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全文阅读 第137分节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乐的赵煦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快乐的赵煦

    李舜举笑呵呵地说道:“只要能够让百姓得活,哪里去不是离乡背井?对他们来说,本来都是一样的。”

    “从两浙去南海,于冬月之际,实在是太方便了,明润的政策,对他们真的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去荆湖都更适应!”

    “就连汴京也是如此,要不是陛下裁撤厢军给你支持,估计那边的人你也要不来多少。”

    苏油都被老头的思路整傻眼了,这死太监屁股天然歪,这到底是谁支持谁?

    李舜举继续道:“也就是蜀中,人口增长迅速,加上有你这老乡坐镇,地方官员有大利,方才得行,现在移居客户已达三万。”

    “反倒是宁夏三路汉民踊跃,短短两月,扩出十万户有余,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跟陛下交代。”

    说完叹了一口气:“仁宗时承平寖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于是用范仲淹等人用法,抑制兼并,结果将国家五百万顷耕地,‘抑’到了两百多万顷,兼并没有抑制,反而酷烈了近倍!”

    “倒是明润所开的几次田亩,制度执行得很好,大大减轻了京周与两浙的兼并情况。”

    苏油笑嘻嘻地道:“旧地我也不敢乱碰,不过我开的新地嘛,当然由我来做主。”

    “江南老百姓将我在太湖开发土地的所有权户册称为‘鱼鳞’册,什么意思,就跟鱼鳞一样,每一户的地册上,都标注了东南西北周围其余邻居的地界,每保还有一个大册,每乡有个乡册,同时在县中还有备档。”

    “土地买卖,析分,这些地册都得做相应的更改,各级官员都要签字画押,不作为这严惩。这才增加了兼并的难度。”

    “而对于熟地,想要不震动地方,除了利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对官诱以利,让他们有扩户的动力;对豪强诱以利,让他们减少对土地的贪婪;对下等户诱以利,让他们能够走出困境。”

    “否则,只能是四面楚歌的下场。”

    “其实对于国家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税从地出,统计考量。”

    “官户的优待减免措施,不得以危害国家为前提,也就是说,这个优待,是有度的,而不是无度的。”

    “如仁宗朝那样,国家一半土地都在免征二税之列,其实已经是动摇国本的危险举措了。范公乃我的偶像,但是没有能制止此事的发生,在当时受到攻击,也是无话可说的。”

    李舜举摇头:“那个时候刘氏后党猖獗,这也不能全怪范公。”

    苏油说道:“所以摊丁入亩,二税出于田是对的,大宋商业发达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商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贱业,但是它对于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相对公平。”

    “因为没有这样那样的减免措施,保护措施,反而得到了正常的发展,不过这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总之趁现在三路还基本算是白纸一张,赶紧将制度订立下来,否则以后再要纠转,就跟如今的汴京,两浙一样烦难了。”

    李舜举点点头:“在这件事情上,巢河西可是出了大力,你与他,简直就是宁夏三路的姚崇宋璟。”

    苏油说道:“这些都是小节,争夺人心才是大业,各地学校的建设,还请李宫使你多劳累。我还得去视察三路,检查产能,兴庆府,就拜托了。”

    李舜举笑道:“去吧,南海四路用好一个李道成,翻年大治,我看这个巢谷,比李道成有过之无不及……”

    丁丑,吕公著罢。

    对于五路举兵伐夏,吕公著一直持反对态度,赵顼不听,又苦苦坚持要求选派得力帅臣,直到确定了苏油为帅,吕公著才松了口,不再固谏。

    如今平了西夏,吕公著却上章自劾,认为最初阻挠大计,其实有罪,理当外放。

    赵顼不准,因为吕公著其实是大功臣,要不是他的坚持,让李宪或者王中正做统帅,要赢得苏油这样漂亮,那俩货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是吕公著坚持认为自己有过失,正好章惇提拔成了门下侍郎,吕公著便再次上章,请求代惇守边;

    赵顼见实在挽留不住,乃命吕公著以资政殿学士知定州。

    戊寅,苏油开始巡视三路。

    ……

    小赵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愉快的一个假期。

    大宋的皇子是非常苦逼的,六岁加冠,十二可以出阁,加冠就意味着作为成年人来要求,出阁就意味着开府建牙,开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于是群臣的要求就是,大宋皇子十二岁前应该能够成为国家领导人后备人员,这样皇帝万一嗝屁国家还有继承人。

    宫廷礼仪制度规矩很大,只看舒国长公主对王彦弼的变态教导就可见一斑,苏油有时候觉得,差不多都可以给舒国长公主定一个虐待儿童的罪名。

    不过好在舒国长公主经历大变之后,开始反省自己,默认了苏油的教育方式比自己的高明得多。

    关键是苏油还为这种教育方式赋予了理论依据,那就是蜀学天天呼喊的口号——天理人情。

    赵煦的身体不怎么好,其实说白了,大宋皇室子孙的身体都不怎么好。

    王彦弼的身体就是个典型,这娃要是没有石薇插手那一番变故,早在三岁就死了。

    这也是舒国长公主这当妈的信任苏油夫妇的原因。

    因此这次冬天,小赵煦被他爹传染后,舒国长公主冒着巨大风险,请求赵顼,将他带去尉氏调理一下。

    尉氏有温泉,对小孩子身体非常有好处。

    赵顼竟然同意了。

    这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高滔滔出面,以太皇太后身份巡幸两位长公主的农庄,顺便带上孙儿,这才平息了非议。

    所以这个年,赵煦是在尉氏过的。

    尉氏新奇的,好玩的,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对于没有出过宫门的小赵煦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地方。

    苏家的小孩都是自己动手习惯了,赵煦觉得哥哥们都好有本事儿,就跟个小跟屁虫一样。

    在这里他学会了溜冰,抽陀螺,滚铁环,认识了各种农庄的动物,从鸡窝里亲自摸出了鸡蛋,在温室里知道了瓜茄、韭黄、豌豆苗……

    尤其是姜、蒜、萝卜、胡萝卜,这些作物地上部分的本来样子。

    除了拔萝卜这种快乐的劳动,还有学习和锻炼。

    都不用苏小妹出马,毕观、扁罐、王彦弼就知道好多的故事和知识,每天上午大家做作业,赵煦也做,包括算术和识字,下午就各种玩耍,傍晚去温泉游泳,晚饭后在大炕上玩游戏,早上按时起来锻炼。

    这里还有象庄,大象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因此王珪蔡确担忧赵煦害怕西夏人,纯属自己乱开脑洞。

    这里还有好多美丽的金鱼,长得就跟花朵一样,还有一种很小的小鱼,叫青鱂。

    这种鱼好玩之处在于,只要食物充足,在温水里就会一直产卵,卵会附着在水草上,渐渐变出眼睛,最后破壳成为小鱼苗。

    刚出生的小鱼苗,苏家的哥哥姐姐会用一种稻草泡出的水去喂养,通过那种神奇的显微镜,小赵煦发现,原来水里边竟然有许多鞋底一样的小虫子。

    原来刚出壳的小鱼苗,就是吃这样的小虫子长大的呀。

    小鱼苗长得很快,一个月时间里,自己负责的那一罐小鱼苗,渐渐长大到了两个厘米。

    据扁罐哥哥说,这种鱼最大也就三个厘米,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将具有特殊颜色的小鱼挑出来繁殖,渐渐得到一些好看的小青鳉鱼。

    金鱼就是这样慢慢变出来的,不过扁罐哥哥说,青鱂鱼三个月就能够开始生小鱼,所以国公和县君夫人花了三十年时间育出来的金鱼,他们能够追上。

    一年有十二个月,就是四个三个月,因此小青鳉一年可以繁殖四代,而金鱼一年只能繁殖一代。

    因此养一年的青鱂,就等于养四年的金鱼,至于多少年才能追上国公和县君夫人的三十年,扁罐哥哥抱歉地摸摸自己的脑袋,说这道题一不小心超纲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骑兵合成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骑兵合成

    青鱂是能够生活在冷水里边的,所以自己可以将小鱼带回去,他已经想好要送给哪些人了,皇祖母,父皇,皇后娘娘,还有那个总是用温暖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朱才人……

    当自己回到宫中,将小鱼小心的分好,让父皇来看的时候,父皇叹了一口气,让自己亲自将小鱼给朱才人送过去。

    那一天也是自己纳闷的一天,朱才人珍惜地捧着小鱼缸,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后来自己才知道,从那一天过后,自己就不能和朱才人生活在一起了,自己要和皇后娘娘一起生活,因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要读书了。

    父皇说这叫开蒙。

    皇后娘娘叮嘱了又叮嘱,搞得小赵煦很紧张,等到一到书房,乐了,全是熟人。

    除了华容县君,还有扁罐哥哥,彦弼哥哥,漏勺弟弟,守静哥哥。

    连毕姐姐都在,不过她不是学生,是县君的助教。

    县君很懒,一般就坐在那里看自己的书,真正教自己读书的,是扁罐哥哥和毕姐姐。

    自己曾经问过父皇,为什么县君不教自己,父皇哈哈大笑,然后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说县君是大宋学识最丰富的的人,要自己努力学习,争取在将来得到县君亲自传授的资格。

    蒙学,是从四岁到十二岁,之后,才是正式学习阶段。

    当然很多世家会打破这样的传统,有不少天才,几年就能走完别人几十年的路程。

    常常听到太后与皇后娘娘聊天时提到县君和他的兄长,说他们是大宋第一等的聪明人。

    县君是女子不能科举,但是他的兄长蜀国公,六岁才开蒙,比自己还晚了一年,但是十四岁就中了探花。

    蜀国公长什么样子记不得了,不过自己看的图画书,做的题,玩的玩具,都是蜀国公给自己弄来的,而自己也因此认识了好多字。

    在今年上元之夜,父皇带着自己和一群老头在宣德门楼上看花灯,父皇写了一首诗,让大臣们陪和,自己因为无聊,就随便乱转,在一个作诗的胖老头身边,读出了他诗中的一句——半夜众星来紫极,一春万火纵丹丘。

    老头一下子就哭了,激动得涕泪纵横,说皇子天授聪明,大宋有万年之兆。

    父皇很客气地说自己还需要教育,不过那一晚,拉着自己的手再也没有松开过。

    哦,那个胖老头,叫王珪。

    ……

    苏油并不知道自己在小赵煦心里已经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不过他知道自己对面这个人,在蕃人当中的形象才真叫高大。

    红衣大和尚,吉多坚赞,做完盛大的法事之后,他决定要前往大陷谷双塔寺传法。

    倒也是,大陷谷的气候不但适合孕妇和小孩,还适合老人。

    可人家孕妇不欢迎你,你偏去给人家添堵算什么事儿?

