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全文阅读 第138分节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潜在产能

    苏油其实有些受不了如今的西北,他是没有新鲜蔬菜吃不下饭的人,在如今西北的冬日里,就是芹菜、蒜苗、韭菜。

    苏油只好自己发豆芽、萝卜秧,但是这些都只能在州府才有,荒郊野外的时候就只有发菜了。

    为了给自己加些素食,苏油没办法,只有用罐头,连拔丝马蹄,菠萝咕咾肉都开发出来了。

    好在现在荠菜终于出芽,不然日子真的难熬。

    祁连山麓野菜很多,有些苏油都没有见过,比如一种叫嘎啦瓢的植物,嫩叶和果子滋味都不错。

    焖饼对苏油来说有点腻,当年招待唐淹的三泡台茶,加入了河西特产的葡萄干,杏干、枸杞、红枣后,大受好评。

    捧着茶杯,看着吭哧吭哧吃饼啃肉的童贯、孙能、姚麟和王厚,苏油说道:“我觉得我都可以出一本书了,叫《南北救荒本草》。”

    孙能表示反对:“我觉得该先出一本《南北珍馐料理方》,分禽、兽、鱼、虫、卵、蔬、果、谷、药……”

    童贯举起杯子喝了一口,腾出给舌头用的空间:“嗯,还有茶……”

    苏油还当真了:“你们这就都是门外汉。烹饪之要,除了食材,还有厨具、火候、调味品,这些都齐了,才说得到烹饪上去。”

    “就以炒锅为例,书中就该这样写:炒锅,凹肚,两耳,薄胎,径尺半,以赤铜、锻铁、铸铁为之,火力易透者为上。”

    “新锅入厨,需置锅火上至红热,以油沃之。以猪肥膘二两切薄片,并入锅内,熬淋内面。”

    “至肥膘出油成渣,则锅已莹以油膜,其后用之,方得利便。”

    “又比如巴蜀菜系常用的泡姜,要制得的关键,就是必须要有巴蜀泡菜坛子,没有泡菜坛子,这泡菜就出不来。”

    “比如各种香料,产地、形状、味道、药性、配伍、禁忌,都是门道。”

    “这些都有了,还有手法,各种烹饪的手法,刀工,要先有凡例,什么叫炒,什么叫煎,滚刀怎么滚,花刀怎么花,一一都得分明。”

    “这些基本的都知道了,才能开始写做菜。”

    说着说着自己都美坏了:“这可是一门大事业啊……等到致仕后,出一本《厨经》,倒真是消磨时光的好法子呢……”

    几个小的面面相觑,因为你是大学士,所以搞什么都要搞这么大的吗?

    不过这就算是给军中普及了几种“饼菜”,焖饼没工夫,炒饼总是没问题的。

    还有馕,其实将羊肉泡馍稍微变化一下,就是羊肉汤泡馕,馕坑里还可以烤包子。

    想到这里苏油都又愣住了,自己这算不算是改变了华夏传统的饮食文化地区分布?

    烤包子、羊肉汤泡馕,这不是新疆菜变成了甘肃菜?拉面从兰州移到了陕西,这又甘肃菜变成了陕西菜?

    还有三泡台,因为是苏油第一次接待唐淹的时候创制的,现在被叫做“礼师茶”,发源地成了蜀中?

    罪过罪过……

    摇了摇脑袋,最近几天吃得太好日子太闲,禁不住喜欢瞎想。

    到了下午,各处传来消息,发现可疑的洞窟十来处。

    十六号窟的绘图已然完成,苏油这才亲自坐镇,让刘猢狲开启密室。

    先在洞窟壁画要开洞的地方抹上胶水,再贴上魔芋胶膜,将这部分墙皮小心揭下来。

    再此过程中,苏油还发现,这些墙皮不是一层的,而是多层,几百年间,人们不但在开凿新的洞窟,还将旧的洞窟也进行了反复的利用。

    于是原计划又被推后了,一次取壁画变成了多次,最后这一个平米的墙面,被取了四层下来。

    童贯和姚麟这个毛躁啊,大学士就是花样多,这不就是一根雷管的事儿吗?

    等到墙皮取完,天已经黑了,苏油只好再次停工,等到明天。

    童贯和姚麟真的气坏了,姚麟站起身来,粗声粗气地说道:“明日我带大军围猎去!这细致活,看着都又烦又累!”

    童贯也附和:“我也去,再呆两天,怕不得急出病来!”

    祁连山麓如今的野生动物太多了,羚羊、野驴、白唇鹿群,苏油一路过来,经常见到上千只地呼啸来去。

    此外还有岩羊、盘羊、马鹿、猞猁、雪豹、棕熊、猞猁、赤狐、雪鸡、雪鸽……

    现在已经进入初夏,野物们的繁殖期已过,猎手们开始心痒难耐了。

    这个苏油管不了,围猎在现在的河西,是再正常不过的活动。

    不管西夏、辽国还是大宋,打到如熊、虎之类的凶兽,官府不但要给奖励,猎手还要游街夸耀的。

    辽国甚至皇后、太后都要亲自射虎杀熊,还要登载在史书之上。

    不过姚麟和童贯的美好愿望被苏油无情狙击了,想得美,明天开始,带着大耧车,跟尉迟太守去翻地深耕,给老子种五千顷的棉花!

    两浙路、福建、广东的棉花,如今有效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上十万顷,但是这一点点怎么够大宋这个巨大的市场消费?棉布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野生棉花主要是两倍体,偶有四倍体,但是在小妹点开农作物基因膨大剂——秋水仙素之后,大宋的司农寺开始丧心病狂地对各种传统农作物进行尝试。

    农业科技树,第一个重点,就是解决粮食的增产问题,第二个重点,就是解决高价值作物的增产问题。

    当然秋水仙素也不是万能的,不过除了秋水仙素外,有目的地寻找筛选野生的膨大品种,确定和稳定其性状,这个课题也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其实人类一直也在这么做,但是这一次,宋人有了先进的遗传理论为指导。

    除了莱山一号小麦,第一个获得突破的就是四倍体棉花,以及地丁胶草。

    司农寺已经开始对它们进行系内杂交,以检验三倍体植物的性状。

    作为边镇,种下粮食一旦被抢,那就成了资敌,因此苏油给沙州地区安排的主要农作物,就是棉花、地丁胶草、油料、瓜果葡萄等经济作物。

    以周边小国的纺织技术,棉花对他们来说已经产量过剩了,可如今大宋的问题不是加工机械和生产能力的问题,而且原材料的瓶颈。

    除此以外就是畜牧,敌人来了也能跑。

    而稍微靠近内地的那些,才是小麦、黍米、水稻等粮食重要产区。

    因此这一次,苏油给沙州带来了高产的棉花种子。

    种棉花和种小麦相似,不过多了一个深耕和起垄。

    先要将耧锄的耕作深度调整,深耕一次,然后再往料箱里装上种子肥料再浅耕播种一次。

    有了广阔的河西,这样的超大规模机械播种才提得上日程。

    至于灌溉,就在如今的大泉河上游取水开沟就可以,等到以后水渠开到戈壁,就还要加盖掩埋,每隔一段建造一个地下水泥蓄水池,上边建造风力提灌站。

    如今的地价,与土地上一年的粮食收成相当,苏油将这些荒地改造成良田之后,那是要赚钱的。

    换一句话说,要是苏油能够将如今名义上归赵顼的十万顷地,种出两倍于粮食价格的作物并且销售出去,他就能一年之内连本带翻倍的给他还回去。

    真实历史上的蔡京,为何能够屡扑屡起?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够充实皇帝的私房,满足其私人需要。

    当然其手段不是开源,而是坑害国家,坑害百姓,最后导致国家崩盘。

    苏油也要走相同的路子,不过他的手段,却是在河西这张白纸上面,大爆产能。

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号窟

    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十六号窟

    不过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

    第二天早上,军士们变成了农夫,去屯垦和组装水车风车,和等距螺旋提灌站去了。

    屯垦区很好找,就是沙州城外周围农田的外围区域。

    这些区域有个特点,就是只需要再增加一点点的水资源,就能够成为耕地。

    但是就这一点点,却是当地的农夫也无法跨过的门槛,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但是理工能够。

    苏油没去,这事情交给李庸就足够,他又回到了洞窟里边,监督刘猢狲干活。

    很快,洞窟底部便被刘猢狲取掉部分泥砖,露出了一个仅供一人进出的小洞。

    苏油一挥手,理工小组上前,开始组装一种奇怪的东西。

    如果扁罐在这里,一定能够看出来,爹爹这是在玩小矿车轨道模型。

    装好一节,苏油便朝洞中输送一节,等到输送进去一段之后,又摆上车板,放上一只小羊。

    车板上有一根长杆,小羊被绑着腿,送进去一阵之后又用长杆将车厢拉出来,没问题。

    与此同时,苏油又指挥理工小组变戏法一边变出了好多面镜子,在洞窟外头组装调试,最后将阳光从山谷外反射进了洞内,这才对刘猢狲说道:“可以了,进去吧。”

    这样的戏法刘猢狲何曾见过,不由得看得瞠目结舌,猛然想起传说当中有一派盗墓高手,精熟地道机关,很多大墓里边传说的机关陷阱,就是他们祖上的设计。

    那一派叫墨鲁派,据说是得到了墨瞿与鲁班的传承,他们入墓,那些谈之色变的机关就不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助力与帮手。

    昏头昏脑间拱手恭维:“原来大学士也是同道,墨鲁一派自汉武之后就再无消息,乃我们这行中最神秘最顶级的存在,却原来世间尚有传人……”

    苏油都懵了,这尼玛说的都是什么鬼?

    张麒轻轻咳嗽了一声:“刘猢狲你是这几日羊肉吃多了蒙了心吧?赶紧!”

