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帝国当王爷全文阅读 第18分节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方节度(十五)

    赵智是一位勤奋的皇帝,大夏将倾的帝国在他手中,励精图治二十余年,终于是恢复了些许元气,整个天下,虽然依旧藩镇林立,外敌四邻,但至少在他的手中,中央朝廷重新聚集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派系虽多,吏治却还算清明,只要军队不乱,始终效忠朝廷,效忠皇室,派系之间的争斗,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那么...大晋就不会灭亡,天下百姓生活虽然很苦,但至少还能勉强过的下去。

    今天是大年初四,许多人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而赵智...却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赵智刚刚起床吃好早膳,正坐在那里静静的喝着热茶。

    几名太监抬进来两口大箱子,里面装着数百份折子。

    这些折子都是除夕那天,大臣们上奏的新年贺词。

    赵智之前的历代皇帝,但凡过年过节,或是发现什么祥瑞,大臣们都是要写上一份贺词,恭维一番,不光要写的漂亮,字数还要够多,不然显不出臣子们的衷心,这其实很麻烦与繁琐,但没办法,皇上喜欢这一套,做臣子的也只能照做。

    赵智对这些并不感冒,但也没有完全废除,只留下新年祝贺词,而且也是大范围缩减,京城之中,四品及以上的官员可以上奏新年贺词,四品以下的官员,无需写这些东西,该干什么干什么,就算是这样,也是有数百件新年贺词,赵智一个人,根本就看不过来。

    赵智放下茶杯,指了指那下方的那个箱子,问道:“都挑选好了?”

    “回陛下,都已经挑选好了。”

    两名太监,连忙手捧着数十本奏折上前,把奏折放到赵智身前的桌子上。

    牧公把政事堂七位相国的奏折挑了出来,拿给赵智先看。

    赵智摇了摇头:“先看其他的吧!”

    “是,陛下。”

    牧公连忙把一本本奏折递给赵智。

    后面的这些奏折,其上书的官员,有些品级很低,比如赵智现在正在看的这一本,就是一名从八品小吏写的,奏折上面的内容,也不是什么新年贺词,而是一份告状信,状告吏部主事为人贪腐,利用年中官员上京述职的机会,强迫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给其进贡银两,自己上书吏部弹劾,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事情反而被泄漏出来,被他们打击报复。

    看完之后,赵智眉头微微皱了皱,把奏折递给牧公:“新年过后,立即把这本奏折交给御史台,让他们调查清楚,若是属实,严惩不贷。”

    “是,陛下。”

    牧公接过奏折,躬身应道。

    赵智之所以保留新年贺词这一繁琐的规矩,其实也是有着某些目地,除非是三品以上或是得到特批的官员,低于三品的官员,他们上书写的奏折,是不会直接传达到赵智手中的,而是要经过吏部的核准,然后上传到政事堂草批,最后才会送到赵智的手中,这其中就会涉及到一些徇私舞弊,赵智也清楚其中的道道,但没有办法,若是下旨所有的奏折全部直接传到自己这里,还有时间处理其他国事?

    新年贺词则是不一样,虽然规定四品以下的官员不用写贺词,但并不是强制性,你想写也可以写,但赵智恐怕是不会看的,但是有一条,只要你写了,除夕那一天,奏折就可以直接进入宫中,不经他手。

    赵智显然是有意识的留下这么一个空隙,许多低级官员正是借着这个渠道,把平常不敢说,不敢写的东西全部以奏折的方式,直接送到宫里,而赵智也会让一些识字的太监,把这种奏折挑选出来,拿给自己亲自过目。

    赵智是个敢于放权的人,大臣们上的奏折,一般都是直接传到政事堂,只要不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政事堂就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办理了,事后知会一声就行了,所以赵智平常并不怎么看奏折,但只要看了,就会看的非常仔细,哪怕写这份奏折的人,品级很低。

    除去政事堂的七份奏折,二十多份奏折,赵智整整看了将近一个多时辰,放下最后一本奏折,赵智淡声道:“朕记得去年,像这样的奏折有四十多份,今年却是少了一些。”

    牧公低声说道:“不平事少了,说明吏治清明,百姓安乐,这不是好事?”

    “就怕他们想说却不敢说。”

    赵智摇了摇头,拿起政事堂相国们的奏折开始观看。

    相国们的奏折又有不同,写是写了一些新年贺词,但最多的,却是写的其他东西,比如这一年工作的缺失,自我批评一番,又比如......

    可以看的出来,政事堂的相国们,知道赵智是什么性格,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写那些虚的根本没有必要,说不定还会引起赵智的不喜。

    赵智这时看到了刘桀的奏折,看着看着,赵智的脸上有了一丝复杂与怀旧,刘桀写了很多很多,跟政事与新年贺词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写的是....自己的这一生,写了很多与赵智共事这么多年,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有争吵,也有共知.....

    臣老了,该走了。

    赵智看着奏折的最后一句话,久久沉默不语,两人共事二十多年,刘桀终于是要致仕了,此时此刻,赵智脑海中,回想起许多往事,君与臣,坦诚相知,共赴国难,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太多....

    赵智叹声道:“朕也老了。”

    牧公看了赵智一眼,低头不语。

    赵智拿起笔,在刘桀的奏折上写下一行红字“若真有九泉地府,你与朕,在做君臣。”

    “年后,把奏折还给刘桀。”

    “是,陛下。”

    赵智拿起了最后一份奏折,那是杨道嗣的奏折。

    翻开奏折一眼看去,赵智全身顿时微微一震。

    奏折上只有一行名字:杨道嗣、李忠、刘知古、柳仲元、贺中楷、刘光辉、秦安明、郑仁杰、萧徵。

    赵智合上奏折,脸上有了赞叹之色,微微点头,喃喃自语道:“真是一个精明的老狐狸。”

第一百七十二章 节度副使(一)

    初五。

    李勋刚吃罢午饭,慵懒的靠在椅子上,一边掏着牙齿,一边看着手中的书信。

    信是司马图寄来的,王启礼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他便是回了蜀地老家。

    司马图祖籍剑南道绵州,在他曾祖那一辈,调到廊州为官,这一做就是几十年,职位再也没有任何调动,于是司马图曾祖这一脉,也就在廊州安下家来,发展繁衍,几十年过去,活的还算不错,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家族,可惜二十年前,吐蕃趁着晋朝虚弱之际,大举进攻,一举攻破廊州城,生灵涂炭,死伤无数,司马图全族五十余人,除了他本人之外,无一幸免,全部被杀。

    司马图在信中写着,他已经认祖归宗,并且因为曾经中过进士,被家族的长辈推举到当地的县衙做小吏,为此,征求李勋的意见。

    李勋放下书信,摇了摇头,与司马图的意外相遇,以及那次对整个漠蒙局势的交谈,李勋觉得司马图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目光与才华的人,最开始是打算留在自己身边任用的,可惜司马图明显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写来这封信给自己,说是征求自己的意见,其实从司马图内心来说,恐怕已经有了决定,自己非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做事,反而有些强人所难了。

    范中允曾经说过,司马图这个人的权利心极重,而且因为这二十年的漠蒙磨难经历,让他这个人变得非常胆小式微,极为爱惜自己的生命,从明面上来讲,跟着李勋,显然是很有前途的一件事情,但自从回了中原之后,司马图却反而与李勋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若即若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只想走正规的官途,不管官大官小,至少很是安逸,可以过平淡的生活,跟着李勋则是不一样,那会卷入一场政治风暴之中,一旦失败,他必定会受到牵连,生命不保,司马图在漠蒙二十多年,过够了担惊受怕的生活,他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

    “人格有志,随他去吧!”