    不过这是苏油在和老和尚逗闷子,因为谁都知道那里是贺兰山大通道,稳定那里的蕃民,让他们心向大宋服从教化,对于巩固兴庆府北大门是有巨大帮助的。

    但是他不敢这样说出来,否则可能要挨老和尚的打。

    用老和尚的说法,小梁后的戾气太重,这样对胎儿不好,他要去感化她,让那个叫察哥的孩子,不要带着母亲积累的怨气来到世间。

    其实苏油还有个想法,就是狼山——黑山——阴山以北,都是游牧部落的鞑靼人。

    这些人在蒙古高原上游牧,他们到底属于辽国还是西夏,完全是看他们自己的心情。

    理论上,以阴山和黄河大漠为分野,南边属于西夏,北边和东边属于辽国,但是辽国对于自己的契丹部族管理都很松散,更别说这些远在天边的鞑靼人了。

    阴山南北有一支比较开化的鞑靼部落,叫汪古部,宋人称之为白鞑靼,以区分更北面的蒙古、克烈、乃蛮诸部。

    而那一带有个地方是后世的包头,现在还是水草丰美,森林遍布之地,土壤肥沃矿藏丰富,辽国在那里设了云内州,设了柔服,宁仁两个县。

    听名字就知道属于羁縻地区,苏油觉得那里应该很容易就通过经济攻势拿下来。

    毕竟那一带的地利全在原西夏一方,牟那山、乌梁素海,都在原西夏境内,黑山威福军司在那里设置了好几个城堡。

    最关键的,现在有了牛皮筏子,从兴庆府通过水路运送货物去那里,只需要七天的时间。

    要巡视完自己的辖区,有点可怕,河南路其实汉人比蕃人多,农耕基础好,世家较给力,苏油比较放心,决定先不去。

    兴庆府以北,苏油现在只好先让红衣大和尚打头阵,等到自己筹备好货品之后,再走水路过去。

    送别红衣大和尚之后,苏油便在囤安军和控鹤军的护送下,从兴庆府出发,准备走一回丝绸之路,从兴庆府到凉州,然后从凉州到唐代的玉门关。

    沿途会经过两个巨大的绿洲,凉州北面的休屠泽,以及肃州北面的居延泽。

    图干部和野利部,如今已经退到了休屠泽待命,巢谷的意思,休屠泽都算是内地,以后的图干部,将负责替大宋镇守西大门,因此选择了定居在居延泽。

    汉唐玉门关附近曾经有一个心向中国的汉人军阀政权——从原沙州节度使的归义军流传下来的沙州政权,五十年前才被西夏所灭。

    而玉门以西,还有一个与华夏一直传统友好的政权,却已经被回鹘灭了差不多一百年的于阗。

    然而莫名其妙的是,最近几年,不断有于阗商人代表国主向大宋朝贡,而他们的活动其实也一直没有断绝,比如创立青唐政权的唃厮啰,以及如今的准继任者阿里骨,都和于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了给巢大哥嫂子还有侄儿撑腰,苏油这次就是去宣威的。

    如今宁夏分了三路,朝廷在都转运司之下,还派了三个转运使,河南转运使就是曾孝宽不变;宁夏转运使苏油点了沈括的将,这娃搞建设如今是大宋仅次于自己的第二把好手;河西转运使则是宽仁著称的范纯仁。

    因为是新占地区,朝廷也任命了三名节度使抓军事,河南是李文钊,宁夏是高遵裕,河西是巢谷。

    至于那几个能打仗的太监,被赵顼转成了控制新军的监军,比如这次陪伴苏油的,就有童贯。

    这一路,其实也是六千人的新式骑兵战术合成。

    草原、隔壁、大漠,最有效的战法是后来的蒙古人总结出来的,那就是轻重骑兵相结合的放风筝战术。

    苏油的理想里边,重骑兵用战车和炮队代替,轻骑兵的弓箭用神机铳代替,想来效果应该更好。

    于是在用大耧车搞定春播之后,将政务丢给沈括代理,苏油便带领大军出发了。

    草长莺飞,这次出行,苏油的心情很愉快。

    六千骑军,拖着四轮战车和霹雳炮,满载着补给,浩浩荡荡,从兴庆府沿着黄河北岸一路向西。

    部队走得不快,一天百里。

    这个速度比一战时期普鲁士一个携带师属炮兵的骑兵师,在路况一般的情况下的行军速度八普里,也就是七十公里,其实慢了不少。

    不过当时的普鲁士陆军号称世界第一,苏油觉得主要还是输在了组织上。

    当然这就和海军一样,是需要长期磨练总结才能达到那样的成就,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解决的。

    后世有一项马术比赛,称之为现代耐力赛马,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骑兵负重训练。

    当时美国陆军为了测试军马,规定的比赛是五天跑四百八十公里,每段赛程九十六公里。换到如今,就是千里奔袭。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认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否认

    而且这还只是基本,而最好的军马需要能够负重一百四十公斤,一天之内行进一百六十公里。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道蒙古喀喇沁,从蓟镇长城破口入关。后金军于当年十月初二从沈阳出发,十月二十七日破龙井关,共计日程二十五日,中间休整六天,实际行军十九天,平均每天行程均在五十公里左右。总路程接近一千公里。

    破关之后皇太极专门下令,除了羸弱病马以外,不准给战马喂精料,只能只草。

    这当然不是皇太极爱护百姓,而是怕豆料里面被人下毒。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长途行军对马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不仅能够坚持作战,还可以坚持吃草。

    所以马儿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娇气,但是苏油舍不得。

    抵达兰州对岸的时候,苏油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李宪给马儿提供精料。

    兰州现在还是靠牛皮筏子过河,李宪给苏油拖来了几千斤豆子,干苜蓿。

    兰州被大宋拿下,与熙州、河州就形成了一个防守三角,大宋对青唐的防御态势立即大为改观。

    青宜结鬼章和笃乔阿公已经匆匆忙忙的回去了青唐,这也导致了大宋第二阶段的战争大红利,阿里骨一点都没有享受到。

    因为董毡已经病危,阿里骨担心大军在外出变故,将两军撤回了青唐,和宋军保持距离。

    现任熙河路转运使的赵禼赵老儿,心肠不一定就比王韶白一丁点,不得不防。

    赵思忠和包顺也回了岷州,带回去了大量的战利品。

    不过温溪心与蔺逋比却没走,此次平夏战争,他们也算是很大的受益者,万多部属现在变成了三万多,李宪将他们安置在了卓啰城,那里位于黄河,湟水,喀罗川三川汇聚之处,在兰州西面百里,是青唐进出河湟的必经之地,正好与阿里骨打对台。

    那里也会是青唐和大宋新的榷市所在,对于长袖善舞的温溪心来说,是绝佳的发挥之地。

    队伍在兰州修整了三天,新军的秘密现在已经不再是秘密,如李宪、王中正等其实是最早一批接触新军的内官,听说如今正在和赵顼打报告,要求在兰州和九原,自己的麾下,必须有一支新军。

    赵顼原则上是同意的,不过大军中新军是否归中官掌握,朝中还在博弈。

    苏油倒认为这个要求其实是挺合理的,新军掌握在皇帝最信任的人手中,没有什么大毛病。

    大宋的文官们自在得太久了,干的事情也太多了,忘记了他们的老本行其实就是行政。

    不过这些跟现在面前这群人也说不着,李宪手底下还有旧军将领,也是老相识老部下了,王文郁。

    当年铁门关上被县尉穿小鞋的苦逼巡检,因为能够左右开弓,颇具胆略,被苏油发现,推荐给了王韶,后来治渭州时又有了诸多交集。

    陛下亲自褒谕,皇宋军人中武德的代表,王文郁,现在也成了西军中的传奇人物。

    两人的关系完全不用遮掩,这和种诂是不一样的。

    苏油几度在西北担任帅臣,要是和将领们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才真正的不正常。

    两人间的话题也多,苏油扶起大礼参拜的王文郁,说道:“钟儿我已经送去皇家军事学院了,你也是,事事顾忌,真当自己是圣贤了?看看人家老田,那是有门路就钻。你这样会耽误孩子的。”