    刘猢狲这才反应过来,刺探人家的门派出身,乃是大忌,一时间冷汗都下来了。

    苏油挥手:“少扯淡,赶紧脱衣服,以防夹带。”

    将很多小板车连在一起,让刘猢狲躺在上面,苏油将之送了进去。

    然后就听刘猢狲在里边喊:“大学士,这里边,全是书册,还有些造像!”

    苏油说道:“将东西放到车板上,我们运出来。”

    ……

    元丰五年四月五日,敦煌大泉河第十六号窟中的密室被发现,震惊了整个大宋学术界。

    十六号窟一共搜检出敦煌秘藏遗书文物五万多件,此外还有大量的画卷,书籍雕版,资料档案,金银等各种造像、佛宝、用具。

    佛书,占了文献的八成以上,作品包括经、律、论、疏释、伪经、赞文、陀罗尼、发愿文、启请文、忏悔文、经藏目录等。

    这些佛书主要有卷轴装、经折装和册子装三种。还有梵筐装、蝴蝶装、挂轴装和单张零星页等形式。

    从内部字迹看,可分手抄和印本两种,其中抄本占了多数。

    大量的经卷是由专职抄经手手写而成,字迹端庄工美。

    捺笔很重,颇带隶意的,是唐代以前的抄手的书法风格。

    而唐以后的抄本,则以楷书为主。

    光这些抄本,就有四万多件。

    还有六百本画卷,除了纸上画的,还有绢帛画与绣件,极尽精美。

    而其中更具价值的,是儒家经典与官方档案。

    程岳取过一卷手卷打开,瘪了瘪嘴:“这东西汴京城五岁小儿都在读,《论语》而已,不当事儿,学士为何如此郑重?”

    苏油看着送出来的第一车东西就心花怒放:“你不是读书人,不知道重要性我也不怪你……等等,把那《论语》给我看看!”

    将手卷拿到洞窟外,苏油越看越是郑重,突然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司马学士,接招吧!”

    张麒好奇:“少爷怎么了?这论语很重要?”

    等到将手卷接过来一看:“这也没啥啊,《论语》还不都一样……等下!这……这这……这是……皇侃疏!”

    皇侃,一作皇儡,其字不详,南朝梁国吴郡人。

    是当时著名的儒家学者,经学家。

    皇侃是青州刺史皇象的九世孙,曾任国子助教、员外散骑侍郎。

    皇侃少好学,师事时之名儒会稽贺塌。

    长大后精通儒家典籍,尤明《三礼》、《孝经》、《论语》。

    撰有《论语义疏》十卷,略于传统的章句训诂和名物制度,而多以老、庄玄学解经。

    如《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其解曰:“重为轻根,静为燥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

    这种说法,与汉儒说经相去甚远,表现出南朝的玄学之风。

    除了《论语义疏》,还另撰有《礼记义疏》、《礼记讲疏》、《孝经义疏》等,不过只能在古人笔记当中见得吉光片羽,因为它们,均佚失在战乱当中了。

    小七哥的文化水平其实相当不弱,否则也不会引来绿箬那样的文化妞倒追,是柳永燕青那样的人物。

    王安石当年同船的时候就苦劝过他参加科举,为国效力,这娃一笑置之。

    所以他也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重要性。

    很快,更多有价值的文化典籍也被翻了出来。

    除了佛家的,儒家的,还有道家的!

    佛家《金刚经》、《妙法莲华经》之类的复本甚多,但是也发现一些中土已佚的经卷版本,如隋唐时再三遭禁的三阶教的教义经文,以及一批疑伪经。

    道教卷子也有五百卷以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朝写本的《老子道德经想尔注》、《老子化胡经》等已佚道经。

    甚至还有曾经在中土昙花一现的摩尼教经卷《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等。

    以及景教也就是基督教方面的《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等经卷。

    儒家方面,除了经、史、子、集外,还有官私档案、甚至包括了医药天文、诗词俗讲。

    如《尚书》、郑玄《论语注》、《毛诗》、《春秋》、《老子》、《庄子》、《文选》等抄本;

    已经亡佚又得以重见天日的,包括《隶古定尚书》、皇侃《论语义疏》、《礼记义疏》、《礼记讲疏》、《孝经义疏》、刘向的《说苑》第五卷到第二十卷!

    剩下的大量的官私档案文书,有唐代的《律疏》、《公式令》、《神龙散颁刑部格》、《水部式》等……

    有两汉到宋初的符、牒、状、帖、榜文、判辞、过所、公验、度牒、告身等古代官府的原始档案。

    有大批户籍、计帐、手实文书,各个朝代的租佃、借贷契约,放良文等……

    有各种地志、官私谱书,尤其是张、曹二氏归义军政权时代的各种遗书,对了解河西汉家政权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有中原文人传世佳作的抄本和佚作,如韦庄《秦妇吟》,如三百余首王梵志诗集等,更有不曾传世的地方性世俗文学作品,如诗词、赋、变文、讲经文、押座文、俚曲等。

    甚至科技方面都有不少文献,除了很多久佚的医书和医方,天文理算资料,甚至还有一套《全天星图》!

    除了年代是目前已知星图中最早的,这套星图上登记的星体,在苏油和天师府搞星图大工程之前,所知的星数最多的星图!

    这让苏油不禁有些恍惚,这尼玛难道是在自己穿越之前,已经有人抢先了一步?

    甚至还有一部让张麒奉为至宝,准备抄录送去讨好自家老婆的《舞谱》!

    东西越看越让人心惊,苏油一面赶紧命人登记造册,一边用带来的轻木板材加工木盒,编号封装,将第一批文卷送往洛阳,交到西京提举商周文字考义局司马光手里。

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

    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磨合期

    五代史,是到目前最难编纂的史书,就连司马光这样的大擘拿着都头痛,需要欧阳修、刘攽的大力协助。

    而五代史当中,五凉史,又是其难点中的难点。

    大量当时文档资料的发现,对于补全《五代史》,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除此以外,大量儒家经典的发现,尤其曾经亡佚的那些被再次发现,其价值堪称无价之宝。

    哪怕是已经存世的那些,对于编校正本、复印的刊谬,也具备极大的价值。

    这个是王安石退休之后一直在江宁府主抓的大工程。

    第一车资料送到西京,司马光打开之后大惊失色,立即上书赵顼,沙州是我华夏的文化宝库,一定要大加保护,请求派驻重兵,威慑周围小国不得轻举妄动,同时立即派遣史学家、文学家前往沙州,协助苏明润,妥善鉴别、保管、运送这批珍贵文物!

    赵顼接到司马光的上书都晕了,前几天才收到学士你的上书,说什么以民为本,莫以拓土虚功滥赏军士,耗费国储。

    还说什么以河外之地,赏赐将士,是耗散精锐,虚弱国家的不当行为。

    现在突然话风大变……

    怀疑地将奏章合上重新看了一眼封皮,的确是司马君实写的,没拿错啊?

    再一打开细看,我靠刘向的《说苑》第五卷到第二十卷!

    刘向,西汉宗室,曾奉命领校秘书。

    华夏经典,诸子典籍的命运,一直多舛。

    《汉书·艺文志》评价:

    “《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至秦患之,乃藩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叹日:‘朕甚悯焉!’”

    于是汉政府在有了一些实力之后,启动了文化典籍恢复大工程。

    “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书籍收集上来之后,需要归纳整理校对编印,刘向就是集大成者和主持者,是对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

    从此开创了“经学”一门。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今大家能够看到的大多数诸子百家典籍,都是刘向整理修订之后的产物。

    其中有些著作甚至整理之功更胜原创,比如《列子》、更让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战国策》。

    《说苑》,又名《新苑》,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

    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跟司马光的老毛病一样,刘向也是一个超级喜欢夹带私货的作者,里边有很多借题发挥,阐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所以说,刘向,是一个儒家研究者绕不过去的人物。但是如今这部集中体现了刘向思想观点的《说苑》,只剩下前五卷。

    刘向是西汉治《春秋》的大家,苏油也是治《春秋》的,如今也被捧为大家,因此这部书的发现,不光对国家有意义,对苏油自身,也有重大意义。

    对赵顼更有意义。

    这就是大宋文星高照,天命所归的实、锤、铁、证。

    而且这封疏奏惊动的,不仅仅是官场。

    还有佛门,道家。

    尤其是佛门,沙州文化考古大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典籍都是佛教经典,听说道隆大和尚已经迫不及待在收拾行李了。

    同样蠢蠢欲动的还有张天师,一直以为河西是道教的荒漠,现在看来,嗯……大有机会……

    《老子化胡经》,出现在佛教最昌盛的地方,出现在东方文化向天竺传播的必经之路上,呵呵呵,这官司有得掰扯……

    何况自己和小老弟的交情,那是在共同攀登大宋科学高峰的路上,结下的牢不可破的友谊。

    汴京城的老百姓,这瓜可又是吃爽了。

    听说了没?沙州大发现!小苏探花,走到哪儿哪儿就爆文瑞,绝对的文曲星。

    以后谁要再说文曲星是别人,我二狗第一个不服!

    呵呵你才知道?这难道不是小苏探花的基本操作吗?咱宜秋门街坊就表示情绪稳定,见得多了……

    坐下坐下,天下文秀属四苏,难道不是基本操作吗?所谓川峡四路,文运一石,苏家独得一石两斗!

    老哥你这数学,不像蜀中出来的……

    错了吗?没错!本来老天爷只准备给苏家八斗,剩下两斗给蜀中其他人的。

    结果文曲星下凡,又问老天爷强借了四斗。

    这下好了,蜀中倒欠了老天爷两斗,花了整整二十年才还清!

    这事儿川中谁不知道?我眉山来的咋会不懂数学……

    大新闻大新闻!喔,老哥儿几个都在呐?樊老三上茶!老李我跟你说,刚从教坊司出来,这事儿连教坊跟翰林画院都惊动了……这尼玛不是活见鬼了吗?!沙州也!

