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第36分节

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锁

    熊槐一愣,被陈轸一提醒,立即反应过来,若是再度与齐国争取肯定会与楚国离心的魏国,似乎完全没有必要。

    顿了顿,熊槐焕然大悟,明白陈轸出言提醒的另一层意思,不是说要争取魏国,而是要对魏国防一手,免得被齐魏两国联手坑了。

    想着,开口道:“好,魏国的事情寡人已经知道了!”

    陈轸见楚王点头,便退了回去。

    见状,熊槐知道陈轸这次来见他,就是为了禀报魏国宋国的情况。

    既然宋国已经卖粮给齐国,那么宋国肯定就会消停一段时日,暂时无事了。

    至于魏国······

    接着,熊槐看着斗由道:“斗卿,不知卿有何要事?”

    斗由拱手道:“大王,臣此来的目的与刺史令一样,也是与齐国有关。”

    熊槐闻言一惊,斗由一直负责楚国的财政,与他国发生纠葛的情况极少,齐国的事情怎么会由太府尹来禀报呢!

    “贤卿,齐国那边有出了什么事?”

    斗由应道:“大王,自从齐国粮食被烧后,齐国因为缺粮而向各国借粮,不惜出五倍的价格,但是各国应者寥寥。”

    “因此,齐国无奈之下只好向百姓购粮,如今齐国临淄收购粮食的价格已经涨了近两倍,粟米的价格由之前的三十五钱一路高涨到九十七钱。同时,菽豆麦米的粮价,同样也涨到了八十钱。”

    “接着,齐国临淄的百姓因为粮食涨价而怨声载道,为此,齐国不敢继续在国中抬高粮食价格。于是,齐国派出商队前往各国高价收购粮食。”

    熊槐闻言一惊,齐国的事情影响到楚国了。

    各国对粮食的控制一直很严,齐国前往各国购粮,不仅会拉高各国的粮价,而且还会导致各国严厉打击走私粮食的行为。

    这样一来,楚国在各国收购麦米的行为,无疑会变得艰难,而且成本也会急剧上升。

    于是,急忙出口问道:“贤卿,那么我在三晋燕国收购麦米的事情影响多大?”

    斗由点了点头,面色沉重道:“大王,影响不大但也不小。虽然去年的冬麦已经收获,今年的冬麦还在田中(十月过年),各国的新麦大部分已经被我楚国收购了。但是,原本各国百姓贵族手中还有一些用来备荒的麦米,也会在冬季陆续出手。”

    “这一部分的麦米,因为齐国的事情,不仅价格大涨,而且许多商人已经中止与楚国合作,准备将粮食运往到齐国了。”

    顿了顿,斗由继续道:“大王,比起这一小部分粮食,臣更加担心的是今年四五月份,各国新麦收获以后,恐怕我们楚国要与齐国竞争了。”

    “只是···”斗由看了看楚王,斟酌道:“大王,前两年,我们为了收购麦米已经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太府资金并不充裕。而且,齐国一向都是各国中最富有的国家,所以,臣担心四个月后,若是正常竞争,恐怕我们会在竞争中输给齐国。”

    熊槐点了点头。

    对于齐国的财富,他心中有数,齐国一直都是各国中最富裕的国家,更别提齐国作为周室第一批封国,历时悠久。

    更何况,几年前齐国洗劫了整个燕国,燕国这个和齐国同样历史悠久的国家,国内数百年的积蓄全都变成了齐国的财富。

    所以,比财富底蕴,楚国是肯定比不上齐国的。

    想了想,熊槐开口道:“既然正常竞争没有胜算,那么我们就不进行正当竞争好了。”

    “天下各国的粮食,我楚越两国以粟米稻米为口粮,北面的各国全都以粟米作为主粮,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北方各国的百姓,还会以菽豆作为口粮。至于麦米,不过是饥荒时的应急之粮。”

    “因此,各国对粟米以及菽豆控制极严,不会给齐国抬高粮价的机会的。所以,齐国能收购到的粮食,不过是少量菽豆,以及一些麦米罢了。”

    说着,熊槐停顿了一下,向斗由问道:“贤卿是否确认,各国的麦米已经被楚国收购大部分,各国百姓手中只剩下少量用来备荒的麦米。”

    斗由郑重的点了点头:“大王,不仅是其他国家,就连我们楚国也一样,百姓手中的麦米基本上都已经没有多少了。”

    楚国百姓在麦米收获时就交了一次税,等粟米成熟,又交了一次税,两次交税后,手中还剩下的麦米,基本上就是用来闲时舂制面粉贴补家用的了。

    对此,熊槐心中有数。

    “好,既然大家都没有麦米了,那么我们也别怕,涨价好了。齐国不是以八十多钱的价格收购麦米吗?”

    “那么咱们就将麦米的价格涨到一百钱!”

    “一百钱。”斗由闻言倒吸一口冷气。

    楚国收购麦米的价钱是三十三钱,但是这是为了让各国的商人把粮食运到楚国,而刻意抬高的价格。

    正常来说,各国的情况,只有粟米才值三十多钱,而麦米一般都是二十钱左右。

    一百钱一石,这就是将麦米的价格抬高了五倍。

    “若是···”斗由看着楚王迟疑道:“大王,若是齐国不惜将价格拉到一百钱以上怎么办?”

    熊槐笑了笑,不容置疑道:“那还用问,继续抬高麦米价格好了,二百钱一石,如果齐国的麦米价格超过二百钱,就让齐国随意,我们楚国不参与了。”

    斗由咽了咽口水,应道:“大王,臣明白了。”

    熊槐“嗯”了一声,对陈轸道:“陈卿,这段时间你需要重点关注齐国的粮价!”

    陈轸拱手行礼道:“大王,臣明白!”

    “还有!”熊槐顿了顿,继续道:“派出使者前往三晋燕越宋六国,就说我楚国最近走私粮食的奸商特别猖獗,请六国帮忙查一查,我楚国的粮食是不是走私到他们国家去了。”

    “另外,告诉他们,寡人打算在淮水一带关闭一半的关口,以免奸商走私战略物资以及逃税漏税!”

    斗由陈轸闻言拱手道:“大王英明!”

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

    结下来的三天时间,从楚国郢都开始,爆发了一场粮食涨价潮。

    第一天里,粟米麦米出现三次大规模的上涨,从三十三钱涨到了六十钱,到了第三天下午,粟米麦米价格稳定在一百钱。

    这一情况,数天后波及楚国全境,不多时,楚国境内粮价暴涨的情况就被各国得知。

    魏国。

    楚国使者为魏王带来了楚国的问候,向魏王表达楚王的意思。

    楚国使者从魏国大殿上离去后,魏王对着群臣询问道:“不知诸卿以为楚国这是什么意思?”

    相国楼庳答道:“大王,楚王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针对齐国缺粮,希望各国能联合起来对齐国进行限制。”

    “之前,齐国粮食刚刚被烧之时,楚国就已经限制粮食流入齐国,严厉打击走私贩粮活动。但是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原因就在于齐国的收购价格太高,各国的商人有利可图,不惜铤而走险。”

    “所以,楚国将粮食的价格抬高数倍,就是为了限制各国的粮食流入齐国,防止齐国破财免灾,快速积累粮食。”

    魏王对楼庳的话不置可否,长叹一声道:“那么寡人应该怎么做?是跟随楚王抬高麦米的价格,关闭一些对齐国的关口,以对齐国进行限制呢?还是什么都不做,偏向齐国呢?”

    楼庳答道:“大王,之前我们出售粮食给齐国,已经令楚王很不满了,若是这次在偏向于齐国,臣担心我们魏国会遭到楚国的打击。而且,我们魏国虽然需要齐国来平衡来自楚国的压力,但是一个强大的齐国,也不利于魏国,让齐国出一次血,也未尝不可!”