    王文郁嘿嘿傻笑。

    苏油将孙能招呼过来:“让干臣带你去看看新军,试试器械,今后西疆的战事规划,肯定是以新军为骨干,旧军为协从,相互配合,这次平夏之役就是例子,战果也非常辉煌。”

    “所以你虽然是旧军将领,但是对新军必须要了解,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知道它怎么打仗,这才说得到配合上去。”

    说完低声道:“今后新军的规模肯定要扩大,前两批肯定要从旧军将领里边提拔,一会儿去我营帐取两套书,你争取搭上这趟车。”

    王文郁连连点头,脸上露出开心的神色。

    苏油忍不住打趣:“你这么高兴干啥?搞不好和钟儿还能做同学。到时候考试考不过他,可丢了当爹的脸。”

    王文郁:“……”

    将王文郁打发出去,苏油才和李宪叙话。

    中官是皇帝夹袋里边的人,虽然有了大功,但是赏赐渠道和外官有所不同,这次李宪得了个宫观使的头衔。

    那是内廷的晋升渠道,如今的内官级别最高的就是和苏油平起平坐的李舜举,第二梯队现在变成了李宪和王中正,李若愚因为没啥军功,如今都成了第二梯队末班,风头比不上这俩货。

    苏油这回带了童贯当监军,童贯是李宪的徒弟,因此见面又是一番礼节。

    李宪现在一身的丘八气息:“咱跟老王都是因为办差勤谨,半路出家到的军中,全靠国公爷不嫌弃一路辅导,现在料理起军务,也勉强支应得下来。”

    “道夫你就有福气了,可以到军事学院系统学习,如果陛下问你志向,你就一定要说操炮!”

    童贯表示不服:“可是我更喜欢骑军,霍骠骑他……”

    “我揍死你个小狗日的……”李宪气得抬脚就踹:“天山童姥的名号都叫出去了,叫老子想在陛下那里纠转都费力……国公你不要拉着我,看我打死这不长进的东西……”

    内官中的师徒,因为师父不能生儿子,其实更类似父子。

    所以李宪对童贯,就类似老子揍儿子,没毛病,完全不用客气。

    苏油拉着李宪坐下:“人家道夫也是当襄统的人了,正带一万新军,这回我带的两军,人家带得好好的。”

    “今后襄统所带的一万新军,称作一师,必然配备一个炮兵团。我们这一路过来,其实就是练习轻重协同,车骑协同,炮骑协同,所以你放心,指挥炮团,也是师级统帅的必修课。”

    李宪顿时乐了:“这科目是新的吧?之前没听说过啊。”

    苏油说道:“这是此次平夏大战之后,根据战争需要总结出来的新科目。”

    李宪拱手:“朝廷当中,能不将咱中官当做外人的,大抵就只有国公爷了,童小子不知国公爷是在培养他,还傻不愣登的呢。”

    苏油笑道:“军人嘛,科目熟练,听从指挥就行了,有时候想太多了反而是坏事。道夫其实很适合当军人。”

    几人说笑了一场,李宪才道:“西夏这盘棋,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戏法是怎么变的,家梁……巢谷那十万大军,简直就是一通瞎忙。”

    “事后我复盘,越琢磨越不对劲……国公你看啊,我大军出泾原,家梁先是退往凉州,让出兰州,让我们得以轻易渡河,是吧?”

    “后又借口驰援兴庆保障后路,退往休屠,再次让出了凉州,对吧?”

    “之后又留在白马强镇,一直等到国公爷取了兴庆府,大局底定,他才南下处贺兰山,围了摊粮城,对吧?”

    “这老小子,打我们出兵起就憋着投降呢!围摊粮城,不过是增加要价的筹码而已!”

    苏油哈哈大笑,李宪能从战略大局看到这些,说明他的眼光也已经很高了。

    笑完之后,苏油却摆着手否认:“太尉没有去兴庆府,没有看到伪枢密院的文书,因此才有了这番推断。”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凉州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凉州

    “真实情况是,兰州当时不是巢先生在镇守,而是他夫人和儿子巢国栋。所以当应理被隔断之后,他们退往凉州,保住休屠泽通道,以期能够收到伪朝诏命,救援兴庆。这是合理的。”

    “当然这在事实上导致了兰州的空虚。”

    “之后兴庆危急,梁乙埋最后迫不得已,才派家梁去白马强镇整顿本部兵马,之后挥师南下救援兴庆。”

    “只不过我们动作太快,从灵州出发,到取兴庆,救秉常,不过三日。”

    “别说家梁反应不过来,比家梁更近,路更好走的仁多保忠和小梁后都没反应过来,这又如何说?”

    “这是梁氏与梁乙埋不懂军事,盲目指挥,之前忌惮巢谷,迟迟不派他掌握本部军马,其后终于派出去了,但是时间上又被我们打了个错手不及。”

    “等到巢谷包围摊粮城后,秉常的遗诏都下去了,巢谷才没有攻打。”

    “要不然啊,十万夏军散于漠北,这一战还难打得很。”

    “你要是看过伪朝枢密院的命令,就会知道巢先生的一切行动,都是接受了梁乙埋的命令。”

    “十万大军始终未能投放战场,这不是巢先生的过失,实在是梁乙埋指挥上的无能。”

    嗯,就算命令不全,我现在也给它补全了。

    现在那些命令,就成了梁乙埋帅臣无能,累死三军的证据。

    也成了家梁顾全大局,苦谏无果,最后变成夏国姜维的证据。

    好在这位姜维比以前那位忠君,对君主的命令绝不打折扣,得知幼主尚在,到底是没有自尽,而是留下有用之身扶保幼主,忠肝义胆,感天动地。

    至于家梁留在凉州的那些东西,没有人知道,又因为家梁的部队其实一直没有参战,因此也没有暴露。

    李宪听苏油这么一说,才道:“那这老小子实在是命好!就这样成了大宋河西节度使!”

    苏油说道:“既然能忠于秉常,那就更能忠于陛下,巢谷这种人,要末不降,既然降了,必将为大宋殚精竭智,因此我是很放心的,朝廷也是很放心的。”

    “河西以后是我们经营的重点,青唐是如何发达起来的?不就是因为夏人阻绝了通往大宋的贸易道路,让于阗过来的商贾只能去青唐故道,这样发达起来的?”

    “现在我们要重开河西道,大力招揽他们走沙、瓜、凉、兰这条唐朝入长安的丝绸之路,让青唐故道无人再走!”

    “这是国家进取之道,所以恭喜太尉了,守着兰州这个黄金口岸,足以名利双收啊……”

    李宪这才明白了过来:“原来陛下拨付沈存中五十万贯打造兰州黄河铁桥,就是为了这个?”

    苏油笑道:“对喽,此次我带两支新军去河西,也是准备给陛下带回来第一批货物……”

    部队修整完毕之后,沿着喀罗川,向西北的凉州继续进发。

    喀罗川河谷地势平坦,风景秀丽,一边是雪山融化的雪水河流,如今清澈见底。

    河谷对面是连绵的雪山,那是青藏高原的最东麓的祁连山脉。

    兰州有皇宋银行,苏油在那里采购了大量的牛羊随军,队伍走得更加的慢了。

    在卓啰城,苏油还见到了温溪心和蔺逋比。

    蔺逋比在这一带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毕竟是董毡嫡子。

    董毡如今病势沉重,阿里骨正是忌惮蔺逋比这支越来越壮大的力量,才急召青宜结鬼章返回青唐防守。

    而蔺逋比同样没有消停,用这次分得的战利品,大肆挖阿里骨的墙角,如今的卓啰城,已经有了四万户人口,成了一个不小的城市。

    苏油对温溪心的眼光还是非常赞赏的,这里以后就是丝路下兰州的前哨驿站,肯定会变得非常繁华,他在这里的势力肯定会越来越大。

    告诉了蔺逋比哪怕是母亲有召也千万不能回去,又给他讲了晋文公重耳的故事之后,苏油继续上路,又走了十多天,总算是抵达了凉州。

    这里是此次平夏大军最远达到的地方,如今镇守的是大宋火速蹿升起来的第一猛将,刘昌祚。

    手下两位也非常悍勇,姚麟、郭成。

    不过刘昌祚在苏油跟前乖得跟猫似的,连马都不敢骑,来到苏油马前大礼参拜:“末将刘昌祚,拜见大学士!”

    苏油下马,将刘昌祚扶了起来:“现在也是做太尉的人了,不必如此多礼。”

    说到两人的关系,那得追溯到很久以前。

    当年赵顼命两制以上官员推荐将臣,苏油那时候刚入朝,向赵顼推荐的,就是刘昌祚和高永能。

    刘昌祚得知消息后自己都莫名其妙,不知道为啥被苏探花夹袋里将才一大把,为何偏偏看中了不在他夹袋里边的两位。

    殊不知苏油当时要的,就是这个“不在夹袋里边”。

    种谔取绥州失败后被编管,当时刘昌祚是他的得力手下,也被连累,又是苏油万里之外伸出援手,将他捞了出来。

    这就是救命之恩了,受宠若惊的刘昌祚还特意写信跟苏油道谢,苏油回信说你想多了,之前举荐你,是因为你和高永能的确值得举荐;后来救你,那是我认为朝廷编管种五有些不公,出来说句公道话而已。

    你五战五胜,完美地执行了主将的命令,就算种五有过错,也不该连累到你的身上。

    后来关系就算搭上了,不过刘昌祚也没啥能够给苏油的好处,倒是苏油赔了几千贯,送了刘昌祚一柄斩马刀。

    虽然如今民间将刘昌祚捧成大宋第一虎将,但是从此次平夏的功赏就能看出来,军方对刘昌祚其实有些薄责,仅仅升了半级,得知凉州。

    不过刘昌祚也认这个账,毕竟因为他自己影响了四十万大军的攻略,这也就是苏油给他擦好了屁股而已,如果军事稍受挫折,他的人头谁都保不住。

    再退一万步说,如果不是苏油这样的帅臣,换了谁来,愿意为了手下的冒进调整全军部署?