    咳咳咳……老王你白日逛窑子暴露了……

    哎呀!不是不是……这不米价大跌吗,我找人打听朝廷章程去了,你回家不准瞎说啊!你那口子跟我那口子老爱凑一块儿去万姓集!

    ……

    事情太大了,赵顼只好将朝臣们召集起来,怎么办?苏明润就会给我找麻烦!

    年前逼得大家加班,现在又搞出这么一摊子,大家说说,该怎么办?!

    朝臣们就一个个在心底里暗翻白眼,陛下你在装逼的套路上,还真是越走越熟练了呢……

    还能怎么办?司马光是最佳人选,但是司马光太老,也太重,不敢丢去那边。

    同样的还有道隆大和尚,类似辽国和原西夏的国师,当然也得按住。

    好在《五代史》是欧阳大佬修的,他儿子欧阳发就在西京,加上金石名家刘奉世,加上从辽国载誉归来的大律僧正道崇,还有年纪正年富力强的张天师,敦煌考古大班子就算是完成了。

    至于下边的人选,就他们自己去攒局好了。

    ……

    五月,辛巳朔,行官制。

    诏尚书省左、右仆射、丞合治省事。

    辛卯,手诏:“自颁行官制以来,内外大小诸司,凡有申禀公事,日告留滞。比之旧日中书,稽延数倍,众皆有不办事之忧。可速根研裁议,早令快便,大率止如旧中书发遣可也。”

    己丑,三省言:“九寺、三监分隶六曹欲申明行下。”

    帝曰:“不可。一寺、一监,职事或分属诸曹,岂可专有所隶!宜曰九寺、三监于六曹随事统属,着为令。”

    诏尚书六曹分隶六察。

    癸巳,作尚书省。

    戊戌,诏两省官举可任御史者各二人。

    改制后的各最高行政机构,开始运转。

    运转初期的磨合是艰难的,好在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改制弊端已经被苏油给端掉了,那就是人员大量裁减之后导致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历史上改制后朝廷公文堆积如山无人料理,最终变成了换汤不换药的走回旧路的情况。

    现在虽然还有,却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不是不能克服。

    因为苏颂、毕仲衍、蔡京等人的强势介入,各部门各科室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考核奖惩,部门之间的公文往还制度也得到了明确的落实,工作人员并没有被裁减反而是提高了待遇,因此整个三省六部的工作效率并没有降低。

    赵顼那道手诏,有甩锅的嫌疑,因为改制后,最大的瓶颈就是他。

    初期磨合中闹的笑话也不少,还有就是改制暴露出来很多以前积累下来的老问题,现在也要重新清理,三省要一边运转,一边还以前的旧账。

    苏油其实是改制的首倡者,虽然这工作跟他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但是思路是他最早告诉了赵顼的。

    也早就跟赵顼打好了预防针,新机床开动,各个工件之间有个磨合期,所以别指望着上来就能干多大的活,也别派大活。

    现在需要稳定,不输原来就算赢。

    等到磨合好之后,才是压担子提高效率的时候。

    因此时机选在五月最合适,等到秋收之后才是政府大忙的时候,到时候就差不多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忽悠

    赵顼对改制后的效率还有些不适应,但是对班子总体满意。

    这件事情上他可是耗费了巨大的心血,能达到现在的效果,自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对外战争的大胜利,文化事业的大发现,变革从经济到政治的大深化,国力升腾的大转折,三省六部的大格局,就是元丰五年的魔幻开局。

    而苏油又开始上书了,要求国家将救灾防灾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灾害破坏掉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大宋最大的灾害就是黄河,如今黄河的全部沙区地段都被大宋纳入了版图,上下游联合整治黄河规划,可以开始搞起来了。

    如今苏油已经是少师。

    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为三孤,或者三少,从一品。

    其职责是掌佐天子,协理阴阳,经邦弘化,相当重要。

    无定员,无专授。是教导辅佐太子的宫官。

    就算没有蜀国公的加成,这个职务也比尚书左右仆射还高,加上其本身对赵顼的巨大影响力,故而如今已经有官员在私下里,称苏油为“隐相”。

    苏油对如今的局面也非常满意,尤其是对宁夏三路的发展速度,非常非常的满意。

    军政府的巨大优点,就是廉洁和高效。

    如果你想廉洁和高效的话。

    当然缺点就是出军阀。

    要发展首先要有钱,要兴商首先得有货币流通,苏油第一步的做法很简单,在兰州、兴州、凉州,设立皇宋西北银行。

    银行第一批宝钞,就是以西夏唾手可得的大物产——青盐为本,发行宝钞三百万贯。

    第二步就是工业。

    盐、煤铁、贵金属。

    盐是最简单的,宁夏青盐,以味甘驰名天下,当年苏油为了狙击夏盐入陕,可是每年花费十几万贯搞物价调控,用经济手段对付走私贸易。

    就这样都只能打个平手,并不能阻断渠道。

    如今这条路从堵变成了疏,这玩意儿基本都不需要提炼加工,装到袋子里就是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适合招募宁夏当地人来干。

    祁连山脉是矿藏宝库,就在兰州西北一百六十里的地方,便有巨大的金银铜矿藏。

    后世那里以贵金属直接命名,白银,那里还曾经有一个名称,叫“铜城”。

    这一带的独立金矿床,都是以冲洪积、坡残积砂金矿及砾岩型金矿为主,也就是说,开发起来非常方便。

    那里的开采者是劳改的战俘们,管理森严。四通商号负责爆破,碎料,剩下的工作就交给战俘来完成。

    西夏缺乏货币,苏油也来不及搞金属货币,第一批金银锭出来之后,苏油直接存入银行作为库本,继续发行宝钞。

    因为接下来的丝绸之路,对货币的需求是海量的,五百万贯都不一定能够打得住。

    当欧阳发和小天师来到兰州的时候,苏油正在这里接待使臣。

    除了一直有联系的于阗使臣,还有闻风而动的黑汗、两部回鹘、草头鞑靼、白鞑靼、甚至还有更远的羌塘吐蕃、花拉子模和黑汗。

    苏油给出的贸易条件简直优厚到了令人发指,我不管你们在大宋疆域以外狗咬狗咬成什么样,只要抵达沙州,就会立即纳于大宋军队的保护之下。

    大宋也不会顾忌你们之间的矛盾,只要抵达沙州,都会一视同仁。

    进入沙州的驮队,大宋将拨出军队沿途护送你们来兰州,这里以后将变成西北最大的一个榷市,给你们提供充足的商品。

    现在这个榷市刚刚建立起来,名字叫“八蕃街”,大宋允许你们在八番街设立驿站,尊重你们各自的民族习惯,宗教习惯,只要遵守大宋的法令,驿站就是你们的商务行会。

    这些行会,统归兰州市易司管理,同时我们会在这里设立用于磋商的兰州商务会馆,以及负责金融借贷的皇宋银行。

    商队在沙州缴纳百分之十五的关税,领取税票,沿途不再收取任何的税收。

    抵达兰州后入榷市,榷税同样为百分之十五,大宋官员会在那里给各位的税票印花,之后你们就可以在榷市里自行销售。

    大宋不会做任何干涉,相反,还鼓励这样的行为。

    大宋的商品出榷市,同样照此办理。

    还有一条,就是你们在沙州入大宋,和在兰州出榷市的商品,如果在大宋河西走廊境内,也就是沙、瓜、肃、甘、凉之间就卖出去了,那这部分货品剩下的税收,大宋将予以减免。

    也就是说,河西走廊是一个自由贸易带,商贾们在这一段狭长的地带上,可以得到巨大的优惠。

    举个例子,如果你携带价值一千贯的葡萄酒,从沙州缴纳了一百五十贯的关税,就可以进入大宋。

    如果你在抵达兰州之前,就将这一千贯葡萄酒全部销售完毕,那大宋繁华的兰州城欢迎你来玩,而且你在进入兰州的时候,无需补足那本应缴纳的百分之十五印花税。

    在这中间的路程上,你的驮队还可以为其它商队和地方政府提供运输服务,费用你们自行协商,大宋也不会干预。

    不过入关的人口和牲口肯定要纳入大宋管理体制,因此在沙州要领取文牒,大宋兰州招抚司,市易司,随时都要进行抽检。

    除此之外,只要你有钱,大宋河西,就是你们的天堂。

    话音一落,整个大帐就被欢呼和叫喊淹没了。

    然后一大群各色蛮夷就从帐篷里冲了出来,用五花八门的语言招呼自己的驮队,朝营帐外奔去,他们要将这好消息第一时间赶回去报告给自己的君王。

    刚刚抵达的欧阳发吓了好大一跳:“这是怎么了?”

    陪同过河的王中正微微一笑:“蜀国公又在忽悠了。”

    来到大帐门口,就一个身着紫袍的年轻人捂着鼻子跑了出来,一边跑还一边命令:“今后再有这样的会议,只能在露天进行,这味儿简直……这么多蕃蛮扎堆,谁受得了!”

