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全文阅读 第16分节

第四十六章活埋(二更求订阅)

    “我的主人,这个大礼可不是那么好接的!”阿史那思摩神色的凝重的道:“在……我……在突厥,最好还是对外说明,咄吉世的死与主人无关?”

    阿史那习惯说我们突厥,可是想想现在的身份,赶紧改口了。让陈应颇为意外的是阿史那思摩居然会汉语,尽管腔调有些怪异,至少可以听得明白。

    “怎么就无关了?你有什么依据?”魏文忠突然出声,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满。

    突厥人把始毕可汗的死按到了陈应头上,魏文忠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役毙一国之君,这是多大的功劳,先不说爵位和官职,就是十二转勋官,至少可以让陈应提五级。大唐勋官有十二转,也就是十二级,泾阳之战陈应拿到了三转,平定旁企地之乱,他同样拿到了三转。现在陈应是六转勋官上骑都尉。

    别看陈应是六等勋官,事实上在大唐六等勋官还真不值钱。这个勋官就相当于后世解放军军中的军功等级。解放军把军功等级定为特、一、二、三共等。如果换算下来,陈应此时拿到的军功等级,仅仅相当两次三等功。

    在大唐勋官中上骑都尉之上,还有轻车都尉(某人在书评区留言,说轻车都尉是清朝的官爵。老程就此多说一句)、上轻车都尉、护军、上护军、柱国、上柱国。在陈应这个勋官的级别,还比较容易,颁发的也比较多。可是越上越难拿到手。

    如果把始毕可汗咄吉世的役毙之功拿到手里,那么陈应至少可以再升三转。至少可以到达护军级别。这样以来,陈应就会享受从三品官员的政治待遇。听到阿史那思摩居然说要让陈应拒绝这个从天而降的功劳。不仅魏文忠语气不善,就连何月京、高允权、杜善果等也都目光不善。

    阿史那思摩却不惧魏文忠带着浓浓威胁的目光,郑重的向陈应道:“主人,您或许不太清楚,在突厥每一任可汗身边都有三万余侍卫之士!而在这三万附离军之中,还有一只规模不大的军队叫伏突。他们每个人有弓矢鸣镝,身披精钢甲胄,使用镔铁刀剑。旗纛之上,绣着施金狼头。人人都是万中无一的高手……”

    “那也如何?”连番大胜突厥,也让陈应心中升起一股傲气。陈应不以为然的笑道:“能杀本总管的人还没有生出来呢!”

    看着陈应与众将领都不以为然,阿史那思摩也不再劝。作为新降之人,他想要获得陈应的信任,恐怕还为时尚早。

    其实陈应的历史不熟,如果他知道这个阿史那思摩在贞观朝时期,不仅做到了右武卫大将军,还在平定薛延陀部立下大功,随太宗东征高句丽,只是表现没有薛仁贵抢眼而已。不过因阿史那思摩为太宗皇帝挡下致命一箭,死后被追封为兵部尚书、怀化郡王。唐初如李靖、李绩、尉迟敬德、秦叔宝等战功,而仅封公。其膺王爵,惟外蕃君长内附如突利封北平郡王、思摩封怀化郡王,及群雄中有来降者如高开道封北平郡王,罗艺封燕郡王而已。

    如果陈应知道阿史那思摩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陈应也会慎重的考虑他的意见,只是非常可惜,陈应并不知道阿史那思摩的厉害之处。否则陈应也不会九死一生。

    因为陈应对阿史那思摩的提醒并没有在意,这才给他将来埋下了隐患。

    ……

    自陈应大败突厥之后,各地零散的溃兵看到或听说野猪岭那座用一万多颗突厥人首级堆起来的京观,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放弃抵抗。

    尽管灵州边疆暂时没有战事,陈应却非常忙碌。由于天气寒冷,以灵州城为例,每天就需要消耗上千石木柴,烧掉这些木柴容易,可是要想长出来就非常困难。虽然在全城大修火炕和火墙,解决了百姓和军队的取暖安全问题,然而大量燃料,却让陈应异常揪心。

    “眼下这道难关终于过去了!”长史杨则看到郭子和的伤势恢复不错,心情非常愉悦冲陈应笑道:“日后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没那乐观!”陈应道:“俟利弗设新继汗位,他想要在东突厥汗国内部服众,肯定会发动战争!”

    突厥和华夏不一样,每当华夏新旧君主替位,都要极力避免战争,全力求稳。可是突厥和北方的恶邻们却不一样,所有的狼性民族汗王继位,都会选择简单粗暴的处理内部问题。比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动一场或几场战争。通过战争的胜利,奠定自己的威望。

    “突厥人还会打?”

    杨则对于战争已经有了心里阴影。灵州之战,虽然唐朝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可是灵州死难军民多达五六千人,对于灵州来说,已经元气大伤。如果再打下去,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惨死。

    “这是肯定的!”陈应道:“可别忘了,突厥还有一个义成公主,她一心要灭亡大唐,无论谁做突厥可汗,都是一样的。始毕可汗的死亡疑点重重,弄不好就是因为咄吉世不想发动战争,挡了义成公主的路!”

    杨则突然想到了城中的突厥俘虏,神色陡然巨变:“那……那……那咱们灵州的三万余突厥俘虏会不会是一个大隐患?”

    “人心难测,会有这种可能!”陈应淡淡道:“只要我军可以保住持续胜利,这些突厥俘虏会比绵羊还要老实,可是战事僵持,或者失利,他们就会倒戈一击!”

    “那……不如!”杨则突然脸色大变,眼睛里闪烁着厉芒。说着杨则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我草!”陈应被杨则盯得非常不舒服。三万俘虏说杀就杀。陈应也不是天生的卫道士,他感觉人生是宝贵的。杀掉未免太可惜。

    “不能让突厥俘虏闲着,人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滋生事端!”陈应想了想道:“让那些战俘去挖煤矿!”

    “不行,不行的,这些突厥人太喜欢偷懒了!”杨则道:“刚刚开始他们畏惧将军威名,现在就是拿鞭子抽,他们宁愿挨打,也不愿意干活!”

    “要是那些突厥战俘能积极点就好了。”杨则嘟哝了一句。

    “积极点?”

    陈应的大脑飞快的运转着。

    如何调动这些战俘的积极性,将战俘从包袱转化成生产力,也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陈应知道突厥人为什么会懒,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他们是为了迷茫的未来而担忧。

    陈应突然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陈应来到这个时代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长安城里的胡商,哪怕家产万贯,他们想要娶一名汉女为妻,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哪怕是再穷的汉人,也不会将女儿嫁胡商为妻。

    后世崇洋媚外成风,特别是所谓的精英阶层,尤为更甚。一个不学无术的外国人,在国内可以获得高薪职位,即使什么不用做,也可以拿到绝佳的薪资待遇。然而在这个时候,恰恰相反,是诸胡崇汉媚汉。

    想到这里,陈应似乎想到了解决战俘积极性的办法。

    翌日一早,陈应召集所有战俘。

    三万余名突厥战俘被陈应集中到了灵州城外一个干枯的小湖之中,这个占地约三四百亩的干枯小湖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坟墓,三万余俘虏走进去时,心里都感到一阵害怕,他们在害怕什么呢?

    陈应来到这里时一看,都不用问就知道了,因为他看着三万多人呆在里头的场景,心里忽然冒出一股冲动来:活埋!

    晚晚熬了一夜,从中午睡到八点。更新有点晚了!等会还有!

第四十七章政治风暴(三更求订阅)

    此时的陈应就像一个小孩子,看见一群蚂蚁掉到一个坑里去,而手边又有一堆沙子,便忍不住冒出把沙子推过去埋掉蚂蚁这样的念头来。

    这个念头让陈应心里一惊,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冒出这样的冲动来,因为这并非原先的计划啊——难道是我心中的恶念?可这念头出现的时候,又显得何其自然。

    挥手之间便判了数千人的死刑——这是何其大的权柄,虽然邪恶,却又充满了诱惑力。陈应忽然之间,有些理解项羽、白起等人为什么会干出那样的大恶事了,或者那不止是一种军事上的需要,或者那也是一种心理上潜藏着的冲动。

    对这些俘虏来说幸运的是,这次等待他们的不是活埋,唐军之所以将他们赶到这里,只是因为在这里他们难以逃跑而已。

    可这时看着底下挤在一起的三万余人,陈应却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

    活埋?

