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祸害全文阅读 第26分节

第430章 菜鸟不菜(月票加更)

    徐远平不仅是修检厅资格最老的翰林修撰,而且拥有一个极为耀眼的资本,那就是他的族叔正是当朝次辅徐阶。

    正是如此,他将修检厅视为自己的地盘,将其他四位翰林修撰压得死死的。对今天新来的翰林修撰,亦是要宣示一下主权。

    看着这个年轻人伸手过来时,他的嘴角不由得噙起一丝微笑。虽然知道定然会是这个结果,但看着对方将紫砂壶接过来,心里仍旧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

    新科状元郎如何?第一位连中六元的文魁君又如何?还不是得乖乖地臣服在自己的面前!

    咦?

    徐远平的眼睛突然呆滞一下,只感觉在他松开紫砂壶的一瞬间,这人亦是同时松开了手。

    砰!

    修检厅中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声音,让到大家的眼睛亦是瞪起,心脏仿佛突然间停止跳动,难以置信地望着那边的地上。

    那只据说是由徐阁老赠送的精美紫砂壶,此时已经落在地上,并且摔成了无数片。

    “吉祥,过来……”林晧然抽回手作势要叫孙吉祥,结果看着地上摔碎的紫砂壶,故作惊讶地望着徐远平怪道:“哎呀!徐大人,你怎么这般不小心啊?”

    我……我不小心?

    徐远平望着地上碎掉的紫砂壶,心里一阵绞痛,听着对方将责任推给他,当即愤怒地说道:“是你……你没接好!”

    “是本官吗?”林晧然装着疑惑地望着手掌,然后又抬头埋怨道:“那也是你不对了!泡茶这种事,你叫我一个小小的翰林修撰如何干得好嘛?”

    小小的翰林修撰,可谓是一语双关了,即是林晧然的自谦,亦有对徐远平的嘲讽,隐隐强调双方其实处于平等地位。

    “你……绝对是故意的!”徐远平望着装模作样的林晧然,当即气得咬牙切齿。

    “徐大人,此言差矣!我这个翰林修撰有修史的本领,但在斟茶倒水方面,还需要磨炼,下次还是另请高明吧!”林晧然朝他拱手,眼睛丝毫不惧。

    他知道刚入官场低调是没有错,但却不代表会被人欺负而不还手。如今这人仗着有些老资格,背后有徐阶撑着,就以为能骑在他头上撒尿,那就太天真了。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对这种人,更不能容忍,不然下次只能是变本加厉。如今二人是平级,自然没道理让他骑在脖子上。

    “让一个堂堂的翰林修撰给你彻茶,还真以为你是掌院大人不成?可笑!”却是这时,曹大章却是突然开口,竟然是旗帜鲜明地挺林晧然。

    整个修检厅除了史官,还有后面的书吏都关注着这里,当即又落了一地的眼球,同时仿佛看到徐远平的“大哥”地位摇摇欲坠。

    徐远平的拳头紧紧地攥着,给林晧然一个凌厉的目光,然后转身走回了他的公案上。只是那股火却似乎无法熄灭,一拳砸在桌面上,然后就气呼呼地走了出去。

    只是他这次只能吃哑巴亏了,事情哪怕捅到掌院那里去,亦是占不着理。说到底,他是没权指使林晧然,二人是在同一个品级。

    林晧然看着他愤怒离开的身影,心里却没有半点害怕,这人分明就是一只纸老虎。

    若是徐阶的话,肯定不会如此反应,正所谓咬人的狗不呔。现在徐远平如此的举止,只能说他已经没有招了,没有办法对他进行报复。

    坐在他旁边的诸大绶偷偷竖起了一根大拇指,佩服着林晧然的行径,显然对徐远平亦早就心生不满了。

    很快,到了放衙的时间。

    林晧然原本是想直接回会馆,了解其他三人的入职情况,顺便说一说他今天的遭遇。只是在徐渭的热情撮合下,跟着诸大绶一起到附近的酒楼小聚。

    “不怕若愚兄笑话!徐修撰当年亦用这招对付我,不过我是乖乖听了他的差遣,今日我很痛快,这杯是敬你的!”落座没多久,诸大绶便举起酒杯兴奋地道。

    “每个人的处事手段不同,我这种做法看似痛快,但怕亦会招来后患!”林晧然早就是社会的油子,自然是捡着令人舒心的话来说。

    诸大绶听着这些顺耳的话,觉得林晧然更加顺眼,亦是点了点头道:“徐远平跟徐阁老关系匪浅,跟他结了怨,确实埋了一些祸根。”

    “端甫兄,我却不认同!你们几个翰林修撰表面关系和睦,但实质谁都恨着对方吧?像曹修撰,今天不亦是站出来跟徐修撰唱了对台戏吗?”徐渭摇了摇头,认真地分析道。

    林晧然望了徐渭一眼,对于这个身上带着几分邋遢感的白净胖子,一直都很是重视。这人很早就接触过政务,又有着胡宗宪幕僚的经历,对官场的见解怕是在宁江之上。

    “确实是如此,我们五人其实都是面和心不和!”诸大绶喝了一口烈酒,缓缓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抬头望着二人故作神秘地道:“你们知不知道,今天曹修撰为何会突然跳出来跟徐修撰唱对台戏?”

    “据我所知,曹修撰是严党中人!”徐渭朝着林晧然举了举酒杯,喝了一口烈酒,说出了他的猜测。

    自从李默倒台后,嘉靖隐隐有扶持徐阶的意思,故而现在徐阶跟严嵩已经站到了对立面。虽然表面还算和睦,但实质已经开始掰手腕了。据说江浙兼福建巡抚阮鹗入狱,就是徐阶的手笔。

    “你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诸大绶望着他徐渭,微微地摇了摇头道。

    林晧然举着酒杯回应徐渭,亦是喝了一口烈酒,辣得他只皱眉头,然后抬头望向诸大绶道:“既然不是为了什么正义,那自然就是利益了!只是咱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除了升迁,我是看不到什么利益了!”

    “我终于明白,向来孤傲的文长兄为何如此推崇于你,你确实拥有大智之人,他日必会入阁拜相!”诸大绶脸上浮现震惊之色,朝着他认真地拱手道。

第251章 暗流涌动

    据最新的消息,待讲学士李春芳深得帝心,今年肯定要挪位置了。他将会到九卿去进行过度,然后进入礼部担任侍郎一职。

    一石激起千层浪,翰林院的平静亦是被打破,如今更是暗流涌动。

    翰林院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直都是进行内部提拔,鲜有空降派出现。

    若待讲学士李春芳高升之后,翰林院侍讲学士的空缺会被下面的人补上。而层层递进后,翰林待读侍讲会出现空缺。

    正是如此,除了林晧然这个新人外,其他五位修撰都有填补翰林侍讲的机会。

    从修撰到侍读侍讲,看似只有小小的一步,但实质是关系甚大。前者是史官,打交道的是史籍;后者是讲官,打交道的是皇上和储君。

    像翰林侍读高拱,早早就进了裕王府讲学,跟裕王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若将来裕王继承大统,那还能少他的那一份好处吗?