    李勋叹气一声,没有说什么牢骚话,内心里,也没有生司马图的气,毕竟当日救他,只是觉得此人很有才华与见地,留在身边或许能帮助到自己,并不是真的图他什么,如今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李勋觉得没必要强求,相识一场,也是缘分,大家以后还能做朋友。

    “派个人把信还给司马图,让他留在老家安心做事,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只管开口就是。”

    江大熊接过书信,撇着嘴,嘟哝着:“这个人真是没良心,老大当初就不该带他回来,整个白眼狼。”

    李勋瞪了江大熊一眼:“都是朋友,不说这些。”

    江大熊点了点头,不再发牢骚。

    李勋起身朝客厅外走去,今日与美女有约,陈诗诗约了自己与单仇、毛安福等人,到郊外的山庄游玩,一起吃晚饭。

    “少爷,有一位叫赵卫的人拜访。”

    李勋刚走出客厅,大黑小跑了过来。

    李勋愣了愣,赵卫?自己可是一点映象都没有。

    大黑见李勋发愣,于是小声补充了一句:“这个人说他是从陇右过来的。”

    吐蕃降将,赵卫?

    李勋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他不再陇右待着,怎么跑到丰京来了?

    “请他进来...算了,我还是出去见他吧!”

    出了大门,果然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正是有着汉人血统的吐蕃将军,留守凉州的吐蕃将领赵卫。

    赵卫整个人显得颇为落魄,这种落魄,不是说他外表邋遢与混乱,而是指他的精神面貌,如此身经百战的将军,整个人却是显得颇为萎靡。

    “赵将军,真的是你,何时回来的?”

    李勋连忙迎了上去。

    赵卫看向李勋,默默说道:“回来有一个多月了。”

    李勋颇感惊讶,回来一个多月了,自己竟是没有听到半点风声。

    赵卫看出了李勋的疑惑,说道:“我是被兵部文书召唤回丰京的,说是皇上要召见我,可是....”

    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赵卫一直被凉在那里,兵部倒是管他吃喝住宿,却没人搭理他,见到别人家都是乐乐呵呵的一大家子团聚过新年,自己却是独身一人,一直低调不外出的赵卫,今日却是忍不住找人打听到了李勋的住处,并找了过来。

    李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毕竟两人不是很熟,算得上朋友,只得出言安慰道:“最近丰京发生了很多事情,你应该也是有所耳闻,皇上肯定很忙,等过段时间,会召见你的。”

    赵智肯定不是故意把赵卫凉在那里,不管赵卫以前做过什么,但他毕竟是以敌国将军的身份投降过来的,不管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还是假仁假义,赵智都绝不会杀赵卫,杀了他,以后谁还会投降?李勋敢肯定,不管赵智对赵卫的印象差到什么地步,都不会把他怎么样,反而极有可能会给赵卫一个大官做做,当然,这个大官有没有权利,就难说了。

    赵卫点了点头,默默说道:“李勋,我们两人找个地方喝喝酒吧!”

    赵卫在丰京没有朋友,也不认识什么人,与李勋也只是有过数面之缘,但他看的出来,李勋这个人性格非常平易近人,很开朗,所以今天这才大胆找了过来,想要拉着李勋一起喝喝酒,说说话,以解心中的苦闷。

    “找我喝酒,当然没有问题。”

    李勋笑道:“也是巧了,今日正好与朋友约着一起吃饭喝酒,赵将军,你随我一起去吧!”

    赵卫摇了摇头:“那些是你的朋友,我又不认识,还是不去了,改日我在来找你。”

    “是单仇、毛安福他们,在凉州的时候,你又不是没见过,大家都是军伍之人,哪来那么多客套,走走走,随我喝酒去。”

    李勋拉着赵卫就是离开。

    赵卫苦笑两声,没想到李勋的性格这么直爽,见他这么热情客气,怎好拒绝,也只能跟着一起走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节度副使(二)

    到了朱正国家中,却是只见到他与妻子王氏两人,饭菜已经上桌,王氏正在那里搬弄碗筷。

    “嫂子,怎么劳你亲自动手?”

    “狗儿哥来了,快坐。”

    王氏轻笑道:“下人们也要过年,我给她们放假了。”

    王氏出身小家小户,五官端正,长相清秀,性格温和谦顺,家里是开布庄的,算是小富之家,朱正国最开始追求她的时候,王氏的家人是不同意的,毕竟那时候的朱正国还只是大头兵一个,最后还是李勋请动了毛安福与单仇这两位正四品的将军共同做媒,朱正国这才抱得美人归。

    随着几年的时间过去,朱正国步步高升,如今已是正五品的中郎将,巡察院指挥副使,今年不过二十六岁,年纪轻轻便是当了将军,日后的前途肯定不会太差,现在王氏一家,对朱正国可谓是满意至极,甚至是有些巴结,不过朱正国非常重情重义,就算是现在有了不低的官职,对妻子与其家人,始终敬重有佳,不曾有过任何怠慢。

    王氏摆弄好了饭菜,便要离开,李勋说道:“嫂子,这个时间你去哪啊!不跟我们一起吃饭?”

    “我一个女人坐在这里你们喝酒聊天也不自在。”

    王氏温和的笑了笑,转身离开。

    “孩子在我岳父那边,她要过去照应着,别管她,我们吃我们的。”

    朱正国摆了摆手,然后站了起来,对着赵卫拱手道:“兄弟怎么称呼?”

    赵卫拱手回礼:“在下赵卫,贸然登门,打扰了。”

    “你既是李勋的朋友,就是我朱正国的朋友,不用那么客气。”

    朱正国笑着摆手请道:“赵兄请坐。”

    赵卫点了点头,坐下。

    李勋给两人倒着酒,奇怪的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呢,余光与严毅怎么没来?”

    朱正国说道:“余光跟老婆闹别扭了,今早派人过来传话,说是没心情喝酒,就不来了。”

    李勋嘿嘿笑道:“说的好听,我猜是余光这小子又被他老婆给揍了,怕见了我们丢面子,所以不敢露面。”

    朱正国哈哈大笑道:“很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余光那小子一向喜欢凑热闹,今儿兄弟几个都在,他怎会不来,我看他这一次,恐怕被他媳妇揍的不轻。”

    李勋呵呵直笑,到丰京快七年时间了,当初的患难兄弟,并没有因为地位之间的悬殊,而慢慢疏远,依旧是如当初那般亲密无间,李勋希望几十年后,几个兄弟还能保持这般情谊。

    “严毅那小子呢?”

    朱正国说道:“就在昨天,严毅的老家传来消息,说是他的亲人已经回到老家,这不,昨夜就急匆匆赶回老家去了。”

    李勋高兴道:“那真是太好了,严毅这小子时常叨念家人,如今他们一家子,终于是可以团员了。”

    几个人边喝边聊,赵卫只是默默喝酒,话语极少,但他听着李勋与朱正国两人的聊天,心中还是颇感惊讶的,这两个人,官职都不算低了,在一起竟是只谈一些闲事,基本上不聊官场上的事情,这样的情况,赵卫还真的是很少见到,但这样一来,气氛也是显得非常轻松,连赵卫自己都是被感染,偶尔出言说上那么几句。

    说着说着,说到赵卫那里,李勋把他的情况给说了一遍。

    朱正国惊讶的看向赵卫,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精神萎靡,显得有些落魄的男子,竟是有着如此辉煌的过去,连忙起身拱手道:“在陇右颇有威名的飞狐将军,原来就是赵大哥,在下可是名闻久矣,今日得见真人,是我朱正国的幸运。”

    “朱兄请坐,朱兄如此盛赞,我赵卫心中惭愧。”

    赵卫起身请朱正国坐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叹声道:“败军之将,何谈名声。”

    李勋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赵大哥无需介怀。”

    赵卫默默喝了杯酒,没有说话。

    李勋低声道:“赵大哥不用担心,你既然已经投降,皇上绝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赵卫看向李勋,反问道:“李勋,你觉得我是那种拍死的人?”