    欧阳发一看就笑得不行,对小天师说道:“这就是我朝的集贤殿大学士,哈哈哈,赤子之心还是没丢啊……”

    苏油见到几人,赶紧整顿衣裳走了过来:“他们要不抹香料我就当进猪圈了,倒也没啥。可这香的臭的一起来,脑袋都不好使了……”

    “走走走,换个帐篷再叙话。”

    换到矿业指挥部帐篷里边,苏油才心有余悸地说道:“刚刚真的差点吐了,那可是大失仪。兄长,欧阳世兄,大师,一路辛苦。”

    道崇大和尚对苏油的印象很好,虽然这娃一向无耻地赖着大相国寺蹭吃蹭喝,但是人家对大相国寺做出的贡献是堪称巨大的。

    大相国寺如今堪称佛门的表率,将利益全部转移到不显山不露水的商务上,所有籍田全部依法上税,道隆今年还专门划出五顷良田,作为公益慈善的“安归田”,所出用于收葬汴京城无力安葬贫民,以及客死异乡,无人收葬者。

    加上定时为市民发放预防药物,还有针对贫民,收费极低的保障性“义药局”,大相国寺的信徒越来越多,影响力巨大。

    因此见到苏油,道崇大和尚便合什:“国公真乃我佛门护法,敦煌经卷浩大恢弘,能得重见天日,且守护妥当,国公之名,必将如玄奘法师那般,流于千古。”

    苏油说道:“如今那里又开了几个佛窟,经卷已经不下八万,其中还有唐代的金刚经雕版,还有精美的图本。”

    “这些东西是国家的,不是大相国寺一家的,具体如何保管存放,得听陛下的意思。”

    道崇笑道:“看来国公对**螺一事,还在耿耿于怀啊?”

    众人都是大笑。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谁的首功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谁的首功

    苏油生气了,懒得再理这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秃驴,转身对张象中见礼:“兄长别来无恙,久违多日今日得见,不胜之喜。”

    张象中从袖中摸出一个精美的长方形皮盒:“你曾经说过的东西,给你带来了。”

    “哦?是什么啊?”苏油将皮盒打开,发现里边竟然是三支笔。

    笔杆是赛露络制作的,笔杆的前方,有一个金属的笔尖。

    这是三支钢笔!

    自从氯化铵能够通过侯氏制碱法大批量制备之后,其作用便一直在突飞猛进的扩展。

    除了作为化肥,炸药的原材料之外,天师府着重研究其药用价值,还有在染色助剂,金属镀层、鞣革、制烛、黏合剂、精密铸造方面的作用。

    在对铂的研究中,张象中发现,氯化铵可以大大降低熔炼所需的温度,并且可以对金属精制。

    他甚至发明了一个名词——氯化冶金。

    这对大宋贵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氯化冶金就是通过添加氯化剂如氯气,氯化铵,食盐,氯化钙等原料,先让欲提取的金属转变成氯化物,为制取纯金属作准备,有效地实现各种金属的分离、富集、提取与精炼的方法。

    在盐过剩的产区,可以大大降低提炼的成本。

    如今的南海、杭州、上海务,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炼铜,并且从日本进口的铜料当中,高效分离出金银。

    而小天师则继续研究铂金属,到现在已经分离出了长期与铂共存,但是又属于不同金属成分的几种金属。

    其过程堪称魔幻。

    将铂族金属精矿或含铂族金属的阳极泥用王水溶解,贵金属均进入溶液。

    用盐酸处理,然后加硫酸亚铁沉淀出金。

    加氯化铵,铂呈氯铂酸铵沉淀出。

    煅烧氯铂酸铵可得含成色高达九九九以上的海绵铂。

    分离铂后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铵,再用盐酸酸化,将沉淀在氢气中加热煅烧,可得纯度达九九七以上的另外一种海绵体金属——其实就是钯。

    上述经王水处理后的不溶物,加上碳酸钠、传统矿物药材硼砂、密陀僧,与焦炭共熔,可以得到主要成分为铅的残余物,小天师称之为——贵铅。

    用灰吹法除去大部分铅,再用硝酸溶解银,残留的铅、铑、铱、锇、钌就富集于残渣中。

    将此残渣与硫酸氢钠熔融,一种铂族金属会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盐,用水浸出。

    再加氢氧化钠沉出,再用盐酸溶解,溶液提纯后,加入氯化铵,充分化合后提取沉淀,在氢气中煅烧,可得又一种海绵金属——其实就是铑。

    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方法,在硫酸氢钠熔融水浸之后的残渣,与过氧化钠和苛性钠一起熔融,用水浸出,向浸出液中通入氯气并蒸馏,得到两种铂族氧化物蒸汽。

    用乙醇-盐酸溶液吸收,将吸收液再加热蒸馏,并用碱液吸收,在吸收液中加氯化铵,将其铵盐沉淀在氢气中煅烧——其实就是锇的提取过程。

    在蒸出锇的残液中继续加氯化铵,可得钌的铵盐,再在氢气中煅烧,可得钌粉。

    浸出钌和锇后的残渣主要为氧化铱,用王水溶解,加氯化铵沉出,经精制,在氢气中煅烧,可得铱粉。

    到此为止,小天师一共从铂金里边细分出了五种稀有金属,当然不会再是原来那些名字,天师用依稀仿佛似五个字分别命名,不过将偏旁改成了金字旁,称之为铂族,表示它们都和铂相类似,非常珍贵。

    光得到金属粉末也没啥用,熔炼也是巨大的难题。

    大规模熔炼成锭是不可能的,因为所需温度太高,天师用尽了方法,也只能将之处理成小珠附加在金属笔尖上。

    钢笔尖除了这个难度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开缝。

    开缝用的是极薄的小圆锯钢片,要能够将小铱珠切开,对于加工精度具备极高的要求。

    因为墨水要使用化学溶液墨水,才能不堵塞笔尖的细缝,但是这种墨水对普通金属有具备强烈腐蚀,因此直到现在,小天师才认为自己满足了这便宜弟弟的要求。

    如今的蓝墨水是用鞣酸得到的鞣酸亚铁溶液,小天师的化工脑洞逆天,可理工脑洞不行,这几支钢笔还处于鹅毛笔的变体的阶段。

    不过三支钢笔还是分了三种,一种粗尖,一种细尖,还有一种是能够表现出汉字优美的弯尖。

    “墨水呢?”

    张象中打开身边的箱子,取出了三瓶墨水:“蓝色的原料是鞣酸亚铁;红色的今后要靠明润想办法了,太贵,是产自天方天竺的胭脂虫;黑色最便宜,汽油焚烧收集的墨粉。”

    “里边还调制了金合欢胶和香料等东西,明润你试试看。”

    苏油打开自己的笔记本上,挑出汉字钢笔,蘸了墨水,唰唰唰写了一首诗:“丹匮洪炉出五金,何人举探究天心。幽微此道存难会,只向昆山尽处寻。”

    欧阳发眼神一亮:“哦?此笔原来也能写出这样的好字!”

    张象中笑吟吟地将诗收起来:“贤弟谬赞,愚兄就厚颜收起来了。”

    苏油对欧阳发介绍了钢笔制作的难点,欧阳发听得脸都白了:“那这笔得多贵?算了我还是用毛笔吧……”

    苏油笑道:“笔在其次,关键有了哥哥的氯法锻炼之术,河西遍地的金银,不愁无法取得了。”

    欧阳发摇头笑道:“明润你好歹是我朝名臣,怎么如今满身铜臭?”

    苏油问道:“世兄认为,此次平夏,谁的功绩最大?”

    欧阳发拱手说道:“提甲四十万,八月出兵,腊月弥平我朝百年大敌,国势大张。此功自然是帅臣伟业。”

    苏油摇头:“错了,四十万大军,日耗百万。若非陛下集聚二十年,充实封桩五十二,元丰库十五,总计一千两百万贯,苏油就算有张良之智,白起之谋,霸王之勇,举兵之日,依旧是败亡之时。”

    “《兵法》有云: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十去其六。”

    “此战收二十六郡而不耗国用,陕西之外,百姓不兴转输,不动徭役,皆陛下之力。”

    “故此功最伟者,所谓‘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陛下也。”

    说到这个,欧阳发也不得不服,拱手道:“圣天子在上,宸函清明,的确是我朝洪福。”

    苏油说道:“故为君者爱民如此,为臣者岂可不效力忠勤?陛下的花费,苏油总要在河西给他赚回来,不让河西成为大宋的包袱。”

    欧阳发有些担心:“司马学士在我来前,谆谆告诫,要我转告明润,以安民为上。”

    “河西之地要不是贫乏,也不会年年兴兵劫掠我朝。今虽天下大安,痼疾得去,但是这新的伤口,还需好生将养,不能让它溃烂啊。”

    苏油哈哈大笑:“司马公说得有道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夏人工技粗鄙,空守宝山。”

    “河西可不是贫乏,只是夏人不得其用而已。”

    “我这几个月只抓金银,充实库本,用天师所创氯法冶金,便得金银数十万贯,铜百万贯,足以充实库本,投资工厂。”

    “让学士放心,等到年后产能起来,河西,会给陛下和朝中诸公一次大大的惊喜。”

    欧阳发点头:“明润之能我自是放心的,就在沙州看贤弟展布了。”

    苏油站起来:“走吧,一起去见见河西诸儒的后人,便知河西不是学术的荒漠,沙州典籍的发掘整理,河西的教育事业,还要他们的大力襄助才行。”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兰交会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兰交会

    在兰州搞了苏油履任以来第一次文会之后,苏油陪同欧阳发等人一起来到凉州,从抓农业转到了抓工业上来。

    苏油野心很大,既然宁夏三路不缺工业的基础,那就各个州都搞起来。

    但是大厂,还是得依托大城市。

    兰州是最好的地方,有水运之利,有陆路之利,除了金银铜,周围还有盐、铁、煤、芒硝、硅石、钾盐,有成为大工业基地的资本。

    此外凉州、甘州、兴庆府,也要照此办理,而且时间还要快,为接下来的毛纺业、棉纺业、军工产业打下基础。

    任务艰巨,但是并非无法完成,原因就是矿藏丰富,能源充足,牲畜繁多,人力成本极低。

    在开辟好几处大金银铜矿之后,苏油开始建造凉州铁厂。

    依旧用已经成熟的大平炉炼钢法,铁厂还需要配套三酸两碱工厂和水泥厂。

    一座巨大的厂房已经初见规模,各种设备已经从兰州运了过来。

    这些设备的运输是非常艰难的,从郑州走汴渠到黄河,转洛水到延安,然后通过陆路送到灵州再入黄河,以绕过黄河大瀑布和河套大湾。

    之后转运到兰州,再上陆路送到凉州。

    因此要运送大工件是不可能的,主要的东西就是仪器,刀具,还有两台最新的机床母床。

    剩下的,需要在河西白手起家。

    光各种图纸就运了十几大车。

    只靠一个石勇是不行的,苏油还调了四通两员大将过来,苏辐和石鍮。

    苏辐协助李舜举主管银行事务,石鍮和石勇负责工业基地建设。

    巢谷要负责人力协调和政务协调。

    苏油主管产业分布大局和后勤。

    沈括万金油,哪方面需要干啥就干啥。

    好在宁夏得天独厚,高无烟煤的开采也不是什么难题,连炼焦厂都可以先行省略。

    加上巢谷之前备下的铁料,还有祁连山的石棉矿,石英砂,兰州第一铁厂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