    反观修检厅这帮人,不少人已经有十年的翰林资历,但一直都在修史,连皇上的面都见不着。哪怕再修十年,他们恐怕还得原地踏步,根本无法积攒下真正有用的政治资本。

    翰林院、锦衣卫、司礼监三者有着相似之处,他们接触皇上比一般官员要容易得多。三者强与弱的标准,皆在帝恩。

    为什么有时司礼监能权倾朝野,有时是锦衣卫横行天下,而如今的司礼监又几乎销声匿迹呢?一切的兴衰,皆在皇上一人矣。

    官场上,外官不如京官,京官不如翰林官。翰林官京亦有着一条线,那就是能面圣和不能面圣,只有面圣的翰林才有得到皇恩的机会,才有“一飞冲天”的可能。

    正是如此,这个升迁看似一小步,但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大步。

    现在翰林侍讲将出现空缺,五位修撰亦是磨刀霍霍,希望在这一次的竞争中取胜。只要领先这一步,那他们的地位将会骤然拔高,甚至获得圣上的恩宠,能够一飞冲天。

    在五位候选人中,徐远平的机会是最大的,不仅资格最老,而且有着徐阶这个后盾。另外,曹大章的机会亦不小,因为他早就抱了严嵩的大腿。

    正是如此,这才是曹大章今天站出来挺林晧然的真正原因。

    接下来,他跟徐远平的矛盾还会放大,甚至会直接公开化。二人将争夺那个正六品的翰林侍讲位置,从史官变身为讲官。

    “原来如此,咱修检厅怕是要热闹了!”徐渭听着诸大绶的话后,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模样,然后又狡黠地问道:“端甫兄,你不争一争吗?”

    “你说,我能拿什么跟人家争?”诸大绶将手上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自嘲地问道。

    他对翰林侍讲自然是动心的,只是资历尚浅,在翰林修撰这个位置仅呆了两年。亦没有什么过硬的政绩,更没有抱到什么大腿,机会相当之渺茫。

    在他看来,他甚至连林晧然都不如。

    虽然林晧然是刚入场的新人,但却有着“大明文魁”的光环,起码皇上知道林晧然这个人,而他诸大绶甚至都不知道圣上长成什么模样。

    或许是诸大绶贪杯,又或是诸大绶的心情不佳,很快便是醉倒在桌上。这就是官场,面对着利益,谁都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林晧然倒没有受影响,却不是他是什么圣人,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升迁。只是他才刚刚入职翰林修撰,自然不会异想天开,真要去指染翰林侍讲这个职位。

    如今知道这一条消息,倒是有利于他在修检厅立足,甚至能浑水摸鱼。

    在告别徐渭后,林晧然便直接返回潮州会馆。

    只是当他回来的时候,会馆的牌匾却挂着“广东第一会馆”,这六个字正是出自他之手。

    由于明年是大比之年,故而已经陆续有举子进京备考。

    广东会馆那边的声名已经臭了,而潮州会馆却成了“福地”,故而这里自然成为广东举子的首选。正是如此,潮州会馆决定升级成为省级会馆。

    林晧然对潮州会馆是有感情的,当初若不是这间会馆,他们那帮人真得住客栈了。虽然不在乎那点钱,但肯定没有在潮州会馆这般自在。

    正是如此,在陈掌柜提出了他的构想后,他便痛快地写下了这六个字。相信以他林文魁现在的号召力,广东的举子必然蜂拥而至,直接名正言顺地取代广东会馆的地位。

    当他走进会馆大堂,却看到杨富田跟宁江已经回来,正坐在桌子喝酒聊天。

    杨富田看着他进来,便兴奋地朝着他招手道:“你回来正好!房子我已经找到好几处,你什么时候有空去瞧瞧呢?”

    由于三人已经成为京官,自然不宜再继续住在会馆里。现在入职前的流程都忙完了,接下来自然得搬到新住处,正式安居于京城。

    “不用特意去瞧吧!让我直接挑一处就好!”林晧然对住处不是十分讲究,便不想那般麻烦,打算直接选一处。

    “你这也太不讲究了吧!若是你搬进去不合意,我可不负责啊!”杨富田将一叠资料放在桌面上,一副推卸责任的模样。

    林晧然在他对面坐下,发现宁江郁郁寡欢,边摊开资料边朝着杨富田问道:“他怎么了?”

    “关系户都是这样的,给他的顶头上司刘郎中当头臭骂一顿,就差没让他去洗马厩了!”杨富田睥了他一眼,一副洋洋得意地说道。

    宁江狠瞪他一眼,当即亦是挖苦道:“你以为你能比我好到哪里去?堂堂一个二甲进士,结果却给人端茶倒水!”

    “我这是识时务!”杨富田没有半点害臊,兴致勃勃地指着一张资料道:“这个不错,离顺天贡院很近,地段清雅,晚上又不失乐子。”

    “滚!”林晧然睥了他一眼,自然知道挨着烟花之地,一本正经地说道:“我是跟我妹妹一起住的,要求只有一个:治安一定要好!”

    “那就这个灵石胡同!隔壁就是槐树胡同,治安没得说的好,不过地方不大,租金要贵很多!”杨富田伸手又是一指,跟着他介绍道。

第252章 大明之弊

    林晧然翻开了灵石胡同那间房子的资料,发现房子极为普通,只是很平常的四合院,房间只有五六间,并没有后花园。

    “京城居,不太易!”他看着上面标注着的租金,不由得感慨道。

    宁江亦帮着他挑选房子,闻言便带着酸意地说道:“得了吧!你六品官的月俸是八石米,咱们这些人就数你的收入最高!”

    “不是说有折色吗?怕到手也就二三两,连自己都养不活呢!”林晧然支着下巴,又继续翻看着其他房子的资料。

    宁江挑出一处递给他,带着羡慕的口气道:“是有折色不假!但户部也得看人啊?你是翰林官,若人家折到三成,起码给你留足六成!”

    不得不说,翰林官看似无权无势,但在官场的地位确实不低。特别是户部,他们敢得罪吏部官员,亦不敢开罪于翰林院。

    “你大概还不知道我去兵部干什么的!很是不巧,你们柴薪皂银以后将会经由我的手,你是次六品官员,可雇役四人,所以我们兵部每月又得给你四两柴薪皂银。”宁江抬头打量着林晧然,眼睛充满着无奈与羡慕。

    “这还不止呢!”杨富田接过话题,故装神秘地比着一个手势得意道:“我不清楚你们的衙门,反正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我们工部的直堂银……十两!”

    这直堂银相当于后世的单位奖金,像工部这种创收能力强大的衙门自然会多发一些,而刑部这种创收能力弱的衙门自然得少发一些。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都以为明朝官员的收入低下。或许在明朝初期会是如此,但到了嘉靖朝,各衙门的创收能力增强,其收入真不能算低。

    林晧然先前倒没有了解这个事,故而不清楚翰林院的直堂银会有多少。

    不过从办公的那些高档的纸笔墨砚来看,怕翰林院的“创收能力”亦是不低,哪怕多报损一倍的纸墨消耗,都得有数千两进账。

    其实除了俸禄、银柴薪皂和直堂银这三大项收入,冬天还会有柴火票等福利,一年的收入甚至能有数百两之多。

    “那就灵石胡同了!”在对比一番后,林晧然当机立断,选择了这个治安系数最高的地方,哪怕租金确实是要高不少。

    只要对虎妞这个丫头有好处,哪怕是再多银两,他亦不会吝啬。

    在敲定房子后,三人让陈掌柜送来酒菜,聊起今天各自的入职情况。当得知林晧然如此生猛后,都纷纷朝着他竖了大拇指。

    第二天,翰林院。

    辰入酉罢,这是大明官员的上下班时间,即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林晧然作为官场新人,这才刚刚起步,自然是不好迟到的。

    门皂属于役,地位是最低的,看着林晧然进来,便一脸讨好地说道:“修撰老爷,小的叫林三。大人第一天值堂就红霞满天,他日必是平步青云,位居阁臣!”