    李勋愣了愣,没想到他会突然这么问,沉思不语,脑海中不由想起了赵卫被俘时,一心求死的场面。

    “黄詬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个人,我曾经问过他,你已经贵为大将军,国公,年纪也不小了,在家享受富贵岂不是更好,为什么到了如今,每逢大战,你依旧还要冲锋最前,难道就真的不怕死?”

    李勋对着赵卫说道:“你可知道黄詬怎么说?”

    赵卫直直看着李勋,没有说话。

    李勋喝了杯酒,说道:“黄詬跟我说,他也怕死,但相比心中的理想与抱负,那份死亡带来的恐惧,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我之所以还在坚持,还在拼搏,我...不甘心呐!”

    说到最后,李勋摇了摇头,理想是什么?抱负又是什么?李勋从未想过这些,若有可能,他只想过着那种富贵清闲的生活,但有些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情的进展,往往与自己所思所想背道而驰,推动着自己一直向前,根本没有后退的余地。

    不甘心?

    赵卫全身微微一震,心中有了强烈的共鸣:“黄詬之名,我也是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无缘相见,若有机会,还请代为引荐。”

    李勋嘿嘿笑道:“这容易,明天我就带你去见他。”

    酒足饭饱,李勋正准备拉着朱正国与赵卫去巡察院转转,这时,江大熊却是匆匆而来。

    “老大,宫里的人刚刚找到家里去,说是李贵妃召唤,让你立即进宫面见。”

    李勋揉了揉眉头,有些无语,也不早点召唤,自己中午可是喝了不少的酒,满脸通红,一身酒气,这个模样去了宫中,指不定又要挨一顿训斥,但没有办法,姑母召唤,自己难道还能不去?

    赶回家中,简单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此时外面又是下起了小雨,不能骑马,李勋让江大熊赶着马车,然后朝着皇城赶去。

第一百七十四章 节度副使(三)

    李勋到了长乐宫,赵智、李怡、赵询都在。

    “狗儿给皇帝姑父、姑母磕头了。”

    李勋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

    李怡手掌捂着鼻子:“狗儿,你身上酒气好重。”

    李勋站起身来,双手摊开,呵呵笑道:“着实不知道姑母今日会召见我,跟朋友多喝了几杯。”

    李怡微微皱眉道:“喝酒也要有个分寸,瞧你现在的模样,一身酒气,满脸通红的,成何体统?”

    李勋能说什么,只得低头认错:“姑母教训的是,狗儿以后注意就是。”

    赵智淡声道:“人不张狂枉少年,年轻的时候,谁没有放肆过?”

    赵询也在一旁笑着搭腔道:“父皇经常说,太老实的人没出息,狗儿表弟若是整日呆在家中,恐怕只会越发的消沉。”

    “你们父子两人,倒是会唱白脸,这个黑脸也只能我做了。”

    李怡看似不满的说道,脸上却是挂满了笑容。

    李勋嘿嘿傻笑,也不插话。

    赵智看了李勋一眼,脸上有了一丝笑容,问道:“你经常说,朋友难交,方才跟谁喝酒了?”

    李勋没有隐瞒,把赵卫的事情说了一遍。

    赵智莞尔一笑:“赵卫反叛无度,朕并不喜欢此人,你怎么知道朕不会杀他?”

    李勋呵呵笑道:“皇帝姑父心怀天下,岂能连个小小的赵卫都是容不下?”

    赵智淡淡一笑,说道:“狗儿,你的事情,你姑母应该是跟你说了吧?”

    李勋点了点头,拱手道:“姑母从来不跟我谈及政事,皇帝姑父准备把我放到陇右历练历练,是表哥偷偷告诉我的。”

    赵询半开玩笑的说道:“在坚固的城墙,也怕从内部瓦解,父皇都还没说什么,你就全部都招了。”

    李勋呵呵笑道:“在皇帝姑父面前,狗儿岂敢有任何的欺瞒。”

    赵智笑了笑,几个人的唱双簧,他又怎能听不出来,但赵智并不生气,这样轻松的聊天气氛,自己还是很喜欢的,毕竟都是自己最为亲近的人。

    “狗儿,最近两年,不管是江南之战,还是陇右之战,包括在巡察院的那段时间,你表现的还算中规中矩,虽无大功,却也无过,你能有这种表现,朕已经很满意了,所以....朕准备对你加以重用,打算让你主管陇右西道三州军事,年过完,朕就会对你正式任命,在此之前,朕对你有三点要求。”

    李勋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拱手正色道:“请皇帝姑父明示。”

    赵智抬手伸出三根手指,淡声道:“第一,安心整军,加强城防,低调行事,不要妄生事端。第二,不得仗着朕的名声,胡作非为,妄自插手地方事物,你只管军,其他的事情不该你管,你也不要管。第三,朕准备封你为陇右西道节度副使、武州都督,掌管三州军事,一般来说,地方税赋,节度可以留下三成到五成备以军用,你虽然只是节度副使,但这个权利,朕会给你,陇右西道三州之地,虽然刚刚收复没多久,但三州十一县,百万百姓,每年的税赋收入,也不是一个小的数目,钱到了你的手中,不可贪婪自用,若是有人告状告到朕的面前,就算是有你姑母照应着,朕也绝不会轻饶于你。”

    赵智说完,李怡接口说道:“狗儿,你虽然已经经历了几场战争,但年纪还是有些年轻,资历也太浅,为事毛毛躁躁,去了陇右之后,当小心行事,若有疑惑,可直接上书陛下,万万不可鲁莽行事,惹得皇上生气。”

    李勋默默点了点头:“皇帝姑父和姑母的谆谆教导,狗儿一定会谨记于心,绝不敢有任何懈怠。”

    赵智淡声道:“好话谁都会说,别大话说在前头,最后却是给自己闹得个难堪。”

    李勋低下头,沉默不语。

    李怡握住赵智的手,轻声说道:“陛下可否别说的这么重?你看看都把狗儿吓成什么样了。”

    赵智笑了笑,反手握住李怡的手掌:“若不是你一直在朕的耳边吹枕边风,以狗儿现在的年纪与资历,朕岂能放心让他掌管整个陇右西道三州之地?”

