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老师在此全文阅读 第3分节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与曹操共猎(终)

    等到戏志才解释完,曹操的心里颇为的怪异。

    李知通过外边的只言片语,便能了解到陛下的心思。

    而且还能通过宫外之事影响陛下,换而言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意味着他在操纵君王?

    想到这里,曹操眼神有些怪异的看着李知。

    “中了……中了……兄长好箭法!”

    就在这时,郭嘉大惊小怪的呼叫了起来,也没和众人打招呼,便往一边的草丛中跑去。

    曹操等人转头望过去,向李知问道

    “行之可知为何奉孝大呼小叫?”

    李知摇了摇头,没有说话眼神有些复杂的看着手里的弓。

    就是刚才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李知发现远处有一只山鸡,就随手的引弓搭箭射了过去。

    没想到那只山鸡在受惊飞起来之后,还不等飞多远,便突然之间落入草丛,想必须射中了。

    李知心中的十分的怪异。

    “我这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吗?本来都打算空手而归了。”

    “哈哈哈……”

    就在这时,郭嘉提着一只山鸡,笑得前仰后翻,歪歪扭扭的往他们这里走了过来。

    戏志才有些好奇问郭嘉道

    “贤弟何事如此高兴?”

    郭嘉还在哈哈大笑,说不出话来,只是把山鸡递给了戏志才。

    戏志才一阵的奇怪,拿着这只已经死了的山鸡,翻来覆去也没发现有什么可笑之处,所以眼神奇怪的看着郭嘉。

    这时候,荀彧像是发现了什么,拿过山鸡一看,亦是哈哈大笑。

    曹操向他递过去一个疑惑的眼神,荀彧便把那只山鸡致命的伤口,给了曹操看了一下,曹操看完亦是笑了起来。

    却原来这只山鸡并不是被李知射杀的,而是被李知引弓射箭一吓,慌不择路的撞在了一旁的石头上,撞死了。

    李知这个时候也发现了这只山鸡的死因,哭笑不得的把手中的弓箭一扔,双手背在身后,双眼望天,无语了。

    心想:“听说过守株待兔,我这算是什么?射箭待鸡?”

    想到这里,李知也摇了摇头嗤笑了一声。

    “兄长之箭法,实乃天下第一,不用见血便可猎得猎物,奇闻也!”

    说道这里郭嘉又是一阵大笑。

    李知面无表情的看着狂笑的郭嘉。

    心想:“你个熊孩子给我等着,明日跑步之时,必然多上三圈,想必到时你便无力去取笑为兄了。”

    郭嘉被带看的浑身发毛,渐渐地笑声停了下来,变成了尴尬的笑声。

    “呵呵呵…兄长为何如此看嘉?可是有事?”

    李知面无表情的看着他点点头道:“无事,很好,贤弟很好。”

    说着便不再理他。

    听他这么说,郭嘉更不自在了。通过这些时日,他也知道了李知的脾气。

    李知说无事反而会是大事,怕是明日自己要遭殃了,郭嘉脑子一转便想明白了前后。

    害怕日后受罚,郭嘉便立刻朝李知求饶道

    “兄长兄长,嘉错矣!嘉不该拿兄长之短处嘲笑兄长。”

    “知道错了?”

    李知问道。

    “知矣,嘉知错矣!”

    “那可愿受罚?”

    “这个……”

    “嗯……?!”

    “兄长尽管处罚便是”

    “去树林中打一捆柴,我有用处”

    “啊……?”

    “还不快去!!”

    “哦哦……”

    就在他们打猎说话的这个过程中,太阳已经渐渐的升到了当中。

    李知腹中也是有些饥渴了。

    让郭嘉打一捆柴,便是想要在这荒野之中来一顿野餐。

    李知好久没有野炊过了,现在想起来还挺怀念的。

    相请不如偶遇,恰好今天打猎,而且也打了不少的猎物,所以他想试试。

    于是便对曹操等人说道

    “诸位腹中可曾饥渴?

    一会儿奉孝把柴打来,知为诸位做顿美餐如何?”

    “哦?”

    曹操满脸惊讶的看着李知好奇的问道

    “行之还懂鲍厨之道?”

    “稍有涉猎”

    这时候荀彧开口了。

    “行之莫不是不知道,君子远庖厨之言?”

    听到荀彧说这句话,李知翻了一下白眼,对他问道

    “文若可知孟子说这句话之时,所言的君子是何人?”

    荀若闻言眉头一皱,回答道

    “自然知道,此乃孟子对齐宣王所言,所言君子乃是齐宣王。”

    李知呵呵一笑,道:“这就对了,孟子在那时所说的君子乃是君王之子,拿到如今来说便是太子。”

    “此言乃是提醒君王治理国民需实行仁政,而非是鲍厨之垢。”

    说完便不理他了,倒是荀彧听到他的话后,有些若有所思。

    “善,行之贤弟此言大善!”

    曹操听到李知如此解释孟子此言,抚掌大笑道

    “好了不与你等多说了,知要去做饭了”

    曹操等人见他当要真去做饭,显然是真的懂得厨艺,他们对李知的厨艺也是好奇不已。

    遂曹操开口道:“如此,我等便等候行之的易牙妙术了”

    等待郭嘉哼哧哼哧的把一捆干柴背回来之后。

    他让郭嘉先去生火,又让跟随他们的仆人们,去把他来的时候带的一些牛油和调味品带过来。

    李知先到小溪旁边把曹操所猎的那只小鹿洗剥了一下。

    等洗剥干净之后,把鹿排和肉分开。

    鹿肉用一只鲜树枝穿起来,又用一把解手刀在鹿肉划了几道,以便入味。

    在鹿肉上抹了一些调味品,最后再抹上了一些牛油。

    至于鹿排,先是让仆人架起锅,烧开水,用热水焯了一下以备后用。

    这只鹿便是他们今天中午的主食了。

    至于那两只鸡,李知想了一下便把便把其中一只也像鹿肉一样收拾了一下,然后穿的鲜树枝上打算如鹿肉一般烧烤。

    另一只他想吃……叫花鸡。

    于是便连鸡毛也不退,只把鸡开膛破肚之后,取出内脏,塞入了一些香料和盐巴。

    最后后封死之后,用一些泥巴把鸡使劲包裹了起来,裹成圆球状。

    然后在郭嘉生火之处挖上一个洞,把鸡放了进去,最后埋上土之后,又把火挪了过去。

    其他人看到他这么做,十分的好奇。

    “这…如何吃的?”

    他们四人心中如此想着。

    不过他们也不懂厨艺,所以,也不知道这样做饭对不对,便也不便多言。

    因为没有烧烤架,所以他用两段三叉树枝,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烤架。

    把已经涂好佐料的烤肉放在了上面,并令仆人反复反转,不时的涂一下油。

    他又另生了一堆火,架上炒锅,先放了一些油,等油烧开,切了一些葱姜,把佐料放在里面翻炒一下,待佐料炒香,便把焯好的鹿肉放了进去翻炒起来。

    过了一会儿,等李知把鹿肉炒好出锅之后,烤肉以烤好,算算时间叫花鸡应该也差不多了,于是便也将其刨了出来。

    “你等去把车中之酒取来,”

    李知看饭做的差不多了,便让仆人去取了酒,又把众人招呼了过来。

    “诸位,饭食已然做好,可以食用了”

    正在远处看风景的曹操等人,看饭食已经做好,便一起走了过来。

    “做好了?我等可皆是十分期待行之贤弟之美食。”

    “保证让诸位满意”

    李知信心十足。

    毕竟他原来也十分的爱好美食,还专门跟人学过,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厨,但是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随便做一点,那就是美味。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没有炒菜这一说。

    李知把烤肉一点点的取下来,用刀把烤肉分割开来,又把叫花鸡取了出来分与众人,道了一声请,便自顾的享用起来。

    看他吃得香甜,几人亦是忍耐不住,便也享用起来。

    “好!”

    这时候曹操吃着美食大声的赞了一声好。

    “真乃美味佳肴也!行之贤弟果有易牙妙术!”

    “善”

    “大善”

    其余人等亦是连连称善,吃的满嘴流油。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二章 怒斥关羽

    傍晚时分,太阳阳渐渐的落下,天边有一片晚霞殷红似血。

    他们几人打了一天的猎,有些疲惫,便一起回去了。

    回到荀府门曹操与众人分别

    “操与诸位贤弟相识,乃操之大幸也,今日行猎,操已然尽兴,他日我等再聚,告辞”

    “保重”

    曹操与众人一一作别,便骑上快马回家中去了。

    李知回到府中,让春儿打了一些水,洗漱了一下,坐在软榻上手扶着下巴,呆呆的想着心中的事情。

    “最迟明日,想必郭德便能把酒运来,届时我的计划便可以开始了。”

    “不过,却需要先留一条后路”

    想到这里,李知定了一定神,吩咐对伺候在的一边的春儿。

    “去把杨英寻来,我找他有事。”

    春儿应了一声,便急匆匆的去找杨英了。

    不一会儿杨英来到李知门口

    “主公寻英来,有何事吩咐”

    “你且进来”

    等杨英进到房中之后,李知揽着他的肩膀,小声的对他吩咐道

    “今晚你去把洛阳城四周走一遍,尤其是城墙之处,好好找一下,看守卫有没有薄弱之处,另外……”

    如此这般…李知对杨英细细的嘱咐了半天。

    “主公放心,此事便交于英了”

    杨英拍着胸脯保证道。

    “一切需小心谨慎,却不要让别人发现了,此事关乎我等身家性命,务必要小心在意。”

    “喏“

    杨英应了一声便匆匆的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李知陷入了沉思。

    “此次洛阳之行,本以为只是来游玩,没想到却是有性命之危,当真是世事无常”

    “不过,此次虽然危险,但也是天大的机遇若此事办成……”

    李知想到此处,面露笑意。

    翌日

    李知起床之后,洗漱完毕,正在吃饭,就听外边春儿进来禀报

    “公子,门外来了两个大汉,说是公子旧交,公子见是不见?”