    “只是如果保持与楚国同步,对齐国进行限制,那么也会令齐国不满,这也会让我们前面所做的一切前功尽弃。”

    “所以,依臣之见,莫不如提高麦米菽豆的价格,保持比齐国的价格低二三成,这样一来就会让走私粮食的奸商无利可图,避免我魏国的粮食流入齐国。”

    “至于关闭面对齐国关口的事情,后果太过严重,臣以为不可取。”

    魏王沉默了一会儿,点头道:“好,就按相国的意思办,我们也提高粮食的价格,齐国想要粮食,那就高价来买!”

    另一边,燕赵宋越四国:“提高粮价,关闭一半通往齐国的关口。”

    各国的消息的传到齐国。

    齐王一脸不善的看着手中的消息,然后将这些消息传给储子季子后,沉默不语。

    储子看完手中的情报后,长叹道:“大王,如今各国全都提高了粮价,尤其是以楚国为首的五国,更是封闭了一半面向齐国的关口,淮水河水的关卡大部被封闭,这对我们焚粮购粮的计划,必将造成沉重的打击。”

    说着,储子俯首请罪道:“大王,焚粮之计失效,这是臣思虑不周,请大王责罚。”

    齐王脸色稍稍舒缓,笑道:“相国说笑了,焚粮之计是寡人亲口赞同的计划,就算计划失败,这也是寡人的问题,怎么能将过错推给相国呢?”

    “再说了,焚粮计划并没有失败。我们借焚粮一事,本来就是为了瞒住各国,以便为我们强制百姓种植麦米。如今,不仅我们齐国的百姓已经种上了麦米,而且各国对此丝毫不疑,真的以为寡人的粮食全被烧了,不正是说明相国的计划很成功吗!”

    齐王说完,顿了顿,又对季子道:“季子,不知齐各地冬季种植麦米的情况,统计的如何了?”

    季子应道:“大王,虽然我们齐国这次种植的麦米有些晚了,但是麦米本来就是可以越冬地粮食,因此,在各地的强制推行下,种植的麦米接近六成。”

    说着,季子有迟疑道:“只是,同样也因为种植的时间有些晚,这会推迟我们明年种植与收获粟米的时间。”

    “而楚国收获粟米的时间本来就比齐国早一点,若是明年收获的时间太晚,臣担心楚国会趁机来攻,劫掠我们还在地里的粮食。”

    季子说完,储子亦开口道:“大王,臣也有同样的忧虑,若是楚越两国来攻,那么我们齐国要么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要么那些位于长城以南的地方,不等粟米彻底成熟,就直接进行收获,然后据城而守。而不能等粟米彻底成熟后,再进行收割。”

    “虽然楚军集结行军同样也需要时间,但是楚国之前攻打齐国时,不仅劫掠粮食钱财,而且还劫掠人口。所以,我们必须要留出百姓撤离的时间。”

    齐王闻言点了点头:“相国所言极是,若是楚国真的打算前来攻打齐国,那么寡人也只能选择提前收获这些未成熟的粮食了。”

    “至于长城以南的百姓因此会面临粮食不足的问题,寡人只能免去他们这一年的税赋了。”

    储子季子拱手道:“大王仁义。”

    齐王微微一叹,接着对季子问道:“先生,不知收购各国的粮食的事情,先生打算怎么解决。”

    季子停顿了一下,如果粮食不是最重要的物资,他还真想趁着各国涨价,将齐国的粮食全都卖给楚国,趁机破坏楚国的财政。

    想了想,按下心思,正色道:“大王,臣的意思是,既然各国想要抬高粮食的价格,那么我们齐国奉陪到底。论财力,我齐国不惧任何国家!”

    齐王听到季子的豪言顿时一滞,齐国虽然有钱,但是钱也不能这么花吧!

    季子见齐王脸色一僵,立即解释道:“大王,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布局试探,臣已经大致了解,因为楚国知道面粉制造方法的缘故,所以楚国趁机大量的收购各国的麦米,如今还依然留在各国的麦米,除了各国官方储备的那些外,其他贵族以及百姓手中的部分,数量已经不多了。”

    “所以,即使麦米的价格涨到三百钱一石,其实也花费不了多少钱,除非各国对我们放粮。”

    齐王这才放下心来,各国要是想对齐国放粮,那么之前齐使出到五倍价格的时候,各国就已经放粮了。

    想着,齐王问道:“那么季子你的打算是···”

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

    季子答道:“大王,我们现在抬高粮食价格,并一定要压倒各国,目的也不是为了收购现在百姓手中的麦米,而是为了各国土地上还未成熟的麦米。”

    “只要在麦米成熟以前,我齐国收购麦米的价格压过其他国家,那么各国的贵族以及商贩自然就会知道齐国收购麦米的价格最高,就会源源不断的将粮食运往齐国。”

    “至于价格方面,请大王放心。如今各国抬高粮价,不过是打算限制粮食流入齐国,一旦我齐国的麦米收获,那么齐国缺粮的问题没有,各国也就没有必要控制粮价。”

    “否则,一直维持过高的粮价,百姓难以承受。若是再加上大量的麦米涌出,哪怕以我齐国的财力也受不了,各国的底蕴还远远比不上齐国,用不了数日,各国自然就会主动降价的。”

    齐王会意,笑道:“好,购粮的事情,寡人就全部托付于先生了。”

    季子闻言拜道:“大王请放心,臣必不负所托!”

    ······

    楚国。

    自从楚国的麦米价格大幅度上升后,熊槐就命令斗由陈轸密切关注各国的粮价。

    到了十二月下旬,各国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郢都。

    首先是韩魏两国,楚国使者还未从两国返回,韩魏的粮价就开始大幅度上升,三天内,两国国都的麦米就涨到七十钱上下,而粟米更是接近八十钱,这基本上就是闹灾荒时,各国官方最高粮食价格了。

    接着,赵燕宋越四国的粮价也开始大幅度上涨,附带的,连中山国与秦国的粮食价格也遭到波及。

    总之,就是一句话,各国的默契,就是不让粮食流入齐国。

    熊槐看到天下的形势向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前进,顿时松了一口气。

    没等熊槐松懈两日,太府尹斗由便联合陈轸前来求见。

    一件斗由陈轸两人一同走进来,熊槐心中有数,在二人做好后便问道:“二位贤卿联袂而来,可是齐国接招了?”

    陈轸点了点头,应道:“大王,正是如此。齐国见各国全都提高粮价,意图阻止粮食流入齐国后,便也提高临淄收购粮食的价格。”

    “截止目前,齐国临淄的粟米价格已经到达一百二十钱,而麦米的价格已经比我楚国还高五钱,达到了一百零五钱。”

    熊槐一惊,齐国的粮价比楚国还要高二三成,这价格明显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齐王疯了,齐国虽然有钱,但是齐国临淄的百姓当真能承受这么高的粮价?”

    “临淄的百姓当然承受不了这么高的粮价。”陈轸回答道:“所以,现在临淄城内已经民怨四起,齐国诸多大臣已经向齐王进言,试图阻止齐王继续疯狂下去了。”

    “只是齐王不为所动,所以短时间内,齐国的粮价还会维持这个价钱。”

    熊槐叹了一口气道:“好,继续注意齐国的情况,若是齐国收购粮食的价格依旧这么高,那么寡人奉陪到底,继续抬高粮食价格。”

    斗由闻言开口道:“大王,虽然齐国目前能承受的住,但是我们楚国的压力很大,太府的钱财快撑不住了。”

    熊槐一愣,连忙开口道:“贤卿,这是何故?”

    “寡人记得太府还有大量钱财收购各国的麦米的才是,而且各国的粮食全都涨价,并没有大量流入楚国啊!”