    听了赵智这么说,李勋心中倒是有了一些不服气,猛的抬起头,高声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不行?皇帝姑父也太瞧不起人了。”

    赵智呵呵笑了笑,满朝文武,恐怕也只有李勋这个大大咧咧的人,敢这么对自己说话了。

    几人说话间,小乐子小跑着进了大殿,来到赵智跟前,凑近耳旁,小声说了一些什么。

    李勋离赵智并不远,小乐子的话语虽轻,却也听到了一些,貌似是.......杨道嗣进宫了。

    赵智微微点了点头,沉吟片刻,站起身来,对着李怡说道:“朕有事,先走。”

    李怡也是站起身来,轻声说道:“陛下晚上过来用膳吧。”

    “若不忙,朕会来。”

    说罢,赵智迈步离开。

    赵智离开,李勋也是放松下来,找了个位子坐下来,对着一旁的宫女太监说道:“给我端杯水来,中午喝了一些酒,说了这么多话,着实有些嘴渴。”

    “狗儿哥稍等片刻,奴婢这就给你端水来。”

    四周的宫女太监捂嘴轻笑,一名宫女小跑着离开,李勋的性格很随和,有时候到宫里面见李怡,经常会带一些小吃小饰品分给他们,大家都很熟了,长乐宫的太监宫女并不多,但都是跟随李怡多年的老人,有时候倒也敢开些小玩笑。

    李怡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然后看向李勋,淡声道:“陛下对你的感官很不错,此次对你加以重用,你一定要争气,做出政绩来,姑母就好为你说话了。”

    李勋笑道:“姑母放心,我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我敢用人,也能真诚待人,只要给我多配些人才,做出政绩来,对于我来说,并不难。”

    李怡赞赏的看了李勋一眼,侄儿能有这个觉悟,自己倒是有些放心了,就怕没本事,还要胡乱指挥,到了最后,只能把事情弄的更糟。

    “狗儿,你去了陇右,一定要好好干,有了自己的人力与物力,我们以后.....”

    说到这里,李怡摇了摇头,叹声道:“陛下已经和杨道嗣达成了妥协,年后就会派遣楚王赵硕去往江南巡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节度副使(四)

    承平七年,元月初七。

    新年的最后一天,赵智召集几个心腹大臣密商论事。

    “刘相国今日启程回返老家,陛下您不去....”

    人还没到齐,赵智沉默的坐在那里,几个大臣聚在一起,小声说话,秦安明看了赵智一眼,低声问了一句,但话没有说完。

    赵智知道秦安明想说什么,摇了摇头,淡声说道:“人都会有这一天,让我们君臣之间的情谊留在那段最好的时光之中吧。”

    秦安明低下头,不再说话,心中却是叹息一声,刘桀最后还是选择了以家族为重,从杨氏一族的对立面脱离了出来,彻底甩开了赵智。

    赵智最初的设想,是让杨道嗣与刘桀两人双双致仕,让他们指定各自的继承者上位,领导双方的政治势力继续平衡下去,赵智、杨道嗣、刘桀三人最开始已经达成了共识,并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但有些事情往往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首先,杨氏一族对于族长杨道嗣在朝堂上明明有着压倒优势,却表现的有些软弱,对刘桀退让再三,许多核心族人已经有了不满情绪,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其中以杨道嗣的五子杨幼安与六子杨炳林表现的最为强烈,他们代表的是一种强硬,不在是与刘桀一党互有妥协,而是把它们给彻底打垮,由自己占据主导地位,并进一步左右整个朝堂乃至大晋的政局,杨幼安与杨炳林两人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核心族人的支持,慢慢成为了主流,以致在朝堂上,左相一党的大臣们一旦有了一些动作,杨道嗣还是按往常一样,就算意见不同,也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去进行反击,而聚集在他手下的右相一党诸多大臣们,则是立即站了出来,表达强烈的反对,杨道嗣作为右相一党的首领,竟是怪异的与其手下大臣们,慢慢有了许多的不同步。

    面对此等局面,杨道嗣或许努力过,但效果明显不大,因为....朝堂上双方的政治斗争,已经越来越激烈,激烈到最后,大多数时候,杨道嗣只能选择了沉默。

    杨道嗣对于整个杨氏一族,包括围绕聚集在四周的政治势力,已经慢慢有了不可掌控。

    刘桀与赵智君臣数十年,没有赵智的知遇之恩与大力提拔,刘桀决难再左相的位子上,一做就是二十余年,极大的实现了自己的报复与理想,他不想让赵智失望,他更想安稳的度过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为自己与赵智这君臣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事情往往不如人愿,到了最后,只能化作一道深深的无奈叹息。

    刘桀并不是没有努力过,在陇右之战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他不顾整个左相一党大臣们的反对,去了漠蒙草原,稳住了胡族大军南下,但是结果呢?刘桀回返丰京之后,赵智提过几次刘桀的功劳,左相一党的官员们,自是大力赞扬与宣传,但是右相一党的官员们,却是集体失声,保持着让人压抑难受的沉默,就连杨道嗣,也只是在私下里,以私人情谊,感谢刘桀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刘桀终于是知道了,杨道嗣在国与家的这个问题上,已经是有了自己的决定,他终归...还是选择了顾全小家。

    杨道嗣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刘桀不由问到自己,自己的选择又是什么?继续站在朝堂上,引领整个左相一党,与右相一党进行全面的抗衡?政治形势还是那个形势,但是整个局面却是完全变了,曾经的互有妥协恐怕是再也没有了,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双方的政治斗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自赵智登基二十多年以来,刑不上士大夫的政治环境,也势必将会一去不复返,到了最后,双方的斗争,只会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不死不休。

    刘桀最终有了选择,让刘氏一族从朝堂上这个主战场,政治风暴的中心退了出来,刘桀之所以有了这个选择,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刘桀终于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所支持的齐王与杨氏一族所支持的楚王,不管谁最终取得了胜利,登上皇位,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杨氏一族现今势大,赵智扶持刘氏一族对其进行抗衡与打压,若是日后齐王胜利登上了皇位,到时候刘氏一族势大,新皇难道就不会再行扶持一个新的政治势力,转而对刘氏一族进行抗衡与打压?

    这场以天下为局的游戏当中,刘氏一族与杨氏一族,看似是利益的最大收获者,但又有几个人能够看的出来,其中的凶险?一个不慎,恐怕就有灭族之危,就比如现在的杨氏一族,有着大晋第一门阀士族之名,族人、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势力何其的强大,就连赵智对其都是畏惧三分,心中始终保持着猜忌与嫉恨,一旦有了机会,赵智会不会举起手中的屠刀对其斩下?

    所以杨道嗣乃至整个杨氏一族,不是不想退,而是他们已经走到了金字塔的最顶点,上去容易,下来却是千难万难,想退都是退不了了,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光鲜明亮,但从另外一面来看,杨氏一族如今就像是一个巨人,一只脚已经临空悬崖,只要一步走的不好,那便是万丈深渊,碎身粉骨,万劫不复。

    刘氏一族传承数百年,刘桀不希望家族在自己儿子这一代毁于一旦,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明哲保身、以退为进的道路,但这样以来,也就背弃了赵智,两人多年的君臣友谊,就此走到了尽头。

    赵智看向秦安明,淡声道:“安明,你也算刘桀的半个门生,今天事情不多,若是来得及,你....便去送送他吧,待朕向他问个好。”

    “是,陛下。”

    秦安明没有推辞,他虽然为人机敏,甚至是有些滑头,但也是有着自己的原则,秦安明的祖父曾在河东做过一任刺史,那时候的秦安明还很年幼,得祖父托人帮助,在闻名天下的河东刘氏一族族学当中读了几年的书,进士及第那一年,刚好是由刘桀当主考官,随后进入仕途,也是多亏了刘桀鼎力举荐,这才慢慢入了赵智的眼,并最终得到重用,才刚刚四十出头,便是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之位,虽然到了如今,因为赵智与许许多多的原因,在政治上,秦安明与整个刘氏一族已经形同陌路,但对于刘桀来说,秦安明是真心的敬重与感谢。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各奔东西

    黄昏时分,一辆马车停在了李勋家门口。

    “少爷,到家了。”