    “哦?”

    李知听闻此言愣了一下。

    “我初来洛阳也不认识什么朋友啊,怎么会有人来找我…”

    随即眼前一亮

    “莫非是……”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于是便道

    “速速请两位贵客入府”

    “不……还是我亲自去迎接吧”

    李知说完便匆匆的往外走去。

    来到荀府门口,就见徐晃跟一个红面长髯大汉站在外边。

    只见这大汉身高九尺,身材魁梧有力,面色冷峻的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果然……”

    李知在听到有人找他之时,便想到了可能是徐晃。

    不过徐晃一边这个人却让大吃了一惊。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此人便是后世那个传说中的人物了。

    “公明可是稀客,今日怎的有空来此处寻知”

    徐晃此时却是面色有些愧疚,对李知拱了一礼

    “晃今日来乃是向公子赔罪的。”

    “赔罪?”

    李知诧异了一下。

    “公明兴何出此言,快快请起”

    “此处不是说话之地,你我先行入府再言其他”

    三人进入荀府,到了李知的别院之中后。

    徐晃又是对李知拱了一礼

    “晃前些时日却是骗了公子”

    “今日来,便是于公子负荆请罪”

    李知一听亦是一愣。

    “公明兄不必多礼。”

    “不知公明何事骗了知?”

    徐晃闻言满脸的愧疚道

    “晃前些时日,对公子所言晃之好友去向不明,实乃是诓骗公子之言”

    “我那好友其实一直在晃家中居住。”

    说到这里徐晃脸色发红

    “还请公子赎罪。”

    “哈哈哈哈”

    李知闻言哈哈大笑。

    “亲亲相隐,乃人之常情也!”

    “那日你我初识,虽然聊得投机,然,也不过是只见过一次面罢了,如此重要之事便是换知亦会如此,何言怪罪?”

    “公子高义!”

    徐晃见他没有怪罪,松了一口气,心中亦是十分高兴。

    “这便是我那好友关羽关长生”

    徐晃这时候对李知介绍道

    “关羽关长生,见过公子,多谢公子出手相助。”

    这时,一直在一边沉默不语的关羽开口了。

    只是他说话之时,双眼微眯,脸色严肃,看起来有点倨傲。

    “公子莫怪,我这好友自幼便是如此,非是其倨傲自大”

    徐晃见此,苦笑了一声,赶紧对李知解释道。

    “公明兄不必如此,知,非是小肚之肠之人,岂会为如此小事而生气。”

    李知闻言摆了摆手,满脸的不在意,心想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张脸我在后世见了无数次,也拜了无数次,也没见他对我笑过一次”

    “公子大度,非羽无理,乃是羽天性如此。”

    关羽闷声闷气的在一边开口道。

    “长生贤弟杀恶霸,乃是大义之举,堪称义士奇人也。”

    “奇人行奇事,长生贤弟天性严肃,长相威严,身手出众,乃天生大将也。”

    李知今天见到了关羽十分的高兴,遂对他大加赞赏。

    “长生贤弟之事,我已托于一好友,想必过几日便会有消息传来,届时长生兄便不用到处躲藏了。”

    “如此多谢公子了”

    李知不愿意听他们谢来谢去,便岔开话题。

    “长生贤弟家中还有何人?”

    “某家自幼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一发妻,不过……”

    关羽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面色冷峻,但是眼中却满是担忧。

    “某那发妻,在某临走之前,已怀有八个月的身孕,如今想是已然产子,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长生贤弟何不早言?!”

    李知听到这里猛然起身。

    “弟妹既然已怀有身孕,如何受得了惊吓?”

    “长生贤弟好不晓事!如此重要之事为何瞒着为兄?!”

    李知怒斥了关羽一番,便对着外面大声喊到

    “来人!速去寻伯雄前来”

    在外面伺候的春儿一听,立刻应了一声便匆匆而去。

    “你啊你……”

    李知指着关羽气得说不出话来。

    “你自己犯了事,跑出来逍遥快活,却连家中妻小皆然不顾,如此岂是大丈夫所为!”

    李知厉声对关羽大声斥责。

    “……”关羽沉默不语,只是任由李知斥责,脸色憋得发紫,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就在此时,外边杨英匆匆的走了进来。

    “主公有何事吩咐?”

    “你驾驭一辆马车,带上几个人,车中多备些被褥,去河东解良县一个叫关羽关长生的人家中,把他的妻小接来。”

    说到这里李知扭头对关羽问道

    “你可有什么信物,能让你妻子见到,便能跟随伯雄前来?”

    关羽沉默了一下,随即从胸口掏出了一个锦囊,在锦囊上轻轻地抚摸了几下。

    “此乃成亲之时,发妻所赠,发妻见此物,必然前来。”

    李知一把夺过锦囊,放在杨英的手中,仔细的叮嘱到。

    “伯雄此去,当多加小心,务必把长生之妻小安全的接来。”

    “如若长生之妻尚未产子,你等便对她说明事由,并驻扎长生之家左右,以为护卫。”

    “如若有人欲害长生之妻……”

    说到这里,李知眼神一厉。

    “格杀勿论!”

    “喏!!”

    杨英亦是满脸杀气的应了一声,转身便去了。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三章 择将

    就在杨英走了之后,关羽猛的站起身来,走到李知面前深深的行了一礼。

    “兄长大恩大德,羽无以为报,日后但有所命,虽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唉……”

    李知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关羽的肩膀。

    “某如此做,非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你之幼子”

    关羽闻言沉默不语,脸色却是更加的红了。

    “公子,郭德他们回来了。”

    就在此时,秋儿进来禀报。

    李知闻言大喜。

    “可算是来了”

    想到徐晃和关羽还在,便扭头对他们歉意道

    “二位贤弟在此稍后,为兄有些事情去去便来。”

    听到他有事两个人赶紧起身,异口同声说道

    “若是兄长有事,我等便先告辞了”

    李知要结交他们二人,哪会让他们现在就走

    “,两位可否稍等片刻,我与两位还有要事要谈。”

    “这……”徐晃看了看关羽,有些犹豫,关羽略一沉思,便轻轻地点了点头。

    “无妨,兄长有事便去忙吧,我等在此等候便可”

    徐晃和关羽异口同声说道。

    “如此,恕为兄怠慢了。”

    随后,李知又吩咐秋儿与他们上些果品茶点,便匆匆的向外走去。

    待到李知走到荀府大门外,只见十数辆马车,参次不齐的排在荀府门前。

    马车四周,零零散散的站着约有八十余人护卫着马车,领头一人正是郭德。

    这些人虽然看起来零散,不成行伍,但是进退之间颇有章法,显然是受过训练。

    “坤叔到底是如何人物?为何连练兵之法都懂的。”

    李知心中亦是有些疑惑,但是他对坤叔之才却是佩服不已。

    “这才几日,这些人便颇有行伍之气”

    虽然这些人还称不上什么精锐,但是却可堪一用了。

    对此,李知心中十分感激坤叔,有了这些人,他在洛阳的安全便有了保障。

    “主人,小人以把酒安全地运了回来,请主人查验。”

    这时郭德看到了李知,快步的走了过来,向其回报道。

    “这些护卫亦是从那几百余人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精锐?”

    李知摇了摇头,笑了一下没有多说什么。

    “小人来之前,族老让我与主人带话。”

    “哦?坤叔有何言要与知说?”

    郭的面上有些犹豫,最后咬了咬牙,道了一声罪说道。

    “族老言:李小子,为何要用这么多人?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若真出了事,先以保住性命为先,莫要为了颜面而死扛。”

    “颜面做价几金?等回来之后我与你补上。”

    “逃命并不丢人,丢了性命,才算是真的丢了人”

    “我郭家就剩奉孝一个嫡系之人,若是他出了什么意外,我便把你小子送入皇宫做宦官去!”

    “诛除宦官?你诛你自己去吧!”