    斗由张了张嘴,沉默了一下,思虑再三,才叹气道:“大王,各国的粮食自然没有流入楚国。原因就在我出国内部,粮食涨价的这十几天里,手中握有大量粮食的大商人,见粮食价格高涨,纷纷打着为国出力的幌子,将他们手中的麦米以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卖给太府。”

    “因为这批粮食数目巨大,超过三十万石···”

    三十万石粮食···

    熊槐一怔,楚国对粮食控制很严,尤其是麦米,即便百姓手中也很少,所以,那些大商人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聚集三十万石麦米。

    因为时间太快了!

    商人根本来不及调粮。

    而有这实力拿出这一大笔粮食人,熊槐瞬间就想到了各地的封君,只有他们才有这等实力。

    想着,熊槐顿时恨得牙根痒痒。

    这群家伙在楚国有事时,一旦郢都让他们出粮出人打战,就推三阻四拖拖拉拉的。

    现在明知楚国不缺粮,抬高粮价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粮食流入齐国,结果,他们竟然趁机卖粮给太府,大占太府的便宜。

    若是楚国真缺粮,即便不打折全价收购这些粮食,熊槐也认了,并且还会感激他们,但是现在楚国压根不缺粮啊!

    斗由见楚王眼中冒出凶光,拱手道:“大王,因为这次抬高粮价是真,收粮是假,所以臣并未在各地太府存放大量的钱财,导致一些地方府库的铜钱很快就被耗尽,被破停止收购。”

    “如今还正常收购粮食的,只剩下郢都的平粜府了,至于其他地方的,臣见机不妙,已经下令关闭,暂停运作,以免给了封君们可乘之机。”

    熊槐闻言急促的呼吸了数下,胸膛此起彼伏,接着,长长的吸入一口气,怒极反笑:“好啊!忠君报国,果然好的很,太府尹,都有那些人忧国忧民,趁机为寡人分忧啊?”

    斗由顿时不敢看楚国,低头沉默不语。

    他知道楚王真正想询问的是谁,不是那些明面上的大商人,而是这些商人背后的封君贵族。

    身为总管楚国财务的太府尹,他自然也清楚是谁在后面发财。

    熊槐见状大怒道:“怎么,难道他们做的,寡人还不能知道吗?”

    斗由闻言大恐,俯首道:“回大王,目前臣查到的,跟此事有关联的,是栋君、詹阳君、逯君等六位封君。”

    “好!好得很!”熊槐不由冷笑一下,江汉、江淮的全都有,虽然只有六个封君,但是谁知道是斗由关闭各地平粜府快,还是其他人慢了一步!

    陈轸见楚王大怒,立即开口道:“大王,臣从各地收到的消息,不仅是我们楚国,其他各国也一样,也碰到了权贵勾结商人,趁机出售粮食给本国的情况,三晋燕宋越等国无不如此!”

    天下乌鸦一般黑!

    熊槐心中暗骂了一句,不过听到倒霉不是楚国一个国家,顿时心中舒坦了许多!

    然后,期待笑道:“如今齐国的粮价最高,想必齐国同样也有不少权贵忧国忧民,向齐王售粮吧?”

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

    按照熊槐的想法,现在齐国的粮价已经超过百钱,若是齐国大肆购粮,国内商人贵族大量献粮,齐国肯定会大出血,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将会出现财政困难。

    陈轸顿了顿才摇头道:“大王,本来是一部分贵族乐意向齐王效劳的,但是,因为孟尝君向齐王献上二十万石粮食,并且只需齐王数年后归还二十万石粮食后,其他大权贵纷纷效仿孟尝君,向齐王献忠。”

    “因此,目前齐王已经从贵族封君身上获得了近百万石粮食,虽然这些粮食日后要还,但是,目前来说,齐国已经有了一战之力,军队不至于因为缺粮而崩溃了。”

    这是别人家的封君···

    熊槐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虽然这也与孟尝君现在的处境艰难有关,但是不可否认,孟尝君的行为极大的缓解了齐王的压力。

    想着,熊槐不由长长一叹,开口道:“算是,欲壑难填,这也是人之本性,既然已经发生了这种事情,那么斗卿你可有对策?怎样才能在各地平粜府重新开放后,避免那些大商人从中获利?”

    斗由见楚王将目标限定在商人身上,顿时松了一口气,想了想,开口道:“大王,这些商人打着为国效力的旗帜,并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粮,在不明真相的百姓眼中,这是为大王效力的标志,所以不能对他们进行打击。”

    “不过,孟尝君的事情,给了臣一些启发。”

    说着,斗由见楚王面色如常,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道:“大王,臣建议,召见江淮之间的这几个封君,以目前的市价向他们征粮?”

    “征粮?”熊槐迟疑的看着斗由:“贤卿这是何意?”

    斗由解释道:“大王,根据臣的推算,这次这些封君基本上已经将储备的粮食大部出售牟利,手中除了还有一些口粮以外,应该没有多少粮食了。如今即将进入正月,距离粟米收获还有近十个月。”

    “所以,臣的意思是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强行向他们征粮,逼他们交出手中的口粮。”

    “然后,我们再提高粮价,继续逼迫齐国。到时,这些封君无粮可用,无论向其他封君借粮也罢,还是向大王认错,总之,要让他们将这次获利所得吐出来!”

    熊槐面色沉重,斗由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仅可以让这几个封君吐出收益,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出一次血。

    但是,这样做与前任与他一直以来的人设不合,而且还会影响接下来他针对封君的计划。

    心中仔细思索片刻,熊槐便有了主意,开口道:“斗卿的意思寡人已经明白!传诏,让叶侯、金君、阴君、哪陵君、栋君、詹阳君六位封君前来郢都见寡人。”

    “唯。”

    斗由陈轸离去后不久,正在殿中心烦的熊槐就见南后满脸喜色的走了进来。

    熊槐顿时一怔,南后来到议事的宫殿找他,这可是稀罕事!

    想着,立即起身迎上去

    南后到了熊槐身前,笑吟吟地行礼道:“拜见大王!”

    “王后免礼!”熊槐扶起南后,问道:“王后,不知何故寻找寡人?”

    南后看着楚王面有愠色,便笑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熊槐一愣,南后道喜,这······

    随即反应过来,南后道喜,自然不是国事,而是···

    想着,熊槐露出惊喜之色,问道:“王后,可是后宫之中有人怀有身孕了?”

    南后笑着点了点头。

    得到南后的肯定答复,熊槐顿时大喜,追问道:“王后,不知是哪位夫人有孕?齐夫人?还是秦夫人?”

    南后笑着摇了摇头。

    熊槐见状倒吸一口冷气,最近这几个月,他只宠幸过四个人,不是齐夫人以及秦夫人,难道是韩美人?

    “王后,该不会是韩美人吧!”熊槐惊疑不定的看着南后,韩美人的年纪,好像也不小了···

    南后又摇了摇头。

    四个人中有三个不是,剩下的那个,熊槐目不转睛的盯着南后,大喜道:“王后,莫非是你有身孕了?”

    南后看着楚王露出大喜之色,笑着轻“嗯”了一声。

    熊槐见状立即大喜的原地转了几圈,然后轻轻的将南后揽入怀中,接着一手缓缓伸到南后腹部,摸着南后不见起伏的腹部道:“王后,好像在做梦,寡人又要做父亲了!”

    南后靠在熊槐怀中,伸出一只手按住熊槐在她腹部抚摸的手,双目迷离道:“大王,臣妾也好像在做梦一般,没想到我还能再次为大王生儿育女!”

    二人腻了一会儿,熊槐突然又紧张道:“王后,既然你有了身孕,何必亲自前来告诉寡人,只需遣人前来知会一声,让寡人前去见你即可!若是···”

    剩下话没有说出口,便被南后一声娇嗔打断,熊槐自知失言,讪讪一笑。

    这虽然不是熊槐第一个孩子,但是正儿八经的得知怀孕,这还是第一次,上次,熊槐还记得出征时秦美人还没有怀孕,等到出征归来,孩子已经出世了。

    这······

    虽然当时很惊喜,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等到这次南后怀孕,熊槐才知道,原来少了紧张与期待!