    驾车的大黑扭头朝着车棚喊了一声。

    李勋拨开车帘,满脸疲惫的下了马车。

    打了一个哈欠,李勋捏着腮帮子,一阵轻柔,今天跑了三十多家官宦士族,一大早便开始忙了,一直忙到现在才是结束,这种串门拜礼的交际生活,可还真是恐怖,比上战场都要累的多,想想以后年年新年都要如此,李勋就是一阵无奈。

    但也没有办法,这就是礼节,别人给了你拜帖,好说好笑的让你有空上门拜访,自己不去,那就得罪人了。

    前几年,那时候也没有谁理会李勋,李勋倒也过的逍遥自在,但是如今,谁都看的出来,赵智恐怕是要大大的重用李勋,毕竟李勋入官场才不过短短的两年时间,只是参加了两场大的战役,在其中也并没有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就算如此,李勋还是接连被赵智提拨升职,二十出头,便是做到了正四品的高官,加上又有李贵妃在背后为其推波助澜,李勋日后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往常那些趾高气昂,自诩清流名士的达官贵族,也是开始慢慢与李勋接触起来,他们或许依旧看不起李勋的出身,但李勋如今的地位,已然引起了他们的主意与看重,双方表面上维持一定的友谊,还是很重要,官场上的人,讲的就是人情通达,朋友多,好办事。

    李勋对着大黑问道:“大黑,还有多少家的拜帖?”

    大黑拿起身边的包裹,从里面拿出一摞拜帖,数了数:“还有十三家,少爷,明日再去?”

    “今天才是初七,过了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时间还多的是,过几天再说吧!”

    李勋摇了摇头,朝着家门走去。

    进了家中,却是没看到什么下人,李勋有些奇怪。

    李家如今主子级人物,就李满仓父子两人,小莲算是半个主人,人丁单薄,不需要多少人服侍,但李勋与李满仓两人毕竟都是被加封了爵位,又有贵妃姑母照应着,家里的下人虽然不多,但也有三四十人,走了一大圈,一个人都没看到,这可是有些反常。

    李勋微微抬头,看向一处方向,隐隐听到一些声响。

    这两年,李勋知道自己以后的出路只能是在武职上,所以便是有了练武的心思,在后院扩出一片地来,弄了一个小型的练武场,一有时间就操练,江大熊武艺不凡,但其身材与力气,限制了他的招数方向,钢为住,柔为辅,李勋学不来,李勋倒是找过单仇与毛安福,乃至黄詬,但他们都是说,李勋学武太晚,已经没有了深练的可能,虽然经常教导李勋一些招数与练气的方法,但效果不大,只能说是简练身体,增加一些力气,不过练了两年,李勋武艺虽然平凡,但三五个平常人,也轻易近不了身,对于这种结果,李勋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向黄詬那般,在战场上有着领头冲锋的勇气。

    练武场在后院,李勋到了地方,这才发现,一大群人围在那里,不时的大声叫好。

    李勋好奇的凑了过去,只见练武场上,江大熊与单仇两人正在挥戈交锋,较量武艺,毛安福在一旁站着,大冬天的,穿着一身单薄的衣服,却是满身大汗,显然是刚刚已经与其中的一人比试过一番,此刻正在一旁观战休息。

    这时,江大熊长枪猛刺,单仇看似拼力横刀格挡,却是虚晃一枪,侧身一退,江大熊用力过猛,身子顿时前倾,失去了平衡,防御大开,单仇借此良机,起脚狠狠踢向江大熊小腿,后者也是聪明,不再努力稳住身形,而是加快前倾的身子,右腿微微后抬,虽然依旧被单仇踢中,却也是卸去了这一脚的力气,身子一个前倾空翻,稳稳落在地上,猛的回身一刺,与单仇刀枪对击,两人各自后退。

    好!

    四周的人见到两人如此巧妙的招数,顿时大声叫好,用力拍起巴掌。

    单仇仰头大笑:“痛快,大熊,你的武艺又是有所精进了。”

    江大熊呵呵憨笑道:“单大哥也是厉害,我方才险些中计。”

    单仇摇了摇头,很豪爽的说道:“不能用此招将你打败,我已无计可施,在打下去,不出三十招,我必败无疑。”

    江大熊也是憨直,摇头道:“你的招数套路,我已经了然于胸,十招之内,我就能将你打败。”

    江大熊如此不客气的妄言,单仇竟是没有生气,目光看向毛安福,两人对视一眼,皆是哈哈大笑起来。

    “都是自家兄弟,胜败无所谓。”

    李勋笑着走进了练武场。

    “两位大哥怎么不再家中过年,而是跑到小弟这里来了?”

    毛安福走上前来,轻笑道:“来找你喝酒,今天不聚一聚,你我恐怕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相见了。”

    李勋不解道:“毛大哥这话什么意思?”

    单仇拍了拍李勋的肩膀,说道:“你毛大哥要去河南道任职,我们兄弟几个,能聚在一起的机会就少了。”

    李勋惊讶道:“毛大哥要去河南道任职?朝廷可是没有下过任何有关你的旨意啊!”

    毛安福淡笑道:“我除了禁军左军大将军的职位之外,还有巡阅使这个虚职,我会以这个名头,先行去往河南道,巡阅各地城防军备,待朝廷的旨意下达,我便就近正式任职,不过到底是在河南道的哪个地方当职,我目前倒还不甚了解,只能等朝廷的消息了。”

    李勋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毛安福几次跟自己说,禁军里面的关系太过复杂,他没有什么出身背景,在官场上的关系也甚是简单,没有什么靠山关系网,当着这个禁军左军大将军,着实是有些力不从心,被军中的那些有大关系大背景的将领集体排挤,赵智显然是知道了这一点,出于对毛安福的爱护,把他调往其他地方。

    李勋笑道:“这样也好,京城的气氛太压抑,毛大哥去了别的地方,或许能有更大的展示空间。”

    单仇笑着锤了一拳毛安福的胸口:“以后有机会去了你的地盘,你可不能轻待与我。”

    毛安福哈哈大笑道:“单大哥若来,别的不说,酒管够。”

    李勋看了单仇一眼,虽然他脸上看着笑容满布,但双眼中,却始终有着一丝黯淡,好兄弟步步高升,有了更大施展拳脚的空间,而自己呢?却已经是因为黄詬的事情,被剥夺了一切官职,现在只是一介平民。

第一百七十七章 挑选亲卫

    承平七年,元月初八。

    没过十五,这个年就还没算结束,不过官员们的假期却是已经结束了,开始了正常的上下班。

    也就是在这一天,大晋皇帝赵智,召集了政事堂的诸位相国以及上百位大臣议事,这个算是小朝规模了,往年这个时间,赵智只会召集政事堂的相国聚在一起,商议一下初十那天的正式朝会,毕竟年后的第一个朝会,可是中朝规模,多达数百名大臣官员共论国事,马虎不得,所以赵智要召集政事堂的相国们对对口径,他们几个人若是谈的好,下面的人也就闹腾不起来。

    今天讨论的事情主要有三点。

    一,兵部尚书,侍中刘桀告老还乡,其职位,赵智提议由安北节度使李忠接任。

    二,赵智准备扩充相位,把政事堂如今的七位相国扩充到九位。

    三,陇右十三州,已经正式被分为三道,要尽快挑选合适的人物前往就任节度使一职。

    就这三个事情,大臣们开始了讨论。

    牧公端来一杯参茶,赵智端起茶杯,小口的抿着,双眼打量着下方乱哄哄一片的大臣们。

    刘桀已经上书赵智,请求告老还乡,赵智同意了,只是还没有发文六部百官,形成正式的决议,除了刘桀以外,政事堂的其余六位相国今天都是来了,就连告病一个多月未曾见面的杨道嗣,此刻也是端坐在那里,双眼闭着,不言不语。

    皇上坐在那里,下边的大臣交头接耳,私语不停,有些不成体统,但今天并不是正式朝会,赵智也想给他们一个消化的过程,毕竟这几项决议,只有那么少数几个人,提前知道,绝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的,在这方面,赵智还是比较民主开朗的,希望尽可能多的听到一些意见,就算这些意见之中有着不同的声音,也是无妨。

    相比较大臣们的议论纷纷,政事堂的六位相国则是显得非常安静,皆是静静的坐在那里,有人闭目养神,也有人默默喝着茶水,脸上露出沉思之色,而这些之中,王仁锆则是时不时的看向赵智与杨道嗣,脸色极为阴沉,

    等了一刻钟,众人讨论的差不多了,赵智手指轻轻点了点桌子,一旁的牧公立即微微仰起头,高声喝道:“朝堂重地,诸位肃静。”

    ...........................