    说到这里,郭德已是满脸大汗,把头紧紧的低下,不敢看着李知。

    李知看他这副模样,便温言安抚道

    “你不用害怕,此乃坤叔之言,此事与你无关。”

    安慰完郭德之后。

    李知的心中却是思绪万千,颇为感慨。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坤叔待郭嘉亦是不差于父母,我这贤弟倒是好福气。”

    感慨完,李知便想起了正事,对郭德吩咐道

    “你等先把酒运进荀府”

    “之后,你多取些钱财,买够八十人一月之用的粮草和器具。”

    “随后带他们去景室山以东约五里处,那里有一个小山谷,你等便在那里驻扎。”

    “随后,我便会安排人,去那里训练你等”

    “喏”

    郭德闻言应了一声,便按吩咐行事了。

    看着他们把酒运用了荀府之后,李知便扭头向自己的别院处走去。

    回到别院,进入房中,只见关羽与徐晃正在畅聊。

    或许是李知为他了了一桩心事,此时关羽的脸上也有了一些笑容。

    二人见他进来便同时起身。

    “兄长可曾忙完?”

    “已然忙完了,却是怠慢二位贤弟了。”

    让他们两人久候,李知心中十分过意不去,先行赔罪道。

    “兄长客气了,不知兄长留我等二人,有何要事?”

    李知沉默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语言。

    “此事事关重大,关乎于我等性命。”

    “若事败,我等便有性命之忧,二位贤弟可曾想好?”

    关羽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关羽眼中满是坚定,徐晃却略有些犹豫。

    “兄长于某有大恩,兄长如今有事,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关羽不加思索,坚定的说道。

    徐晃在一旁却有些沉默,一声不发,面带难色。

    见徐晃沉默不语,李知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公明贤弟不必为难,此事关乎身家性命,公明贤弟不愿参与其中,也是人之常情。”

    徐晃闻言,脸色一红,朝李知拱了拱手,但是还是一声不发。

    “兄长莫要怪罪公明,非是公明不愿为兄长所用。”

    “而是公明家中尚有老母在堂,不敢拿老母之命做赌注。”

    关羽在一旁看徐晃尴尬,便替他解释道。

    “如此却是知思虑不周,误会公明贤弟了。”

    “公明贤弟家有老母在堂,确实不适合行,此等险事”

    听到了徐晃的难处,他便也不再强求。

    只是不到百人,只一个关羽便够了。

    这时候徐晃总算开口了,朝李知行了一个大礼后,闷声闷气的说道

    “多谢兄长体谅,兄长如此,愧煞晃也!”

    说到这里徐晃满脸的愧疚。

    “晃已无颜面,在兄长处逗留,便先告辞了…”

    说完,徐晃也不待李知反应,便扭头逃也似的走了出去。

    “哎……”

    李知被他的话,弄得有些愣了,还没反应过来,已经不见了徐晃的身影。

    只能徒劳的,朝徐晃离去的方向抬着胳膊。

    “公明贤弟何必如此。”

    “知,何曾怪罪于他,本还想于公明痛饮一场,如今却是……”

    说到这里他脸上满脸的郁闷。

    “唉……!”

    “罢了,只能日后再聚了。”

    整理了一下心情,他又对关羽问道

    “贤弟可懂兵法?”

    “兵书某倒是读过…”

    关羽说到这里脸上有些犹豫

    “然……某并未带过兵,亦未上过沙场。”

    李知闻言略一沉吟

    “贤弟可知练兵之道?”

    关羽闻言回道

    “知道倒是知道,只是练兵之道,某也是纸上谈兵罢了。”

    说到这里,关羽像是怕李知失望,又补充道。

    “若兄长欲让某练兵,某可边学边练,绝不会耽误兄长大事。”

    “只是……”

    关羽说到这里有些欲言又止

    看到他的样子,李知好奇的问道:“长生贤弟有何事欲问为兄?

    有事尽管道来,不必犹豫。”

    “兄长无官职在身,亦非沙场之将,练兵所为何事?”

    闻言,李知便明白了他的顾虑,毕竟在历史上,他便是忠于汉室的一个人。

    不然也不会只见过一次面,便跟随还是白身的刘备,还不是因为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

    想明白了他的顾虑,对他安抚道

    “长生贤弟多虑了,为兄非是谋逆之辈,练兵也只为除国贼。”

    “除国贼?”

    关羽一听便来了兴趣。

    “兄长欲除何人?”

    “宦官曹节!”

    李知听他发问回答道

    “如今宦官当政,羽翼遍布天下,扰得百姓民不聊生。

    尚书令阳球阳公,欲拨乱反正,诛除宦官,知,便是为此而来洛阳。”

    “然则……”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

    “阳公等人,行事不密,这次必定难以功成”

    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肯定,毕竟历史上都记载着。

    阳球这次除贼,便因为行事不密而失败了,所以李知十分的笃定。

    “为兄练兵,便是为此”

    “若阳公成功,则皆大欢喜”

    “若是阳公等人失败……”

    说到这里李知眼色一厉,接着道

    “等阳公失败之后,我等便效仿荆轲之举,以除国贼!”

    说到这里李知目光炯炯的看着关羽。

    “练兵之事便是如此,贤弟可愿助我?”

    “兄长哪里话,此乃为国为民之举,某当仁不让!

    虽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关羽闻得此言,立马同意,面色坚定,声音铿锵有力。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四章 论才与品酒(1)

    “好酒!”

    关羽此时坐在李知对面,畅饮一口美酒,大声叫好。

    却是当晚,李知便把关羽留下饮宴。

    关羽虽然对此酒甚为喜爱,然却不迷醉其中,喝了几杯便停下了。

    “兄长欲让某练兵几何?在何处驻扎?”

    关羽喝了几杯酒后脸色更红,但却不忘正事,遂,对李知问道。

    “诛杀曹节,须严密行事,不可声张,亦不需多少人马。”

    说到这里他喝了一口酒

    “此为兄调来八十余人,供贤弟操练,贤弟务必将其炼为精锐。”

    说到这里李知也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让这位武圣训练八十来人,太过于大材小用了。

    然而他却没想到,此时关羽却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虽然关羽的后世名气大,但…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罢了。

    虽然他武力出众,便是现在让他征战沙场,他亦是不惧。

    然则,他从来没练过兵,亦未上过战场,此时听闻只训练八十余人,他反而更有信心了。

    “兄长放心,某必不负所托!”

    “若此事不成,某提头来见”

    关羽一拱手,面带傲色的保证道。

    李知一看他下了军令状,赶忙道

    “贤弟不必如此。”

    “此事时间颇紧,贤弟练兵的时间,也只有不到二十天,时间如此紧急,如何能练得好兵?”

    李知看他有些误会,赶忙对他解释道

    “此次诛贼人马,易精不易多”

    “为兄让贤弟练兵,乃是从中挑选取,为数三十之精锐。”

    说到这里他满脸诚恳的看着关羽

    “为兄麾下并无大将,届时,还要有劳贤弟出马。”

    关羽闻言脸色一正,朗声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某亦为大汉臣民,除贼之事,本就是某分内之事,岂敢不效死命!”

    “好!”

    李知听到这,也为他的豪情和忠义所感,大声叫好。

    李知是自家知道自家事,他想诛除曹节,并不是为了天下百姓,而是为了自己的名望。

    毕竟在这个时代,名望也是一种护身符。

    想在这个时代舒舒服服的活下去,必须要有诺大的名望傍身才行。

    自从来到了这个时代,他的安全常非常的低,老是疑神疑鬼,都快有被害妄想症了。

    现在李知听到关羽豪迈之语,感受其,为国为民而舍生忘死之心,大受感染。

    “贤弟为国为民之心,有目共睹,堪称义士也”

    说到这里李知端起酒盏,肃然起敬道

    “贤弟之心,令人敬佩,薄酒一盏,以敬贤弟,饮圣!”

    待他一饮而尽之后

    “兄长谬赞了,某愧不敢当。”

    说完关羽亦是把盏中之酒一饮而尽。

    二人相聊甚为投机,待到酒散,已是月入中天。

    李志安排人领关羽去休息,自己亦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之中。

    洗漱了一下之后,让秋儿把他端了一杯清水,斜倚在软榻上,陷入了深思。

    今日关羽之言,令他感触颇多。

    自从他来到了这个时代,遇到了不少忧国忧民之辈。

    有荀彧,关羽这等忠心汉室之人。

    亦有如戏志才这般,虽然不忠于汉室,但却心怀天下之人。

    相比而言,自己更像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处处谋划,确实有些小家子气了。

    “哪怕天下败落至斯,忠于汉室人,依然如过江之鲤,数不胜数。”

    想到这里,李知颇为感叹的喃喃自语道:“苍龙坠地亦是苍龙,这汉室数百载的威望啊……”

    “曹操日后,到死也没有称帝,怕也有此原因吧”

    “刘备挂了一个不知真假的,汉室宗亲的名头,便能成就诺大的基业。”

    “这汉室的余晖,当真可怕!”

    “如果出了一个,如秦皇汉武这样的帝王,说不定这汉室还能中兴!”

    “如果真是那样,我何必如现在一般,如此的劳心费力。”

    想到这里李知摇了摇头

    “罢了…若是汉室可扶,我便扶一把又能如何,也算对得起汉人这个称呼。”

    “若是不可扶……那也怪不得我了!”

    想到这里李知坚定了一下神情。

    “不想这么多了,明日还有卖酒,计划也要开始了,先睡吧”

    就在这时,他的酒劲,也慢慢的上来了,随即便往榻上一躺,沉沉的睡了过去。

    翌日

    李知醒来洗漱吃饭之后,关羽便来找他。

    “兄长之人现在何处?”