    林晧然这才抬头望天空,发现确实是朝霞满天,心情顿时变得不错,便温和地笑道:“谢谢!我也是姓林,咱五百年前怕是一家呢!”

    “嘻嘻……若是如此,那是小人的福分!”林三挠头傻笑,显得极为高兴的样子。

    通过三门,林晧然向着左拐,走进了修检厅。

    当该吏看着他进来,又是满脸笑容地恭维了几句,对这个新任的修撰老爷极为看好。

    林晧然在籍册上画了卯,便向着办公区走去。

    “大老爷,有什么吩咐?”孙吉祥已经提前到了这里,迎上来恭敬地问道。

    在成为这位新修撰的属吏后,他的地位是骤然提升。昨天有两拔人到他家送礼,一直对他排斥的同僚们,亦是请他一起喝酒。

    只是他心里却是明白,如今的一切是谁给予的。或许是经历得太多,亦看到大多的人情冷暖,故而对于这种变化显得平静很多。

    “掌院大人若是过来的话,记得支会我一声!”林晧然交待道。

    孙吉祥闻言,便摇了摇头道:“宗人府那边闹事,掌院大人怕一时半会是顾不得这里了!”

    “宗人府闹什么事?”林晧然皱起眉头,显得不解地问道。

    孙吉祥的消息很是灵通,当即便说道:“江浙的倭寇猖獗,动用了太多的财政,所以耽搁了给宗人府那边的禄米!”

    “我知道了!”林晧然缓缓地点了点头。

    大明为了防止同室操戈,所以对宗室进行了诸多的限制,将他们简直是当成猪来养着。

    只是供养这些宗亲,却是不容易。像一个亲王,给的禄米是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辆国中尉四百石……这些宗藩超过二万人。

    有数据显示,每年供京师的粮食是四百万石,但各处宗藩禄米就多达八百五十三石。国家的财政收入,被这帮宗藩分去了大半。

    在国家的财政承受重负之时,这些宗藩的禄米难免受到影响。正是如此,他们便找宗人府的官员出气,甚至找到了礼部这个上属衙门头上。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林晧然知道这日子还要等下去,吴山怕真是没有功夫理会他们三个新人了。

    林晧然彻了一壶参茶,让孙吉祥找了一些关于明朝的书籍,特别是亲于宗藩的资料,然后便是慢慢地翻了起来。

    他打算在这清闲的日子里,通过这翰林院的史籍,更深入地了解大明,了解这一个时代,了解这个弊病从生的朝廷。

    不得不说,林晧然挑了一个好“秘书”,孙吉祥似乎是知道他的意图。挑了很多关于宗藩的资料给他,让他对宗藩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有着数据的支持。

    如河南开封府,在洪武年间仅一个周王府。但到嘉靖朝,郡王已经增至三十九个,将军达五百余人,将军以下不计其数。

    不得不说,明王府为了防止宗亲谋反,所付出的代价太高昂了一些。在明朝初期还没有问题,但到如今,已经成为了明朝的第一大弊。

第253章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林晧然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书海中,而且孙吉祥仿佛是个带着搜索功能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帮他找到最合适的书籍。

    当看到成化年间某御史一份抨击藩宗开支弊端的奏折时,他不由得轻吐了一口浊气,将这一本书籍轻轻合上。

    在他的印象之中,大明直至亡国,似乎都没能将这个弊政解决掉。很显然,这个弊端执政者不可能看不到,只能说大明政权的服务对象从来都不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林晧然心里头泛起了一抹苦涩,很多官员都是“张口百姓,闭口天下”,但面对着这个大明最大的弊病,却都成了“睁眼瞎”。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颇具讽刺的时代,怪不得后世会对一些清流官员进行抨击。

    时间不经觉,已经到了中午。

    却不知是徐渭有意还是无意,在跟他商量一起去用餐后,他又将诸大绶一并叫上,而诸大绶亦叫上了一个小老头。

    “下官金达,号星桥,丙辰科进士,江西浮梁人,见过林修撰!”金达的头发已经苍白,朝着林晧然认真地行礼。

    林晧然发现眼前人已经五十多岁,在给他行礼的时候,手指还微微地颤抖着。再看着他这身七品官服,心里不由得一叹。

    这就是大明的现状,说是要为国为民,结果却宁愿耽搁半辈子,亦要一头扎在科举路上。还不屑于举人官,只为追求一个进士的功名。

    现在功名到手,人倒是风光了,但最终却只能是碌碌无为。以着这个年纪进入官场,又是到了最需要熬资历的翰林院,怕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得告老还乡了。

    一行五人到了翰林院的饭堂,凑着一张桌子而坐。

    诸大绶没有受到昨天醉酒的影响,跟着他们凝重地说道:“咱江浙又出事了!倭寇进犯江浙黄华,焚劫了很多村庄。”

    “不是说汪直接受招安,江浙要享受太平了吗?”毛惇元蹙起眉头说道。

    “这些鬼话都能信?”诸大绶嗤之以鼻,脸上带着一丝杀意地比着手刀道:“那些倭寇穷凶极恶,不杀终是祸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金达文绉绉地摇头晃脑地说着,接着认真地发表观点道:“我倒觉得吴部堂的办法最妙,对这些倭首进行招安。”

    诸大绶的眼睛闪过一抹不悦,显然不赞同金达的观点,扭头望向林晧然认真地问道:“林修撰,你的意见呢?”

    林晧然明白切忌交淡言深,微笑地推脱道:“我对江浙的情况却是不熟,倒是文长兄做过吴部堂的幕僚,倒不如听听他的高见!”

    大家听到这话,亦是纷纷望向了徐渭。这人作为胡宗宪的幕僚,对江浙的事情自然比常人知道得更多,对倭寇问题肯定能看得更全面。

    “我哪会有什么高见!”徐渭亦是胗摇了摇头,但终是忍不住继续道:“不过伐兵的话,我确实认为是下策。像前年我们除掉了徐海,去年却冒出了徐亮,而若我们动用兵力除掉汪直,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接着仍然会出现第二个汪直。”

    诸大绶听着这番话,亦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但却不甘地说道:“这伐兵确实是下策!但你们却是不知,那些倭寇的恶行,简直是有失天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徐渭并没有反驳,跟着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因为他曾经到过一个尸横遍野的村庄,亦看到船员被烧成焦炭的客船,那些倭寇确实是该凌迟处死。

    在简单地用过饭后,五个人离开了饭厅,一起返回了修检厅。

    林晧然回来的时候,发现徐远平和曹大章显得很是勤奋,在公案前冥思苦想,却不知道修史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

    “大老爷,不知找卑职有什么事呢?”孙吉祥过来,恭敬地问道。

    林晧然没有说话,而是指着纸上的“倭寇”两字。

    孙吉祥朝着他拱了拱手,然后转身走向资料室,很快就抬过来一摞书籍。有些是泛黄的古籍,亦有崭新的卷宗。

    倭寇并不是嘉靖年间的问题,实质是由来以久。

    明朝初期,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大明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只是倭寇成为大明之患,却是在嘉靖朝。由于朝廷采用铁血手段实施禁海政策,致使海商由“贸易”转为“掠夺”,让到倭寇问题骤然加剧。