    结果虽然重要,但是中间的过程同样也重要!

    ······

    正月十五。

    这是楚国一个寻常的大朝会,在上元节还没有发明,元宵节还没有出现,东皇太一也不在今天过节,这个时代,正月十五只是普通一天。

    议事完毕,熊槐看着站在前列的金君等六位封君,见他们全都面色如常,呵呵一笑,对司宫李秋使了一个眼色。

    退朝后。

    一座侧殿中,熊槐看着下方坐着的六位封君,笑道:“六位贤卿,可知寡人召见你们前来为了何事。”

    栋君、詹阳君两个与商人勾结卖粮给太府的人,闻言全都疑神疑鬼,不过面色却与其他四人一样,不明所以,六人同时拱手道:“回大王,臣等不知。”

    熊槐见状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叹气道:“六位贤卿可知目前的粮价到了多少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

    听到楚王提及粮食价格,栋君詹阳君顿时心中起了一个疙瘩。

    而其他四位封君全都有意无意的瞄向他们二人,江汉之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俩的那点破事,根本瞒不住有心人。

    更何况他们逼的楚国各地买卖粮食的平粜府关门,事情闹得有些大,楚国的封君们基本上全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两个家伙,加上江淮的四个家伙,全都暴露在楚国权贵面前,大大的出了一个风头。

    栋君与詹阳君见其他四人全都看了过来,顿时欲哭无泪。

    这几年虽然没有碰上饥年,但是同样也不是丰年,再加上楚王这几年,年年开战,根本停不下来,就算是封君压力也很大,积蓄消耗了不少。

    本来今年不打战,楚王没有向封君征粮,他们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结果,不想楚王竟然准备修建水渠,江汉的封君也必须出人,这样一来封君今年的劳役名额全给了楚王,自己不能驱使百姓干活了。

    后来齐国遭难,各国粮价暴涨。

    他们本来只是想捞一笔,结果,没想到楚国地方的太府竟是空架子,根本没有多少钱,他们也根本就没卖多少粮食,那边太府的钱就全花完了,接着被破关门。

    碰上这种情况,其他封君全都以为他们太贪婪了,有写信给他们的,也有直接派人劝说的,只是真实的情况,他们两个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心中有苦却无处说理去!

    即便告诉其他封君他们几个没卖多少粮食,恐怕其他人也不会相信。

    熊槐等待了一下,见六人全都闭口不言,便主动点名道:“金君,卿在宛地,可知宛城的粮价现在是多少?”

    金君自从上次献上宝剑向楚王靠拢后,得到了郢都的大笔订单,狠狠的赚了一大笔,这几年与楚王越发亲近了。

    此刻听到楚王询问,便毫不迟疑地应道:“回大王,据臣所知,最近粮食价格高涨,宛城的粮价,粟米麦米全都达到百钱一石,菽豆的价格比粟米略低,但也达到了七十钱。”

    “不错,这正是宛城的粮价!”熊槐点了点头,接着向栋君詹阳君问道:“两位贤卿可知郢都的粮价是多少?”

    栋君与詹阳君对视一眼,全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一丝恐惧,同时开口道:“回大王,似乎与宛城一样。”

    熊槐闻言叹气道:“不错,的确如此,因为缺粮,所以这次天下的粮价全都上涨,不幸的是,太府的运作出现问题,以致平粜府无钱购粮,被破关门。”

    栋君詹阳君闻言心脏猛然剧烈跳动数下,暗道:来了。

    熊槐停顿了片刻,深深的注视了栋君詹阳君一眼,继续道:“所以寡人现在心中甚为忧虑,若是无钱购粮,以致无粮可用,则如何是好?”

    六人闻言全都一惊。

    难道楚王想要借钱?

    这······

    栋君詹阳君顿时一喜,若是能花钱免灾,那就太好了。

    金君最先反应过来,思虑再三,开口道:“大王,既然太府无钱可用,臣愿捐献五百金,以充裕太府。”

    熊槐见栋君詹阳君面带喜色,立即打住其他人的开口道:“金君拳拳之心,寡人知之矣!只是寡人现在还欠诸君一大笔钱没还,怎么再次向诸卿要钱!”

    金君迟疑的问道:“那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面有忧色道:“如今寡人正缺粮,缺钱也只是缺购粮的钱。所以,寡人的意思,希望六位贤卿能借寡人一些粮食,等今年的粟米收获后,寡人再归给各位。”

    金君闻言立即明悟,原来这才是楚王的目的,想要用粮食来教训栋君他们。

    当下,金君立即表忠心道:“大王,臣无能,金地并不产粮,所以金地存粮不多,故,臣愿将金地百姓口粮以外的粮食全部献于大王,共五万石粮食。”

    栋君闻言一惊,众所周知,金地不产粮,金君主要收入也是依靠出售铸剑以及铁器,不仅如此,而且金君每年还要向其他地方购粮,才能满足金地内部的消耗。

    所以说,金君留下百姓所需的口粮后,哪来的五万石粮食?

    就算栋君自己,留下百姓所需的口粮外,也拿不出五万石粮食。

    以一个大型领地为例,拥有百姓四千户,其中有千余户百姓,专门从事其他事业,不进行务农。

    其他二千余户种田,按照亩产两石计算,那么每户务农的百姓可以交税一百石,两千户百姓可交税二十万石。

    但是其中不务农的百姓也要粮食,砍掉一千多户,那么还剩下十万石,接着还要上交楚王一部分包括祭天祭祖祭神在内等活动所必需的供奉,再加上每次打战还要出粮出人,那么这十万石粮食还能剩下五六万石粮食,算是太平年景了。

    同样,这五万石粮食也不能全部留下,因为封君内部的官吏军队全归封君自己负责供养,尤其是相以及司马等这些重臣,他们全是为了财富才投靠的,花费本来不轻。

    另外,征召百姓在领地内修建城池道路等,全都是封君自己负责。

    这样一算,其实五万石粮食,就算是碰上丰年,栋君也得花两年的时间才能存足,若是大战数年再加上遇上饥荒,那就坑了。

    栋君正悔不当初,将大部分的储粮都卖给了太府,心中估算献给楚王五万石还是三万石粮食的时候,就听着叶侯开口。

    “大王,既然金君领地不产粮都捐献了五万石粮食,而且臣听说孟尝君一口气献给齐王二十万石粮食,所以,臣也不敢落后,愿献出二十万石粮食。”

    叶侯的语气平淡而有力,与孟尝君父子两代人的积蓄不同,叶侯已经历时百多年,积蓄雄厚。

    叶侯的话音落下,栋君詹阳君顿时一僵,面色苍白,一副惊吓过度的样子。

    他们这才想起来,在场的六个封君,不仅有金君这种不产粮的,还有叶侯这种盛产粮食的。

    叶侯本来就是一个大封君,而且还与王室亲近,并且叶地也是一个产粮重地,因为当年叶公在叶地修建了大量的水渠。

    二十万石粮食······

    要命···

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

    熊槐听到叶侯愿意拿出二十万石粮食,顿时大喜:“叶侯果然是寡人的肱骨之臣!”

