有价值的机密情报,那么就同意这道任命。”
“如今看来,节度得了个上甲,通过了考验,所以他现在已经是机宜司掌事了。”
“但是郑州锻造厂,却是考了个丙下啊……”
“下面就让节度说说,他这出戏,是如何演出来的,事先声明,我全程没有提供一点信息给他,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啊……”
赵孝奕站起身来,对着大家鞠了一躬:“大家好。”
所有人都翻起了白眼,好你妈个鬼!
赵孝奕不以为意,嘿嘿笑道:“接到国公这项考题,我就开始下功课,我是皇家军事学院出来的,两家学院曾经一起合并教学,因此理工学院的人是什么模样,我是知道的。”
“之后就是寻找机会了,张贾这个人的确存在,而且也理工学院也的确接到了你们的求援请求,派遣他来帮助你们修复锻床,不过在半路上,给我’碰巧‘遇到了。”
“他这个人太好认了,于是我又冒充嵩阳书院去汴京考试的举子,轻松骗得他的信任,顺便套出一些他在郑州的关系,然后伪造了一封他家中老母病重的信件,投到驿馆,当晚他就来委托我,到汴京城后告诉学院他家中有事,请学院另行委派去锻造厂的人。”
“于是我就变成了张贾,模仿他的装扮,语气,知道他的师兄以前在锻造厂干过,其余再无熟人,难度就降低了。”
“不过张贾有起码的意识,那封介绍信我没有搞到手,为了提防他警醒,我也不可能偷那封信。”
“不过一场酒喝下来,我们交情就算不错,当夜歇在同一间房里谈天说地,待他睡着之后,那封信却被我偷看过。”
“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仿造信件,用萝卜仿造印章,不过虽然准备完全,却没有用上。”
“因为贵厂的管事似乎对我完全的信任,都没有认真检查,就将我放了进来。”
“从和张贾的交谈中,我知道贵厂的那台锻床过于老旧,问题可能出在密封上面,进厂后便随口询问你们的新机床在密封上有什么改进措施,你们的技术人员告诉我有个东西叫凸缘盘。”
“于是到了老锻床前,我让你们用凸缘盘更换老锻床旧密封圈,竟然就真的解决了问题。”
“后边的事情就不用说了,你们彻底信任了我,厂房,技术大楼,任我进出……嘿嘿嘿,贵厂的技术储备,的确让人叹为观止,那台最新式的高压锅炉蒸汽机,堪称神器啊。”
他说得越轻松,下头的人越是脸色发苦,这一回,老底儿都给别人掏掉了。
苏油轻咳了一声:“首先确定一点,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是有志一同的。”
“为什么我今天要这么做,就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心里边,时时刻刻要装着一根弦!”
“我们辛苦发展了几十年的技术,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利用我们先进的技术,保国安民,将国家民族的那些威胁,通通干到趴下!”
“这些东西要是被敌国窃取过去,生产出军器反制我们,那我们成什么了?”
“那时候,我们全都是华夏民族的千古罪人!”
“节度的手法很高明吗?我觉得并不,可为何他还是成功了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执行出入制度,没有识破其拙劣的伪装。”
“制度上那些条文,每一条都不是虚设,接下来我给大家念一念。”
待到念完条例,苏油说道:“陌生人入厂必须验明身份,介绍信必须认真检查,这封信上的公章,就明显不对,皇家理工学院,早已经使用石纸和钢印,印文是有凹痕的,这封没有。”
“信封也不是理工学院制式信封,信封上的梵文数字编码,明显是手写而不是钢印。”
“大家急于恢复生产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但是厂卫明显没有认真执行人员审查制度,技术人员在与节度交谈的过程中,明显也没有执行保密条例。”
“条例明确规定,平日里当守的秘密,针对的是所有外来对象。”
“皇家理工学院来的助教,就不在此列了吗?”
“厂区的人都是老理工,对理工学院的高人有种崇拜心理,很正常,我也崇拜。”
“但是崇拜归崇拜,保密归保密!”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各位守护的,是国之利器;而敌国密谍的手段,甚至能比节度高明百倍。”
“我相信,让大家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我们的成果,在座各位都会毫不犹豫。”
“可一旦被敌人钻了空子,那这些我们宁愿为之献出生命的东西,就会被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地窃走!”
“所以严守保密条例,就是用另一种方式,捍卫我们愿意献出生命去捍卫的东西。”
苏油站起身来,郑重地对着各位管事鞠了一躬:“列位,拜托了!”