    或许还真是一个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办法。

    诸胡都是畏威不畏德,薛仁贵在龙朔二年(662)率领唐军与铁勒交战于天山,铁勒派几十员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独挑几十人,连发三箭,敌人三员将领缀马而亡,敌大军见之,立即混乱,薛仁贵指挥大军趁势掩杀,遂不时,敌人大军投降.因为铁勒骚扰唐边境达数十年之久,薛仁贵命令将投降兵就地活埋,以除后患。

    永淳元年(682年),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于自称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与单于都护府北境,又入侵云州,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能复生?”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坑杀掉他们,从而造就自己的无敌的威名!陈应想到这里,心中一阵激动。就地陈应正想挥手下令的时候,看到一名突厥女人怀抱着一名年幼的孩子,孩子正哇哇大哭。

    看到这一幕,陈应的心又软了下来。他毕竟成不了薛仁贵,当不得让敌人望风而降的将军!

    陈应朗声吼道:“你们想不想当一辈子奴隶?”

    杜善果将陈应的话翻译成突厥语。听到陈应的问话,众战俘纷纷摇头!

    “现在本总管给你们指一条明路!”陈应接着吼道:“灵州附近有大小十一座石炭矿,你们将被分配到各自的炭矿之内,以十户甲,十甲为堡,十堡为镇,全部分为三十三镇,或是挖掘,或是运输,怎么干活本总管不管,以挖得最多最快的三个镇,本总管给你们特赦,赦免你们三个镇的奴隶身份,给你们落大唐白籍!”

    白籍,是唐朝户籍制度的一种。唐朝户籍分为九等,既上上等、上中等、上下等,中上等,中中等、中下等、下上等、下中等、下下等!在这九等之外,还有白籍,所谓的白籍就是用白色的纸书写的帐薄,专门用于归附诸族。白籍之上,则是黄籍,这个黄,跟皇族没有关系,只是代表着更高一层的户籍。可以算是大唐自由耕农、商贾、匠户之类。

    可以这么说,白籍在大唐,几乎等于后世美国的绿卡。白籍之民,依旧享受大唐军队的保护和律法的约束。

    众战俘顿时沸腾了,几乎无人不动容。成为大唐的百姓,哪怕只是白籍在五年一考过程中,只要不违法乱纪,按章纳税,没有不良纪录,不可以转化为黄籍。切切实实的过上好日子。

    陈应接着道:“你们要是敢哗变或逃跑,被抓住之后,立斩不赦!任何人只要举报试图逃跑或作乱的人,奖励十石粮食!”

    陈应的这个设定,就是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从这天开始,灵州城外十一座矿山开始疯狂的挖煤,众突厥战俘都不约而同的玩命干活,很快,灵州城完全使用煤炭取代的木炭或干柴。消耗的煤炭,远远没有挖出来的煤炭快,灵州城内的煤炭远堆越多,快要放不下了。

    看着灵州城内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到处都是热气腾腾。实在消耗不掉的煤炭,杨则寻思着要将整个灵州的所有大街小巷全部修成火炕,让人们在大街上也感觉不到寒冷。

    听到杨则的这个疯狂想法,陈应赶紧叫停。

    说不定杨则真敢这么干。

    陈应道:“煤炭再多也不能这么浪费,这让样啊,本总管查阅过灵州县志,发现灵州盛产铁,将突厥战俘分出一部分去开采铁矿,让多余的煤炭用来炼铁!”

    “煤炭怎么能炼铁?”杨则虽然不擅长炼钢,却也知道炼铁必须用木炭,而且是上好的柳木炭。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事实上古代的这个常识是错误的。陈应再怎么说也是在后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当然明白,因为煤中所含的有害成分较多,所以用来炼钢的时候会影响钢铁的品质。在后世无论炼钢还是炼铁,事实上用的并不是直接的煤炭,而是焦炭。而焦炭比较纯净,适合炼钢炼铁。

    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那些高炉的技术水平理论上是能够炼铁的,但是技术掌握不过关,所以大多不了了之。

    陈应找来林传福,将记忆中高炉解释给林传福听。

    林传福作为专业人士很快就提出了这个高炉中会遇到的技术难题耐火砖和风箱。

    耐火砖是用耐火黏土或其他耐火原料烧制成的耐火材料。淡黄色或带褐色。主要用于砌冶炼炉,能耐1,580℃—1,770℃的高温。也叫火砖。例如耐火粘土砖、高铝砖、硅砖、镁砖等。

    陈应虽然知道高铝砖和硅砖甚至镁砖,但是他知道的只是一个名称,连什么样式都没有见过。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化学元素还是一片空白想找到这些材料,还真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陈应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让部队教给魏文忠、高允权和何月京三个负责进行训练,他则带着林传福等一批工匠进行试验。

    没错,陈应采取了一个非常笨的法子,就是利用不同材质的粘土,进行反复实验。就在陈应在灵州进行大炼钢做准备的时候,陈应在灵州之战的战报也传达到了长安。

    陈应还不知道他自己这个异世蝴蝶,给长安进行掀起了一股政治风暴。

第四十八章太子的翅膀硬了(一更)

    要说长安百姓以揣揣不安中送走了武德元年,进入武德二年,已众百姓值得期盼的一年。李唐占据关中越发越稳固,响名天下的李密入降,就连威震江淮的杜伏威也投降了大唐。大唐众望所归,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李渊也非常高兴,大唐在立国一年以后,版图扩充了三分之一,增加十九州一百一十四县之地。如今李密和杜伏威的归附,让大唐捉襟见肘兵力不足的短板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些只是表面上百姓能看到的现象,埋藏在光鲜表面的斑驳血迹,这可不是寻常升斗小民可以得知的。

    刘武周猛攻晋阳,若非李秀宁及时赶到,率领娘子军杀退刘武周,恐怕龙兴之地就保不住了。然而刘武周此时与宋金刚又联合到了一起,进犯幽州,幽州总管罗艺向长安请援。对于李渊来说,幽州虽然只是一个飞地,可是对于江山社稷长远来看,也不得不救。

    如何救援幽州,李渊和朝廷中枢诸公还没有拿出决议,这个时候,最让朝廷诸公最为忧心的还是灵州问题。一旦灵州攻破,突厥军队就会顺着凤翔路一路南下,挺进关中。相对而言,灵州才是重中之中。

    不过,时至上元节(既元宵节),李渊还是决定大办特办。开放宵禁,与民同乐。但是李建成却意外的缺席了上元节的欢庆活动。

    李建成的心情非常糟糕,这是因为突厥莫何叶护抵达了长安,向李渊传达了始毕可汗的愤怒。

    从内心里情感而言,李建成也不满突厥人的蛮横和暴虐,若非突厥人后面作梗,西秦薛举、永乐王李轨、梁王梁师都、元兴王刘武周、易州宋金刚绝对不敢与大唐为敌。如今虽然薛举已灭、李轨却还割据武威,称霸地方。梁师都攻掠灵州,刘武周则直接出兵攻打大唐龙潜之地晋阳。

    现在倒好,突厥人倒倒打一耙子,恶人先告状,质问大唐为何背信弃义,擅自攻打薄骨律城。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卑鄙无耻!”李建成很想骂娘,可是他自幼以来,所受的教育,让他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习惯了斯文。

    东宫之中、效仿甘露殿汤泉宫建立一个巨大的池子,李建成赤裸着身体,把自己全身埋进水里去,让温暖的水包裹着,水隔绝了外面的杂音,整个人似乎处在母体一般,他蜷缩着身子,任由自己在水池里浮沉,直到肺憋得快要炸了,才把头探出水面,大口的呼吸,宛如获得新生。他一次一次尝试这种濒临死亡的感觉,乐此不疲。

    治书侍御史唐临向李建成密报:“魏国公、尚书右仆射裴寂已经暗中向御史台透出要弹劾修武县伯、忠武将军、东宫右卫率陈应擅启边祸的罪名!”

    治书侍御史是御史台的次官,相当于御史中丞佐贰。唐临在御史台并不是说一不二的人。可以想象,上元节后,正式开衙,第一次举行武德二年大朝会,陈应会被满朝御史弹劾成筛子……

    每当想到陈应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问罪,李建成心中就憋起一股冲天怒火。

    “啊……”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宫装的美妇款款而入。太子妃郑观音满是心疼的道:“殿下,您这是……”

    “本宫不甘心!”

    接着李建成将突厥莫何代表始毕可汗质问李渊的事情,以及裴寂暗中透出要弹劾陈应的事情。

    郑观音问道:“殿下,不希望陈将军被问罪?”