    叶侯淡淡的笑着拱手道:“能为大王分忧,这是臣的荣幸。”

    叶侯说着,眼中的余光不由撇了撇一旁的栋君与詹阳君。

    这次楚王召集他们六个封君来,本来就是为了教训一下栋君他们,并提醒其他贵族,叶侯自然会为楚王分忧。而且二十万石粮食,对叶侯来说,虽然也是一大笔粮食,但是并不伤筋动骨。

    再说,大家全都心中有数,这次粮价上涨,并不是楚国缺粮,而是为了限制齐国,所以,叶侯也不担心楚王在秋收以后还不上粮食。

    叶侯说完,阴君与盛君对视一眼,接着,阴君开口道:“大王,臣愿献上十万石粮食,以备国用。”

    盛君紧跟其后,道:“大王,臣愿献上七万石粮食。”

    栋君詹阳君听着阴君盛君的话,顿时心惊肉跳,阴君这是要顺着楚王的意逼迫他们俩啊!

    熊槐闻言顿时笑了笑,这阴君盛君果然善解人意。

    虽然他们出的粮食没有叶侯多,但是熊槐心中也清楚,阴君盛君比不得叶侯,不仅封地的人口封地全都不比叶侯,而且粮食产量也比不上叶侯,其中阴君的的实力又要比盛君强上一筹。

    如果说叶侯一次性拿出二十万石粮食还犹有余力,那么阴君二人所拿出的粮食,就已经快接近他们的极限了。

    “阴君、盛君二位贤卿有心了。”

    说着,熊槐面无表情的看向身下还未开口的二人,没有任何言语。

    二人沉默了一下,感到殿中略带压抑,连呼吸斗由一些急促。

    现在他们哪能不知道,其他的四位封君就是楚王为他们两设下的标准。

    论领地实力,他们与阴君相差不大,而且都与金君这种主要收入靠冶铁的封君不同,他们也是靠种地收税的。

    所以说,既然阴君拿出十万石粮食,那么他们俩,也应该拿出十万粮食。

    只是,若是没有卖粮以前,倒也勉强够了,但是现在,若想维持领地稳定,他们俩最多也就能拿出两三万石粮食罢了,五万石粮食,已经接近极限了。

    再多···

    就要向其他封君购粮了。

    可是,他们俩也就差不多卖了五万石粮食左右,而且还是以市价的八成卖给楚王的。现在用十成的价格购粮···

    这不仅恶了楚王,还亏出去一大笔钱。

    就在二人隐隐下定决心准备大出血之际。

    熊槐见栋君二人已经有所决定,抢在他们之前开口道:“诸卿,如今楚国缺粮,但是齐国狼子野心,趁机抬高粮价,如今各国粮食全都流向齐国。所以,寡人决定抬高粮价,将粟米价格抬到一百三十钱。”

    此言一出,栋君詹阳君原本纠结的脸顿时变得苍白,以一百三十钱的价格向其他封君购粮,这已经不是让出血而是断臂了。

    想着,栋君突然意识到楚王将这个消息提前告知他们,或许就是网开一面,没有把他们往死里逼。

    既然楚王网开一面,那么···

    栋君盛君相互一望,心有灵犀一般,双双走到大殿中,拜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眼睛半眯着道:“两位贤卿何罪只有?”

    栋君应道:“大王,这几年来,臣因为食用面粉,耗费巨大,以至于手中缺粮。如今楚国有事,臣本应为国效力,但是如今臣已粮可用。”

    “所以,臣请大王开恩,让臣拿出五万石粮食,然后再向太府献上千金,以资国用。”

    盛君亦道:“大王,臣也是如此,愿献上五万石粮食,外加千金,以备国用。”

    熊槐冷冷的看着二人,这一千金,比起二人牟利所得,还差了一些,但是如果加上这五万石粮食,也就差不多了。

    只是这粮食是借的。

    良久,熊槐开口道:“好!”

    ······

    金君等六位封君离去后不久,熊槐就等到斗由进来。

    斗由坐下后,熊槐问道:“如何?”

    斗由应道:“大王,栋君詹阳君已经向臣说明,愿意借五万石粮食以备国用,并以目前的粮价为标准,支助太府千金购粮,等今年秋收以后,再归还他们粮食。另外,二人听闻太府缺钱,愿献出千金以资国用。”

    熊槐听着后面一句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算他们识相。

    “将这个消息传给广陵的鄂君,让鄂君把栋君詹阳君献金的事情传给逯君四人,让他们四个人看着办吧。”

    “另外,将这件事散步出去,别让其他的封君又有不长眼的!”

    斗由拱手道:“唯!”

    接着,熊槐继续说起齐国的事情,道:“自从齐国粮价涨到一百二十钱一石,已经有二十来天过去,直到现在,齐国一直没有降价吧?”

    “从齐国传回的消息,正是如此。”斗由点头应道。

    “而现在寡人已经对越线的封君敲打了一番,所以···”熊槐看着斗由道:“所以寡人决定继续涨价,免得麦米成熟后,各国的麦米全都流入齐国!”

    斗由应道:“臣领命。”

    齐国。

    听到季子的禀报,齐王冷冷的一笑,道:“季子尽管放手去做,楚国要涨价,难道寡人还会怕他,比钱财,寡人不惧任何国家。”

    “传令,立即将粟米与麦米的价格涨到一百五十钱,寡人倒要看看,楚王是不是敢继续与寡人抬价。”

    季子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大王,粮价涨到一百五十钱,以齐国的财力,自然能坚持下去,但是,臣担心,齐国的百姓恐怕会难以承受。”

    “原本我们将粮价涨到一百二十钱,百姓们就怨声载道,若是继续涨三十钱,若是与楚国僵持数月,直到麦米收获,臣担心许多百姓会因此而破产。”

    齐王一滞,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面色沉重。

    百姓难堪其负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若是为了麦米而失去民心人望,即便获得大量的麦米,恐怕也得不偿失。

    想着,齐王开口问道:“季子,这个问题的确不可不察,不知季子可有解决之法?”

    ps:昨日出现一个失误,哪陵君被灭族我自己也给忘了,导致出现死而复生的情况,多谢书友提醒!

    已修改,致歉!

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

    季子对这个问题已经想了许久,此刻听到齐王询问,便应道:“如今这么高的粮价并不是因为饥荒造成,而是因为我们强行涨价所致。”

    “所以,对以种田为业的农夫来说,粮价高涨暂时对他们有利。而对其他百工之人,小商人,以及许多下层士人,全都是不利的,百钱的高粮价持续一两月倒也勉强能接受,可是价格再高时间再长,那么这些人可能就会因此破产。”

    “而这些人一般都居住在城中,所以,臣建议,重新在城中清查人口,将每户的人口查清,发放身份证明。然后每月的初一十五向百姓售粮,凭身份证明,以每石四十钱的价格,向百姓出售半月的口粮。”

    “一则维持百姓日常所需,二则体现大王爱民之意。”

    齐王沉吟了一下,所谓的清查人口,其实只是清查流动人口,城中定居的百姓,基本上都已经早有记录,所以此事并不难。

    令齐王担忧的是另一件事,想着,迟疑道:“季子,这个办法不错,只是,寡人还有疑问,若是有百姓虚报人口多买粮食,并且通过低买高卖从中获利怎么办?”

    季子应道:“大王,臣只听说过隐瞒人口,逃税漏税的,至于增报人口可以获利的。粮价乃是根本,难道会一直如此之高吗?再说,众所周知,麦米即将成熟,到时粮价下跌,难道多余的人口就不需要交人头税了吗?一旦战事爆发,难道百姓就不用出人作战吗?”

    “至于低买高卖的事情,只需下令,拒不接受收购低于一百石的小额粮食即可。”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会给百姓可趁之机!”

    齐王仔细想了想,开口道:“好,就按季子的意思办。”

    楚国。

    陈轸将齐国的消息禀报完,然后退在一边静静的等待。

    听到齐国已经将粮价涨到一百五十钱,熊槐心中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不过,听到最后齐国对百姓进行限量低价售粮,熊槐心中除了佩服,还有一丝淡淡的迟疑。

    想着,熊槐看着陈轸道:“陈卿,齐国涨价涨的如此之快,几乎是得知楚国涨价的瞬间,便立即进行涨价,一直维持比楚国高的粮价。更关键的是,齐国的粟米价格与麦米一样,这与楚国的情况一致。”

    “寡人怀疑,这齐国是不是已经发现快速制作面粉的石磨了?”