    第一炉钢炼了二十四小时才出了一万斤,小打小闹,还停留在当年冶州第一炉的水平。

    不过这批钢材的钢质极好,比西夏原来的青锋钢还要好。

    当年大宋工业开始展布,四通在全天下选矿的时候,只有西夏的煤矿铁矿最优良,当时是气得赵顼摔了东西的。

    听说苏油在西夏开始用新法炼钢了,赵顼要求一定要将钢材送到汴京城给他看一看。

    苏油当然不会这么没水平,于是按照天方大马士革刀的样式,加上于阗商人送来的和田白玉,加上宁夏本地的金银,给赵顼打造了两柄黑汗风格的骑刀和一柄汉剑。

    玉装剑,那就是装逼用的,但是赵顼很喜欢。

    六月,甲寅,监修国史王珪,上《两朝正史》一百二十卷。

    元丰改制前,大宋次相,兼职兼修国史。

    这是王珪履任首相后交卸工作成果。

    这本书本来比《仁英实录》记载的历史资料要多很多,但是书中假托仁宗诏旨,非寇准而是丁谓,时以为讥。

    乙卯,苏油录河西诸先儒后人姓名以进,考其文字,授为州学学正。

    并奏成立兰州理工学院,重修兴州文庙,增加学宫。

    诏从之。

    丙辰,诏:“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

    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带三省字行出。”

    是日,蔡京上奏,中书省独取旨,事体太重。

    赵顼下诏:“三省体均,中书揆而议之,门下审而覆之,尚书承而行之;

    苟有不当,自可论奏,不当缘此以乱体统也。”

    之前的官制虽仿旧三省之名,但是中书、门下、尚书,都可以取旨出命,造成了一些混乱。

    于是赵顼还是让中书取旨,但是给了门下、上书论奏之权,可以监督。

    癸亥,诏:“尚书省六曹事应取旨者,皆尚书省检具条例,上中书省。”

    又诏:“中书、门下省已得旨者,自今不得批答行下,皆送尚书省施行。着为令。”

    又诏:“尚书省得弹奏六察御史失职。”

    这三道诏命,加强了尚书省左右丞的权力,避免了六部官员勾连中书,架空尚书省的可能。

    同时以尚书省制衡台谏,以台谏制衡中书省,以中书门下两省制衡尚书省。

    壬午,诏罢大理官赴中书省谳案。

    这是将司法独立出来,不受中书省干预。

    戊子,诏御史中丞举任言事或察官十人。

    欧阳发、刘奉世上《敦煌石室遗书编目》。

    李舜举、巢谷、梁屹多埋奏削减伪夏宫禁、陵墓事毕,继迁至谅祚皆复节度使礼,独秉常以王爵葬。

    伪夏诸多物事,可为宫室用助者,悉发京师。

    诏编录《仁英两朝宝训》。

    六月还有一件大事儿——兰州铁浮桥建成。

    这座浮桥的落成,不光标志着黄河作为分隔河西与中原的天堑作用从此消失,国家对宁夏的控制力度得到空前加强,打破传统地理政治格局之外,还标志着——宁夏工业体系初见成效。

    宁夏三路,可以利用自有资源,自有技术,自有工人,自有设备,进行工业化生产。

    铁桥是皇家理工学院为总设计,其中桥梁结构设计师为陈昭明,趸船设计师为沈括。

    铁壳趸船采用的锻焊和铆接工艺,壳体内还加了木板、丝网、地丁胶涂层,以防止进水。

    这座桥最大的特点,是每艘趸船装有两根铁桅杆,桅杆顶上有孔,串连数根钢索,用来牵引桥面,增加桥面的强度。

    这是理工力学的成就,牵引桥梁,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桥面是角铁铆接工艺做成的铁架,其上铺设厚木板,可以同时通行两列满载三千斤的四轮马车。

    桥两端靠岸的地方,采用牵引吊桥结构,吊桥可以收起来,供船只通行。

    不过这功能现在几乎用不到,黄河在兰州以上就没有像样的港口,这是在为以后架设兴洛浮桥做技术储备。

    后世陇海线,起点是兰州,之后经天水、宝鸡、西安、洛阳、郑州、商丘、最后到达连云港。

    这条线其实在如今也是重要干线,天水就是秦州,然后沿着渭水到长安,再沿着汴渠过洛阳、兴洛仓、郑州、汴京、陈留,路线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过了陈留有了变化,因为河北的重要性,干线向上调整,终点是胶州湾的登州。

    唯一区别,就是一是铁路,一是公路和如今的汴渠而已。

    而且除了长安以上,水路运量不比后世陇海线差。

    这条干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今有了黄河铁浮桥,这条干线还将继续向上延伸,直到沙州,接通西域。

    七月,第一届宁夏物资交易洽谈会在兰州召开。

    壮观的黄河铁浮桥,在洪流中巍然屹立,让来到这里的蕃商们震惊莫名。

    苏油还在铁桥两端个树立起了两座铁狮子,因为是中空的,所以体型巨大,还镀了铜。

    到了今天,兰州铁厂已经有了三座大平炉,日出钢铁三万斤,有足够的材料供苏油浪费了。

    滚滚黄河铁桥横亘,四头比汉代洛阳铜驼还要壮观的金属巨兽镇守,无数蕃人见到这展示大宋威严国力的一幕,直接就跪倒尘埃,顶礼膜拜。

    除了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机械厂等也建立了起来,各种机械、车床也开始了生产。

    羊毛已经收获了两批,益西威舍派人带着粮食下乡送温暖,宁夏蕃人欢天喜地,终于体会到了作为大宋子民的荣光。

    羊在益西威舍的伟大指引下,成了一年可再生三次的宝贵生产资料。

    兴州、兰州、凉州三处毛纺业基地连轴转,吸纳了大量的人口作为工人,生产毛毡、毛线、毛呢。

    蕃商们带来的商品主要是玉石、皮毛、珠宝、香料。

    大宋提供的物资,则是大量的金属器皿,贵金属装饰品、便宜的毛呢、以及各种高档的深加工产品如晶莹的瓷器、玻璃器,美酒、成药、丝绸、麻布。

    还有最受欢迎的铁锅和刀剑。

    除了兰州,苏油还派遣了牛皮筏子,携带大量的商品外加食盐,顺流而下,将温暖送到了河套顶端的五原和辽国的云内州边境。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国力的衰涨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国力的衰涨

    云内州就是秦汉时期的云中郡,城池边长四里,规模不小,是辽国防备西夏和鞑靼的重镇。

    辽国经过半年的朝堂清理,如今终于缓过一口气来,才发现天都变了。

    宋人侵吞了夏国!

    但是云内州距离辽国行政中心实在是太远了,云内州守将萧古里只能眼睁睁看着宋人在黑山——曲野河一线巩固防守。

    黑山方面,镇守大将乃是大宋的杀神,种谔!

    而曲野河方面,则是新得了朝廷大量装备、战马补充的折家军,统帅是号称小将种,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批学员,在军机处成立之前就襄赞赵顼军机的折可适,以及他新随种谔征战,建功立业的弟弟折可大!

    好在宋人没有过境,还有合作的意向。

    跟苦哈哈的夏人和鞑靼不一样,他们的货品,真的不好拒绝。

    收到北院枢密关于如果宋人不挑衅,就不得轻举妄动的命令后,萧古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云内州周围都是鞑靼部落,他们如今正在和宋人兴高采烈地做生意,而种谔在牟那山黑山寨居高临下,这仗根本就没法打。

    宋人的货品,云内州也很需要,萧古里啥时候见过这么好的东西,种五郎还派白鞑头人给自己送来两百斤美酒,一柄金柄长刀,一匹南海龙马作为初来乍到的见面礼。

    和礼品一起的还有一封信,信里边写得很客气,说大宋在牟那山脚下发现了矿藏,但是那里是边界地区,因此想与他合作。

    矿藏萧古里知道,精铁,但是好死不死,炼铁需要的煤矿,在牟那山另一头,乌梁素海附近,那里却是以前夏人的地盘。

    于是萧古里客气地回信,收到种太尉的礼物,真是又惶恐又开心,只是不知道怎么个合作法?

    种谔就来信问他,云内州如今一年能得多少精铁?

    萧古里狮子大开口,将自己的产能翻了两倍,再搭了一千的虚头,说有万斤。

    种谔就说那我给你两万斤,其中一万斤是给萧太尉拿去应付辽国朝廷的,还有一万斤,就算是我今后每年给萧太尉的私房钱,作为共同保护铁冶的费用如何?

    辽国如今的军制,依旧是部落制度,辽主有军事行动,遣使持金牌传令四方,召集军队。

    除了辽主的核心宫室皮帐、铁林,其余都是以部落首领为将主,将主从龙的部众越多,在军中的地位就越高。

    所以萧古里动心了,真的动心了。

    这是扩张自己势力的绝佳机会。

    周围的鞑靼人已经在和宋人合作,如果自己不合作的话,势必成为鞑靼人觊觎的对象。

    听说金肃、河清两军也在偷偷和折家开始贸易,自己的理由可比他们充足多了。

    干!必须干!