    听说当时高遵裕、李宪的第一建议,就是带新军去先取了刘昌祚的人头再说,还是苏油力排众议,在不利局面中看到了更好的方案,这才保住了这个鲁莽的悍将。

    不过如刘昌祚、姚麟这样的军中杀才,指望他们惜命基本上是想多了,苏油只好说道:“今后以指挥大军为主,休要亲自撞阵,你如今禄位已高,你丢了狗命没人在意,不过那是丢了朝廷的面子,知道吗?”

    刘昌祚呵呵敷衍:“知道了,现在不会了。”

    你不会个屁!看你的样子就知道压根没听进去。

    苏油只好看向另外两人:“两位将军苏油也是久仰大名,尤其姚老二,你家大哥当年没少打交道。”

    姚麟的大哥就是姚兕,跟王文郁、乞第龙山都是儿女亲家,姚兕是种诂夹袋里边的人,算是当年苏油在西北认识的第一个西军将领。

    他们的父亲是战没在和夏人争斗的战场上的,姚兕的营帐当中,桌椅、木碗、床榻,凡是能够看到的地方,都写满了“仇雠未报”的字样。

    刘昌祚出环庆大战梁永能,强克青冈峡,就是用的这四个字激励将士们。

    所以苏油还得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我们的仇敌,是西夏的统治者,如今梁氏已灭,夏主已亡,国家削平融入了大宋,令先君的大仇,也算在二郎手中亲自得报了。”

    “现在巢先生是我大宋西北屏藩,图干部,野利部,也是我大宋的子民。这两支部族没有参与这次战争,因此他们的待遇比别的部族要好一些,你们今后也要精诚合作,明白了吗?”

    姚麟点头:“明白了。”

    苏油笑道:“那就入城吧,席上我给你们介绍几位新军将领,明日去看看两部首领。李庸呢?”

    李庸是苏油派来打前站的,刘昌祚说道:“李庸已先随野利荣绪去休屠泽了,明日大学士就能见到。”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优待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优待

    一夜无话,次日起来,苏油带着数百卫士,打出旗号,向休屠泽进发。

    休屠泽在凉州东北,是一个以谷水为主要水源的内陆湖,唐时这一带的突厥人,将休屠海成为东海,将居延泽称为西海。

    休屠海一带,就是汉代的武威郡,居延泽一带,就是汉代的张掖郡。

    休屠海西北面有一座山,叫做龙首山,那里就是后世有名的镍都金昌。

    除了镍,东海一带有盐、煤、铁、芒硝、石墨,为西夏的铁冶发展提供了矿藏,巢谷在此大炼钢铁,赚得盆满钵满。

    沿河都是绿洲,如今的谷水和后世石羊河生态还不一样,连断续的森林都存在。

    一路前行,河流越走越宽,四天之后,终于流入一个巨大的湖泊。

    湖边都是牛羊,帐篷,一位衣着华贵的妇人,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怀里还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和李庸、野利荣绪一起等待着他们。

    苏油下马来到妇人跟前:“苏油见过嫂嫂。”

    妇人怀里的娃娃对苏油一弹一弹的帽翅很感兴趣,伸出手咿咿呀呀地表示想要。

    苏油笑了:“这是国梁吧?要不给我抱抱?”

    妇人将怀里的小孩子交给苏油:“叔叔终于来了。”

    跟着苏油一起前来的人,除了李庸,全都傻得跟狗一样,这这这……这是什么情况?就算因为政治需要礼重降臣,也不到这份上吧?

    巢国梁小童鞋终于抓到了苏油的帽翅,然后开始拉。

    妇人带着身边的小孩下得马来:“国栋,给叔叔见礼。”

    国栋从大青马上下来,跟苏油见了个汉礼:“苏叔叔。”

    苏油很高兴:“我知道你,你的生日在十月丙寅日,今年刚十四岁是吧?”

    妇人摸着国栋的肩膀:“就连他的名字,都是……”

    苏油轻咳了一声:“嫂子,先带我去部族吧。对了……”

    说完从坐骑边上的皮包里摸出一封信:“这是巢大哥给你和国栋的。”

    妇人微微一笑:“谢谢叔叔了。”

    队伍绕着休屠海行了半日,傍晚时分,终于在海子西边一座山下,一片水草丰美之地旁,见到了无数星星点点的帐篷。

    巢国栋一指那座山峰:“苏叔叔,那里就是龙首山,我们的帐篷就在那里!”

    苏油鞍前放着巢国梁,手里拿着苏油给他的米花糖:“羊奶奶!叔叔去喝羊奶奶!”

    “呜——”见到地平线上出现了人马,半山望楼之上的牛角号响了起来。

    营帐里很快冲出两队骑兵,朝这边奔驰过来。

    巢夫人说道:“最初都是我的族人,还有后来加入的野利部,我们到了河西,才开始大肆招揽部众,如今这里有十万帐。”

    苏油有些惊讶:“十万帐,都是嫂子在管?”

    巢夫人笑道:“都是对夫君忠心耿耿的部将。”

    “其实我以前不管这些的,不过他……见他实在太辛苦了,才开始出来帮他分担一二。”

    苏油不由得暗自心惊,无怪巢大哥说河西节度使不能世袭,否则几代下来,怕不又是一个李元昊。

    巢夫人说道:“走吧,给叔叔接风,听说弟妹悍勇,今晚就不按照蕃人风俗,往叔叔帐里塞女孩子了。”

    苏油楞了一下,才想起来当年李若愚好像被如此“款待”过,吓得打了个机灵:“嫂子说笑了,难道巢大哥他去别的部落,就敢……”

    巢夫人微微一笑:“我也悍勇。”

    苏油:“……”

    巢夫人一夹胯下马匹,和巢国栋一起迎着对面迎了上去。

    草原上的沙葱已经冒出了头,牲畜开始产犊,西夏二十六郡里边,河西一路是人口保持得最好的。

    只有死忠于西夏王室的两万人,在胭脂山被刘昌祚暴打了一次。

    西平军司在瓜沙一带也是强横的主,不然也不可能携裹一些仆从军进攻刘昌祚。

    结果胭脂山一战,西平军司两万大军全军覆没,让周边部落,对宋军有了个清醒的认识。

    那一次也彻底展示了大宋军力的强悍,夏国平定之后,刘昌祚又从图干野利二部挑选出一万五千蕃军,重骑从五千变成了一万,轻骑从一万变成了两万。

    这支力量,足以碾压河西各部族、小国,

    益西威舍的名头,在野利和图干部中也算是叫得响,毕竟两支部落都是从横山迁移过来的。

    蕃人的热情比二林部的夷人还要夸张,而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奔放热情,在篝火下气氛炽烈。

    看得出来他们是真正的开心,因为苏油抵达这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图干和野利两个部落,因为没有直接参与到战争当中,又遵从国主遗诏放下武器,交出了夏国最大的粮食仓库摊粮城,为和平解决夏国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因此大宋予以特殊优待,第一项优待,就是女留男不留。

    不是杀人,而是指民族服装,两个部落的女人可以按照民族习惯,保留服饰,只有男人需要改成汉制。

    第二项优待,两部将成为大宋的贸易伙伴,大宋每年将以三十万匹绢帛,换取两部十万匹战马,扶持刺激武威、张掖两郡经济的发展。

    这是有先例的,当年唐朝就曾以这个价码,大肆购入战马,并且雇佣回鹘人参与战斗,对平定安史之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三项优待,大宋将在张掖、武威开发矿藏,将张掖、武威打造成比汉代更加繁华的大城市。

    第四项优待,就是大力发展沿河沿湖的农业,畜牧业。

    第五项优待,两部将成为大宋的中间商,在四通商号的管理下,往来于沙洲和兰州之间,进行贸易。

    说白了其实还是利用人家巢谷集聚起来的人口,但是架不住两部之人开心莫名。

    金张掖,银武威,等到兰州与灵州的黄河铁桥建造好之后,苏油有信心重新建立汉人在河西的辉煌。

    童贯和孙能坐在一张桌上吃着烤羊,女孩子们的歌舞让二人眼都看花了。

    童贯摸着下巴上不多的几根胡子:“要是给陛下送一个这样的班子过去,会不会得到赏赐?”

    孙能呵呵一笑:“你当当今是年迈的唐玄宗吗?”

    童贯有些纳闷:“跟唐玄宗有啥关系?”