    陈轸的眼中露出一丝凝重,应道:“大王,此事臣也有所怀疑,已经派人去查探,看看齐国是否也有能快速制作面粉的办法,无论是石磨还是其他东西。”

    “只是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齐国各处并无异常,也并未出现一些奇怪的地方,或者大规模的抽调工匠。”

    “虽然此事目前暂未得到确认,但是,齐国粟米的价格与麦米一样,就说明了很大的问题。”

    熊槐点了点头,楚国也不傻,这几个月来,齐国一直保持麦米与粟米同价,很明显就足以说明问题。

    天下各国除了楚国,没有那个国家一直维持麦米与粟米等价的。

    想着,熊槐看了一眼李秋,吩咐道:“将令尹、太府尹入宫,寡人有事相询。”

    李秋行礼道:“唯!”

    不多时,景鲤与斗由一同进入宫中,见陈轸已经在殿中,心中有了猜测。

    楚王找他们俩进宫,而且还与陈轸有关,无疑就是跟齐国粮价有关了。

    礼毕。

    熊槐将情况介绍了一遍,然后问道:“令尹,太府尹,寡人担心齐国已经发现快速制作面粉的方法,若是情况属实,那么在未来,麦米成熟之时,恐怕齐国全力愚楚国竞争麦米,这是寡人所不愿意见到的,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景鲤斗由闻言,顿时一惊。

    如果齐国真的发现了一种快速制作面粉的方法,那么就需要重新评估齐国的购粮活动。因为接下来不仅仅是今年麦米成熟后,齐国会与楚国竞争,而且在面粉制作面粉公开以前,齐国每年都会与楚国竞争。

    齐国的财富,楚国肯定比不上,这样一来楚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各国的麦米流入齐国。对此,肯定不能忍。

    景鲤沉默了一下,开口道:“大王,此事既然还没有确认,那么会不会是齐国因为在各国收购不到粟米,又因为我们楚国的麦米价格太高,所以齐国在缺粮之下,不得不出此下策,效仿楚国将粟米麦米等价,一向各国收购麦米。”

    熊槐想了想,开口道:“令尹所言也并非没有可能,不过,万一齐国真的有所发现呢!”

    “这······”景鲤面色沉重,他知道石磨这东西,只要有一个思路,就很容易制作出来。

    而且齐国一直鼓励面粉,齐国百姓制作的面粉众多,不仅能保证国内所需,而且还能售往三晋燕宋等国。所以说,在这么多人制作面粉的情况下,若是有一二个齐国百姓有所发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齐国那么多人,而且齐国的奇技淫巧不在少数,谁也不能保证其中没有灵光一闪的聪明人。

    斗由眉头微皱:“大王,若是齐国仅仅只是因为楚国的缘故,才不得不提高麦米的价格,那么齐国只会在今年与我们竞争。若是因为其他,那么我们就必须另寻他策,将齐国打压下去。”

    说着,斗由拱手道:“大王,如今各国的粮价基本上已经达到饥荒之时价格,各国的百姓已经出现很大的不满,而我们楚国与齐国在此基础上有进行了一波涨价,再次拉动各国粮价上涨,近百年一来,没有那一年的粮价比今年还高了。”

    “这种短时间内被还可承受,若是时间一长,那么各国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肯定会对粮食进行降价,维持正常的粮价水平。”

    “若是各国对齐国不再进行粮食封锁,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不受各国严密控制的麦米肯定会全都流向齐国。而我楚国,将无力与齐国竞争。”

    最后,斗由开口道:“所以,现在的情况,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确认齐国是否真的有所发现!”

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

    斗由说完,陈轸应道:“太府尹放心,在下会加大对齐国的探寻力度,尽快查明此事。”

    陈轸说完,熊槐摇了摇头:“仅凭我们在齐国的探子,短时间内恐怕难有结果。毕竟齐国乃是大国,如果齐国将制作面粉的作坊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或者说放在一个海岛上,那么我们一两年内根本查不到真相。”

    景鲤询问道:“不知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没有回答景鲤的问题,而是向陈轸问道:“贤卿,天下各国的种植麦米的众寡情况是怎么样的?”

    陈轸答道:“大王,现在各国种植的麦米数量,当以我们楚国为首,江淮之间,今年通过强制推行,种植的数量普遍超过接近七成,最高的地方,种植的麦米已经与粟米相当。可是以为内今年要修建水渠的缘故,江汉之间种植的麦米,恐怕还比不上去年。”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修建水渠的壮丁大都是江汉的百姓,这自然会影响麦米的种植。

    陈轸说完楚国,接着继续道:“接下来的国家,当数齐国,因为齐国粮食被烧,饥荒的压力瞬间压在齐国身上,故而在齐国的强制推行下,齐国各地种植麦米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六成。”

    “其次便是燕国,因为燕国遭到齐国洗劫的缘故,齐国退兵燕王职即位后,燕国内部呈现出严重的危机,所以燕王为了尽快恢复燕国的实力,同样也大力推行麦米,只是效果不佳,种植数量只有三四成左右。”

    “另外,魏韩两国以及宋国,因为靠近楚国的缘故,因为楚国的麦米与粟米等价,所以,受此影响,三国种植的麦米数量接近超过两成接近三成。”

    “至于秦赵两国,秦国因为土地不适合种植麦米,麦米产量较低,所以并没有种植太多麦米,仅仅只是为了备荒,才种植了一点。赵国因为离楚国太远,也没有种植多少。”

    陈轸说完,熊槐便开口道:“天下各国的麦米情况很明显,那就是齐楚燕三国最多,其中,我楚国,才是天下各国麦米最多的。除去齐国以外国家所种种植的麦米,哪怕全都加在一起,恐怕也比不上我楚国的麦米。”

    景鲤三人全都点了点头。

    熊槐顿了顿,继续道:“我楚国的麦米虽多,但是大都集中在江淮一带,这一片区域与齐国接壤,这就为齐国收购我楚国的麦米提供了一个便利。”

    “所以,寡人打算对齐国进行试探,提高粟米的价格,同时,降低麦米的价格。因为我楚国的百姓可以用麦米为粟米抵税,所以,即便楚国的麦米价格远低于粟米,那么,百姓也不会将麦米低价出售,而是会选择将麦米用来抵扣粟米的税收。”

    “齐国若是没有发现面粉的制作方法,只是把麦米当作应急的粮食,那么仅仅只是收购其他各国的麦米那也足够了。”

    “若是齐国发现了面粉的制作方法,一定会对江淮的麦米眼馋,会继续提升麦米的价格,直到齐国麦米的收购价格,超过楚国的粟米价格,以让楚国的麦米流入齐国。”

    斗由想了想,开口道:“大王,此策可以一试。”

    见斗由认可,熊槐点头道:“好,那么贤卿可以部署计划,将粟米涨到一百八十钱,麦米跌到一百钱。”

    “唯!”

    接着,熊槐又对陈轸道:“贤卿,查探齐国的行动同样不能停止。”

    陈轸应道:“是,大王。”

    见楚王下令,景鲤开口道:“大王,一百六十钱的价格,对百姓来说实在太高,我们是否效仿齐国,对百姓进行低价售粮。”

    熊槐想了想,摇头道:“不必了,如今已是二月,江南的麦米即将成熟,用不了多久,粮价就会掉下去,左右不过一月的时间而已,无需进行扰民盘查游民,只需足量供应菽豆便可。”

    ······

    齐国。

    季子向齐王禀报道:“大王,楚国那边的粮价又出现了变动,这次粟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一百八十钱,但是,与粟米不一样的是,麦米的价格跌到了一百钱。”

    齐王一怔,不解的问道:“季子,楚国这是何意?”