    当然,这亦有一些客观的因素,譬如这时代的航海技术的提升以致航海成本下降。

    若是在以前,哪怕欧洲人再有野心,没有航海技术的支持,亦不可能到达东方进行掠夺。而日本想要前来大明,亦要经历极大的风险。

    正是发达的航海技术让他们降低了航行成本,而海商为了自身的利益,亦成为了倭寇的输送中介,致使富庶的江浙地区受到了掠夺。

    很显然,倭寇的症结不在于倭寇本身,而是大明逆时代而行所酿成的恶果。

    林晧然正想要找着资料来佐证他的观点,却发现孙吉祥送来的资料中,夹带着这些年在江浙上的军费开支,朝廷每年竟然向江浙拨付数以十万计的军饷。

    在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他便知道倭患这潭水比想象中要深,大明的朝政亦比他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到了辰时,吴山仍然没有来翰林院,所以林晧然选择按时下班。

    只是在离开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徐远平和曹大章仍然埋首在公案前,认真地工作。

    看着这二人这般认真工作,心里不免暗暗地佩服。都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二人都能全心全意地放在工作中,确实是非常人能做到。

    当他将这份敬意跟徐渭说出来的时候,徐渭却轻蔑地吐了两个字,当即让他的心碎了一地。

第254章 司直有缺

    青词,无疑是官场的通天法宝。

    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春芳就是因为青词写得好,所以才传他得到升迁,接着会进入礼部任待郎,将来极可能入阁。

    徐远平和曹大章如此的“勤奋”,却不是专注于本职工作,而是钻研着青词。希望在身上再添一个法码,从而获得翰林侍讲的位置,二人实质在暗地里较着劲。

    在得知这个事实真相后,林晧然不由得深深一叹,看来不管在哪个时代,官场都不乏投机钻营的官僚。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二人,整个翰林院都已经形成了这一种风气。很多翰林都没心思修史,而是埋头写着青词,力争成为一名青词高手,用青词文章打动圣上,从此平步青云。

    这种投机钻营应该被扼杀才对,但偏偏很多翰林老爷靠着青词,不仅跳过“九年一考”这种熬资历的模式,而且还获得破格提升。

    正是如此,越来越多人将郭朴、严讷、李春芳这些翰林前辈,视为他们的榜样。

    在入职的第六天,林晧然对这种现象有更深的了解。除了诸大绶几人,整个修检厅都很忙碌,却都是在钻研着青词。

    在翰林院熬资历升职是一条很艰辛之路,一个品阶往往要熬上数年之久,但若是青词写得好,“超迁”将会你砸在你头上。

    像袁炜,从正七品的翰林修编开始熬起,一直熬到正六品侍读,结果蹉跎了十几年光明。但他的青词得到嘉靖的青睐之后,当即被提拔到侍读学士,仅仅二个月,竟然超迁到礼部右侍郎。

    有着一个人前辈在“辉煌战绩”在前,谁还选择老实地熬资历,纷纷拾起手上的笔,写起了那些华美空洞的青词。

    吴山一直都没有出现,仿佛真将他们三人给遗忘了一般,故而林晧然有着很多的空闲时间,亦给了毛惇元学习青词的时间。

    只是林晧然有着他的考虑,若是在嘉靖期中期,他会选择走“青词丞相”这一条路。但如今,且不说他很难成功突围,而且亦丧失了最好的时机。

    故而,在其他同僚孜孜不倦地打磨着青词文章的时候,他却浏览着一本本古籍,特别是从洪武到嘉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譬如刘谨整理军屯为何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却不能战胜那帮侵占军屯的贼子,将军屯归还给普通军户?

    当看到六部九卿、全国十三布政司纷纷上书弹劾刘谨,而刘谨最终被裁定谋反、凌迟处死,他心里气得直想要砸桌子。

    倒不是为着刘谨鸣不平,毕竟刘谨确实是个大贪,这种人死有余辜。但让林晧然感到惋惜的是,刘谨是死在做好事的路上,死在这群为国为民的文官手里。

    这事亦给他一个警惕,哪怕将来权倾朝野,做事亦得谨慎,切不能犯刘谨的错误,要以史为鉴。

    一场大雨过后,京城仿佛被洗涮过一般,一座座砖木结构的房屋显得更鲜艳。那些错综复杂的街道亦经清洗,空气显得很是清新。

    北京翰林院建于正统七年,是在鸿胪寺的旧址上修建起来的,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坐南朝北,从翰林院的大门能远远看到皇宫的一角。

    在寅时刚过,一个个翰林老爷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的翰林老爷亦在其中,显得格外的惹人注目。

    去年的四月,他还在为着童生的功名而奋斗,但今年的四月,他却撑着油纸伞,从令人仰慕的翰林院大门中走出。

    在入职十多天后,邀请他参加酒席的帖子慢慢消停下来,他头上状元郎的光环亦渐渐褪去,成为翰林院一位普通的次六品修撰。

    对于这种变化,他倒没有什么落寞,显得很是坦然。

    在后世几百万人竞争做公务员,最终从人海中杀出,到单位第一件事却是给领导端茶倒水。如今他虽然显得无所事事,但比那些端茶倒水的人要好上一百倍了。

    在走到街口的时候,他朝着南边望了一眼。雨后的天空很晴朗,那边飘浮着一团泛黄的云朵,很像是一张灿烂且得意的笑脸。

    虽然信是中得状元才寄出的,但他却有一种预感,虎妞不会收到他的信才选择北上。恐怕是得知他中得状元,那个野丫头就启程来北京了。

    最近他甚至有种预感,虎妞离他已经很近。只是他却知道是过于想念那丫头的缘故,那个野丫头哪怕是接到他中得会元的消息就选择上京,恐怕至少也得到六月份才能到达。

    在京城这里,一个六品官员步行在街道中,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林晧然没有雇车,亦没有雇轿,慢慢地走在这座历史名城中。只是他跟虎妞不同,对周围的事物并没有太多的好奇心,更不喜欢凑热闹,所以一向都是径直走回家。

    在到达灵石巷的时候,那里已然站着一个小太监的身影。当那个小太监看到他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他便知道这人是等他的。

    虽然他很希望这个小太监是冯保,然后二人能到屋里把酒言欢,聊一聊一些新鲜事。但实质上,这小太监并不是冯保。

    跟着官场的六部九卿结构相似,大监里面亦有着明确的部门划分,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

    十二监是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神官、尚膳、尚宝、印绶、直殿、尚衣、都知等;四司是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八局是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等。

    值得一提的是,浣衣局是皇宫的提供洗衣服务的部门,亦是最苦的部门,主要由有罪退废的以及不受待见的宫人充任。

    与之相反,最有前途的自然是司礼监。单是这个“礼”字,就可以知道他的份量,一旦遇上不理政务的皇上,那司礼监的掌印大监就是大明王朝的实际掌舵人。

    冯保得到了黄锦的照顾,现在已经是司礼监的佥事,处于太监团队的中高层,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这个小太监递给他一个纸团,然后恭敬地向行礼,便急着回宫了。太监实质是皇上的家奴,所以他们的家就是皇宫,而且极没有自由。

    纸团是一行数字,令人看不懂。

    只是林晧然却是例外,他回到屋里后,找出《左传》进行校对,很快便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司直有缺”。

第255章 师生

    槐树胡同,徐府,门前的灯笼已经挂起。

    徐阶从外面回来,眉头紧紧地蹙起,瘦削的脸亦是紧绷着。事因他刚得到消息,他那两个上书弹劾严嵩的门生,将被发配荒野之地戍边。

    虽然在得知这两名门生上书弹劾严嵩的时候,便知道这是以卵击石之举,凭着他们二人不可能扳倒严嵩,反而会给他们自己招来祸事。

    只是结果出来的时候,他的心亦是不免失望。

    吴时来疏劾严嵩贪财纳贿,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张翀上疏劾严嵩贪墨军饷,虽然说六成贿赂严嵩有些夸张,但亦是一个事实。