    “时间太过紧急,某欲立刻操练他等。”

    李知闻言沉吟了一下,随后便点了点头。

    “如此也好,此事确实时间紧迫,贤弟早些操练他们也好。”

    说完,让一个仆人带着他去寻郭德。

    看着关羽急匆匆走出去的背影,心想:“真乃忠义之士”

    感慨完,便往正厅走去。

    来到正厅,这时候荀彧等三人已在此处等候多时。

    “行之兄可到来了。”

    “如今酒已运到,行之兄如何卖酒?”

    荀彧见李知进来之后,焦急的问道。

    “文若兄不必焦急,卖酒之事,知心中已有腹案。”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随后对荀彧说

    “只是有一事,怕还要请文若帮忙”

    “何事?”

    荀彧干净利索的问道

    “知欲办一个品酒大会,却要烦劳文若兄多写些请帖,多请些人来”

    “切切记住,不是卖酒而是品酒,免得有些自持身份之人,不愿前往。”

    他怕荀彧把事情搞错了,对荀彧叮嘱道。

    “这次我们不仅要办一个品酒大会,还要办一个论才大典。”

    “到时我等,不但要评出一个酒尊,还要论出一个洛阳第一才子。”

    “不过此事,却需要阳公邀请一些名家大儒,作为评判,添些光彩。”

    荀彧何等聪明的人,一听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只见他双目大亮,连连称妙。

    “行之兄大才!”

    “此等盛会,不仅可以广交好友,若是能在大会之上,被评为洛阳第一才子,必定名声大噪。”

    “如此盛事,想必有许多世家子弟愿意前往。”

    “行之兄果然如志才所说一般,奇思妙想不断。”

    说到这里荀彧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皱着眉头问李知道

    “行之可有场地!在何处举办如此大的盛会?”

    “届时,世家子弟加上好酒之人,怕不下数百人,我这府邸中却是盛不下如此多的人。”

    听得荀彧的问言,李知却是满脸的自信说道

    “不必用文若之府邸,文若可还记得我等,那天在景室山下行猎之时,见到的那一片广阔平地?”

    “我等在那里搭建一座高台,铺上一些草席,再置办一些几案即可”

    荀彧闻言思索了一下,随后点头称善。

    “如此,彧现在便立刻去请阳公,其余诸事,皆托于行之兄了。”

    李知闻言点了点头道

    “文若兄去忙吧,其余等事交于知便可,文若兄请放心”

    待荀彧走后,李知便喊了一个仆人进来。

    “你都去把郭德寻来”

    “喏”

    仆人应了一声去找郭德了。

    过了一会儿郭德来了,先是对李知行行了一礼。

    “主人有何吩咐”

    “那些护卫你安排的如何了啊”

    李知不言其他,却先问那些护卫。

    毕竟这才是他最后的底牌。

    “主人请放心,那些护卫都已安顿下来”

    他闻言点了点头

    “如此便好,你去去景室山的时候,在山脚下有一片小树林,你可见过?”

    “见过”

    郭德回道

    “在树林之东有一空旷地方,你带些人,在那里搭建一个,方圆七八丈见方,高约一丈的高台。”

    “在高台之前铺满草席”

    “最后在高台两旁,行列一些几案。”

    他说道这里心了默算一下大概能来的人

    “约三……不五百几案,若是市面上没有这么多几案,便去找荀府管家让他解决。”

    “高台两边一边挂一布幡,高台之上挂一横幅”

    “上面写道……”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五章 论才与品酒(2)

    书接上回

    李知吩咐郭德

    “左边写:客似云来。”

    “右边写:云来似客。”

    “横幅之上便写:客云至矣。”

    “这些字让荀彧来写,另外琴棋书画四道之用具,皆备五百套。”

    “可听明白了?”

    看郭德点头便对他说:“明白就好,去办吧”

    “喏”

    郭德应了一声便去办了。

    看着郭德离去的背影,李知若有所思。

    “我却是也该去准备准备了。”

    “几日后的论才大典,可不能让别人拔了头筹。”

    想到这里他的眼中精光一闪。

    “如此盛事,洛阳第一才子的名头,酒尊之名……”

    “哼哼…各凭本事吧…”

    想把李知便转身走向了自己的屋中。

    五日后,景室山下。

    “兄长在等阳公?”

    郭嘉今日穿着一身青色的儒生长衫,脚下踩着一双崭新的芒鞋,头上系着一袭乳白色的锦纶。

    显得有些神采飞扬,今日他便是来争一争这酒尊之位,他平日喝酒,酒量亦是恢宏。

    加上平日里,又喝惯了李知的高度酒,对酒尊之位,他还是颇有把握

    “今日不只是阳公要来,还有蔡邕蔡伯喈,宋忠宋仲子,两位大儒大驾光临”

    李志今天也是刻意打扮了一下,只见他身穿一身白色儒袍,头戴儒帽,脚下蹬着一双玄青色的芒鞋。

    手里更是拿着一把自己制作的折扇,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继往开来”

    就在此时有三辆马车从远处缓缓行来

    他带着郭嘉赶紧迎了上去。

    从马车中出来五人,除了戏志才荀彧还有阳公外,

    另外两人却是两个不认识儒雅老者。

    “想必这两位便是宋公和蔡公了”李知心想

    先与阳公见了礼之后,阳公对李知介绍道

    “贤侄快来见过两位大儒,此乃蔡邕蔡伯喈”

    “伯喈兄之琴书之道,天下无双,贤侄可莫要怠慢了。”

    阳球指着穿着藏青色衣服,须发皆白,脸上带着和蔼笑意的那位老者说道

    “蔡公之名如雷惯耳,李知与行之见过蔡公。”

    李知赶忙对他恭敬的行了一礼。

    “贤侄无需多礼,快快请起吧”

    蔡邕虚扶了一下

    这是阳球又指向另外一人

    “此乃宋忠宋仲子,乃是举世闻名之大儒。”

    李知闻言更是激动,这位他可是听说过,更是拜读过他的大作。

    他的《五经章句》便是在后世亦是有许多人研究。

    “晚辈见过宋公,宋公大作,时常令知爱不释卷。”

    “日后宋公若有暇,可否指点一下知?”

    李知这时候却行了一个学生之礼

    “贤侄免礼,日后若有疑问,贤侄来我府上便是。”

    宋忠看他是喜欢自己所写的书,十分的高兴。

    待李知起身之后,郭嘉也跟着拜见了两位长者,待到众人行完礼,李知一引手

    “三位长者请…”

    等到他们三位长者,来到了高台之上依次坐下,命人上了一些茶品果点之后,远处便传来了嘈杂之声。

    只见远处无数马车蜂拥而至,更有数十人驭马而行。

    其后更是有无数的,看衣着像是来凑热闹的百姓。

    看到这里李知脸色一变,赶紧把郭德叫过来,小声叮嘱。

    “你速去山谷处,让长生把人全都带过来,我有急用,速去!”

    “喏”

    郭德看他说的急,应了一声便赶紧去了。

    “呼……”

    他也没有想到,今天会来这么多的人。

    而且还有许多的百姓来看热闹,所以在准备人手上有些不足。

    他迎着那些人走了上去,看人群嘈杂不已。

    拱手大声道:“诸位切勿喧哗,请且听知一言”

    待到人群渐渐的平静下来,李知又道

    “今日三位长者皆在席上,诸位皆为青年才俊,岂能与市井之民一般,嘈杂不已?”

    李知说到这里,向台上三长者处行了一礼

    “诸位切莫槽乱,先于三位长者见礼。”

    “哼!”

    先从一辆往车上下来的正是袁术,见到他冷哼了一声,便不再理他向台前走去。

    “兄台便是行之兄吧?”

    “舍弟失礼,让行之兄见笑了。”

    这时从袁术一旁的马车上,下来了一位中年之人。

    只见此人方口阔鼻,耳大面方,颇有一副福相。

    身上穿着一身的锦衣,腰上挂着一看便是上品的玉佩,正笑呵呵的对李知赔礼道。

    “兄台尊姓大名?”

    虽然对他的身份有了些猜测,但李知还是故作不知的问道。

    “某乃袁绍袁本初见过行之兄。”

    “原来是本初公,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就在他二人相互恭维的时候,一旁有一阵清朗之声传了过来

    “行之贤弟,本初兄久违了”

    他二人向说话之人看去,只见曹操从马上跳了下来,快步向这里走来。

    “孟德可是来晚了,一会可要自罚一杯”

    袁绍见是曹操,亦是对他打趣道。

    “一杯哪够,孟德兄海量,最少三杯”

    “说不得,今日酒尊之位,便是孟德兄的了。”

    李知亦是在一旁跟着打趣曹操。

    “两位莫要打趣操了,我等先去拜见三位长者吧”

    “善”

    袁绍亦是同意,两人与李知说了声一会再聊,便一起走向高台。

    正在这时,从一辆普通的马车上,走下来一位穿着劲装的魁梧老者,看着李知

    “汝便是李知,汝欲评选酒尊,岂能少得了老夫?为何老夫没有收到请帖?”

    李知闻言一愣心想:“此乃何人?我这酒尊评选,怎么就少不了他?”

    “不知这位长者是……?”