    一大早,李勋便是带着江大熊赶往巡察院。

    今天的朝会,李勋原本是准备参加的,朝会上很有可能会谈及到自己就职陇右的事情,但是昨晚与单仇、毛安福两人喝酒,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自己即将任职陇右的事情上,单仇询问李勋如今可有亲卫近侍。

    前番陇右之战,作为后勤将军的李勋,身边的亲卫还是毛安福援助的,战争结束之后,这些人也就回到了自己的部队。

    大晋军制,高级将领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亲卫,战时随军,闲事护卫左右。

    亚将五十人,将军、都督百人,大将军两百人,大都督三百人,节度使五百人。

    亲卫的选择一般有三点,善战、忠心、纪严。

    挑选亲卫,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从数千乃至数万士兵当中挑选出几百精锐善战之士,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如何能够得到他们的忠心,比如黄詬,他身边的数百亲卫,皆是悍不畏死,忠心耿耿之辈,黄詬退,他们退,黄詬冲,他们也是跟着一起冲,两者共进退,共生死,没有这些亲卫在旁协助护卫,纵然黄詬武艺再怎么高超,单人冲进千军万马之中,也是决难生还。

    到了巡察院,守门的士兵自然认识李勋,连忙半跪行礼:“拜见将军。”

    “起来吧!”

    李勋摆了摆手,问道:“朱正国可在营中?”

    士兵回答道:“将军来的不巧,朱将军刚刚领着一营士兵上街巡查去了,严毅将军请假未归,如今营中只剩下刘彼灰将军一人在营中当值。”

    李勋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营中。

    营中,没有巡查任务的士兵,正在操场上进行操练,许多人都是认识李勋,见到李勋,皆是目露惊异之色,自从李勋调离巡察院之后,可是很少到这里来。

    “将军,您来了。”

    一名郎将小跑着过来,对着李勋拱手行礼道。

    李勋笑道:“来转转,刘将军现在何处,领我去见他。”

    郎将点了点头:“刘将军在值班房中处理公务,将军请随我来。”

    刘彼灰很年轻,还不到三十岁,出身大族,其家族在大晋也是赫赫有名,李勋与此人有过数面之缘,但没有什么交情,不过巡察营是李勋一手建立起来的,在这里,李勋的名声非常之盛。

    “末将拜见将军。”

    李勋走进值班房,刘彼灰连忙起身迎了过来,半跪行礼。

    扶起刘彼灰,李勋笑道:“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多礼,快快起来。”

    “李将军,多日不见,光彩依旧。”

    刘彼灰客气了一番,随即请李勋坐下,让人端来茶水。

    “将军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刘彼灰出声问道。

    李勋笑了笑,摆手道:“也没什么事情,很久没见老兄弟们了,过来看看他们。”

    “那将军来的可是有些不巧,朱将军刚刚领着一营外出巡查去了。”

    巡察院第一营一千士兵,便是巡察院刚刚成立之时,李勋最早招收的那一千士兵,王凡接替李勋之后,把巡察院的士兵扩编到三个营三千士兵,并想要把一营的士兵打散,平均到三个营之中,却是遭到朱正国与严毅两人的坚决反对与抵抗,并得到整个第一营全部士兵的支持,刚上任的王凡为此丢了面子,自此深恨朱正国与严毅,若不是后来被李勋借机扳倒,已经坐稳巡察院指挥使之职的王凡,绝对不会轻饶朱正国与严毅等人。

    李勋坐了一会儿,喝了两口茶,便是准备告辞离开,朱正国领着人外出巡查,恐怕要到晌午吃饭的时候才会回来,在这里等着也是没用,还是先回去,稍后派人通知他一声,到自己家中去再行商量。

    李勋刚起身,刘彼灰突然笑着说道:“李将军,你这马上就要走了,以后你我见面可是有些难,我让人备些酒菜,你我喝上两杯,就算是我为将军践行,可好?”

第一百七十八章 陇右,新的舞台(一)

    对于刘彼灰的邀请,李勋并没有拒绝,他现在的酒量可是非常不错,只不过这个时代的酒,度数虽然不高,但喝多了,后劲也是非常可怕。

    两人都是吃了早饭,所以也就没弄什么菜,但酒却是好酒。

    李勋喝了杯酒,出声问道:“刘兄,你怎么知道我要走?”

    刘彼灰笑了笑:“这又不是什么大秘密,我知道了有什么好奇怪的。”

    李勋点了点头,刘彼灰说的也对,自己要去陇右的事情,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机密之事,用不着太过保密,消息传了出来,也是正常。

    “皇上有意让我去陇右任职,这个月之内应该就会有正式的任命下达,我此次前来巡察院,便是准备从第一营之中挑选五百士兵,作为自己的亲兵,带在身边任用。”

    既然如此,李勋也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刘彼灰一脸向往的说道:“陇右是个好地方啊!天大地大,沙场纵横,好男儿就应该在此等地方,施展拳脚。”

    刘彼灰所在的家族,虽然与刘桀同姓,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其家族综合势力比之刘桀的家族或许有些差距,但也是极为显赫了,刘彼灰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帝的心腹,大理寺卿刘知古,御史中丞刘冲季是他的大伯,还有姑父,刑部左侍郎秋言,亲舅舅,前刑部左侍郎,现职河南府府尹的徐若堂...

    李勋看了刘彼灰一眼,低头喝酒,没有说什么,两人的交情很浅,很多话都不好多说。

    刘彼灰的家世比之先前的王凡要深厚的多,但他来了巡察院之后,却是相当低调,对于朱正国与严毅这两位各方面比自己差得多的同僚,非常客气友爱,说来也是,像王凡那种不明深浅,尽干些损人不利己,还是不多的,在巡察院干到头,也不过从四品亚将,以刘彼灰的身世,年纪轻轻的,到这里来,明显就是一个过度,日后还有更大的舞台正等着他呢,在巡察院为难朱正国与严毅,争这争那,实属不智,也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双方并没有任何的根本矛盾。

    李勋并不喜欢晨饮,喝了一些酒,身上有了些许燥热,便没有再喝,告别刘彼灰,离开了巡察院。

    “老大,现在去哪?”

    江大熊赶着马车,询问道。

    李勋想了想,说道:“回家吧。”

    今日朝会,很有可能会谈及自己任职陇右的事情,如此一来,赵智或是姑母说不定就会召唤自己进宫,到时候自己不在家中,一番乱找,指不定又要挨上一顿训斥,还是老实待在家里等消息吧。

    ................