    但这两道奏书递上去的结果,却是石沉大海。两位弹劾者反被其他人诬告,二人被捕下狱,如今更是被发配戍边。

    在穿过前院的时候,管家迎了上来,说他的一个门生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在正厅设宴吧!”徐阶脸上虽然有疲倦,但还是吩咐道。

    在正厅设宴,而家眷在偏厅用餐,这无疑是极为重视这位门生。更让人看不懂的是,这位门生仅仅穿着七品的官服。

    这个门生并不是由会试产生的师生关系,而是徐阶作为翰林院教习结下的缘。

    “学生见过老师!”待徐阶净手来到正厅,一个颇有官相的英俊青年官员起身,朝着换上便服的徐阶恭敬地行礼。

    这人姓张名居正,字叔大,湖北江陵人,十六岁中举,二十三岁中得进士,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三年后便转为翰林修编。

    “不必多礼,翰林院最近如何?”徐阶示意他坐下,然后温和地询问,眼睛透露着欣赏之意。

    “天下熙熙!自从李学士要调离翰林院的消息传出,修检厅的很多人已经是坐不住了!”张居正谦逊地坐下,脸上浮起几分苦涩之色。

    “远平亦是来找过我!”徐阶闻言轻叹,示意他起筷,然后接着说道:“我当时只问他一句,将来谁能继承大统,结果他却说景王和裕王都有可能,呵呵!”

    现在大明没有太子,但按着嫡长的顺序,该由裕王继承大统。只是圣上避而不立太子,显然是更倾向于立聪慧的景王。

    一面是占着大义的裕王,一面是得到嘉靖更青睐的景王,表面是裕王更胜一筹。但若回想嘉靖初期的“大礼仪”,很多人却不会如此乐观,这个诸君的人选怕最怕还是圣上来裁决。

    “凯旋兄,可能觉得诸君这种事太远了,所以才没有认真考虑这个忌讳的问题!”张居正不好点评,便微笑着说道。

    “远乎?对你们而言,其实一点都不远,甚至得事先进行决断!!”徐阶苦涩地摇了摇头,夹起一块鱼肉放到嘴里咀嚼,然后又是接着道:“若不能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只计较当前的一城得失,终究难成不大气候,他日亦不可能位居人臣!”

    张居正是个聪慧之人,自然知道这是老师对徐远平的一丝不满,但却仍旧帮着开脱道:“关于诸君的问题扑朔迷离,现在说景王和裕王谁能继承大统,确实很难抉择。哪怕现在选对了,亦是运气使然!”

    “确实是扑朔迷离,所以最好是做个旁观者,做事要谋而后动!”徐阶从鱼肉中挑出一根鱼刺,一本正经地说教道。

    “凯旋兄,他最后如何抉择呢?”张居正给徐阶倒了酒,认真地询问道。

    “还能做什么抉择,再上一步就是讲官了啊!”徐阶端起酒杯苦涩地摇头,然后直视着他的眼睛问道:“你这次不会挪位置,可有不满乎?”

    张居正站起来,由衷地朝着徐阶行礼道:“多谢老师悉心栽培!”

    徐阶看着张居正的举止不似作伪,眼睛充满着欣慰,并将手中的酒饮尽。

    他那个担任翰林修撰的族中子弟看似不差,但光凭这一点,他却知道远不能跟眼前的学生相比。而且他亦是深信,这个门生终会厚积薄发,有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酒过三巡,菜过五昧。

    张居正对徐阶是真的敬重,去年重回翰林院便被安排重校《永乐大典》,这前期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如今简直是摘桃子。

    只是他却是明白,官场本来就如此,没有绝对公平一说。像边疆的一些战功,都是下面军官打拼出来,最终被上层的官员进行瓜分了。

    张居正突然放下筷子,认真地询问道:“外面都在传,是老师你指使吴时事、张翀上疏弹劾严阁老,此事可真?”

    在官场中,师生关系极被人看重。吴时事和张翀都是徐阶的学生,加上徐阶跟严嵩的关系锐化,所以大家难免会联想到徐阶的头上,认为他才是幕后主使。

    “你如何认为呢?”徐阶不动声色,反而将问题抛了回去,有着考核之意。

    张居正思忖片刻,抬头望着徐阶道:“我最初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觉得是他们二人的擅自之举,跟老师毫无关系,毕竟这绝对是以卵击石,而严党的虚实亦不需要再进行试探。只是老师最近没有丝毫撇清这事的举动,所以这事恐怕跟老师有些关系,但我仍然不明白老师为何会这么做。”

    徐阶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惋惜道:“你是有慧根,但还是欠了一些火候!”

    “请老师赐教!”张居正认真地拱手道。

    却是这时,管家走了进来,在徐阶的耳边轻语一句,却听到徐阶爽朗地笑道:“倒是稀客,新科状元郎竟然前来拜访。”

    “他?为了翰林侍讲?不,他才刚入职翰林院,目前远没有这个竞争资格!”张居正先想到的是翰林的侍讲之争,但旋即就摇头了。

    “将他引进来吧!”徐阶意味深长地望着大门的方向,然后扭头望着张居正笑道:“看来,我是小瞧这个新科状元郎了。”

    “老师,何出此言!”张居正放下酒杯,显得不解地问道。

    “你先在一旁看着便是!”徐阶微微地笑道。

第256章 献画

    夜空漆黑一片,徐府门前的灯火显得璀璨。

    一般人想要见当朝次辅,这种事相当之艰难,但林晧然无疑是一个例外。虽然他只是小小的翰林修撰,但贵在年轻,哪怕光是熬资历,朝廷亦少不得他一个礼部侍郎。

    片刻,徐府的管家亲自前来,将他带到了一处花厅中。花厅显得精雅,墙上挂着几副字画,旁边亦摆着几棵盆栽。

    林晧然坐在被漆过的椅子上,丫环送来了香茗,便悠悠地品尝起来。

    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亦渐渐地喜欢上品茶,茶水不仅有助于提神,而且还有助于消除心里的浮躁、不安等负面因素。

    对于徐阶,他心里是有着畏惧的。不仅是因为徐阶是当朝的次辅,更缘于这人是成功扳倒严嵩的闷声犬,这种人一出手必然会要人命,是一个擅长隐忍的狠厉角色。

    随着温热的茶水徐徐地浇在心田上,倒真让他整个人安定了下来,亦让他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局面,有信心取得一个好的结果。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身穿便服的徐阶出现。

    徐阶的身材矮瘦,脸色呈现着老态,颊骨高起,眼睛有些混浊,但偏偏是这具普通的身躯,却散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

    “下官见过徐阁老!”林晧然急忙起身,恭敬地行礼道。

    “状元郎,免礼!”徐阶上前一步抓着他的手腕,然后温和地笑道:“文魁君光临寒舍,令寒舍蓬荜生辉,何须多礼,请坐。”

    “谢阁老!”林晧然自然知道徐阶是些客套话,仍然规矩地行了礼,然后才重新坐下。

    徐阶暗中观察着林晧然的举止,亦是暗自点头。原以为这人年少得志,性情难免会张狂,但没想到竟然还能如此知分寸。

    一个漂亮的丫环给徐阶送来了茶盏,或许是林晧然过于年轻的缘故,亦是多瞧了这位六品官员一眼。

    徐阶端起茶盏,用茶壶拨动着滚烫的茶水,温和地打开话题道:“状元郎,在翰林院如何?”