    双方很快眉来眼去地勾搭上了,牟那山下建起了一座大铁厂。

    为了不刺激萧古里,守卫铁厂的力量种锷用的是退伍的新军六百人,不过武器装备一点不比新军弱,甚至霹雳炮都配了十门。

    铁厂所在的地方现在还是山麓森林,鞑靼人称其为“包克图”,意思是“有鹿的地方”。

    七月,棉花收获的季节,宋辽两国关于西夏问题的谈判,正式展开。

    谈判地点选在了獐子岛,名义上那里属于高丽,既不在大宋,也不在辽国,双方都能够接受。

    谈判级别很高,辽国派出的使节,是让大宋吃过很多亏的萧禧;而大宋派出的使臣,是新任中书侍郎苏颂,以及军机处机宜司司副,知辽国厅晁补之。

    当然晁补之的这个职务不能对辽人公布,名义上他是新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郎中。

    负责护送大宋使团的,是宁海军节度使,北洋水师总督张散。

    负责护送辽国使团的,见鬼了,依旧是宁海军节度使,北洋水师总督张散。

    辽国人马上厉害,海上就是怂包,萧禧晕船!只有在巨舰上才感觉好点!

    工部尚书室纯听说之后,也死皮赖脸地混进了使团里,他想要知道宋人巨舰的细节。懒人听书

    在保州登上张散的旗舰乳狮号,室纯心底哇凉哇凉的。

    辽国对宋国,如今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优越感,毕竟曾经是战胜国,逼夏国签订过城下之盟,到现在一年还拿着宋国送来的五十万贯岁币,外加两岛榷市的大利和二十五万贯绢钞。

    其实局面已经在悄然翻转,宋国能造出这样的巨舰,就一样能造出犀利的小型船只,从桑干河、滦河、辽河、鸭渌江等水路切割西京道,全包中京道,联络女直部落,辽国在南边占不到任何便宜!

    这些地方是辽国的精华,一旦失去,宋人扼守燕山,就可保无失。

    要是再进取临潢、通州、沈州,就能够合兵鞑靼,女直。

    如果成功,辽国便只剩下黄龙府、长春州两处祖地!

    可是如今朝中还做着旧时的迷梦,认为辽国庞大强盛,依旧乃当世第一。

    大宋,那就是陛下的钱粮匣子而已。

    其实国衰已然有了征兆,今年二月,黄龙府女直部长内附,便是一个信号。

    女直部完颜部落,有了木材之利,势力正在迅速扩张,相继吞并了周边几个部落,成为一方巨大的力量。

    年初完颜部与高丽冲突了几次,被王颙击败,几次胜仗,让王颙在高丽的地位明显上升。

    傅贤妃给獐子岛海关写信,如今宋人正在帮助高丽,沿着鸭渌江西岸的崇山峻岭修建长城。

    往高丽方向发展的道路被堵死,完颜部便对自己的同族动起了屠刀,啊不,伐木斧。

    黄龙府女直便是因为被完颜部逼迫,被迫附辽的。

    换到以往,辽人一般会派遣大军征讨,扫灭完颜部,但是现在辽国已经外强中干,而且那里是对宋贸易重要物资产出地,更加投鼠忌器。

    所以只能尽量将黄龙府女直扶持起来,和完颜部相对抗。

    然后,黄龙府女直被打得更惨。

    “室老在想什么呢?”

    室纯回头:“张节度,没想什么,就在想你这艘大船,在风涛之中如履平地,能用八面来风,端是神奇啊……”

    张散笑道:“其实原理昨日在船长室已经与室老说得清晰明白,这就是我宋船纵帆的好处。”

    “南边天方人的木兰舟,大则大矣,可是一旦风向不利,那船就能倒着走,因此沿途海商还是愿意搭乘宋船。”

    室纯看着乳狮号高大的铁桅:“要是没有这个,你们的帆会比他们小一半,逆风好说,顺风的时候,你们的优势也就不显了。”

    仰头看向桅杆顶部高高飘扬的红色宋字牙旗:“你们是怎么做出这么长的铁管的?大宋理工进境,简直堪称日新月异。”

    端着酒杯的侍从从身边走过,张散取过两杯葡萄酒,递了一杯给室纯:“这个就算说了,以辽国的器械之能,也无法做到。”

    “这需要大辽首先具有能够辊压出一寸厚度钢板的辊压机,能够将这种钢板卷压成柱子的卷压机,还需要能够将它们锻成一体的锻造机。”

    “需要有能够将不同粗细的桅杆部件进行套铆,焊接的工艺。”

    “这些都有了,才制作得出这样的大桅杆。”

    “其实没有必要,辽国本来也没有这么大的船体来匹配这么高大的桅杆。”

    端起杯子敬了室纯一个:“大哥回来给我们都说了,老尚书也是理工一脉,听说已经能够将风车复原出来,让辽国能够用上自产的风车了?”

    室纯老脸一红:“还是过于粗笨,和大宋精良的技艺无法比肩。”

    张散说道:“其实理工讲究的就是实用,蜀国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咱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说好不好的问题。”

    室纯犹豫了一阵:“三郎,如果,我是说如果,辽国要想引进大宋一台机床,大宋会同意吗?”

    张散说道:“引进是没有问题,但是机床加工的工料、工件,被加工材料的品质,都是有要求的。还有各种刀具,辽国自己生产不出来。”

    “机器的维护保养,技工的培训,怕是也得好几年才能成为熟练工。”

    “要是让我建议的话,我建议辽国不如引进纺织机械,缝纫机械,粮食加工机械。这样可以立竿见影的收到红利。”

    “老尚书,还是那句话,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机床是一切机械的基础,的确是毋庸置疑的好东西,但是这东西,适合不适合如今的辽国?”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谈判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谈判

    张散继续说道:“所以我认为第一步,不如先让辽国有机械,让机械能够为辽国带来利润,让所有人看到机械带来的好处,让辽国先有工厂,工业,之后才能产生对机械的需求,机械制造工坊才能得以顺利成章的建立,才说得到一步步的提升,这些都是有个过程的。”

    室纯点头:“的确如此,不过人才可以先培养起来,我大辽要是送子弟去大宋皇家理工学院学习,大宋会同意吗?”

    张散靠在船舷上,朝另一边言谈甚欢的萧禧和晁补之一眼:“老尚书你看他们,要是这次和议能够顺利达成,两国关系依旧良好的话,我觉得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可要是谈不拢,多半就麻烦了……”

    友好亲密的气氛只在乳狮号上体现,等到大家坐到了獐子岛海关官署都厅谈判桌前,立即开始了唇枪舌剑争锋相对的斗争。

    萧禧对苏颂说道:“侍郎、制诰,宋国吞并夏国,是对辽国最大的敌意与挑衅,我大辽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苏颂扶了扶玳瑁眼镜,从身前翻出几份文件:“萧枢相说笑了,首先来说,宋国并没有吞并夏国,而是秉常在临终之前,因乾顺尚幼,将国家托付与大宋代管。”

    说完将文书递给萧禧:“这里,是秉常的遗诏,还有我朝蜀国公与夏国群臣商议的纪要,以及乾顺、原夏国各路军司、州郡太守给我朝的谢表。”

    萧禧将文书看了一遍,立刻找到了漏洞:“蜀国公的上表当中,将西夏分作了三路,这是将西夏纳入宋土的实质举动,我大辽不能容忍这样的举动。”

    苏颂笑了:“这也不是蜀国公自己的决定,这项建议的发起人是夏国旧臣巢谷、梁屹多埋、李济。原因就是夏国决定取消军国之制,改行汉制。为了方便施政,蜀国公才建议朝廷,做出这样的调整。”

    “经过朝廷商议之后,认为这项改变的确有利于夏国的发展,因此才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无咎!”

    晁补之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朝廷公文递交给了萧禧。

    萧禧看完,将公文扔到桌上:“就算是如此,我要告诉苏公的是,夏国虽然是南朝的藩属国,可同样的,也是我大辽的藩属国。”

    “如果要置官管理,那也理应由两国共同派遣官员,共同管理!”

    苏颂毫不相让:“禧公,大宋是个讲礼守礼的国度,辽国只看到大宋对宁夏三路实施代管,以为会有什么巨大的利益,殊不知,大宋为了存亡继绝,完成宗主的责任,所付出的代价。”

    又让晁补之送过去几封文书:“为了让夏国安然度过大乱,朝廷应蜀国公之请,成立了三家银行,前后拨付了五百万贯金、银、铜充实库本,让三路经济复苏。”

    “于此同时,大宋援助了三路大量的粮食、物资、总数不下四十万石。”

    “大宋就是这样,这与年前贵朝幽云遭遇旱情、蝗灾,我朝立即派出慈善救助团体,无偿援助数十万石粮草,帮助贵朝百姓度过艰难,是一样的。”

    “你们只看到了利益,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宗主的责任,这是我泱泱大国,华夏正统的气度!”

    “官员之设,是为了带领夏国百姓走上幸福的道路,拥有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敲诈吸剥。”

    “否则,大宋何必在三路免税十年?!”

    萧禧不依:“夏国兴庆府,佛法昌隆,我朝贵人也多有前往礼佛的,如今宋朝代管,那我们礼佛之路还能继续通畅吗?”