以石家背景的郑州锻造厂为首,苏油在郑州掀起了一场制度查漏补缺,执行严肃认真的风气整顿。
郑州锻造厂经理石勇,被苏油上奏,罢免了一切职务,夺去散官官阶。
涉及此次事件的相关人员,都遭到了一系列的处分。
全厂职工,扣除三分之一的绩效。
而且苏油还说了,暗访制度,以后会形成常态,要是被暗查人员钻了空子,都按照此例办理。
要是真的出现泄密事件,那可就是送法司严办的下场。
一时间,郑州的“国有企业”,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小道消息传得埋汰,说什么惧内如虎的国公爷,这次敢拿国夫人娘家首先作伐,可见其破釜沉舟,跪坏搓衣板也要坚决执行的决心。
惹不起惹不起……
除了保密制度,还有生产制度,财务制度,品检制度,管理制度……
大宋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制度缺失问题,从来都是对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
苏油只抓了这一个点,就将郑州工业基地的局面振作一新,让汴京城里的高太后开心不已又摇头感慨,以宰执之能去抓生产管理,真是拿着牛刀杀小鸡啊……
苏油却没有这种自觉,给郑州各工厂结结实实上了一课之后,第二站就是嵩山,嵩阳兵工厂。
这里才是大宋真正核心的机密之处。
因为金手指开得太大,导致军器其实存在诸多的问题,大宋到现在都还在不断地改进,至今没有什么像样的新式武器出来。
大体的进步,大概就是武器钢材强度不断增加,重量不断减轻。
城防炮神威大将军的自重不断降低,加上新式的移动底盘,这曾经超重的大家伙,可以从要塞和舰船上下来,安装到具有巨大车轮的车驾上,由四匹东北驮马拉动了。
硝化棉药包从三斤增加到了四斤,炮身重量反而降低到了一吨半,炮闩和钢材的改进,让这种火炮的威力倍增。
有效射程,从最初的六百米,延伸到了三公里!如果是安装到汴京城那种十丈高的城墙上,可以延伸到五公里!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阳兵工厂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嵩阳兵工厂
之后的神威大将军炮,才勉强达到了苏油要求的舰炮和要塞炮的要求,如今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城墙,能抵挡一枚神威大将军发射的二十斤重炮弹。
不过问题又来了,这玩意儿仍旧没法装到舰船上,因为威力太大,木壳船体抗不住后坐力,只能装备到大名府的城头上。
更大的投入,在弹药。
皇宋银行的储备,渐渐转移到了金银之上,南海两浙大理的铜料产能爆出来之后,已经能够冶炼出足量的黄铜。
大部分的黄铜,用于铸造舶来钱和铜器,剩下的成为军用物资,用于生产铜壳弹。
霹雳炮和带匣神机铳,这才终于摆脱了弹药不济的尴尬境地,纸壳弹的生产比例日渐降低。
而更加可悲的转轮骑枪,都还没有大规模上过战场,就因为密封不严,射程不远,精度不高等等弊端,在高遵裕两次实战演练之后,直接淘汰。
高国舅现在心气儿高,用他的话说,同样的弹药,两种铳械,战果相差三倍,这样的武器要来何用?!
王中正却以为不然,这娃如今是唯火力论的坚决拥护者,高国舅是个棒槌,没有经历过南海之战,没见识过铳发震天雷的威力。
他给军机处提出了一个建议,是不是可以让皇家理工学院搞一个新课题,我们就用转轮铳的原理,扩大口径,生产大型铜壳子弹,弹头换成带爆破功能,就如同明润曾经搞过的枪榴弹那种,是不是就能研发出一种能够快速发射小型震天雷的转轮铳?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就有了一种能够由骑兵携带,一同行动,威力强大的支援火力?
为了不劳烦理工学院的大牛人们多费脑筋,我王都监还贴心地绘制了一幅想象中的图样随信送上,明润你先看看。
当时苏油收到信还没打开,就已经笑坏了,王中正这阉货,居然敢指导理工学院研发武器了,怎么不美死他?
可等到打开图纸,苏油却傻了,这这这这个东西……王姥姥这图纸,跟国产LG4型40毫米转轮榴弹发射器,真的好特么像哦……
但是光像是没有用的,人家LG4是利用发射药燃气驱动弹巢,那是真正的半自动武器,要真有那技术,苏油都敢让理工学院设计AK47了。
王姥姥想得过于简单,转轮铳可以通过食指扣动扳机,同时带动弹簧驱动弹巢,换成这么大个家伙,还扳得动吗?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不能解决,加一个预压弹簧,射一发压一下,弹巢驱动由预压弹簧来完成,扳机只负责击发就行了。
射击距离也无需太远,四百米足够,精度也无需太高,杀伤半径五米,都足够敌人的重骑兵喝一壶了。
因为重骑兵不形成密集阵型,就形不成真正的威胁,但是一旦形成了密集阵型,那就是给这种武器送菜。
杀伤半径都不用太大,五米,胖方圆十米都在杀伤范围内,就已经足以让敌人的重骑兵无法形成建制。
因此王姥姥真没有瞎说,图纸虽然纯属搞笑,但是人家这个创意却是相当的精彩。
为了呼应未来设想中的西夏战局,苏油在理工学院将王中正的设计完善之后,将试制订单交给了嵩阳兵工厂。
嵩阳兵工厂,坐落在嵩山深处的一处山谷里边,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大宋不惜修建了一条从郑州通往大山深处的铁路!