    “徐阁老,还是直呼我若愚吧!”林晧然故作谦虚,然后才微笑地回答道:“初入翰林,一切事务都还在摸索中!”

    徐阶吹着浮在茶水上的茶梗,仿佛不经意间说道:“我却是听闻,你们新科一甲进士进入翰林院至今,仍然还没有被安排修史呢?”

    “我等三人尚幼,恩师恐怕是担心我们不熟悉翰林院的情况,故而才多给我们一点熟悉的时间。”林晧然谨慎地回答道。

    他可不想被人当枪使,哪怕心里对吴山有诸多不满,亦不能在徐阶面前说起。若明天传出他到徐府抱怨吴山不分配工作,那他真的无处喊冤了。

    虽然如今是以严、徐为尊,吴山只能算是重要配角。只是真将这位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得罪了,那他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甚至仕途会就此终结。

    正是如此,哪怕很想掐死吴山,但只能是憋在心里,自然更不能在徐阶面前提前。

    徐阶眼睛闪过一抹异色,但旋即又恢复如初,喝了一口浓茶,微笑着点头道:“嗯!吴尚书将你们故意晾在一旁,确实是用心良苦。”

    林晧然心里却是暗暗磨牙,鬼知道那货是不是早将他忘记了,或者这是故意给他使的一种小手段,肯定是不安好心。

    只是他今天到访,却不是跟徐阶拉家常,更不是倒苦水,便取出一幅画道:“那日在殿上问答,圣上似乎对粤西的风土颇为关心,故而我精心准备了这副《秋江独钓图》,还请徐阁老帮助转献给圣上!”

    经林晧然提醒,徐阶当即浮想起当日金銮殿的情景。林晧然在殿上的一番精彩对答,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那首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让到圣上确实是欣喜万分。

    不得不承认,在历届状元郎中,定然是眼前这位状元给圣上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虽然这事经过了一些时日,但他在圣上心里的印象不可能轻易磨灭。

    如今这人表面上是献画,但哪可能会如此的简单?他其实是想要在圣上面前找一找存在感,同时……亦在他面前刷一下存在感。

    只是他为何这样做?而且偏偏是这个时候?答案似乎是呼之欲出。

    “这赠图是茬美事,怎么会想到老夫转呈呢?”徐阶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微笑着问道。

    “京中有传,在四位阁老之中,以徐阁老最是亲近士子,故而下官才敢前来劳烦徐阁老!”林晧然将图送过去,恭维地说道。

    这倒不是客套话,而是确有其事。徐阶可以用“礼贤下士”来形容,是最没有架子的阁老,亦是有名的老好人。

    徐阶微笑着接过这副画,但却没有急于展开,而是岔开话题道:“状元郎,却不知可关心当下的时政乎?”

    “翰林院有些闲暇时间,同僚相互间都有提及!”林晧然先是一愣,但旋即老实地回答。

    他们修检厅的史官,虽然都是芝麻官,但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整个大明哪里稍有风吹草动,他们那里便会知晓,而且还会拿出来争论一番。

    在回答之后,林晧然的脑海迅速地运转起来,脑海闪过最近发生的一个个时政。

    “京城都在传言,老夫指使吴时事、张翀上疏弹劾严阁老,此不知状元郎如何认为呢?”徐阶揪开了画卷的一角,微笑着问道。

    “谣言止于智者!”林晧然却是没有想到,徐阶会主动跟他聊这个话题。

    “状元郎觉得不是老夫主使?”徐阶微笑地望着他道。

    林晧然看着徐阶展开画的手停住,心里不由得一叹,缓缓摇头道:“我如何认为一点都不重要,一切的关键还在圣上,看圣上如何认为!”

    “圣上?”

    就在一墙之隔,张居正一直躲在那里倾听着这边的谈话。本以为是些没有营养的家常,但听到这话之后,眼睛瞬时放大,仿佛一道闪电掠过脑海。

第257章 主谋?

    花厅中,茶盏的热气袅袅而起,空气弥漫着一股茶香。

    “上奏本的是阁老的两个门生,阁老的一个同乡亦参与了此事,所以这次圣上怕真以为阁老跟严阁老不和啊!”林晧然吹着新添的茶水,一本正经地说道。

    “我跟严阁老不和,这事早已经有了定论!”徐阶的目光落在林晧然身上,仿佛是想将这人看穿一般。

    林晧然啐了一口浓茶,迎着他的目光微笑道:“确实早有定论!但那是我们这些俗人的定论,而圣上怕一直都没定论呢!”

    世上有很多奇妙的事,有些皇上喜欢一团和气的臣子,有些皇上却喜欢玩平衡之术,让下面的大臣间斗得死去活来。

    嘉靖似乎有此恶趣味,所以原吏部尚书李默一度被他捧上天,甚至有将严嵩取而代之的架势。

    正是如此,徐阶很有可能是这次事件的主谋。但却不是外界认为的那般,让吴时来等人上书要扳倒严嵩,而仅仅是向圣上证明他跟严嵩决裂的决心,证明“他跟严嵩不和”。

    这种事在以往,无疑是一件要挨板子的事,次辅跟主辅不和,还如何处理朝政?只是李默死了,这种“不和”反倒会成为一件大好事,从而可能获得李默一般的恩宠。

    当然,这一切都是林晧然的猜测,而且只是巧妙地引导了一个方向,并没有将猜测当面说出来。

    徐阶眯眼望着林晧然,脸色显得凝重,正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隔壁传来座椅翻倒的声响,让他心里不由得一叹。

    很显然,他的那个得意门生亦是认同了这个解释,认为他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使。

    在深吸一口气后,徐徐将画卷打开,画的景致一般,但“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诗句,又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且不论这诗的意境,读起来如何朗朗上口,单是巧妙地嵌入九个“一”,这诗必然会流传于后世中,成为一代佳作。

    “进宫献画的事,老夫答应了!”徐阶踌躇片刻,最终望着林晧然应承道。

    他其实很想让林晧然承下这个情份,甚至归于他的麾下,只是在看到此画的时候,却发现林晧然根本不缺转呈画之人。

    不说老奸巨滑的严嵩,单是李本和张治二人,怕亦是用些画去讨好圣上。如今没有招揽的机会,倒不如建立这个好感,为着将来的招揽打下基础。

    “谢阁老,那我就不叨扰了!”林晧然压抑着心里的狂喜,起身拱手感谢道。

    只是在林晧然将要离去的时候,徐阶突然开口道:“最近都在传李学士要调离翰林院,状元郎可有意往上挪一步?”

    “我资历尚浅,怎敢有此妄念!不过……若同品阶有更好的去处,还请徐阁老提携!”林晧然先是坚定地摇头,然后微笑地拱手道。

    徐阶看着林晧然跟随着管家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却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先前觉得状元郎过于年轻,怕是短期难成大器,如今才发觉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在林晧然离开后,张居正说是走了过来,疑惑地对徐阶问道:“老师,他过来真的只是请你帮忙赠画给圣上?”

    “哪可能这么简单,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徐阶苦涩地摇了摇头,扭头望着张居正的脸上充满疑惑,叹着气道:“其实方才想跟你说的,司直郎的位置出现空缺,不过这位状元郎是志在必得啊!”

    司直郎,亦是次六品的官衔。只是跟着负责修史的翰林修撰不同,司直郎的工作地点在内阁,服务的对象是阁老。

    虽然品阶没有变,但无疑离权力中心更近。特别林晧然作为官场新人,以其在翰林院埋头修史,还不如进入内阁进行磨练。

    正是如此,林晧然今晚献画是假,刷存在感是真。恐怕他不止拜访徐府,回头还会到其他三位阁老那里走上一遭。

    “这些日子,我看他在修检厅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还以为他是打定心思在翰林院熬日子了。但现在看来,我是真看走眼了!”张居正望着那片夜幕,亦是感慨地说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徐阶吟了一句诗,望着漆黑的夜空感慨道:“只是没有想到,夏刚阳那种刚正的人,竟然教出这么有城府的学生来!”