    他虽然心中不解,但还是恭敬的问道

    “前些时日,汝讽刺袁术之诗甚为有趣。”

    “短短时间便能做出此诗,可见汝乃急智之辈,如此,何不猜一下老夫的身份”

    老者没回答李知的问题,反而先让他猜自己的身份。

    “洛阳城人多了去了,我上哪猜去!”

    李知满头黑线,心中无语道。

    “子干兄,莫要为难行之贤侄了。”

    却是此时阳球见李知为难,走了过来。

    “此乃卢植卢子干,其他不言,单论酒之一道,其乃大家。”

    阳球为李知介绍到

    “原来是卢公,晚辈李行之见过卢公。”

    听到此老者便是卢植,他赶紧行礼。

    “酒中大家?嘿!老夫可算不上,不然,为何此次评选酒尊,未未通知老夫。”

    卢植没有理李知,对阳球责问道

    “是球失礼了,此事不怪行之贤侄。”

    “本以为子干兄公务繁忙,便没有打扰子干兄,还忘得莫要见怪”

    这是阳球替李知分辨了一声,随后便对卢植赔礼道

    “罢了,方正贤弟不必如此。”

    “某只是今日正好有闲暇,听闻此事,便来凑个热闹罢了,方才只是玩笑之语,方正贤弟莫要当真。”

    卢植见阳球对他赔罪,摆了摆手说道。

    哒哒哒……

    正在此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众人定睛一看却是……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论才与品酒(3)

    哒哒哒…

    马蹄声由远而近,渐渐来到他等面前

    却是关羽带着他所操练的那些侍卫来了。

    关羽来到近前,翻身下马,拱手对李知禀报道

    “兄长使人寻某前来,所谓何事?”

    事情紧急,李知便也没与他客气

    “贤弟速让护卫围住会场,千万莫让来看热闹的百姓,惊扰了诸位贵客。”

    “贤侄莫急,这些人是……”

    卢植看着这些整齐划一,颇有些军伍之气的侍卫,神色有些莫名,在此时插言问李知

    要知道,训练护卫和训练军队,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而在洛阳城边训练了一些军队,不管是多是少皆是大事。

    李知面色不变,心中却是大惊,他也想到了此处,思考着如何回答卢植。

    定了定神想了一会儿对卢植道

    “我这贤弟,颇有武力,欲投军报国”

    李知指着关羽胡乱扯谎

    “然而,其不懂兵法,亦不知带兵之道。”

    李知此时却是越扯越顺畅

    “为免日后,我这贤弟在军队中吃亏,晚辈便把家中家仆交于他训练,让他边练边学,以增经验。”

    “嗯”

    卢植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走到关羽面前,使劲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关羽傲然而立,不为所动。

    “好生健硕的猛士,却是天生为将之人”

    卢植看后心中极为满意,对李知的话也信了个八九成,便也就不追究他私自练兵之事。

    看到卢植对关羽十分欣赏,李知赶紧为他介绍

    “此乃关羽关长生,天生神力,武艺非凡,乃天生猛将也”

    做完又对右转向头对关羽介绍。

    “此乃卢植卢子干,卢公的乃是兵道大家,贤弟还不快快行礼,日后若有疑问,可向卢公请教。”

    关羽一听他便是卢植,也是神情一震。

    卢植的大名他当然听过,他虽然性情高傲,但是对真有本事的人,却十分的佩服。

    “晚辈关羽关长生见过卢公。”

    关羽对卢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卢植单手虚扶

    “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吧。”

    关羽起身后便立于一旁沉默不语

    李知见他见过礼便不说话了,却是大急。

    心想:“如此好的机会,你玩什么沉默是金?怎的不知道珍惜?”

    便朝卢植开口道:“卢公见谅,我这贤弟,平日便是如此少言寡语,非是其怠慢卢公。”

    卢植瞥了他一眼,便不再理他,而看向关羽的目光,却是充满了欣赏。

    他就喜欢这种,平日里看着沉默寡言,但是行起事来,却雷厉风行之人。

    “长生贤侄日后若有暇,可来老夫府邸,老夫虽然称不得兵道大家,但是教贤侄一些为将之道还是可以的”

    不待关羽反应,李知却是大喜,赶紧扯了扯关羽的衣袖

    “贤弟还不快拜见恩师!”

    关羽问言却是愣了,李知使劲的对关羽眨眼,又使劲的扯了扯他的衣袖,悄悄地指了指卢植,意思不言而喻。

    关羽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赶紧快步向前,与卢植行了一个大礼

    “学生关羽关长生拜见恩师”

    “唉~~”

    卢植惊诧了一声,却是被他们两个人搞懵了,老夫何曾说过要收他为徒?

    随即他像是明白了什么,戏谑的看向了李知

    “贤侄这是在用话拿老夫?不过…贤侄这兄长当的却是称职。”

    卢植摇了摇头叹了一声的,最后又把目光看向关羽,越看越是喜爱,便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

    “罢了,看在贤侄为自己兄弟良苦用心上,老夫便收下长生了。”

    李知关羽闻言大喜,同时向卢植行了一礼。

    “恭喜子干兄收得高徒。”

    阳球此时在一旁插言道

    “不过此时却不是收徒之时,待他日行拜师之礼如何,此次大会却是要开始了。”

    众人闻言看向四周,可不正是如此席位之上皆有人,密密麻麻的约四五百人。

    不仅如此,会场周围亦是围绕着一些看热闹的百姓,有数千之人之多。

    看到此处李知却是大急,赶紧对关羽说道

    “贤弟赶紧去把护卫分散于会场周围,切莫让看热闹的人惊扰了席上贵客”

    “喏”

    关羽闻言应了一声便立马去办了

    “两位前辈也请上台吧”

    两人皆称善,于是便缓步向台上行去。

    等都安排的差不多了。

    李知便整理了一下衣冠,走到台前,先是对众人行了一礼。

    大声道:“诸位请肃静”

    待到席上嘈杂之声渐渐的平复下来

    “知今日办此大会,为的是选出酒中尊者与洛阳第一才子。”

    说到这里李知对台上四位老者拱了拱手。

    “能请到四位长者作为评判,在下不胜荣幸。”

    “今日评价选阳第一才子,分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琴棋书画乃由蔡公评选”

    “诗词歌赋便由宋公评选”

    “至于酒尊之称,那便不用说了,我等之人,酒量宏大者可上前一试。”

    “这酒尊之名,便由卢公和阳公评选”

    他说到这儿,对着一旁高高耸起的酒坛,指了一指。

    “诸位便是饮此酒,以博酒尊之名”

    “未免喝酒误事我等先选才子,再评酒尊”

    就在这时,袁术起身大声道

    “区区不到百坛酒,我等数百人如何能够?”

    “莫不是尔钱财不够,买不得够众人所饮之酒?”

    “若当真如此,某借你一些便是,何必弄得如此寒碜?”

    说完他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知闻言,不为所动,脸上带着戏谑的笑意。

    “公路兄嫌酒不够?”

    “不若如此,我等评酒尊之前,公路兄先饮一坛。

    若公路兄醉了,日后便给在下赔罪。

    若公路兄不醉,在下向公路兄赔罪,再向公路兄借钱买酒如何?”

    “便如此说定了!”

    袁术闻言大喜,怕他后悔,便一口定下来。

    因为上次之事,李知令他丢了大人,这次他便想报复回来,如今可算让他得到了机会。

    这时和袁绍一起的曹操却是扶脸无奈,心想:行之贤弟又在坑袁术了。

    他喝过李知的酒,莫要说一坛,便是半坛他也喝不了。

    袁绍见曹操的表情有些奇怪,便也有些好奇。

    “孟德为何如此表情?”

    曹操闻言,爬在袁绍的耳边对他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

    听完之后袁绍亦是忍俊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便不再管此事了。

    李知此刻心中却是在偷笑

    “嘿嘿嘿嘿…

    就你袁术那喝一坛普通浊酒,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酒量。

    如今再喝我这些最低度数都有三十度多的酒……

    而且我这一坛酒可有二十余斤

    二十余斤超过三十多度的酒……

    喝完,你袁术莫说不醉,不死都算你命大!”

    想到这里李知愉悦的笑了

    随后他整理了一下心情,不想这些乱七八糟,走到台前。

    “我等评选才子,先评琴棋书画,琴之一道,哪位俊才愿意参选?”

    话音刚落

    “某愿参选”

    “在下”

    “群亦擅长琴道”

    听到这些乱哄哄的回答,他打开折扇虚掩了一下

    “诸位不必着急,哪位仁兄想要参选,站起身来便可。”

    话音刚落,约有二三十人便站起身来。

    见此,李知点了点头对郭德吩咐道:“……”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论才与品酒(4)

    “来人,上琴!”

    郭德听到吩咐,便立刻让人拿了三十余张瑶琴,摆在站在席上的众人面前。

    “诸位才俊,哪位先来?”

    李知客串了一把司仪

    “在下孙伟孙伯安,先行献丑了”

    从人群中站出来一人朗声道

    “一曲高山流水,供大家鉴赏”

    说着在瑶琴之前盘坐下来

    “嗡……噔……”

    一阵琴声传来,虽然不知道好坏,毕竟李知也不懂这个,但是听着却是挺悦耳的。

    “噔……”

    最后一个音节落下,孙伟长身而立,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蔡邕

    “请蔡公评点”

    蔡邕闻言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语言

    “贤侄乃是近年来才学琴吧?”