    苏颂笑道:“有来必有往,夏国对辽国,也是藩属,每年辽主捺钵、生辰,夏国都要遣使入贺的。”

    “如果辽国能够保证从五原城到中京的朝贡之路继续通畅,那么宋国就能够保证从五原城到兴庆府的道路同样通畅。”

    “对了,兴庆府佛法之所以昌隆,是因为那里有红衣活佛吉多大师的缘故。”

    “大师如今已然移驾贺兰山大陷谷双塔寺,贵朝的贵人们如要礼佛,倒是节省了很多路程……”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以让宋人摸清楚从阴山东进辽朝中京的道路为代价,换取辽国摸清从阴山到贺兰山的通道,对辽国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

    光路程长短都相差数倍。

    谈判桌上你来我往,萧禧算是碰到了真正的对手,苏颂和晁补之,对辽国内部的情形可以说是知晓得一清二楚。

    而且如今辽国南部诸州郡,根本就不愿意得罪宋朝,薛忠那里,还能不断收到来自辽朝官员的内部情报。

    萧禧感觉自己如同陷入了泥潭,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这样的情形,是以往谈判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而且萧禧经过苏油的指点,自己在獐子岛的经济利益就不少,是獐子岛皇宋银行的一等客户。

    耶律洪基其实也就是讹诈,要求萧禧尽可能从这次事件里边多捞好处。

    于是萧禧最后又使出老一套,说不过了就耍横使泼,几乎就是明说你不给我大辽好处我们就过不去这坎。

    这就是外交上的明抢,遇到这样的滚刀肉,苏颂和晁补之只好做出重大让步。

    最终双方在的极大克制下,商定和约。

    辽国承认大宋对西夏的管理权,同时放弃自己对西夏的管理权。

    辽国同意和大宋一起,将秉常以前的夏国诸国主,降至节度使一级。

    辽国因通婚留在夏国的公主,大宋要保持其待遇,不得轻慢。

    为了让辽国放弃管理权,大宋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黑山——曲野河一线原夏国与辽国边境,夏国曾经驻军七万。

    大宋愿意将军力减少一半,以三万五千为上限,表示大宋视辽国为兄弟之邦,而不是威胁。

    大宋需要在五原、九原两郡开通榷市。

    大宋每年给辽国的绢钞,在二十五万贯的基础上,再增加五十万贯。

    大宋解除对辽部分图书的禁令,经史子集,佛家经典,允许辽国在獐子岛上任意采购。

    大宋资助辽国在中京修建司天台,传授星象、历法,保持两国在礼制上的对等敌体地位。

    敦煌遗书中佛学的整理情况、编著的书籍,大宋必须定期向辽国通报,赠送。

    大宋需要援助辽国,在辽国苏州设立钱庄,方便商贾进行贸易业务。

    大宋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与女直完颜部,进行直接贸易。

    大宋需要资助辽国,在辰州、保州建设港口。

    和议传回汴京城,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

    台谏立即发动,弹劾此次和议让步过大,苏颂晁补之丧权辱国。

    真正的明白人是少数,西夏的产能到底有多大,现在谁都没底,但是赵顼知道,谈判中所谓的大宋支援三路的五百万贯,是苏明润在三路自己个儿倒腾出来的。

    和田玉终于在断绝数十年之后,再次源源不断送往汴京城,居高不下的毛呢和细毛呢价格,终于在元丰五年的七月来了一次下调。

    最关键的是军费,大宋每年在西军上消耗的军费,终于得到了彻底的缓解。

    战后陕西四路的正军还没有减少,但是厢军开始大规模复员,因为宁夏三路政策极度优惠,大部分人选择前往三路当地主。

    除了地,还有女人,那里男人少,女人多,对厢军老光棍尤其具备吸引力。

    半年之内,陕西军费需求直降一半,而剩下的,陕西和宁夏地方政府可以就地解决。

    军政分离的好处,就是这些军费捏在文官的手里,有苏油这台赚钱机器在,元丰仓和封桩库在皇宋银行户头上的数字,停止下降之后,又渐渐开始有了缓慢的增长。

    为了迷惑辽人,赵顼颁诏,既然和议已成,为了不刺激辽国,让事情变得拖延不决,他同意对此次和谈决议用玺。

    但是鉴于苏颂和晁补之在和谈中的糟糕表现,苏颂落职改任工部尚书;晁补之出外,去宁夏当任苏油的副手,当任三路都转运司判官。

    临行之前,赵顼将苏颂和晁补之召入宫中,三人秘议了两个时辰,具体内容如何,朝臣不得而知。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丰年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丰年

    七月,甲午,辽主如秋山,庆贺重大外交胜利。

    己酉,大宋始建雩坛于南郊之左,祀上帝,以太宗配。

    是月,河水大涨,大吴埽堤启动泄洪预案,以舒缓灵平下埽危急。

    大宋稳妥地保住了黄河堤岸,可辽国就没那么幸运了。

    南京道霖雨,沙河水溢。

    一条小小的沙河,便让辽国永清、归义、新城、安次、武清、香河六县即将成熟的稻米打了水漂。

    八月,进封皇子均国公佣为延安郡王;以昭容朱氏为贤妃。

    康申,帝有疾。

    除了赵顼的疾病,大宋今年终于迎来了一个大丰年。

    大自然对赵顼其实非常的不公平,登位二十年,真正的丰年才两个,非常不符合自然规律。

    但是终于是来了。

    进入八月底,蜀中、荆湖、两浙、京畿,均奏报大熟。

    至于南海,那是年年大熟,大伙儿都懒得跟那开挂的地区计较了。

    各地常平仓、转般仓疯狂纳米,就这样还架不住米价从七十文一斗降至四十五文一斗。

    这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谷贱伤农。

    这是蔡确执政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危机,他得给这些粮食寻找出路。

    蔡京建议朝廷,大宋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放酒禁,曲禁,刺激私酿。

    同时加大漕纲,京仓继续充实兴洛仓,那里的库房超级能装。

    国家粮食分三条线路——蜀中、荆湖,充实陕西;两浙南海的,一部分通过漕运充实京畿;另一部分通过海运充实京东。

    京畿的粮食则充实河北、河东。

    河北、京东、河东三路,大兴工役,给百姓们足够的钱粮,让他们干活。

    除了黄河大工程,京兆府到兰州的道路也要整修,蜀国公已经在河西闹了好多次了。

    至于河西,本身就有能臣在那里扎堆,距离又太远,运粮过去太不划算,就这样就好。

    蔡确几乎都不用思索,就完全同意了这个方案,哪怕它的提出者是蔡京。

    还是这个月,欧阳发刘奉世挖掘整理出了大量敦煌宝藏,内容涉及数学、地理、历史、政治、贸易、哲学、军事、民族、民俗、音乐、舞蹈、文学、语言、音韵、名籍、账册、函状、表启、类书、书法、医学、兽医、工艺、体育、翻译、曲艺、占卜等等。

    其中与医药学有关的近百件,有医疗方一千多个;

    天文历法方面的四十多件;

    数学方面的近二十件;

    水利、农业、化学等方面著作多部。

    也有属于小学类的韵书、字典等。

    其中重要的,除了之前苏油发现的那些,还有《辩亡论》、《姓氏录》、《法华经玄赞》、血书《观音经》、《河西节度使判集》、《沙州进奏院上本使状》、《西魏大统十三年计账》、唐代《敦煌郡敦煌县差科簿》以及归义军节度使相关的文书。

    这些资料,使晚唐、五代沙州的历史面貌重新明朗;对当时军制、市制、屯田、马政、计账、户籍、差科、杂色、摇役、均田、租佃、地契、借贷、买卖、雇佣等律令,有了第一手的资料。

    此外敦煌石室遗书中,还有用很多吐蕃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写成的典籍和文件。

    其中最珍贵的部分,欧阳发刘奉世负责抄录,抄录完的录本送到兴州保存,原本则送往汴京,赵顼命藏于可贞堂,供世人瞻仰。

    其中的一些精品佛经,佛像,绣像,赵顼则以高太后的名义,送到了大相国寺供奉。

    道隆大和尚利用这些东西,举办了一场佛会,开封府万人空巷,前往围观。

    第一期兰州交易会成果丰硕,宋人用大量瓷器丝绸,换得了西域的珍宝,和阗美玉送到内工坊后,赵顼再也不用担心太常寺官员们,动那些珍藏旧器的主意了。

    而兰州铁桥的北岸,一个因为贸易而生集镇开始形成雏形,很多胡商都留下子弟,买了地皮,修建房产、门铺。

    河西走廊需要大量的运力,武威和张掖需要重建,商贾们的驮队也发挥了大作用。

    很多商贾被高达百分之十五的免税额吸引,让自己的货品在抵达兰州之前就被消化,然后做起了驮队出租的生意,参与到三路都转运司的丝路重建大计划当中来。

    在大宋进入全面丰收的时节,宁夏三路,也同样进入了第一次农产品收获期。

    除了必要的防卫力量,苏油将军事力量都投入到了抢收当中。

    种地的时候方便得很,收获的时候有些抓瞎了。

    收割机这玩意儿需要有便携可靠马力大的能源支持,受科技发展所限,苏油现在也没办法。

    华夏几千年来都没有发展出这么个机械,因为土地资源紧张,农机科技都朝精耕细作方向发展,大面积机械收割,呵呵呵,那只能叫做梦想。

    这一期收获的作物很多——棉花、油菜、小麦。

    李拴住还嫌苏油不够忙,八月十二,苏油在兰州收到奏报,肃州西南汉代土地庙遗址边上,在钻探到八十五米深的时候,发现石油!

    看过三路主要农产区的收获预期,苏油觉得,自己的腰杆子一下子就硬了。

    元丰五年的大丰收,让三路积累了不菲的财富,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让来年的发展有了真正的积累。

    宁夏是个好地方,河西受战争拖累了数百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

    在战争的魔鬼被驱逐之后,一下子就爆发出了无限生机。

    这是各地学宫的先生对孩子们的教导,是《宁夏日报》的宣传口径,但是也是不争的事实。

    收入,就是最好的证明。

    夏国或者有敢于刺杀大宋宁夏都转运使的顽固分子,但是没有敢于刺杀益西威舍的顽固分子。

    苏油是一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人,无论汉人,还是蕃人。

    即便是被苏油戏称为“反动派”的代表梁屹多埋,对苏油的人品都是钦佩景仰。

    第一次收成下来之后,宁夏三路还有些紧张的政治局面,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

    这个紧张其实是苏油造成的,因为作为实际的三路领导人,这娃就基本没有在兴庆府呆过,大半年时间里就在河西走廊打转,一刻都没有松快。

    沈括、范纯仁、曾孝宽对苏油的做法感到不可理解,认为他对西夏降臣过度信任了。

    兴庆府主持大局的人,竟然是巢谷、梁屹多埋、嵬名济!