    “正是!”李建成出于是对郑观音的尊重,耐心的解释道:“陈将军浴血奋战,有功无罪,若是被问罪,定会让天下人齿寒!”

    郑观音点点头,淡淡一笑道:“要想让陈将军不被问罪,其实也不难?”

    李建成还以为郑观音只看到了表面问题,给她解释道:“裴寂传达的意思,其实也就是……”

    李建成指指天花板。

    李建成非常了解李渊,在如今这个时期,大唐并没有与突厥倾国之战的本钱。而陈应很可能会被李渊当作弃子,去平息突厥人的怒火。

    “太子殿下与朝廷大臣交往过密者几何?”郑观音望着李建成问道。

    李建成道:“君子朋而不党,若是亲善者,倒有不少人!”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郑观音一下子就点到了问题的要害。李渊这个人说得好听点就是娇情,说得不好听的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李渊想要陈应的命,去平息突厥人的怒火,却不愿意承担擅杀功臣的恶名。所以他只会从陈应的私德着手。陈应上无父母,不孝之罪按不到他的头上。无论罗列什么罪名,陈应皆罪不致死,但是御史却会给陈应泼上脏水。

    泼脏水,无论怎么泼都泼不死人。郑观音道:“若御史弹劾陈将军私德有亏,那么朝廷有几人不被弹劾?”

    李建成瞬间明白了郑观音的意思。其实李渊要对付陈应,只能从私德入手,毕竟李渊也是爱惜羽毛的人,他绝对不会为承担一个为了讨好突厥,擅杀忠臣良将的恶名。

    若只是弹劾陈应私德,那么同样也可以弹劾其他大臣。到时候要问罪,只能全部问罪,也不能只针对陈应一人。

    有了解决之策,李建成心情大慰,他非常卖力的讨好郑观音,将郑观音弄得娇喘连连。

    心满意足之后,李建成召心腹韦挺,让他出面串联众臣。

    武德二年的第一场朝会如约进行,然而第一项议题就是提议春耕问题,中国以农为本,无论做得如何,这个表面活一定要做得漂亮。

    众臣就如何展开鼓励、垦荒、发展农耕展开激烈的讨论。

    莫约半个时辰之后,第一个议题终于在扯皮声中结束了。

    然后,接着秦王提议攻打王世充、夺回中原的议题。结果众臣舌枪唇剑,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搁置这个争议。

    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议题。

    第六个议题开始了。这一个由从七品御使(不是笔误,御史台属官之一)张谷丰躬身出列道:“臣,张谷丰弹劾忠武将军、右卫率、修武伯陈应欺上瞒下、倒卖军械、杀良纳叛、虚报战功等七宗罪!”

    张谷丰话音刚刚落,侍御史李士翱道:“臣,治书侍御史李士翱弹劾,魏国公、尚书右仆射裴寂纵仆为祸、草菅人命、结党私营、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等十二大罪!”

    听到这话,裴寂的胡子不禁抽了。

    弹劾堂堂一国宰相,不过这并不算什么,御史大夫干的就是这活。

    李渊渐渐感觉不对劲了。

    这不对啊,剧本不是这么写的。李渊给裴寂使了一个眼色,裴寂只好装作没看见,事情出乎了他这个丞相的预料。

    满腹怒气,李渊急匆匆结束了武德二年第一场朝会。回到御书房,李渊气得一脚踹在案几上,结果把自己自己的脚疼得直抽冷气。

    这次事情,出乎意料。李渊很容易就想到了李建成在后面搞鬼。还没有等李渊派出宣裴寂觐见,裴寂已经施施然来到御书房内。

    看到好基友裴寂到来,李渊叹了口气道:“太子的翅膀硬了!”

    李渊非常生气,他不喜欢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裴寂道:“陛下,一枝独秀,非社稷之福啊!”

第四十九章小伙伴们惊呆了(二更)

    “一枝独秀,非社稷之福!”裴寂这句的话仿佛像一颗带着魔力的种子,在李渊心中疯狂的滋长。

    李渊本身不就不是一个宽厚的人,他的猜忌心和疑心都非常重。哪怕是他自己的亲生嫡长子,李建成也没有得到李渊毫无保留的信任。

    自古帝王之家无亲情,正是因为权力欲望大过亲情,所以李唐皇室才就注定了悲剧。有唐一朝,同室操戈,父杀死,子弑父的人伦惨剧不断上演,可以说根子就出在李渊身上。

    裴寂道:“陛下,应该庆幸!”

    李渊愕然,疑惑的望着裴寂:“什么意思?”

    裴寂道:“若是……太子……隐忍不发,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李渊不可置否的点点头。裴寂说得没错,如果李建成不在此事上动手脚,李渊也想不到李建成在朝堂上的势力会已经这么大了。自己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而李建成则青春鼎盛,若是他万一迫不及待,弑父篡位,他还真奈何不了他。

    以子弑父,从人伦角度来说是大逆不道。然而在皇家却不是什么新鲜事。南朝宋世祖文帝欲废太子刘劭,劭起兵杀文帝,嗣立。刘骏遂发兵讨刘劭,杀之,自立为帝。北朝北魏道武帝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嗣杀绍,乃即位。这是历史上成功篡位的,没有成功的不知凡几。

    此刻,李渊痛下决心,决定从现在开始动手剪除李建成的羽翼。

    李渊感叹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好,非常好!”

    作为篡位的皇帝之一,李渊对于皇权看得比什么都重。裴寂非常了解李渊,也知道李渊是什么心思。他看到李渊露出这般纠结的神情,知道李渊事实上已经拿定了注意,要开始剪除太子的羽翼了。

    裴寂道:“陛下,请手下留情,毕竟虎毒不食子!”

    “裴监,你想多了,朕分得轻重!”李渊道:“人固有一死,这个位置迟早是他的,但是……必须是朕给他,他才能要,朕不给,他就不能伸手!!”李渊顿了一顿道:“裴监,朕记得律师(不是职业,而是裴寂的长子,姓裴名律师,驸马都尉,后娶李世民之妹,临海公主为妻!)也到了弱冠之年了吧?”

    裴寂淡淡一笑:“陛下的意思是?”

    李渊道:“让律师荫补进御史台吧!”

    按照大唐荫补制度,朝廷官员可以荫补一子进实缺。现在裴寂的官职是从二品尚书右仆射,如果用荫补制度,裴律师就可以直接充任从七品官职。

    然而御史台却是一个独特的机构,除了御史大夫是正三品上、御史中丞是正四品,侍御史是从六品,主薄是从七品。也就是说,哪怕裴律师这个官场新丁,入仕开始,最少可以做一个主薄,在他头上,御史台内部,也不过是有一个御史大夫,两个御史中丞和六个侍御史的上司,而主薄级别虽然不高,却掌印,受事发辰,核台务,主公廨及户奴婢、勋散官之职。

    如果把御史台比作后世的中纪委,那么主薄相当于中纪委中央办公厅主任,是入常的核心人物。

    李渊做事从李建成老道多了,一旦出手,直达要害。可以想象,只要裴律师入职,那么御史台就等于被插入一根钉子,本来李建成就不能把御史台控制在手中,依靠的不是过治书侍御史唐临、校书侍御史李士翱等寥寥几人,至于下面的御使、监察御史不过都小虾米,只要裴律师稍加点拨,自然会有人倒向裴寂,倒向李渊。

    就在李渊的算机还没有开始突显效果,灵州之战一系列捷报也传达了长安。

    从薄骨律之战开始,陈应先后打败突厥四大叶护可汗的其中三位,阿史那俟利弗设、阿史那易勿真莫和阿史那什钵苾,随带着又把设汗阿史那意珍给揍得满地找牙。

    最关键的是就连始毕可汗也役毙了。

    李渊接到这一系列先后抵达到长安的捷报,第一反应就是陈应虚报战功。

    李渊目瞪口呆的望着捷报道:“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倒没有怀疑陈应的战报虚假,因为当陈应的捷报抵达长安,突厥四大叶护之一的阿史那莫何已经悄悄不辞而别,如果这封战报是假的,他绝对会予以澄清。

    李世民看着捷报膛目结舌的道:“突厥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经打了?”

    李建成看着捷报则是露出狂喜之色:“陈应,果然没有辜负本宫的信任!”

    当然也有大臣不信,比如尚书左仆射刘文静,这是李渊起兵时的左膀右臂,从龙元老。刘文静实在难以置信的道:“太子殿下,现在太阳可没有落山,怎么能够说梦语呢?”