    今天并不是朝会日,赵智召集大臣们到皇城,也就是提出几点事情,问问大家的意见,探探他们的口风,为即将到来的中朝做好一定的准备,既然不是正式的朝会,当然不会形成正式的决议,只是随便聊聊。

    往年的这个时候,气氛都是很轻松,大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赵智不会生气,说对了,还能得到赵智的赏识,是一件有利而无害的事情,所以被选中前来参加的大臣,都是非常愿意前来。

    但是今年.....却有了大大的不同。

    杨道嗣返回家中,直接去了书房,喝着茶水,默默想了一些事情,随后招来管家,吩咐了一声,中午吃饭不用叫自己,然后便是准备回房睡觉,都说人越老,瞌睡越少,但最近一段时间,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心事太重的缘故,杨道嗣的精神一直都不太好,有些嗜睡。

    走出书房,却是有两个人正站在外面。

    杨道嗣扫了他们一眼,微微叹了口气,淡声道:“有什么话,到客厅里去说吧。”

    杨炳林上前扶着杨道嗣的胳膊,却是被后者轻轻推开,看着父亲颤微的身躯,杨炳林脸上有着一丝复杂,但更多的却是愤怒,他刚刚得到消息,就在刚才的朝会上,父亲做出了一些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

    “六弟,有什么话,好好说,父亲年纪大了,别让他老人家动气。”

    一名比杨炳林年长一些的男子,拉着他小声说道。

    此人便是杨道嗣的四子杨诚久,现职肖州刺史,一直在地方上为官,多次请求回京任职,杨道嗣始终不许,没办法,只好求助杨炳林,年前,杨炳林让他可以把家人全部都带回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代表年后,自己就无需再去肖州了。

    “四哥放心,我断不会与父亲置气。”

    杨炳林点了点头,迈步朝着客厅走去。

    杨道嗣坐在椅子上,眉头微皱,双手轻轻揉着太阳穴,缓解疲累的精神。

    杨炳林张口欲言,杨诚久却是拉了他一下,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那么急着说话。

    片刻之后,杨道嗣放下双手,看向杨炳林,淡声道:“你有什么话,说吧。”

    杨炳林拱手一拜,急声道:“父亲,今日朝会,皇上提了一些建议,据说有两位相国极力反对,而您却是赞同皇上的意见,这是为何?”

    杨道嗣淡声道:“皇上的意见是对的,我出言赞同,有什么不对?”

    杨炳林不再遮挡,直截了当的说道:“父亲,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位相国,可是我们的人,他们反对,您却是出言附和皇上,这是何道理?”

    “是啊,父亲,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位相国乃是我们右相一党的重要人物,您与他们反着来,让那些依附于我们的大臣怎么看待?”

    杨诚久也是出言说道。

    “我们的人?”

    杨道嗣冷冷一笑:“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个人,马上就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杨炳林与杨诚久都是愣了愣。

    杨炳林不解道:“父亲,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道嗣冷笑道:“皇上已经准备罢免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的相国之位,把他们赶出政事堂,后天的正式朝会上,恐怕将会有所行动。”

    杨炳林闻听此言,顿时又惊又怒,高声喊道:“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并无过错,就算是皇上,也不能说免就免吧,我们当集合大臣,出言劝谏,让皇上打消这个念头。”

    杨道嗣看了一眼杨炳林,深深叹了口气,身子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脸上有了很重的疲惫。

第一百七十九章 陇右,新的舞台(二)

    望着杨道嗣这幅表情,杨炳林知道,父亲这是不想在跟自己继续交谈下去。

    杨炳林心中顿时有了一股难言的愤怒。

    “父亲...”

    刚张嘴,却是被杨诚久拉住了。

    “六弟,父亲累了,让他老人家休息吧,有什么话,随后再说。”

    杨炳林咬了咬牙,甩开了杨诚久的手,怒气冲冲的走出了客厅。

    望着杨炳林离去的背影,杨诚久看了一眼仿佛已经睡着了的父亲,轻叹一声,拱手对着杨道嗣一拜,随即也是走出了客厅。

    两人刚一离开,一道身影从不远处的一个屏风后面走了出来,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须发半白,脸色有些苍老,但非常有精神,双眼明亮,走起路来,虎虎生威,坚实有力,其长相,与杨道嗣倒是有几分相似。

    “老六,刚才的谈话,你都听到了,炳林...唉!”

    杨道嗣睁开双眼,脸上有着失望之色。

    “大哥,炳林是有些冲动,但终归也是为了家族着想,你也不要对他太过苛刻。”

    老人来到杨道嗣一旁坐下,出声劝慰道,这个老人正是杨道嗣的六弟杨道临,承平元年,以禁军左军大将军之职,调任河南道节度副使,郑、雍、漳三州节度使,昨天刚刚回来。

    “朝廷的这潭水,是越来越急了,稍有不慎,我们整个家族恐怕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杨道嗣默默说道:“炳林这孩子,心性是好的,就是性子太急,若是放到安平盛世,这个族长他也当得,只是......现在这个时候,他这个性子,就怕会害了整个家族。”

    杨道临轻声说道:“大哥,你是不是有些多虑了,你在朝中主持大局,我与三哥在外领军,内外扶持,我杨氏一族当稳如泰山,就算皇上,恐怕也要忌惮三分。”

    杨道嗣长叹一声:“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是越发担心,我们杨家,在朝廷上,已经是一家独大,就连皇上都是不得不联合其他家族共同抗衡,如今老三坐镇蜀地,拥兵五万,你在河南,时间虽然不长,手中也是有了两万精锐,兵权已经是非常强盛了,这两年,杨炳林上蹿下跳,搅得大家心里都不舒服,我年纪大了,没力气去管他了,他想干什么也只能随他去了,但任何事情,终归要有个度........”

    杨道临皱了皱眉头,从大哥杨道嗣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些什么,小声询问道:“大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道临这两年一直在河南那边,很少回来,族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也不甚明了。

    杨道嗣有些累了,身子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默默说道:“这两年,杨炳林与楚州节度使王怀烈交往甚密,两人暗中有什么勾结,连我都不知道,翼州防御使杨佐,陵州都督杨安,这两人坐镇地方,也是有些年头了,多次上书与我,请求加职节度,都被我严词拒绝.....”

    杨道临已经听明白了,惊讶的说道:“你是说炳林他....”

    杨道嗣说道:“杨炳林已经在暗中拉拢了许多大臣,准备为他们进言请命,如果皇上不同意,乃至调离他们,杨炳林吩咐杨安与杨佐两人,让他们拒不交权....”

    “炳林的胆子也太大了一点吧?”

    听完后,杨道临的脸上顿时有了震惊之色,杨家如今势大,本来就惹的赵智非常猜忌与提防,若是再如此做法,无限制的扩充自身的兵权,岂不是给了天下人一个错觉,杨家有了改朝换代的心思?

    杨道临看了看左右,见没有外人,于是凑到杨道嗣近前,低着声音,语气沉重的问道:“大哥,炳林是否有不臣之心?”

    杨道嗣沉思片刻,最终摇了摇头:“炳林虽然狂妄,但现在应该还没有这个心思。”

    杨道临沉默不语,杨道嗣话中的意思很明白,现在没有,以后...那就说不定了。

    杨道嗣看了杨道临一眼,淡声说道:“老六,皇上最近恐怕会有大动作,其中或许会涉及到我杨家,若是不伤及根本,我准备顺从皇上的意思,你手中的军权还是交出去吧,有老三在蜀地,我杨家足够自保了。”

    杨道临默默点了点头:“就怕许多族人不会同意。”

    杨道嗣脸上有了一丝冷笑:“我想做的事情,谁也阻挡不了。”

    “一切听大哥的安排。”

    杨道临对自己的大哥,是极为敬服的,杨氏一族的传承极为久远,自楚朝之时便已经存在,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从一个无名小族,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到了武宗一朝,步入辉煌,盛名天下。

    从武宗到现在的近百年时间,杨家始终有人位居相国,赵智之前,天下有五大门阀之说,杨氏便是其中之一,一直到了杨道嗣这一代,杨氏进入全盛,到达巅峰.....