    虽然上头还有个李舜举坐镇,但是那是中官,呵呵呵,同样不值得文臣信赖。

    其实苏油很贼,只要他人在兴庆府,很可能朝中就会传出一些苏油在西夏王宫发生的无中生有的故事。

    苏油很吝啬,连这种机会都不愿意给自己的政敌。

    直到河西大熟,工业基础已经形成雏形之后,苏油才带着控鹤军回到兴州,至于囤安军,已经被欧阳发留在了沙州,作为保护敦煌的力量。

    囤安军有土工作业传统,开沟挖渠也是行家,三千顷棉花是一注大财源,一季收成下来,那里已经不劳苏油操心了。

    因此等到苏油回到兴州,和巢谷交换工作的时候,已经是九月。

    巢谷是老宁夏了,在梁屹多埋和嵬名济的佐理之下,宁夏三路以安静为主,加上苏油鼓励生产,以工代赈,划分耕地,建立户册,宗教洗脑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搞下来,宁夏三路的老百姓,感觉日子发生了巨大变化,简直就是剥开云雾见青天。

    原兴庆府的十万生丁,五万麻魁,刚刚回乡的时候,还忧心忡忡地以为自己要被清算。

    结果苏油不但让他们尽数还家,而且分地、给种,扶持农耕。

    九月收成之后,还真的免了税。

    之前承诺的优惠措施,全部落实,大宋果然是仁慈的好宗主。

    其实苏油是真没办法,第一年,大家只要能把自己养活就好了,他那里接手的夏国的官田都种不完。

    官田要交租,两分五厘,苏油主要分给了京畿、陕西充实过来的厢军和移民。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软模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软模

    整个宁夏三路的官方钱粮就来自于此,至于那些荒地,全部被苏油用大耕作模式种了经济作物,而且已经有了不菲的产出。

    其实就是两浙模式的翻版,棉花、油菜、地丁胶草。

    但是这三样作物,比在两浙路产量高多了。

    尤其是棉花和地丁胶草,明显更加适应西北的气候。

    苏油回兴州的目的,是要在这里建立大宋第一家蒸汽机棉纺厂。

    第五代蒸汽机终于有了后世动力机械的样子,棉纺厂的厂房,也有了后世工业大厂的模样。

    兴州棉纺厂,业务包括梳纱、纺毛、造线、造毡、织布、织呢。

    于此同时,兰州城骚泥泉口,一座防护森严的化工厂也建立了起来,那里是生产硝化棉、弹药的地方。

    而兰州西北五十里外的金银矿区里,一所兵工厂也建立了起来,那里将生产热兵器和黄铜弹壳。

    那里同时还将是宁夏最重要的武库,金银库、造币厂,由镇**负责驻防。

    至于凉州,那里主要生产农具,机械,也生产部分旧式铠甲,刀剑、羽箭。

    农具机械满足国内,刀剑铠甲输送周边。

    棉纺厂建好后,苏油拉着沈括,直接将都转运司衙署搬到了棉纺厂区里,就在科研大楼边上。

    条件在李舜举看来非常简陋,就是后世解放初期大厂办公区的格局。

    李舜举和高遵裕对这种艰苦朴素的做派非常看不上,直到这事情惊动了赵顼,命二人联袂前来关怀的时候,才发现大厂自有大厂的好处。

    厂区生活,实在是太方便了。

    煤可了劲的烧,二十四小时热水不断,科技大楼和行政大楼,还有独立的食堂、澡堂、操场,活动室。

    厂区有自己的三产,租了官家三千亩地,专门解决棉纺厂的职工菜篮子问题。

    这里的人主要是蜀中过来的移民,外围三产主要是汉话熟练的蕃户,用的是大机械,因此人数也不多,就三百来人。

    反倒是负责运输的人比较多,有五百人左右。

    加上一千多的工人技师,四千多的家属,这里说是一个大厂,其实不下原来西夏的一个大县。

    工人们在大食堂吃饭,早中晚三餐。

    因为食材消耗巨大,种类丰富,所以苏油就有机会挑拣,给自己和沈括、张麒等高级管理人员在厂办招待所开小灶。

    因为多是蜀人,蜀中口味占了很大比重。

    苏油对什么都不挑,就是挑嘴,因此到了这里说什么都不走了。

    等苏油在厂招待所请李舜举和高遵裕吃了一顿,两人才知道为啥明润如此简朴了。

    汽锅鸡,糖醋黄河鲤鱼,拌发菜,爆炒鳝段、红烧肉、烧白、清炒时蔬、最后还会上醪糟水果罐头小汤丸、和地方特色的红烧牛肉银丝挂面……

    当然还少不了河西过来的葡萄酒,以及现在应时的河西瓜果。

    李舜举看着玻璃杯中清澈到极致的玫瑰色葡萄酒有些发怔:“明……明润,这酒,送宫里没有……”

    果酒在大宋并不太流行,因为容易变质容易坏,而且沉淀太多,品相太差。

    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蜀中现在光澄清剂都有好些种,除了水玻璃和盐酸硫酸搞出来的孔状硅胶粒,还有鞣酸。

    蜀中低度的清酒其实也是这么弄出来的。

    苏油笑道:“李公尽管畅饮,这其实就是用蕃人的葡萄酒,经过过滤等工艺之后得到的。今日就是试试,如果觉得不错,那就由李公和高使相呈进好了。”

    李舜举就叹气:“可又生受明润了……”

    苏油说道:“边吃边聊吧。”

    席间话题也很多,美食自然是让大家赞不绝口,军政方面也同样不少。

    李舜举一直以文臣自居,尝了一碗汽锅鸡汤,才对苏油说道:“既然明润坚持住在这里,我觉得也挺好的,那就不劝了。不过李济跟我说了几次,学宫建成之后,明润还没有去过,河西士子都盼着明润去开讲呢。”

    苏油笑道:“我也不是不去,而是在等一件宝贝,有了那样宝贝,我才能够给兴州学宫送上一件大礼。”

    “哦?”李舜举不禁好奇:“却是什么东西?”

    苏油得意极了:“成都学宫蜀刻十三经!”

    李舜举有些惊讶:“一千多块碑,就算复刻,你从蜀中运过来?”

    苏油举着筷子:“先吃饭,吃完给李公看个戏法。”

    吃过饭,大家来到操场,操场上已经用松木条钉出了很多矩形的木框。

    沈括命人从库房里抬出一些大木箱子,打开来,里边是一些黄色的板材。

    但是非常神奇的是,这些板材都是软的,上边布满了凸起的字迹。

    李舜举大惊:“这……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苏油笑道:“李公应该见识过地丁胶吧,河西第一季地丁胶草收成下来之后,我便送了一部分到蜀中。”

    “蜀中学宫在青羊观的帮助下,将十三经全部翻成了胶模。”

    说话间,沈括已经指挥工人将胶模型放到了木框底部,然后开始用水泥浆浇灌。

    同时拿木槌在边框敲击,让气泡溢出。

    浇到一半,又在灰浆上铺上铁网加固,之后再次将木框浇满。

    这个法子非常迅速,不多时,操场上已经摆上了几百个灌注了水泥的木框。

    李舜举袖子都在颤抖:“这个……明润,我大宋各州各路……”

    水泥在大宋的运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如今除了后世的贵州地区,现在的黔州,矩州,乌蒙一带还没有外,其它地方,都已经在使用了。

    有了方便携带,不易碎裂,重量能够接受的地丁胶经碑软模,十三经完全可以在天下三百军州都树立起来。

    尤其是偏远如南海四郡,澹耳,甚至新宋洲,对于汉字传播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大宋是文官政体,苏油也披着文官的外衣,地丁胶他都没有首先用在工业上,先用来讨好读书人。

    但是蜀国公出手,绝对是惊动天下的大手笔。

    苏油笑道:“蜀中正在翻刻,大宋如今三十一路,我准备奏报陛下,每路一套胶模。”

    “至于翻多少套碑,那就看各路转运司和地方州府自己的能力和愿望了。”

    李舜举对苏油长揖一礼:“明润此功,计在千秋,当得老朽一拜。我必奏请陛下,将十三经碑树立的多少,纳入官员考绩。”

    苏油连忙扶起:“李公过誉了,考计倒是不必。大宋有些路经济还困难,或者没有水泥,倒也不用求全责备。”

    “不过既然是士林盛事,大可以由士绅捐资兴举,地方上准备好之后,奏报到转运司申请派遣工作队下去干活就是。”

    “这种事情不用太操心,花费不多还有好名声,愿意做的人还是很多的,实在力有不及的地方,最后还可以求恳太后,由慈善基金拨款嘛。”

    “对对对……”李舜举笑道:“到底还是明润考虑得周全,那明日我就召集学生,我们在学宫树立碑拓?”

    苏油说道:“没有那么快,水泥干结要等四十八小时,之后还要修补,再用纯水泥的细浆刷浆,字迹还要用绿漆填充……要弄,我们就给它弄好看嘛。”

    这个苏油有心得,自己还是扶贫干部的时候,乡政府门口就有个水泥坡,熊孩子们将那里当做滑梯,最后滑得那坡油光铮亮都反光了,漂亮得很。

    有时候自己嫌走路麻烦,都顺便滑了两次,印象非常深刻。

    “七日之后吧,七日之后,给学宫立十三经,顺便给二十六州送来的学子们开讲。”