    孙能说道:“这些女孩子的音乐舞蹈肯定是从甘州过来的,哦,就是我们即将要前往的居延。”

    “丝路上有两个重要的城市,甘州和肃州,霓裳羽衣舞知道吧?就是改编自甘州古曲,唐朝宫乐,也多出于此。”

    “如今士大夫们听的词牌儿里边,《甘州破》、《八声甘州》、《甘州子》、《甘州曲》,根子都在这儿。”

    “哦……”童贯这才明白,然后充满嫉妒地看着被女孩子们围着的张麒:“你看那狗日的,不就是会吹笛子吗?哎哟还会鼓琴……哎呀还会打鼓……哎呀还会弹弦……哎呀还会跳舞……”

    孙能贼笑道:“小七叔吹拉弹唱无所不精,这回算是掉快活乡里边了,好好盯着,等回去汴京,咱去绿箬婶婶那里告状去!”

    一边几个姑娘笑嘻嘻叽叽喳喳几句,然后突然冲了过来,连推带拉地带着孙能和童贯往舞蹈的人群里边挤。

    童贯手里还拿着一根羊肋骨,一边挣扎一边喊:“你们拉错人了……拉我没用啊……嗨这玩意儿怎么跳啊……”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居延海

    从祁连山和胭脂山流下来的两条河流,在河西走廊中部合而为一,变成如今被称为黑水的大河,一路向北,流向大漠里的巨大湖泊。

    那个湖泊,叫居延海,而两河汇聚之地,有一个古城,那里就是汉代的张掖。

    唐代因为这里有甘泉,因此被称作甘州。

    甘州和凉州之间,胭脂山下河流之畔,有一个巨大的草场,如今那个地方叫删丹,后世中国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就在那里。

    河西节度使的幕府,就设置在甘州,而沿着黑水往北直到居延泽,就是苏油为巢谷精心挑选的建牙之地。

    这里的人汉化程度一直就很高,北凉在这里建都,大力推行汉制,大兴儒学,佛学,农业高度发达。

    这里的小米是整个西北最好的小米,黑水两岸还有许多稻田,黑水稻在后世一直都是宫廷的贡品。

    唐代在这里大搞农业开发,“开置屯田,尽水陆之利,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积军粮数十年。”

    其后因为西域历年战乱,曾经的鱼米之乡,膏腴之地,被渐渐荒废。

    直到元朝,这里才重新恢复,这里出产的军粮,足供整个河西。

    马可波罗曾经在旅途中经过这里,惊叹此地的富庶。

    这里的矿藏也极度丰富,西夏著名的青锋钢,祁连铁,就产自甘州西南的祁连山麓。

    除了最厉害的煤、铁、芒硝、石灰、钨、锰,这还盛产金、银、铜、硫、钾、铬、石棉。

    可以说,这里具备如今军工工业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有马,有粮,有矿,有商路,立国之资。

    这里会是今后的主要移民地点,有了如今大宋的矿冶开发技术,这里甚至比凉州还要重要。

    要是能有两支新军拱卫甘州,以后这里就是大宋向周围扩张的大本营。

    但是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先在这里安置大量移民,让图干野利两部高度汉化,起码得建成户口两万以上的大城,让汉人在此地占据绝对的人口优势,之后才敢开始展布工业。

    苏油觉得起码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十多年的移民。

    难啊……

    事情需要一步步的做,现在已经进入了三月,苏油要做的事情,是先去居延海帮牧民们分配各自的牧区。

    之后便要回来,等待四通工程队,探矿队和狼渡马场迁移过来的优质种马群。

    明年过渡期后,巢谷必须过来坐镇,到时候水泥厂和铁厂应该已经修建起来了,第二步就是建城。

    “叔!叔!”怀里的国梁伸出小手,指着树林里一头大鹿。

    巢国栋纵马而出,举起手里的小猎铳,那是苏叔叔给他的见面礼。

    “砰”地一声响过,那头大鹿倒闭在了大树之间。

    几个牧民过去将大鹿抬起,丢到了队伍后边的大车上。

    巢国栋将枪托竖在鞍上,熟练地将枪栓一扭一拉,一枚小巧的黄铜弹壳嘣了出来,飞向半空。

    巢国栋飞快地枪栓复位,一个俯身捞住了落向地面的弹壳,扭头兴奋地向孙能展示:“孙大哥,我做到了!”

    孙能笑了:“你小子,这是你马术厉害,有本事儿别俯身抓住弹壳才算。就像这样——”

    抬手朝刚刚大鹿倒下的那棵树射击了一铳,扣着扳机的右手一翻一抹,又还原成了瞄准的姿势。

    巢国栋疑惑地问道:“孙大哥,弹壳呢?”

    孙能这才将铳放下,把右手摊开,掌心里边,摆着一枚黄灿灿的弹壳。第二中文网

    “哇——”巢国栋眼睛都亮了:“孙大哥你太厉害了!”

    童贯在一边吐槽:“那是,你孙大哥为了练成这一招在军中显摆,手掌心都烫出老茧了!傻不傻……”

    巢国栋才不管这个,这一招简直太帅了:“孙大哥我看看你手上的老茧,咦你这个老茧好圆……”

    这回轮到苏油吐槽了:“哼!那是你孙大哥以前在汴京城当纨绔,被人收拾射箭射的,国栋你可是好孩子,这方面千万不能学他。”

    巢国栋将孙能的手翻过来,果然,手背上也有个疤,正好和手心相对:“谁这么厉害呀?连孙大哥都打不过。”

    孙能翻了个白眼:“呵呵……小栋你要讲道理,那人就连你苏叔叔益西威舍都打不过,我算老几?!”

    苏油:“……”

    居延海一眼望不到边,如今正是最美丽的时候。

    童贯看着脚下丰美的草场:“天啦……这么大!”

    其实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残酷的杀戮,当年梁永能和家梁,率领着西夏铁鹞子,从这里开始直到黑山,将漠北的游牧民族清扫过一次。

    不过这锅都是夏人的,大宋如今再次来到这里,是带着和平与美好而来。

    到了这里,再搞什么一丁百亩就不合适了,一共才十万帐,在环湖一周都需要走五天的地方,简直就跟洒芝麻一样。

    苏油让图干部按照家庭分帐篷,发给了地契,按照后世美国西进运动那样,跑马圈地。

    如今的居延海可不是后世那种沙漠,黑水的水量还非常充沛,甚至有洪水引发改道,导致居延海会忽东忽西地飘移。

    沙漠离湖区很远,树木也不仅仅只有胡杨,大量的野生动物生活在大湖的周围,湖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候鸟。

    这里还有一座古老的城池,汉代强弩都尉路博德在这里建造的居延城,直到现在都还存在。

    登上城头废墟放眼四望,汉代屯田留下的一些水渠痕迹还依稀可见。

    一大群牲畜在远处的湖区边栖息,苏油觉得很神奇:“国栋,那是什么?”

    巢国栋看了一眼:“那是野马群。失群的马会在草原上蕃息,渐渐成群,大的能够有好大一群,起码几百匹。”

    “这么厉害?”童贯都听傻了:“我大宋马监以前那苦逼样……”

    苏油笑道:“河西之地鼎盛之时,蓄马两百万匹,这才哪儿到哪儿?”

    说完跺了跺脚:“以后,河西宁夏河南,就是我大宋的马场!”

    童贯笑道:“那是,国公爷撒豆成兵,扎草为马的本事儿,吓不死不顺服的蛮夷!”

    苏油摇头:“这里是夏国疆域最北端,再北方就是鞑靼人。”

    “经过夏国前些年的扫荡,鞑靼人已经躲到了乌山之北,等到这里发展起来后,他们搞不好就会南下劫掠。”

    “因此保持军力是必须的,居延城我们得修建起来,派驻军队给图干部撑腰。”

    “如果鞑靼人来用牛马羊群贸易,我们欢迎,如果敢来劫掠……”

    巢国栋喊道:“揍他们!”

    苏油哈哈大笑:“对,揍他们,揍完还要抓起来,送他们去给我们挖矿!”

    图干部是经商起家的部落,后来改行从事冶金之后,有了巢谷通过苏油走私过来的书籍,部落中的文化水平,理工技术水平,算是西北最高的。

    族中自有不少明计算,明丈量的人才,分地的事情也不劳苏油来操心。

    反正规矩是定死的,不管大小,都是比照两浙路摸索出来的鱼鳞户册方式,地域所有权得到最大的保证。

    就这样,这一带的空地都还多得不得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肃州

    苏油利用这几日的空闲,让国栋和部族中的猎手带着自己在周边玩耍,其实是在考察固沙植物。

    结果还真给发现了不少。

    最厉害的是沙拐枣,这玩意儿生长的地方几乎就是沙漠,根系浅而长,能够长达二三十米,沙漠最深处剩下的植物基本就是这个,除了骆驼,牛马都不愿意啃食。

    稍微远离沙漠中心区域的地方,则生长着梭梭草、沙柳、沙枣、沙棘、甘草、麻黄。

    梭梭草是非常好的碳料,“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

    “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

    还有一样好东西,必须依赖梭梭草寄生——肉苁蓉。

    唐代《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肉苁蓉三钱,三煎一制,热饮服之,阳物终身不衰”。

    沙柳又叫筐柳,当地人用这种柳树的枝条编筐。

    剩下的几样都是重要,尤其是后两样,是中医药对付温散寒邪的神药。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发热、炎症、过敏……反正苏油在薇儿的医方里经常看到。

    苏油搜集这些植物的时候,脑子里居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莫不成老子治理黄河,都要发一笔财不成?