    “蔡公明鉴,却是如此,伟乃三年前开始学琴”

    他一闻言微微的点了点头

    “贤侄琴道之天赋十分不错,可惜却有些晚了”

    说到这里蔡邕有些惋惜的看着他。

    听到蔡邕所言,孙伟并没有失望反而十分的洒脱的说道

    “蔡公不必为在下惋惜,在下已把学琴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只是近几年书虽然读了不少,但还有许多疑惑并没有解开”

    “晚辈学琴,只是为了触类旁通罢了”

    蔡邕闻言眼前一亮,大为称赞

    “玩物而不丧志,贤侄好心性。”

    “贤侄日后若有暇,可与老夫一起研讨词曲。”

    “晚辈多谢蔡公”

    孙伟闻言十分的高兴。

    “可还有谁愿意上来,为众人演奏一曲?”

    “某来……”

    时间如水,渐渐的流走,不知不觉间三十余人便大都演奏完毕。

    包括曹操袁绍亦是上去演奏了一曲。

    只剩最后一人,只见此人走向前来对众人行了一礼。

    “在下乃是杜夔杜公良

    一曲广陵散,聊博大家一笑”

    只见他走到琴前坐下,先是闭目微微思索了一下,定定神,便弹奏起来。

    “噔……”

    琴音刚一响起,原本还嘈杂的会场,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便是那些外围看热闹的百姓,也不再说话,静静的听着他弹琴。

    对着亲的慢慢弹奏,众人脑海中也慢慢的显现出了一幅画面。

    一个满是悲愤之人,是如何的悲痛欲绝。

    然后奋起卧薪尝胆,最后还有报大仇之后的那种畅快淋漓。

    这些故事都是通过琴音,一点一点的呈现在众人的脑海之中。

    “噔…”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整个会场哑然无声。

    “呼……”

    蔡邕最先清醒过来,长出了一口气

    “古人云,绕梁三日而不绝

    此言老夫本是不信,如今却是感同身受。

    贤侄琴之一道,以超越老夫矣”说到这里他又颇为的感慨。

    “不敢,蔡公缪赞了”

    杜夔谦虚道

    “呼…”此时会场众人才慢慢的回过神来,齐齐的出了一口气。

    而参与较技的那三十余人,皆有复杂的目光看着杜夔,他们心中自己知道自己输了。

    这时候,曹操脸上带着一些遗憾开口说道

    “此次较技是我等输了,诸位可有意见”

    “我等心服口服”

    众人回答道,虽然如曹操一样脸上一样带着一些遗憾,但是杜夔如此琴技,其他人也无话可说。

    “诸位承让了,”

    杜夔对众人行了一礼。

    “今日琴之一道较技,以杜夔杜公良为尊,诸位可有意见”

    蔡邕这时对众人问道

    “我等皆无意见,琴之一道,公良兄确实已经出神入化。”

    这时候袁绍开口感叹道

    “如此今日琴道之尊便是公良贤侄了”

    “恭喜公良贤侄”

    蔡邕宣布道,随后又对杜夔问

    “公良贤侄可还非要参与其他较技”

    “在下只擅长琴技,其他差的一塌糊涂,便不再献丑了”

    “如此请公良贤侄上台,坐于老夫下首。”

    等杜夔上台之后,李知对众人道

    “今日时间紧急,画之一道便与棋之一道一同开始,诸位可有何疑问?”

    李知话音刚落,便听一人问道

    “我等两两对弈之时,若多出一人该当如何?”

    “参与之人皆是抽签决,定若有人轮空,便是他运气好,别人也说不得什么

    诸位可还有别的什么疑问?”

    见众人不语

    “若是没有,诸位欲参与弈棋较技之人便可来在下之处,抽取对手”

    闻言,陆陆续续的,走出了大约有二三十人。

    待到众人抽完了签,两两相对的坐在了棋盘面前之后,李知向蔡邕问道

    “蔡公,这画之一道,所画何物?”

    蔡邕闻言沉思了一下随后抚须道

    “既然棋画同场较技,那画之一道便,让他等画众士子弈棋图吧。”

    李知闻言眼前一亮,对蔡邕佩服不已。

    “蔡公果然大才,此法甚妙!”

    之后他便面对台下众人

    “欲参与画之一道之人,现在便可站起身来了”

    对众人说了一下,便自己也走向了一个几案。

    待到众人起身,约有五六十人。

    仆人们一一把笔墨纸砚放在众人面前。

    “蔡公出题乃是,众士子弈棋图。”

    “等弈棋众士子之中,其中一队分出胜负,我都便投笔不可画,现在便开始吧。”

    说完李知俯身在几案之上画起来。

    且见他先是把弈棋之人大概打量了一下。

    随后用木炭在纸上画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在心中默算了一下比例,然后就写写画画起来。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而去,其中有一盘棋却是到了尾声。

    “呼……承让了。”

    其中一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迹,拱了拱手道

    “多谢兄台手下留情”

    与他对弈之人亦是满头大汗。

    但他顾不得擦,只是眼睛死死地盯着棋盘,最后像是泄了气一般瘫坐在地。

    “当……当……”

    一声锣声传了出来,却是郭德见这两人已经分出胜负。

    便敲起小锣,提醒画画的众人,时间已经到了。

    “呼……”

    李知此事听到锣声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双手捧着画卷,看着自己作品,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正在此时郭德边领着一群仆人们来来收画了。

    待到李知把画交给郭德之后,伸了伸懒腰,又向对弈之处看去。

    对弈之人虽然有几组已经决出胜负,但还有一大半正在杀得难解难分。

    他看到这摇了摇头,心想,这才第一轮,今天他等也不知是否能决出一个棋尊。

    就在李知胡思乱想的时候,蔡邕亦是在认真的审评的每一幅画。

    只见他每翻一幅画,脸色便变换一次。

    只见他有时候面带微笑,有时却是眉头紧皱。

    最有趣的是有一幅画,居然会令他勃然大怒,也不知是什么样的画,才能让他这种老好人发怒。

    他翻着翻着便在看到一幅画之时愣住了。

    他双手都捧着画卷,呆呆的看着上面惟妙惟肖的人影,内心十分的震惊。

    “居然还能如此画?”

    有些不敢置信喃喃自语,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抬头向画上面,书写姓名之处看去。

    只见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两个大字

    《李知》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八章 论才与品酒(5)

    蔡邕看着李知的画作,有些沉默不语,他无法评比这幅画的好坏。

    不是他的技艺不高,而是这幅画作,跟他的所学截然不同,这让他如何评比。

    “三位看看此画”

    蔡邕把画递给另外三位评判,揉揉眉头。

    “嘶……”

    阳球等三人亦是被所惊艳,但是宋忠亦是与蔡邕一般,先是惊艳然后皱起了眉头。

    “此画虽然让人眼前一亮,颇为真实,然则……”

    说到这里宋忠皱皱眉头,双目紧盯着画作,摇了摇头。

    “此画却死气沉沉,毫无韵味,难登大雅之堂。”

    “此言差矣…”

    卢植却在一旁为李知的画作抱不平

    “此画虽无甚韵味,但是胜的真实”

    说到这里卢植双目放光

    “若是令行之贤侄,去画天下堪舆图,那将于国朝有大用!”

    在卢植说到这里之后,一边的阳球也是目光一亮。

    “子干兄此言大善!”

    “某怎的没想到此处…”

    说到这里阳球激动的站起身来,在台上来回的走动,边走边说道

    “若用此画技,画天下堪舆图,那我等坐于家中,便可治理天下!”

    随后激动的大赞道:“此画技与国有大用,当为今日第一!”