    徐府的门前,两盏灯笼高高地亮着。

    林晧然跟着管家拱手作别,待到那门关上的时候,他转身沐浴着一股清凉的晚风,忍不住兴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

    今晚他拜访徐阶,目的正是那个司直郎的位置。在冯保从宫里传来消息后,他经过仔细的权衡,便将主意打在这个职位上。

    虽然在翰林院的日子会更悠闲,但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大明朝,显然是光看史料是不够的。如今有接触大明政务的机会摆在面前,他又如何能错过呢?

    特别进入内阁后,那他离权力中心会更近,能够拓宽他的视野。而且对于接下来的升迁,恐怕亦会容易很多,不需要在翰林院傻傻地熬资历。

    正当他得意之时,突然一声咳嗽传来,抬头望去,整个人当即僵住了。却见身穿便服的吴山站有台阶下,似乎是想来拜访徐阶这个邻居。

    吴山的脸确实很不好看,那双眼睛仿佛射出两道利剑一般。他的门生跑到政敌家串门亦就罢了,偏偏出来时还如此兴奋,这分明就是一张逆徒的嘴脸。

    林晧然看着吴山那张阴沉的脸,很想跟他解释一下。只是突然发现,一切却又无从说起,而且他心底确实存在着跟徐阶混的心思。

    让他更心碎的是,吴山冷哼一声,便转身往着他家里而去。

    林晧然看着吴山离开的身影,知道这次是彻底得罪这位老师了。不仅得不到这位老师的政治资源,而且会遭到他的刻意打压。

    一念到此,他心里不由一叹,看来只能做一个受人唾弃的逆徒,彻底倒向徐阶这棵参天大树了。

第258章 风雨欲来

    次日清晨,阳光明媚。

    林晧然跟往常一般,按时出现在翰林院的门口。先是遥遥地望一眼紫禁城,然后便扎进了这座占地颇大的署衙中,继续着他的翰林生涯。

    跟着门房林三打过招呼,径直到了里面。通过三门的时候,看着翰林侍讲高拱顶着一双熊猫眼趟走出来,便朝这位上官见了礼。

    二人实质没有什么上下级关系,毕竟修检厅跟讲读厅是两个部门,而两个部门又没有人事权和财权方面的制约。

    只是大明官场却极看重这些礼数,像林晧然在修检厅只是一个新人,但哪怕是再老资格的修编,对他亦得恭恭敬敬的。

    高拱对林晧然这个年轻的翰林修撰似乎亦是有好感,当即进行回礼,还主动聊了几句,然后便匆匆去吃早餐去了。

    待林晧然走进修检厅,该当吏捧着籍册走过来笑道:“修撰老爷,今天你又是第一个到的!”

    林晧然在画卯的时候,亦是望了一眼那边的史官公座,当真是空无一人。不过身后那些吏员的公座,已经坐了大半的人。

    官与吏,身处于两个阶层。跟后世不同的是,大明的吏永远是吏,断然不可能变成官身,这时代倡导的是天命所归,要想改变命运只有科举一途。

    林晧然要了一壶参茶后,便在纸上写下“大明宝钞”。

    孙吉祥看到那四个字,便领命而去,很快就抱来了一捆关于大明宝钞的资料,每本资料都仿佛经过精挑细选的一般。

    随着这些时日的接触,林晧然越来越肯定,这位秀才出身的属吏,其水平和见识都极高,甚至已经在他这个上官之上。

    林晧然又多打量了孙吉祥一眼,发现这个小老头长相没有出奇之处,仿佛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书吏。不过他亦不会去探究什么,喝过一口参茶后,便开始翻阅这些书籍。

    在洪武八年,大明宣布停止金银交易,推出大明的官方货币——大明宝钞。

    这本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但在贪婪统治者面前,不过是敛财的工具罢了。到洪熙元年的时候,大明宝钞在市面上几乎已经不能使用。

    正是如此,大明宝钞渐渐被金银所取代。除了衍生实物纳税这种落后模式外,进而提高了海外金银的地位,亦是催化了海商跟海禁政策的矛盾。

    林晧然在意识到海外金银地位提升对大明带来极大的弊端后,便想研究这个官方货币是如何由盛而衰,有没有再次焕发生机的可能性。

    只是看到朱棣滥发大明宝钞的数据,他便是知道。若没有权力制约这滥发货币的欲望,哪怕成功建立新的官方纸钞,一样会给统治者玩崩。

    所以,大明朝还是得走清朝时期的银号模式,由各大票号自行印发纸币来满足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海外金银的地位。

    在他品着香茗看着书的时候,其他史官陆续走了进来,开始一天的工作。

    翰林院本就是一个清闲的机构,而他们负责修史的这帮人更是自由自在。

    其实历史就那么长,要修整的东西早就已经完成。现在哪怕是要重修,亦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抄抄写写、对一些东西进行微调罢了。

    时间在书海中流逝,修检厅的众人都是各忙各的,大家互不影响,朝着不同的方向努力。有人在老实地修史,有人在绞尽脑汁写青词,亦有人无所事事。

    待到中午时,徐渭又叫上他一起吃饭,一起前往的还有诸大绶和毛惇元。

    吴时来、张翀被发配荒野戍边的消息传来,所以他们四人到达饭厅的时候,邻居的几位桌子都在谈论着这一件事情。

    “严党之祸,甚于倭患!”

    “圣上怎能被奸臣严蒿蒙蔽圣听,让到忠良蒙冤!”

    “徐阁老其实是想要为国除讦,可惜终究力量不济啊!”

    ……

    在得知这两位谏臣遭受如此打击后,大家亦是咬牙切齿。有痛斥严党的,有同情吴时来和张翀的,亦有力挺徐阶的。

    林晧然跟着三个同伴坐下,静静地做一个旁观者,看着这帮同僚义愤填膺。虽然他不喜欢严党,但对徐阶却亦是不感冒。

    徐阶并不是真正的忠义之士,只是一个势利的官僚罢了。

    他的所作所为更多是出于私心,不过是想向圣上传递一个信号罢了。若真想要扳倒严蒿,恐怕他会动用更的力量,甚至亲自披甲上阵,断然不会仅仅指使两个门生上书弹劾,一起轰轰烈烈的“倒严”行动以虎头蛇尾收场。

    却不知道徐渭是因为身上有着严党铬印的缘故,还是已经看穿其中的玄机,他跟着林晧然一般,静静地吃着菜。

    诸大绶的心情似乎不错,便打出了话题,跟着三人开着玩笑道:“如今吴时来发配戍边,虞臣兄这回总算是有时间跟我们一起吃饭了!”