    作为出使过东突厥的刘文静,他非常清楚东突厥汗国的实力。且不说四大叶护外加一外设汗,光是记录斩首的数字和缴获的物资,就让他目不暇接。关键是刘文静实在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如果这场仗是李世民打的,那就另当别论。

    李建成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陈总管手中有近三万突厥俘虏,还有阿史那易勿真莫这样的叶护,想来刘相早年出使突厥的时候也与易勿真莫相识,不如就请刘相前往灵州,一辩真假?”

    “臣正有此意!”刘文静此时看到易勿真莫的名字,已经信了八分。李渊起兵前夕,担心突厥出兵干涉,特意命刘文静作为使者,出使突厥的联络,双方商议互为友好。为此刘文静还做了不少功课,专门研究突厥人的习性和行为。

    他也得到了消息,叶护莫何已经跑了。虽然大唐有能力将莫何追回来,不过华夏毕竟是礼仪之邦,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个潜规则早已深入人心。

    咄吉世会命莫何出使长安,看中的就是莫何本身。他在东突厥向来以机智善辩闻名。如果连莫何都不敢前来澄清,而是留下一个始毕可汗驾崩,请唐国出使治丧的留言。刘文静对于陈应的捷报也信了八分。

    朝中大臣没有人理会刘文静的胡搅蛮缠,而是仔细传阅捷报,生怕漏掉一个字。接着甘露殿内传出一阵阵直抽冷气的声音。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裴寂虽然也视太子门人陈应为眼中钉,但是不得不承认。陈应此举是大快人心。

    突厥就是压在大唐君臣心口的一块大石,如今虽然陈应只是干掉了突厥的十分之一不到的兵力,但是足以让大唐君臣弹冠相庆。

    “陈总管以弱冠之年,立此大功,真乃当世良将,有这员良将在,我们大唐边镇百姓再也不用受突厥肆虐之苦了!”就连老持承重的李纲也连连赞叹。

    陈应以弱师连败突厥四阵,大败三叶护一设汗,俘虏三万余人,斩首两万余级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快速传扬开来!

    非常抱歉现在出去一趟,错别字稍后回来修改!

第五十章龙城飞将(三更)

    长安城,刑国公府。刑国公是李密投降李渊后被封的爵位,投降李唐之后。李渊对李密非常好,不仅将表妹独孤氏嫁与李密为妻,还封李密为光禄卿。这是唐朝十二卿之一,如果论品级相当于部堂尚书级,如果到了后世职权相当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按说李渊对李密也算不错,可是李密却非常不满意。李密从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投奔瓦岗,并且在同年年底并火翟让,夺得了瓦岗的实际控制权。可是那个时候李渊才是什么呢?那个时候,他才是右骁卫将军,相当于如今陈应的正四品上的官职。

    可是现在,时过境迁。李渊已经成了九五至尊,而自己却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顾问。这让李密非常不甘心。

    李密降唐,带着瓦岗旧部如秦叔宝、程咬金、单雄心皆投降了王世充,跟随李密投降李唐的旧部,事实上只有王伯当和魏征二人,其他都是名不见传的小喽喽。

    听上突厥叶护可汗莫何前来质问李渊为何背信弃义,挑衅突厥。似乎突厥与大唐的战争不可避免,李密从中看到了“机会!”,认为李唐一旦与突厥交恶,不仅腹背受敌,而且绝对守不住关中。

    “这是一个好机会!”李密对心腹王伯当道:“如今李渊老儿自顾不暇,门外看守甚为松懈,若我们逃出长安,投奔张善相,未必没有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机会!”

    “密公,此事大为不妥!”王伯当顾虑重重的担忧道:“善相如今据襄城(今天河南汝州),从长安至襄城要穿越十二州(郡),路途遥远且不说,更何况密公名扬天下,途经王世充的地盘,难保他不会加害密公!”

    李密铁了心的想要逃出李唐,摆脱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就断然拒绝道:“大业九年,杨玄感事败,杨广小儿倾全国之兵百万大军,尚且拿不住某,今时今日李渊小儿,如何能与杨广相比?”

    王伯当见李密固执,就劝道:“可夫人?”

    “哼!”李密不悦道:“大丈夫何患无妻。”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趋势李密就会叛出大唐,随后被唐军围杀在陆浑县南邢公岘(今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的邢公山)。

    就在王伯当与李密准备出门时,正欲刑国夫人独孤人拦在门外:“夫君莫要自误!”

    “哼!”李密不屑道:“妇人愚见,让开,一夜夫妻百日恩,为夫不想杀汝!”

    孤独氏外柔内刚:“若夫君毫无顾及往日情面,尽管动手!”

    “当真以为某不敢杀汝!”李密眼睛慢慢的红了。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李密出身名门,自视甚高,独孤氏虽然也是关陇鲜卑贵族出身,然而却是寡居在家。她原本的夫君右武卫大将军云定兴的二儿子云师端。云师端于大业十四年既武德元年暴毙,如今寡居在家莫约一年。堂堂西魏八柱国之一、隋朝上柱国之一的李宽之子,娶一个寡妇为妻,对于别人来说,这是李渊的隆恩,但是在李密看来,这却是奇耻大辱。

    李密的脸渐渐变成狰狞:“让还是不让?”

    独孤氏相当倔强:“坚决不让!”

    “休怪密无情!”李密缓缓拔出佩剑,寒光闪闪的剑尖直指独孤氏的脖颈。

    就在李密扬起宝剑,正欲一剑将独孤氏刺死的时候,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哗然。李密大惊失色,还以为自己准备叛逃的事情败露。他赶紧收起宝剑,命王伯当出门查看,若是真是李渊派出人抓自己,他就挟持独孤氏为人质。

    然而时间不长,王伯当一脸目瞪口呆的回来。

    “门外怎么回事?”

    “大唐胜了?”

    “胜了?”

    李密也感觉莫名奇妙:“什么胜了?”

    王伯当道:“大唐修武县伯、忠武将军、东宫右卫率陈应率领右卫率四府十六团精兵,与灵州先后连败突厥四阵,突厥四大叶护之阿史那俟利弗设、阿史那易勿真莫、阿史那什钵苾、设汗之阿史那意珍、设汗之阿史那思摩等皆几乎全军覆没,陈将军取得了阵斩三万余级、俘虏叶护阿史那易勿真莫、设汗阿史那思摩等三万余人!”

    “什么?这怎么可能?”李密目瞪口呆的道:“这怎么可能?”

    “假不假不知道,若是虚报点首级或有可能,可是叶护可汗易勿真莫,还有阿史那思摩这都是活人怎么可能作假?”王伯当道:“而且传闻始毕可汗还中了陈将军所部毒箭,伤中不治而亡……”

    李密的眼睛几乎要突出来了:“当真!”

    “现在消息都传遍了……”

    李密冲到门外,看到门外大街上的露布正迎风招展。

    露布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文心雕龙》所谓“露版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时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

    既然用诏露布,此事作不得假,否则李渊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失信天下。

    看到露布上记录的文字,李密感觉呼吸急促,他脑袋急转,思虑应对之策。

    “大唐已经连败突厥四大叶护、十二设法之其六,连控弦四十余万的突厥人都不是大唐的对手,那么天下间谁敢与大唐相抗?”

    李密想到这里,顿时发现,自己妄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逐鹿天下的想法实在可笑。可是独孤氏已经听到李密的密谋,李密也不敢杀独孤氏灭口。他扑通一声跪在独孤氏面前,嚎嚎大哭:“夫人,原谅为夫鲁莽吧!”

    ……

    独孤氏原谅不原谅李密,此事下回分解。关键是此事还下定另外一人的决心,那就是王雄诞。江淮总管杜伏威的代表王雄诞代表杜伏威向李密递交了降表,不过杜伏威人没来长安,军队依旧割据江淮。

    杜伏威的投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根本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事实上就连杜伏威也不想轻易下注,现在天下局势尚未明朗,下注站队为时过早。可是当王雄诞看到露布捷报的时候。王雄诞第一反应也是唐军造假,可是露出这个公信力比圣旨稍弱一点,绝对不会有人在这方面造假。

    可是作为军中武将,尽管与突厥人没有真正交过手,可是突厥的强大,早已深入人心。王雄诞同样感觉这事非常不可信。

    然而事实上俱在,却不由得王雄诞不得不信。

    王雄诞若有所思的问道:“阚棱,你与陈应接触过吗?你认为他真有那么厉害吗?”