    搜集固沙植物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治理黄河。

    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流经黄土高原的问题,而黄土高原虽然现在在辽国还有一部分,但是已经是边缘地区,没有什么泥沙流失了。

    让黄河桀骜不驯的那一部分,如今已然被大宋全取。

    关于黄河,大宋河渠司和胄案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测量数据,泥沙最多来自兴洛——龙门——潼关两岸,黄河一半以上的泥沙来自这一地区。

    也就是说,这就是华夏民族过度开发,自己该背的锅。

    其余泥沙,主要来自黄河水系的支流,严重的地区包括无定河、清涧河、延水、北洛河,泾河支流马莲河。

    以及渭河上游、汾河。

    如今泾河与北洛河,治沙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泾河沿线的老百姓对苏油感恩戴德,将河边植柳和祭祀泾河龙师少保的活动融合到了一起,成了当地的民俗。

    到如今已然二十年,泾河两岸和泾渠边已经成林,泾河的流沙量已经比渭河还少,泾渭分明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

    继任的渭州城守将泾河重清当做祥瑞上报,这个活动如今已然渐渐风靡到了支流马莲河。

    这说明通过植物固沙是可行的,陕西现在已经恢复,四路人口从苏油刚到渭州时七十万户,三百万人,增长到了一百一十万户,五百万人。

    这比陕西在大宋最顶峰时期的一百多万户,四百多万人口,还多出了整整一百万,相当于半个川峡四路,苏油当年告诉赵顼十年增长一百万人的愿景,已经彻底实现。

    当然苏油也没敢头铁到直接上书赵顼大搞植树造林,不过偷偷摸摸地让张横渠在《乡约》中加了一条:“沿河百步,多植草木;涵养水土,禁伐禁牧;保遗子孙,衣食丰足。”

    所以说华夏百姓就是那么可爱,随着《乡约》的推广,这一条也被推广了开去,老百姓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原因,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老老实实的执行。

    上位者的有效引导永远不会错,但是引导的方向永远要严格把控。

    陪着巢国栋过了几天打猎的瘾,苏油也采集完了固沙植物,这才回到居延城。

    离开的时候,苏油还教了当地居民一种抓鱼的法门。

    居延海里的鱼密度极大,生活在周围的部族却都不善于抓鱼。

    苏油教他们用筐柳条沿岸插成一种柳条阵,逆水开口,鱼儿在湖中回游的时候,会钻进大袋口里,然后越游越小,最后进入集鱼区。

    如果鱼想要逃脱,转身往回的时候,就会被两侧圆弧型的筐柳条阵误导,而找不到真正的出口。

    图干部里的老牧人对萨满还有印象,见到这般群鱼自动集结到柳条阵里的情形,都跪下对苏油高呼大巫。姐姐文学网

    其实这是苏油在海边学来的法子,在居延海行之有效,他也很高兴。

    除了固沙植物,苏油在居延海就带走了一样东西,这里有一种小水禽叫油葫芦,它的油脂,一直以来都是保养刀剑的上品。

    薇儿肯定会喜欢。

    等到牧区划定下来,镇守此地的宋军也到了,苏油留了三百新军守居延城,又带着巢夫人和国栋国梁回到了甘州。

    除了抵达这里的四通勘探司,营造司的人马,还有姚麟的虎翼军。

    新旧军协同也是科目,种谔在平夏战争中摸索出来了一些模式,现在苏油的行军过程,就是要把这些模式固化成规矩。

    旧军作为新军的前锋与斥候,以及夜间的包裹警戒力量,战后的战场清扫力量,在现在新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具有作用的。

    而且新军的扩张苏油也不太敢太过度,毕竟还有个技术力量也不弱的辽国,技术泄密和传播的问题也不得不防。

    一路行军一路检验总结,队伍很快抵达了肃州。

    沿途的祁连山一侧,开始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佛窟。

    很多佛窟造像与壁画非常的精美,洞窟外还修建有楼阁,对洞窟予以保护,因为很多都是新洞,和后世苏油见过的敦煌石窟其实有些不一样。

    可以想见当时丝绸之路是多么的繁华,这些造窟的供奉者,是多么的富庶。

    在削降西夏李氏僭越的建筑、仪仗、陵寝的过程中,有一项是例外,就是李氏为佛教兴造的寺院、洞窟、佛像,不在其列。

    这样的区别对待,也照顾了宁夏人民的宗教情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赞许和拥护。

    看到满山满谷的造像,苏油就不禁对身边的李拴住感慨:“都是民脂民膏,不过的确壮丽精美,要是两位驸马爷到这里来,只怕会流连忘返,画工精进。”

    元丰改制,李拴住现在成了工部侍郎。

    但是他这个工部侍郎和一群进士出身的工部官员有些格格不入,正好儿子在西北,干脆给苏油写信,少爷你要搞建设,别忘了我啊。

    苏油一想对呀,肃州就是汉代酒泉,那里可不仅仅只有佛窟,还有玉门油田啊!

    玉门这个称呼其实不准确,至少现在不准确,唐代的酒泉有关卡,但是很小。

    那里是西夏人第一次锻出青锋钢的地方,叫镜铁山,直到明代,这里才成了大关卡,明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

    而唐代的玉门关,还在阳关西北数百里外的沙州,也就是苏油此行的终点,原夏国版图的西边尽头。

    所以现在脚下这个油田,在如今应该叫肃州油田才对。

    具体在哪里,苏油也不知道,这就需要朝廷工部侍郎李擎李拴住同志的点睛妙手了。

    汴京城官太太的生活可把娟儿给拘坏了,听说少爷相召,两口子就跟逃难一般,带着四通勘测司的探矿队逃出了京城。

    酒泉其实是个好地方,后世很多人一提到酒泉,想到的就是漫天黄沙茫茫戈壁,其实酒泉位于祁连山麓,有丰富的雪山融水,这里靠近祁连山的一片,一直是水草丰美之地。

    而且最关键的,这里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祁连山麓的很多沟、峡,是建造水利工程的最佳地段。

    而且如今有了水泥管道,哪怕是戈壁也可以改造,投不投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苏油认为没必要,除非油田打出来,油田附近需要屯垦满足驻守人员生活需要之外,完全没有必要。

    肃州一带如今的绿洲都有待开发,整个河西走廊都是,现在缺的,是人。

    肃州如今有两三千户,一万多人,当不了蜀中一个县城。

    城守见到苏油战战兢兢。

    大宋是温和的,他在西平军司大军被全歼在胭脂山下后,就已经递了降表,比秉常的遗诏到得还快。

    因此倒是不怕蜀国公会无故将他剁了,他害怕的是蜀国公带着一万大军过来,自己支应不上。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河西学派

    好在大军只在城外驻扎,压根没有进城,而且自带粮秣,也无需肃州供应。

    这让城守真是觉得大宋和西夏就是两片天。

    最后到底是良心不安,送来了三百头羊,然后蜀国公丢给自己六枚金灿灿的金币,说这个叫舶来钱,以后干外贸要用这个,一枚金币抵用内地十贯宝钞,或者是十匹绢帛。

    城守赶紧谢恩,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这是秋毫无犯?劳军的羊蜀国公都要花钱买?

    苏油叫他不要计较这些,然后欣慰地发现,肃州城守的汉学水平相当高。

    再一打听,原来当年西晋末年大乱的时候,儒学世家大部分渡江去了长江以南建立东晋,却还有好多来到了河西。

    当时曾有歌谣——“秦中川,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

    来到这里的大儒,有张轨、郭荷、郭瑀、宋纤、祁嘉、马岌、段承根、阴仲达、宗钦、赵柔、刘昞……最后竟然建立了儒学的一派——河西学派,五凉文学。

    而自幼立志,长大后辅佐秉常的李清,竟然是李广后裔,曾经割据一方,自称“西凉王”的李暠的后人!

    甘州、肃州、九原,也是西夏国内儒臣的三处主要的培养地。

    现在的肃州城守,就是酒泉祁家的后人祁焕。

    太奇幻了……

    据祁焕讲,当时河西大儒门下,动辄数千学生,河西并非苏油想象当中那样,属于文化荒漠。

    就算当年北魏迁移的时候,带走了大多数,但是河西儒家,都在这里留了宗。

    李元昊的做派引得他们十分反感,因此河西儒家全都没有出仕。

    谅祚兴汉制,依旧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

    幸好没有出头,谅祚一死,一切又变了回去。

    秉常亲政之后,也只有李清一个愿意出仕辅佐,但是哪怕是凉州李家,都不认同他的行为。

    因为夏国王室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剪发令,已经将他们本就不多的人品败光了。

    苏油这一刻感觉自己到底没有被上天抛弃,他是真不知道河西还留了这样一宗儒脉。

    忽悠和尚道士,苏油还欠了一些功力,常常得走大相国寺和天师府的路子才能达成目的,但是忽悠儒家同行,哈哈哈哈哈……

    肃州也有学宫,不过非常破败,祁焕和苏油找了一个房间,两人开始坐下细谈。

    河西儒家和中原隔绝了近百年,不知道现在的儒学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没有关系,苏油自创的理儒一脉,高举的就是复古的大旗。

    证古,是理儒学派的巨大课题,如今儒学和、关学、理工三派人马正在不断的挖掘探索。

    两人的探讨,渐渐就成了祁焕请教,苏油解答。

    儒学问题主要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哪怕是先儒一句话,要解释清楚来龙去脉,引申出去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苏油还是挑了祁焕应该相对熟悉的因明逻辑来讲解,对于理儒一派来说,都是繁复的。

    其中一样要涉及到数学、文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科目,有些东西对于祁焕来说,明显超纲严重了。

    于是苏油又得做更详细的解释。

    不知不觉室内已经点上了油灯,祁焕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国公,不是夏国征服者,这尼玛,是位圣人!