    “寡人记得自三年前开始,楚国的麦米价格就一直与粟米相同,怎么现在楚国不再维持这一措施了。”

    季子沉吟道:“大王,依臣之见,有两种可能。”

    “其一是楚国江南的麦米即将成熟,若是楚国继续维持如此高的价格,以楚国的财力,恐怕难以承受。故而,楚国正在逐步降低麦米的收购价格,免得百姓集中卖粮。”

    齐王微微颔首,他方才想到的,也是这一点。

    楚国的洞庭一带乃是楚国重要的产粮区,也是楚国粮食成熟较早的区域,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这第二种可能性,或许也是楚国对我们试探。”

    “我们这几个月来,一直与楚国一般,将麦米的价格保持与粟米一致,这肯定已经引起楚国怀疑,楚国肯定以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这才用这种方式进行试探。”

    “若是我们同样与楚国一样,提升粟米价格而降低麦米价格,应该会打消楚国的疑虑,以为我们只是今年缺粮,来年就不会因为缺粮而与楚国竞争了。”

    “只是这样一来,因为楚国的税收制度,那么江淮的麦米就会被楚国百姓与勋贵用来交税,而不会把麦米走私到齐国。”

    齐王目光一沉。

    之前为了防止石碾的消息走漏,齐国可是直接暂停了所有的石碾,就是为了避免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

    齐国虽然能瞒住其他国家,但是面对楚国这个比齐国还要先发现面粉制作方法的国家,起疑试探,也并非不可能。

    此刻,齐王心中难以确认,沉吟片刻后,开口问道:“季子,不知卿以为以为楚国的目的是那一种?”

    季子面色凝重道:“大王,臣的看法,第一种可能性很高,但是也不能排除第二种可能性。”

    齐王见季子也不能保证,便沉默下来。

    片刻之后,齐王再次询问道:“季子,不知石碾能制作面粉的事情,能瞒住各国多长时间?”

    能瞒多久?

    想到石碾的情况,季子摇了摇头:“大王,此事很难瞒住,石碾不仅我们齐国有,而且宋楚越魏四国也有少量流传。只是宋魏两国不提倡制作面粉,这才没有在第一时间被人发现罢了。”

    齐王点了点头,因为其他国家不提倡面粉,所以,其他国家的百姓有很大的可能连面粉都没有听说过,更别提面粉是用麦米做的了。

    既然连面粉都不知,自然也就没有挖掘出石碾的其他用法。

    只是,齐王一想到齐国一年前就有百姓用石碾制作面粉,便叹道:“寡人知之矣,百鸟在手不如一鸟在林。就连鬼神也只知道一年之后的事情,寡人哪里还敢期待来年!”

    “所以,请季子与江淮一带的个国贵族商人接触,就说寡人愿意高价收粮,麦米的价格与粟米相等,不,不仅是麦米,而且菽豆也一样。”

    季子应道:“唯。”

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

    齐楚两国新一轮的涨价,看得各国目瞪口呆。

    赵国邯郸。

    赵王向肥义问道:“相国,如今楚国为了防止粮食流入齐国,已经将粮价涨到超过一百五十钱,现在我们还跟不跟?”

    肥义摇了摇头,面色沉重问道:“大王,可知昔日管仲将天下的粮价涨了二十倍,那是什么情况?”

    赵王闻言,这才恍然大悟道:“不错,昔日管仲能将粮价涨价二十倍,这是因为齐国将各国的余粮全都买走,而且鲁国的百姓全都不种粮,以致鲁国无粮可用,这才得逞。”

    “如今齐国并未接连遇到天灾人祸,而且还种植了大量的麦米,显然不能通过粮食打垮齐国,只能限制齐国并削弱齐国罢了。”

    肥义拱手道:“大王,正是如此,如今齐国的麦米即将成熟,齐国对各国的粮食也不再抱有强烈的需求,到时粮价自然就会跌下去。”

    “如今,我们已经与齐国硬抗了数月之久,以致国内出现民怨,所以,左右不过一两月而已,我们也没有必要继续与齐国拼粮价了。”

    “从楚国传来的消息,麦米价格下跌,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

    赵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接着开口道:“不错,正是如此。所以,寡人决定也对麦米进行降价,在麦米收割之时,逐步恢复正常的粮食价格,不知相国以为如何?”

    肥义行礼道:“大王英明。”

    楚国。

    齐国那边的消息传到郢都,这边,熊槐再次将景鲤三人召到楚宫。

    面色凝重道:“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齐国将麦米与粟米同时涨到一百八十钱,超过楚国粟米二十钱,这就足以说明齐国已经掌握了快速制作面粉的方法,并且在打我楚国麦米的注意。”

    之前得到这个消息,熊槐虽然早有准备,但是依然还是大吃一惊。

    齐国如此明目张胆的提价,分明就是想要收购楚国的麦米。

    对此,正值楚国囤粮备战之际,熊槐绝不能让麦米被奸商走私到齐国。

    “不知三位贤卿何意教我?”熊槐向景鲤三人问道。

    斗由率先开口道:“大王,如今齐国的麦米价格已经如此之高,若想让粮食留在楚国,臣以为有两个办法,其一是封路,其二是征粮。”

    “麦米成熟以后,江淮一带的麦米首先会聚集在三个地方,太府、封君、农夫。太府收上来的麦米暂且不论,封君手中握有大量麦米,若是封君想要走私麦米,出卖给齐国,难度不大,代价也很轻。”

    “所以,臣以为要想控制封君将麦米出手给齐国,那么就需要将封君们手中的麦米全部征集起来。就跟上次大王向江汉的封君征粮一样,这次向江淮所有的封君全都进行征粮,然后许诺,等秋收之后,抵扣税收以外的麦米,就用等量的粟米进行归还。”

    景鲤想了想,开口道:“大王,此事也许可行,毕竟,即便已经有面粉了,但是在封君百姓的心中,麦米的价值还是难以与粟米相提并论,所以用粟米换麦米,表面上来说,这是让利于封君,是可行的。”

    熊槐点了点头。

    麦米不必粟米,之所以很难控制,就是因为麦米没有被百姓接受,不到缺粮之际,根本就不吃,所以才会有走私的可能。

    若是粟米,百姓普通食用的粮食,就算想卖给其他国家,恐怕也无能为力。

    另外,相比百姓,封君贵族才是走私粮食的大户,楚国的封君不仅自己掌握着大量的粮食,而且或多或少还有自己的商队,这就为他们提供了许多便利。

    在各国粮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走私粮食自然得不偿失,封君们也不会冒着重罚的危险,大量走私粮食。

    之前齐国因为粮食被烧的问题,闹得天下沸沸扬扬,当时各国全都查的很紧,严厉打击向齐国运粮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的,卖粮给齐国,就相当于私通齐国,即便是说通敌卖国也不为过,所以,当时胆敢走私粮食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在风险太大的情况下,只能说大多数人都是有底线的。

    可是,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要是齐国麦米收获以后,齐国就不缺粮了。

    这时,若是有人走私粮食,就不再是私通齐国卖国,而变成了卖粮牟利,不是同一个罪责。

    所以,直接向封君们征粮,进行釜底抽薪,倒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虽然有些勉强,但是毕竟用粟米换麦米,还能说的过去的。

    至于封君们愿不愿意的问题···

    熊槐直接开口道:“好,此事寡人也以为可行。”

    顿了顿,熊槐迟疑问道:“那么百姓手中的麦米呢?贤卿打算如何处理?”