    阚棱与罗士信不同,在演义中罗士信属于有蛮力而无灵智的人,事实上他虽然勇冠三军,却属于文武双全的人。但是阚棱不同,他是属于脑袋缺根弦的人。

    “陈应……不知道啊!”

    阚棱木然的说道:“陈兄弟很好!”

    王雄诞一时语塞……

    可是他还真没有怪阚棱,而是想破脑袋想要搞明白一个问题陈应何许人也?

    随着李渊一纸露布发出,陈应做到了真正天下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随着陈应的老底渐渐被人翻出。陈应的在灵州城下传唱的《出塞》也随着陈应的大名传扬开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李渊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禁连连称赞道:“好一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有朕的飞将在,诸胡谁敢犯边?”

    李纲咳嗽一声,解释道:“陛下,龙城飞将是指前汉飞将军李广!”

    李渊还不是不学无术的人,只是一时开心说顺嘴了,可是金口玉言,话已说出,他也无法更改了。

    “朕说他是飞将军,他就是!”

第五十一章意外升官(一章)

    李纲看到李渊居然如此蛮不讲理,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裴寂咳嗽一声道:“陛下,卫霍之后,人臣无人可比肩!”

    李渊看到满堂众臣都露出不忍直视的样子。李渊悠悠一叹道:“朕失言!”

    如果大清时期的皇帝,那真叫金口玉言。皇帝就算是说错了,那错了也变成对的。因为满朝大臣都是没节操的怂包,软蛋。

    李纲倒是一本正经的点点头,眼神里流露出“孺子可教”的神情。

    李渊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赶紧抛出另外一个议题:“议功、议赏!”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唐军可以所向披靡的真正原因。一个王朝如果真到了有功不赏,有过不罚的时候,基本上也活到头了。百万秦军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然而后期,却连战连败,表现得让人大失所望。

    不是秦军变得弱了,也不是敌人强了。而是因为二世肆意妄为,破坏了大秦帝国的耕战体系,把秦国二十等爵制给毁了。少府章邯,用骊山刑武装成军,以自由作为奖励目标,可以说是重铸了秦国军魂,然并卵,二世胡亥拒不兑现承诺。二世失信骊山刑徒,而骊山刑徒则让二世失国。

    熟悉历史的李渊非常重视赏赐问题,所以大唐帝国才会越战越强。然而在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

    陈应先后大败突厥四阵,斩首近两万余级,俘虏三万余人,甚至连始毕可汗也干掉了,怎么赏却是一个大问题。

    陈应这么能干,作为举荐之人李建成也非常高兴,他大大露了一把脸。终于在军功方面不让李世民独宠。

    李建成道:“陈应年轻太早,如今已经是四品高官,如果再赏官,对他也未必是好事!”

    李渊点点头道:太子以你看,这个陈应应该怎么赏?”

    “不能赏官,那就赐爵!”李建成道:“陈应如今是修武县伯,那就擢升其为六等修武县侯、食邑一千户。赐其永业田一千五百亩!”

    李渊虽然不爽李建成的手伸得太长,但是不可否认李建成一颗公心,做事倒也公允。并没有因为陈应是他的门人,而偏袒一分。要说唯一的例外就是多赐了一百亩地。陈应是六等开国县侯,视为从二品,按制应赐其永业田一千四百亩,可是李建成却提到了一千五百亩。

    一百亩地多吗?

    要说少,还真不少,可是要按陈应的功劳相比,还真不多。

    然而就在李渊准备让褚遂良拟旨的时候,李纲却出声道:“陛下,太子殿下,此举不妥!”

    李建成躬身道:“李师,你认该如何处置?”

    李纲道:“古有甘罗十二岁为上卿,霍去病十七岁封爵冠军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官居骠姚校尉,汉时骠姚校尉,职比如今大唐从三品将军,冠军侯当得,陈将军会何当不得?”

    裴寂也道:“陛下,臣附议!”

    “臣等附议!”众臣见李纲出面,不约而同的站出来声援陈应。

    李渊自然有李渊的考虑,陈应北举大败突厥,可谓是大快人心。同时也让有心人散播李渊称臣突厥的谣言不攻自破。陈应无意间的举动,让李渊异常开心。

    别看李渊此时贵为九五至尊,可是突厥叶护莫何,最多也就是相当于唐朝的王爵,见了他这个大唐皇帝,非但不下跪,反而态度傲慢,不可一世。这让李渊也非常不满。

    重赏陈应其实对于李渊来说,好处也更多。陈应就像一个马骨,他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吸引天下豪杰为李渊所用。

    李纲的意思很明白,陈应并非官居要职,赏无可赏,只能加爵,在这个时候加官和赐爵并不冲突。

    事实上李渊想想也是,陈应大败突厥的消息已经被他用露布明发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刘武周、宋金刚等割据势力都会得知这个消息。此时陈应就如同后世上了新闻头条,任何关于陈应的举动,都会落进有心人眼中。

    若失公允,难保没有人会借机滋生事端。要知道深受突厥之害的可不止大唐一家,河北窦建德同样深受其害,不过相较而言,窦建德实力更强一些,版图凝集,不像大唐三块飞地,互不相连容易被各个击破。

    若是不重赏陈应,窦建德或王世充绝对不会吝啬厚赏。

    事实上李渊此时真是想多了,哪怕窦建德或王世充给陈应一个王爵,他也不会投靠窦建德或王世充。

    想到这里,李渊道:“太子,以陈应之功,如何加官?”

    李建成想了想道:“那就勋官增至三转,至九转大将军(贞观十年把勋官十二转的上将军、大将军分别改为上护军和护军!实职加右武卫将军。”

    左右武卫是十二卫之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的防区事实上就是长安城,负责宫禁,如果把左右武卫比作后世的北京军区,那么右武将军几乎等于北京军区进入常委的副职。

    “不妥!”李渊毫无犹豫的就推翻了李建成的意见。

    原因非常简单,李渊绝对不会将自己的安全警卫工作,交给太子的一个门人。

    李纲也道:“不妥!”

    裴寂道:“不妥!”

    刘文静道;“不妥!”

    李世民道:“不妥!”

    李渊的不妥是因为不放心陈应,而李纲的不妥则是说陈应本是一个吊眼猛虎,怎么可能当看门狗?裴寂的不妥则是担心李建成借着陈应的手控制了右武卫军,对李渊不利。而刘文静的不妥,纯属因为派系不同因为反对而反对。

    李世民的不妥,主要和李纲的意见一致,既然陈应连胜突厥,那就不应回在这个时候回到长安,而是替大唐拱卫住灵州边疆。

    如果李建成不提陈应返回长安还好,一提李渊更不能让他回来了。

    最后李渊拍板决定:“上骑都尉、修武县伯、忠武将军、右卫率陈应加勋官为大将军、赐爵武功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永业田一千五百亩,擢升其为灵州总管府总管!辖胜州、化州、夏州、盐州、绥州、银州、丰州六州六军府!”

第五十二章姜是老的辣(二更求订阅)

    唐朝的建制,通常都是以“道”、“州”、“县”三级,可以对比后世的省、专区、县。而在军事级别,则统称总管,总管相当后世的总督,所辖州县不同,特别是并州总管(后改成总督)辖并州周边二十四州军事。

    陈应以弱冠之年,领灵州总管,兼管六州军事。事实上呢,这是一个大坑,唐朝所指的丰州,并不是福建丰州(晋安郡)而是指东魏时候所置的南恒州(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后改成丰州,然而自隋末被突厥吞并之后,直到贞观四年李靖夜袭阴山之后,才重新将丰州纳为大唐版图之内。

    现在的丰州辖九原、永丰两县。胜州辖河滨、榆林两县。夏州领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均在今靖边境内)、银州领真乡、开光、儒林三县,绥州虽然辖县十一,化州辖七县、然并卵,这时还是梁师都的地盘。

    纵观名义上划归陈应的七州(包括)共三十四县之地,然而,事实上可以供陈应指挥的不过是灵州五县(怀远还在突厥人手中),其他不是在突厥人手中,就是在梁师都手中,事实上呢陈应拿到的只是一个空头名号。

    听到李渊大义凛然的要重赏陈应,结果是这么一个重赏法。李纲气得半点面子都没有给李渊,直接闭眼闭紧嘴巴。

    李建成听到这话,也气得瑟瑟发抖。不过他的涵养实在不错,否则当场就要发飙了。不过李建成自此也清醒的认识到,他的这个皇家爹爹实在是忌惮他了,否则一个小小的陈应不会如此苛刻对待。

    李建成转过身子,不敢正视李渊的目光,他怕他万一控制不住,跟李渊怼起来。

    “父皇,此举不妥!”