    “我可不敢跟虞臣走得太近,可不想惹祸上身!”徐渭夹起一块豆腐,亦是开着玩笑道。

    在他们四人中,虽然徐渭的年纪最大,但却是最爱开玩笑,所以大家闻言却是哈哈大笑,并没有将他的话当真。

    “虞臣师兄此举……有些欠妥!”毛惇元停下筷子,蹙起眉头摇头道。

    林晧然却是知道,他们谈及的是嘉靖三十五年的榜眼陶大临。曾经帮着吴时来这位同乡的弹劾严蒿的奏本定稿,近些时日更是天天到牢房探望吴时来,毅然是站在严党的对立面。

    只是林晧然跟这位翰林编修没有过多的接触,所以不知道他是一个政治投机者,还是一位耿直的清流。不过听着诸大绶谈及他的陈年往事,他相信陶大临属于后者。

    “有何不妥!严党势大又如何,他还敢将手伸进我们翰林院不成!”诸大绶将伸出去的筷子又缩了回来,满脸傲然地道。

    不得不说,翰林院确实有着超然的地位。他们不归吏部管制,升迁的关键在内阁或皇上,故而严党很难给他们下拌子。

    在回到修检厅的时候,林晧然得到了一个的消息,一直不曾露面的掌院学士吴山终于露面了,出现在翰林院中。

    若是在昨天,林晧然肯定是有些欣喜的,会发出总算有事可做之类的感慨。只是如今,他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昨晚那张臭脸还历历在目,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吴山突然出现,极可能就是冲着他而来,是特意来找他算账的。

    事情果然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他们三人很快被传召了。

    “若愚兄,你没事吧?”徐渭看出林晧然的不妥,当即关切地问道。

    “没事!”林晧然摇了摇头,硬着头皮跟着二人一同前往,心里却极度悲观。

第259章 一声吼

    三人一起走进内堂,内堂有着掌院学士和侍读侍讲学士的公座,身穿着红袍的吴山正端坐在掌院学士的公座上。

    “学生林晧然(徐渭、毛惇元)见过老师!”林晧然三人进来后,朝着吴山恭敬地行礼。

    在这个“天地君亲师”的时代,师生关系甚至要凌驾于官场之上。在他们面前的吴山,除了是顶级的上司外,还有就是他们的恩师。

    哪怕以后上下属的关系被解除了,但这师生关系却要伴随一辈子,即使他们将来做了首辅,见到吴山亦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吴山有着一张方正的脸,但却紧绷着,虽然知道三个门生已经到来,但却有意晾着他们,继续查看着案前的卷宗。

    现今朝廷财政窘迫,不仅让大明的军事在北面以防守为主,亦让他的礼部受到波及,让他这个礼部尚书最近更是焦头烂额。

    为了缓解大明财政的窘境,圣上亦是动了对宗藩动刀子的心思,打算将宗藩的禄米折钞,依不同爵位设置不同的折率。

    钞,自然就是大明宝钞。只是如今的大明宝钞根本无法在市场上流通,早就丧失了购买力,现在朝廷要以大明宝钞代替部分禄米,明眼人都知道这跟直接削减没有丝毫的区别。

    于是乎,在得知朝廷有这个意向后,在京的宗藩们就不干了。一旦这个新政策实施,那他们的禄米将会大减,相当于他们碗里的肉被抢走。

    正是如此,这帮宗藩迅速联合起来,将宗人府团团围住,差点就将宗人府烧了。他这个礼部尚书亦成为这帮宗藩的纠缠对象,对他软硬并施。

    在僵持多日后,今天圣上召见他,让他重新拟定一个可行的新方案。

    吴山从圣上的语气听得出,圣上的冲动劲已经过了,断然不会再对藩宗动刀子。让他重新议定一个可行的新方案,这就意味着否定先前“以钞折米”方案。

    大明的大半税赋养宗室这二万多人,这本就是极为荒唐的事,如今朝廷不过是削减一部分而已,结果像是触碰到他们灵魂一般。

    很显然,圣上如今已经选择妥协了,这宗室之患将以宗室胜利而告终。

    哎!

    吴山很想找一个新的良策,让圣上能够继续支持解决宗室之患,但最终只能是一声轻叹。

    放下手上的卷宗,他抬头望着并排站着的三人,这是他最优秀的三个门生。其中一个更是千年难遇,是史上第一位连中六元的士子,更是大明最年轻的状元郎。

    对于这个出类拔萃的门生,他哪怕再不满意,亦不由得多瞧上几眼。

    在吴山望他的时候,林晧然亦小心地观察着吴山,自知给吴山落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在进来这里的时候,极为小心谨慎。

    他已经暗暗地打定主意,绝对不能落下痛脚给这人抓到,一切都要小心地应付。

    “你们可知,我为何迟迟不肯露面?”吴山从公座站起来,望着他们直接询问道。

    “老师是忙于宗人府的事!”毛惇元抢先回答道。

    “学生不知!”徐渭老实地道。

    林晧然计划是以不变应万变,所以选择不吭声,脸上露着疑惑的表情。只是这招似乎行不通,他发现吴山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脸上,似乎执意要他开口。

    迎着吴山的目光,他只好露着帅气的微笑拱手道:“老师这样做,自然有着老师的考虑,肯定是为我们的将来着想!”

    吴山听着三人的回答,眉头微微蹙起,又徐徐地打量着眼前三人。

    这毛惇元虽然有较强的表现欲,但贵在为人还算真诚,不失为一个赤子。徐渭虽然排在一甲之末,但性子最是沉稳,遇事显得老练。

    只是这个年轻状元郎,先是在一旁审时度势,在自己的威逼之下,又能突然变得圆滑,让自己都挑不出毛病对他进行发难。

    这种人聪明有余,遇事圆滑,在官场绝对能够如鱼得水。但吴山却更加清楚,这种人往往最是没有原则,一切以自己利益为先。

    可以想象,在将来只会以天子为尊,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自身的利益,甚至会置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简直就是第二个严嵩。

    仅是片刻的接触,吴山便清楚地知道,谁该重用,谁该摒弃。一念至此,他对站在左边第一个门生,有种除之而后快的强烈冲动。

    吴山毕竟在官场磨炼十几年,不动声息地对他们又是问道:“你们可知,你们的本职工作是什么?”

    “修史!”三人相视一眼,这才齐齐地回答道。

    在三人说出一致答案的时候,林晧然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心里想着,这次总算没有给吴山这老货抓小辫子发难的机会。

    “表面上是让你们修史,但实则是修身!”吴山却是缓缓地摇头,然后又补充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翰林跟着其他官员不同,在取得进士功名后,没有参与朝廷事务,而是进入翰林院,这是为何?”

    林晧然听到问话后,心里又是一紧,不过他似乎是多虑了,这次吴山并没有让他们回答的意思,接着说道:“这里有着浩瀚的书海,有着数不尽的珍本,乃是读书人的天堂,是世上最好的修身之所!”

    天堂个屁啊!

    林晧然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很想带这老货去修检厅瞧一瞧。若真的是天堂,为何那么多人钻研着青词,都想逃离那里,那里分明就是地狱。

    他发现这老货不去当教育局长可惜了,只是这个念头刚萌生,他不由得又自嘲起来,这老货不正是这时代的教育部长吗?

    咳!

    吴山看到了林晧然翻白眼的动作,语气瞬间变冷了几分,望着他一字一句地道:“但偏偏有人,进来不足一个月,却熬不住这份寂寞!竟然想要投机取巧,早早就想要醉心于功名利禄之中,与那些奸人狼狈为奸,纵使是我的学生,老夫若不会心慈手软。”

    林晧然听到这些话,再看吴山就差指着他鼻子痛骂,如何不知道这老货是指桑骂槐,肯定认为他昨晚去投靠徐阶了。

    只是他突然意外地发现,吴山的目光没有那般的凌厉,竟然从他身上移开,眉头还微微蹙起,似乎是瞟着他的身后。

    正困惑的时候,一个小身影从侧面突然一下子蹦到他的面前,并且兴奋地发现一声“啊”,眼睛透露着兴奋劲,那张大饼脸洋溢着得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