铁路全长二十五里,是汴陈铁路长度的一半,这些铁料换成冷兵器,足以武装十五万人!
赵顼从封桩库直接拨了全款,此举也说明了他对新式武器的信心,和提升军备的决心。
乘坐着马拉车厢沿着铁路往山谷进发,沿途都是驻防部队。
先是义勇弓箭社,其后是州军,再往里,就是寄食厢军、禁军,最后是荷枪实弹的新军。
宁**的一支,负责最里边的一道防线,防线拉着铁丝网,铁丝网后边是钢筋水泥的地堡,地堡后面是水泥砖墙,将一个巨大的山谷封闭起来。
马车拉着铁轨车厢直接进入了厂区,视线里一下子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简陋的车站上,列队站着一支新军迎接马拉轨道车的到来。
苏油从车厢里出来,队长立刻跑步上前,然后一个立正:“皇家军事速成三期毕业生,宁**二队三班准卫田遇,参见国公!”
话语里边带着夔州口音,苏油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指着他道:“木叶县出来的!”
“是!家父讳守忠,是国公爷的老部下!”
苏油又惊又喜:“你是田守忠的儿子?老几啊?”
田遇露出一脸憨厚的笑容:“我是家中老三。”
苏油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路行来尽遇到熟人了,哈哈哈,你跟你家爹的做派,可是截然不同啊!”
田遇说道:“家父说他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没多读书,他说国公爷说过,哪怕是武人,读过书的武人也不一样,于是一路供我从皇家军事速成班毕业,才许我从军。”
苏油点头:“你家爹的脑子灵光得很,从来不打硬仗,捏软柿子可比谁都厉害。”
见田遇有点不好意思,苏油却笑道:“这就是智将的底子,寻找战机攻敌薄弱的天赋。可惜啊,就是兵书战策读得少了,老被人家说他奸滑。”
“兵者,诡道也,打仗不奸滑,那还打什么仗?你父亲还好吧?”
“好,他现在是陕西路第五将,驻守狼渡。”
苏油很开心:“等我视察完兵工厂,再和你好好聊聊,走吧,先去各坊看看。”
霹雳炮的样子几乎没有变样,不过因为钢材的品质提升之后,其烤蓝反光从视觉上就能看出来质感的不同。
新军还是对苏油的设计不满意,比如霹雳炮的挡箭板,就被高国舅大加鄙夷。
阻挡视线不说,运动时还不方便,还平白无故增加了重量。
精确射程两公里的东西,就算是骑兵冲击也没用。照高国舅的说法,这还被敌人杀到面前,还用什么挡箭板啊,自己抹脖子算求。
苏油觉得有道理,当时设计这个东西,是受后世设计的影响,可好像人家是用来抵挡对面射过来的机枪子弹用的,这尼玛……好像真的用不着。
结果现在的霹雳炮,就变成了舰炮加车架的格式,而苏油的后世设计,再次被无情淘汰,霹雳炮整体,回到了一战前青铜火炮的风格。
苏油穿越了三十多年,孩子都俩了,早就已经学会了和这个世界妥协,只要是有道理的建议,苏油都会同意试一试。
这些都不重要,现在的嵩阳兵工厂,重要的是产能,铜壳炮弹和铜壳子弹的产能。
铜壳子弹工艺已经摸索了二十年,仅仅一个弹壳,制造工艺也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铜料熔铸,多次冲压拉伸,切边,挤盂,收口,机加工,表面处理等多项工序。
炮弹的弹头和弹壳同样是如此。
之后还要装底火,装引爆药,炸药。
弹头要填炸药,发药,印信。
最后才是组装成子弹和炮弹。
装药车间有三百名工人,两班倒,如今没法上夜班,车间两百米范围内都通通不能用火。
为了克服无数的工艺难题,工人和技术人员们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聪明才智。
比如装填弹头的力度要保证每一颗子弹都一样,使用下压型装填结构肯定不行,工人们创造性的发明了上举型装置,子弹顶到上部的重物之后,如果超过设定压力,重物就会被顶起来。
这样就保证了每一颗子弹头的填装,都是标称压力,也就是上方可移动重物的重量。
一个小小的弹头装填设备,都已经改造了好几代,工人们还给它装备了力量方向转换的连杆和节省力气的杠杆,不但节省了力气,还满足了人体手臂下压的习惯。
诸如这样的举措不是一处两处,最终设计成型了子弹和炮弹流水线上的诸多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工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