    尚书令、秦王李世民突然出声道:“父皇,灵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灵州总管六州军府,却仅辖三个下府,不过三千六百名士兵,恐怕不足以守卫灵州!”

    李渊点点头道:“世民所言极是,灵州只辖三府兵马,实在太少了。那就把东宫右率卫就地改编为定远军,下辖六府,陈应为定远军马步军都总管。灵州总管府所辖兵马由原三府改为六府,东宫右卫率嘛……在长安择良家子,重建右卫率!”

    李建成闻言身子一震,差点摔倒。他终于明白了李渊此刻的真正用意。

    原来是陈应率领的这支强军!陈应用东宫右卫率的四府十六团兵马,连败突厥四阵,斩首两万余级,俘虏三万余突厥人,其中还有梁师都的七八千兵马。只是因为陈应和右卫率的表现实在是太抢眼了。

    这种骇人的战斗力,李渊还真不敢将这支不受控制的军队放在长安城卧榻之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李建成心存歹意,发兵逆袭,恐怕宿卫禁中的左右武卫两万五千军队(满编,通常会命左右武卫将军或左右武卫大将军领军出征,所以左右武卫的编制是不满的)还真抵挡不住。

    有道是姜是老的辣。李渊到底还是棋高一着,几句话轻飘飘的将右卫率这四府精兵从李建成手中剥离出来了。

    ……

    由于消息传递问题,陈应并不清楚长安发生的事情。陈应此时正跟着一帮工匠,天天玩泥巴,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试验,陈应终于在一座风化严重的火山岩下找到了这种粘土,虽然没有化学仪器可以化验详细成份,经过煅烧试验后,这种耐火砖性能不错,陈应猜测应该是属于撞大运撞到土壤中正巧含有高硅,所以阴差阳错制造出来了高硅耐火砖。

    解决了耐火材料的问题。

    陈应就着火命人开始修建高炉。

    高炉炼钢,是工业史上的一项革命。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不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

    还没有开始修建高炉,杨则就找上了陈应:“陈总管,这个炼铁工坊,绝对不能建在城外!”

    “那以杨长史的意思,这高炉必须建在城内?”陈应笑呵呵的问道:“可城内有这么大的地方吗?”

    “有,没有也有!可以动员百姓搬迁!”杨则义正言辞的道:“突厥人本来就缺铁,若将铁坊建在城外,肯定会引来突厥人的窥视,若突厥人可以在城外铁坊得到大量钢铁,定会如虎添翼!”

    把高炉建在城内,陈应满头黑线。这是什么样子的脑袋才能想出来这种“妙计”?

    在钢铁冶炼的时候,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锰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苯及其相关化合物、一氧化碳,三氯乙烯,硫酸,氨化物。焦油、沥青等。这些可能会导致患上接触性皮炎及皮肤化学灼伤和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对于长期操作高炉的工人来说,极易产生致患上矽肺和各类皮肤病。

    如果将高炉建在城内,就意味着满城的人都处于高粉尘,高温,高噪声的环境中,也就是说这是拿全城百姓的性命在开玩笑。更何况,炼钢不仅需要大量的煤炭,还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灵州城的水源,主要依靠坎儿井和地下井,满足全城百姓生活用水不成问题,绝对无法供应庞大冶炼需要。

    当然,就算水资源可以满足,但是长久的冶炼,也会破坏地下水的质量,形成重金属严重超标,别说现在生活在城中的百姓,就是下一代婴儿都会波及。

    陈应笑道:“炼钢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水源和煤炭,每天光运输就足以让全城车辆穿流不息,严重影响百姓的出行和生活,不如在城外择址而建!”

    “可高炉建成,突厥人倾兵而来,那怎么办?”陈应不以为然的笑道:“有本总管在此,何惧之有?”

    “陈总管,您是东宫右卫率,实职主要还是要拱卫东宫的全安!”杨则道:“若是朝廷招总管以及总管部曲回京,灵州那该如何?”

    陈应顿时沉默了。

    他是东宫右卫率,属于东宫十率卫之一,临时领兵出援灵州,本是特例。他肯定是要回灵州的。自己在灵州大兴土木,恐怕将来也只是凭白给他人做嫁衣。

第五十三章封爵延安郡王(三更求订阅)

    对于杨则提出突厥人将来会进攻新兴建的铁坊,陈应根本不担心。有道是一招鲜,吃遍天。用钩镰枪、高桥马鞍、双边马镫组成密集的枪骑兵阵,根本不怕跟突厥人野战,只要给陈应三五个月时间,陈应相信他完全有实力组织三五千枪骑兵。

    要知道在波兰国历史上,翼骑兵保持的最高记录也不过六千余人。然而就是这六千余骑却将鞑靼蒙古突骑兵和条顿骑士揍得满地找牙。对于战斗力并不算特别强的突厥人,陈应很自信,若是突厥人不知死活,他不介意成为大唐的灭突厥英雄,抢过李靖的风头。

    然而,杨则所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却让陈应头疼不已。只需要李渊或兵部一纸令书,陈应就得乖乖走人。无论是开采的煤矿也好,铁矿也罢,那怕是将来建成的高炉,只能便宜其他人。在这个时候不比后世,没有权势的庇护,就是一座金山,同样保不住。只要自己离开灵州,这些产业很快就会被人吃得渣都不剩。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陈应一时间一筹莫展。

    看着陈应沉默不语,杨则还以为自己说服了陈应。便兴冲冲的道:“陈总管,那个什么高……高炉,以下官看就挨着总管府修建吧,下官这就动员百姓进行搬迁!”

    “杨长史,此事暂时不急!”陈应想了想,既然是如此情况,做了以后很可能会给其他人做嫁人,陈应就不着急修建。

    陈应不是圣人,也不是无私之人。他不想将自己的一番心血便宜某些王八蛋。暂且看看朝廷的风向,如果朝廷让自己离开灵州,调回关中,那高炉炼钢之议,就无限期搁置,将来返回长安后,在自己封地修建钢铁,哪怕当地没有铁矿、没有煤炭,也可以采取运输的方式,进行修建。这样以来,反而可以养活一支庞大的运输大军,弄不好他就可以趁机成立,类似于后世漕帮一样的组织,控制陆路运输。

    想到这里,陈应道:“如今天寒地冻,让百姓搬迁,多有不便。不如等天气转暖之后,再进行商议!”

    ……

    返回总管府官衙,陈应一脸郁闷。如今他并没有开府建衙的资格,也没有参谋团队,一人智短的窘迫局面,开始突显。

    望着陈应在节堂主座上坐着长吁短叹。亲卫折冲府果毅副尉刘统悄悄打量着陈应。陈应的年龄不大,原本皮肤白皙、细嫩,看上去又比实际年龄更小,更像一个半大的孩子。然而二个多月的朔风洗涤,陈应已经变了。

    他变黑了。

    当然其实不黑,而是皮肤上逞现一种小麦色,这更加显示英气逼人。陈应身上散发出一种强大的上位者气势,让刘统不敢直视。

    所谓的上位者气势,说出来玄而又玄,其实说穿了,上位者气势,就是自信。与突厥连续四战全胜,不仅仅让右卫率全军将士士气大振,同样也打出了陈应的自信心。如果说以前,让他率领右卫率四千八百余名将士进攻上万突厥军队,陈应除非万得已,否则绝对不会去这么做。

    可是现在,陈应根本不会迟疑,别说上万,就算是数万、十万突厥军队,陈应也有胆量与突厥人一较长短。

    以陈应的军功和地位,很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觉。要说陈应也真是时运不济,如果他早出生二十年,不哪怕十年,天下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尘烟,未必没有他的一席之地。仅凭连续四胜突厥,就足以称孤道寡。

    然而非常可惜,如今天下局势渐渐明朗,梁国皇帝沈法兴、吴国皇帝李子通都是志大才疏之辈,而江南梁国皇帝萧铣进取不足,江南杜伏威虽然有实力统一江南,形成割据,事实上他同样也是优柔寡断。如今有望夺取天下的不过是河北窦建德、中原王世充和李唐。

    然而无论是王世充,还是窦建德都有致命缺陷,若是窦建德可以先吞幽州罗艺部,然后再南下山东,在稳定地方的情况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然而偏偏窦建德昏招迭出,先下山东,置幽州与不故事,这样后方不稳的窦建德,一旦罗艺引兵南下,肯定会腹背受敌。

    至于王世充的劣势则更加明显,中原乃四战之战,虽然洛阳有八关拱卫,但是战略缓冲实在太小,不能持久。

    而李唐只要不像窦建德一样昏招迭出,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刘统可以陈应此时非常纠结,也不满自已命令被别人左右。可是刘统却知道,若是陈应叛唐自立,根本没有任何前途。

    就在这时,几名士兵绑着一个中年文士。这名中年文士蓬头污面,甚是狼狈。刘统赶紧将自己杂乱的思绪抛出脑外,朗声问道:“这是什么人?”