    至少祁焕觉得,面前这位,是拨开历史上各种儒家学派造出的迷雾,最接近先儒本义的人!非凡

    天理人情!对于淫浸经典一辈子的祁焕来说,简直就是振聋发聩的玉振金声。

    直到娟儿翻着白眼过来叫少爷用饭,祁焕才发现天都黑了。

    惭愧地说道:“不意中原儒学,已然精微如斯,学生敢请先生停留数日,待学生召集河西同道,共聆教谕。”

    苏油笑道:“惭愧,我也不知道河西尚有儒门遗绪,今日真是太高兴了。”

    “接下来河西会大兴文教,我希望世兄能尽一份力,光倡河西先儒曾经铸就的辉煌。”

    “各家先祖的著述,我希望尽量搜集,携往兴庆,我们共同整理成专著,上呈陛下御览。”

    “理学一门,讲究因地制宜,合情入理,河西的情况与中原有些区别,因此先儒的著述当中,一定有关于河西治理的很多思考,值得我们借鉴。”

    “刚刚与世兄交谈,河西一派宗古之风,与我蜀学、关学颇为相近,就如昨日见到的筚篥一般,孔见不同,一管相吹,诸音并作,相得益彰啊……”

    祁焕连连摆手:“珠玉在前,怎敢滥领虚名,先生羞煞学生了。”

    苏油笑道:“还有一条,现在夏国高层清扫一空,我手里缺少具备学问的治政之才,找陛下要人,陛下让我先等几年,让军将先代理知州。”

    “这样会有问题,军政分离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因此不想走回老路上去,如果诸位贤达有心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一些贡献,我们可以试试。”

    祁焕心中暗喜,河西儒家,这是终于要重新步入政坛了,他们对蛮夷的政权不怎么感冒,但是不代表他们对中原华夏正统不感兴趣。

    起身一个大礼:“如此我这就召集同道,携带祖上的遗稿,共往兴州,聆听教诲。”

    苏油也站了起来:“实在是没有想到,河西沦历腥膻数百年,吾道依旧不孤啊!走吧,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肚子填饱最重要!”

    席间,苏油又给祁焕讲解了大宋如今的几路主要儒学流派,以及各派之间的传承,变化和区别。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祁焕听了一下午,便已经知道自己面前这位年轻人,绝对是大儒级别的人物。

    而且不光是儒学,天文地理音乐美术诗词文学……几乎无所不通。

    就连工商水利农耕畜牧都是行家,你敢信?!

    留下李拴住,让祁焕好好配合测量勘探之后,苏油顶着黑眼圈,前往沙洲。

    过了肃州,风景便是一换,祁连山离大路越来越远,沙漠和隔壁离大路越来越近。

    好在沿着戈壁边缘的小绿洲小河流前进两百里,就遇到了一条较大的河流。

    疏勒河,古称溟水。

    这条河与其主要支流党河,也就是现在甘泉水一起流向敦煌,曾经在敦煌的北面形成过一个巨大的湖泊。

    不过现在那个湖泊已经收缩成了月牙湖,水的消失,直接导致了敦煌这个古城的衰落。

    不过敦煌附近的沙州,因为贸易的关系依旧繁华着,那里离肃州尚有六百里,中间还有一个城市,瓜州。

    瓜州,因物产而名,这里靠近戈壁,又有疏勒河的水源,于中原不同的是,这里盛产各种瓜、梨、桃子、杏、葡萄、大枣,普遍种植黍麦。

    因为盐碱地的存在,这里的牲畜也非常壮实,牛、羊都有地方优良品种,还有骆驼也很多。

    瓜州是甘、肃、凉、兰州之后,丝路上最繁华的城市,现在这里的人主要是汉人和党项人,而且汉人比党项人还多。

    这是因为这里是汉唐主要汉族移民屯军的城市,而且农耕技术一直占据主流,适合汉族生存繁衍的关系。

    其实如今的老百姓,除了汴京、蜀中、两浙这种文化普及程度极高,还有关中这种文明发源之地,对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是那么敏感。

    尤其是河西一带,政权更迭实在是过于的频繁,因此老百姓善于适应“被征服”的生活。

    这里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等,没有煤,但是是河西黄金的主要产区。

    瓜州和沙州是汉人政权在河西坚持最久的地方,直到六十年前,归义军张氏政权才被夏人覆灭。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敦煌遗书

    夏人覆灭张氏政权之后,对瓜沙管理也比较松散,反而带来了两地的繁荣,苏油抵达瓜州之后,居然有一种穿回了唐代中原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对的,“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繁华不下中原”。

    有了祁焕的书信,加上苏油的大军秋毫无犯,瓜州本地豪强供应军需还发了点小财,不少世家本身就是五凉儒家诸子的后裔……世家宗主们的眼睛湿润了,这尼玛,原来就是重归华夏,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啊……

    因此积极性相当高,几家大家和沙州都有贸易往来,派遣部曲骆驼,为大军带路前往沙州。

    瓜州除了千佛洞,万佛峡,还有薛仁贵征西时留下的白虎关。

    除了白虎关,大军继续前进,童贯看着戈壁上连绵不断的建筑模样的巨大垛子,感到奇怪:“那些是大城的废墟?”

    苏油解释:“那是西北的一种地貌,由风雨侵蚀而成,看似壮美的城池。”

    “里边道路繁复,不少商队躲避风沙误入其中,然后迷失路途。”

    “又因为地处风口,狂风在里边呼啸的时候,会发出鬼哭狼嚎一般的声音,因此本地将它称作魔鬼城。”

    作为乡导的瓜州刘氏从子刘煜之立即拱手:“大学士见闻真是太广博了,连这些都知道。”

    苏油骑在骆驼上一摇一摇的:“不过我也没有见过实景,原来是如此令人震撼!”

    说完拍了拍坐骑:“好牲畜啊!”

    骆驼的载重是马匹的一倍还多,每峰骆驼能够背负四百斤的重物。

    如果拉车,能够拉三千斤,苏油直接将一半战车的牵引换成了骆驼。

    这玩意儿背着这么重的东西,每天还能够走近百里,“沙漠之舟”的名号,真不是白来的。

    如今河北大骡子才放过繁育成功,最厉害的也不过才能驼三百斤,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寿命也长,有三司到四十年,是牧民们的重要财富。

    现在正是骆驼的繁殖期,苏油还有幸见识了一回公骆驼打架。

    同样也是母骆驼生殖期,它们会自行离开骆驼群,前往几十里外的背风沙坑处生下小骆驼,然后将小骆驼带回来。

    好在从天方过来的阉割术在骆驼身上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因此苏油现在才骑得安稳。

    苏油给队伍发放的细布大口罩也终于派上了用场,用来保护呼吸。

    国公心思之细密,让一班西军将领不住摇头,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沙州,前身就是敦煌,一度繁华异常。

    这曾经是丝绸之路之要冲,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贸易中原丝绸、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

    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

    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汉元鼎六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

    又从令居经敦煌直至盐泽,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封建政权。

    李暠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

    之后凉州成为西北的文化中心,敦煌又成了凉州文化的中心。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硕学宿儒和百姓逃往河西避难,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又成了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前秦建元二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造窟的风气开始盛行。

    北魏灭北凉,据河西后。政治稳定,佛教盛行。其后直到隋朝,计造洞窟九十,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非常精湛。菡萏文学

    到了强盛的唐朝,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莫高窟开窟数量多达一千余窟,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巅峰的艺术水平。

    “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吐蕃乘虚占领河西。

    其后汉人张议潮起事,占据河西、陇右,敦煌重新归附于唐朝。

    天祐二年,张承奉遂自立为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其后金山国亡,张氏绝嗣,沙州长史曹议金自领节度使。

    曹氏统治时期,笼络当地望族,发展生产,推行教化,改善同周边民族关系,使河西维持了稳定安宁的局面。

    直到党项族兴起,称霸河西,五六十年间,因为西夏统治西夏统治者崇信佛教,敦煌不但没有退步,反而保持着汉代以来“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水平。

    到现在,就连西夏人,也在这里开了五六十窟。

    如今的月牙泉,面积比千年之后大了很多倍,而洞窟都还保存完好,总数上千,同样远比后世仅存的两百多窟壮观了无数倍。

    苏油在骆驼上看着满目蒹葭,以及两侧河谷中漫山的佛窟奇观,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到了……”

    李庸和孙能也被这景象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童贯从泉边一路看到山顶:“天神爷,这得多少钱……”

    苏油操纵这骆驼跪下,从驼峰上出溜下来:“驻扎吧,有大事儿!”