    百姓不比封君,江淮的封君一共也就只有那么多,按图索骥,谁也跑不了。可是百姓遍及整个楚国,若是向百姓征粮,不仅百姓不信任,可能会引起恐慌,而且百姓分布广,费力大而没有成效,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不切实际。

    楚国的官吏一共才多少,百姓有多少,要是每家每户去征粮,简直不可能。

    至于收税,那是需要百姓自己背着粮食去县乡特定地点交税的,而不是官员下村征税。

    所以熊槐才感到为难,以前楚国的百姓都是将麦米留到秋后,然后用来交粟米的税,这样一来楚国的麦米就全部被收入楚国国库。

    现在,百姓交完税,手中还有一半的麦米,在自己不食用的情况下,他们会怎么做?

    最令熊槐担心的是,齐国会凭借其强大的财力,在粮价上压倒楚国一筹,从而导致百姓手中的麦米卖出比交税获益更高,这样一来,楚国的麦米也会流入齐国。

    之前楚国收购各国的麦米,就是这么干的,从而让楚国积累了大量的麦米。

    斗由听到楚王的询问,开口答道:“大王,与其说是百姓手中的粮食,还不说是商人手中的粮食。”

    熊槐微微颔首,虽然百姓手中有粮,但是百姓手中粮食太少,而且一人或者几个人甚至是一个村子运输粮食去齐国,都不太可能。

    只有百姓手中的粮食集中在商人手中,才能通过水运,大规模的降低运输成本,否则,走陆运,从淮水南岸的寿县,运到齐国南部的莒城,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

    接着,就听斗由继续开口道:“故,臣建议在淮水泗水的主要河口位置设立关口,严查各地商人运输的商品,禁止一切商人运粮。无论是本国商人还是他国商人。”

    “若是本国商人想要运输,就必需在运输之前向太府报备所要运输的粮食数量,然后由交纳运输费用,再由太府帮忙进行运输。只是,太府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所以,帮忙运输需要大王下诏各县召集丁壮。”

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

    接着,斗由见楚王脸色一僵,不太好看,心中便知,楚王对这种征召丁壮帮商人运粮的事情有排斥。

    因为即便征召百姓,也不是楚王想征就可以征的,楚王也好,贵族也罢,也得讲规矩。

    想着,立即开口道:“大王,这种情况也不需要多久,只需在麦米收割后实行两三月,便可以取消。”

    见楚王脸色稍缓,斗由继续道:“最后,封闭所有前往齐国的关口。”

    “如此一来,便能尽可能的防止楚国的麦米被卖到齐国。”

    熊槐闻言长长的叹了口气,太麻烦了,事倍功半啊!

    当时楚国收购三晋齐国的麦米时,还觉得有许多便利,现在轮到齐国收购楚国的麦米,想要阻止,便是困难重重。

    如果可以,熊槐真想效仿盐政,将粮食也进行专营。

    当年管仲发明的国营食盐,可是为各国提供了许多敛财的方法。

    只是粮食专营根本行不通,各国都不能禁止百姓和商人买卖粮食,最多,就是通过平粜府掌控粮价。

    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粮食不仅是食物,而且还是货币。

    各国向官员发放俸禄,发的就是粮,而不是钱,农民购买衣服农具,大部分都是直接用粮食换。

    比如许行,昔日陈相与孟子辩论,许行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是用粮食换的,而不是用铜钱买的。

    至于铜钱,抱歉,不仅兵器用铜,而且许多地方也需要用铜,活人要用,死人更要用,天下没有那么多铜。

    否则,正常情况下,粮价就是不是三四十个铜钱就可以换一石上等的粟米了。

    现在这时代,黄金通常是礼品,基本上除了大规模的交易,用的最多的,是赏赐以及行贿。

    而商人买卖,才会用铜钱,也只有在兵器上大量使用铁器的韩国,才会奢侈的大量制作铜钱,以至于楚国北方的地方,韩钱与楚钱并行,甚至韩钱比楚钱还靠谱。

    至于普通的百姓,一般用粮食做为货币,极少用铜钱。

    所以,禁止粮食买卖,那就是禁止百姓使用货币,限制百姓交易,一旦这样做,民怨沸腾之下,国家肯定会蹦。

    只是,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熊槐只能向景鲤陈轸询问道:“对于太府尹的建议,不知令尹与刺史令以为如何?”

    景鲤想了想,他也拿不出更好的建议,于是拱手道:“大王,臣以为可行。”

    在陈轸附议后,熊槐点了点头,对斗由道:“好,太府尹,此事寡人就交给你了。”

    “臣领命!”斗由应道。

    至于洞庭的麦米,熊槐没问,斗由三人也没有提,全都忽略了。

    说完楚国的粮食,熊槐继续问道:“三位贤卿,我楚国的粮食还好办,只是其他各国的粮食,不知诸卿可有办法与齐国竞争。”

    “大王,这···”景鲤闻言,迟疑的开口道:“大王,现在情况不明,齐国在麦米收获后的收购价格还不明朗,若是齐国的收购价格太高,那么我们恐怕无力与齐国竞争!”

    熊槐愣了愣,点头道:“也对,那么就看数月后,齐国的收购价格吧。”

    时间缓缓来到四月。

    南方衡山脚下,此时正是一幅忙碌景象。

    在其他地方麦米还未完全成熟之时,这里的麦米已经开始成熟,并迈入收获时节。

    作为楚国最南方的封君,雷侯的领地就在位于衡山脚下。

    雷侯领地并不小,超过百里,但是人口是最大的问题,不足一千户,再加上领地多是山林沼泽河流,瘴气横生,湿气太重,开发困难,难以利用。

    所以,雷候乃是楚国封君中最穷的那一批中的一个。

    当然,托吴起的福,楚国曾大力开发洞庭,所以,洞庭附近的封君不少,勉强也有七八个,倒也不算楚国最穷的地方。

    要说最悲催的,还要数同是江南,彭泽(鄱阳湖)区域的彭泽君以及赣君。

    那里才是真正的穷乡僻壤,连封君也只有两个。

    穿着一件单衣,带着他的相与司马,正在巡视领地。

    行走在道路上,雷侯瞥了一眼路上的积聚的雨水,然后看着田间正忙着收割麦米的农夫,向雷相徐完问道:“徐相,这几天天的阴雨天气,让我们的麦米又少收获不少吧。”

    徐完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道:“君上,正是如此,我们这边的麦米不仅每亩少收获两到三斗米,而且,接连数日的阴雨,还导致许多麦米还没收割就发霉了。”

    雷侯闻言长叹一声,道:“事倍功半,天不作美啊!”

    自从楚王在楚国推广麦米以来,雷侯身为封君,当然也响应了楚王的号召,在领地内推广过麦米,只是,效果不容乐观。

    如果是江汉之间的麦米是因为缺水而导致麦米长势不好产量低,那么洞庭这一片的区域,则是因为雨水太多而导致减产。

    除了第一年,麦米收割时碰上连日晴朗的好天气,每亩收获了近两石半的麦米。接下来的这三年,全都碰上阴雨天下,麦米收获的麦米全都差不多两石出头,减产严重。

    而且,更加令人绝望的是,在阴雨天气里,麦米在麦秆上就发霉了,这导致洞庭区域的百姓都没人敢食用麦米,谁知道这发过霉的麦米会不会吃死人?

    在不缺粮的情况下,没有谁敢轻易尝试发霉的麦米。

    附带的,洞庭区域的封君也不敢食用面粉,天知道外面制作面粉的材料是不是从洞庭传出去的。

    不过,好在楚王及时颁布了新税法,可以用麦米抵税,于是,众多响应楚王号召种植麦米的百姓以及封君,就把发霉的麦米晒一晒,然后等到秋收时,再用这些麦米混合品相良好的麦米,一起上交抵税,倒也没有出现浪费或者劳而无功的情况。

    徐完听到雷侯的感叹,并没有附和。

    在洞庭这一片区域,四五月份碰上阴雨天气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不正常的年份,才会遇上晴朗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