    听阳球说到这里,宋忠却有些不同意。

    “此画对国朝或许有用,但我等今日来此乃是考校作画,而非有用无用。”

    “此画技虽然颇为新颖,但是却无甚韵味,不可评为第一”

    “子仲兄却是过于迂腐了,此画……”

    为了李知的画,三人在台上吵闹争辩起来,一时之间谁也说不服谁。

    只有蔡邕在一旁紧紧的皱着眉头,看着其他人的画作。

    看着台上三人的争执,和蔡邕紧皱的眉头,下面诸人皆是面面相觑。

    众人心中皆是有些忐忑不安,不知是哪位的作品出了差,让三位评选如此争执。

    “呼……”

    蔡邕此时长长的呼一口气,放下最后一张作品,揉揉额头,却是有些难以抉择。

    除了李知的作品,其他人他心中早已有了定数。

    这些画作之中,除了李知的作品,就数一个叫陈鹰陈博文的作品最为传神。

    若没有李知,此事倒也好办,直接定他为画之尊便可,然而却都多了出了李知的作品,这让他有些难办。

    此时他看了看台上争执三人,又看了看台下忐忑不安的众人,心中有了决定。

    “三位贤弟莫要再争执了,此次我等便不作评选。”

    “我等可把行之贤侄的画作,与此人的画作一起交于众人,让他们自己评选。”

    蔡邕拿着拿着陈鹰的画作对正在争执的三人说道。

    “大善”

    “就如此吧”

    三人闻言,想了一下,觉得自己也争执不出什么结果来,对蔡邕的提议便也就同意了。

    蔡邕见他们三人同意,便站起身来,拿过两幅画作,走到台前,对台下众人言道

    “诸位贤侄,且听老夫一言。”

    “如今有两幅画作,却是有些难以分得出伯仲,老夫等人也是对此争执不已。”

    “如今老夫把评选之权,交于诸位作画之人,以显公正。”

    “诸位贤侄,若是觉得哪幅画可为第一,便在此画一旁的白纸上,写下一个善字即可。”

    蔡邕话音刚落,下面便熙熙攘攘的,传来了众人的小声讨论之声。

    李知闻言,对一旁的郭德是另一个眼色。

    郭德明白他的意思,便向蔡邕走去。

    待到郭德把两幅画作从台上拿下来,放在台前的一个几案上,又拿两张白纸放于画作两旁,对蔡邕点了点头,便退下了。

    “诸位贤侄便开始评选吧。”

    蔡邕看一切已经准备妥当,便对台下之人说道。

    “请……”

    “请……”

    众人相互客气了一下,便往画作之处走去。

    跟随众人走到画前,李知一眼便看到了自己的画,虽然早有预料,但是预料变成现实,还是免不了有些激动。

    “嘶……”

    众人看到李知的画,同时吸了一口冷气,却是被其中的真实所震撼。

    这时,在一旁看热闹的郭嘉,满脸佩服的对李知道

    “不想兄长还有此种绝技,此事过后,请兄长必要教嘉。”

    说完不等李知回答,郭嘉的目光又直直的看向李知的画作,满眼皆是欣赏之色。

    “嗯”

    李知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应了一声,便看向在评选的众人。

    此时众人已经评选得差不多了。

    这时蔡邕缓缓的从台上走下来,对着已经评选完毕的两幅画看了一下,又看了两边所写的善字。

    带他数了数之后,便点了点头,向台上走去,来到台上,走到台前,便对台下之人公布了结果

    “各位贤侄,今日画中之尊为……”

    说到这里看了看台下的李知

    “李知李行之贤侄!”

    “恭喜行之兄”“恭喜兄长”

    众人对李知恭贺道,就在此时人群中蹿出一人,大声的叫嚷

    “此事不公!某不服!此必是尔等串通一气来诓骗我等!”

    却见此人一身锦袍,身体瘦弱,脸上亦是有些黑眼圈,此时因为激动而面狭通红。

    “尔乃何人?”

    蔡邕听闻此言,脸色一变,问那人道。

    “某乃陈鹰陈博文!”

    陈鹰只直直的看向蔡邕,也不行礼,便回答道

    蔡邕闻言点了点头,也没和他一般见识,问道

    “汝为何不同意此次评选结果?”

    “那李知的画作某也看过,死板僵硬,毫无韵味,如何能比得了某的画作?!”

    说到此处陈鹰看向蔡邕的眼神中带了鄙视之色

    蔡邕此时的脸色,也有些难看,对他说道

    “此次乃尔等评选,结果皆是由尔等所定,尔等共三十三人参与较技。”

    “除你等二人,剩余三十一人参与评选。”

    “行之贤侄画作得二十二个善字,尔之画作只得九人称善,老夫如此解释汝可满意”

    蔡邕说到此时,脸上已经没有了怒色,只是满脸平静的看着他。

    陈鹰此时却是不相信蔡邕所说的话,不依不饶道

    “评完之后,汝立刻把写善字之纸收了上去。”

    “我等又没有看过那些善字,怎知道谁多谁少?”

    “此事必是汝与李知相熟,便把他定为第一”

    “说不得,是某得了二十二个善字,而李之才得了九个。

    汝欲偏袒于他,才故意把两张写善字的纸收上去。”

    说到这里陈鹰唾沫飞溅,面目可憎。

    “此事老夫可以作证,伯喈兄并未作假。”

    “老夫亦可作证”

    “还有老夫”

    这时在台上的卢植三人,却是有些看不惯陈鹰的嘴脸,便同时站出来为蔡邕作证。

    “汝……汝等…”

    陈鹰此时却是有些说不出话来,随后便有些口不择言

    “尔等老匹夫沆瀣一气,欺压于某,某不服!”

    “大胆!”

    “住嘴!”

    台下众人听到他此言,却是大吃一惊,齐声对他大声呵斥。

    卢植此时被他气的面色通红,须发皆张。

    “竖子!汝之画技,确实不错。”

    “然…汝却不修德行,便是技艺再高,也是祸害!”

    “长生何在…”

    这时早已站在一旁的关羽,拱了拱手道:“关羽在此,恩师有何吩咐?”

    “速速与为师,把此等恶徒逐出去!”

    “谨遵师命!”

    关羽面色冷峻的向卢植行了一礼,便大步的向陈鹰走去。

    陈鹰此时也有些茫然,看着四周,见众人对他怒目而视,本来因为激动而通红的脸颊,一下变得刷白。

    随后他便如泄了气一般瘫坐在地上,任由关羽把他拖出场外。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三十章 论才与品酒(7)

    就在台下众人喧闹不已的时候,宋忠开口了

    “此次未免像画之一道一般,有人不服,老夫便把行之贤侄的作品诵读一遍。”

    “届时,若有哪位贤侄觉得,自己的作品比行之贤侄好,可与老夫辩论。”

    宋忠说完也不待众人反应,便念起了李知的诗。

    “此诗名曰:田家”

    “父耕原上田,

    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

    众人听到此事之后一阵的沉默,没人觉得自己的诗能比得上此诗。

    “呜呜呜……”

    就在这时一声呜咽的哭声从场外传了进来,众人往哭声之处一看。

    就见一个六十余岁的老农坐在地上呜呜的哭。

    李知见状快步的走了过去,扶起老农

    “老人家为何在此哭泣?可是我等有何做错之处?”

    李知关心的问道

    “与公子无关,只是老朽家中处境,与公子诗中所写一般”

    “今年年景一般,粮食怕是只有丰年的六成,如今官家却已然修好了粮仓。”

    “今年我等纳了赋税之后,怕是又要忍饥挨饿,不知家中有谁会饿死。”

    老者用干枯的手掌擦了擦眼泪

    “老朽已经活了四十有五,往年家中已饿死三人。”

    “如今家中只有老朽与我儿媳与幼孙,今年却不知是谁”

    “想到此处老朽便心痛难耐,所以才在此哭泣,惊扰了诸位公子了”

    这是那位老者擦了擦眼泪,站了起来,强装坚定道

    “老朽无事,只是心中一时悲痛罢了,公子不必为老朽担心,老朽这便走了”

    说完那老者也不待李知挽留,便快步的往外走去。

    李知空荡荡的伸着手,满脸茫然的,看着前面老者的背影,却是一句都说不出来。

    随后怕自己的眼泪流出来,便紧紧的闭上了眼睛,仰起了头

    心中却想着那句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狗屁的世道!天下不大乱就见鬼了!”

    “呼……”

    李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一旁的郭德招招手,小声的叮嘱他

    “你派人去跟着那位老者,如果他家中当真困顿,便拿些财货给他”

    “喏”

    郭德应了一声便去了

    看到郭德离去,李知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虽说救急救不了穷,但是能救一个算一个吧!”

    “这该死的世道”

    他的心中此时愤愤不平。

    此时,从入场便一直沉默的戏志才,听到了李知对郭德的吩咐,亦是用复杂的眼光看着李知。

    本来他以为李知招揽流民,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

    好应付将来,有识之士皆可预见的乱世,却没想到他是如此的悯农。

    若不是真正的体会过,平民之不易,如何做得出如此悲悯之诗?如何做出悯农之事?

    “忠以前,怕是多有误会行之兄了!”

    戏志才感叹了一声,心中莫名的有些愧疚。

    如若李知知道,戏志才心里是这么想的,估计天天都会在他面前,念一些忧国忧民的诗。

    这次老农之事,只是触到了李知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罢了。

    当然,这些戏志才是没有机会知道了。

    就在戏志才心中胡思乱想的时候,宋忠开口对众人询问道

    “诸位贤侄,对诗之一道,以行之贤侄为尊,有何异议?”

    见众人不语,宋忠点了点头,接着念道

    “此词名曰:将进酒.君不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贤者,诸仁兄,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好!”

    “痛快”

    宋忠刚一念完此词,下面众人便大声的叫好。

    “如此词之一道,便以行之贤侄为尊,众人可有意见?”

    等他们平复下来,宋忠便对众人问道

    就得此时,曹操开口了

    “行之兄大才,此词一出,天下无人可堪其左右,当为第一,操心服口服。”

    “善”众人闻言皆称善。

    宋忠点了点头,宣布道

    “如此,此次诗词两道,皆以行之贤侄为尊。”

    “恭喜行之兄”

    “恭喜兄长”

    此时李知的诸位好友皆走过来贺喜。

    “承让了诸位”

    李知此时对众人拱拱手,行了一礼

    “行之兄之才我等自愧不如,哪敢言承让,我等输的心服口服。”

    这时袁绍在一旁感叹道。

    “哼!”