    如今的朝中尤其争议,保守派对西夏能否被大宋占有表示了怀疑。

    司马光曾经跟苏油写信,认为沙洲、瓜州这样的地方,武帝开垦出来,最后也是资敌,从地缘政治来说,大宋如今能够控制套内,拱卫兰州,局面便已经很舒服了。

    大宋其实最好不要在宁夏耗费太多的精力,毕竟河北那边还有个庞然大物——辽国。

    蛮夷要做交易,大可以让他们到兰州来嘛。

    历史上司马光曾经因为放弃夏人频繁争夺的数堡,在历史上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但是当时的陕西兵隳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研究他的奏章,其实司马光也并不是不重视军队建设的人,如置将法,在王安石出台之前,他早就已经对朝廷有了类似的建议。

    陕西是他的老家,他对陕西深重的苦难,肯定比王安石、章惇这些南边来的,更加感同身受。

    因此真实历史上的司马光,因为战略眼光的不足,在对比完两国力量之后,认为大宋不可能干得过夏人,这才放弃了几处得地。

    但是他的行政能力同样不行,因此虽然得到了短期和平,也没有能利用这点宝贵的时间,让大宋局面改观,最多算是给后来的赵煦保住了家底。

    如今的情况,远远好过历史同期,在苏油持续不断推动陕西路改良派改革十九年之后,陕西的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

    司马光虽然对朝廷全取西夏有些担忧,但是还是先写信给苏油,毕竟苏油是主持大局的人,而且一直以来成绩不俗。

    苏油收到信之后,知道司马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一群人的思想。

    这群人眼高手低,但是学识渊博,文化水平是宋朝的巅峰,对自己也一直关心爱护。

    这些人是自己的盟友,要转变他们的思路,最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就是让这个离大宋行政中心距离一万多里的沙州,具有足以摇撼他们灵魂的价值!

    那就是文化价值,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敦煌遗书。

    年代上起东汉,下至当今。

    其间经历三国、两晋、五凉、梁、陈、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归义军、沙州回鹃、西夏十多个朝代。

    每逢战乱降临,无数的文化典籍、档案、或官或私,被有心人有意无意地封藏在这些佛窟当中。

    其中汉文的,具有年代记录的,现今流传文献中所佚缺的,价值尤为珍贵。

    这些资料后来被掠夺,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前后几批被劫掠的文献资料的总和,总计超过了二十七万件之巨!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刘猢狲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刘猢狲

    真实历史上,这批文献又经历千年之后才被发现,加上运输和保管不善,导致大量的遗失,导致了存世的大量文献几乎朽烂不可读,导致了修复工程的艰巨。

    但是现在不存在这些问题,大部分文献是从中唐到宋初的东西,加上空间封闭,水土适宜,几乎就是完好如初的。

    司马光是史学家,这里边蕴含的历史资料车载斗量,苏油不担心无法打动他,只担心老头听到这个消息后会亲自赶过来。

    毕竟已经是六十三岁的人了,又长期熬夜不锻炼,怕是禁不住折腾。

    “驻扎吧。”苏油对童贯说道:“明天将东西发下去,我们开始找宝贝。”

    童贯还不知道苏油要找的是什么东西,他心中的宝贝,就是金银珠宝。

    蒲珊游说四通商号找寻大西州黄金国的故事,在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搞得他也心痒难耐。

    敦煌城守叫尉迟扬,这个姓氏也说明了他的身份,于阗佛国李圣天的后裔。

    信奉佛教的于阗,与信奉天方教的黑汗,进行了五十年的战争,七十年前终于被灭国。

    李圣天本名尉迟僧乌波,尉迟家族一直坚决认为自己是中国守臣,是“唐之宗属”,为此还改了姓名,与信奉佛教的高昌、汉人政权的归义军,联合对抗黑汗与吐蕃。

    如今宋人刚至,也没打算轻举妄动,消化西夏这个胜利果实就得花不少年。

    不过沙州肯定是要驻军的,周围的汉人肯定是要收纳的,商队和使臣肯定是要派出去的。

    政治就是这样,两支各三千人的新军,和一支一万人的旧军的到来,必将改变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和政治格局。

    不过这些告诉尉迟扬为时过早,苏油只让他想办法联络于阗的宗族,大宋要在沙州设立关隘,友好的商团,可以前往河西肃州甚至兰州进行贸易。

    同时将大宋平复西夏,建立河西路的消息,告诉周围藩国,可以派遣使臣前来接洽,商讨入贡。

    现在的于阗,还被隔离在高昌回鹘、黄头回鹘和草头鞑靼的外头,离沙州都还有一千里呢。

    当天夜里,苏油又和尉迟扬在篝火旁夜话,了解沙州的政治格局,周边政治势力,以及于阗李家和敦煌张家曹家的历史。

    作为华夏文明在西域的坚定捍卫者,对中原王朝的坚定拥护者,以及佛教信徒,沙州归义军张曹两家和于阗李家,就是苏油准备在西域立起来的人样子。

    不过这些是后话了,还是那句话,需要时间。

    次日起来,大军分散开去,三五人一个小队,开始分散到各个洞窟进行侦察。

    现在的洞窟非常精美,除了壁画颜色艳丽之外,很多洞窟外还修建着雕梁画栋的护阁,同样精美异常。

    士兵们在忙,苏油则抱着朝圣的心情在浏览壁画,雕塑和石像。

    童贯是最兴奋的,站在大车上分发工具,每支小队,会发一个写着数字的木牌,一个裹着牛皮的木锤,和一个可以收折的牛皮大喇叭。

    木牌是用来标示洞窟编号用的,木锤和牛皮大喇叭,这是苏油准备的粗糙的声呐设备,用来寻找封藏的密室。

    还有两支队伍,开始勘测河谷,山体,绘制整个敦煌佛窟的地图。

    整个大泉河谷的出口,已经被荷枪实弹的新军用厢车封闭了起来,用沙袋建起了工事,出入口还拉起了铁丝网的鹿角。

    送辎重过来的尉迟扬都愣住了:“国公,是不是弄错了?这些东西不是该安置在沙州城周围吗?”

    苏油哈哈大笑:“会有的,不过稍晚一点。”

    尉迟扬没有觉得佛窟里边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至少这些洞窟在这里已经存在了几十上百年,除了能收获过往商贾行人一波牛牛牛的赞叹之外,它们就是些泥塑石胎。

    这时候童贯挥舞着喇叭从山上跑了下来:“大学士!大学士!有发现了!”

    苏油撩起袍角,对尉迟扬说道:“走吧,一起去看看。”

    一处标示着“十六”的洞窟中,士兵们正在往墙上钉一种透明的纸张。

    尉迟扬不知道那是魔芋胶薄膜。

    一些士兵已经开始在薄膜上复写壁画。

    敦煌的壁画有些是顶级的,尤其是当时的政府从中原聘请的绘画高手和五代官办画院画师创作的壁画,那是精品中的精品。

    而且这里的绘画受到西域画风的影响,对于用色、晕色、光影、空间的画法,和中原原有的画法有所区别。

    反倒是和张敦礼如今在研究的透视画法和用色有些共通之处。

    苏油用大喇叭敞口一边贴到墙壁上,一名新军战士在旁边一处墙角用木锤敲击了一下。

    苏油再用喇叭口贴到了另一面墙上,童贯从战士手里接过木锤,又敲了一下:“大学士,这面墙后边,是不是空的?”

    苏油对已经在这里研究墙体的一名军士问道:“你说呢?”

    这名军士非常古怪,年纪苍老,穿着新军的服装,但是没有任何的军衔,身形瘦小,军服穿在身上空空荡荡,嘴上还留有两撇鼠须,一脸的猥琐之色。

    听到苏油提问,老头嘿嘿一声:“恭喜国公爷,找着了。这等精细的活计,观山派就是不行,还得看咱风占一门的。”

    苏油不怀好意地看着他:“刘猢狲给你脸了是吧?这还攀比上了?”

    刘猢狲顿时老实了,蹲下身来指着一处壁画空白之处:“在这里打个孔,老儿就能进去看看。”

    刘猢狲就是盗墓贼,夏商周三代考古大业兴起之后,苏油给司马光提了个建议,让他将罪犯里边的盗墓贼找出来,利用他们的专业发掘遗迹,能大得便利。

    司马光在给苏油的回信里边,说这盗墓之人都还分了专业派别,有看大势的,有看细节的,而且这一帮子对墓室的形制、规格、葬品摆放方式,格局还颇有研究,对司马光研究历代墓葬礼制变迁还有帮助。

    不过他们的破坏性不言而喻,中国重视礼敬祖先,历代对于“发冢”之罪极严,发墓开棺者,一般都是死刑,哪怕没开棺,也是三年以上徒刑。

    刘猢狲是风占一门的盗墓贼,就是细节派,是苏油找司马光借来的人,这老儿如今还在戴罪立功阶段,司马光奏请了赵顼,将绞刑改成了二十年的徒役。

    不过专业水平是没话说的,苏油对刘猢狲的方案也表示赞同,这样对壁画的破坏性很小。

    不过苏油也不着急,对童贯说道:“那就让军士们先把绘画复制下来在开窟,走吧,今天请你吃炒面。”

    童贯“啊”了一声:“这……宝贝就在里边,不赶紧打开看看?”

    苏油不以为然:“做事情要有章法,一步步来,难道它还能长脚跑了?”

    拉着一步三回头的童贯出了洞窟,苏油看着清澈的湖水认真思考:“今天吃点什么好呢?”

    童贯好气哦,离宝藏一步之遥,学士在想吃啥:“浆水面!大馒头!最多加点羊杂碎!”

    苏油摇头:“没意思,一点难度都没有,要不咱们吃焖饼吧。”

    ……

    焖饼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焖菜上面铺一个发好的生面饼,在饼上戳几个洞透气,盖上锅盖焖熟就好。

    至于底下的菜,苏油就用了军中现成的肥羊。

    祁连山特产的一种黄蘑菇干和薯蓣,加上沙州特产的一种甜杏酱,和如今无处不在的沙葱、地耳,做出有滋有味有肉汁的羊肉焖饼子,终于让童贯没有了说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