    “我杨氏一族,传承六百多年,始终不上不下,保持中庸之道,到了我的手中.......”

    杨道嗣轻叹一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权势太盛,终归不是一件好事,年轻的时候,我不懂这个道理,现在明白了,却是有些晚了。”

    说到这里,杨道嗣从怀中拿出两张白纸,递给杨道临:“你去告诉杨炳林,他现在只是退一步,到有人帮他退的时候,就不是退一步两步的事情了。”

    “我累了。”

    杨道嗣起身离开了客厅。

    杨道临目送杨道嗣离去,随后展开手中的白纸,当看清纸上所写何物,杨道临全身顿时一震,脸上升起了震惊之色。

    ..............

    杨炳林在自己的书房走来走去,神情急躁,父亲的态度让他大为不满,这么多年,父亲始终压制自己,年近四十,却还只是一名小小的吏部郎中,很多次升职提拔机会,都是被父亲给拦下来,总是说什么你是杨家嫡子,升职太快,会遭人非议,多锻炼多锻炼,会更好,这样的话,杨炳林已经听够了,自己是杨家的嫡子,父亲唯一的嫡子,其官职却比太多太多同辈族人要低,杨炳林不服。

    “少族长,六老爷来了。”

    门外传来下人的禀报声音。

    杨炳林稳了稳自己的情绪,走出房门,对着杨道临拱手一拜,随即请道:“六叔来了,请进来坐。”

第一百八十章 陇右,新的舞台(三)

    “炳林,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多听听你父亲的意见,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两人坐下,杨道临出言劝道。

    杨炳林咬牙道:“六叔,我入士近二十年,做事做人始终低调勤恳,父亲他老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可是到了最后,我又得到了什么?那杨润的父亲,不过是庶子中的庶子,其母更是低贱下人,像这样的人都是能够窃据高位,我算什么?”

    杨道临看了他一眼,对于他的心中的那股怨气,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理解,杨炳林虽然不是杨道嗣唯一的儿子,却是其唯一的嫡子。

    杨炳林的母亲出身江南吴氏,其母族吴氏在官场上的能量并不大,强大的而是其财力,有天下首富之称,而杨氏一族自杨道嗣曾祖父那一代,便是定下家规,不准族人经商,也不再肆意扩田,而且为了保证族人在官场上有着一定的自律与清廉,但凡步入仕途做官的族人,家族每年都会发放一笔数目不小的补助,到了杨道嗣祖父那一代,整个家族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家族所能支配的田产根本就不够分,又要维持庞大的经费,积攒了数百年的财富,渐渐干枯...

    杨道嗣的祖父曾经想要改变家规,但是阻力太大,而且杨氏一族也正是借着种种规矩,不经商,不扩田,不与民争利,加之为官清廉,才是能够名扬天下,被天下人所敬重,既然已经做了,得到了名声,在想该,在想回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既然不能从内部改变,那么就只能寻求外力,拥有庞大财力,富可敌国的江南吴氏,与其联姻,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而对于杨氏一族的联姻,江南吴氏自然是求之不得,毕竟不管到了任何时代,金钱只能是权利的附庸。

    杨道嗣的正妻,是吴氏上一代族长的嫡长女,杨炳林作为两人唯一的嫡子,作为两个家族联盟的核心,除非他是傻子白痴,不然下一代杨氏一族的族长,除了他没有别人。

    杨炳林并不傻,也不白痴,相反,他很聪明,从小便是有着神童之名,好读书,有才气,十九岁进士及第,平宗就很喜欢杨炳林,觉得他性格率直,有果敢,敢担当,曾想把公主嫁给他,招其为驸马,只因杨道嗣的婉拒,这才作罢。

    杨炳林双拳握紧,脸带愤愤之色的说道:“我二十四岁便是出任下州刺史一职,父亲的教导之语,我不敢有丝毫忘怀与懈怠,勤勤恳恳,造福一方百姓,其官声名望又比谁差?在地方任职六年有余,随后我被调回京城,做了吏部郎中,这一做就是整整十年,我有多少次晋职的机会,都是被父亲拦下,到了现在,杨润这个低贱的下人,都是快要入相了,而我呢?还是一个小小的五品郎中,六叔,我无脸见人吶!”

    州分上中下三级,上州,五万户以上,中州,三万户,下州,不满两万户,上州刺史,正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正五品,也就是说,杨炳林二十四岁之时,出任下州刺史一职,便已经是正五品,到了现在,还是正五品,这么多年,官职没有任何提升,也难怪在这个,以孝为先的时代,杨炳林对于自己的亲生父亲,会生出怨恨之情,乃至发展到分庭抗礼的地步,父子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远。

    杨道临看了杨炳林一眼,轻声说道:“现今族内,你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杨炳林说道:“我是对的,他们自然支持我。”

    杨道临摇了摇头,他们父子两人心中的这个解,一时半会儿,是解不开了。

    杨炳林看向杨道临,说道:“六叔,是父亲让你来找我的?”

    杨道临点了点头,拿出那两张白纸,递给杨炳林:“你自己看看吧!”

    杨炳林展开白纸,第一张白纸上写了九个名字。

    杨道嗣、李忠、刘知古、柳仲元、贺中楷、刘光辉、秦安明、郑仁杰、萧徵。

    杨炳林惊讶的看向杨道临,问道:“这是...皇上准备以这九人组建新的政事堂?”

    “你父亲虽然没说,但应该就是这样了。”

    杨炳林恍然大悟,怪不得今天的朝堂议事,王仁锆与岳继明这两人,会一改常态,对赵智的三项提议,全部都是予以反对,态度非常强烈,原来出处竟是在这里。

    王仁锆与岳继明应该是得到这方面的消息,或者是有了预感,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法,逼迫赵智让步,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关键时刻,作为他们领袖的杨道嗣,竟是站在了赵智那一边....

    杨炳林咬了咬牙:“王仁锆与岳继明是我们的人,父亲却是帮着皇上,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杨道临瞅了杨炳林一眼,有些话却是不好说,下面的官员结党,赵智或许还可以容忍一二,但是政事堂的相国,地位何其的重要,若也是如此,与国,与赵智,都是只有大害,而没有任何益处,赵智可以容忍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站在杨道嗣那一边,形成政治同盟,但绝不能容许他们毫无原则与个人立场,像是一条狗一样,杨家的人说什么,他们就跟着摇尾乞怜,赵智的相国,在关键时刻,要有大是大非,至少要有一个底线与最基本的原则,黄詬事件爆发之后,赵智久久没有判决,其实也是想要借着黄詬,试探一二,看清楚一些人与事......

    黄詬的事情,杨道嗣有过一些言语与意见,赵智没有理会与回应,他也就不再多说,刘桀说话了,也求情了,有用没用,暂时还不知道,贺中楷、郑仁杰乃至秦安明,都是说话了,有说好话的,也有说坏话的,但不管如何,他们至少都是有了自己的立场与态度,整个政事堂,七名相国,只有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自始自终没有任何言语,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杨炳林就是这个态度,这已经触动了赵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