    亲卫士兵道:“此人总管府门鬼鬼祟祟的逗留,我们以为是敌人细作,上前盘问,谁知他居然撒腿就跑,果然有问题。”

    刘统点点头,冲那中年文士道:“汝是何人,抬起头来!”

    落魄中年文士缓缓抬头,却让刘统大吃一惊。

    因为刘统做过梁师都的左统军。统军这是北魏时期建立的官职,位列大将军之下,将军之上,按照后世的军衔相当于集团军军长。可是梁师都兵马不过两万,将不过数员,刘统事实上当时已经进入了梁师都阵营的核心。

    因为这个人,他居然认识。说出来他也是梁师都阵营的核心人物之一,尚书陆季览。陆季览本是隋朝朔方郡司法参军事。这个官职如果后世的职位,就相当地市级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相当正六品官职。梁师都在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陆季览从贼梁师都,被封为尚书省尚书(唐朝左右仆射)。

    作为梁国核心人物之一的陆季览在梁国的地位,等于唐朝的裴寂或刘文静,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

    “陆尚书,久违了,没有想到此间相见,甚是唐突!”刘统皮笑肉不笑的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快给陆尚书松绑!”

    亲卫士兵刘统下令,也没有迟疑。毕竟陆季览可是一个半百老头子,弱不经风,就算梁师都想杀陈应,也绝对不会选陆季览。

    士兵将陆季览身上的绳索解下来,然后急急的对刘统道:“快带陆某去见陈总管!”

    就在这时,陈应突然从节堂内走出来:“你是何人,见本总管何为何事?”

    陆季览:“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

    “此间皆是陈应手足,陈某无话不可对人言!”

    听到陈应如此说,刘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陆季览沉吟不决的道:“这……”

    “有话,就说!”陈应的心情不好,脸色一沉冷声喝道:“不说,滚蛋!”

    陈应经过连续浴血恶战,身上的杀气甚浓,别说陆季览这个半百老头子,就算是百场沙场余生的悍卒,也会不自觉的打一个冷颤。

    陆季览怯怯道:“外臣奉解事天子(既梁师都,梁师都向始毕可汗称臣,咄吉世封梁师都为解事天子)之命,前来招降陈总管!”

    陈应微微一笑道:“哦,原来如此,梁师都准备给本总管一个什么官职?”

    陆季览朗声说道:“官居一品太师,封爵位延安郡王,大梁国兵王大元帅、食邑八千户。

第五十四章骂死陆季览(四更求订阅)

    “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陆季览见陈应面带微笑,还真以为陈应心动了,就信心大增:“陈将军天纵奇才,有勇有谋,可笑李唐国主不能贤尽其用,陈将军仕唐,如明珠暗投。不如我主识英雄,重英雄,陈将军若降我大梁国,我主必推心置腹,予以重用,官居一品,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以我主之德,将军之能,君臣联手,荡平贼氛,统一江山,青史留史,岂不美哉!”

    刚刚赶来的杨则听到梁师都派出前来招揽陈应,顿时心中大急。梁师都得陈应必如虎添翼,以陈应之能,大破突厥如同砍瓜切菜,若是对上普通唐军士兵,唐军士兵的表现不见得会比突厥人好。

    而陈应可不是一人,他甚得军心,无论是城中的右卫率将士,还是灵州守军,非常佩服陈应,更何况三万余突厥俘虏都奉陈应为神明,特别是整个郁射设部在郁孤尼以下,全部奉陈应为主。

    此时陈应麾下有率领右卫率五府二十六团,外加越骑军五团共三十一团,近万名精锐健卒,又有三万突厥战俘,可以瞬间武装成军。还有郁独尼部六千余突厥突骑兵。可以说陈应一旦反唐,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灵州会丢失,只要陈应率领这支虎狼之军沿原州凤翔路下南,就可以毫不费力的破关而下,可以说会如入无人之境。

    杨则特别是听到陆季览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这个筹码可是不小。万一陈应本心失守,为其利所诱,对于大唐而言,还真是致命一击。

    想到此处,杨则不禁心中连连叫苦。如今郭子和虽然转危为安,可是郭和一没有兵,二没有将,连制衡陈应的实力都没有。

    不仅是杨则,就连刘统的心也揪成一团。他本是梁师都的降臣,如今若是再降梁师都,以梁师都那种睚眦必报的性子,陈应有没有麻烦他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梁师都绝对不会让他好过,一定会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还没有杨则和刘统二人出言阻止陈应,陈应便感慨道:“啧啧,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君臣联手,荡平贼氛,统一江山,青史留史,听上去还真不错,只是非常可惜……”

    杨则和刘统一听这话,脸色大变。

    而陆季览则脸带兴奋的笑容。

    然而陈应却指着自己的膝盖道:“非常可惜,我的膝盖比较硬,跪不下来。”

    陆季览闻言脸色大变。

    而杨则与刘统则脸上浮现欣喜若狂的神色。

    然后,陈应又伸手指着自己的腰道:“我的腰比较软,所以呢,我必须挺起胸膛,再能无愧天地,无愧祖宗。”

    陈应陡然一指陆季览,厉声喝道:“而你,这个卑鄙的小人,除了巧舌如簧,颠倒黑白,混搅是非,真以为天下人都像你一样没有底线吗?梁师都他又算什么东西,无论他如何给自己粉饰,却无法改变他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向突厥称臣的丑态,而你们梁国又算什么东西,区区三州二十八县弹丸之地,也敢称孤道寡,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梁国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媚骨之徒,纷纷秉政。社稷丘墟,苍生涂炭……真以为梁师都背靠突厥就可以夺得天下了吗?”

    被陈应连番喝斥,陆季览脸色苍白,身子抖动如同筛糠,尽管正月寒风刺骨,而他额头上却出现了密密的汗珠。

    而杨则和刘统则欣喜若狂,抚掌大声叫好。

    陈应的声音陡然抬高了八度,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吼”出来的:“突厥又算得了什么东西?不过是趁着前隋末年,天灾频发,朝政不清,兵备废弛,趁火打劫的强盗而已。突厥人真以为他们可以鲸吞中原?真是井里的蛤蟆没有见过天!”

    陈应转身指着北方,大吼道:“自秦汉以降,这块草原上又多少游牧民族趁乱兴起?当初匈奴人同样也不可一世,他们兵围高祖,书辱吕后,气焰之嚣张,绝无仅后,可是呢,如今匈奴何在?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两征漠北,打得匈奴溃不成军。匈奴之后,鲜卑崛起,鲜卑人叫嚣着要牧马中原,血洗神州,可是现如今鲜卑何在?突厥人想的倒是挺美,牧马中原,血洗神州,我可以告诉你这个突厥人的走狗,只要中原男人没有死绝,还有一个男人活着,突厥一辈子只能在漠北吃沙子!现在,你给我滚回去,告诉梁师都,让他洗净脖子给本总管等着,不日本总管就去取他的项上人头。还有一句话必须给本总管传达到,让那些突厥杂碎安稳点,惹急了本总管,他们连在漠北吃沙子的机会都没有!”

    陆季览此时的脸色就像在坐过山车,一会儿变得苍白,一会儿又变得红润无比,一会儿再次变得蜡黄,恐怕后世拿过奥斯卡小金人的影帝,也比不上陆季览变脸的本事。

    陆季览脸部变得狰狞,指着陈应竭斯底里的吼道:“陈将军真是好大的威风,真以为凭你区区几千兵马就可以平得了我大梁国,灭得了突厥吗?”

    “哼本总管自然没有那么狂妄,也没有那么自负!”陈应摇摇头道:“既然本总管来了,就不会让他们突厥人的阴谋得逞,或许本总管会战败,也会兵败身死,但是我们华夏民族却不会灭亡,陈应要是死了,会有无数个热血男儿站出来,为这个民族而战,为这个国家而战,我陈应会挡在突厥人的铁蹄之前,突厥人的马蹄可能会跨越长城,能跨越无数着雄关要塞,,但是你们可以跨越千千万万汉家热血男儿用血肉筑成的长城吗?”