    跟随袁绍前来的袁术却是冷哼了,一声扭头不看李知。

    他虽然诗词之道不怎么精通,但是该有的鉴赏水准还是不差。

    知道此诗,此词,必将名传千古,所以他也无话可说。

    但是想让他道喜,他却是做不到,于是便冷哼一声,不愿再言语。

    “肃静…”

    宋忠此时大喊了一声

    “因时间有限歌赋两道亦是同时开始。”

    “此次赋,歌,两道不书之于纸面,只需打好腹稿,上台歌之便可。”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下台下众人

    “此次歌赋不限题材,亦是只有一炷香为限,众位贤侄可曾明白?”

    “我等明白”

    见到此处宋忠点了点头

    “即如此,参加歌赋两道之人便可起身了”

    “哗啦啦……”

    约有十五六人起身,而且曹操便在其中,你这次却没有站起来。

    老农的声音,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他没有心情去参加此次较技。

    “点香!敲锣!”

    宋忠吩咐了一声

    待到锣声一响众人便奋笔疾书,看来是在前几道较技之时,众人心中便早做好了腹稿,所以并不像前几天那般苦思冥想。

    时间缓缓流逝,不一会儿一炷香便烧完了。

    “当!”

    锣声响起,众人便放下笔,满脸自信的看着其他人。

    “哪位贤侄先上来歌咏自己的赋作?”

    “在下先来!”

    从众人中跃出一人,看起来自信满满

    “在下张杰表字子恒见过诸位”

    说到这里他对台上四位老者行了一礼

    “晚辈献丑了”

    “一首《田园赋》供诸位鉴赏”

    他清清嗓子便歌颂起来

    “吾之田园,泗水之东也,连绵数里……”

    虽然李知觉得他语调有些奇怪,但总体来说此赋还是不错。

    等那人咏完,其余人等亦是叫好。

    等到众人一一歌赋之后,只剩曹操一人,只见他理了理衣冠,大步的向台上走去。

    “一首秋风赋供诸位鉴赏”

    他干净利索的说道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

    曹操咏完以后,参加较技之人皆默不作声

    “贤侄此赋当真了得!”

    宋忠开口赞叹

    “今日歌赋二道,便以曹操孟德贤侄为尊,诸位贤侄以为如何?”

    “善!我等皆赞同”

    众人听了曹操之歌赋,也无话可说,遂都赞同

    就在众人祝贺曹操之时,在那边弈棋的人,也只剩下最后一对。

    只见其中一人拿起一枚黑子“吧嗒”一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二十九章 论才与品酒(6)

    “四位长者不必生气。”

    这时李知站出来打圆场

    “刚才那位仁兄不过是在画之一道上输了,有些不甘罢了。

    四位皆是心胸宽广之人,何必于此等小人一般见识。”

    说到这里他一引手

    “我等还要比诗词之道,四位长者,还是快请入座吧。”

    台上四人闻言理了理心情,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怒气,对他点点头便坐了下来。

    李知把四位长者安抚下来以后,便对众人说道

    “诸位仁兄,诗词书三道同时进行,我等写诗,词,各一首。”

    “至于书之一道…我等写完诗词之后,此便是书之一道的作品。”

    “若有单单参加书之一道之人,便不必写诗作词,只抄写一些前人的名诗名词便可。”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看向众人

    “知如此说,诸位可听明白?”

    他见众人皆是微微点头。

    “如此,参加此三道之人便可起身了”

    李志话音刚落,便有约有百人站了起来。

    见此,李知面对郭德点了点头。

    郭德见他点头,便立刻一挥手,几十名仆人从其身后蜂拥而出。

    端着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一一的放在了参加较技之人面前。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郭德又看上了宋忠,宋忠微微的点了点头,走到台前

    “诸位贤侄,当今天下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这诗之一道,便以当下百姓为题”

    “至于词之一道…”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一下

    “今日我等前来是为了品酒与论才,这词之一道,便以酒为题吧”

    说到这里宋忠停了一下,指着郭德手中拿着的一根儿臂粗的香说道

    “以这一炷香为限,香灭,锣响,众位贤侄便不可再写,众位贤侄可明白?”

    见众人点头

    “如此甚好”

    说到这里之后宋忠对郭德点了点头

    郭德明了其意,把手中的香,插入香炉点上,随后便使劲的敲了一下锣

    “当……”

    一声锣响声起,众人知道这便开始较技,皆都坐下苦思冥想起来。

    李知时候也坐了下来,拿起笔来,润了润墨,便埋头大写起来。

    毕竟他与别人不同,别人都是在苦思冥想自己做诗词。

    而他却是想了一下前世的诗,便抄了起来。

    不一会儿李知便抄完了,看着自己的作品,李知眉头紧皱。

    倒不至于他抄的这些后世之诗太差,而是他的字实在有些不堪入目。

    就在他面前的纸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不少的字,但是其字迹却如鸡踏乱泥一般。

    “唉…”

    李知忧愁的叹了一口气

    “罢了,便如此吧…我写的是诗词,又不是参加书之一道的较技。”

    他自我安慰道。

    待他写完之后,坐在席位上有些无聊,便四处观望起来。

    只见场中当真是人生百态,有的带眉头紧锁苦苦思考。

    有的却是已经奋笔疾书,看那样子,像是心中以有腹稿。

    还有一些人,像是想不出来,死死地咬住笔杆,在那里苦思冥想。

    而在李知旁边的一位仁兄,可能想得有些焦急,便使劲的挠着脑袋,把原本拢得整整齐齐的头发都挠开了。

    只见他头发散开的那一刻,头屑如雪花般飘飘洒洒,吓得李知赶紧往一边挪了挪,免得沾上“雪花”。

    时间缓缓流逝,香也慢慢的烧完,只剩下一点余烬。

    “当……”

    随着一声锣响,时间到了。

    “时间已到,众位贤侄停笔,不可再写了。”

    宋忠从席位上站起来走,到台前大声的宣布道。

    随后他便对伺候在一旁的郭德点了点头。

    郭德对众仆人挥了挥手,众仆人便去诸位参赛之人面前,一一的收起来众人的作品。

    待到作品全部收上去之后,宋忠拿起做品一一的看了起来。

    只见他不时的点头或摇头,有时却又有些哭笑不得的样子。

    碰到可以入眼的,便放在左边,那些不堪入目的,扔到了右边。

    众人在下面忐忑不安的,看着台上正在批阅作品的宋忠,连面前精美的茶点也没有什么心情食用。

    时间缓缓流逝,宋忠终于把作品梳理了一遍。

    他左手边剩余的约有十余份,其余的全部被抛于一旁。

    “呼……”

    看完之后宋忠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三位便与我一起来看看吧”

    宋忠此时把那十余份稍好一些的作品递给三人后,面色复杂的看着台下的李知。

    三人接过十余人的作品,缓缓的看了起来。

    当蔡邕看到其中一份作品之时,眉头先是一皱,然后缓缓的打开,越看双目越是清亮。

    “好诗!”

    “好词!”

    蔡邕忍不住开口赞道

    “哦?伯喈兄可是见到了什么佳作?可否与我两人一观?”

    卢植听到蔡邕的赞叹,颇为的好奇。

    要知道蔡邕可是儒道大家,能令他忍不住叫好的作品,必然是旷世大作,遂心中十分的好奇。

    “呼……”

    蔡邕也长出了一口气,把文章递给两人

    “两位贤弟请看”

    递给两人之后,亦是于宋忠一般面色复杂的看着下面的李知。

    “好!真乃佳作也!”

    卢植和阳球的看完之后,异口同声的说道。

    随后两人却又眉头一皱

    “只是这字……”

    他两人此时却是面面相觑,同时用复杂的眼光看着下面的李知。

    诗词皆是佳作,而这字却实在是不堪入目,令他等如鲠在喉,难受不已。

    “哎……罢了……”

    这是阳球先是叹了口气然后宽慰三人道

    “三位仁兄,须知人无完人,诗词一道有如此成就,已然是非常了得。”

    “至于这字……”

    说到这里阳球眼睛一闭,咬了咬牙,像是在忍受什么痛苦一般,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反正他又不是参加书之一道的较技,差一些便差一些吧。”

    “罢了,也只能如此了”

    其他三人面面相觑,无奈的说道。

    待他们把作品全都看完,四人相视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定数。

    宋忠这时离开席位,走到台前宣布结果

    “此次诗词书三道较技,已然有了结果”

    “书之一道最佳者为……”

    宋忠看了一眼荀彧

    “荀彧荀文若贤侄”

    “恭喜文若兄,于书之一道称尊。”

    李知郭嘉戏志才三人人同时说道。

    “恭喜”“恭喜”这时候曹操与袁绍过来恭喜道

    “哪里…是诸位承让了”

    荀彧并未有骄傲,谦虚的说道

    待到众人恭喜完,平复下来之后。

    “此次诗之一道为尊者,乃是李知李行之贤侄。”

    宋忠用复杂的眼光看着李知,随后宣布道。

    不待众人反应,宋忠便又说道

    “而词之一道为尊者,亦是李知李行之贤侄”

    宋忠说完,便面色平静的看着下面众人。

    “哗……”

    台下众人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