    总管府的亲卫士兵们都不自觉的站直了身子,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或许不知道什么是江山社稷,什么是民族未来,但是他们却见识了突厥人的暴虐,也知道自大业十一年以来,突厥人在西至威武,东至辽东,长达六七千里的边境州郡,制造了无数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特别是灵州籍的将士更是被陈应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感动得热泪盈眶。普通士兵或许是为了生存,而当兵吃粮。然而此时陈应却点燃了他们胸中那一腔早已冷却的热血。让他们有一种立即追随他,跟突厥人来一场血肉横飞的撕杀。

    军人,有时候都只需要一个榜样。便会脱胎换骨,爆发出令人心惊胆战的战斗力。

    杨则感动的无以复加:“陈应好样的,太子殿下没有看错人!”

    刘统喃喃自语:“气雄万夫哉……”

    然而此时陆季览的身体却摇晃得更加厉害,脸色惨白如纸,声息却若得更加不可闻。

    “扑通!”……

    陆季览的身子软绵绵的倒在了地上。

    刘统正欲上前,突然听到一声如同老公鸭一般的嗓声响起道:“上骑都尉、修武县伯、忠武将军、右卫率、行军总管陈应接旨……”

    刘统上前伸手在陆季览鼻息间试探,顿时惊叫出声:“死了!”

    “什么?”杨则不可思议的问道:“陆季览居然被说死了?”

    刘统郑重的点点头:”不错!“

    众人望着陈应的目光瞬间变得不同了。

    人言可畏,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应的话居然像刀子一样,可以把人给杀死。

    众亲卫折冲府的士兵们望着陈应的目光变得不同了,如果说以前只是敬畏,那么现在就是狂热的崇拜。

    然而就在这时,如同老公鸭一般的嗓声再次响起道:“上骑都尉、修武县伯、忠武将军、右卫率、行军总管陈应接旨……”

    本来打算把这一章发到明天早上,看到后台数据变化,庆祝新增订阅破千,加更一章。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五十五章未卜先知(一更)

    灵州总管府节堂,供奉着香案,檀香袅袅升起。香案之后,一名黄门宦官双手捧着圣旨,正在抑扬顿挫的宣读:“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上骑都尉、忠武将军、东宫右卫率、修武县伯,行军总管陈应……涤荡灵武,厘清贼氛,抚慰黎庶,贤名声达于四野,定乱有德,武功彰至庙堂,乃拜灵州总管,总管胜、化、夏、银、绥、盐六州军事,便宜行事,如朕躬亲,勿负朕望……可……”

    按照朝廷制度,需要兵部职方司派人前来勘验。待确定斩首数量吻合,首级真伪之后,才会议赏。刘文静准备给陈应上点眼药,结果倒好,东突厥叶护阿史那莫何刚刚一口气跑到宁州,迎头碰上义成公主派出到长安的使团。

    义成公主眼见陈应越战越勇,东突厥一时间闻名色变。决定捧杀陈应,让李渊忌惮陈应,借李渊之手杀掉陈应。所以莫何再次返回长安,将陈应的战绩直接扩大了一倍有余。最后变成了突厥役死十万、被俘十数万人。并且表示,突厥要与大唐结为秦晋之邦。

    李渊虽然不是宽厚之主,但是也不是傻子,义成公主想要借刀杀人的阴谋,别说李渊,就连大部分朝臣都看出来了。结果倒也省事了,直接省略兵部职方司勘验战果的缓解,直接颁布赏赐。

    陈应此时反而疑惑了,甚至感觉迷茫。封爵开国武功县侯,这倒没有什么,有唐一代,爵位相当泛滥,他这个开国县侯,事实上才是唐朝爵位制度里面的第七等。大唐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让陈应疑惑的是他只是开国县侯,然而食邑却和开国县公相当。另外疑惑的是唐朝的总管(后来改为都督),这个总管性质类似于后世大军区级别。七州三十四县,但是灵州总管府的辖境,几乎与后世李隆基时代创立的灵武节度使职权相当。事实上陈应此时的实职,仅相当于从三品。

    爵位县侯也是从三品,勋官大将军,也是从三品。但是却给了他一个金紫光禄大夫的散爵,赐了一件紫色官袍,一件金色甲衣,金银制钱千余枚。

    陈应此时是从三品按制官衣为朱色,紫色乃是从二品以上官员的官衣色,对从三品官员赐紫是一种荣耀,算是一件精神上的鼓励,不算是实质性的晋升。但若是陈应在战事中殉难或者战后致仕,倒是可以享受从二品官员的政治待遇。

    东宫右卫率改编成定远军。定远军下辖六上府折冲府,既每府辖五团,每团辖三旅,共计兵员九千人马。这定远军相当于野战军,并没有具体的防区和驻地,陈应可以随时根据战事需要进行调动。

    灵州总府下辖六府府兵,这六府府兵则是分别驻守在六州境内,然而这六府则分别上府二既灵州折冲府、绥州折冲府,下府四府。下府每府辖四团,每团二百人。灵州总管府的直辖兵力为六千二百人。这样以来,陈应从原直辖四千八百余名士兵,直接增加至辖兵一千五千二百余人。

    兵力的增加不说,陈应的部曲也大都有晋升,如东宫左副率高允权,从宣威将军,晋升为壮武将军、勋晋轻车都尉。右卫副率何月京从明威将军,晋升宣威将军、上骑都尉。他们也分别迁任。魏文忠从勋二府折冲都尉晋升为东宫右率卫,返回长安重建东宫右率卫。

    这让陈应感觉非常遗憾,不过其他人如段士感、张士贵、罗士信、张怀威也多有赐爵。段志感等人分别封爵开国县伯。关键是段志感的父亲段偃师根本就没有爵,他的弟弟倒有一个杞县子的子爵,不过段志玄跟着李世民最终会封樊国公。最让陈应意外的是罗士信居然顶了自己原本的爵位,成了修武县伯。

    从官职、爵位、勋官皆有升迁,要说陈应不开心他绝对是骗人的。面对一脸愤忿的内侍省内谒者监宦官刘忠直道;“刘太监,这一路风餐露宿,怕是吃了不少苦吧,快进堂休息一二……!”

    刘忠直脸色变缓和了不少,连连摆摆手道:“咱家可当不得太临这个敬称,陈总管唤咱家观容就行!”

    陈应这才知道,原本唐朝时候可以称为太监的只有内侍监,内常侍,内承直、中常侍四人,而刘忠直的这个内侍省内谒者监,只是从六品下的小官。不过此时他还兼任定远军观军容使。观容使的全称是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其实所穿了就是监军。

    陈应倒不太清楚这观容使是历史何时建立的,依稀记得这是在唐后期或宋代保留的官职,可是在初唐时期,这个观察使应用而生,很显然是因为这个异世蝴蝶的影响。

    就在刘忠直准备进入节堂的时候,突然道:“陈总管,咱家自长安来的时候,陛下可专门吩咐了,要咱家替陛下抚慰众将士,你看看……”

    陈应闻言转身对刘统道:“擂鼓……聚将!”

    “咚咚……”浑厚的战鼓声从灵州总管府开始响起,时间不长大地响起有节奏的脚步声,总管府门外,就是灵州城主街上,类似于北京的长安街、长安城的朱雀街,灵州虽然不比长安城的朱雀街宽,但是灵州主街也是为了方便调运兵马。

    所以整个大街宽约十二丈八尺(约合三十米)这相当于后世双向八车道。

    率先完成集结的自然是亲卫折冲府、其次是勋二府、勋一府、翊一府、翊二府。短短一柱香的时间,总管府门前大街出现了纵向阅兵序列。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亲卫折冲府,其次是勋一府、勋二府。

    刘忠直虽然是内侍,可是皇宫之中就驻扎着左右武卫军,自然也见过军队,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见过集结速度如此之快的军队,特别是那种万人如一,整齐抬腿,整齐落脚的场景,给他了极大的震撼。

    就在刘忠直感觉呼吸变得急促的时候,长街尽管出现浩浩荡荡的钩镰枪骑兵队伍。

    刘忠直奇怪的问道:“陈总管,您会未卜先知?怎么会知道陛下命右卫率改编成定远军六府?”

    刘忠直虽然没有详细去数,可是陈应麾下一个骑兵折冲府、加上亲卫折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正好是六个府九千余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